点点滴滴,为了您的健康打开
关注数内容数
255105

姜蓉

乌镇互联网医院

擅长肺血管疾病(包括各种类型的肺动脉高压及肺栓塞)的诊治以及超声心动图评估肺动脉高压及右心功能。


发布了文章

微小的胆固醇水平差别,会产生巨大影响吗?

为什么低密度脂蛋白水平达到3.5mmol/L时可能形成斑块,而3.4mmol/L不会?这个微小的差异真的会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吗?这是一位患者在门诊中提出的问题,我相信很多人都有相似的疑惑。比如,冠心病患者放了支架后,我们建议将低密度控制在1.8mmol/L以下,那么1.9mmol/L是否可以呢?这个微小的差距真的如此关键吗?今天,我向大家分享一个比较复杂的概念,我会尝试说明白。我们可以将血管想象成一个容量有限的仓库,能够存储的胆固醇也是有限的。一旦胆固醇的储存超过了仓库的容量,就可能引发心血管事件,如心绞痛、脑梗塞或心肌梗死。所以,当我们提到心血管事件的阈值时,指的是血管仓库所能容纳的最大胆固醇量。我们每天都在不断地向这个血管“仓库”积累胆固醇。胆固醇越高,积累速度越快,胆固醇越低,积累速度就越慢。然而,是否会发生心梗或脑梗,并不取决于积累的速度,而取决于这个血管“仓库”何时装满。这种长期的胆固醇积累过程,我们医学术语称为“胆固醇累积暴露量”。举个例子,张大爷第一个月的低密度水平为4.9,第二个月控制到2.6。那么,张大爷这两个月的胆固醇累积暴露量可以通过这两个月低密度的平均值来获得,也就是4.9加2.6除以2再乘以60为225.6。相比之下,李大妈的低密度是4.3,她没有采取任何措施,第二个月还是4.3。那么,她这两个月的累积暴露量就是4.3乘以60等于258。尽管张大爷最初的低密度水平高于李大妈,但李大妈的血管累积量更高,这意味着她更容易形成斑块。不知道您是否已经理解了,我总结一下。第一,斑块形成的关键在于长期低密度的累积暴露量,而不是单次水平。第二,对于完全健康的人群,低密度并没有一个所谓的“标准”水平,原则上越低越好。因为低密度越低,长期累积的暴露量也就越小。那么,为何不推荐每个人都服用他汀类药物呢?因为药物都有副作用,所以要权衡利弊。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来降低胆固醇水平,减少累积暴露量更重要,这有助于延年益寿。第三,即使年轻人的低密度较高,也不一定会迅速形成斑块。然而,随着年龄增长,长期的胆固醇累积可能导致血管堵塞。只要低密度水平稍高,就可能超过累积暴露量的阈值,导致血管“仓库”超载及血管堵塞。让我们回到最初的问题,并不是说低密度达到3.6就一定会形成斑块,而3.4就完全不会,而是长期保持在3.6的人更有可能更快地发展出斑块。所以,越是年轻,我们越应该尽早开始控制胆固醇水平。这个话题有些复杂,不知道我是否已经解释得足够清楚?

发布了文章

《肺栓塞门诊的故事》第十二集《滚蛋吧,血栓肿瘤君!》

肿瘤与肺栓塞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紧密关联。肿瘤,尤指恶性肿瘤,极易诱使肺栓塞产生。当恶性肿瘤的癌细胞进行局部与远处转移之际,这些细胞或许会附着于血管内壁,致使癌栓的形成概率增大,进而大幅提升肺栓塞的风险。另外,恶性肿瘤患者往往处于血液的高凝态势,这更进一步推动了深静脉血栓的形成,由此可能引发肺栓塞。恶性肿瘤在化疗进程中释放出的诸多坏死物,同样有可能增添肺栓塞的几率。故而,对于恶性肿瘤患者,特别是晚期患者,应当施行相应的预防举措,例如早期开展预防性抗凝治疗,用以降低肺栓塞的发生几率。综上所述,肿瘤,特别是恶性肿瘤,乃是肺栓塞的关键危险因素之一。明晰和认知这一关系对于恶性肿瘤患者的治疗与管理具备重大意义。观看视频可WX搜索《医师姜蓉》,观看系列肺栓塞门诊科普剧《肺栓塞门诊的故事》系列

发布了文章

伴有心肺合并症的肺动脉高压管理

肺动脉高压(PAH)和与左心和肺疾病相关的肺动脉高压通常易于区分并相应治疗。然而,随着PAH流行病学的变化,越来越多的患者在诊断时呈现不同程度的合并症。除了传统的PAH外,还出现了两种不同的表型:一种类似于保留射血分数的心力衰竭表型和一种肺表型。重要的是,目前提出的PAH治疗算法的证据主要来自于PAH临床试验,其中心肺合并症患者往往被低估或排除在外。然而,与心血管代谢和肺部合并症相关的严重肺动脉高压患者中面临的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相对来说证据较少,如:1. 患者是否伴有一种慢性疾病,或者是与心脏或呼吸系统疾病相关的2型或3型肺动脉高压,而不是原发性肺动脉高压?2. 患者是否有足够严重或足够组合的心肺合并症,以定义为2型或3型肺动脉高压,而不是具有HFpEF样或肺表型的原发性肺动脉高压?3. 目前批准的血管活性药物在这种情况下是否有效且安全?4. 目前可用的风险分层工具在这些人群中是否经过验证?5. 在这些患者的基线和长期随访期间,治疗算法是否应进行调整?因此,对于患有常见PAH并伴有心肺合并症的患者的最佳治疗方法仍然大部分未知,并需要进一步研究。PH的整体流行病学肺动脉高压(PH)是一种相对常见的疾病,每10万人口中最低患病率为127例,影响全球总人口的1%。PH在血流动力学上定义为平均肺动脉压>20 mmHg,并分为五个不同的组别。肺动脉高压(第1组PH)代表了导致肺血管阻力逐渐增加的PA血管病变的原型,最常见的是特发性,但也可能与各种情况相关,如结缔组织疾病、遗传突变、HIV感染、药物和毒素、先天性心脏病和门静脉高压等。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第4组PH)的患者数量也在增加,因为对该病情的认识提高和更积极的筛查,影响1%至3%的急性肺栓塞幸存者。尽管如此,左心疾病(LHD,第2组PH)和肺部疾病(第3组PH)仍然是PH的主要原因,特别是在年长个体中,影响到HFpEF、严重瓣膜疾病和晚期梗阻性和实质性肺疾病的许多患者。无论基础疾病如何,PH的存在都与明显增加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相关。因此,在诊断时进行广泛的诊断性工作是至关重要的,以便进行精确的临床分类,从而进行适当的管理。在大多数情况下,第2、3和4组PH的患者在初始诊断算法中呈现出明显的异常。尽管如此,在确立与左心疾病相关的PH的诊断时可能会有挑战性,特别是在HFpEF伴有PH的情况下,患者接受利尿剂,肺动脉楔压(PAWP, 12-15 mmHg)边界性增高,有明显的肥胖影响胸内压力。同样,尽管与中度至重度阻塞性/限制性肺疾病相关的轻度至中度PH将始终被认为是第3组PH,但对于仅有轻度肺功能损伤的患者,第3组PH与与常见疾病(如COPD)的轻度形式同时发生的PAH之间的区别可能较为困难(这也是为什么新的指南将第2组或第三组更新为pulmonary hypertension associated with (而不是 due to) left heart disease/lung diseases and/or hypoxia)。事实上,并没有就足以定义第3组PH的肺疾病严重程度达成共识。这一复杂性在于在没有明显的实质性疾病或以前吸烟的情况下,PAH中反复报告了轻度阻塞性、限制性和混合通气障碍,被认为是PAH表型的一部分。因此,在某些患者中,个体分类并不简单。PAH 流行病学的变化特发性肺动脉高压(PAH)在历史上主要影响身体健康的年轻女性个体。然而,PAH患者的人口特征已经发生了显著变化,特别是在工业化国家。与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登记注册相比,最近的登记注册中,PAH患者的平均年龄从36岁增加到50至70岁,男女比例更加平衡,尽管在不同国家之间略有差异。随着年龄增长,合并症的患病率也在增加。在当前人口水平上,大约25%的成年人患有两种或更多种慢性疾病,65岁以上的患者合并症更多。合并症对 PAH 的影响尽管目前尚无共识如何描述PAH患者的合并症,但在PAH患者中,合并症的患病率正在增加。大规模的PAH登记注册已经记录了特发性PAH患者中心脏、呼吸和代谢合并症的高患病率,包括全身性高血压(27%-68%)、肥胖(18%-33%)、糖尿病(12%-31%)、冠状动脉疾病(9%-25%)、心房颤动(5%-27%)和阻塞性气道疾病(22%)。患有与特定心脏疾病和肺部疾病或共享危险因素相关的PAH患者的合并症比例可能更高。例如,多达90%的硬皮病患者在CT扫描上显示出间质性改变的证据,40%至75%的患者显示出肺功能测试异常。因此,PAH流行病学的变化使其与与左心疾病和肺部疾病相关的PH的区分变得更加具有挑战性,特别是对于那些具有更为边缘的血流动力学严重性和合并症增加的患者而言。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在排除了患有2型至4型PH的患者后,PAH患者中存在几种不同的表型。已经确定了两种主要的表型,分别占特发性PAH患者的33%到50%。第一种是HFpEF样表型,通常涉及年龄较大、通常为女性的患者,其HFpEF的风险因素包括肥胖、糖尿病、全身性高血压和冠状动脉疾病,与传统PAH患者相比,其生存率较低。第二种表型是肺部表型,由年长、以男性为主、之前或现在吸烟的个体组成,其肺功能测试相对保留,但肺一氧化碳弥散能力(DLCO)显著偏低,肺部影像显示有轻度的实质受累,且频繁出现低氧血症,与较差的长期预后相关。详细的组织病理分析表明,这些患者可能存在一种与传统PAH不同的血管病变,其特点包括无丛状病变以及除微血管重塑外的血管稀疏化。此外,登记研究表明,定义为吸烟史和DLCO < 45%的特发性PAH患者与3型PH患者具有相似的特征,包括人口统计学、功能受损、对治疗的反应以及尽管肺动力学与经典特发性PAH相同,但特别高的死亡风险。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没有吸烟史,在同一登记簿中,大约33%的HFpEF样表型患者也表现出DLCO < 45%的情况,这一发现可能与肺静脉重塑有关。重要的是,因为与双等位EIF2AK4突变相关的放射学和组织学变化的范围比以前认为的更广,所以对于年轻人或具有其他PAH静脉/毛细血管受累风险因素的患者,应怀疑存在肺静脉闭塞性疾病。图1. 对于患有肺动脉高压(PAH)的患者,心肺相关合并症与疾病表型之间的关系的示意图。即使在被认为患有PAH的患者中,随着年龄和合并症负担的增加,尤其是在血流动力学损伤较轻或肺动脉楔压边缘性增加的情况下,出现显著肺血管病的可能性会降低。在这种情况下,对PAH特异性治疗的反应可能会较不显著。相反,PAH的风险因素,如结缔组织疾病的存在,增加了相关的肺血管病的可能性,尤其是在与肺实质异常相关的肺血流动力学严重不一致的情况下。DLCO = 一氧化碳肺扩散能力;HFpEF = 保留射血分数的心力衰竭;PAWP = 肺动脉楔压力;PFT = 肺功能测试。评估合并症对 PAH 特异性治疗反应的影响支持当前提出的PAH治疗算法的证据主要来自于PAH试验,这些试验中心脏肺合并症患者通常被低估或排除在外。尽管如此,由于存在两种以上心脏代谢风险因素而被排除在AMBITION试验主要分析集外的105名患者的亚组分析提供了一些见解。总体而言,这些患者的联合治疗效果不太明确,对临床恶化和运动能力影响不显著,且由于不良事件而永久停药的比例较高。自那时以来,具有三个或更多HFpEF风险因素的患者通常已被排除在PAH试验之外。相反,在Selexipag (司来帕格,GRIPHON)研究的事后分析中,心脏代谢风险因素的数量对selexipag对临床恶化的治疗效果影响有限。重要的是,GRIPHON研究排除了肺血管阻力<5 Wood单位的患者,最终得到的患者人群与上文所述的HFpEF样表型不同。实际上,随机对照试验中严格的入选标准通常导致对轻度心肺状况和缺乏其他普遍合并症(如慢性肾脏疾病、神经认知功能障碍和全身虚弱)的受试者的显著选择偏倚。这在新启动的肺动脉高压治疗比较前瞻性登记(COMPERA)登记簿中得到了最好的体现,在该登记注册研究中,患有三种或更多合并症的特发性PAH患者比GRIPHON研究中招募的具有相同数量心脏代谢合并症的PAH患者年龄更大,运动能力更低。利用实际数据进行的研究也显示,心脏代谢风险因素在特发性PAH患者中日常过度代表性,并且在这些患者中,功能状态、N末端前脑钠肽和风险评分的改善不太明显。综上所述,这些发现表明,试验中观察到的合并症不太可能代表日常实践中观察到的合并症,这对上述亚组分析的外部有效性提出了质疑。合并症数量、严重程度和可替代性最近一系列研究表明,合并症数量的增加是一个相关的预后决定因素。然而,有趣的是,四分层风险工具预测了结果,而不管心脏代谢合并症的存在与否,这表明年龄和合并症,这些因素并未被专门纳入欧洲呼吸学会/欧洲心脏学会风险评分,通过对功能状态、运动能力和循环生物标志物水平的影响间接地影响风险分层。尽管提供了PAH治疗在这些感兴趣的亚组中的疗效证据,但探索心脏代谢合并症数量与治疗反应之间的关联缺乏足够的细微差别来真正理解同时存在的疾病类型和严重程度的治疗含义。更重要的是,特定的合并症及其组合可能不同程度地相关。例如,我们基本上没有关于PAH患者使用血管活性药物(VASP)安全性和疗效性的数据,特别是具有肺部表型的患者。值得注意的是,PAH关键的随机临床试验包括了FEV1和总肺活量分别低至预测值的50%至55%和60%至70%的患者,而直到最近,非常低的DLCO才成为PAH试验的排除标准之一。然而,导致PAH药物获批的关键试验中没有捕获到受试者的肺功能测试数据,从而阻碍了支持PAH治疗在可能进入关键试验的具有肺部表型的PAH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的亚组分析。这令人担忧,因为安普利生坦和利奥西瓦坦与特发性肺纤维化和与特发性间质性肺疾病(ILDs)相关的PH患者的不良事件风险增加有关。类似地,PAH患者使用PAH治疗时会导致气体交换进一步受损,而登记簿数据表明,特发性PAH患者具有肺部表型对治疗的反应有限。现行指南和心肺合并症患者目前对不同PH群体的治疗管理策略基本不同。PAH特异性治疗的组合,无论是初始联合治疗还是序贯治疗,已经被充分证明可以显著改善PAH患者的运动能力,并延缓临床恶化。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证据主要来自于招募特发性(以及较小程度的遗传和药物/毒素相关)PAH或与结缔组织疾病相关的PAH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而其他类型的PAH在大多数PAH治疗试验中未被纳入或低估。尽管如此,当前的指南建议增加治疗以达到低死亡风险的目标,意识到这样的风险评分可能并非所有患者都能达到。因此,在年长患者中,对于具有重大虚弱或伴发严重疾病的患者,对于更积极的治疗,包括使用静脉前列环素和前列腺素受体激动剂,常常会有所保留。相反,非严重PH(例如,目前定义为肺血管阻力<5 Wood单位)、中度至重度实质性疾病、边缘性肺毛细血管压(13-15 mm Hg)以及缺乏PAH风险因素对经典PAH不利。除了吸入曲前列醇被证明可以改善与ILD相关的PH患者的运动能力外,PAH治疗在与LHD和肺部疾病相关的非严重PH患者中,通常是无效的或与液体潴留、增加的不良事件和增强的失配相关。甚至在组合的前/后心内膜PH或成功主动脉或二尖瓣置换或修复后,优化基础疾病的治疗和保守措施仍然是管理2型和3型PH患者的关键因素。虽然磷酸二酯酶5抑制剂有时被考虑用于与合并的前/后心内膜PH或伴有重大肺部疾病的选择性患者,但基于非对照研究,专家中心内的个体化护理是推荐的。符合这种谨慎的方法,最近的指南提出了一种独特的方法,用于具有同时存在的轻度心肺合并症但不足以引起严重PH的PAH患者,对于这些患者,无论其风险类别如何,都建议初始PAH单药治疗,并对随后的治疗方法提供有限的指导。当前指南和患者护理的细微差别传统PAH和严重LHD(2型)及肺部疾病(3型)相关的非严重PH通常很容易加以区分,并相应进行治疗。随着当前长期存活率的提高,患者以前的经典PAH发展出合并症并不罕见,增加了疾病管理的复杂性。尽管如此,它们的适当管理可能已经有助于改善观察到的结果。相反,对于在诊断时具有PAH和伴发心肺合并症的患者,最佳治疗方法仍然大部分未知,需要进一步研究。这一复杂性由这些个体患者的独特表型加剧,合并症的数量、严重程度和关联/协同作用的变化给肺循环带来了异质性的负担。在缺乏强有力的基于证据的指导下,对于具有心肺合并症的患者的治疗仍然主要是经验性的,并且在各个中心之间可能会有所不同。图3. 对于患有传统肺动脉高压(PAH)、2组和3组肺动脉高压(PH)、以及合并心肺合并症的患者的治疗方案。对于患有传统PAH的患者,最常见的是建议采用PAH特异性治疗的组合治疗,根据需要进行额外治疗,以达到低风险评分的目标。对于某些患有传统PAH的患者,在个体化的基础上优化治疗,同时认识到并非总能达到低风险的状态,尤其是在年龄较大、体弱或存在其他非心肺合并症的患者。相反,对于2组和3组PH患者的治疗通常限于优化治疗基础的左心疾病和肺部疾病,例外情况是与间质性肺病(ILD)相关的PH。已经证明吸入曲前列醇可以在16周内改善ILD患者的运动能力并可能延缓临床恶化。虽然长期数据尚不清楚,但最近的指南建议在这些患者中考虑使用吸入曲前列醇。值得注意的是,肺功能检测显示存在肺梗阻的患者被排除在研究之外,亚组分析显示肺血管阻力(PVR)升高、肺的一氧化碳扩散能力(DLCO)低下和运动能力低下的患者可能会从吸入曲前列醇中获益最多,而在具有纤维化和肺气肿的患者中,运动能力的改善是温和的,需要极度谨慎解释亚组分析。尽管已批准的PAH药物不建议用于2组和3组PH,但建议在专家中心内个体化治疗这些患有严重前颈前后颈PH(例如PVR > 5 WU)的患者。已使用多个心力衰竭保留射血分数(HFpEF)的风险因素来定义患有严重前颈前后颈PH的患者,其中包括肥胖、糖尿病、系统性高血压和冠状动脉疾病。重要的是,社会性慢性疾病在普通人群中非常常见。在明确前颈前后颈严重PH的存在的情况下,这些风险因素的患者可能会考虑采用组合疗法。否则,最常见的是使用磷酸二酯酶-5抑制剂单独治疗。对于在单药治疗中表现出持续的前颈前后颈PH且客观临床和血流动力学改善的患者,将提出额外治疗,而对于在随访中临床恶化或出现明显的后颈PH的患者,将提出保守治疗方法,因为他们通常不是肺移植的最佳候选者。最后,与非常低的DLCO和/或肺实质异常相关的严重PH的患者将被认为患有肺表型的PAH。由于其对治疗的有限反应、预后不佳以及存在PAH治疗导致氧合受损的风险,最初将提出单药治疗,最常见的是磷酸二酯酶-5抑制剂,除非患者存在明显的与PAH相关的风险因素,如结缔组织疾病。尽管没有证据支持,但在ILD孤立情况下,吸入曲前列醇也可以考虑。值得注意的是,吸入曲前列醇只在与西地那非或波生坦的背景治疗一起使用时显示出益处,而在INCREASE试验中招募的患者表现出与肺表型而不是PAH相关的2组3组PH相兼容的中等到严重的实质性疾病。值得注意的是,安立生坦和利奥西胍已与原发性肺纤维化和与原发性ILD相关的PH患者的不良事件增加有关,因此通常不使用。对于在治疗中持续恶化的患者,将考虑保守治疗并转诊至姑息治疗,除非符合肺移植的条件。在加拿大的中心,对于表现为HFpEF样或肺部表型的严重前毛细血管PH的患者的治疗与经典PAH的管理明显不同(图2)。全身性高血压、糖尿病、脂质代谢紊乱和肥胖是人群中普遍存在的情况。虽然据报道这些心脏代谢合并症的数量增加与血流动力学改善的减少、在治疗中达到/维持低风险状态的可能性降低以及在糖尿病存在时的预后更差,但在明确的前毛细血管PH背景下,包括升高的肺血管阻力、PAWP < 12 mmHg、负液体负荷试验和超声心动图上无明显舒张功能障碍或中度至重度左心房扩大,这些病人通常会被视为经典PAH进行治疗。这一方法得到了AMBITION试验的亚组分析的支持,该分析表明在这种情况下,联合治疗有一定的益处。然而,在标记的肥胖影响血流动力学曲线的情况下,将特别注意初始诊断工作。相反,在存在边缘性PAWP、超声心动图显示有临床意义的左心病变或在诊断时不太常见的PAH风险因素(如心房颤动)的情况下,即使在存在严重前毛细血管PH的情况下,也会优先采用保守治疗。最常推荐的初始单药治疗是磷酸二酯酶5抑制剂,因为内皮素受体拮抗剂可能与液体潴留风险增加有关。也会向患者透明地披露实际治疗期望。尽管非侵入性评估已被证明在随访中适当地对PAH患者进行风险分层,但HFpEF样表型的患者将在3至4个月后进行全面重新评估,包括重复右心导管检查。如果初步治疗对前毛细血管PH的客观反应持续存在,则将建议通过添加内皮素受体拮抗剂来升级治疗。相反,对于明显的HFpEF样表型患者,在PAH治疗中心出现临床恶化或PAWP升高的情况下,特别是年龄较大、虚弱或伴有其他相关合并症的患者,则会提出保守治疗方法。对于具有肺部表型的PAH患者的治疗甚至更加不明显。与PAH相关的情况,包括易于患PAH和ILD的结缔组织疾病,应进行密集筛查,因为这会增加存在重要的PA血管病变的可能性(图1)。尽管观察性研究表明,在这种情况下,对治疗的反应和长期预后仍然有限,但具有相对保留肺功能的患者很可能参与了以前导致PAH药物批准的关键试验,并且应该被类似地治疗。然而,在没有结缔组织疾病的情况下,最合适的一线治疗仍然是未知的。对于患有轻度ILD的患者,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应考虑使用吸入曲前列素。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吸入曲前列素只在与西地那非或波生坦背景治疗相结合时显示了益处,而在INCREASE试验中招募的患者中,他们通常表现出与3型PH而非PAH的肺部表型相符的中度至重度实质性疾病。然而,亚组分析表明,在其中,那些在不存在伴发肺气肿的情况下患有最严重PH(肺血管阻力升高、DLCO低、运动能力低)的患者可能会从吸入曲前列素中获益最多,需要极度谨慎地解释亚组分析的结果。否则,在患者经过3至4个月的全面评估后,包括血流动力学评估后,通常会建议首先进行磷酸二酯酶5抑制剂的单药治疗。对于对初始治疗有反应的患者,将考虑治疗升级,权衡在吸入曲前列素不可用的情况下添加内皮素受体拮抗剂的个体化风险与益处比。与以上情况类似,对于明显的肺部表型并在PAH治疗中出现临床恶化的患者,以及不适合肺移植的患者,将提出保守的治疗方法。总结随着PAH流行病学的变化,越来越多的患者在诊断时伴有不同程度的合并症。目前的证据显示,心肺合并症与治疗反应有限、达到低风险状态的可能性低和高死亡风险相关。尽管如此,迫切需要进一步的调查来确定哪种程度的严重性或心肺合并症的组合区分2型至3型PH与特发性PAH的HFpEF样或肺表型,以及这些特定表型的风险分层工具的相关性,以及这些患者最合适的治疗算法。这包括对当前PAH治疗及其组合的风险与收益评估,以及理想情况下解决这些复杂多样的疾病的血管、心肌代谢和实质组分的新靶点。参考文献:Provencher S, Mai V, Bonnet S. Managing 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 With Cardiopulmonary Comorbidities. Chest. 2024 Mar;165(3):682-691. doi: 10.1016/j.chest.2023.08.023. PMID: 38461018.

发布了文章

如何从其他抗凝剂转换为艾多沙班?

如何从其他抗凝剂转换为艾多沙班?

发布了文章

服用艾多沙班患者如果要进行手术什么时候停药呢?

服用艾多沙班患者如果要进行手术什么时候停药呢?请输入正文

发布了文章

原来吃的艾多沙班,我想改成吃华法林,怎么办?

原来吃的艾多沙班,我想改成吃华法林,怎么办?(1)对于服用 60 mg 的患者,改服 30 mg,每日一次,同时服用适量的华法林。(2)对于服用30mg的患者,改服15mg,每日一次,同时服用适量华法林。能够达到INR≥2.0,再停止艾多沙班。在开始艾多沙班与华法林联合治疗后14天内,大部分患者(85%)能够达到INR≥2.0,推荐联合治疗的前14天内至少测定INR3次,与华法林联合治使用本品给药后INR升高达46%。如果使用非口服抗凝剂和华法林联合,下一欠预定给药时,中止服用本品。同样达到稳定的INR>≥2.0时,须中止非口服抗凝剂,继续华法林治疗。 

发布了文章

“老幼病残孕”服用艾多沙班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特殊人群服用艾多沙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对于一些特殊人群,例如“老幼病残孕”应需要注意什么?1.育龄妇女育龄妇女在接受艾多沙班治疗期间应采取避孕措施。 2.妊娠尚未确定艾多沙班在孕妇中的安全性和疗效。动物研究显示有生殖毒性。由于潜在的生殖毒性和内源的出血风险,且有证据表明艾多沙班可通过胎盘,故本品禁用于妊娠期妇女。 3.哺乳期尚未确定艾多沙班在哺乳期妇女中的安全性和疗效。动物试验数据表明艾多沙班可分泌至乳汁。因此,本品禁用于哺乳期妇女。必须决定究竟是停止哺乳还是停止艾多沙班治疗。 4.生育力尚未在人体中进行过评价艾多沙班对生育力产生影响的专门研究。在对雄性和雌性大鼠生育力所做的一项研究中,未观察到任何影响。。5.儿童用药尚未确定儿童和 18 岁以下青少年患者使用本品的安全性和疗效,尚无可用数据。6.老年用药无需减量7.极度肥胖的患者不需要额外增加剂量 

发布了文章

艾多沙班是一种什么抗凝药物?应该服用多大剂量?

01艾多沙班的作用机制是什么?艾多沙班是通过直接抑制Xa因子,来抑制凝血酶的生成,从而最终抑制血栓的形成。02艾多沙班有什么特点?艾多沙班是通过直接抑制Xa因子,来抑制凝血酶的生成,从而最终抑制血栓的形成。按固定剂量给药而无需监测。吸收:服用后1~2小时达到最大药物浓度,绝对生物利用度约为 62%;清除:50% 经肾脏清除(11 L/h),其余清除途径为代谢和胆汁/小肠排泄;半衰期为10-14 h。03艾多沙班用多大剂量?a.足量:60 mg,每日一次。b.减剂量标准:30 mg,每日一次存在一种或一种以上下列临床因素的1)中度或重度肾损害(肌酐清除率[CrCl] 15 ~ 50 ml/min);2)低体重(≤ 60 kg);3)与以下P-糖蛋白(P-gp)抑制剂联合用药:环孢素、决奈达隆、红霉素或酮康唑;c.15 mg,每日一次年龄≥ 80 岁,同时伴有一个或多个风险因素(如充血性心力衰竭、高血压、糖尿病、既往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病史)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且同时满足以下两种条件时,* 伴有以下至少一种高出血风险因素:1)肌酐清除率低(15~30 ml/min);2)重要部位或器官出血史(包括颅内出血、眼内出血和消化道出血);3)低体重(≤ 45 kg);4)长期使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或抗血小板药物。* 由于以上高出血风险因素,不能应用常规剂量的本品或其他口服抗凝药的获批剂量。

发布了文章

艾多沙班是餐前吃?还是餐后吃?如果漏服怎么办?

艾多沙班是餐前吃?还是餐后吃?如果漏服怎么办?艾多沙班什么时候吃?餐前吃还是餐后吃?本品可与食物同服,也可以单独服用。对于吞咽困难的患者,可将本品碾碎并与水或者苹果泥混合,然后立即口服给药。或者碾碎本品后立即通过预先用水冲洗的胃管输送。本品碾碎后可在水和苹果泥中稳定保存4h。艾多沙班如果忘记吃药了或者吃错了药物的剂量该怎么办?如果发生漏服,患者应立即服用艾多沙班,并于次日继续每日服药一次。但是患者不能因漏服而在同一天服用2倍剂量的艾多沙班。

发布了文章

艾多沙班服用期间需要检测什么血?要注意什么副作用呢?

艾多沙班用药的时候需要怎么监测?开始使用艾多沙班前应进行基本的化验,比如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等。在使用艾多沙班的时候,不需要常规监测凝血时间,定期进行上述的化验就行。抗凝治疗可能出现哪些严重的并发症?正如所有的其他抗凝药物一样,艾多沙班也有其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其中最严重就是出血。任何患者在使用抗凝药物之前,医生都应注意评估出血风险,并确定适当的治疗方案。如果您发生了以下任意一种情况,请立即联系您的医生或到急诊就诊:1.超过十分钟的鼻出血2.出现呕血或痰中带血3.出现尿血或者便血4.出现黑便5.严重的或者无意识的挫伤6.异常的头痛如果出现鼻出血并且不是很严重(可以在一两分钟内停止),请在随诊时告诉您的医生。如果不小心割伤了自己,立即用干燥清洁的纱布按压至少五分钟。

发布了文章

华法林与利伐沙班如何转换

华法林是非常经典的抗凝药物,解决了治疗血栓药物的“有”和“无”的问题,但随着新型口服抗凝药物的出现,也完成了“新”和“老”抗凝药物的接力1、原来吃的华法林,我想改成吃利伐沙班,怎么办?停用华法林,监测INR水平,当INR低于2.5时,开始使用利伐沙班,使用剂量见上文第3点。2、原来吃的利伐沙班,我想改成吃华法林,怎么办?先不停用利伐沙班,加用华法林,监测INR,然后根据INR调整华法林用量,当INR大于(或等于)2.0时,停用利伐沙班。3、接受抗凝治疗的患者都能换成这个药吗?不是。l  在一些情况下华法林可能优于利伐沙班(如上文所述的肾功能不全,胃肠道疾病尤其是胃肠道出血史,家庭经济困难等),而另一些情况下禁用利伐沙班(如上文所述妊娠期,重度肝病,人工心脏瓣膜术后等等)。l  在接受华法林抗凝,INR控制良好稳定且出血风险较小的患者,可能换用这个药物的获益并不大。l  还有对于住院患者,低分子肝素、肝素是更好的选择,疗效确切,一旦出血还有相对应的用药,而且花费明显更低。4、合并其他瓣膜疾病的患者就只能吃华法林,NOAC可以吃吗?在合并其他瓣膜疾病(包括瓣膜反流、生物瓣膜、瓣膜成形术后等)的房颤患者中,NOAC是安全有效的。RIVER研究提示在置入生物二尖瓣的房颤患者中,利伐沙班的疗效不劣于华法林。基于RCT的荟萃分析也显示,对于房颤合并生物瓣或曾行瓣膜修复术的患者,使用NOAC相比华法林可显著降低卒中、体循环栓塞与大出血风险。 

发布了文章

特殊人群抗凝注意事项

在治疗过程中,特殊人群包括老人与小孩,用药需要格外留意,因为这个阶段的患者,要么是身体器官还未发育成熟,要么是身体器官存在损伤,那么对药物的血药浓度都会有影响,从而影响药物的治疗效果。01、特殊人群需要注意哪些?肾功能不全l  轻度肾功能不全(肌酐清除率50~80ml/min):不需要调整利伐沙班剂量。l  中度肾功能不全(肌酐清除率30~49ml/min):根据情况减少利伐沙班用量。l  重度肾功能不全(肌酐清除率15~29ml/min):应避免使用利伐沙班,这类患者通常会选择低分子肝素或者华法林抗凝治疗。l  在使用利伐沙班期间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需立即停用。孕妇或哺乳期妇女l  利伐沙班禁用于孕妇或哺乳期妇女。孕妇首选抗凝药物是低分子肝素,如果在使用利伐沙班的过程中一旦发现怀孕,需要马上停药,换成低分子肝素。 儿童 原研利伐沙班是目前国内唯一拥有儿童VTE治疗及预防复发适应症的抗凝药物。l  2018-2020 EINSTEIN Jr研究为儿童VTE抗凝带来新进展l  2022年3月8日,原研利伐沙班儿童适应症已获得CFDA批准,用于儿童VTE治疗及预防复发,是目前国内唯一拥有儿童VTE适应症的抗凝药物l  2021中国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抗凝药物的选用与药学监护指南:对于儿童VTE患者,推荐选择VKA、肝素或利伐沙班进行单药治疗(1B)l  EINSTEIN-Jr Ⅲ期研究:根据体重调整的给药剂量方案,如下图:  老年人l  老年人的剂量要根据出血风险、肾功能及全身情况来决定,多数情况下不需要调整剂量。肝功能异常l  有凝血异常和临床相关出血风险的肝病患者,禁用利伐沙班。l  在使用利伐沙班期间,出现转氨酶升高,应加以监测并给予保肝治疗,直到肝功能恢复正常。如果转氨酶持续升高,超过正常值3倍以上,或伴有胆红素升高,建议减少利伐沙班的使用剂量或者停用。低体重患者l  建议体重小于(包含)50公斤的患者减少利伐沙班使用剂量,调整为一天一次,一次15mg。超重或者肥胖患者l  目前有关利伐沙班在肥胖患者的疗效和毒性的数据有限。ISTH推荐避免对BMI大于40mg/m2或体重大于等于120kg的患者使用。2017年一项针对利伐沙班的系统评价认为,可用于BMI大于40mg/m2或体重大于等于120kg的患者,而不必调整剂量,但相关数据有限。

发布了文章

利伐沙班使用之监测与并发症

用过华法林的患者都知道,需要时常检测INR这项指标,只有指标达到2-3之间,才能发挥效果,那么有了利伐沙班还要不要监测呢?不监测安全不安全呢?06、用药的时候需要怎么监测?开始使用利伐沙班前应进行基本的化验,比如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等。在使用利伐沙班的时候,不需要常规监测凝血时间,定期进行上述的化验就行。07、抗凝治疗可能出现哪些严重的并发症?正如所有的其他抗凝药物一样,利伐沙班也有其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其中最严重就是出血。任何患者在使用抗凝药物之前,医生都应注意评估出血风险,并确定适当的治疗方案。如果您发生了以下任意一种情况,请立即联系您的医生或到急诊就1.   超过十分钟的鼻出血2.   出现呕血或痰中带血3.   出现尿血或者便血4.   出现黑便5.   严重的或者无意识的挫伤6.   异常的头痛如果出现鼻出血并且不是很严重(可以在一两分钟内停止),请在随诊时告诉您的医生。如果您不小心割伤了自己,立即用干燥清洁的纱布按压至少五分钟。请仔细阅读药物说明书,上面列举了更多信息。 

发布了文章

利伐沙班该怎么吃

生病不可怕,就怕你不吃药,不按时吃药,这样疾病非但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与治疗,反而还会增加疾病的风险。01、什么时候吃?餐前吃还是餐后吃?建议每天在大约同一时间吃药。利伐沙班目前在国内市场上有三种常见规格:10mg,15mg和20mg。所以在购买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具体的规格。u  10mg规格的利伐沙班片可以与食物同服,也可以单独服用。u  15mg和20mg规格的利伐沙班应该与食物同服。10mg的利伐沙班不管是在空腹还是在餐后,生物利用度达到80~100%,也就是说,进食对10mg的利伐沙班无影响,因此服用利伐沙班10mg的时间不受就餐时间的限制。利伐沙班15mg和20mg在空腹状态下,生物利用度仅有66%,而随餐同服可以使生物利用度提高至几乎完全吸收,所以为了保证最佳的疗效,如果是使用15mg和20mg规格的利伐沙班,建议随餐服用。02、如果忘记吃药了或者吃错了药物的剂量该怎么办?初始治疗期:这个阶段推荐的用药剂量是一天两次,一次15mg。l  在同一日内尽快服用。比如,早上那次忘记吃了,那在当天想起来的时候,应马上服用15mg,然后晚上再继续吃当天的第2次用药。第二天按原来的剂量吃,也就是一天两次,一次15mg。l  如果在当天晚上吃第2次药的时候才想起来早上那次忘记吃了,那晚上那次可以一次吃30mg。第二天按原来的剂量吃,也就是一天两次,一次15mg。维持治疗期:这个阶段推荐的用药剂量是一天一次,一次20mg。l  如果您忘记吃药了,当天任何时候想起来的时候,马上吃20mg,并且第二天按正常剂量继续同一时间吃药。l  如果您忘记吃药了,当天没想起来,第二天吃药的时候才想起来,千万不要在第二天吃两倍的剂量,来弥补前一天忘记吃的剂量,而是吃20mg就行。如果您吃错了药物的剂量,并且您吃的剂量大于您的正常剂量,请立即联系您的医生或到门诊咨询治疗。 

发布了文章

利伐沙班的特点与剂量选择

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有其特点之处,药物也不例外,在诞生之初,就会因其独特的结构等,产生不同的效果,以及不同的剂量,也会有不一样的作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利伐沙班的独特之处。01、利伐沙班有什么特点?利伐沙班是通过直接抑制Xa因子,来抑制凝血酶的生成,从而最终抑制血栓的形成。按固定剂量给药而无需监测。利伐沙班吸收迅速,服用后2~4小时达到最大药物浓度。在利伐沙班用药剂量中,约有2/3通过代谢降解,其中一半通过肾脏排出,另外一半通过粪便途径排出。其余1/3以活性药物原型的形式直接通过肾脏在尿液中排泄,主要是通过肾脏主动分泌的方式。利伐沙班从血浆内消除的终末半衰期约为5~13小时,其中,年轻人为5~9小时,老年人为11~13小时。02、用多大剂量?  利伐沙班用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治疗剂量,分为初始治疗剂量和维持治疗剂量。初始治疗是指治疗的前三周,也就是治疗开始的前21天,可以理解为发病的急性期。维持治疗是指治疗开始的第22天至抗凝结束,关于维持治疗的时长,根据不同病变,不同情况,有不同的时长,有人抗凝3个月,有人抗凝6个月,有人需要终身抗凝,等等。您的主管医生会根据您的具体情况,来决定抗凝时长。初始治疗:也就是开始治疗的前21天,推荐剂量是 一天两次,一次15mg。维持治疗:也就是开始治疗的第22天直到抗凝结束,推荐剂量是 一天一次,一次20mg。需要注意的是,根据每位患者各自不同的具体情况,用药也许会有一些变化,详细请与您的主管医生联系,比如,有些情况下是预防血栓,会使用一天一次,一次10mg,等等。 

发布了文章

使用利伐沙班需要注意什么?(1)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就好像一片广袤的海洋中涌现出越来越多的宝藏,抗凝药物以其神奇的力量为我们打开了预防和治疗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大门。而其中一颗闪耀夺目的明星,便是利伐沙班。这个新型抗凝药物已经在医学界崭露头角,成为临床上常见的口服抗凝药物之一,无数人因为它的帮助而受益。01、这个药的作用机制是什么?利伐沙班是通过直接抑制Xa因子,来抑制凝血酶的生成,从而最终抑制血栓的形成。所有的抗凝药物都会有出血的风险,所以,使用任何抗凝药物,都必须在专科医生以及临床药师的指导下使用。02、利伐沙班服用后多长时间发挥作用?利伐沙班吸收迅速,服用后2~4小时达到最大药物浓度。在利伐沙班用药剂量中,约有2/3通过代谢降解,其中一半通过肾脏排出,另外一半通过粪便途径排出。其余1/3以活性药物原型的形式直接通过肾脏在尿液中排泄,主要是通过肾脏主动分泌的方式。利伐沙班从血浆内消除的终末半衰期约为5~13小时,其中,年轻人为5~9小时,老年人为11~13小时。 

发布了文章

2月29日国际罕见病日:关爱“蓝嘴唇”,邀您点亮特发性肺动脉高压患者的生命色彩

特发性肺动脉高压特发性肺动脉高压(idiopathic 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IPAH)指一类无明确原因、以肺血管阻力进行性升高为主要特征的恶性肺血管疾病,患者往往合并不同程度右心功能衰竭甚至死亡。欧美注册登记研究结果表明,平均诊断年龄为50~65岁。男女发病率为1:2~3。欧洲资料显示,成年人特发性肺动脉高压的患病率约为5.9/100万。我国缺乏特发性肺动脉高压流行病学数据,患者以中青年女性为主,平均诊断年龄约为36岁,2011年我国研究表明,此病的1年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92.1%和75.1%,基本达到西方发达国家水平。特发性肺动脉高压病因目前特发性肺动脉高压致病因素不明确特发性肺动脉高压症状特发性肺动脉高压的临床表现活动后气短,其他症状包括乏力、呼吸困难、胸痛、头晕、晕厥等。特发性肺动脉高压检查诊断特发性肺动脉高压检查血常规、心电图、X线等,为进一步明确诊断及了解病情,还可能需要血气分析、右心导管检查、肺动脉造影、肺功能、CT等检查。特发性肺动脉高压相关治疗特发性肺动脉高压的治疗主要分为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三个方面。主要治疗的目的在于改善右心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改善预后。一般治疗:对不合并抗凝禁忌证的IPAH患者建议抗凝治疗,合并右心功能衰竭和液体潴留患者给予利尿剂,外周血氧饱和度低于91%时氧疗,心排血量降低或合并心室率偏快的房颤时给予地高辛等。包括教导患者严格避孕、适度运动和康复训练、预防感染、心理社会支持、避免前往高海拔地区等。1.钙通道阻滞剂:只有急性肺血管扩张试验阳性的IPAH患者才能应用大剂量钙通道阻滞剂治疗。由于仅有不到10%的IPAH患者对钙通道阻滞剂敏感,因此强烈建议对没有进行急性肺血管扩张试验或者试验结果阴性的患者禁忌应用钙通道阻滞剂2.肺动脉高压的靶向药物治疗: ①内皮素受体拮抗剂:通过阻断内皮素-内皮素受体信号通路发挥治疗肺动脉高压的作用,常用内皮素受体拮抗剂有:马昔腾坦,波生坦,安立生坦等。②磷酸二酯酶-5抑制剂:通过抑制环磷酸鸟苷的降解从而发挥肺血管舒张作用,包括西地那非、他达拉非等。③前列环素类药物:前列环素是目前最强力的内源性血小板聚集抑制剂,具有细胞保护和抗增殖作用,常用的包括:司来帕格,依前列醇/曲前列尼尔/伊洛前列素。④鸟苷酸环化酶激动剂:利奥西呱是一种新型的可溶性鸟苷酸环化酶激动剂,可单独或与NO协同提高血浆中cGMP水平。3.手术治疗:①患有特发性肺动脉高压情况比较严重的患者,应考虑利用手术治疗,进行球囊扩张房间隔造口术可作为重症肺动脉高压姑息性治疗手段或肺移植前的过渡性治疗。②肺或心肺联合移植移植来达到一个治疗的效果。虽然手术治疗存在一定的风险性,但是它是能够根治患者病情的一种治疗方法。结语:特发性肺动脉高压是一种比较罕见的疾病,还没有找到一个明确的病因,平常的生活中也一定要注意,不管是饮食方面还是运动方面,一定要注意合理的进行搭配饮食,合理的运动,如果当我们的身体出现一些不适应的情况,就要及时去医院就诊,选择一个适用于自己的治疗方法,缓解症状避免病情严重发展

发布了文章

逆境中的温暖光芒:刘阿姨与肺循环科团队的抗病之旅

十年前,刘阿姨被诊断出患有特发性肺动脉高压,这几年她的病情一直在加重,经历了好几次生死抢救。反复的右心衰竭、腿部肿胀、排尿少让她痛苦不堪。上海市肺科医院的肺循环科的医生团队尽力调整她的治疗方案,还为她做了房间隔造瘘手术来改善她体循环灌注不足的状况。手术治疗后,刘阿姨的尿量明显增多,不再依赖大剂量的利尿剂,浮肿逐渐消退。而且,随着体循环灌注的改善,之前困扰她的胸闷和气促问题也得到了较大的缓解。但最近刘阿姨又出现了新问题,肺动脉高压药物虽有效,但皮下注射的疼痛和反复的皮肤破损、流液,严重影响了她的治疗疗效和生活质量。肺循环科的团队又集团讨论调整治疗策略,给她安装了输液港,用便携式输液装置把药物从皮下注射改成了深静脉注射,终于缓解了她的疼痛问题。刘阿姨终于可以出院了。临别之际,她眼含热泪地感谢肺循环科的医生们,是他们一次次把她从死亡边缘拉回来,为她精心策划治疗方案,让她摆脱了长期卧床的苦日子,让她可以更好地面对疾病,迎接更美好的明天。她满怀信心,相信未来会更美好!(注:刘阿姨为化名)

发布了文章

肺栓塞门诊的故事2——华法林需要服用多久?

我的肺栓塞门诊患者除了咨询肺栓塞治疗的问题,大部分患者会经常询问口服抗凝药物要治疗多久? 今天,张大伯今天又来门诊复查血凝报告了,他问:姜医生,我这华法林吃了快半年了。我什么时候能停药呢?抗凝药物要服用多久呢? 深静脉血栓形成包括肺栓塞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根据血栓的诱发因素及出血的危险程度,对抗凝时间进行了个体化分类。比如说,有过患者肺栓塞是手术后诱发形成的,他可以治疗3个月停用抗凝药物。如果有的患者血栓找不到原因,即使血栓全部治愈,但将来复发可能性比较大,如果没有大出血风险,我们建议患者延长抗凝治疗。如果肺栓塞患者合并活动性肿瘤,如果肿瘤控制不佳,患者会一直处于相对高凝状态,即使停药,复发风险也非常大,我们通常建议患者密切注意出血迹象的情况下长期抗凝。我咨询询问了张大伯导致肺栓塞的可能原因。张大伯今年65岁,肥胖,血脂高,有糖尿病,这些都是导致肺栓塞的危险因素。高龄、肥胖、高脂血症、糖尿病均是血栓疾病的高危因素。即使经过抗凝治疗后血栓治愈,如果肥胖、高脂血症及糖尿病控制不佳,他还是非常容易复发肺栓塞。所以,综合评估了张大伯出血风险后,我建议他健康生活饮食、控制体重、血脂及糖尿病,抗凝6月后,再来评估有无血栓、复发血栓风险及出血风险,再评估是否停用抗凝治疗。尽管有指南为我们医生推荐了抗凝治疗的时限,但肺栓塞的治疗不能忽略个体化的差异。

发布了文章

什么是艾森曼格综合征?

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发病之初血流是从左心和主动脉流向右心和肺动脉,我们把这种分流成为体-肺分流,其特点是含氧量高的动脉血流向含氧量低的静脉血,这时机体的缺氧并不明显。如果先天性心脏病患者长时间未经治疗,一旦发展成肺动脉高压,肺动脉压力高于体循环压力,就会使肺血管阻力升高,血流分流方向发生改变。由最初大量体-肺分流逆转为肺-体分流,即血流从右心和肺动脉流向左心和主动脉。其特点是含氧量低的静脉血流向含氧量高的动脉血,造成对机体供氧明显不足,产生紫绀等症状,这种状态称为艾森曼格综合征。艾森曼格综合征是先天性心脏病相关性肺动脉高压的最终阶段。一旦发生则提示患者的上海市肺科医院肺循环科姜蓉预后差。过去曾一度以为艾森曼格综合征无药可治,也不能手术治疗。现在随着治疗肺动脉高压靶向药物的出现,这种观点已经被打破。虽然如此,我们还是建议先心病患儿及早治疗,尽量避免发生艾森曼格综合征。在欧洲和北美,先天性体-肺分流相关性肺动脉高压的发病率约为1.6-12.5/百万成人,其中25-50%的患者存在艾森曼格综合征。我国由于经济和技术原因,先心病患儿的手术比例远低于发达国家,艾森曼格综合征的发病率更高。

努力加载中

关注

挂号

问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