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点滴滴,为了您的健康打开
关注数内容数
42269

刘晓健

乌镇互联网医院

刘晓健,主任医师、教授,硕导。复旦大学肿瘤学博士,肿瘤医院化疗科、淋巴瘤科。熟悉肿瘤的内科治疗及不良反应的处理。主要从事淋巴瘤诊断治疗/主要从事淋巴瘤诊断治疗/主要从事淋巴瘤诊断治疗

全部动态
文章
视频
回答
全部
肿瘤
淋巴瘤

发布了文章

置顶

【就医指南】到肿瘤医院看病的一些建议

一、很多患者在基层医院检查发现患肿瘤了,可以理解,很急,希望找大医院最好的医生为他们诊断治疗。但是怎么顺利地找到这样的医生,并且得到这些医生的服务呢?1. 患者家属可能通过几个渠道来了解。首先,试试从网上查,输入关键词比如:肿瘤、刘晓健教授、淋巴瘤、胃癌。其次通过朋友建议,他们有的亲身经历,由于他们不是专业人员,有时不适合。另外,当地医生也会提供一些北京上海等大医院医生的信息,但由于这个基层医生在大医院进修学习过,他们一般推荐病人找他们认识的医生看病,专业和病人的疾病不一定对路。2. 最好的找到理想医生的方法A. 找到大医院的网站(这是最重要的第一步!!!),在网站上根据是否要开刀、要放疗、要化疗等,找到医生。一般大医院的网站就可直接以预约挂号,还有提示如和通过电话、互联网等挂号,全的!。B.您还可以通过微医网(上海挂号网)直接挂号。有人说,挂不到号的焦虑的人们,是因为他们不会上网:),其实,请会弄的年轻人安装一下就可以了。C. 一般45-55岁的医生科研和临床能力都很强,精力体力好,能应对高强度的医疗科研和教学工作,有国外学习经验,可以优先挂他们的号;太年轻的医生的经验还需要练习;年龄很大的医生和太多行政职务的医生也不推荐,这些都需要综合考虑,不要相信广告、huang niu和以各种理由主动打电话给你介绍医生的任何人,即使他真的能帮你挂上号!!!,因为后续会有很多问题出现。二、有的病人家属心情很急,马上带着病人来到大医院,但是与疾病有关的资料却不全。这些都是给自己添麻烦。以下建议供参考:1. 如果病人体力很不好,家里也没有很好的条件(汽车等),可以先把病历、病理、影像学资料带来,给医生进行分析,反而比带病人来效率高2. 切记,肿瘤患者需要带全资料,最好在家做点功课,把资料自己先整理一下,至于很多化验结果正常的资料,不要罗列,但异常资料要出示。最重要的就是病理资料,建议带好当地病理报告、病理材料(HE切片、蜡块(或者20张切好烘干的白片))等。如果这些资料没有,最好在当地医院做好再来,除非由于疾病的位置没有办法在当地医院进行活检,或活检有很大的危险。3. 在手机上预约也要遵循上面的建议,由于病人太多,太简单的请求,一般不会得到很多医生的关注,同样,最重要的是病历资料,尤其是病理资料要准备好。三、恶性肿瘤是危害人民生命健康的重大问题,有很多相关的科学问题还没有解决。医生和恶性疾病的关系是:有时治愈,经常帮助,总是安慰。我们要朝着治愈的方向努力,但是对有些情况,还是要有科学的判断,以便安排好个人和家庭的生活,得到幸福尊严的人生。三、一些建议:1. 医院有很多和您一样的病人,要互相谦让,不要因为病人多,插队,引起矛盾,心情已经不好了,不要弄得自己心情更不好2. 相信科学,培养信仰。医生很少,病人很多,如果能够经常得到医生的科学的帮助,就是良好就医过程的开始。“相信科学,培养信仰”也是对医生的基本要求。以上建议还有很多不当,仅供参考。一起努力,战胜病痛!!!最近刘主任临时开通现场加号工作,以方便拿到诊断报告的患者当天就医高级专家门诊,缓解看病难的问题

发布了文章

快捷办入院通知

一、通知:、 1 原办入院手续需48小时核酸和预约“淋巴瘤专病门诊”的号,进入肿瘤医院,再在医院入口处扫码或手机上登记进行一次核酸检测,然后到2号楼办理住院流调和开住院确认,去办入院。 但来医院后这次核酸检测很费时,天气又炎热,我们 简化 了程序。即:持有24小时核酸和预约“淋巴瘤专病门诊”的号,可直接到2号楼办理住院流调和开住院确认,去办入院。特别提醒:这样提供便捷的帮助需持有24小时核酸报告,而不是48小时核酸报告进入医院大门。 2,如果你们在来医院前一天在驻地,下午2-3点进行核酸检测,是必要和恰当的。 二、另外,提醒门诊嘱咐送病理材料到我院会诊的患者,已经送来的,我们都会进行帮助,需按照门诊嘱咐做,耐心等待我们的通知。门诊时间: 周一下午,周四下午、周五上午;徐汇院区:上海市东安路270号2号楼2楼第一诊区208诊室 周五 浦东院区上海市康新公路4333号 特需门诊。(近期恢复)

发布了文章

预约刘主任专家或特需门诊,请参考

在肿瘤医院看淋巴瘤怎样挂号,我告诉患友们:1. 请登录肿瘤医院官网2. 在挂号网网站挂号3. 拿到肿瘤医院病理会诊报告的患者,为方便患者就诊,可直接到刘晓健教授门诊现场加号4. windmill ,告知姓名和要求。


发布了文章

我是医生,我也不是药神

撰文 | 刘晓健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化疗科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微医“健康号”特约专家 最近,《我不是药神》火爆网络,电影的情节让我想起了一件事。小时候我曾经遇到一个家庭,家贫没钱给孩子看病,父亲索性不闻不问,其实他的内心也十分忧愁,天天借酒消愁,等待奇迹发生。父亲一喝酒便对病孩拳脚相加,村长有时候看不下去了会常常来看望孩子,有时会把孩子接到自己家住几天。后来父亲却愈加过分,竟然不管不问。我印象中,这孩子得的就是慢粒白血病,最适合吃《我不是药神》里的那种药,如果他还活着,现在应该51岁,和我一样大。从那时起,我希望长大后当一名科学家,研究疾病和“特效药”。 我来自普通工人家庭,那个年代也很少对成长有什么规划,只是听老师说考不上大学将来就没有前途,就不能为祖国做更大的贡献,所以就努力学习,考上了大学,还是我想上的医学院,就这么一步一步,现在我是一名血液肿瘤方向的医生,我不敢怠慢自己的工作,更不能怠慢和我一起工作的临床研究医生们,同样我无法不对患者无微不至,因为我不是药神,我是一名医生,我是分工协作中攻克科学难题的一份子,我需要和他们在一起工作,去研究疾病和拯救患者的药物。医生为何叫医生 医生,是掌握医药卫生知识,从事疾病预防和治疗的专业人员的统称,古代称为大夫或郎中。现在中国北方人称医生为“大夫”。按照这个定义,医生掌握医药卫生知识,专业从事疾病预防,似乎离“药神”不远了。这个定义是百度百科的内容。我国常常把医生翻译成”Doctor”, 我们再看看维基百科是怎么对“Doctor”定义的:“Doctor”内涵非常丰富,是学位的名字,有医学博士、神学博士、理学博士、哲学博士等。,看来似乎也离“药神”不远了。其实,西方国家的医生叫“physician”,指内科医生,而外科医生叫”surgeon”。大多数physician/surgeon掌握很小一部分专业的医药卫生知识,多数在社区里一辈子给病人看病。是我们把“医生”看成“Doctor”了。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元帝国之前,汉文化的发展水平非常先进,我们在史书上看到华佗、孙思邈和扁鹊等,都不外乎叫“食医、疾医、金疮医”等等。,分科很细,是一种以治病为谋生手段而已,是职业,这从一个侧面反映那些时代我们本来就有德先生和赛先生,做什么事情是什么就是什么。南海一战,宋亡后,医生的职业性质下降了,官本位增加了,南方叫“郎中”,医师是给皇室做健康侍卫的那群人,北方更厉害,叫“大夫”,只不过“大”改成了“dai”的发音,有治国平天下的意味。目前我国北方还叫大夫,南方不叫郎中了,那因为有点江湖郎中,医术不精确到处撞骗的意思,现在南方都叫“医生”。说了这么多医生的定义,我想说,医生应该回归看病本职工作,不要当“大夫”,更不要去当“郎中”,不要存心去当官,想着平天下,我们用药是治病、是职业,我们不是药神,所以我喜欢别人叫我“医生”。什么是药神 “药神”顾名思义,发现、发明、创造和分发药物给使用者的“神仙”。那么谁可以称得上“药神”呢?是神农吗?是扁鹊吗?是罗氏、阿斯利康,抑或辉瑞(这些是世界上知名的制药公司)吗?是的,他们参与发现、创造一些药品,但它们的药品自己不能“分发”,而是要通过行政机制后在市场上流通,以这种形式“分发”。那么谁掌管这些行政机制呢?《我不是药神》里的那位公安局长吗?感觉上电影里这位大人虽然强硬而决绝,但他的语气里也有一些无奈,他不管分发。 医生也不是药神,医生应该是一种职业,专门治病,不负责发现和发明新药,不负责创造新药。我国第一个人工牛胰岛素的人工合成,是中科院生物化学研究所、北京大学、中科院有机化学研究所成功协作完成的,不是医生的事并不是医生。医生开药是分发药品过程的重要环节,但不是全部,因为医生的处方权是有限制的,不是什么药都能开,也不是开了这个药医院里就会有,所以看来医生也不符合“药神”的特征。 勇哥的故事已经摆明了,在《我不是药神》里,勇哥而且他坐牢了,他也不算药神,他只是想活下去的人之一。看来药神要到大雄宝殿如来或观音像的两侧去找寻了。 谁更接近药神 世上本无药神,有人说他是药神,有人说他不是药神,是骗子,说得多了,就以为世上真有药神呢。其实世界上没有人能够称得上“药神”,但是有更接近“药神”的人或组织。在有些国家,政府的引导和策略实施起决定作用,他指挥一些重要的人和机构去发明药物并分发药物,这一点上我看印度政府最突出,政府出面为药物的仿制开绿灯,生产正版药的找上门来也不行,要不就打国际官司,这些都是政府搞定,所以很多患者真从中得到了“救命”的药物,救了命,所以伟大的但印度政府最真的接近于“药神”的称谓吗?但是这样做,造成了印度至少在100年之内都不会自己研究一个新药出来,他还挫伤了其他组织研发新药的积极性。美国的FDA一部份工作是负责审批药物的临床研究和药物的上市,药物发明了后能不能在人体做试验,试验成功后能不能生产并卖给病人,他起到行政关键作用,算是接近药神称谓。但是神是什么都干的出来的,不是有人经常说吗,“咦,这也行,真是神了”,而FDA发个批文要遵循好多国内外法律、科学论证,还要承担推动科技革新(提供新药研发动力)的重任,不是那么随心所欲的。另外,FDA的腐败应该存在,因为“人性的弱点”使然。 大家其实都希望做个药神,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耶稣说的),只是神不是那么好当的, 首先要有真本事,而且当了就要负责,还要承担风险。说到这里,已经很明白为什么找不到“药神”了,因为“有真本事,还要敢承担风险”, 甚至为了解救芸芸众生,不惜丢到自由或生命。,这种人太少了,这种人多了,任何困难都不是困难,因为如此这般“神”,你让公安局长怎么安排工作计划呢?但可以肯定的是,勇于担当是我国本届政府的关键词,以后也许,接近药神的人和事会越来越多,这部电影能够上映,就是担当,就是信号,那些把“人性的弱点”作为自己行事规则的弟兄们,你们可要小心了。 你心中的药神是什么样的人民群众心中的“神药”很简单,只要能够治好疾病的,就是神药。而我心中的药神是有真本事、只要为了患者的利益,能够承担任何风险, 把科技发展的最新成果开发的药物分发到患者手中,没有厚此薄彼,充满爱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那些“彼德们”,他们潜心基础医学,不求名利,享受平凡,也是我心中的药神,而那些为了名利,在研究和开发中弄虚作假,绝对不是大家心中的“药神”。 为什么我们需要药神大家都看到,我国目前还存在看病难、药价贵和各地区报销政策不一致等诸多问题,虽然我们已经采取了很多措施,取得了一些进步,但是问题在各地还是存在,没有根本解决。这和我们的社会发展阶段是有关系的。其实印度这样的发展中国家也存在类似的问题,由于他们的计算机产业、药物设计和合成技术世界领先,他们有更好的技术条件生产高质量的仿制药,他们让仿制药以低价直接进入市场,也救治了不少患者,但是从法律层面上,没有根本上解决问题,在世界范围内,由于原研药开发成本太高了,印度的做法对各方开发药物的积极性是不小的挫伤。欧美国家在几十年前也存在类似的问题,随着人民整体教育水平的提高,社会发展水平到了一定阶段,卫生健康的保障体系的健全,特别是商业保险产业的巨大发展,患者被全面覆盖,用了很贵重的靶向药物也不用自己掏钱,这是他们的优势。这条路我们无论如何要走通,虽然这可以让资金自然流向开发药物的真正的科学家的研究经费里,老百姓又能用到救命药、放心药,但是这些欧美国家的财政也不堪重负,他们也竭力设法找到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进行改革,所以我们不能照搬欧美国家的这种模式,应该有所为、有所革新,这需要大家参与,群策群力,做好科学的调研,果断采取措施,达到我们追求的最佳状态。当资源富裕时,人们都希望健康长寿,这也无可厚非,这和老吕、小黄毛和刘牧师的“只是要活着”也没有大的不同,但是某种资源短缺时,问题就来了,老百姓通常很倒霉。明朝末年,民不聊生,各路流寇烽烟四起,树皮都吃光了,就吃孩子,换着吃,吴三桂当然有家国痛苦,但他毕竟有吃有喝啊。只有近代,各路先贤为人民抛头颅洒热血,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才改变了这种社会结构和风气,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我们有极大的信心,尤其是有广大的人民群众的参与,一定能够达到我们的全民健康目标。在《我不是药神》这个电影中,这个药的确能够救很多患者的生命,原理看起来不复杂,但是倾注了多少科研人员的心血,简单地说,您看上面的图,我们人类一般有23对、46条染色体,其中9号染色体的长臂一部分断了,22号染色体长臂一部分也断了,这两个断掉的小段染色体换了位置接好了,使得22号染色体上形成了一个融合基因,这个基因表达的蛋白质可是让粒细胞分裂个不停,一点都不像正常的粒细胞那样,分裂是按照身体需要来启动和停止的。这个现象是彼得医生很早就(病理学家,家住费城郊区)发现的,后人称这个异常的22号染色体叫费城染色体。后来药厂投入超过50亿美元来开发对抗这个染色体表达产物蛋白的药物,这在当时应该是一笔巨额资金,这个药物经过美国FDA基于II期临床试验的研究结果批准上市,定价3500美金一盒,确实收到“奇效”,好多患者的生命得以救治。在商业保险发达的那里,他们的病人吃得起。而印度呢?没办法,就自己仿制,只要不违反印度的法律就行。问题是这件事情被我国广大的患者朋友弄了个清清楚楚,他们知道了这个药能治得好这个病,可是老百姓中有的人能吃到勇哥的药,有的人吃不到,我们就看到了公安局长那焦虑威严的脸,就看到了故事一点一点铺开,就有了徐峥漂亮的票房。 我作为一个医生我在边疆支边,周末节假日也不曾休息一直忙碌,但我听到最好的消息是政府很重视药价、审批、创新、市场和医院这些节点的调控,已经在2015年决定国外进口药品实行零关税政策。这样能否在资源短缺时让老百姓能吃上药,我们拭目以待,但是至少进步是显而易见的。 我是医生,我也当过病人,我不是药神 我是医生,医生的职责就是看病,我们千万不能认为自己是神,我们需要做的是探究茫茫宇宙中那些神秘的提示,去猜测、假设、评估和发现那些临床症状背后的秘密。我们在这种启示下,和别的奋斗者们分工协作,社会的每一次大发展无不是人们分工协作所推动的。救命药的开发研究需要包括基础研究人员和临床研究人员的参与,药物的监察和审评机构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药厂的研发部门是他们的主要活动场所。临床医生负责看病,对研究人员提供临床需求和假设,但是他们的主要任务是看病。药物的临床研究人员主要也是由有医生资格的人员组成的,他们应该应不参与临床日常诊疗工作,但保持和看病的临床医生密切联系,以保证药物临床研究质量。看病的临床医生有自己的专业方向和团队,这个团队都是优秀的转化医学的杰出人才,领导这个团队的临床医师应该有自己的转化医学实验室,临床研究医生也可以在他的领导之下分工工作,这样的架构,使得临床药物的开发研究保持多快好省的态势。 再好的组织结构,都不如其成员的诚信和智慧,团队成员都是“人性的弱点”不能再弱的人组成的,如果有更多的勇哥,如果有更多的彼得,我们才能更接近“药神”。我们的文明史不过1万年,我们可能还要发展几亿年、几百亿年,我们对人类充满憧憬,没药吃在将来真不算什么,都好解决。眼下呢,作为一名医生,应该做好的本职工作就是看病,就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初步研究问题,为临床研究人员和其他药物研发人员提供清晰的需求和假设大家都做好做精分内的事,我们老百姓一定能“吃上药”!

发布了文章

诊断某种淋巴瘤,此时医生让我考虑参加临床试验,怎么办?

1. 患者出现了一些症状,发热、淋巴结肿大,在当地医院就诊,怀疑淋巴癌,到大医院做了穿刺提示淋巴癌,当然又做活检,终于诊断明确了为一种淋巴瘤,太不容易了,这个过程有时超过1个月。 2. 诊断明确了,这时你最需要的是2点,一点是能不能住院;第二点是能不能快点治疗。 国家级肿瘤医疗中心的医生往往告诉您,除非你能合格参加临床试验,否则就没法住院,只能门诊做治疗,或者带方案回原籍做治疗。至于能否快点做治疗,限速点有两个,一个是患者、患者家属商量和决定所需的时间;第二,取决于治疗前检查的速度。 3. 住院,当然比门诊更感觉有 '安全感",天天医生护士”看着你“,回去报销也符合当地的规定。但是临床试验是什么?是不是当小白鼠去了,被利用做药物的”人体试验“? 对于初治的淋巴瘤,几乎所有的临床试验都和不参加临床试验的治疗方案差不多,不同点对患者有二: 一是可能患者会随机分到一个组,这个组的治疗方案是常规方案的基础上加了一个药,而这个药在国际上,哪怕是亚太地区如日本、韩国和香港等地区,是作为常规方案里的常规药物组成部分使用的。为什么一个常规使用的药物,疗效那么好,我们却作为试验用药来给患者呢?是因为这些药物先在欧美或日本韩国研发的,早一步获得了当地药监部门的批准在医院给患者使用,但是,我国药监部门没有审核批准使用,因为在我们国内没有”数据“。这一点我作为医生是不赞同国家这么做的,应该”拿来就用“,特别对于恶性肿瘤患者,否则我们关起门来搞GCP就可以了,没有必要加入ICH(这些词语患者朋友们不必了解深究)。患者参加临床试验也可能就是没有加新药的一组,和不参加临床试验接受的治疗药物没有什么两样。 二是可能患者会比不参加临床试验接受更多”医疗看护“和”医疗关照“,这些有的患者可以感受到,经历到,也有的患者朋友不知道(医生后台加班额外的工作)。而更多的医疗看护和医疗关照,对患者中远期的诊治是有好处的。肿瘤医院而言,粗略统计,美国总的治愈率已经超过55%,而中国大陆顶级肿瘤医院45%左右,其他各级医院大概不到30%,而在美国,参加临床试验的患者非常多,而中国大陆顶级肿瘤医院就少一些,在内地其他各级医院参加临床试验更少了,可见,参加临床试验可以得到更多的”关照“,治愈率更高。事实上做各种基线检查更快,全部是绿色通道,真不是因为你参加临床试验,二是临床试验是科学试验,有操作规程和时间节点的设定。 所以临床试验不是”做小白鼠“,不是”人体试验“(您想啊,医生们都这样,像十恶不赦的坏蛋一样的,也太坏了吧?)。对于非初治的,复发难治的,大多数本来就没有可靠的常规方案,这时参加临床试验是最好的选择。 4. 那么,是不是医生让你参加临床试验,你听了我上面讲的,马上就答应参加某一个临床试验,来住院呢?答案当然也不是。 如果医生是资深的,而且是年富力强的,最重要的是负责的,还有一点,对临床试验很熟悉的,以上4点缺一不可,您要考虑参加临床试验,而且要积极争取参加。相反,曾经有个患者抱怨,医生让她参加临床试验,然后不见了,都是别的医生来看她,感觉医生不是很负责(其实工作安排而已),但事实上很不好。 临床试验需要你稍加研究,研究的素材要问医生,参加和不参加,不妨花点时间琢磨和讨论充份。有的临床试验设计其实也存在问题,或有其他问题,甚至是科学问题,这样的临床试验就不一定要参加,这是极少数情况。 因此,除非您得的那种淋巴瘤有特效药,否则最好争取参加临床试验,可以得到更高的治愈率,可以更多的得到医院医生护士的看护。我从事肿瘤化疗近30年,有一个感受,参加临床试验好! 我的专家们这时间:周一下午、周五上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第一诊区(1号楼208室),我们一起面对病魔,临床试验是我们有效的武器,用它!

发布了文章

感慨医患猿粪

我不得不说,我国的医疗水平在大多数领域,和西方国家相比还比较落后,这从治愈率等统计指标中可见一斑(如果我们具有全国性完备的统计数据的话)。这种落后部分由于医师培养、信仰等需要提升有关,大众(包括自己)的一部分–病人,当然也需要教育和信仰平均水准的提高。热播的电视剧“以人民的名义”展现的,都是为了在特定环境中“过得好”,还听说个别医生抱怨年薪50万太少,这奇怪吗?。这给制定医疗政策的人带来极大难度,本身他们自己也在学习,大家都想好,决策者又只能在震后废墟上直接打桩盖楼,能盖的好吗?可是清理废墟是要动筋骨的,难啊。医生主观上是希望病人被治好啊,病人不必说了吧。是沟通问题吗?同一个医生,对100个病人基本保持良好沟通,保证医患关系100个都好吗?,说白了,个别沟通不好的还是由于信任不足,互相不相信,或表面上信,潜意识更不相信,这是有全民背景的,好人都被迫跟着坏,赛先生不是不常来嘛。医患能在一个诊室,共同对付病魔,这是猿粪啊,是战友哦,战友前提是接受军事训练,军事军事训练不仅是摸爬滚打,还有团结、配合,否则上了战场大家都说,你给我冲,怎么行?面对共同的病魔,互相信任吧。互相坑的太少了,不是这里说得干净的。

发布了文章

关于肿瘤治疗期间的“吃”

总的来说,“忌口”这个词不能说明需要吃什么,最好不吃什么,各个地区,各个人说法不相同。“发”是什么?我们医生多年来也没有对“忌口”、“发”的清晰的科学定义。我们认为总的原则,色香味好到患者想吃、吃得进,营养丰富、全面,特别是蛋白质含量和质量高,水也是重要的营养物质,足量饮用,少吃多餐,注意围化疗放疗期吃的“节奏”,某些药物的应用。关于吃,我们会通过某种形式,比如微医讲堂,专门谈谈看法,欢迎讨论,交流经验。

发布了文章

接受治疗的肿瘤患者,忌口吗?,具体有什么内涵?

肿瘤患者接受规范治疗过程中“怎么吃、吃什么”,这个问题常常存在误区,需要重视。

发布了文章

就诊和咨询必看

新患者:上传原诊疗单位的门诊病历、出院小结和病理报告,供我们科学分析,更好地帮到您。老患者:请上传门诊病历、出院小结、病理报告、治疗方案、评估结果(最好影像学片子),说明正在使用的中西药物。需来我院门诊加号的,也尽量提供详细病情资料。

发布了文章

医生和疾病的关系

医生其实:有时治愈,经常帮助,总是安慰。

暂无更多

关注

挂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