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了文章
宝宝发热怎么办?
近段时间,肺炎支原体、甲乙流、腺病毒、合胞病毒等轮番上阵,作为易感人群的儿童,可谓烧在宝宝身,痛在父母心呀。发热作为儿童最常见的一种症状,发热后怎么办呢?怎么吃药?如何护理?今天和大家科普下一、发热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发热是致热源或各种原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时,体温超过正常范围(人体正常平均体温37.0℃),简单说,就是体温比平时体温增高了。1.发热的过程有3个阶段:体温上升期:身体的产热超过散热,容易出现畏寒、寒战、四肢冷等症状体温平稳期:产热和散热在较高水平上趋于平衡,寒战减少,可能出现头痛、呕吐、乏力等体温下降期:散热超过产热,体温逐渐下降2.发热分度:低热:37.3℃-38℃;中度发热:38.1℃-39℃;高热:39℃-40℃;超高热:40.1℃以上3.高热会不会烧坏脑子?发热本身不会烧坏脑子,如果发热被烧“傻了”,是引起发热本身的疾病如脑炎或其他严重疾病导致的,如果出现持续超高热41℃以上不退,需要警惕脑损伤,需要及时就医。二、发热多少℃需要使用退热药?首先出现发热要密切观察宝宝的精神状态及自觉症状1.如果≥2月宝宝体温≥39.0℃或者伴有明显不适时,可以使用退热药;如果体温不到39.0℃,但宝宝精神不振、头痛、肌肉酸痛等也可以使用;如果体温超过39.0℃,但精神状态很好,没有任何不适,可以暂时不服用退热药2.有时候吃完退热药,体温可能仅下降1-2℃,只要孩子不再难受,家长不用特别着急,不需要短时间反复来院就诊,但需要密切观察孩子情况。三、如何选择退热药?目前儿童安全有效的退热有两个: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反对糖皮质激素作为退热药使用退热药使用后一般30-60分钟体温开始下降,部分仍高热不退,不宜短期内重复使用,一般间隔4小时以上,期间注意关注病情,并适当物理降温。注意:1.不建议两种药物联合或交替使用,可能导致剂量错误或混淆给药时间,药物过量中毒风险;2.避免与含有相同成分的复方感冒药联合使用,有重复用药、甚至用药过量中毒风险。如需使用建议在医生或药师指导下正确使用3.口服退热药吐了要不要补喂?如服用后立即呕吐,可考虑补服,如果超过15分钟,需要考虑补服后的危害;如果无法口服退热药可换用直肠栓剂。4.睡着了需要叫醒喂药吗?如果宝宝手脚暖和、睡觉安稳,暂时不需要叫起来喂药,少穿少盖,降温散热,监测体温;如果宝宝手脚凉或者有热性惊厥病史或其他基础疾病,可以叫起来喂药或直肠栓剂给药。5.退热药只是在宝宝发热时才有退热作用,宝宝不发热时,服用退热药并无预防发热的作用。四、发热时如何居家护理1.环境与休息:清洁、安静,保持空气流通,每天至少通风1次。尽量减少亲友探视,防止交叉感染,也有利于患儿的休息。2.体温观察:每4小时测体温一次,高温患儿每1—2小时测一次,多饮水、多休息。3.特征观察:观察精神、状态、面色、呼吸、食欲等状态。4.饮食: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高热量高维生素流食或半流食,保证足够的水分供给。5.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汗湿的衣服及时更换。发热的患儿不要给患儿捂汗,要少穿衣服,会影响散热;退热30分钟重复测温;用退热药后如果出现大汗淋漓、面色苍白、软弱无力等虚脱现象,应及时喂糖水,并与医生联系。6.物理降温:设法降低环境温度,但避免直接吹风。a.头部湿冷敷:将湿毛巾敷于发热宝宝的前额,2~3分钟换1次。b.冰枕:把冰块捣碎,与水一起装入冰袋(或热水袋)内,排出空气后,拧紧袋口,放在宝宝的枕颈部。c.擦浴:用温水(不要用酒精)擦洗宝宝的上肢、下肢、额部、颈部、腋下等部位。五、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医院就诊?发热是一种症状不是一种疾病,很多疾病都可以引起发热,发热的高低与疾病的严重程度不一定成正比,体温低不代表病情轻,体温高也不代表病情重。发烧若伴有下列情况则应及时前往医院就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治疗。1.3月以下宝宝出现发热2.持续高热或40℃以上超高热或发热3天以上3.呼吸快、呼吸费力、面色发绀、声音嘶哑4.热退后精神软、烦躁、惊厥、食欲差等4.严重呕吐、腹痛、脸色不好、尿少表现5.本身有基础疾病如肿瘤、肾病综合征、免疫缺陷等六、出现惊厥时如何处理?1.保持镇定,确保周围环境安全,调整宝宝身体平躺或侧卧,头偏向一侧,松开衣领,清理口腔分泌物但不要强行抠挖,防止窒息。2.不要强行按压或摇晃宝宝,让惊厥自然发展,不要强行撬开嘴巴,不要在嘴里放东西、不要喂水喂药、不要掐人中。3.注意记录孩子发作时间、发作样子,及时医院就诊。发热惊厥大部分1-2分钟能自行缓解,短期发作一般不会对孩子造成脑损伤。七、平时如何预防?1.逐渐增加宝宝到户外活动的时间,及时增减衣服。2.外出时尽量戴口罩,避免冷空气直接进入呼吸道。在感冒流行期间,尽量避免带宝宝到公共场所3.强调暖气房、空调室通风换气,室内空气清洁有利于保持身体健康。4.注意手卫生5.按时预防接种,增强宝宝的抵抗力总之,父母在宝宝发烧时,千万不要过分紧张耽心,除了就医外,尽量维持幼儿的舒适,只要平时具备基本的发烧处理知识,一定可以帮助儿童回复健康的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