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点滴滴,为了您的健康打开
关注数内容数
881万712

健康资讯

微医官方健康号。这里发布新鲜的健康资讯、四季养生、疾病科普、人群健康指南等内容,关注您健康的方方面面。


发布了文章

请签收这份关爱丨今天,你睡的好吗?

世界睡眠日每年的3月21日是世界睡眠日,设立“世界睡眠日”的目的是要引起人们对睡眠重要性和睡眠质量的关注,关注睡眠就是关注健康。人一生中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五天不睡眠人就会死去,可见睡眠是人的生理需要。睡眠作为生命所必须的过程,是机体复原、整合和巩固记忆的重要环节,是健康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失眠已经成为一个影响现代人健康的重要问题,它不仅影响人的情绪,甚至能影响人的免疫系统,更重要的是,失眠往往是身体潜在某种疾病的外在表现形式之一。据中国调研显示,成年人一生内的失眠患病率高达57%。睡眠障碍应分为两类■ 第一类是睡不着,早醒等失眠。在心内科门诊常遇到来看心脏病的病人,主诉常常是头晕、胸闷、心前区刺痛心悸、背痛等,问病史常有情绪低落、应激事件等,焦虑抑郁状态引起睡眠障碍,表现入睡困难或早醒失眠,所以很多医院心内科都开设“双心”门诊,即心脏、心理双心同治,通过合理的药物治疗,能很好的解决睡眠问题。■  第二类是睡得很沉,但是白天依然困倦不适,头痛头晕。这类患者睡眠时有打鼾,睡眠呼吸暂停,医学上称为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SAHS)。SAHS是指睡眠时因上气道梗阻打呼噜甚至引起呼吸暂停而缺氧,一般每晚呼吸暂停超过30次为异常,严重的每晚呼吸暂停的次数可达数百次。呼吸暂停的时间从几秒到几十秒钟,甚至有的超过一分钟,由于长期夜间缺氧引起各种疾病,常见的如:高血压特别是一些难治性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脑卒中、各种心律失常甚至猝死。所以SAHS可以说是一种源头性疾病,所以有打呼噜的人更应该重视。SAHS的人群发病率5~10%左右,通常分为三个类型:中枢型、阻塞型、混合型,以阻塞型为主,占到90% 。原因有遗传因素、肥胖、鼻甲肥大、鼻息肉、扁桃体肥大、软腭松弛、舌体肥大、舌根后坠,小颌畸形(下巴短后缩)等,这些原因可导致咽喉腔变窄,呼吸不畅打鼾,特别是仰卧位睡眠时加重。另外儿童也有打鼾的情况,因扁桃体肥大,腺样体肥大致咽腔变窄,睡眠时张口呼吸,可导致牙齿排列紊乱,下颌位置变化,影响颜面部发育。综上所述,打呼噜可不能小觑,必须认真对待,科学诊治。科学诊治睡眠呼吸暂停首先任何睡眠障碍都应先看医生,经过科学评估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对于睡眠呼吸暂停最重要的是要做睡眠呼吸监测,用可穿戴设备记录睡眠状态和血氧,明确分型,确定为阻塞型后,应该在耳鼻喉科检查上气道的结构。所有打呼噜的人都应该检查,这个检查一般是到医院在检查室睡一夜,记录睡眠参数。目前也有便携的初筛方法,患者可以到医院佩戴检测设备回家睡觉,这样更接近自然睡眠,数据真实。给失眠者的建议对于失眠者而言,要睡好觉,注意以下几点:01保持良好的情绪,养成按时睡眠的习惯,形成生物钟规律。02戒烟限酒,适当活动,但晚上不要做剧烈运动,可以散步或做一些有氧运动。03保持卧室安静舒适,遮光,睡前不要长时间看电视手机等。04通过以上方法仍然不能睡好,要及时求助医生,适当应用镇静安眠药,不要对这类药过分抵触,医生会根据每个人的情况选择合适的、副作用最小的药物,毕竟长期失眠对身体的损害要远大于安眠药。对于睡眠呼吸暂停的人,治疗方法需要检测后制定方案,平时要注意几点:01降低体重,减肥会改善部分症状。02晚上一定不要饮酒,会加重呼吸暂停和缺氧。03尽量侧卧睡眠,减轻呼吸道阻塞。04禁忌使用镇静药。05检查睡眠的同时,应该做身体健康检查,特别是血压,心脑血管,糖尿病等筛查。

发布了文章

夏乏秋盹?正常吗?午睡避坑指南来了!

午睡是缓解疲劳的有效方法,适当午睡可以获得如下益处:缓解疲劳、改善注意力和记忆力减少焦虑、抑郁控制血压提高工作效率……但是——在当下这个时节,在高温与湿度的双重夹击下,人们往往容易感到疲倦不堪,午后时分更是“打盹儿”的高峰期。人们常说“春困秋乏夏打盹”,这种赶不走的懒洋洋的感觉是正常的吗?午后“打盹儿”也是想睡多久就能睡多久吗?其实,如何睡午觉?何时睡?睡多久?也是很有讲究的。1、日间频繁午睡真的好吗?一项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团队开展的包含358 451名受试者,随访11.16年的前瞻性队列研究显示,与从不午睡相比,有时午睡可增加原发性高血压风险7%,脑卒中风险增加12%,缺血性脑卒中风险增加9%。通常,与从不午睡相比,通常午睡可增加原发性高血压风险12%,卒中风险增加24%,缺血性卒中风险增加20%。但因白天午睡对血压调节或脑卒中影响的具体生物学机制尚未发现。研究团队的专家强调,先前的研究提示,白天补觉无法弥补前一晚熬夜带来的健康危害,因此保护心血管最好的办法是保证夜间充足的睡眠。2、时间更长、更频繁的午睡有潜在风险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研究人员发表了一篇题为“Daytime napping and Alzheimer's dementia: A potential bidirectional relationship”的研究论文表明,在没有阿尔茨海默氏症痴呆症的1203名参与者中,白天午睡时间越长,患阿尔茨海默氏痴呆的风险就越高,更频繁的小睡也与阿尔茨海默氏痴呆的发生风险较高相关,与每天午睡少于一次(不经常午睡者)的参与者相比,每天午睡一次或不止一次(经常午睡者)患阿尔茨海默氏症痴呆症的风险增加了40%。随着年龄的增长,参与者往往午睡的时间更长、更频繁。最重要的是,阿尔茨海默氏痴呆症的进展似乎加速了这种衰老效应,使午睡时间/频率的年度变化(增加)增加一倍或一倍以上。研究结果还表明,更长、更频繁的白天小睡与患阿尔茨海默氏症痴呆的风险较高有关。3、实在困,必须午睡怎么办?韦尔瓦大学的研究人员曾在《欧洲心脏病学会》年度大会上公布了一项研究。研究显示,最佳午睡时长或是15-30分钟。午睡超过 30 分钟,患心律不齐的风险增加 90%。与午睡时间长的人相比,午睡时间少于15分钟的人患房颤的风险降低42%,午睡15-30分钟的人患房颤的风险降低56%。且根据以上研究,睡眠世界小于60分钟,则没有显示与上述疾病有影响。因此,如果前一晚没有休息好,又怕下午工作没有状态,中午可以休息15-30分钟,尽量不要超过60分钟。同时,午睡时间也不宜过迟,否则容易影响夜间睡眠。4、如何正确午睡1)饭后不要立即午睡饭后午睡需谨慎,餐后血液多集中于胃部,导致血压有所下降,大脑氧气供应相对减少。若立即午睡,可能引发大脑供血不充分的问题。建议饭后进行适量活动10~20分钟,再考虑午休。2)选择正确的午睡姿势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舒服地侧躺在躺椅上,双腿微曲,全身放松,慢慢入睡。如果实在找不到可以躺卧午睡的地方,那最好找个固定的座椅,屁股坐稳,双腿摆正。如果靠着椅子仰头睡,可以借助U型枕,垫在脖子上让脖子放松,也可以在腰部垫个抱枕不让腰部悬空。3)营造良好的午睡环境大家可以通过使用遮光眼罩、防噪耳塞等助眠好物,来提高午睡质量。另外,午睡时应控制好室温,不要将空调温度调得过低。4)午休后应该注意什么午休结束后,先慢慢站起来,做一些轻微的伸展或散步,可以帮助身体从休息状态转换到活跃状态,快速恢复精力,工作起来更有效率。5)不必强迫自己午睡不习惯午睡的人无需强迫自己午休,以免生物钟被打乱,进而可能感到更加疲劳和困倦。总的来说,根据我国调查研究显示,午睡为半小时左右为宜,且不建议餐后立即午睡,以免影响消化功能。如果没有午睡习惯的人,也不应该盲目改变,根据睡眠情况,身体状况以及工作情况等因素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式。目前看来,保证充足的夜间睡眠,坚持良好的饮食习惯以及适当的体育锻炼依旧是保持健康的行之有效的办法。特别提醒药品是特殊商品,使用不当可能造成危害,请仔细阅读说明书并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使用。参考资料:[1] Yang MJ, Zhang Z, Wang YJ, Li JC, Guo QL, Chen X, Wang E. Association of Nap Frequency With Hypertension or Ischemic Stroke Supported by Prospective Cohort Data and Mendelian Randomization in Predominantly Middle-Aged European Subjects. Hypertension. 2022 Sep;79(9);[2] Salari N, Moradi S, Bagheri R, Talebi S, Wong A, Babavaisi B, Kermani MAH, Hemati N. Daytime napping and coronary heart disease risk in adult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dose-response meta-analysis. Sleep Breath. 2023 Aug;27(4);[3] Li P, Gao L, Yu L, Zheng X, Ulsa MC, Yang HW, Gaba A, Yaffe K, Bennett DA, Buchman AS, Hu K, Leng Y. Daytime napping and Alzheimer's dementia: A potential bidirectional relationship. Alzheimers Dement. 2023 Jan;19(1);[4] Swagpp,中午不睡,魂归床畔”?多项研究表明:经常午睡会导致高血压风险升高12%,且午睡不宜超过60分钟,梅斯医学,2024-06;[5] Milly,午睡习惯居然是天注定,睡多久最好?,梅斯医学,2021-03;[6] 刘彩玲, 想要解“夏乏”?快来get午睡的正确打开方式→,广西疾控,2024-07;[7] 邵富叶, 打工人必备!Get 正确午睡姿势,告别越睡越累,郑州人民医院服务号,2022-08;[8] 中午不睡,下午必废?高质量午睡有讲究!,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2024-08.

发布了文章

踏春赏花季,糖友别大意!一文读懂怎么吃、怎么动!

春分已过,桃花、海棠花、樱花已悄然绽放,宣告着生机勃勃的春季正式到来。但是,对于糖友来说,春季可能是一个挑战,因为如果调理不当,血糖可能会忽高忽低,导致病情加重。当然,对于糖友来说,春季的到来更是一个调整饮食习惯、增加运动量、亲近大自然的好契机,如果保养得当,血糖可以保持稳定。因此,我们倡导糖友们注重合理膳食;走出家门,进行适量的运动。成人糖尿病患者食养原则1、食物多样,养成和建立合理膳食习惯应遵循平衡膳食的原则,做到食物多样、主食定量、蔬果奶豆丰富、少油、少盐、少糖。2、能量适宜,控制超重肥胖和预防消瘦膳食能量来自于谷物、油脂、肉类、蛋类、奶类、坚果、水果、蔬菜等食物。我国成人健康体重的体质指数(BMI)应保持在 18.5~23.9kg/m2之间。从年龄和降低死亡风险考虑,65 岁以上老年人可适当放宽标准。3、主食定量,优选全谷物和低血糖生成指数食物血糖生成指数(GI)是衡量食物对血糖影响的相对指标,选择低 GI 食物有利于餐后血糖控制,在选择主食或谷物类食物时,可参考我国常见食物的血糖生成指数表(见下图)。图片来源:成人糖尿病食养指南(2023年版)4、积极运动,改善体质和胰岛素敏感性糖尿病患者可在餐后运动,每周至少5天,每次 30~45分钟,中等强度运动要占50%以上,循序渐进,持之以恒。5、清淡饮食,限制饮酒,预防和延缓并发症要控制油、盐、糖,不饮酒,控制血糖、血脂、血压在理想水平。6、食养有道,合理选择应用食药物质中医学自古以来就有“药食同源”的理论。按照中医辨证论治原则,阴虚热盛证采用具有养阴清热作用的食药物质,如桑叶、决明子、莲子等;气阴两虚证采用具有益气养阴作用的食药物质,如桑椹、枸杞子、葛根等;阴阳两虚证可选用山药、茯苓、肉桂等。图片来源:freepik.com7、规律进餐,合理加餐,促进餐后血糖稳定进餐规律,定时定量,是维持血糖平稳的基础。是否需要加餐、什么时间加餐,以及选择何种零食,应根据患者具体血糖波动的特点来决定。8、自我管理,定期营养咨询,提高血糖控制能力糖尿病患者需要切实重视、学习糖尿病知识和自我管理技能,包括膳食调理、规律运动、监测血糖、遵医嘱用药、胰岛素注 射技术,以及低血糖预防和处理等。华北地区糖尿病患者春季饮食指南华北地区厚重咸口菜品居多,多数地方喜面食及畜禽类,蔬菜和水产类摄入不多。本食谱遵循糖尿病患者食养原则,合理搭配华北地区各季特色食材,食谱中修正了饮食习惯的不足,增加了蔬菜及水产品的摄入。图片来源:成人糖尿病食养指南(2023年版)糖尿病患者运动前应做好准备大多数糖尿病患者都会有意识地控制饮食,却相对容易忽略运动,其实,运动不仅有助于患者增强体质,而且能加快体内糖类物质消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血糖水平。需要注意的是,糖尿病患者并非适合所有的运动,只有掌握正确的运动方法、了解运动时的相关注意事项,才能达到改善血糖水平的目的。为了保证运动过程中的安全有效,糖尿病患者在运动前应该注意做好如下准备:运动前全面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根据《中国糖尿病运动治疗指南》的建议,空腹血糖大于16.7毫摩/升、血糖波动较大、严重心脑血管疾病(不稳定性心绞痛、严重心律失常、一过性脑缺血发作)、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急性代谢并发症、增殖性视网膜病变、肾病(血肌酐大于1.768 毫摩/升)、合并急性感染等情况下,应避免运动,病情稳定后方可逐步恢复运动。同时,如果运动前血糖小于5.6毫摩/升,运动前应食用糖类,如无无低血糖才可继续运动,避免在运动中出现危险。图片来源:freepik.com选择合适的运动时机糖尿病患者可选择餐后运动,空腹运动容易导致低血糖。同时,患者应尽量避免在注射胰岛素、口服降糖药物发挥最大效应时进行运动,以免发生低血糖。选择合适的胰岛素注射部位注射胰岛素的患者运动前,注射部位应选择在腹部,而不应在大腿或手臂上注射,避免四肢运动加速胰岛素的吸收,引发低血糖。 携带含糖饮料或食物运动过程中,如果出现头晕、出汗、心慌、发抖等低血糖症状,应停止运动,立即补充适量含糖饮料或食物,以缓解症状。 选择合适自己的运动方式根据《中国糖尿病运动治疗指南》的建议,最佳运动方案为有氧运动与抗阻训练相结合的混合运动。同时,强调运动的多样性与趣味性,才能让糖尿病患者锻炼身体的同时,愉悦心情,对于糖尿病的恢复有极大的好处。图片来源:freepik.com特别提醒,老年患者常伴有多种影响运动的慢性疾病,如合并骨关节病变的患者步行能力下降,合并脑血管病变、周围神经病变或严重肌少症的患者易发生跌倒。老年糖尿病患者开始运动治疗前需要根据病史、家族史、身体活动水平以及相关的医学检查结果等进行运动前健康筛查,通过心肺耐力、身体成分、肌肉力量和肌肉耐力、柔韧性以及平衡能力等多项测试对老年患者的运动能力进行评估,为运动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老年人糖尿病运动建议如下:运动强度老年糖尿病患者首选的运动是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运动能力较差者,可选用低强度有氧运动。运动强度通常可通过主观用力感觉来评价,在中等强度运动中常感觉心跳加快、微微出汗、轻微疲劳感,也可以是运动中能说出完整句子,但不能唱歌。运动频率和周期每周运动5~7天,最好每天都运动,运动的最佳时段是餐后1小时,每餐餐后运动20分钟左右。运动形式1、低、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对于绝大多数老年糖尿病患者是安全的,具体形式包括快走、健身舞、韵律操、 骑自行车、水中运动等。2、抗阻训练同样适用于老年人群。肌肉发力抵抗阻力产生运动的过程都称作抗阻训练。可通过哑铃、弹力带等器械进行抗阻训练,也可以采用自身重量练习(如俯卧撑、立卧撑、 蹲起、举腿、肱二头肌弯举、提踵等)。每周运动 2~ 3次,每次进行1~3组运动,每组/每个动作重复10~ 15次。抗阻运动训练可提高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力量、骨密度、瘦体重和胰岛素敏感性,并改善糖化血红蛋白、血压和血脂水平。3、加强柔韧性和平衡能力训练可以增强人体的协调性和平衡能力,从而降低老年糖尿病患者跌倒风险 ,增加运动的依从性。交替性单脚站立、走直线都是增强平衡能力的有效方法,太极拳、八段锦、 五禽戏和瑜伽也可以提高协调性及平衡能力。每周至少进行2~3次平衡训练。图片来源:freepik.com有氧运动、抗阻训练以及平衡练习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均有不同层面的获益。老年糖尿病患者可根据自身情况增加日常生活中的身体活动(如低强度的家务劳动、庭院活动等),减少静坐时间,每坐30分钟应起身活动1~5分钟。让我们一起倡导合理膳食,适当运动,走进大自然。在大自然的怀抱中,让身心得到放松和愉悦,从而调节情绪,减轻压力,稳定血糖。在这个春天,与家人、朋友一同踏青、野餐、赏花,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吧!参考资料:[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成人糖尿病食养指南(2023年版),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23-21;[2]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糖尿病运动治疗指南 ,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2012-12;[3] 国家老年医学中心 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中国老年糖尿病诊疗指南(2024版),华糖尿病杂志,2024-02.

发布了文章

儿童口腔护理常见的6个误区

在口腔科门诊,医生们发现,家长在儿童口腔护理中有不少误区,比如:只要少吃糖,就不会长蛀牙了。乳牙早晚要换,坏了也不用管。事实真的是这样吗?今天,小编就跟您聊一下儿童口腔护理的几个误区。误区一:只要少吃糖,就不会蛀牙很多家长认为孩子只要少吃糖,就不会得蛀牙了,实际上这是片面的理解。咱们平时所说的蛀牙又叫龋齿,龋齿形成的主要原因是致龋菌利用食物中的糖份,代谢产生酸类物质,这些酸类物质长期腐蚀人的牙齿,就会形成龋齿。在日常生活中,糖果只是导致龋齿的因素之一,平时吃的食物,尤其是主食类和大部分零食,都含有不同程度的糖类。这些食物残留不能得到及时的清洁,也会代谢产生酸类物质,形成龋齿,可见,及时正确的清洁口腔十分重要。我国5岁儿童乳牙龋齿率高达71.9%*,乳牙期平均每名儿童口腔内龋齿的牙齿数大于4颗,儿童恒牙龋患率也呈明显的上升趋势,所以要特别引起重视。*《中国儿童口腔健康状况》2020.8.9误区二:乳牙早晚会换,乳牙没必要清洁,蛀牙也不用治疗事实上,乳前牙替换从六周岁左右开始,乳磨牙多在九岁至十岁半左右,还有部分孩子换牙较晚,大概在十二周岁左右。如果不注重清洁乳牙,会逐渐形成龋洞,若未及时治疗,会慢慢发展成牙髓炎,也就是常说的“牙神经发炎”。进而导致剧烈的疼痛,经常疼痛难忍,势必会影响正常的饮食、学习以及睡眠,对孩子身心造成极大的痛苦。部分孩子牙齿会继续进展到急慢性根尖周脓肿,恒牙之上的骨质逐渐出现不同程度的吸收,这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恒牙的健康发育。医生在临床上常见到一些孩子新萌出的恒牙就有缺损或者牙釉质发生改变,就是因为乳牙出现问题没有重视,所以,乳牙的清洁维护至关重要。此外,乳牙的作用除了咀嚼食物,还有协助发音和维护面部外形的作用。如果乳牙龋坏严重,会引起疼痛肿胀,影响孩子正常饮食睡眠,加重孩子的痛苦。若乳牙损坏严重提前失去,会导致恒牙萌出异常,错位或早萌也会引起孩子长期偏向一侧咀嚼,引起面型的改变和关节的损伤。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发音也会受到影响,这些问题都会使孩子的身心健康受到影响。误区三:要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要让孩子自己刷牙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没有错,但事实上孩子自己清理口腔效果可能不好,很多医生更希望家长每天帮助孩子刷牙,并使用牙线清洁牙缝。这是因为孩子年龄小,手部运动不够灵活,够不到边边角角。另外是孩子没有耐心,不能细致刷到位,牙齿清洁不彻底,牙缝里嵌塞食物残渣,导致发酵产生酸类物质,进而产生龋坏。所以很多医生建议家长晚上睡觉前给孩子刷牙后再使用牙线清洁,这里推荐圆弧刷牙法,这种方法在以后会专门讲。误区四:孩子不能用牙线很多人认为给孩子使用牙线会把牙缝剔大,实际上牙缝越剔越大主要是牙签造成的,牙线只要使用正确的话,不会扩大缝隙,而且牙线使用时动作跟轻柔,不会导致牙龈出血,对牙齿邻面起到良好的清洁作用。用牙线有利于预防邻面龋坏的发生,减少食物残渣嵌塞,还能保护牙龈。建议每天睡前使用牙线对牙齿间隙进行清洁。误区五:孩子牙没坏就没必要做窝沟封闭窝沟是磨牙正中间的小缝隙,这种缝隙很容易造成食物残渣遗留在里面,进而从窝沟发展出蛀牙来。窝沟封闭是指在不损伤牙体组织的前提下,用封闭材料涂布于牙冠咬合面、颊舌面的窝沟点隙,形成一层保护性的屏障,覆盖在窝沟上,能够阻止致龋菌及酸性代谢产物对牙体的侵蚀,以达到预防窝沟龋的方法。窝沟封闭是一种无痛、无创伤的方法,该技术在国际上已有50多年的使用历史。乳磨牙的窝沟封闭大约在3-5岁,恒磨牙窝沟封闭大约在7-9岁。如果牙齿已萌出至合平面,且窝沟点隙很深,即使没有龋坏,也建议在合适的时机进行窝沟封闭,避免窝沟龋的发生。但仍需认真刷牙并正确使用牙线,防止继发龋坏或牙间隙、平滑面龋坏的发生。误区六:孩子牙齿不齐没大事,慢慢自己会长齐牙齿不齐的危害主要体现在功能、健康和心理等方面,首先会影响孩子口腔功能的正常发挥,如咀嚼功能、发音功能、呼吸功能。其次会影响面部的美观,对面部形象的损害,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严重的还会影响到他们对将来自我的评估及期望。牙齿还会影响牙周组织健康及口腔卫生,造成龋坏(虫牙)、牙石(牙垢)、牙龈炎(牙龈出血)等。比较理想的正畸时期为8~14岁,随着正畸技术的不断更新发展,牙齿矫正的年龄已经基本无限制,但是在青少年时期进行矫正,所需时间会比较短,所需的费用也会比较低。

发布了文章

奇迹!第5例被治愈的艾滋病患者出现!

"奇迹,每一天都在上演!"01患艾滋血癌男子移植骨髓后康复2024年2月中旬,68岁的美国加州男子保罗·埃德蒙宣布,骨髓移植5年后,他的急性髓性白血病已基本治愈,同时成为全球第5个艾滋病被治愈的人。2月15日,《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刊登了保罗·埃德蒙的康复案例:1988年,埃德蒙首次被诊断出患有艾滋病;2018年,埃德蒙再次遭受打击,被诊断出患有急性髓性白血病;2019年2月6日,他在加州诊所“希望之城”接受了骨髓移植手术并逐渐康复。02阿尔茨海默病或发生医源性传播2024年1月29日,《自然·医学》发表重磅研究:5名儿童时期曾经接受尸体来源人类脑垂体生长激素治疗的人,出现了早发的进行性认知障碍,符合阿尔茨海默病的诊断标准。此次研究表明,阿尔茨海默病可能有医源性传播的形式,这一疗法现已被禁止。但,目前没有任何证据表明,阿尔茨海默病在日常照护或生活中会传播。03欧洲或将红酒“踢出”健康推荐连续多年摘得全球最佳饮食冠军的“地中海饮食”,有一项建议是随餐饮用适量红酒,男性每天不超过两杯,女性则为一杯。然而,近日欧洲研究理事会正考虑将红酒“踢出”地中海饮食。红酒属低度酒,有观点认为,其含有的单宁具有一定软化血管、降血脂的功效,西班牙纳瓦拉大学团队进行的一项涉及1万名西班牙人的临床试验结果显示,与不含酒精的低脂饮食相比,含酒精的地中海饮食可将心血管疾病风险降低30%。研究人员指出,必须考虑酒精的潜在危害,美国20~34岁的死亡人群中,有1/4死因与酒精相关。酒精还可能损害大脑神经元,增加患乳腺癌、口腔癌、食管癌等风险。04晚期肺鳞癌治疗或有新选择一项针对晚期肺鳞癌患者采用短疗程(2个周期)化疗联合免疫治疗的研究成果于权威医学杂志《自然通讯》在线发表,该研究由河南省肿瘤医院肿瘤内科王慧娟团队发起。肺癌主要分为非小细胞肺癌和小细胞肺癌,其中鳞状非小细胞肺癌(简称肺鳞癌)占非小细胞肺癌的25%~30%,免疫联合化疗是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一线标准治疗模式,为患者带来生存获益,但其产生的不良反应也不容小觑。为进一步探索免疫治疗联合化疗的优势人群,该研究进行了生物标志物分析, Ⅱ期临床试验取得了客观的疗效和生存数据,毒副反应更轻,有望成为晚期肺鳞癌免疫联合化疗的治疗新模式。05青海造血干细胞库容量新高青海省红十字会第九届理事会第六次会议27日在西宁举行,积极推动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2023年完成血样采集入库1900人份,累积库容量达2.9万人份;成功实现捐献造血干细胞10例,累计成功捐献74例。

发布了文章

流感、支原体、腺病毒、合胞,7个热搜问题一文看完!

目前流行的呼吸道传染病主要是4种:肺炎支原体、流感、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冒去医院基本就查这几个。 肺炎支原体的流行强度已慢慢下来,当下发病率前三的是流感、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RSV)。 不同年龄群体流行的主要病原体 1~4岁:流感病毒、鼻病毒; 5~14岁:流感病毒、肺炎支原体、腺病毒; 15~59岁:流感病毒、鼻病毒、新冠病毒; 60岁及以上:流感病毒、人偏肺病毒、普通冠状病毒。 一下子冒出来这么多病毒,相信还是有人弄不清啥是啥,今天微医君就来解答下常见的一些疑问吧。 呼吸道感染潮是免疫债吗? “免疫债”并不是一个科学名词,人体的固有免疫与生俱来,和抗原刺激无关,只与遗传、年龄、性别、营养、代谢等因素有关。儿童患病增多主要是由非特异性免疫的不足造成,对流感而言,每年的流行株都不同,基本不存在免疫欠债。 免疫系统并不是一直使用才能保持形状的肌肉,恰恰相反,病原体的持续攻击会导致免疫系统出现故障,随年龄的增长而减弱。感染并不一定对健康有益,疫苗接种才是增强人群免疫力的有效方法。 新冠病毒扮演了什么角色? 人体的免疫细胞有很多,包括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NK细胞、巨噬细胞、粒细胞等。T淋巴细胞又可以分成CD3+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三种,其中CD4+T细胞主要负责保护机体避免感染,数值高低代表人体免疫力的强弱。 新冠病毒入侵会导致CD4+T细胞减少,仅5周时间便会降至非常低的水平,随后的2~10个月部分或完全恢复。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种影响可能持续至2024年1月,与当下多重病原体集体来袭是否存在联系,有待考证。 呼吸道合胞病毒究竟是啥? 一种常见的呼吸道感染病毒,儿童、成人都有可能感染,流行高峰期是秋末至次年春季,冬季将迎来第二个高峰,预计会持续至2024年春季。合胞病毒主要通过飞沫传播,传染性约是流感的2.5倍,最初几周内传染性最强,即便症状消失,也可能持续传播长达四周。潜伏期通常为2~8天,感染者在接触病毒后3-5天便会出现症状,早期表现主要是鼻塞、流涕、咳嗽、声音嘶哑等上呼吸道症状。 儿童感染后的典型症状是发烧、咳嗽、鼻塞、流涕,婴幼儿感染一般较为严重,不足6个月的婴儿可能出现呼吸暂停、严重的呼吸困难甚至死亡。初次感染的儿童,约有一半会出现咳嗽、哮鸣,意味着肺部感染。大龄儿童、成人感染后一般只会出现鼻塞、流涕、干咳、低烧等普通感冒症状,相比流感较为轻微,症状会在1~2周内自行消失。合胞病毒目前没有特效药及疫苗,主要以对症治疗为主,可能重复感染,若出现哮鸣音或呼吸困难,需立即前往医院。 什么是人腺病毒? 人腺病毒是一种没有包膜的直径为70~90nm的颗粒,其中3型和7型是引起儿童呼吸道感染最常见的型别,而55型则是社区型肺炎最常见的型别。腺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其次是接触、粪口途径传播。 呼吸道感染一般会引起支气管炎、肺炎、咽结合膜热等,消化道感染可导致胃肠炎、肝炎、出血性结肠炎、胰腺炎等,而眼部感染会引起流行性角膜结膜炎。急性呼吸道感染会出现发热、咳嗽、咳痰、咽痛等不适症状,还可能伴随乏力、腹泻、食欲减退等,部分患者会存在头痛、头晕等情况,一般5~7天症状便能自行消退。腺病毒感染是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重要类型之一,约占4%~10%,多发于6个月至5岁的儿童。儿童感染腺病毒早期并无症状,感染2~14天便会出现反复、持续的高烧,体温多在39℃以上,精神差,食欲不佳,伴随咳嗽、喘息。高烧最高可超过40℃,一般会在7~11天左右恢复,重症患儿可能持续2~4周,退烧后其它症状也随之消失。若胃肠道出现感染,容易出现稀便或水样便;若发生眼部感染,会存在眼部刺痛、角膜结膜炎等。人腺病毒目前也没有特异性药物,也没有疫苗,若病情控制不佳,可能导致呼吸衰竭、中毒性脑炎、脓毒症甚至死亡的严重后果。 流感高峰何时来? 儿童肺炎支原体的高峰已经过去,接下来更需要重点预防的是流感。我国流感的流行季一般在每年10月中下旬至次年3月中上旬,今年的流感高峰可能在1月左右到达。流感的重症率和死亡率都远高于肺炎支原体,老年人易感且重症死亡率高,是需要重点预防的人群。 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 流感疫苗能够显著降低接种者患流感及并发症的风险,降低重症率和死亡率,还可以避免患流感后传染给他人。 即便如此,我国流感疫苗的总体接种率仍不足5%。 2022年,德国60岁以上人群的流感疫苗接种率达43%; 美国65岁以上老年人的流感疫苗接种率常年维持在60%以上; 英国65岁以上老年人接种率自2004年以来一直维持在70%以上。 宝宝6个月以上便能接种流感疫苗,只要符合条件都应积极接种,预防重症的发生。这个冬季不排除区域性季节性流感,尽快接种流感疫苗,时间上还来得及。必要时,奥司他韦可以作为流感的预防用药,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避免滥用。 出现哪些情况要去医院? 出现超高热、持续发热超3天、呼吸困难、频繁呕吐、抽搐等情况,建议及时前往医院。惊跳、肌肉抽动或震颤、喷射性呕吐、皮肤发花、面色苍白等,尽早去医院。 体温正常,但精神状态差,嗜睡、烦躁等,也建议尽早去医院。咽痛导致无法进食,因腹泻等原因出现脱水,早去医院。呼吸暂停;嘴唇、牙龈或指甲变蓝;心率加快;发出呼噜音,以上情况均建议赶快去医院。 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流感、支原体、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多种疾病叠加感染https://cdc.fuzhou.gov.cn/zz/crbkz/crb/202312/t20231204_4730155.htm

发布了文章

胰腺癌:从确诊到死亡仅几个月!这3个症状或是胰腺在求救

胰腺癌:从确诊到死亡仅几个月!这3个症状或是胰腺在求救

发布了文章

女性“巨阴症”可以生育吗?医生:主要看3种情况!

下面有点肥大,自己有巨阴症?这是什么疾病啊?会影响生育吗?巨阴症是什么病?巨阴症,临床上被称为先天性肾上腺增生症,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据统计,我国新生儿筛查中巨阴症患病率是1/12200。先天性肾上腺增生症,根据酶缺乏不同和缺陷程度不一,被分成4类。21-羟化酶缺陷:巨阴症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占比三分之二,女性患者表现为出生时生殖器官性别不明,男性则表现为睾丸不发育、外生殖器过度发育等。11-β羟化酶缺陷:占比5%,会有女性男性化,男性性早熟的表现,还会出现轻度高血压或重度高血压、低钾血症等。3-β羟类固醇脱氢酶缺陷:比较罕见,出生后有恶心、呕吐、失水等表现,甚至可能危及生命,女性患者会有大阴唇融合、阴蒂肥大等轻度男性化症状。17-β羟类固醇脱氢酶缺陷:会有男性假两性畸形的表现,新生儿时期很少能做出判断,需通过HCG刺激实验来诊断。刚出生时会有女性表现,有明确睾丸,但不易于发现,等到婴儿或儿童时期才能发现。巨阴症还能生育吗?女性确诊巨阴症后,是否能生育主要看三方面的情况:一、是否有接受规范治疗巨阴症有轻度、中度、重度之分,轻度患者症状不明显,及时治疗不会影响生育能力,可通过正常性生活怀孕分娩。中度患者阴蒂肥大明显,可能会影响生育能力,需要及时接受治疗后,才通过正常性生活妊娠。重度患者会影响性生活和生育,需要及时进行专业手术治疗,并经过人工授精方式怀孕剖宫产生产。二、是否子宫内膜是否较薄巨阴症患者如果子宫内膜过薄,受精卵不易着床,也易发生流产,无法完成生育。三、有无并发症患者如果有输卵管狭窄等并发症,就会导致卵子和精子结合受阻,影响女性的生育,需及时就诊治疗,再通过人工授精怀孕生产。非失盐型的巨阴症女性患者,治疗后生育能力恢复率很高;失盐型的女性患者,治疗后怀孕的几率也不高,只有10%。巨阴症怎么治疗?治疗时间越早越好,如果能在出生三个月内得到治疗最佳,对成年期的影响较小。1、皮质激素替代治疗需终身治疗,通过最低剂量的糖皮质激素来抑制雄激素,同时避免医源性库欣综合征。2、手术治疗巨阴症严重的女婴,建议进行重建阴道口、缩小阴蒂等重建手术,多在2-6月龄的儿童中进行,长大后再进行美容手术。

发布了文章

女生长期不穿内衣,身体会发生哪些变化?

关于不穿内衣的行为,存在不少争议,有人认为会导致胸部下垂,也有人认为这是“不知羞”的行为……不穿内衣,到底好不好呢?不穿内衣,胸部会下垂?乳房的坚挺,得益于乳房悬韧带和结缔组织的支撑。悬韧带和皮肤中的胶原蛋白与弹性蛋白会逐渐减少,导致其弹性下降,就像使用过久的橡皮筋。老化过程、怀孕哺乳期间的乳房膨胀与恢复、体重和雌激素水平的波动,都可能对乳房组织造成损害,使乳房逐渐下垂。更年期雌激素的减少,进一步影响韧带和皮肤的弹性,乳腺腺体逐渐萎缩,被脂肪替代,使乳房的下垂更为显著。而内衣可以为胸部提供支撑,减少日常活动中的震动和拉伸,延缓胸部下垂的过程。随着“穿衣自由”的流行,很多女生摆脱内衣的束缚,追求“真空上阵”,虽然很爽,但可能会带来一些健康影响,如支撑性缺失、乳头更容易被摩擦刺激等。当然,长时间穿着过紧的内衣,可能对乳房造成不良影响。长期穿内衣,易患乳腺癌?目前并没有相关研究证实,穿内衣与乳腺癌之间存在直接关系。淋巴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网络,负责移除身体中的废物、细菌和病毒,内衣不太可能对淋巴流动造成显著影响。乳腺癌的风险因素主要包括遗传、年龄、生育史、激素使用史等,比是否穿内衣有更明确的影响。比起穿内衣带来的患癌风险,穿错内衣的危害性更大,尤其是聚拢内衣。胸部不适和疼痛聚拢内衣内置的垫片和钢圈可以提供更好的支撑和塑形效果,但可能会对乳腺组织和周边肌肉造成压迫。长时间穿戴,可能会导致胸部疼痛、胀痛或酸痛,钢圈的压迫也可能导致血液循环受限,引发乳房组织缺氧和不适。皮肤刺激聚拢内衣中的垫片和钢圈,可能对皮肤造成持续摩擦,引起皮肤红肿、瘙痒。呼吸困难聚拢内衣的紧身设计可能对胸腔和肺部施加压力,从而限制正常的呼吸运动,容易导致呼吸急促、心跳加速、头晕或头痛。建议女性在选择内衣时,优先考虑舒适度,确保内衣不会过紧或造成压迫。你穿的内衣有多脏?内衣是贴身衣物,应该还算干净吧?但事实可能让你大吃一惊。内衣直接与皮肤接触,容易受到汗液、皮肤细胞、油脂、化妆品和其他分泌物的污染,为皮肤表面的细菌创造了理想的生存环境。当穿着汗湿的内衣,特别是长时间不更换或清洗,可能带来以下3种问题:过敏与毛囊炎:不经常清洗的内衣,使乳房长时间处于湿热的环境中,可能导致皮肤过敏或引发毛囊炎。瘙痒与长痘:脏内衣上的细菌与乳房直接接触,易引起皮肤瘙痒和胸部痘痘。感染风险:内衣为细菌提供了存环境,如果胸部皮肤有任何伤口或破损,本来并不致病的细菌可能会入侵而导致感染。

发布了文章

肾强一倍,人活百岁?男性最伤肾的5大行为

中国男人为了“壮阳”,常会病急乱投医,而实际上,“壮阳”这件事并没有想象中简单。男人“肾虚”的5个原因为什么男人更易“肾虚”?有5个罪魁祸首!中医认为,40岁以后,男性自身肾气开始走下坡路,若此前过度“消费”肾气,就会出现肾虚。美国杜克大学医学院的研究发现,在男性激素的环境下,更容易加重肾损伤,是男性肾病比女性更高的原因之一。肾损伤并非一朝一夕的事,这些行为对肾脏造成不小的威胁:01 口渴了才喝水饮水不足,尿液中的钙质、杂质等难以稀释,导致尿液浓缩,晶体沉积增多,从而形成结石。若结石长期堵塞尿道,就会引发肾积水,进而诱发肾衰竭。02 把饮料当水喝很多男人喜欢喝各种饮料,这些饮料大多含有糖分和一定量的磷酸盐,会使体内钙离子流失,导致尿液中的钙浓度升高,造成晶体沉积形成结石。03 大鱼大肉火锅、烧烤、大鱼大肉吃过多,蛋白补充过盛,容易使人体产生大量尿酸等代谢废物,加重肾脏负担,诱发高尿酸血症、痛风肾。04 经常憋尿经常憋尿,膀胱会受到影响,可能引发尿液倒流,对肾脏造成伤害。05 吸烟香烟中含有多种有害物质,如尼古丁、铅及镉等重金属,都会对肾脏造成影响。若患者本身患有慢性基础病,抽烟只会雪上加霜。肾强一倍,人活百岁?肾脏的健康关乎寿命的长短,肾气的好坏并不单单影响性功能,还影响人的气血运行。“补肾”=“壮阳”?民间流传的一些方法,真的靠谱吗?01 吃韭菜壮阳?韭菜中含有硫化合物、维生素C等物质,风味较为特殊,但这些营养成分与其他蔬菜差别不大,并没有壮阳功效。02 动物肾脏壮阳?动物肾脏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脂肪,可以满足人体营养物质需求,但并不能缓解肾虚,食用脂肪过多还会给肾脏代谢造成负担。03 动物生殖器官壮阳?动物外生殖器、睾丸的雄激素确实会比其他食物含量稍高一些,但经过烹饪加工和人体胃酸消化,这些激素基本会破坏掉,故对壮阳的作用有限。04 海鲜壮阳?牡蛎等海鲜,含有锌元素,有利于生殖发育和精子产生,但目前还没有明确证据显示,摄入锌可以提高男性生殖能力。日常护肾一定要注意性生活适度,避免过度忧虑,注意规律作息,节制饮食,戒烟限酒,多吃益肾的食物,对保养肾气都有益。

发布了文章

新冠又现新毒株!“三阳”来了?这5个问题需重点关注

EG.5变异株最早于2023年2月17日在印度尼西亚被发现,属于新冠病毒奥密克戎XBB.1.9.2的一个亚分支,8月9日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列为“关注变异株”。目前EG.5是美国最主要的毒株,占美国冠状病毒感染的17.3%,同时爱尔兰、法国、英国和日本等国也在迅速蔓延。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显示,截止8月3日已在45个国家发现EG.5的病例报告,7月相比6月几乎增加了一倍。EG.5已经进化形成EG.5.1与EG.5.2 两个亚分支,已经在我国绝大多数省份形成优势流行,占比从4月的0.6%增长至8月的71.6%。EG.5传染性增强 “毒性”未见明显上升EG.5的刺突蛋白上有两个主要突变(E484K和N501Y),与XBB系列相比具有更多的免疫逃逸功能。E484K是一种“逃逸突变”,能让病毒更容易逃避人体免疫系统的攻击,增强其对疫苗和药物的抵抗力。而N501Y则是一种“增强突变”,提高刺突蛋白与人体细胞受体结合的能力,让病毒更容易感染人体细胞。目前临床上EG.5还没有引起更严重的症状,现有的疫苗和药物仍然有效,其危害程度依旧在可控范围。感染变异株EG.5症状和其它毒株基本相同最近网上有人说自己“三阳”了,和以往的症状有什么不同吗?据一位近期“三阳”的北京市民说,她第一次感染新冠是在2022年12月初,第二次感染在今年6月初,8月上旬第三次感染。(因处于过敏性皮肤的慢性发作期,一直未敢接种新冠疫苗)“第三次感染发烧1天,头疼3天,咳嗽持续1周半,相比之前,咳嗽时长差不多,味觉没有受到影响,发烧时间短了,新增头疼、焦虑、血压变高等症状。”目前从绝大多数病例来看,感染EG.5引发的症状和之前的毒株基本相同,包括咳嗽、头痛、喉咙痛、流鼻涕、鼻塞、发热或发冷、呼吸急促、疲劳、身体疼痛、味觉和嗅觉丧失等。老年人、免疫系统受损或患有多种其它疾病的人,感染风险相对较高,还可能出现下呼吸道疾病、胸痛等。“三阳”了怎么办?基础防护还是要做好!短期内重复感染、“三阳”的情况其实比较少,而且大多数人随感染次数的增加,人体会出现交叉免疫,症状越来越轻。很多人可能“三阳”了自己都没发现,也有人“三阳”后没有出现明显症状,对于免疫正常的普通人来说,可以不用太在意。从目前来看,新冠感染重症依旧存在(比例约为5%),主要发生在首阳、高龄、基础疾病控制不佳、未接种新冠疫苗的患者。但是,新冠病毒对人体来说多少都会造成一些伤害,重复感染的症状也不是百分之百更轻,佩戴口罩、回家洗手等基本防护还是要尽量做好。下一波感染高峰会在11月出现吗?根据世卫组织数据显示,三年多的新冠疫情,全球累计报告确诊病例逾7.6亿,死亡病例超过690万。虽说今年5月最高级别警报已被解除,但截至8月3日的28天内,全球依旧报告了100多万例新冠病例,超过3100例死亡病例。英国卫生安全局的玛丽·拉姆齐预计,新冠病毒可能会在冬季更广泛地传播。由于我国的“首阳”高峰期在去年年底,“二阳”高峰期约为5月至今,而新冠抗体一般能够保持六个月以上,按照免疫力周期推测,下一波新冠流行可能会在11月左右出现。当然,不同的人感染时间存在差异,体内的抗体水平也不一样,所以感染间隔也会不同。同时,叠加秋冬季流感病毒的竞争关系(病毒界也这么卷啦!),不排除新冠病毒“被打败”的可能。基础病患者、老年人仍需注意感染及重症风险虽说不必为新毒株EG.5过分担忧,但基础病患者、老年人的免疫能力相对较弱,若是感染,重症风险比普通人还是要高很多。为应对2023年秋冬季可能出现的疫情,目前建议老年人等重点人群接种今年6月8日获批的重组三价新冠病毒三聚体蛋白疫苗。接种需同时满足以下2个条件:接种人群:60岁及以上老年人,18至59岁患有较严重基础疾病、免疫功能低下、感染高风险的人群;接种基础:完成基础免疫或已感染新冠病毒(上一次接种3-6个月或感染6个月)。疫苗接种仍然是抵御新冠病毒的最佳措施,同时高风险人群一定要注意做好个人防护,科学佩戴口罩。另外,“流感季”又要到了,流感叠加新冠的致死率会明显增加,高风险人群尽量及时接种流感疫苗。最后,重点人群要做好病毒检测,一旦“阳”了,尽早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病毒药物,降低重症风险。

发布了文章

明明年纪不大,为什么也会长白头发?

曾经年少时,微医君对白发是充满了好奇,看到别人头上长了一根白头发,总会忍不住想要动手去拔掉,这种拔头发的感觉和挤痘痘差不多~然而,这种做法遭到了家长强烈的制止!因为她说白头发会“拔一根长十根”,这……白发真的会「拔一根长十根」吗?要想回答这个问题,首先我们得弄明白白头发是怎么形成的: 头发是从毛囊中生长出来的,头发的颜色是由毛囊中的黑素细胞分泌的「黑色素」决定的。黑色素颗粒数量多,密度大,头发则呈黑色,反之则浅淡。随着人年龄的增加,一般在40岁以后,人体细胞逐渐出现衰老,黑素细胞分泌黑素开始减少,使得头发从毛囊中长出来是白色的形态。 不同毛囊之间是独立的,拔掉一根白发,之后从这个毛囊里出现的依然是白发,但并不影响其他毛囊。所以,白头发其实是拔一根长一根。虽然白头发不会越拔越多,但微医君也要提醒大家,过多地拔白头发还是很容易引起毛囊炎以及脱发等问题的,建议别拔。食补可以让白发变黑吗?说到白发变黑的食补配方,一定绕不开两样东西:何首乌和黑芝麻,不过微医君还是要说一句,这两样东西真的不管用…1、何首乌:可能引起肝损伤何首乌是一种中药,尽管一直被当做是治疗白发的一味“神药”,但早在2014年7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就已指出:口服何首乌及其成方制剂可能有引起肝损伤的风险。 而且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病例报告数据库也陆续收到口服何首乌及其成方制剂导致肝损伤的病例报告。 因此,微医君不建议大家盲目口服何首乌及其制品来治疗白发。(尤其是在未经专业医生指导的情况下……)2、黑芝麻:只能作为营养补充黑芝麻的问题微医君很早以前就说过了,它虽然也含有黑色素,但却是一种天然的植物色素,和人体内黑素细胞分泌的黑色素不是同一个东西,即便进入人体也不能被吸收,更别说能使长出来的白发变黑了。而且,黑芝麻油量惊人,一天摄入量建议别超过20g。其他黑色食物同理(比如黑豆、黑米等),尽管「以色补色」的传言不靠谱,但这些食物都营养丰富,还是可以继续吃的。年纪不大,为什么也会长白发?导致白发生成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大家所熟知的“年龄增长、精神压力大、睡眠不足”等原因都会影响黑色素分泌。那么除了这些原因,还有哪些原因会让你长白发?1、少白头:家族遗传造成的先天性白发生活中你大概也见过这样一类人,青少年时期头发便已花白,有的甚至20来岁头发就都白了。像这种先天性的白发,多是由家族遗传造成。如果除此之外并无其他异常表现,那么也是不需要治疗的。(还有一种后天性少白头,成因复杂多样,这里不做过多叙述。)2、两个你意想不到的长白发原因——吸烟和减肥➤吸烟别以为吸烟只是对肺不好,其实它对白发也有影响。烟草中的有害化学物质(比如尼古丁),以及吸烟时烟雾中的多种致癌物(尤其是酚类物质)都会对黑素细胞和角质形成细胞造成损害,从而影响黑色素的生成。这也是为什么吸烟会导致白癜风进一步扩散的原因之一。 另外,香港吸烟与健康委员会曾对600多名30岁以上的吸烟人士进行分析,发现烟民出现早年白发的机会是非烟民的4倍。➤减肥微医君这里说的减肥,可不是那种“运动+控制饮食”的健康减肥方式,而是指那些通过断食或节食(不吃主食、不吃肉、只吃水果或喝水)来达到目的的不健康减肥方式! 本来因“营养不良造成头发色素减少,从而产生白发”的情况在现代社会已经很少了,毕竟现代人几乎不可能长期处于饥饿的状态。可是,过度的节食减肥却会使得人体蛋白质、维生素以及各种微量元素明显缺乏,从而导致脱发、发质变差、发色变浅,甚至可能造成白发滋生。 3.这些病理性原因,也会导致长白发➤某些慢性疾病一些慢性疾病如患有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甲状腺功能亢进、肺结核、内分泌障碍,某些化疗药物后也会出现白发。这是因为疾病或药物破坏或干扰了毛乳头、毛球黑色素细胞的生长发育,使它失去制造黑色素的能力。➤某些皮肤病(如白化病、白癜风)前者会导致全身毛发变白,后者则是局部毛发变白。 对于这些病理性白发,需要经医生确诊后进行对症治疗。只要毛乳头里的毛母细胞正常存在,那么去除了这些致病因素,白发问题是可以改善的。恼人的白发怎么解决?除了病理性白发,很大程度上人们长白发的原因无非三点:吃不好、睡不好、想太多。因此,对于白发,微医君的建议是这样的1、白发没长之前,预防为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改掉熬夜的坏习惯,保证每天充足的睡眠。不论是工作或学习,都不要给自己过大的压力,保持心情愉悦。在空暇时间适当做些运动,比如快走、跑步、游泳等有氧运动。➤保证食物的多样性尽管微医君前面说了,芝麻、黑豆等食物并不能帮助白发变黑,但是毛囊本就需要全面的营养才能长得好。因此这些黑色的食物还是可以继续吃,但也要保证其他食物的均衡摄入,尤其是蛋类、肉类等食物。2、白发长出之后,面对现实对于已经长出来的白发,基本可以说是无力回天了,但还是可以通过染发这种方式从视觉上改变一下的。不过由于染发容易导致过敏和头发受损,因此请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质量有保证的染发剂,染发前先在耳后涂抹尝试是否有瘙痒、红斑等过敏情况,且一年染发不要超过3次。(PS:如果白发不太多,还可以用剪刀贴着发根将白发剪掉~)

发布了文章

男性私处总是“湿湿的”,可能是3种疾病的警报!

明明很少出汗,为什么自己的私处会这么潮湿?私处潮湿问题给不少男性带来不适和困扰。阴囊潮湿是怎么回事?阴囊是男性外阴部下垂的囊状物,把男性生殖器官包裹在内,内有睾丸、附睾和精索等器官。阴囊具有热胀冷缩的功能,通过收缩调节阴囊内温度,更有利于精子生存。为了更好地保护负责生成精子和雄激素的睾丸,温度过低时阴囊皮肤会收缩、增厚,使睾丸靠近身体,帮助“保温”。当温度过高时,阴囊皮肤松弛、变薄,睾丸离开身体,加速散热。阴囊潮湿主要和汗腺有关,睾丸温度过高,阴囊的汗腺就会分泌出汗液,加快散热,当汗液被捂着没有及时蒸发,就容易产生潮湿感。若阴囊被细菌感染,大量繁殖时可能出现保水现象,也会造成阴囊潮湿。或是身体发出的警报阴囊潮湿分为生理性潮湿和病理性潮湿,大部分属于生理性潮湿,无需过度紧张,也有部分是病理性的,需要当心。病理性原因主要和以下3种疾病有关:一、阴囊湿疹。它是导致阴囊潮湿和瘙痒的主要因素,该病主要是由于汗水及污垢对皮肤刺激而引发。二、慢性前列腺炎。男性常见疾病,主要症状为尿频、尿急、排尿困难,同时伴有阴囊潮湿,与长期久坐不动,下肢血液循环不畅有关。三、精索静脉曲张。一种血管病变,由于血流量的增加,阴囊温度升高,容易导致排汗增加,引起阴囊潮湿。如何改善阴囊潮湿?日常生活中如何改善阴囊潮湿?1、不要穿紧身的内裤。内裤过紧会导致阴囊分泌的汗液不能及时排出,容易发生阴囊湿冷的情况。最好选择宽松透气的棉质内裤,不要穿紧身牛仔裤等。2、不要久坐不动。高温环境下,阴囊和臀部容易产生汗液,最好半小时起来走一走。3、不要吃辛辣刺激的食物。阴囊处的血管较多,辛辣的食物会刺激血管,引起血管扩张,容易造成小便刺痛、肿胀坠感。4、保持私处的卫生。阴囊的皱褶较多,容易藏污纳垢,不仅不卫生,还会阻碍散热,因此要注意清洁。对于健康男性,需要用温水清洗私处,用手轻轻揉搓睾丸及阴囊部位,把包皮彻底翻出来,才能把包皮垢清洗干净。

发布了文章

女人私处的阴毛,到底能不能剃?

女性私处的阴毛会保护阴道、避免异物和病原菌侵入?还是为霉菌、滴虫、虱子和多种病原菌提供繁殖场所?女性私处的阴毛能刮掉吗?女性阴毛又称耻毛,关系到每个女性的卫生和健康。私处体毛位于女性外生殖器的表面,耻骨前。青春期后,皮下脂肪越来越丰满,呈肉垫状,阴毛生长,阴毛分布基本呈倒三角形,向下覆盖大阴唇,与肛门前方相符,部分女性私处体毛呈长条分布。私处体毛的浓密、卷曲程度、粗细、颜色因个人和种族而异,与发育无直接关系。无阴毛的外阴干净、清凉,大大降低了下生殖道感染的机会。国内女性一直没有剃阴毛的行为,特别是阴毛浓密、丰富的人,加上封闭的穿着习惯,导致阴部潮湿、闷热。若是清洗不干净,非常适合霉菌和多种病原菌的生长、繁殖,引起下生殖道感染,进一步引起不育,也是子宫颈癌多发的原因之一。不少调查的资料结果显示,女性生殖道感染发生率与剃去阴毛的卫生习惯相关。剃掉私处的体毛,对于女性的健康来说是有好处的,一时不能接受的女性朋友,可以从保持私处清洁,注重私处保养开始。

发布了文章

“阴挺”是什么病?女性要远离这种社交癌!

“阴挺”是中医的病名,西医用子宫脱垂来命名,这在女性当中并不少见。子宫脱垂是子宫从原本的位置沿着阴道下降甚至完全脱坠出阴道口,常伴随着腹部下坠和腰酸等症状。出现子宫脱垂的女性,咳嗽一下、笑几声都可能会漏尿,甚至出现走路时子宫掉出来等情况,严重影响了女性的社交活动和生活质量,被称为是女性“社交癌”。被子宫脱垂盯上后,患者会出现阴道口肿物脱出,同时会有明显下坠感,有些患者还会出现尿频尿急、排尿困难、排便困难及性功能障碍等症状。子宫为什么会掉出来?女性患上子宫疾病的概率很高,那好端端的子宫为什么会掉出来呢?01 妊娠和分娩引起子宫脱垂最常见的原因是妊娠和分娩,人体的盆底肌支撑着肠道、阴道、子宫、尿道、膀胱等多个脏器的重量。妊娠时子宫体积和重量都不断膨胀,会导致盆底肌肌纤维和盆底神经破裂损伤,甚至无法支撑这些脏器的重量,出现子宫的下降脱垂。02 腹腔内压力增加除了妊娠和分娩之外,慢性咳嗽、频繁举重、肥胖、腹水等引起的腹腔内压力增加,也可能会导致子宫脱垂。03 卵巢功能减退It's a Title卵巢功能减退是绝经后女性子宫脱垂多发的一大原因,卵巢功能减退会导致雌激素水平分泌下降,影响到盆底的支持结构,再加上肌张力的减退,就可能导致子宫脱垂。04 先天发育异常部分女性先天盆底组织发育较差,盆底神经分布有障碍,无法抵抗腹腔内压增加,即便不生育,也可能出现子宫脱垂。05 盆腔手术或子宫切除术一些接受过盆腔手术或子宫切除术的女性,手术中难免会有组织和神经的损伤,也可能会出现子宫脱垂。子宫脱垂了怎么办?轻度的子宫脱垂一般可采用非手术保守治疗,能够改善症状或达到治愈的效果。常见的非手术治疗方法主要是盆底肌肉锻炼以及使用子宫托。对于非手术治疗失败的重度脱垂患者来说,可选择经阴道单孔腹腔镜下的宫骶韧带复合悬吊手术,能够保留患者的子宫,对阴道壁的影响也比较小,也不会影响到夫妻生活。如何预防?预防大于治疗,如果能尽早在生活中做好子宫脱垂疾病的预防,就不会受到子宫脱垂的困扰。01 预防便秘平常要多吃高纤维的全谷物、果蔬等食物,并多运动,多喝水,预防便秘的发生。02 多做提肛运动适当进行提肛运动,有助于收缩阴道,提高夫妻的性治疗,对于预防子宫脱垂也有益。03 积极治疗慢性呼吸道疾病如果出现了长期性的咳嗽症状,或者慢性的呼吸道疾病,一定要积极的治疗。04 产后进行盆底肌修复产后适当进行盆底肌修复,也有助于预防子宫脱垂,还要避免重体力劳动。

发布了文章

男女关系开始“不正常”,一般有这3种“苗头”!

男女之间相处,有真正的纯友谊吗?女人眼中的普通朋友关系,在男人眼中却不这样认为,也许男人更了解男人吧。大仲马说过这样一句话:“友谊就好比一颗星星,而爱情只是一只蜡烛。蜡烛总会耗尽,而星星却永远闪光。”异性之间真的没有纯友谊,用一句话形容最合适:朋友以上,恋人未满。双方对彼此都有一定的好感,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没有办法走到一起。如果不保持距离,双方就会产生矛盾,甚至影响感情。异性关系不正常的情况下,再怎样掩饰都有迹可循,只要我们细心观察就会发现。男女之间的关系开始不正常,一般会出现以下三个迹象。01不适当的亲密行为异性之间无论关系多么的好,都要保持相应的距离,毕竟不是情侣或夫妻,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当两个人的关系变得暧昧与模糊时,就会不由自主地有一些暧昧的行为。这种感觉就超出了两个人的范围,关系就此也变得模糊不清。02聊天聊到深夜奉劝女人,一个真正爱你的男人不会让你陪他聊天到深夜,他会担心你的身体,希望你早点休息。当一个男人突然间与你话题变多,甚至聊天到很晚,代表这个男人对你有想法。如果你对他无意,此时一定要保持距离,不然相处起来会变得很尴尬。没有朋友之间,聊天会聊到深更半夜不睡觉,更何况爱你的人也不允许你熬夜。03关心对方生活生活中知己难求,能够与之交心的只有那么一两个。如果异性在一起相处,对方毫无忌讳地把自己的秘密都告诉你,两个人的关系一定不纯洁。时间长以后连对方做什么我们都想知晓,甚至还想去关心对方的私生活。如果我们对对方有想法,这样的关系就会变得不正常,也会左右为难。毕竟男女之间会日久生情,何况是你们无话不谈,亲密无间。如果你只想和对方做朋友,就要把握好一个度,要有一个安全的距离。如果两个人都对对方有好感,那就一定要就此抓住机会。

发布了文章

五一过后,全国都咽喉炎了?嗓子疼是新冠“二阳”吗?

五一假期结束后,我们担心的新冠疫情反弹好像并没有出现?但好多网友却表示自己出现了喉咙肿痛的情况,而且越来越严重。#全国都在咽喉炎吗#一下子登上了热搜榜,大家都在担心自己是不是“二阳”了!图片来源:微博(本周上班的第一天,微医君边上就有个同事自测新冠阳性,带上电脑就回家办公了。然后,我就默默翻出一个口罩戴上了,希望还来得及~)节后为何咽喉炎高发?如何区别新冠感染?咽喉炎高发,还真得问问这个天气。每次打开天气预报的软件,这气温趋势图的波动曲线堪比心电图啊!假期游玩听上去是休息,其实这旅途奔波可不比上班来得轻松啊,过度劳累给了病毒、细菌机会,咽喉作为呼吸道的第一个关卡,很容易出现炎症而导致肿痛。 还有好多人像微医君一样趁着好天气出去露营、烧烤,各种吃吃喝喝,对咽喉的刺激也不小。(反正我最近舌苔很厚,喉咙也有点嘶哑~) 这个五一的人员流动可真不少,旅游人数一下子恢复到2019年疫情前的水平,天气热加上大家的意识变化,外面戴口罩的人是真没几个,呼吸道疾病传播的风险还是比较大的。 新冠感染后的典型症状包含咽干、咽痛、咽部烧灼感等,这与咽喉炎十分相似,二者要如何区分?咽喉炎急性咽喉炎:症状不超过7天,会出现喉咙干热不适、喉咙痛,吞咽时症状加重,可能会牵连耳部疼痛,部分患者还会有发烧、肌肉酸痛等。慢性咽喉炎:喉咙发干、发热、有异物感,咽部轻微刺痛,早晨症状更加明显,若比较严重还会出现恶心、干呕等。新冠病毒感染主要侵犯下呼吸道,也可能出现上呼吸道症状,除咽喉疼痛外,还会出现发烧、干咳、流鼻涕等症状。只出现咽喉痛可能是新冠感染吗?新冠病毒二次感染的患者,症状普遍比较轻,没有发烧的前提下,出现明显咽喉痛的情况并不多。单纯的咽喉不适,新冠病毒感染的可能性相对比较小。新冠大规模感染短期内还会出现吗?最近不少网友都表示自己“二阳”了,但比第一次症状要轻。图片来源:微博五一假期景点都是满满的人(微医君选择在家躺平),对于“戴口罩”大家也很佛系,会不会加剧新冠病毒感染呢?5月7日,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贵强说道:“从监测数据来看,全国病例有增加趋势,但并没有出现大规模聚集性疫情。”城市污水中病毒含量同样有所回升,但依旧处于极低的水平,不太会对医疗资源造成压力。“病毒还会存在,大流行已经过去。”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教授说。对于此前没有“阳过”的人来说,未来两三个月的感染风险还是比较高的,特别是老年人和基础病患者,还是应该做好个人防护。怀疑“二阳”该怎么办?如果是单纯的咽喉不适,不要焦虑地对号入座,完全没有必要。 咽喉不适且伴有发热症状,建议先做新冠抗原自测。若检测阳性,做好自我隔离后前往医院发热门诊就诊;若检测为阴性且咽痛症状无法自行缓解,建议去医院耳鼻喉科检查。 出现咽喉不适3个方法可以缓解如果咽喉不适症状比较严重,建议还是就医后结合药物治疗。当然,普通的咽喉不适,日常还是有一些方法可以帮助缓解。多喝温水、少讲话 让咽喉保持一定的湿度有滋润和保护的作用,每天多次、少量喝水,也可以适量喝一些柠檬茶或果汁。 最好喝温水,因为冷水会对咽喉产生刺激,成年男性每天建议喝1.7L水,成年女性建议每天喝1.5L水。少说话可以让声带多休息(有时真的是哑得想说都说不出),低声细语也尽量避免;使用鼻子呼吸,使用加湿器,都可以让咽喉更加滋润。盐水漱口食用盐兑温水,兑水比例的原则就是能感到食盐的味道却又不觉得咸。将食盐水含入口中20~30秒,吐出后用清水漱口,可以冲洗咽喉粘膜,帮助杀菌、消炎。含润喉片医用的润喉片有不错的清热解毒、消炎杀菌、润喉止痛的作用。将润喉片含在舌根靠近咽喉的部位,不要直接咀嚼或吞咽,等待它自己融化,使局部产生持久的药效,半小时内不要喝水。5岁以下幼儿为防止咽喉异物梗阻,建议选用圈式中空的含片,即使不小心呛到也不会发生阻塞。润喉片服用注意事项西药润喉片:主要成分为抗菌药物、碘以及表面活性剂,有较强的杀菌作用,但对患者口腔黏膜的刺激较大,容易导致口腔溃疡。含碘类的润喉药物:可能导致过敏或其它不适症状,需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孕妇或者哺乳期的妇女禁服。如果咽喉没有炎症,尽量不要使用。保健类的中药润喉片:不适合病毒性咽喉炎患者使用,乱服容易加重患者局部炎症。参考文献[1]刘江峰. 咽炎的治疗[J]. 家庭医学,2022(12):6-7.[2]古模秀. 咽喉炎日常护理注意事项[J]. 保健文汇,2020(19):53. DOI:10.3969/j.issn.1671-5217.2020.19.052.

发布了文章

新冠抗体“保护期”快到了!新毒株肆虐29国,需要再接种疫苗吗?

新冠病毒还会来吗?最近似乎很少听到新冠病毒的消息,大家更多在关注甲流,而甲流好像对于很多人来说也没什么特别的感觉。新冠病毒的上一波感染高峰大概在去年12月,算下来也过去了4个月左右,仿佛就这么销声匿迹了?根据中疾控近期的《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情况》显示,4月13日,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率是1.3%,略有波动。(阳性检测率高峰为2022年12月25日的29.2%)全国报告人群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数及阳性率变化趋势   (图片及数据来源于中疾控官网)病毒传播的流行病学趋势确实难以预测,未来是否还会在一定时间段、一定地域范围内流行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目前为止新冠病毒还未消失! “保护期”的进度条不太多了要不要再接种疫苗?新冠中和抗体的水平会随时间的推移慢慢降低,抗体水平和保护效果是正相关的,中和抗体水平越低,保护效果就会越差。距离全国感染高峰期过去近4个月,整体人群的抗体水平已经下降了很多,加上最近变异毒株的入侵,二次感染的风险正在逐渐上升。之前预测的第二波感染高峰是5、6月,全国性的高峰应该不太可能,更多会是地域性的,但一直像现在这样风平浪静可能也比较奢求。看看隔壁的日本,经历8波了!看看遥远的美国,反反复复就没消停过!现在的平静让很多人误以为疫情已经结束,口罩等防护都被忽视了,但谁也不知道疫情什么时候会卷土重来,基本的日常防护还是必要的。至于新冠疫苗,在体内抗体显著下降前再次接种能够降低再次感染以及重症的风险,就目前来说是相对有效且经济的手段。哪些人更需要接种? 没有接种过新冠疫苗的人群; 没有完成全部3针新冠疫苗接种的人群;ps:无论感染高峰期是否感染过新冠病毒均适用现阶段进行新冠疫苗的再次接种能够巩固群体免疫,让新入侵的新冠变异株难以快速传播,不仅保护了我们自己,对于儿童、老人等易感人群以及由于各种原因无法接种疫苗的人来说,也是一种间接保护。新毒王“大角星”肆虐29国印度紧急重启口罩令XBB.1.16(大角星)是一种新的新冠病毒变异体,导致印度新增新冠病例重回近8个月的新高,同时美国中南部地区已有超过20%的新冠病例是由“大角星”引起。包括印度和美国在内,全球已有29个国家发现“大角星”的踪迹,中国国内也已经检出。“大角星”的传染性再一次增强,对于各种新冠抗体也有更好的抵抗力,但致病力方面并没有太大变化。根据印度卫生部的数据显示,印度4月份(截止4月14日)新增新冠确诊病例近5万例(3月份是13509例),确诊病例的快速增加让部分地区不得不重启口罩强制令。“大角星”目前还没有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增长,但它有成为新的主要毒株的“潜力”。或许它最终并不会引起大规模的感染潮,但印度的这种情况告诉我们,目前我们还没有完全走出困境。新变种可致结膜炎又要囤积眼药水了?根据中国疾控中心公布的情况,4月7日至4月13日新监测到本土重点关注变异株124例,首次监测到15例XBB.1.16和2例XBB.1.16.1,新变异毒株“大角星”已进入国内。“大角星”除了新冠病毒的常见症状外,出现了一种新症状——结膜炎(眼睛红,存在异物感和瘙痒)。很多人一看,新病毒又来了,还会引起结膜炎,眼药水是不是又要囤一波了?其实完全没必要!哪怕真的出现第二波疫情高峰,也不太可能有第一波的规模,真的有需要再买也不迟。之前囤的蒙脱石散,保质期还有多久?(其实微医君也悄悄买了,想着平时拉肚子是不是也可以用?现在看来确实是多虑了~)大部分的病毒性结膜炎是自限性的,持续1周~3周便会恢复,期间做好冷敷来缓解症状即可。一般的抗病毒眼药水、抗生素眼药水对病毒性结膜炎都没有太大作用,买一点平时比较常见的玻璃酸钠滴眼液注意清洁眼睛就可以了。最后再多说一句,我们还没有从新冠病毒的影响中完全走出来,没看见、没听说不代表不存在,感染和死亡依旧在发生。该有的日常防护还是建议做好,退烧药等一些基础药物的储备还是很有必要。

发布了文章

卵巢早衰的5个信号,你注意到了吗?这几个雷区要避开!

也许很多女性都遇到过这样那样的问题,皮肤越来越差、月经提前、推后、经量减少、睡不好、烦躁……你可能从未在意过,觉得并不是什么大问题,或者你已经在关注是不是月经不调啊?是不是性激素有问题啊?可很少会有人意识到,怕不是我的卵巢出了问题吧?不知道有没有人听过“卵巢早衰”这个词。卵巢早衰是什么?卵巢早衰是指育龄期妇女,在40岁之前,卵巢功能下降或衰竭,从而出现闭经、内分泌紊乱等。身体给你的早衰信号卵巢是女性的性腺,具有内分泌和生殖功能,卵巢功能衰竭之后,就会出现以下临床症状:1.皮肤变差:皮肤发黄、粗糙、频繁起痘、衰老加快等。2.月经异常:月经推迟,或者几个月来一次,经量减少,甚至闭经。3. 情绪异常:烦躁、易怒、心烦、潮热、盗汗、失眠等类更年期症状都会随之而来。4. 性功能异常:性欲减退、体毛脱落减少、阴道分泌物减少、性交疼痛、性器官萎缩等。5. 生殖功能异常:卵巢早衰的直接结果就是不孕,卵巢早衰的患者一般自然受孕的几率很小。6.其他疾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骨质疏松等等。自身免疫疾病,如桥本甲状腺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因此存在这来疾病的患者也要关注一下自己的卵巢功能是否正常。卵巢早衰几个易踩雷区下面这些雷区,你踩了几个?1.盆腔手术女性在进行了盆腔手术,例如卵巢结扎、一侧卵巢切除、卵巢囊肿剥除等手术之后。部分卵巢组织丧失,卵巢的内分泌功能也会受到影响,因为卵巢的内分泌功能受垂体、下丘脑等内分泌轴的调控,所以有学者认为一侧卵巢的切除会通过反馈机制影响到另外一侧健康卵巢的功能,使其发生卵巢早衰的风险大大增加。2.经常使用紧急避孕药紧急避孕药主要是靠影响激素水平从而达到避孕效果的,长期使用避孕药容易导致体内内分泌紊乱,从而反馈性影响卵巢功能。3.多次人流、引产我们都知道女性的激素水平在体内是呈周期性变化的,在怀孕之后又是另外一个水平,堕胎、引产都是引起体内激素水平急剧变化的因素,这种激素的急剧变化非常伤害卵巢。4.物化因素某些药物的使用,如部分化疗药,还有物理射线的放射都会不同程度的影响到卵巢的功能,也是卵巢发生早衰的重要病因之一。5.感染很多卵巢早衰患者都有着前期的感染现象,例如风疹、腮腺炎等感染史。6.环境及生活习惯大量杀虫剂、以及汞、镉等物质都会损伤卵巢组织,加上现在大多数人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晚睡、吸烟、喝酒,另外过大的工作压力,长期的情绪刺激都是卵巢早衰的影响因素。如何正确保养卵巢现在市面上有很多的卵巢保养秘笈,包括很多美容院里也都推出了卵巢保养按摩项目等等,五花八门,数不胜数,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是消费需谨慎,别到时候钱白花了不说,给身体按出毛病可就亏大了。正确的卵巢保养方法渗透在你生活的点点滴滴当中,只看你愿不愿意去做。1. 适龄生育,不要盲目避孕对于女性来说,适龄婚育是最好不过的,生育之后坚持母乳喂养也是好处多多,对于卵巢也是最自然的保养方式。避孕需要采取适当的方式,切忌长期使用避孕药。2. 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戒酒,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少熬夜,多运动,饮食搭配要适宜。把生活的风险因素尽自己所能降到最低。3. 平衡工作和健康的关系不可否认的是现代社会,女性的社会及家庭压力很大,很多人为了工作舍弃了健康,微医君提醒大家,工作和健康,不要本末倒置。另外工作环境也需要格外注意,比如长期接触烟草、放射线、细菌病毒、镉汞等重金属的工作环境对卵巢也有不同程度的伤害。4. 保持好心情人生就是一个不断修炼自己心灵品质的一个过程,焦虑、易怒、抑郁、悲伤等等负面情绪都是你健康的杀手,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做最好的自己。

发布了文章

阳性率持续上升,甲流高发!7个预防建议快收藏,这个方法最有效

2月27日,北京市疾控中心通报,北京市季节性流感活动强度明显上升,其中甲型流感病毒占比99%。2月28日下午,浙江省疾控中心发文,省内多地出现学校流感疫情,流行强度呈现上升态势,以甲型H1N1流感为主。甲型流感是由甲型流感病毒H1N1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人群普遍易感,9-19岁年龄发病率更高。甲流能够通过呼吸道飞沫或空气传播,也可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病人的呼吸道分泌物和体液污染的物品传播,春、冬是每年流感的高发季节。甲流(H1N1)的起源甲流在2009年的世界性大流行起源于墨西哥,起初是人感染猪,猪群中暴发后再感染人,最后演变为人传人的大流行。甲流一开始被称为猪流感,最后为了与人的季节性流感做区别,改称为新流感,国内称之为甲流(H1N1)。今年的甲流比往年更强?北京市目前流感样病例数量较2019年同期水平上升78%,但流行强度要低于2018-2019年流行季在12月份的流感高峰水平。春天疫情收尾,通常会出现小的波动。浙江省疾控中心表示,甲流(H1N1)近几年流行率低,疫苗接种率也低,人群普遍易感,而随着新冠疫情管控的逐渐放开,人群流动性增加,甲流病毒的传播变得更加容易。感染甲流会出现哪些症状?甲流一般存在1-3天的潜伏期,早期症状与普通流感相似,相比普通感冒来说,全身症状会更加严重,除上呼吸道感染外,可能还会出现下呼吸道的其它症状。感染后可能出现发冷、疲劳、咳嗽、喉痛、身体疼痛、腹泻、发烧等症状。老人、儿童、孕产妇、慢性基础病患者较为易感,一定要注意预防。疫苗接种依旧是最有效手段预防甲流,接种甲型流感疫苗是目前最为有效的预防手段。甲流疫苗接种后第45天至60天会产生保护性抗体(IgG抗体),一般保护周期在1年左右,因而前一年的9、10月份是最佳接种时机,能够更好抵御次年的流感暴发。流感病毒可能会出现变异,建议体质较弱的人群每年接种一次疫苗。优先接种人群婴幼儿、学生、孕妇、60岁以上老人、免疫功能缺陷者、慢性病患者。除了接种疫苗之外,日常生活中要保持呼吸道的卫生,勤洗手、勤通风,门把手、楼梯扶手等做好定期清洁与消毒。注意规律生活作息,保证充足睡眠,适量运动锻炼,多吃富含蛋白质、清淡的易消化食物,增强人体免疫力。外出佩戴好口罩,减少进入人群密集场所,避免近距离接触流感患者,出现流感症状及时就医。对于甲流患者来说,出现症状后7天内或者症状消失后的2天内应居家,与他人接触一定要戴好口罩并保持1米以上距离。甲流患者咳嗽或打喷嚏最好用纸巾掩住口鼻,而后纸巾应马上处理。近期甲流高发,大家务必做好防护,有条件的话尽早接种疫苗。参考文献:[1]娄海容. 甲流(H1N1)的病原、诊断、治疗和预防[J]. 现代医院,2009,9(9):6-9. DOI:10.3969/j.issn.1671-332X.2009.09.003.[2]任雪梅. 甲流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及预防措施[J]. 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2012,22(4):51-53. DOI:10.3969/j.issn.1671-0126.2012.04.023.

努力加载中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