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点滴滴,为了您的健康打开
关注数内容数
875万662

健康资讯

微医官方健康号。这里发布新鲜的健康资讯、四季养生、疾病科普、人群健康指南等内容,关注您健康的方方面面。

全部动态
文章
视频
回答
全部
感染
高血压
AS
肿瘤
糖尿病
过敏反应
感冒
出血
癌症
便秘

发布了文章

经常晚睡的人,身体会发生什么变化?(看完后怕)

白天看养生知识,晚上追剧游戏。熬最晚的夜,敷最贵的面膜。说的是你吗?明明很困却迟迟不愿意放下手机,“报复性熬夜”无疑了!白天琐事缠身,深夜躺在床上才开始属于自己的时间,手机一刷不觉已到凌晨1、2点。前一天晚上没睡好,第二天整个人脸色就很差,头晕眼花、反应变慢、浑身无力。明明只是没睡好而已,为什么会这么难受?经常晚睡、缺乏睡眠的人身体会发生什么变化?据清华大学生物医学交叉研究院张二荃团队的研究发现,长期睡眠不足可导致严重的全身炎症和过早死亡,该发现于2023年11月被刊登在著名的医学期刊《Cell》上。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刊登的一项研究表明,睡眠不规律会对人体的1000多个基因造成严重破坏。不好好睡觉,会阻碍DNA修复DNA负责编码基因,保证生命的正常生存,但它非常脆弱。阳光中的紫外线、烟草中的有害物质、X射线等因素都会导致DNA损伤。多聚核苷酸磷酸酶1蛋白(Parp1)是一种DNA损伤的感知器和监测器,能够感知多种DNA损伤,发出信号让修复DNA损伤的蛋白进行工作,整个修复过程需8~9个小时。根据动物研究发现,夜间睡眠时Parp1蛋白的表达水平比白天高很多。只有当优质睡眠达到6小时才可以较好地修复DNA损伤;一旦睡眠时间不足4小时,体内的修复细胞几乎无法对DNA的损伤进行修复。缺少睡眠会造成大脑损伤瑞典乌普萨拉大学的贝纳迪科特教授的一项研究发现,整晚没睡的受试者,其脑部的化学物质NSE and S-100B会呈现上升趋势,此恰恰是脑部损伤的标记物。虽说睡眠不足造成的NSE and S-I00B上升幅度不及脑部损伤,但增加的化学物质确实会对脑部组织带来负面影响。熬夜会让你“变傻”波士顿大学的科学家曾拍下大脑自我清洗的过程,该研究被发表在顶级期刊Science上。睡眠时人的脑脊液会清除毒素,其中就包括导致阿尔兹海默症的β-淀粉样蛋白,而这种 “自我清洗”只在人睡着后进行。这样看来,熬夜可能导致“洗脑”洗不完,还真的会让你“变傻”。晚上几点睡觉算熬夜?晚上12点以后睡才算熬夜?据《2020中国人睡眠质量报告》的数据显示,中国人的每日平均睡眠时间为6.8小时,时段主要集中在23点至次日6点。熬夜的本质是部分睡眠剥夺,与睡眠起始时间关联不大,更重要的还是遵循生物钟及高质量睡眠。从内分泌的角度来说,晚上11点之后睡觉就属于熬夜了!但对大多数成年人来说,与其纠结几点睡,更重要的是保证每天的睡眠规律及时长,第二天醒来状态良好。早睡早起、晚睡晚起均可,但不要无限推迟入睡时间,一般来说23点是最佳入睡时间,太晚睡很难满足成年人每天7~8小时的睡眠时长。研究表明,一次通宵需花一周时间来恢复,经常熬夜难以补救。美国国家睡眠基金会睡眠时长建议 0~3个月新生儿:14~17小时 4~11月婴儿:12~15小时 1~2岁幼儿:11~14小时 3~5岁学龄前儿童:10~13小时 6~13岁学龄儿童:9~11小时 14~17岁青少年:8~10小时 18~64岁成人:7~9小时 65岁以上老年人:7~8小时当然,除睡眠时间外,睡眠质量也很重要,而决定睡眠质量的两个因素是生物钟与睡眠自我平衡。每个人要按照自己的生物钟进行推算,保持一定的睡眠规律。熬夜的7个可怕后果!最近有一个#从今晚起,早睡1小时#的话题很火,里面提到:如果早睡1天,精神状态更好了;如果早睡1周,心情更好了;如果早睡1个月,头脑更清醒了;如果早睡半年,皮肤气色更好了;坚持1年早睡,整个人的状态都更好了。据发表于《美国医学会精神病学期刊》的一项针对84万成年人的研究发现,如果将“晚上12点入睡,早上7点起床”调整到“晚上11点入睡,早上6点起床”,患抑郁症的风险能够减少23%。早睡的好处这么多,反过来看,是不是熬夜的破坏太大呢?后果1:记忆力下降熬完夜的第二天,头昏脑胀?精神无法集中?头痛?一般来说,人的交感神经白天兴奋,夜间抑制。长期熬夜的人,交感神经则会在夜间兴奋,第二天就很难达到充分兴奋的状态,白天自然没精神,注意力无法集中,记忆力减退。后果2:视力下降熬夜造成的眼肌疲劳会引起暂时性视力下降,过度用眼还会使眼睛周围的血液循环不畅,导致黑眼圈、眼袋、眼球血丝等。“熊猫眼”只是表象,长时间的超负荷工作,眼睛会出现疼痛、干涩、酸胀等问题,干眼症是迟早的事。长期熬夜造成的眼睛过度劳累可能诱发中心性视网膜炎,使人出现视力模糊、黑影、视物变形、视物颜色改变等问题而导致视力骤降,往往在通宵熬夜后突然发病。后果3:皮肤变差晚上11点至凌晨3点是肝胆的排毒时间,皮肤会进入保养状态,如果没有充分休息,皮肤就会出现暗淡、痤疮、粗糙、长斑等问题。后果4:诱发心血管病猝死在18~80岁的人群中均可能发生, 而年轻人是猝死的高发人群,主要由熬夜、压力大、抽烟喝酒等不良生活习惯造成。研究指出,若每晚的睡眠时间不足6小时,存在心脏病、糖尿病风险因子的人群,患心脏病或中风的概率是普通人群的2倍。熬夜的人,生理处于应激状态,过多的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会使血管收缩增强而导致血压升高,无形中给心脏加重负荷,容易发生心肌梗死等问题。后果5:影响生育力长期熬夜会改变人体原有的生物钟,造成机体规律的紊乱,导致内分泌功能失调。对男性来说,熬夜会影响精子的活动力与数量。对女性来说,熬夜会影响卵巢功能而导致生殖激素分泌异常,出现排卵功能障碍及经期紊乱,影响卵子的质量。后果6:免疫力下降长期睡眠不足是导致人体免疫力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正常生理周期紊乱会使人体的“应答”系统遭到破坏,抵抗外界的能力随之下降,感冒、胃肠感染、过敏等自主神经失调症状接踵而至。数据显示,一天少睡3小时就足以降低重要免疫细胞的功能,连续3天无法保证7~8小时的睡眠,免疫系统功能就可能降低一半。后果7:患癌风险增大癌细胞是正常细胞在裂变过程中发生突变而形成,而夜间是细胞分裂最旺盛的时期,熬夜会造成睡眠规律紊乱,影响细胞的正常分裂而诱发突变,产生癌细胞。世界卫生组织已将通宵夜班列入“可能的致癌因素”。肿瘤的发生与人体免疫力强弱密切相关,若致癌因素出现时人体免疫力较强,免疫监视功能可以及时发现并消灭癌细胞,反之则会使癌细胞逃脱。睡眠不足对大脑造成的损伤无法通过补觉来修复,建议还是规律作息,远离熬夜。参考文献[1]文茵. 熬夜的危害你知多少[J]. 养生月刊,2018,39(6):508-509. DOI:10.3969/j.issn.1671-1734.2018.06.011.[2]刘哲. 熬夜对肝脏的危害[J]. 药店周刊,2021,30(4):22.[3]韩沐真. 熬夜伤害大规避益处多[J]. 开卷有益(求医问药),2020(6):14-15.[4]郑子聪. 熬夜对身体伤害有多大[J]. 健康博览,2023(6):36-38.[5]熬夜造成不可逆的大脑伤害[J]. 科学大观园,2016(9):17.[6]余燕红,田乃伟. 年轻人熬夜,到底有多伤?[J]. 家庭科学·新健康,2017(3):25.

发布了文章

出汗多是身子虚吗?了解关于“出汗”的5个真相

有人说出汗多是身体虚的体现,也有人说多出点汗更好,身体在排毒,到底哪种说法正确呢?今天,微医君就和大家聊聊关于“出汗”的话题。出汗多是身子虚吗?出汗,是人体散热的一种手段,在我们的皮肤神经中,有一种叫「交感神经」的,专门负责向汗腺下达脑和脊髓发出的出汗命令,当体内或外界温度升高,这些神经受刺激而兴奋,指挥汗腺增加分泌,人体出汗就会增多。但是,出汗多少也是因人而异的:比如每个人身上汗腺并不一样多,一般人的汗腺总数约为几百万个,但有的人汗腺高达1200万个之多,自然也更容易流汗;另外,新陈代谢旺盛的人体内产热更多,也更容易出汗,容易激动、紧张、急躁的人,出汗量也较多。可见,出汗多有多种原因,并不一定是身子虚。至于因一些疾病(比如甲状腺机能亢进、佝偻病等)造成的多汗,一般同时还会伴有其他症状。 不容易出汗,是不是就不好?有人容易出汗,也有人不容易出汗,出汗量本就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只要没有出汗少到伴有嗜睡、乏力、精神不集中等问题,身体也没有什么不适感,体检也没有显示哪个内脏器官不好,那么就不必过于在意。真正的病理性少汗和无汗的情况时很罕见的。这些出汗情况应该如何应对?1、手心总冒汗一般来说,健康的人群手是很少会出汗的,即使夏天很热,手心最多也就是微微湿润;但有些人不论天气是否炎热,手心都会潮湿,严重的甚至可以湿透一条手帕或是汗液不断滴下,这种情况在医学上被称为“手汗症”。手汗症的具体病因机制尚不明确,但可以确定的是与交感神经紊乱有关。应对措施:如果只是普通的轻微出汗,可不做处理;如果手汗严重(即“手汗症”),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是胸腔镜下交感神经干切断术。这种手术属于微创手术,一般会根据具体情况切0.5cm~1cm不等的单孔或双孔,科室可选择挂胸外科。2、腋窝出汗有狐臭人体有两种汗腺:一种是小汗腺,分泌出来的汗液无色透明,也不怎么臭;另一种是大汗腺,主要分布在腋窝、会阴、足部等地,分泌的汗液经皮肤表面的细菌分解后会产生臭味,腋臭也就由此而来。大汗腺的分泌主要受性激素的影响,青春期分泌旺盛,随着年龄的增大,性激素水平降低,狐臭也可能缓解。应对措施:(1)使用止汗类产品(比如止汗露、桂花露等),这类产品的主要成分有氯化羟铝、氯化铝、明矾等,可以帮助阻塞汗腺导管开口,吸湿收敛,对皮肤表面的细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不过效果一般只能维持一两天到一礼拜左右。(2)手术治疗,可去正规医院的皮肤科选择液氮冷冻、激光或传统手术等方法,将大汗腺连同毛囊一起破坏掉,解决狐臭问题。3、脚汗太多有脚臭简单来说,脚臭就是脚汗+细菌的产物。本来,脚上的汗腺就比身体其他部位多,大概有超过25万个汗腺,每天会分泌汗液。而在鞋袜的包裹下,这些脚汗又不容易蒸发,于是在这个相对潮湿的环境下,各种细菌大量滋生,最终分解汗液并产生了有臭味的各种代谢物。应对措施:(1)足部清洁、保持干燥。每天至少一次用肥皂或温水洗脚、泡脚,尤其注意脚底和脚趾缝的清洁;清洁后将双脚完全擦干再穿鞋袜;定期修剪脚趾甲、去死皮;避免光脚穿鞋。(2)选择透气性好的鞋袜,鞋袜要及时清洗、更换;定期用衣物消毒液对袜子进行统一消毒,一双鞋子避免连续穿超过2天。(3)足部可使用杀菌止汗产品,如果脚汗严重,需到医院就诊排除甲亢、垂体功能紊乱、糖尿病、神经系统疾病等。4、睡觉时容易出汗有的人在夜间睡觉时常会有出汗,稍稍出汗是正常的,但如果睡眠环境并没有过热,却依然出现皮肤发红、出汗,甚至大汗淋漓的情况,也被称为“盗汗”。造成盗汗的原因有很多,比如绝经,感染结核病、心内膜炎、骨髓炎,患有淋巴瘤、白血病、低血糖,激素紊乱等。不过,绝大多数的盗汗患者还是属于“原发性多汗”,即没有明确疾病原因,但交感神经的神经节过于或者易于兴奋,通常与基因有关。 应对措施:如果不是出汗过多影响生活,不要盲目治疗或进补;如果盗汗严重影响睡眠,且伴有低热或体重不明原因的下降,可先去医院检查一下是否有上述疾病,然后对症治疗。关于出汗的5个常见误区1、发烧时捂出一身汗就能退烧吗?常听人说发烧时,捂出一身汗就好了,但其实那身汗是退烧阶段身体自发散热的结果,并不是捂出来的,捂热也并不会帮助退烧。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尽量穿得轻薄一些,还要保证凉爽舒适的环境,这样才能帮助散热。2、出汗=身体在排毒?说到底,出汗不过是人体调节体温的一种生理功能,在运动、天气炎热或其他使体内产热的因素的作用下,人体体温升高,这时候流点汗可以为身体散热,降低点温度。但排汗并不等于排毒。汗液中绝大部分都是水,其它还有少量的无机盐、尿素、乳酸、脂肪酸等物质,流汗尽管排出了部分机体代谢物,但效果微乎其微。就以尿素来说,在肝脏产生后融入血液,最后大部分都是通过肾脏由尿排出,靠流汗排出的那点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3、每天大量出汗就能减肥?用出汗量来衡量运动减肥效果,是一种非常不科学的做法。运动时,肌肉活动产生大量热量,机体为了维持正常体温,必须增加汗液分泌以促进散热。这时候你去称体重,确实会觉得轻了一些,但这流失的是水分而不是脂肪,只要及时补充水分,体重就很快就会回来。所以,运动减肥的效果不能以出汗多少作参考,还是要看运动过程中脂肪转化为热量的程度。4、蒸桑拿多出汗可以帮助排尿酸、治痛风?确实,汗液中含有尿酸,所以出汗也能排出一些尿酸,但这部分的量实在太少了,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我们来做一个对比,由于汗液中尿酸的浓度最高大约为35.7μmol/L,假设一个人每天可以出汗4~5L,那么每天通过汗液排出的尿酸大约为143~178.5μmol左右,而人体每天随尿排出的尿酸却大约有1500~4500μmol。所以,与其靠大量出汗来排尿酸,还不如多喝水、多排尿。而且要注意的是,大量出汗后人体水分丧失,反而会导致血液浓缩,血尿酸相对浓度升高,诱发痛风发作,因此在出汗的同时也要注意补水。5、孩子睡觉出汗多是缺钙吗?从生理上来说,儿童本来就比成人更容易出汗,因为儿童处于生长发育期,机体的代谢十分旺盛,加上活泼好动,产生的热量也会比较多。只要孩子发育良好,身体无任何不适,家长也不必过于担心,更不要盲目给孩子补钙或吃药。还有一些病理性出汗,比如佝偻病、结核杆菌感染、心脏疾病、糖尿病、低血糖等,一般宝宝除了多汗,还会出现易激惹、易烦躁、枕秃、消瘦、午后低热等异常症状,这就需要到医院进行系统诊治,明确宝宝多汗的原因再进行治疗了。

发布了文章

会癌变吗?“老年斑”盯上年轻人,建议多吃这3类食物!

记得之前,一个“90后姑娘熬夜十年长出老年斑”的话题曾冲上热搜。虽说老年斑与睡眠不足没有明显的相关性,但别真以为老年斑只属于老年人。老年斑在生活中很常见,一般也不用太恐慌,但一旦牵扯到“美”,还是很有必要了解下。为什么会出现老年斑呢?可以预防吗?老年斑到底是什么?看医生怎么说老年斑是一种常见的良性皮肤病变,医学上常称之为脂溢性角化病。老年斑可能出现在面部、背部、颈部、上肢等部位,大小、形状各异,略微突出于皮肤或与皮肤相平。老年斑刚长时颜色一般较浅,后面会逐渐加深变成深褐色,厚度也会增加。关于老年斑的成因,有医学实验表明与皮肤细胞的自然衰老有关,也有研究表明日晒、慢性炎症等也是诱因。医学界普遍认为与细胞代谢机能减退有关,老年斑是人体细胞代谢过程中积累起来的有毒或无毒的废料。老年人才会长老年斑?身体机能会随年龄的增长而衰退,新陈代谢水平的下滑,导致多余色素无法被及时分解,色素沉淀容易诱发老年斑。老年斑多发于中老年人,但并不是老年人的专利。有人五六十岁皮肤依然光亮顺滑,有人三十多岁就因新陈代谢慢而出现各种斑点。医生表示,老年斑主要和色素沉着有关,与年龄的关系并不是非常密切。年轻人如果不注意紫外线防护,光老化也可能诱发老年斑,部分人群因家族遗传也会出现比同龄人更多的老年斑。老年斑竟会癌变?老年斑这类色素性皮肤病大部分都是良性,不会对身体造成太大伤害,临床上老年斑癌变的可能性极小,无需太过紧张。老年斑如果出现以下几种情况,建议及时就医:1、短时间内出现大量老年斑类皮疹且迅速增多、变大;2、颜色突然加深并伴有瘙痒、疼痛;3、质地变硬,表面变得粗糙,剥脱后有小出血点;4、溃烂出血;5、出现毛细血管扩张、红润,基部扩大;6、局部淋巴结肿大。老年斑的改变可能是病变的前兆,重点在于排出皮肤癌。皮肤癌的早期症状与老年斑相似,与普通皮肤病相比最大的特点就是增长迅速且损伤后难以痊愈。老年斑能去除吗?老年斑虽说伤害不大,影响颜值却很明显,有办法可以去掉吗?祛除老年斑,医疗上比较常见的包括激光手术、药物治疗,建议由医生评估皮肤和身体状况后选择合适的方式。激光手术:专业的激光技术能够彻底破坏黑色素,使黑色素被分解、吸收,但相对费用较高且需要一定的治疗周期。药物治疗:维A酸、氢醌、熊果苷等能够延缓老年斑的形成;涂抹红霉素软膏等药物能够帮助淡化老年斑。维生素E是一种很好的抗氧化物质,能够帮助清除体内堆积的黑色素,对老年斑的淡化和清除有好处,建议多多补充。研究表明,深色蔬菜和水果富含有机硫化物、类黄酮等抗氧化物质,适当多吃一些能够延缓衰老,预防老年斑。推荐食物 蔬菜:苋菜、芥菜、菠菜、胡萝卜、西红柿、南瓜; 水果:鲜枣、柑橘、猕猴桃、沙棘; 其它:植物种子、坚果。另外,做好面部防晒、适量的运动都能帮助皮肤的自我恢复,改善老年斑的问题。参考文献[1]马冠生. 长老年斑了?别急,试试这些食物![J]. 家庭科学·新健康,2023(8):55.[2]李育民. 如何预防和改善老年斑[J]. 健康向导,2022,28(1):23. DOI:10.3969/j.issn.1006-9038.2022.01.016.[3]老年斑只是老年人的"专利"吗?[J]. 老年教育(长者家园版),2021(8):45. DOI:10.3969/j.issn.1002-3402.2021.08.036.[4]范姝君,赵延勇. 莫要将皮肤癌误当老年斑[J]. 医师在线,2020,10(2):26-27.

发布了文章

小便黄、夜尿多?提醒:是体内发出的信号!

上厕所时,有没有注意到,小便特别黄?异味很大?如果这种情况已持续一段时间,不要大意,可能是身体给你发出的求救信号!今天,微医君就来讲一讲,看小便知健康。尿液出现深黄色肝胆系统可能发生了病变正常情况下,我们的尿液都是淡黄色,如果喝水比较多,可能会呈无色;若饮水太少,反过来也会加深颜色。呕吐、腹泻、急性高热等,会使尿液颜色加深;一次性吃大量的桔子、胡萝卜等也可能导致黄色尿。核黄素、痢特灵、四环素、呋喃类抗生素等药物也会使尿液的黄色加深。药物、食物造成的黄色尿,持续时间短暂,很快就能恢复到正常颜色。一旦尿液呈深黄色或红茶色,上层的泡沫经久不散,多数情况下是胆红素尿,可能是急性肝炎、胆囊炎和胆石病等肝胆系统疾病。不同尿液颜色,提示不同疾病 红色尿:泌尿系统疾病临床上最为常见,因尿中含红细胞而呈淡红色或深红色,不十分透明,往往与泌尿系统感染、泌尿结石、肾小球肾炎、前列腺疾病等泌尿系统疾病有关。 白色浑浊尿:常见于丝虫病血丝虫病感染或其它原因引起肾周围淋巴管阻塞,肾脏会排出乳白色液体形成乳糜尿。 蓝色尿:维生素D中毒维生素D中毒者、原发性高血钙症、霍乱、斑疹伤寒等疾病可能出现蓝色尿液。 绿色尿液:绿脓杆菌感染绿脓杆菌是一种铜绿色假单胞菌,在尿道感染中十分常见,一旦其入侵尿道,尿液可能因携带该致病菌而呈浅绿色。 黑红色:肾病多见于肾肿瘤、尿毒症、肾衰竭患者,一般不伴疼痛感,可能已出现癌变,建议立即就医。尿液有泡沫是不是肾出了问题?正常尿液约97%都是水分,表面张力较小,一般不会出现泡沫或含少量泡沫。蛋白质是人体代谢过程中的重要元素,尿液中的含量一般比较少,若是蛋白质含量上升,则会导致尿液的表面张力增大,出现泡沫。发现尿液中泡沫变多,需观察泡沫的持续时间,如果短时间内泡沫消散,则属于正常现象。若是泡沫多且长时间不散,或是肾小管、肾小球漏出的多余蛋白引起,提示可能存在慢性肾病。夜尿增多需警惕!正常情况下,每人每日排尿4~8次,总排尿量约1L~2L,如果低于0.4L或超过2.5L都属于尿量异常。尿量增多一般以夜尿为主,可能是肾小管出现了问题。尿量少提示肾脏功能受损,会导致身体代谢的废物、毒素无法及时通过尿液排出,增加健康风险。当然,肾脏的代谢过程较为复杂,不能单凭尿量进行病变判断,还需要结合自身的其它异常。慢性肾病在我国的发病率高达10.8%,由于早期症状不典型,容易被忽视而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大家平时一定要多关注身体的异常。参考文献[1]张昕. 六种尿液颜色,可能是疾病信号[J]. 家庭科学·新健康,2019(10):33.[2]邹林. 尿液异常,肾病的报警信号[J]. 健康必读,2019(23):179.

发布了文章

饭后总腹胀、嗳气?警惕这4个诱因!

吃吃喝喝、大鱼大肉后,腹胀、打嗝、胃嗳气,你有吗?偶尔打个饱嗝、嗳气,问题不大,但要是你常常嗳气、频繁腹胀,就需要警惕啦!胃嗳气诱因多饮食不当只是其一胃嗳气是因胃部积聚太多气体而引起的症状,主要是腹胀、打嗝等症状。诱发胃嗳气的原因各种各样,包括饮食不当、消化系统疾病等等。饮食因素饮食对胃嗳气的产生有很大的影响,吃太多或吃太快都会使胃部产生过多气体,高纤维食物、碳酸饮料、豆类、乳制品等类型的食物也容易形成气体。脾胃虚弱的人,如果喝酒或碳酸饮料、吃高脂高蛋白食物,往往会频繁嗳气。嗑瓜子、吃零食、嚼口香糖时不断吞咽,也容易吞入大量气体,引起腹胀、嗳气等症状。功能性因素胃肠消化功能紊乱是胃嗳气的常见原因,一旦食物无法正常消化吸收,食物残渣在胃内的滞留时间太长,导致气体的产生,形成胃气积聚。器质性因素胃肠道感染或炎症会影响胃肠道的正常运动,使气体积聚而导致嗳气。胃食管反流病、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慢性咽炎等消化道疾病,多伴有嗳气症状。胃食管反流病是一种与胃酸及胃动力障碍有关的疾病,发病率高达6.7%,特别是压力较大的白领族,备受“青睐”。胃酸、胆汁、胰酶等胃部内容物反流到食管,会造成食管黏膜的损伤,引起炎症、糜烂、溃疡等病变。胃酸反流会不断刺激咽部,患者为缓解不适而本能地吞咽,不自觉中吞入过多气体而导致嗳气。胃食管反流患者要避免饱食,特别是临睡前,同时需服用制酸药和抑酸药来控制胃酸,缓解反酸、嗳气等症状。慢性咽炎患者会因咽部不适而反复吞咽,不知不觉吞进大量气体而导致嗳气,需要积极治疗咽炎才能彻底改善嗳气症状。经常嗳气、腹胀的人,要注意改变饮食习惯,汽水、啤酒、豆制品、薯类等容易产气的食物要少吃,高脂肪、高蛋白等不易消化的食物也要控制摄入量。嗳气,可能是情绪问题消化系统疾病有时病因也不全在于生理,嗳气、腹胀也可能因精神因素诱发。胃肠道是人体脏器中最能表达情绪的器官,嗳气、腹胀的患者普遍存在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不良情绪、压力等会导致气血瘀滞,影响腹部血液的流通,导致胃气不畅而引起腹胀、不适。激动、愤怒等情绪会使交感神经过度紧张,导致胃肠道运动功能、分泌功能亢进,影响胃的蠕动及排空,引起腹痛、腹胀等消化道症状。精神心理因素引发的腹胀、嗳气,患者需保持情绪稳定及良好睡眠,必要时进行药物、心理的治疗。参考文献[1]胡菁,李绍斌. 嗳气饱胀,可能是肠胃“发脾气”[J]. 家庭科学·新健康,2015(9):32-32.[2]张涛. 打嗝嗳气事关肝脾胃[J]. 家庭科技,2012(11):34.

发布了文章

奇迹!第5例被治愈的艾滋病患者出现!

"奇迹,每一天都在上演!"01患艾滋血癌男子移植骨髓后康复2024年2月中旬,68岁的美国加州男子保罗·埃德蒙宣布,骨髓移植5年后,他的急性髓性白血病已基本治愈,同时成为全球第5个艾滋病被治愈的人。2月15日,《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刊登了保罗·埃德蒙的康复案例:1988年,埃德蒙首次被诊断出患有艾滋病;2018年,埃德蒙再次遭受打击,被诊断出患有急性髓性白血病;2019年2月6日,他在加州诊所“希望之城”接受了骨髓移植手术并逐渐康复。02阿尔茨海默病或发生医源性传播2024年1月29日,《自然·医学》发表重磅研究:5名儿童时期曾经接受尸体来源人类脑垂体生长激素治疗的人,出现了早发的进行性认知障碍,符合阿尔茨海默病的诊断标准。此次研究表明,阿尔茨海默病可能有医源性传播的形式,这一疗法现已被禁止。但,目前没有任何证据表明,阿尔茨海默病在日常照护或生活中会传播。03欧洲或将红酒“踢出”健康推荐连续多年摘得全球最佳饮食冠军的“地中海饮食”,有一项建议是随餐饮用适量红酒,男性每天不超过两杯,女性则为一杯。然而,近日欧洲研究理事会正考虑将红酒“踢出”地中海饮食。红酒属低度酒,有观点认为,其含有的单宁具有一定软化血管、降血脂的功效,西班牙纳瓦拉大学团队进行的一项涉及1万名西班牙人的临床试验结果显示,与不含酒精的低脂饮食相比,含酒精的地中海饮食可将心血管疾病风险降低30%。研究人员指出,必须考虑酒精的潜在危害,美国20~34岁的死亡人群中,有1/4死因与酒精相关。酒精还可能损害大脑神经元,增加患乳腺癌、口腔癌、食管癌等风险。04晚期肺鳞癌治疗或有新选择一项针对晚期肺鳞癌患者采用短疗程(2个周期)化疗联合免疫治疗的研究成果于权威医学杂志《自然通讯》在线发表,该研究由河南省肿瘤医院肿瘤内科王慧娟团队发起。肺癌主要分为非小细胞肺癌和小细胞肺癌,其中鳞状非小细胞肺癌(简称肺鳞癌)占非小细胞肺癌的25%~30%,免疫联合化疗是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一线标准治疗模式,为患者带来生存获益,但其产生的不良反应也不容小觑。为进一步探索免疫治疗联合化疗的优势人群,该研究进行了生物标志物分析, Ⅱ期临床试验取得了客观的疗效和生存数据,毒副反应更轻,有望成为晚期肺鳞癌免疫联合化疗的治疗新模式。05青海造血干细胞库容量新高青海省红十字会第九届理事会第六次会议27日在西宁举行,积极推动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2023年完成血样采集入库1900人份,累积库容量达2.9万人份;成功实现捐献造血干细胞10例,累计成功捐献74例。

发布了文章

这6种食物,放冰箱坏得更快!

鸡鸭鱼肉、腊肠年糕、各类蔬果……这没吃完的年货满满当当塞了一冰箱。不过,冰箱可不是所有食物的保险箱,合理储存是个大学问!今天,微医君就跟大家聊聊冰箱存储的那些事。这6类食物,放在冰箱坏得更快的确,低温可以使部分食物的保存期更长,但以下这6类食物并不适合放在冰箱。1、香蕉、芒果等热带水果香蕉、芒果、火龙果、榴莲等热带水果大多比较「怕冷」,对温度较为敏感,在冰箱的低温条件下,这些水果的果皮会发生凹陷或出现一些黑褐色的斑点(这说明水果被冻伤了)。被冻伤的水果不仅营养成分会遭到破坏,还更容易变质。所以,热带水果一般室温保存即可,但注意要放在阴凉通风处。2、馒头、发糕等淀粉类食物面包、馒头、花卷、发糕等淀粉含量较高的食物,如果放入冰箱冷藏会加速食物变干变硬,这种变化在室温下也会发生,但在冷藏温度下发生速度会更快。因此如果一两天内吃完,放室温下保存即可;但如果短期内吃不完,可以密封好后放进冷冻室,吃的时候取出来用微波炉解冻1~2 分钟即可,能最大限度地保持新鲜柔软的口感。3、奶粉、茶叶等干制品茶叶、奶粉、咖啡、中药材等这类干制品经过干燥处理,水分含量极低,微生物不易滋生,只要做好防潮,一般都可以在室温下保存很久。放入冰箱反而会增加它们受潮的风险,一旦没有密封严实,冰箱中的潮气和其他味道就会趁隙而入,不仅容易串味,更会使它们因受潮加速变质、发霉。4、蜂蜜、果脯等高糖分食物果脯、蜂蜜这类糖分高、水分少的食物,在室温下保存也不易变质,放入冰箱后反而会由于低温,加速糖分的析出。这种变化虽然不会影响食品安全,但会导致食物的成色和口感变差。5、喜温蔬菜一般情况下,新鲜蔬菜的适宜储藏温度在0~10 ℃,但黄瓜、西红柿、青椒等喜温蔬菜,最佳的贮存温度一般在10℃左右。放入冰箱后,过低的温度会促使它们的表皮提前变黑、果肉变软,加速鲜味的消失,甚至变质。6、巧克力因巧克力脂肪含量很高,放入冰箱后,脂肪会加速结晶,使其表面长满白霜,口感因此也会变得粗糙。所以巧克力最好在15~25℃的室温下保存。冰箱储存食物,你需要注意这5点除了一些不适合放在冰箱中的食物外,冰箱储存食物也要注意这5个方面。1、分开储存食物果蔬分开有的水果(如苹果、猕猴桃)在存放的过程中会释放出乙烯,这是一种催熟的气体,会加速蔬菜的变质腐烂。因此,最好将水果和蔬菜分别装在保鲜袋或保鲜盒中。生熟分开生食和熟食对存放时间以及温度有不同的要求,且生食更易产生细菌,如李斯特氏菌、耶尔森氏菌、沙门氏菌等,所以存放时最好装袋密封,不与熟食一起放置。2、放置不要过满冰箱存放食物最好留有一定的空隙,冰箱一旦塞满,会影响内部的空气对流,不但冷藏效果会大减,也更费电。因此一般来说,冰箱放七分满最合适。3、合理设置冰箱温度一般微生物的最适生长温度大多介于5℃~57℃,被称为“危险温度范围”,因此,食物在冷藏时应控制在4°C以下;而冷冻则应设置在-18℃以下,以防止微生物的生长。4、避免食品过期你知道日常的食物一般能在冰箱里放多久吗?快来看看下面这张图片对照一下吧~所以,食物放进了冰箱并不意味着万事大吉,微医君建议大家最好定期对冰箱中的食物进行检查,避免食物过久存放。如果冰箱大,食物多,可以在放入的时候贴个标签,注明食物的种类和放置时间,便于及时取用。5、定期清洁冰箱建议定期对冰箱进行清洁,清洁冰箱内部时,可以先把冰箱中的食物清空,用湿的软毛巾配合冰箱清洁剂或洗洁精擦洗,晾干后再使用酒精或除味剂进行擦拭,能有效除尘、去污,防止微生物的产生。如果冷冻室结冰过厚,最好让冷冻室自然化霜后再进行擦拭。此外,门封条、外壳和拉手位置的细菌也很多,不要忘记清理哦。文章的最后呢,微医君还是倡导大家尽可能不要过多囤放食物,最好的办法就是吃多少买多少,多吃新鲜食物,尽量少往冰箱放。*本文为微医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发布了文章

少吃这种食物,一周让你瘦5斤

超重或肥胖的原因比较复杂,但总的来说就是摄入的能量大于消耗。或许很多人自认为摄入的不多,但如仔细地记录每天吃的食物,你会发现平均每天吃的还真不少!对于减肥来说,大家可能都听过这样的建议:不吃米饭、不吃甜食!然而,不吃主食就可以了?你真的需要减肥?“觉得胖”还是“真的胖”?减肥,并不是每个人都要去做的事情。特别是对很多追求“越瘦越美”的女性来说,“觉得胖”和“真的胖”,还是有区别的。想判断是不是“真的胖”,从两方面下手:①测腰围:男性>85cm、女性>80cm属于中心性肥胖;②称体重、量身高:BMI=体重(kg)/身高(m)^2,BMI超过24和28对应超重和肥胖。举个例子:体重50kg,身高1.6m,BMI=50/1.6²=19.5。不吃主食,真能减肥吗?米饭、面食等主食富含碳水化合物,摄入后会变成葡萄糖进入血液循环并产生能量。“低碳水化合物减肥” 的理念源于美国阿特金斯教授,高蛋白、高脂肪饮食会使人的饱腹感增强,从而减少进食量;碳水化合物的摄入不足,蛋白质被加速分解,脂肪无法充分“燃烧”,营养成分的浪费促进体重下降。20世纪50年代~60年代出现的低碳水化合物减肥膳食,要求限制碳水化合物摄入,但自由摄取蛋白质和脂肪,最终被研究证实减的只是体内的水分。21世纪初期,改良版的低碳水化合物膳食回归,不仅能较快地降低体重,还不影响身体成分,也不会显著升高血脂。很多人按照这种方法实现了3个月内体重的快速下降,但只要重新开始吃主食,体重就会一路反弹,甚至超过之前的水平,很难实现长期减肥的目标。国际上公认的减肥成功指标:体重降低后6个月不反弹。减肥不吃主食,这4个后果你清楚吗?低碳水化合物减肥法或其它快速减肥法,对有些人来说是治疗的必需措施,在经过医疗评估的基础上是可以的。但大多数减肥的人都是靠自己摸索,想要营养合理比较困难。更何况,很多热衷减肥的女性超重并不多,甚至体重已在正常范围内,只需要调整饮食、配合运动就能完成目标,根本不必使用快速减肥法来挑战自己的身体。如果长期坚持低碳水化合物、高蛋白、高脂肪的膳食,容易引发各类健康问题。内分泌失调:不吃主食可能打乱身体内分泌,导致长痘、长斑、脱发、月经紊乱甚至闭经。抑郁:低碳水、高蛋白的饮食,缺乏B族维生素的供应,影响血清素的生成(血清素5-羟色胺具有让人开心和抗抑郁作用),神经递质容易发生紊乱,出现抑郁、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迟钝、失眠等神经系统功能方面的问题。营养不良:主食是身体能量的重要来源,不吃主食往往会导致能量不足,长此以往会引起严重的营养不良,出现肌肉流失、皮肤变差、抵抗力降低等问题。低血糖:长期不吃主食会导致低血糖,出现心慌、头晕、精神萎靡等症状。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高脂肪高蛋白质、低碳水化合物膳食会抑制胰岛素的分泌,造成胰岛素分泌不足、葡萄糖耐量减低,促进糖尿病的发展。健康拓展据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针对4万多名30~49岁瑞典女性的调查发现,很少吃主食的女性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的发病风险是其他女性的1.6倍。英国营养学家一项关于10多个国家的饮食习惯和患癌关系的研究发现,澳大利亚男性和美国女性每天消耗淀粉类食物平均不过100g,中国人和朝鲜人每天约摄入370g,而前者结肠癌的发生率是后者的4倍。减肥常犯的3个饮食误区想要减肥,管住嘴确实很重要,但是错误的方法,或许适得其反,让减肥道路倍加煎熬!误区1:每天少吃一餐或两餐你以为减少就餐次数,能量摄入就会较少吗?特别是为此不吃早餐的人?科学研究发现,不吃早餐或减少餐次,往往会因饥饿感增强而增加下一餐的进食量,加重代谢负担,容易引起体重增加。误区2:不吃或极少吃主食不吃主食产生的饥饿感非常难熬,不容易坚持,还可能引发低血糖;另外,一旦恢复正常饮食,体重非常容易反弹。误区3:只吃水果和蔬菜水果、蔬菜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及纤维素,是机体代谢和抗氧化所必需的营养物质,但其中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含量非常少,能量不足会助长吃零食的欲望,还会降低身体的代谢能力。推荐几种科学的减肥主食A级减肥主食:红小豆、芸豆、干豌豆、干蚕豆、绿豆、鹰嘴豆。B级减肥主食:燕麦、荞麦、莜麦面、小麦粒、大麦粒、黑米、小米,其中燕麦和莜麦是最佳选择。C级减肥主食:土豆、红薯、山药、芋头、莲藕。参考文献[1]范志红. 不吃主食减肥不靠谱[J]. 家庭医学(下),2017(1):38-39. DOI:10.3969/j.issn.1001-0203.2017.01.023.[2]范志红. 不吃主食减肥减得快反弹得更快[J]. 家庭科学·新健康,2018(12):58.[3]林美莲. 减肥不吃主食后果其实很严重[J]. 健康博览,2021(11):59.[4]文红为,肖平. 成人肥胖标准的判定与减肥运动处方的研究[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2,36(2):49-50. DOI:10.3969/j.issn.1000-520X.2002.02.019.[5]徐泓. 不吃主食能减肥吗[J]. 食品与健康,2019(12):46-47.

发布了文章

得了肝胆肿瘤却不自知?听肿瘤专家谈如何防治!

“肝胆相照”不仅体现在情谊上,同样在肝、胆疾病上也是如此。肝、胆互为表里,肝病和胆病常常会互相波及,常有“肝胆同病”的说法。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发病率第四,死亡率第二的恶性肿瘤,全球每年约50%的肝癌病例都发生在中国,对人民的生命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相信很多人对于肝胆疾病都有诸多的疑问,今天我们就邀请到了浙江省肿瘤医院肝胆胰外科的张宇华医生、吴嘉医生来为我们答疑解惑!(上)“肝胆”肿瘤防治1、胆道肿瘤有哪些表现?肝外胆管癌发展到一定的程度,由于胆管的阻塞可能出现皮肤眼白发黄、皮肤瘙痒、尿色加深的情况;而胆囊癌侵犯胆管时也能出现这种情况,这种症状医学上称为黄疸。黄疸两个非常明显的特点:一、黄疸与胆管结石引起的黄疸不同,它通常是无痛的,结石病人也会出现黄疸的情况,但是通常伴有剧烈的腹痛;二、在血液检查中,它最直接的表现就是直接胆红素升高,与我们一些病人得肝炎或者溶血等疾病的黄疸升高有很明显的不同。肝内胆管癌多发生于近端毛细胆管水平,一般不太会有黄疸的情况,它的发现往往是肝脏B超检查或者肿瘤侵犯到肝脏包膜出现疼痛后检查。日常诊疗中,有些病人在B超时发现胆管扩张,但血液中还没出现黄疸情况,进一步检查后发现肝外胆管的肿瘤,这类病人相对来说发现较早,治疗效果也较好。如果日常体检中发现肝内外胆管扩张,需引起高度重视,及时就诊。2胆道肿瘤是不是不可治疗的?人都变黄了,病情很严重,肯定没得治了?肿瘤本身阻塞胆管导致的黄疸,实际肤色深浅与疾病严重程度不一定成正比,只要经过术前减黄及术后切除胆管肿瘤,恢复胆道引流,肤色都能恢复正常。绝大多数胆道肿瘤,只要及时发现,都可以手术治疗。一些胆道肿瘤,比如胆囊癌、肝内胆管癌,侵犯重要的临近结构导致无法切除时,我们可以采用转化治疗来使肿瘤降期。传统化疗对胆道系统肿瘤的有效率只有30%-40%,近几年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和靶向药物的问世改变了这种状况。对胆道肿瘤开展化疗联合靶向、免疫的转化治疗,相当部分病人得到了手术根治的机会,明显改变了预后。3微创治疗胆道肿瘤有意义吗?微创治疗和开放手术一样都是胆道手术的一种治疗方式,微创治疗包括腹腔镜和达芬奇机器人。恶性肿瘤治疗的首要原则是争取达到根治,在腹腔镜和达芬奇机器人下可以进行各种复杂胆道肿瘤手术。但是并非所有胆道肿瘤都适合微创,对于一些分期较晚,需要联合周围脏器、血管切除及重建的病例,不能为了微创而微创。对于合适的病例选用微创治疗的方式,尤其是达芬奇机器人,在切除、重建中优势十分明显。(下)胰腺癌的诊断与防治问题1胰腺癌如何去预防和早期筛查呢?胰腺癌,被称为癌中之王,大家所熟悉的公众人物当中,比如意大利歌王帕瓦罗蒂、还有香港艺人沈殿霞都是因为罹患胰腺癌而去世的。胰腺癌和其他癌种不同的是它位于腹膜后,它的前方是胃(图1),因此当胰腺癌侵犯包膜,出现疼痛时往往会被认为是胃痛。图1:蓝色是胃,黄色是胰腺,胰腺在胃的后方,胰腺疾病易被误认为是“胃病”!胰腺癌长大到侵犯后腹膜神经丛时,会出现腰背痛的情况;侵犯胆管时会出现皮肤眼白发黄的情况,此时往往已经处于进展期。胰腺的超声检查正常不能代表胰腺没有问题,必须通过CT或磁共振来排查,而且CT或磁共振一定是增强的,因为胰腺癌有个特性就是缺乏血液供应。图2:注射造影剂后,正常胰腺组织(绿色)密度明显比肿瘤组织(黄色)要高对于有近亲有胰腺癌病史的病人或者本身存在胰腺癌高危因素(比如胰腺囊性肿瘤),需每年做腹部增强CT或磁共振的检查。对于普通人,日常体检中的肿瘤标志物也能起到很好的筛查作用,若发现CA-199、CA-125、CEA这三个肿瘤指标升高,就需要警惕胰腺癌的可能,需做增强CT或磁共振进一步排查。问题2胰腺肿瘤的手术治疗方式有哪些?对于胰腺恶性肿瘤来说,主要是达到彻底切除肿瘤的目的,在保证能根治的前提下进行传统开放手术、腹腔镜手术和达芬奇机器人手术。手术方式也涵盖了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体尾癌根治术以及全胰切除术等。对于胰腺的良性肿瘤及交界性肿瘤来说,此类肿瘤不会或者说罕见会有复发和转移的情况。所以切除肿瘤时需尽可能保留肿瘤周边的正常组织,尽可能采用微创的手术方式,便于病人术后的快速康复,回归正常生活。问题3无法切除的胰腺恶性肿瘤怎么办?无法手术的病人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出现远处转移,需要内科处理,通过化疗等手段来控制肿瘤、延长病人的生命;另外一种是没有出现转移,只是因为局部侵犯重要的临近器官或者血管而无法手术。我们可以联合肿瘤内科和放疗科,通过放疗、化疗等手段来实施转化治疗,其中一部分的病人通过上述治疗达到可切除的标准后,再实施手术。

发布了文章

冰箱里的这4样东西,劝你赶紧扔掉!

我想,绝大多数的冰箱,都难逃一个角色的转换过程:食物“保险箱”→食物“垃圾箱”。没吃完的剩菜、没喝完的牛奶、开封的调味酱、带“泥”的鸡蛋、用了半个的番茄……你家冰箱还有啥?不妨报一报。不该放、不会放,保鲜没保好,细菌倒是长了一大堆,每次清洁冰箱都有点触目惊心,打扫干净没几天又是老样子!冰箱里常见的4种细菌,你家可能也有全球卫生理事协会曾对浴室密封胶、冰箱、厨房抹布、水壶柄等地方进行了细菌检测,你猜怎么着?浴室密封胶最脏,而冰箱则排第二!冰箱内的细菌大多是生长在-15℃~20℃的嗜冷菌,它们能够很好地适应4℃的冷藏温度并迅速繁殖,引发各类肠道疾病。1、沙门氏菌一种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主要来自于鸡蛋等农产品,冷藏室的温度能够抑制其生长却无法杀死它。一旦食物被拿到常温环境,只需2小时,沙门氏菌就会快速繁殖到达足够致病的数量。2、志贺菌通称痢疾杆菌,是夏季肠道传染病的主要罪魁祸首,生命力顽强,在3℃的水中能够存活20天,在冰块中可存活96天,冰箱中要特别留意水果和蔬菜。3、李斯特菌一种兼性厌氧细菌,能够在-1.5℃~45℃环境中生长,牛奶、肉制品等是其繁殖的温床,喝不完一整瓶牛奶的你可要注意了!普通人感染后只会出现轻微的流感样症状、胃肠道症状,可以自愈;但老年人、孕妇感染可能症状就比较严重了!感染李斯特菌的可怕症状:发热、剧烈头痛、恶心、呕吐、腹泻、意识障碍(木僵、谵妄、昏迷)、抽搐、败血症、流产、脑膜炎、脑干炎、脑脓肿等。4、耶尔森菌主要来自于生猪肉,温度越低、繁殖越快,感染后主要表现为急性肠胃炎等炎症性疾病,可能引起腹痛、腹泻、发热甚至败血症。这4种错误做法,让冰箱细菌瞬间倍增冰箱的空间,储存食物都应有所分类,近期要吃掉的肉、蔬菜、水果放入冷藏室,长期保存的肉类和速冻食品则要放进冷冻室。很多冰箱的错误用法,其实我们平时可能都在做,却还不认为有何不妥。剩菜连盘直接放冰箱饭菜带盘放入冰箱会导致食物串味,汤汁更是细菌最好的“培养基”!熟食温度降至常温的过程,特别容易滋生细菌,若是在冷藏室存放超过3天,细菌数量绝对惊人,再吃容易发生食物中毒。建议:剩菜装入有盖的保鲜盒中再放入冰箱,存放不要超过3天,取出再吃时先检查是否变质,并一定要烧开热透!拆封食物不封口放冰箱牛奶没喝完、调味酱没吃完,直接放入冰箱可能造成交叉污染,加速食物氧化、变质。建议:瓶装酱料一定要拧紧瓶盖,牛奶、橙汁等建议配合保鲜膜做好密封再冷藏,保存最好不超过24小时,可能的情况下取出后加热再吃。蔬菜不加包装放冷藏室蔬菜直接放入冷藏室,会造成不同蔬菜上的微生物交叉污染,最好分别装入独立保鲜袋或保鲜盒,留一个透气口,能够有效延长食物保存期。肉类解冻后再次放回很多人怕是没少做吧?一大块冻肉,拿出来化冻后切一块,剩下的重新扔回冰箱。冷冻室食物解冻时,休眠的细菌开始大量繁殖,即便重新冷冻,里面的细菌数量已经非常多。建议:冷冻前将肉切成小块再分袋冷冻,用一块解冻一块。想用好冰箱,先要确保温度,冷藏层不高于4℃,冷冻层不高于-18℃。食物进行分类密封,分区放入;冰箱不要超过7成满,否则会影响制冷效果,滋生细菌。冷藏、冷冻都有保质期,霉变、异味、软烂的变质食物,该扔扔,不要犹豫!参考文献[1]徐雨辰. 越低温还越嚣张细数冰箱里的常驻细菌有哪些?[J]. 家用电器(绿色家电),2022(4):30. DOI:10.3969/j.issn.1002-5626.2022.04.009.[2]冰箱易滋生细菌 熟食放冰箱不宜超三天[J]. 保鲜与加工,2015,15(1):57.[3]李安. 食物乱放冰箱,细菌倍增[J]. 健康之友,2018(3):51.

发布了文章

身体出现这5个预警信号,警惕妇科肿瘤!

肿瘤,相信大多数人都不陌生,对于女性来说,子宫肌瘤、卵巢癌、子宫内膜癌等妇科肿瘤,严重影响健康。妇科肿瘤早期可能并没有明显症状,但及时发现一些预警信号,能够帮助尽早发现肿瘤。那么,妇科肿瘤的出现,往往会有哪些信号呢?信号1:月经改变女性的月经周期一般是28~30天,经期平均3~5天,月经量平均30~50毫升,不排除部分女性存在差异,只要呈现规律性都属于正常情况。若是出现月经量过多、持续时间延长、周期紊乱等情况,可能是妇科肿瘤的预警信号。颗粒细胞瘤、卵泡膜细胞瘤等卵巢肿瘤能够分泌雌性激素,会干扰月经周期,导致月经的改变。中老年女性月经不规律可能是子宫内膜癌的早期表现,但常被误以为是“更年期”,需要引起重视。信号2:外阴瘙痒外阴瘙痒在女性中十分常见,大多是由皮肤干燥、过敏、真菌感染等引起,若出现持续时间长、伴疼痛或烧灼感,可能是妇科肿瘤的预警信号。妇科肿瘤中的外阴癌、阴道癌等,会引发外阴瘙痒,外阴瘙痒(顽固性奇痒)久治不愈,无法明确原因,需考虑外阴癌的可能。外阴癌占女性生殖器肿瘤的3%~5%,是女性生殖系统发病率较高的癌症,可能发生在外阴皮肤、黏膜及其附件组织。外阴癌早期会导致外阴部出现白斑,还会伴随溃疡和感染,大阴唇、小阴唇、阴道前庭或阴蒂等处能够摸到黄豆大小的结节。外阴瘙痒不可轻视,及时就诊检查,先排除妇科肿瘤的可能。信号3:不正常的阴道分泌物阴道分泌物作为女性生殖系统的防线,正常情况下会是无色透明或略带白色、无异味的液体,量不多且会随月经周期变化。如果发生阴道分泌物颜色改变、有异味、脓性分泌物等,可能是妇科肿瘤的预警信号。子宫内膜癌、宫颈癌等妇科肿瘤会导致阴道分泌物增多、颜色改变、出现异味。输卵管癌可能导致透明、黄色或淡血色的阴道排液。一旦肿瘤组织出现坏死、破溃,则会导致水样、血性、米汤样白带,如果合并感染,还会出现臭味。白带是女性阴道中由多个部位分泌液混合而成的液体,对阴道具有很好的滋润作用,可分为生理白带和病理性白带,病理性白带主要由生殖器炎症、淋病及尖锐湿疣引发。50岁以上的女性若出现了阴道分泌物异常,及时就诊、检查,排除妇科肿瘤的可能性。信号4:腹部疼痛很多妇科肿瘤早期便会出现疼痛,可能表现为隐痛、持续性或间歇性的钝痛,若肿瘤侵犯其它部位,还会出现腿部肿胀、尿频尿急等。妇科肿瘤的扭转、破裂、感染,子宫黏膜下肌瘤的脱出或变性,都可能引起剧烈的下腹痛。腹胀、腹痛、腹部包块、腹围增加是很多卵巢癌患者最早出现的症状,若是存在长期腹痛的情况,同时腹部还能摸到包块,可能就是长了肿瘤。卵巢肿瘤,特别是卵巢上皮性癌,早期可能不会出现腹腔积液或胸腔积液,更多是腹胀、腹部不适。信号5:异常阴道出血阴道出血的可能原因有很多,排卵期出血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一般持续不超过7天,可能伴有轻微的下腹痛和腰酸。服用紧急避孕药、放置宫内节育器等也可能引起阴道出血。阴道异常出血包括非月经期出血、接触性出血、非经期出血、月经周期紊乱、月经淋漓不尽等。接触性出血、非经期或绝经后的阴道出血很可能是妇科肿瘤的预警信号。月经干净没几天,性生活后又出血,大多与阴道炎、宫颈炎性疾病、宫颈恶性肿瘤等有关,或与子宫粘膜下肌瘤有关。停经1年以上再次发生阴道出血被称为绝经后出血,一般是由良性疾病引起,但也不能排除子宫颈癌、子宫内膜癌的可能。约90%的子宫内膜癌患者会出现不规则阴道出血,建议50岁以上发生异常阴道出血的女性都进行该肿瘤的筛查。如果阴道异常出血量较大、持续时间较长,或伴有疼痛等症状,应尽快就医并进行相关检查。妇科肿瘤早期可能并没有明显的腹部肿块,若是出现各种异常的预警信号,及时就医检查、治疗,能够获得更好的预后。参考文献[1]罗文琼. 身体发出这些信号,警惕妇科肿瘤来袭[J]. 家庭医药(快乐养生),2021(5):63.[2]孙清廉. 妇科肿瘤的八大报警信号[J]. 家庭医学(下),2019(1):31. DOI:10.3969/j.issn.1001-0203.2019.01.015.[3]周林. 警惕妇科肿瘤的5大信号[J]. 家庭医药,2013(10):69-69.[4]阮凡. 揭秘异常阴道出血的原因[J]. 健康博览,2023(2):46.[5]田秀芳. 警惕绝经后异常阴道出血[J]. 开卷有益(求医问药),2021(10):36-37.[6]张智. 白带异常是何因[J]. 养生保健指南,2020(18):70.[7]阮凡. 揭秘异常阴道出血的原因[J]. 健康博览,2023(2):46.[8]张宝华. 外阴瘙痒警惕外阴癌作祟[J]. 家庭医学,2022(9):10-11.

发布了文章

让头发早白的4件事,你每天都在做!

你的第一根白头发是什么时候发现的?赶紧拔掉就不会长更多?小心,如果拔得太用力,可能伤害毛囊,让头发变得越来越少!头发早白:白种人20岁前,亚洲人25岁前,非洲人30岁前头发变白。年纪轻轻,怎么头发就先白了?原因自然很多,看看你中了几个!头发变白的真相头发由发干、发根组成,发根隐藏在皮肤深处,包含毛囊和毛球两部分,其中毛球内还有毛乳头。头发颜色由头发中色素颗粒的多少决定,而这又与毛乳头色素细胞的生长发育情况密不可分。发根结构正常情况下,毛乳头内丰富的血管能为毛乳头、毛球提供充足的营养,保证黑色素颗粒的顺利合成。当毛球中的黑色素细胞酪氨酸酶活性慢慢丧失,发干中的黑色素便会逐渐消失。不良因素的刺激,也可能造成供应毛发营养的血管发生痉挛,影响营养供给而使毛乳素颗粒减少、消失,白头发随即出现!哈佛大学医学院的西村荣美研究发现,形成白发的原因是色素干细胞的丧失,与20~30岁的人相比,40~60岁人群的毛根色素干细胞量将减少50%,而70~90岁人群仅剩不足10%。正常人的毛发色素细胞从35岁开始衰退,40岁左右便会逐渐出现白头发。头发早白的4大诱因你中了几个?头发早白的确切机制其实尚不清楚,但研究表明其受遗传、内分泌、营养、紫外线等内外因素的影响。黑色素是由毛囊中的毛母黑素细胞合成,合成代谢过程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发生障碍,都会导致毛发颜色变化。黑发变白最大的影响因素是父母遗传,另外年龄增长、营养缺乏、压力大、睡眠不足等也会增加白发的数量。精神压力过大科学研究证实,心理压力会导致氧化负荷增加,氧化应激会导致头发早白,古有伍子胥一夜白头并非杜撰。­熬夜晚睡、睡眠不足、深睡眠缺乏,同样会升高压力激素水平,不利于头发的健康。贫血数据显示,恶性贫血的患者约55%会在50岁前出现白发,比对照组高出83%。叶酸、维生素B12、铁元素的缺乏都会造成贫血,不吃或少吃绿叶蔬菜易缺乏叶酸,素食者易缺乏维生素B12。蛋白质缺乏头发主要由角蛋白构成,酪氨酸是一种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黑色素由酪氨酸合成而来,严重缺乏蛋白质会导致头发颜色变浅甚至变白。甲状腺问题甲状腺激素T3、T4能够作用于毛囊,促进黑色素的生成,甲状腺激素减少则会导致头发过早变白。头发变白了,还能转黑吗?头发变白了,你得先分清是少白头还是自然白发。青少年白发主要集中在头顶、枕部和发际,而中老年自然白发一般由两鬓开始,再波及全头。青少年白发往往与遗传、精神和饮食因素有关,针对病因治疗后有可能逆转。有的人头发长着长着就白了,但伴随睡眠改善、紧张情绪缓解、饮食结构调整,过段时间又变黑了,这种情况确实存在。自然白发是与身体其它器官同步衰老的过程,毛囊中的毛母黑素细胞数目逐渐减少,酪氨酸酶活性降低,白发转黑的可能性非常小。染发剂增加患多种癌风险解决头发变白目前只有两种方法:饮食调整、染发剂,而染发剂往往可能导致脱发、炎症及各种过敏反应。美国哈佛大学一项历时36年、纳入12万多名参与者信息的研究证实,使用永久染发剂与皮肤癌、乳腺癌、卵巢癌、淋巴瘤发病风险增加有关。1、与未使用者相比,永久染发剂使用者的皮肤基底细胞癌发病风险高6%,但没有使用越多风险越高的关系。2、使用永久染发剂的人与未使用者相比,乳腺癌的发病风险升高,染发次数每增加50次,乳腺癌发病风险增加1%~2%。3、使用永久染发剂者,卵巢癌发病风险较未使用者高出21%。可见,还是要从内在出发,不要让你的头发早白了!参考文献[1]迟宁. 白发原因--色素干细胞减少[J]. 日本医学介绍,2005,26(7):307.[2]杨帆. 远离白发有妙招[J]. 健康博览,2022(11):38-39.[3]朱欣佚. 头发早白有办法治吗[J]. 大众健康,2017(5):62-63. DOI:10.3969/j.issn.1002-574X.2017.05.023.

发布了文章

胃溃疡久治不愈,警惕胃癌可能!

胃溃疡作为一种消化性溃疡,主要是因胃内壁的胃黏膜破损引起,多见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群。如果治疗不及时,胃溃疡也可能进一步发展成其它胃部病变,甚至可能威胁性命!胃溃疡是如何发生的?胃溃疡的发生大多数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幽门螺杆菌的传染性和生存能力都极强,能够在胃内的酸性环境存活,非常容易诱发慢性胃炎、胃溃疡等胃部疾病。幽门螺杆菌会破坏胃黏膜,同时促进胃酸分泌,而胃酸又会进一步侵蚀胃黏膜,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形成胃溃疡。阿司匹林等非甾体类抗炎药物、皮质类固醇类药物是诱发胃溃疡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它们会损伤胃黏膜,导致胃部暴露在胃酸下,随着胃酸的侵蚀逐渐形成溃疡。遗传、不良情绪、不当饮食(如:辛辣刺激、暴饮暴食、吸烟喝酒)、劳累等也是胃溃疡发生的可能诱因。胃溃疡的典型症状胃部灼烧疼痛:餐后半小时到一小时内发生,持续约数分钟,少数患者可持续数小时,数天或数周内反复发生;伴随症状:消化不良、食欲不振、体质量减轻等;胃胀、嗳气或饱腹感;恶心、呕吐、呕血:呕血可能是红色,也可能是咖啡色;大便颜色改变:暗红色或柏油样黑便。如果疼痛发作时一次比一次严重,或者察觉胃病时便出现呕血、胃部出血性疼痛,说明胃溃疡已经比较严重,一定要尽早就医。胃溃疡会癌变吗?胃溃疡是发生在胃角、胃窦、贲门和裂孔疝等部位的消化性溃疡,而胃癌则是起源于胃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研究发现,胃溃疡不断进展确实可能演变成胃癌,但这种概率不足1%。大多数患者不用太担心胃溃疡会变成胃癌,但发现胃溃疡还是需要积极治疗,若是医生怀疑存在癌变可能,一定要进一步接受胃镜及组织学检查,早发现、早治疗。胃溃疡癌变的早期信号1.年龄超过35岁,胃溃疡的药物治疗效果突然变差,特别是对抗酸药物不反应;2.出现持续性的无规律腹部疼痛;3.患者出现劳累乏力、食欲不振、消化不良性腹泻;4.低热、大便隐性出血。出现这4个症状,尽快就医!胃溃疡患者若是出现不明原因的恶心、呕吐、体重下降,应及时前往医院就诊。同时,以下的4个症状要尤其引起重视,胃溃疡可能已开始癌变。1. 心窝处肿块:一旦胃溃疡开始癌变,按压心窝处便会发现里面有肿块,随肿块的增大,呕吐症状也会加重。2.疼痛规律改变:大多数胃溃疡患者的疼痛发生在饭后,疼痛比较规律,如果规律被打破,可能是胃溃疡发生了癌变。3. 溃疡类药物无效:若是胃溃疡发生了癌变,出现胃痛等症状时服用胃溃疡药物的效果就会很差甚至完全没有作用。4. 吐血、便血:肿瘤会侵犯血管而引起吐血、便血等症状,说明病情已经较为严重。健康无小事,为了摆脱胃溃疡的折磨,也为了预防胃癌的发生,有病要早治,千万别拖!参考文献[1]马丽. 胃溃疡会癌变吗?怎么办?[J]. 保健文汇,2020(15):37. DOI:10.3969/j.issn.1671-5217.2020.15.037.[2]谭婷英. 胃溃疡严重吗出现什么症状要警惕癌变的可能[J]. 饮食保健,2020,7(22):248-249.[3]隆先甲. 胃溃疡的表现有哪些,该如何预防[J]. 科学养生,2021,24(5):50.[4]蔡娟. 怎么区分胃癌和胃溃疡[J]. 养生大世界,2021(3):前插60.[5]陈鸿. 如何区分胃溃疡和胃癌[J]. 家庭医药,2019(6):68.[6]殷朝丽. 胃溃疡成因和检查方法,你知道吗[J]. 保健文汇,2021,22(19):50.

发布了文章

肝脏不好的人,身体会出现这6个变化

如果要给肝脏贴一个标签,“内向”、“工作能力强”就很符合它的气质。正常情况下,肝脏只需要发挥1/3的能力就可以维持人体的日常运行,但由于没有痛觉神经,若肝脏出现问题,身体可能无法感受到明显的不适。一旦病症很明显时,或许后果已经很难承受!肝不好的6个表现2023年7月28日是第十三个“世界肝炎日”,早预防、早检测、早治疗很关键,了解肝病的早期表现显得尤为重要。一、面色发黄肝脏出现问题时,胆红素的分泌会增多,导致黄疸的发生。《黄帝内经》里对肝问题这样说道:“肝其华在爪,其充在筋……”、“肝开窍于目”、“面尘、脱色”。指甲干瘪、苍白、菲薄、有楞;巩膜浑浊、视力下降、目光呆滞无神;脸上毫无光泽都是肝不好的表现。二、容易疲劳肝脏问题会导致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等物质的代谢异常,人体得不到充足的能量,变得嗜睡、无法集中精神,稍微活动下就胸闷气短、疲倦。三、胃口下降肝脏问题会影响消化系统,导致食欲的下降,还可能出现恶心、腹泻、呕吐等症状。四、易怒肝对于情绪的调节十分重要,中医说“肝主疏泄”,如果近期突然变得暴躁,经常因为一点小事发脾气,可能是肝不好的信号。五、皮肤变差肝脏有很强的解毒功能,当它出现问题时,毒素在体内堆积,皮肤就会出现暗沉发黄、粉刺、痘痘等问题。六、睡眠差“肝主藏魂”,睡眠与肝关系密切,肝经气血不和可能导致睡眠质量差或顽固性失眠。肝病类型多乙肝必须引起重视酒精性肝炎、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损伤、脂肪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肝病的类型真的特别多。近年来乙肝患者数量不断上升,而乙肝病毒感染是乙肝发生的重要原因。乙肝的症状比较多样,急性可能会向慢性发展,存在肝硬化、肝癌的风险,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全球约有2.96亿慢性乙型肝炎感染者,每年约有82万人因此死亡,而乙型肝炎又是肝细胞癌发生的重要病原学及疾病进展因素。原发性肝癌,简称肝癌,有癌中之王的称号,具有较高的发病率,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疾病,在全国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肝癌的死亡率占第三位。乙肝患者会表现出乏力、恶心、食欲减退、上腹部不适、肝区疼痛等症状,而乙肝五项检查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乙肝表面抗体呈阳性,表明身体具有很强的抵抗乙肝病毒感染的能力。如果乙肝五项检查结果全部是阴性,虽表明没有感染乙肝病毒,但也要尽快接种乙肝疫苗来提高体内的乙肝抗体。“大三阳”与 “小三阳”“大三阳”: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或乙肝病毒携带者体内乙肝病毒的免疫指标,表示患者体内病毒复制比较活跃,影响肝脏器官的正常功能,具有传染性。 “小三阳”:乙肝表面抗原、乙肝E抗体、乙肝核心抗体3项结果呈阳性,提示急性或慢性乙肝。乙肝“小三阳”通常是由乙肝“大三阳”转变而来,是人体针对E抗原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免疫力。乙肝病毒主要通过母婴、血液、性接触等途径传播,不会通过空气传播,日常要注意卫生习惯,饭前、饭后、相互接触后要洗手,不共用牙刷、毛巾和剃须刀等私人物品。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的唯一有效途径,及时接种乙肝疫苗,必要时可注射加强针。长期熬夜,如何养肝?养肝三大原则:调节情志、充分休息、饮食护肝。虽说肝脏有很强的代偿功能,肝脏损伤可以通过“休息”来进行恢复,但熬夜对身体的伤害很难以补觉、补充营养来“补回来”。少熬夜、睡好觉,改变不良的作息状态,最为关键。《黄帝内经》里面是这样说的:“人卧则血归于肝”。不宜熬夜,频繁使用电子产品不但伤肝,还伤眼。中医说“肝主疏泄”,稳定的情绪,不要过度忧思,对于肝脏来说,也是一种“减负”。情绪低落或易怒的人,睡前可以轻柔太冲穴,做一些瑜伽、八段锦等有氧运动。经常熬夜容易导致气阴不足,可以适当吃一些养肝、益气、养血的食物,例如枸杞、桑葚、乌梅、大枣、西洋参等。饮食清淡,多吃粗粮、新鲜水果、蔬菜等富含粗纤维的食物,促进肠道蠕动,将体内的毒素尽快排出,减轻肝脏的工作负担。充分认识肝脏损伤早期的求救信号,定期做肝脏检查,避免肝脏疾病的发生及恶化。参考文献:[1]张彤. 养生应先养肝[J]. 农村新技术,2013(11):45. DOI:10.3969/j.issn.1002-3542.2013.11.043.[2]杨华升. 肝不好六个特征告诉你[J]. 家庭科学·新健康,2018(7):28.[3]林清清,查冠琳. 烦躁易怒肝不好?中医养肝干货到![J]. 家庭科学·新健康,2021(10):26.

发布了文章

解惑“涂氟”这件小事

最近,陆续有朋友向我了解涂氟防龋治疗。一个朋友的孩子刚满一周岁,听说涂氟可以防“蛀牙”,便兴冲冲地带着孩子到家附近的口腔医院就诊。在一番口腔检查后,医生认为孩子目前口腔健康状况良好,暂不需要涂氟,可以等孩子长大一些,能够听懂指令、配合医生进行口腔治疗常规操作时再就医。“既然涂氟有利无害,为什么医生将我的孩子“拒之门外’呢?”他非常困惑。另一个朋友的孩子刚上小学一年级,开学不到两个月他就收到一则来自学校的通知,称孩子的口腔健康状况不佳,建议家长带孩子去医院进行窝沟封闭和涂氧治疗。他有些犹豫,不知该不该照做。困惑一氟化物有何作用?解答:氟化物是最经济、无创的防龋方法。氟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人体可以从饮水、食物及空气等多种途径摄入氟,并经过吸收、排泄完成其代谢过程。氟是人体健康所必需的微量元素,适量摄入氟化物可对机体产生积极作用,应用氟化物预防翻病(俗称“蛀牙”)是20世纪口腔预防医学对人类最大的贡献之一。研究表明,牙齿萌出后,口腔内保持恒定的低氟水平时,防龋效果最佳。一方面,氟化物能抑制口腔中的“致龋菌”生长,抑制细菌产酸,减少酸溶解牙齿中矿物质的风险,从而降低牙齿龋坏风险;另一方面,氟离子可以与牙齿中的钙、磷结合形成新的更坚固的矿物质成分,降低牙齿表层牙釉质的溶解度,并促进釉质再矿化。另有研究表明,在相同口腔酸度环境下,氟化物可使牙齿的溶解度降低不易发生龋坏。如今,可以通过全身和局部应用氟化物预防罐病。全身应用氟化物的最经典方法是调节饮水中氟化物的适宜浓度,长期饮用适量氟浓度的水,可以减少50%的患龋风险。局部应用氟化物的措施包括使用含氟牙膏刷牙、含氟漱口水漱口及涂氟防龋治疗等前两者可通过自我保健实现,而涂氟治疗必须由口腔科医生完成,以免发生危险。困惑二涂氟能自行操作吗?解答:涂氟是一项医疗技术,必须由口腔科医生进行。涂氟是将含氟涂料涂布于清洁后的牙齿表面,达到预防龋病的方法。涂氟具有安全无创、疗效好、价格低等优点,其操作简便,只需要用刷子或棉签将涂料直接涂在清洁后的牙面,待其凝固即可。近年来无论是大型口腔专科医院的儿童口腔科,还是小型口腔诊所的门诊部都开展了涂氟防龋治疗项目。在各网络等平台上,“氟化泡沫剂”“氟保护漆”等产品的销量居高不下。这些产品声称“免就医麻烦”“居家涂氟孩子不哭闹”等好处,“贴心”地通过图文或视频教家长在家自行给孩子涂氟。尽管涂氟操作简单,但它终究是一项医疗技术,有明确的临床适应证,需要由口腔科医生在操作前综合分析孩子的患龋风险,针对性地选择不同剂型、浓度的氟化物,按操作规范涂布在特定的牙齿表面;患者需定期随访,由医生评估涂氟效果。口腔卫生状况差、牙齿清洁困难、有牙龈出血等异常情况者,暂不宜涂氟治疗。此外,涂氟对牙齿的清洁与隔湿(把需要治疗的牙齿与口腔环境隔离开来)要求较高,如果操作环境与条件达不到医疗感控和隔湿要求,涂氟效果将“大打折扣”。因此,一般不建议居家涂氟。特别提醒 :涂氟后,氟化物与牙齿充分接触而发生化学反应,应避免在短时间内进食(治疗后2小时内不喝水、不进食),24小时内不清洁牙面。涂氟后,牙齿发黄、表面存在异物感等均为正常现象,不必过度担心。困惑三涂氟时机如何选择?解答:取决于孩子的患龋风险和配合程度。儿童的第一颗乳牙通常在6月龄时萌出。原则上只要孩子能够配合,在第一颗牙齿萌出后即可涂氟,尤其是使用奶瓶喂养的婴儿,更易患龋病。临床上医生经常遇到由于没有及时进行涂氟治疗而出现全口牙齿龋坏的患儿,令人十分痛心。这类孩子的涂氟治疗不仅要早,而且次数要多。目前,临床上将儿童患龋风险作为涂氟与否和涂氟次数的重要依据,设有专门的评估指标,并由口腔科医生把控。一般情况下,儿童1年涂氟2次即可达到较好的防龋功效,但高风险人群(如牙齿萌出后不久就出现龋齿等)通常需要每3个月涂氟一次。困惑四含氟产品能替代涂氟?解答:因年龄而异,因人而异,因牙而异。涂氟对3岁以下婴幼儿而言是最好的防龋方法3~6岁学龄前儿童除涂氟外,每天还应该使用豌豆大小的含氟牙膏刷牙2次,但使用含氟牙膏刷牙不能代替涂氟。6岁以上的学龄儿童可以像成年人一样使用含氟牙膏,并积极参加学校开展的氟化凝胶、氟化泡沫等防龋操作,以达到与涂氟相当的防龋效果(可以适当减少涂氟次数)。随着孩子恒牙陆续替换萌出,12岁儿童的口腔自我保健能力已接近成年人,在使用含氟牙膏、含氟漱口水进行日常口腔健康维护的情况下,一般不需要再涂氟。不过,口腔自我保健能力差,常喝碳酸饮料、含糖饮料,进行口腔正畸治疗的青少年,仍应定期接受涂氟防翻治疗。困惑五涂氟是孩子的“专利”?解答:成年人在特殊情况下也应进行涂氟防龋,尤其是老年人。一些特殊的龋病易感人群,如口腔干燥综合征患者、经头颈部放疗后唾液分泌减少者、口腔自我保健能力较差的残障人士,以及由于牙龈萎缩而牙根暴露的老年人等,除使用含氟牙膏、含氟漱口水防龋外,也需要遵医嘱定期进行涂氟防龋治疗。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我国老年人的牙根面患龋率高达64%,积极接受局部涂氟治疗对预防根面龋意义重大。作者:同济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儿童口腔科主任医师 蒋备战图片来源:freepik.com,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以作处理。

发布了文章

吃着吃着,脂肪肝来了!如何给肝脏“减肥”?

有人说:人生在世,吃喝二字! 工作压力大?吃! 生活富裕了?吃好点! 出去旅行?美食先搜一波! 于是,吃的多了,人就胖了,胖着胖着,病就来了,比如说:脂肪肝!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颜红梅医生这次就想好好说说肥胖和脂肪肝的秘密。 颜红梅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内分泌科 副主任医师 颜红梅,女,医学博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肥胖-脂肪肝与糖尿病亚专科副组长。妇女孕前肥胖诊治路径专家委员会委员 上海市医学会糖尿病专科分会第七届委员会 饮食与营养治疗学组成员。 研究方向:肥胖、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代谢综合征。专长:擅长糖尿病、甲状腺疾病、肥胖相关代谢异常疾病的诊治。 腰粗了点,算不算肥胖? 肥胖的指标 相较于正值青春的少男少女,已经有了一定年纪的人往往不太在意自己的身材。尤其一些中年人觉得:人到中年腰身粗了点,肚子大点,其他都不胖,多富态,怎么能算肥胖? 这就要从脂肪讲起了——肥胖的人,那些多余的肉在哪? 人体内的脂肪分为两种:皮下脂肪、内脏脂肪。 皮下脂肪 皮下脂肪,顾名思义就是储存于皮下的脂肪组织,这种脂肪是我们可以用手抓到的。皮下脂肪一方面可以保护身体,也有保暖的作用。可一旦多了,聚积在胳膊上、腿上、腰上,就会导致肥胖,可以说它就是我们身材走样的罪魁祸首。 不过,就减肥而言,这种脂肪相对来说算是比较好减的。 内脏脂肪 和皮下脂肪不同,内脏脂肪围绕着人的脏器生长,主要存在于腹腔内。一定的内脏脂肪是人体必需的,因为内脏脂肪可以对人的脏器起支撑、稳定和保护作用。但是,一旦内脏脂肪过多,就会大量挤占正常组织的空间,导致高血脂、心脑血管疾病、身体器官机能下降等并发症,对身体造成伤害。 和相对“好处理”的皮下脂肪相反,内脏脂肪是不能直接摸到的,也很难攻克。 一、我真的胖吗? 每个人都有脂肪,那怎么判断自己的脂肪是不是过量了呢?对于“胖不胖”这个终极问题,其实有简单的方法可以解答: 1. 体重指数(BMI) 体重指数是与体内脂肪总量密切相关的指标,同时考虑到了体重和身高两个因素,是目前国际上常用的超重和肥胖的衡量标准。 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2(国际单位kg/㎡) 中国 BMI 标准: 体重过低:BMI<18.5 体重正常:18.5≤BMI<24 超重:24≤BMI<28 肥胖:BMI≥28 2. 腰围 量腰围是个简单粗暴的方法。拿好卷尺,站好,平稳和呼吸,然后拿着卷尺沿着腰腹一周(髂前上棘与肋下缘连线的中点水平),紧贴皮肤但不要勒太紧。记下测量的数字就行。 如果:男性腰围 > 90 cm;女性腰围 > 85 cm 那么,你差不多就进入了肥胖行列。 当然,这两个方法都不是特别精准,如果想要精准的结果,那么去医院检查吧。 胖了就会有脂肪肝? 肥胖和脂肪肝的伴生关系 人胖了,刚开始或许只是身材走样,最多也就看起来不好看,影响到找对象之类的。但是如果胖着胖着,疾病找上门来,那就麻烦了。比如说最常见的:脂肪肝。 1.肥胖和脂肪肝有什么关系? 脂肪肝和两种东西有关:肝脏、脂肪。 如前所述,人需要有一定的内脏脂肪来支撑、保护内脏,所以肝脏组织中也存在着少量的脂肪,但是当脂肪在肝脏中不断堆积,就会导致脂肪肝。 这么一看,那肥胖和脂肪肝就脱不了干系了。事实上,两者的确密切相关。肥胖是脂肪肝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肝内脂肪的堆积很大程度上与体重呈正比,肥胖(尤其是腹部肥胖)的人极其容易发生脂肪肝。调查显示,肥胖患者发生脂肪肝的患病率为 40%~90%。 当然,这不是说只有肥胖的人才会得脂肪肝。长期喝酒的人,酒精可造成脂肪代谢紊乱,所以容易导致脂肪堆积造成酒精性脂肪肝;过度节食快速减重的人,也会因肝细胞受损引起脂肪肝的发生;还有些人是因为药物引起脂肪肝。 但总体而言,脂肪肝患者中,肥胖患者还是占了大部分。 2.肥胖者患上了脂肪肝,伤害加倍? 我们要知道,肥胖本身就是一种疾病,它会导致一些其他疾病的发生,譬如打鼾、缺氧、呼吸衰竭、关节病、性功能减退、不孕不育、癌症发生率明显增高,使寿命及生活质量下降。另一方面,由于外表问题,还会导致诸多的心理行为问题和社会适应不良。 所以说世界对胖子的确是不公平的。但是如果这个胖子还患上了脂肪肝,那么危害就更大了。 肥胖和脂肪肝有着共同的根源--胰岛素抵抗,从而引起高血糖、高血脂和高血压(俗称三高症),进一步导致冠心病、心肌梗死和中风的风险远远高于正常人。 除了对代谢的影响,脂肪肝还会引起肝炎、肝硬化,甚至肝癌,尤其是那些伴有三高的脂肪肝人群。 不吃油腻就能治肥胖和脂肪肝? 系统治疗分轻重缓急 值得庆幸的是,肥胖和脂肪肝都是可逆的! 如何逆转?当然是减肥。 减肥,确确实实是可以帮我们解决脂肪肝的。有研究证明,只要体重减轻到一定程度,脂肪肝患者肝里的病变就会好转,甚至逆转。比如体重减轻3~5%,肝里的脂肪就能减少,体重减轻7~10%,肝里的纤维化就可以逆转。 肥胖有轻度肥胖、中度肥胖、重度肥胖;脂肪肝也有单纯性脂肪肝、脂肪性肝炎、脂肪性纤维化/肝硬化的阶段,越早控制伤害越轻。 一口吃不成胖子,一天也变不成瘦子,所以减肥也需要循序渐进。 阶段一 饮食运动减肥 1.管住嘴 减肥不是不吃油、少吃油,更不是节食就行。 日常饮食上,三餐合理搭配,营养均衡,尽量少吃动物内脏,并减少高脂饮食的摄入,可多选择吃一些豆类、蔬菜、谷物类的,还可吃一些瘦肉、鱼类等食物。 每餐定时、定量吃,避免饥一顿饱一顿,这是因为在很饿的时候,常常会吃很多充饥,长期如此,会引起肝脏对脂肪的储备能力上升,形成脂肪肝。 2.迈开腿 据了解,对于单纯性脂肪肝患者,通过半年的饮食+运动调整后,很多会基本“痊愈”。对于体重过重的患者,通过运动的方法,体重降低3%-5%,其脂肪肝会明显减轻,体重如果降低7%-10%,肝纤维化明显减轻甚至逆转。 控制饮食与运动关键是长期坚持,否则瘦了20斤,一放开,又涨回来40斤,所以,强调原则是在能够承受的范围内循序渐进,长期坚持,否则,瘦80斤也没用,还会涨回来。 阶段二 药物减肥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所批准的减重药物治疗的条件是,BMI≥27 kg/m2且有至少一项体重相关合并症(如糖尿病、高血压),或者BMI≥30 kg/m2。 常见的减肥药主要有: 1. 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而有抑制食欲作用的药物;2. 减少或延缓胃肠道吸收的药物。 截止目前,FDA共批准了六种药物用于治疗肥胖。奥利司他、非处方型奥利司、氯卡色林、 芬特明/托吡酯、环丙甲羟二羟吗啡酮/安非他酮、利拉鲁肽。 国内可以应用的是奥利司他。一些降低血糖的药物也具有减肥作用。需要强调的是,大部分减肥药都存在一定的副作用,而市场上的减肥产品更是五花八门,令人眼花缭乱,但不管广告如何诱人,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比较安全。 阶段三 手术减肥 严重肥胖的患者可以接受代谢手术治疗,疗效非常确切,之前叫做减肥手术,因为手术可以显著改善肥胖人群的各种代谢指标,所以现在称作代谢手术。 有2种常用手术方式:一种是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一种是腹腔镜胃转流术。 专家观点 肥胖和脂肪肝的发生是日积月累的,所以减肥治疗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我们要做好打一场“持久战”的准备。 减肥这场“战争”,做好了思想准备后,还需要实际坚持。医生会根据每个人的情况制定相应的饮食和运动计划,我们就需要严格执行已经制定的计划。即使是药物减肥或手术减肥,也不能放弃对饮食和运动的控制。对于减肥,提倡循序渐进,不建议短期大幅度降重,每月减重1~2公斤为佳。 除此之外,定期检查身体很重要,及时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也能尽早发现出现的问题,以便尽早调整解决。 胖着胖着脂肪肝就来了,如何给肝脏“减肥”?https://www.sohu.com/a/760068213_121461749

发布了文章

天天洗头还出油?你一定做错了这5件事!

每个人都希望拥有一头清爽的头发,可有些人就是很容易出油。特别在夏天,前一晚刚洗的头发可能第二天就油了。如果出油严重,到底该怎么办呢? 5大原因让头发变油 首先,反省一下自己是否有以下情况: 1.饮食油腻:油腻、辛辣的饮食会刺激皮脂腺的分泌; 2.熬夜:而熬夜、长时间面对电脑、高强度的工作压力等,都会影响人体的内分泌系统,使头皮出油; 3.选错洗发产品:有些洗发水只是滋润作用,不仅控不了油,还会加剧出油; 4.洗头太勤:如果频繁洗头,将头皮上的油脂洗净后,皮脂就会收到“缺油”的信息,继而进一步分泌油脂,导致头发越来越油; 5.激素异常不治疗:皮脂分泌受体内的激素调控,如果头皮容易油,脸上也长很多痘痘,可以到医院咨询医生,检查一下相关激素。 按肤质选择洗发产品 对于爱出油的头皮来说,控油很重要。根据每个人的肤质,选择合适的洗发用品,才能起到“控油”的效果。 干性头皮: 头皮呈现灰白色,经常有很小的鳞状干屑,经常头皮发痒。 建议选择含有维生素E、玻尿酸、氨基酸或者水杨酸的洗发产品,维生素E有修护滋养的功效,玻尿酸有保湿保水的作用, 而氨基酸和水杨酸则可以调节油脂分泌,起到水油平衡作用。 油性头皮: 头皮呈现黄色,头发经常塌在头皮上,离近了闻,头皮有油味。 建议选择含有茶树、柠檬、 芦荟、荷荷巴等成分的洗发产品,有控油作用。或者在洗发水中加入两滴这些成分的精油也是可 以的。 混合性头皮: 头皮偏红,有时会过敏或长痘,洗发后第一天头发呈干性发质的特征,第二天则呈油性发质的特征。 可以选择水杨酸、柑橘、 洋甘菊、天竺葵等成分的洗发水。混合性头皮的人不建议天天洗头,但如果头皮、头发油了怎么办呢? 可以用清水清洗,隔天再用洗发水清洗, 或者用含有上述几种成分的爽肤水倒在化妆棉上, 擦洗、按摩头皮,代替洗头。但切记要用爽肤水,不要用黏稠的功能性化妆水。 洗头的5个错误姿势 1.洗发前不梳头 没梳过的头发容易纠结在一起,冲洗时不容易把脏东西冲掉。 正确做法:洗头前先梳开纠结的发丝,一定要从发尾开始梳起,以免对头发造成不必要的拉扯和损伤。 2.用指甲挠头皮 有人在洗头时会用指甲抓头皮,觉得这样能清除头皮上的污物与头屑。其实,这种行为很容易刺激头皮,导致头屑增加。 正确做法:用指腹轻轻按摩头皮,采用画圆圈的方式,由下往上。每周按摩2-3次。 3.用过热的水洗头发 有人认为用温度较高的水洗头发,可以刺激头皮血液循环,更好地去屑止痒。其实,水温太高会过多地带走头皮中的油脂,不仅容易损伤发质,还会加剧头皮出油、产生头皮屑的情况。 正确做法:水温40℃左右为宜。 4.洗发水直接抹头上 很多人洗头的时候都是直接将洗发水抹在头发上,如此一来,由于洗发水没有和水充分接触,未经皂化就直接与头皮接触,不仅会刺激头皮,长期还可能导致异常脱发。 正确做法:将洗发水倒在手心中,加水打出泡沫后再抹在头发上,并且头发也会洗得更干净。 5.用水龙头直接冲洗头发 对于头发本来就比较少的人,这种做法给头皮带来很大压力,会促使头发更快脱落。 正确做法:尽量用“花洒”洗头。 天天洗头还容易油,可能是犯了4大错误!改变几个习惯,帮你拯救“大油头”https://www.zhihu.com/tardis/zm/art/653096268?source_id=1003

发布了文章

指甲有竖条纹预示身子虚?8个身体小常识,每个人都该知道!

微医君的朋友小C一直忧心忡忡,起因是他发现自己指甲上有一条一条的竖纹,网上搜了一圈,各种说法都有:有说是身子虚、体质差,也有说是肠胃不好。 小C:这可怎么办啊,你说我是不是该调理调理了? 微医君:这不是很正常吗,你看看我的指甲,一样有啊。 小C:那大概你也该调理调理了! 微医君:…… 有时候,关注身体变化是好事,但有些基本的常识也不可不知。所以今天,微医君专门找了8个大家或多或少都遇到过的「小状况」,来给大家好好讲讲~ 1.眼皮经常跳:眼睛过度疲劳或紧张 老话常说“左眼跳财,右眼跳灾”,可这么多年过去了,微医君既没中彩票发大财,也没遇上什么飞来横祸。 其实多数情况下,眼皮跳都不是什么大事儿,不过是眼睛过度疲劳或紧张,掌管眼睑肌肉的神经受到了刺激,指挥肌肉反复收缩所致。只要你好好休息,这种情况就会消失。 提醒:但如果眼皮每天跳好多次,且越来越频繁;又或者是两边眼皮同时跳,建议尽早去医院检查看看。一般面肌痉挛、眼睑痉挛都可能引起眼皮跳的情况。 2.胸部一边大一边小:很多女性都这样 照镜子时猛然发觉:“诶,怎么乳房一个大一个小!”微医君在这里偷偷跟你说:这很正常,大部分女性都有这个问题。 女性自青春期开始双侧乳腺发育,就可能存在不对称,因为人类的基因没有精准到能使双侧乳房的发育程度完全相等。 除了这种先天的因素外,有些后天的因素也会影响乳房的对称性:比如习惯用某侧上肢提重物,常用一侧乳房哺乳等,这就需要自己在平时多注意了。 提醒:如果是突然出现的乳房两侧大小不一样,或者同时能摸到肿块、硬结,或者乳房有发热、肿胀等症状,请及时去乳腺外科就诊,排除肿瘤、乳腺炎等情况。 3.屁股后面有两团黑印:久坐惹的祸 这个部位一般很少有人会去注意,但如果你愿意回家对着镜子去好好看一眼,说不定能就能发现PP后面靠近大腿根部的地方一边一团黑黑的印子,范围大小因人而异。 造成这个黑印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久坐,长期某个部位挨着椅子摩擦刺激就会导致出现黑色素沉着。如果你瘦的话,黑印可能会更明显些,尤其是股骨头那个地方。 不过这种黑印(也叫“坐印”)对人体健康并无害,顶多是影响了美观,大家可通过避免久坐、多涂润肤露、改穿无痕内裤等方式改善。 4.指甲上有竖条纹: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 听说指甲上有竖纹代表身体虚、体质差、肠胃不好……可是,你随便找个人看看,十有八九都有竖纹,这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只要是均匀、平整、光滑的竖纹,而本身又没有其他不适感,就不必在意。 不过,有些人在操劳过度或用脑过度的情况下,指甲会变得略有粗糙不光滑,竖纹也会比较明显。一般这种情况,通过一段时间的休息调整即可改善。 提醒:如果指甲上的条纹是横着的、凹陷很深,或是带有特别颜色的,建议去看看医生。 5.痣上长毛:恶变几率小 痣本身就属于一种常见的良性皮肤肿瘤,一般很少会恶变。有些痣上之所以会长毛,主要是因为痣所在的部位有毛囊,且其中的细胞多营养充足,新陈代谢快所致。 这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不必担心是因疾病变化造成。而且有毛的痣相对来说性质比较稳定,变成恶性黑色素瘤的几率很小。但如果痣的周围有破损,或是短期内生长迅速的话,还是需要引起重视。 此外,对于痣上的毛最好不要随意拔除,以免造成皮肤损伤感染,觉得影响美观可以剪掉。 6.尿液里有泡泡:很快消散就没事 尿液中出现小泡泡,不少人担心可能是“泡沫尿”,代表肾不好。确实,正常的尿液应该是浅黄色的、透明的,当尿液中出现蛋白质、葡萄糖等有机物之后才会形成小气泡。 不过,这并不一定是身体出状况了,也可能由于饮食不当(比如一次摄入过多高糖高蛋白食物)或剧烈运动造成。如果泡沫大小不一,且很快消散,那可不必过于担心,平时注意控制饮食、多休息、多喝水即可缓解。 提醒:如果尿液中的泡沫久久不散,且伴有尿频、尿急、尿痛或水肿等症状,建议去医院做个尿常规,明确是否为肾脏或是泌尿系统出了问题。 7.便便颜色不一:红/黑/白需引起重视 一条“完美”的便便应该是黄色或棕黄色的,但偶尔它也可能出现褐色、青色、绿色等不一样的颜色。在没有粘液、脓血的情况下可不必太在意,一般都是由食物导致,比如绿叶蔬菜、胡萝卜、奥利奥(就是那个扭一扭舔一舔的黑色饼干)等。 但是,当便便出现以下三种情况,微医君建议大家应该去看医生: ●红色(便血):与多种疾病相关,如痔疮、肛裂、肠息肉、直肠癌、结肠癌等,必须就医。但食用红心火龙果、甜菜根等食物也可能造成红色的便便,注意区分; ●黑色(柏油便):为上消化道出血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多见于胃溃疡、胃癌等上消化道疾病; ●白色(白陶土样便):可能由胆结石阻塞胆管所致。 8.皮肤上的小肉疙瘩:皮肤衰老、亚健康的表现 一些上了年纪的朋友可能会发现自己脖子周围长出了很多像肉粒一样的小肉疙瘩,跟肤色一样或是更深一点,软软的,直径大概在2~3毫米左右。 不过不用担心,这些小肉疙瘩多为软纤维瘤(也叫皮赘【zhuì】),属于真皮胶原纤维的一种良性增生,一般不会癌变。 除了脖子,腋窝、乳房下面、腹股沟也是好发部位。这不仅是皮肤衰老的一种表现,也与人体亚健康状况有关。疲劳、睡眠状态不佳、烟酒过度或伴有糖尿病等,都会导致皮赘数目增多。如果觉得影响美观,可以考虑去医院做激光去除。 提醒:还有一种类似的细长条的小肉疙瘩,叫做丝状疣,由人类乳头瘤病毒引起的,具有传染性,需及时就医,遵医嘱处理。 指甲有竖条纹预示身子虚?8个身体小常识,每个人都该知道!https://zhuanlan.zhihu.com/p/686819473

发布了文章

早吃好、午吃饱、晚吃少?这7句“健康俗语”你真的懂吗

在我们生活中,关于健康相关的俗语有很多,这些你听过吗 早上吃好,午饭吃饱,晚饭吃少。 饭前先喝汤,胜过良药方。...... 那么这些口耳相传的俗语真的有道理吗?今天微医君就挑了几句常见的俗语,我们一起来解析一下。 俗语一:早饭好、午饭饱、晚饭少 如果问到三餐怎么吃,很多人第一反应就会是这句俗语。确实,这句话是有一定道理的。 一天三餐的能量分配,最好是3:4:3,按照这个比例,和这句俗语的匹配度还是很高的。然而现在很多人的饮食结构是完全颠倒的:早饭来不及吃,应付一下;午饭随便吃点,填饱就行;晚饭则是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餐,要是按比例的话,可能是3:3:4,甚至是2:3:5......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最难做到的应该就是“早饭吃好”和“晚饭吃少”,那早饭和晚饭应该怎么吃呢? 早饭应在醒来之后的2小时之内、一般不晚于上午10:00进行,早餐应该包括全谷类食物(而不是精细食物)、水果或果汁、 脱脂乳制品或半脱脂乳制品。 晚饭则应在距离睡觉前3个小时,最好在18:00-19:00之间进行。晚饭要吃得清淡,可以适当吃些肌纤维短、好消化的瘦肉、蛋类,少吃肥肉。另外,晚饭还要保证食物多样性,多吃蔬菜和粗粮,有助于摄入更多膳食纤维,增加胃肠动力。 俗语二:饭后百步走,活到99 大家一般吃完饭后,都会做什么呢?有些人会选择直接坐下或者躺下,这种做法其实不太好,饭后站立一会儿对于长期坐着工作或学习的人来说是个不错的选择。当然,如果能走一走就更好了,“饭后百步走,活到99”,这句话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这饭后散步也是有学问的。 放下筷子就走的习惯并不可取,因为饭后立即运动会对呼吸、胃肠蠕动有影响。微医君建议饭后半小时内,我们可以做一些小幅度的运动,比如檫桌子、扫地等,休息半小时后,再出门散步,既促进消化,又锻炼身体。 俗语三:冬练三九,夏练三伏 说到锻炼,很多人都会想起这句。所谓的三九和三伏,说的就是一年中最冷和最热的时侯,在这种极端天气下锻炼,不仅能健体,还能增强对寒冷、炎热等天气的适应能力。当然,还能磨炼意志等等。但真的合适吗? 大量临床资料显示,每年的盛夏和寒冬两个时节,心脑血管疾病的患病人数最多。相信大家也看过不少相关的新闻,有些人因中暑而不幸患病甚至离世,其中不乏平素体健的年轻人突发心梗、心源性猝死。事实上,国内外很多研究都显示,气温降低或升高与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呈正相关性。 所以三九和三伏这样极端的天气,微医君不建议大家加强锻炼,锻炼还是要从自身情况出发,量力而行,不要盲目! 俗语四:热水泡脚,胜吃补药 热水泡脚,一直是很多人信奉的养生理念。特别是现在冬天天气冷,很多人都有泡脚的习惯,感觉特别舒爽! 确实,热水泡脚能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四肢寒冷;适当泡脚还能刺激经络,缓解疲乏,有助于睡眠。但是泡脚不当,也会有健康风险,所以应该遵循以下几点: ●水温不宜过高,40℃左右即可; ●时间不宜过长,控制在半个小时以内; ●泡脚桶不要交叉使用,容易造成脚气等足部疾病的相互传染。 ●以下人群不宜泡脚:静脉曲张或血栓患者;糖尿病患者;儿童;冻伤患者。 俗语五:春捂秋冻,不生杂病 秋冬季节,我们最常听到的一句俗语就是“春捂秋冻”,这句话的意思大致就是告诉大家春天不要急于脱掉棉衣,秋天也不要刚见冷就穿得太多。 初春时期气温变化又大,过早的脱掉棉衣,一旦气温下降,就会难以适应,使身体抵抗力下降,病菌乘虚而入,容易引发各种呼吸系统疾病及冬春季传染病。同理,秋冬交替时期,过多过早地增加衣服,一旦气温回升,出汗着风,很容易伤风感冒,所以春捂秋冻的道理也是符合的。 不过,现在正值冬季,气温较低,大家还是要注意保暖,特别是这些部位“冻”不得: ●头部。冬季外出应戴帽子,最好是能盖住前额; ●颈部。气温较低时可以带条围巾或者穿高领衫等; ●腹部。天冷时一定不要让腹部裸露,晚上也要注意保暖; ●膝部。若本身就有关节疼痛的情况,可以戴上护膝; ●脚部。气温降低,就不宜再穿露脚面的春秋鞋了; 俗语六:十男九痔,十女十痔 关于痔疮,确实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疾病,但真的有达到“十男九痔,十女十痔”这种程度吗? 事实确实没有这么夸张,根据临床上的统计,成年人痔疮的发病率接近50%。这个发病率也是不容小觑的…… 为什么会得痔疮呢?快看看你有没有下面这些坏习惯: ●便便时间过长,喜欢拿手机、报纸等阅读; ●饮食习惯不好,不喜欢吃蔬菜,喜欢吃辣、刺激性食物,时不时暴饮暴食; ●长期久坐; ●不注意肛周卫生; ●作息不规律,喜欢熬夜; 一旦得了痔疮,反反复复发作会影响我们的生活。特别是内痔,常常会便血,内痔后期还会脱出、嵌顿。长时间的嵌顿,还会导致痔核坏死和不同程度的感染等等,所以如果有相关的症状,建议就医检查。 俗语七:情急百病生,情舒百病除 我们常常说气大伤身,人一旦总是情绪不好,就会生病。这句话是有一定道理的。 当身体患有某些疾病时,往往也伴有情绪上的变化,容易烦躁、焦虑。相对的,当情绪不佳时,也会让人感到身体上的一些不适。比如长期不愉快、抑郁、恐惧、失望,会抑制胃肠运动,从而影响消化机能。情绪激动时会导致心跳加速,脑部血管收缩,血流加快等等,所以情绪确实和疾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面对坏情绪,我们也要有应对方法: ●学会理智控制。不断给自己暗示:愤怒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要冷静面对。 ●情绪转移法。听听音乐、聊聊天、逛逛街,多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放松自己。 ●合理的自我宣泄。不要将所有坏情绪随意安放或者是憋着,自我宣泄让其得到排解才是真的。 早吃好,午吃饱,晚吃少?这7句“健康俗语”你真的懂吗https://kknews.cc/health/vozkleq.html

发布了文章

牙刷3个月不换比袜子还脏?这4个关于刷牙的问题你一定想知道

有这样一种说法,3个月没换的牙刷比3个月没换的袜子还要脏;还有另一种说法,牙刷用3周比马桶水还要脏79倍…… 如果你从不清洗牙刷,又常把牙刷放在潮湿阴暗处,再加上长时间不更换牙刷,那么牙刷上的细菌必然是很「壮观」的。(但也不至于拿马桶水相提并论……) 今天,微医君就和大家聊聊「刷牙」那点儿事~ 牙刷多久需要换一次? 关于牙刷的更换频率,比较普遍的说法是3个月更换一次,因为大多数人使用牙刷3个月左右刷毛就会弯曲磨损,相应的也就影响了清洁牙齿的效果,需要及时更换。 然而随着不断深入的调查实验,更多的研究证明一般人在正常使用的情况下,使用了3个月的旧牙刷和新牙刷在清除牙菌斑的效果上并无明显差别。 但是,牙刷用得越久,刷毛积存的细菌也就越多,从卫生角度上来说还是应该定期更换。目前主流的做法仍是依照美国牙科学会(ADA)的建议:每3~4 个月至少需要换一次牙刷。 不过有些人刷牙太过用力,牙刷磨损较快,可能1~2个月就需要更换牙刷。大家可注意观察牙刷,如果刷毛出现变形、弯曲或是颜色变淡,就意味着该换啦。 手动牙刷vs电动牙刷,哪种更好? 刷牙的目的无非是清除牙菌斑,这一点其实无论手动牙刷或是电动牙刷都能做到,不过前提是:刷牙方式正确且刷牙时长足够(至少2分钟)。 如果做不到上述两点,那么电动牙刷还是有一定的优势的。 1、电动牙刷的清洁能力更好 以市面上常见的两种电动牙刷为例:旋转振动式and声波式,前者高速旋转刷洗牙齿,后者刷洗幅度大、频率高,就清洁效率而言确实高于手动牙刷。而且多项研究也显示,使用电动牙刷刷牙比手动牙刷更能减少牙菌斑和牙龈炎。 2、电动牙刷可控制力度和时间 有些电动牙刷在你刷牙力度过大时会有闪亮提示,从而避免了因刷牙过于用力而造成的牙损伤、牙敏感等问题。而且电动牙刷一般会在刷牙2~3分钟后才自动停止,这样也保证了刷牙时长。 3、电动牙刷使用方便、省力 一个可以代替自己机械动作2分钟的产品,还有什么比这更让懒人高兴的呢!从主观能动性上来说,电动牙刷能让人更有“想刷牙”的欲望。 所以综合来说,对于那些平时比较懒、每次刷牙时间不足2分钟、刷牙时特别用力、手部活动有困难或是残障人士来说,电动牙刷是个不错的选择。如果是平时就有良好的口腔习惯、刷牙方式正确且刷牙时长足够的人,那么选哪一种都差不多。 挑选牙刷时需要注意些什么? 1、刷头的选择:大的or小的? 两者各有优缺点:大刷头刷毛面积大,刷牙效率也更高,但很难照顾到口腔内的一些小角落;小刷头精准度更高,更容易清洁到口腔的各个部位,但是刷牙更费时。 对于刷头大小的选择,其实并没有统一的标准,是因人而异的。不过美国牙科学会建议成人牙刷是这样的: ●刷头长约2.54—3.18厘米,宽约0.79—0.95厘米(差不多覆盖两个以上的牙齿) ●有2~4排刷毛,每排5~12束刷毛 ●牙刷头前端应为圆钝形 2、刷毛的选择:硬的or软的? 建议选软毛的,比较容易深入龈沟和牙缝以达到清洁牙齿的效果;但又不能太软,因为太软的刷毛清洁牙齿的效果不太好。 而硬毛牙刷虽然感觉刷起来会“干净”,但是容易伤到牙齿和牙龈。在买牙刷时可以用手指压一下刷毛,如果手指有刺激感就表示太硬,不建议购买。 3、刷柄的选择:直的or弯的? 刷柄的选择对于清洁牙齿的效果并没有太大助益,所以不管是直的、弯的、弹性的、防滑的……只要选择你拿着舒适的手柄就可以了。 刷牙时出血是什么造成的? 刷牙时出血、牙龈有些肿痛,很多人都会觉得不过是些小问题,好好休息、吃点蔬菜水果就可以了。然而,除非是一连两三个月不吃蔬菜水果等含有VC的食物,否则大多数牙龈出血都是牙龈炎的表现! 1、牙龈出血,多为牙龈炎 口腔内的细菌聚集、互相粘附,并与唾液等物质形成“牙菌斑”,牙菌斑会依附在牙齿上生长繁殖,使牙龈组织产生炎症。而牙结石(就是矿化的牙菌斑),它不仅使得细菌更容易粘附,还会进一步刺激和压迫牙龈组织,加重炎症反应。(青少年和孕妇尤其容易患牙龈炎!) 不过,要控制牙龈炎导致的出血也很简单,平时多注意刷牙、保持口腔洁净,定期(半年或一年)去专业口腔门诊进行洗牙。(牙结石需要通过洗牙去除) 2、牙龈炎恶化可导致牙周炎 如果没有及时控制牙龈炎,很可能进一步发展为牙周炎。牙周炎早期并不会出现剧烈的牙痛,患者可能只有牙龈出血或口臭的表现。 但牙周炎会累及牙槽骨,牙周附着逐渐丧失,牙周刺激物越来越多,牙槽骨被破坏,牙齿失去了支撑,开始松动,最终导致牙齿脱落。 3、全身性疾病也能引起牙龈出血 虽然只占小部分,但白血病、恶性贫血、血小板减少、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等全身性疾病也能引起牙龈出血。 如果牙龈反复出血,还伴有头晕、疲乏、鼻出血、月经过多、经期延长、发热及淋巴结肿大、外伤后牙龈出血不止、皮肤时常出现一些青紫色的斑点等症状,需要做全身检查。 Get正确的刷牙姿势 虽然刷牙是大家每天都在做的一件事,但微医君敢说有80%的人都还“不会”刷牙。 今天教大家一种“巴氏(BASS)刷牙法”,又称“龈沟清扫法”或“水平颤动法”,它是由美国牙科协会推荐的一种有效去除龈缘附近及龈沟内菌斑的方法。 具体做法: (1)刷毛与牙齿呈45度角,将刷毛贴近牙龈,略加压使刷毛一部分进入龈沟,一部分进入牙间隙。 (2)水平颤动牙刷,在1~2颗牙齿的范围左右震颤8~10次。(注意震动的范围不超过一颗牙的宽度,毛端不要离开龈沟) (3)刷完一组,将牙刷移至下一组邻牙(2~3颗牙的位置)重新放置。注意要有1~2颗牙的位置重叠。 (4)刷前牙:将牙刷竖放,使刷毛垂直,接触龈缘或进入龈沟,做上下提拉颤动。 (5)刷咬合面:刷毛指向咬合面,稍用力做前后来回刷。 请保证每个牙面都被刷到(包括里侧),这样才能有效控制牙菌斑。此外,每次刷牙请务必坚持刷够至少2分钟。 牙刷3个月不换比袜子还脏?这4个关于刷牙的问题你一定想知道https://zhuanlan.zhihu.com/p/685359016

努力加载中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