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点滴滴,为了您的健康打开
关注数内容数
30523

孟伟

乌镇互联网医院

正念认知行为疗法 接纳承诺疗法

全部动态
文章
视频
回答
全部
抑郁
恐惧
AS

发布了文章

置顶

心理咨询对话修炼的最高境界

多说一句就是啰嗦,少说一句就是不明确。 咨询对话,重质量不重数量。                                                                岳晓东

发布了文章

心理咨询的尽头是进化蜕变

我用我自己和我的专业工作,咨询的过程我和来访者一起进化蜕变。 我对人性充满好奇与悲悯。每一次,带来访梳理过去,我想带你看看你经历了什么,触摸生命的纹理,过去的创伤何以影响了现在?何以有此困境? 每次开始咨询,我都很想让来访者截自己的视频图,结束时再来一张。对比下,眼镜的暗淡泪光到眼睛有了光芒活力,污头垢面头发蓬乱到精神的发型,干净整洁有型的衬衣…………伦理保护原则,可惜我不能截屏。 案例报告,其实无法呈现很多咨询师和来访者的刹那间的心流状态,来访在咨询中在行为激活中在被肯定鼓励中蜕变,那份惊喜,那些和来访者澎湃共振的心流时刻,会让我感觉到咨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 原本陌生的两个人的心灵的共振,咨询结束江湖不见空有余响。 和一个来访工作久了,我会想她他们现在怎么样了? 生活的状态更好了没? 找到自己的路了吗? 考上大学了没? 找到爱的人了没? 和爱的人和好了没? 那些 来访者 1 婚前约定丁克,婚后要孩子要不上,做了两次人工授精失败,咨询后自然怀孕,如今,那对年轻夫妻她们的女儿该读幼儿园了吧? 至今还记得她问我:我真的可以喜欢她,我真的能养好她吗? 我怕我万一产后抑郁.、月子挤奶发烧,我妈会说我你真笨加连个孩子都生不好养不好......泪流满面,几近哽咽。 她不理解童年那些看起来微不足道的来自于母亲的创伤何以影响这么大?所幸,他的先生来自于一个非常健康的家庭。父亲陪他玩陪他学。和婆婆比和妈妈在一起都要舒服。 直至怀孕她才真的确信。 2 那个小时喜欢和爷爷等老人在一起的男孩,从知名餐饮连锁店辞去店长。他不喜欢没时间谈恋爱照顾家的工作,经过咨询,他重新规划职业生涯。 重新去学习大健康产业中医康养……两年之后告诉我他转型成功,开了自己的店效益不错,对未来信心十足,也有不少人介绍优秀的女孩子......对未来越来越笃定。 .....    无限祝福,也只是默默祝福。 刹那际会,相忘于江湖。 偶尔,也想问候一声。 终于按捺住,不打扰是最好的祝福。 来访肯定不会知道,不会相见即便相见也不会相认的咨询师会默默祝福吧?

发布了文章

正念认知行为疗法

放下评判。不去抗拒。 保持觉知,现实如此,是要我们做些什么? 我们能做什么? 把所有一切际遇都转换成生命的养分。 你以为的偶然,都是宇宙在传达讯息 你相信的事实,决定你所经历的现实 创造全新体验,过往就无法再伤害你 专注在当下,就不会轻易被外界动摇 随时适应变化,结果自然会跟着逆转 ---麦克辛格《臣服实验》 认知、行为、情绪是一个循环,任何一个因素运作系统改变都会改变。

发布了文章

如果你在地狱,请继续前行

分享一段文字 您有哪些令你痛苦并把你困住的想法和感受? 您做了什么让自己的生活和人际关系越来越糟糕? 对您的人生,您真正最看重的是什么? 您怎么做,才能不成为你不喜欢的样子? 您做什么,才能靠近自己想要成为的样子?如果您在心灵的地狱,请继续前行。直到走出地狱。 任何时候,带着清明的觉知,就是最好的状态。

发布了文章

今天你悟了吗

你知道你是谁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吗? 任何命运,无论如何漫长复杂,实际上只反映于一个瞬间,那就是他大彻大悟自己究竟是谁的瞬间。——阿根廷作家、翻译家博尔赫斯 觉悟的越早越好! 当你发现自己就是按照自己喜欢、期待的样子努力的时候,您就是自己的光,就不会再向外求。 最终,要会更好的爱自己,自己做自己的光! 如果不能,那需探索看见是什么阻碍了您? 怎样才可以跨约阻碍? 向外求,多半是失望痛苦。 向内求,才是突破之道。

发布了文章

《好的心理治愈只需一次》读书摘录内容出自原著

好的心理治愈只需一次:《了凡四训》的心理学解读涂道坤 25个笔记 第一训立命之学 如果一个人可以从一抹阳光、一片落叶、一朵小花中读到生命最深的存在,心灵就会诗意般敞开(《禅与心理分析》) 治愈性的静坐,内心是开放的,像一池清水,能照见一切、接纳一切,却不执念。当一个念头、一种情绪飘来时,无论是反感的,还是喜欢的,静坐中的人都不排斥,或试图抓住,而是任其在心中停留、徘徊、离开。那些念头和情绪犹如天光云影倒映在池塘一样,自由地来,自由地去。这就像你坐在码头上看渔船,一艘艘渔船进进出出,来来往往,进入眼帘,又离开视线。那些船有的叫“悲伤号”“绝望号”,有的叫“恐惧号”“焦虑号”,有的叫“欢乐号”“幸福号”……你不带好恶地静静注视着、观察着,不评论哪艘好哪艘不好,也不跳上其中任何一艘船离开。你什么也不做,哪里也不去,只是默默凝视。朱熹将上述心理状态比喻为镜子般明亮的一塘清水,而心理学家、禅修大师玛莎·莱恩汉 比喻更生动,也更接地气。她说,治愈性的静坐就像不粘锅,你用不粘锅炒了很多菜,却不会把菜粘在锅上,让菜变煳,让锅变脏;同样,在治愈性的静坐中,尽管有无数念头和情绪,却不会在心中粘连、滞留。用“不粘锅之心”观察流动的想法、感觉和意念,这个过程,能带来觉知。长期觉知每一个当下的流动性,不评判、不纠缠、不执着,让当下来去自由,我们就能感受到,人之心和宇宙之心其实是相通的,我心即宇宙,宇宙即我心,天地与我并生,万物皆流。此种心理状态就是朱熹看见的“源头”“活水”,心理学家所说的“心流”,禅宗所说的“开悟”。当内心洞开,生命之流与宇宙洪流相交汇时,心理障碍冰消雪融。尼采说:“人是一条污秽的河流,为了不弄脏自己,你必须成为大海。”治愈性的静坐恰似静水流深,悄无声息,通向大海。 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从今天开始,从前的那个你,等于昨天已经死了,从今以后,诞生一个新的你。这个新的你,会有不一样的心性,不一样的人生,不一样的命运,正是你想成为的人。” 一般来说,心理咨询分为两个阶段:接纳与改变。没有接纳,所有的改变都是一种强迫,必将导致抵触。但接纳本身不是目的,目的是改变错误的认知,实现生命的蜕变。 然而,对来访者来说,蜕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毕竟旧的认知(思维惯性)早已盘根错节,形成了凝固的性格、情绪和行为模式。在根除错误认知的过程中,心理治疗师常采用“无礼沟通”的方法,即以锐利的目光看见问题的本质,通过冒犯性的语言和行为,出其不意地指出对方的问题,引起对方的注意,让对方思考,主动寻求正向改变。 美国著名心理咨询师露易丝·海说,所有疾病都是不宽容导致的,长时间的怨恨会吞噬我们的身体,导致各种疾病。所以,每当我们生病时,就需要在心中默默搜寻一下,看谁需要被原谅。那个最难让你原谅的人,正是你最需要原谅的人。 :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并不能决定你的命运,决定命运的是你对这些事情的认知,以及由此采取的反应。觉醒时分,重建生命格局 无论环境多么复杂,但人最终是自我决定的;一个人成为什么样子,是他自己决定的结果。过去有错,错在自己,不在别人。不愿意为自己的过错承担责任,既是懦弱,也是一种人格障碍的表现。 因为认命本身就是一种人格障碍的表现。好在我没有那样做。我认为结婚照掉下来,是上天把球踢到了我这边,看我如何处理。而我选择将破碎的相框粘连起来,重新挂到墙上去,意味着我要主动承担弥补婚姻裂痕的责任。人总是有能力将危险转化为机会,把人生的苦难转化为成就,把生活中的苦涩与酸楚转化为牛奶与蜂蜜。但遗憾的是,在人格障碍患者身上,我们往往能看到一种奇怪的现象:一方面他们怨天尤人,抱怨生活的不幸;另一方面却又拒绝改变导致不幸的旧认知、旧思维、旧习性。他们梦想以旧的方式过上新的生活,他们不想改变自己,却希望生活发生改变,这是多么荒唐可笑的混乱逻辑。人格障碍患者把责任像回力飞镖一样扔出 云谷禅师向我们大家阐述了一个朴素的真理:我们生命中遭遇的所有事情,我们的痛苦、焦虑和抑郁,都是过去的认知和习性造成的。然而,过去的已经过去了、结束了,我们需要画上一个句号,把精力集中在当下,关注此时此刻的选择,是继续走老路,还是选择改变?对未来的真正慷慨,是把一切都献给现在。我们必须从现在开始就改变我们的认知,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说话方式和行为方式。只有这些现在发生了改变,我们未来的命运才会发生变化。 “观察性自我”在心理治愈中至关重要,可以拓展心理空间,让人变得开放、灵活,充满活力;可以提升心灵维度,让人在生活之中,却活在生活之上。令人惊喜的是,功过格正是培养观察性自我的关键方案。之前,由于袁学海缺乏观察性自我,他对于自己的想法、感受和行为,就好比“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也可以说,他把自己混同于棋子,深陷冲突,内心紧张、焦虑、挫败。而填写功过格,在自我观察中,他则成为棋盘,得以在更高更宽广的层面,观察自己的一切言行。一个人只有通过观察自我,才能找到自我。同时,观察即接纳,人不可能接纳自己尚未观察到的东西。观察一切,意味着接纳一切。 什么是“不动念”?“不动念”不是无欲无求,也不是执念,而是心理学家玛莎·莱恩汉所说的“正念”,即不带评判,也不带执念,把注意力集中在当下的活动中。 第二训改过之法 。一个人如果有接纳自己的勇气,人生将完全不同 三个阶段,了不起的人生。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大自然的惊鸿一笔。如果你没有在人生海海中像一滴水一样消失在大海中,没有在挫折和打击面前丧失信心和勇气,没有把光阴浪费在重复别人的生活上,没有被世俗的力量所裹挟……你活出自己,就远离了平凡。每个人真正的工作只有一个,那就是回归自我,找到自己的命运,而不是随便某个命运,然后完整地把它活出来。任何其他的活法,都不是完整的人生,都是对自己内心的恐惧与背叛。心理治愈是一条找到自我,并把它活出来的旅程,而每一个有勇气上路的人,都是了不起的。 丹麦心理学家、哲学家克尔凯郭尔说,人生有三种绝望:找不到自我、不愿意有自我、不能够做自我。袁学海的绝望,是第一种绝望,而他的抑郁,则是在不属于自己的夜路上走得太久。如果说《了凡四训》中的第一训——“立命之学”,是找到自我,那么第二训——“改过之法”,就是通过凿掉多余的东西,成为自我。 美国心理学家史蒂文·海斯将这种现象叫作“认知融合”。所谓“融合”,其实是一种粘连,一种僵硬,一种焦煳。袁学海将算命先生的话当成事实,深信不疑,就是一种认知粘连。在袁学海的认知中,他分不清哪个是真实的自己,哪个是算命先生算出来的自己,他把这二者粘连在一起,剪不断理还乱。认知一旦粘连,心就一片焦煳,这是“灵魂的黑夜”,让人备感凄凉、孤独。如何摆脱焦煳状态,让心变得透亮,具有弹性。 是点亮心灯。知耻的关键,是觉知。幻想光明是没有用的,唯一的出路是觉知阴影、走出阴影。如果你一直躲在阴影中,阳光自然照不到你。袁了凡说,一个人如果能觉察到自己的问题,有强烈的愧疚感和悔改之意,足以洗涤沉积多年的恶习,这就好比,幽闭一千年的黑暗山谷,只要有灯光照进来,就一下子除掉了千年的黑暗——“譬如千年幽谷,一灯才照,则千年之暗俱除”。 心理治愈的本质是改变,而改变的第一要义是勇敢。事实上,敢于接受心理治疗的人都是勇士。他们不仅敢于承认自己有问题,忍受身边不理解之人的诟病和嘲笑,还敢于杀死自己奉行了多年的价值观、认知,以及喜欢的说话方式、行为习惯等。正是因为心理转变的过程如此艰辛、痛苦,所以有人将它比喻为生命中的“小死”。“小死”的要义不是死,而是要有勇气重新活过来。这勇气相当于从肉里生生拔出一根芒刺, 阿德勒说,每个看似高人一等的行为背后都隐藏着自卑。同样,那些千奇百怪的举动、奇葩的言行,都是在追求“纸糊的优越感”。 堆麻烦。缺乏关注的孩子,除了通过尿床,还会通过其他稀奇古怪的方式来寻求关注,或宣泄不满。例如,惹是生非、上课时扔橡皮、大声说话、逃学、抽烟、饮酒,甚至割腕、伤害别人等,这些寻求关注的方式一旦形成固定模式,带入成人世界,无疑会给人生带来麻烦,令未来之路荆棘丛生。所谓心理疾病,不过是人心苦涩的表述袁了凡的“改过之法”其实告诉了我们一个治愈之方:解决任何问题,不要就事论事,而要从心理层面看问题,才能触及问题的本质。 人的心理需求很简单,就那么几种,对安全感的需求、关注与爱的需求、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求,但如果这些简单的需求得不到满足,人的行为就会变得非常复杂,令人不知所措。不过,只要从心理层面入手,很多非理性的行为、疯狂的举动、滑稽的表现,都能看得一清二楚。 的一次次冲浪中,袁了凡感觉自己的心活泛起来,不再一根筋,有更多选择:可以选择生气,也可以选择不生气;可以选择悲伤,也可以选择快乐。他意识到自己始终是自由的,生命不再是一杯苦酒,也有甘甜……于是抑郁症逐渐消失。膝跳反应让袁学海变得僵化、麻木,失去活力,而选择性反应则帮助袁了凡重建自由意志,在生命的黑板上写下这样的文字——我的生活,我选择;我的命运,我说了算:我才是那个决定我自己是谁的人。心不受束缚,人生就不会设限 国门。不要忽视梦境,特别是“大梦”,那里面藏着你现在的认知远远未觉知的心愿,虽然当时显得渺茫,遥不可及,但当那一天终于来临时,你会发现,原来所有的过往、挫折和眼泪,所有的点点滴滴,都以某种方式串联起来,流注到你当下的生命里。无论出生多么卑微,无论生活在拐角给了你怎样一闷棍,都不要压抑自己的心,要敞开它、跟随它。你要相信,命运从来就不是从外面走进来的,而是从内心走出去的。倘若心不受束缚,人生就不会设限,有着无限的可能。 第三训积善之方 人心是风水,也是命运,自己才是一切的根源,生命中发生的一切,都是内在心性的彰显。他知道,属于自己的人生之路已经展开,只需迈开腿。

发布了文章

活着活着就………

古今中外对生命的思索总是类似 人生天地间 忽如远行客 人生无根蒂 飘如陌上尘 人生寄一世 奄忽若飙尘 … 活着活着就死了 只此一世,不可逆 唯其如此 更要珍惜 ​每个不曾好好活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

发布了文章

焦虑恐惧抑郁等情绪困扰与创伤性体验有关

                               1 情绪是我们身体的信使,来给我们报信了。 每一种情绪都有它的功能和作用,喜怒哀惧是每个人都有的情绪,我人有趋利避害的本能,我们向往快乐和幸福,本能的去回避与痛苦,焦虑,恐惧,悲伤等情绪。 情绪的神经科学研究文献结果认为,边缘系统的过度兴奋伴随皮层结构的抑制控制紊乱。 一般生物易感性的研究,关注人格特质,包括焦虑、神经质、负性情绪以及行为抑制,但这些易感性通常是处于休眠状态,除非他被环境事件激活了。 在有些情境下,早期的生活经历也会增加一般心理,易感性,因为童年的创伤经历本质上往往是具有破坏性,甚至是创伤性的,这将导致不可控感以及不可预测感的产生,而这些感觉就是负性情绪,尤其是抑郁焦虑引起的情绪状态的核心。 如果如果一个人小时候经历了很多的创伤,比如家庭暴力,离异,忽视、单亲家庭或者是有寄养的经历等等这些压力事件;或者是在小学初中高中的学生时代,也经历过校园霸凌,被孤立,被忽视,被侮辱等创伤性体验,这样的人往往会形成习得性的对焦虑的关注,或者是习得对某些情景,或者是内在躯体健康的潜在威胁感,即便是事实上,并不存在存在威胁。这样的人,他的杏仁核会处于一个高唤起的水平,任何一点突发的事件、压力,就像是一个扳机点,都会给这样的人带来更高焦虑和抑郁的风险。                                  2 焦虑、抑郁、恐惧、社交障碍等等这些症状往往与这些创伤性体验有关。 这些经验有的是通过直接观察父母对特定物体或者是情境的严重恐惧,在人生早期就习得的,比如对于小动物狗,老鼠蛇的恐惧; 有的是在过往被忽视被虐待被孤立被语言否定的体验中习得形成了低自尊的人格特质,自卑不自信,社交恐惧,认为自己是不好的,害怕负性评价等负性观念。 有的是绵延到青春期,甚至是大学毕业工作后,因为某一突发的事件被激活创伤性的体验,出现了各种各样具体的症状,比如焦虑`恐惧、严重失眠、莫名的疼痛等很多躯体症状,当医学检查不出来的时候,很多患者往往会被转到心理科。 我目前工作的有一位来抑郁学习困难的来访者,是一位中学生。 当我问她你是怎么去看心理科的时候,他说我上学的时候头晕,头疼,睡觉,用手挠手心,啃手指甲啃得光秃秃的,到了学校就很恐惧心慌,没有办法在学校里呆,没办法上学了,妈妈就领我去医院里看,做了各种各样的检查,拍片磁共振等等,但是没有检查出任何问题来,最后医生建议他去心理科看一看。 在这个平台上,也有很多来访者以抑郁,焦虑,或者社交恐惧的困扰来做咨询,但是这些躯体化的症状往往只是心理问题的外化,躯体问题解决之后,真正的需要解决的问题是背后的心理困扰。 药物可以缓解躯体化的症状,但真正的要解决心理困扰,还是要持续的心理疏导,或者加上自己阅读一些相关的心理书籍,了解情绪的运作模式,理解自己的问题是怎么形成的,又是怎么维持发展和加重的,只有理解了自己过往的经历,理解了问题形成的原因,自己的认知和行为模式,情绪模式,才能采取有效的策略,一点一点的去修正去改变,而这是一个非常缓慢的过程。 因为来访者过去的认知模式,行为模式和情感反应模式是是在过往生活的几十年当中形成的,他不可能在一次两次的咨询当中完全改变。 所以心理咨询很难一两次就解决问题,它需要多次,有其框架结构。 总之,理解了很多躯体化的问题背后真正的问题是心理问题,而这些躯体化的症状只是心理问题的外化这一点,可以更好的了解理咨询。 心理咨询不是单纯的讲道理,它基于很多生理学神经心理学的知识,有很多的科学原理。 下次还会用认知行为治疗的第三次浪潮--接纳承诺疗法讲情绪痛苦的问题。 引用一首小时结束此文 我允许,一切如其所是! 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允许。 我允许我升起了这样的情绪。 我允许,每一种情绪的发生, 任其发展,任其穿过。 因为我知道, 情绪只是身体上的觉受, 本无好坏。 越是抗拒,越是强烈。 若我觉得不应该出现这样的情绪, 伤害的,只是自己。 在每一个当下时刻, 我唯一要做的,就是 全然地允许, 全然地经历, 全然地体验, 全然地享受。 看,只是看。 允许一切如其所是。 ​

发布了文章

这本书将改变你看待人生的方式《你经历了什么?》

痛苦不会凭空消失,时间也不会冲淡一切,我们的所有创伤,大脑和身体都会深深记住。 生而为人不代表我们都能顺利的长大,成人在生命早期,我们可能被忽视,被贬低,被冷漠对待,缺乏支持和关爱,在成长过程中我们可能遭遇暴力背叛,控制伤害,分手离婚,失去亲人,这些糟糕的事件或经历叫做创伤,这些创伤强行改变了我们的大脑,让我们困在过去,无法走出来,我们所经历的一切塑造了,我们今天的样子会定义,我们的每一段关系,每一次互动和每一个决定。 30多年来,一位儿童精神科医师和一位神经科学家医生一直在探讨创伤大脑复原力以及疗愈的问题。他们在这本书中以10次4人对话加真实案例的方式,向我们阐明了这一切背后的神经科学逻辑。 我们今天的消极情绪,负面心态,异常行为都是有来源的,如果你想获得疗愈,你就要追根溯源,不要再质疑自己出了什么问题,而且要回顾你经历了什么,这是我们的希望所在,我们神奇的大脑具有独特的适应性和可塑性,理解大脑对于压力和早期创伤会做出怎样的反应,我们就能把过去从现在的生活中剥离开来,重建影院,夺回人生的掌控权,让过去成为过去,未来才会到来。 我希望每一位来访者都有幸能够读到这本书,如果您读完这本书再来和我做咨询,那我们的咨询会更加容易突破。  我是一位喜欢给来访者推荐书的咨询师。 读书是我生命的一部分,如果你也喜欢读书,那么我们的咨访关系也许会更加匹配。 根本性的问题不再是你出了什么问题,而是你经历了什么,了解过去的经历,无论是好的经历还是糟糕的经历,是如何塑造我们的,让我们以自己的方式来获得对生命的洞察,帮助我们拥有更美好的人生。 "那些让我们感到紧张恐惧或者被孤立的体验,可能只是持续了几秒钟,也可能在许多少年时间里一直存在,但他们全都会被深深的所在的大脑中,身体中我们的大脑逐渐发育,不断吸收新的体验。构建而成。" 我很认同"一颗橡树种子包含了橡树的全部"这个说法,如果我们想要理解相处就要必须回到他还是橡树种子的时候。

发布了文章

允许一切如其所是

”我允许,一切如其所是!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允许。我允许我升起了这样的情绪。我允许,每一种情绪的发生,任其发展,任其穿过。因为我知道,情绪只是身体上的觉受,本无好坏。越是抗拒,越是强烈。若我觉得不应该出现这样的情绪,伤害的,只是自己。在每一个当下时刻,我唯一要做的,就是全然地允许,全然地经历,全然地体验,全然地享受。看,只是看。允许一切如其所是。" 引用分享以上文字。 我想分享的咨询感悟 人生一场,无不在修行的道场。 生活给予我什么,我就体验什么。 生活给予我什么,我就用什么在局限内尽力打出可能的好牌。 最心疼的是,看到一个个来访者,明明拿到了一手好牌,却打的稀巴烂。 心疼,一个个本该青春显活靓丽的人生,被困住,固着在创伤里,大脑被困住无法自拔。 有小学生`中中学生休学甚至辍学在家; 有心情不好崩溃取消当次咨询的中学生。哪怕是在咨询师面前她也要维护好个人形象。 有本科毕业被困在家,无法参加工作的来访者,原本该结婚生子的却困在家里。 有......... 每位来访者都有其困境。 生命百态,需要探索,到底经历了什么? 神经布线,大脑突触发生了什么变化? 探索过去,不是为甩锅。是为了更好的知道来路,找到出路,打破原来的负性思维行为模式,积蓄力量,一点点突破,建立新的认知行为模式,情感反应模式。 跳出头脑,融入生活。 觉察了,顿悟了,才能更好的生活,建立幸福的亲密关系,心理有更好弹性应对策略。 ​行动,行动!哪怕每天只能坚持一点点 重新建构过往经历,寻找资源,积蓄力量。 加油!

发布了文章

精神的自由高于客观的自由

多少人眉眼之间背着一座座监狱行走在世间。我想说 该放下了。 又一次翻曼德拉的《漫漫自由之路》 分享那些触动我句子,不需要我议论,你就可以被触动。 例如 我知道,勇敢并不是不畏惧,而是战胜了畏惧。我记不清我自己有多少次感到畏惧,但是我把这种畏惧藏在了勇敢的面具后面。 勇敢的人并不是感觉不到畏惧的人,而是征服了畏惧的人”。 关于这一点,我读马丁·路德·金的传记时也深有体会。这是一种在恐惧面前让自己免于恐惧的自由。 曼德拉曾经在法庭上念完自己四个多小时的稿子后,静静等待死刑判决。但只要是活下来了,哪怕是在监狱里,也要积极生活——哲学意义上,我们谁又不是在狱中求存呢?在此,我愿意将他的狱中生活概括为“小处安身,大处立命”。 来回步行去石料场足以使我保持着原来那修长的体形。 我一直认为,体育锻炼不仅对身体健康十分重要,而且对心情平和也非常关键。以前,很多时候我只能通过击打沙袋而不是拿同志或警察消除气愤和驱赶烦恼。锻炼能消除紧张,而紧张是心情平静的敌人。我发现,当我身体状况好的时候,我的工作也会好,而且脑子也好使。因此,锻炼成为我生活中雷打不动的活动。在监狱里,有一种驱除烦恼的方式是绝对重要的。 就是在罗本岛上,我仍然坚持我以前的拳击训练模式,从礼拜一到礼拜四,我坚持跑步和体能训练,然后,休息三天。礼拜一到礼拜四早晨,我在牢房里跑45分钟,然后做100个俯卧撑、200个仰卧起坐、50个下蹲运动和其他各种体能训练活动。 在我给孩子的信中,我经常督促他们坚持做锻炼,参加像篮球、足球或网球之类的快速体育运动。 通过参加这些活动,就可以消除一切可能发生的烦恼。通过参加这些活动,就可以消除一切可能发生的烦恼。 这就是曼德夫,无论什么样的困境,都做出了充满韧性乐观的选择。 所以,他能走出心灵的监狱。

发布了文章

觉察是改变的开始

有的来访者,大学毕业在家不能工作; 有的来访者,在该恋爱的季节无法建立亲密关系; 有的来访者,人际关系非常困难,不敢拒绝不会拒绝,内心又有很多冲突愤怒转向自我攻击; 但是,这些来访者又有很多没意识到自己有问题,问自己是否需要咨询? 我想说: "当然需要,非常需要"! 如果有女儿,在进入亲密关系之前一定要让她做个个人心理成长的咨询。如果已经进入亲密关系,在进入婚姻之前一定要做个亲密关系的咨询。未雨绸缪!就像中医治未病! 但实际情况是,很多来访者是亲密关系、人际关系婚姻家庭出了问题之后才寻求帮助。 更有的是错过了最好的年龄,最好时机,在困境中绵延几年而不自知! 不觉察无改变! 每个人都有需要修通的卡点,意味着跳出舒适区,意味着恐惧。 如果没有准备好改变,就允许自己卡在这里。 但是,每个时间段都有特定的事情要做, 比如该考大学时抑郁了,多半会影响人生的轨迹; 比如,该打拼事业该恋爱的季节,你社交恐惧困在家里,多半也改变了本来正常的人生轨迹。 最佳的年龄做最佳的事。 错过了就是错过了 那就努力不要错过所有人生的重要节点!

发布了文章

公益危机干预热线电话号码

                       接到过很多让人心疼的来访者。很多心碎的故事。想一想,都有想哭的情绪,觉自己有了替代性创伤。     有个 留守老家的初中少女,我至今都不知道她好些了没有。被父母忽视,校园霸陵,拍了数道血痕的手腕,刚割的冒着鲜红的血汁,自伤很久了,问我,”怎么可以不自伤?老是自伤怎么办?”.....反而安慰我,”老师你别担心,我不是自杀,我只是难过”。简单了解,我初步评估,她已经达到了重度抑郁,还有很多创伤,必须去线下看医生的 。最后,再三强调,建议她打电话给妈妈,带她去医院,她同意了我才放心。结果隔了一个月,又来了。   我问她医生开药了没,她却是告诉我:没去医院。妈妈问别人了,医院没用的,这个要靠自己。”呼天天不应,呼地地不灵,我体验到的是绝望和窒息。还有个快递师傅,一个人在他乡 ,又有无法治愈的疾病,孤独痛苦。一个图文,我陪伴了他30分钟。我能做的实在有限。这样的来访者,最需要持续做。可是没有条件,那么,孤独绝望的夜晚,拨通热线电话也是短暂温暖 的陪伴。还有个来访留言,”老师等我有钱了,再来跟您做持续的咨询“”。我宁愿,他们在生活的砥砺中,把自己淬炼打磨的像打不死的光头强,让生命充满韧性。好好活着,安住于每个当下,就赢了。不知道他们还好吗?这样的故事太多了,要写很久也写不完。不写也罢了。  保存这个电话单,以上热线电话也许在某个你崩溃的夜晚或许可以帮到您。电话的另一端,有来自陌生人的爱与温暖,如果你相信陌生人的善良与爱意 。(文字原创,电话来源于网络)

发布了文章

初冬深夜一点,初一的少年揣着两根火腿肠和爸爸的照片坐在桥头…

请输入正文初冬深夜一点,初一的少年揣着两根火腿肠和爸爸的照片坐在桥头…..文/孟伟 核心词汇:抑郁 脑科学  习惯养成 砥砺 打磨 当悲伤可以言说,就是创伤疗愈的开始。 保护来访者隐私,叫他安安吧,愿他平平安安长大。安安真的是一个很乖很懂事的孩子。一点都不叛逆,很乖很乖,懂事的让人心疼。这件事过去有一段时间了,还在心头萦绕不去,觉得有必要说点什么. 十月末,北方的初冬,半夜凌晨一点,初一男孩安安默默流着泪离开了家。               1究竟发生了什么?安安为什么离家出走?       次日,咨询中。    我问他当时具体怎样的情形? 安安:“我穿上羽绒服,打开冰箱拿了两根火腿肠,把爸爸的照片揣到怀里,给爸爸留了一封信就离开家了。”睡不着,觉得自己拖累了家里,从写信到离开一直在哭。 咨询师:你还带了爸爸的照片?安安:停顿了下,还没开口,泪就哗哗来了,稳定了下,喃喃自语似的说“我想带爸爸的照片留个纪念我脑子空空的"。   幸亏晚上家人晚上发现了,监控看到去向,半夜找到时孩子时坐在桥头,安然无恙。  再晚一会儿就不知道会怎样了。                 “觉得自己对不起父母,没用.我不能上学了。不能住校了,妈妈就每天接我也不能上班,每天快到校门口拐过弯的时候,浑身发抖,心跳的喘不过气来,手脚发麻,身上发冷,别人摸着我的身体是正常的,回家一测体温也是正常的,但是我真的浑身发冷,发抖.我的腿就下不了车.去医院检查也没有问题”,安安边说边流泪,泪水决堤一样流出来。都吃了一星期药了,还不好。安安抱着头痛苦的说。当悲伤和愤怒无法用语言表达转向自我攻击,以躯体化的形式表现出来.安安这是非常典型的躯体化症状.     雪崩之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而安安爸爸给我的信息是:孩子很懂事,厌学。早上起床上学就哭,不愿意上学。晚上留了一封信就离家出走了。最初有问题发生在小升初住校开始,不愿意住校,现在已经不住了,妈妈每天来回接。家庭和睦,学校家里都没有任何发生,和老师同学也没事发生。      过往经验,我不相信安安父亲的话。不是说父亲撒谎,而是孩子可能根本没有告诉父亲或者老师。父亲和老师并不了解具体情况。      怎么可能什么事也没发生?没有诱因孩子怎么会无端抑郁厌学?     一定有原因的。    在老师和父母看起来安安真的没什么事,大人不理解孩子,怎么好好的就抑郁了不去上学了呢?               2 安安的问题在哪里?沟通下来,问题渐渐呈现。   1 典型的分离焦虑,新环境适应不良。安安说:我到老家一个新的初中,并不是划片招生的学校。这个初中没有我一个认识的同学。要住校,一周回家一次。我以前没住过校。军训一周,我有几个晚上几乎没睡,看着窗外黑夜,想起床跑回家,哭着迷迷糊糊一会儿天亮了,我想爸爸妈妈还有妹妹。我心里难过,军训的时候也不也不和同学交流,很孤单.别的同学一周都很熟悉了,成朋友了,我只和同桌说句话。这种分离焦虑带来的痛苦,不安紧张是大人无法理解的,这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件非常痛苦和恐惧的事情,离开了熟悉的环境,让他们感到极大的不安全.对这样的孩子,只能是温暖再温暖,抱持再抱给孩子搭建一个安全基地。 2被误解不会沟通,心理缺乏弹性。初中孩子的世界,还是非黑即白,二元对立的世界。不知道还有中间地带。刚开学第一周,后面同学问安安问题,他回头和同学说,老师正抓纪律,通过监控找说话的。被当典型,罚站一周。 我问: 为什么不跟老师解释?再说同学也可以作证呀? “没法解释,不愿意解释,反正都过去了,我其实很想和老师搞好关系"。安安问题在于不会沟通,敏感,有强烈的羞耻感,即便是离家出走后被寻回,还是叮嘱我不让我和爸爸说这件事。 所以,爸爸会说学校里跟老师同学都没事。 安安说:“我小学的时候和每一个同学老师的关系都很好,那天快到学校时,我打通小学班主任老师的电话,老师一句:“孩子“,听到班主任熟悉温暖的声音泪就哗哗来了"。跟我说时,安安一直在流泪,就是那种泪如泉涌,让疼人心疼。安安划过手机的照片,让我看,一张张全是笑脸。他说:“老师你看看我小学时的照片,每一张都是笑的。我难过时就看看照片,怀念和小学老师同学的种种欢乐。可是,现在我不会笑了。"他泪水哗哗流个不停,整个咨询从头到尾都是边说流泪。我任其宣泄。当悲伤可以言说,就是疗愈的开始,他压抑太久了。“我难过的时候就看看以前的照片”。“的确,曾经美好的记忆可以给我们抵御现实困境的力量。还好,你有很多美好的记忆。从前可以,那么现在你依然可以在新的环境里寻找到从前的快乐自信,相信自己",我说。“能吗?我也想“。安安喃喃自语般。  3校园霸凌有个同宿舍的男生老是满嘴脏话,动不动就推我一下。我不愿意和他说话。总是攻击我,侮辱我父母就是一般工作人员,挣钱少. 说很难听的话。他可以侮辱我,但不能侮辱我家人。有次急了,我把他摁在墙上,打了。老师让我们互相道歉,我不道歉,我觉的自己没错。又是打架又是被老师误解为说话罚站一周,他很挫败很羞耻,认为在老师心目中再也不能有好印象了。 针对安安的羞耻感,我肯定他,:“你这一仗打的真漂亮。发打出了自己的尊严威风,那些恃强凌弱的人再也不敢欺负你了吧?有没有觉得自己打完很扬眉吐气?”安安惊讶我这么说,泪眼朦胧望着我。极力点点头。没有绝对是非对错,你也可以怼回去,比如:我爸妈挣钱多少跟你有一毛钱关系吗?我爸爸妈妈善良本分,不偷不抢不坑蒙拐骗,我们坦荡有尊严的很!比那些很有钱坑蒙拐骗的人好得多!安安似乎有些认同,他需要正确价值观的引导。未来,需要探讨的东西还有很多,有没有自卑情节,他有没有情感缺失,和母亲的依恋关系怎样,他有哪些资源,他有哪些习得性无助的想法行为等等。 4有自伤,痛苦转向自我攻击,一开始,我就问安安有没有自伤行为,自杀念头从什么时候走的。他说:“新初一开学不久有的。有时候,逼着自己呆在学校。我用头撞墙,磕桌子脚,一直想能碰死就好了。上课的时候用笔尖扎头皮。照镜子都紫红了有时有血痕……当时我都麻木了,感觉不到疼"。 我心一紧,心疼。自伤,从精神分析动力学角度看有很深的意义。自伤是用肉体上的痛缓解精神上的痛苦。自伤者多半是有心理创伤的,而有创伤就会有强迫性重复。强迫性重复一旦出现类似的环境,会一再重复相同的行为模式而不自知。我遇到过很多自伤的青少年,多半来自于不良的原生家庭,社会支持系统不好足。 孩子的大脑皮层还没发育完整,还不能做出理性判断。同一件事,孩子的感受和成年人的感受是不一样的。大人眼里的琐碎小事,在孩子那里有时候就是致命的灾难,重大的创伤事件。 雪崩之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蝴蝶效应,大部分人应该听过。南美丛林里的一只蝴蝶煽动翅膀,最终引发太平洋上的一场飓风,如果曾经觉得这是故弄玄虚,那么现在再看,我感觉无比的真实。就是累积的一系列压力事件,最后有一跟稻草压垮了孩子。  一系列创伤性的应激事件,看起来都是小事没有什么严重的事件,怎么就让孩子这么抑郁、痛苦甚至想结束生命了呢?因为持续的压力、创伤会影响青少年大脑的发育,让杏仁核一直处于高度唤起的紧张状态,情绪极无法自我调控。如果不及时处理,时间久了,会影响神经递质的分泌。一旦发展为重度抑郁,就是神经递质分泌也出现问题了,不仅仅是心理问题了。这会影响健康的人格特质的形成,会一次又一次的重复曾经的行为模式,,被困住一般无法自拔。                   3怎样从创伤走出,让心灵更强韧有力?    周国平老师说;人生最大的底气,是那个砥砺前行的自己。                                                首先,教孩子接纳情绪,表达情绪而不是压抑情绪。每一种情绪都有他的功能意义,学会接纳情绪,学会用语言表达情绪而不是用身体宣泄情绪,也是人生的必修课。压抑自己的本能会引发一系列心里问题躯体症状。脑科学研究认为,当强大的负性情绪出现时,大脑皮层的理性思维会受到严重的抑制。此时,无论讲什么道理都是油盐不进。只有把负性情绪合理释放了,理性脑才可以启动。不要在情绪上来时的路和青春期的孩子讲大道理,更不要去激怒青春期孩子的情绪脑。教给孩子一些好用有效的放松训练,比如腹式呼吸训练,肌肉渐进式放松训练,正面训练,运动减压,学者和情绪共处,通过控制身体增强内心的控制感,让自己平静,控制冲动行为。      其次,学会在受挫时寻找应对策略学会面对挫折也是人生的必修课。   持续的人际压力和威胁,会导致海马区域的脑细胞非正常死亡。海马区负责长时记忆,这些过度的压力,会影响大脑发育,学习效果。教孩子要明白,学会求助很重要,社会支持系统非常重要.不必不好意思,更不必一个人面对。作为父母,告诉孩子,无论发生什么,都不要怕,不要独自面对。父母足够抱持,给孩子提供一个心灵的安全基地,他这一生都有安全感,无畏无惧,有耐挫的承受能力。和朋友倾诉,安安就说在新学校幸好有个很好的同桌陪伴他,他理解他,要不然一天也熬不下去。他难过时还会打电话和小学同学倾诉,不能走进学校时会和小学老师打电话,这些温暖的记忆是他生命中珍贵的能量。     再次,学会共情洞察他人。能够真正的共情理解他人,才能跳出来,从更全观的角度灵活看待问题,才不会僵化固执,不会钻牛角尖,固着在创伤里。初一孩子的思维多是非黑即白,二元对立。常有绝对化灾难化,只看到灾难,看不到好的一面等扭曲认知。只能从自己的角度看问题,无法理解他人。2心理学家无意间发现猴子大脑中有一种特别的神经元,当猴子伸手去抓东西吃时,其脑皮层中这些神经元会活化起来;当看到别的猴子去拿东西吃的时候,这些神经元也活化起来。在人的大脑中也发现了同样的神经元形态,这就是脑的镜像神经元。   镜像神经元的存在,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内在模仿和理解他人的生物学机制。我们只要模仿别人做的动作,就可以产生和别人一样的情绪和感受,它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模仿他人,也帮助我们洞察他人,产生共情,分享交流。               最后,最重要的一点。培养并强化良好习惯。大脑有个部位叫做壳核,负责行为习惯的养成, 还有个部位叫尾状核,负责想法习惯和情绪习惯。改变调整习惯的唯一方法就是行为训练。新习惯的固化,至少需要90天。   大脑相关科学研究认为,习惯是由于反复刺激、持久重复的心理操作使神经元之间逐渐建立起固化的回路而形成。好习惯也是习得的。习惯一旦形成后, 就处于自动驾驶状态,而不需要意识参与。在孩子习惯养成的过程中,引导孩子进行尝试和练习,慢慢学会自我塑造有力量的行为习惯思维习惯情绪习惯,不断及时进行正行为的强化。比如乐观、自信、坚韧、灵活等一系列终生受益的习惯。成功的体验,会激发个体无法估量的潜能。成功的体验会促使个体反复实践,一次又一次,足够多的重复,累积的经验会强化神经记忆,肌肉自己,情绪记忆,最终形成了好的习惯,所以说成功是成功之母。既然挫折无法避免,生命本身就是一部创伤史,那么,能做的就是陪伴,抱持,做孩子的安全基地。教孩子学会利用每个机会砥砺自己打磨自己。那些抑郁有了严重的躯体化症状的人,内心的冲突痛苦在于心理僵化,缺乏弹性,不会发掘自身资源,背负心灵自设的监狱负重前行。利用各种生活事件不断打磨自己,砥砺自己。教会孩子把所有经历都当作砥砺自己的道场,我们的孩子自会锻炼出强健有力有韧性的心灵强大内心。前提是,我们自己也要做到!所有一切遭遇都是修行砥砺的道场,我们和我们的孩子一起成长!    

发布了文章

身体从未忘记------你所经历的创伤住在你的身体和大脑里

身体从未忘记    ------你所经历的创伤住在你的身体和大脑里                       孟伟         ( 声明:严格遵守保密伦理,保护来访者隐私,隐去所有可以辨识的个人信息。本文5000余字,对心理创伤做一个初级的科普。“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进来的地方”。前提是我们得知道裂痕在哪什么裂痕才能对症处理。本文对心理创伤做一个初级的科普。   生命有此困境,必有其来路,溯洄从之。   凡有心理困扰,准备做心理咨询的人,这篇文章都值得你来看一看,对自己的生命有更多的看见和了解。 看清自己生命的纹理,来龙去脉,经历了什么以至于会出现这样的心理困扰。            大多数来访者的问题与心理创伤有关,尤其是青少年群体,但很多来访者不知道自己有创伤。在收集资料的时候,很多来访者并不理解心理咨询师为什么会问到他的童年或者是青少年时期的经历,觉得浪费时间浪费钱。很多的人是有创伤而不自知,急于解决当下的症状,殊不知找到那个诱发原因是非常重要的突破点。       在初始访谈搜集信息的时候咨询师总是会问来访者的童年经历,你有没有什么大的创伤事件,从精神分析动力学的角度认为,如果有创伤,多半就会有强迫性重复。就是同样的遭遇同样的困境会一次又一次的发生,好像陷入了宿命。     荣格说:  当你的潜意识没有进入到你的意识的时候,那就是你的命运。     年龄越小影响越大,孩子的大脑皮层尚未发育成熟,外界的伤害刺激会影响人格特质的形成。一句话,长成什么样子都是日积月累一点一点习得的。      就是同样的遭遇同样的困境会一次又一次的发生,好像陷入了宿命。      大部分人多少都有创伤,只不过影响不一样,有的人创伤事件虽多,但自我疗愈功能强大,用一句话说就是烦杀不死你的必使你更强大。但有人的人,真的就被过往的创伤困住了,无法自拔。用过去的形成的自我保护机制应对当下的事情,但是情境已经发生变化,那些曾经有用的策略不再适用。内心陷入冲突,问题就来了。 1关于创伤的故事       身体会记住你经历的创伤,情绪也会有记忆。请您仔细回想,有没有某个声音某个地点某个场景,会唤起你曾经受伤的记忆,潜意识你是回避的?      活这么久,大部分人多少都有创伤经历,但不是所有的创伤事件都会形成创伤,因人而异。人的性格特质不同社会支持系统不同,同样的事件,对人的影响也不一样。先天内向,敏感,社会支持系统不好,爹不会疼妈不会爱的更容易形成心理创伤。创伤并不可怕,我们都有自我疗愈的功能,觉察永远是改变的开始,不觉察无改变。           A,30岁男性来访者30岁男性来访者,在妻子生完孩子不满百天的时候出轨了,他非常痛苦自责,却控制不住自己的行为。他的父亲在他两岁的时候就背叛了妈妈,出轨离婚了,他从记事起是和奶奶爷爷在老家长大的,一年都见不到父亲一次,母亲再婚,有了自己的家,也基本不见面。在他长到30岁的时候,他见过父亲的面不超过10次,来访者非常痛苦的说:“我从小的时候就发誓我绝不做父亲那样的人,背叛家庭,不负责任。我发誓要对孩子和我爱人好,好的照顾他们,不让他们经历我的痛苦。       可是为什么我却做了像爸爸一样我最讨厌的那种人,为什么呢?我明明是爱妻子的,我怎么会成为我最讨厌的那种人呢?”……..     他不知道,父母婚姻的失败,父亲的缺席,出轨.......这些会给一个孩子带来很大的心理创伤,他不知道健康的爱是什么样子的怎么去做。长大后,这样家庭出来的孩子有的很难建立稳定的亲密关系,我们不在这里探讨过深,点到为止。有些家族创伤会以代际传递的方式传给下一代。      好在,他有足够的觉察。远离一群生意上经常去色情场所的朋友,现在已经回归家庭。              B , 16岁男孩的妈妈。B说:儿子,读高一。从小和外婆生活在一起,妈妈工作很忙,爸爸很久才回一次家,在外地工作,爸爸妈妈感情并不好,妈妈周末的时候也不带孩子出去玩儿,妈妈心情不好会迁怒于孩子,就让孩子自己在家里和奶奶玩儿,经常打孩子耳光,从三3岁打到10岁,一直到孩子出了问题去看心理医生,说有躁郁症的倾向,从此不再打孩子。        问孩子有什么创伤性的经历的时候,她是这么回答的,这是她的原话:  “ 孩子的主要创伤有什么我也不知道,从小就敏感和脆弱,很在意别人的看法。 小学四年级比较突出,不合群,易激惹,畏难情绪,习得性无助的问题越来越多。              小学一次被同学欺负,把他手表扔到厕所;      小学有一次放学的时候,在操场和低年级孩子发生摩擦,对方家长把他禁锢起来叫骂足足两小时,他就是不肯求助家长;      还有初中一次被男生围观说小鸡鸡很小;这个状态已经5年了,疫情在家导致情绪恶化,开始去精神医院看病当做抑郁情绪治疗。中考过程很痛苦,最后也考到了理想中的学校。开学不久,就因为不当的言行被别人通过网络孤立指责,甚至辱骂他,不想去这个学校,没有其他学校可去,目前很痛苦”。     当这位妈妈说孩子有什么创伤我也不知道,然后又说了一堆她都不知道的创伤事件的时候,我当时是有愤怒的,因为我也是一个妈妈.      妈妈自己情绪不稳定,经常打孩子,男孩子和母亲没有建立安全的依恋关系,;     爸爸常年在外很少回家,父母感情不好,父亲的功能基本上是缺失的;    不止一次的经历过校园霸凌,身体的侮辱;妈妈的暴打,网络孤立指责,孩子会认为我不好,妈妈才打我;我不好别人才都讨厌我欺 负我。这样久了,孩子会形成低自尊的人格特质。会本能的回避那个伤害他让他感到危险的世界来保护自己,出现各种心理问题。       这一已经是很大的身心创伤了。尤其是长时间的生活在高压之下,大人都会崩溃,何况是个孩子?不是只有严重的暴力才是创伤。      孩子在家庭和学校都是惴惴不安的,这个世界让他感到不安全,惶恐不安,有研究证明青少年的大脑皮层还没有发育完整,创伤对孩子大脑的发育,神经递质的分泌及人格特质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任何一种持续的创伤事件都有可能对孩子的人格结构产生影响。     我见过很多孩子,惴惴不安,不自信,不敢表达自己,不敢公众场合下讲问题,不用沟通我都猜的出这种孩子缺乏爱和安全感,养育环境糟糕。而那种有暴力的孩子多半是暴力下长大,一切行为模式都是习得的。     一个男孩子他的生活当中没有父亲的正常陪伴,没有一个成长的榜样和模仿对象,很多事情他不知道该怎么做是得体的,但是他的青春期已经到来了,青春期的问题一出来,养育的问题,环境的问题,内心积聚的创伤,一下子全都爆发了。    C    31岁没有朋友的大男孩      没有同性朋友没有异性朋友。      自己说“由于上学期间成绩不好,总是被老师瞧不起,就越来越少与家人同学沟通,自述在高中的时候就出现了余光强迫症。我特别的渴望和人交流,但是会出现这样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刚认识的时候他说我会很真诚很开朗的和人交流,把自己最真诚的一面展示出来;     第二阶段准确的说是见面的第二三次后,由于自己的余光强迫症会让对方觉得不舒服,交流有点尴尬;    第三阶段对方对自对我视而不理睬,我会很受伤;    最后一阶段我会放弃现在的工作,离开现在的环境,换下一个工作,一次又一次,为此我很苦恼,但是我没有办法改变这种局面,又不知道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结果”。         心理学上有一个名词叫做强迫性重复,有创伤往往就有强迫性重复。同样的问题同样的困境会一再上演,人生好似一场重复演出。就这位来访,高中时被否定被孤立被老师同学伤害,那时就退缩,出了问题,大脑一直被困组。用过当的防御机制来保护自己。现在,环境已经变了,他的应该对策略已经不适应现在,但他还停留在那时......        这是他在习得性无助的过程当中形成的强迫性重复行为,需要足够次数的重复重新建立正向的行为模式,取代回避的模式,直面自己的痛苦恐惧,建立新的条件反射………打破习得性无助的行为模式。用习得性的自信模式来打破习得性无助的行为模式。          心的重建是一个艰难的过程。     这是让我遗憾的一个案例,我本可以做一个分阶段的行动方案,更好的帮助他,但改变需要时间,它十几年的问题怎么可能一次咨询就解决呢?心理咨询不是感冒药,可以立竿见影。遗憾的是他没有再来。         十多年了,我相信他不止一次的求助过,但他都没有持续咨询没有坚持行动去改变,自己没有改变得决心,畏难,就想咨询一次立竿见影完全疗愈。不自信,害怕被拒绝,提前放弃,这已经成为他人格特质的一部分。    心理咨询的原则是不求不助,你不来,我没办法帮到你。    针对十几年的问题,改变对自己无异于对自己动刀做手术,一定会有不适和痛苦。觉察接纳必要的痛苦,以价值目标为选择,才会有真的突破。     如果继续这么退缩下去,甚至可以预见他的未来,没有朋友没有伴侣没有家庭孤独终老.......     2   创伤中的大脑与身体        一个经历创伤没有治愈的人,他的杏仁核处于高唤起状态,杏仁核是情绪的报警系统,高唤起状态会对外界始终保持高度戒备的状态,精神长久处于高压状态,完全不信任外界,总是担心有人要伤害他,因此所有的资源能量都是用来捍卫自身的安全感。会防御过当,不该紧张的也紧张,长期如此,精神状态就会出现异常,强迫行为,社交恐惧,焦虑症甚至精神分裂症等都和创伤经历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生命有太多的不确定性。其实我们每个人多少都是有创伤的,都是带着自己的创伤成长。      就像是一棵树身上有伤疤,历经风雨,超越创伤,穿过岁月的长河疗愈自己,依然可以长得笔直茁壮,更加坚强有力。不教, 但是有的小树就没有那么强的力量对抗生命中的风风雨雨,而是伤痕累累,无法应对正常的应对。     生命之树,枝桠横生,不知道哪个节点就影响到了孩子的心理健康。    父母的三观情绪、语言风格、行为模式、待人处事、人际关系………这都会影响孩子。为人父母者,不可不慎言行。也要有足够的觉察和敏锐,识别来自于外界的创伤,尽可能不给孩子留下创伤的记忆。     所有经历的一切,看起来已经过了很久很久,好像对我们现在没影响了,但实际上,身体不会忘记我们所经历的一切。一旦相似的情景,再一次的出现,好像激活了扳机点,我们身体和情绪会再一次经历从前体验过的那种痛苦。因此产生的回避行为,类似于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但这一切都是可以化解的,不是无药可解。      有位朋友,不吃果冻,蛋羹。小时候妈妈奶水少,没办法,刚到百天就给她加了辅食,有次居然喂了大半个蛋羹。人很快就不行了,脸憋得通红........好在去医院抢救过来了。但从此再也不吃蛋羹,即使长大后,哪怕是果冻样的半流质东西,试过多次到嘴里就吐,不舒服。     让我们,拥有足够的觉察去识别来自于外界的创伤,保护好自己。     如果您是父母,也要有足够的敏锐,尽量保护孩子远离创伤。    3直面创伤  疗愈创伤  “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进来的地方”。前提是我们得看见自己的裂痕才能去修复。每个人的生命里注定会有各种各样的创伤,不管来自于原生家庭的创伤,还是来自于外界的人际的创伤,时代的创伤,都不是我们过不好自己人生的借口,只要我们能够有足够的觉察,只要我们愿意,我们就能选择去疗愈自己,改变自己,超越创伤,重新建构创伤的记忆,改变创伤对我们的影响。 生活中的经历会改变我们的大脑结构和功能——甚至会影响到我们遗传给孩子的基因。理解这些创伤性压力对大脑的影响,我们不仅要直面创伤,更要学着去预防创伤疗愈创伤。  身体会记住,情绪也会有记忆。仔细回想,某个声音某个地点某个场景,有可能都会唤起你曾经受伤的记忆,潜意识你是回避的。     同样的经历有的人经历了更加凄惨的事情而同样过得很好,有的人其实没有经历这么大的创伤,但是却出现了很明显的创伤引发的困扰,究其原因,是人格特质,家庭养育模式,社会环境综合因素作用的结果。       看清生命的纹理,经历了什么创伤,对身体对大脑对人际关系的影响是什么,以至于出现了现在的困境。    创伤中的大脑和身体都会出现异样,创伤中的大脑到底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怎么自我疗愈自己,《身体从未忘记 》这本书给了我们很多科学的知识和方法。     《身体从未忘记》,这本书推荐过不止一次,只要有创伤,必须要了解的书。作者是名创伤心理学家巴塞尔.范德考克,这本书是专门研究PTSD,也就是创伤后应激障碍,是创伤疗愈的奠基之作。 一个人有此困境,必有其来处。了解自己经历了什么以至于如此,如何做才能疗愈自己。读书让认知升级迭代,本身就是自我疗愈的一种方式,最低的疗愈门槛。 删了又删,还是这么长。创伤疗愈系列,还会继续写。感谢你能读完,读完有问题还可以留言,我看到会回复。

发布了文章

想过自杀的,请起立!

                            再说《活出生命的意义》          孟伟            ted的一场演讲中,演讲者说“如果你曾经失去过深爱的人,经历过伤心的事,在激烈的离婚中苦苦挣扎,或者遇到伴侣不忠,请起立。”“如果你经历过自然灾害、受到欺凌或是被解雇,请起立。”“如果你曾经流产,堕过胎,或是曾和不孕不育斗争过,请起立。”“最后,如果你或者你爱的人曾经面对过精神疾病、痴呆,以及一些身体缺陷,或者有过自杀,请起立。”       结果是绝大多数人都站了起来。     看,痛苦挫折,说白了,它就是人生的一部分,无人可以幸免!     1为什么想推荐这本书? 《活出生命的意义》这本书作者是著名医生、心理学家弗兰克尔。本书前半部分讲了他在奥斯维辛集中营的非人的极端经历,后半部分结合自身的经历和治疗案例探索生命的意义,提出了意义疗法。 在绝境中他选择了超越自己,超越苦难,作出有价值有意义的选择,生命得以升华。这是本书的最大价值所在。              1写作背景 纳粹时期,作为犹太人,他的全家都被关进了奥斯威辛集中营,他的父母、妻子、哥哥,全都死于毒气室中,只有他和妹妹幸存。 为了照顾父亲,他放弃离开奥地利,选择留在集中营;他冒着被感染的危险,选择去照顾得了伤寒的病人。在绝境中他选择了超越自己,超越苦难,作出有价值有意义的选择,生命得以升华。弗兰克尔不但超越了这炼狱般的痛苦,更将自己的经验与学术结合,开创了意义疗法,替人们找到绝处再生的意义,也留下了人性史上最富光彩的见证。       2意义疗法的精髓   与心理分析相比,意义疗法不那么内省和溯旧。相反,意义疗法着眼于未来,着眼于患者在将来应该完成的意义。 意义疗法让我们直面并重新认识生命的意义。     “人所拥有的任何东西都可以被剥夺,唯独人性最后的自由,也就是在任何境遇中选择一己态度和行为方式的自由,不能被剥夺”。     “ 在集中营里,那些知道自己的生命还有某项使命有待完成的人最有可能活下来。精神健康有赖于一定程度的紧张——即已完成的和有待完成的任务之间的紧张,或者是当下状态与理想状态之间的差距。这种紧张是维持精神健康必不可少的”。   “实际需要的不是没有紧张的状态,而是为追求某个自由选择的、有价值的目标而付出的努力和奋斗。”       艰难绝境下,弗兰克尔 的选择和做法启发人思考:   为了生存,是为了苟且活下去而不惜伤害他人还是悲悯他人?    是成为环境的奴隶还是保持内心的自由和尊严?    是放弃希望信念等死还是依靠对妻子亲人的爱和牵挂活下去?   答案毋庸置疑。意义疗法的三个维度:1 挖掘来访者未完成的期待愿望;2 牵挂的爱人家人; 3理解并选择有意义的选择。无论什么时候,你都可以选择面对困境、痛苦的态度,坚守精神的自由和尊严,超越苦难活出生命的意义。 通过探索这三个方面,发现并选择生命的意义。这些,囊括了本书的精华内容。   2    意义疗法 和空心病。我接触到的案例中,很多青少年问活着有什么意义,一有点痛苦挫折就寻死。意义疗法用于空心病的青少年来访很适合。所谓空心病,是指人生的无意义感。大儒心理创使始人徐凯文老师,在一次公开课中说,他在北大做学生心理咨询,危机干预,发现有一种抑郁症状的学生,所有的常规治疗包括药物,包括最后不得已采用的电抽治疗,都没有明显效果。对此他提出了“空心病“这一概念。大量”空心病 “的青少年,需要找到自己人生的意义激发内在动力。3意义疗法和ACT接纳承诺疗法接纳承诺疗法的哲学核心:“以无谓的勇气去改变可以改变的,以平静之心去接纳无法改变的,以人生智慧去区分两者的不同“”(以ACT为理论基础的书《幸福的陷阱》)以价值为导向,觉察接纳痛苦,不加评判,做自己该做的事情,选择有意义符合未来价值导向的行为方式。意义疗法和ACT接纳承诺疗法整合更好用。用意义疗法引导来访者找到自己活着的深层意义,激发其内在动力,之后再用ACT接纳承诺疗法采取行动,应对困境。  尼采说"当一个人知道了为什么而活,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种生活。"找到自己生命意义,才能有底气接纳生命的任何际遇,笃定前行,不彷徨不绝望。 3 人物链接  苏轼、 王阳明和木心。    苏轼,不可救药的乐天派。一生三次被贬,《自题金山画像》“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三次被贬,死于归途,一生就完了。被贬黄州,他写有《定风波》:”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开创旷达词派,自创东坡肉。被贬惠州,今天的广州,荒草丛生,孔孟文化没有教化的地方,他写“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被贬儋州,今天的海南。当时荒凉的蛮夷之地,瘟疫遍地,茅屋都要自己去建。学烧墨,酿酒。但苏轼一生,无论什么际遇都活出了意义,即便被贬时期,他还主持建立养老院孤儿院,修水利引水到城中。    王阳明,贵州龙场石棺悟道。当时,37岁,王阳明被发配贵州,瘟疫荒凉蛮夷之地,居所有没有,还有宦官的不断追杀,生死置之度外,索性造一石头棺材,在里面睡觉思考,悟道!三个家仆全部病倒。王阳明担水劈材照顾他们,给仆人唱家乡的歌谣。自问:在此绝境,即便是圣人在世也不过如此吧?月夜之下,心地一派澄明,就此悟道。      作家木心,狱中,在纸上画钢琴键,无声弹琴。我见过他出狱时的照片,出狱的他眼神炯炯,精神状态全然不是坐牢几年之久的人。家人全部死于那场运动。无数坎坷,对此他说:“诚觉世事尽可原谅,但却不知去原谅谁”,歌曲《从前慢》,是他的一首小诗。他的学生著名画家陈丹青在乌镇给他建了一座美术馆。  4   意义疗法怎么用?(拓展比较阅读)    这本书的最大价值在于帮助读者寻找发现自身的生命意义,达到澄明了然的境界。 尼采说"当一个人知道了为什么而活,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种生活。"找到自己生命意义,才能有底气接纳生命的任何际遇,笃定前行,不彷徨不绝望。 三、本书总结: 每个人的生命都有属于自己的意义,意义疗法的意义在于帮助个体超越苦难, 活出自己生命的意义。本文信息含量大,浓缩留白,读来若费力,请自行去读人物传记。我个人的体验,读书是成本最低的疗愈门槛。咨询做久了,愈发觉文化根基的力量很重要,古典文化智慧很重要,儒家佛家道家精髓,都是安身立命的根基。大道至简,棒喝顿悟,需要岁月做酵母。“咨询走得越深,理论和技术的部分会变得越不重要,咨询师人格水平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咨询师在助人工作中不能眼中只有“问题”,要有“人”和“人性”。不能将自己置于拯救者教育者的权威的高台之上”。 忘了出处,对此话,我深以为然。


发布了文章

有没有没有心灵皮肤的人?

皮肤对我们身体有保护作用,我们每个人都有皮肤可以对我这是对我们的身体保护,那我们每个人的心灵呢,也需要一个皮肤保护我们的心理美容伤害,那有没有没有心灵皮肤的人呢?有。 小婴儿就没有。小婴儿刚出生的时候他是用他的真面目对待别人,所以这时候呢,他的心灵是裸露在外面的,这时候他妈妈怎么保护他免疫受到伤害呢,就需要妈妈提供一个抱持性的环境。这个抱持性的环境就像一个容器,把小婴儿放在中间给他提供保护,那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个容器逐渐的内化,形成小的婴儿的心灵皮肤。那怎么才能形成高质量的心灵皮肤呢?你看刚出生的时候他是用他的真面目对待别人,所以这时候呢,他的心灵是裸露在外的,怎么样保护他免于受到伤害呢,就需要妈妈提供一个抱持性的境。那怎么才能形成高质量的心灵皮肤呢?就需要慢慢做到以下三点,第一,当孩子遇到挫折的时候呢鼓励他,第二,当他取得成绩的时候呢,认可他第三,当他有情绪的时候呢,允许他在容器内流动,并且呢这个容器不崩溃。做到以上3点呢,那就可以让小婴儿形成一个可以保护的心灵皮肤。在这样温暖抱持的环境长大的孩子,拥有健康的人格,有健康的心灵皮肤,有足够的力量抵御人生风雨。这三条看起来简单,做起来不容易。能有多少妈妈做到呢?

发布了文章

运动改造大脑改善情绪

              有经验的精神科大夫多会建议不是很严重的抑郁患者动起来。为什么呢?运动用脑。运动是由我们大脑的运动中枢和脑干、小脑、以及外周神经、肌肉、骨骼协同完成,是神经系统高度活化的过程。运动的重点在爬行脑。我们的祖先,在丛林生活当中能够活下来,就是靠这个脑区的“战逃反应”功能。这里是生存智慧的真正源泉。研究表明,运动可以改变我们体内的激素水平。多巴胺,血清素,内啡肽,催产素四大激素是让我们我们感受快乐情绪稳定的幸福激素。首先,运动可以抑制大脑中杏仁核的活化,激活大脑相关区域,减低压力反应和负性情绪。其次,运动可以增加多巴胺,而多巴胺让我们有欲望,有劲头,不抑郁。再次,运动可以增加血清素,沉静放松,心情就好,提高幸福感。最后,运动还会增加我们的肾上腺激素,进而提高专注度,可以更加专心致志地去学习。总之,激素水平改善了,心情就好了。在运动时,心脏要把血液供给到大脑。经常运动,就会让大脑的血糖和血氧供血充足,让大脑神经元之间更容易建立连接,学习效率更高。同时血液流动得越快,就能运送越多的带氧血红素到细胞上去,就可以思维更敏捷,记忆更牢固。  建议一、情绪低落或者抑郁患者一定要有一项自己喜欢并愿意投入的体育运动。一定要有能够自主运动的习惯,要对一项运动上瘾。给自己一个运动的理由。不论是为了让自己身材变得更好,为了加入某个运动团体,为了展现自己的特长,也为了磨炼自己的意志。总之要为自己的运动找到一个强有力的理由。不是开心了才做,而是做了才会开心。 二是要在做的过程中体验到快乐,体验到酸爽的感觉。比如说,跑步—旦过了最难熬的高原期,就会特别愉悦,所以,—定要找到那个嗨点,找不到就不要停。比如骑自行车,只有过了20公里,才会有愉悦感产生,不要到18公里就停下来,那样,运动就不快乐。踢球就要进球,打球就要嬴一次,做俯卧撑就要每天进步一点点。三是找到固定的运动伙伴。自己坚持不下来的运动,父母监督也没用。但是伙伴的力量是无穷的。如果觉得自己可能坚持不下来,就找到一些有行动力、坚持力和影响力的运动伙伴,线下相约运动,线上共同打卡都可以。他们会督促你在规定的时间去完成运动,并在互动的过程中结交新伙伴,建立深厚的友谊。 三是在家里设定固定的运动时间和运动空间。每天有固定的时间和空间去做运动。没有场地要找到场地,没有器材要购买器材,没有时间要挤出时间。总之,要让运动成为家庭固定的仪式化行为。比如,每周都在固定的运动场、固定的时间跑固定的圈数。只有运动的时间和空间固定了,才能形成规律和习惯。四是运动要动静皆宜。运动既可以是采取球类、马拉松、徒步、游泳等动起来的运动,也可以是做瑜伽、太极等静态的运动。这个是因人而异的,好静去做点好动的运动,如果是好动的,就可以做点静态的运动,我们希望最好是动静皆宜,各有一项,相互补充。如果我们的身体素质不是特别好,就建议去游泳,因为游泳是一种全身性的运动。如果我们你比较羞怯,就建议你去参加一些集体性的、有一定的竞争性的这样的运动,在里面体验到合作与竞争、成功与失败。做瑜伽,练练太极拳,学习一下八段锦,尝试一下正念训练。运动,是个健身育心的过程。 参考书籍《运动改造大脑》微笑主义课程

发布了文章

原创怎么评估咨询效果?

一认知有没有改变?原来的极端的,悲观的、绝对化的、偏执的非黑即白的二元思维,等等不合理信念改变了没?这些不合理信念往往是童年生活社会生活环境中习得的,来访者像是自动驾驶状态,一遇到类似问题就会条件反射启动悲观极端等模式而不自知。比如,不少青少年来访,因为父母夫妻关系不好,没有被好好的呵护,没有建立安全的依恋。妈妈说了句如果不是你早就离婚了。结果来访者一遇到挫折就认为自己不好不值得关爱。,全盘否定自己。甚至还有位女孩,手腕割的全是伤疤,却不敢跟妈妈说,怕添麻烦。有位硕士研究生来访者,哪怕自己上班偶尔迟到几分钟,就会自责崩溃,认为自己糟糕,做什么都做不好。情绪彻底崩溃。还有进食障碍来访,明明很美了,还要过度的无休止的减肥,整容,陷入病态循环而不自知。自己意识不到自己的好。二  情绪有没有改变?开始咨询时抑郁焦虑失眠,情绪激动,动不动就哇哇大哭,沟通完之后,情绪有没有舒缓平静?有没有学到放松减压的方法?有没有学会全然接纳自己和自己的情绪共处?三行为有没有改变?沟通完感觉很好,被疗愈。看见了问题症结,但是,有没有做出行为改变?用新的行为思维模式,取代旧的行为思维模式?我们的大脑有个部位叫伏隔核,负责习惯养成。身体不会忘记你做的一切,打破下行漩涡,建立正向行为模式的循环。简单说,用新的健康的思维行为习惯取代旧的。四  客观有没有改变?简单说,就是您这个人变了没? 有没有更快乐安康,有没有更豁达乐观?有没有跳出悲观的下行漩涡?有没有人际关系改善?有没有觉得自己可以从更高的层次更全观的视野审视自己了? 深层的内在人格的改变是缓慢的,来不得着急。慢即是快。  

努力加载中

关注

挂号

问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