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点滴滴,为了您的健康打开
关注数内容数
8037

成文辉

乌镇互联网医院

您身边的儿科医生👨‍⚕️

全部动态
文章
视频
回答
全部
感染
过敏反应
感冒
早产
便秘
咳嗽
腹泻
早产儿

发布了文章

置顶

新生儿如何晒太阳?要晒多久才合适?

       一般来说宝宝到两三个月的时候,如果天气不错,爸妈就会把宝宝抱出来,晒晒太阳,感受一下温暖。这样会有利于婴儿的生长发育,增加宝宝自身的抵抗力。那么婴儿晒太阳晒多久合适,又需要注意什么。         婴儿晒太阳晒多久合适? 新生儿晒太阳最好的时间段是早上9点到10,下午4点到5点。晒太阳时间长短应由少到多,可由10分钟逐渐到30分钟。带宝宝晒太阳时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地方,也不要在太阳下暴晒,让孩子在树荫下或者屋檐下就可以了。夏天可以给孩子戴上帽子或用遮阳伞,晒后注意补水。另外,在小童车上拉上白色的纱网,也是比较好的办法。         大家都知道晒太阳对人体大有好处,可是,说到给新生宝宝做日光浴许多人就可能要质疑了,这里我们就要告诉大家,新生儿晒太阳对于新生儿的身体很重要的。        1、宝宝太小时不能直接到室外曝晒,只能在室内,斜射阳光时打开窗子给宝宝晒太阳,每天晒1~2次即可,一般健康婴儿2周后即可在室内晒太阳。            2、维生素D进入人的血液后能帮助吸收食物中的钙和磷,可以预防和治疗小儿佝偻病。紫外线还可以刺激骨髓制造红细胞,防止贫血,并可杀除皮肤上的细菌,增进皮肤的抵抗力。可见,新生宝宝晒太阳很重要。室内晒太阳时,不要隔着玻璃窗、纱窗,这样会减少紫外线的透入。         3、一般出生3~4周的宝宝才能抱到户外晒太阳,而且开始的时间要短,只晒一部分如脚腿等,然后再慢慢地增加晒太阳的时间和范围。头部和脸部一般不要直接照射,可置阴凉处或遮阳戴帽子。  新生儿晒太阳注意事项         1、晒太阳时,阳光要与皮肤直接接触。隔着玻璃或穿着衣服晒太阳,紫外线的效果会减少30%以上。          2、空腹及早餐后1小时内不宜晒太阳。         3、有佝偻病症状或从未服过鱼肝油,钙片的宝宝,不适宜晒太阳。应在服用维生素D制剂一段时间后,再接受日光照射。         4、晒太阳有时会引起日光性皮炎。宝宝由于皮肤干燥,花粉刺激等原因,在晒太阳后会出现红斑、丘疹、局部脱皮等症状。食用一些食物如芥菜、马齿苋、马兰头、无花果后晒太阳时,也可以引起光敏性药疹或日光性皮炎。         5、宝宝晒太阳时,可以戴上小眼镜保护眼睛或躺着晒时用小伞遮住头部,保护眼睛。不要长时间曝晒,容易灼伤宝宝的皮肤,产生不良后果。         6、宝宝晒太阳可以从刚开始的5-10分钟起逐渐增加,每次日光浴尽量不要超过30分钟。日光浴应每天进行,长期坚持,才能起到良好的健身防病效果。  

发布了文章

儿童新冠阳性怎么办?这些要点家长请牢记!

      儿童感染奥密克戎和成年人有不同吗,有何症状?孩子什么情况需要立即去医院?患儿家长如何科学应对?儿童感染奥密克戎变异株后有什么症状?       儿童感染奥密克戎变异株后,大多数症状较轻或无症状,常表现为轻度到中度发热,少数高热,可以有干咳等呼吸道症状,或者乏力、恶心、呕吐或腹泻等症状,多数在1周内消失。少数重症肺炎常在1周后病情进展,出现精神状态差、咳嗽加重、呼吸急促、低氧等症状,甚至出现呼吸衰竭。        婴幼儿,尤其是2岁以内的婴幼儿发热后,如果出现拒奶或精神萎靡、嗜睡、抽搐等症状,应立即送医院救治。儿童新冠阳性后家长应该如何应对?        目前新冠疫苗还未覆盖3岁以内的婴幼儿,但婴幼儿暴露感染风险相对较低,症状较轻,家长不必过于焦虑或担心,可以做好以下几点:       发热是孩子感染或者应激状态下,体内的一种正常的生理反应。       如何防护:儿童感染后,家长应注意将孩子与其他同住人分开居住,并保持距离;1岁以上儿童佩戴外科口罩、高危儿童可以佩戴N95口罩;感染儿童和家长应分开吃饭,清洗消毒餐具;家长在护理孩子时也应佩戴N95口罩,接触孩子及其物品后应洗手和消毒;此外,家长及监护人也应监测自己的体温,如出现症状也应及时隔离、休息。        如何照护:对于无症状或症状较轻的儿童,注意休息,清淡饮食,通常不用特殊治疗,几日后即可恢复;对于婴幼儿,还应密切注意孩子的精神状态和反应,当孩子出现哭闹不止、拒奶等现象考虑及时就医。        家庭用药:我国尚无批准用于低龄儿童的抗新冠病毒药物,主要对症治疗。当孩子体温超过38.5℃或之前有过抽搐史的儿童,应及时给予退烧药物治疗,给药时应根据孩子年龄和体重。如果是六个月以上的孩子,可以选择布洛芬或者对乙酰氨基酚,二者任选其一;如果是两个月以上且六个月以下的孩子,只能选择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4—6小时用药一次,24小时内不应超过四次。       何时停药:退热药物主要是缓解儿童症状,减少不适感,因此当孩子体温稳定并低于38.5℃后可以不使用退热药(有热性惊厥史患儿低于38℃),但仍应随时注意孩子体温和精神状态,以免病情反复。       易发生重症的高危人群包括先天性心脏病、慢性肺疾病、神经系统疾病、重度营养不良、肿瘤、肥胖、糖尿病或遗传性疾病、免疫缺陷者或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早产儿或新生儿等,家长应提高警惕。当孩子3—5天持续高热不退,呼吸急促、精神萎靡、持续胸闷或胸痛或者病情加重时,应及时就医。       抗菌药物的使用:抗菌药物用于治疗细菌性感染,无抗病毒效果,只有在合并细菌感染时才会使用,应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家长不要自行决定。 儿童外出或就诊时应注意什么?          儿童及家长或其他同住人尽量不要去人群聚集场所,1岁以上儿童外出时应正确佩戴大小合适的儿童口罩、与其他人保持1米以上距离、注意手部卫生,尽量不要触碰公共设施,不用手揉眼、鼻和口,正确洗手。         就诊时尽量不要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全程佩戴口罩,按预约时间前往医院就诊,减少在医院候诊时间。 儿童感染后会有新冠后遗症吗?        目前为止还没有明确的证据表明新冠病毒感染后会导致严重的后遗症。        对3岁以上儿童及时接种新冠疫苗,儿童的家庭成员疫苗接种有助于儿童预防感染。

发布了文章

寒冷冬季如何让孩子远离呼吸道疾病?

       寒冬渐至,气候也逐渐转为干冷模式,昼夜温差大,人们的皮肤、鼻腔、口腔常常会感到不适,稍不注意保暖或者抵抗力下降,很容易引起感冒、流感等呼吸道疾病。特别是儿童更容易出现呼吸系统疾病。如何避免孩子中招,家长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做好疫苗接种        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最有效、最经济的措施。儿童出生后应当按照免疫规划程序接种疫苗,一般接种流感疫苗后2-4周才能产生足够的抗体。最好在流感流行季节前接种流感疫苗以减少患流感的机会或减轻患流感后的症状。 2.讲卫生勤洗手       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比如讲卫生、勤洗手、不用手揉眼睛和鼻子。此外,要注意公共卫生,不要随地吐痰,咳嗽、打喷嚏时要遮掩口鼻。 3.加强锻炼增强体质防寒保暖        在天气晴好的时候,要鼓励孩子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体育锻炼,比如散步、慢跑、球类运动等,可以增强儿童抵抗疾病的能力。在天气比较冷的时候,外出要做好保暖工作。 4.注意合理饮食        饮食宜清淡、低盐、少量多餐。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的过量摄入。同时注意补充肉、蛋、奶、豆类等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适当补充脂肪,以提高机体的抗病力。 5.保持适宜的居家环境         根据天气变化和空气质量,适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干燥的环境容易诱发易过敏孩子咳嗽或喘息发作,所以要保证室内湿度适宜,从而降低室内可吸入颗粒物,减少细菌、病毒的滋生和传播。家里有人患感冒等呼吸道疾病时,要及时戴口罩或和孩子隔离开。

发布了文章

炎炎夏日,如何做好儿童的皮肤护理?

      炎炎夏日,气温升高、日照时间长、紫外线强度大,各种病原体滋生,许多孩子特别容易受到各种皮肤疾病的侵扰。那么,这个季节该如何做好儿童的皮肤护理呢?        首先,由于夏季温度升高,炎热的作用会使得皮肤出汗量猛增。宝宝们排汗量增加时,如果某些原因使得汗腺导管开口阻塞的话,可以引发汗液潴留,排泄不畅,积于皮肤内而造成各种疾病。         所以,夏季应加强宝宝所在室内的通风和散热措施,室内温度最好维持在22至24摄氏度左右,减少宝宝出汗可能;家长给孩子应穿着宽松、纯棉、易吸汗透气的衣物;应经常保持宝宝们皮肤清洁干燥,必要时可以使用一些爽身粉外扑。         其次,由于夏季蚊虫较多,孩子们暴露在外的皮肤很容易受到叮咬。所以,在夏季户外玩耍时,一定要做好蚊虫防护工作,比如使用蚊帐、防蚊喷雾或者防蚊手环等保护措施;家长们平时也要注意室内外卫生,避免蚊虫滋生;如果发生虫咬皮炎后,可外用炉甘石洗剂、薄荷软膏以及糖皮质激素软膏等,严重时应及时医院就诊。         另外,夏季日光照射强度大、照射时间长,一些孩子在户外活动时日晒时间过长,还有一些孩子在外出旅游时食用了过多的光敏性食物如芹菜、野菜等,可能诱发光相关皮肤疾病,如面部、颈部、双臂、后背等出现红斑、水肿,甚至水疱和糜烂等情况,并伴有明显的烧灼感和疼痛感。         所以,建议孩子们在夏季,应尽量避免烈日下的活动,如上午十点至下午四点之间,如此时必须外出,则应撑遮阳伞、戴宽边帽、穿长袖衫,同时在外露的部位涂儿童专用防晒霜等。如有类似症状的出现,家长可以先用冰盐水或纯净水冷敷患处半小时,之后外涂糖皮质激素类软膏,不见缓解或重症患者应及时就医,由专业儿童皮肤科医师诊治。          最后,夏季空气湿度增大,宝宝出汗增多时,容易引发病原菌的滋生,出现一些皮肤细菌感染性疾病,如毛囊炎、疖肿、痈、丹毒、蜂窝织炎等,一般表现为患处红肿热痛明显,严重时表现为全身感染中毒性表现。        同时,夏季洗澡频次增多,部分公共浴池等消毒不严格,或者家长未将宝宝们的衣物单独洗护,容易出现病原菌的交叉感染,造成皮肤浅部真菌感染相关疾病如手足癣、体癣等。建议家长们应注意个人和家庭卫生,养成分开洗涤衣物的好习惯;如皮损出现时,可以外用抗生素软膏或抗真菌软膏对症处理;若有全身表现趋势或本身有严重基础疾病的患儿需及时儿童皮肤科就诊。

发布了文章

流感高发季,防新冠的同时别忘了防流感

         冬季是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节,且全球新冠疫情仍处于高位,今冬明春按照季节性特点容易出现流感与新冠等呼吸道传染病叠加的情况。儿科医生提醒您,流感高发季,防新冠的同时别忘了防流感。什么是流感 1.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2.高热、头痛、乏力、咳嗽、全身酸痛 3.通过飞沫及接触传染,传染性强 4.通常3~14天可自愈,但重症者或可危及生命       流感在中国以冬春季多见,临床表现以高热、乏力、头痛、咳嗽、全身肌肉酸痛等全身中毒症状为主,而呼吸道症状较轻。       流感病毒容易发生变异,传染性强,人群普遍易感,发病率高,历史上在全世界引起多次暴发性流行,是全球关注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流感病毒属正粘病毒科,为单股、负链、分节段RNA病毒。根据核蛋白和基质蛋白不同,分为甲、乙、丙、丁四型。         目前感染人的主要是甲型流感病毒中的H1N1、H3N2亚型及乙型流感        病毒中的Victoria和Yamagata系。流感病毒对乙醇、碘伏、碘酊等常用消毒剂敏感,对紫外线和热敏感,56℃条件下30分钟可灭活。        进入11月份,学校及托幼机构等集体单位发生流感等呼吸道聚集性疫情的风险明显增大。 儿童患者如果出现以下症状应该及时就诊: 1.呼吸困难或呼吸急促; 2.口唇发绀; 3.胸痛; 4.严重的肌肉疼痛(孩子拒绝走路); 5.脱水6.8小时无排尿; 7癫痫发作; 8.40°以上发热; 在12周以下的儿童中,任何发烧;退烧或咳嗽,但随后又复发或恶化;慢性疾病恶化。 温馨提示       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的最有效手段,接种新冠疫苗也不能代替流感疫苗。

发布了文章

给早产宝宝做抚触应该注意的问题

01 什么是新生儿抚触?      新生儿抚触,也叫新生儿触摸,是一种通过触摸新生儿的皮肤和机体,刺激皮肤感受器上传到中枢神经系统,促进新生儿身心健康发育的科学育婴方法。02 新生儿抚触的好处有哪些呢?        触觉是较视觉更早发育的感觉器官,由于抚触既能减轻压力,又能提供触觉刺激,因此它被推荐为促进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婴儿生长发育的一种干预手段。        经常给宝宝做抚触,不仅可以使早产宝宝获得情感上的满足,还可促进宝宝生长及神经系统发育。可减少哭闹,改善宝宝睡眠状况,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同时,还能增进父母与宝宝之间的感情交流,促进宝宝心理健康地成长。 03 早产宝宝可以做抚触吗?       做抚触可使早产宝宝体内生长激素释放增加,还可刺激胃肠激素的释放,促进消化吸收,促进体重平均增加10%左右。       早产宝宝生后神经系统处于快速增长期,这时期做抚触有利于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和感官灵敏性的增强。因此,在早产宝宝健康状况允许的情况下,抚触做的越早越好。 04 抚触前应该做哪些准备呢?        做抚触时要保持适宜的室内温度(26℃左右); 房间要洁净,可以配合一些柔和的音乐作为背景; 要选择宝宝处于清醒安静状态,避免胃部饱胀、饥饿及睡眠时进行。        在抚触前准备好毛巾、尿布、替换的衣物,适当选择润肤乳或按摩油,保证双手光滑、温暖。 05 如何进行抚触?        抚触的手法有很多,国际标准的是全身按摩法: 在安静、舒适、温馨的环境下,操作顺序是从头面部、胸部、腹部、四肢、手足、背部抚触,力量由轻到重,并揉搓大肌肉群。        根据宝宝的适应情况,每次大约15分钟,每天可以进行1到3次。 06 抚触的注意事项?        抚触时要特别注意宝宝的身体和情绪反应,根据宝宝对刺激的接受能力,调整抚触的部位、力度及频率。        一旦发现宝宝异常哭闹、肌张力增高、活动兴奋增加、肤色变化或呕吐等反应均应停止抚触。宝宝生病或有皮肤感染时暂停抚触。

发布了文章

早产儿宝宝回家后该如何护理?一篇文章教会你

       早产儿因发育不成熟,大多数曾经住院治疗,当宝宝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回到家时,父母们却往往不知所措,那么早产宝宝回家,宝爸妈该做哪些准备呢?一.物品准备       宝宝回家要准备婴儿床,床护栏板条间距不超过6厘米;还要备好柔软的棉质衣服、床单、毯子;擦嘴用的柔软小毛巾、清洗、擦拭宝宝屁股用的无刺激湿巾;大小适宜的纸尿裤;监测体温用的体温计;宝宝吐奶或呛奶时用于清理口鼻的吸鼻器;母亲喂奶用的哺乳内衣、吸奶器、储奶瓶、乳头盾,安抚奶嘴,不能母乳喂养的需要准备配方奶粉;消毒奶具的锅或消毒柜;宝宝洗澡用的浴盆、毛巾等。        宝宝在纠正胎龄2个月内不要用枕头;不要把毛绒玩具等物品放在宝宝身旁,避免宝宝窒息。洗涤用品应不含化学香精;新生儿可不穿袜子,衣服要宽大,剪掉标签。二.环境准备        宝宝的房间颜色以浅淡、柔和为宜,保持室温在22-24℃,相对湿度在55%-65%,每天至少通风三次,每次至少半小时。        房间要安静,光线适中,避免灯光直射。 三.照顾者准备        宝宝护理人员要掌握早产儿基本护理及异常情况知识,学会评估宝宝生理需求,掌握宝宝呛奶、呼吸暂停基本急救方法。 四.护理常识         接触早产宝宝前后要洗手以防止病菌传播;根据早产宝宝身体状况决定洗澡频率,洗澡时间选择在喂奶前后1小时,对干性皮肤宝宝要在医师指导下使用润肤霜。        早产儿宝宝因贲门发育不全,胃内奶液易返到嘴里出现溢奶和吐奶,故喂奶时要注意少量多餐,避免空气入胃,喂后将宝宝竖起,头靠肩上并轻拍其背部,直至打嗝,排除空气。若宝宝呕吐频繁,出现烦燥不安或哭闹时,要避免窒息,及时到医院就诊。        虽然宝宝都会哭,但哭闹程度各有差别,如果每天哭闹超过3小时,每周至少3天且连续3周以上的哭闹可能是肠绞痛,给宝宝顺时针揉腹可有所缓解。 五.定期随访       早产宝宝因许多有过住院经历,加之胎龄体重过低,不能注射疫苗,所以出院后需要补种疫苗。宝宝在住院期间存在的一些问题如颅内出血、动脉导管未闭、神经发育等都需出院后作相应的复查,故早产儿应按要求定期随访。


发布了文章

早产儿吃奶量该如何掌握?

        对早产儿来说,住院期间的营养目标是达到宫内增长速率,出院后则希望实现追赶性生长,这都需要加强营养以实现。       但早产儿消化系统功能不健全,吸吮吞咽功能也不协调,贲门括约肌松弛,胃容量小,易产生溢乳、呛咳,消化能力弱易发生呕吐、腹胀、腹泻,所以正确的喂养尤为重要。       既然营养对早产儿生长发育至关重要,那么是不是喂奶量越多越好呢?         答案是否定的。        早产儿的喂养,既要考虑早期追赶生长的需要,也要考虑过度营养摄入对远期潜在的不利影响。         在新生儿科住院期间,医生会根据宝宝的病情、喂养耐受情况从非营养性吸吮、微量喂养逐渐增加奶量,并精确计算经口以及肠外营养热卡。宝宝出院后该吃多少奶是家长常困惑的问题。         如果宝宝是配方奶喂养,出院最初几天应保持出院时奶量,如宝宝精神吃奶好可逐渐加奶,渐加至每天150-180ml/kg,计算奶量时应以水中加入配方粉后的体积为准。          每个婴儿吃奶量不同,个体差异也很大,尤其是母亲亲喂的宝宝吃奶量难以判断,宝宝吃奶量是否足够可通过以方式判断:         1.宝宝体重增长适宜,矫正胎龄40周以前每天增加10-15g/kg、矫正足月后每天增加25-35g(矫正0-3月龄)或10-20g(矫正3-12月龄);         2.尿量正常,每天排尿6次以上,尿色清亮微黄;         3.吃奶后精神好,间隔2-3小时后才会饿。如果达到以上标准说明宝宝吃奶量已经足够了。 另外早产宝宝家长还可以通过生长曲线来判断宝宝生长发育状态,从而间接评估吃奶量是否适宜。目前国际上对早产儿体格生长的评价按照胎龄40周前和40周后采用不同的方法。        在胎龄40周前,按照Fenton早产儿生长曲线图来评估;而在胎龄40周之后,用WHO儿童生长标准来评估。曲线图可以横向看到宝宝追赶性生长的情况,也能纵向与同胎龄群体进行比较。 宝爸&宝妈还需注意      早产宝宝随访过程中医生会根据生长曲线情况给宝宝个体化的喂养指导。每个宝宝的生长情况不同,只要在追赶生长过程中宝宝的生长曲线能够稳步增长,代表宝宝生长发育水平正常、喂养量适宜。       如果生长曲线持续不增甚至下降,或在追赶性生长过程中偏离正常曲线越来越远,要及时寻求医生的帮助。

发布了文章

讲给孩子听!暴雨高发季,这些安全知识需牢记

1.雨天行走要小心尽量不要靠围墙、建筑物行走,防止建筑物倒塌、高空坠物等危险发生。雷雨天气容易发生泥石流、山体滑坡,如在野外,不要在室外逗留,尽快离开危险区域。2.行走时远离车辆步行出门时,一定要走地势高的道路,尽量避开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因为雨天道路湿滑,车辆刹车系统不灵活,更容易发生交通事故。安全起见,行走时最好远离车辆行驶的道路。3.行走时不要玩手机一边走路一边玩手机本来就不安全,雨天还要注意防雷,以及避免触电等危险,所以下雨天千万不要一边走路一边玩手机。4.选择地势高处避雨如果暴雨来临时正好在室外,那么先找一个安全的地方停留,直至暴雨结束为止。这个安全的地方必须是牢固的建筑物,或者地势较高的建筑物。在选择避雨地点时,要远离建筑工地的临时围墙、建在山坡上的围墙等。5.小心“吃人”井盖雨天出行,无论多么匆忙,一定要当心下水道、排污井等深坑,避免掉下去。如果发现路面有旋涡、突泉时要远远绕行;也要留心观察路面上有没有特殊标志,标志可能是发现险情后在提醒路过的人要小心。6.“趟水”需三思雨天必须外出时,尽可能绕过积水严重地段。如果必须要趟水通过,一定要随时观察所通过的路段附近有没有供电设备,以及有没有供电线路段落在积水中。7.远离“电力设备”多雨潮湿的天气,电气设备绝缘性能下降,人体的电阻也相对降低。在路上行走时不要靠近电力设备,更不能在供电线路和变压器下避雨。因为大风有可能刮断架空电线,雷击和暴雨容易引起裸线或变压器放电。8.“8米”安全距离如果发现电线段落掉在地上或浸在积水中,切勿接触,应离开导线落地点8米以外,提醒行人不要靠近,及时通知供电公司紧急处理。

发布了文章

晒太阳≠补钙,宝宝这样晒太阳才是对的!

       在宝宝满月之后,家长们会经常抱宝宝到户外去晒晒太阳。很多妈妈都认为多晒晒太阳就等于给宝宝补钙了。于是,便能看到很多的家长带着孩子到公园上晒太阳,但是真的是这样吗?晒太阳≠补钙       宝宝晒太阳,只能补维生素D,而维生素D则能促进宝宝体内钙的吸收。想要完全通过晒太阳给宝宝补钙,这是不准确的。奶量充足,合理、均衡的饮食才是为宝宝提供足够的钙的基础。虽说晒太阳,不能直接给宝宝补钙,但是晒太阳对宝宝来说还是非常有益的。带宝宝晒太阳的益处1、获得充足的维生素D       晒太阳能够帮助人体获得维生素D,这是人体维生素D的主要来源。维生素D可以帮助人体摄取和吸收钙、磷,不但有助于骨骼的健康成长,而且可以预防和治疗佝偻病。 2、防止贫血       紫外线还可以刺激骨髓制造红血球,防止贫血,并可杀除皮肤上的细菌,增加皮肤的抵抗力。 3、增强免疫力       晒太阳还能增强宝宝的免疫功能、增加吞噬细胞活力,有效预防感冒。 很多妈妈都知道带宝宝晒太阳有益处,但是却经常会出现一些的误区,导致宝宝享受到阳光带来的益处,反而受到了小小的“伤害”。带宝宝晒太阳怎么晒?  1、选择适当的时间        婴幼儿期生长发育旺盛,骨骼的生长发育迅速,需要足量的维生素D才能维持正常的骨骼发育,当维生素D缺乏时,即可引起本病。婴儿每天晒太阳1小时,可产生400国际单位维生素D,就已经能满足婴儿每天对维生素D的全部需要了。看来,阳光是最好的维生素D“活化剂”,崔其亮建议,孩子满月后,家长即可常抱孩子出户外晒太阳。         孩子满月后,就可以经常报宝宝到户外晒晒太阳,如今天气大概每天的早上的6~9点、下午4~6时,就可以带宝宝去晒晒太阳。  2、不同月龄宝宝不同对待        每次晒太阳的时间长短随婴儿年龄大小而定,要循序渐进,可由十几分钟逐渐增加至1~2小时为宜,或每次15~30分钟,每天数次。也可晒一会儿、到荫凉处休息一会儿。         一般来说宝宝的后脑勺、屁股、双手双脚都是晒太阳的好部位。此外,给宝宝戴一顶带帽沿的小帽子还是有必要的,能保护视网膜,特别是年龄特别小的宝宝,毛发较稀疏,而且头颅骨骨板薄,对阳光中紫外线抵抗能力较差。   3、晒后不用马上洗澡       晒太阳时不宜空腹,最好不要给宝宝洗澡。因为洗澡时可将人体皮肤中的合成活性维生素D的材料“7-脱氢胆固醇”洗去,减低了促进人体钙吸收的作用。  4、可以穿上红衣晒太阳        晒太阳时最好穿红色服装,因为红色服装的辐射长波能迅速“吃”掉杀伤力很强的短波紫外线。最好不要穿黑色服装。  5、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地方        通风不好,人流复杂,无法避免病毒传播,而宝宝抵抗力低,最容易被感染,尽量少去。  宝妈们带宝宝晒完太阳,一定要给宝宝及时补充水分,如果宝宝皮肤变红、出汗过多、脉搏加速,应立即回家并给予清凉饮料或淡盐水,或用温水给宝宝擦身。  带宝宝晒太阳注意事项         1、给宝宝喂些鱼肝油,再晒太阳,效果会更好。但是夏天的阳光较多,不用每天吃鱼肝油,隔天或者隔几天吃都是可以的,鱼肝油不宜长期服用。         2、每次“日光浴”后,多给宝宝喂些水喝。         3、空腹及早餐后1小时内不宜晒太阳。        4、“日光浴”多吃水果、蔬菜,补充维生素C,可以抑制黑色素的生产。          5、晒太阳时,如果宝宝皮肤变红、出汗过多、脉搏加速,应立即回家并给予清凉饮料或淡盐水,或用温水给宝宝擦身。          6、晒太阳有时会引起日光性皮炎。宝宝由于皮肤干燥,花粉刺激等原因,在晒太阳后会出现红斑、丘疹、局部脱皮等症状。食用一些食物如芥菜、马齿苋、马兰头、无花果后晒太阳时,也可以引起光敏性药疹或日光性皮炎。    

发布了文章

腹泻病频发?学会这几点,轻松应对红屁屁!

       老人常言“病从口入”,好奇是儿童的天性,也是人类最好的启蒙导师,只有不断的探寻才能够有人类的发展和进步,孩子们到处探索的小手手也是导致各种传染性疾病的原因之一。这不,近期各类病毒性肠炎就不在少数,这类患儿均有腹泻次数增多导致红臀的症状,许多新手妈妈对于患儿出现腹泻,如何预防红臀是知之甚少。莫慌莫慌,手把手教会家长们如何轻松应对红屁屁!1.勤更换        从宝宝出现腹泻症状开始,家长们就要注意了,勤换纸尿布是重点,只要纸尿裤里有大便,不管多少,都要及时更换。宝宝皮肤娇嫩,加上受大小便的刺激,更加容易红屁屁啦!所以,家长们:不要觉得给孩子用上纸尿裤就万事大吉,可以葛优躺的看手机,刷抖音啦! 2.勤清洗        每次小便之后立刻换尿布,大便之后立即用清水冲洗。洗澡时室温以24C--28"C为宜,水温控制在38"C--40C,重点清洁小屁股及皮肤的皱褶处。让小屁屁晾一晾或晒晒太阳,再用清洁棉质毛巾或柔软纸巾蘸干水分,可以预防性的给宝宝涂一点护臀膏,一般来说护臀膏中含有氧化锌、凡士林、羊毛脂等成分都是比较安全的,最后再给宝宝换上透气性强的纸尿裤或纯棉尿布。此处切记不要为了方便只用湿纸巾为宝宝清理屁屁,就直接穿上纸尿布哦。说到尿布的选择,宝妈们就开始翻箱倒柜的看看自家尿布啦,哎呀,我这个是透气的吗?什么牌子的尿布最好啊?其实,宝妈们也别着急,一起看图学知识: 3.勤翻身:        按时翻身,定时更换,减轻局部皮肤受压,改善血液循环,适当暴露患处皮肤。     4.避免使用爽身粉 有的家长(尤其是奶奶辈的)可能会觉得,宝宝皮肤上擦点爽身粉,感觉滑滑的,可以预防红臀。其实,这可能是导致红臀的原因之一,因为粉剂吸水后易结成块状,不但无法保持局部干燥,还会刺激宝宝皮肤,加重红臀。 5.正确使用护臀类药物 如果宝宝不幸发生了红臀,别着急,细心做好以上几点外,我们先评估宝宝红臀的程度,临床上,一般轻中度的红臀,我们常用氧化锌软膏或湿润烧伤膏,如何正确使用氧化锌软膏或湿润烧伤膏才是重点。宝宝排便后,清洗臀部,待干后;用棉签在皮肤上轻轻的滚过即可,不可用力涂、擦,药膏不宜太厚,薄薄涂一层即可;大腿间或臀部褶皱处,涂药时须将褶皱处皮肤拨开后涂抹,不可遗漏。一般情况按照这种方法2-3天宝宝的红臀就会好转。如果宝宝的红臀持续4天以上不见好转,并有加重趋势,就要考虑是否存在合并真菌感染,这时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抗真菌药物。敲重点:看医生,遵医嘱! 6.手卫生       给宝宝进行臀部皮肤护理时,一定要注意手卫生,护理前后均需洗手。        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是父母的心头肉,掌中宝。呵护好他们的一生,让她们快乐健康的成长是每位爸爸妈妈的最大心愿。别担心,感染科的医生哥哥以及护士小姐姐们会为你们保驾护航,相信你们会像美丽的花朵儿静静绽放!

发布了文章

儿童便秘还能影响社交能力?快来解锁锦囊妙计

        孩子便秘,家长要有足够的耐心去鼓励引导。  便秘在儿童的各个年龄段都很多见,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困扰:“孩子几天都没有排便了,肚子胀胀的,还不好好吃饭。排便的时候,表情十分用力,可是便便就是不肯顺利出来,有时候便便太干还会带着血,真是让人着急。”     可是,一个简单的便秘,咋还能影响儿童的心理健康了呢?      其实,孩子便秘的事儿可不简单呢,接着往下看吧!如何判断孩子是不是便秘了呢?       便秘是儿童时期常见症状之一,其中95%以上是功能性便秘,也就是一种功能性胃肠病。       如果出现了以下这些情况,那孩子有可能是出现便秘了哦!(1)排便次数为每周2次或更少。(2)有排便疼痛或排干硬粪便的症状,粪便有时就像一颗颗鹅卵石一样。(3)有时排出粗大的粪便,甚至可造成抽水马桶堵塞,说明粪便在直肠内潴留时间过长。(4)最近孩子排便变得很费劲,如厕时间很长,很难排出大便。  引起儿童便秘的原因有哪些呢?▎饮食结构不合理:儿童对甜食、油炸食物、精制面食和肉类有天生的偏爱,不太喜欢吃蔬菜和粗粮,这会导致膳食纤维摄入较少,从而造成肠蠕动减慢,大便在肠道里停留时间过长,水分被吸收,最后导致大便干燥不易排出,引起便秘。有研究[1]认为蔬菜及水果摄入减少易引起2-7岁儿童发生便秘。在一日本的研究中也发现,高膳食纤维食物(比如马铃薯、豆类、蔬菜和水果)的摄入与5-6岁儿童便秘患病率的降低相关,高碳水化合物(如大米)的摄入与较高的便秘患病率相关[2]。 ▎水分摄入量不足: 孩子对寡淡无味的白开水总是没什么兴趣,家长一旦放松叮嘱,孩子可能就会饮水量不足。进行奶粉喂养的婴幼儿,如果奶粉冲泡得过浓,也可能会导致便秘。 有研究显示,增加水量的摄入可以改变大便的稠度,粪便中含水量增加有助于大便顺利排出。 ▎未进行正确的如厕训练: 有研究[3]显示,204名因便秘而就诊的2-7岁儿童,仅有约1/4的家属有意识地进行如厕训练,但是存在训练时间过长(大于15min)的情况,然而,这样并不能改善便秘的情况。 如厕训练是儿童便秘非药物治疗中非常重要的部分,目前针对存在功能性便秘儿童的非药物治疗中建议进行如厕训练,每日固定2-3个时间段进行,每次5-10min,于餐后进行,并应给予足够的腿部支撑。 ▎精神因素: 精神因素对儿童便秘的发生也会产生重要影响。患儿经常在排便过失受到责备后,心理发育受挫,长期受焦虑和抑郁的折磨,随着时间的推移,最终导致便秘。 一项[4]某儿童医院对儿童功能性便秘相关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排便过失责备儿童”在多个影响因素中OR值最高。另一项对120例孤独症谱系障碍患者的研究显示,42.5%的患者符合儿童功能性便秘的标准,说明焦虑、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和胃肠道功能紊乱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5]。 儿童便秘会影响社交能力吗?         可能我们大多数家长都认为,孩子便秘很常见,顶多算作一个消化功能问题,或许都不认为是一种疾病。        但是,Oostenbrink等[6]报道患有功能性胃肠道疾病的学龄前儿童,其生活质量显著下降,并对身体功能、气质、情绪、健康观念、父母与儿童之间的情感交流等产生影响。而儿童时期的气质、情绪、观念等特点可影响心理行为的发育发展,进而制约其社会心理适应能力的发展。        因此,长期的便秘可能会对儿童的心理健康和社交能力产生负面影响,我们应该给予更多的帮助和疏导。        儿童发生便秘,应该进行饮食结构调整、增加饮水量、进行正确的如厕训练,同时应注意抚慰孩子的焦虑情绪。在未建立规律的排便习惯之前,可能需要同时使用药物来治疗。 缓解儿童功能性便秘可以使用哪些药物呢? ▎容积性缓泻剂(代表药物-小麦纤维素颗粒) 作用机制:不被消化吸收,随粪便排泄。增加粪便体积,增加粪便的含水量,有助于粪便排出。 用药注意: 1、对小麦过敏的患儿避免服用。 2、可以将药物加入约200mL果汁和牛奶中以改善口感,让孩子更容易接受。 3、建议在早晨服用药物,服药后多饮水效果更佳。 4、至少连用一周,随后可酌情减量或遵医嘱。 ▎渗透性缓泻剂(代表药物-乳果糖) 作用机制:乳果糖在结肠中转化为有机酸,使肠道pH值下降,有利于益生菌的繁殖和生长。它通过保留水分,增加粪便体积,刺激结肠蠕动,有助于恢复结肠的生理性节律。 用药注意: 1、建议在早餐时服用一日的剂量。 2、如果使用1-2天后效果不佳,可在允许的范围内增加一点剂量哦! 3、在开始用药的几天可能会有腹胀等不适,继续治疗就会好转,不必过于担心。 4、口服后几乎不被吸收,安全性很好。 ▎润滑剂(代表药物-开塞露) 作用机制:开塞露的主要成分为甘油,注入直肠后不被吸收,可润滑、刺激肠壁,软化大便,使其排出。 用药注意: 1、用药时应先挤出少量药液涂抹管口和宝宝肛门处,以免损伤肛门或直肠。 2、儿童保持侧卧或屈膝位,将管口缓慢插入肛门3-4厘米,挤压药液至直肠内。 3、用药后让儿童保持卧位一段时间,使药物与粪便、肠壁充分接触,而更好地发挥作用。 4、开塞露对结肠黏膜有刺激作用,不可长期使用哦! ▎微生态调节剂(如各种益生菌) 作用机制:益生菌可增强肠道的运动频率,缩短粪便在肠道的运输时间,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儿童便秘。 用药注意: 1、服用时不要用超过40℃的热水送服。 2、有些益生菌制剂需要冷藏保存。 3、不要与抗菌药物同服,至少间隔2个小时。 出现这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年龄较小的婴儿发生便秘要及时就诊排除肠道畸形等器质性病变。 ▲儿童出现便秘,且伴随腹胀、呕吐及肠道不排气要立即就医,警惕肠梗阻。 ▲儿童便秘症状服药后不易缓解,也要及时就诊。 小结: 儿童便秘已经成为儿童常见的胃肠道疾病,通常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而导致。便秘对儿童的影响并不只表现在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同时还对儿童心理健康和社交行为有一定的影响。 长期受到排便困难及疼痛的折磨,患儿会情绪低落,社会适应能力也会相对变差。父母在日常生活中除了要注意饮食、生活习惯的调整外,还应有足够的耐心鼓励并引导患儿,促使患儿养成规律的生活习惯,建立自信心。 希望我们可爱的孩子,能在医生和家长的帮助下逐渐摆脱便秘带来的困扰,身心健康地成长。

发布了文章

宝宝缺钙,妈妈要掌握的小信号

       在宝宝成长发育的过程中,“钙”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妈妈想要让宝宝成长发育的更好,那么在宝宝幼儿时期,就需要给宝宝补充足够的钙。给宝宝补钙可没那么简单,补钙的学问妈妈你知多少呢?宝宝“钙”不足,妈妈你造吗?       “什么样的宝宝需要补钙呢?”相信很多妈妈都不清楚是否需要给自家宝宝补钙。那么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什么样的宝宝容易缺钙?而宝宝缺钙又会怎样?       哪种宝宝存在缺钙风险?      胎儿期储钙不足:妈妈在怀孕期间钙摄入不足导致胎儿钙摄入量不足,或者出现早产、低出生体重、双胎或多胎等情况,宝宝在胎儿时期吸收的营养不足,导致胎儿期储存的钙不足以维持宝宝生长发育所需的钙含量。       出生后喂养不当:妈妈在怀孕期间或者在哺乳期摄钙量不足,导致乳汁中钙含量低。另外,在断母乳后未补充足量的奶制品或宝宝日常膳食中缺乏高钙食物,宝宝经常喝果汁、饮料等含钙量低或者不含钙的饮品,而非含钙量高的奶类,从而影响宝宝日常对钙吸收。但是妈妈却很容易忽视这一点,此时如果不及时补充钙质,宝宝很容易有缺钙隐患。       患有某些疾病:当宝宝患腹泻、胃肠道疾病时,肠道对钙的吸收、利用不良,也容易引起钙缺乏。其实不仅仅是早产、低体重或者患有肠道疾病的宝宝容易缺钙,很多宝宝都容易缺钙。那么宝宝缺钙有什么表现呢?        宝宝缺“钙”时,有何表现?        很多宝宝都容易缺钙,可能因为缺钙的表现不明显,妈妈可能会认为不用给宝宝补钙。但当缺钙症状明显时,再给宝宝补钙,有可能“亡羊补牢,为时已晚”了。妈妈赶紧来看看宝宝缺钙有哪些表现,及时给宝宝补钙吧!轻、中度缺钙        宝宝轻、中度缺钙一般会表现为在白天常常出现烦躁、坐立不安。到了晚上,不易入睡,即使入睡后,也容易出现多汗、啼哭、易惊醒的情况,不容易进入沉睡的状态。而且相对于其他同龄宝宝,缺钙的宝宝学步迟、出牙迟,而且牙齿排列参差不齐,并且会经常出现身体抽搐的状态。        高度缺钙       宝宝缺钙还会出现前额突出、形成方颅。缺钙严重时,会出现肌肉肌腱均松弛,可引起肠腔内积气而形成腹部膨大如蛙腹状。若是脊柱的肌腱松弛,宝宝可能从小就开始出现驼背。当宝宝学会走路时,若宝宝缺钙,容易造成骨质软化,站立时身体重量使下肢弯曲,主要表现为“X”形腿或者“O”形腿,并且容易发生骨折。       另外,如果是因为缺乏维生素D导致缺钙,容易出现肋软骨增生,各个肋骨的软骨增生连起似串珠样,常压迫肺脏,使小儿通气不畅,容易患气管炎,肺炎。        最后      家乡如果不确定宝宝是否缺钙,或者宝宝出现缺钙征兆时,最好带宝宝去医院做血清钙含量测定,判断孩子是否缺钙。而不管是什么原因导致宝宝钙不足,为了宝宝的健康成长,妈妈在这一刻开始都要为宝宝补充足够的钙。

发布了文章

喝奶也会过敏?发现宝宝牛奶蛋白过敏该怎么办?

       临床工作中,许多家长朋友们经常询问关于食物过敏的相关知识,今天下决心挤出时间完成后续的内容,这次和大家谈谈牛奶蛋白过敏(CMA)。        牛奶蛋白过敏       在欧美国家牛奶是继花生和本木坚果之后第三常见的诱导全身性过敏反应的食物;在我国多数报道认为牛奶蛋白过敏是婴幼儿最常见的食物过敏;2岁以下儿童的发生率约2%,根据我国调查结果,估计牛奶蛋白过敏在人群中的总体患病率为0.83%~3.5%。         我们先来复习一下牛奶蛋白的成分,牛奶中含有80%的酪蛋白和20%的乳清蛋白,酪蛋白包括:α-S1酪蛋白、α-S2酪蛋白、β-酪蛋白和κ-酪蛋白;乳清蛋白包括α-乳清蛋白、β-乳球蛋白、牛乳铁蛋白、牛血清白蛋白和牛免疫球蛋白。酪蛋白、α-乳清蛋白和β-乳球蛋白是牛奶中的主要过敏原。        牛奶蛋白过敏通常发生在出生后的头几个月内(多在摄入基于牛奶蛋白的配方奶后数日或数周内),如果哺乳的妈妈摄入牛奶的话则母乳喂养的婴儿也可以出现相关症状。        牛奶蛋白过敏是免疫介导对牛奶蛋白发生的不良反应,可分为IgE介导或非IgE介导。 IgE介导的牛奶蛋白过敏       IgE介导的牛奶蛋白过敏通常在摄入牛奶后数分钟~2小时内迅速出现反应,可累及皮肤、呼吸道、消化道以及心血管系统: 1.皮肤:急性荨麻疹和血管性水肿可能是食物过敏最常见的皮肤表现; 2.口咽部症状:唇、舌、腭和咽部瘙痒、刺激和轻度肿胀; 3.呼吸道症状:鼻/眼过敏症状、发憋甚至哮喘; 消化道症状:包括恶心、腹痛、腹部绞痛、呕吐和/或腹泻; 4.全身反应:上述表现严重时可导致低血压、血管衰竭、心律失常或死亡。 非IgE介导的牛奶蛋白过敏        非IgE介导的牛奶蛋白过敏通常发生于摄入牛奶2小时后,可以有多种表现,包括: 1.食物蛋白诱导的小肠结肠炎综合征; 2.食物蛋白诱导的直肠结肠炎; 3.胃食管反流; 4.过敏性嗜酸粒细胞性食管炎/胃肠炎; 5.便秘; 6.严重激惹(肠绞痛)。 根据临床表现又可将牛奶蛋白过敏分为轻~中度和重度。       具有下列一种或多种症状为轻~中度: 1.胃肠道:反复反流、呕吐、腹泻、便秘(伴或不伴肛周皮炎)、便血; 2.皮肤:湿疹样表现、红斑、风团、血管性水肿; 3.呼吸系统:非感染性流涕、慢性咳嗽及喘息; 4.一般情况:持续肠痉挛(≥3h/d,≥3次/周,持续≥3周)。        具有下列一种或多种症状为重度: 1.胃肠道:由于拒食、腹泻、呕吐或反流造成生长障碍、中到大量的便血造成血红蛋白下降、蛋白丢失性肠病、内镜或组织学证实的肠病或溃疡性结肠炎; 2.皮肤:严重渗出性湿疹样表现伴有生长障碍、低蛋白性贫血或缺铁性贫血; 3.呼吸系统:伴有呼吸困难的急性喉头水肿或支气管阻塞; 4.严重过敏反应:症状进展迅速、累及两个以上器官系统,尤其是心血管系统,出现如血压下降及心律失常等表现,甚至过敏性休克。 牛奶蛋白过敏如何诊断呢?       由于以上临床表现怀疑有牛奶蛋白过敏时,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皮肤点刺试验、血清牛奶特异性IgE抗体测定、牛奶回避——口服激发试验等来确定诊断。对于曾发生过严重牛奶蛋白过敏反应的患儿不宜进行激发试验。而且强调一下,由于食物蛋白进入人体后都会诱导机体产生食物特异性IgG抗体,故临床上不能以食物特异性IgG检测作为筛查和诊断食物过敏的方法。 牛奶蛋白过敏的宝宝应该怎么办呢?        首先,对于长期存在食物过敏的婴幼儿,最佳的方法是食物规避及脱敏治疗,牛奶蛋白过敏也不例外。牛奶蛋白回避通常需持续3~6个月,在决定是否恢复常规饮食前应进行再评估。婴幼儿处于快速生长发育期,发生牛奶蛋白过敏时应积极寻找合适的代用品,以避免引起营养不良和影响生长发育。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儿童保健等多个学组的共识提出了以下建议:            牛奶蛋白过敏患儿的喂养策略        对牛奶蛋白过敏者通常也不能耐受羊奶、马奶和骆驼奶等哺乳动物的奶。由于大豆与牛奶间存在交叉过敏反应且其营养成分不足,一般不建议选用大豆蛋白配方进行治疗,经济确有困难且无大豆蛋白过敏的>6月龄患儿可选用大豆蛋白配方;但对于有肠绞痛症状者不推荐使用。        大多数的牛奶蛋白过敏可随年龄增长获得自发缓解,但是少部分持续严重的牛奶蛋白过敏仍需要治疗,最有效的为口服免疫耐受治疗(即口服脱敏治疗),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过敏严重者需要在医生指导下应用药物治疗。        牛奶蛋白的口服免疫治疗,也就是在医生指导下从极小剂量(即低于口服激发试验的阈值——出现反应的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到耐受剂量后维持。有研究结果表明,治疗6个月后,64%~89%患儿成功脱敏;并且以后的随访结果表明92%的患儿可每日饮用200ml左右牛奶蛋白;但51.3%的患儿发生了不良反应,主要为呼吸道不良反应,其发生常与运动、感染、哮喘以及既往过敏症状严重等有关。       牛奶蛋白过敏的孩子后续的结果如何?      有研究结果显示,非IgE介导的牛奶蛋白过敏似乎是一种暂时性的儿童期疾病,几乎均会随年龄的增长而消失。但是,IgE介导的牛奶蛋白过敏可能会持续到青春期或更长时间;而且牛奶蛋白——IgE水平的峰值越高则过敏症状存在的越持久。       高达50%的牛奶蛋白过敏的儿童还同时伴有其他食物的不耐受应,所以初次食用其他食物的时候也要小心。50%~80%的牛奶蛋白过敏的儿童在青春期前会对吸入性环境变应原产生反应,发生变应性鼻炎和哮喘;而有变应性鼻炎或哮喘的患儿很可能存在持续性IgE介导的牛奶蛋白过敏。        关于牛奶蛋白过敏相关的其他问题        1、有过敏反应高风险的婴儿(婴儿及其亲属——指父母或兄弟姐妹中至少1人确诊过过敏性疾病,包括湿疹、哮喘、过敏性鼻炎或食物过敏)要谨慎食入牛奶蛋白。         2、牛奶蛋白加热(如烘焙、煮沸及微波加热等)可破坏其蛋白质的构象,降低抗原性,促进耐受性。         3、一旦发生严重过敏反应需立即前往医院(最好是就近医院)就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1‰肾上腺素(1mg/ml)0.01~0.3mg/kg肌肉注射等治疗。

发布了文章

中国宝宝为啥老「上火」?背后原因没那么简单

        在生活中不少人常用「上火」这个词,来给一些身体状况下结论。         不管宝宝是身上起了个包,还是眼角多了些分泌物,通通会有好心人告诉你:这是上火了!         他们还经常很关心的端来「去火」的药或者茶水让娃喝,起码也要说上一句「多喝热水」。        而且无论春夏秋冬,常见的头疼脑热,统统可以解释为「上火」,为啥中国宝宝老上火?所谓的「上火」,究竟是什么?      「上火」源于传统医学或民间对某些「炎症」症状的统称。         但现代医学里,并没有「上火」的概念和诊断。         我们常说的上火,一般指的是嘴角溃烂、眼屎多、口腔溃疡、小便发黄等症状。而这些症状,其实属于口腔粘膜疾病、眼部疾病、消化道或者是泌尿道疾病的一些临床表现。 表现为「上火」的症状 到底是怎么回事?        提到「上火的症状」,可就多了去了,说一天一夜可能都说不完。        为了讲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列几种典型的症状来看看,究竟是什么引起了神秘的「上火」。 口舌生疮是「上火」?         口舌生疮,通常包括口腔溃疡和口唇疱疹,是最容易被简单粗暴的定义为「上火」的问题。         大家常发生的单纯性口腔溃疡,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多认为是口腔黏膜的免疫失调,和口腔黏膜对损伤的一种反应。         食物过敏会加重口腔溃疡。日常生活中也有人进食特定的食物后出现口腔溃疡,但是不是由食物过敏引起,还是综合其它影响(心理因素),还需要进一步验证。         外界的刺激也会引发局部炎症。比如宝宝口角炎,除了感染因素,口水浸渍也是主要因素,主要表现为嘴角发红、糜烂,这也是免疫系统在对抗炎症的反应过程。        口腔溃疡治疗主要是对症处理,期间多漱口,保持口腔卫生即可,一般在7~14天可以自行愈合(复发性口腔溃疡恢复时间久一些)。         如果口腔溃疡比较严重,感到疼痛难忍,可以去看医生,医生一般会开「溃疡贴膜」、「溃疡凝胶」,可以抗炎、促进愈合,防止继发感染,减轻疼痛。       事实上,很多种疾病都可能引起「口舌生疮」的表现:比如病毒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甚至是某些药物的应用。         在儿童人群中常见的如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单纯疱疹等。         单纯疱疹病毒1型感染非常常见,并且容易复发,所以也被称为「唇疱疹」,这大概是被误认成「上火」最多的病毒。确诊感染病毒后要在医生指导下用药,靠「多喝水」解决不了问题。 眼屎增多是「上火」?         眼部分泌物(眼屎)增多的原因有很多。        如果是偶尔某一两次的眼屎增多,可能由以下原因导致:异物进入、化学物理刺激(比如香水、化妆品、冷热干燥、风吹、压迫等)、过敏反应、食用了有刺激性味道的食物,都有可能引起眼泪和分泌物增多,溢出眼睛,干燥后形成「眼屎」。         如果眼屎突然明显增多或长时间反复,在婴幼儿中常见是由三类疾病导致的:结膜炎、鼻泪管阻塞和倒睫。         1.结膜炎:如果患上结膜炎,不论宝宝还是成人,都会出现眼屎泛滥的症状,同时一般还有眼白发红。治疗结膜炎引起的眼屎增多,应由小儿眼科医生评估后指导治疗,勿随意滴用抗生素眼药水。        2.鼻泪管阻塞:这种情况在六个月之前的宝宝身上比较多见。        鼻泪管阻塞的宝宝泪水无法正常经鼻泪管排走,潴留在泪囊内,并向眼睛外溢出,形成持续流泪和眼分泌物。        假如确诊是鼻泪管阻塞,6个月以内的宝宝可以先采取保守治疗,进行泪囊区按摩,合并感染有红肿时可用抗生素滴眼,大多泪道阻塞会随着宝宝长大而逐渐开放。        如果宝宝6~7个月后还没好转,就需要再次就诊评估了,必要时可实施泪道探通术。        3.倒睫:倒睫是指睫毛不是向外向上生长,而是向下向后生长,会刺激到角膜和结膜,导致眼泪和眼部分泌物增多。        具体治疗方法,需医生根据倒睫的数量、位置进行评估。 小便色黄、量少是上火?        喝水喝少了而已。       孩子小便色黄、量少的时候,家长都会想到多喝点水,这是完全正确的,但并非因为孩子「上火」了,就是简单的饮水过少导致。         一些药物或者食物也会引起尿液颜色的变化,比如大量摄入胡萝卜、南瓜等食物,或者B族维生素、利福平等药物。 好几天不排便也是「上火」?        宝宝好几天不排便,可以分很多种情况,对于小宝宝来说,几天不排便可能是在攒肚,等到肚子里的大便躲起来「密度变高」再排出去,是正常现象。        即使明确诊断是便秘,也不是「上火」引起的,有些是因为饮食结构过于单一,膳食纤维和水分不足,肠蠕动减少造成的;有时候食物过敏也会表现为便秘;反复发生且顽固的便秘更不能用上火来解释,一定要及时就医,排除器质性疾病的可能。 孩子流鼻血是「上火」?         流鼻血,其实大多是受环境因素影响引发的。         孩子的鼻粘膜本来就很薄,里面布满了毛细血管,不像其他血管通常埋在厚厚的皮肤、脂肪下,当受到刺激时,比如抠鼻子、鼻腔异物、空气干燥等,血管就很容易破裂出血。         另外,一些常见疾病,如感冒、鼻-鼻窦炎和鼻子过敏(过敏性鼻炎),还有一些罕见疾病,如血小板减少或凝血功能异常,都有可能引起鼻出血。        看完上面这么多「上火」的表现后,我们可以发现,「上火」,可能是炎症、疾病、饮食不均衡等导致的,也可以是外界环境刺激引发的。         发现孩子不舒服了,绝对不可一概而论为「上火」了,乱用一些「下火」的草药,而是要对症下药,从根源上找问题,该补水的补水,该用抗生素的用抗生素,一味的「降火」,反而会耽误病情。         如果你非要称之为「上火」,那至少也该搞清楚,宝宝上的到底是哪一把「火」?

发布了文章

给宝宝冲奶粉你会吗?要不要来测一测?

       给宝宝冲奶粉是爸妈们一天里要重复多次的事情,很多人也觉得这是一件再简单不过的事情了。但是,实际观察起来,我们发现能够做到完全正确冲奶的爸妈还真是非常有限的。       许多人或多或少会因为经验不足、粗心大意,又或者根本就还没有意识到冲奶粉的重要性,于是常常会出现各种错误。        不信?那我们不妨来测试下:        冲奶粉测试,你究竟能得多少分? (请各位爸妈如实按照自己平日的操作或心里的真实想法回答,然后进行对比即可,这里将直接给出正确答案,并加以解释说明。) 问题1:(15分) 冲奶粉时先加奶粉还是先加水呢? 很多新手爸妈们都是把奶粉先倒入奶瓶内,再用温水冲泡,但这样的次序会导致奶粉冲调不均匀,出现结块、溶解不充分的问题。并且先加奶粉,后加水,如果仍加到原定刻度,奶就加浓了,过浓的奶会加重宝宝肠胃负担,出现消化不良、腹泻等各种问题。 正确答案:先加水 奶粉冲调的正确次序应该是:先将自来水烧开,晾至奶粉建议温度,取合适水量,注入奶瓶,将奶粉加入到温水中,搅拌成奶液后,这就是合适的浓度啦。 问题2:(10分) 冲奶粉可以用开水冲、放凉喂吗? 因为开水的温度过高,冲调奶粉时,会破坏奶粉中的乳清蛋白从而产生凝块,影响孩子的消化吸收。 正确答案:不可以 正确的做法是:等开水冷却至40~60摄氏度左右时,再进行冲泡。 问题3:(15分) 摇晃奶瓶时是上下摇、左右摇还是都行? 摇晃奶瓶时,无论是上下摇、左右摇还是直接用工具搅拌,都容易让奶液产生大量的气泡,而宝宝喝了含有大量气泡的奶液,也容易胀气、打嗝、吐奶。 正确答案:都不对 所以最好是:先加好水和奶粉,套上奶嘴,依靠手腕力量,手握奶瓶中上部,沿同一方向摇晃瓶底,使之在水平面上旋转。 或者把奶瓶竖直放在两手掌中心直接来回滚动,注意一定要轻柔。 问题4:(10分) 睡前把冲好的奶温着,宝宝醒来喝可以吗? 冬天天冷,特别是半夜或早起给给宝宝冲奶粉,家长也会“冻手冻脚”,所以有妈妈会使用温奶器。但长时间把冲好的奶液放在温奶器中温着,这样会导致营养成分流失,奶液不新鲜,对宝宝肠胃不好。 所以,最好是:每次都冲调新鲜的奶粉立即给宝宝食用,以免室温下滋生细菌,导致奶粉受到污染。 冲调好、但从未喝过的奶粉,可以连同奶瓶一起放入冰箱中(温度不超过5℃),但如果在24小时内宝宝没有喝,就需要全部倒掉。 宝宝喝剩的奶粉,如果2个小时内没有再喝,那么剩余的要倒掉。 正确答案:最好不要 现冲小窍门:若想以最快的速度冲好奶,可以把热水先倒在奶瓶里,放进保温器,把规定量的奶粉也先舀入奶粉盒中待用,到时候直接把奶粉盒中的奶粉倒入奶瓶晃一下就行了,同样方便省事。 问题5:(10分) 之前冲好但已冷却的奶粉再次煮沸,行吗? 因为已经冲调好的奶粉若再煮沸,会使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结构发生变化,从而失去原有的营养价值,所以最好是现配现吃。 正确答案:不行 问题6:(10分) 可以自己尝一口来试试奶液温度吗? 大人口腔中的细菌很容易因为直接与奶嘴接触而沾染在上面,而宝宝的肠胃功能还未发育完全,很容易就会造成感染。 正确答案:不可以 正确的做法是:将奶瓶倒置,在手背或是手腕内侧滴一滴,不烫不凉为宜。注意都不要碰到奶嘴。 问题7:(15分) 每次吃奶后,都要对奶瓶进行消毒处理吗? 这个估计很多妈妈会抗议了,难道给它洗干净消毒还有错了?! 其实,6个月以内的宝宝,对病菌的抵抗能力相对较弱,因此对瓶身、奶嘴的煮沸消毒还是很有必要的。但等宝宝逐渐长大,奶瓶、奶嘴用清水冲洗干净后,再用开水烫泡一下、自然控干(关键)就可以了。 正常生活空间中含有的少量细菌,有利于宝宝免疫的发育和成熟。而且,过多的煮沸消毒和高温蒸汽消毒会加速奶瓶的老化。再有,许多宝宝会患有鹅口疮,很大程度上就与生活环境太干净、抗生素使用等原因有关。 正确答案:不一定 所以,没有必要次次都消毒,一天一消毒就可以了,否则孩子的肠胃以后可能很难适应外来的食物。 问题8:(15分) 冲奶粉时的勺数,指半勺、平勺还是满勺? 喂哺指南上写的勺数,均指平勺奶粉,以此保证冲调浓度的精确,而非随意的满勺或半勺,避免奶液太浓或太稀。 正确答案:平勺 所以,千万不要认为多加点,每次加一满勺或者紧压成一平勺营养更足,这样只会造成宝宝出现上火、便秘、消化不良等问题,还会给肾脏造成负担。而稀释则会造成营养不良。 成绩分析: 满分100分。 90分以上:优秀。(爸妈做的不错,继续加油!) 80-90分:合格。 80分以下:还需努力哦!

发布了文章

孩子睡眠不足会变笨?附0-18岁最佳睡眠时间表

     每当我们睡眠不足时,都感觉精疲力尽精神不振,对于大人尚且是如此,对于孩子的影响就更大了。只有让宝宝好好睡足,才能对生长发育更有好处!                         孩子睡眠不足的影响 1.影响孩子长高        人脑中下丘脑组织能分泌一种促进儿童发育的生长激素,它主要是在夜间10时至凌晨1时分泌。睡不够就会影响生长激素分泌,从而影响长高。 2.影响脑细胞发育        睡眠不足,脑细胞得不到充分的休息,容易造成记忆力下降,对问题的反应能力降低。 3.孩子容易脾气暴躁        长期熬夜的孩子还容易发脾气,经常焦虑和烦躁,因为睡眠不足,会影响人体的内分泌功能,而体内激素的变化会影响孩子情绪。 4.影响孩子视力和皮肤        长期熬夜的孩子由于眼睛得不到休息,视力会出现下降的现象,并且长期熬夜还对皮肤造成一定的影响,长期熬夜会导致皮肤出现粗糙,面色发黄的现象,特别是经常守在电脑前的孩子更容易出现皮肤粗糙的现象。                          0-18岁孩子最佳睡眠时间        根据美国睡眠医学学会睡眠指南,0-18岁孩子最佳健康的睡眠时间(以一天24小时算)如下: 4-12个月婴儿 12-16小时(含白天小睡) 1-3岁儿童   11-14小时(含白天小睡) 3-5岁儿童   10-13小时(含白天小睡)6-12岁儿童   9-12小时13-18岁青少年  8-10小时        例如,一个5岁孩子要满足每天10-13小时的睡眠时长,如果孩子早上要7点半起床,那么ta就要在晚上8点多睡觉。       然而实际上,有许多孩子都没有办法睡得那么早,所以还是要根据孩子自身到底有没有睡够来调整。                                         怎么判断孩子睡够了没?        美国儿科学会分析:每个孩子基因、性格、家庭环境等等因素不同,有的睡多一些、有的睡少一些,非常正常。         它还提供了一个更为灵活的,判断孩子是否睡够的方法:        ●在一天快结束时(晚上),注意观察孩子的情绪和行为,如果他依然温和友好、配合度高、独立不粘人、精力充沛,说明他睡眠充足且质量较高;        ●如果他经常烦躁、容易生气、脾气古怪,则说明他可能有轻微、甚至长期的睡眠不足。        虽说不用要求每个孩子都在7点、8点之前上床睡觉,但是熬夜,肯定是不可取的。相比睡眠时间长短,孩子什么时候睡觉,可能更加重要。         全世界都在告诉家长:不能让孩子熬夜,你还要再搞特殊吗?所以尽量保证孩子在晚上10点前进入睡眠状态。                              适当的午睡也重要        上面的睡眠时间表,0-5岁宝宝的睡眠时长还有一部分来自白天的小睡,特别是午睡。孩子在生长阶段,足够的睡眠可以促进发育。另外,孩子好动、好玩,大活动量会造成身体疲劳,午睡可以让身体得到休息,恢复精力。         孩子年龄越小,越需要通过午睡来补充体力。那么如何安排孩子的午睡时间呢?这个也要分年龄段: 年龄 睡眠时间 0-3个月 小月龄的宝宝一般睡4-5觉,每次大约2-3个小时,昼夜节律形成后宝宝白天的睡眠次数和时长会明显减少。 4-6或8个月 一般睡3觉,包括晨觉、午觉和黄昏觉,其中晨觉和黄昏觉一般40-60分钟就够了,午觉一般2小时左右。13-15个月 13个月大时,82%的宝宝会有两次小睡,到了15个月大时,56%的宝宝只需要下午睡一觉就行了。16-21个月 16个月时,77%的宝宝不再睡晨觉,21个月的时候,88%的宝宝只睡午觉了,这是宝宝的平均午睡时间2小时15分。22-36个月 24个月大时,95%的宝宝只睡个午觉就行了。 36-48个月 大部分孩子还需要午睡1-2个小时,但是也有部分不需要再午睡那么长时间。48个月以后 根据需要安排午睡,但时间不要超过1小时。

发布了文章

孩子热性惊厥不要慌,儿医专家宝藏指南请收好!

问题一什么是热性惊厥?        “热性惊厥”过去医学上把它叫做“高热惊厥”,也就是老百姓俗称的“烧抽了”。        这是一种幼儿发烧时常见的并发症,通常在体温超过38℃时更容易发生。6个月到5岁的儿童高发。热性惊厥是小儿惊厥中最常见的原因,是小儿时期神经系统常见的疾病之一,有明显的年龄依赖性,绝大多数儿童6岁以后不再发作。 问题二 热性惊厥发作时的症状都有哪些?这种发作会损害宝宝的大脑吗?        发作时宝宝的症状常常是失去意识、抽搐、牙关紧咬、翻白眼、以及四肢抽动等。        家长们之所以恐慌,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害怕损害宝宝的大脑,影响宝宝今后的学习能力和智力,甚至害怕失去宝宝。        事实上,大多数的单纯热性惊厥发作时间不超过两分钟,有时甚至只是几秒钟,极少人会持续到15分钟,这种短暂的惊厥发作是一种良性无害的发作,不会损害宝宝的大脑。 问题三 热性惊厥是怎么一回事儿?为什么幼儿容易出现热性惊厥呢?        目前认为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 1.与这个年龄段儿童的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有关。随着宝宝逐渐长大,神经系统发育成熟后就不会再发作热性惊厥。 2.遗传的原因。直系亲属(如父母、兄弟姐妹)有热性惊厥史的幼儿更容易发生热性惊厥,目前认为和家族基因相关。         热性惊厥的诱发因素是发烧,发烧是多种感染性疾病都会表现出来的一种症状,可能是细菌感染,可能是接种疫苗的副作用(比如麻、风、腮疫苗),也可能是病毒感染。 问题四 热性惊厥发作时,科学正确的应对措施应该是什么?          切记一个原则:应对热性惊厥不是人为停止惊厥,因为惊厥常常会自己停止,家长要做的是保持宝宝呼吸道畅通,同时记录发作时的表现和持续时间,如果可能用视频记录下来,这些信息对后续医生的诊断更有价值。       《热性惊厥诊断治疗与管理专家共识(2017实用版)》:大多数热性惊厥呈短暂的单次发作,持续时间1-3分钟,不必急于用止惊药物,应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跌落或受伤,勿刺激患儿,切忌掐人中、撬开牙关,按压或摇晃患儿导致进一步伤害。        1.迅速将患儿安置于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松解衣领。        2.专人守护,避免一切不必要的刺激,如按压人中,针刺穴位等,预防患儿受伤,不可强力按压肢体,移开周围尖利硬性物品,避免骨折等外伤。        3.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及呕吐物,抽搐时不要往口中塞任何东西,不要灌药,也无需马上行口对口人工呼吸。         4.患儿一天之内反复抽搐,或单次抽搐时间过长请及时去医院就诊。 问题五 热性惊厥会复发吗?会不会进展为癫痫?        发作过热性惊厥的宝宝有1/3会复发,下列儿童属于热性惊厥复发风险比较高的: 1.首次发作体温并不是很高的,小于38℃就惊厥的。 2.发烧初起时就惊厥的,换句话说,出现发烧症状和发作惊厥的时间间隔越短,越容易复发。 3.反复发烧的宝宝。 4.首次发作时年龄小于15个月的。 5.直系亲属中有热性惊厥史的。         癫痫通常以不发烧时出现的惊厥为典型症状,所以发作过单纯热性惊厥的宝宝不会进展为癫痫。        但当出现下列复杂性热性惊厥发作时需要警惕癫痫,必要时需要做脑电图鉴别: A.单次发作时间持续一小时以上 B.发作时只是单侧身体抽动 C.24小时内多次发作,且每次持续的时间长 问题六 是否有减少热性惊厥复发的手段?        对于大多数发作过热性惊厥的宝宝,最好的预防手段是做好日常护理,避免频繁发烧。 问题七 发作过热性惊厥的宝宝还能正常接种疫苗吗?        疫苗是宝宝最好的保护伞,只要在疫苗接种日宝宝没有发烧,没有生病,就可以正常接种疫苗。

发布了文章

入秋宝宝多咳嗽,妈妈如何应对?

       咳嗽是最常见的儿童疾病的症状之一,咳嗽是一种自然的应激反应。目的是清除喉咙中的刺激物,如粘液、食物、灰尘或烟雾,也有可能是胸部感染的结果。它是人体的一种防御机制,所以咳嗽绝大多数情况下是好事不是坏事。       孩子咳嗽意味着他的防御能力是正常的,那些没有咳嗽却得了肺炎的孩子,身体的防御能力反而比较差,因为肺里已经有很多分泌物,他却没有咳出来,所以不要认为孩子咳嗽是坏事。        咳嗽分为干咳和湿咳两种       1、干咳:是指没有痰的咳嗽,它往往是刺激性咳嗽,咳嗽干而短促频繁。发生这种情况时,宝宝有感冒或者过敏反应。       2、湿咳:是指咳嗽带痰,声音浑浊,这种咳嗽通常伴有呼吸系统疾病。治疗方面,雾化吸入可以起到很好的化痰作用。现在通常使用雾化吸入的药物叫盐酸氨溴索。        不管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咳嗽,最后都会有分泌物出现,也就是说最终一定会落在湿咳上。         什么时候要看医生?          大多数儿童的咳嗽是没有什么可担心的。然而,出现以下情况,请你尽快带着孩子就医。          呼吸困难或呼吸急促          脸、嘴唇或舌头发紫          发高烧(特别是如果宝宝只咳嗽不流鼻涕)          小于三个月以下的宝宝          咳血          呼吸时有喘鸣          出现脱水         孩子咳嗽的最常见原因          1.普通感冒          宝宝咳嗽,可能预示感冒的迹象包括鼻塞或流鼻涕、喉咙痛。大部分感冒一开始都有鼻粘膜炎症(流鼻涕,鼻塞、咳嗽、喉咙痛),发烧,疲倦。咳嗽白天晚上都有发生,开始多为干咳,后期会转化为带痰的湿咳。          2.流感         这种感冒与普通感冒类似,症状大致一样,但是症状会更加严重。除了寻常的喉咙痛、流鼻涕、咳嗽,还会发高烧、头疼、背痛,宝宝会时冷时热,身体发抖,昏昏欲睡,非常虚弱,有时还会恶心。咳嗽往往会发出一种嘶哑的声音,有时候是干咳,有时候带痰。         3.支气管与细支气管         肺里较大的气管叫支气管,较小的叫细支气管。当病毒性感染引起这些气管肿胀、粘液增多,则会导致支气管和细支气管炎,一般来说细支气管炎更严重。症状包括咳嗽,呼吸短促,可能会引起进食困难。宝宝还可能发烧,觉得呼吸困难,嘴唇和舌头甚至可能发紫。         4.过敏、哮喘、环境刺激          对周围环境中的某些东西(比如猫毛和尘螨)过敏的孩子,就像是得了感冒,总也好不了。过敏会导致孩子总是流鼻涕或鼻塞,并且由于后鼻滴涕还可能引起咳嗽。患哮喘的孩子往往也会经常咳嗽,尤其是晚上。           5.肺炎          很多情况下,肺炎都是从感冒开始的。如果孩子的感冒似乎越来越重、咳个不停、呼吸困难、发烧、浑身疼、还打冷战。一定要赶快看医生。            6.百日咳 因为百白破疫苗的普及,现在百日咳已经越来越少见了。患百日咳的孩子典型的表现是一次咳嗽会持续20-30秒,接着会出现呼吸困难,之后会再次开始咳嗽。此外,得了百日咳后,宝宝还可能出现流鼻涕,眼睛发红、流泪、低烧、缺乏食欲、腹泻等症状。           家庭护理措施          正确的护理可以帮助宝宝缓解咳嗽的症状,让宝宝感到舒适:        1、水蒸气疗法:将浴室的淋浴热水打开,关上浴室的门。然后让宝宝坐在浴室里约20分钟,或者给宝宝洗一个热水澡。        2、加湿:在孩子的卧室里使用加湿器,确保加湿器的清洁。湿润的空气会使孩子的呼吸道松弛,呼吸变得容易一些。         3、用枕头把孩子上半身撑起来,或抱她坐在妈妈的膝盖上,这两种姿势都可能使孩子呼吸更省力。         4、多喝水,多休息,帮助宝宝把痰咳出来。

努力加载中

关注

挂号

问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