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点滴滴,为了您的健康打开
关注数内容数
876344

金肖青

乌镇互联网医院

过敏性鼻炎 湿疹 瘾疹 面瘫 面肌痉挛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颈肩腰腿痛 更年期综合征 压力性尿失禁 顽固性便秘

全部动态
文章
视频
回答
全部
骨质疏松





发布了文章

腰椎间盘凸出的按摩和锻炼方法

除了口服中药,外用贴剂以及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外,还有一种更有效的方法就是推拿按摩疗法。大家都知道,推拿按摩疗法经济安全,方便简单,疗效显著,使用非常广泛,特别是在对各种疼痛的治疗方面。  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推拿按摩法  1、按压法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可用按压法来治疗,方法是:术者双手交叉,右手在上,左手在下,以手掌自第1胸椎开始,沿督脉向下按压至腰骶部,左手在按压时稍向足侧用力,反复3遍。再以拇指点按腰阳关、命门、肾俞、志室、居髎、环跳、承扶、委中等穴。  2、揉摩法  用揉摩法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是用双手拇指和手掌自肩部起循脊柱两侧足太阳膀胱经路线自上而下,揉摩脊筋,过承扶穴后改用揉捏,下至殷门、委中而过承山穴,重复3次。  3、抖法  用此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时,患者要俯卧,双手把住床头,术者立于患者足侧,双手握住患者双踝,在用力牵引的基础上,进行上下抖动,左手掌揉按下腰部,反复进行2~3次。  4、滚摇法  病人仰卧,两髋膝屈曲,使膝尽量靠近腹部。术者一手扶两膝部,一手挟两踝部,将腰部旋转滚动。并将双下肢用力牵拉,使之伸直。推拿按摩后病人多感舒适轻松,症状减轻。  5、斜板法  此法中,患者侧卧,卧侧下肢伸直,另一下肢屈曲放在对侧小腿上部。术者站在患者背后,一手扶住病人髂骨后外缘,另一手扶住病人肩前方。同时拉肩向后,推髂骨向前,使腰部扭转,有时可听到或感觉到“咔嗒”响声。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在用推拿按摩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手法和力度,过犹不及,太轻对疾病的治疗起不到什么作用,太重可能会伤及病人,所以一定要掌握好这个“度”。另外,按摩推拿前后应卧床休息,推拿后一般要卧床两周。  腰椎间盘凸出锻炼方法  1、腰椎间盘突出的锻炼方法之仰卧,两腿伸直轮流抬起,动作轻松稍快,以不引起疼痛为度,连做8-10次。  2、仰卧、屈膝、大腿贴腹,两手抱膝、腰背贴床,使腰肌和下背部肌肉放松,然后分开两手,两腿伸直,连做3-5次。  3、仰卧起坐,若起坐动作困难,可用两手扶床协助,坐起后身体不可前屈,连做3-5次。这是腰椎间盘突出的锻炼方法之一。  此外,大家在平时的工作中要注意劳逸结合,姿势正确,不宜久坐久站,剧烈体力活动前先做准备活动。注意饮食均衡,蛋白质、维生素含量宜高,脂肪、胆固醇宜低,防止肥胖,戒烟控酒。 (转自99健康网)

发布了文章

腰椎病的几种常见特征

腰椎病是我们的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种骨科疾病。那么这一疾病的常见的症状有哪些呢?下面给大家腰椎病的几种常见特征,供大家参考。  坐骨神经压痛  沿坐骨神经的径路,自臀部至后大腿后方奈窝、腓骨头前下方至内外踝后方等,可有压痛。原因为椎间盘的髓核压迫神经根,坐骨神经变得比较敏感,有时压于坐骨神经的有关分支,也可以引起疼痛。  一般体征  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发作时,椎旁肌肉紧张,可引起步态僵硬,身体前倾,前屈 10°—20°及不同程度的侧位;腰肌痉挛患侧骨盆上移,下肢多呈略屈姿势,常用足尖着 地、用手扶信臀部、跛行等。这些体征为一种保护性反应,可避免坐骨神经紧张。  脊柱运动受限  有90%以上的患者腰部活动有不同程度的受限,较明显的是前屈受限。这是因为腰部活动,如站立、走路、弯腰或负重等,都可增加椎间盘的压力,而加重了腰腿痛的结果。  腰部压痛点  临床症状明显的患者大多数在纤维环破裂处有明显压痛点。重压后可沿坐骨神经向下肢放射。有明显压痛点所占体征比例的80%左右。这对于诊断及定位都有现实意义。  脊柱偏斜这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特征性体征之一。原因是多数患者的腰椎生理前突减少或消失。脊柱侧弯产生的原因是一种保护性反应,其目的仍然是减少神经根压迫和紧张。(转自99健康网)

发布了文章

膝关节疼怎么办如何治疗

近日,50多岁的吴大妈感觉上下楼梯左膝疼痛,影响到了日常生活,来医院就诊,经检查确诊为退行性骨关节病。  据医院物理治疗师介绍,骨关节炎又称骨关节病、退行性骨关节病、老年性关节炎,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慢性进展性关节炎疾病,膝关节骨关节炎是骨关节炎最常见的一种,且女性多于男性。关节周围的肌肉和关节的紧张度对膝关节的发生和发展有重要的影响。肌肉有稳定关节、分散应力和减轻关节软骨的冲击力等作用。在膝关节炎的急性期,关节肿胀、积液、疼痛限制了关节运动,使膝屈伸肌力下降,膝周肌腱韧带的强度下降,导致关节的稳定性下降,造成关节面应力分布异常,加重骨关节炎的发生。因此,增强膝伸屈肌肌力,提高膝关节的稳定性,是膝关节炎康复的关键之一。在治疗中,指导患者进行股四头肌和股二头肌的肌力训练,从而达到提高肌力,增强关节稳定性的作用。  预防膝关节疼痛要做到以下几点:  1、合理饮食,主张选用优质蛋白质如:牛奶和豆制品、蛋类、瘦肉、鱼、虾、鸡、虾米皮、海带、紫菜、酥鱼、牡蛎、海藻、芝麻酱等食物。多食含维生素C丰富的食物:如新鲜的蔬菜和水果,能促进钙的吸收,在预防骨质疏松同时,还可以促进膝关节产生更多的润滑液,以便维持正常运动。  2、正确地运用人体力学的原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用全身转动带替躯干转动,不要扭着身体干活。下蹲时膝关节的负重是自身体重的3~6倍,因此不宜久蹲。尽可能地用大肌肉或肌群工作。如:提取重物,腰部肌肉必须与其它肌群合作,减轻膝关节的负担。  2、穿鞋有讲究。鞋前部要宽松,鞋垫要稍厚,以减轻膝关节的摩损。尽量不穿高跟鞋,以减少膝关节的损害。若在某种场合下必须穿高跟鞋时,最好不要超过5公分,尽量减少穿的时间,回家后要做赤足运动,用热水泡脚,消除疲劳。  3、控制体重在正常范围内,减轻体重有利于减轻关节的负重。  4、寒冷季节要随时添加衣物,注意保暖,要防止膝关节受凉,必要时可佩戴护膝。  5、选择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使骨的韧性增加,骨质增长,还可减轻膝关节的负重,增强肌肉的力量,可选择步行、游泳等运动。户外运动时,要穿舒适的运动鞋(运动鞋有一定的减震作用)。但不宜做登山、上下楼梯等运动项目。  6、股四肌头和股二头肌功能训练  大腿肌肉前面有股四头肌,后面有股二头肌。股四头肌的功能是使小腿伸、大腿屈,伸膝关节屈髋关节;股二头肌主要负责控制膝盖弯曲与大腿伸展的动作,功能是伸髋屈膝。  (1)、股四头肌训练:  ①髌骨运动:患者仰卧位,膝关节伸直,作股四头肌的等长收缩和放松,可见膑骨上下地移动,称膑骨运动。也可以采用椅坐位,患膝伸直,足置地上,股四头肌等长收缩,把髌骨向上牵拉,保持5秒钟,然后复原,重复20~40次;  ②伸膝运动:患者坐位,膝屈90°,左右轮流伸膝,伸直位保持5秒钟,然后复原,重复20~40次;  ③直腿运动:患者仰卧位,直腿上举45°,并保持5秒钟,然后放下,重复20~40次。  2、股二头肌训练:  ① 俯卧位,缓慢屈膝至90°,并保持5秒钟,然后放下,轮流交换,重复20~40次。  ② 仰卧位,曲膝把双脚平放在地板上,将臀部和中下背部向上挺起,使身体中段与地面呈45°,保持5秒钟,然后放下,重复20~40次。  功能训练需要持之以恒,循序渐进,每天坚持不懈,每次的训练以肌肉感觉酸热,次日自我感觉轻松为度,不宜过量。(转自99健康网)

发布了文章

神经性牙疼的症状有哪些

神经性牙疼的症状通常表现为牙龈红肿、遇冷热刺激痛、面颊部肿胀,自发性、阵发性剧痛,即在没有任何刺激的情况下也可发生。且易在夜间发作,疼痛较白天剧烈,无法入眠,异常痛苦。  神经性牙疼的痛点不明显,但是满口的牙齿是呈放射性阵痛的。如果是使劲的咬牙的话,那么疼痛又反而减轻。而在这个时候牙龈会出现有肿胀现象,但是如果是手按压的话不痛,而且牙齿的松动是比较的明显的。  神经性牙痛的治疗可能要采用根管治疗的疗法,根管治疗是针对牙齿、牙髓、根尖病变的一个治疗过程。根管治疗术是通过清除根管内的坏死物质,进行适当的消毒,充填根管,以去除根管内容物对根尖周围组织的不良刺激,防止发生根尖周病变或促进根尖周病变愈合的一种治疗方法,对神经性牙痛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如何预防神经性牙疼  熬夜或其它五官的病变及头痛等原因,都有可能引起这类牙痛,故也列为并发性牙痛。这种牙痛一般多发于成年人或中老年人,是一种神经放射性的酸痛和隐痛,这时牙齿明显有松动,这种痛楚持续时间不会很久,一般2-3天之后就逐渐缓解消失了。  神经性牙痛的预防首先是饮食需清淡,宜食富含维生素之品,宜适当多食养阴清凉之品,如丝瓜、橄榄、西瓜、豆腐、藕、荸荠、蜂蜜等。其次忌食辛辣刺激、坚硬之物,不可食过酸、过咸、过甜及过冷、过热之物。再次坚持餐后刷牙。  忌食辛辣刺激、坚硬之物,不可食过酸、过咸、过甜及过冷、过热之物,不宜多食湿热性食物,如牛肉。  出现牙齿疼痛的情况,较好的应付方法就是及时的到医院进行治疗,防止影响到其它部位的疼痛,早发现早治疗,尽早恢复正常的生活轨道。(转自99健康网)

发布了文章

神经衰弱如何调养可参考3个方法

神经衰弱是神经症诊断的内容,通常系指长期处于紧张和压力下,出现精神易兴奋和脑力易疲乏现象。神经衰弱的危害大且发生的概率高,给工作和生活造成了不小的影响,鉴于其危害,通常要求及时治疗。而神经衰弱的症状表现通常是趁早治疗的信号和重要依据。  神经衰弱症状都有哪些  1、症状表现  神经衰弱的症状通常表现在诸多方面,其中以情绪烦恼、易激惹、睡眠障碍、肌肉紧张性疼痛等较为普遍和常见。另外,易疲劳、注意力难于集中,记忆不佳,常忘事,不论进行脑力或体力活动。对声,光刺激或细微的躯体不适特别敏感,不同病情患者在症状上有细微特点。  2、鉴别诊断  神经衰弱的症状与精神分裂症、抑郁症、慢性疲劳综合征等方面的疾病具有相似性,所以在诊断的时候要注意结合其他的症状,有必要要注意借助相关实验室检查手段,排除抑郁性疾病和焦虑障碍等情形,进而避免误诊及错诊的情况发生造成的系列各种危害。  神经衰弱怎么调养?  神经衰弱患者,经常会遇到一些小事就反应很大,特别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有时还会很多疑,给自己的生活造成了甚多不必要的问题,这里为你介绍一些关于神经衰弱的小诀窍。  神经衰弱调养之情绪篇  合理的调节情绪。不良的情绪是导致神经衰弱的重要因素,同时也影响了神经衰弱患者的康复和治疗。预防神经衰弱就要和不良情绪作斗争,并且战胜抑郁等不良情绪。  神经衰弱调养之心理篇  心理健康。神经衰弱患者的病情程度和与各种外部心理因素有关,但最重要的是与个人的心理因素息息相关。所以,要想治疗神经衰弱,必须要不断完善自己的负面性格,提高心理素质,全面进行心理调整。  神经衰弱调养之运动篇  多经行户外运动。每天按时睡觉、按时起床、科学用脑、饮食合理。多参加体育锻炼,可以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也是治疗和预防神经衰弱的有效方法。可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体育锻炼方法,如跑步、健身体操、游泳、太极拳、乒乓球、羽毛球等。(转自99健康网)

发布了文章

神经康复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临床康复医学实践证实:神经疾病和损伤后的功能是可以康复的;大脑是有可塑性的,脑损伤后大脑功能也是可以重组的。许多脑损伤患者经过康复,恢复了受损的神经功能,甚至重返工作岗位,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因此,掌握好康复的原则关系到如何使神经系统损伤能够得到最好的恢复。  早期康复  一般来说,一旦患者的病情稳定48~72小时后,就可以考虑开始康复了。早期康复的目的在于最大程度地保留患者尚存的功能,避免由于“制动”或“废用”造成的“废用综合征”;残疾的二级预防。  主动性康复  随着学术界对神经可塑性和功能重组理论和实践的深入研究,人们已经明确了损伤后神经功能的恢复和重建在很大程度上是具有康复处理的实践依赖性、时间依赖性和剂量依赖性的。主动性康复强调患者主动性完成神经功能活动,而不是依赖被动性运动。  因此,神经康复要想取得“最大化”效果,必须依赖患者主动性参与各项神经功能活动。被动性康复手段应尽量减少。  适宜性康复  这项原则是相对于不正确地使用康复技术而言。只有使用适宜的康复技术,才能使神经功能沿着正确的康复轨迹前进,少走弯路。例如,痉挛几乎是每个脑损伤患者康复过程必经的阶段。不恰当地训练上下肢力量,可以加重上肢屈肌、下肢伸肌痉挛模式,最终使患者遗留残疾。如此甚至可以说“不恰当地训练比不训练还要糟糕”。  强化康复  按照患者实际尚存的功能和可能恢复的潜在能力,制订出一个恰到好处的康复程序,使患者通过反复的实践确实地获得功能的进步,就必须对“实践”这种功能付出必要的“时间”,并且要达到一定的“剂量”。付出的时间太少,要求的剂量太低,康复的效果出不来;反之,时间和剂量超出患者的承受能力,会适得其反,患者的功能不但不会进步,反而会退步,甚至产生严重的合并症和并发症,使康复性活动不得不停止下来。  全面康复  疾病治疗和康复处理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疾病本身的治愈和病情的稳定,更重要的是个体活动能力和社会参与能力的提高。除了从身体的水平评定各个器官和脏器的形态和功能外,要对个体的功能或健康的情况进行量化的评定,必须对个体的活动能力和社会的参与能力进行细致的量化评定。当我们检查康复医疗的后果时,必须以“活动”和“参与”两级的评分作为基础。也就是说,要从身体—活动—参与三个水平进行全面的康复。  个体化康复  在开展急性期或早期的康复训练时,应该首先评估康复性处理的危险性。然后对患者可能承受的康复训练的性质、强度、持续时间、频度、甚至具体的康复方法、可能出现的意外和处理意外的方法等,都应当仔细地写成完整的康复计划。随着患者对康复处理的产生反应,再逐步调整康复处理的性质和剂量。根据患者当时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康复计划是实现功能恢复的核心问题,应做到因人而异、因时而异。 (转自99健康网)

发布了文章

什么是无症状的腰椎间盘突出

对无症状的腰椎间盘突出的认识始于50年代。从尸检中发现腰椎间盘突出的比例很高,而患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却是少数。在40岁以上的尸检中发现约有1/3间盘突出。现将有关文献综述如下。  1 间盘退变与下背痛  一般认为,间盘退变始于20岁左右,随着年龄增大,出现纤维环裂隙,髓核含水量减少,脆性增加,软骨板钙盐沉着,破裂等一系列改变。与间盘退变有关的颈椎病、腰间盘突出症、获得性椎管狭窄等一直被认为是颈、腰腿痛的主要原因,但间盘退变本身与临床症状的关系如何仍然是模糊不清的。  纤维环外层和后纵韧带有窦椎神经支配,被认为是间盘源性下背痛的组织学原因。有作者报道局麻下刺激纤维环和后纵韧带可诱发腰痛,纤维环断裂可引起腰痛,修复过程中随血管长入的神经组织受刺激也可能是腰痛的原因。早期的研究发现纤维环后方的放射状撕裂,在50—60岁的无症状者的发生率为40%,60—70岁为75%。间盘退变可引起椎间盘高度的减低,以往认为这可能与下背痛有关,但很多患者腰痛缓解而间盘高度如前。Tertti等从1503名14—15岁芬兰儿童中,筛选出35名有腰痛症状者作MRI研究,发现有间盘退变的占38%,而同龄无症状者为26%,两组间无明显差异,提示下背痛与间盘退变无因果关系。  近年来,利用MRI技术的无创性及对间盘退变的高度灵敏性特点,对无症状人群的间盘退变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20—39年龄组中,34%至少有一个腰间盘退变;40—59年龄组占59%,平均2个间盘;60—80年龄组中退变占93%,平均3个盘。颈间盘退变相对较晚。青少年无症状者颈间盘退变少见,40岁以上者退变为47%。  生理退变是指与年龄有关的生物学改变或者理解为成熟期后,个体、组织、细胞的功能减退,是一个渐进性、不可逆的衰老过程。间盘退变可能出现解剖学的改变,但退变不属于疾病范畴。多数学者认为间盘膨出由退变引起,而Boden等,只有一半的退变间盘发生膨出。无症状人群的间盘膨出发生率与年龄呈显著相关(P《0.001)。Sether等对自新生儿至79岁的27具新鲜尸体的椎间盘作MRI检查,以了解年龄与信号强度改变的关系,结果表明,间盘中心信号强度随年龄增加而减弱,可能与水份、粘多糖减少及胶元增加有关。  2 神经组织的受压与代偿  正常情况下,神经组织本身具有一定的活动度,加上中央椎管和侧隐窝的形变能力,能够适应脊柱旋转、屈伸运动产生的牵张力。研究表明:直腿抬高时S1神经的活动度平均为2.5mm,最大可达5mm。脊神经根的活动度主要依赖于硬膜外间隙的存在。硬膜外间隙富含脂肪及疏松结缔组织,CT扫描可清晰显示在椎管壁与硬膜囊之间存在着一个自由空间,Weise称之为椎管的储容积(spinal Reserve Ca-pacity SRC)。随着年龄增大,L3-4水平的SRC值逐渐减小,而在L5水平不同个体之间差异较大,跟以往的椎管造影所见类似。  3 间盘突出与神经根受压  间盘突出是否引起神经根受压或牵张,其决定因素主要有以下3方面。  1 突出间盘与神经根的相对位置 最常见的间盘突出为椎体内突出,一般无症状。旁侧型较中央型、旁中央型更易引起神经受压。一组腰间盘突出症的CT资料显示:旁侧型面积平均31(9—65)mm2,旁中央型为74(7—154)mm2(P《0.003)。中央型为78(10-160mm2(P《0.01)。45岁以上者中约70%间盘突出不产生症状,与有严重根痛而手术者相比,区别不在于突出间盘的大小,而在于突出间盘的位置,后者间盘突出多位于侧方。90%脊髓圆锥终止于第1、2腰椎之间,也有的止于T12椎体下部或L3椎体上部,Radish和Simmons的研究发现腰骶神经根的解剖变异为14%。由于个体差异或解剖变异的存在,突出间盘与神经根的对应关系有时是不确定的。Osamu报道一个案:女性,67岁,临床症状表现为L5神经根受损症状,CTM,MRI及椎管造影显示:L1—2,L5S1间盘突出,首次手术发现,L5S1间盘突出,但无神经根受压,术后症状如前,再次行L1—2髓核摘除,症状消失。  2 间盘因素 30名腰突症患者在保守治疗过程中每人作了3次CT检查,结果发现持续性痛者(n=12),突出面积平均为96.9(30179.8)mm2,间隙性痛者(n=48)为75.2(0-160.5)mm2,(P=0.10),无根痛者为(n=16)27.8(0—95.8)mm2,与前二者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05),窄基型(n=14)突出面积平均为76(47—134)mm2,宽基型(n=16)为104(52—180)mm2,P《0.03,突出间盘与椎管面积比(A指数)、矢横径乘积比(ST指数)、及矢径比(S指数)三者中,后者与坐骨神经痛最具相关性。间盘因素中尚须考虑到突出间盘的生物力学特性,包括突出间盘的蠕变能力,退变程度,是否钙化等。经皮腰间盘切除术后,很多患者根痛缓解,但影像学检查突出物大小、形状无改变。Jenny认为间盘内压力下降是其中的原因之一,与Kambin和Brager的观点相符。  3 椎管因素 陆裕朴等报道641例腰椎管狭窄症87.5%合并腰间盘突出,1244例腰间盘突出症合并椎管狭窄占45%。一个间盘的轻度膨出和微小突出,如合并发育性或获得性椎管狭窄,已足够引起硬膜囊或神经根受压,反之,如椎管较大,则不易引起神经受压。研究表明,有症状的腰间盘突出较无症状者的椎管为小,间盘突出合并椎管狭窄者病程较长。侯氏按横断面形状将骨性腰椎侧隐窝分成三角型、猫耳型、牛角型、三叶草型、混合型5型,认为三角形椎管不易产生侧隐窝狭窄症,除非合并有间盘膨出,而猫耳型和牛角型椎管产生侧隐窝狭窄症的比例较多。三叶草型更易产生侧隐窝狭窄症。  在脊柱外科领域,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和治疗是存在争议较多的话题之一。总的看来,椎间盘源性疼痛和神经功能障碍的产生机理十分复杂,对影像学检查的特异性评价也有待于大样本的研究。对无症状的腰椎间盘突出认识不足,过分依赖于影像学检查而不结合临床表现,可能导致诊断和外科决策的失误。(转自99健康网)

发布了文章

如何预防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症要怎么预防呢?  1、有规律的运动:能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和利用,因此在注意饮食的同时,不能忽视定期的运动。中老年人应该有规律、适度地运动。专家建议,每天在日光下步行30分钟,能有效预防骨质疏松;  2、生活要有规律:戒烟限酒,保证睡眠时间;  3、不能偏食:要摄入足量的含钙质以及各种维生素的食物,多喝牛奶非常有必要;  4、经常晒太阳;  5、服用一些预防性的药物:  1)、基础药物:主要有钙制剂及维生素D类药物;  2)、抑制骨吸收的药物:主要有双磷酸盐、降钙素、雌激素受体调节剂等;  3)、促进成骨的药物:主要有氟化物、甲状旁腺激素等。  温馨提示中老年人应该有规律、适度地运动。建议,每天在日光下步行30分钟,能有效预防骨质疏松。

发布了文章

如何正确认识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慢性疾病,它的特征是骨量下降和骨的微细结构破坏,表现为骨的脆性增加,因而骨折的危险性大为增加,即使是轻微的创伤或无外伤的情况下也容易发生骨折。而在骨折发生之前,通常无特殊临床表现。由于该病常见于绝经后妇女和老年人,本身身体素质相对弱,骨折后并发症风险增大,死亡率也很高。  一、骨质疏松症临床表现有哪些  1、疼痛:疼痛是骨质疏松症最常见、最主要的症状,以腰背部多见;  2、身高缩短、驼背:它是由于骨质疏松造成椎体变形而引起的,是临床上的重要体征之一;  3、骨折:骨质疏松症最严重的后果是骨折。常见部位包括髋部、胸腰椎、桡骨远端、肱骨近端及踝部。  二、骨质疏松症分类  1、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如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等;  2、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如甲亢性骨质疏松症、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等;  3、原因不明的特发性骨质疏松症。  三、骨质疏松症应做检查  1、血化验检查:骨质疏松患者应定期抽血化验血钙、磷和碱性磷酸酶等指标,必要时还需检查一些特异性指标;  2、骨影像学检查:对于有局部症状的患者应摄取病变部位的X线片、MRI检查,以排除骨折。如有骨折,需行相应的治疗;  3、骨密度检查:骨密度是骨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志,可反映骨质疏松程度以及治疗的效果。  四、预防骨质疏松宜早不宜迟  人体的骨量会随着年龄的增长经历如下阶段:青年时期,骨发育成熟后骨量达到高峰值;迈入中老年后,骨量从维持阶段逐渐过渡到不断丢失。可见,如果在年轻时就注意骨量的积累,日常生活中注重饮食补钙并坚持运动、保持合适体重,能大大降低日后患上骨质疏松的风险,或推迟发病年龄。预防骨质疏松应该从年轻时做起。

发布了文章

跑步引起关节痛的8大原因

跑步是大家健身锻炼首选的运动方式,对于场地和器械不像其他运动那么多,只要有时间就可以进行。但是有的人在跑步时或跑步后却发现出现关节疼痛的情况,这是什么原因导致呢?  跑步导致关节痛的原因  1、突然运动锻炼导致  平时根本没有运动,突然进行强度比较大的跑步锻炼,关节部位没有一个适应过程,一时承受不了过大的压力,就会产生疼痛感。  2、热身不够充分  在跑步之前没有做好充分的热身运动,身体的关节、韧带、肌肉等都没有活动开,不能适应跑步状态,也容易导致关节韧带的拉伤,从而出现关节疼痛的现象。  3、运动强度过大  跑步时间过长或是强度过大,导致关节部位的活动量也相对增加,使得关节周围的肌肉等软组织出现劳损,关节摩损过度从而引起疼痛。  4、姿势不正确  跑步时的姿势不正确也会导致身体关节受到冲击受伤而引发疼痛,像落地姿势不对,跨步幅度过大等都会增加对膝关节的冲击,容易出现膝关节疼痛。 5、肌肉力量不够强  本身肌肉力量不够强壮的话,跑步过程中关节就会承受更多的负荷,时间一长超出了关节能负荷的范围,就会产生疼痛。  6、鞋子不合适  跑步时穿的鞋子不合适,会增加对关节的冲击,像足弓过低或扁平足的人,往往脚掌过度内旋,而高足弓的往往脚掌过度外旋,不穿合适的跑鞋的话,是会导致踝关节、膝关节疼痛的。  7、跑步场地不合适  跑步时选择的场地弹性差,像在硬水泥地上跑步,对于身体关节韧带的冲击是很大的,很容易就会导致膝关节、踝关节等部位的损伤,从而引起疼痛。  8、跑步后不做拉伸  在跑步结束后,不注意做拉伸整理活动,跑步中紧绷的肌肉没有得到放松,长期会使得肌肉弹性下降,出现肌肉劳损,也会导致关节产生疼痛。(转自99健康网)

发布了文章

判断小儿神经发育是否正常的方法

小儿的神经——神经发育随着小儿的迅速成长每日每时都在进行着复杂的变化。那么对小儿神经系统机能的发育是否正常,可按不同年龄进行观察:  1、出生至一个月:呈蠕动运动,手紧握,刺激后为全身反应;对光刺激有瞬目反应,对突然响声有惊跳,触睫毛能瞬目;饥饿或尿湿后啼哭;伴随啼哭发生呃逆、咳嗽或喷嚏时能发出声音;有惊吓、吸吮、寻找、握持等原始反射。  2、2个月:俯卧位时头可抬起数秒钟;见闪光闭眼,对突然响声仍能引起惊吓反射;头及眼可随物体向两侧移动45度,逗之能微笑;保持原始反射。  3、3个月:俯卧位能长时间抬头,可短时间拿玩具,全身性运动反射减少;盯眼看人,被刺激肢体有选择性运动;头及眼随物体转动可达90度,逗之能笑并发出声音;呀呀学语;原始反射尚存在,但处于过度时期。  4、4个月:肢体能分别运动;头可随声音转动;抓住玩具能往嘴里塞;逗之能大声地笑;惊吓反射及强。  5、5—6个月:能翻身,俯卧时能撑起胸部;能辨别生人,能玩玩具由一手移至另一手;有时能与熟人咿呀说个不休;吸吮反射仍存在。  6、7—8个月:能稳坐,开始学爬行;能辨认熟悉声音,拒绝不喜欢的食物;对陌生人表示害羞;能发出爸妈单音;仍有吸吮反射。  7、9—10个月:能熟练地爬行,用食指拨物体;能辨别食物;能挥手再见,用杯子喝水;能发出爸爸妈妈等音。  8、11—12个月:能牵着行走,短时间独立;能听音乐,辨别香臭;穿衣时会主动伸出手臂,拿起笔乱写乱画,试用匙吃,摇头表示“不”;能理解几个简单嘱咐,说1—3个单字;吸吮反射逐渐消失。  9、13—15个月:能蹒跚行走,易摔跤,试爬楼梯,拾起小纸片,开关小盒;喜欢红色,有触觉定位;能指眼指鼻,喜欢动物玩具;常常自言自语,能与意义的说出3—5个字;大小便时会蹲下。  10、16—18个月:边走带跑,偶摔到,喜爬床爬桌,开始自己吃饭,爱 掷球玩方块积木,能认得书上的人、动物、汽车等,能脱鞋袜,能讲到6个字语,回答简单问题,能控制大小便。  11、19—21个月:扶手上楼,学倒退走,能踢打皮球;认方圆;模仿扫地,擦桌子,学唱1—2句歌。  12、22—2岁半:熟练地上下楼梯及跑跳;喜欢看图书,对痛觉有精确定位;能画圈,叠纸,穿鞋袜;开始懂得集体概念,如“我们、大家”。  13、3—5岁:能穿衣扣钮,蹬三轮车;视力已发育成熟,能辨认五种颜色,能唱儿童歌曲,背诵歌谣,爱提问,喜模仿。  14、6—7岁时:运动感觉发育都比较成熟,有一定分析综合能力,为上学创造了条件。(转自99健康网)

发布了文章

女性预防骨质疏松四种方法要掌握

         如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年过三十的女性朋友们也出现了骨质疏松的现象,其原因可能是由于平时生活中的保养不当,以及并没有加强预防所导致的,忽视了应有的预防,也就忽略了对身体健康的保护。那么,女性朋友们该如何预防骨质疏松呢?接下来,小编就为各位女性朋友们找一找方法,实际上,只要注意一下日常生活中的小细节就OK了,来看看吧!  1、注重补钙  一般情况下来讲,容易出现骨质疏松,多半是体内缺钙引起的,而出现骨质疏松的女性朋友们,也很多都是由于生活中忽略了钙质元素的补充。女性朋友们平时可以多吃一些海鲜类、乳制品、豆制品等一系列食物,都可以帮助很好的进行钙质的补充,如果体内缺钙较为严重,也可以选择通过吃钙片的形式进行补钙。总之,要保证体内钙元素的充足。  2、多摄入蛋白质  女性朋友们千万不要小看了蛋白质的摄入哦,蛋白质是人体内非常重要的营养元素之一,对于骨骼的维护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女性朋友体内长期缺少蛋白质,那么,就很容易出现骨质疏松的问题,导致骨密度的下降,从而诱发骨质疏松。因此,女性朋友们要多注重蛋白质的摄入,平时可以多吃一些鸡蛋、蛋糕等等的食物来进行蛋白质的摄取,千万别怕发胖哦。  3、每天晒太阳  对于骨质疏松问题的预防,光靠饮食补钙是不能够完全吸收钙质的,小编建议女性朋友们每天抽出一定的时间来晒晒太阳,千万不要怕被晒黑哦,其实,晒晒太阳对身体非常有好处,可以促进身体对于钙质元素的吸收,提高补钙的机率,强化我们的骨骼。女性朋友们也可以在闲暇之余散散步,进行一下户外活动,来多多增加晒太阳的机会,但绝对不能够暴晒,否则真的会晒伤皮肤哦,那就得不偿失了!  4、少进食糖与盐  如果你想要远离骨质疏松,那么,除了多多补钙之外,还应该选择低糖与低盐的饮食方式,因为,过多的盐分和糖分会影响人体对钙质元素的吸收,尤其是不能够摄入过多的盐分,如果每日摄入的盐分过多,不仅会导致人体钙质吸收受阻,而且还会令人体的肾功能降低,因此,喜欢吃糖或者是喜欢吃盐的女性朋友们一定要适量而食啊,女性朋友们一定要牢记哦!  骨质疏松,顾名思义,就是骨骼变得松弛了,其实,骨质疏松是非常痛苦的,如果你的骨骼变得比较疏松,同时,也就意味着你的健康出现了问题,因此,女性朋友们为了自己的身体健康着想,小编建议女性朋友们以上几点要铭记于心、详细掌握,万事都是做好预防才最重要,切莫等到事情发生时再束手无策哦!(转自99健康网)

发布了文章

年轻人为什么也会患腰椎间盘突出

现在有很多的上班族会患上腰椎间盘突出这个疾病,随着相关研究发现,年轻人患上此疾病的几率是越来的越大了,那么患上这个疾病是因为什么原因呢,我们一起来简单的了解下吧。  医生指出,腰椎间盘突出症好发于25岁到50岁的人群,疾病发展有个过程。25岁以前,脊椎水分含量非常高,25岁以后,慢慢开始脱水。因为久坐、坐姿不正确、搬重物等原因,腰椎间盘会慢慢从椎管内突出。压迫神经后,患者会出现下肢麻木、脚趾活动受限等症状,严重的还会大小便失禁。  一些年轻的患者习惯久坐,而且坐姿都往前倾。医生解释,脊柱上的韧带负责保持脊柱稳定,平时,我们通过锻炼,加强腰背部肌肉的力量,才能达到支撑韧带的作用。久坐的人通常又很少运动,偶尔一次用力过猛,就容易导致了腰椎间盘突出。  预防腰椎间盘突出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在退行性变基础上积累伤所致,积累伤又会加重椎间盘的退变,因此预防的重点在于减少积累伤。平时要有良好的坐姿,睡眠时的床不宜太软。长期伏案工作者需要注意桌、椅高度,定期改变姿势。职业工作中需要常弯腰动作者,应定时伸腰、挺胸活动,并使用宽的腰带。应加强腰背肌训练,增加脊柱的内在稳定性,长期使用腰围者,尤其需要注意腰背肌锻炼,以防止失用性肌肉萎缩带来不良后果。如需弯腰取物,最好采用屈髋、屈膝下蹲方式,减少对腰椎间盘后方的压力。 (转自99健康网)

发布了文章

你知道吗?三大人群管好蛋白质摄入!

蛋白质是生命的基础,只有管好蛋白质的摄入,才能更好地延长生命长度并拓宽生命的宽度。儿童青少年:蛋白质供能比别超过15%孩子之于蛋白质,就像盖大楼需要的主要建筑材料一样,如供应不足,会直接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严重时甚至会出现发育迟缓、贫血、乏力、食欲不振以及抵抗力差、智力低下等问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研究员张倩介绍,2013年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推荐摄入量对于6~18岁儿童的量是每天40~75克左右,要占总能量摄入的15%左右。虽然蛋白质似乎对健康没有太大损害,但是国外有研究提出,儿童早期的蛋白质摄入与儿童的生长加速或者高BMI有关。张倩研究员进一步解释,肉吃多了容易胖多数人可以理解,尤其是早期的高蛋白摄入,比如,两岁前孩子的高蛋白摄入(供能比大于15%),与肥胖风险相关。另外,也有一些研究发现,儿童比较高的动物性蛋白质的摄入与青春发育期的提前、生长的加速是有关系的。老年人:年龄越大蛋白质越吃不够年龄一大,身体的骨骼肌丢失增加,而且老年人对蛋白质的合成效率比年轻人要低,尤其是当你在蛋白质水平比较低的情况下,有更高的合成抵抗。因此,老年人的蛋白质需要量比年轻人要高。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临床营养中心孙建琴教授所在团队曾对上海三个社区中等生活水平的健康老年人做过调查,她们的平均摄入量男性是64克,女性是57克,超过40%的老年人蛋白质未达到线性推荐量的标准,年龄越大,不达标的人越多。而且三餐蛋白质的分配不合理,早上和中午少,晚上多,孙教授建议早餐蛋白质的量要上去,早餐适当增加奶制品、豆制品、坚果或加一些蛋白粉(对于部分老年人来说,一天让他吃四两鱼肉禽蛋和牛奶比较困难,如果蛋白质不够,可以适当补充蛋白质补充剂),也是很有效的。孙教授建议,老年人还要吃一些“硬菜”,也就是荤菜。吃一些瘦肉、鱼肉还是必要的,但是硬菜要吃得细软,不仅容易咀嚼,而且更有利于吸收,血浆当中的氨基酸都要高得多。所以选对烹调方式也很关键。老年病人:预后跟蛋白质摄入相关正常情况下,健康人吃完饭后蛋白质变成氨基酸供给肌体各组织。而在疾病状态下,病人进食量少,蛋白质不足以供给全身各器官来用,在这种情况下,据荷兰马斯特里赫特大学的Ardy Van教授介绍,10%的肌肉丢失会影响病人的免疫,容易感染,如果到了40%的肌肉丢失,就有死亡危险。大量临床研究证据表明,重症病人的预后跟蛋白质摄入密切相关,摄入不足,会影响到他的预后和生存期。转自保健人民网

发布了文章

哪些原因导致关节疼痛

关节疼痛牵涉范围非常广泛并且种类繁多,一般是是由于关节炎或关节病引起。在生活中,很多人受到关节疼痛的困扰。任何原因导致的关节炎,如能及时就医,对症治疗,一般都能治愈或缓解。因此,掌握关节疼痛的原因至关重要。  人的身体是由很多的骨骼构成的,而骨骼与骨骼之间的部位称之为关节。如果这些关节出现了问题,就会出现关节疼痛的现象。关节疼痛是很常见的,但是不少人不认真思考关节疼痛的原因,导致使疾病越来越重。关节疼痛的原因有:  1、痛风性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以及常规的其它关节炎都可能会造成病人的关节疼痛。痛风疼痛常见于拇指及第一跖趾关节(脚拇指外侧)。主要是由于食用海鲜和饮酒进而诱发的体内嘌呤代谢障碍。在急性期,患者局部红肿、疼痛剧烈,难以忍受;在慢性期,患者可有疼痛、关节变形等表现。  2、劳损。劳损也会引起疼痛,不过这种疼痛一般经过休息之后就会消失。由于关节部位活动量相对较大,导致关节周围的肌肉等软组织出现劳损,进而引起疼痛,常见的有肩周炎、网球肘等。  3、肿瘤。肿瘤引起关节疼痛也是常见原因,这种情况的疼痛会反复出现。如果出现关节肿痛,疼痛感晚间比白天严重,服用止痛药物无效,又没有合理原因可以解释,应到医院做进一步检查,排除关节肿瘤。  4、关节周围韧带损伤。膝关节韧带在膝关节微屈时的稳定性相对较差,如果此时突然受到外力导致外翻或内翻,则有可能引起内侧或外侧副韧带损伤。患者会有明确的外伤史,膝关节疼痛、肿胀、瘀斑、活动受限。  5、关节滑膜炎。由于外伤或过度劳损等因素损伤关节滑膜后会产生大量积液,使关节内压力增高,导致关节疼痛、肿胀、压痛,并有摩擦发涩的声响。比如膝关节主动极度伸直时,特别是有一定阻力地做伸膝运动时,髌骨下部疼痛会加剧。在被动极度屈曲时,疼痛也会明显加重。  6、风湿性和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往往是游走性的疼痛(疼痛的位置不确定),疼痛、肿胀、僵硬多发生在手腕部位,并且关节的敏感与肿胀、疼痛同时发生,对称发病(如双手腕、双膝盖)。  因此,关节疼痛的原因有很多,不过最大的可能性还是病人出现了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等疾病,尤其是出现反复发作的疼痛,消失不得缓解时,就要到医院里进行一下正规的检查了。这类疾病早检查早治疗,治疗效果才会好。(转自99健康网)

发布了文章

老人冬季多晒太阳对身体好处多多

老人冬季多晒太阳对身体好处多多  冬季虽天气寒冷,但是当出太阳时老人应尽量多到户外晒晒太阳,并适当参加一些运动锻炼,老年人经常晒晒太阳对身体健康有很多的益处,可以起到防治疾病的功效。   阳光辐射到人体会造成一系列生理变化,如红外线“热”的作用,会使毛细血管扩张,加快血液循环。紫外线的作用可以使黑色素氧化,皮肤中维生素D和组胺增高,胃酸分泌增加。还会使血液中血红蛋白、钙、磷、镁等含量上升等等。  有些老人在冬季,容易出现精神抑郁症,表现出精神萎靡、疲乏、大脑反应迟钝及昏昏欲睡等症状。有关研究专家认为,出现这些症状除了与冬季活动量较其它季节减少有关外,冬天光照不足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研究发现,那些不爱出门,经常呆在室内的老人,会严重缺乏维生素D,就算是坐在窗户前晒太阳,也不一定就完全摄入了维生素D,这是由于窗户玻璃滤掉了部分紫外线,而这些紫外线对促进人体合成维生素D是必不可少的。  专家认为,老年人冬季多去户外晒晒太阳,活动一下肌体,将有助于预防老年骨质疏松症等的发生。  冬季晒太阳的注意事项  把握好晒太阳的时机  一天之中,有两个时间段最适合晒太阳。第一,上午6时到10时,此时红外线占上风,紫外线偏低,使人感到温暖柔和,可以起到活血化瘀功效。第二,下午4时到5时,此时正值紫外线中a光束占上风,可促进肠道内钙、磷的吸收,有利于增强体质,促进骨骼正常钙化。健康人每天应坚持晒太阳30至60分钟。  晒太阳时间不用太久晒太阳的时间不用太久,半个小时左右就可以了,或者晒会儿太阳又到树下凉会儿再晒,特别注意太阳光线猛烈的时候不要晒伤皮肤。  不要隔着玻璃晒太阳  冬季天气寒冷,有些人喜欢在屋里隔着玻璃晒太阳。但是隔着玻璃晒太阳能补钙吗?中医专家指出,隔着玻璃晒太阳,没有什么补钙效果。这是因为玻璃能够吸收发挥作用的紫外线,隔着玻璃晒太阳实际上没什么作用。因此专家建议人们应该走出去,在空气新鲜阳光明媚的地方晒太阳。  多晒手脚、腿和背部  怕脸晒黑的人可以伸出手脚直晒,也可以晒后背,不论身体哪部分皮肤,只要太阳能直接晒着就可起到同样作用。同时,晒手脚还可以去寒气,利关节,晒后背,则能驱除脾胃寒气,有助改善消化功能,还能疏通背部经络,有利心肺。(转自99健康)

努力加载中

关注

挂号

问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