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点滴滴,为了您的健康打开
关注数内容数
43211

陈启稚

乌镇互联网医院

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擅长各种心血管疾病的诊治。专注于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如冠心病等的早期诊断干预,心血管相关危险因素如糖尿病、高尿酸血症等的长期动态管理

全部动态
文章
视频
回答
全部
高血压

发布了文章

饮食与胆固醇:常见食物胆固醇含量一览

    上一篇聊了聊饮食与胆固醇 聊聊饮食与胆固醇    其实,健康成年人血液中,2/3的胆固醇是由肝脏与小肠壁自行合成的,只有1/3由食物中获得。但是通常能影响人体内胆固醇合成的一些因素,包括影响胆固醇合成酶或受体活性的遗传基因因素、年龄因素、性别因素等等,往往是我们无法改变的;一些调脂药物虽然可以改变体内的胆固醇合成转运降解的一部分特征,但也不是全部。而饮食及生活方式参与的那1/3,却是我们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有所改善的。    上篇发出后,有小伙伴说,表格所列出的食物品种太少了,希望能有更详细的清单,以便日常参考。    这不,更详细的清单来了,这里还根据胆固醇的含量标上了“红绿灯”。红灯:胆固醇含量>200mg/100g黄灯:胆固醇含量>90mg/100g蓝灯:胆固醇含量<900mg/100g绿灯:几乎不含胆固醇        以上是常见食物的胆固醇含量表,相信您已经大致了解了应该怎样选择更健康的食物。如果需要更详细的资料,可以查找《中国食物成分表2017版》,这本书里有非常详细的食物成分分析,一定不会让您失望的。

发布了文章

聊聊饮食与胆固醇

    今天我们来聊聊饮食与胆固醇的问题。    胆固醇不仅是我们身体内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质,但是过多的摄入也会对我们的身体造成很大的危害,比如其在血管里的积聚最终可能导致动脉硬化和心血管疾病。因此,了解我们每天应该摄入多少胆固醇,从而保持身体的健康非常重要。    首先,了解一下2018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心脏病学会《胆固醇临床实践指南》的建议:心脏病患者每天胆固醇摄入量不得超过200毫克,正常人最好限制在300毫克以下。我国刚刚发布的2023年《中国血脂管理指南》也提出,在推荐中国心脏健康膳食模式的基础上,对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高危人群和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应特别强调减少膳食胆固醇的摄入,每天膳食胆固醇摄入量应在300 mg 以下。所以,如果你属于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或者是高胆固醇血症者,那么你应该更加小心控制饮食。此外,如果您有某些疾病比如糖尿病、高血压、肥胖等等,你的摄入量也需要格外注意哦!    那么,到底哪些食物是我们胆固醇的“敌人”呢?通常,动物性食品(如蛋黄、奶油、奶酪、肉类等等)是胆固醇摄入的主要来源。相反的,植物性食品(如全麦面包、水果、蔬菜、豆类、全谷类食品等等)的胆固醇含量比较低。所以,以蔬菜、豆类等植物性食品为主的饮食模式对我们的身体健康很有好处。    以下是一些常见食物的胆固醇含量(单位:毫克)。您不妨查找计算一下,看看您的日常饮食中是否胆固醇超标了。    简单来说,如何从生活方式角度,更好地控制我们的胆固醇水平呢?以下是几个小技巧:(1)多吃高纤维食品。含有高纤维的食物可以帮助胆固醇的代谢,每天摄入至少18克的纤维素可以有助于减少胆固醇的吸收。(2)减少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饱和脂肪酸通常存在于肉类、奶制品和糖果等食物中,吃得太多会增加血液中的胆固醇水平。所以,减少饱和脂肪酸的摄入对于控制胆固醇很重要。(3)多摄入单不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主要存在于橄榄油、花生油和鳕鱼等食物中,摄入适量单不饱和脂肪酸可以帮助降低“坏”胆固醇。(4)适当运动。健康的运动习惯可以帮助控制体重、降低血压和改善血脂水平。每周至少150分钟的有氧运动可以降低LDL胆固醇水平。    总之,控制每天摄入的胆固醇量对于维持身体健康非常重要。通过了解食物中胆固醇的含量,我们就可以更好地控制自己每天的胆固醇摄入量,有助于保持身体健康。如果您觉得自己的状况有些复杂,不妨向您的医生咨询,医生会综合分析您的心血管风险,为您提供更专业的建议。

发布了文章

血脂异常的风险因素:除了饮食,还有啥?

    提到血脂,我们都知道饮食和生活方式很重要。不过其实还有一些其他因素会影响我们的血脂水平。今天,我们就带来了解一下除了饮食,还有什么因素可能导致血脂异常的因素。1.生理原因    其实,有些人天生就比别人更容易出现血脂异常。这可能跟基因和家族遗传有关。比如,一些人可能携带“胆固醇合成速率加快”这种基因变异,从而让他们的胆固醇水平升高。此外,慢性疾病、怀孕等也可能引起血脂异常。2.年龄    随着年龄增长,血脂水平也可能发生变化。女性尤其明显,在更年期前后血脂水平会发生显著变化。老年人代谢率降低、运动量减少,也容易出现血脂异常。3.性别    男性比女性更容易出现血脂异常。这可能跟男性在内分泌和代谢方面的生理差异有关。而且,女性在进入更年期后,由于卵巢机能退化,雌激素水平下降,也容易出现血脂异常。4.饮食    虽然我们今天讨论的是除了饮食以外的因素,不过还是需要提一下饮食。高胆固醇、高脂肪、高糖等不良饮食习惯都会跟血脂异常有关系。如果吃了加工食品或含反式脂肪酸的食品,也容易导致血脂异常。5.运动不足    缺乏运动会导致胆固醇和三酰甘油水平升高。其实,只要定期从事有氧运动,就能帮助我们控制血脂水平,还有其他健康益处,比如减轻体重和保护心血管健康。6.吸烟和酗酒    吸烟和酗酒对血脂水平也会产生负面影响。吸烟会增加氧化应激和心血管事件的风险,而酗酒可能导致三酰甘油水平升高。7.疾病状态    一些慢性疾病,如肝病、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等,也会影响血脂水平。此外,一些药物如利尿剂、类固醇等也可能引起血脂异常。    当然,正如我们所提到的,饮食仍然是影响血脂水平的一大因素。建议大家尽可能选择低胆固醇、低脂肪和高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全谷类、鱼类和豆类等,而尽量减少加工食品和高糖饮料的摄入。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法来控制血脂异常: 定期测量自己的血脂水平,并与医生讨论结果。 保持健康的体重和身体质量指数(BMI)。 停止吸烟或限制吸烟次数。 避免长时间静坐或缺乏运动。 控制饮酒量或戒酒。 定期检查慢性疾病并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   所以说,在了解血脂异常的风险因素方面,我们需要更全面的视野。不仅仅是要在饮食上注意,还要关注年龄、性别、生理因素、运动等其他方面,以及疾病或药物的影响。    虽然我们不能改变自己的基因和年龄,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戒烟限酒、定期进行体育运动和控制慢性疾病,来保持良好的血脂水平,从而保护心脏的健康。#相关文章链接血脂检查,究竟查些什么?

发布了文章

血脂检查,究竟查些什么?

    血脂检查已经成为常规体检中重要的一部分,它是通过检测血液中脂质物质的浓度水平,对人体的脂质代谢情况和心血管疾病风险进行评估的一种检查。    我国的血脂管理指南建议,20岁以上的成年人每5年进行一次血脂检查,直到60岁,之后每年进行一次。而对于血脂异常、心血管疾病风险因素较高的人群,则建议每年进行一次血脂检查。    那么,血脂检查究竟查些什么内容呢?医生常说的“血脂全套”为什么要查这么多项目呢?    常规的血脂检查会包括以下四项,也是我们常说的“血脂四项”:1.总胆固醇(TC)    总胆固醇是指血液中所有胆固醇的总和,包括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它主要由肝脏合成并通过血液输送到体内的各个细胞。胆固醇在体内有多种重要作用,包括维持细胞膜的完整性、合成性激素(如雌激素和睾酮)、合成胆汁酸等。然而,当胆固醇水平过高时,它就会在血管内沉积并逐渐形成斑块,最终导致动脉硬化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生。2.甘油三酯(TG)    甘油三酯是血液中的主要脂肪物质。主要储存在体内的脂肪组织中,并通过血液输送到各个细胞中供能。甘油三酯水平过高时,它也会在血管内沉积并与胆固醇一起形成斑块,加剧动脉硬化进程。高水平的甘油三酯水平与心血管疾病、胰腺炎和代谢综合征等疾病有关。3.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HDL-C通常被称为“好的”胆固醇,它能够清除血管内的多余胆固醇,并将其运输回肝脏进行代谢,有助于防止动脉硬化和心血管疾病。高水平的HDL-C意味着更好的心血管健康水平。4.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LDL-C通常被称为“坏的”胆固醇,高水平的LDL-C可导致动脉硬化和心血管疾病。因此,控制LDL-C的水平对于预防心血管疾病非常重要。    值得注意的是,不是有“脂(酯)”字的才是血脂哦!以上四项任何一种异常,都可以归为“血脂异常”。而对于心脑血管疾病而言,最最要紧的可不是甘油三酯,而是低密度胆固醇(LDL),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坏”胆固醇。它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重要组成成分,有大量的证据证明,如果能够降低血清里的LDL水平,就可以稳定甚至于逆转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预防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那么,“血脂全套”包含的内容一定比血脂四项多吧?回答是正确的。血脂全套一般还会包括以下项目:1.载脂蛋白A1(ApoA1)    ApoA1是一种与心血管健康相关的载脂蛋白物质,高水平的ApoA1可帮助防止心血管疾病。2.载脂蛋白B(ApoB)    ApoB是LDL-C的结构组分,主要为LDL-C的载体,其水平能够反映LDL-C的数量和大小,与动脉硬化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高水平的ApoB意味着更多的LDL-C,进而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3.Lp(a)    Lp(a) Lp(a)是一种含有胆固醇和蛋白质的颗粒物质,是与冠心病和中风风险有关的特殊的脂蛋白物质。    根据具体情况,有时候还会包括其他指标的检测,例如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和血浆脂蛋白A(PLTP)等。    通过检测这些脂蛋白物质的水平,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患者的脂质代谢情况,并评估其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根据检查结果,医生可以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饮食控制和生活方式干预等,以帮助患者控制血脂异常,减少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发布了文章

#一分钟系列#高血压还要做些什么检查?

    在门诊或病房,医生详细询问病史后,为了更好了解您的全身情况,还有一些其他工作要做。第一步,医生一定会给您做一个详细的体格检查,这有助于确认高血压的诊断,并且发现高血压介导的器官损害和/或继发性高血压。体格检查应包括∶循环系统和心脏∶脉率/节律/特征、颈静脉搏动/压力、心尖搏动、早搏、外周水肿,杂音(颈动脉、腹部、股动脉)等。其他器官/系统∶是否存在肾脏增大、颈围>40 cm (可能提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甲状腺增大,体重指数(BMI)升高/腰围增大、脂肪沉积和皮肤妊娠纹(可能提示库欣病/综合征)。第二步,医生会给您开具一些实验室检查项目,进一步了解您的全身状况,通常会包括以下目:血液检查∶血钾、钠、肾功能(血清肌酐和 eGFR)。如果条件允许,还应检查血脂和空腹血糖。尿液检查12 导联心电图∶排除心房颤动、左心室肥厚、缺血性心脏病等可能的靶器官损伤和并发疾病。第三步,如果以上常规检查中发现一些问题,可能还需其他辅助检查帮助诊断∶当怀疑并希望确定是否有高血压介导的靶器官损害(HMOD)、合并疾病或/和继发性高血压时,应尽可能进行其他辅助检查。影像学检查∶超声心动图∶左心室肥厚、收缩期/舒张期功能障碍、心房扩大、主动脉狭窄颈动脉超声∶ 斑块(动脉粥样硬化)、狭窄肾脏/肾动脉和肾上腺成像∶超声/肾动脉多普勒;CT-血管造影/MR-血管造影∶肾实质性疾病、肾动脉狭窄、肾上腺病变,其他腹部病理改变;眼底检查∶视网膜变化、出血、视乳头水肿、动脉曲折、动静脉交叉脑 CT/MRI∶高血压导致的缺血性或出血性脑损伤功能性检查和辅助实验室检查∶·踝臂指数∶ 外周(下肢)动脉疾病第四步,如果高度怀疑继发性高血压,医生还会考虑进一步检查∶ 血醛固酮/肾素比值、血游离甲氧基肾上腺素,午夜唾液皮质醇或其他筛查皮质醇过量的检查。尿白蛋白/肌酐比·血尿酸(s-UA)水平及肝功能检查等。    所以,高血压的诊断绝不是仅仅测一个血压就够了,必须考虑患者的全身状态,评估心血管危险因素,发现并治疗相关的临床疾病。我们治疗高血压,也不仅仅为了血压数值上的漂亮,而是为了预防高血压可能带来的全身脏器的损害,保护心、脑、肾、血管的功能,减少或延缓并发症的出现,提高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让我们齐心协力,一起努力吧!

发布了文章

#一分钟系列#高血压就诊前的准备AreYouReady?

    也许您是体检发现了血压升高,也许是自己家里量的血压高了,或者是已经药物治疗,但血压出现了波动,想去高血压或心血管内科门诊,希望得到医生的建议和帮助。    那么,为了让医生在较短时间内了解您的病情,就诊前也请您做一些准备工作。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功”嘛!    高血压通常是无症状的,然而某些特定症状的出现则提示可能为继发性高血压或者出现了高血压并发症,需要进行进一步检查。医生会尽量全面了解患者的病史和家族史,常常会问到以下问题:关于血压:是新发现的高血压吗?如果不是,病程有多久了?既往血压水平怎样?最高血压多少?目前的治疗方案?以往服用过何种降压药物?效果如何?如果有近期的血压测量记录表格就更好了有没有同时使用其他能够影响血压的药物?(非甾体解热镇痛药物/避孕药物/甘草类药物等)有没有对哪一类的降压药物不耐受史(副作用)?降压治疗依从性如何?按医嘱服用吗?服药的时间点?有没有口服避孕药引起的高血压或妊娠高血压病史?关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请提供个人心血管病史,有没有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病史?糖尿病、血脂异常、慢性肾脏疾病(CKD)?吸烟吗?饮食习惯如何?饮酒吗?平时运动习惯?有没有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焦虑/抑郁症)?有无心血管疾病家族史?包括高血压、早发心血管疾病,(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糖尿病。关于高血压的症状/体征/并存疾病∶是否同时伴有胸痛、气短、心悸、跛行、踝部水肿、头痛、视力模糊、夜尿症、血尿、头晕等症状?包括有无一些常提示继发性高血压的症状?如∶肌肉无力/痉挛、抽筋、心律不齐(低钾血症/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一过性肺水肿(肾动脉狭窄),多汗、心悸、经常性头痛(嗜铬细胞瘤),打鼾、白天嗜睡(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等等。    以上问题希望您在就诊前都能准备好,如果您能提供可靠的详细的信息,对医生明确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会很有帮助,也有助于您了解自己,加强自我生活方式管理。 

发布了文章

#一分钟系列#两种“不走寻常路”的高血压

今天来聊一聊两种表现“不走寻常路”的高血压:白大衣高血压和隐蔽性高血压。 上一篇帖子里我们谈到,诊室血压测量和诊室外血压测量(家庭血压和动态血压)可以用于诊断白大衣高血压和隐蔽性高血压。(参见#一分钟系列#我到底是不是高血压?) 白大衣高血压只是诊室血压升高,而动态血压或家庭血压不高,可能是由于见到医务人员,不由自主的精神紧张,体内分泌过多的儿茶酚胺,导致心跳加速、外周血管收缩、血流阻力增加,引起了血压上升。隐蔽性高血压者则相反,诊室血压不高,但诊室外血压升高(动态血压或者家庭血压)。这些现象在未接受以及正在接受降压治疗的患者中都是常见的,出现的比例都不低,因血压升高而就诊的人群中,大约10%~30%为白大衣高血压,10%~15%为隐蔽性高血压。那么,这两种特殊的高血压类型,都需要怎样诊断和治疗呢?白大衣高血压:这些人的心血管事件风险为中等,介于正常血压和持续性高血压之间。l  诊断时,需要重复进行诊室血压和诊室外血压监测来确认。l  如果个体的整体心血管事件风险较低,并且没有高血压介导的器官损害,可以不进行药物干预。然而,需要改善生活方式,比如低盐低脂饮食、戒烟限酒,多吃蔬菜、水果;控制体重,多参加体育锻炼;适量运动,消除紧张,保证充足的睡眠。其中部分人也有可能发展为需要药物治疗的持续高血压。l  对那些已经出现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的白大衣高血压患者,除了生活方式的干预以外,还应该进行适当的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包括降压药和保护靶器官功能的药,还要定期随访。 隐蔽性高血压:指诊室血压正常、但动态血压或/和家庭自测血压升高,又称为单纯动态血压增高性高血压、或逆白大衣效应。l  诊断时,需要重复进行诊室血压和诊室外血压监测来确认。l  这些患者与持续性高血压患者同样有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l  隐匿性高血压患者发生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的风险显著高于血压正常者,所以隐蔽性高血压是需要进行药物干预的,目标是使诊室外血压达到正常。 所以,是否需要治疗是根据个体的心血管风险来定的。在生活方式改善的基础上,隐蔽性高血压由于心血管风险高,需要药物干预;白大衣高血压心血管风险中等,就要根据个体是否存在高血压介导的靶器官损害来决定是否需要药物治疗。

发布了文章

#一分钟系列#我到底是不是高血压?

体检偶尔发现一次血压偏高,我就是高血压病人了吗?医院里测的血压高于标准值,回家量又好了,算不算高血压?一天当中量了好几次血压,有时高,有时又正常,到底以哪一次为准呢? 首先我们聊一聊适用于成人(>18岁)的高血压定义由上表可见,高血压标准分为诊室血压和诊室外血压两套标准(双标!)1.基于诊室血压:多次重复测量后诊室收缩压≥140mmHg和/或诊室舒张压≥90mmHg。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和/或”的概念,“和”的意思是诊室收缩压和诊室舒张压都超过上面的标准;“或”的意思是诊室收缩压和诊室舒张压任何一个超过上面的标准,比如血压140/80mmHg就是高血压了,同样多次测量的诊室血压120/90mmHg也可以诊断高血压了。表1为基于诊室血压的高血压分类。2.基于动态血压和家庭血压诊断高血压的标准:比诊室血压稍低一些,区分白天和夜间,同样也有“和/或”的概念。明确了高血压的定义,还不能仅凭一次血压情况来建立高血压诊断哦!下面是指南推荐的诊断要点:1.诊室血压测量是高血压诊断和随访的基础,也是最常用的血压测量方式。参见#一分钟系列#自我健康管理必备技能:正确测量血压的方法如果条件允许,不应该仅靠一次就诊就做出诊断。确诊高血压通常需要2~3次诊室血压测量,通常间隔1~4周进行2~3次随访(取决于血压水平)。如果血压≥180/110mm Hg 并且有患心血管疾病的证据,也可根据单次诊室血压测量结果做出诊断。如果条件允许,应通过诊室外血压监测来确诊高血压。参见#一分钟系列#如何制定个性化的血压监测计划2.与诊室血压测量相比,诊室外血压测量[(家庭血压及 24 小时动态血压监测(ABPM)]更具重复性,且与高血压导致的器官损害和心血管风险事件更相关,还能鉴别白大衣高血压和隐蔽性高血压。对于大多数患者来说,诊室外血压监测是准确诊断高血压和做出治疗决策的理想选择。对于接受或未接受治疗者,如果诊室血压结果为正常高值或1级高血压(收缩压130~159mmHg和/或舒张压85~99mmHg),需要通过家庭血压测量或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来进一步确认血压水平。如何进行家庭血压和动态血压测量的建议,参见下表 

发布了文章

#一分钟系列#如何制定个性化的血压监测计划

我们应该多久量一次血压呢?其实,量血压的频度,也是因人而异的。ISH《2020国际高血压学会国际高血压实践指南》对于不同人群的血压监测频率,也作出了相应的推荐:如果诊室血压低于130/85mmHg,没有其他危险因素,那3年一次就可以了;      如果有其他危险因素,比如高血脂,糖尿病,有过心脑血管病史,慢性肾脏病史,吸烟史等等,就需要1年内再次测量;如果诊室血压在130-159/85-99mmHg范围内,应该要测一下诊室外血压(动态血压或家庭自测血压),用来排除白大衣性高血压及隐匿性高血压的可能性;也可以通过多次重复测量诊室血压来确认血压水平,明确是否诊断为高血压;如果诊室血压已经高于160/100mmHg,应该在几天或几周内再次确认血压水平,明确高血压诊断。详见下图:对于已经明确为高血压的病人,建议每次就诊前:早上(正在治疗者应在服药前)和晚上监测3天。根据本人的经验,在药物调整期间,还建议在中午加测一次血压。每日3次的血压监测,可以了解药物疗效及持续有效时间,这些信息有助于医生针对您的情况做个性化的方案调整。接受治疗的高血压患者长期随访期间,相对稳定状态下,每周或每月测量1-2次。所以,不同的人群,测量血压的频度要求也不一样,就请大家对号入座,选择合适的方案吧。

发布了文章

#一分钟系列#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怎样选择靠谱的电子血压计

家庭自测血压,除了正确的测量方法之外,更离不开一台靠谱的血压计。常用的血压计有手动的水银柱血压计,气压表式血压计和电子血压计等。水银柱式血压计准确性高,但携带不便;测量方法须受过专业培训,需要听诊器听音,不易掌握;且汞对环境有污染,在许多国家都已禁用。目前家庭自测血压更推荐电子血压计,简单,方便,易操作,但务必选择经过认证的电子血压计,并定期做校准。国际高血压学会,世界高血压联盟,欧洲高血压学会联合建立的STIDE BP 网站,为我们选择经过认证的血压计提供了方便。 https://www.stridebp.org/zh/  直达Stride BP 中文网站点击“血压监测仪”,进入血压计查询界面,在“搜索”框中输入血压计型号,即可。比如:输入厂商名“Omron”,显示很长一个清单。找一下我们医院用的型号 HBP-1300,有的!点击下拉箭头可以看到更多信息,包括适用测量方法、其他功能,以及曾在哪些人群中做过验证研究。注意型号前方的 标识,指的是“首选设备”,表示过去10年内发表过至少一项有STRIDE BP批准的验证研究并采用某项近期协议的上臂式袖带设备;家用首选设备还可自动存储多个读数,或能通过连接手机、个人电脑或互联网传输数据。有的型号前方的标识为*,是说这类设备未经验证,但已提供证据表明其等同于已经符合验证设备标准的某款设备,并已获得STRIDE BP科学顾问委员会批准。这些设备有微小的型号差异,不影响血压测量的准确性,比如改进记忆功能,提供蓝牙功能,能连接电脑、打印机或其他功能。除了型号名称变化外,相同设备与STRIDE BP批准的设备没有差异。所以呢,推荐选择STRIDE BP网站上可查到的上臂式、家庭用的成人血压计,以有上述两种标志的血压计为优。详细的家用电子血压计清单搬运至此目前国内常用血压计品牌对应的英文名称,以便查找欧姆龙(Omron)松下(Panasonic)西铁城(Citizen)鱼跃(Yuwell)九安(Andon)

发布了文章

#一分钟系列#自我健康管理必备技能:正确测量血压的方法

您了解自己的血压吗?没有任何不舒服,也要测血压吗?年轻人也需要测血压吗?事实上,在全球范围内,高血压的知晓率仍然比较低。针对这一现状,国际高血压学会发起了一项全球性的活动,称为“五月血压测量月“,以提高个体对自身血压情况的认知。正确测量血压,是了解自己血压情况的第一步。我们用上面这张图,具体来解读一下1.环境:房间安静,温度适宜2.测前准备:测量前30分钟避免吸烟、摄入咖啡因、运动;排空膀胱;取坐位,背部有支撑,双脚平放于地面;准备上臂袖带式电子血压计 或 手动的听诊式血压计,置于桌面;袖带适合手臂的尺寸;手臂裸露病静置于桌面,上臂中点与心脏水平;3.放松3-5分钟后,开始测量测量时以及测量之间 避免交谈;连续测量3次,每次间隔1分钟;采用后2次的平均值。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手动的听诊式血压计,袖带的气囊带必须覆盖手臂周围的75-100%;电子血压计,请根据设备说明使用袖带;电子血压计请选择经过认证的设备,具体名单可以在 www.strdebp.com 查找。以上信息翻译搬运自《2020国际高血压学会国际高血压实践指南》原文链接:https://journals.lww.com/jhypertension/Fulltext/2020/06000/2020_International_Society_of_Hypertension_global.2.as

暂无更多

关注

挂号

问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