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点滴滴,为了您的健康打开
关注数内容数
1534

孟凡斌

乌镇互联网医院

副主任医师/副教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胰胆外科2007年毕业参加工作,医学博士,留学日本京都大学。擅长胃肠、肝脏、胆道、胰腺、疝等普外科疾病诊治。在胆囊及胆管结石、胆道、胰腺良恶性肿瘤微创手术方面造诣较深,开展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胆道镜取石,腹腔镜胰体尾切除,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等高难度复杂微创手术。针对急性重症胰腺炎合并胰周感染,采用以微创为主的“腹腔镜小切口、多路径胰


发布了文章

置顶

胰腺癌有什么特殊症状吗?

1、癌症的症状    胰腺癌在早期几乎没有自觉症状,是很难早期发现的癌症的一种。症状的出现方式根据癌症发生的地方不同而不同。腹部和背部的不适感,疼痛初期腹部和背部总觉得很沉闷,或者感觉肚子不舒服。症状进展的话,肿瘤周围、背部、腰部等可能会出现强烈的疼痛。原因是癌症引起的炎症和神经压迫。2、全身倦怠感/食欲不振/恶心/腹泻     容易疲劳,体重减轻,食欲下降。还会出现恶心、腹泻等与肠胃疾病相似的症状。 3、黄疸    胰头癌中经常出现的症状。胰头部有从肝脏到十二指肠的胆管,如果因为癌症导致管堵塞,胆汁会流到血液中。因此,由于胆汁的色素,皮肤和巩膜黄染。胰尾部癌不容易出现黄疸,比胰头癌发现晚的情况更多。4、发热    因为癌症导致胆管和胰管堵塞,胆汁和胰液的流动变差的话,会引起细菌意染,容易发热。另外,因为癌症分泌的物质而发热,这被称为肿瘤热。5、糖尿病的发病、恶化    毫无预兆地得糖尿病,或者患有糖尿病的人症状可能会恶化。    综合来看,胰腺癌没有特有的症状,会出现常见的肠胃病和胰腺炎等类似的症状。因此,有上述危险因素的人一定要求助专业的医生,通过精密检查进行诊断很重要。

发布了文章

认识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

      胰腺有两个重要的功能,一个是内分泌功能,即分泌胰岛素等激素,胰腺内分泌功能不全,最常见的就是缺乏胰岛素引起的糖尿病,这方面已经深入人心,这里就不再讲了。      而胰腺的另外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外分泌功能,也就是分泌消化液,消化液里面含有消化酶,是我们消化食物必须的。      而人因为疾病(慢性胰腺炎、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等)或手术(胰腺全切或部分切除)等原因出现外分泌功能障碍时,会引起消化不良、食欲不振、恶心、厌食油腻、脂肪泻(进食油腻后大便带油或泡沫),严重者可能还会因脂溶性维生素(A、D、E、K)等营养素缺乏而出现手足抽搐、舌炎、唇干裂,甚至出现周围神经病变。      因为各种原因,尤其是胰腺手术后的患者,如果出现了上述症状,可以口服胰酶制剂补充不足,市面上很多胰酶制剂可供选择,同时为了减少胃酸对胰酶的破坏,可同时服用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      需要额外注意的是,由于每个人消化酶缺乏的程度不同,胰酶的服用剂量也会不同,如果常规剂量效果不佳,可逐渐增加剂量,直至达到满意的疗效。      胰腺外分泌功能障碍是胰腺手术后经常被忽略的问题,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建议找专业的医生就诊咨询。

发布了文章

慢性胰腺炎能癌变吗

      慢性胰腺炎是以腹痛、消化功能减退和糖尿病为主要表现的胰腺的慢性炎症,其本身并不是肿瘤,但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以胰腺肿块为主要表现的慢性胰腺炎,本身就容易和胰腺肿瘤向混淆,因此在诊断慢性胰腺炎的时候,一定要做必要的检查排除胰腺肿瘤。2. 慢性炎症本身是肿瘤的危险因素,因此慢性胰腺炎有发展成胰腺癌的可能性,所以在观察过程中要提高警惕。3. 有些慢性炎症,比如自身免疫性胰腺炎,需要应用激素来治疗,这更加加剧了人体患恶性肿瘤(包括但不限于胰腺癌)的风险。4. 如果慢性胰腺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黄疸、消化道梗阻、腹水等并发症,或者本来稳定的疾病突然出现快速恶化,需要警惕胰腺癌的发生,应该去医院找专业的医生检查评估。5. 慢性胰腺炎是一个慢性病,它的治疗是个非常专业的事情,一定定期去专科医生处复查,以免延误病情变化后的治疗。

发布了文章

慢性胰腺炎该如何治疗

一般措施:1.鼓励努力戒烟戒酒。2.建议慢性胰腺炎患者摄入低脂饮食,少食多餐,减少每餐份量,多饮水,避免脱水。慢性疼痛的治疗1.排除其他病因的影像学检查:腹痛的慢性胰腺炎患者开始治疗前,必须做包括CT、磁共振在内的影像检查,以确认症状是慢性胰腺炎引起而不是其他病因。2.腹痛的内科治疗–大多数慢性胰腺炎引起疼痛的患者需要镇痛药治疗。建议采取升阶梯式治疗策略,避免一开始就应用强力的止痛药。慢性胰腺炎所致腹痛的初始治疗为对乙酰氨基酚和/或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比如布洛芬、依托考昔、塞来昔布、双氯芬酸钠等。一旦此类药物效果不佳,就建议咨询专业的疼痛科医生和外科医生了,因为一方面需要评估病情,另一方面,强力的镇痛药需要专科医生才有权限开立。3.药物治疗失败的患者–慢性胰腺炎引起疼痛的患者药物治疗无效时,需要看胰管是否有扩张。--胰管未扩张的患者:可以采取腹腔神经丛阻滞或手术切除病变的胰腺。--胰管扩张或难治性疼痛的患者:可选择内镜引流或者外科手术(包括胰腺切除或者胰管空肠吻合)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消化功能不良、脂肪泻):可以服用胰酶治疗。糖尿病:咨询内分泌科医生,按照糖尿病来系统治疗。    总之,慢性胰腺炎的治疗需要专业性很强的专科医生来进行,所以所有治疗方案都需要咨询专业的医生。

发布了文章

慢性胰腺炎需要手术吗

      慢性胰腺炎的治疗包括内科保守治疗和外科治疗两大类,外科治疗主要是针对疼痛和并发症的治疗。疼痛:手术目标是有效、持久地缓解疼痛,尽可能降低短期和长期并发症发生率,保留胰腺实质从而保留胰腺的长期功能。1. 胰管扩张:手术主要为解除胰管梗阻引起的胰管高压及疼痛,手术方式包括内镜胰管结石取石和胰管支架置入,外科手术有胰管空肠侧侧吻合术、胰管空肠侧侧吻合联合局限性胰头切除术等。2. 胰管未扩张:手术目的是切除病变胰腺,包括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体尾切除术及全胰腺切除术等。因其他并发症行外科手术:1. 胆道末端狭窄:胆管空肠吻合术或胰腺囊肿空肠吻合术等。2. 十二指肠梗阻:胃肠吻合术或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等。3. 胰腺假性囊肿:囊肿空肠吻合术或胰腺切除术等。4. 脾静脉阻塞引起的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时,行脾切除术、内镜硬化、套扎止血等治疗。5. 横结肠纤维化狭窄:可通过结肠切除和吻合术或结肠造口术治疗。      慢性胰腺炎的治疗是非常复杂且专业的,建议出现相关问题咨询专业的胰腺外科医生,以免延误治疗,酿成大错!

发布了文章

什么是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

      胰腺神经内分泌瘤(neuroendocrinetumor,NET),也称胰岛细胞瘤,是胰腺内分泌组织出现的罕见肿瘤,它根据是否分泌激素而分为功能性和非功能性。功能性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可以分泌包括胰岛素、胃泌素、胰高血糖素和血管活性肠肽等一种或多种激素,从而引起多种特殊的症状。而50%-75%的胰腺NET是非功能性的,不分泌任何激素。       神经内分泌肿瘤依照分化程度可分为神经内分泌瘤(分为G1/G2/G3三型)和神经内分泌癌,严格意义上来说,神经内分泌肿瘤都属于恶性肿瘤,只不过一般认为G1/G2期神经内分泌肿瘤恶性程度非常低,很少转移,治疗效果也较好,而G3期神经内分泌肿瘤和神经内分泌癌恶性程度较高,容易发生转移,因此治疗效果较差。 虽然从G1到神经内分泌癌,其恶性程度是逐渐升高的,但并不代表G1期的神经内分泌肿瘤就一定比癌治疗效果好,它受发现的早晚,是否有转移以及采取的治疗措施影响较大。 临床表现 1.功能性神经内分泌肿瘤:       胰岛素瘤通常表现为阵发性低血糖,      可能引起意识模糊、视觉改变、行为异常、心悸、出汗和发抖;      胃泌素瘤通常表现为消化性溃疡病,腹泻也可成为其突出特征;      胰高血糖素瘤相关的典型临床综合征,包括坏死松解性游走性红斑、唇炎、糖尿病、贫血、体重减轻、腹泻、静脉血栓形成以及神经精神症状;      血管活性肠肽瘤综合征的主要临床特征包括水样泻、低钾血症和胃酸过少;      其他更少见的分泌生长抑素、胰多肽、神经降压素、GFR、ACTH等激素的临床表现由于更加专业和难于判断,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2.非功能性神经内分泌肿瘤:       由于肿瘤不分泌激素,因此早期大多在体检中偶然发现,或者肿瘤长大以后出现腹痛、体重减轻、出血、黄疸、包块等症状甚至出现转移才被发现。

发布了文章

“胰腺饱满”是病吗

      总有患者来门诊或线上咨询,CT或磁共振报告提示“胰腺形态饱满”,担心自己得了胰腺癌。因此有必要就这个话题进行一下统一解答。       其实,胰腺是一个形状不规则的器官,因此在形态上不同的人可能差别比较大,“形态饱满”本身又是一个主观性很强的判断,有点类似人长得“丑”、“难看”等形容词,并没有统一的客观标准。       但是胰腺局部的形态略饱满或与大部分人不一样,也可能是因为有肿瘤、炎症等疾病所导致,因此有必要进行进一步的检查来明确。一般建议查腹部的增强CT、增强磁共振等影像检查及CEA、CA199、NSE、IgG4等胰腺肿瘤和胰腺炎的标志物进行综合判断。如果上述化验都正常,而CT和磁共振的结果除了饱满以外并没有看到密度和信号的异常,则可排除掉疾病。       因此,“胰腺饱满”本身不一定是有问题,不必过于恐慌,把必要的检查做了排除掉病态即可。

发布了文章

什么样的胰腺囊性肿瘤需要手术

1.通常所说的胰腺囊性肿瘤包括:浆液性囊腺瘤、粘液性囊腺瘤、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和实性价乳头状瘤四种,临床特点如下表: 1.IPMN手术指征比较复杂且专业性强,建议找专业的胰腺外科专家详细评估。 2.胰腺肿瘤的诊断专业性极强,各种肿瘤之间误诊率高,因此往往需要综合超声、CT、磁共振、超声内镜、PET-CT等多种检查综合判断。 3.胰腺手术风险高,尤其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后即使顺利恢复,也对消化功能造成终生影响,因此要严格控制手术指征,既避免延误治疗,也要避免盲目的手术。

发布了文章

淀粉酶升高一定是得了胰腺炎吗

通常情况下,胰腺炎患者会有血清和尿的淀粉酶升高,临床也经常据此来诊断胰腺炎。但这也不是绝对的,简单一些说,胰腺炎患者淀粉酶不一定升高,而淀粉酶升高的患者也不一定都是胰腺炎。下表总结了能引起淀粉酶升高的情况。因此,遇到淀粉酶升高,应注意以下几点:1. 除了淀粉酶,其实应用于临床诊断胰腺炎的化验指标还有脂肪酶等其他化验指标。2. 诊断胰腺炎要根据病史、查体、化验、影像等综合判断,不能单靠某一指标或表现。3. 淀粉酶只用来诊断是否有胰腺炎,他具体数值的高低和胰腺炎严重程度无关。4. 容易和胰腺炎相混淆的疾病非常多,除了胆囊炎、胃肠炎、消化性溃疡、消化道穿孔、肠梗阻、肾结石等腹部疾病,甚至有时候连带状疱疹、心梗等看似风马牛不相干的疾病都有可能误诊为胰腺炎,因此建议有相关问题及时就诊,让专业的医生来判断,以免延误救治,酿成大错。

发布了文章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饮食指导

1.由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进行了消化道重建,食物与消化液的走行途径包括分泌方式都发生了一些改变,因此患者的消化功能会有一些减弱。所以建议饮食上要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少食多餐,每餐吃到七八分饱即可,可在正餐中间增加间食。切忌饮酒和暴饮暴食,不要吃不容易消化的食物。 2.没有明确不能吃的食物,但是对于那些生、冷、硬、不易消化、刺激性、不干净、容易引起过敏的食物,要慎重食用。 3.需要额外强调的一点是,柿子、山楂、黑枣、粘糕等容易和胃酸反应形成胃石的食物要尽量避免食用,尤其是空腹大量食用。因为患者切除了部分胃,失去了幽门对食物的研磨作用,胃石比普通人更容易进入小肠引起梗阻。 4.建议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在可能的情况下,应该丰富食物种类,均衡营养,保证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微量元素等所有人体必须营养物质的均衡摄取。 5.由于存在胃肠吻合口,所以比正常人容易患溃疡病,因此可以适当服用奥美拉唑等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铝碳酸镁、铋剂等保护胃粘膜的药物。 6.由于切除了部分胰腺,胰腺的内外分泌功能不同程度受损,因此对于消化功能差的患者可以服用胰酶制剂补充消化酶,对于血糖调节障碍的患者应尽量避免含糖量高的食物,且可视情况应用降糖药物维持血糖在理想水平。

发布了文章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生活指导

1.饮食:    详见“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饮食指导”。 2.作息:    要规律饮食和作息,劳逸结合,按时起床和就寝,避免过度劳累和熬夜。 3.运动:    在体能允许的情况下,做一些适合自己身体状态的运动,比如散步、慢跑和一些不太激烈的体育运动。 4.随访:    恶性肿瘤应该遵从医生建议定期去医院复查。因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一个非常大且进行了多种消化道重建的手术,因此即使是良性肿瘤患者,也应该定期去医院复查,以了解各脏器功能的变化,预防手术以后远期并发症。 5.抗肿瘤治疗:    对于恶性肿瘤患者,应该听从医生的建议进行化疗、放疗等抗肿瘤综合治疗。 6.引流管护理:    由于胰腺手术的特殊性,好多患者在出院时还有没能拔除的引流管。对于这些引流管,应该在出院前和医生确认好注意事项,比如,大部分引流管应定期换药,妥善固定防止脱落,每日倒掉前一天的引流液并记录引流液的量、性状、变化等。每周还应更换一次引流袋。

发布了文章

胰体尾切除术后注意事项

1.饮食:       饮食上要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要少食多餐,避免饮酒和暴饮暴食。要避免食用生、冷、硬、刺激性等极端食物。       同时要均衡营养,丰富食物种类,使得摄入的营养成分更加全面。 2.药物:       由于切除了部分胰腺,胰腺的内外分泌功能不同程度受损,因此对于消化功能差的患者可以服用胰酶制剂补充消化酶,对于血糖调节障碍的患者应尽量避免含糖量高的食物,且可视情况应用降糖药物维持血糖在较理想水平。 3.运动:       初期应该以散步、慢跑等运动量小的项目为主,待身体恢复以后,除了特别危险和运动量过大的运动,其实都可以尝试。不过要量力而行,同时注意劳逸结合。 4.引流管护理:       很多胰体尾切除术后的患者需要带引流管出院,因此要自己做好引流管的护理:妥善固定引流管,防止脱落,定期换药和更换引流袋,并且每24小时倒引流液一次,并记录引流液的量和性状,一旦出现出血、量和性状的突然变化或出现腹痛、发热等不适,应该及时去医院复诊。 5.对于联合切除脾脏的患者,要注意监测血小板的变化,必要时去血液科就诊调整用药。 6.后续治疗:      恶性肿瘤的患者要依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放疗、化疗等抗肿瘤综合治疗。即使是良性肿瘤患者,也应该定期找手术医生复诊,监测消化不良、糖尿病等远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发布了文章

胰腺的位置和作用

      胰腺位于胃的背面,脊柱的前侧的器官,维持我们身体的两个重要的工作。          第一个是外分泌功能,制造叫做胰液的消化液,中和胃酸的同时,分解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质等,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起着很大的作用。胰液通过分支胰管,聚集至位于胰腺中央的主管处,从十二指肠乳头进入十二指肠。      胰腺因为各种原因发生外分泌功能不全,就会出现消化不良、脂肪泻(腹泻,便中混有肉眼可见的油滴)等症状。      第二个作用是内分泌功能,比如胰岛素就是胰腺产生分泌的,调节自液中的葡萄糖浓度(血糖值)的内分泌功能。还有一些其他的激素如:生长抑素、胰高血糖素、血管活性肠肽(VIP)等,就不一一详述了。          胰腺内分泌功能不全,最常见的就是胰岛素分泌功能不全引起的糖尿病,而胰腺内分泌激素因为肿瘤或增生等原因发生分泌过多的情况,就会引起低血糖症(胰岛素瘤)、消化性溃疡(胃泌素瘤)、腹泻(VIP瘤、胃泌素瘤)、皮疹(胰高血糖素瘤)等相关症状。

发布了文章

胰腺癌该如何治疗

      在胰腺癌的治疗中,外科手术是唯一可以期待治愈的治疗方法,虽然效果也不尽如人意。目前,化疗等手术以外的治疗方法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胰腺癌的治疗大致分为外科手术、手术以外的治疗、支持疗法。•外科手术:      切除部分或全部胰腺。而且根据情况,可能会去除胃、胆囊、胆道、十二指肠、胃、脾脏、淋巴结等周边器官。手术方式包括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体尾切除术/全胰腺切除术/其他外科手术/姑息手术(绕道手术)等。•手术以外的治疗:      主要有抗癌药的化疗和放疗,包括靶向药物治疗、免疫治疗等。•支持疗法:      辅助本来的治疗的治疗,胰腺癌有术前减黄治疗、术后并发症治疗、缓和癌症症状的治疗等。      需要注意的是,关于病期和治疗,虽然可以在网上轻松查询,但不一定都是简单易懂、正确的信息。如果对治疗的选择和内容感到不安,或者有不明白的地方,无论什么都要咨询专业的医生。

发布了文章

胰腺癌的外科手术方法有哪些

      胰腺癌的外科手术中的切除范围,根据癌症在哪里发生,进展程度不同而不同。通过手术几乎完全消除癌症(治愈切除)是最理想的,但也有根据各种条件留下癌症(非治愈切除)的情况。 •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      这是针对胰腺癌中最常见的胰头癌的手术方法。将胰头部、十二指肠、下段胆管、部分胃、胆囊及周围的淋巴结一起切除。“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PD),“保留近全胃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SSPPD)、、“保留幽门的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PPPD)有3种术式。多留胃会使消化功能变好,但是选择哪种术式是根据癌症的进展程度来判断的。       这个手术会进行胰腺、胆道、胃分别与小肠相连的消化道重建手术,确保胰液、胆汁、食物的流动途径。 •胰体尾部切除术       是针对胰体部癌、胰尾部癌的手术法。留下胰头部,胰体尾部、脾脏和周围的淋巴结一起切除。切除脾是因为与脾脏相关的血管在胰腺尾部的背面,很有可能已经转移到那里。这个手术不需要重建消化道。 •全胰腺切除术       如果肿瘤范围大,弥漫分布于胰腺头、颈、体尾或者多发,可能就需要切除整个胰腺了,这个手术很大,而且切除整个胰腺以后需要应用胰岛素和胰酶来替代胰腺功能。 l其他术士       癌症浸润了胰腺的大范围时,十二指肠、胆道、脾脏和周围组织,切除整个胰腺,也有切除静脉或动脉等大血管、周围的神经丛等的情况。另外,当血管因癌症而堵塞时(癌栓),也会进行像将胆汁送到小肠的旁路手术一样,为了缓解症状而进行姑息手术。 •术后辅助疗法:      外科手术后,还残留着癌细胞。考虑到这种可能性,推荐使用抗癌药进行化疗,这样可以预防癌症的复发,也可以推迟复发的时间。

发布了文章

确诊胰腺癌的主要检查

1. 一般经常进行的检查• 血液检查:血常规、肝功、血糖等常规检查,同时也应检查胰腺癌相关的肿瘤标志物:CEA/CA199/CA125/CA153等。• 超声波检查:超声对于胆道系统的病变有相对优势,黄疸出现时,超声检查可明显看出胆管增宽,下段被截断。价格低也可做为初步的检查方式。 • CT检查(计算机断层摄影):使用X射线从各种角度连续拍摄体内,通过电脑处理获得清晰图像的检查。同时使用造影剂可以获得更详细的图像(造影CT)。 •MRI检查(磁共振摄影):利用对强大的磁场从体内发出的号,从各种角度连续拍摄体内的检查。 •MRCP检查(胆胰管水成像):从MRI技术革新中诞生的,利用胆汁和胰液及十二指肠液中的水成分作为显影剂,运用电脑的高精度胰腺摄影法,合成胆管、胰管立体的图像。     超声波、CT、MRI是一般经常进行的检查。因为各自的原理不同,所以通过CT和MRI可以发现超声波难以发现的病变等,同时使用可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2.诊断困难的情况下还有其他检查 •EUS检查(超声内镜检查):从口腔进入超声探头,途径食道和胃、深入可达十二指肠,紧贴肠壁向胰腺方向打超声,避免了肠内气体对超声的干扰,比普通的超声检查更详细的图像的检查。 •ERCP检查(内窥镜的逆行性胆管胰管造影):内窥镜从口腔到十二指肠乳头部,向主胰管或胆管注入造影剂同时进行✕线摄影的检查。可以获得主胰管和胆管的详细图像。另外,也可从导管中提取胰液或细胞,调查有无癌细胞的情况。 •PTC检查(经皮经肝管造影):从腹部皮肤进入通过肝脏在胆管上部进针,注射造影剂进行✕线摄影的检查。可以得到胆管的详细图像。     ERCP和PTC也会和检查一起进行“胆道引流”将梗阻的胆汁经导管或支架管排出。 •PET-CT检查(正电子辐射断层摄影)     这是利用癌细胞消耗大量葡萄糖的性质检查。用特殊相机拍摄产生正电子的葡萄糖(检查药)聚集在癌细胞上的图像。

发布了文章

做不了手术的胰腺癌就没有治疗价值了吗

    胰腺癌恶性度高,大部分发现时已属晚期,失去了手术的机会,仅有不到20%的患者有手术切除的机会,那么,做不了手术的胰腺癌患者就没有治疗价值了吗,显然不是的,理由如下: 1.胰腺癌会有很多并发症,比如胆道梗阻、十二指肠梗阻、疼痛、腹水、消化道出血等,对这些并发症的处理以延长生存,改善生活质量也是非常有价值的; 2.虽然目前胰腺癌的化疗效果不尽如人意,但并不代表没有用,其实,随着新化疗药物和方案的不断出现,很多晚期胰腺癌患者经过化疗,获得了生存期的延长和生活质量的改善; 3.虽然很少,但我们经常能在对胰腺癌患者取病理活检以后发现对化疗敏感的病理类型或者找到有靶向药物相对应的基因突变(比如微卫星不稳定,错配修复突变等),甚至是胰腺的淋巴瘤、神经内分泌肿瘤等通过化疗可以获得长期生存的病例。这些少数的患者会获得更大的治疗获益。     因此,还是建议晚期胰腺癌患者和家属树立信心,采取更加积极的治疗态度,这样才能有发生奇迹的可能。

发布了文章

胆源性胰腺炎为什么要切除胆囊?

      胆源性胰腺炎在胰腺炎治疗稳定以后,都建议切除胆囊,原因如下: 1. 胆囊结石本事就是胆源性胰腺炎的病因,因此想要去除病因,唯一的方法就是切除胆囊; 2. 尤其是胆囊结石直径小于5mm的结石,胰腺炎的发病风险是普通胆囊结石患者的4倍; 3. 胆囊切除后,可把胰腺炎的发病风险降低到原来的八分之一; 4. 在特发性胰腺炎(实在找不到胰腺炎的发病原因)患者,超声、胆汁等检查中发现有胆泥者,其胰腺炎复发率也会相应增高,而切除胆囊后,一部分患者就不再复发了。       因此,合并胆囊结石的急性胰腺炎患者,无论此次发病是否是胆源性病因,都建议切除胆囊。

发布了文章

肝囊肿需要治疗吗

      经常在门诊看到患者带着超声报告咨询肝囊肿,因此我觉得有必要向大家普及一下肝囊肿的知识。      单纯性的肝囊肿是指里面含有浆液,不和胆管相通的囊性病变,它是一个良性的病变,也不会发生恶性变,而且在成人体检中发现率是非常高的,绝大部分患者也没有什么症状,因此大部分患者也不需要任何治疗。      但是,关于肝囊肿,需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肝囊肿的诊断是否正确。肝囊肿容易和肝脓肿、坏死性肝肿瘤、血管瘤、血肿、肝棘球蚴病等相混淆。因此发现肝囊肿,一定要和医生核实诊断的准确性,因为上述这些疾病大部分都是需要治疗的。第二,虽然肝囊肿大部分都没有症状且较小,但是也有个别患者囊肿巨大(超过8厘米),或者因为囊肿向肝内或肝外生长而压迫引起腹胀等症状。对于这些特殊的肝囊肿,有的需要囊肿开窗、肝切除、穿刺抽液、硬化剂注射等治疗。有上述情况的患者一定要在专业的医生指导之下进行治疗。

发布了文章

肝血管瘤该怎么治疗

      肝血管瘤是肝脏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大多数是在体检中偶然发现,即使大血管瘤也没什么明显的症状。只有当大的肿瘤压迫周围胃肠道等器官或合并蒂扭转、出血等时才会引起疼痛、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      一般情况下,超声就可以诊断肝血管瘤,而对于小的或者不典型的血管瘤,可能需要联合CT、磁共振、动脉造影等检查。      由于肝血管瘤属于良性肿瘤,且生长缓慢,因此没有症状和并发症的是不需要治疗的。只有那些特别巨大,有症状,出现并发症的肝血管瘤才需要治疗。对于需要治疗的肝血管瘤,可以采取肝切除、肝动脉栓塞等治疗方法。

努力加载中

关注

挂号

问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