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点滴滴,为了您的健康打开
关注数内容数
16739

王孝深

乌镇互联网医院

全部动态
文章
视频
回答
全部
肿瘤
咽癌
鼻咽癌
头颈部肿瘤

发布了文章

抗癌笔记|从生命倒计时2个月到奇迹般生成30个月,我们经历了什么?

从绝望到惊喜,父亲的病情变化如同过山车一样刺激着我的心情,在这期间,我经历了人生中最艰难的选择。从仅剩2个月生存到生存已超过30个月(截止发稿),这看似不可能发生的生命奇迹,在我和父亲的坚持下看到了。对我而言,是因为我们遇见了一名好医生,在他的指导和帮助下,不断寻求希望,并大胆尝试新的治疗,才最终让奇迹降临。今天和大家分享父亲的治疗经历以及我作为患者家属在这期间所经历的种种,期望能对不幸罹患癌症的患者及家属有所帮助。我的大伯因晚期胰腺癌去世2019年初,我的大伯(鹰潭市人民医院外科主任)被确诊为晚期胰腺癌,在家人的陪同下从江西鹰潭到上海就诊,在医院做完全身PET-CT后却果断放弃治疗。对此,我感到非常不解,大伯作为有医学专业知识的外科医生,为何要拒绝后续的抗肿瘤治疗呢?后来大伯告诉我,他作为一名外科医生,在来之前其实已经了解并分析了自己的病情,他所患的胰腺癌分期很晚,在当前的医疗水平下已无法逆转,病情也不可能得到有效控制。他认为不会有奇迹发生,所以,此行来上海的真实目的是为了再看一眼我的爷爷奶奶。不幸的消息传来,我的父亲得了晚期喉癌送别大伯后的4月,我父亲(1953年出生)因咳嗽症状被送去新华医院就诊,呼吸科诊断为肺气肿,没有大碍,开药之后便回家了。可是在服药一个疗程后我父亲的症状却没有明显改善,新华医院呼吸科医生复诊后让我们去看了耳鼻喉科,通过喉镜检查,我父亲被收治入院。我当时以为父亲只是声带处长了个良性异物需要手术切除,直到术前几天,才知道父亲得的是我们全家从来都没听说过的一种癌症——晚期喉癌。这意味着,父亲在手术之后将永远变成哑巴,丧失正常的语言功能。平日身体一直强健的父亲得知这一消息后彻底懵了,全家人都因此陷入了悲痛之中!2019年5月28日,做完所有相关检查,并咨询了所有可行的治疗方案后,我父亲被推入了手术室。原本预计4小时的手术却做了9个半小时(全喉切除+颈部淋巴清扫)。父亲手术后的病理切片报告显示:(喉)鳞状细胞癌,中-低分化。局部浸润破坏甲状软骨至横纹肌组织;淋巴结见癌转移。外科主任医生告诉我们,虽然父亲的手术很成功,但父亲的临床分期处于晚期,颈部淋巴有了转移,预后会很差,有很大的复发转移可能。建议手术后进行放化疗,以求降低复发转移的发生。早在2017年,我父亲曾因声带白斑做过激光手术,术后却没有定期到耳鼻喉科复查。此时,我陷入了深深的自责,为什么没能早点发现父亲的异常,为什么没有定时到医院复查?下一步放化疗选择哪里?虽然很多医院都能开展放化疗,但是考虑到父亲的肿瘤已处晚期,我必须慎重选择。为此,我上网查阅了大量的资料,详细对比了很多放化疗专家。6月底,我终于做出了这次看病经历中最正确的选择,在父亲手术出院后找到了时任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疗科的王孝深教授(现任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放疗科主任)。随后,我和父亲见到了王教授,在他第一次看过我父亲的病史之后,王教授第一时间为父亲办理了大病医保,为我们节省了很多的医疗费用。父亲喉癌的严重程度远远出乎我的意料王教授详细看了父亲手术前的所有片子后告诉我:从治疗规范上讲,父亲后续要接受同期放化疗,但是我父亲的颈部淋巴结位置很靠下,已到达锁骨上,而且和周围组织有黏连,远处转移的概率非常高,情况不容乐观。因此,建议我父亲放疗之前先进行全身评估,明确肿瘤的范围。然而,如果一项一项检查,虽然能够享受医保报销,但是需要很长时间。考虑到父亲的肿瘤已经到了四期,我一天也不想耽搁,所以最后我们选择自费进行PET-CT检查。但是看到PET-CT结果后,我们全家再次陷入了新的打击中——父亲病情的严重程度完全出乎我们的意料,除了颈部转移,还有纵隔、肺门、肺、骨骼多处转移,这个结果也印证了王教授的预判。本来我是为了父亲能够得到最精准放疗而找到的王教授,却因术后如此迅速的全身多发转移,连放疗的机会都没有了。此时,我们全家都陷入了深深的绝望之中。接下来,我们该怎么办?在这几次就诊过程中,我经常听到王教授和前来复查的病人/家属说“肿瘤控制的很好,可以放心回家,正常工作和生活,定期复查就可以”;也会听到王教授和初治的病人/家属讲“没那么严重,遭受点痛苦,治愈的希望还是挺大的”等等激励人心的话。可是关于我的父亲,从手术之后,我从未在医生口中听到过一句让我感到有信心的话。虽然王教授也一直在安慰和鼓励我和我的父亲,但我从王教授的语气中感受不到治愈的希望,特别是王教授总会和我单独交代父亲病情的严重性(担心我父亲承受不了),我当时真的失落至极,不知道该怎么做才能好一点。化疗联合靶向能否带来希望?考虑到我父亲身体情况,王教授给出了抗肿瘤药物治疗的方案。虽然我是上海人,但家离肿瘤医院很远,就医不方便,而且当时无法在肿瘤医院住院治疗。王教授为了方便我们,让父亲在离家近、方便家属照顾的医院住院用药。王教授建议的方案是化疗(3周一次)联合西妥昔单抗靶向治疗(每周一次)。虽然化疗联合西妥昔单抗是复发转移头颈部鳞癌的一线治疗方案,但当时西妥昔单抗还比较贵,无法纳入医保报销,我特此咨询王教授这个方案的预期效果会如何。得知因为我父亲的肿瘤发展过于迅猛,用药后短期内肿瘤会缩小,但估计缓解时间不会长,很快就会耐药而再次进展。我当时认为,或许是王教授因过于保守而告诉了我最坏的后果。我决定坚持王教授的用药方案,让我欣慰的是仅仅用了一次化疗,父亲下颈部的包块就明显缩小了,第二次化疗继续有效。但“幸福”的日子总是那么短暂,第三次化疗结束没几天,我父亲的前胸壁正中就长出了肉眼可见的红色疙瘩,并在不到20天时间内由一粒黄豆大小长到了乒乓球那么大,进而破溃,反复流血,肿瘤再次迅猛进展了。我虽无比绝望,但由衷佩服王教授的准确预判。针对父亲目前的情况,父亲的手术医生、在外院进行化疗的肿瘤科主任以及其他所有知道我父亲病情的医生们给我的都是一个建议:不要继续治疗了,不要让病人承受更多痛苦,陪伴我的父亲度过他人生最后的两个月吧(外院多名肿瘤科主任预测父亲生命只剩两个月)。从失望到绝望,到底该不该继续治疗?父亲胸壁肿瘤每天都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迅猛增大,而且一直流血。考虑到肿瘤进展如此之快,王孝深教授告知可以尝试抗血管生成联合免疫治疗,但是王教授特别强调了抗血管生成治疗属于自费,而且是超适应症;免疫治疗的费用更是不菲。在做新的治疗前,我也做了一点功课,有较大的担心和疑惑。父亲如今的病情有没有继续治疗的价值?继续用药会不会让父亲白白受更多的苦?是否是过度治疗?是否要给我父亲做基因检测?为何王教授之前从未提起过?我父亲有咳血症状,抗血管生成治疗是否有风险?........王教授建议,如果家属和病人有意愿将生命延续下去,完全还可以尝试抗血管生成加免疫治疗。基因检测费用高,而且检测和结果都需要时间,我父亲已经等不起,花基因检测的钱不如直接给父亲买药。我打消了疑虑,下定决心采用王教授的方案。我最终选择了抗血管生成药物——国产的安罗替尼。王教授告知我,使用安罗替尼后大出血死亡的风险,但通过多渠道学习,王教授为病人总结了用药适应症(哪些病人可以用安罗替尼)和合适的用药方法。王教授告诉我,以他对肿瘤的生长规律以及药物自身的特性判断,他不同意完全按药物说明书上的用法(说明书上要求:每天用药,连续用14天,休息7天,然后重复)。抗血管生成药物应该根据病人的毒性反应、肿瘤的退缩情况及时调整,该停药就停药,该拉长用药间隔时间就拉长,不能生搬硬套说明书。我父亲的病情尤其是胸壁上的肿瘤,确实存在使用安罗替尼后大出血的风险,但是,目前已经在天天长大,天天流血,根本没有其他选择,只能破釜沉舟。王教授建议连续用三天,后续王教授会每天通过微 信监测,根据我父亲的情况调整用药剂量,避免大出血风险。最后的希望,期待着转机2019年9月19日,我父亲开始了安罗替尼的口服治疗,第三天起,胸壁肿瘤便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开始破溃腐烂变小。我太高兴了,甚至忘记了及时和王教授微 信互动,直到连续服用第六天,肿瘤几乎完全脱落了才想到联系王教授,王教授嘱咐我们立即停药,观察两天。在王教授的指导下,父亲前前后后总共使用安罗替尼9粒。(期间9月25日进行一次PD1注射治疗)。安罗替尼说明书上的不良反应可以说都在我父亲身上体现出来,手指脚趾的疼痛,口腔溃疡等等。全喉切除+颈部淋巴结清扫+气管造瘘,术后化疗联合西妥昔单抗,加上多发的肿瘤转移,我父亲的身体状态越来越差,肺里有痰无法平躺只能坐姿睡觉,吸痰频率从最初的以小时为单位一次变为五分钟一次,疾病和严重的缺乏睡眠导致我父亲已经神志恍惚,出现幻觉,逐步丧失自理能力。9月27日,我和母亲因为家中实在不具备护理条件,将父亲送进了附近的一家二甲医院,甚至我们已经做好了准备(父亲可能无法再从医院出来)。此时我们还未能想到,王教授的方案正慢慢给我父亲带来奇迹。10月3日开始,父亲昏睡的时间越来越长,清醒的时间越来越短。每次给父亲吸痰都能吸出腐肉,我们都认为我父亲真的要离我们而去了。让人没想到的是,到了10月中下旬,我父亲的精神状态明显好转,前胸壁肿瘤退缩后留下的创面也已经完全长好了,他可以回家了。回家后精神状态进一步好转,慢慢开始可以平躺着睡上一觉了。11月5日,我们又找到王教授复诊,王教授看了我父亲的状态和我说,安罗替尼对我父亲有了很好的治疗效果。当我问到是否还要继续治疗,能否恢复放疗时,他建议我父亲暂时停止一切肿瘤治疗,观察下咽部肿瘤情况和全身状态即可。我现在还记得王教授当时的那句话——“我向来不主张太激进的治疗。不见兔子不撒鹰,这样才能知道什么治疗有效果。”奇迹发生,病灶消失了因为疫情原因,2020年5月,我们才找到王教授复查,做了颈部MR+,胸部增强CT,看到报告的时候,我以为医院报告错了,手机CT报告显示结论为肺部未见明显异常。在我怀着忐忑的心情找到王教授读片时,王教授激动的告诉我在我父亲身上真的发生了奇迹,CT上显示肺部已经没有肿瘤,MR报告也显示颈部也控制的很好。以下附上2020年9月的PET-CT报告以及图像对比。往后的每次复查,我终于也从王教授口中听到了当初我是如此羡慕、迫切想听到的那些话:“肿瘤控制地非常好,这绝对是个奇迹。你放心回去吧,定期复查,若有异常随时来。”每次复查后心中都充满无比的喜悦和激动。父亲和家人所经历的一切真的是一种巨大的折磨,所幸最终得到了理想的结果。原本我从未相信有奇迹能发生在我们的身上,只认为那是电视剧里才有的情节,然而奇迹却真实的降临在了我们头上:那么多专家告知我父亲只有2个月的生存时间,但王孝深教授用9粒药片让父亲熬过了30个月,我相信我的父亲还可以继续创造奇迹。目前,我父亲生活完全自理,还能帮我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超适应症用药,不能轻言放弃,知情同意很关键王孝深教授和我说,我父亲的这种情况是偶然,是奇迹,临床实践过程中其他人恐怕难以复制。但是,对我而言,是因为我们“偶然”遇见了一名好医生,并坚持了对的治疗方法才让奇迹降临。王教授用他的力量和丰富的学识带给我们信心,带给我们奇迹。由衷的感谢王教授没有只顾明哲保身,没有盲目规避风险,面对疑难杂症,不推诿,敢尝试,为我父亲制定了最佳的治疗方案。同时,我和母亲在关键时刻的抉择以及对医生的信任也很重要。是所有人的努力加在一起才让父亲的生命从预期2个月延续到目前的30个月,而且还在继续。我想和每一个不幸罹患癌症的病友和家庭说,任何时候都要充分信任你的医生,不要轻言放弃,再多一次的努力与尝试,或许就能带来生命的奇迹。戴志琦  2022年3月于上海(文章转载自医悦汇)

发布了文章

扁桃体癌颈部淋巴结转移,不用手术,未毁容貌,通过放化疗彻底清除

我太太是1955年出生,今年67岁了。在2017年6月初,偶然发现脖颈右侧有点肿胀,立即去青岛当地医院检查,口腔外科主任查看后建议取样活检,结果显示“扁桃体肿瘤累及舌腭弓(原位癌),不排除浸润癌”。主任说:“要动手术,家属要有思想准备,这种手术创面大,很残酷,我们这里还做不了”。 我有点懵,头都炸了。这人好好的,怎么就得了癌症呢?脑子一片混乱……主任推荐了上海九院和肿瘤医院。情急之下我联系上海的朋友,告知可以预约到上海肿瘤医院专家,我们决定立即飞上海。 现在回想,我们非常幸运遇到了当时在上海肿瘤医院放疗科的王孝深教授(目前在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放疗科)。取样活检、查血常规、肝功、肾功、颈部CT(增强)、口咽(平扫+增强)、PET-CT一套检查下来,结果显示: 1,活检报告:右侧扁桃体低分化鳞癌。2,口咽MRI(平扫+增强):右侧扁桃体占位,考虑MT,累及软腭、舌根、会厌,右侧颈部见多发淋巴结肿大,考虑转移。左颈部多发强化小淋巴结。3,PET-CT:右侧扁桃体占位,累及右侧舌根及会厌,最大横截面积3.8﹡3.4cm。右侧颈部多发淋巴结,部分肿大,大者约2.1﹡2.9cm。左上颈一淋巴结,0.6﹡0.4cm……这样,肿瘤的性质、位置、规格都明确了。肿瘤不算小,属于中晚期,万幸没有发生远端转移。我们的心由起初的惊愕、惶恐、迷茫、焦躁而沉静下来。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吧。我下定决心,一定给我太太最好的治疗和护理。 王孝深教授说话不多但很到位。他告诉我,口咽部的恶性肿瘤,由于位置特殊,手术切除范围太小则无法根治,范围太大则创伤面大,对生活质量的影响也会很大。 欧美国家对中晚期扁桃体癌,不推荐手术,而主张采用化疗联合放疗并酌情联合靶向药物的综合治疗模式。像扁桃体这种低分化癌细胞,哪怕只有一个残留的癌细胞,也会发生复发和转移。肿瘤治愈的最佳时机是首次治疗,一旦复发,很痛苦,往往没有特效挽救手段。我们一下子明白了,在癌细胞没有发生远端转移前,还有为我太太彻底清除的机会,我意识到要与癌细胞抢时间了。 从6月21日至8月21日连续三次大化疗,同时结合每周一次靶向用药。王孝深教授叮嘱,化疗期间每2-3天要查一次血常规,注意白细胞计数低于3.5、中性粒细胞计数低于1.8,必须升白治疗,血小板计数低于125必须升血小板治疗。 我们开始对化疗是非常陌生的,第一次大化疗的第七天,即6月27日第二次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3.1,中性粒细胞计数1.8,血小板计数228。王孝深教授给开了瑞白针,叮嘱注射。但我没有在意,当天没有打。隔三天再次查血常规时,白细胞计数1.8,中性粒细胞计数0.4,血小板计数277。已开好的瑞白针那天没带就没注射,上楼时我太太就感觉两腿铅重了。 晚上我越看检查报告心里越不踏实,就给王孝深教授打电话说了血常规检查情况,王孝深教授口气非常着急,反复叮嘱明天一早赶快打上。次日一早去医院打了瑞白针。第四次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7.6,中性粒细胞计数5.8,血小板计数303。王孝深教授看了前后两张化验单说,万幸,你们躲过了一劫!我们开始谨慎了,重视调理好食补蛋白质的同时,在二三次大化疗期间,每当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计数降至临界值,就及时注射瑞白针,确保了三项计数指标基本在正常值范围内波动。 7月27日第二次大化疗临近结束时,王孝深教授又为我太太预约了口咽MRI(平扫+增强),目的是查验经过二次大化疗结合六次靶向用药的疗效。结果化疗有效但不理想,肿瘤只缩小了大约20%。第三次大化疗期间,王教授给我太太安排做了P16/HPV生理指标检测,检测该指标主要看口咽癌细胞进展风险。呈阴性说明癌细胞进展风险高,呈阳性则进展风险低。 结果检查为阳性。按理说,这个结果让人些许欣慰,可王孝深教授说,按欧美国家研究,P16/HPV阳性口咽癌治疗结果较好,但目前国内患者还没有看到明确结果。所以,根据他的经验,再检测一个CD44生理指标。通常讲,该指标若显示阳性,则表示治疗后复发转移概率大,若显示阴性,则表示治疗后复发转移概率小。但因活检取样只是一小部分,显示阳性则说明肿瘤整体属阳性。若显示阴性,则不一定说明肿瘤整体属阴性,这是治疗的难点所在,王孝深教授说的通俗易懂。 由于前两次化疗还联合了6次靶向用药效果未达预期,实话说,我心有不甘,总认为手术切除才是根除肿瘤的最佳手段。继续探讨过手术的可能性,在得到好几位外科专家明确,手术不能做,做了还会复发的结论后,我知道给我太太手术治疗不是上策,对这条路也就死心了。有朋友说可试试质子重离子治疗,也有朋友建议中医治疗,更有朋友推荐饿死癌细胞的方法…… 我还探讨过寻求其他特效药,甚至有过赴日就医的奢想……最终所有的焦点都集中到了时间上。我想,如果做完三次大化疗,再奔波忙碌另寻医径,中断治疗这段时间不就是等于给了癌细胞喘息的时机,不知时间是否允许。经过几天紧张的徘徊和反复论证,我耳边不时回响着王孝深教授说的一句话,增加治疗强度,通过放化疗联合靶向用药我太太的口咽癌是可以治愈的。最终我们决定,哪里也不去,化疗结束后就做放疗。 王孝深教授告诉我们,放疗阶段会比化疗艰苦的多,放疗十几次后不良反应会逐渐出现,最困扰病人的是口腔咽喉部位的黏膜炎导致吞咽疼痛,影响进食进水,营养跟不上。建议做个胃造瘘,到时通过胃管往里注食注水,以保证所需营养。并说在欧美国家,口咽癌和下咽癌放疗过程中做胃造瘘是很普遍的行为,可在国内很少人愿意接受。经认真考虑,也是出于对王孝深教授的信任,我太太勇敢的接受了这个建议。 开始放疗前一天我太太去做了胃造瘘。口服麻药准备40分钟后,从进手术室到出来15分钟就结束了,原来这只是个微创手术。第二天晚上我太太开始第一次放疗,时间大约也就是10分钟,没有任何不适的感觉。但是到第五次,味觉就丢失了,到第六次放疗后只能喝流食,到第十次就连水也喝不进去了,开始完全通过胃造瘘注食注水。 放疗期间, CD44生理指标检测出来结果,阳性!说明我太太治愈后癌细胞转移复发的概率是比较大的。那么,这次治疗效果怎样就很关键了。在等待放疗时,我们遇到过一个小伙子患者在那抱怨,从放疗第五次开始,体重在按每天一斤的速度下降。吃不下,喝不进,睡不安,难熬死了。看到我太太的精神状态那么好,他很惊讶,通过交流才知道我太太在放疗前做了胃造瘘。他一听,立马用手机给他在外地的主治医生打电话,问知不知道有胃造瘘,为什么不告诉他!看着他那个痛苦状,我们很是同情。他说也要去做一个,我说放疗开始后,因喉咙肿胀导管无法插入就不能做了。原来挺壮实的小伙子眼看着一天天消瘦。我们注意到,和我们预约一个时间段开始放疗的患者,今天少了这个,明天又看不见那个,坚持不了的就停下休息休息,有的甚至干脆就放弃了。 口咽癌放疗从第五次开始,各种反应逐渐显现出来,我太太先后出现了舌头发紫发硬,不能说话,口腔溃疡,嘴角干裂,鼻翼、耳垂水肿,脖颈灼伤,喉咙发干,分泌增多,再加进口靶向药产生的副作用-皮肤过敏,夜不能寐,痛疼难忍。但由于我太太有了胃造瘘,每天吃得饱喝的足,体力好,精神也好,虽然每次放疗预约时间在晚上7-8点时段,往返医院来回近两个小时,但三十二次放疗从未间断。所有的痛苦症状经历的时间短,恢复的也快。我们给亲人和朋友们一再说,幸亏放疗前听了王教授的建议做了胃造瘘。如果不做胃造瘘,放疗期间不但水喝不进,饭吃不下,更很难承受住强化的放射治疗,那样疗效就很难说了。因为年轻小伙子都难以承受,何况一个60多岁的老太太呢。 10月6日三十二次放疗全部结束了。从6月12日开始检查治疗到最后一次放疗,历时117个日日夜夜,经过系列检查,做了3次大化疗,32次放疗,结合13次靶向用药。10月14日又给我太太做了第三次口咽MRI(平扫+增强)检查,目的是验证最终疗效。16日我迫不及待的向王孝深教授询问检查结果,王孝深教授看后给我微 信三个字“非常好”。我还不放心,又追问,非常好的具体含义是什么?王孝深教授回复,“就是退干净了”。我们在不动手术,没有毁容的情况下,通过化疗放疗联合靶向用药就把那么大的肿瘤和所有淋巴结节都清除干净了,真是令人难以置信。心头如释重负,那种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治疗期间,王孝深教授一再说,三分治疗七分护理。治疗结束后,我问要吃什么药?王孝深教授说,不用吃药,注意营养调理。这些看来再平常不过的问答,在当时我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感悟,但围绕这两句话,四年多来护理的学习实践,回过头来看,七分护理的关键就在于心态和营养的调理。我太太三次大化疗做下来,体重一斤没减,说起来都不相信,王孝深教授也感觉是个奇迹。三十二次放疗做下来,体重只减少了8斤,而我的体重反而跌了16斤。护理不可谓不辛苦,但方法正确了,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我太太口咽癌放疗之所以能取得显著疗效,除王孝深教授高超精准的放疗医术外,胃造瘘是非常给力的。很多问题,是在治疗结束后康复过程中,随时间推移才逐渐显现和认识清楚的。胃造瘘术后也不耽误洗澡,行动自如。护理稍麻烦一点,每晚要进行简单的消毒处理,每次注食后要用水清管。做饭反而简单了,因为不用讲究色香味了,重点在调剂食物营养结构,关键是每餐要把量控制好。我用破壁粉碎机把食物打成糊糊状。掌握好,太稠了针管推不动,太稀了量少不够吃,量多病人受不了,还不能有小颗粒,那样会堵管。每天不厌其烦的做好这些,但我太太每天都能得到所需营养,保证了有足够的能量和精气神应对放疗所产生的副作用。 胃造瘘这一措施带来的康复效果是综合性的。一是放疗结束这八个月没有食物通过食道,偶尔只用少量水滋润,因放疗呈水肿状态的喉咙得到很好的保护,不会因食物摩擦改变口腔内组织恢复健康状态;二是味觉恢复快,尤其是有利于伤害比较严重的唾液腺的恢复(因我太太检测CD44生理指标为阳性,对她可能存在转移复发的问题我始终高度重视,我还专门学了营养学,期望能从根本上杜绝这种事情的发生)。因为唾液腺分泌唾液,可湿润口腔,有利于吞咽和说话。更主要是唾液中含有淀粉酶,能初步分解食物中的淀粉(这是消化系统的第一道关口);三是有利于保障营养吸收,因放化疗产生的副作用大,身体受损的各项功能要得到全面而协调的恢复,必需的食材种类和品种多一些,以求尽量获得各种营养支持。 很多癌症患者及家属并不了解,经放化疗后,身体的免疫系统实际上处于坍塌状态,迫切需要重建。而免疫系统是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以及免疫活性物质组成。包括骨髓、脾脏、淋巴结、扁桃体、小肠集合淋巴结、阑尾、胸腺等;还有淋巴细胞、单核吞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嗜碱粒细胞、嗜酸粒细胞、肥大细胞、血小板及抗体、溶菌酶、补体、免疫球蛋白、干扰素、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等细胞因子。靠任何药物都不能从根本上有效解决。唯有摄入全面均衡的营养才是比较靠谱的。在我太太化疗期间,我还仅仅知道增加蛋白质摄入的重要。经过不断地学习以后我就有了上述理解。也更加清楚的认识到:王孝深教授对我太太实施的精准放疗,在清除干净那么大的肿瘤病灶和淋巴结节的同时,对其周边复杂的组织损伤程度尽量降到了最低。再加胃造瘘措施特别给力,这为后来重建免疫系统,全面协调的康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拔出胃造瘘后(因逐渐可以自己吃比较软的食物,第八个月拔除了胃造瘘),为保证能很好的通过饮食获得营养,并有利保护牙齿康复,我仍坚持了一段时间早餐给我太太把各种食材放在一起打成浆喝,中餐和晚餐,无论是粥或面条或炒菜都尽量做得软一些。喝水就是绿茶和白开水为主,下午加餐水果(或打成果汁)。即可以保证优质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又可以补充到必需营养素和必需脂肪酸,靠身体的自愈和修复力,通过新陈代谢,平衡好免疫力。中午一定睡个午觉,晚上十点一定上床睡觉。四年多来一直坚持这样做,复查血常规一切正常。人的精神状态用完好如初形容一点都不为过,原来是这样的现在是这样的体重正常时116斤,确诊时106斤,治疗结束时98斤,最低时94斤,现在恢复稳定在112斤。截至目前,我太太放疗结束已经4年多了,生活完全恢复到了健康状态,吃嘛嘛香,排泄正常,旅游、与小孙女一起跳舞唱歌,其乐融融,根本就看不出是个曾经接受过根治性放化疗的病人。我还清楚的记得,在青岛的第一次复查时,拍片医生看到影像里什么病灶都没有,很好奇的问来检查什么?看着我太太完好无损的相貌,竟然不敢相信是晚期口咽癌病人。我当时就想,原来不仅是我们普通老百姓,其实很多医生同样也不了解精准放疗和化疗的功效,真是应该建议,有必要加强这种精准放疗的宣传。 左:治疗结束时。  右:目前状态。我再说说癌症病人和家属的心态。一经查出癌症,首先心态崩溃的会是家属,此时不能慌,应该明白两点,一是找对医生。临床经验丰富的专家医生多集中于各大三甲医院,但就医院和医生相比,我的体会选对医生更为关键;二是要不要告诉病人实情?我的体会是这应根据病人心态状况决定。一般得知自己患癌,病人都会有一种恐惧感,会谈癌色变,吓唬自己,封闭自己,悲观失望,这些负能量对病情是非常不利的。病人从家属的表情和医疗氛围是能感觉到的。这个时候病人的心态非常重要,看开,看透,放下反而会有利于配合治疗。我太太性格比较开朗,我想,科学耐心的给我太太解释清楚病理、治疗措施和日常生活注意事项是非常必要的,这有利于其自身的心理护理,也是癌症病人勇敢面对疾患,坚强接受科学治疗所必需的。所以,我没有向她隐瞒病情,她得到的信息和我基本是同步的。她明白,好好配合治疗,这样才能对得起亲人们的关心和期望。病人能有这样心态,对家属也是个极大的鼓舞,也是精心护理的重要动力。 作为病人家属,在病人治疗期间责任是重大的。要能听明白病情分析,对医生的建议、治疗方法以及措施要做出选择和正确决策。遇事还要特别有定力,不能被各种各样的友好建议所左右。也要尽量避免其他家人和朋友打搅病人。为病人创造一个相对安静的治疗环境,避免外界因素对病人情绪的影响,尤其注意负面信息和消极情绪的影响。 所谓七分护理,我的感悟除了病人的自我心理护理以外,其实最主要的是对病人家属的要求,应该理解为这是配合医生治疗的继续,而重点之一就在饮食上。癌症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的无知。医嘱不用吃药,你非要让病人去吃药,那就是害了病人。医嘱注意营养调理,你不去学习研究怎样调理营养,就有可能既费钱又费时费事,还没有期望的好效果。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癌症病人治疗结束后,最重要的就是要防止复发、转移,这也是终生要做好的事情。应从重建免疫系统入手,放化疗损伤的是细胞,尤其是化疗对好坏细胞通杀。细胞需要营养去修复,细胞不认药物。我正是通过学习深入理解了,只要好好的吃饭,改变原有不良习惯,给足细胞所需要的各种营养,身体比我们聪明,它有强大的自愈和修复能力,会把身体的免疫系统重新建立的强大起来。这就是最好的防护。 最后,我再给大家讲一个实例:有一位与我太太病情相同,54岁的女患者,初次治疗时口咽肿瘤就很厉害,没有手术机会,在外院打了三次大化疗,虽然她的P16/HPV和我太太一样也呈阳性,但肿瘤不仅没有退缩,反而长大了,几乎被宣判了“死刑”。后来患者在家属陪同下来到上海肿瘤医院就诊,王孝深教授给她更换了化疗药物,并结合了靶向治疗。两次靶向用药后肿瘤就缩小了,进入放疗前王孝深教授建议她做个胃造瘘,患者不接受,放疗过程中也没有继续使用靶向用药。患者还信佛,忌讳很多食物,结果营养跟不上,熬不过去,放疗还差两次坚持不下去就放弃了…..,最终没过多长时间就去世了。 在同一时间,病情相同,年龄还比我太太小了8岁,接受了同一位专家医生的治疗,结局却大相径庭,我和太太每每想起都不仅非常感慨……回想我们与癌症病魔抗争的历程,内心百感交集。今天我愿把我太太治疗口咽癌的经历和护理过程简要的与同病患者及其家属分享,如能唤起些许启发,避免上述那位患者的悲剧重演,我们会倍感欣慰。 我们由衷的感谢王孝深教授!现在回过头来看,我们的亲身经历确信,胃造瘘与强化精准放疗,应该是最佳配套措施。假如我们当时不接受胃造瘘,我真不敢想象我太太目前会是个什么样子,想想都后怕,越想越感觉万分庆幸。就医经历使我和我太太都深切的感受到,王孝深教授这里不炒作什么精准放疗的概念,也不会照本宣科机械化去治疗一个病人,而是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积极想尽办法,实行个体化治疗(如同私人定制),用药原则是少量足够,灵活加量减量,以确保疗效为最高标准。受益匪浅了!一个好医生,原来与我们搞经济工作的一样,也是需要因人而异,实事求是方能真正治病救人啊! 医者仁心,好人一生平安! 青岛患者:辛芝敏患者丈夫:杨光明手机:13705320261。WX:gm13705320261。                               2022年01月09日于青岛

发布了文章

头颈部肿瘤营养支持有哪些注意事项

民以食为天,每个人都会关注自己的营养问题,但营养学不是日常的烧菜做饭那么简单。营养医学是一门比较新的学问,整合了医学和临床营养学。肿瘤学领域尤其关注营养对肿瘤的影响,营养不良不仅增加肿瘤的发病风险,而且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治疗效果。近年来,营养治疗已经成为多种类型肿瘤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抗疫已经取得阶段性胜利,但仍然不能掉以轻心,需要继续做好自我防护。为了减少患者和家属外出就医路上的较差感染风险,在家就能得到营养治疗方面的信息和知识,在此将自己整理的头颈部肿瘤营养支持方面的科普宣传材料,借助微医平台免费奉献,希望对患者和家属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发布了文章

二线及以上化疗失败的转移性鼻咽癌患者招募

 鼻咽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头颈部肿瘤,由于肿瘤位置隐蔽,早期缺乏特异性表现,接近80%的病人确诊时已经属于局部晚期,8%-10%确诊时存在远处转移。尽管通过最近10多年的努力,鼻咽癌的疗效已经显著提高,但治疗后远处转移仍然是主要的失败原因。我科室现正招募二线及以上化疗失败的转移性鼻咽癌患者,若您符合以下条件:1.既往接受过一线含铂化疗失败(单药或联合)以及二线接受过单药或联合化疗失败的IVb期转移性鼻咽癌;2.至少有一个可测量病灶;3.组织病理学确诊的非角化性分化型或未分化型鼻咽癌。可带齐相关病历资料每周三上午09:00-11:00至我院门诊1号楼7楼702室咨询,您将有机会接受AK105的治疗(PD-1阻断疗法)。注:如果您符合入组条件,愿意参加该研究,并联系我科室签署知情同意书后,所有研究相关的检查费用、药物治疗费用,均免费。PD-1阻断疗法,是近年来肿瘤免疫治疗的一大热点,与标准抗肿瘤治疗手段相比,PD-1阻断疗法具有独特的特征,因为它可以激活抗肿瘤免疫系统,靶向作用于突变蛋白。由于转移性鼻咽癌患者的预后非常差,到目前为止,一线含铂化疗及二线化疗失败的鼻咽癌患者中,还没有公认的标准三线全身治疗方案,大多数患者在二或三线化疗后进一步使用化疗可能不会延长显著地有意义的生存期。而鉴于最近获得的相关临床数据,揭示了PD-1抑制剂在标准治疗失败转移性鼻咽癌患者中,可能会改善患者预后。故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2018L02391),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同意,由我院放疗科头颈组全面负责,开展该临床研究工作。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射治疗中心

发布了文章

鼻咽癌早期规范化诊断和科普宣教

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提高鼻咽癌疗效的关键。但由于鼻咽癌位置隐蔽,不借助影像学工具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而且早期症状不典型,缺乏特异性,很容易误诊误治,70-80%的患者确诊时属于局部晚期。鼻咽癌早期诊断有难度的原因在于:1、总体而言其发病率相对不高,医疗机构对鼻咽癌的宣传力度不足,普查力度不够,普通市民及患者的防范意识也不强。2、鼻咽癌很多症状不典型,缺乏特异性,容易被漏诊、误诊。3、早期症状多数不痛不痒,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导致患者延迟就医。4、专业性较强,了解鼻咽癌的医生相对较少。在刚刚结束的肿瘤防治宣传周里,本人应邀做了科普视频讲座,结合临床中的典型病例,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了鼻咽癌早期规范化诊断方面的科普。详细视频内容链接如下:http://video.shca.org.cn/index/back/id/15.html?from=groupmessage&isappinstalled=0

发布了文章

鼻咽癌的早期诊断和相关症状

全球将近80%的鼻咽癌发生在中国,鼻咽癌在我国东南沿海和南方地区最常见。早期诊断、早期规范化治疗是提高鼻咽癌疗效的最佳途径。然而鼻咽癌早期诊断存在以下难点:1、总体而言,鼻咽癌发病率低,宣传教育力度不够,普查力度不够,患者的防范意识不强。2、鼻咽癌位置太隐蔽,很多症状不典型,缺乏特异性,容易漏诊、误诊。3、鼻咽癌早期症状多数不痛不痒,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导致患者延迟就医。4、专业性太强,了解鼻咽癌的医生相对较少。导致75%以上的鼻咽癌患者确诊时已经属于局部晚期。鼻咽癌确诊后主要的治疗手段是放疗,早期病例单纯放疗,疗效显著,而且遭受的痛苦少,医疗花费也低;中晚期病例要采取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模式,遭受的痛苦多,医疗花费也高,尽管最近几年的疗效有所提高,但总体而言还是不如早期病例的治疗效果好。由于鼻咽癌的发病高峰年龄段为40-60岁,这个年龄段的患者无论对家庭而言,还是对社会而言,都是顶梁柱。一旦顶梁柱出现了问题,那么对家庭和社会都有很大的损失。因此,早期发现,早期规范化治疗仍然是节省医疗费用,提高疗效的最佳途径。笔者从事头颈部肿瘤的放射治疗工作已经有16年了,期间碰到了许许多多典型的病例,早期诊断和规范化治疗方面的经验教训令人痛心疾首。笔者争取用通俗易懂,生动有趣的语言,配合典型病例的讲解,为鼻咽癌的早期发现和早期诊断,进行了精彩讲述,相信普通大众能够听懂。关于鼻咽癌早期诊断的总结,归纳如下:对于鼻咽癌引起的症状,病人自身的警惕很重要,不能因为症状不痛不痒,不影响生活和工作就延误去医院问诊,而且要强调规范化就医;非肿瘤科医生要知晓鼻咽癌的相关知识;磁共振MRI对于鼻咽肿瘤的显示至关重要;电子纤维鼻咽镜以及PET-CT不是万能的;高科技技术要掌握,但简单、传统的技术不能丢弃。

发布了文章

鼻咽癌的放射治疗讲座

鼻咽癌是我国最常见的头颈部恶性肿瘤,由于鼻咽癌特殊的解剖位置和肿瘤生物学特性,放射治疗为鼻咽癌的主要治疗手段,早期病例单纯根治性放疗,局部晚期病例采用化疗联合放疗。尽管传统的二维放疗技术能够取得较好的疗效,但以口干为代表的放疗并发症严重影响长期生存患者的生活质量。调强放射治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 IMRT)技术能明显提高肿瘤靶区的照射剂量,降低肿瘤周围正常器官的剂量,从而提高肿瘤局部控制率,减少放射治疗的并发症。该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末在美国率先开展,21世纪初期引入国内。鼻咽癌最适合应用IMRT技术。IMRT技术首先要求在CT图像上勾画出需要照射的肿瘤靶区和正常器官,靶区勾画不仅要求包括可见肿瘤体积(gross tumor volume,GTV),而且还要包含亚临床靶区(clinical target volume, CTV),然后才设计三维放疗计划。靶区勾画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着肿瘤的治疗效果与毒性反应。尚方慧珍邀请我针对鼻咽癌精确放疗的靶区勾画进行讲课,然后放在腾讯网上宣传,让更多的医疗界同行以及感兴趣的网民们了解鼻咽癌的放疗。链接如下https://v.qq.com/boke/page/r/0/u/r0150ld14bu.html

发布了文章

口咽癌的放射治疗

口咽癌(发生在扁桃体、舌根、软腭或者咽后壁的癌)是欧美国家常见的头颈部恶性肿瘤,而且发病率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但我国口咽癌的发病率相对较低。由于口咽的解剖部位比较特殊,对人体的吞咽功能至关重要,因此,放射治疗成为口咽癌的主要治疗手段。该视频资料讲述了口咽癌的发病率,治疗模式,淋巴转移规律,预后因素和进展。尽管是学术讲座,但语言通俗易懂,非医学人士也可以听懂,希望对大众有所帮助。地址 https://v.qq.com/boke/page/y/0/b/y0178qzta2b.html

发布了文章

头颈部腺样囊性癌的治疗

腺样囊性癌是唾液腺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位于唾液腺恶性肿瘤的第二位。腺样囊性癌的恶性程度较高,局部浸润、侵袭性很强,容易沿着神经生长蔓延到颅内。肿瘤学领域把腺样囊性癌描述为“最难治的肿瘤”,属于“最具有生物学破坏性和无法预知的头颈部肿瘤之一”。腺样囊性癌的治疗原则是手术切除+术后放疗,对于无法手术或者拒绝手术的则采用根治性放疗,化疗的作用有限,目前上市的靶向治疗药物几乎无效。腺样囊性癌放射治疗的靶区范围要特别强调包含病变部位所支配神经的走行通道,即“受累及神经的寻根溯源靶区勾画”。为了让感兴趣的人士更多了解腺样囊性癌,特此献上视频讲座,不足之处期望批评指正。https://v.qq.com/boke/page/d/0/1/d0154724q41.html

暂无更多

关注

挂号

问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