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点滴滴,为了您的健康打开
关注数内容数
436

符静

乌镇互联网医院

全部动态
文章
视频
回答
全部
高血压
糖尿病

发布了文章

这17条胰岛素使用细节,99%的人都不了解

作者|瓦尼莎来源|医学界内分泌频道        胰岛素是1型糖友和部分2型糖友的控糖利器,其正确储存和使用也是糖友们必做的功课。但不少糖友对此并不了解,往往给治疗效果带来了不好的影响,甚至对身体造成一定伤害。在这里,就此话题为大家作一小结。       胰岛素的保存      1.未开启的胰岛素应存放于2~8℃冰箱冷藏层中,不要靠近冰箱内壁。      2.开启胰岛素时应该注明开启时间。胰岛素一旦开封,一般不要再放回冰箱冷藏,应放在室温阴凉处(不超过25℃),在规定的时间内使用完。使用中的胰岛素要在4周内用完,如果是瓶装胰岛素,为长期保存,可以再放回冰箱中保存;装在胰岛素笔中的胰岛素则不要放回冰箱,以免影响注射笔的寿命和准确性。      3.胰岛素既怕冷又怕热,因此不能放置在窗台、汽车、暖气、电脑等旁边,避免高温、日光直晒、辐射等。外出旅行和乘坐飞机时,应将胰岛素随身携带,条件允许可以带恒温器保存。不要将胰岛素寄托在行李中,防止温度过高和过度震荡导致变质。       4.已安装的胰岛素注射笔芯,一般不要放在冰箱里贮存。也不要带针头存放,否则可能导致漏液或者产生气泡,而使注射量精度不够。       5.每次使用胰岛素前都应该检查有效期,并观察药液是否异常,如结晶、絮状物等,一旦发现,马上停用。过期或都超过存放期限没用完的胰岛素,一律不要再使用。瓶装胰岛素、笔芯胰岛素、特充笔在2~8℃中可保存2年半,在室温25℃时瓶装胰岛素可保存6周,笔芯胰岛素保存4周,特充笔可以保存6周。胰岛素的使用        注射胰岛素前洗净双手,将其从冰箱拿出,先在室温下放置一段时间,待其温度恢复到室温后再使用。使用胰岛素还要注意这几点:       1.使用中效、混悬胰岛素时,需每次注射前,用双手将胰岛素笔来回搓动10次,再上下颠倒10次,呈均匀白色时即可使用。已插上针头的胰岛素笔芯中有小气泡,需轻弹笔杆,让小气泡浮到顶端,然后像注射胰岛素一样,调好两个单位并向上推压注射按钮,如果气泡没有排完,就重复上述步骤,直到针尖上出现胰岛素药滴,说明排气成功了。每次注射前若能排出气泡说明针头顺畅。        2.注射应保证在皮下进行,避免误入肌肉层,否则胰岛素的吸收曲线将不能与血糖吸收峰相吻合,血糖波动大。注射时,用拇指和食指或加中指捏起皮肤,然后注射,确保注入皮下层,避免用全手指握住皮肤,防止误捏肌层,使注射误入肌肉。进针角度与皮肤呈45°(儿童和消瘦成年人)或90°(正常体重和肥胖的成年人)。选择腹部注射胰岛素时,均需捏皮并避开肚脐周围。注射完胰岛素后,要等针头在皮肤中停留大约10秒针左右的时间,然后拔出针头,再松开皮肤皱褶。       3.胰岛素注射时速度要慢,注射后及时拔掉针头。注射时用酒精消毒皮肤,待干后再注射。注射前避免用消毒棉签擦拭针头。       4.使用胰岛素笔注射胰岛素时,需检查笔芯有无破损或裂纹,推杆头部有无零件缺损,胰岛素药物是否已用完,用后及时清洗笔杆。如果推杆零件缺损需及时找公司更换新的胰岛素笔,药液用完后更换新的笔芯。       5.选择胰注射部位时,可采用腹部、臀部、手臂、大腿外侧轮流更换的方法,否则容易致注射部位出现硬结,影响胰岛素的吸收,在一个月内,最好不要在同一注射部位注射。使用短效胰岛素时,通常选择腹部作为注射部位,而使用中效胰岛素时,通常选择臀部和大腿的外侧部位。使用预混胰岛素时,早餐前选择腹部注射,而在晚上为了避免低血糖的发生,通常选择大腿或是臀部作为注射部位。       胰岛素的不良反应       1.初次使用胰岛素时,颜面部或四肢会出现水肿,这与胰岛素促进肾小管重吸收钠有关,一般会在数日内(不超过一个月)逐渐自行消退。处理办法:低盐饮食,水肿严重者可酌情口服利尿剂(如安体舒通)。        2.使用胰岛素的过程中,如果胰岛素纯度较低,或含有添加的化学成分,如鱼精蛋白及锌等,可能会出现局部或全身过敏。局部过敏仅为注射部位及周围出现斑丘疹瘙痒。全身过敏可引起荨麻疹,极少数严重者可出现过敏性休克。需改用不同的制剂种类或改用不同公司生产的胰岛素,经常变换注射部位,酌情应用抗过敏药。            3.胰岛素治疗后血糖会快速下降,易引起眼晶状体、玻璃体渗透压的改变,晶状体内水分外流,从而会导致视物模糊、屈光下降。但不要害怕,这种现象一般都是暂时的,大多经过几周以后会自行恢复。大多发生于初用胰岛素的患者。            4.糖尿病患者注射胰岛素以后,大多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体重增加,这是不可避免的。特别是老年糖尿病患者,注射胰岛素以后常常会发生腹部的肥胖。病人可在血糖控制良好后逐渐减少胰岛素用量(遵医嘱),并配合科学的饮食与合理的运动,减少肥胖发生。            5.使用未纯化的胰岛素时,可能会造成注射部位的压陷或凹陷。经常更换注射部位或使用高纯度的胰岛素,可明显减少脂肪萎缩的发生率。           6.如果胰岛素每天都注射在相同的部位,皮肤及皮下组织可能会变厚、瘢痕化,形成“胰岛素肿块”。每天多次在相同部位注射胰岛素的患者较常发生,且大多位于腹部。选择提纯工艺好的胰岛素产品,轮换注射部位,不重复使用针头,可避免注射部位脂肪增生。          7.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血糖值≤3.9mmol/l,就是低血糖。为了避免胰岛素用量相对过大出现低血糖反应,必须从小剂量开始使用,同时密切监测血糖,逐渐调整至合适剂量。还要随身携带糖果、甜点等食品,以便在出现低血糖反应时能及时进行自我救治。希望大家学会正确的胰岛素储存和使用方法,以达到胰岛素治疗的最佳疗效,有效控制高血糖,延缓和避免各种慢性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郭晓蕙,中国糖尿病患者胰岛素使用教育管理规范[M].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    

发布了文章

糖尿病患者便秘了,能开乳果糖吗?

作者丨维生素C来源丨医学界消化肝病频道        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        科里30床的老大娘经常出些难题为难我们,篇幅有限就不一一举例说明了。临床医生大概都经历过,就是那种各种提要求的患者,把医院当成宾馆,医生当成是服务员。不是医生指导患者如何治疗,而是她自己想怎么治疗就怎么治疗。今天查房,她说便秘,两天没解大便了,让我们给开点治疗便秘的药物。中午这个大娘就拿着药盒子来办公室找我们,“我有糖尿病,你们怎么给我开乳果糖?”         我们虽然知道,乳果糖的说明书禁忌证里面没有糖尿病,但是口服乳果糖对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到底有多大影响?如何回答患者的问题?        当时吓得我赶紧打开药品说明书,找到注意事项里面的一句话“本品在便秘治疗剂量下,不会对糖尿病患者带来任何问题。”这才让大娘放了心。        事后,笔者在网上百度了一下。        大家说什么的也有,参差不齐……看来还是得查阅正规的文献做参考。        知网一搜,有篇颇有年岁的文献,来自1997年《江苏医药》,丹尼-乳果糖治疗老年人糖尿病慢性便秘的临床观察(参考文献1),文中提到“21例服药前后空腹血糖均无明显改变”。         又查阅多篇文献(参考文献2-6),均使用乳果糖治疗糖尿病患者便秘,且与其他药物联用效果良好。           通过上述内容,我们大概知道了,糖尿病患者可以使用乳果糖,而且与其他药物联用效果良好。 下面来详细剖析一下乳果糖。           我们看一下乳果糖的成分,其主要成分为乳果糖,化学名称为4-O-β-D吡喃半乳糖基-D-呋喃果糖。是由半乳糖与果糖组成的二糖,是人工合成的双糖,在自然界中并不存在。胃和小肠缺少其分解酶,因而不会被消化分解为单糖,而且分子大几乎不被小肠吸收,乳果糖口服后几乎不被吸收,以原型到达结肠,继而被肠道菌群分解代谢。因此对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几乎不影响。乳果糖有什么作用?          乳果糖主要在结肠发挥作用,肠道内细菌如双歧杆菌可将其分解为低分子量有机酸(乳酸和醋酸),导致肠道内pH值下降,刺激肠道蠕动;还能使肠道内的渗透压增加,把水分吸引到肠腔,使大便中保留更多水分,软化大便,增加粪便体积。因此酸的刺激加上体积的刺激,使大便易于排出。补充一下         糖尿病为什么容易便秘?         原因一:糖尿病自主神经系统病变。损害人体的植物神经,导致胃肠道蠕动功能下降,大便排出困难。          原因二:饮食不合理。高纤维食物摄入不足,会影响肠道蠕动。           原因三:降糖药的副作。会对人体胃肠道产生损害,引起肠道菌群失调,影响胃肠蠕动,导致排便困难。           原因四:负面精神刺激。由于长期患病,患者情绪低落,而大量的研究表明,不良情绪会抑制胃的正常运动与分泌,也会抑制肠道蠕动,从而导致便秘发生。           至此我们明白了,糖尿病患者是可以使用乳果糖治疗便秘的。不过,也不能闭着眼滥用,说明书还是给我们提醒了的:乳果糖用于治疗肝昏迷或昏迷前期的剂量较大,糖尿病患者应慎用,可能与含口服溶液中含有少量半乳糖、乳糖有关,乳糖是一种二糖,在肠道分解后有葡萄糖的生成,可影响血糖。 参考文献:  1.朱彬.丹尼-乳果糖治疗老年人糖尿病慢性便秘的临床观察,江苏医药,1997(23):204-205.  2.洪润良.莫沙必利、乳果糖联合双歧杆菌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功能性便秘128例,实用临床医药,2014(13):102-105.  3.王蕾.莫沙必利乳果糖联合双歧杆菌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功能性便秘110例,糖尿病新世界,2015(5):64-65.  4.吴梓雷.浅析莫沙必利乳果糖联合双歧杆菌治疗高龄2型糖尿病功能性便秘的安全性,糖尿病新世界,2015(4):60-62.  5.张雷,宋利华,曹彬.老年2型糖尿病功能性便秘采用莫沙必利乳果糖联合双歧杆菌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11:237-238.  6.李永芹,冯天玉.莫沙必利乳果糖联合双歧杆菌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功能性便秘患者的疗效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221:4367-4370.

发布了文章

高尿酸血症怎么办?

作者丨椰子匠来源丨医学界风湿免疫频道        2018年欧洲心脏病学会/欧洲高血压学会(ESC/ESH)动脉高血压管理指南将尿酸首次列入影响高血压患者心血管风险的因素,引起了广泛关注。10月11日,在第29届长城国际心脏病学会议(GW-ICC2018)上,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的党爱民教授就以“高尿酸是高血压独立的危险因素吗?”为题做了精彩报告。高尿酸血症与高血压有何关系?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高尿酸血症患者患病率逐年增加 。最新数据显示,中国大陆地区,高尿酸血症患病率为13.3%,痛风患病率为1.4%。三高(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之后的第四高(高尿酸)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又一严重代谢性疾病,受到了医学界的广泛关注。       两大健康“杀手”相互促进,对身体的损害更为不可逆转。高尿酸可能通过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和一氧化氮合酶的表达下调,引起高血压、肾脏损害和纤维化。      同时尿酸还会促进炎症细胞因子的产生;在粥样硬化斑块内形成结晶,后者又促进局部炎症的发展和斑块的聚集;参与强直性脊柱炎(AS)的发生发展;促进低密度脂蛋白(LDL)氧化,激活血小板,促进血栓形成。高尿酸血症是高血压独立的危险因素        有研究显示,在高血压病人中,25%未治疗者、50%服利尿剂者、75%恶性高血压者存在合并高尿酸血症。在10年随访中,高尿酸病人发生高血压的危险性较对照组增加10倍。        高血压与高尿酸血症关系错综复杂。近期的研究提示,血清尿酸是高血压发生、发展的独立危险因素。Olivetti心脏研究结果显示,血清尿酸水平每增加1mg/dL,发生高血压的危险增加23%,基础血尿酸水平是高血压发病的最强的独立预报因子。        在治疗过程中尽管有些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已得到较好控制,但相较于尿酸得到控制或尿酸正常的患者,其心血管事件与血尿酸水平呈显著的正相关,危险度达1.22(在血肌酐、体重指数、利尿药等因素调整后)。值得注意的是,血尿酸水平升高可以引起肾病,并使已经存在的肾病变恶化。并且无尿酸盐沉积也是可以发生肾病的,尿酸引起肾病变(在没有尿酸盐沉积的情况下)的主要病理特征为肾小球硬间质纤维化、小动脉疾病。因此尿酸水平也是肾功能下降值得重视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如何降低高尿酸水平?1.生活方式指导         痛风患者生活方式预防与治疗原则限酒减少高嘌呤食物的摄入,提倡均衡饮食防止剧烈运动或突然受凉减少富含果糖饮料的摄入大量饮水(每日2000mL以上)控制体重增加新鲜蔬菜的摄入规律饮食和作息适当运动2.药物治疗        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使用降压药物可降低血尿酸水平。对于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降压药物具有促尿酸排泄的作用,显著降低高尿酸水平、安全性良好。一项meta分析,共纳入31个随机对照试验,2754例患者,研究结果显示氯沙坦可以显著降低患者血尿酸水平。        《中国高尿酸血症相关疾病诊疗多科专家共识》推荐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者,优先考虑利尿剂以外的降压药物。推荐使用具有促尿酸排泄作用的降压药,避免应用使血尿酸升高的药物,对于升高血尿酸的降压药物应慎用,更需密切检测血尿酸。       抑制尿酸合成药物: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非布司他、别嘌呤醇)。       促进尿酸排泄药物:丙磺舒、苯溴马隆、磺吡酮。        党爱民教授最后总结道:“高尿酸是否是高血压独立的危险因素,答案是肯定的。但临床上仍有很多值得我们继续研究讨论的问题,如采用什么界值定义高尿酸血症?降低血清尿酸能改善心血管及肾脏疾病的预后吗?何时启动降尿酸治疗?如何进行降尿酸治疗?相信通过各位学者和临床医生的共同努力,在不久的将来,这些问题也会逐一得到解决!”

发布了文章

治疗老年糖尿病,我们该注意些什么?

来源丨医学界内分泌频道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医疗条件的改善,人群平均寿命延长,老年人糖尿病患病率逐年增加。与年轻糖尿病患者相比,老年糖尿病患者症状相对隐匿、肝肾功能较差、易发生低血糖、并发症或合并症较多、心理问题比较突出……因此,临床治疗时要充分考虑到老年糖尿病的自身特点,确保治疗安全有效。1、饮食控制要适度         由于老年人活动量小,能量消耗少,应嘱其适当控制饮食量;忌食肥肉、荤油等高脂肪食物,多食粗粮杂粮、豆类及新鲜蔬菜,增加纤维素摄入,戒烟忌酒。在血糖控制较好时,可食少量含糖量不高的水果(苹果、梨)等;对于已有较重并发症的高龄患者不必过分限制饮食。2、体育锻炼要量力而行        与青年人不同,老年人在运动前一定要先做一次全面体检。        如果心肺功能良好,可以选择快步走、慢跑、骑自行车、打太极拳等运动项目;如果有严重心肌缺血及不稳定型心绞痛,则暂时不宜运动。另外,运动一定要循序渐进,量力而行,持之以恒。3、降糖药选择需慎重        老年人往往都有不同程度的肾功能减退,且容易发生低血糖,因此应尽量选择不依靠肾脏排泄、降糖作用比较缓和的降糖药;瑞格列奈、格列喹酮主要是经过胆道排泄,阿卡波糖不被肠道吸收,这些药物比较适用于老年人尤其合并轻度肾功能不全者。要尽量避免选用强力、长效的降糖药物,如格列本脲等,以免发生低血糖。4、用药前需检查肝功、肾功        降糖药物一般是在肝内代谢、经肾脏排出,而老年人的肝、肾功能随着年龄的增加逐渐下降,还有些老年人原来就有慢性肝病及肾炎病史;因此,用药前应先检查肝肾功能,当肝肾功能不良时应慎重选药。否则,用药不当会进一步加重肝肾负担,导致肝肾功能进一步恶化。5、提高服药的依从性         老年人记忆力不好,忘服药、服错药、吃重药的情况经常发生,尤其是在药物种类过多时。因此,在给老年患者制定治疗方案时,应减少服药的种类及次数,以增加患者服药的依从性。每天只需服药一次、具有血糖依赖性降糖作用的DPP-4抑制剂是不错的选择。6、当心药物之间的相互影响         许多老年糖尿病人会同时患有多种疾病,除了降糖药物以外还需要服用多种其他药物,在这些药物当中,有些药物(如糖皮质激素、利尿剂、雌激素等)会削弱降糖药物的作用;有些药物(如阿司匹林、普萘洛尔、ACEI等)可以增强降糖药物的作用。在合用这些药物时,要充分考虑到这些药物对降糖药物的影响,酌情调整降糖药物的用量,以保持血糖平稳,防止出现低血糖。7、勿把保健品当药品        保健品不是药品,不具备确切的临床疗效,充其量只有辅助的保健作用,切不可用保健品来替代药品。虽然有些针对糖尿病患者的保健品具有一定的降糖作用,但几乎无一例外地是在保健品中违规加入了副作用较大、价格低廉的西药成分,如果过量服用,对身体危害甚大。8、谨防发生低血糖        老年人本身就是低血糖的易感人群,并且由于神经病变、感觉迟钝,容易发生“无症状性低血糖”,患者常常在没有任何征兆的情况下直接进入昏迷状态,这种情况如果发生在夜间则非常危险,往往因错过抢救时机而导致严重脑损伤甚至死亡。此外,老年人多伴有心脑血管动脉粥样硬化,一旦发生低血糖可诱发心肌梗死及脑卒中。因此,药物治疗要适度不要过度。9、积极治疗各种并发症        老年糖尿病患者常伴有各种急慢性并发症,如心脑血管病、下肢血管病变、糖尿病肾病、白内障、眼底视网膜出血、糖尿病足等,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因此,仅仅控制血糖还远远不够,必须积极全面地治疗各种并发症,以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寿命。10、心理治疗不容忽视        老年糖尿病患者由于身体状况及社会角色的变化常出现异常的心理状态,如悲观、抑郁、焦虑、烦躁、失眠等,因此,对老年人进行心理治疗十分必要。        治疗内容包括向患者和家属宣传糖尿病的有关知识,鼓励患者消除悲观情绪,正确对待疾病;建立有规律的生活秩序,坚持体育锻炼,每天看书读报;帮助患者充实生活,如养花种草、下棋、绘画等;遇到不良刺激时,要通过自我安慰的方式转移注意力,达到一个新的心理平衡。11、病情监测主要查血糖而不是尿糖        老年人的肾糖阈往往偏高,在这种情况下,即使血糖较高,尿糖仍可能呈阴性,所以尿糖结果不能较好地反映血糖的真实水平;因此,老年糖尿病人应以血糖监测为主。12、血糖控制目标宜适度放宽        对病程较长、有多个心血管危险因素或已出现心血管并发症的老年糖尿病患者,严格控制血糖有可能增加患者心血管时间的发生率及死亡率。因此,相对于年轻人,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应适当放宽——空腹血糖不超过8.0mmol/L、餐后血糖不超过10.0mmol/L、糖化血红蛋白维持在7%左右即可;对有并发症,生活不能自理者,空腹血糖<8.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2.0mmol/L也是允许的。

发布了文章

高血脂认识的九个误区

        心血管病关键在于预防和疾病的管理,重要性“无论怎么都不为过”,血胆固醇每升高1%,冠心病事件发生的危险性升高2%。由于城镇化和老龄化等因素,我国居民的生活方式明显变化,1989年时,我国男性居民食用胆固醇仅为100mg/d,至2009年时已逼近300mg/d;在1978年至1992年的15年间,北京居民红肉、鸡蛋和牛奶的消耗量增加了5倍。同期,体力活动也明显下降,10年间,我国男性总体力活动量减少了27.8%,女性减少36.9%。这些因素的变化,加速了我国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流行,也推高了我国心血管病的发病率。        我国公众对高血脂的认识存在以下九大误区,其中,64%的人认为高血脂应该有症状;近90%的人不知道每日应该摄入的标准胆固醇量;48%的人认为肥胖与高血脂最密切;仅20%的人知道血脂成分中危害最大的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误区一:高血脂的人有症状        在通常情况下,高血脂的人没有明显症状和异常体征。诊断高血脂主要通过血液生化检验。仅少数有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患者可见到皮肤黄色素瘤。误区二:甘油三酯高危害最大        LDL-C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最密切,危害最大。临床上常用血脂检查指标有4项,包括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甘油三酯。这4种指标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最重要,因为它可以渗入动脉血管壁中,开启动脉粥样硬化过程,进而引发心脑等重要器官多种血管疾病,因此,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又称“坏”胆固醇。误区三:血脂有点高,没有什么关系        高血脂与冠心病和卒中都有关系。近年来,缺血性卒中和外周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统称为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ASCVD),胆固醇升高,尤其坏胆固醇升高与ASCVD关系最密切。全球进行了许多有关降低胆固醇防治冠心病的研究,结果明确表明,胆固醇降低1%,冠心病事件发生的危险性可降低2%。误区四:不了解食品中的成分        两年前美国营养新指南基于缺乏证据,取消了每日摄入300mg的上限。一时间出现了许多混淆信息,如“胆固醇升高无害有益;放开吃肉活的长,吃主食的寿命短等”。        美国指南取消300mg上限不无道理,否则一个蛋黄的胆固醇含量就大约300mg,我有很多年不吃蛋黄。但并非说可以放开吃食物中胆固醇来源的饱和脂肪酸。并且据此散布动脉粥样硬化起源的胆固醇学说过时了,甚至有的放过支架,做过搭桥的患者把降胆固醇的他汀类药物也停了。        上屇美国心脏病学学会主席在学术年会开幕后的次日凌晨发生小面积下壁心肌梗死,及时做了支架。但他平时饮食十分注意,也坚持用他汀,因此这个情节被误传为胆固醇无害,降胆固醇无效无益无必要。实际这位患者有显著的冠心病家族遗传背景,其前两代(祖父和父亲)均在50岁前患过心肌梗死,他才意识到控制胆固醇的必要。加上近来关于他汀加速衰老的“红色警报”,一些需用他汀的患者也不敢坚持用药了。误区五:高血脂只有胖人才会得        实际上,高血脂并不是胖人的专利,很多体形苗条的人也会得。膳食中的脂质对体内脂蛋白水平具有重要影响作用。在摄入大量饱和脂肪酸及胆固醇的人群中,其血胆固醇水平比摄入量较低者高出10%~25%。误区六:血脂高,才需服降脂药物        有些人即使血化验单上显示血脂不高,也需要服用他汀类降脂药物,比如存在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包括冠心病、卒中)或糖尿病的患者。这些患者的坏胆固醇需降至比化验单上标识的参考范围低很多。误区七:血脂正常了,就不需要服药了        一般说来,如果患者的胆固醇水平是靠药物改善而其他方面(例如,饮食、运动和吸烟习惯等)没有改变,在停用药物后不久,患者的血脂数值会很快回到以前水平。对这些患者,药物仅是简单控制问题,而不是治愈高血脂。         生活方式改变对所有脂质参数有很好效果,降低LDL-C(坏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升高HDL(好胆固醇)。如果这些数值达到医生认为的目标值,此时要根据患者总体健康、年龄和其它危险因素,特别是一般生活方式和饮食来全面考虑——调脂药物是否需要调整。        在一些一级预防的患者,如能认真改变不健康生活方式,并获得实效,包括体重控制,血压、血糖和血脂正常了,有可能不再需持续服用降脂药物。但二级预防(已患有冠心病、卒中或外周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防疾病复发或加重,大多应坚持服中小剂量他汀,把坏胆固醇降至1.8mmol/L以下。当然,这些患者应同时改变不健康生活方式。误区八:鱼油可以用来降血脂        鱼油可适度降甘油三酯,没有降胆固醇的作用,也没有减少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的证据。研究发现,他汀类药物是抑制胆固醇合成最强的药物,能够阻断胆固醇合成,显著降低冠心病或卒中的风险。误区九:他汀类药物最大的不良反应是肝脏损伤        他汀可安全用于绝大多数患者。他汀所致副作用明显与剂量相关。鼓吹用高强度最大剂量他汀或在急性心肌梗死或支架术后患者突击使用高强度最大剂量他汀不适用中国患者,一无必要,二不安全,三浪费医疗资源。        他汀很少导致肝脏疾病。在部分患者中,他汀可导致转氨酶水平一过性轻度增高,这并非肝毒性表现,一般停药后就可恢复。中小剂量他汀对绝大多数患者安全,不伤肝,有益于慢性肾病患者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有益无害(不伤肾)。应注意的是,罕见情况下,他汀可致肌肉组织损伤,其特征为肌肉疼痛,无力和肌酸肌酶升高。             来源:胡大一大夫

发布了文章

得了2型糖尿病怎么办

广大的糖尿病患者朋友们,大家好,我是北京朝阳医院内分泌科的医生符静。今天我要和大家聊的话题的是得了2型糖尿病怎么办。作为一个内分泌科大夫,告知患者得了2型糖尿病,是我们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的情况。告知过程很简单,往往是几句话的事情,但是患者接受起来可能就没那么容易了。告知患病后,最常见的患者反应有以下三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患者不愿意相信,更不愿意接受自己患病的事实。这类患者往往会说:糖尿病啊,我没有啊,我一点感觉也没有,任何症状都没有,我好得很呢。所以,针对第一类患者,我要说的是,2型糖尿病典型的症状包括口干、多饮、多食、多尿,以及体重下降、皮肤瘙痒等。但是实际上在临床中有许多患者,虽然已经发生了糖尿病,但是却没有任何症状。所以,只凭着“我没有任何症状”,来反驳或者来拒绝接受患病的事实,是站不住脚的。临床上2型糖尿病的诊断除了症状,最重要的是靠检测血浆葡萄糖水平。具体如下:有糖尿病症状的人,满足以下一条或多条即可诊断:随机静脉血糖大于等于11.1mmol/L,或空腹静脉血糖大于等于7mmol/L,或葡萄糖负荷后2小时静脉血糖大于等于11.1mmol/L。如果没有上述糖尿病症状,则另日重复检测,只要不同日内两次满足血糖诊断标准,都是可以诊断2型糖尿病的。这里要和大家强调一点,指尖血糖不能用来诊断糖尿病,只在诊断糖尿病后作为监测方式。要确诊糖尿病的话,必须从静脉血管里抽血化验才行。第二种患者,面对医生的告知,表现得满不在乎,觉得不就是糖尿病吗,噢,好的,我知道了。就结束了,根本没有重视这个事情。以后也不会去认真对待这件事。其实这类患者没有明白,糖尿病的可怕之处在于虽然感觉不到血糖高,但是高血糖这个病理过程时时刻刻在体内存在着,引起一连串的恶果。如果不重视自己患病的事实,根本不去控制饮食,不去合理锻炼,服药也不规律,可能几年以后就会因为长期血糖控制不达标,出现严重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比如糖尿病足、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等,面对这个时候的患者,内分泌医生能做的就非常有限了,患者还需要到相应的血管外科、骨科、肾内科、眼科等科室去就诊了,到了那个时候,患者和家庭遭受的身心痛苦、经济负担,会是非常巨大,令人难以承受。所以,对这类患者,我要奉劝大家一句。今日不重视糖尿病,来日它给你带来更大的苦头。如果不相信,可以去相应科室看一看糖尿病足截肢的患者、糖尿病肾病靠透析维持生命的患者以及因为视网膜病变而失明的患者。他们都是非常可怜、非常可悲的。第三类患者,听说自己患病以后,如临大敌,非常恐惧,情绪低落,寝食难安。其实也不必如此,虽然目前2型糖尿病还没有办法根治的。然而幸运的是,我们还有许多手段来控制糖尿病,只要控制得当,2型糖尿病患者依然可以拥有正常人的寿命和较高的生活质量。具体怎么办呢。首先在心理上,对糖尿病有一个清醒的认识。糖尿病到底是什么呢?简单来说,糖尿病就是胰岛不能正常产生胰岛素或者身体不能正常利用胰岛素,从而导致的血糖水平高于正常。糖尿病是现代社会中非常常见的疾病,在我国成人中,糖尿病患病率超过9%,所以糖尿病患者你并不孤独。而且这个病,虽然有些麻烦,但也并非短期内夺人性命,我们有很多的时间和它周旋。得益于许多医学家、药物学家和科研人员的努力,如今我们已经拥有多种对付糖尿病的手段。包括合理的饮食控制方案、科学的运动方案、各种类型的口服药、胰岛素以及血糖监测仪等。我认为,让患者的饮食和患者的运动,还有所用的药物,三者达到一个较好的平衡,这就是糖尿病治疗的灵魂。什么才是较好的平衡,需要一个血糖检测仪来告诉我们,这就是糖尿病治疗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血糖监测。只有通过血糖监测,患者才能知道自己血糖控制的如何,医生才能根据血糖监测结果来调整用药。患者说,这些知识我都不懂呀,那怎么办,不懂就得学。这就是糖尿病治疗中的另一项原则:糖尿病教育。糖尿病教育的方式很多,包括与医生交流,多读糖尿病相关书籍、杂志。最终能够了解糖尿病的特点,学会监测自己的病情,搞明白怎样才是合理的治疗。最后,我有两个糖尿病用药方面的误区想和大家解释一下。首先,二甲双胍会不会伤肝伤肾。就我个人的体会,可以感觉到这个谣言流传非常广,这个疑问在患者群中非常常见,在这里我可以明确告诉大家,二甲双胍不会伤肝伤肾,它是全世界2型糖尿病患者的首选用药,无数的临床研究都证明了其在2型糖尿病治疗方面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如果没有禁忌症,二甲双胍是要从发病一直用到生命结束的。所以,每一个没有禁忌症的2型糖尿病的患者都应该用二甲双胍,无论胖瘦。那么什么是禁忌症呢,不能用二甲双胍的禁忌症包括严重的肝肾损害,严重的心肺疾患,严重的感染和外伤、外科大手术、糖尿病急性并发症,血管内注射造影剂比如做增强CT等等,我就不一一列举了。所以,你看,不是二甲双胍造成了肝肾损害,而是原本有肝肾问题,才导致不能用二甲双胍。第二个要澄清一下大家对胰岛素的认识误区,在临床工作中,经常会到这种情况,我对患者说根据您的病情,现在需要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患者一听要打胰岛素,如临大敌,觉得打了胰岛素就形成依赖了,以后就无法脱离胰岛素,或者有的人只是单纯觉得注射胰岛素很麻烦,因此坚决拒绝。首先明确一点,注射胰岛素不会形成依赖性。其实一个患者需要什么样的治疗,是根据他的病情来决定的,并不是医生看心情随便说的。如果一个糖尿病患者胰岛功能衰竭了,所有口服降糖药都无效了,那就只能打胰岛素了,否则没办法控制血糖,这才是他无法脱离胰岛素的根本原因,而不是因为之前打胰岛素上瘾形成依赖所导致的。另外,临床上会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在初发糖尿病时需要接受一段时间的胰岛素皮下注射强化治疗,随后再调整为口服降糖药控制血糖,这样的胰岛素强化治疗已经被证明对血糖控制和胰岛功能保护都是非常有益的。总之,糖尿病是终身的,糖尿病患者的命是自己的,只靠着和医生接触的那一点点时间是远远不够的,所以,糖尿病患者想要活得长,想要活得好,花些时间花些精力来学习下如何和糖尿病和谐相处是非常有必要的。好的,今天就和大家聊这么多,以后有机会还可以说得更细致一点。最后祝大家都能获得满意的血糖。谢谢大家!


暂无更多

关注

挂号

问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