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点滴滴,为了您的健康打开
关注数内容数
3028

姚娜

乌镇互联网医院

擅长肝病,艾滋病,出血热

全部动态
文章
视频
回答
全部
感染
艾滋病
HIV感染
乙肝
肝病
AS
恐惧

发布了文章

即使吃药也别忘了戴套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体液中的病毒量称为病毒载量,艾滋病抗病毒治疗(俗称鸡尾酒疗法,英文简称ART)会抑制体液中的病毒载量,直到通过标准测试无法检测到或者只能找到微量的病毒。这通常被认为是获得了“病毒学抑制”,即治疗成功。研究表明,ART可大大降低艾滋病性传播风险,接受至少6个月的抗病毒治疗之后,如果血浆中检测不到病载量,可以认为感染者不再具备经性传播病毒的能力。2007年至2018年,全球关于数千对夫妇(也包括同性伴侣)的四项艾滋病毒传播的大规模研究结果证实了“U=U”的说法。“U=U”是“Undetectable=Untransmittable”的简称,意思是“HIV检测不出就等于不具有传染性”。这些参与研究的夫妇中一位是艾滋病毒感染者,另一位则不是。研究结果表明持续进行艾滋病抗病毒治疗以维持无法检测的病毒载量是预防艾滋病毒性传播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也就是说,病毒载量检测不到(200拷贝/毫升以下)的艾滋病毒阳性感染者即使与阴性伴侣发生无保护性行为也不会导致阴性伴侣感染艾滋病病毒。这是振奋人心的结论,它证实了“治疗即预防”措施的有效性,也有助于促进高风险人群尽早接受检测,确诊后尽快治疗,以提高个人生活质量及保护性伴侣。在中国,性传播已成为目前艾滋病传播的主要途径,全国艾滋病疫情估计报告显示,2019年经性途径传播的HIV感染者占当年新报告感染者的97.1%。如果感染者治疗成功,是否就可以在性行为中不用安全套了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要看到“U=U”结论后面的“通关秘籍”。首先,研究中的“不可检测”定义为低于200拷贝/ml,即在这个水平以下不会发生传播。我国目前大部分地区疾控部门采取的是一年免费测定一次患者血浆病毒载量,一年中血液病载的动态变化不能及时掌握,因此,在不能确定近期病毒载量水平的状况下,不建议发生无保护性行为。其次,达到不可检测的病载水平依赖于良好的服药依从性,但我国艾滋病患者/感染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在不同地区的调查结果差距较大,并且尚未完全达到国际上提倡的95%的水平。地坛医院的调查表明有30%-70%的病人没有按照医嘱服药,中途停药,甚至未用药。因此,依从性不好的服药患者不能轻易抛弃安全套的束缚,放飞自我。第三,服用抗病毒药物发生无保护性行为不能阻止性传播疾病的感染(STIs)。如果罹患性传播疾病可能也会在某种程度上提升艾滋病感染的风险。性病可能导致皮肤以及粘膜更容易破损或出血,让HIV更容易进入人体。最后,U=U不代表适用于所有传播途径,非性途径传播仍可能发生。病毒载量不可检测能够降低感染艾滋病毒的风险,但并未完全消除这种可能性。2018版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指南中仍然建议艾滋病患者女性尽量避免母乳喂养。如果吸毒者使用注射器并共用针头,也可能还是有一定几率感染,但目前并无研究数据。除此以外,通过研究性传播发生的机制,我们发现性传播HIV的风险与生殖器中的HIVRNA水平密切相关,国外的一些研究发现,约15%的男性患者在接受ART6个月后,虽然血液中的HIV已经降低到检测不到的水平,但其精液中仍可检测到HIV。精液是细胞和血浆成分的复杂混合物,在精浆中含有HIVRNA病毒粒子,在受感染的精细胞中含有HIV原病毒DNA。精液中的病毒数量在不同种族和不同HIV亚型之间存在差异。鲜有研究报道接受ART的中国HIV男性感染者精液中HIV的含量。佑安医院在2016年发表的文章中报告了16例男性患者在接受ART6个月后,血浆中均检测不到HIVRNA的情况下,其中15例患者精浆中均仍可检测到HIVRNA,这一比例远高于国外的报道。而在佑安医院的另一项研究中发现,19名中国男性患者在接受ART6个月后,虽然血液中已经检测不到HIVRNA,但精液中HIVRNA和HIVDNA数量仍然很高。一项正在开展的研究项目的阶段性结果表明,服用抗病毒治疗药物1个月即可显著降低HIV感染者血液和精液中HIV-RNA病毒载量,血液中病载水平下降明显。抗病毒治疗在血液和精液中的治疗成功率均达到了70%以上。但有13.9%(19/137)的患者在血浆中的病载水平已<400copies/ml,但精液中病载水平仍≧400copies/ml,不能完全排除性传播风险。由上可见,“U=U”虽然经证实显著降低了艾滋病经性传播的风险,但并不是无保护性行为的“保证书”,所以,在此提醒一句,吃药也别忽视了戴套。

发布了文章

为什么没得艾滋也会觉得自己有症状

有时候会被恐艾的宝宝们搞崩溃,因为你跟他讲道理他懂,你跟他说理论他也懂,可是他就是不相信自己没有艾滋病,因为症状告诉他是,他认为这是高危以后产生的症状和艾滋病症状一模一样,不是艾滋病是什么呢,于是,反反复复测了一年甚至更久。反复的检测,反复的论证,反复的网络查询,时时刻刻提醒自己不要忘记恐艾,不断将恐惧升级,直到把一次高危转移到恐惧陌生人的接触,恐惧针头,甚至认为一切都是可疑行为。此时单纯的医药治疗和心里安慰已经无济于事。我告诉大家恐艾会造成身体症状出现,很多人不解,为什么高危后,有些人甚至不是高危,怎么会有如此类似的症状呢?不相信这是巧合,当然这不是巧合,下面我们来详细的论述一下。浅表分析:首先高危后很多人心底那份隐隐的不安时不时的来作怪,诚惶诚恐,焦急上火失眠。出现一点症状后更加惶恐,进入恐慌恶性循环中,症状又越演越烈,长时间得不到缓解,更加焦虑,接着症状持续不好,直到这些彻底把你征服。其次恐艾症恐友大多都会三五成群集体取暖,却没有办法从根本上改变自己对艾滋病的态度和观念思维,美其名曰互相信赖支撑,不如说互相帮助对方印证非恐艾而是真感染。另外各种网络收集加剧焦虑,小艾试问,你想反复确认你的想法是对的,还是你到底有没有病呢?你不希望自己有病,为什么又想证明自己是对的,是不是有点矛盾。眼见为实一定是对的吗?深入分析:恐艾,会导致身心过分紧张,从而诱发“肠应激综合症”。该病发病的诱因是心理精神因素,如惊恐、激怒、悲愤等,都能使大脑处于高度紧张状态,皮质下的自主神经出现失调,因而导致肠道运动和分泌功能的紊乱、失眠、头晕、乏力等。该病的突出症状表现是出现肠鸣亢进、腹痛、稀便,有的人还可能会伴有皮肤潮红、瘙痒、荨麻疹、哮喘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待精神紧张状况得到缓解之后,各种症状又很快消失。同时,过分紧张会降低机体免疫力,引起淋巴结肿大、咽喉痛、溃疡甚至发烧(更多的时候是发热)。曾经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当人因为一些不科学的行为方式导致负面能量时,七成以上的人会以攻击自己的身体器官的方式消化这些情绪,而五成以上的人还会变本加厉的将攻击器官产生症状的方式反复运用,直至自己症状多到自己都开始怀疑自己一定是得了绝症就是这个道理。下面针对怀疑安全套措施是否安全的问题FDA做过高浓度的病毒是否可以渗透穿过乳胶避孕套的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就连最小的可以通过性行为传播的乙肝病毒都不能透过避孕套。所以,如果安全套未破损且是合格产品,不可能传染HIV病毒。如果破损了是不是就100%被传染呢?用你们爱问的几率问题来回答吧。安全套不合格率*0.04%,外加一次高危感染的概率万分之几,这个概率比中500w要低的多。窗口期问题世界卫生组织和国家新版艾滋病诊疗指南规定窗口期时间为最长三周,部分疾控仍沿用最长三个月的窗口期。同时如果出现感染HIV的症状,说明体内已经产生hiv病毒抗原并随之产生抗体了,是可以检测出来的,实在说服不了自己,三个月的检测也是足够了。网络有谣言很久时间才检测出来的,首先我们不考虑这个人说话的真实性,表达的目的等等,就算是真的,你如何确定他是那一次高危呢?你怎么知道他后面又做了什么,恐怕他自己也不明白自己哪些行为感染的,要知道每个人对高危的定义,对自己的行为把控都不一样,也许是他认为不是高危的行为导致他感染的呢?网络上各种人都有,骗子也未尝不是,还是多听听大数据和专业人士的分析吧。如果经过上述分析你还是恐艾,建议尽快去找心理医生进行疏导沟通,长期焦虑肯定对身体是不好的,中医讲七情致病,喜怒忧思悲惊恐,七情引起内脏功能失调,从而引起身体上的不是,甚至影响寿命,尽早摆脱焦虑身体症状自然就好了。这种案例咱们之前也多次提到过,长期恐艾者某一个阶段放下来后不知不觉症状就消失了。

发布了文章

HIV抗病毒药物怎么服用更好

艾滋病目前虽然还不能治愈,但只要坚持每天定时服药,体内的病毒数量一般半年后就能被控制住,CD4也会逐渐恢复。长期服药,不仅寿命、外貌和常人无异,还能通过母婴阻断技术生育健康的宝宝。但是服药的时机有讲究,首先你需要知道自己吃的什么药,再看看是否能够空腹。下面我们来说一说如何配合就餐服药,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服药时间与进食无关的药物·拉米夫定(3TC)·阿巴卡韦(ABC)·恩曲他滨(FTC)·拉米夫定+阿巴卡韦合剂·替诺福韦+恩曲他滨合剂(Truvada)·奈韦拉平(NVP)·拉替拉韦(艾生特)·德特格韦(DTG)可/不可和食物一起服用的药物 以下药物可以和食物一起服用,也可以不一起服用,但与食物一起服用会减少恶心,尤其是开始上药阶段,所以如果上药前胃肠功能就不好,建议开始分开服药。 ·齐多夫定(AZT) ·双汰芝(齐多拉米双夫定片); ·三协维(齐多+拉米+恩曲他滨); ·替诺福韦(TDF) 建议空腹睡前服用的药物 ·依非韦仑(施多宁):建议空腹睡前服用,高脂肪高热量食物可提高片剂药物血浆峰浓度79%,这会增加不良反应,特别是在治疗的头几周。 如果和其他药物一起合用,其他药物也要跟着一起空腹服用,利于药物吸收。 建议与食物一起服用 ·利匹韦林(RPV) ·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克立芝) 最后 不要酗酒! 不要干吞服药!


发布了文章

HIV病毒离开人体后多久失去传染力

艾滋病毒(HIV)离开人体多久会失去传染能力?这个问题,相信大家一定都很关心,今天就来讲一讲。不少人还问过一些类似的问题,比如:HIV病毒离开人体多久后会彻底失活?HIV病毒在人体外可以存活多长时间?HIV病毒离开了人体还能不能继续感染人?大家都知道的,HIV病毒的源头是HIV感染者/AIDS病人,HIV病毒只存在于艾滋病感染者的某些特殊的“体液”中,包括: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胸腹水、脑脊液、羊水和乳汁等。实际上,HIV病毒离开人体时也并不是以病毒颗粒的形式存在的,单独的病毒颗粒根本没有办法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离体后几乎是“秒死”的。HIV病毒离开人体时往往都是存在于前面提到的“高危体液”中,这些体液就是HIV病毒的载体,一定程度上,“载体”的存在可以帮助HIV病毒适应外部环境。HIV病毒离体后,可以存活多长时间?HIV病毒的体外生存能力较弱,一旦离开人体,容易受到各种外界环境因素(紫外线、温度、PH值、湿度)的影响而迅速失活,这就导致,HIV病毒不能在人体外部长期生存(例如在物品表面、食物表面等),也没有办法感染除人类以外的其他动物宿主。以病毒载量最高的血液举例,血液中的HIV离开人体后多久失去传染能力?一般认为,血液中病毒存活率受血液中病毒载量(病毒载量越高,失活所需的时间越长),血液量(血液量越大,失活所需的时间越长),环境温度(HIV病毒怕高温,不怕低温),暴露于阳光(紫外线会破坏HIV的外壳),湿度(干燥会大大降低病毒的存活时间)的影响。在特定条件下,如果刚好达到正确的温度,pH平衡,光照和湿度,“载体”中的HIV可以存活较长的时间,有时甚至可以存活数小时甚至数天  。国外实验室研究了艾滋病病毒的人体外存活情况,发现:HIV对高温敏感,但对极端寒冷不敏感。实验表明,HIV可以被高温杀死,但要可靠的灭活HIV,需要超过60°C的温度。在室温下,血液中的病毒水平保持相对稳定,在4°C下,HIV在干血中可能将保留活性持续至少一周。用于实验室实验的含有HIV的血液通常在–70°C下储存,可长时间没有任何病毒活性损失。将受HIV感染的血液吸入注射器,HIV在注射器中最多可以存活四个星期。对从800多个装有少量受HIV感染的血液的注射器中收集的血液进行了一项研究,并对其进行了不同时期的存储,发现在11天后血液量少于2µl的注射器中,可以从10%的注射器中分离出HIV。HIV的更长生存期还与较低的储存温度(低于4°C)有关;在较高温度(27至37°C)下,超过7天未检测到病毒存活。HIV对碱度或酸度(pH值)的变化非常敏感,pH值低于7或高于8不适合HIV的长期生存。健康女性中HIV传播可能性较小的原因之一是阴道分泌物呈现酸性。只要保持最佳的pH值,HIV在室温下的干血中最多可以存活5到6天。血液干燥似乎不会影响HIV的传染性。污水极不可能造成传播风险,因为从未从粪便或尿液中分离出感染性的HIV。但是,泰晤士水务公司的研究表明,艾滋病毒可以在实验室的污水中存活数天。只要海水中存在其他病毒,艾滋病毒就无法生存。死亡后11至16天之间,已从人体尸体中恢复了感染性HIV,该尸体存储在通常2℃的尸体温度下。目前尚不清楚感染性HIV在正常室温下腐烂的尸体中可能持续存在多长时间,但是HIV是从20°C下储存的器官中培养出来的,直到死亡后14天。在16天后未发现大量艾滋病毒,这意味着掩埋的尸体或长期保存的尸体对接触者和病理学家的威胁较小。尚无研究调查人体外部精液中HIV的存活情况,但试图在实验室中从精液中培养HIV的研究通常发现很难做到这一点,这表明精液中通常存在少量艾滋病毒。那么艾滋病毒离开人体后是否还具备传染能力?艾滋病毒离开人体后是否还具备传染能力,可以认为与两个关键因素有关:1、HIV病毒是否还有活性,也就是说失活的HIV病毒是无法感染人体的,另外,对于某些本身几乎不含有HIV病毒的体液来说,比如:粪便、尿液、汗液、眼泪、呕吐物也是不会传播艾滋病的;2、HIV病毒是否能达到一定的病毒载量,也就是说要感染人体是需要大量的有活性的HIV病毒通过一些特定的方式进入人体,这样才能保证病毒能够到达人体内特定的靶细胞,从而感染人体。只要能满足这两个关键因素,理论上离体后的艾滋病毒仍然可以感染人体。尽管在一些较特殊的情况下,HIV可以较长时间存活,但并不代表HIV具有进一步感染人的能力。这是因为,一方面,传播艾滋病需要大量的病毒载量,离体后的HIV通常会迅速失活,即使特殊环境下可保留少量有活性的病毒,但病毒载量的迅速下降仍然使得传播风险大大降低;另一方面,HIV病毒需要经过开放性的、新鲜的、正在流血的伤口和黏膜破损才能进入人体,完整的皮肤,皮肤上的轻微擦伤、已经愈合的伤口等HIV都没有办法进入人体。在体外接触到一些不明“液体”,或者生活中的一些偶然接触通常不满足HIV感染人体的条件,因此,体外接触感染艾滋病的可能性被认为低至可以忽略。有一些特殊情况需要注意:1、聚众注射吸毒,多人混用注射器或针头仍然被认为是传播艾滋病的“风险行为”;2、一些职业暴露情况,比如警察抓艾滋病犯人被咬伤,医生给艾滋病患者做手术被器械划伤,这些也被认为是体外传播艾滋病的“风险行为”。现阶段,艾滋病的传播途径非常明确,包括:经性接触(包括不安全的同性、异性和双性性接触);经血液及血制品(包括共用针具静脉注射毒品、不安全规范的介入性医疗操作、文身等);经母婴传播(包括宫内感染、分娩时和哺乳传播)。除此之外,不用太恐惧艾滋病体外传播的风险。


发布了文章

暴露后预防了解下(PEP)

发生高危行为后,不要慌张,在72小时内用阻断药物自救(也称PEP),是最好也是唯一的办法,特别是暴露后2小时内立即服用PEP,成功率可高达100%!那么,什么是PEP?为什么它可以“救命”?下滑揭晓答案!>>>Q&A<<<-01-Q:什么是PEP?A:PEP,即“Post-exposureProphylaxis”,HIV暴露后预防,是指尚未感染HIV的人在与HIV携带者或感染状况不明者发生易感染HIV的行为后,在72小时之内服用特定的抗病毒药,以预防HIV感染的方法。-02-Q:为什么PEP能阻断HIV感染?A:HIV病毒进入人体以后,首先侵犯粘膜部位,穿过粘膜屏障后再进入人体组织、细胞、淋巴结,并在淋巴结不断复制,最后进入血液。整个传播过程中,有几个阻断时机:病毒RNA转变成DNA的反转录过程、病毒DNA插入到人体DNA的整合过程、病毒前体蛋白变成功能性蛋白的裂解过程。而PEP用药就是通过反转录酶抑制剂(拉米夫定、替诺福韦等)、整合酶抑制剂(多替拉韦、拉替拉韦等)、蛋白酶抑制剂(克力芝等)的联合使用破坏病毒的复制,进而达到阻断目的。-03-Q:谁需要做PEP?A:1.与HIV携带者或感染情况不明的人发生了有体液交换的高危行为:2.无套插入式性行为(包括未体内射精);3.有损伤的皮肤、粘膜沾染到血液、精液、前列腺液、阴道分泌物。*口交属于低风险,亲吻一般不会感染,唾液、尿液、泪液含有的HIV数量不足以感染他人;同时,如果HIV携带者病毒载量<200拷贝/ml,则适用u=u。-04-Q:怎么做PEP?A:1.确保没有感染HIV(推荐进行抗原抗体检测,窗口期2-3周,若在此期间发生过高危行为,可做HIV核酸检测,窗口期7天+);2.基线检测:确保肌酐清除率等肾功能指标正常(肾功能检查),病毒性肝炎感染状态检测(乙肝检验,若感染乙肝病毒须告知并咨询医生获得专业指导),性病感染状况检查:丙肝、梅毒等检查;3.用药阻断药物其实就是抗病毒药物,目前常用的是三联方案。PEP不是你说吃就吃,必须咨询专科医生。-05-Q:什么时候要开始PEP?A:发生高危行为后的24小时为HIV暴露后阻断的黄金时间,在这期间开始阻断成功率几乎能达到100%。超过24小时后启动pep仍然有效,但最迟不得超过72小时。


发布了文章

艾滋如果再出新药,就是治愈了,加油!

在最近召开的第23届世界艾滋病大会(AIDS2020)上,新型抗反转录病毒(ARV)药物——选择性衣壳抑制剂lenacapavir(LEN;GS-6207),再次给我们带来了惊喜。单次皮下注射LEN900mg,预期治疗浓度(24ng/mL)可持续至少6个月,并且药物的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也就是说,HIV感染者未来可能仅需每半年打一次针就可半年不再服药。这不但可能大大提高治疗的依从性,满足患者对于高效安全的长效药物的期待,也将便于医生对HIV感染人群进行管理。LEN血浆浓度变化对于HIV感染者而言,目前指南推荐的ART方案均需要每日服用,即使高效低毒的单一片剂方案的出现已经大幅改善了患者服药的依从性,但是对于长效剂型的期待仍是不少患者的期待。此外,少数经治HIV感染者出现多重耐药,也对新型ARV提出了需求。LEN的出现给上述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全新选择。2019年5月,LEN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的突破性疗法认证,支持LEN与其他ARV药物联用的研发,用于治疗经治且多重耐药的HIV-1感染者[2]。7月1日,顶级期刊《自然》杂志刊登的一篇研究论文,详细阐述了LEN的作用机制、初步临床研究结果,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在本次AIDS大会上公布的最新研究结果,再次为LEN的持续研究提供了数据支撑。


发布了文章

家中有人感染乙肝,我该怎么办,最专业实用的回答

说起慢性乙型肝炎(CHB),大家并不陌生,我国被称为“肝病大国”。据估计,目前我国一般人群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流行率为5%-6%,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HBV)感染者约7000万例,其中CHB患者约2000万-3000万例。尽管目前我国CHB的新发感染率已经大幅度下降,但由于人口基数大,且以前的流行率高,中国仍是世界上CHB感染人数最多的国家。那么,如果家中有人感染了CHB,我们该怎么办呢?今天,我们一起从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和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编写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9年版)》中寻找答案。表1:推荐意见的证据等级和推荐等级1家中有人查出乙肝大三阳,还能同桌吃饭吗?可以。HBV经母婴、血液(包括皮肤和黏膜微小创伤)和性接触传播。母亲的HBVDNA水平与新生儿感染HBV风险密切相关: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阳性、HBVDNA高水平母亲的新生儿更易发生母婴传播。成人主要经血液和性接触传播。有注射毒品史、应用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患者,既往有输血史、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HBsAg阳性者的家庭成员、有接触血液或体液职业危险的卫生保健人员和公共安全工作人员、囚犯,以及未接种乙型肝炎疫苗的糖尿病患者等均有较高的HBV感染风险。HBV不经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播。因此,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接触,如在同一办公室工作(包括共用计算机等)、握手、拥抱、同住一宿舍、同一餐厅用餐和共用厕所等无血液暴露的接触,不会传染HBV。流行病学和实验研究未发现HBV能经吸血昆虫(蚊和臭虫等)传播。慢性HBV感染者应避免与他人共用牙具、剃须刀、注射器及取血针等,禁止献血、捐献器官和捐献精子等,并定期接受医学随访。其家庭成员或性伴侣应尽早接种乙型肝炎疫苗。2怎么知道自己有没有被感染?如果家中有人得了乙肝,其他家庭成员应尽早去医院检测一下乙肝两对半,看看是否被感染了。如果检测结果是大三阳或小三阳,说明已经感染了乙肝病毒,但还没有出现症状,为乙肝病毒携带者,这种情况需要遵医嘱进行治疗。如果只是乙肝抗体阳性,说明接种过乙肝疫苗,具有乙肝免疫力;如果是全阴性,建议尽快接种三针乙肝疫苗。(看不懂检查报告?戳下方链接“乙肝两对半,只会辨认大小三阳?这里有份最全解读指南”)3乙肝感染者的家庭成员或性伴侣应尽早接种乙型疫苗推荐意见1:新生儿乙型肝炎疫苗预防。(1)对于HBsAg阴性母亲的新生儿,在出生12h内尽早接种10μg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在1月龄和6月龄时分别接种第2针和第3针乙型肝炎疫苗(A1)。(2)对于HBs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在出生12h内尽早注射100IU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10μg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并在1月龄和6月龄时分别接种第2针和第3针乙型肝炎疫苗。建议对HBsAg阳性母亲所生儿童,于接种第3针乙型肝炎疫苗后1-2个月时进行HBsAg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抗-HBs)检测。若HBsAg阴性、抗-HBs<10mIU/ml,可按0、1和6个月免疫程序再接种3针乙型肝炎疫苗;若HBsAg阳性,为免疫失败,应定期监测(A1)。(3)对于HBsAg不详母亲所生早产儿、低体质量儿,在出生12h内尽早接种第1针乙型肝炎疫苗和HBIG;满1月龄后,再按0、1和6个月程序完成3针乙型肝炎疫苗免疫(A1)。(4)新生儿在出生12h内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和HBIG后,可接受HBsAg阳性母亲的哺乳(B1)。推荐意见2:对于未接种或未完成全程乙型肝炎疫苗免疫的儿童,应及时进行补种。第1针与第2针间隔时间应≥28d,第2针与第3针间隔时间应≥60d(A1)。推荐意见3:对于免疫功能低下或无应答的成人,应增加疫苗接种剂量(如60μg)和针次;对3针免疫程序无应答者,可再接种1针60μg或3针20μg乙型肝炎疫苗,并于第2次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后1-2个月时检测血清抗-HBs,如仍无应答,可再接种1针60μg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A1)。推荐意见4:意外暴露HBV者可按照以下方法处理。(1)在伤口周围轻轻挤压,排出伤口中的血液,再对伤口用0.9%NaCl溶液冲洗,然后用消毒液处理(A1)。(2)应立即检测HBVNDA、HBsAg,3-6个月后复查(A1)。(3)如接种过乙型肝炎疫苗,且已知抗-HBs阳性(抗-HBs≥10mIU/ml)者,可不进行处理。如未接种过乙型肝炎疫苗,或虽接种过乙型肝炎疫苗,但抗-HBs<10mIU/ml或抗-HBs水平不详者,应立即注射HBIG200-400IU,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1针乙型肝炎疫苗(20μg),于1个月和6个月后分别接种第2针和第3针乙型肝炎疫苗(20μg)(A1)。4感染了乙肝,都要进行抗病毒治疗吗?依据血清HBVDNA、ALT水平和肝脏疾病严重程度,同时需结合年龄、家族史和伴随疾病等因素,综合评估患者疾病进展风险,决定是否需要启动抗病毒治疗;动态评估比单次检测更有临床意义。推荐意见6:血清HBVDNA阳性、ALT持续异常(>ULN)且排除其他原因所致者,建议抗病毒治疗(B1)。推荐意见7:对于血清HBVDNA阳性的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和HBsAg阳性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建议抗病毒治疗(A1)。推荐意见8:血清HBVDNA阳性、ALT正常,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建议抗病毒治疗。(1)肝组织学检查提示明显炎症和(或)纤维化[G≥2和(或)S≥2](A1)。(2)有乙型肝炎肝硬化或乙型肝炎肝癌家族史且年龄>30岁(B1)。(3)ALT持续正常、年龄>30岁者,建议肝纤维化无创诊断技术检查或肝组织学检查,存在明显肝脏炎症或纤维化(A1)。(4)HBV相关肝外表现(如HBV相关性肾小球肾炎等)(B1)。5抗病毒治疗会影响生育吗?对于有抗病毒治疗适应证患者,可在妊娠前应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Peg-IFN-α)治疗,以期在妊娠前6个月完成治疗。在治疗期间应采取可靠的避孕措施。抗病毒治疗期间意外妊娠的患者,若正在服用富马酸替诺福韦酯(TDF),建议继续妊娠;若正在服用恩替卡韦(ETV),可不终止妊娠,建议更换为TDF继续治疗;若正在接受干扰素-α治疗,建议向孕妇和家属充分告知风险,由其决定是否继续妊娠,若决定继续妊娠则要换用TDF治疗。男性患者抗病毒治疗相关生育问题:应用干扰素-α治疗的男性患者,应在停药后6个月方可考虑生育;应用核苷(酸)类似物(NAs)抗病毒治疗的男性患者,目前尚无证据表明NAs治疗对精子的不良影响。7乙肝妈妈,如何保护好胎儿?如果是乙肝妈妈,在生宝宝之前,要如实告诉医生感染乙肝的实际情况。对HBsAg阳性的孕妇,应尽量避免羊膜腔穿刺,保证胎盘的完整性,减少新生儿暴露于母血的机会。




发布了文章

第一批HIV感染者已经老了,未来会怎样,无论怎样,加油,生活依然美好

很好的文章,转发给大家1980年夏天,一种癌症在美国的男同性恋之间蔓延,许多男同性恋者身上出现了一片一片隆起的红疹和紫斑,当时人们对艾滋病还未有明确认知,大众将这种皮肤上的恶性肿瘤戏称为“GayCancer”(同性恋之癌)那个时代一部分人认为这可能是一种会传播的癌症;也有部分认为,这是同志基因造成的;又或是这是上帝对同性恋的神罚。那时并不知道,这种恶性肿瘤为卡波西肉瘤,是艾滋病发病期的典型并发症中的一种。在那个时代,在感染HIV之后,除了在艾滋病发病期里静待死亡,并没有特别有效的医治手段。至此艾滋病又有了一个响亮的头衔,绝症.现如今,得益于多药联合的治疗方案与发现即治疗的策略[1],艾滋病虽然依旧无法治愈,但是早已不是世纪绝症。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治疗药物的更迭,药物的有害副作用也越来越少。基于统计分析,在上海的HIV感染者的期望寿命已接近未感染者,平均期望寿命可达77岁左右。[2]2016年,全球估计有570万50岁及以上的人感染HIV,预计到2020年这一数字将增加到690万,老龄感染者群体逐年增大。与此同时,随着HIV感染者寿命的逐年延长,老龄化的种种威胁也日益凸显。[3;4]HIV与早衰生老病死为人之常情,但是相比未感染HIV的人,HIV感染者出现所谓“老年病”的年龄会提前15年左右。[5]随着年龄的增长,免疫系统也同样会经历自然老化的进程,老年人更加容易感染疾病正是因为如此。这种随着年龄增长免疫系统逐步衰退的情况在HIV感染者中更为明显。其中一种推测认为,HIV感染者的免疫早衰与体内持续的炎性反应有关。即便依从性良好,血清病毒载量无法检出,感染者的体内也一直存在慢性的炎症反应[6],在检测中表现为CD4/CD8比值较低,但是,目前还未有明确的关于HIV诱发慢性炎症反应的机制的相关研究。也有另一种推测认为,HIV感染者出现早衰是因为的线粒体毒性[7]。HIV本身可引发线粒体损伤,HIV感染可产生促炎症反应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水平升高的炎性环境,抑制线粒体功能并促进细胞凋亡。一些未经治疗的HIV感染者的每个外周单核细胞中都存在线粒体DNA复制数缺失,并在这些患者中发现有骨骼疾病、心肌疾病和皮下脂肪萎缩现象的存在。HIV感染者早衰的原因虽尚不明确,但易发早衰的事实已然明确。常见的HIV感染者易出现的“老年病”有以下几种,认知困难-HIV可能导致思维障碍、记忆减退的问题。除了药物副作用,病毒本身也可能造成认知障碍以及脑萎缩[22]骨质流失-HIV感染者患骨质疏松和骨折的风险高于未感染者。糖尿病-糖尿病在HIV感染者中更常见,但尚不明确糖尿病究竟是病毒引起的,还是药物副作用引起的。心血管疾病-部分由于某些抗HIV药物会引起的血脂变化,HIV感染者患冠心病和其他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肾衰功能减退-对HIV感染者来说,肾功能衰竭的风险会相比未感染者有所增加。应对2015年7月,在温哥华举行的第八届国际艾滋病学会会议上提出一项研究呼吁“发现即治疗”。一项发布在NewEnglandJournalofMedicine的研究证实,早期CD4>350个/L开始治疗,可以减轻HIV带来的早衰的影响。同时,早期治疗相比于CD4<350个/L才开始治疗,心血管疾病(Cvd)、癌症、糖尿病等非艾滋病相关疾病风险可降低约三分之二[8]。早发现早治疗是目前避免早衰进展的最有效手段。同时,适度运动现已证实是预防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控制血脂和血糖的有效方案。[9]户外运动中当紫外线(UV)照射在皮肤细胞内的脂质物质时,复合物会形成维生素D,维生素D促进钙吸收、维系骨骼健康,可缓解骨钙质流失的进展。相比于未感染者,HIV感染者每年进行一次较全面的体检的重要性尤为的高,重点包括血糖、血脂、骨密度、肝肾功及癌症相关筛查等。以便出现相关“老年病”在第一时间采取干预措施,获得更好的预后。衰老的,不只是身体比起身体上的变老,心灵上的衰老或许影响更加严重。通常来说,老年人群体患抑郁症的风险更大,心理健康已随着老龄化成了一个愈发巨大的社会问题,很多老年人内心处在一个十分孤独的状态。这一风险在HIV感染者中尤甚。[10-12]HIV本身并不会导致心灵的创伤,但是文化赋予HIV的意义,大众对性传播疾病的偏见和知识欠缺,以及上个世纪遗留的“世纪癌症”的污名,会使得HIV感染者心里承受巨大的压力。最常见的一线药物组合:替诺福韦、拉米夫定、依非韦伦曾有感染者咨询,“我能停药么?每次吃药都在像是在反复强调我有病。”这并不是个例。这样的对吃药的厌恶感以及自卑情结在感染者群体中并不罕见。研究发现,接受抗病毒治疗的HIV感染者焦虑、抑郁状况最严重,约52%存在较严重的焦虑、抑郁情绪、29%存在轻度的焦虑、抑郁情绪。[13]对一般人来说,获得家庭的支持支持或许习以为常,但在HIV感染者群体中却相当宝贵。一项研究指出,绝大多数HIV感染者存在家庭功能障碍,因为很多患者患病后怕对家人造成不好的影响,因此不能够与家庭成员进行深入的沟通和交流[15;16]。一部分患者虽然将结果告诉了家里人,但是家里人因为无知,担心患者会将本病传染给配偶或者孩子,因此持有偏见态度。随着年龄的增大,HIV感染者的心理问题可能相比生理问题更为凸显。生命长度的增加并不能弥补生命宽度中因疾病所带来的缺失。难以得到家庭支持,难以避免社会歧视,感染者伴随着病耻感躲在柜子里,冷暖自知。HIV感染者家庭功能评估[14]有研究表明,随着HIV感染者年龄的增长生理机能逐步衰退,同时疾病感染导致的不适和躯体疼痛使患者生活质量不断下降,心理承受能力削弱,更容易增长疾病病耻感。研究显示,HIV感染者普遍存在病耻感[17]。病耻感是指人们因患有某种疾病而感到耻辱的内心体验,它源于社会公众的刻板印象对患者的歧视、孤立以及患者内化后的自我歧视、自卑的心理状态[18]。在国内,由于公众对疾病认知度不足,大多数人仍处于“谈艾色变”阶段,一听到HIV就联想到嫖娼和乱性与吸毒,有75%的感染者表示由于来自朋友、家庭成员、医护人员和工作场所的歧视,生活变得十分痛苦[19]。社会中HIV感染者在受到公然的敌对和歧视行为、缺乏情感支持的情况下,很多感染者选择从社会关系中脱离,断绝知晓自己感染情况的人际关系,尽可能减少社交,以减少潜在的歧视,最终导致社会支持的机会减少,加重病耻感的发展,国内HIV感染者的病耻感在社会排斥和社会隔离方面明显高于国外常模[20]。HIV感染者/AIDS患者发生病耻感是生理、心理和社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21]中国现存感染时间最长的HIV感染者孟林说过一句话:“艾滋病让人失去的是尊严,活着的时候被剥夺了,死了也不能饶过,这才是艾滋病给人带来的最大伤害。”无论如何,生活还是要继续“空中芭蕾王子”——洛加尼斯及其丈夫,洛加尼斯至宣布1988年已确诊HIV至今,已然59岁。洛加尼斯在2016年说到:“我生活着试图为同性恋者、艾滋病感染者做一个例子,要知道,生活是在继续的。艾滋病的磨砺,令我比曾经想象中的自己坚强得多。另外,不要觉得任何事情是确定的,我以为我活不到30岁,但现在我已经56岁了。我永远不知道未来将会发生什么事,我也不认为任何事情都代表着失败或怎样,而只是一个在学习的过程,我已经从中学到了很多。”活着就难免有病痛难免会孤独难免有苦难我觉得这些都不重要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去面对这些什么样的态度决定什么样的活法——摘自孟林对病友的回复

发布了文章

一旦确诊,立即治疗,亲们不要再等CD4了

当有人发现自己感染了HIV,却一直不愿意接受抗病毒治疗,到最后免疫系统崩坏,发生其他并发症求助时,都是一件让人很生气的事情。虽然遇到不少,但每一次都会很气愤地想:「怎么会有人能对自己这么不负责任?明明知道自己感染了,却不接受治疗。拖到了最后,自己承受的痛苦比当时担心的那些副作用要痛苦更多。」划重点:一旦发现HIV感染,不管CD4细胞(免疫细胞)计数多少,都应当开始抗病毒治疗。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早期开始抗病毒治疗有助于HIV感染者或艾滋病患者保持健康的身体状态,减少机会性感染和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和HIV传播。因此,目前对于所有HIV感染者或艾滋病患者,无论CD4细胞计数多少,均建议接受抗病毒治疗。早期抗病毒治疗的好处●可减少机会性感染和降低死亡率机会性感染,通俗地讲是当人体免疫系统被破坏时,发生的其他疾病感染。而如果HIV感染者不接受抗病毒治疗,不抑制体内HIV的复制,就很有可能发生机会性感染。有大量研究结果已经证明,如果HIV感染者接受治疗时,体内的CD4细胞水平越高,他因HIV死亡的风险就会越低。目前科学界公认的是,如果HIV感染者在CD4细胞计数大于500cells/μl时治疗,HIV感染者的预期寿命并不会受到影响。●可减少罹患HIV相关并发症的发病风险HIV一旦进入人体后,无论HIV感染者当时的CD4细胞计数是高是低,都会对脑、肾脏等全身多处器官造成损伤。狡诈的是,你并不会有所察觉。可是,这种隐匿的损伤往往是不可恢复的,比如各种癌症的发病率增加等。这是很危险的事情。早期接受抗病毒治疗,会抑制HIV的复制,大大降低了这些你罹患HIV相关并发症的发病风险。●可更有利地促进免疫功能重建在接受抗病毒治疗前,HIV感染者的CD4细胞计数水平越低,治疗后免疫功能重建过程不顺利的可能性就越高,这样会导致体内的CD4细胞很难恢复到正常水平。如果HIV感染者越早接受治疗,就越能够较好的保存免疫功能,获得良好的免疫功能重建。●药物副作用发生率较低HIV感染者在早期,各器官功能损伤较轻,能较好的耐受抗病毒治疗药物副作用,所以副作用发生概率也会较低。这一点是人们经常会忽略的。而如果拖到了疾病晚期(艾滋病期,CD4细胞计数小于200cells/μl),出现严重的胃肠道反应,如呕吐、腹泻,导致药物无法有效吸收。又或者,出现了机会性感染,需要同时服用其他药物,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能会增加抗病毒治疗药物的副作用,同时也影响抗病毒治疗药物的疗效。所以,正确的做法是:尽早发现,尽早治疗。如果你因为害怕药物副作用一拖再拖,往后你出现副作用的概率只会越来越高。拒绝抗病毒治疗的后果感染了HIV却拒绝抗病毒治疗这件事,居然也敢想?如果拒绝抗病毒治疗,从HIV进入你体内开始算起,一般感染8~10年左右就会进展到艾滋病期并最终死亡。但,这是教科书上的记录。在实际的MSM(男男性行为)人群研究中,我们发现,由于HIV的变异,这个时间段已经被缩短了。甚至,有些感染者在4年后就发展到了艾滋病期。所以,千万千万千万不要轻易觉得自己CD4细胞计数还可以「为所欲为」很多年。最后其实,经过了这么多年的努力,HIV并不像人们想象中的那么可怕。2011年时,英国就有一项HIV阳性人群的研究报道,CD4细胞计数在200~350cells/μl开始治疗的HIV感染者,预期寿命可以达到75岁。当然,有很多HIV感染者,在确诊后变得更加珍惜生命。他们改变了很多过去不好的生活习惯,不再触碰烟酒,空闲时也会适当锻炼,按时按量服药,身体反而变得更加健康。要相信,只要积极努力进行抗病毒治疗,我们有可能等到彻底治愈艾滋病的那天。



发布了文章

艾滋病检测的样本类型,了解一下

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2020年修订版)发布了,随着检测技术方法的进步,用来进行艾滋病检测的样本类型也越来越多,既有传统的全血、血浆、血清,也增加了无创伤采集的尿液,口腔黏膜渗出液,还有便于运输与保存的干血斑,那么这些标本类型可用于艾滋病的什么检测呢?艾滋病检测有两个主要的应用,第一是看我们是否感染艾滋病病毒,第二是如果感染了,需要通过检测来评价治疗效果。是否感染艾滋病病毒可根据艾滋病病毒抗体、抗原和核酸定性、定量检测结果来判定。一旦确诊感染,国家为每个感染个体提供免费治疗。为了跟踪评价治疗效果,需要进行CD4+T淋巴细胞和HIV-1病毒载量测定,必要时还需进行基因型耐药和病毒分离培养检测,这些检测指标所用到的样本类型如下:(1)全血、血清、血浆、口腔黏膜渗出液、尿液、干血斑以及血液制品原料样本可用于HIV抗体检测。(2)全血、血清、血浆、病毒培养上清液以及血液制品原料样本可用于HIV抗原检测。(3)血浆、干血斑可用于HIV-1病毒载量、基因亚型和耐药检测。(4)全血、淋巴细胞富集液、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血浆以及血液制品原料可用于HIV核酸定性与定量、基因型检测和HIV-1分离培养。(5)抗凝全血可用于CD4+和CD8+T淋巴细胞数测定。为了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可靠,所用的检测样本必需合格,那什么样的样本才是合格的样本呢?(1)血液:根据不同的检测目的,采集的血液类型也可不同,用于抗体快速检测和制备干血斑的血液可以是静脉血也可以是指尖等末梢血。用于进行CD4+T淋巴细胞和分离血浆做核酸病毒载量检测的样本则必须是EDTA钠盐或钾盐抗凝的全血。合格的血液样本应无严重溶血、血脂过多和微生物污染。(2)血浆与血清:二者的不同在于前者是由加有抗凝剂的静脉血离心得到,其中包含纤维蛋白;后者是由采集的全血在试管中放置1~2小时,待血液凝固、血块收缩后再离心得到。血清不包含纤维蛋白,因此更适合抗原抗体检测。由于纤维蛋白具有很强的吸附性,所以进行病毒载量检测时用血清检测的值会低于用血浆检测的值。(3)口腔黏膜渗出液:应特别注意口腔黏膜渗出液不是唾液,如果采集唾液用于抗体检测经常会漏检,产生假阴性结果。(4)尿液:尿液样本一般可随机采集,但女性经期应取中段尿。(5)干血斑:将全血(静脉血或末梢血)滴在特定的滤纸片上,干燥后便是干血斑,一个合格的干血斑应血量足够,分布均匀,室温下干燥至少4个小时,在干燥过程中不允许加热和阳光直晒。最后,为了保证样本的有效性,选择适宜的运输条件同样非常重要。即用于抗体检测的血清和血浆样本应在冻存条件下运送。用于CD4+和CD8+T淋巴细胞测定的样本应在室温下(18~25℃)运送。用于病毒载量检测的样本应在-20℃以下运输。干血斑和尿液样本可通过邮寄方式在室温下(18~25℃)运送。

发布了文章

直肠液也可以传播HIV哦

肛交是存在快感的,这一点已经被科学证实。不少人都经历过这样的性体验。2002年,美国疾控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40%的男性至少和异性发生过1次肛交。另外一项涉及10万人的调查显示:43%的女性尝试过肛交,且40%的人认为是愉悦的。更重要的是,因为这样的方式不会导致怀孕,所以很多人会忽略掉「使用安全套」这一基本操作,但这样也提高了感染HIV或其它性病的风险。直肠相较于阴道,真的太「脆弱」了。如果被动方出现伤口,且主动方为HIV感染者,HIV是有可能通过精液、前列腺液进行传播的。相反,如果主动方出现伤口,被动方为HIV感染者,HIV有可能通过血液、直肠液进行传播。对的,直肠液也可以传染HIV,这刷新了很多人的认知。直肠液,是附着在直肠内侧上的黏液。它有杀菌的作用。比如防止直肠粘膜受到细菌或者病毒的感染,并在黏膜和细菌之间,建立起一道天然的屏障。所以,我们并不建议在进行肛交前对直肠进行清洗,这样大大降低了病毒通过直肠粘膜进入人体的难度。它有润滑的作用。直肠液可以减少其他物质经过肠道时产生的摩擦,比如在肛交过程中,直肠液可以减少直肠与生殖器间的相互摩擦。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防止了粘膜破裂。当然,HIV感染者的直肠液也具备这些自我保护功能。但通常来讲,HIV感染者直肠液的HIV病毒含量要比其它体液高得多。研究显示,HIV感染者无论是否进行了抗病毒治疗,直肠液的病毒含量均高于血液或者精液中的病毒含量[1]。当然,抗病毒治疗是很有必要的。通过抗病毒治疗,HIV感染者可以控制住血液中的病毒含量,也会降低直肠液中的HIV病毒含量[2]。直肠粘膜中含有丰富的免疫细胞,这正好是HIV最喜欢的攻击目标。HIV就是通过侵入直肠粘膜的细胞并大量繁殖的方式,渗入到直肠液中。这就是HIV感染者直肠液带有HIV的原因。需要多加解释的是,感染者体内的HIV病毒含量是因人而异的。如果直肠液里面的病毒载量达到检测不到,也是不具传染性的。通过直肠液传染HIV,发生在肛交被动方是HIV感染者的情况下,这样主动方才会因为接触到含有HIV的直肠液而感染HIV。这种性行为方式传播HIV的概率还是很大的。在「无套」啪啪啪过程中,被动方的直肠液中的HIV会顺着主动方尿道或包皮处的细小伤口进入身体,并进行破坏。况且,在这个过程中,被动方的直肠内壁很容易因为剧烈地摩擦而产生破损,导致出血。如果加上血液中HIV的「掺和」,感染几率也会大幅上升。不过,这种情况是建立在没有安全套保护的情况下。如果正确使用安全套,避免丁丁直接接触到携带HIV的直肠液,是可以有效降低HIV感染概率的。1.检查安全套包装,有撕裂、损坏或过期的应立即扔掉。2.打开包装时,用手指沿着包装顶部虚线撕开,切勿使用尖锐的物件,包括牙齿,打开包装,以免损伤安全套。3.将安全套放在勃起的丁丁顶端,然后将边缘滚动下拉约1厘米。4.捏紧安全套顶部气囊,排出空气,既为精液提供空间,又能降低安全套破裂风险。5.将安全套小心地在丁丁上下拉。如果这个过程中出现安全套破裂,应该立即换新的,别抱侥幸心理。6.射精后立即正确脱掉安全套,防止丁丁疲软后精液泄漏或安全套脱落。

努力加载中

关注

挂号

问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