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点滴滴,为了您的健康打开
关注数内容数
7560

王茂德

乌镇互联网医院

主任医师/教授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

全部动态
文章
视频
回答
全部
抑郁
帕金森病
异动症
帕金森
肌强直
中期
特发性震颤
睡眠障碍
嗅觉减退
便秘

发布了文章

癫痫患者为什么要进行评估?

癫痫精准评估是治疗前的一个重要步骤,是决定是否采用手术或采用何种手术方式的依据,其重点是明确病因、精确地寻找出致痫区,确定病灶及癫痫放电灶的部位和范围,从而在手术时尽可能做到全部切除致痫区又不至于产生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达到癫痫手术的预期效果。  癫痫患者为什么要进行评估?  1、明确癫痫病因(遗传、基因突变、代谢异常、先天发育异常(MCD,FCD灰质异位、巨脑回畸形)、脑炎、外伤、肿瘤、海马硬化等);  2、确定癫痫类型(先兆异常[肢体麻木、心慌、恐惧、似曾相识、幻听,幻视、幻嗅]、强直、阵挛,复杂运动、肌阵挛,强直-阵挛、愣神、失神发作等,)  3、确定致痫灶部位(额叶癫痫、颞叶海马癫痫,顶叶癫痫、枕叶癫痫、节结硬化综合征、脑肿瘤、LGS综合征、WEST综合征、大田园综合征、Rasmussen脑炎等);  4、确定最佳治疗方法:药物治疗、手术治疗方式、神经调控治疗。  哪些癫痫患者需进行病情评估?  1、明确诊断:怀疑有癫痫发作,需要进一步明确诊断的患者;  2、病情变化:癫痫患者在抗癫痫治疗期间如果发作频率增加或出现新的发作形式等病情变化的时候,患者应该及时来院评估,便于医生了解病情,进行相关调整。  3、突然发作患者:癫痫患者如果在正规的抗癫痫治疗后发作能够得到有效控制,但是没有原因突然啊发作,建议患者及时就诊,明确原因!  4、药物控制效果甚微,药物难治性癫痫:如果经过规范的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可及时来院评估是否有手术根治的机会。  5、想要手术根治癫痫:癫痫是否能手术根治,需要来院多学科专家组评估。

发布了文章

帕金森病患者在家的衣食住行要注意

帕金森病的康复治疗的参与势在必行,康复治疗易被忽视,但却能使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得到最大获益,应当贯穿始终、伴随一生。帕金森病的康复治疗方法多样,根据疾病分期及病人症状的不同选用帕金森病体操、太极、关节活动范围训练、步态训练、姿势矫正训练、平衡训练、呼吸训练、日常生活活动训练等方法。  “衣食住行”均需特别注意  衣要宽松:尽量选择宽松前开身的衣服,选择带拉链及穿脱方便的衣裤,鞋子不要选择系鞋带的,尽量选择魔术贴,且鞋底避免橡胶或生胶底以防患者向前跌倒,力争自己穿脱衣物鞋袜,从而锻炼肌肉及协调性;同时帕金森患者常有出汗增多,衣服要买宽松吸汗、纯棉质软的。  食要健康:需要饮食营养均衡,多饮水,多进食杂粮、蔬菜、水果、坚果、谷物以及富含纤维素的食物,服用左旋多巴类药物建议在餐前或餐后2小时,以免因高蛋白饮食影响疗效;当您出现吞咽费力、进食时间延长、饮水呛咳或不明原因体重减轻、发热咳嗽等症状时,警惕可能出现帕金森病相关吞咽障碍,需要及时联系进行诊治。  住要安全:保证足够的采光和照明度,室内常用的位置安装把手和扶栏;卫生间里在适当的地方装一些扶手,让患者可以自己上厕所,浴缸底部放置防滑垫;准备一把平直靠背的带扶手的椅子专门给患者,特别是坐下去以后再站立困难的患者,需要硬的支撑和扶手的帮助,而柔软的沙发显然是不适合的;有平衡障碍的患者容易摔倒,家里的木地板最好能平整一点。  行要坚持:在疾病早期,要坚持一定的体力活动,适当进行健身操、太极拳等体育锻炼。帕金森病人大多不爱动,也忽视运动,他们基本走路抬不起腿,原地酝酿几十秒甚至几分钟才能起步,一旦起步,就越走越快,越走越急,很难停住,而且拐弯非常困难,须原地踏步、慢慢扭转身体才能拐过去,一迈开步子,双手就想找东西扶,像小孩学步,真的是在家怕走动摔跟头,在外怕上街拐弯难。害怕运动、不愿运动之后关节就像生锈的螺丝一样被固定住了,长时间少动后,身体姿势和关节都会变形,最后变得不会动。要延缓这个过程,最好的方法就是日常锻炼,让各部位的肌肉关节都动起来,但要注意安全。在进行训练时首先要让患者步子迈大,可以在地上每间隔50-60厘米画一条鲜明的横线,让患者每一步都踩在一条横线上,以此为提示使患者加大步距,多次的反复训练后可以形成不自觉的习惯,即便不再有横线的提醒也能够“迈大步”行走。这样的训练可以选择在家庭中宽敞的客厅,也可以选择在公园、操场。对于卧床患者,家人可以帮他做一些关节被动运动。这些锻炼可改善帕金森病患者有氧健康状况、运动功能、疲劳、情绪和认知功能,有助于治疗帕金森病。

发布了文章

帕金森病患者晚期易痴呆,及时手术患者早受益!

帕金森病患者是有可能发生痴呆症状的,发生率为24%~31%,并且70%~80%的帕金森病患者最终发展有痴呆。帕金森病痴呆是帕金森病认知障碍的重度阶段,帕金森病轻度认知障碍则是介于帕金森病认知功能正常与帕金森病痴呆之间的阶段。  PD的病理改变并非始于黑质致密部,而是分为6个期。1、一些患者会出现嗅觉的异常。到了第二期,延髓和桥脑被盖受到累及,包括尾状核、中缝核、蓝斑等出现病变,患者可能出现头痛、睡眠障碍、情感等方面的问题,这被称为运动前期2。到了运动前期3,中脑也开始受累,影响到杏仁核、黑质致密部等,患者的色觉、体温调节、认知等功能出现异常,还可能发生抑郁、背疼等。  上述三期病变都发生在经典的PD运动症状出现之前,这就是为什么抑郁、睡眠障碍、便秘、嗅觉障碍等非运动症状在疾病很早期就会出现的原因。一直到了病理改变进入第4期,病变损害到丘脑,才会出现PD典型的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和姿势平衡障碍“四主症”。很多患者到这个时候才会求医,但病理改变已经不轻了。之后,第5期病变会累及新皮层,出现运动波动、频发疲劳等症状。  而当第6期病变进一步损害到新皮层时,相应的就会出现错乱、视幻觉、痴呆、精神症状等表现。  很多人会把帕金森病的认知障碍和老年痴呆弄混淆,其实二者并不是同一回事。帕金森病导致的认知状态下降更多的是影响了注意力、执行功能和视空间能力、记忆力的感知。而老年痴呆则更多影响的是记忆力,常常忘记最近的事情,找不到家等。  哪些帕金森病患者更易患痴呆呢?  高龄:年龄是最关键的因素。相比之下,早发PD患者痴呆少见。特别是40岁以前发病的患者较少发生痴呆。  较长病程:病程越长,疾病进展越严重,越容易发生痴呆。如果在患帕金森病一年内就出现痴呆,我们需要重新评估,是否是原发性帕金森病还是其他的疾病如路易体痴呆等。  药物关系:帕金森病药物所致记忆力减退、认知障碍往往在服药后很快出现,与药物的使用时间关系密切。帕金森病本身的痴呆随着疾病的进展逐渐出现。  治疗帕金森病的药物如抗胆碱能药物、金刚烷胺、多巴胺受体激动剂、MAO-B抑制剂、COMT抑制剂都有可能引起精神认知障碍,以抗胆碱能药物位于第一位。服药后很快出现相应的精神认知障碍要考虑与药物相关。  帕金森病运动症状严重:强直、姿势不稳和步态障碍(PIGD亚型)为主的患者更容易发生痴呆。  早期即有轻度认知障碍:早期伴有认知障碍的帕金森病患者更容易出现痴呆的症状。相反如果早期认知较好,远期发生痴呆的可能性较低。  及时手术治疗患者早受益  常常会碰到帕金森病患者评估后没有手术治疗的机会,或者病情发展到晚期出现严重的并发症丧失手术机会,也有患者手术后帕金森病震颤及僵直等症状得到改善,却由于长期的并发症影响到患者手术预后,因此我们一直提醒,帕金森病手术要及时,不要等到出现严重并发症,痴呆无法配合,年龄大无法耐受手术的时候,就错失了治疗机会。

发布了文章

专家解析:特发性震颤如何治疗?能治好吗?

特发性震颤(ET)是以姿势性或动作性震颤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运动障碍性疾病,也是临床最为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之一,具有家族性。据文献报道,特发性震颤患病率为0.35%~4%,在65岁以上人群中可达6.30%。特发性震颤以4~12Hz的姿势性或动作性震颤为主要临床表现,可发生于全身各部位,以双侧上肢和手更为显著,可累及头部、下颌、声音等,亦有部分患者下肢、面部、舌受累;临床主要表现为对称性双侧肢体受累,部分患者临床症状可不对称,在静止状态下也可出现震颤。情绪紧张可以加重震颤,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如吃饭、喝水、写字等,本病的确切病因仍不清楚。  特发性震颤要如何治疗?  一般情况下如果症状较轻,不影响到工作和生活,可临床观察,不需要治疗;对症状较明显,影响工作,可服用药物心得安治疗;如症状影响到工作和生活,脑起搏器是首选治疗方法。脑起搏器手术治疗开机后症状改善与帕金森病立竿见影的效果有些区别,特发性震颤开机后震颤消失的时间会稍微久一些,但是随着电极的持续刺激,患者状态会越来越好。  特发性震颤能治好吗?  特发性震颤是不能够根治的,是最常见的运动障碍性疾病,主要为手、头部及身体其他部位的姿位性和运动性震颤。又是常见的进展性疾病,发展较慢,可能手抖10-20年都没有严重的后果。有一部分人有家族遗传史,父母亲有子女也容易出现。本病的震颤,在注意力集中、精神紧张、疲劳时加重,在饮酒后暂时消失,次日加重,这也是特发性震颤的临床特征。该病是一种特发性的疾病,无特效的治疗方法。如果病情已经影响到正常生活及工作,应考虑手术治疗,也就是脑深部电刺激手术治疗,术后患者肢体震颤消失,可恢复正常生活与工作。  特发性震颤的手术治疗?  特发性震颤患者后期可采用手术治疗,这里说的手术就是脑深部电刺激手术治疗,也就是DBS,俗称脑起搏器,是特发性震颤最理想的治疗方式。  其突出的优点:首先DBS是可逆的和可调节的。不毁损神经核团,在术后漫长时间里还可随病情变化而不断调节可以长期控制不断发展变化的特发性震颤症状。  其次DBS是可体验的,手术植入电极后可通过临时刺激的方法让病人切身适应、体验和观察。  最后手术保留正常脑组织的神经功能为以后可能出现的新方法创造条件也就保留了患者获得新生的机会和希望。加之DBS很少出现副作用这是病人乐于接受的重要原因。

发布了文章

帕金森病患者晚期易痴呆,及时手术患者早受益!

帕金森病患者是有可能发生痴呆症状的,发生率为24%~31%,并且70%~80%的帕金森病患者最终发展有痴呆。帕金森病痴呆是帕金森病认知障碍的重度阶段,帕金森病轻度认知障碍则是介于帕金森病认知功能正常与帕金森病痴呆之间的阶段。  PD的病理改变并非始于黑质致密部,而是分为6个期。1、一些患者会出现嗅觉的异常。到了第二期,延髓和桥脑被盖受到累及,包括尾状核、中缝核、蓝斑等出现病变,患者可能出现头痛、睡眠障碍、情感等方面的问题,这被称为运动前期2。到了运动前期3,中脑也开始受累,影响到杏仁核、黑质致密部等,患者的色觉、体温调节、认知等功能出现异常,还可能发生抑郁、背疼等。  上述三期病变都发生在经典的PD运动症状出现之前,这就是为什么抑郁、睡眠障碍、便秘、嗅觉障碍等非运动症状在疾病很早期就会出现的原因。一直到了病理改变进入第4期,病变损害到丘脑,才会出现PD典型的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和姿势平衡障碍“四主症”。很多患者到这个时候才会求医,但病理改变已经不轻了。之后,第5期病变会累及新皮层,出现运动波动、频发疲劳等症状。  而当第6期病变进一步损害到新皮层时,相应的就会出现错乱、视幻觉、痴呆、精神症状等表现。  很多人会把帕金森病的认知障碍和老年痴呆弄混淆,其实二者并不是同一回事。帕金森病导致的认知状态下降更多的是影响了注意力、执行功能和视空间能力、记忆力的感知。而老年痴呆则更多影响的是记忆力,常常忘记最近的事情,找不到家等。  哪些帕金森病患者更易患痴呆呢?  高龄:年龄是最关键的因素。相比之下,早发PD患者痴呆少见。特别是40岁以前发病的患者较少发生痴呆。  较长病程:病程越长,疾病进展越严重,越容易发生痴呆。如果在患帕金森病一年内就出现痴呆,我们需要重新评估,是否是原发性帕金森病还是其他的疾病如路易体痴呆等。  药物关系:帕金森病药物所致记忆力减退、认知障碍往往在服药后很快出现,与药物的使用时间关系密切。帕金森病本身的痴呆随着疾病的进展逐渐出现。  治疗帕金森病的药物如抗胆碱能药物、金刚烷胺、多巴胺受体激动剂、MAO-B抑制剂、COMT抑制剂都有可能引起精神认知障碍,以抗胆碱能药物位于第一位。服药后很快出现相应的精神认知障碍要考虑与药物相关。  帕金森病运动症状严重:强直、姿势不稳和步态障碍(PIGD亚型)为主的患者更容易发生痴呆。  早期即有轻度认知障碍:早期伴有认知障碍的帕金森病患者更容易出现痴呆的症状。相反如果早期认知较好,远期发生痴呆的可能性较低。  及时手术治疗患者早受益  常常会碰到帕金森病患者评估后没有手术治疗的机会,或者病情发展到晚期出现严重的并发症丧失手术机会,也有患者手术后帕金森病震颤及僵直等症状得到改善,却由于长期的并发症影响到患者手术预后,因此我们一直提醒,帕金森病手术要及时,不要等到出现严重并发症,痴呆无法配合,年龄大无法耐受手术的时候,就错失了治疗机会。

发布了文章

【专家解析】帕金森病症状加重与焦虑抑郁的恶性循环

帕金森病作为典型运动障碍性疾病,以典型四大运动症状(震颤、肌强直、动作迟缓及姿势平衡障碍)为主要表现。除此之外,大多数患者在病程中会出现非运动症状,尤其是抑郁。近50%的神经科医生在日常门诊工作中未能及时识别患者抑郁、焦虑、疲劳和睡眠障碍等非运动症状,而这些非运动症状与帕金森病的相关性也易被患者忽视,从而导致就诊延迟、耽误治疗,进而使患者生活质量下降、残疾及寿命缩短。  帕金森病患者症状加重与焦虑抑郁形成恶性循环,如发现帕金森病患者有情绪方面的问题,应及时就诊。给予抗抑郁药物治疗。同时家属应给予更多的鼓励及耐心,以免患者因长期抑郁,发生难以挽回的事情。  帕金森病患者逐渐出现抑郁焦虑、怎么办?  一、为患者介绍相关疾病知识,帮助患者认识自己所患疾病的原因、表现、治疗和规律。将治疗、用药及有关疾病的常识告知患者,使之了解病情,配合治疗。  二、除了合理的用药治疗,需要家人、朋友的关心和爱护,主动与患者沟通,为他们建立愉快的工作生活氛围,让患者感到轻松。  三、家人要积极鼓励患者主动运动,如吃饭、穿衣、洗漱等,不要什么都替患者去做;对于有语言障碍者,患者可对着镜子努力大声地练习发音,减轻帕金森病的危害。  四、多鼓励患者外出活动,了解一些外界事物。重拾有益身心的爱好也是不错的选择。  五、对于长期患病,出现抑郁、焦虑情绪的患者,进行心理量表测评,分值较高的患者,应给予抗抑郁、焦虑治疗。应积极的鼓励患者,为其创造良好的治疗和休养环境。

发布了文章

【温馨提示】帕金森病患者近期门诊、手术、脑起搏器电池更换、程控就医通道

近期,很多帕金森病患者发来消息,咨询门诊、入院手术、脑起搏器电池更换、程控等就医通道,西安交大一附院帕金森病关爱中心为您整理如下:  帕金森病患者近期来院的患者需注意:  1、门诊的患者凭健康码可进医院;  2、提前预约;  3、入院的患者及家属,需本院24小时核算阴性结果;  帕金森病多学科“云门诊”,线上门诊就医通道  无法来院门诊的帕金森病,可申请云门诊,让患者通过网络,远程就能与帕金森病诊疗权威专家问诊,提供精准、有效、个体化治疗方案。  留言可申请云门诊  如果您有以下疑问可申请帕金森病多学科云门诊  如果您出现肢体震颤、僵直、运动迟缓等帕金森病症状;  如果您近期出现症状波动;  进行充分的药物治疗出现严重的剂末现象、症状性波动、开关现象、明显的剂峰异动症、双相异动症、痛性肌张力障碍、严重震颤;  药物治疗蜜月期后,想要了解脑深部电刺激手术(脑起搏器)评估及治疗;  术后需要进一步程控及康复指导的患者;  远程程控为脑起搏器术后患者提供便利  脑起搏器术后为帕金森病患者建立远程程控系统,运用强大的互联网技术,实现程控医生与患者在线交流,并最终完成参数调整及用药调整的全部过程,造福帕金森病术后患者。远程程控平台的建立,不但为患者节约了时间,避免了往返医院的劳累,也有助于医师对术后帕金森病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细致全面的程控。  为本中心分布在省内外的众多脑起搏器术后患者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即使疫情被隔离在家也可以通过远程程控来进行参数调整,线上与教授进行交流。  绿色通道助帕金森病患者快速更换脑起搏器“电池”  脑起搏器手术后的患者,如果电池电量耗尽就需更换电池。因此,如果突然出现肢体震颤、僵直、行动困难,仿佛回到了手术前的状态,且术后时间3年以上,需注意是否电池电量耗尽的原因,应第一时间联系帕金森病关爱中心进行评估。中心将为患者从术前入院、评估、术中新旧电池无缝对接及术后整个就诊流程开通绿色通道,以最快速度为患者解除脑起搏器“没电”的痛苦。

发布了文章

帕金森病患者的面部容易出现的问题

帕金森病患者会出现多种症状,包括震颤和运动障碍、认知能力下降、语言困难、疲劳等。除了这些广为人知的症状外,许多帕金森病患者还会出现“面具脸”,即由于肌肉僵硬或动作迟缓而导致面部表现力下降。虽然“面具脸”有时可能是脸颊和嘴巴周围肌肉僵硬的结果,但许多帕金森病患者最早期出现的应该是眼部的一些微妙变化。  然而,很多人可能不会太在意自己的眨眼频率,但保持稳定的眨眼频率对眼睛健康很重要,正常的眨眼频率是每分钟16到18次,它有助于重新分配眼睛表面的眼泪。如果没有不断的再分配这些眼泪,眼泪很快就蒸发了,导致眼睛表面变得干燥和疼痛。随着时间的推移,甚至可能会降低一个人的视力,并导致阅读和其他眼部功能的困难。  什么是眼睑失用?  在帕金森病患者中时有发现,眼睛睁不开它有个专业名词叫眼睑失用,通俗讲,是眼睑使用能力下降。眼睑失用(也叫眼睑的冻结),早在1965年,就有科学家报道了由于基底节病变(和帕金森病有关的一个大脑结构)导致的眼睑失用(眼睛睁不开),之后就逐渐发现,这种现象的出现与帕金森病有关。对于眼睑失用出现在帕金森病患者时,医学家们还曾用到了一个很生动的词,眼睑的冻结。  患者会尝试一些方法来使眼睛睁开,例如碰触太阳穴的位置、按摩眼睑或者自己用手撑开眼睑。亮光、看电视、户外、开车等情况也有可能导致眼睑闭合。在治疗上有时增加左旋多巴的剂量能改善症状,存在眼睑失用的患者通过植入脑起搏器,可以让眼睛重新睁开。

发布了文章

帕金森病全程诊疗优化,多学科云门诊为患者提供全程、个体化、精准的治疗帮助!

帕金森病是一种进行性加重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起病隐匿,容易误诊及漏诊,以抖动、僵硬、运动迟缓、姿势异常四大症状为主,多数患者还伴有一定程度的焦虑、抑郁、失眠等非运动症状,严重影响着患者生活和生存质量,给家庭和社会都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优化全程诊疗模式:帕金森病多学科云门诊,为全国各地的患者提供全程、个体化、精准的治疗帮助!  西安交大一附院帕金森病关爱中心开通帕金森病线上“云门诊”,每月联合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康复科、精神心理科等多科联动,定期举办帕金森病规范用药、精准手术治疗、康复训练及心理指导等专题讲座及云门诊,让患者通过网络,远程就能与帕金森病诊疗权威专家问诊,提供精准、有效、个体化治疗方案。  同时线下与所有科室医护人员无缝接力,绿色通道为帕金森病患者保驾护航!实现快速入院、快速手术、快速电池更换、快速开机、快速康复,最大程度为患者减少痛苦。  脑起搏器术后为帕金森病患者建立远程程控系统,运用强大的互联网技术,实现程控医生与患者在线交流,并最终完成参数调整及用药调整的全部过程,造福帕金森病术后患者。远程程控平台的建立,不但为患者节约了时间,避免了往返医院的劳累,也有助于医师对术后帕金森病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细致全面的程控。  如果您有以下疑问可申请帕金森病多学科云门诊  如果您出现肢体震颤、僵直、运动迟缓等帕金森病症状;  如果您近期出现症状波动;  进行充分的药物治疗出现严重的剂末现象、症状性波动、开关现象、明显的剂峰异动症、双相异动症、痛性肌张力障碍、严重震颤;  药物治疗蜜月期后,想要了解脑深部电刺激手术(脑起搏器)评估及治疗;  术后需要进一步程控及康复指导的患者;

发布了文章

【第26届世界帕金森病日】“多科联动综合治疗医患携手科学抗帕”关爱活动

帕金森病是发生于中老年人的神经系统常见病,以抖动、僵硬、运动迟缓、姿势异常四大症状为主,多数患者还伴有一定程度的焦虑、抑郁、失眠等非运动症状,严重影响着患者生活和生存质量,给家庭和社会都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如何让帕金森病患者及时得到规范的治疗?不断优化、寻求最佳治疗方案?如何帮助他们恢复正常、高质量的生活?让照料者也从繁重的照护中解脱出来、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  事实上,西安交大一附院帕金森病关爱中心自2011年成立至今,已经帮助上万名帕金森病患者重获健康,千余名帕金森病患者及家庭通过脑深部电刺激手术(脑起搏器)治疗重获新生。  优化全程诊疗模式:帕金森病云门诊,为全国各地的患者提供全程、个体化、精准的治疗帮助!  西安交大一附院帕金森病关爱中心开通帕金森病线上“云门诊”,联合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康复科、精神心理科等多科联动,让患者通过网络,远程就能与帕金森病诊疗权威专家问诊,提供精准、有效、个体化治疗方案。  同时线下与所有科室医护人员无缝接力,绿色通道为帕金森病患者保驾护航!实现快速入院、快速手术、快速电池更换、快速开机、快速康复,最大程度为患者减少痛苦。  脑起搏器术后为帕金森病患者建立远程程控系统,运用强大的互联网技术,实现程控医生与患者在线交流,并最终完成参数调整及用药调整的全部过程,造福帕金森病术后患者。远程程控平台的建立,不但为患者节约了时间,避免了往返医院的劳累,也有助于医师对术后帕金森病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细致全面的调控。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院医院帕金森病关爱中心  第二十六届世界帕金森日关爱活动  为响应国家卫建委关于“十四五”健康老龄化的规划,对于老年人发生慢性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早期筛查、干预、分类管理和健康指导。在第二十六届世界帕金森病关爱日来临之际,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4月8日17:00-19:00线上举办“多科联动,综合治疗,医患携手,科学抗帕”帕金森病关爱日活动。将邀请西安交大一附院王茂德副院长、神经内科屈秋民主任、大兴善寺院区主任乔晋教授、精神心理科高成阁教授、神经外科帕金森病关爱中心陈伟教授、荆江鹏博士以及大兴善寺院区康复学科吴琼博士等专家联合从帕金森病的正确就医、精确用药、手术治疗管理、术后程控、心理及康复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疾病讲解,希望更多的帕金森病患者了解疾病,积极正规治疗。  届时帕金森病关爱中心为大家提供了100份关爱大礼包(含:斜挎背包、药盒、切药器、握力器、患者关爱手册、帕金森病患者针对性康复训练图谱),帕金森病患者均可报名领取。

发布了文章

早期不服药,帕金森病进展会加快

患者看到长期服用帕金森病药物后出现疗效减退等问题,就认为是药物造成的。这种观点是片面的。长期服药后疗效减退是帕金森病自身发展和不合理用药两方面因素造成的,疾病发展的内因占主导地位,药物只是部分原因。帕金森病是慢性进展性疾病,随着病程延续,人体内对药物反应的受体敏感度在下降、对药物的储存和缓冲能力在不断降低;导致同样的药物,产生的疗效在逐渐衰退。  不服药,帕金森病也会发展,并不能保留蜜月期。相反,不服药就无法获得症状的改善,没有“蜜月期”,浪费了获益期。  因此,服用抗帕金森病的主要目的是缓解目前的症状,改善患者目前的生活质量和工作能力。  规范用药对延缓帕金森病进展有重要作用  一些患者短期服药,感觉疗效不大,又担心不良反应,就停止服药。  短期服药疗效不大有几个原因:首先是症状较轻微,服药后感觉不到显著变化,疗效不大提示处于早期。其次是药物不对症,帕金森病分不同类型,对于震颤为主的早期患者,常规服药有时疗效不大。第三是药物剂量太小造成疗效不大。  不要简单地以当前暂时的疗效预测未来的长期疗效。早期帕金森病患者服用抗帕金森病药物后虽然有效,但疗效反应的程度并不显著;随着治疗的延续,有经验的专科医师会逐渐将药物剂量“滴定”增加到有效剂量,此时会产生疗效而进入治疗的“蜜月期”。  帕金森病治疗:明确诊断,规范治疗  帕金森病患者早期症状比较隐秘,很多患者早期容易被误诊为其他疾病治疗。所以一定要找这方面的专家进行明确诊断,接受规范治疗;早期帕金森病患者如果由于过度害怕药物副反应而拒绝用药是不可取的,由于帕金森病的进展性,病情发展会越来越严重,因此,在初期如果症状已经影响到正常生活,是需要进行规范用药的,可从小剂量滴定原则,降低药物副反应,同时不可一味的效仿他人用药方案,每位患者的用药需要个体化,全程管理。  关于帕金森病患者初期服药事项是大家关注的问题,若帕金森病症状较显著,患者日常生活和工作要求较高,治疗得到改善的益处很可能大于风险,这才是开始治疗的合理时机。

发布了文章

一文教你鉴别什么样的震颤是帕金森病

有震颤表现的患者就是帕金森病吗?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于中老年人神经系统的变性疾病,多在60岁以后发病,最主要的表现是动作缓慢,多数患者同时出现肢体或身体其他部分震颤,身体失去了柔软性变得僵硬。有些人一旦出现肢体震颤,就认为是得了帕金森病,但往往事实并非如此。很多种疾病都会出现震颤的症状,需要仔细的观察,运用专业知识去辨别。简单介绍几种常见的有震颤症状的疾病。  一、不伴动作缓慢的震颤  有的人肢体一般情况下不震颤,但在拿东西的时候,如用筷子夹食物或端杯子喝水时肢体震颤,这在医学上叫动作性震颤,如果没有动作缓慢、强直等表现,最可能的诊断是特发性震颤。特发性震颤还有哪些特点呢?它主要表现为动作性震颤,拿细小的物品或做精细的动作时更为明显,多数患者双侧同时出现症状,有时伴有头部震颤。症状可以持续很多年没有进展加重,家族中多有类似症状。两种方法可以帮助诊断,一种是饮酒试验,饮酒后症状好转提示此病,另一种是阿罗洛尔试验,服药后症状好转提示此病,后者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二、伴有心慌、无力的震颤  有的人双侧肢体出现的细小震颤,频率快且伴有心率快、疲乏无力,这时候要考虑是否患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的患者可能还会出现多食易饥、消瘦以及多汗怕热等症状。出现这种情况应及时就诊,做血液甲状腺激素水平检测,行甲状腺B超检查明确诊断。  三、服药后的震颤  有些人出现震颤是由于服用了药物,这些药物有几类,1、含有利血平成分的降压药;2、治疗头晕的药物;3、治疗精神症状的药物;4、治疗胃肠道疾病的药物。因此如果服用药物后出现震颤,应咨询医生是否与药物相关。  四、儿童和青少年出现的震颤  有些儿童和青少年也会出现震颤,除了上面提到的一些疾病,还要考虑一些遗传性疾病,如肝豆状核变性、亨廷顿舞蹈病、神经棘红细胞增多症、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等。有些遗传病如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也会有非常好的效果。因此儿童期的震颤更要早期明确诊断。  五、帕金森病的震颤  前面介绍了几种非帕金森病的震颤,那么帕金森病的震颤有哪些特征呢?  1、静止时出现,2、搓丸样,3、单侧出现,症状不对称,4、缓慢进展,5、必须伴有动作缓慢,6、应用抗帕金森药物好转。  上面介绍的只是一些常见的引发震颤的疾病,震颤的病因还有很多。有些提示严重的疾病,有些可能只是紧张、焦虑或过度疲劳都造成的一过性肢体震颤。因此,出现震颤症状不要紧张,更不要随意下结论,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发布了文章

帕金森病患者在家的衣食住行要注意

帕金森病的康复治疗的参与势在必行,康复治疗易被忽视,但却能使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得到最大获益,应当贯穿始终、伴随一生。帕金森病的康复治疗方法多样,根据疾病分期及病人症状的不同选用帕金森病体操、太极、关节活动范围训练、步态训练、姿势矫正训练、平衡训练、呼吸训练、日常生活活动训练等方法。  “衣食住行”均需特别注意  衣要宽松:尽量选择宽松前开身的衣服,选择带拉链及穿脱方便的衣裤,鞋子不要选择系鞋带的,尽量选择魔术贴,且鞋底避免橡胶或生胶底以防患者向前跌倒,力争自己穿脱衣物鞋袜,从而锻炼肌肉及协调性;同时帕金森患者常有出汗增多,衣服要买宽松吸汗、纯棉质软的。  食要健康:需要饮食营养均衡,多饮水,多进食杂粮、蔬菜、水果、坚果、谷物以及富含纤维素的食物,服用左旋多巴类药物建议在餐前或餐后2小时,以免因高蛋白饮食影响疗效;当您出现吞咽费力、进食时间延长、饮水呛咳或不明原因体重减轻、发热咳嗽等症状时,警惕可能出现帕金森病相关吞咽障碍,需要及时联系进行诊治。  住要安全:保证足够的采光和照明度,室内常用的位置安装把手和扶栏;卫生间里在适当的地方装一些扶手,让患者可以自己上厕所,浴缸底部放置防滑垫;准备一把平直靠背的带扶手的椅子专门给患者,特别是坐下去以后再站立困难的患者,需要硬的支撑和扶手的帮助,而柔软的沙发显然是不适合的;有平衡障碍的患者容易摔倒,家里的木地板最好能平整一点。  行要坚持:在疾病早期,要坚持一定的体力活动,适当进行健身操、太极拳等体育锻炼。帕金森病人大多不爱动,也忽视运动,他们基本走路抬不起腿,原地酝酿几十秒甚至几分钟才能起步,一旦起步,就越走越快,越走越急,很难停住,而且拐弯非常困难,须原地踏步、慢慢扭转身体才能拐过去,一迈开步子,双手就想找东西扶,像小孩学步,真的是在家怕走动摔跟头,在外怕上街拐弯难。害怕运动、不愿运动之后关节就像生锈的螺丝一样被固定住了,长时间少动后,身体姿势和关节都会变形,最后变得不会动。要延缓这个过程,最好的方法就是日常锻炼,让各部位的肌肉关节都动起来,但要注意安全。在进行训练时首先要让患者步子迈大,可以在地上每间隔50-60厘米画一条鲜明的横线,让患者每一步都踩在一条横线上,以此为提示使患者加大步距,多次的反复训练后可以形成不自觉的习惯,即便不再有横线的提醒也能够“迈大步”行走。这样的训练可以选择在家庭中宽敞的客厅,也可以选择在公园、操场。对于卧床患者,家人可以帮他做一些关节被动运动。这些锻炼可改善帕金森病患者有氧健康状况、运动功能、疲劳、情绪和认知功能,有助于治疗帕金森病。

发布了文章

西安交大一附院远程调控为脑起搏器术后患者程控开通绿色通道

脑深部电刺激术(DBS)是近20年来神经外科领域发展最前沿的技术,DBS已经成为治疗帕金森病、特发性震颤、肌张力障碍等运动障碍病的常规手术方法。脑起搏器植入并不是帕金森病治疗的结束,还需要专业的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进行电压、频率、脉宽等刺激参数的调整,实现个体化调整,才能使治疗达到理想的效果。  帕金森病患者在进行了脑起搏器(DBS)手术之后,需要接受专业程控医生的调控,通过刺激参数与药物配合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因帕金森病个体差异和疾病进展,术后程控就成为了一项长期的工作。但帕金森病患者多行动不便或路途遥远,往返医院会给患者及家庭带来经济和精神负担。  交大一附院远程调控为脑起搏器术后患者程控提供便利。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帕金森病关爱中心自2019年建立脑起搏器疗法远程随访中心以来,运用强大的互联网技术,实现程控医生与患者在线交流,并最终完成参数调整及线上心理、康复指导等全部过程,造福帕金森病术后患者。  中心治疗患者分布全国  远程程控平台的建立,不但为患者节约了时间,避免了往返医院的劳累,也有助于医师对术后帕金森病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细致全面的调控。  疫情发生以来,远程程控为本中心分布在省内外的众多脑起搏器术后患者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即使疫情被隔离在家也可以通过远程程控来进行参数调整,线上与教授进行交流。

发布了文章

【疾病科普】无故出现抑郁且治疗效果甚微,需警惕帕金森病

43岁的刘女士,三年前确诊为帕金森病,僵直症状及异动现象严重影响到正常生活与工作,据了解,刘女士并非只有三年病史,在确诊前由于抑郁,在精神心理科治疗近两年,长期的治疗效果甚微.  其实刘女士的帕金森病已经隐秘2年,早期的抑郁现象其实就是帕金森病早期症状。目前脑深部电刺激手术治疗后两个月,术后抑郁及僵直症状已经消失,已经重返工作岗位。  帕金森病不再专属老年人,目前逐渐年轻化趋势。由于多巴胺能神经元退行性变,多巴胺含量减少导致的。多巴胺是大脑中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如果多巴胺不足则会令人失去控制肌肉的能力,因而帕金森患者一旦发病就会出现不自主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步态慌张、容易跌倒等运动障碍症状。但是,帕金森引发的非运动症状往往被人们忽视,抑郁就是其中一种。  帕金森的治疗应全面综合,不仅要改善患者的运动症状,还需关注抑郁等非运动症状的早期诊治。  帕金森抑郁的诊断仍以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DSM-Ⅳ)为金标准,其对抑郁发作的定义是指持续的心境低落、兴趣缺乏或快 感缺失至少2周,同时满足5条其他的症状,包括体重及食欲变化、失眠或睡眠过多、精神运动性迟滞或激越、疲乏或精力不济、无用感、自责或自罪、注意力不集中、犹豫不决、反复出现消极的想法或意念,但排除躯体疾病所致的抑郁。帕金森抑郁与原发性抑郁症稍有不同,原发性抑郁症患者的主观体验自责、罪恶感、自杀以及昼重夜轻等症状较为明显,而帕金森患者伴发的抑郁情绪则多表现为注意力集中困难、疲乏更加严重。  中国帕金森治疗指南(第三版)指出,对于抑郁和(或)焦虑的治疗,可应用选择性SSRI类药物(一类新型的抗抑郁药品),也可应用DA,如普拉克索。此外,帕金森患者也可接受一定心理咨询及疏导,结合药物治疗,以达到更满意的治疗效果。

发布了文章

帕金森病病程几年手术治疗效果好?

对于帕金森病患者来说,手术时机的选择是比较重要的。一般情况下帕金森病患者在药物治疗蜜月期后,等到药物已经到山穷水尽的地步,已经影响到正常生活的患者,才考虑手术治疗,导致患者朋友出现比较严重的并发症,目前我院建议指导诊断明确的帕金森病在临床中建议还是要尽早手术,这样既可以最大程度地改善病人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又可以延缓帕金森病的病情进展,一般情况下,5-15年是手术治疗的最佳时机。  例如我院帕金森病关爱中心手术后的患者病程,有3年、5年、8年、12年,乃至30年的患者,在手术治疗预后效果有差异,病程短的患者较病程长的患者预后好,针对已经病程26年的患者,由于长期的抑郁、异常姿势,虽术后帕金森病症状改善较好,但是异常姿势还需要长期的进行纠正。  不少患者鉴于对手术有所顾虑,大多选择在中末期进行手术,其实这并不可取,过早进行手术或者盲目延迟手术都是不明智的,手术时间过晚,对运动功能的改善不仅效果不佳,而且患者的脑部损伤也比较大,此时细胞代偿能力已不大如前,此时手术已为时已晚,尽早手术能有利于患者身体各项机能的恢复。  另外,年龄和病程也是选择治疗方式的重要因素。一般而言,年龄较轻的患者术后能有更为明显生活质量和僵直症状的改善,更少的认知并发症以及更为缓慢的中轴症状的恶化。对大多数帕金森病患者来说,病程达到四年左右,特别是出现药物疗效已明显下降或出现严重的运动波动或异动症,是考虑接受脑深部电刺激术(脑起搏器)植入的最佳时机。  之所以建议将手术时机适当提前,是因为从目前的临床经验来看,交大一附院技术水平已经允许将手术时机适当提前,接诊方式也近乎于国际接轨,并结合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精神心理科及康复科等多学科联合诊疗全新治疗模式。

发布了文章

精准的评估是帕金森病脑起搏器手术治疗的前提

脑起搏器治疗帕金森病,该疗法具有安全、微创、可逆、可调节等优势,而且疗效显著,既可以改善帕金森病症状,又可以显著减少药物所致的运动并发症,越来越多的帕金森病患者选择脑起搏器治疗。  那么,脑起博器治疗帕金森病的预期效果?  1、显著改善震颤、僵直、运动迟缓以及平衡障碍等症状;  2、明显减少抗帕金森病药物的剂量;  3、明显延长“开”期时间,同时改善“关”期运动功能;  4、明显改善生活质量。  帕金森病症状复杂,除运动症状(静止时肢体不自主地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以及姿势平衡障碍等)、还有很多非运动症状(心理方面的问题如抑郁、焦虑;疼痛、顽固性便秘、无缘无故地出汗、直立性低血压等),极容易被误诊,只有原发帕金森病才是手术适应症;在明确手术适应症、排除手术禁忌症的前提下,与患者进行充分的术前沟通(包括手术的适应症、禁忌症、患者及家属的期望值、手术后的预后效果以及可能存在的手术风险)。  DBS术前精准评估是脑起搏器手术治疗的前提,那么,我们西安交大一附院帕金森病关爱中心评估都需要哪些检查?  1、全面观察、记录患者术前状态  2、MRI评估  3、急性美多巴冲击试验(UPDRSⅢ)  4、术前患者状态录像资料  5、患者用药日记  6、认知功能及焦虑抑郁量表  7、步态与平衡评分  8、记录既往和目前用药情况  9、神经内科神经外科专家集体会诊  经过详细的评估以后,如果属于原发性帕金森病,美多芭冲击试验大于30分,身体能够承受手术治疗的话,可以进一步手术治疗。

发布了文章

帕金森病患者脑起搏器手术能不能提前进行?

帕金森病患者是不是到最后都得安装脑起搏器才能控制病情?除了安装脑起搏器还有没有其他办法能缓解病情?  如果明确诊断是帕金森病,而且已经发展到了中期,此时“蜜月期”刚刚结束,“开关现象”、“异动症”逐渐出现,安装脑起搏器的效果是最理想的。但并不是说所有患者都得装,毕竟还要考虑经济因素和身体承受能力。  如果患者由于各种原因无法及时安装脑起搏器,那么核心的治疗方式还是药物,辅助康复治疗、心理辅导和生活护理,这些综合性的治疗可以尽可能长时间地维持患者较高的生活质量。  既然帕金森患者迟早都要安装脑起搏器,一定要等到药物不管用了才能安装脑起搏器?能不能提前安装?  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结果以及各类指南一致提出,帕金森患者安装脑起搏器的最佳时机,就是“蜜月期”刚过,“开关现象”、异动症药物副作用刚刚出来的时候。  那么可不可以提前安装?根据我们的临床经验,提前一点安装脑起搏器患者可尽早提高生活质量,避免并发症的发生。但前提是必须要进行严格的评估,已经确诊为帕金森病的患者。  所以我们提倡的是合适的时机给予合适的治疗,也不要等到药物完全不管用了再考虑安装脑起搏器。选择最佳时机,能达到药物和手术的协同作用是最好的。

发布了文章

【康复指导】帕金森病患者走路步态异常,有没有训练的方法?

曾患帕金森病十余年的张女士,由于小碎步、平衡障碍等症状,导致摔伤股骨颈骨折,需要进行骨折手术治疗,但是由于本身的帕金森病症状,导致骨折后复位难度增加,因此,提醒帕金森病患者日常应该避免摔伤。  帕金森患者的“姿势反射消失”,往往在疾病的中晚期出现,开始患者会出现身体不容易平衡的现象,稍不平整的路面或者别人碰一下就会跌倒。为了保持平衡,患者会越走越快,止不住脚步。这种情况可以通过后拉试验来检测,让家属站在患者背后,嘱患者做好准备后牵拉其双肩。正常人能在后退一步之内恢复正常直立,而姿势反射消失的患者往往要后退三步以上或是需人搀扶才能直立。当病情较重时,患者则会出现冻结现象,表现为想要开始走时迈不动腿,双足似乎粘在地上,须停顿数秒钟后才能走起来;有时候走着走着突然就迈不开步了,尤其是在转弯或是看见前面有东西挡着路的时候。  出现此类症状后,可进行“步行训练”,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步行能力及动态平衡,避免摔倒。每隔50厘米画一条醒目的横线,然后要求患者按照以下步骤训练:  1、身体直立、抬头目视前方,起步时脚抬高,着地时先足跟再足尖。  2、步长、步频的控制:按照线路标记控制步长,用指令控制步频。  3、不良步态的纠正:在训练过程中,随时纠正患者不良的行走姿态,包括抬脚低、向一边倾斜等。有条件的可在场地的两端设镜子,帮助患者自我纠正。  以上训练方法,家属应该监督患者,练习时姿势要正确,帕金森患者之所以容易跌倒,与平衡功能减退有关,以上训练是定步长、定频率的步行,对改善患者双下肢的肌力协调性,以及提高步伐的稳定性有积极的作用,患者行走能力及平衡能力提高了,跌倒的发生自然就减少了。  需要提醒的是,帕金森病患者出现冻结步态时,只要集中注意力考虑如何停止冻结步态,冻结停止后能够安全地重新启动。  1、避免触发因素:冻结往往是由空间过分狭小引起,或在旋转或接近目标时发生。为避免这些情况,可以先行等待,等人群走过去后你再开始走路,转身可以转大圈。  2、迈步“暗号”:可以使用一些外部提示有助于结束步态冻结困境,可以是物理、视觉或听觉(如一个可以迈过的物体、地板上的线、或有节奏的行进曲)。  3、练习迈步:缓慢的动作有些夸张的迈步,就好像是做慢动作,这个平常(无冻结步态时)也需要练习。  4、帕金森病患者平衡障碍进行摆臂练习:摆臂动作是我们步行当中一个很自然的协调性动作,它有利于维持平衡。对于轻症的患者可以以语言督促,提醒摆臂。  首先,以一脚前一脚后摆出一个迈步的姿势,就在原地练习摆臂动作,要求达到正常的幅度和节律;  其次,当患者原地摆臂可以很好完成后,改为原地踏步,同样要求达到正常的摆臂幅度,并手脚动作协调;  最后,过渡到步行摆臂。  需要注意的是,除了平衡能力减退会导致跌倒,帕金森患者经常服用的药物,如多巴胺受体激动剂等,可能会诱发直立性体 位性低血压。如果抗帕金森病药物、抗高血压药物联合应用,这种危险更大。因此,患者要注意服药剂量和用药时间,不可随意停药或增减药量。另外,在日常行走时主动调整身体重心,练习踏步走、大步走、听口令、听音乐、打拍子行走或跨越物体(真实或假想的)等,都有助于平衡能力的改善。在变动体 位时要稳、慢。帕金森病患者耐力差,适当训练后要给与充分休息时间,避免疲劳训练影响疗效和患者的主动性。需要提醒的是,训练时一定要穿运动鞋,不可以穿拖鞋或不合脚的鞋,避免因鞋不跟脚引起的拖步和步行注意力分散。

发布了文章

帕金森患者如何判断什么时候就要脑起搏器治疗了?

总的来说,帕金森患者吃药后,平均3-5年会出现这些问题。帕金森患者,大脑黑质细胞分泌多巴胺的功能会逐渐衰退,但每个患者的病情进展速度不同、对药物的敏感性不同,所以出现“开关现象”等问题的时间也不同,安装脑起搏器的最佳时机就不一样。  一定要找神经科的专业医生进行详细、系统的评估。首先必须明确是原发性帕金森病,不是其他疾病引起的帕金森综合征;其次,患者经过了合理的药物治疗,明确已经到了安装脑起搏器的最佳时机。经过评估后,以下几种情况不能安装脑起搏器:  ①有些疾病的早期,比如帕金森综合征,或者某些类型的肌张力障碍,也会出现一些类似帕金森病的表现,而且使用了治疗帕金森病的药物后,短时间内有效,但其实并不是帕金森病。只有等到病情发展到了中期,才能确诊是不是帕金森病。因此,患者刚发病的这段时间内,还无法明确诊断时,不建议安装脑起搏器。  ②对于已经明确诊断是帕金森病的患者,可以安装脑起搏器。但是有身体条件的原因,或者有其他的严重合并症,就无法及时安装脑起搏器。  ③帕金森病患者一直拖到了晚期,甚至出现了并发症,比如手脚长期震颤、僵直,造成肌肉挛缩、关节变形,这个时候再安装脑起搏器效果就不太好了。  安装脑起搏器为什么不能太早不能太晚?  帕金森病患者是不是到最后都得安装脑起搏器才能控制病情?除了安装脑起搏器还有没有其他办法能缓解病情?  如果明确诊断是帕金森病,而且已经发展到了中期,此时“蜜月期”刚刚结束,“开关现象”、“异动症”逐渐出现,安装脑起搏器的效果是最理想的。但并不是说所有患者都得装,毕竟还要考虑经济因素和身体承受能力。  如果患者由于各种原因无法及时安装脑起搏器,那么最核心的治疗方式还是药物,辅助康复治疗、心理辅导和生活护理,这些综合性的治疗可以尽可能长时间地维持患者较高的生活质量。  既然帕金森患者迟早都要安装脑起搏器,一定要等到药物不管用了才能安装脑起搏器?能不能提前安装?  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结果以及各类指南一致提出,帕金森患者安装脑起搏器的最佳时机,就是“蜜月期”刚过,“开关现象”、异动症药物副作用刚刚出来的时候。  那么可不可以提前安装?根据我们的临床经验,提前一点安装脑起搏器患者可尽早提高生活质量,避免并发症的发生。但前提是必须要进行严格的评估,已经确诊为帕金森病的患者。  所以我们提倡的是合适的时机给予合适的治疗,也不要等到药物完全不管用了再考虑安装脑起搏器。选择最佳时机,能达到药物和手术的协同作用是最好的。

努力加载中

关注

挂号

问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