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点滴滴,为了您的健康打开
关注数内容数
3819

胡佳

乌镇互联网医院

擅长各类主动脉夹层和动脉瘤的微创杂交治疗,创新开展多项国内外先进技术;心脏瓣膜疾病的外科治疗,在瓣膜成形重建和房颤外科治疗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冠心病的外科治疗和术后康复。

全部动态
文章
视频
回答
全部
主动脉夹层
动脉瘤
风湿
出血
高血压

发布了文章

突破重重困难,主动脉瓣置换术也有微创方案!

微创技术日益发展,越来越多的传统外科手术被微创技术取代,可实现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等优点。尤其对于心脏瓣膜置换术,传统开放手术需要完全劈开胸骨,对患者造成的创伤极大,因此微创技术具有巨大优势。目前腔镜辅助或全腔镜微创二尖瓣、三尖瓣手术已很成熟,但在主动脉瓣膜置换术这一领域中,由于主动脉瓣解剖结果的特殊性、主动脉根部操作空间小和主动脉瓣置换术难度增加等因素的限制,微创技术仍是新兴技术。近期,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胡佳教授团队为一位患有主动脉瓣重度反流的老年患者,成功实施了微创腔镜下主动脉瓣人工生物瓣置换术。李奶奶今年69岁,1个多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持续性心前区疼痛,于当地医院就诊,心脏超声检查提示:主动脉瓣钙化伴重度反流,左心偏大,二、三尖瓣轻度反流,检查过程中心律不齐,心包少量积液。建议行手术治疗。为求进一步诊治于我院就诊。除此之外,李奶奶还患有高血压病,平常坚持服药控制良好,8年前因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进行了冠脉支架置入术。术前影像学照片主动脉瓣反流是因为主动脉瓣叶或主动脉根部壁的病变,导致的主动脉内血流于舒张期反流回左心室。常见症状有心悸、胸闷、端坐呼吸、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等,人工瓣膜置换术是根治主动脉瓣重度反流的有效方法。传统主动脉瓣置换术需完全劈开胸骨,损害胸部的一体完整性,导致患者术后胸骨不稳定,易致胸部感染,并且手术创面大,失血量大,瘢痕明显,存在皮肤切口长、出血较多等不足,虽然是根治主动脉瓣反流的有效方法,但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微创技术是帮助改善上述问题的有效方法,但由于升主动脉根部、主动脉瓣解剖及病理生理的特殊性,微创腔镜下主动脉瓣置换术存在较大的风险及较高的技术难度,而且腔镜下操作难度大,技术要求高,是制约微创腔镜下主动脉瓣置换术发展的重要因素。心脏大血管外科胡佳教授团队凭借个人精湛的手术技术和强大的科室实力,已成功掌握高难度、位于最新技术前沿的微创腔镜下主动脉瓣置换术,为患者提供全新选择。然而,想为李奶奶进行微创腔镜下主动脉瓣置换术的困难还远不止于此。李奶奶的主动脉瓣反流已是重度,还伴随着主动脉瓣钙化,本身更是选择行生物瓣置换的老年患者,这些都极大地加大了手术的困难程度。但出于对自己和团队实力的了解和自信,以及丰富的手术经验,胡佳教授仍然同意为李奶奶进行微创腔镜下主动脉瓣置换术,最大程度地减轻患者痛苦、保障患者生命健康是胡佳教授一直追求的信念。微创腔镜下主动脉瓣人工生物瓣置换术照片在经过精心的准备后,胡佳教授团队最终为李奶奶实施了微创腔镜下主动脉瓣人工生物瓣置换术。该手术在体外循环下进行,胡佳教授团队经过5个半小时的艰苦努力后,终于成功为李奶奶置换了人工主动脉瓣。手术十分顺利,术中出血少,相比传统开放手术,手术伤口小且美观,李奶奶术后恢复良好。术后切口小、美观胡佳教授介绍到,相较于传统主动脉瓣置换术需完全劈开胸骨,具有破坏胸廓的完整性、出血较多、胸骨愈合不良感染风险增加、术后恢复时间长、瘢痕明显等缺点,微创腔镜下主动脉瓣置换术保持了胸廓的完整性,切口更为美观、疼痛减轻、切口感染和愈合不良的风险降低,是需要进行主动脉瓣置换术患者的福音。

发布了文章

全新微创腔镜下二尖瓣置换术,无需劈开胸骨、伤口美观!

近期,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胡佳教授团队为一位患有二尖瓣重度狭窄的患者,成功实施了微创腔镜下二尖瓣人工机械瓣置换术。刘女士今年37岁,1个月前因自觉活动后感胸闷,休息后缓解,于当地医院行心脏彩超发现二尖瓣重度狭窄,后转入我院就诊,常规超声心动图提示:左房增大,余房室大小正常。二尖瓣增厚、回声增强,舒张期瓣叶开放受限,收缩期关闭尚可;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重度〉。门诊以“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重度狭窄”收入心脏大血管外科。心脏彩超图片风湿性心脏病又名风心病,可表现为二尖瓣、三尖瓣、主动脉瓣中有一个或几个瓣膜狭窄和(或)关闭不全。患者早期无明显症状,发展至后期会出现心慌气短、下肢水肿、咳嗽、乏力等心功能失代偿表现,严重者可发生心力衰竭、血栓栓塞等,导致死亡。一旦出现明显症状,手术治疗将不可避免。二尖瓣置换术无疑是治疗累及二尖瓣的风湿性心瓣膜病变的有效方法,它的出现挽救了无数病人的生命。该手术需要在体外循环下进行,即所谓“心脏停跳”。传统的手术方式主要采用胸部正中切口,这种方式因暴露良好、操作便利等优势成了标准术式。然而这种手术切口多长达20 cm以上,需纵行劈开胸骨,术后需要4~8根钢丝固定胸骨,手术创伤较大、术中出血量大、术后切口疼痛较剧烈,而且胸部正中切口的瘢痕严重影响美观。而微创腔镜下二尖瓣置换术无需劈开胸骨,保留了胸骨的完整性,对患者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有利于患者术后呼吸功能的恢复,同时对术后肺功能的损伤也小于胸骨正中切口心脏手术。同时,微创腔镜下二尖瓣置换术具有术后并发症少、切口不易感染、术后恢复快、住院天数少、切口较美观等优点。但该手术操作空间小,对术者操作技能要求高,难度更大。术中术中在胡佳教授详细介绍完两种二尖瓣置换术后,刘女士坚定地选择了微创腔镜下二尖瓣置换术。光不用劈开胸骨这一点就已经令刘女士心动不已,“劈开胸骨”这四个字听着就疼。而伤口美观更是完全满足了刘女士的需求,毕竟谁不爱美呢?更不用提术后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而对于手术难度更上一层楼,刘女士选择了相信胡佳教授团队,胡佳教授介绍,目前该项手术已十分成熟,自己的团队也有丰富的手术经验。术后切口小、美观在经过精心准备后,胡佳教授团队为患者实施了微创腔镜下二尖瓣人工机械瓣置换术。在经过7个小时的艰苦努力后,胡佳教授团队终于成功为刘女士置换了人工二尖瓣,术中出血少。手术十分顺利,切口小且美观,刘女士十分满意,术后恢复良好,很快就出了院。胡佳教授介绍到,风湿性心瓣膜病一旦出现明显症状,一定要进行手术治疗。对于累及二尖瓣,需要进行二尖瓣置换术的患者,微创腔镜下二尖瓣置换术是全新的选择,不仅保留了胸骨的完整性,减轻患者痛苦,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更具有切口美容的效果。

发布了文章

一活动就喘,胸腔镜微创瓣膜置换,解决二尖瓣狭窄难题

47岁的杨先生,1个多月前开始出现活动后心慌、胸闷、呼吸困难、气促的情况,休息后稍缓解,没有明显的胸痛,在当地医院诊断为“哮喘”,予以“氨溴索”治疗后,杨先生感觉症状没有明显好转,爬楼,活动后症状明显加重。在当地医院再次就诊,通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检查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为求进一步诊治,杨先生慕名来到了华西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胡佳教授门诊就诊,门诊超声心动图发现左心房增大,二尖瓣有效瓣口面积1.02cm2,二尖瓣中到重度狭窄。体格检查发现其具有明显的二尖瓣狭窄体征,心界向左扩大,心尖区可闻及舒张中晚期隆隆样杂音,合并房颤,心律不齐,心功能III级。患者具备手术指征,计划择期入院手术。杨先生一开始以为要做开胸手术,会在身上留下很长的疤痕,心中不免有些疑虑。没想到,入院评估后胡佳教授说可以进行胸腔镜微创手术,让杨先生又惊又喜。胡佳教授团队根据杨先生的病情,制定了详细的手术方案,在麻醉科、手术室、超声医学科、重症监护中心、体外循环的共同协作下,顺利为杨先生实施了“胸腔镜下二尖瓣机械瓣膜置换手术”。术中可见二尖瓣瓣叶明显增厚、钙化、交界粘连,瓣口中重度狭窄。术中在右侧第四肋间与腋前线交点打孔植入胸腔镜,第二肋间和第五肋间切口作为操作孔,手术持续时间不到三个小时,手术切口为肋间隙和腋下仅仅2-3cm的三个切口。术后复查心脏彩超无异常,第4天顺利出院。胡佳教授介绍到,传统的二尖瓣置换手术入路为胸骨正中切口,伤口长度约20~25cm左右,并需要锯开胸骨。手术切口及创面较大,同时需要纵劈胸骨,术后伤口完全愈合往往需要3-6个月,增加围术期感染风险。对于一些高龄高危患者,这些影响可能会造成致命威胁。全胸腔镜下二尖瓣置换术只需要在胸部打三个操作孔,在胸腔镜的辅助下,通过电视屏幕术野图像的引导进行手术。与传统开放手术相比,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是广大心脏瓣膜病患者的一大福音。拓展阅读: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的手术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常常是因为既往感染过风湿热,炎症累及心脏瓣膜,逐步导致心脏瓣膜病变。因其自然病程较长,出现明显的心脏瓣膜病变往往需要10-20年,早期患者均无明显表现,随着病程延长,瓣膜病变逐步加重,临床症状和体征就开始出现,最终可导致严重心衰。药物治疗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症状,但无法逆转心脏瓣膜病变,终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这时则需要手术治疗。体外循环下二尖瓣置换手术是治疗风湿性二尖瓣狭窄的首选手术方式,该术式技术成熟,操作相对简便,便于推广。根据患者的不同年龄阶段,可选择人工机械瓣和生物瓣。机械瓣需终身抗凝治疗,并定期监测凝血功能,生物瓣仅需术后早期抗凝治疗一段时间,但远期存在瓣膜衰败风险。此外,二尖瓣闭式分离术和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因术后二尖瓣再狭窄率较高,目前已较少开展。经皮导管二尖瓣置换术目前仍主要用于高龄高危无法耐受体外循环手术的患者。专家介绍胡佳,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华西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副主任。亚洲心胸血管外科医师协会常务成员,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分会青年委员,亚洲心脏瓣膜病委员会中国分会委员,国家心血管病专家委员会微创心血管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心血管病专家委员会血管外科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重症瓣膜病专委会委员,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四川省胸心血管外科专委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成都市胸心血管外科专委会委员。2012年7月博士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外科学系,于2013年初回华西医院工作。2015年9月晋升副教授,破格成为硕士生导师,2019年破格晋升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心脏大血管外科临床医疗工作,诊治各类复杂重症成人心脏外科疾病经验较为丰富,并致力于新技术的探索和实施,在心脏瓣膜外科,房颤外科治疗和冠心病外科治疗方面颇有建树。尤其在各类主动脉疾病的腔内修复和杂交手术治疗方面处于国内先进水平,目前已独立成功开展>500例危重主动脉疾病的微创/杂交手术治疗,无重大不良事件发生;2015年底创新性地完成国内首例Marfan患者Bentall术后复发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的全腔内修复治疗,相关创新技术文章发表于Journal of Thoracic & Cardiovascular Surgery,受到国际同行高度评价;2019年初完成国际首例改良血流调节器治疗A型夹层开放术后远端残余夹层的全程主动脉腔内修复。目前负责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四川省科技厅课题,另作为主研参与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作为华西中心负责人参加多项腔内血管器械的多中心临床研究。近5年作为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已发表SCI收录论文35篇,中文核心期刊16篇。担任SCI收录期刊Journal of Cardiothoracic Surgery, Phytomedicin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rdiology的特邀审稿专家。出诊时间:周二上午、周四上午

发布了文章

华西论健|“不定时炸弹”主动脉夹层

文章转载自:华西论健有一种美味,在烫火锅时是一绝,是小编吃火锅时的必点,它就是黄喉。那你知道黄喉是哪个器官吗?是不是脱口而出——肯定是喉咙噻!其实不是,黄喉实际上对应的是主动脉。《华西论健》本期节目请到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胡佳教授来和大家聊一聊黄喉主动脉上的疾病——主动脉夹层。什么是主动脉夹层?要了解主动脉夹层,我们先要认识一下主动脉。主动脉是人体内最粗大的动脉血管,是向全身各部输送血液的主要导管,也叫大动脉。正常的主动脉分为三层:内膜、中膜、外膜。主动脉夹层就是主动脉腔内血液从主动脉内膜撕裂处进入主动脉中膜,使中膜分离,沿主动脉长轴方向扩展形成主动脉壁的真假两腔分离状态,血管壁就只剩下一层薄薄的外膜。爆水管见过吧,血管壁的外膜一旦破裂,患者会顷刻间死亡,就像是水管爆了家里就停水了,所以,主动脉夹层也被称为“人体炸弹”。主动脉夹层的诱因是什么?主动脉夹层看着这么严重,那它的诱因是什么呢?致病元凶一:高血压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最为常见的致病元凶是高血压,绝大多数的主动脉夹层患者存在着控制不良的高血压现象。换句话说,高血压的控制对于主动脉夹层的预防、治疗和预后有着全面的影响。致病元凶二:妊娠妊娠是另外一个危险因素,与妊娠期间血流动力学改变相关。在40岁前发病的女性中,50%发生于孕期。孕期风险多,准爸爸们一定要照顾好孕妈哦!此外,马凡氏综合征、吸烟、饮酒、主动脉瓣二叶畸形、动脉粥样硬化也是中国人主动脉夹层发病的主要独立危险因素。怎样远离主动脉夹层?那我们平常生活中应该怎么做,才能远离主动脉夹层这个“人体炸弹”呢?专家说要从从饮食、睡眠、健康监测等方面多注意。1. 低盐、低脂饮食,多食水果、蔬菜等高维生素、易消化、营养丰富的软食为主,少量多餐,避免暴饮暴食,禁食咖啡因等刺激性食物,戒烟酒。2. 注意天气变化,避免受凉,预防感冒咳嗽,保持大便通畅。3. 对家属作健康教育,让家属关心患者,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境。4. 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避免剧烈运动、劳累、情绪激动和焦虑。5. 遵医嘱坚持长期口服降压药,将血压控制在理想范围(个体差异,出院时咨询主管医生),不擅自调整药量。6. 让患者及家属学会正确测量血压及脉搏的方法和自我监测病情。7. 按医嘱定期复查,若出现腰、腹、胸痛症状时及时就诊。主动脉夹层是一种常见的主动脉血管疾病,它来势凶猛,随时会危及生命。做好体检,随时关注自身身体状况,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是关键!专家介绍胡佳,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华西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副主任。亚洲心胸血管外科医师协会常务成员,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分会青年委员,亚洲心脏瓣膜病委员会中国分会委员,国家心血管病专家委员会微创心血管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心血管病专家委员会血管外科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重症瓣膜病专委会委员,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四川省胸心血管外科专委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成都市胸心血管外科专委会委员。2012年7月博士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外科学系,于2013年初回华西医院工作。2015年9月晋升副教授,破格成为硕士生导师,2019年破格晋升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心脏大血管外科临床医疗工作,诊治各类复杂重症成人心脏外科疾病经验较为丰富,并致力于新技术的探索和实施,在心脏瓣膜外科,房颤外科治疗和冠心病外科治疗方面颇有建树。尤其在各类主动脉疾病的腔内修复和杂交手术治疗方面处于国内先进水平,目前已独立成功开展>500例危重主动脉疾病的微创/杂交手术治疗,无重大不良事件发生;2015年底创新性地完成国内首例Marfan患者Bentall术后复发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的全腔内修复治疗,相关创新技术文章发表于Journal of Thoracic & Cardiovascular Surgery,受到国际同行高度评价;2019年初完成国际首例改良血流调节器治疗A型夹层开放术后远端残余夹层的全程主动脉腔内修复。目前负责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四川省科技厅课题,另作为主研参与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作为华西中心负责人参加多项腔内血管器械的多中心临床研究。近5年作为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已发表SCI收录论文35篇,中文核心期刊16篇。担任SCI收录期刊Journal of Cardiothoracic Surgery, Phytomedicin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rdiology的特邀审稿专家。出诊时间:周二上午、周四上午

发布了文章

华西胡佳团队成功实施两例3D打印多脏器分支支架植入全腔内修复术

专家简介:胡佳,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华西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副主任。主要从事心脏大血管外科临床医疗工作,诊治各类复杂重症成人心脏外科疾病经验较为丰富,并致力于新技术的探索和实施,在心脏瓣膜外科,房颤外科治疗和冠心病外科治疗方面颇有建树,擅长微创胸腔镜瓣膜手术。近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主动脉微创治疗团队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临床新技术项目(医临新-2018-091和20HXJS015)的支撑下,为两名巨大腹主动脉瘤患者实施了“3D打印辅助下多脏器分支支架植入全腔内修复手术”,两名患者均于术后第4天顺利出院。该手术的顺利实施,标志着华西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主动脉微创技术处于国内外先进水平。胸腹主动脉瘤 (Thoracoabodminal Aortic Aneurysm, TAAA) 是指同时累及胸和腹主动脉的动脉瘤样扩张性疾病,一般累及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或肾动脉,主要包括真性动脉瘤、慢性夹层动脉瘤、假性动脉瘤,根据病变范围可分为以下五种[1](图1)。TAAA以病变累及范围广及多根内脏血管受累为特点,治疗因涉及内脏动脉血运重建,一直以来是心脏大血管外科医生所面临的最具挑战的疾病之一。动脉瘤可能自发破裂,文献报道未治疗的TAAA,5年生存率低于20%[2]。目前,处理TAAA的方法主要有开放手术、杂交手术、腔内手术3种。开放手术和杂交手术均无法避免开腹,创伤巨大(图2,3),内脏动脉重建复杂, 存在围手术期大出血、休克、心搏骤停和多脏器功能衰竭的风险[3]。随着腔内修复技术的发展,主动脉腔内修复结合分支动脉平行支架技术、体外预开窗或原位开窗技术为该类患者提供了新的更加微创的手术选择。图1 胸腹主动脉瘤Crawford分型图2 手术t位与切口图3 胸腹主动脉置换本文两例患者分别属于III型和IV型胸腹主动脉瘤,病变累及腹主动脉分支动脉区,开放直视手术创伤及风险较高,患者及家属强烈拒绝开放手术治疗。为了最大限度降低患者围术期风险,尽可能充分隔绝动脉瘤,经过反复评估患者病情和主动脉条件,全科讨论手术方案后,团队决定为患者实施全腔内修复术。同时,术前根据血管增强CT通过3D打印技术制作等比例主动脉瘤模型,以便术中更加精准地重建分支动脉。病例一患者李女士,51岁,因“腰部疼痛4天”于我院就诊。增强CT示:巨大胸腹主动脉瘤伴局限性夹层形成,最大直径达61.2mm(图4)。患者胸腹主巨大动脉瘤亟需解决,否则远期发生主动脉夹层进展甚至自发性破裂的风险较高,但动脉瘤范围广,累及腹腔分支动脉区,常规腹主动脉腔内修复手术无法有效隔绝动脉瘤,而传统开放手术的巨大创伤和手术风险让患者及家属望而生畏。华西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门诊就诊主动脉微创治疗团队反复分析讨论患者病情,最终决定为患者实施“3D打印辅助下体外精准开窗自制内嵌式多分支支架全腔内修复手术”图4 术前CT手术流程第一步 3D打印模型+体外测量+体外开窗+内嵌分支缝合根据术前CTA详细测量的锚定距离和各分支开口的距离、直径以及角度,并结合3D打印模型确定预开窗位置。采用灼烧笔进行体外开窗,截取合适直径和长度的分支动脉支架作为内嵌分支,分别缝合于窗口并缝制弹簧圈作为术中标记。再将自制内嵌式三分支支架回装到输送鞘内。(图5)图5 体外开窗+内嵌分支缝合完成第二步 释放自制内嵌式多分支支架主体全麻后暴露左锁骨下动脉备用。经一侧股动脉入路髂总—腹主—降主动脉上行并造影(图6),评估胸腹主动脉瘤和主要分支供血情况并核实术前CT测量数据。控制性降压。图6 术前造影第三步 逐一释放腹腔分支动脉支架超硬导丝建立轨道后导入自制内嵌式多分支支架作为主体支架,将支架预先缝制的弹簧圈标记点分别对于腹腔干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及双肾动脉开口上方约1cm处,支架近端定位于健康降主动脉内分段释放。释放肠系膜上动脉内嵌分支开口,经左锁骨下动脉或左肱动脉血管鞘引入导管导丝,配合选进肠系膜上动脉的内嵌分支中,造影确认后,导入分支支架,近端定位完整重叠于内嵌分支内,释放支架,完成肠系膜上动脉重建。(图7,8)图7 释放前造影定位图8 重建肠系膜上动脉同上所述流程逐一重建双肾动脉(图9,10)图9 重建右肾动脉图10 重建左肾动脉第四步 继续释放腹主动脉下段支架及双侧髂动脉支架继续释放腹主动脉下段支架及双侧髂动脉支架,并重建一侧髂内动脉(图11)。图11 重建髂动脉术后造影显示:主体支架定位准确;瘤体隔绝良好,无内漏;腹腔分支动脉血流通畅;远段口径限制适度,支架过度自然,整体效果满意,手术顺利结束(图12)。图12 最终造影病例二患者刘先生,78岁,一个月前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术前增强CT检查发现巨大腹主动脉瘤,最大直径高达75mm(图13)。患者动脉瘤巨大,伴长期高血压病史,血压控制欠佳,远期发生动脉瘤自发性破裂风险较大。但是患者年龄大,刚刚做了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才一个月,再次行传统开放手术创伤大,风险极高。同时,患者动脉瘤位置特殊,近端锚定区不足,常规的腹主动脉腔内修复无法彻底修复动脉瘤。对此,患者和家属一度陷入两难的境地,犹豫不决。华西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门诊就诊主动脉微创治疗团队反复分析讨论患者病情,最终决定为患者实施“3D打印辅助下体外精准开窗多内脏分支支架植入全腔内修复术”图13 术前CT手术流程第一步 3D打印模型+体外测量+体外开窗根据术前CTA详细测量的锚定距离和各分支开口的距离、直径以及角度,并结合3D打印模型确定预开窗位置。采用灼烧笔进行腹腔干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和双肾动脉体外开窗,并分别缝置弹簧圈作为术中标记。再将预开窗支架束径后回装到输送鞘内。(图14)图14 3D打印+体外开窗+束径完成第二步 释放预开窗主体支架全麻后穿侧左肱动脉备用。经一侧股动脉入路髂总—腹主—降主动脉上行并造影(图15),评估胸腹主动脉瘤和主要分支供血情况并核实术前CT测量数据。控制性降压。图15 术前造影第三步 逐一释放腹腔分支动脉支架超硬导丝建立轨道后导入预开窗主体支架,将支架预先缝制的弹簧圈标记点分别对于腹腔干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及双肾动脉开口。支架近端定位于健康降主动脉内分段释放,经左肱动脉血管鞘引入导管导丝,造影确认对位准确后继续释放主体支架。(图16,17)图16 释放主体支架近端图17 定位确认造影释放肾动脉预开窗口,经左肱动脉血管鞘引入导管导丝,配合依次选进双肾动脉的预开窗口,经过瘤腔进入双肾动脉,造影确认后,导入分支支架,确认定位后释放支架,完成双肾动脉重建。(图18,19)图18 重建右肾动脉图19 重建左肾动脉第四步 继续释放腹主动脉下段支架及双侧髂动脉支架交换导入并释放腹主动脉下段支架及双侧髂动脉支架,并重建右侧髂内动脉(图20)。图20 重建髂动脉术后造影显示:主体支架定位准确;瘤体隔绝良好,无内漏;腹腔分支动脉血流通畅;远段口径限制适度,支架过度自然,整体效果满意,手术顺利结束(图21)。图21 最终造影手术结束后,患者转至胸心血管重症监护室。在重症监护室曹舸副主任医师以及曾玲护士长带领的医护团队的共同努力和细心照料下,患者术后第一天即转回普通病房。术后复查夹层动脉瘤CTA显示胸腹主动脉整体形态良好,腹腔分支动脉血流通畅,动脉瘤完全隔绝,未见明显内漏(图22,23)。患者术后恢复顺利,无手术并发症发生,于术后第3天顺利出院。图22 术后CT(病例一)图23 术后CT(病例二)总 结胸腹主动脉瘤是心脏大血管外科主动脉疾病中治疗难度最大的一种。传统的体外循环下胸腹主动脉置换需胸腹部联合切口,手术创伤巨大,死亡率、截瘫率和重要器官并发症发生率高。分支化杂交手术的出现避免了开胸及高位阻断胸主动脉等,但仍需开腹,存在旁路动脉闭塞、内漏及重要脏器功能衰竭等风险。随着腔内技术的发展、新器材的出现,全腔内治疗胸腹主动脉瘤成为可能。全腔内修复手术能够尽可能微创化隔绝病变部位,但应根据患者主动脉条件和病变特点,制定个体化的、精准化的腔内修复方案。此两例3D打印辅助下腹腔多脏器分支支架植入全腔内修复胸腹主动脉瘤手术的成功实施,展现出华西医院作为西南地区疑难重症中心的实力,诊疗过程中多学科的团结合作也为此类疑难重症患者保驾护航添加了一份强有力的保障。

发布了文章

病例精选|体外开窗自制内嵌式三分支支架全腔内修复

专家简介:胡佳,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华西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副主任。主要从事心脏大血管外科临床医疗工作,诊治各类复杂重症成人心脏外科疾病经验较为丰富,并致力于新技术的探索和实施,在心脏瓣膜外科,房颤外科治疗和冠心病外科治疗方面颇有建树,擅长微创胸腔镜瓣膜手术。主动脉是人体最粗大的血管,从心脏发出,向上向右再向下略呈弓状,再沿脊柱下行,进入胸腔和腹腔。沿途发出分支,为全身各脏器和肢体供血。主动脉夹层是指由各种原因造成的主动脉内膜破裂,血流进入主动脉壁内,导致主动脉中膜撕裂,形成“真假”两腔。主动脉夹层是心脏外科最为危急、复杂的疾病,一旦主动脉外膜破裂,人体在几分钟内就会因大出血而死亡,48小时内死亡率高达50%,可谓凶险万分,被称为“旋风杀手”,患者吴先生,69岁,5年前因Stanford A(DeBakey 2)型主动脉夹层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行“升主动脉及右半弓置换术”。此次因“胸痛1天”,吴先生再次就诊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增强CT示:A型主动脉夹层近端修复术后,主动脉弓部巨大动脉瘤形成,最大直径达58.1mm。吴先生主动脉弓部病变亟需解决,否则远期发生主动脉夹层甚至自发性破裂的风险较高。对于初诊主动脉弓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患者,开放直视下行“全主动脉弓置换+降主动脉象鼻支架植入术”仍为临床首选治疗方案。但像吴先生这样,以前做过升主动脉置换手术,而后发生主动脉弓部动脉瘤的患者,面临着再次开胸血管置换手术的巨大创伤和手术风险。随着腔内修复技术的发展,主动脉腔内修复结合分支动脉平行支架技术、体外预开窗或原位开窗技术为该类患者提供了新的选择。华西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主动脉微创治疗团队胡佳副教授向患者及家属耐心解释了疾病的特殊性和全腔内微创修复的可能性以及手术相关风险后,患者及家属果断选择了腔内修复手术拆除体内这一“定时炸弹”。为了最大限度降低患者围术期风险,尽可能充分隔绝主动脉弓部动脉瘤,胡佳团队经过反复评估患者病情和主动脉条件,决定为患者实施“自制内嵌式三分支支架全腔内修复术”。进过充分的术前准备,历时2个小时,手术顺利结束。术后造影显示:主体支架定位准确;瘤体隔绝良好,无内漏;弓部三分支血流通畅;远段口径限制适度支架过度自然。整体效果满意。患者术后恢复顺利,无手术并发症发生,于术后第4天顺利出院。据胡佳介绍,主动脉弓部病变是一类严重影响患者远期寿命的心血管疾病。升主动脉置换术后再发主动脉弓部动脉瘤发病率约0.46%~0.5%。对于升主动脉近端手术后新发弓部病变的治疗方式,主要包括:传统开胸手术、杂交手术以及全腔内治疗。1、传统开胸手术传统开放手术后,再次手术会发现心包粘连分界不清。而且再次开胸手术,术中血管损失风险较大。总之,升主动脉置换术后新发弓部病变传统开放手术风险极大。2、复合主动脉弓修复(HAR)杂交手术(开放手术+介入治疗)可以避免低温停循环/减少体外循环时间;有助于降低脏器、凝血系统功能障碍的风险;主动脉弓部重建更简便;有利于主动脉远端良性重塑。2020年发表的《杂交技术治疗累及弓部主动脉病变中国专家共识》,细化了Hybrid技术分型。其中,Ⅰ/Ⅱ/Ⅲ型杂交同样需要再次开胸。对于二次手术患者,不能降低开胸带来的风险。Ⅳa型还是需要开胸;Ⅳb型可采用杂交手术,避免再次开胸。3、全腔内修复采用全腔内技术重建弓上分支,可采用烟囱支架技术、原位开窗技术或者体外开窗/开槽技术。但这样,可能由于自身升主动脉直径、质量问题,缺乏耐久性稳定的近端锚定区,支架近端也存在逆撕风险。而在升主动脉置换术后,人工血管充当近端稳定,成为可靠的支架近端锚定区。所以,全腔内修复的优势在于:避免体外循环及神低温停循环;手术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手术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近端置换人工血管后安全的锚定区。同样,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弹性回直力;弓上分支重建方式,包括:预开窗、原位开窗、烟囱支架,各有缺点和技术难点。

发布了文章

胡佳:升主动脉近端手术后新发弓部病变的腔内治疗

文章转载自: Clinic門诊腔内血管 原创 《门诊》杂志专家简介:胡佳,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华西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副主任。主要从事心脏大血管外科临床医疗工作,诊治各类复杂重症成人心脏外科疾病经验较为丰富,并致力于新技术的探索和实施,在心脏瓣膜外科,房颤外科治疗和冠心病外科治疗方面颇有建树,擅长微创胸腔镜瓣膜手术。升主动脉近端手术后,弓部、远端新发病变再次手术风险依旧存在。2021年1月10日,第十二届阜外主动脉病变治疗研讨会上,来自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胡佳教授针对这一问题,结合文献与病例深入解析。概 述A型夹层近端置换术后,约有20%~30%患者主动脉弓部出现瘤样扩张[1]。不过,国外以升主动脉或半弓置换为主,而国内以全弓或象鼻支架为主。就我院治疗情况来看,术后瘤样扩张的发生率在5%~10%,远低于国外的发生率。相关Meta分析[2]也显示,升主动脉置换术后,主动脉再手术率约为2.4/人年。另外,既往心脏开胸手术是发生各类主动脉夹层的重要危险因素[3]。对于升主动脉近端手术后新发弓部病变的治疗方式,主要包括:传统开胸手术、杂交手术以及全腔内治疗。下文就从这几方面,进行深入探讨。传统开胸手术传统开放手术后,再次手术会发现心包粘连分界不清。而且再次开胸手术,术中血管损失风险较大。总之,升主动脉置换术后新发弓部病变传统开放手术风险极大。复合主动脉弓修复(Hybrid Aortio Repair, HAR)现如今,较热门的杂交手术(开放手术+介入治疗)可以避免低温停循环/减少体外循环时间;有助于降低脏器、凝血系统功能障碍的风险;主动脉弓部重建更简便;有利于主动脉远端良性重塑。2020年发表的《杂交技术治疗累及弓部主动脉病变中国专家共识》[4],细化了Hybrid技术分型。其中,Ⅰ/Ⅱ/Ⅲ型杂交同样需要再次开胸。对于二次手术患者,不能降低开胸带来的风险。Ⅳa型还是需要开胸;Ⅳb型可采用杂交手术,避免再次开胸。图1. Hybird技术分型全腔内修复采用全腔内技术重建弓上分支,可采用烟囱支架技术、原位开窗技术或者体外开窗/开槽技术。但这样,可能由于自身升主动脉直径、质量问题,缺乏耐久性稳定的近端锚定区,支架近端也存在逆撕风险。而在升主动脉置换术后,人工血管充当近端稳定,成为可靠的支架近端锚定区。所以,全腔内修复的优势在于:避免体外循环及神低温停循环;手术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手术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近端置换人工血管后安全的锚定区。同样,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弹性回直力;弓上分支重建方式,包括:预开窗、原位开窗、烟囱支架,各有缺点和技术难点。病例分享病例1(男性,67岁)主诉:眩晕1月余,胸闷加重10天余。既往史:高血压、糖尿病。手术史:28年前行“胰腺坏死组织清除术”;19年前因“升主动脉瘤+AI(重度)”行Wheat手术;10年前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查体及实验室检查:无特殊。心脏彩超:(-)。手术策略:弓上三分支原位开窗+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手术步骤:股-颈动脉转流;释放远端限制性支架+近端主体支架;无名动脉原位开窗+支架植入;左颈总动脉原位开窗+支架植入;左锁骨下动脉原位开窗+支架植入。手术要点:注意支架直径的选择与人工血管直径及预计锚定位置的关系;近端锚定区位置判断及预估裸支架位置与人工血管皱褶、冠脉开口的关系;术中超硬导丝的走行,支架输送鞘tip头长度、右冠吻合口及人工瓣膜的保护。病例2(男性,66岁)主诉:急性胸背痛1天余。既往史:高血压。手术史:5年前因Debakey Ⅱ型夹层行升主动脉置换术。查体及实验室检查:血肌酐196 umol/L。心脏彩超:(-)。手术关注点:弓部动脉瘤原位开窗操作难度大,术中存在较大风险;而如果使用烟囱支架,则内漏风险大。所以,决定行预开窗+体外缝制内分支,增加重建弓上分支成功率,降低术中缺血风险、内漏风险。手术方法:弓上三分支预开窗+内分支+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手术步骤:弓上分支体外预开窗+内分支缝合;释放远端限制支架+近端主体支架;弓上分支支架植入。病例3(男性,70岁)主诉:发现主动脉弓部瘤1天。既往史:高血压。手术史:16年前因“升主动脉瘤+AI(重度)”行Bentall手术;6月前行白内障手术。查体及实验室检查:无特殊。心脏彩超:(-)。手术关注点:病变部位邻近LCCA,单纯覆盖LSA锚定区不足。IA、LCCA共干,如何重建?避免远期裸支架损失升主动脉壁的风险。手术方法:IA、LCCA预开窗+LSA原位开窗+主动脉腔内修复术(锚定于升主动脉人工血管内)。手术步骤:无名动脉、左颈总动脉体外预开窗;释放远端限制支架+近端主体支架;LSA原位开窗+支架植入。病例4(男性,33岁)主诉:急性胸背痛3小时。既往史:高血压、糖尿病、马凡综合征。手术史:3年前因“升主动脉瘤+AI(重度)”行Bentall手术。查体:无明确灌注缺血综合征。实验室检查:无特殊。心脏彩超:(-)。手术方法:IA烟囱+LCCA三明治+LSA封堵+LCCA-LSA搭桥+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手术步骤: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搭桥;胸降主动脉支架(Ⅱ)释放到位;无名动脉“烟囱”支架+左颈总动脉支架放置到位,不释放;近心端主动脉支架(Ⅰ)近段+无名动脉“烟囱”支架释放;升主动脉支架(Ⅰ)远端+左颈总动脉“三明治”支架释放;左锁骨下动脉起始部封堵。术后:全腔内&平行支架技术是否适用于马凡综合征患者的主动脉弓部病变,目前远期效果仍存疑。术后5年随访显示弓部形态良好,远端胸降主动脉&腹主动脉存在扩张趋势。后期问题对于这类马凡综合征患者,近端开放/腔内修复术后,术后远端残余夹层率65.2%~77.8%。术后患者主动脉直径及长度逐年增加,原发夹层部位主动脉增速加剧(1~7 mm/年)。10年内再次手术干预率为15%~35.5%。所以,对于这类患者后期,处理好弓部之后,还需要密切关注远端是否发生瘤样扩张,一旦发生积极干预。目前,新的技术还可实现从弓部到胸主动脉远端一体修复(全腔内主动脉修复一体化支架植入)。结 论升主动脉近端手术后,弓部、远端新发病变需要再次手术的风险依旧存在。再次开胸手术风险较高,如:心包粘连、血管损失等。已置换的人工血管为全腔内修复提供了理想的近端锚定条件,灵活合理利用现有器械各自特点选用不同技术重建弓上分支。同时,新器械的开发应用使得近远端主动脉一体化治疗成为可能。

发布了文章

胡佳团队成功实施一例自制内嵌式三分支支架全腔内修复术

原标题:心脏大血管外科成功实施体外开窗自制内嵌式三分支支架全腔内修复A型主动脉夹层近端修复后再发主动脉弓部巨大动脉瘤 专家简介:胡佳,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华西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副主任。主要从事心脏大血管外科临床医疗工作,诊治各类复杂重症成人心脏外科疾病经验较为丰富,并致力于新技术的探索和实施,在心脏瓣膜外科,房颤外科治疗和冠心病外科治疗方面颇有建树,擅长微创胸腔镜瓣膜手术。 近日,我院心脏大血管外科主动脉微创治疗团队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临床新技术项目(医临新-2018-091和20HXJS015)的支撑下,为一名69岁男性实施了“体外开窗自制内嵌式三分支支架全腔内修复A型主动脉夹层近端修复后再发主动脉弓部巨大动脉瘤手术”,术后4天患者顺利出院,经文献检索,目前国内尚未见相似手术病例报道。 患者吴先生,5年前因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于我院行“升主动脉及右半弓置换术”,此次因“胸痛1天”于我院就诊。增强CT示:A型主动脉夹层近端修复术后,主动脉弓部巨大动脉瘤形成,最大直径达58.1mm(图1)。患者主动脉弓部病变亟需解决,否则远期发生主动脉夹层甚至自发性破裂的风险较高,但再次开胸血管置换手术的巨大创伤和手术风险让患者及家属望而生畏,一度试图放弃手术治疗。华西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主动脉微创治疗团队胡佳副教授向患者及家属耐心解释了疾病的特殊性和全腔内微创修复的可能性以及手术相关风险后,患者及家属果断选择了腔内修复手术拆除体内这一“定时炸弹”。 升主动脉置换术后再发主动脉弓部动脉瘤发病率约0.46%~0.5%。对于涉及主动脉弓部的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开放直视下行“全主动脉弓置换+降主动脉象鼻支架植入术”仍为临床首选治疗方案。随着腔内修复技术的发展,主动脉腔内修复结合分支动脉平行支架技术、体外预开窗或原位开窗技术为该类患者提供了新的选择。 对于本例患者而言,首次开胸手术后术野的广泛粘连和术中深低温停循环使得开放直视手术创伤及风险极高,患者及家属拒绝开放手术治疗。而常规的平行支架、体外预开窗或原位开窗等分支重建技术存在较高内漏风险,对于主动脉瘤患者而言,一旦发生内漏则功亏一篑。为了最大限度降低患者围术期风险,尽可能充分隔绝主动脉弓部动脉瘤,经过反复评估患者病情和主动脉条件,全科讨论手术方案后,团队决定为患者实施“自制内嵌式三分支支架全腔内修复术”。 第一步 体外测量+体外开窗+内嵌分支缝合 由于患者既往行升主动脉及右半弓置换手术,升主动脉人工血管为全腔内修复提供了可靠的近端锚定区,这也是实施本手术方案的先决条件。根据术前CTA详细测量的锚定距离和各分支开口的距离、直径以及相对弓顶的角度,并详细对比造影所测量的数据,确定预开窗位置(图2)。 采用灼烧笔进行体外三开窗,截取合适直径和长度的分支动脉支架作为内嵌分支,分别缝合与窗口并缝制弹簧圈作为术中标记(图3)。再将自制内嵌式三分支支架回装到输送鞘内(图4)。 第二步 释放主动脉支架 全麻后暴露双侧颈动脉备用。穿刺右侧股动脉,左侧肱动脉植入5F导鞘备用。经右侧股动脉入路髂总—腹主—升主动脉上行并造影(图5),评估弓部病变和主要分支供血情况并核实术前CT测量数据。标记升主动脉人工血管位置,控制性降压。 超硬导丝建立轨道后导入远端限制性支架,定位于胸降主动脉下段释放(图6),交换导入自制内嵌式三分支支架作为近端主体支架,将支架预先缝制的弹簧圈标记点分别对准无名动脉、左颈总动脉及左锁骨下动脉开口,支架近端定位于升主动脉人工血管内释放(图7)。 第三步 逐一释放弓上分支动脉支架 经右颈总动脉10F鞘引入导管导丝,配合选进无名动脉的内嵌分支中,造影确认后,导入无名动脉支架,近端定位完整重叠于内嵌分支的长度,释放支架,完成无名动脉重建。(图8) 同上述方法重建左颈总动脉(图9)和左锁骨下动脉(图10) 术后造影显示:主体支架定位准确;瘤体隔绝良好,无内漏;弓部三分支血流通畅;远段口径限制适度支架过度自然(图11)。整体效果满意,手术顺利结束(图12)。 第四步 严密的术后监护+术后康复出院 手术结束后,患者转至胸心血管重症监护室。在重症监护室曹舸副主任医师以及曾玲护士长带领的医护团队的共同努力和细心照料下,患者术后6小时顺利拔除气管插管,第二天转回普通病房。术后复查夹层动脉瘤CTA显示主动脉弓部整体形态良好,弓上分支动脉血流通畅,动脉瘤完全隔绝,未见明显内漏(图13)。患者术后恢复顺利,无手术并发症发生,于术后第4天顺利出院。术后一月复查显示支架通畅,形态良好,无内漏(图14)。 主动脉弓部病变是一类严重影响患者远期寿命的心血管疾病。传统正中开胸手术风险高,尤其是再次开胸手术。全腔内修复手术能够尽可能微创化隔绝病变部位,但应根据患者主动脉条件和病变特点,制定个体化的、精准化的腔内修复方案。本例体外开窗自制内嵌式三分支支架全腔内修复主动脉弓部动脉瘤手术的成功,展现出华西医院作为西南地区疑难重症中心的实力,诊疗过程中心脏大血管外科,麻醉科,胸心血管ICU等多学科团队的团结合作也为此类疑难重症患者保驾护航添加了一份强有力的保障。我们有能力,也有信心更加安全、微创和精准地祛除患者病痛,造福更多患者。

发布了文章

主动脉夹层常见问题

专家简介:胡佳,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华西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副主任。主要从事心脏大血管外科临床医疗工作,诊治各类复杂重症成人心脏外科疾病经验较为丰富,并致力于新技术的探索和实施,在心脏瓣膜外科,房颤外科治疗和冠心病外科治疗方面颇有建树,擅长微创胸腔镜瓣膜手术。1、主动脉有什么作用?心脏泵出来的血通过主动脉及其分支,输送至全身器官。紧接心脏的主动脉称为升主动脉,进入胸腔叫胸主动脉,穿过膈肌,进入腹部,就叫腹主动脉。主动脉是人体最粗大的血管,其管壁是由内膜、中膜和外膜三层结构组成,保障血液在血管内顺畅的流动。2、什么是主动脉夹层?主动脉夹层是指由各种原因造成的主动脉内膜破裂,血流进入主动脉壁内,导致主动脉壁分层,剥离的动脉内膜将主动脉分隔形成“真假”两腔。"真腔”是指主动脉原有的正常腔隙,“假腔”是由异常血流从夹层“入口”冲入主动脉壁,进而在主动壁的更远端穿出形成“出口”。有的患者没有出口,形成夹层主动脉瘤。主动脉夹层是非常凶险的疾病,典型症状表现为突发的、胸背部撕裂样剧痛。夹层一旦破裂,血液就会喷流到血管外,威胁患者生命。3、如何诊断主动脉夹层?临床上,突然剧烈的胸背部疼痛,且合并高血压很难控制,心电图正常,应高度怀疑主动脉夹层。立即应用药物稳定血压和心率,然后再去做影像学检查,比如CTA,可以快速发现主动脉夹层破口位置,并为下一步治疗提供指导。4、A、B型夹层有什么区别?夹层累及升主动脉,不论破口位置均为 A型;夹层未累及升主动脉则为 B型,夹层累及主动脉弓部,但未累及升主动脉亦为B型。主动脉夹层死亡率较高,特别是A型夹层,死亡率是以小时计算,必须争分夺秒救治。B型夹层如果稳定的话,死亡率相对低一些。5、主动脉夹层如何治疗?A型夹层破口位置在升主动脉,绝大部分要做开胸手术。在体外循环支持下,把破损的血管拿掉,换一条新的人工管道。术中可以放一个腹膜支架,把远端的降主动脉张开。B型夹层破口位置在降主动脉,以微创腔内治疗为主。首先使用一根很细的导管导丝,从大腿根部的股动脉穿刺进入血管,向心脏方向深入,从主动脉夹层真腔里面通过。再把覆膜支架(人工血管)通过股动脉导上去,准确释放,把破口覆盖掉,近端锚定到正常血管的地方,一直延伸到远端,这就是主动脉B型夹层腔内修复术。6、主动脉夹层撕裂的很长,支架也要很长吗?主动脉夹层撕裂,可能会有多个破口,假如有两个破口,且距离比较远,目前的修复方法是先修复近端的破口,因为近端破口距心脏近,压力大,很容易引起夹层破裂。假腔及远端的破口暂时不修复。

发布了文章

老人胸闷、憋气、难入睡十年余,微创胸腔镜手术换心门解痛苦!

专家简介:胡佳,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华西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副主任。主要从事心脏大血管外科临床医疗工作,诊治各类复杂重症成人心脏外科疾病经验较为丰富,并致力于新技术的探索和实施,在心脏瓣膜外科,房颤外科治疗和冠心病外科治疗方面颇有建树,擅长微创胸腔镜瓣膜手术。病例介绍家住德阳的胡先生今年66岁,十几年来间断胸闷、憋气,夜间不能平卧入睡,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期间就诊于当地医院,被诊断患有风湿性二尖瓣狭窄,需要进行二尖瓣置换。但是传统手术创伤很大,需要前胸正中纵行大切口,并锯开胸骨,老人担心手术风险。前几天老人的儿子在网上看科普文章,了解到胡佳主任可以微创换瓣,不用开胸,于是带着父亲慕名来到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就诊。胡主任详细询问了患者病情,制定了详细的手术方案。在手术团队共同协作下,经患者的右胸乳房下划出3~4厘米左右的切口,顺利为胡先生实施了“全胸腔镜下二尖瓣机械瓣膜置换手术”,术中出血仅200ml。术后一个礼拜,老人已康复出院。据胡佳介绍,传统的二尖瓣置换手术须在前胸正中纵行切开20~30厘米长的刀口,并锯开胸骨,直视下进行二尖瓣置换术。手术切口大、出血多、恢复慢,同时需要纵劈胸骨,对肺功能有一定的影响,因此一些高龄高危患者,很难耐受。近年来,微创外科技术快速发展,微创瓣膜置换越来越成熟,受到患者和医生欢迎。这个手术的特点是创伤小,切口美观、病痛轻、出血少、对呼吸影响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一般患者第二天就能下地活动。瓣膜置换手术俗称“换瓣”,是切除自身原有病变的瓣膜,植入人工瓣。如果把心脏比作房子,把瓣膜比作房门,那么换瓣手术就好比一个房子的门坏了,关不严也打不开,我们就把门上的合页拆下来,这样旧门就拆掉了,人造的瓣膜就好比新的门,这个门是带着门框一体的,把老门框和新门框固定在一起新门就安装好了,也就是换瓣手术完成了。换瓣手术是目前治疗瓣膜病的主要的手术方式。

发布了文章

与时间赛跑,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修复

病例介绍专家简介:胡佳,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博士生导师。擅长胸腹主动脉瘤/动脉夹层、主动脉窦瘤等大血管疾病微创外科治疗,瓣膜和房颤疾病的外科微创治疗,二尖瓣(风湿性或非风湿性)/主动脉瓣/三尖瓣成形/置换,冠心病冠状动脉搭桥手术。今年66岁的郑先生,有长期吸烟习惯,20年前发现高血压病,一直没有规范治疗。两周前,郑先生突发胸、背部剧烈疼痛,出大汗,被家属紧急送到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救治。医生检查后认为,患者疼痛性质、部位类似急性心梗,但又有所不同,遂紧急行主动脉CT下血管成像,确诊王先生患上了急性主动脉夹层动脉瘤(B型)。患者影像检查结果显示,主动脉夹层从降主动脉处撕裂,在主动脉壁内延伸,形成假腔,瘤体巨大,随时可能破裂大出血危及生命,需要紧急手术。经过完善术前相关检查,由心脏大血管外科胡佳副主任医师主刀,成功进行了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修复治疗。手术经左侧股动脉入路,为郑先生顺利植入(直径30毫米,长度100毫米)的主动脉覆膜支架,成功封闭了主动脉夹层破口,隔绝了夹层假腔,恢复了正常血液循环通路。1、什么是主动脉夹层?主动脉是是人体最粗大的血管,相当于城市的主供水管。它直接与心脏相连,然后发出分支为身体各脏器、肢体提供血液、氧气和营养物质。主动脉夹层是指由各种原因造成的主动脉内层破裂,血流进入主动脉壁内,导致血管壁分层,剥离的动脉内膜将主动脉分隔形成“真假”两腔。"真腔”是指主动脉原有的正常腔隙,“假腔”是由异常血流从夹层“入口”冲入主动脉壁,进而在主动壁的更远端穿出形成"出口”。有的患者没有出口,形成夹层主动脉瘤。2、主动脉夹层分几型?有什么危害?目前,主动脉夹层分型方式主要有Debakey分型和Standford分型两种,其中Standford分型更为简单明了 ,有助于迅速据此做出诊疗决策。依据升主动脉是否累及进行分类:夹层累及升主动脉,不论破口位置均为Standford A型;夹层未累及升主动脉则为Standford B型(夹层累及主动脉弓部,但未累及升主动脉亦为B型)。主动脉夹层是极其凶险的疾病,可累及升主动脉、主动脉弓、降主动脉甚至一直到髂动脉,最凶险的为A型主动脉夹层,如果不及时治疗,48 小时内的病死率为50%,1个月病死率90%。动脉血液通过动脉内膜破口不断涌入动脉中层并向远端撕裂,形成一个巨大的夹层或动脉瘤,随时有破裂的危险,动脉瘤一旦破裂死亡率100%,根本来不及抢救。3、主动脉夹层如何治疗?郑先生的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属于B型,主动脉破口位置在向主动脉,病变在主动脉壁延伸。针对这类疾病,主动脉腔内隔绝术是目前最先进、最有效的外科治疗方法。对于急性夹层的患者,首先应进行相应的保守治疗,控制血压,控制疼痛。通常需要应用强有力的药物,如降压的硝普钠、镇痛的吗啡等。在患者情况适当稳定后,治疗方式的选择主要根据夹层的类型而定。对于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以微创腔内封闭治疗为主。该术式能及时缓解急性主动脉综合征,封闭动脉内膜破口,阻止主动脉夹层进展,防止全身重要器官缺血缺氧。与开放手术相比,腔内治疗创伤小、效果好。对于破口位于升主动脉的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发生率较B型夹层高,如未接受正规治疗死亡率很高。主动脉置换术是治疗A型夹层的主要手术方式。需要在开胸和体外循环的支持下,移除夹层病变血管,并使用人工材料重建真腔血流。最后,专家提醒,高血压患者一定要控制好血压。因为高血压会导致主动脉硬化、内膜弹性降低,在血流冲击下形成破口,血液会通过破口进入主动脉中层从而形成夹层动脉瘤。所以应控制好血压,维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降低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发生率。

发布了文章

名医访谈:风湿性心脏病常见问题解答

『名医访谈』系列节目,聚国内医学界的优秀医师,探讨常见疾病与健康问题的成因和诊治,分享前沿医疗成果,助力大众的健康生活。且看名医风采,尽在仁心精术。在本期『名医访谈』中,邀请到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胡佳教授,来和大家一起聊一聊风湿性心脏病常见问题。1、什么是风湿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简称风心病,是指由于风湿热活动,累及心脏瓣膜而造成的心脏瓣膜病变。而风湿热指的是一种因为A组链球菌感染引起的迟发性、非化脓性炎症反应,因为机体有许多成分“长得像”链球菌,使得机体的炎症反应除了杀灭链球菌外,也广泛损害自身组织,影响器官功能,这就被称为风湿热。风湿热可以累及多种器官,引起多种病变,包括关节炎、心脏炎、舞蹈病、皮下结节、边缘性红斑等等,当风湿热累及心脏瓣膜的时候,会损害瓣膜功能,表现为二尖瓣、三尖瓣、主动脉瓣中有一个或几个瓣膜狭窄和(或)关闭不全,从而影响心脏射血功能,甚至造成心力衰竭,这即是风湿性心脏病。2、为什么会得风湿热?目前对于风湿热的发病机制和病因并不是非常明确,但研究发现风湿热多发于冬春阴雨季节,寒冷和潮湿是重要的诱因,提示风湿热的发病和环境因素有一定关系。风湿热在任何年龄都可以发病,最常见的人群是5-15岁的儿童和青少年。在临床上风湿热典型症状出现前1-6周,患者常常有咽喉炎或扁桃体炎等上呼吸道A组链球菌感染的表现,如发热、咽痛、颌下淋巴结肿大、咳嗽等,提示风湿热的发病与A组链球菌感染密切相关。因此对于免疫力差、抵抗力弱、生活环境差等容易感染A组链球菌的人群,容易患风湿热,从免疫遗传学方面而言,风湿热是具有一定的遗传性质的,风湿热患者的家族遗传风湿热的几率非常大,很可能会出现同一个家庭中多个家庭成员风湿热发病,由此可见风湿热和遗传因素有着密切联系,这也可能是因为家庭成员中互相感染链球菌所导致的。3、风心病会让心脏瓣膜发生哪些改变?引起什么后果?在正常情况下,血液通过肺静脉→左心房→二尖瓣→左心室→主动脉瓣→主动脉的途径射出心脏,供应全身组织器官。瓣膜相当于“闸门”,保证血液单向通过,而不倒流。风湿热的反复发作导致心脏慢性炎症,使心脏瓣膜充血、肿胀、瘢痕形成、钙化,乳头肌和腱索挛缩、粘连、融合,导致瓣膜狭窄和/或关闭不全。风心病主要累及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少数累及三尖瓣。当风湿热导致心瓣膜肿胀、增厚、变形时,瓣膜不能充分开放,从而阻挡了血液正常的流动,我们叫做瓣膜狭窄。主动脉瓣狭窄后心脏必须用力收缩才能使血液通过狭窄的瓣口,导致心脏工作强度加大,效率降低,心脏易疲劳,久而久之造成心脏肥大,甚至左心衰竭。二尖瓣狭窄到一定程度时由于左心房压力的增高,导致肺静脉和肺毛细血管压力增高,形成肺淤血,肺淤血后容易引起以下症状:①呼吸困难;②咳嗽;③咳血,有的还会出现声音沙哑和吞咽困难。相反当瓣膜变得软弱无力、或过度扩张,引起瓣膜不能正常关闭,或瓣膜关闭后,血液仍能通过开口反流回来,这个就叫做关闭不全。当出现瓣膜关闭不全后,就会导致原来已经流过去的血液又有一部向后倒流,不能完全的单向流动,这些病变都会加重心脏负担。长期超负荷的工作会使心脏增大,出现心衰。4、风心病有哪些症状?由于风心病最常累及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因此多数患者往往出现左心衰和肺淤血的症状,例如胸闷、心慌、气短、乏力、咳嗽、呼吸困难、咳粉红色泡沫样痰等。如果病情进一步进展,左心衰可能会逐渐累及发展为右心衰,即全心衰,出现肝脾肿大,下肢水肿等临床表现。病情严重者,可能会由于心衰引起死亡。病变初期,瓣膜病变程度较轻,大多数病人没有什么不适表现。随着病变进展,病人可能出现活动或体力劳动时胸闷、气短、心慌,有的病人会有头晕,甚至胸痛,易与冠心病、心绞痛混淆。部分病人平时没有症状,但感冒了以后才出现憋气等心功能不全症状,而且感冒症状严重,不易治疗,常常发展为肺炎。因此,很多病人错误的认为自己患了肺病。当病变持续进展加重,病人的活动能力开始明显下降,休息时也会出现上述症状,甚至夜间睡眠时不能平卧,一躺下就憋气,只能坐着睡觉,我们称之为“心衰”。5、风心病的治疗有哪些方法?风心病的治疗,主要有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及外科手术治疗三种方式。药物治疗是基础治疗,在风心病活动期,应该给与抗炎、抗生素治疗,可以从一定程度上缓解病人症状,但并不能除“病根”。介入治疗是针对某些早期风湿性心脏病并符合一定手术条件的患者。外科手术治疗是风心病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特别是对于心脏瓣膜存在一定问题的患者。主要有瓣膜置换或瓣膜成形两种,是否需要手术治疗,需要专业医生根据病人的瓣膜病变程度,心脏功能状况并结合病人实际情况综合评价后给出结论。6、瓣膜手术是怎么回事?成形OR 置换?瓣膜手术是风心病主要的手术方式,即通过置换或修补的方式恢复瓣膜正常的功能,恢复正常的血流动力学,缓解心脏负担,解决心功能不全的问题。一般而言,对于有症状、检查确诊重度瓣膜功能障碍患者,不论其病变类型,均应进行干预,及早手术,避免错过最佳手术时机。瓣膜手术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又可分为成形手术和置换手术。瓣膜置换手术,就是俗称的“换瓣”,是切除自身原有病变的瓣膜,植入人工瓣,用人工瓣膜来代替自身瓣膜的功能,从而避免了心脏功能的进一步损害的一种手术。如果把心脏比作房子,把瓣膜比作房门,那么换瓣手术就好比一个房子的门坏了,关不严也打不开,我们就把门上的合页拆下来,这样旧门就拆掉了,人造的瓣膜就好比新的门,这个门是带着门框一体的,把老门框和新门框固定在一起新门就安装好了,也就是换瓣手术完成了。换瓣手术是目前治疗风湿性心脏病的最主要的手术方式。瓣膜成形手术,就是保留自身瓣膜,对坏的自身瓣膜进行修复,恢复自身瓣膜的原有功能。就好比一个房间的门坏了,关不严,我们就把旧门修修补补,让它能够关严实了。由于风湿性心脏病的病变瓣膜一般损害较为严重,能够有条件修复的比较少。对于成形和置换两者之间的选择,主要还是取决于瓣膜病变的程度,如果本身的瓣膜病变比较轻,还存留着一定的功能,此时当然首选成形手术,毕竟自己本身的瓣膜总好过外来的瓣膜;但对于大多数风心病患者来说,诊断发现时瓣膜病变已经比较重了,成形手术并不能恢复瓣膜正常的功能,这时候就需要采用置换手术来进行治疗。7、心脏瓣膜病,手术方式有哪些?微创效果怎么样?心瓣膜病是我国一种常见的心脏病,其中以风湿热导致的瓣膜损害最为常见。手术方式以瓣膜修复或置换为主,根据手术切口的不同,又可分为开胸手术和微创手术。微创手术又可更详细地分为胸腔镜下微创手术和小切口下微创手术。开胸手术多采用胸骨正中切口(长约20 cm),在切口下肉眼直视进行瓣膜手术,手术结束时用钢丝合拢固定胸骨;这类手术对患者的创伤较大,术后20cm切口愈合的瘢痕也较为显眼,给患者特别是女性患者的美观、社交与心理带来了严重的不良影响。但这类手术方式适应症广,大部分瓣膜病变都可应用。胸腔镜下微创手术是在胸壁上打3个1.5 cm的小孔,将医用微摄像头深入患者体内,医生看着电视胸腔镜观察器官和病灶,利用特制的微创手术器械完成手术操作。但胸腔镜下医生操作空间下,观察到的图像也不具有立体感,因此对医生的要求较高,同时如果瓣膜病变较为严重,病灶广泛粘连,胸腔镜手术也即难以实施。但微创手术具有恢复快、创伤小、美观等多种优点。小切口下微创手术目前运用较多,一方面切口小,微创,另一方面医生也能在肉眼直视下进行手术,手术难度也相应降低,因此受到广泛患者和医生的喜爱。小切口下微创手术包括胸骨正中小切口和右前胸小切口下瓣膜手术,手术不损伤胸骨,切口美观隐蔽、创伤小、瘢痕较小。总体来说,心脏瓣膜病微创手术的效果较好,同时对患者创伤小,在保证手术效果,具有相应适应症的前提下,还是微创手术多作为首选。但需要注意的是,微创手术进行的前提是保证手术的效果,如果患者病情复杂、微创条件下手术效果难以保证,这时候还是需要进行开胸手术的。8、如何选择手术时机?对于需要进行手术的风心病患者来说,手术时机的选择很重要。很多朋友都知道,患者在进行手术前,首先要住院,进行各种各样的检查、甚至吃一些药物,医生才会安排告诉具体的手术日期,这其实就是在选择手术的时机。因为在进行手术的时候,需要保证患者的心功能储备、保证没有风湿热的活动,同时还要考虑患者体质的好坏、有没有其他疾病(高血压、糖尿病)或一些其他不能进行手术的问题。例如对于一个来住院时就已出现心功能不全或心衰的患者,肯定不能立马进行手术,因为患者心脏功能不好,手术的风险很大,因此这时候就需要先进行一阵子的心衰药物治疗,等到患者心功能得到一定改善的情况下,再进行手术。有的瓣膜病患者,心功能良好,不需要过多术前药物调整,完善入院检查无异常后即可安排手术。医生会根据病人的病情,选择最合理的时机进行手术,希望病人能够耐心等待,积极配合。9、机械瓣与生物瓣如何选择?人工瓣膜分两类,一种是特殊金属制成的瓣膜,我们称作机械瓣。第二种是生物材料制成的,我们称作生物瓣。机械瓣是用非金属材料和金属材料制成的人工瓣膜,结构很像我们熟悉的"门",不过门框是圆形的,其内有一扇或两扇"门"。安装一扇门的是单叶瓣,两扇门的是双叶瓣。多数机械瓣均是用热解碳材料制成,强度和耐磨性相当于金刚石,因而非常结实耐用,所有机械瓣具有耐久性好,寿命长,一次手术基本上可以终生使用。但由于机械瓣相当于外界的物质,安装在人体内,容易在瓣膜上形成血栓,因此安装机械瓣的患者终身需要服用抗凝药,同时需要定期到相关医院检查凝血相关指标,并根据检查结果调整药物剂量。当抗凝治疗中的患者发生内脏出血(脑出血)或需要手术治疗时,处理起来也比较麻烦。怀孕期间服用华法林,有可能导致胎儿畸形,准备换瓣的育龄期女性,要慎重考虑这一点,生物瓣是指应用其他动物身体上的材料,经过加工处理制成的人工心脏瓣膜。最常用的生物材料有牛心包瓣和猪的主动脉瓣两种。生物瓣从结构上看都类似人类自身的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结构,植入人体后血流动力学与人体瓣膜也十分近似。生物瓣植入人体后3-6个月左右,瓣叶表面会被沉积的纤维蛋白和血管内皮组织覆盖,瓣叶材料不再与患者的血液接触,避免了激活血液的凝血反应,因此也就不再需要抗凝治疗了,这是生物瓣最大的优点。但生物材料都有一定的使用寿命,手术若干年后生物瓣膜一旦发生损坏,就将面临第二次换瓣手术。一般情况下年龄越年轻,生物瓣损坏越快,使用寿命越短。一般认为术后7-10年,生物瓣开始出现一定坏损,术后15-20年就需要再次替换瓣膜了。在瓣膜的选择上,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病情、年龄、术后是否能够接受抗凝治疗、有没有使用抗凝药物的禁忌症以及患者的个人愿望。机械瓣和生物瓣没有绝对的哪种好或者不好,各自有各自的优缺点,如何选择需要根据病人的年龄、一般状况、合并疾病以及自身的生活、工作、体力、心理因素、经济条件等实际情况综合考虑,看看自己适合使用哪一种,有的时候需要专业医生跟患者共同商讨。比如说如果患者术后有怀孕的需要,就需要运用生物瓣;如果患者年龄较大、此时运用生物瓣也是更好的选择;如果患者怕再次进行手术的麻烦,年龄又较小,对于术后抗凝药的服用也不抗拒,这时候可能就会推荐使用机械瓣了。

发布了文章

主动脉夹层——一种撕心裂肺的痛

专家简介:胡佳,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博士生导师。擅长胸腹主动脉瘤/动脉夹层、主动脉窦瘤等大血管疾病微创外科治疗,瓣膜和房颤疾病的外科微创治疗,二尖瓣(风湿性或非风湿性)/主动脉瓣/三尖瓣成形/置换,冠心病冠状动脉搭桥手术。

发布了文章

风心病联合瓣膜损害外科治疗常见问题

一、什么是风湿性心脏病? 简称风心病,是指由于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风湿热,这种炎症反应反复发作,导致心脏的瓣膜增厚、粘连、钙化,腱索增厚、融合,使瓣叶的开闭受到限制,从而影响心脏瓣膜而造成的心脏病变。表现为二尖瓣、三尖瓣、主动脉瓣中有一个或几个瓣膜狭窄和(或)关闭不全。 二、瓣膜病变会引起什么后果? 风湿热的反复发作导致心脏慢性炎症,引起组织增厚、变形、使瓣膜不能充分开放、并且阻挡血液正常的流动,我们叫做瓣膜狭窄。狭窄后心脏必须用力收缩才能使血液通过狭窄的瓣口。相反当瓣膜变得软弱无力、或过度扩张,引起瓣膜不能正常关闭,瓣膜关闭后,血液仍能通过开口反流回来,这个就叫做关闭不全。当出现瓣膜关闭不全后,就会导致原来已经流过去的血液又有一部向后倒流,不能完全的单向流动,这些病变都会加重心脏负担。长期超负荷的工作会使心脏增大,出现心衰。 三、风心病有哪些症状? 一般来讲,病变初期,瓣膜病变程度较轻,大多数病人没有什么不适表现。随着病变进展,病人可能出现活动或体力劳动时胸闷、气短、心慌,有的病人会有头晕,甚至胸痛。部分病人平时没有症状,但感冒了以后才出现憋气等心功能不全症状,而且感冒症状严重,不易治疗,常常发展为肺炎。因此,很多病人错误的认为自己患了肺病或者冠心病、心绞痛。当病变持续进展加重,病人的活动能力开始明显下降,休息时也会出现上述症状,甚至夜间睡眠时不能平卧,一躺下就憋气,只能坐着睡觉,我们称之为“心衰”。当然也有例外,有的病人瓣膜病变很重却没有任何症状,活动量也接近正常,只是在查体时医生听诊发现有心脏杂音,经超声心动图诊断为瓣膜病,这种病人是否需要治疗,要咨询专业医生综合判断。 四、风心病的治疗方法? 风心病的治疗,主要有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及外科手术治疗三种方式。药物治疗是基础治疗,可以从一定程度上缓解病人症状,但并不能除“病根”。介入治疗是针对某些早期风湿性心脏病并符合一定手术条件的患者。而外科手术治疗是风心病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主要有瓣膜置换或瓣膜成形两种。是否需要手术治疗,需要专业医生根据病人的瓣膜病变程度,心脏功能状况并结合病人实际情况综合评价后给出结论。 五、什么是瓣膜置换术? 瓣膜置换手术,就是俗称的“换瓣”,是切除自身原有病变的瓣膜,植入人工瓣,用人工瓣膜来代替自身瓣膜的功能,从而避免了心脏功能的进一步损害的一种手术。如果把心脏比作房子,把瓣膜比作房门,那么换瓣手术就好比一个房子的门坏了,关不严也打不开,我们就把门上的合页拆下来,这样旧门就拆掉了,人造的瓣膜就好比新的门,这个门是带着门框一体的,把老门框和新门框固定在一起新门就安装好了,也就是换瓣手术完成了。换瓣手术是目前治疗风湿性心脏病的最主要的手术方式。 六、什么是瓣膜成形术? 瓣膜成形手术,就是保留自身瓣膜,对坏的自身瓣膜进行修复,恢复自身瓣膜的原有功能。就好比一个房间的门坏了,关不严,我们就把旧门修修补补,让它能够关严实了。由于风湿性心脏病的病变瓣膜一般损害较为严重,能够有条件修复的比较少。 七、人工瓣膜有几种? 人工瓣膜分两类。一种是特殊金属制成的瓣膜,我们称作机械瓣。第二种是生物材料制成的,我们称作生物瓣。 八、怎样选择合适的人工瓣膜? 选择瓣膜的因素包括病情、年龄、术后是否能够接受抗凝治疗、有没有使用抗凝药物的禁忌症以及您的个人愿望。机械瓣和生物瓣没有绝对的哪种好或者不好,各自有各自的优缺点,如何选择需要根据病人的年龄、一般状况、合并疾病以及自身的生活、工作、体力、心理因素、经济条件等实际情况综合考虑,看看自己适合使用哪一种,有的时候需要专业医生跟患者共同商讨。 九、机械瓣膜的优点及缺点有哪些? 优点:机械瓣设计寿命较生物瓣长,一次换瓣基本可以终生使用。缺点:A、机械瓣安装到人体内,会长血栓,为了预防血栓形成,需要终生服用抗凝药(华法林)。同时为了调整华法林服用剂量,需要定期到医院抽血化验监测抗凝指标。为此就要考虑家住的离最近的医院有多远、检查是否方便、以及那家医院能不能做血凝常规检查、食用哪些食物、服用哪些药物会对抗凝效果有影响等等切实问题,可能因此会影响病人术后的生活质量。B、服用华法林过量,可导致出血,服用华法林不足量,可导致血栓。C、在安静的环境下,有时会听到胸前“滴答滴答”的响声,这是机械瓣膜工作产生的,是正常现象,但是如果您对噪音非常敏感,常年失眠,那么在选择瓣膜时就要考虑这一点了。当然,绝大多数病人对这种声音是可以接受并适应的。D、怀孕期间服用华法林,有可能导致胎儿畸形,准备换瓣的育龄期女性,要慎重考虑这一点,而男人则不存在这一问题,这一点在后面会详细介绍。 十、生物瓣膜的优点及缺点有哪些? 优点:不需要终生服用抗凝药物,只需服用几个月,仅在这期间,需要定期抽血化验,如果没有房颤,3-6个月后就可以停止华法林抗凝治疗,因此与之相关的血栓及出血的风险大大降低。缺点:使用寿命较机械瓣膜短,随着时间的延长,生物瓣膜会发生损坏。因此,手术若干年后生物瓣膜一旦发生损坏,就将面临第二次换瓣手术。一般情况下年龄越年轻,生物瓣损坏越快,使用寿命越短,二次手术的几率越大。那么具体到每个病人,能使用多长时间呢?这可没法给出明确答案,因为根据病人体质、代谢状态、运动量、基础心率、血压等不同其使用寿命会有所差异。因此,在选择瓣膜时,您需要对可能面临的第二次手术充分的预期。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视频,建议使用火狐或者谷歌浏览器

发布了文章

凶险的主动脉夹层也可以微创治疗?

在心血管外科领域,主动脉(俗称大血管)疾病是一组严重威胁生命的复杂病症(包括主动脉瘤、主动脉狭窄和主动脉夹层),自然预后极差,手术治疗是最佳手段,但由于技术难度大,涉及多个重要脏器,并发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一直是个世界性难题。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胡佳主动脉是位于人体中轴的一根大动脉,是体内最为粗大的血管,它直接与心脏相连,身体各脏器、肢体的血液均由主动脉发出分支来提供。主动脉夹层,专业的定义是由各种原因造成的主动脉壁破裂,血流进入主动脉壁内,导致血管壁分层,剥离的内膜片将主动脉分隔形成“真假”两腔。其中,“真腔”是指主动脉原有的正常腔隙,“假腔”是由异常血流从夹层“入口”冲入主动脉壁,进而在主动壁的更远端穿出形成“出口”。也就是说,主动脉夹层就是主动脉处于即将完全破裂的阶段。如果不及时治疗,损伤的主动脉随时有可能破裂,失去了血液供应,身体很快将随之死去。目前,主动脉夹层的治疗策略选择主要还是依据传统的Debakey分型和Standford分型,这两者都是依据解剖形态进行的分类,Standford分型更为简单明了,有助于迅速据此做出诊疗决策。以Standford分型为例,依据升主动脉是否累及进行分类:夹层累及升主动脉,不论破口位置均为A型;夹层未累及升主动脉则为B型(注:夹层累及主动脉弓部,但未累及升主动脉亦为B型)。A型夹层的发生率较B型夹层高,如未接受正规治疗死亡率很高。主动脉置换术是治疗A型夹层的主要手术方式。需要在开胸和体外循环的支持下,移除夹层病变血管,并使用人工材料重建真腔血流,同时还需要修复主动脉瓣膜功能。主动脉置换术效果确切且疗效持久。但由于手术创伤大,操作复杂,手术风险也较高,目前数据表明,A型夹层术后术后30天死亡率为10-30%。最近几年,包括中国学者在内,有陆续报道对A型夹层行微创腔内治疗,并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对于A型夹层,由于微创手术应用受到解剖结构限制,并不适合所有患者,需根据患者情况进行决定。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目前微创腔内治疗已经成为B型夹层的首选手术方法,与开放手术相比,腔内治疗大大降低了死亡率。医生将会使用一根很细的有弹性探头,从身体的外周部位(如大腿根部的股动脉)进入血管内,向心脏深入,直达主动脉病变区域,放置一个人工支架,以支撑损坏的主动脉,达到治疗的目的。另外,随着技术的发展,对于以往需要开胸手术的患者,目前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创伤更小的复合杂交手术,医生会根据病人情况,结合开胸和支架手术的优点,为患者量身定做手术方案。总的来说,主动脉夹层是一种凶险的心血管急症,应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根据病情选择不同的干预措施。对于急性A型夹层,研究数据指出发病后应尽早进行手术治疗,传统开放手术仍是首选的手术方式。而随着腔内技术的兴起和飞速发展,有相当比例的A型夹层患者也可选择微创手术或杂交手术。对于急性期B型夹层的治疗,微创手术现已成为首选的手术方式。慢性期B型夹层由于独特的解剖学和血管病理生理学特点,目前仍是手术治疗的难点,还有待开发出新的适应其病变特征的腔内器具。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视频,建议使用火狐或者谷歌浏览器

发布了文章

带你了解主动脉疾病的杂交手术治疗

对于主动脉疾病,传统的手术是开胸建立体外循环之后在心脏上做手术,这种手术因为需要开胸甚至开腹,对人体会造成比较大的创伤,失血会比较多。杂交手术的理念是既把病人的病治好,又能减小病人的风险,冠心病的病人有一些病变部位可以用介入的方法治疗,一些重要部位,如前降支的病变用乳内动脉搭桥,它的远期通畅率要远远好于内科的支架,这种手术由于是多学科的合作,所以把它叫做杂交手术,杂交手术的好处是病人在一次手术、一次麻醉的情况下就把所有的病治好,但它也有一些局限性,如单次手术的费用会比传统手术高很多。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胡佳杂交手术分为两型,I型杂交手术是指使用标准的弓部置换技术结合降主动脉植人覆膜支架的主动脉弓病理修复术。其分为同期手术(杂交Ia型)和分期手术(杂交Ib型),两种手术均适用于主动脉夹层延续至降主动脉的患者,但两者间比较是否存在理论优势还未被完全肯定,两种模式下的外科象鼻修复术的早期和长期转归的比较目前尚无研究证实。而II型手术方式在主动脉弓治疗方面与I型杂交完全不同。它是在外科血管搭桥之后行主动脉覆膜支架置入术,避免了深低体温停循环并尽量减少心肺体外循环的使用。II型杂交也可同时进行IIa型或分期进行IIb型 。研究表明,对于主动脉疾病开放手术与杂交手术相比,在围手术期死亡率和短期效果、风险安全性方面,杂交手术要明显优于传统开放手术。对于远期效果的二者基本上是相当。杂交手术和传统手术相比虽然具有较多的优势,对于无法耐受传统开放手术的患者,杂交手术治疗TAAA是一种可替代的选择。但是对于外科医师而言,杂交手术难度大、学习曲线长,其技术层面的因素对胸腹主动脉瘤患者的预后有直接的影响。因此,对于杂交手术,一定要选择技术和经验过硬的外科医师。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胡佳教授几例杂交手术病例报告:病例1(男性,63岁)主诉:因车祸入院,检查发现头部、面部和胸部创伤,事故后18 h入院,12 h内,出现左下肢缺血性症状并无尿。CTA:颅骨和鼻骨骨折、左侧多发肋骨骨折、上纵隔血肿、双侧血气胸、双侧肺挫伤、近端主动脉弓近端及降主动脉钝性损伤(-级)、肾脏裂伤伴肾周血肿;进一步CTA扫描发现Z0C区为穿透性溃疡,Z2和Z3区为假性动脉瘤,此外降主动脉夹层一直延伸至双侧髂动脉;右肾动脉开口处真腔被严重压缩,左肾动脉严重闭塞,通过假腔供血。手术过程:入院后2小时行紧急TEVAR。在近端降主动脉至远端腹腔干上方2 cm处植入支架(30mm×20 mm),术后造影显示远端TL重新开放,双侧肾动脉及左髂总动脉血流良好,无脊髓缺血发生;术后3小时尿量100 ml/h,后12h为1100ml。术后24小时,完成型杂交修复手术,用双分支人工血管以端对端方式行升主动脉与无名动脉及左颈总动脉搭桥术,后使用覆膜支架(36 mm×20 cm)覆盖主动脉弓部近端病变。术后出现肺部感染及上消化道出血,经治疗后16天拔管。术后23天造影显示主动脉弓部近端病变封闭良好,主动脉远端血管形态良好。术后6个月患者情况逐渐好转,并开始恢复活动。病例2(男性,69岁)主诉:胸背部疼痛1周,加重2天。既往病史:高血压、左颈内动脉瘤、左甲状腺结节。心脏彩超:主动脉瓣轻度反流(AR)。CTA:主动脉弓部夹层。手术策略:升主动脉-无名动脉搭桥术/升主动脉+左颈总动脉搭桥术/升主动脉-左腋动脉搭桥术/覆膜支架植入术。术后造影:血管形态良好,夹层消失。病例3(男性,67岁)主诉:右侧肢体活动受限1月余、AR(重度)。既往病史:脑梗塞1月余。查体:右侧上、下肢肌力2级。实验室检查:肌酐255 umol/L。CTA:升主动脉瘤样扩张。手术策略:改良Carbrol术/升主动脉-无名动脉-左颈总动脉搭桥术/覆膜支架植入术/潜望镜支架植入术。术后造影:瘤体消失,潜望镜支架内血流通畅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视频,建议使用火狐或者谷歌浏览器

发布了文章

心脏瓣膜术后需服用华法林患者应注意的保养康复关键。

患者朋友们好,我是华西心脏大血管外科的胡佳教授。首先恭喜你顺利完成了心脏瓣膜手术并恢复良好出院。为了保证良好的远期手术效果,获得更长久的更高质量的生活水平(特别是更换机械瓣和术后房颤仍存在的患者),正规按医嘱的服用华法林是其中的关键。大家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因为术后心功能改善,全身各脏器功能也会获得很好的增强,很多患者术后食欲大大增加。但请注意饮食,尽量清淡少盐,保持术后体重不要变化太大。 二、避免长时间大量服用一些所谓保养滋补的中草药,下面我会附上一些会影响华法林效果的药物和食物。 影响华法林抗凝作用的药物、中草药及食物(为便于查找将药物按拼音字母顺序排序) 1.1 增强华法林抗凝作用的药物 A:阿加曲班、阿卡波糖、阿氯芬酸、阿米替林、阿莫沙平、阿奇霉素、阿司匹林、阿替普酶、阿西美辛、阿昔单抗、阿扎丙宗、安乃近、安泼那韦、氨基水杨酸、氨鲁米特、胺碘酮、奥美拉唑、奥沙拉秦、奥沙普秦; B:保泰松、苯妥英、苯溴马隆、苯乙双胍、比伐卢定、比卡鲁胺、吡拉西坦、吡罗昔康、吡洛芬、别嘌醇、丙戊酸、布洛芬; D: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达那肝素、达那唑、低分子肝素、地红霉素、地拉夫定、地美环素、地昔帕明、碘塞罗宁、丁苯羟酸、度硫平(二苯噻庚英)、对乙酰氨基酚、多虑平、多塞平、多西环素; E:鹅去氧胆酸、二氮嗪、二甲双胍; F:伐地考昔、非尔氨酯、非诺贝特、非诺洛芬、夫洛非宁、氟比洛芬、氟伐他汀、氟芬那酸、氟伏沙明、氟甲睾酮、氟康唑、氟尿嘧啶、氟他胺、氟烷、氟西喹南、氟西汀、复方新诺明; G:干扰素、甘菊、肝素、高血糖素、睾酮、格列本脲、格列齐特、格列喹酮、格列美脲、格帕沙星; H:红霉素、环丙沙星、环磷酰胺、磺胺吡啶、磺胺甲恶唑、磺胺异恶唑、磺吡酮、磺氯苯脲、磺脲类降糖药、灰黄霉素; J:吉西他滨、己酮可可碱、加替沙星、甲睾酮、甲基多巴、甲泼尼龙、甲羟孕酮、甲巯咪唑、甲硝唑、酒精; K:卡布洛芬、卡培他滨、克拉霉素、奎尼丁、奎宁、喹硫平; L:拉氧头孢、辣椒碱、雷尼替丁、链激酶、流感病毒疫苗、氯贝丁酯、氯吡格雷、氯胍、氯霉素、氯米帕明、氯诺昔康、氯唑西林、罗非昔布、罗红霉素、洛伐他汀; M:美洛昔康、咪康唑、米诺环素、米托坦、莫雷西嗪、莫西沙星; N:萘啶酸、萘普生、萘普酮、尼鲁米特、尼美舒利、尿激酶、诺氟沙星; P:帕罗西汀、哌甲酯、哌拉西林、泼尼松、普罗帕酮、普罗替林、普萘洛尔; Q:齐留通、羟甲烯龙、青霉素、曲格列酮、曲马多、曲妥单抗、屈恶昔康、去氢甲睾酮、炔雌醇、炔诺孕酮; R:瑞替普酶; S:塞来昔布、噻氯匹定、噻洛芬酸、沙奎那韦、舍曲林、舒林酸、舒洛芬、双氟尼酸、双硫仑、双氯芬酸、双氯西林、双香豆素、水合氯醛、水杨酸甲酯、司坦唑醇; T:他莫昔芬、替卡西林、替尼达普、替诺昔康、酮康唑、酮咯酸、酮洛芬、头孢孟多、头孢哌酮、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曲松、头孢替坦、头孢西丁、头孢唑林、土霉素、托美丁、托瑞米芬、托特罗定; W:万古霉素、维生素A、维生素E; X:西咪替丁、西沙必利、辛伐他汀、新霉素、溴芬酸; Y:烟草、羊地高辛抗体Fab片段、氧氟沙星、氧甲氢龙、伊曲康唑、伊索昔康、依他尼酸、依替巴肽、异丙安替比林、异环磷酰胺、异烟肼、吲哚洛芬、吲哚美辛、右丙氧芬、右旋甲状腺素、右旋糖酐; Z:左甲状腺素、左旋咪唑、左氧氟沙星、佐美酸、佐替平。 1.2 减弱华法林抗凝作用的药物 A:6-巯基嘌呤、阿普比妥、阿维A酯、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B:苯巴比妥、苯妥英、丙吡胺、波生坦、布他比妥; C:促皮质激素; D:地西泮; F:氟哌啶醇、辅酶Q10; G:格鲁米特、庚巴比妥; H:海索比妥、环孢素、环磷酰胺; J:己烯雌酚、甲丙氨酯、甲泼尼龙、甲巯咪唑、聚乙醛; K:卡马西平、考来烯胺、可的松; L:来匹卢定、利福平、利托那韦、硫糖铝、硫唑嘌呤、柳氮磺吡啶、氯氮卓、氯米帕明、氯噻酮、氯烯雌醚、螺内酯; M:美沙拉秦、莫雷西嗪; N:萘夫西林; P:泼尼松、扑米酮; Q:炔雌醇、炔诺孕酮; S:司可巴比妥; T:替勃龙; W:维生素C(高剂量)、维生素K、戊巴比妥; Y:乙氯维诺、异戊巴比妥; Z:扎鲁司特、仲丁巴比妥; 2.1 增强华法林抗凝作用的中草药: 丹参、当归、银杏叶、黄连、黄柏、党参、番木瓜、芡实、蒲公英、甘草、胡芦巴、苜蓿、甘菊、姜黄、艾、两面针、龙牙草、白杨木、柳木、苦木、草木樨、绣线菊草、大茴香、山金车花、阿魏、睡菜、七叶树果、山葵、熏草、荷兰芹、西番莲、红三叶草、甜车叶草、香翅豆、毒莴苣、白毛茛、西洋蓍草、龙牙草。 2.2 减弱华法林抗凝作用的中草药: 人参、西洋参、圣约翰草。 3.1 增强华法林抗凝作用的食物: 柚子、葡萄柚、柚子汁、葡萄柚汁、芒果、鱼油。 3.2 减弱华法林抗凝作用的食物: 菠菜、白菜、韭菜、芫荽、莴苣、芹菜、水芹、胡萝卜、西红柿、西蓝花、花菜、包菜、生菜、青椒、辣椒、大蒜、洋葱、蛋黄、大豆油、鱼肝油、海藻类、鳄梨、动物肝脏类、红茶、绿茶。 注意: 以上药物和食物并不是不能服用而需要忌口,短时间内适量服用,对华法林总体抗凝效果影响不大。如果合并有其它疾病,需要长时间的大量服用,最好要咨询您的专科手术医生。 三、服用华法林的病人会增加毛细血管脆性,有些病人四肢或躯干会出现一些小淤斑或淤点,晨起刷牙吐出唾液内有小血丝或者口内有血腥味。如果在排除外伤或撞伤的情况下,淤斑淤点持续出现并逐渐扩大,或者口腔、鼻腔内出血不止,黑色大便、痔疮患者出血不止。那么应尽快到医院复查凝血指标,找像我一样的心外科专科医生诊治。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视频,建议使用火狐或者谷歌浏览器

发布了文章

胡佳:对于累及升主动脉和主动脉弓部近端的病变,杂交技术是否优于传统开放手术?

      当前对于主动脉弓部瘤/夹层的治疗方式有腔内修复技术、传统开放手术。跟传统开放手术相比,腔内技术虽然具有创少小、恢复快等优势,但解决内漏、支架脱落等并发症也是一大难题。杂交技术是传统开放手术和腔内技术的结合,是否能给主动脉弓部疾病患者带来新的治疗选择?在香港举办的莱比锡血管介入治疗大会亚太分会(LINC-AP2019)上,来自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的胡佳副教授就对于累及升主动脉和主动脉弓部近段病变的临床治疗策略作了精彩的分享。主动脉分区及治疗技术Z1为弓部近端,Z0C为升主动脉远端,Z0A、Z0B为升主动脉近、中端(Figure 1)。Figure 1主动脉弓部分区对于主动脉弓部疾病的治疗(主要包括Z0和Z1区),传统开放全弓置换术操作时间长、风险大,部分患者无法耐受;腔内技术虽然围手术期风险较小,但是需面临术后一系列并发症问题。杂交技术集合了开放手术和腔内技术的优点。杂交技术要点杂交技术种类较多,为了获得较好的远期预后,在术前血管外科医师应仔细评估患者的具体情况。近端锚定区应位于正常主动脉壁的位置,支架近端,尤其是小弯侧,应与升主动脉壁有良好的贴附避免鸟嘴形成,以防止远期产生支架的移位、内漏等情况(Figure 2)。Figure  2近端锚定位置 支架远端最好位于主动脉壁质量良好处,避免放在有假腔包裹真腔的位置,以避免出现远期支架远端相关并发症(Figure 3)。Figure  3远端锚定位置HAR和ToAR的比较研究为了比较开放手术和杂交技术对于累及Z0和Z1区主动脉病变治疗的短期和中期疗效,我中心纳入了198名主动脉瘤/夹层患者分别行杂交手术(HAR,n=66)和开放手术(ToAR,n=132)进行比较分析。HAR组患者的年龄为58.5±7.3岁,从发病至手术的时间间隔为10.7±4.2天,高血压的比例为87.9%、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比例为10.6%、冠状动脉疾病的比例为16.7%、肾功能不全的比例为7.6%;ToAR组患者的年龄为55.4±6.1岁,从发病至手术的时间间隔为6.8±3.2天,高血压的比例为86.4%、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比例为11.4%、冠状动脉疾病的比例为17.4%、肾功能不全的比例为9.1%,两组患者的基线数据无明显统计学差异。手术过程中,HAR组有27名患者没有行心肺转流术,其余行心肺转流术的平均时间为119.7±21.1 min,所有患者待在ICU的时间为2.3±1.8天,住院时间为7.5±2.1天,神经功能受损的比例为7.8%、急性肾损伤的比例为6.25%、急性肝中毒的比例为1.6%、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为6.25%,围手术期死亡率为3.0%;ToAR组行心肺转流术的时间为205.1±48.8 min,所有患者待在ICU的时间为7.8±2.1天,住院时间为14.9±4.4天,神经功能受损的比例为20.5%、急性肾损伤的比例为15.9%、急性肝中毒的比例为12.1%、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6.5%,围手术期死亡率为13.6%;从这两组数据上看,围手术期HAR的治疗效果优于ToAR。HAR组随访时间为21.2±3.4个月,主动脉相关的死亡率为1.6%、全因死亡率为1.6%、主要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7%;ToAR组随访时间为21.1±3.0个月,主动脉相关的死亡率为6.1%、全因死亡率为7%、主要不良事件发生率为9.6%。 病例分析病例1(男性,63岁)主诉:因车祸入院,检查发现头部、面部和胸部创伤,事故后18 h入院,12 h内,出现左下肢缺血性症状并无尿。CTA:颅骨和鼻骨骨折、左侧多发肋骨骨折、上纵隔血肿、双侧血气胸、双侧肺挫伤、近端主动脉弓近端及降主动脉钝性损伤(-级)、肾脏裂伤伴肾周血肿;进一步CTA扫描发现Z0C区为穿透性溃疡,Z2和Z3区为假性动脉瘤,此外降主动脉夹层一直延伸至双侧髂动脉;右肾动脉开口处真腔被严重压缩,左肾动脉严重闭塞,通过假腔供血。手术过程:入院后2小时行紧急TEVAR。在近端降主动脉至远端腹腔干上方2 cm处植入支架(30mm×20 mm),术后造影显示远端TL重新开放,双侧肾动脉及左髂总动脉血流良好,无脊髓缺血发生;术后3小时尿量100 ml/h,后12h为1100ml。术后24小时,完成型杂交修复手术,用双分支人工血管以端对端方式行升主动脉与无名动脉及左颈总动脉搭桥术,后使用覆膜支架(36 mm×20 cm)覆盖主动脉弓部近端病变。术后出现肺部感染及上消化道出血,经治疗后16天拔管。术后23天造影显示主动脉弓部近端病变封闭良好,主动脉远端血管形态良好。术后6个月患者情况逐渐好转,并开始恢复活动。病例2(男性,69岁)主诉:胸背部疼痛1周,加重2天。既往病史:高血压、左颈内动脉瘤、左甲状腺结节。心脏彩超:主动脉瓣轻度反流(AR)。CTA:主动脉弓部夹层。手术策略:升主动脉-无名动脉搭桥术/升主动脉+左颈总动脉搭桥术/升主动脉-左腋动脉搭桥术/覆膜支架植入术。术后造影:血管形态良好,夹层消失。病例3(男性,67岁)主诉:右侧肢体活动受限1月余、AR(重度)。既往病史:脑梗塞1月余。查体:右侧上、下肢肌力2级。实验室检查:肌酐255 umol/L。CTA:升主动脉瘤样扩张。手术策略:改良Carbrol术/升主动脉-无名动脉-左颈总动脉搭桥术/覆膜支架植入术/潜望镜支架植入术。术后造影:瘤体消失,潜望镜支架内血流通畅。总结对于微创技术修复近端主动脉病变,杂交技术能获得较好的短期和中期结果,但其远期结果需严密监控。更适合升主动脉近端和远端锚定区的腔内技术和器械的改良和创新有助于提高杂交技术治疗的患者远期获益。

发布了文章

华西胡佳团队成功用多层密网支架全程腔内修复治疗A型主动脉夹层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胡佳副教授领导的微创主动脉外科介入治疗团队,国际首创成功应用本团队参与研发并改良的多层密网支架全程腔内治疗A型主动脉夹层(type A aortic dissection, TAAD)开放手术后远端主动脉残余夹层患者,揭开了主动脉夹层全主动脉腔内修复的序幕,实现历史性跨越。在院诊疗经过患者,男,34岁,2019年1月突发胸痛胸闷入院, 夹层动脉瘤增强CT提示主动脉夹层(Stanford A型),后于我院全麻及体外循环下行主动脉窦部成形+全弓置换+降主动脉象鼻支架置入术。术后患者复查夹层CT提示人工血管及象鼻支架在位正常,但术后支架远端主动脉仍残余夹层,并且破口众多,真腔狭小,假腔巨大,病变累及双侧髂动脉,需要二次干预。理论上,所有主动脉夹层破口都需处理以期获得更佳的主动脉重塑及远期预后,然而夹层向远端发展过程中如果遇到粗大的内脏动脉分支往往会造成内膜撕裂形成破口,封堵该区域破口可能意外覆盖内脏动脉开口导致内脏缺血。术前超声科文晓蓉教授利用彩色多普勒技术精确测量了患者各分支动脉真/假腔血流量及流速,评估各分支夹层受累情况。经过团队的周密讨论,为寻求最佳治疗效果,胡佳副教授决定应用多层密网支架行全程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支架近端锚定象鼻支架内部,远端至双侧髂动脉,覆盖残余夹层全长。此次手术于患者全身麻醉下行双侧髂外动脉穿刺,在X线引导下准确应用多层密网支架顺利植入预期位置,成功对残余夹层全程(含双侧髂动脉)实施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手术过程进展顺利,在麻醉科何沛霖教授的良好的术中管理配合下,患者术中状态平稳,40分钟完成术中所有操作,成功封堵所有破口。患者术后自述感觉良好,术后3天顺利出院。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后造影显示真腔明显扩张术后1个月随访安全性指标:所有重要分支保持通畅;有效性指标: 1. 主动脉真腔明显扩大,环主动脉最大直径缩减(图1); 2. 超声检查显示重要内脏分支动脉灌注明显改善(图2); 3. CTA检查显示主动脉假腔进行性血栓形成; 4. 假腔体积:术前假腔体积103cm3,术后1个月74cm3,减少28%(图3),术后血流动力学改善(图4)。图1 主动脉真腔明显扩大,环主动脉最大直径缩减图2 全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后重要内脏分支动脉灌注明显改善图3 全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后假腔体积较术前减小28%图4 全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后血流动力学改善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是心脏大血管外科的危急重症。近年来,以孙氏手术为代表的开放手术近期疗效不断提升,术后30天内死亡率大幅下降,但患者一直存在术后远端夹层假腔持续灌注、真腔扩张不佳的问题,导致远端主动脉负性重塑,严重影响TAAD患者孙氏手术中远期预后。最理想的手术方式是隔绝主动脉全程破口,促进假腔血栓化,但是封堵远端破口可能意外覆盖内脏动脉开口导致内脏缺血。多层密网支架不仅可以修复主动脉夹层,同时还可保证支架沿途分支的血流通畅。多层密网支架多层密网支架相对于此前的覆膜支架,采用三维编织网状结构设计,基于动脉瘤及夹层的血流调整和病理隔绝的新概念,通过降低动脉瘤或夹层内的涡流速度,使其动脉瘤/夹层内血流分层而形成血栓,正常血管保持直线血流,进而达到隔绝动脉瘤或夹层的治疗目的。总结胡佳副教授领导的华西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微创主动脉外科介入治疗团队国际首创成功应用其参与研发并改良的国产多层密网支架一期全程修复TAAD远端(含双侧髂动脉)残余夹层,获得理想的主动脉真腔重塑效果,内脏分支动脉灌注明显改善(血液流量增加33%~185%),术后一个月随访假腔体积减少28%,所有重要分支均保持通畅,患者术后早期获益明确,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严密观察。该术式揭开了全程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的序幕,属于我国原创,世界领先。

暂无更多

关注

挂号

问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