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点滴滴,为了您的健康打开
关注数内容数
7024

江期鑫

乌镇互联网医院

主治医师 上海市东方医院总院-肛肠外科

全部动态
文章
视频
回答
全部
肠癌
直肠癌
痔疮
结直肠癌
大肠癌
便秘
便血
出血
肠息肉

发布了文章

置顶

哪些人容易得大肠癌?

了解大肠癌的高发人群,对预防、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大肠癌非常重要。以下人群容易发生大肠癌,应定期进行结肠镜检查。 1、 老年人。大规模的统计数据显示,大肠癌的发生率与年龄密切相关,年龄越大,大肠癌的发病率越高。大肠癌在发达国家的高发年龄为60~70岁,大多数大肠癌患者都是中老年人。大肠每天都要与粪便中的大量致癌物质接触,年龄越大,各种致病因素对大肠粘膜刺激的时间越长,所以越容易发生大肠癌 2、 有大肠癌癌前病变者。大肠癌的癌前病变包括结直肠息肉(腺瘤息肉)、溃疡性结肠炎、克隆恩病、结肠血吸虫病、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HNPCC)和家族性腺瘤息肉病(FAP)。这些人发生大肠癌的风险是普通人群的数倍甚至数十倍。对大肠癌的癌前疾病尽早干预和治疗,并定期行结肠镜检查,有望早期阻断大肠癌的发生和发展,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3、 长期高蛋白、高脂肪、低纤维素饮食者。未消化的蛋白质和脂肪进入结肠后,在结肠内细菌的分解作用下生成大量的致癌物质,进而导致结直肠癌的发生。食物中纤维素增多使大便量多对致癌物质起到稀释作用,并刺激肠壁促进肠蠕动,减少有害物质吸收的时间及机会。4、 长期食用腌制、油炸、烘烤食品者。腌制食物在腌制过程中,可生成亚硝胺。亚硝胺是一种致癌物质,故常食腌制品容易致癌。鱼、肉、油脂等经过反复高温加热后,将产生大量的致癌物质,进而诱发大肠癌。5、 大肠癌高发地区的人群。如果一个地区大肠癌的发生率很高或者短期内有多人发生大肠癌和其它癌症,那么就提示这一地区存在大肠癌的高危因素,如缺乏铜、锌、铁、硒等抗癌的微量元素、存在不良的饮食习惯或环境污染严重等等。6、 有结直肠息肉病史者。结直肠息肉(腺瘤息肉)摘除后,1/3以上的又会出现其它部位的结直肠息肉。如果不及时摘除,可能会发生癌变。7、 有结直肠癌病史者。过去曾患过结直肠癌,即使是经过手术治愈的,术后容易再发生结直肠癌。调查统计发现结直肠癌病人术后再患结直肠癌的危险性比一般人高3倍。8、 家族成员中有人得大肠癌者。如果某一个家族中发现一个大肠癌患者,他的直系亲属(父母、子女、兄弟姐妹)发生大肠癌的概率明显升高,大肠癌的发生率大约是普通人群的2-3倍。同一家族的人群,他们的遗传背景相似;另一方面,由于同一家族成员因为长期生活在一起,有着共同的饮食习惯,所以也容易得肠癌。9、 家族成员中有人得结肠息肉者。10、 有家族性腺瘤息肉病(FAP)和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HNPCC)等遗传性疾病的家族史者。11、 有盆腔放疗史者。接受过盆腔放疗者大肠癌的发生率比一般人高4倍,大多发生于放疗后10-20年。   以上为大肠癌的高发人群,大家可以对照一下,如果发现自己或者亲戚朋友属于以上这几种人群的话,一定要加倍留心,建议定期体检行结肠镜检查。一旦出现便血、贫血、腹痛、腹泻、大便变形变细等大肠癌的表现,更加应该尽早行结肠镜检查。大肠癌如果能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其治疗效果很好,5年生存率高达95%以上,绝大多数早期大肠癌患者可以长期存活。如果已经发展成了晚期大肠癌,其治疗效果就很差了。





发布了文章

为什么大肠息肉必须要切除?切除大肠息肉的方法有哪些?

结直肠息肉一经发现,应立即手术切除。因为:1) 虽然大部分息肉是良性的,但是随着时间的延长,良息肉会逐渐长大,当长大到一定的程度时,就会演变成结直肠癌。如果早期及时通过手术切除了结直肠息肉,就可以阻止它们演变成结直肠癌。2) 即使息肉没有发生癌变,息肉越大,肠镜下切除的难度越大,风险也越大,所以越早切除息肉越安全。结肠镜下很难判断息肉是良性的还是恶性的,所以要尽早在结肠镜下摘除息肉,并将切下来的息肉送到病理科在显微镜下化验,进而明确息肉有没有变成肠癌,对指导下一步的治疗具有很重要的意义。结直肠息肉的手术方法有哪些?结直肠息肉的手术方法有很多种,主要分为三大类,即结肠镜下切除、经肛门手术切除和开腹手术切除。结肠镜下切除术又可以分为:凝除术、钳除术、圈除术、内镜粘膜切除术(EMR)和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SD)。绝大多数结直肠息肉不需要进行开腹手术,在结肠镜下就可以切除。小的息肉可以PSD热活检钳凝除,较大的息肉则可以用PSD热活检钳钳除, 带蒂的息肉可以用圈套器圈除。而大息肉和扁平的息肉则需要行EMR或ESD。

发布了文章

大肠癌亲属肠镜检查必要性

一、大肠癌有一定的遗传性研究表明:如果某一个家族中发现一个大肠癌患者,那么与他有血缘关系的亲属(父母、子女、兄弟姐妹)发生大肠癌的概率明显升高,大部分大肠癌呈散发性分布,仅仅约10%~15%的大肠癌有遗传背景。二、大肠癌的发生与饮食及环境密切相关一家族的人群,一方面他们的遗传背景相似;另一方面,长期生活在一起,有着共同的饮食习惯。所以拥有相同的危险因素,患肠癌的风险比正常人群高2-3倍。三、以下人群建议早期行肠镜检查根据美国大肠癌诊治规范,正常人群50岁以上,大肠癌亲属40-45岁,且具备以下症状的建议行结肠镜检查。1、长期粪便潜血阳性(粪便常规+隐血试验阳性)。2、排便习惯改变:最近经常腹泻或便秘,和以前相比,大便形状改变或变细。3、黏液血便:大便中常有鲜红或者暗红血液或者黏液。4、长期贫血和疲劳,无法解释的体重骤降。




发布了文章

大肠的哪些疾病容易演变成大肠癌?

容易发生大肠癌的疾病统称为大肠癌的癌前疾病,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1. 大肠息肉(结直肠息肉)结直肠息肉分为腺瘤息肉、炎症息肉和增生息肉。炎症息肉和增生息肉是不会发生癌变的。而结直肠息肉则容易发生癌变,绝大多数结直肠癌都是由结直肠的腺瘤息肉演变而来的。关于结直肠息肉与结直肠癌之间的关系在我们将在下面几个章节详细描述。在大肠癌高发区,大肠息肉和腺瘤的发病率相应地也较高,它们都具有癌变的可能。对人群中结肠镜检查发现的腺瘤样息肉加以切除后,经25年随访调查,大肠癌的发病率明显下降。 2.结肠血吸虫病。国内外有关血吸虫病与大肠癌的关系报道很多。调查表明,血吸虫病的发病率和大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之间成正相关,血吸虫流行地区大肠癌发病率较高。浙江省嘉善县10个公社对血吸虫病感染人群进行大肠癌普查,结果发现结肠和直肠癌患病率为44.19/10万,而非血吸虫病流行区的吉林省普查大肠癌患病率仅2.67/10万。癌变的可能机制为血吸虫卵在肠壁内沉积可引起慢性炎症和溃疡,并反复进行增生和修复,形成增生息肉、腺瘤,最终诱发癌变。 3.溃疡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发生大肠癌的危险明显高于普通人群。在溃疡性结肠炎病变的基础上,随着年份的增长,可出现粘膜的异型增生和癌变,可无息肉阶段。研究表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大肠癌总的发病率约为3%-5%。溃疡性结肠炎癌变的发生率与病程有关,病程愈长,大肠癌的发生率愈高,病史在10年、20年、40年内的癌变率分别为3%、20%、43%;与首次发病的年龄有关,发病年龄越小,最终发生癌变的可能性就愈高;与病变范围有关,溃疡性结肠炎的癌变率,全大肠炎为6.3%,左侧大肠炎为1.0%。 4.克罗恩病(Crohn Disease,简称CD)。流行病学研究认为,克罗恩病患者发生大肠癌的危险性较一般人群高4-10倍。而且发生大肠癌的年龄比一般人群早10年。大多数作者认为从炎症到癌变平均为15~20年。病程长、病变广泛的克罗恩病发生癌变的倾向与溃疡性结肠炎相似,两者分别是普通人群的19倍及18倍。5、遗传性疾病(1)遗传性非息肉病大肠癌(HNPCC)。又称Lynch综合征,是最常见的遗传性大肠癌。它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也就是说,如果父母有一方患病,他们的子女患病的概率约为50%。HNPCC发生大肠癌的平均年龄为45岁,基因携带者患大肠癌的终生危险为80%,并且经常发生同时性或异时性大肠癌。(2)家族性腺瘤息肉病(FAP)。是一种由结肠腺瘤息肉病(APC)基因突变所致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该疾病的共同特征是大肠粘膜上广泛分布大量大小不等的腺瘤息肉,成群密集或成串排列,其数目往往可多达数百个乃至数千个。息肉自黄豆大小至直径数厘米不等,常密集排列。息肉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多增大。FAP如果未及时治疗,将100%发生癌变。FAP的息肉大多在30多岁时发生癌变,未治疗者平均死亡年龄在42岁左右。FAP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也就是说,一旦有一个病人发病,其子女就有50%的可能性发病。所以,FAP病人的家属需要通过结肠镜检查进行筛查,一旦发现出现FAP,应尽早手术切除,以免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发生癌变。所以父母中如果有一人患FAP,其子女从10-12岁左右开始就要定期行结肠镜检查,直到50岁为止。同时病人的父母、兄弟姐妹也应当行结肠镜检查,因为他们也存在发生FAP的可能性。 对大肠癌的癌前疾病尽早干预和治疗,并定期行结肠镜检查,有望早期阻断大肠癌的发生和发展,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发布了文章

便秘的人更容易得大肠癌吗?

便秘的人是否更容易得大肠癌?关于这个问题,目前尚存在争议。有学者认为,便秘的人容易得大肠癌。可能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食物残渣进入大肠后,肠道内一部分尚未消化的脂肪、蛋白质等,在肠道细菌作用下,可产生亚硝胺、酚类、氨类、偶氮苯等化学致癌物质,还产生吲哚、甲基吲哚、硫化氢等毒性产物。便秘时,粪便及这些致癌物质会长时间在肠道内停留,大肠粘膜与致癌物质接触的时间延长,所以,更容易发生大肠癌。2、长期慢性便秘,干燥的粪便经常停留于大肠,可能对肠粘膜造成机械性物理刺激作用,致使肠粘膜产生损伤和炎症,进而诱发大肠癌。来自英国纽卡斯尔大学的研究者调查了以往超过2万个慢性便秘病人和8万多个正常人,发现慢性便秘病人的大肠癌发病率明显高于正常人。美国科学家埃里克·雅各布斯博士和埃米莉·怀特博士对424名结肠癌患者和414名非结肠癌病人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有便秘者的结肠癌发病率是正常人的4倍多。也有专家认为,便秘并不会增加大肠癌的发病率。2013年英国科学家Power教授等人在美国胃肠病杂志上发表了他们的最新研究结果,他们汇总分析了28个来自世界各地的高质量的临床研究,结果表明便秘病人大肠癌的发病率并不比正常人高。他们采用的方法是荟萃分析(又称为meta分析或系统评价),可靠性高,具有较强的说服力。所以,现有的研究并不能证实便秘会增加大肠癌的发病率。

发布了文章

痔疮需要手术吗?

1. 绝大多数痔疮不需要手术,只有约5-10%的严重痔疮(3度、4度)需要行手术治疗。因为痔疮手术费用较高,肛门狭窄和肛门失禁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而且术后如果没有纠正不良的饮食习惯和排便习惯,术后也容易复发。2. 孤立的痔疮可以选择硬化剂注射和胶圈套扎等方法;3. 单纯的外痔可以行痔切除术;4. 严重的环状混合痔可以行PPH术或外剥内扎术。   痔疮应该怎样治疗?   1、多饮水、多吃蔬菜水果、少吃辣椒、避免饮酒和久蹲厕所,还可进行温水坐浴。大部分痔疮患者通过上述方法就能好转,不需要药物治疗。   2、症状严重时可适当选用痔疮栓、痔疮膏,还可同时口服一些减轻水肿的药物。

发布了文章

便血“傻傻”分不清

    一般来说,痔疮的便血为鲜红色,出血量较多,一般血不与大便想混。而直肠癌的便血一般为暗红色,量较少,血常常与大便相混。但是位于直肠下段的直肠癌也可以表现为鲜血便,有时很难与痔疮区分开来。一般情况下,直肠癌引起的便血使用痔疮栓治疗后便血也会有所好转,但是一段时间后又会出现便血,反复发作,久治不愈。所以,痔疮患者便血久治不愈应高度怀疑直肠癌。此时,应尽快到正规医院就诊,行直肠指诊和结肠镜检查,以便排除结直肠癌的可能性。在这里,我们要特别提醒大家,便血是直肠癌最主要的临床表现。反复出现便血、黑便时,应及时到正规医院行结肠镜检查,以免延误诊断。

发布了文章

痔疮会发生癌变吗?

    痔疮是不会发生癌变的。    痔疮是一种良性病变,痔疮和结直肠癌在发病原因和发病机理上有本质的区别,所以痔疮不会引起直肠癌,但是痔疮可以同时伴发直肠癌。但是得了痔疮的患者同时也可以得直肠癌,而且直肠癌的主要症状和痔疮非常相似,都是便血,所以直肠癌非常容易误诊为直肠癌,应当高度引起重视。    为什么直肠癌容易误诊为痔?    痔疮和直肠癌的主要症状都是便血,单纯地通过症状有时很难鉴别痔疮和直肠癌。有一些患者因为有痔疮病史,所以,只要一有便血就认为是痔疮出血,这是一种极其错误的观点。很多直肠癌患者就是因为这样而延误诊断的。我们医院收治了很多这样的患者,这些患者以前有痔疮病史,过了几年又出现大便出血,自以为是痔疮,用了一些痔疮药以后就不出血了。但是过了一段时间又出现便血,这个时候才去医院就诊,行结肠镜检查才发现是直肠癌。但是,这时已经延误了好几个月,有的甚至已经发展成了晚期直肠癌,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






努力加载中

关注

挂号

问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