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点滴滴,为了您的健康打开
关注数内容数
25588

谢宁会

乌镇互联网医院

擅长门诊常见病:感冒、咳嗽、发热、痛症;尤其是颈椎病、腰椎病、椎间盘突出症、肩周炎、关节酸痛、坐骨神经痛、中风偏瘫、落枕、肌肉劳损、头晕头痛、失眠心悸、耳鸣咽痒、脾胃病、肿瘤、治未病等病症有理想的疗效!!


发布了文章

干支耳位疗法

     干支耳位疗法是一种基于中医传统理论的耳部诊断和治疗方法,结合了天干地支、经络学说、脏腑学说以及五运六气等理论,将耳朵划分为12个区域,对应十二地支和人体十二经络,形成一个系统的治疗体系。以下是关于干支耳位疗法的详细介绍: 1. 理论基础      干支耳位疗法以《黄帝内经》的经络学说、经筋学说、脏腑学说以及《伤寒论》的六经辨证等理论为指导,结合天干地支的时空模式,将耳朵与人体经络、脏腑功能联系起来。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分别对应人体的十二经络,如子时对应胆经,丑时对应肝经等。 2. 耳部分区与经络对应      十二地支与经络:十二地支分别对应十二经络,例如子时(23:00-1:00)对应胆经,丑时(1:00-3:00)对应肝经,寅时(3:00-5:00)对应肺经,以此类推。       表里别通关系:十二经络之间存在表里关系,如肝胆相表里,肺与大肠相表里等。此外,还有60度和180度的别通关系,例如胆经与心经、肺经与膀胱经等。       三合局:地支三合局(如申子辰合水局、亥卯未合木局等)在干支耳位疗法中也有重要应用,代表五行能量的生、旺、库三支的相互作用。 3. 临床应用干支耳位疗法广泛应用于多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尤其在调和阴阳、纠正机体偏盛偏衰方面显示出良好效果。通过定时开穴、调节气血运行,可以达到治疗疾病和养生的目的。4. 耳位定位方法     对顶角相等原则:耳位的定位采用对顶角相等的几何原理,例如确定午位后,子位可通过午位的反向延长线确定。    立极定位:以5点为中心,1、9点为对称线段,通过子午竖轴线和卯酉横轴线的交点确定5点位置。5. 与传统耳穴疗法的区别 干支耳位疗法强调纯中医属性,认为传统耳穴疗法的取穴缺乏唯一性和重复性,且命名不中不西。干支耳位疗法则与十二正经完美相配,具有更高的理论一致性和临床效果。6. 五运六气的应用五运六气理论在干支耳位疗法中占据重要地位,通过分析气候和人体气血的变化,指导治疗和养生。      总结     干支耳位疗法是一种结合天干地支、经络学说和五运六气理论的系统性中医外治法,通过耳部分区与经络对应,调节气血运行,达到治疗和养生的目的。其独特的定位方法和理论体系使其在临床应用中显示出显著疗效。

发布了文章

【长乐中医】好好吃饭·忌食生冷寒凉食物

        好好吃饭·忌食生冷寒凉食物                     文/谢宁会      忌生冷寒凉是为了保护胃气。脾胃为后天之本,胃为“水谷之海”,主受纳腐熟水谷,胃接纳由口摄入的五谷五果五畜五菜等,进行初步消化,依靠胃的腐熟功能,将水谷等物变成食糜。饮食物经过初步消化,其精微物质由脾之运化而营养脏腑和筋脉肉皮骨等,未被消化的食糜则下行于小肠,不断更新,形成了脾胃的消化吸收过程。脾胃保持正常的运化功能,依赖于恒定的体温,骤食生冷、寒凉之食物,会影响胃液输布,妨碍胃肠蠕动,影响胃的腐熟功能。急则会出现胃脘疼痛、嗳腐吞酸等食滞胃脘的症状,慢则会出现消化不良,营养缺乏,进而损伤人体元气。       寒凉类食物绿豆、海带、绿豆芽、苦瓜、西红柿、无花果、梨、黄瓜、西瓜、冬瓜、茭白、紫菜、马齿苋、木耳菜、鸭蛋、田螺、鸭肉、螃蟹等,此类食物均偏寒凉,脾胃虚寒、阳气虚的人慎用方好。      水果以寒凉居多,久食、大量吃伤脾阳。而现代人,因为多吃冰饮、冷饮、吃多垃圾食品、压力劳累、抗生素滥用等诸多因素,体质普遍偏寒。所以偏寒凉的水果对于今天人们的虚寒体质,是少吃为好!       食饮有节,好好吃饭;适量吃些当地应季新鲜的食物有益身心健康。                          2025/01/12

发布了文章

天人相应·顺时而生

                 天人相应·顺时而生                       文/谢宁会 春养生        天人相应,顺时而生,知时守节是养生保健、健康长寿的第一法则;具体到每个季节,所要遵循的养生保健原则又各不相同。春三月,天地俱生,在自然界与风木相应,在人体五脏与肝相应;同气相求,春天养生,养肝尤为重要。风动木生,肝喜疏泄畅达;春天万物复苏,人也要走出去,多亲近自然,适当吃些酸温食物使得肝气舒展、气血顺畅,心情愉悦,从而达到养生保健防病目的。养肝要适度,补养太过容易出现肝阳上亢、烦躁易怒为病,一般表现为头晕、情绪激动等症状;滋养不及则会出现肝气不舒、郁结等,一般表现为胸闷,郁郁寡欢等症状;太过不及都为病态,需要及时就医调养。 夏养长        夏季,天地气交,万物华实,是养长之时。自然界呈现出一片火热之象,在人体五脏与心相应,心主神明,心主血脉,心脏是人体五脏六腑的主宰,夏季养生,长养心血正当时。要养护好身心之阳气,首先不是要损伤人体的阳气;然而现实生活中处处可见耗损阳气的生活方式,最为常见的是长时间待在寒冷的空调房里、冰镇饮食、熬夜等。夏日阳气受损,不但心阳受伤,而且也为秋季肺部疾患,冬天心脑血管疾病种下病根,进而会出现“冬至重病”。夏天气温炎热,也要少吃寒凉、偏甜的食物;可适当吃些微苦、偏酸食物,如苦瓜、绿茶等既可清暑除烦,又可健脾祛湿。 秋养收        秋风送爽,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收敛神气,是属养收之季。金秋,在五行(木、火、土、金、水)中属于金性,在人体五脏中与肺相应;肺的功能,首先是主气、司呼吸,全身之气皆有肺所主,人活一口气,足见肺脏的重要性;肺主宣肺与肃降,人体气血、津液需要肺脏的正常宣肺肃降,才能到达身体各个部位,保证脏腑功能正常运行;体内的代谢产物、废物、及病理产物也要通过肺的宣肺(出汗)和肃降(排便)才能清除体内。秋季饮食宜与肺金相适应,适当吃些甘淡滋润的食物(如蜂蜜、银耳、百合),少吃辛辣刺激食品(如韭菜、辣椒、煎烤炙品)。 冬养藏        寒冬三月,万物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阳光。冬日寒冷,北方白雪茫茫,在人体五脏中与肾相应;肾是人体生命之源,先天之本,阴阳之根;肾主藏精(包括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主生长发育过程及生殖功能。冬天是人体阳气潜藏的时候,尤其需要温养肾脏;冬日进补,张仲景的当归生姜羊肉汤方,既是一首补虚名方,又是一道美食佳肴。“冬不藏精,春必病温”,如果在冬季不注意保暖温阳,过度损耗肾中精气,又会给身体留下病根,来年出现疾病;中医养生治未病的本质是让民众顺应天地阴阳四时变化节律去生活。顺时生活,健康长乐,远离病苦!                                2024/12/16











暂无更多

关注

挂号

问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