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点滴滴,为了您的健康打开
关注数内容数
154106

泰坤堂-成都国医馆

成都国医馆隶属于上海泰坤堂中医连锁。经过十年积淀,每个中心、重点专科和专病均由三甲医院院长和科室主任领衔主诊,以“团队诊疗+会员制健康管理”、“020互联网+”为模式,服务健康四川。

全部动态
文章
视频
回答
全部
性早熟
不孕
发病
子宫肌瘤
皮肤病
肿瘤
不孕不育
感染
儿童性早熟
不育

发布了文章

置顶

一个卵子的自述:我来自“多囊”患者,一路很不容易

我想要“神奇办法”,能快速恢复排卵,让我成功怀孕但为何至今仍未出现?想要真的弄懂多囊,找到解决办法,我们先要思考这些问题。 为什么我们医生总强调,这是“综合征”?多囊卵巢综合征,英文缩写是PCOS。得了PCOS的病人,会出现:卵泡发育闭锁+生殖激素异常,导致代谢问题。那么,为什么身体会有这些问题?又为什么 代谢综合征|激素异常|不排卵 会同时发生呢? 促排为何会不成功?“促成功”后,为何又总难怀上?现有医疗体系中,对于不排卵的朋友来说,最快速、有效的手段就是促排。促排根本的原理:调整体内激素,让本来不发育的卵泡开始发育。但是,看似有效的途径,为何效果多半不尽人意?可是,纵观许多慢性病(如甲状腺功能减退,高泌乳素血症等),多半也很难根治。这些病有一个共同特点:只能用药物控制症状。并且,这些症状往往和多囊的其他异常共同出现。这里,我们似乎受到了启发…想要找到治疗的希望,就要反思:单单用促排对付多囊的手段是否真的合适?同时把眼光拉回多囊的“综合”二字。 我们必须彻底回归,回到最根本的——人的生理本质: “卵”,究竟是什么?   对于女性来说,排卵的过程到底意味着什么?从纯生物学的视角看去,女性VS男性:本质有何不同? 说到本质,不妨先进一步思考:生物存在的根本意义是什么? 人为什么而存在?这似乎是哲学家关注的问题。但我们还能从生物学家的口中得到答案。其实,任何生物都只为1件事而存在:传播自己的基因,占领全世界。我们所有人——动物|植物|微生物,都要努力让自己生存下去。同时,把自己自己独一无二的基因传出去。当我们自身衰老、崩坏后,因为那些播撒出去的基因,我们还能在别处继续存在下去。 这就是繁衍 刻入基因与灵魂的生物本能:生存+生殖。只有天性,无关道德。繁衍中,人与生物就这样默默地进化。 孔子云:“食色,性也。”食欲,为了生存。性欲,为了生殖。“食色”二字,道尽人之根本,古之人诚不余欺。同样为人, 男 | 女  大不同 看一个女人,从头到脚,入眼的不是脸,而是胸与臀。女人,为什么叫作“女人”:除了丰乳肥臀,更因为她有子宫、卵巢。这就是与男性的根本区别,人类的繁衍必须依赖女人。女性,才是生殖的核心。 女为悦己者容,一切都为了结合与生产。从青春期开始,女人们的胸部凸显起来,纤体凝脂见丰腴。无论傲人双峰,还是蜂腰翘臀,在男人们眼中无疑都有着绝对的吸引力。 男性见到这样的女人,不止从脑核深处唤起强烈的性冲动,更有千万年间进化得来的基因告诉他:这样的女人好生养。女人的腰臀比例有一个黄金比值,骨盆显得宽大更利于生产;乳房突出,便是生殖系统发育充分。这无不都是利于生殖、繁衍,也是男性天生的择偶倾向。 无论男女,总是朝着生存|繁衍而前进。那么,女人的核心一目了然: “卵巢”|全套生殖系统 耶稣从亚当的肋骨中取了一根,造就女人,便是化成卵巢与子宫。纯粹的生物学来看,女人的心、头脑并没有更特别,以进化为目标的核心便是整套女性生殖系统。女人们,你从小到大吃的每一口食物,你身体中分泌的点滴激素,你的青春与发育,你的怀春与多情,你聪明的大脑和敏感的心,你为人母时发自内心的爱与呵护,也许统统不过是为了个体/种族的生殖做出的贡献。 从生物本质来看,女人的一切精彩都回归到原始的性与生殖,再自然不过了。女人的焦虑,全都聚焦在 卵 巢。 生活中种种不如意,家庭、工作与社会的多重压力,让我们处处感到不适。然而,想要生育却怀不上,这样的生殖困境更带来一种原始的焦虑和不安。作为女人最根本的生理机能受到质疑,我们还如何镇定?不过,病痛与焦虑是现实,我们要做的不是发酵内心的情绪,而是应该思考,如何面对这个现实。 顺应身体,重拾天赋 不管再大的困难,我们应该相信,那都是暂时的。无需过度伤怀,对多囊心中了然之后,相信都会有好结果。 生殖,不应是女人的重任和负担。生物学给我们启示,女人能生是一种天赋!卵巢与子宫,这套女性生殖系统正是一种性别优势,是人繁育后代的依赖所在。既然是天生,就不会轻易损毁。 我们不应将内心的焦虑投射到自己的卵巢中,更应该善待身体,顺应身体本能的需求。女人的腹腔中,正是我们自己的骄傲,但我们平时却总是违逆“她”,置自然规律于不顾,当“她”出了状况时,甚至拿起所有药物去针对“她”,把“她”当作对抗的目标。和自己对抗,又如何能让“她”恢复排卵? 相信本能的强大力量,顺应天性,“她”就会恢复。可是,大部分人之所以焦虑,正是因为不会顺应自己的身体。而这恰恰便是成功排卵/排成功卵的关键秘诀…  排卵不止为生殖,它对身体的真正作用让所有人震惊…… 大家只懂卵巢中排出的是卵,却不知,你可能根本就弄错了“卵”是什么?! 教科书里,卵只是细胞。从现代医学、组织胚胎学来看,卵不过是女性身体中的一种细胞,平平无奇。当然,对应男性体内的生殖细胞,自然就是精子。两性各自的生殖细胞,结合后孕育新生命。但是,中医有一种古老原始的观点,却揭示出卵的深层含义。 两精相搏谓之神 中医一直认为“精卵同源”,它们本质是相同的,互相结合后,不仅是物质的叠加,更能产生一种能量——这就是生命的起源动力,统领一个人的全部。我们称之为“神”。 所以,无论精子或卵子,它们都不应被当做普通的细胞,而是中医所说的“精”。卵子,便是女人生命的精华所在,包含了她的全部基因,是她一身的凝聚。决定你排卵与否,并不在卵巢,而是… 卵巢中,卵母细胞开始分化后,发育、成长成最终的卵子,这个全过程看似都在卵巢中完成。但其实,这只是目前能观察到很有限的一部分。 正如受孕的过程一样,我们好像只看到了卵巢排卵、输卵管的传送、卵子受精以及子宫内受精卵着床等。可实际上,这都只是浮于水面的冰山一角。整个过程,包括卵子发育——排卵——受精——孕育,这是一个女人的整个生命个体全情投入的事,是我们生命的整体行为。只不过,人们看起来会感觉,只有卵巢或是子宫在执行这个具体的任务。 因此,决定你排不排卵、卵子质量好不好,要看整个身体。可是,医院的妇科/生殖科/不孕不育专科却仍旧关注我们的卵巢/子宫/输卵管。医生们还是只盯着HPO轴的功能、FSH/LH水平变化等因素,仔细考量卵子质量、排卵情况以及黄体的状况,却忽略了我们身体的整体情况。 为何多囊的我们,乃至疑难妇科病的女人们,总是难以走出治疗困局?这就是关键! 想要成功排出优质卵子,怀个宝宝,到底怎么办? 在我们眼中,目前并不存在什么特效药,能让你从本质上由内而外健康起来。同样,我们也不会找到这样一种特定“神药”,一吃就排卵,吃了就有好卵子。如果只针对身体的某一部分使劲,我们绝对没法真正影响排卵情况/卵子质量/黄体状况/孕酮等激素水平。只有将全身的代谢和整体生理功能统一考虑,才能彻底触及问题核心。 拥抱全身 赢得好孕 尽管没有特效药,但我们依然有望恢复正常排卵,收获好卵。这也是笔者真正想说的肺腑之言。让我们把眼光放得长远,重新审视自己的全身。 目光投射的瞬间,希望就此出现。如何能够做到从人的整体来进行思考?单纯的西医明显不是这样,只有用来自传统中医的理念,将人看作一个有机的整体对待,同时,运用现代的医学成果,才可能真正的解决问题。 泰坤堂成都国医馆秉承这样的医疗理念:衷中参西 回归自身将现代的医疗技术融入传统的东方医疗智慧中,形成了独特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模式,真正的把人当做一个整体看待,而不是割裂为一个一个的器官,真正做到从调整人的整体机能的前提下,重启天赋。帮助您,回归自身,赢得好孕。 想要成功排出优质卵子,怀个宝宝到底怎么办? “卵”究竟是什么,相信大家会有一些新的思考。 正如之前所言,在笔者眼中,目前并不存在什么特效药,能让你从本质上由内而外健康起来。同样,我们也不会找到这样一种特定“神药”,一吃就排卵,吃了就有好卵子。 尽管没有特效药,但我们依然有望恢复正常排卵,收获好卵。这也是我们真正想说的肺腑之言。 让我们把眼光放得长远,重新审视自己的全身。 中医从全身整体考虑每种妇科病,尤其是多囊与排卵。想要将妇科生殖系统与全身真正联系在一起,还需要进一步深入认识卵|排卵。  1  认识排卵 排卵——难以承受的生命消耗! 正如前面所谈到的,男性的精与女性的卵本质相同,同为人之“精”,卵子就是女人的精华。但再深想一步,排卵不正如射精一样吗?身体在产生卵子、排卵的过程中,全身都参与了这个过程,就像男性射精一样,都属于一种消耗。耗的是元气。全身的卵母细胞天生就已确定,等到全部排完后,身体也就开始衰退了。耗的是能量。每当排卵时,全身的基础体温都会波动。许多人明显感到,排卵时更觉疲惫,堪比经期流血。 排卵对你的消耗,说出来让你震惊! 虽然我们难以细数每次排卵消耗了多少,但参照男性,我们很容易就能知道答案。一个正常女性,每个月基本只排1颗卵。 一个正常男性,射精1次=“5-7”亿精子。年轻男性,如果1个月中性行为达到6-12次,也许并不会有太大影响。也就是说,男人们每个月12次性行为,射出60亿精子,除了不影响他的生存,还能有良好体力。男女的饮食/运动/工作/生活如果接近,那么生殖行为的消耗也会雷同。 所以,女人排一次卵=男性连射12次/60亿精子 我们必须醒悟过来,排卵的消耗量大得惊人!这不是喝水吃饭,甚至深蹲/马拉松/动感单车都比不上,我们在排卵中付出的比想象中要多得多。  2  改善排卵 想要改变排卵,注定没什么有益的速效方法。和男人们改善精子质量不同,我们的卵子想要改善,也需要一个渐变过程。 但是精子的改善是渐变的,变化可以看到,卵子在排卵发生前的改变是,不可见的。 量变之后,才是质变 因此,往往很多女性可能会发现,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并没有明确的指标好转,或是感觉不到变化。当你感觉犹豫,怀疑,失望时,往往这就是黎明前的黑暗,可能往前一步就是光明,在临界点到来前,黑暗中大家一定要跟紧我们!找准希望的方向,坚持向前,恢复排卵——往往总在一瞬间。谨以此文送给那些得了多囊、正在求医路上求索、迷茫患者朋友们,胜利往往就在最后的一天坚持中。


发布了文章

@儿科医生,四川省中医药继教项目“中医四维一体调治儿童性早熟及健康助长”开班啦!

   儿童是祖国未来,儿童健康发育与成长关系国家未来,更是“健康中国”战略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儿童性早熟及发育迟缓、矮身材等生长发育障碍问题受到越来越多关注。为丰富基层医院中医儿科医师临床诊治水平和疾病范围,开阔眼界,拓宽思维,四川省中医药发展促进会将举办四川省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中医四维一体调治儿童性早熟及健康助长”(项目编号:川18-33-05-004) 。现将会议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 培训时间及地点(一)培训时间:2018年7月8日-7月9日  (二)签到时间:2018年7月8日7:50-8:30(三)培训地点:成都市双流区中医医院行政楼四楼410室(成都市双流区东升街道花园路二段)二、培训参加对象省、市、县/区级综合医院、各中医医疗机构、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诊所)、民营医疗机构及非等级医院的相关专业人员。三、培训日程安排四、培训费用及学分本次培训免收会务费、资料费,住宿及交通费用自理。报到注册并全程参加培训的人员将获得省级继续教育学分Ⅰ类2分。五、报名及联系方式请参会人员于2018年7月4日前通过E-mail报名。联系人:邹老师、张老师六、培训组织机构(一)主办单位:四川省中医药发展促进会(二)承办单位:成都市双流区中医医院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互联网医馆(泰坤堂成都国医馆)七、重要提示 自2018年起,四川省全面推行继续教育电子学分制,此次会议参会人员须携带本人身份证原件进行实名注册及刷证签到,需在7月8日8:45会议开始前刷第一次身份证以及在7月9日17:30会议结束后刷第二次身份证,严格按照要求刷身份证方能取得学分,会议结束两周左右即可登录“四川省卫计委继续教育管理平台”个人账号查看学分获取情况。附件1:参会回执附件2:学分领取说明                       四川省中医药发展促进会                          2018年6月12日

发布了文章

国家药监局将严格监测“中药伤肝”!这些中药用不好容易伤肝!

6月19日下午,国家药监局官网发布了《中药药源性肝损伤临床评价技术指导原则》(下称《指导原则》),是我国首个针对药品全生命周期(临床前、临床试验期间、上市后)的肝损伤进行风险识别和评估的指导文件。  《指导原则》一出,“中药伤肝”的话题再次引发了网友的热议。什么是中药的药源性肝损伤?重者可致急性肝衰竭甚至死亡为何要发布这个文件?《指导原则》起草说明显示,由于中药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的复杂性、非临床安全性研究薄弱、临床不合理用药和药源性肝损伤的特异性诊断指标缺乏等因素导致中药药源性肝损伤具有较大的隐匿性,误诊率较高,亟须建立一套符合中国国情和中药特点的药源性肝损伤风险评价与管理体系。《指导原则》指出,药源性肝损伤是常见的药物严重不良反应之一,重者可致急性肝衰竭甚至死亡;药源性肝损伤也是国内外药物研发失败、增加警示和撤市的重要原因。而对于中药而言,《指导原则》指出中药药源性肝损伤是指由中药本身和/或其代谢产物等所导致的肝脏损伤,属于药源性肝损伤的范畴,是临床常见的中药不良反应。广东省中医院中药临床药师、主管中药师赖潇潇介绍,中药药源性肝损伤可分为固有型和特异质型两类。一般来说,固有型肝损伤与药物剂量、疗程等密切相关,可能由于药物本身或者在体内的代谢产物造成肝损伤,通常具有可预测性;特异质型肝损伤与免疫、代谢、遗传等机体因素关联密切,个体差异较大,常常难以预测。根据国外发表的流行病学数据,药源性肝损伤在普通人群中的发生率估计介于1/100000~20/100000。目前国内外中药药源性肝损伤的确切发生率尚不清楚,现有数据主要通过统计中药药源性肝损伤在全部药源性肝损伤中的构成比来评判中药药源性肝损伤的形势和趋势,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统计数据差异较大。根据《指导原则》显示的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来自美国药物性肝损伤网络研究数据显示,草药和膳食补充剂引起的肝损伤快速增加,其肝损伤构成比从2005年7%陡升至2012年19%。来自亚太的数据显示,中草药是韩国和新加坡引起药源性肝损伤最为主要的药物。我国较大样本的单中心和多中心临床回顾性研究表明,中药药源性肝损伤在全部药源性肝损伤中的构成比约为20%。目前尚缺乏多中心、大样本的前瞻性药物流行病学调查资料。中药的肝损伤,亚洲人的普遍问题?    近年来,关于中药毒副作用的讨论时常引发社会关注。2017年10月18日,世界顶级期刊《科学》旗下子刊《科学转化医学》发表的封面论文,在国内引发了持续的争议。  如何看待中药毒副作用?“中药与其他药物一样,都是用来治病的,也都有治疗作用和一定的使用禁忌。”赖潇潇认为,中医从来没有否认过中药的毒副作用,但这并不等于中药不安全。总体而言,除了药食同源的药材,中药和西药一样都有毒副作用,不良反应是用药的固有属性,因此需要规范使用。  “中药毒性不能忽视,但是也没有大众想象中严重。”赖潇潇说,中医用药讲究辨证论治,如细辛是一味祛风止痛药,其对于风邪犯肺的鼻塞流涕头痛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但对于阴虚阳亢头痛的患者却是忌用药,否则可能加重病情,甚至产生高血压等不良反应。因此中药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此外,中药还通过规范种植、提取、采集、炮制、煎煮、疗程、配伍等方法来制约毒副作用,如斑蝥土炒后其毒性成分斑蝥素含量大大下降,苦杏仁水燀后其氢氰酸含量下降等。中医还讲究“中病即止”,不建议痊愈后仍长期服药。若确实因为病情需要长期吃药的患者,无论是中西医都需要定时监测患者的肝功能。“  若是自己购买中药材,一定要谨慎。”赖潇潇举例,在不少旅游景点都有人在售卖“天然中草药”,但是如果没有专业的背景知识难以识别真伪。如有研究显示在某地区在当何首乌卖的原植物有六种之多,其中只有一种是正品,其余均为伪品,而其中一种是防己科头花千金藤,毒理实验显示具有很强的肝毒性,如被误用则风险极大。“还有如黄曲霉素、重金属污染、农药残留等外源性污染也可能导致肝损伤的风险加大,应进行鉴别和排除。中药材建议还是到中医院或者正规药房购买”  赖潇潇同时提醒,对于民间的“偏方”也要当心。如有的患者会自行购买药材打成粉末未经水煮冲服,也有不少人喜欢泡药酒。她认为,这些都加大了用药的风险。她提醒,2016年,卫计委会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起草了《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物质目录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里面列举了86种药食同源的目录,其使用相对安全,可在限定使用范围和剂量内作为药食两用。而除此目录外的药品,如何首乌等,不应长期作为养生保健品使用。“对于药品,应在医师指导和监测下使用。”切记莫把中药当偏方,自行配服易致肝损伤“长期使用中药者,最好能定期监测肝功能。”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南沙医院消化内科贾林教授曾接诊一位外地中年男性病人,在服用当地老中医的中药调理两周后,全身乏力、胃口变差、皮肤渐渐发黄,查转氨酶发现升至1000U/L(正常值为0-40U/L)。后来才发现,这位患者病情变化是服用中药造成药物性肝损害。【编者按】   小编最后强调,“中药纯天然、无毒副作用“是相对的,正确发挥中药治疗作用,减少和杜绝毒副作用,需要在专业医师和药师指导下使用。《指导原则》以肝损伤风险信号作为串联药品全生命周期监管的具体抓手:既注重从临床前、到上市前、再到上市后评价阶段的肝损伤风险信号“正向”传导,指导新药研发进程;又注重从临床阶段发现的肝损伤风险信号的“反向”传导,开展实验室再评价研究,通过基础研究证据对所发现的肝损伤风险信号进行科学确认。【延伸阅读】哪些中药可能因用药不当引起肝损害呢?川乌头、雷公藤、喜树、延胡索、光慈姑、藜芦、萝芙木、常山、石榴皮、山豆根、苦豆子、石蒜、野百合、千里光、菊三七、土三七、猫尾草、大白顶草,黄花夹竹桃、夹竹桃、八角枫根、商陆、黄药子、狼毒、泽泻、虎杖、望江南子、大戟、鸦胆子、番泻叶、何首乌、黄药子、三七、商陆、苍耳子、巴豆、蓖麻子、油桐子、相思子、麻疯树、天花粉、蜈蚣、蛇毒、蝮蛇、葛上亭长、川楝子、大戟、马桑叶、艾叶、苦楝子、朱砂、雄黄、轻粉、密陀僧、胆矾、铅丹、五倍子、石榴皮、四季青、诃子等。(内容来源于今日头条)

发布了文章

孕期中的准妈妈,如何安全用药?

   “优生优育,生一个健康聪明宝宝”,是每一对育龄夫妻的愿望,也是提高人口素质、减少预防先天性疾病、出身缺陷、减轻负担的重大社会问题。   如果在备孕期或是怀孕期,夫妻双方特别是妻子一方,如果生病了,该怎样用药呢?孕期服药,未必就要一定流产  如今资讯发达,大多数人都知道,孕期用药要谨慎,也有相当多人被误导,认为是药三分毒,孕期生病了干脆“挺一挺”,硬是不愿意服药治疗,其实这显然是太过小心了,因噎废食,其后果会导致自身疾病蔓延发展,对母亲和胎儿都会有害的。 常常有一些孕妇咨询,自己怀孕前服用了一些药物,担心现在胎儿会不会健康,忧心冲冲,不知是否要流产。很多时候,医生往往不能给出肯定答复,因为要根据药物的种类,孕妇服药的量,服药疗程,用药时胎儿处于什么发育阶段,甚至要结合孕妇既往病史综合考虑,才能给出是否可以继续孕育的参考意见。相对安全期孕前或孕早早期,此时服药一般不会对胎儿有太大危害,因为在卵子受精后1周内用药,受精卵尚未种植在子宫内膜,一般不受药物影响,受精1--2周内用药,受精卵已种植于子宫膜,但组织尚未分化,药物一般不会导致胎儿畸形,因此这一时期属于相对安全期,不必因为担心而去流产。相对危险期孕早期,即受精后3—8周(停经5—10周)是胚胎各器官分化形成时期,极易受药物等外界因素影响而导致胎儿畸形,因此属于相对危险期。在这一敏感时期内,用药要高度警惕,服药之前要仔细阅读说明书,并且请教医生或药师。至于在这段时期服药(一些相对危险的药物)后才觉不妥的孕妇,是否要流产,很重要的一点是,在之后的产前时间里借助B超检查定期检测胎儿生长发育情况,万一有畸形,则终止妊娠。孕期安全用药参考 评价药物是否安全也有分类标准,FDA(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根据药物对胎儿、新生儿是否安全,将药物分为A、B、C、D、X 五类,供临床选择孕期安全用药参考:A类:对照性人体研究证实无胎儿危险性,例如多种维生素。B类:动物实验提示无胎儿危险,但缺乏人体研究;或对动物有不良影响,但在良好控制的人体研究中对胎儿无不良影响,如青霉素。C类:或缺乏动物及人体的足够研究,或在动物实验中对胚胎不利,但缺乏对人类的资料。D类:有证据表明对胚胎有危险,但利大于弊,如酰胺咪嗪和苯妥英。X类:证实有胚胎危险且弊大于利。 临床上的用药原则是,A、B级药物,对胎儿无危害或无副作用,孕期一般可安全使用,如多种维生素类,一些抗生素(如青霉素族、头孢类)等。C、D级药物,对胎儿有危害(致畸或流产)但对孕妇有益,需权衡利弊后慎用。如一些抗生素、激素类药物。X级,对胎儿有危害,对孕妇无益,此类为孕期禁用药,如抗癌药物,性激素(雌激素、合成孕激素)等。 有些中成药,孕期最好不要碰 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中成药,大多是OTC(非处方药)药物,审评时要求有效、安全等,而得以在市场大量流通,一般人都可以在药店随意购买。2010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会同有关部门组织专家制定了《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其中孕妇使用中成药的原则有: 1.妊娠期妇女必须用药时,应选择对胎儿无损害的中成药。 2.妊娠期妇女使用中成药,尽量采取口服途径给药,应慎重使用中药注射剂;根据中成药治疗效果,应尽量缩短妊娠期妇女用药疗程,及时减量或停药。 3. 可以导致妊娠期妇女流产或对胎儿有致畸作用的中成药,为妊娠禁忌。此类药物多为含有毒性较强或药性猛烈的药物组份,如砒霜、雄黄、轻粉、斑蝥、蟾酥、麝香、马钱子、乌头、附子、土蟞虫、水蛭、虻虫、三棱、莪术、商陆、甘遂、大戟、芫花、牵牛子、巴豆等。 4. 可能会导致妊娠期妇女流产等副作用,属于妊娠慎用药物。这类药物多数含有通经祛瘀类的桃仁、红花、牛膝、蒲黄、五灵脂、穿山甲、王不留行、凌霄花、虎杖、卷柏、三七等,行气破滞类枳实、大黄、芒硝、番泻叶、郁李仁等,辛热燥烈类的干姜、肉桂等,滑利通窍类的冬葵子、瞿麦、木通、漏芦等。 妇科诊疗中心专家提醒:对孕妇来说,除了《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已经列举的禁用和慎用中药,还有下列应该禁用的中成药:牛黄解毒丸、大活络打丸、小活络丸、牛黄清心丸、风湿跌打丸(酒)、小金丹、玉真散、失炎散、苏合香丸、木瓜丸、活血止痛散、再造丸、苁蓉通便口服液、冠心苏合丸、五味麝香丸、利胆排石片(冲剂)等。 应慎用的中成药:上清丸、霍香正气丸(水)、防风通圣丸、蛇胆半夏末、安宫牛黄丸、十滴水等。  专家提醒: 值得注意的事一些中成药说明书非常简单,即使是我国的现行中药药典中,也有18.3%没有详细说明,也没有副作用说明。这就给孕妇选择药物带来难度,建议孕妇对于不良反应言之不详的中成药,还是咨询资深医生或药师为好。一些成分不明的所谓“偏方”,如果不是万不得已或者非常时期,建议孕妇还是拒绝使用。 

发布了文章

不孕症患者如何性生活、提高受孕机率?

对于患多囊卵巢综合征、异地夫妻来说,怎样抓住优势卵泡同房,提高受孕几率?世界著名生殖内分泌专家、国家名老中医、“世界外婆”俞瑾教授工作室结合数十万临床病例总结的“经验”:一、健康女性正常排卵每月一次,而有排卵障碍的患者要在医治中才能发生正常排卵,不孕症患者必须珍惜这一次可能受孕的机会,性生活应集中在排卵期。二、过频的性生活会影响精子质量,因此平时性生活频率以每周不超过2次为宜。三、在排卵前出现鸡蛋清状的白带增多时可隔日房事1次,直到基础体温上升4天为止,或在用LH酶标纸测得有LH明显升高(酶标试验纸上出现二条深色横线)以后16~20小时房事为宜。  四、性生活中双方应注意各自外阴的清洁,姿势宜自然,精神放松。男方射精后,女方可卧床半小时,某些子宫后位而子宫颈明显向前者,可在臀部下放置一个垫子以抬高臀部位置,使精液能尽量在阴道穹隆部与子宫颈口多接触。半小时以后,精液可任其流出阴道,因为这时的精液外流和受孕与否关系不大。五、经医师诊断女方患者血液或子宫颈粘液中有精子抗体时,男方性交时应用保险套,直到医师认为病情解决后为止。当然男方有病情时,女方同样要体贴对方。六、女方有盆腔炎急性或亚急性发作时,应该严禁性交。女方有子宫内膜异位症或慢性盆腔炎者,月经前因为盆腔容易充血,此时男方应减少性交次数,一方面性交会增加女方痛苦,另一方面此时已非易受孕期。七、严禁不洁性交如阴茎插入女方肛门内或有多个性生活对象等。  

发布了文章

四位院士:中医解决很多西医解决不了的问题,别把老祖宗东西丢了

  几年前,国外抢注中医古方的新闻曾引起不少热议,2001年,日本一家公司向美国申请了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专利,明确对以芍药为活性成分的包括加味逍遥散、当归芍药汤、芍药甘草汤、桂枝茯苓丸4个复方进行保护,并且获得了授权。日本还无偿商业化开发中国《 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方》中的210个古方。 在这些古方被别人逐渐申请专利、针灸被很多西方国家接受的同时,国内很多人还在纠结中医是不是真的管用? 根据公开报道和演讲,国内四位现代医学大家力挺中医!中国科学院院士 韩启德(分子药理与心血管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钟南山(呼吸内科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汤钊猷(肿瘤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樊代明(消化外科专家)韩启德院士:中医不科学不代表不正确我不太同意中医是科学。中医是人的艺术,是我们要大力推崇的,中医能看好病,无可非议;中医要大力推广,要继承发扬,毫无问题。中医凭感觉、凭经验,但是说有没有经过实证?有。经过两三千年绵延不绝,中华民族繁荣昌盛,大量的病都看好了,这是事实。我在农村当医生的时候,也学了中医,我给人看病,学了九个月就用中医,后来找我看中医的人不比找我看西医的人少。中医是好的,但不一定是科学的。科学并不在于正确,不科学不说明它不正确,不好。我们对科学要有正确的理解,不要把科学跟绝对正确联系起来。科学只是我们人类文明发展到公元1500年以后,在这几百年里面,一部分地球人所认定的一种体系。而中医是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所认定的体系,为什么一定要把两个体系去完全等同起来呢?我们应该有这个自信,也应该吸收互相之间的长处。要学习中医的接诊之道现在的西医几乎已经不碰病人了,裘法祖先生在世的时候提到一个故事,说一个病人肚子疼,找到他,他让到检查床摸了一下他肚子,这个病人就感动得掉眼泪,说你是我看的第六个医生,前面五个医生都没有碰过我一下肚子。我们西医已经到了这个地步!完全靠设备,完全靠人为确定的指标来解决问题。尽管有它很好的能解决问题的地方,但是确实离开病人越来越远,这就容易造成矛盾。不说别的因素,中医来说首先要把脉,医生的手搭到了病人的手,如果再加上一个笑容,病人的感觉跟我等了几个小时,看到医生头都不抬,化验单一开检查去,感觉很不一样。我看中医的体会就是中医容易跟病人搞好关系。西医来问你怎么不舒服?我也不知道怎么不舒服,就是难受。西医看所有检查都没有问题,然后说你没病,病人不生气吗?我要你干吗?我就是难受,你说我没病?中医不会这样,我当中医,病人刚走进来我就知道他大概是什么问题,然后坐下来,在农村的时候,妇女坐下来给你一个胳膊,什么也不说,我就知道她要我把脉是不是怀孕了。 中西医不要互相排斥西医因为是现代科学,确实解决了很多问题,跟一百多年前比解决了很多很多的问题。但是,一方面离解决人类所有的疾病,预防、治疗还差得很远。另一方面,整个现代医学有点忘记了医学的最根本是人,我们开始把人当作机器,当作局部,忘了人是会思想的,什么东西都看片子,看化验,所以现代技术的发展使我们开始远离人文,这是非常危险的倾向。中国人应该有这个志气,得天独厚的是我们有中医这个宝库,尽管它很不完善,需要有现代科学不断使它更好的发展,但是就现代医学方面,我们跟现代西方国家有什么差别呢?我们有自己独特的东西为什么不能应用呢?我们中国人应该有志气,把中医和西医里面最优秀的成份给它结合起来,创造出真正的现代医学,什么东西都要往前发展,如果不发展,不管是现代医学还是中医都是没有出路的,都要往前发展。樊代明院士:中医比肩现代医学且不可替代中医不用“挺”,它自己“挺”了几千年,需要我们好好去学。学中医不是否定西医;就像说西医好,一定不要随便说中医不好。对此,我有四句话:一是在人类历史上,中医药学从未像今天这样受到强调和尊重;二是在世界医学领域中,中医药学已发展成唯一可与现代医学(西医药学)比肩的第二大医学体系;三是中医药解决了很多西医解决不了的问题,显示其不可替代性;四是中医药学必然成为未来医学发展和整合医学时代的主要贡献者。第一句话,屠呦呦研究员获2015年诺贝尔医学或生理学奖,是当今国际主流医学界对中医药学价值的认可,这种认可程度前所未有!第二句话。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各种医学不断产生又不断消亡,唯有中医药学有完整的理论基础与临床体系,历经风雨不倒,不断发展完善,为中华民族繁衍壮大做出巨大贡献。即使在西医占主导地位的当下,中医药依然以其显著疗效和独特魅力,在越来越多国家掀起了经久不息的“中医热”。甚至在有的领域,中医药学远远走在了现代医学的前面。比如,对于顽固性腹泻,西医一直没有什么有效手段,直到近几年在国外兴起的用肠菌移植治疗法,才明显提升了疗效。而在几千年前的中国医学典籍如《肘后方》《黄帝内经》,甚至更早时期,即有记载“口服胎粪”等类似疗法。再如,现代医学认为,人的生命力中午12点最强,夜里12点最弱。我年轻时当住院医生值夜班时就发现,半夜去世的病人最多。这不就是国际上已经认可的我们中医的“子午流注”么?再看第三句话,临床中这方面例子不胜枚举。比如,西医急腹症手术能解决急症救人性命,但术后肠胀气有时很难解决,严重影响手术效果。针灸就能搞定!当年尼克松访华,有一位美国记者来华打前站,不巧突发阑尾炎,在协和医院做了手术。手术本身很成功,但术后肠胀气解决不了,后来是针灸给解决的。这位记者回国后写了篇报道反响很大,直接推动了针灸进入美国等很多西方国家。第四句话,中医药学必然成为未来医学发展和整合医学时代的主要贡献者。现代医学发展之路有些走偏了,离“科学”越来越近,离“病人”越来越远;医学研究越来越纠结于微观,离整体越来越远。现代医学需要向中医药学学习,来帮助自己“纠偏”。在此基础上,两者整合可以形成一个从整体出发、重点关注“人”的、真正有效保证人类健康的新的医学体系。我们西医不能也不应该看不起中医!至于有些既不太懂科学、又不太懂医学的议论,不要太在意。有人说真理越辩越明,我看还要以实践说话、疗效说话!钟南山院士:中医药可贵之处在于治未病 文章来源:健康时报

发布了文章

皮肤科医生:天天敷面膜等于敷防腐剂

天这么晒、这么热,怎么能保持好皮肤?天天敷面膜就可以吗?深圳一位37岁的女性,为了让自己的肌肤水润、年轻,她几乎每天都要敷2次补水面膜。没想到的是,脸部的皮肤不仅没有水润,反而越来越干和痒。而且她不是一个人!!皮肤病及美容中心专家说:很多人脸上皮肤出了问题,就觉得要补水,而她们的方式往往是一天到晚喷喷雾,或者每天敷面膜,其实这都是不对的。“过度的水合也是会削弱皮肤屏障的,反而容易导致皮肤敏感。” 皮肤屏障结构受损,不仅会让肌肤水分过多蒸发,还会让皮肤容易受到细菌、化学物质侵入,让肌肤暗沉,失去自我保护能力。皮肤专家提醒你,敷面膜,小心几个坑。1、天天敷面膜,等于敷防腐剂很多女明星说起保养秘诀都会提起“敷面膜”。但武汉市食品药品监管局专家江菊红表示,每天敷面膜,其实就是每天给脸用防腐剂,增加皮肤过敏的风险。如果说明书上没有标明,那么建议每周敷2~3次,特殊用途类的每周1~2次最佳①。2、新鲜果蔬直接敷,小心过敏网上流传小妙招里常提倡用新鲜果蔬直接敷脸,这其实是个误区!一些果蔬确实含有维生素C,但含量甚微,涂抹在脸上并不能吸收多少,加上果蔬中还含有其它成分,不仅会阻碍维生素C的吸收,还非常容易造成过敏。尤其是刺激性果蔬,比如柠檬、草莓、菠萝等。 柠檬的酸度非常大,而酸具有腐蚀性;草莓、菠萝富含鞣酸、果酸等酸性成分,会起到脱角质的作用,敏感性皮肤的人这样做,容易出现脸干、发红等症状,严重者会皮肤过敏。3、强效美白面膜,小心荧光剂荧光增白剂在的作用主要是亮肤。这种成分不仅可加在面膜里,也可以放在其他美白霜里面,短时间内使用对面部皮肤没有什么影响,它们沉积在皮肤上会看起来“比以前白多了”。但它不像一般的化学成分容易被分解,想除去它非常不易!因为它很难被洗掉,也很难代谢掉。长期使用存在安全隐患!4、快速祛斑面膜,小心激素只有加上激素面膜才能出现迅速祛斑、变白的神奇效果,还能减少氢醌和维甲酸的刺激反应,或者加入一些能够干扰激素检测的成分进去。如果长期使用有激素的面膜,会让你的皮肤变薄、出现红血丝、多毛孔、皮肤屏障功能下降、让皮肤变得容易发炎、甚至是激素依赖等症状。5、去死皮面膜经常用,小心过敏舒缓面膜或修护面膜、去死皮面膜,号称能够达到深层护肤的功效,其实临床上用这类面膜而导致过敏的人最多!现在很多女性皮肤都偏薄,这类面膜要谨慎使用。尤其本身就是敏感性肌肤的人,皮肤的表皮层往往较薄,很难承受这样的折腾。6、片状面膜干透后再撕下,效果差敷面膜的时间也有讲究。片状面膜可不能等干透后再撕下,那样保湿的效果会变差。最好在面膜还微微湿润时取下,按摩脸部让剩余的精华液吸收,再进行后续保养。洁面后,在脸上拍足化妆水,再涂抹精华液,然后敷上轻薄的面膜,比单纯洗脸后直接敷面膜,再用精华液效果要好。面膜并非敷得越勤越好,春秋冬三季建议一周敷1~2次,夏天空气湿度大,两周一次即可。7、标有“消”字号的,不适合在脸上使用面膜怎么选、怎么用才安全?标有“妆”字号和“械”字号的都是符合国家标准的正规产品,而标有“消”字号的,不适合在面部使用。同时,建议大家去正规商场购买,不要轻信微商和非正规的海外代购。另外,面膜的主要功效是补水保湿,红酒、蚕丝、燕窝等概念面膜,虽有护肤效果,但作用有限,缺乏科学依据,不能无限夸大。来源: 健康时报

发布了文章

84岁的中医儿科专家曾桂芳:治儿科就是治家长

 “曾婆婆”曾桂芳,84岁,更是把 “老中医”活出了“新概念”。走路的步子,很多年轻人都跟不上。 说话气很足,语速快,清晰流畅,耳朵也好使,她说她还能不戴眼镜穿针哦。出门诊外,平时还要玩微信,分享学习各种资讯。 她是成都中医药大学首届大学生,当过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院长、卫生厅中医处处长、中医志愿者,经历就是传奇。 她近10多年来,重新回到临床,搞的专业,很前沿,现代,儿童性早熟和身材矮小,都是多学科交叉复杂专业领域。问她为什么选择要研究这两种病,她说她爱娃娃,儿童是家庭未来,也是国家未来,性早熟、矮小等生长发育疾病,是现代社会“文明”病。 当看到现代医学“治病”思维对此类疾病没有更多办法、治疗方法给孩子带来痛苦、给家长带来经济压力的时候,所以鼓励自己一定要加油,让“简便验廉”的生活化的中医疗法惠及更多家庭,让中国儿童都长得高高的、壮壮的。曾老师常说,娃娃的病,都是家长养护不当而致,治儿科疾病其实就是治家长。每次门诊有新患儿,她都要俯下身,喊娃娃“乖乖”,并亲自做体征检查;给家长分析讲解疾病,发病原因,怎么调理,交代该怎样吃、怎样运动,怎样喂养,还编了顺口溜,一讲就是半小时。当一个患儿复诊时说症状消失,量身高又长了的时候,这时候的她是最开心的。

发布了文章

你是什么体质?易得哪些疾病?怎样科学干预养生?中医体质科普:特禀质

特禀质总体特征:先天失常,以生理缺陷、过敏反应等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过敏体质者一般无特殊;先天禀赋异常者或有畸形,或有生理缺陷。 常见表现:没有感冒时也会打喷嚏,没有感冒时也会鼻塞,流鼻涕,因季节变化,异味原因而咳喘,容易过敏(对药物,食物或花粉),皮肤易起荨麻疹、出现紫癫,抓痕。心理特征:随禀质不同情况各异。 发病倾向:过敏体质者易患哮喘、荨麻疹、花粉症及药物过敏等;遗传性疾病如血友病、先天愚型等;胎传性疾病如五迟、五软、解颅、胎惊等。 适应能力:适应能力差,如过敏体质者对易致过敏季节适应能力差,易引发宿疾。 养生方案:饮食宜清淡、均衡、粗细搭配适当、荤素配伍合理。少吃荞麦、蚕豆、牛肉、鹅肉、虾、蟹、茄子、酒、辣椒、浓茶、咖啡等食物。平时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增强体质。 

发布了文章

你是什么体质?易得哪些疾病?怎样科学干预养生?中医体质科普:血瘀质和气郁质

            血瘀质 总体特征:血行不畅,以肤色晦暗、舌质紫黯等血瘀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胖瘦均见。 常见表现:平素面色晦暗,易出现褐斑,易出现黑眼圈,胸闷胸痛,女性可出现痛经、闭经、或经血紫黑有块,舌质黯有点、片状瘀斑,舌下静脉曲张,脉象细涩或结代。心理特征:易烦、健忘。发病倾向:易患症瘕及痛证、血证等。 适应能力:不耐受寒邪。养生方案:饮食可多吃香菇、金橘、紫菜、萝卜、柚子、山楂、醋、玫瑰花、红糖、黄酒等具有活血、散结、行气、疏肝解郁作用的食物。可进行有助于促进气血运行的项目:太极拳、太极剑、舞蹈,步行等。保健按摩可促进经络畅通,达到缓解疼痛,稳定情绪,增强人体功能的作用。             气郁质 总体特征:气机郁滞,以精神抑郁、忧虑脆弱等气郁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形体瘦者为多。 常见表现: 胸胁胀满,心烦,爱生闷气,常感闷闷不乐,情绪低沉,易紧张焦虑不安,易多愁善感,肋部乳房胀痛,咽部有异物感,舌红,苔薄白,脉弦。 心理特征:性格内向不稳定、敏感多虑。 发病倾向:易患脏躁、梅核气、百合病及郁症等。 适应能力:对精神刺激适应能力较差;不适应阴雨天气。 养生方案:饮食宜吃小麦、高粱、香菜、葱、蒜、萝卜、海藻、金橘、山楂、玫瑰花等行气、解郁、消食、醒神之品。睡前避免饮茶、咖啡等提神醒脑的饮料。 尽量增加户外活动,可参加运动量大的锻炼,如中长跑,游泳,爬山,各种球类、武术等。可多参加集体性的活动,解除自我封闭状态,多结交朋友,及时向朋友倾述不良情绪。      泰坤堂成都国医馆中医体检工作室引进”道生四诊仪及体质辨识系统”,根据“传统中医理论+大数据+AI”原理,智能、准确、客观采集人体舌、面、脉象信息数据,避免医师个人主观判断的差异,回答中医问诊量化表,就可智能辨识你的体质类型,并给出详细科学的养生指导报告,或者给临床专家诊疗、辨证施治提供可靠的有效帮助。   中医体检不打B超、不抽血、无创、无辐射、无感染,简便快捷,是真正的健康体检。 

发布了文章

你是什么体质?易得哪些疾病?怎样科学干预养生?中医体质科普:痰湿质和湿热质

痰湿质总体特征:痰湿凝聚,以形体肥胖、腹部肥满、口粘苔腻等痰湿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形体肥胖,腹部肥满松软。 常见表现:皮肤油脂较多,多汗且粘,胸闷,痰多,口粘或甜,舌苔白腻,脉滑。 心理特征:性格偏温和、稳重,多善于忍耐。 发病倾向:易患消渴、中风、胸痹等病。 适应能力:对梅雨季节及湿重环境适应能力差。 养生方案:饮食宜清淡为原则,多吃葱、蒜、海藻、海带、海蜇、胖头鱼、萝卜、金橘、芥末等食物。少吃海参、肥肉及甜、粘、油腻的食物。平时多进行户外活动,衣着应透气散湿,经常晒太阳或进行日光浴,长期坚持运动锻炼。  湿热质总体特征:湿热内蕴,以面垢油光、口苦、苔黄腻等湿热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形体中等或偏瘦。 常见表现:鼻部油腻或油光发亮,易生痤疮或疥疮,口苦或嘴里有异味,皮肤易瘙痒,大便粘滞不爽,小便短赤,舌质偏红,苔黄腻,脉濡数。 心理特征:容易心烦急躁。 发病倾向:易患疮疖、黄疸、热淋等病。 适应能力:对夏末秋初湿热气候,湿重或气温偏高环境较难适应。 养生方案:饮食宜清淡,多吃甘寒、甘平的食物,如薏米仁、莲子、茯苓、红小豆、绿豆、冬瓜、丝瓜、西瓜、莲藕等。少吃胡桃仁、狗肉、香菜、辣椒、花椒、酒等甘酸滋腻之品及火锅、亨炸、烧烤等辛温助热食品。盛夏暑湿较重的季节,减少户外活动。适合做大强度、大运动量的锻炼,如中长跑,游泳,爬山,各种球类、武术等。

发布了文章

为什么现在那么多女性得子宫肌瘤?

 子宫肌瘤号称“妇科第一瘤”,易发人群为30-50岁女性,发病率约为20%,它虽然是常见的良性妇科肿瘤,但也有发生恶变的几率,且更多的会造成女性出现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压迫等症状,还可能导致不孕、流产,影响女性身心健康。那么,为什么现在那么多人会得子宫肌瘤?有以下几点原因:1、精神因素:子宫位于下丘脑-垂体-卵巢-子宫性腺轴上,对人体情绪变化非常敏感。抑郁情绪,会促使雌孕激素分泌不协调,导致子宫肌瘤。现代社会,女性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来自社会和家庭的双重压力日益增加,如果不能保持一个乐观的心态和平和的心境,过度焦虑与压抑就容易导致内分泌失调,雌激素分泌量增多,且作用加强,持续时间长,给女性身体健康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2、痛经关系:中医记载“痛则不通,通则不痛”。也就意味着血脉不通了。中医也叫血痔。本来人体子宫膜要脱落,可是脱落不下来,这也叫寒痔。中医认为:寒则瘀、瘀则凝、凝则堵、堵则瘤,堵的表现感觉为酸麻胀痛,严重些易积成炎症,再严重些就会导致肌瘤、囊肿、癌症。还有就是天热,女性朋友们月经期会比较燥,想吃冰淇淋,吃了冰淇淋,寒就聚集在胃中,中医里胃叫作髓骨生化之源。也就是说造血的源头已经寒了,寒就会在血液中凝结,从而造成痛经。血寒了,例假时子宫膜脱落过程中可能有些会脱落不下来,造成痛经。  3、肥胖:  近年来研究发现,肥胖与子宫肌瘤的发病率呈正相关的关系,女性每增加10kg体重可增加21%患子宫肌瘤的风险,或每增加1单位体重指数可增加6%患子宫肌瘤的风险。  4、饮食结构不合理: 调查显示,以肉食为主的女性患子宫肌瘤的机率比较高。由于维生素可降低子宫肌层对雌激素的敏感性,对女性的神经内分泌系统有调节作用,特别是维生素C,所以女性平时应多注意摄入维生素C。  5、遗传因素:子宫肌瘤没有明显的遗传倾向,但有家族聚集性。也就是说,家族里面的姐妹或母女,如果其中一个患有肌瘤疾病,其它人也容易长有肌瘤。  6、口服避孕药:长期服用含有雌激素成分的避孕药,在较早的年龄(小于16岁)使用紧急口服避孕药,患子宫肌瘤的风险会明显增加。  7、长期性生活失调:长期性生活失调会引起激素分泌紊乱,导致盆腔充血,进而增加子宫肌瘤的发病率。8、未生育单身女子 未结婚的单身女性、未生育女性、未哺乳女性,长期雌激素水平较高,容易发生子宫肌瘤。  为了减轻和预防子宫肌瘤发生发展,建议做好以下几点:  1.“生命在于运动”,适量增加运动,增强身体免疫力和抗病能力,可以学做子宫保健操。  2.饮食营养均衡,饮食上注意荤、素适宜,少吃酸性、凉性、辛辣刺激和激素含量高的食品。  3.规律作息,愉悦生活。注意避免熬夜,保证充足睡眠;善于自我解压,调节自身焦躁、紧张、郁闷的情绪,以免影响内分泌,加重病情。    海派中医无创治疗子宫肌瘤获重大突破 近20年来,在中国中医妇科临床研究基地上海,以俞瑾教授为代表的海派中医专家,经过对近10年、数万病例研究发现:超过60%的子宫肌瘤、卵巢囊肿患者曾有2次及以上的人工或自然流产经历,遂提出 “肾主生殖生命网络” 和“肾虚为本”创新认识,综合何氏、蔡氏、朱氏、陈氏等沪上著名百年妇科流派的临床精要,建立了“补肾健脾”、“疏肝解郁”、“祛瘀散结”三法并举的全新诊疗方案“百通疗法”,组合胶囊、免煎颗粒和汤药给药方法,结合冷热敷、灌肠、针灸等方法,实现不手术、无创治疗子宫肌瘤等妇科癥瘕疾病,临床疗效取得重大突破,逐渐影响到全国中医妇科临床界。 俞瑾工作室专家表示,海派中医治疗妇科包块病并非单纯消瘤,而是整体调治,控制肌瘤生长、缩小,明显改善患者月经不调、出血过多、腰酸腹痛等症状。至于可能“残存”的肌瘤,则可以与人体“和平共处”,随着年龄增长,雌激素分泌减少,会逐渐萎缩直至消失。就消瘤速度而言,中医的确无法和手术、激素相比,但其在整体调理女性内分泌、远期疗效和防复发方面,却具有相当明显的优势,会有越来越多的女性会意识到这一点。 

发布了文章

你是什么体质?易得哪些疾病?怎样科学干预养生?中医治未病科普:阴虚质和气虚质

                              什么是中医体质?     所谓体质,是指人体生命过程中,在先天禀赋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方面综合的特质。中医学上把人体体质分为平和质、阳虚质、阴虚质、气虚质、痰湿质、湿热质、气郁质、血瘀质、特禀质九种体质类型。  体质有两大特点:一、体质会交叉;  每个人的体质可能出现交叉,不局限于其中一种;比如,某人可能是阳虚质、气虚质、湿热质三种体质兼具。 二、体质可调可变; 体质虽然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随着饮食、起居、生活习惯的变化,体质可能会发生改变。如阳虚体质通过调养,可能会逐渐过渡到平和体质。体质只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同时具有动态可变性,这种特征是体质可调可改善的基础,建议每三个月测评一次。   阴虚质  总体特征:阴液亏少,以口燥咽干、手足心热等虚热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形体偏瘦。   常见表现:口燥咽干,喜冷饮,面色潮红,手足心热,大便干燥,舌红少津,脉细数。   心理特征:性情急躁,外向好动,活泼。   发病倾向:易患疲劳、失精、不寐等病;感邪易从热化。   适应能力:耐冬不耐夏;不耐受暑、热、燥邪。   养生方案: 饮食宜多吃甘凉滋润的食物,比如黑芝麻、鸭肉、百合、豆浆、银耳、木耳、梨等。少吃狗肉、虾、韭菜、辣椒、葱、蒜等性温燥烈之品。 只适合做中小强度、间断性的体育锻炼,可选择太极拳、太极剑、气功等。锻炼时要控制出汗量,及时补充水分。皮肤干燥甚者,可多游泳。不宜洗桑拿。   气虚质  总体特征:元气不足,以疲乏、气短、自汗等气虚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肌肉松软不实。   常见表现:平时气短懒语,容易疲乏、精神不振,易出汗,舌淡红,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脉象虚缓。   心理特征:性格内向,不喜冒险。   发病倾向:易患感冒、内脏下垂病,病后康复缓慢。   适应能力:不耐受风、寒、暑、湿邪。   养生方案: 饮食宜多吃具有益气健脾作用的食物,如粳米、小米、大麦、白扁豆、土豆、白薯、红薯、山药等。少吃具有耗气作用的食物,如槟榔、空心菜。 避免劳动或剧烈运动时出汗受风。不要过于劳作,以免损伤正气,可做一些柔缓的运动。          泰坤堂成都国医馆中医体检工作室引进”道生中医四诊仪及体质辨识系统”,是上海中医药大学根据“传统中医理论+大数据+AI”原理,智能、准确、客观采集人体舌、面、脉象信息数据,避免医师个人主观判断的差异,回答中医问诊量化表,就可智能辨识你的体质类型,并给出详细、科学的、具体到衣食住行的养生指导报告,或者给临床专家诊疗、辨证施治提供可靠的有效帮助。  中医体检不打B超、不抽血、无创、无辐射、无感染,简便快捷,是真正的健康体检。

发布了文章

你是什么体质?易得哪些疾病?怎样科学干预养生?体质科普(二)-阳虚质

                    什么是中医体质     所谓体质,是指人体生命过程中,在先天禀赋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方面综合的特质。中医学上把人体体质分为平和质、阳虚质、阴虚质、气虚质、痰湿质、湿热质、气郁质、血瘀质、特禀质九种体质类型。   体质有两大特点:一、体质会交叉;每个人的体质可能出现交叉,不局限于其中一种;二、体质可调可变;体质虽然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随着饮食、起居、生活习惯的变化,体质可能会发生改变。如阳虚体质通过调养,可能会逐渐过渡到平和体质。体质只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同时具有动态可变性,这种特征是体质可调的基础,建议每三个月测评一次。 阳虚质 总体特征:阳气不足,以畏寒怕冷、手足不温等虚寒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肌肉松软不实。 常见表现:平素畏冷,手足不温,喜热饮食,大便溏薄,小便清长,舌淡胖嫩,脉沉迟。 心理特征:性格多沉静、内向。 发病倾向:易患痰饮、肿胀、泄泻等病;感邪易从寒化. 适应能力:耐夏不耐冬,易感风、寒、湿邪。 养生方案:饮食上宜多吃容易“发”(甘温益气)的食物,比如牛羊狗肉、葱、姜、蒜、鳝鱼、韭菜、辣椒、胡椒等。少食生冷寒凉食物,如黄瓜、藕、梨、西瓜、山楂等。 可做一些舒缓柔和的运动。夏天不宜做过分剧烈运动,冬天避免在大风、及空气污染的环境中锻炼。自行按摩足三里、涌泉等穴位,或经常灸足三里、关元,可适当洗桑拿、温泉浴。       现代创新中医典范--泰坤堂成都国医馆中医体检工作室引进”道生中医四诊仪及体质辨识系统”,根据“传统中医理论+大数据+AI”原理,智能、准确、客观采集人体舌、面、脉象信息,避免医师个人主观判断的差异,回答中医问诊量化问题,就可智能辨识你的体质类型,并给出详细、科学的饮食起居养生指导报告,或者给临床专家诊疗、辨证施治提供可靠的、有效帮助。   中医体检不打B超、不抽血、无创、无辐射、无感染,简便快捷,是真正的健康体检。

发布了文章

你是什么体质?易得哪些疾病?怎样科学干预养生?中医治未病科普(一)

   所谓体质,是指人体生命过程中,在先天禀赋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方面综合的特质。中医学上把人体体质分为平和质、阳虚质、阴虚质、气虚质、痰湿质、湿热质、气郁质、血瘀质、特禀质九种体质类型。   体质有两大特点:一是会交叉每个人的体质可能出现交叉,不局限于其中一种;二是体质可调可变,体质虽然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随着饮食、起居、生活习惯的变化,体质可能会发生改变。如阳虚体质通过调养,可能会逐渐过渡到平和体质。体质只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同时具有动态可变性,这种特征是体质可调的基础,建议每三个月测评一次。  平和质  总体特征:阴阳气血调和,以体态适中、面色红润、精力充沛等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形体匀称健壮。   常见表现:体态适中、面色红润、精力充沛,睡眠良好,二便正常,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和有神。   心理特征:性格随和开朗。   发病倾向:平素患病较少。   适应能力:对自然坏境和社会坏境适应能力较强。   养生方案:饮食应有节制,多吃五谷杂粮、蔬菜瓜果,少食过于油腻及辛辣之物。运动上,年轻人可适当跑步、打球,老年人可适当散步、打太极拳等。   泰坤堂成都国医馆中医体检工作室引进”道生四诊仪及体质辨识系统”,根据“传统中医理论+大数据+AI”原理,智能、准确、客观采集人体舌、面、脉象信息数据,避免医师个人主观判断的差异,回答中医问诊量化表,就可智能辨识你的体质类型,并给出详细科学的养生指导报告,或者给临床专家诊疗、辨证施治提供可靠、有效、直接帮助。

发布了文章

孩子生长发育是否正常?家长照着图一比照就明白了

   孩子生长发育是否正常?泰坤堂国医馆儿科诊疗及保健中心的专家们,为家长们总结了两张表,家长一看就明白,就可以提早干预,呵护孩子健康成长。  女孩第二性征发育特征:  男孩第二性征生长发育特征:

发布了文章

生儿育女不是一件“纯技术”的事,你需要懂一些“生活”

近年来, 生育年龄普遍推迟,亚健康成为社会问题,导致生育力下降,以致不孕不育问题越来越突出。中国人口协会在2012年末发布报告称,中国不孕不育患者已超过4000万,占育龄人口的12.5%,目前更是上升至15%左右;而在30年前,这个数字仅为3%,越来越多的育龄夫妇深受困扰,他们到处求医问药,什么高精尖技术都去尝试,花光了钱财,结果求子不得,最后还把自己身体搞垮了。 不孕不育不是一种“病”从目前生物医学现有认知角度上,生育能力主要包括女性卵子发育与排卵、男性精子发育排精、受精、胚胎着床和妊娠分娩等环节,与男女双方都有关,而且这些因素与每个具体的“人”相关,与你的精神状态、环境、条件相关,各环节、各因素互相交叉、互相关联,与不孕这个结果还不是简单的映射关系,非常复杂。   我们分析认识这个疾病时,需要另一种医学思维——中医,关注人本身、系统整体思维方式。   另一个就是中医动态变化思维:近年来,虽然经济、社会、现代医疗技术是飞速发展了,但就人本身来说,无论是男性或女性,生育能力都有所下降。  生育力下降原因之一:男性精子质量严重下滑   数据显示,与三四十年前相比,男性每毫升精液所含精子数量已从1亿个左右降至目前的2000万到4000万个。通常来说,男性从40岁左右开始出现生育力下降,但大多数人50岁后仍有生育力。虽然整体上年龄对男性生育力的影响程度较轻,但却可能增加女性流产的风险。   这个问题要引起大家注意,经常有人说“我们是怀起了,流产了,怎么可能与老公有关呢”,同时关注男性生育,不能局限于“精子数量、活动力”等指标和数据上。需引起警惕的是,不良生活方式、精神压力等不良因素,严重影响了男性的精子质量和性功能。这些是任何医疗技术都解决不了的问题。   首先,抽烟、喝酒、熬夜、电脑辐射等,对男性精子质量的影响迅速而显著。喜欢穿紧身衣裤,也会致使局部血流不通畅,影响睾丸生精功能。其次,精神因素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如持续高度紧张或精神压力大,会压抑男性的性欲而影响生育。再次,男性的病理状态也可引起不育,如先天发育异常、性功能障碍、遗传因素以及一些全身性疾病。最后,越来越多的证据发现,环境因素同样影响着男性生育力,与男性生育力的总体状态相关。  生育力下降原因之二:不良生育行为致使女性生育力下降相比较男性,年龄对女性生育力的影响要明显得多。   随着年龄的增长,卵母细胞质量、卵巢功能会出现生理性下降,不育的机会也会随之升高。研究表明,妇女在20~30岁时生育力最强,30岁以后生育能力开始减退,35~39岁妇女的生育力较20~29岁时降低了25%,40~45岁降低了95%。超过35岁才要孩子,会带来很多生殖问题。35岁以上有生殖缺陷的妇女,即便借助辅助生殖技术,妊娠成功率也很低。   不良生育行为也会给生育能力带来难以挽回的损伤。比如,多次人流会导致流产后并发症,如盆腔炎、附件炎,可能引起不孕;反复做人流会损伤子宫内膜,导致内膜变薄,不利于孕育胚胎;人流强行终止妊娠,打乱人体自身节律,引发内分泌紊乱,引发卵泡发育排除问题。流产次数越多,未来发生不孕的风险越高。   这就是我们中医呼吁倡导的实时生育,坚决反对无计划怀孕和人工流产原因。   如果意外怀孕,必须人工流产的话,就要想办法减少或降低人流对生殖力影响,这就是中医的“治未病”、“防范于未然”思想,人流术后应注意调理恢复身体,而非“我年轻”、“无痛不痒了”、“我要孩子还早不着急”等“治病”思维,这样健康和生育力离你越来越远。   此外,抽烟、喝酒、熬夜等不良习惯,接触有毒有害物质,精神压力过大导致月经紊乱等都可能造成女性生育能力的下降。如果你要说“某某又抽烟又喝酒,为什么照样生了娃娃?”这样的话,说明你完全没辨证证思维、没有中医思维。  生育力是不能再生资源 男女生育力是人本身健康的一部分,同样是无法再生、完全复原的资源,是单循环线,不可逆的,只能去呵护她,生活中处处保护她,少受伤害,如果发生疾病,解决思路也应该是从人本身出发,从身体体、心理、生活、环境等多方入手,同时尽可能减少和避免各种损伤。  孕育出了问题,该怎样正确求医?无法生育会给一个家庭带来严重的心理及精神创伤,因此,对怀疑有生育问题的夫妻而言,掌握正确的生殖健康、医学知识和规范检查治疗十分必要。    一般夫妇规律性生活超过1年未怀孕,夫妻双方便需要进行相关检查。如果女性具有下列因素,更早咨询专家意见尤为重要:   年龄≥35岁,月经不调(量多、量少、痛经),存在不孕高危因素或病史,建议这些人前往正规医疗机构咨询就诊,多听听中西医、不同专家意见,不要轻易听信电视、网络、报纸上的广告,不确定情况下,不要盲目采用创伤性检查和治疗。   所以,要想诞生聪明活泼宝宝,就要保护生育力,首先要做到强身健体,养成良好的生活工作习惯;需要经常接触有毒或放射性物质的人,需做好严格防护。二是要洁身自爱,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预防危害生育能力的传染性疾病和基础疾病,早期发现异常,可以避免婚后痛苦。三是要正确采取避孕措施,避免反复人流,选择合适的生育时机。 不孕不育,首诊最好找中医 如果发生不孕不育,首诊就好找中医帮助分析一下,找出主要矛盾和问题,再一步步来排除和解决。90%的疾病问题,中医调理治疗效果很好,简便经济,安全。当然,这个中医是懂生殖内分泌和西医的中医,是衷中参西,西为中用、辨病辩证结合,身心同治,创新疾病病机病理认识、治法治则、给药方法和途径,运用中医药综合方法整体调治,恢复人体整体平衡和适应状态的创新的现代中医。

发布了文章

哪些人群适合做中医体检?

“上工治未病,中工治已病。”中医体质辨识,是治未病的重要环节。“不同的体质有不同的调理方法,只有对症下药,才会从根本上治未病。”   “从中医角度来说,人的体质分为九种,正常情况下是平和质,然而大多数人的体质都会出现偏颇。这也就有了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这些体质。”通过体质辨识,治未病,看起来有点玄乎,其实,它并不神秘。中医专家表示,未病并不是没有病,而是已经有了生某种病的迹象,或者该体质下,容易生哪种病,但还没有生大病。“按照中医的观点,体内阴阳失衡、气血失调,若能及时调理,就可以防患于未然。”正确辨别体质,对于中医诊断有着重要的作用。中医体检,即是运用中医理论和方法,对体质进行辨识分类,并科学指导、养生调理干预方法。中医四诊仪根据“大数据原理”,通过检测舌面脉、望、闻、问、切四诊合参、回答问诊量表,诊断出每个人的体质,评估其健康状况,以及将来容易患哪种病。“人的体质会受到遗传、生活习惯、生活环境、营养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每个人的体质都不一样,即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阶段也会出现不同体质。所以人们在调养的时候,需要根据自己身体的实际情况来进行调理,根据个体差异,选择相应治疗、预防、养生方法。”,提供饮食起居等方面的调整建议,建议非常细致,可以详细到适合吃哪些食物、做哪些运动,以及注意事项。适合中医体质辨识检查的人群:1.健康人群中的积极分子:平素对于自己的健康比较关注,想了解自己的体质,了解更多养生保健知识。2.亚健康人群、慢性疲劳综合征人群:西医检查身体基本无异常,但自我感觉症状较重、长期身体不适者。3.先天不足,体质虚弱人群:通过体质辨识,可以全面彻底了解自身体质状况。通过精准的治疗和干预,可以弥补先天不足,提升状态,强身益体。4.儿童体质虚弱者。5.孕前、孕中及孕后人群:通过中医体质辨识,可以明确自身的健康状态,指导孕前准备和产后恢复,对孕者进行综合的系统的动态调理,起到激发体能、提高受孕、自我保健、自我康复、优生优育、造福下一代的作用。6.慢性病患者、肿瘤患者。7.需要长期服用膏方,或者长期服用中药、中成药者。8.打算进补的人群:时下,进补产品及手段琳琅满目、良莠不齐,盲目进补不仅花了冤枉钱,而且有害健康。所以,在进补之前,通过中医体质辨识把关,不但能提供“因人调养”的科学进补方案,而且还可以充分发挥进补食物或药物的功效。   中医“体检”,不打B超、不抽血,不破皮,无辐射无感染、非常受现代人士喜欢。 

发布了文章

妇科临床医师帮你解读妇科B超报告

泰坤堂中医连锁的诊疗理念,是遵循“生物-社会-心理-环境”健康医学理念,以中医生命观、价值观、整体观为核心,中西医融合,衷中参西,西为中用,辨病基础上辨证,中医方法治疗调节。所以诊断上采用“六诊合参”,开设有B超科室。你能读懂妇科B超报告吗?   妇科诊疗中心专家结合临床来给大家解答。囊肿、回声不均匀、血流丰富、上皮内变病……这些专业术语经常出现在妇科B超报告单,却读不懂,是说明健康有问题吗? 一是子宫内膜回声不均匀、欠均匀。回声不均匀和欠均匀是同一意思,如果平时您有月经淋漓不净的问题,那么您需要警惕,这可能与子宫内膜病变有关。如果您平时月经规律,建议可以在月经干净后再次复查,因为内膜是会呈现周期性生长和剥落的,出现一次回声不均匀并代表不了什么问题。二是存在无回声区,那么可能存在积液,根据积液位置不同,可以有宫颈管积液、盆腔积液,这个时候建议做个妇科检查,看有无盆腔炎性疾病。 三是卵巢低回声囊性肿块,如果是囊性肿块,可能为生理性的,也可能为病理性的,需要月经干净后复查B超,如果是实性肿块,那么为肿瘤的可能性较大,需要进一步做活检和肿瘤系列明确诊断。 四是盆腔积液,盆腔积液也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排卵后出现,能自行消退的积液属于生理性,如果同时伴有小腹不适、腰酸、白带增多发黄的症状,盆腔积液可能为炎症所导致的,需要进一步检查治疗。 

努力加载中

关注

挂号

问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