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点滴滴,为了您的健康打开
关注数内容数
2573

谭为

乌镇互联网医院

主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儿童骨科

全部动态
文章
视频
回答
全部
多指
并指
骨病
骨折
DDH
拇指发育不良
疤痕
感染
斜颈
多指畸形

发布了文章

闭合复位克斯针固定微创治疗桡骨远端骨骺滑脱

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儿童骨科谭为

发布了文章

爪状趾

腰椎滑脱概述:什么是爪状趾?  爪状趾:脚趾呈爪状,此脚趾变形会影响脚趾叁个关节,因肌肉或神经张力紧缩不平衡而造成掌趾关节过度伸直、近端及远端趾间关节弯曲变形。原因: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儿童骨科谭为  常出现于高足弓、空凹足或神经肌肉疾病者(如小儿麻痹、脑性麻痹、高张、孩童中风),或由于儿时经常穿着太紧的鞋。  肌腱退化也是造成爪状趾的元兇之一。因为现代人行动都习惯穿鞋,根本没有机会运动我们的脚趾,尤其大脚趾以外的小趾,更是长期被我们閒置,时间一久肌腱自然退化,也就容易产生爪状趾。 诊断:爪状趾应该做哪些检查?   脚趾呈爪状, 是由跖趾关节背屈,近侧及远侧趾间关节跖屈曲所形成的固定性畸形。脚趾容易因磨擦而产生厚茧。 鉴别诊断:爪状趾的原因如何相互鉴别?   足畸形是指足部形态或结构的异常,正常人足部形状是由相对称的外在肌和内在肌维持其平衡,一些先天性或硕导疾病性原因可以造成足部畸形。  杵状指(趾):指(趾)末端软组织增厚似鼓格状膨大,呈拱形隆起,甲纵脊和横脊高度弯曲,表面呈玻璃状,称为杵状指(acropachy.clubbing finger)。亦称褪状指。    脚趾呈爪状, 是由跖趾关节背屈,近侧及远侧趾间关节跖屈曲所形成的固定性畸形。脚趾容易因磨擦而产生厚茧。

发布了文章

严重多指畸形(蟹钳指)最佳治疗方案的选择

   近期许多多指、并指术后残留畸形的家长朋友咨询治疗方案!多指、并指治疗并不只是简单的切除、分开,涉及手部的整形、修复和后期疤痕管理。希望能给孩子们的治疗有所帮助。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儿童骨科谭为    蟹钳指手指呈S形走形,尺侧指指间关节尺侧成角、掌指关节桡侧成角,骨骼发育异常,同时肌腱止点异常,手术需调整肌腱力线,重建滑车,指骨及掌骨截骨,关节囊紧缩,皮瓣丰满指体等。案例1.儿童严重蟹钳指畸形的综合治疗。案例2,青少年严重蟹钳指畸形(Wassel IV型多指)的综合治疗。

发布了文章

并指分离手术十点提醒!

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儿童骨科谭为友情提醒:1.手术分期的问题:根据并指分离原则,同一手指双侧不能同时分离并指,而由于部分并指病例指间皮肤松弛,多可一期行所有手指的分指手术,这一点不同于传统的分期分指治疗观念。部分病例,如合并复杂畸形或需要同时行虎口开大,为缩短手术时间、增加安全考虑,可分期分指。2.手指血运的问题:由于部分并指畸形孩子,常出现手部血管发育异常,指固有动脉分叉较高,往往术前设计与术中情况不一,可考虑行一侧指固有动脉结扎或指蹼不完全分离。一侧指固有动脉结扎的患儿,因同侧手指血运稍差,易生冻疮、溃疡等,不适宜在低温或刺激性较强的环境下工作,对今后从事的工种有特别倾向性要求。为了术前设计的手术方案与术中情况尽可能保持一致,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术前可行MRA检查,明确并指血管的解剖分布。3.手术时期问题:3岁前孩子不会对疼痛产生终生性的记忆,且2-3岁是孩子手部功能发育最快的时期,1岁到2岁左右手术最佳,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可提前到半岁。4.植皮的问题:对于并指治疗,传统手术方式需要植皮,但如果手术设计好,大部分并指分离指可以做到不植皮,避免植皮再次损伤其他部位、扩大手术创伤、增加手术时间、伤口疤痕、感染风险和手术费用。如果确实要植皮,根据所需取皮的大小,我们可以选取不同部位取皮,根据孩子体型一般所需取皮面积在1cm*2cm以下,可足底取皮,足底皮肤色泽更加接近掌侧皮肤,术后美观,足底疤痕隐蔽不容易发现;如果取皮在1-2cm*2cm之间,可同侧肢体腕部尺侧取皮,取材方便,色泽较为接近,但疤痕相对暴露;如需切取更大面积皮片,则建议腹股沟处取皮,这是传统取皮区,皮肤松弛,隐蔽,但是色泽较深,皮片成活后,较周围皮肤色泽深,像块“补丁”。植皮区皮片成活后,建议少在阳光下暴晒,注意保暖,避免刺激性物体长期接触该区域皮肤。5.感染的问题:感染可以导致皮片坏死、瘢痕增生、关节功能障碍、骨外露等,个别严重的情况,可能影响手指血运、导致手指坏死然,感染的控制直接影响到手术效果。因此,感染预防极其重要!术前一天两次的药水泡手,术中严格的无菌操作,术中术后伤口涂抹外用消炎药膏百多邦,严格的伤口包扎,如果伤口在疤痕附近、术中有截骨和克氏针固定,可口服三天抗生素,都有助于感染的控制。术后避免伤口敷料湿水,敷料弄湿后,建议及时更换。术后可用弹力袜套在敷料外层,保护患肢。6.麻醉的问题:不同年龄、不同体型的孩子在生理、解剖等方面与成人的差别很大,尤其对药物的反应和代谢都有其不同的特点。小儿麻醉分两步,第一步就是催眠、镇静,即基础麻醉,通俗的讲就是让宝宝睡觉。但单有基础麻醉还不能耐受手术的疼痛,没有或仅有很轻的镇痛效果。因此,小儿麻醉的第二步还必须镇痛!常用的镇痛方式有全身麻醉、区域神经阻滞麻醉两种方式。不管是全麻还是基础麻醉+局部神经阻滞,如果手术经过顺利,术中没有缺氧,尤其血氧饱和度始终在100%的麻醉,单纯一次手术,时间不长,对孩子的身体和智力发育都没有明显的影响。上述麻醉方式的作用都是一过性的,当药物在身体内逐渐代谢浓度降低时,作用就消失了。而吸入性麻醉药只要停止供给,药物就会很快从呼出的气体中排出,患儿则会随着麻醉变浅而清醒。小儿在麻醉苏醒过程中,可能出现精神恍惚、烦躁哭闹以及嗜睡等现象是正常的,家长不必过于紧张,麻药完全代谢后孩子就会就会恢复正常。注意:家长还需配合术前术后的处理,为避免麻醉过程中由于刺激使患儿呕吐,造成呕吐物阻塞呼吸道而引起窒息。术前6-8小时内需禁食(母乳为4小时,牛奶为6小时,食物为8小时),4小时内禁水。术后6小时内,麻醉药还没完全代谢,为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窒息,孩子不能睡枕头,头尽可能偏向一侧,需禁食禁水。(参考田晓菲文章)7.疤痕问题:伤口瘢痕一般在手术后1个月开始生长,到术后3个月左右为疤痕增生最旺盛时期,术后3-6个月疤痕开始逐渐软化。所有的手术都会遗留疤痕,根据损伤皮肤的层次、感染情况和宝宝体质差异,疤痕增生的程度不同,疤痕增生轻者影响美观,严重者可能导致手指术后指蹼爬行、手指屈曲或侧偏畸形。所以术后疤痕治疗和疤痕增生预防十分重要。目前市面上的抗疤痕药物和材料主要原理是抑制影响疤痕血运,使其缺血萎缩,因此,疤痕针对性的治疗,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轻度的瘢痕加压包扎;稍重的疤痕可打瘢痕针,即瘢痕的药物注射治疗;极个别瘢痕疙瘩体制的患儿药物注射及加压治疗均无效,则可能需再次手术切除瘢痕,术后立即药物治疗及放疗可以预防瘢痕再次生长)。8.趾蹼爬行的问题:指蹼爬行主要与皮肤生长潜能、疤痕、感染等因素有密切关系,手术设计时,一般会将指蹼设计稍深,以抵消伤口愈合过程中正常的少许指蹼爬行,达到最佳的美学效果。轻度的指蹼爬行可通过早期康复训练得以控制,个别宝宝严重的指蹼爬行需要二期手术加深指蹼,并进行更加严密的随访。9.康复的问题:术后康复主要针对伤口恢复、伤口疤痕的预防及手部功能的锻炼。a.通常术后2周首次换药,根据缝线的情况决定是否需拆线(一般为可吸收线缝合,术后无需拆线,伤口涂抹百多邦,术后4周左右缝线脱落),如皮片成活良好,术区干燥,碘伏消毒后涂抹百多邦,再分开伸直手指包扎2周即可,如皮片部分坏死、渗出,则需要3-5天换药一次,直至创面愈合;b .创面愈合后1-2周专科门诊复查随访瘢痕情况,并抗瘢痕治疗。如术指本身存在侧弯、屈伸活动障碍等骨关节发育异常,术后形态功能仍可能异常。术中行骨、关节修复者可能需支具或小夹板定时固定,门诊定期随访,以矫正畸形;c .植皮皮片在术后1-3个月可能发生不同程度的挛缩,甚至导致手指暂时的屈曲,需要定期随访,并根据情况进行相应处理。d. 如果手指有克氏针固定,需无菌敷料包扎,防治活动中将钢针拔出。钢针固定时间一般为4-6周,不能自行提前或延后拔针,否者提前可能导致骨愈合不良,延后可能导致关节僵硬。拔针后1周内让孩子主动活动手指,拔针2周后家属可以根据情况逐渐被动帮助孩子互动受限,加强锻炼。但在术后2个月内,要防止孩子截骨的手指在玩耍是碰撞、摔倒,以免再次骨折。e.一般在术后第3周开始被动活动手指,加强屈伸关节活动的训练,术后4周开始拆除敷料包扎后,训练宝宝手指捡鸡蛋、乒乓球、豌豆、绿豆,联系按压动作,锻炼手指伸直肌力。10.手术是医术、易术、艺术的结合!七分手术三分康复,术后康复直接影响孩子的手术疗效,随访的紧密性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康复效果!从此刻开始,我们应将成为“无话不说”的“亲密战友”!三个月后二期手术。关于手足畸形更多了解,请点击连接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儿童骨科手足先天畸形(广东省骨科研究院·广东省骨科医院儿童肢体畸形矫正中心)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儿童手足先天畸形诊治中心(广东省骨科医院、广东省骨科研究院儿童肢体畸形矫形中心)是在中国工程院院士钟世镇教授、原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副主任委员、现广东省医学会骨科分会主任委员金大地教授指导下,由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分会小儿骨科学组副主任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修复重建外科专业委员会四肢先天畸形学组副组长、广东省医师协会骨科分会小儿骨科学组组长李旭教授带领下,于2012年成立,专注于儿童手足先天畸形及继发畸形的整形修复、功能重建的诊断治疗及相关研究。诊治范围:多指(趾)、并指(趾)、分裂指(趾)、巨指(趾)、短指(趾)、缺指(趾)、屈曲畸形、骨关节畸形、束带综合征等先天性手足畸形,以及创伤、烧伤继发畸形的整形修复、功能重建。

发布了文章

广东省儿童骨病救助基金发展纪实之二

2012年6-9月份,南医三院儿童骨科完成了对第二例受资助患儿梁**的救治。这个13岁的可怜的孩子来自湖南,从出生后便历经坎坷。一出生他便被发现患有严重的先天性心脏病“法洛氏四联症”和左手畸形,由于家庭贫困一直没有进行过治疗。而他的妈妈早年便因病辞世,爸爸一个人靠着捡破烂和打零工每月几百元的收入,与他相依为命。但更不幸的是,10年前他年仅3岁时,不慎被开水大面积的烫伤了右腿并形成严重的感染,伤后一直没有接受过任何正规的治疗。待右腿烫伤创面逐渐愈合后,由于局部大量的瘢痕形成,右膝关节逐渐发生屈曲挛缩,从那之后就再也没能直起腰来行走过。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儿童骨科谭为同样是在网络的帮助下,孩子的父亲带着他找到了南医三院儿童骨科,李旭博士带领他的团队,再次向这个高难病例发起了挑战。经过长达3个多月的艰苦治疗后,这个10年没有站立过的孩子终于再次站了起来(见下图)。本文开始所提到的紫峰寺孤儿、双侧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儿释如童,来到南医三院儿童骨科后,迄今已经接受了4次麻醉下的石膏矫形,童童的双脚已经变直了好多,再有几次石膏矫形和手术后,她就有希望恢复到跟正常孩子一样的双脚了(见下图)。在南医三院与广东狮子会的共同努力下,虽然有越来越多的贫困残疾孩子接受了救治。但正如本文初所提到的,“广东省儿童骨病救助基金”成立迄今一直在“空壳”运行,碰到需要救助的孩子,才能与慈善组织协商申请资助,虽然最终的结果往往令人满意,但是相关的程序繁琐而冗长,患儿往往需要在病房里住上一两个月才能等到善款。如何使得基金能够更为高效而快捷的运作,是我们的期待!

发布了文章

先天性肌性斜颈病因与诊断

先天性斜颈由一侧胸锁乳突肌发生纤维挛缩后形成的畸形。任何持续性的斜颈在生长过程中将缓慢加重,头向患侧而面部朝向对倾斜。一般认为发病病因是一侧胸锁乳突肌发生出血、机化,以至纤维变性后引起该肌挛缩。当畸形严重时,患侧肩部升高,颅骨的额枕径较正常者小,早期手术治疗可预防这些畸形,所以治疗越早,畸形就越少。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儿童骨科谭为 1、病因: 先天性斜颈的病因目前仍有许多不同意见,多数认为胎儿胎位不正或不正常的子宫壁压力,使头颈部姿态异常而阻碍一侧胸锁乳突肌的血液循环,致该肌缺血、萎缩、发育不良、挛缩引起斜颈。也有认为,由于分娩时一侧胸锁乳突肌受产道或产钳挤压或牵引而受伤出血,血肿机化挛缩而致。还有认为胸锁乳突肌的营养动脉栓塞,或静脉回流受阻,而导致肌纤维发生退性行变,因而形成斜颈。 临床表现:新生儿在出生后7-14天常被发现受累的胸锁乳突肌中下部,有一质硬的椭圆形肿块,可逐渐增大。两个月后肿块开始缩小,最后完全消失,该肌即成为无弹性的纤维索。乳突附丽处肌肉呈索状也较常见。头逐渐被牵拉而倾向患侧,颈部扭转,面部倾斜,下颌偏向健侧。如不予矫正,患侧面部发育较慢,形成颜面和头颅逐渐变形,两侧不对称,这可由测量两眼外眦角至口角的距离而得知;后面观可见枕、颈椎及上胸椎,呈脊柱侧弯畸形。长期未治的病人,患侧颈部的其他肌肉也发生相应的挛缩,颈椎逐渐发生形态和结构上的改变,这种晚期的肌性斜颈,即使把胸锁乳突肌的挛缩矫正,也难恢复其颜面的正常形态。 2、诊断与鉴别诊断: 根据有时有难产病史,临床症状与体征,诊断并不困难,但应摄颈椎X线片以排除骨质异常,并与其他原因所致的斜颈相鉴别。如:(1)骨性斜颈(2)颈椎结核(3)颈椎自发性半脱位(4)眼肌异常(5)听力障碍

发布了文章

多指(趾)畸形手术患者关心的细节与效果(三)

1.多指(趾)畸形做手术就是单纯的切除多余指(趾)吗?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为了使手(足)部功能更加完善,减少手术后并发症,根据多指(趾)畸形的严重程度,我们切除多指(趾)同时,将对相邻指(趾)进行关节囊成形、肌腱重建、关节成形、截骨矫形等一些列工作,预防相邻指(趾)发育过程中由于力线异常、疤痕挛缩或纵向不稳导致的继发弯曲、侧偏畸形。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儿童骨科谭为2.双侧手指或脚趾畸形、手指与脚趾同时出现多处畸形,可以一起做手术切除吗? 双侧手指或脚趾畸形、手指与脚趾同时出现多处畸形能否同时手术,主要取决于畸形的部位、畸形的严重程度、主刀医生的技术。每根指(趾)两侧都有一条指(趾)固有动脉,原则上同一手指(趾)两侧不能同时手术,以免由于切割、牵拉,同时破坏双侧指(趾)固有动脉而导致术后指(趾)坏死。如果手和足同时出现多部位、复杂多指(趾)畸形,手术时间过长时,容易增加麻醉风险和伤口感染;止血带时间过长容易出现骨筋膜室综合征等;主刀医师经验不足,同时行多部位多指(趾)畸形手术,容易导致手术效果欠佳、手术时间过长、手术风险增加;同时多处肢体畸形同时手术(如四肢均有畸形)将影响麻醉监护。3.多指(趾)畸形手术必须要全麻吗?在手指(脚趾)上做的手术为什么不能选择局麻?首先,不同分型的多指(趾)畸形,手术方式不同,如蒂部较小的赘生指,在满月时可以不麻醉行手术切除,而蟹钳样多指畸形,不但需要多指切除,还需恢复骨结构力线异常、平衡软组织的纵向不稳以及手指外观整形,手术复杂,手术设计范围广,手术时间长,需要较深的插管全麻。麻醉分为全麻和局部麻醉,全麻分为静脉全麻、静吸复合全麻、插管全麻,静脉全麻、静吸复合全麻是通过静脉滴注或(和)吸入的方式诱导孩子进入睡眠状态,因为这种麻醉方式浅、药物代谢快,所以这种麻醉只适合在插管全麻时诱导孩子入睡或进行时间较短的简单手术。而对于较为复杂的多指畸形,手术涉及范围广、手术操作复杂、手术时间长,需麻醉较深的插管全麻。患儿在进入手术室陌生环境时,往往比较恐惧,而且在手术室严肃的气氛之下大多孩子哭闹,无法配合手术,需要全麻将孩子诱导入睡才能进行手术操作。广义的局麻(老百姓所认为的局麻)包括神经阻滞麻醉和局部麻醉(医学专业术语中简称局麻)。将局麻药注射到外周神经干附近,通过阻断神经冲动的传导,使该神经所支配的区域麻醉。为了缓解患儿术后患肢疼痛,帮助静脉全麻患儿加深局部手术麻醉深度,避免术中因麻醉过浅,患儿因手术疼痛而活动肢体,导致误伤手指或妨碍手术操作,往往术中会加用神经阻滞麻醉。局部麻醉(医学专业术语中简称局麻)也称部位麻醉,是指将局麻药应用于身体局部,使机体某一部分的感觉神经传导功能暂时被阻断。局部麻醉的优点在于简便易行、安全、患者可以是清醒状态、并发症少和对患者生理功能影响小。与全身麻醉相比,局部麻醉在某些方面具有独特的优越性。首先,局部麻醉对神志没有影响;其次,局部麻醉还可起到一定程度术后镇痛的作用;此外,局部麻醉还有操作简便、安全、并发症少,对患者生理功能影响小,可阻断各种不良神经反应,减轻手术创伤所致的应激反应及恢复快等优点。但是,局部麻醉,麻醉范围小,麻醉程度浅,尤其对骨、关节成形手术效果较差。局部麻醉与全身麻醉在临床上往往相互补充,不能把这两种麻醉方式完全隔离开来,而应该视之为针对具体患者所采取的具有个性化麻醉方案的一部分。如对于小儿、精神病或神志不清的患者,不宜单独使用局部麻醉完成手术,必须辅以基础麻醉或全麻;而局部麻醉也可作为全身麻醉的辅助手段,增强麻醉效果,减少全麻药用量。4.麻醉对于患儿有什么影响?会影响宝宝的发育吗?目前国际上暂时没有发现麻醉对术后患儿身体产生不良影响的报道。但不建议短期内、长时间、多次进行较深的麻醉,因为麻醉本身是一种有创操作,对气道、肺部有一定的损伤,麻醉药物的短时间大量的积累对身体器官也会起到一定的副作用。5.多指(趾)畸形术后出现肿胀,是手术没有做好吗?该怎么办?肿胀是由于术后局部炎症以及静脉回流不畅出现的局部组织体积增大,任何机体创伤都会出现局部甚至全身的肿胀。根据肿胀不同程度进行相应的处理,轻度肿胀:手指(足趾)局部皮肤较周围软组织弹性降低,周径增大;中度肿胀:局部皮肤发亮,张力明显增高;重度肿胀:局部出现张力性水泡。对于轻中度肿胀可以通过抬高患肢(患肢高度高于心脏的位置),重度肿胀需根据实际情况抬高患肢、活动手指、激光理疗、药物等、6.手术后手指(脚趾)的外观、功能能恢复到和普通人一样吗?患指大小会有明显区别吗?手术后手指(脚趾)的外观、功能能否恢复到和普通人一样主要取决于手指(脚趾)本身发育情况和手术医生水平,手指发育细小、先天性关节融合、关节脱位、骨结构异常等患儿,术后功能可以恢复到接近正常人,但外观、大小恢复到和正常人一样比较难,手术可以改善患指(趾)生长环境,促进外观及功能发育,患指(趾)会发生“追逐式生长”,患指(趾)与正常指(趾)的差距越来越小。另外,手术可以通过皮瓣设计、筋膜瓣填充等方式即刻矫正患指(趾)的外观大小。如果患指(趾)大小与健侧有明显区别,术后一年可再行整形手术调整。7.多指手术后疤痕明显吗?去瘢痕的药什么时候开始使用?手术创伤均会留下疤痕,这是不可回避的自然规律,但是疤痕形成与年龄成反比,年龄越小瘢痕越小,手术中注意美容缝合以及紧密缝合,同时,通过术前严格消毒、术中注意无菌、术后换药等方式预防伤口感染,都能有效的减小疤痕。疤痕早期(术后两周伤口愈合后)可以通过加压包扎、使用去疤痕材料以及激光治疗可以使疤痕淡化。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儿童骨科手足先天畸形(广东省骨科研究院·广东省骨科医院儿童肢体畸形矫正中心)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儿童手足先天畸形诊治中心(广东省骨科医院、广东省骨科研究院儿童肢体畸形矫形中心)是在中国工程院院士钟世镇教授、原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副主任委员、现广东省医学会骨科分会主任委员金大地教授指导下,由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分会小儿骨科学组副主任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修复重建外科专业委员会四肢先天畸形学组副组长、广东省医师协会骨科分会小儿骨科学组组长李旭教授带领下,于2012年成立,专注于儿童手足先天畸形及继发畸形的整形修复、功能重建的诊断治疗及相关研究。诊治范围:多指(趾)、并指(趾)、分裂指(趾)、巨指(趾)、短指(趾)、缺指(趾)、屈曲畸形、骨关节畸形、束带综合征等先天性手足畸形,以及创伤、烧伤继发畸形的整形修复、功能重建。

发布了文章

经典术式:食指拇化术治疗拇指发育不良

拇指占手部功能的50%,拇指发育不良严重影响手部抓握及对捏功能!同时畸形或缺失的拇指导致手部外观难看!拇指抓握功能9个月开始发育,1-2岁开始发育对捏功能,3岁前手部发育基本完善。在医学的不断发展过程中,由于一部分孩子家长难以接受切除赘生指或原本拇指缺如的事实,要求取足趾、髂骨植骨、关节移植、对掌功能重建、屈伸肌腱重建等技术,多次手术获得拇指。熟不知,重建的拇指发育不良,外形始终难以正常化,功能重建始终无法做到正常,且手术次数多,费用大,最重要的是,重建的“类拇指”,不但没有正常的拇指功能和外形,更占居了原本拇指的位置,也错过了食指拇化后功能重建和发育的最佳时期!导致整只手的功能甚至不如术前!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儿童骨科谭为食指拇化术,历经数十年的发展,仍然被公认为治疗IIIB型及以上拇指发育不良的经典术式,联合虎口成形,使手部外观更加接近正常。拇指内收、外展、屈曲、伸直、对掌、对捏等功能均得到重建,使得手部功能更加接近正常,并给手部功能的发挥和发育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术后六周拆除克氏针开始功能锻炼,下图是家属在术后八周时自己拍摄的手部功能锻炼视频截图,已经开始习惯拇化的大拇指抓握水果、饮料了,外观与正常手十分相似。

发布了文章

石膏固定的护理及注意事项

一、对于骨折及矫形术后的孩子来说,石膏固定益处非常大:1、制动可以缓解疼痛;2、制动可以促进消肿;3、制动可以防止进一步损伤血管、神经;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儿童骨科谭为4、制动可以防止骨折断端移位加重,进一步加重损伤。5、  制动可以加强截骨断端的稳定性、维持矫形的力线,孩子骨质相对成人疏松,克氏针等进行骨折内固定后,往往需要石膏外固定,限制孩子活动,加强骨折及截骨断端的稳定性。二、但石膏固定后有诸多不便,如果护理不当,骨折治疗的效果将会大打折扣。石膏固定之后的护理须知:1、注意患肢血液循环及有无疼痛。经常指、趾间肤的颜色和温度,并与健侧比较。如发现指、趾发绀、苍白、温度降低或不能主动活动,皮肤感觉减退,应立即将石膏绷事纵行剖开或尽快到医院就诊。若不及时处一,可以发生缺血性肌挛缩甚至肢体坏疽。2、抬高患肢以利静脉及淋巴回流,减轻肢体肿胀。包上肢管型石膏后,可将远端悬挂;下肢石膏可用软枕垫高。石膏干后即开始未固定关节的功能锻炼。3、肢体肿胀消退之后,即石膏固定过松,失去固定作用时,应及时更换石膏。4、注意局部压迫症状,早期症状是局部持续性的疼痛,时间稍久则可引起皮肤坏死和压迫性溃疡。应及时在疼痛处开窗或更换石膏。5、酷暑或严寒季节,若室内无调温设备,出汗过多,导致局部皮肤破溃、感染。6、寒冷季节应注意包石膏绷带肢体的保暖,以防冻伤。    7、骨折病人需卧硬板床,并需用软垫垫好石膏。注意保护石膏绷带的整洁,勿使沾污。翻身或改变体位时,应保护石膏,避免折裂。8、搬动运送伤员时,注意避免折断石膏,如有折断应及时修补9、教育孩子不要用坚硬的物体向石膏内搔刮,容易损伤皮肤、导致伤口感染。10、物体掉入石膏内,易导致局部皮肤受压后溃烂。11、出现石膏固定部位不适,如瘙痒、疼痛等,可用塑料盛装冰块,并用毛巾包裹,外敷于石膏外,降低局部温度后,可缓解症状。12、石膏固定后,患肢可放心参与日常活动,但不易剧烈运动,摔倒时易导致骨折断端移位及石膏末端部位应力性骨折。13、我们采用的均为高分子石膏,需用石膏电锯锯开,家属及孩子切勿自行拆除石膏,易导致损伤肢体!14、下肢石膏固定,禁止负重,除非特殊交代!体重后石膏易变形软化,失去局部的制动作用,并且易导致石膏折断,从而损伤下肢!15、对于使用了克氏针及石膏固定的孩子,以上所有的条款均适用,并且特别注意:1)不宜出汗过多,导致局部伤口易感染;2)孩子出现不明原因发烧(除外感冒、扁桃体炎等)、局部疼痛(术后3天以上才出现),请及时就诊,及时排除局部伤口感染!16、不小心弄湿石膏,可用冷风吹干石膏内,避免热风灼伤皮肤。如果石膏内有伤口,无法吹干石膏,建议在当地及时拆开石膏,避免伤口感染。如果石膏内肢体烫伤或灼伤,第一时间冷水冲洗30分钟,局部降温后再在医生指导下拆除石膏。三、拆除石膏后请及时康复1、所有高分子石膏必须使用电锯拆除,电锯是震动切割,如果拆石膏时孩子相对静止,就算锯片接触到皮肤,皮肤会自动弹开,避免损伤,如果孩子由于害怕,出现抽缩肢体,电锯则十分容易刮擦到皮肤,因此家属必须在拆除石膏前教育好孩子,另外在拆除石膏时,稳住孩子的肢体。2、石膏内一般都有超过三层棉纸,一方面避免石膏压迫,增加舒适度,另一方面可以在石膏拆除时起到保护作用。3、如果孩子肢体在拆除石膏时,不小心刮擦到皮肤,一般为表皮损伤,可以及时消毒,不用包扎,一般一周内痊愈,一般不会导致疤痕残留。4、由于长时间的石膏固定,拆除石膏时,肢体失去保护和局部肌肉废用性萎缩,孩子会出现各种不适,包括疼痛或活动受限,可以及时咨询医生,与损伤未恢复相鉴别。5、拆除石膏后,第一周可让孩子自主运动锻炼肢体,或部分负重训练(拿一瓶未开封的矿泉水或部分负重行走),第二周开始家属帮助孩子被动训练,如果孩子不配合,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锻炼,切勿快速、暴力锻炼,应该缓慢用力、持续维持锻炼。6、肘关节伸直训练,将家属左手托住孩子肘部,家属右手将孩子的手掌翻向朝上、并维持不懂,家属左手缓慢、持续用力,当孩子双脚尖离地后,家属停止用力,持续维持约10-20秒,每组30次,每天三组,一般要求肘关节在拔针后2-3周基本伸直(拔针后两周复查),如果未恢复,请及时就诊,在医生指导下训练。禁止快速、暴力训练!7、因孩子局部骨折可能导致血管、神经、生长板损伤,一般需要长期复查,术后1个月、2个月、6个月、1年、2年门诊复查。以上建议适用于所有克氏针固定、石膏固定的孩子(包括骨折、矫形手术后的孩子),仅供参考,以面诊为主,保留所有解释权。

发布了文章

脊柱侧弯筛查的有效性评估——病例对照研究

[摘要]目的:检验筛查对于减少脊柱侧弯外科治疗是有效的这一假设。方法:本研究采用病例对照方法。125 位生于1984年1月1日之后的脊柱侧弯患者在2001年1月至2004年10月间接受外科治疗,108位同意参加研究,构成病例组。随机匿名抽取216名青少年构成对照组,按年龄和性别与病例组配对。最后,279位青少年有详细的筛查记录和结果供分析。病例组来自荷兰的4所大学附属医院和6所非附属医院。对照组来自荷兰的37个市政保健站。结果:筛查检出患者获得诊断的年龄较非筛查检出患者明显小(10.8±2.6岁与13.4±2.6岁)。病例组中32.8%的成员在11至14岁之间曾接受过筛查,对照组为43.4%,筛查暴露优势比为0.64。28%的脊柱侧弯患者在11岁前得到诊断。结论:结果没有发现筛查能减少脊柱侧弯外科治疗的证据。取消筛查是合理的,尤其是早期支架治疗的效果还存在很大的争议。迫切需要一项随机对照试验来研究使用支架治疗特发性脊柱侧弯的有效性。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儿童骨科谭为 特发性脊柱侧弯(IS)是指脊柱的侧方弯曲伴椎体旋转,Cobb角不小于10°,原因不明 1。20世纪70年代美国及其他许多国家开始IS的筛查工作2。目的是早期发现、早期支架治疗,以防止病情加重和外科治疗3。在荷兰,约80%的儿童至少接受过一次筛查。 迄今为止,由于缺少随机对照试验(RCT),筛查和早期治疗的效果还不十分确定4。有些研究认为筛查是有效的2,5-7,另有一些研究对此表示怀疑甚至认为这种筛查是有悖伦理的8-10。美国预防服务局(US Preventive Services Task Force)反对对没有症状的青少年进行IS筛查,因为事实证明弊大于利11。另一重要问题是,由于脊柱侧弯的原因不明,目前的筛查试验和早期治疗不一定是最合适的选择。 本研究初期发现通过筛查发现的患者被检出时处于疾病的早期,接受外科治疗的机会降低73%12。然而,过度治疗偏移和抽样长度偏移(length -biased sampling)使我们高估了筛查的效果,在此类研究中这是一个严重问题12-13。 研究目的是观察筛查对减少脊柱侧弯外科治疗的作用。方法学上讲,要测定脊柱侧弯的筛查效果,RCT是最佳选择。RCT需要非常大的研究人群以获得足够的效能,而IS并不是常见病,这使其可行性降低14。其次就是本研究采用的病例对照15,针对的是个体的筛查暴露情况。 方法 设计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病例组由接受手术治疗的IS患者组成,对照组由随机抽取的荷兰青少年组成。两组根据年龄和性别配对,年龄配对可以使两组过去筛查暴露的机会相等,由于IS更常见于女孩,因此同时应用了性别配对。 研究人群 病例组: 在荷兰,每年约50例IS患者需要手术,90%以上的手术是在11所医院进行的,其中10所医院的矫形外科医生(4所大学附属医院,6所非附属医院)愿意参加本项研究,脊柱侧弯患者可以在这些医院接受保守和手术治疗。要求他们提供生于1984年1月1日或之后,于2001年1月至2004年10月间接受外科治疗的所用IS患者的材料,共有125例,其中108(86%)位患者或家长(如果患儿< 16岁)同意参加本研究。 对照组:所有成员均从种源群体中随机抽取,根据年龄和性别与病例组配对。每一病例组成员与两位对照组成员配对。对照组的资料来自荷兰的37所市政保健站(MHS)的数据库,这些数据库几乎含有所有青少年的资料。每有一位病例组成员加入研究时,根据青少年登记人数随机选择两所MHS,被选MHS须提供一位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对照组成员。由于一个MHS数据库可能有一个以上相匹配的成员,因此要求MHS根据特定的字母表来查找相匹配成员的姓氏,以找到第一位成员为止,这些字母在对照组成员中是随机分配的。如果没有完全匹配对象,则找一个比病例组成员晚1天或早1天出生者来匹配,必要时可以找晚2天或早2天出生者,以此类推,直到成功。这种调整仅允许出现在9个病例组成员中(前后差距最多为5天)。需要强调的是,对照组成员的性别必须与病例组相同。因为对照组成员对于研究人员来说是匿名的,所以不需要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是遵照Helsinki宣言的原则执行的,根据荷兰法律,观察性健康调查无需征得医学伦理委员会的同意。 变量和测量 病例组和对照组:校医需要填写调查问卷,有无筛查暴露、筛查时的年龄、是否有Adam’s前屈试验等数据从青少年健康档案中采集。筛查暴露是指在定期体格检查中针对脊柱侧弯进行检查,或者至少要包含Adam’s前屈试验的“脊柱侧弯单项筛查” 3。所有在其他人(如体育老师、父母)特殊要求时进行的和没有列入常规筛查的检查不视为筛查暴露。 病例组:Cobb角、弯曲类型、支架治疗、非筛查检出年龄和诊断年龄等数据通过查询病历和电话咨询脊柱侧弯患者来获取。如果是校医筛查发现的脊柱侧弯,则到青少年健康档案中查找检出日期。由矫形外科医生确定诊断。 数据分析 效能计算:总体上讲,根据102位病例组成员和204位对照组成员分析应该得到使IS手术机会减少50%的概率为80%,α=0.05。 统计计算:因为有些数据是不对称的且有些亚组样本量小于30,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来比较筛查检出者和非筛查检出者的Cobb角均数、检出年龄、诊断年龄、检出诊断间期、手术年龄有无显著性差异。 只有在矫形外科医生诊断为IS之前所做的筛查被视为筛查暴露。对于对照组而言,只有在相匹配的病例组成员被诊断为IS之前所做的筛查才是有效的16。用二元逻辑回归分析计算筛查暴露的优势比(OR)和95%可信区间(CI),为解释根据性别配对,将性别作为分类相关变量(categorical Covariate)。我们没有使用配对检验(条件逻辑回归分析),因为配对因素不影响暴露尺度而造成偏倚。 首先计算IS诊断之前是否做过筛查的OR,然后计算11至14岁之间(荷兰推荐筛查的年龄段)是否做过筛查的OR。后者仅适用于仍有筛查资格病例组成员和与之配对的对照组成员,也就是说,脊柱侧弯还没有被诊断。 成本预算 脊柱侧弯筛查的费用是根据MHS活动模式费用估计的4。这以模式认为42%的筛查工作由校医会诊完成,20%由校医单独完成,31%由学校护士会诊完成,7%由学校护士单独完成。IS手术费用是以荷兰卫生保健费用为基础估计的。 结果 7例病例组成员和1例对照组成员的健康档案已无法找到。1例病例组成员和2例对照组成员的调查问卷填写不完整;另有5病例组成员的诊断年龄丢失。1例在5岁前就已经确诊,这个成员可能代表某些早发性脊柱侧弯,将其和与之配对的对照组成员从所有的分析中删除。 表1所示接受手术治疗的脊柱侧弯患者的基本数据。男女比例为1:4。筛查检出者在诊断时的Cobb角明显非筛查检出者小 (P <0.01)。术后两者Cobb角没有显著性差异。约一半的患者术前接受过支架治疗,尽管持续时间在筛查检出者和非筛查检出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前者使用支架治疗的概率是后者的3倍(OR:3.1;95% CI:1.3–7.0)。总体上,支架治疗的平均持续时间为2.5年。 表2所示检出、诊断、手术时年龄的平均值和中位数以及检出诊断间期。筛查检出者在检出和诊断时较非筛查检出者要早约2.5年(图1)。筛查检出者的检出诊断间期平均大于12个月,非筛查检出者为6个月。总的来说, 55%的筛查检出者和66%的非筛查检出者在发现后4个月内由矫形外科医生确诊。图1中所示筛查检出曲线的3个峰值与荷兰校医进行周期性体检时的年龄相对应。 表3所示大多数(74%)的孩子至少有一次筛查暴露。病例组筛查暴露的比率(80.5%)较对照组(74.0%)略高。筛查暴露优势比为1.44 (95% CI: 0.77–2.68; P =0.25)。 表4所示在11、12、13或14岁时接受筛查的优势比为0.64 (95% CI: 0.34–1.19; P =0.16)。病例组筛查暴露的比率较对照组小,但筛查并没有明显地减少手术的机会。需要注意的是,30位病例组成员(28%)在11岁之前就被诊断为IS。 筛查1个荷兰出生序列(~200 000)80%的孩子的费用约为3百万欧元。1个脊柱侧弯手术的费用约为11 000欧元。1年50例手术的总费用约为550 000欧元。 讨论 研究结果表明筛查没有明显减少脊柱侧弯手术的需要。筛查检出者的诊断年龄较非筛查检出者明显提前,这意味着筛查检出者有多余的时间来关注这一疾病和更大使用支架治疗的机会,然而最终结果并不是更好。通过研究200例病例组和对照组的详细资料,可以得出使脊柱侧弯手术机会降低59%的概率为80%。(With detailed data for 200 case subjects and control subjects, we had 80% power to show a 59% reduction in scoliosis operations.)我们的结果证实了Wiegersma 等人10的结论,他们报道脊柱侧弯筛查不能减少手术的需要。 病例对照研究容易受到各种偏倚的影响。本研究中,所有患者早已经受了假定筛查所能避免的严重后果,因此确认偏倚(ascertainment bias)不是严重问题。因为对照组成员对研究者而言是匿名的,所以没有因无应答导致的无应答偏倚(nonresponse bias)。患者参与的应答率很高(86%),如果认为无应答者没有筛查暴露,便可以发现这对筛查起到积极作用,然而,没有理由说不应答者与应答者是不同的,所以这是一个几乎不可能的事情。此外,脊柱侧弯筛查暴露更加取决于青少年卫生保健部门是否提供脊柱侧弯的普遍筛查,而不是孩子的特征或者父母,所以选择性偏倚(selection bias)对结果不会造成较大的影响。对病例组中的非筛查检出患者而言,回忆偏倚(Recall偏倚)在相关检出日期数据方面是一个问题,患者可能会低估检出诊断间期,如果医疗表格填写不完整,这在诊断年龄方面同样是个问题。 我们的结果没有表明11岁至14岁之间(通常推荐的筛查年龄段)的脊柱侧凸筛查能够明显减少外科手术的需要。如果假定0.64的OR能代表实际是效果的话,避免1例患者手术所需的费用至少约为130 000欧元,而且约5800的孩子需要接受筛查。由于严重的脊柱侧弯并不常见且不会致命,所以这是一项支出较高且需要可观人员参加的工作。此外,筛查的确发现了一些最终需要接受治疗的患者,但同时也包含了不需要治疗的患者,后者要多的多17。以上支出比实际支出要低,因为它没有包括花在全科医师、矫形外科医生以及假阳性结果放射片上的费用。据Yawn and Yawn18计算,每位需要治疗(保守或者手术)的脊柱侧弯患者的筛查费用为10 836美元。 早期研究中,我们认为要使筛查有效,必须有两个前提条件,即筛查检出组的早期发现和少做手术12。然而,不能排除过度治疗偏倚和抽样长度偏倚(length-biased sampling),研究中我们还发现筛查检出患者的诊断年龄较早,接受支架治疗的机会更大,但不能证明筛查暴露可以减少手术机率,却可以得出脊柱侧弯筛查导致了支架过度治疗11。筛查比其他方法(由自己或者父母发现)更容易发现Cobb角相对较小的的患者,其中有些患者使用了支架,然而如果不是被筛查出来,他们根本不会到矫形外科医生那里就诊,也不会或不需要接受治疗。 较低的筛查敏感度(55%)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没有发现有益效果。此外,支架治疗的低依从性可能导致支架治疗无效,从而导致更多的手术。更重要的是,早期支架干预对于预防IS患者手术是否是一个有效的手段尚不清楚。一些作者认为支架有效19,20,另一些则怀疑支架治疗的有效性,提出在支架治疗方面进行RCT4,8,21,22。假如发现脊柱侧弯筛查是有益的,就应该提示早期支架治疗是有效的。实际上我们并没有发现筛查有效的令人信服的证据, 因此需要RCT来测定早期支架治疗是否有效,2006年这样的一个试验在荷兰已经开始。 结论 因为在筛查和/或早期支架治疗的有益性尚缺少证据,去除脊柱侧弯筛查是合理的。现在,对大量的无症状的孩子筛查已被发现有问题的体征时检查孩子的背部这一恰当方法取代,这样的孩子应该去做检查,必要时需要咨询专家。如果RCT证明支架治疗是有效的,那么决定哪些孩子会在筛查中受益是有价值的。

发布了文章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手术治疗

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儿童骨科谭为

发布了文章

我院儿童骨科谭为医师参加香港骨科年会并受邀大会发言

由香港骨科联合会、亚洲骨科联合会等 联合举办的“Hong Kong 2015 – the Combined Congress of HKIOF & APSS & APPOS”大会,于2015年6月4-7日在香港国际会展中心召开。我院儿童骨科谭为医师受邀参加,并作题为“Application of high frequency ultrasonography in the diagnosis of irreducible radial head subluxation in children”大会发言,受到国内外同行的一致好评。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儿童骨科谭为 Professor Kenneth CHEUNGCongress ChairmanAsia Pacific Spine Society(APSS)Dr Chow WANGCongress ChairmanAsia Pacific Paediatric Orthopaedic Society (APPOS)Dr Michael TOCongress ChairmanHong Kong International Orthopaedic Forum (HKIOF) 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儿童骨科(广东省骨科研究院儿童肢体畸形矫正中心)谭为医师 诊治范围:多指、并指、马蹄内翻足等先天性畸形;儿童四肢、骨盆等严重骨折;儿童四肢、脊柱骨与软组织肿瘤;先天性髋关节脱位;肌性斜颈;儿童股骨头坏死(Perthes病);脑瘫后遗症;四肢脊柱畸形、结核等。 主要从事四肢畸形{尤其多指(趾)并指(趾)畸形}的矫正和数字化的临床和科研工作。始终传承军医院校扎实严谨的作风,不断追求更完美的诊疗技术,愿以自己的热心和诚心竭诚为患者解除病痛。

发布了文章

足趾移位治疗严重多趾并趾复合畸形

正常足趾不仅仅是美观,行走中,承担着负重、缓冲、抓地等重要功能。足趾多趾并趾畸形不仅仅是简单的切除或分开。简单切除多趾,丢失多余趾后,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宝宝将错失唯一一次重建剩余足趾功能、畸形矫正、美学修复的机会!简单分开并趾,将导致并趾分离后需要植皮可能,植皮出现感染、坏死,疤痕挛缩、趾蹼爬行等严重并发症!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儿童骨科谭为随着医学的不断进步,我们团队在儿童手足先天畸形临床诊治工作中不断的总结和实践,试图探索出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案:既矫正畸形、功能重建,又能兼顾美观、整形修复!最大程度的修复足趾功能,让足趾尽量接近正常!让因为自己的“与众不同”,受到异样眼光和排挤,产生自卑心理的宝宝,重新融入社会,还给孩子本该天真无暇、童真烂漫的时光!本例为严重双足多趾并趾复合畸形,足部多趾畸形,第1234趾并趾畸形,足部跖骨发育畸形。如果简单的切除足部12趾,将导致:1.足部34趾并趾分离时需要植皮的后果;2.第3趾双侧手术,血运受损后容易坏死;3.最重要的一点,足部第3趾瘦小,足趾周径、趾腹丰满程度均较正常足趾差距大,术后成为踇趾极其难看,严重影响外观。我们运用踇趾移位术、并趾分离术、多余指切除、屈伸肌腱移位术、足部肌腱止点重建等整形修复足部多趾并趾复合畸形,术后畸形矫正满意、功能得到修复,并获得接近完美的外观!

发布了文章

DDH虚拟手术(三)

大会发言(三)

发布了文章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早期诊治研修班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是小儿最常见的髋关节疾患之一,发病率约为1‰。而在广东潮汕地区、山东鲁西南的部分地区等其发病率高达10‰左右。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DDH可以通过筛查或普查获得早期诊断和治疗。DDH越早治疗则方法越简单、效果越好,使得大多数患儿避免了手术治疗的痛苦和花费。而在我省DDH早期筛查、早期诊治方法尚未得到很好推广,许多患儿因得不到早期规范诊治而导致终身残疾。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儿童骨科谭为    2013年4月12至14日,山东省立医院在济南举办“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早期诊治研修班”。会议特邀DDH超声检查方法创始人——奥地利前骨科学会主席Reinhard Graf教授和著名小儿骨科专家台湾长庚儿童医院小儿骨科的张嘉献教授作为主讲人,对DDH的早期规范诊治等作专题演讲。我院选派儿童骨科谭为医师、超声科易鸿文医师参会,并与Graf教授、张嘉献教授、王延宙教授、赵亮教授等就Graf超声在早期DDH筛查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入探讨、交流,通过交流、学习,进一步了解了Graf超声的最新诊治标准、DDH超声分型及其治疗策略等,并为我科下一阶段开展相关学术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发布了文章

DDH虚拟手术

大会发言(一)

发布了文章

食指拇化术治疗漂浮指畸形

拇指占据手部功能的50%,拇指的骨骼及软组织的结构特殊性,使其成为手部独一无二的不可替代的部分。IIIB型及以上拇指发育不良常被称为漂浮指畸形或缺指畸形,拇指完全无功能,甚至缺如,孩子常靠拇指和食指夹持物体,手部功能仅剩不到30%,同时手部外形较差。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儿童骨科谭为食指拇化术治疗IIIB型拇指发育不良,一直被国际上奉为金典治疗方案。虽然在过去的30年里,漂浮指的治疗出现不同的方法,但食指拇化技术也在不断改进,至今为止,仍然是治疗IIIB型拇指发育不良最为金典的方法,不论术后的手部外形、还是功能都优于其他手术方式!温馨提示:食指拇化术最佳手术年龄为1-2岁,条件较好者可以提前到6个月。分享病例,孩子一岁4个月,右拇指漂浮指(IIIB型),行食指拇化术后3个月随访,拇指屈伸、外展、内收、抓握、对捏功能均得到非常满意的恢复。(版权所有,抄袭者必究!!!)

发布了文章

芙蕖花开——清明倾听一个爱心的故事

转自:南医三院儿童骨科义工队志愿者--叶圣龙的博客    临走前,环环和童童主动向我们挥手,稚嫩、低声又清晰说声“拜拜”,而几个小时前,第一次走进病房,姐妹俩只是自顾自的玩,对于我们的百般“讨好”不过是“笑而不语”……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儿童骨科谭为    释如环,释如童,是这个清明节,我认识的一对姐妹。 蹒跚的童年    很难想象,眼前,2岁的童童,11岁的环环,姐妹俩不大的年纪却经历了很多……    在她们的脑海中没有父母的任何印象——刚出生,因为身体残疾而被遗弃,两个孩子都罹患严重的先天性腿部畸形,尽管她们很普通的孩子们一样可爱、聪明。    她们不是亲生的姐妹,但是却一同长大,而且,她们还拥有着几十个这样的兄弟姐妹,她们有着一个共同的“家”——广东揭阳市紫峰寺。    紫峰寺,一个始建于元朝的古寺,几年前却被众多知名媒体争相报道,因为始于禅院佛前一个温暖的故事——紫峰救孤。    今天的紫峰寺只有一位僧人,也是本寺的主持释耀楷师傅,自身罹患胃病的他,1996年至今,用朴实的爱,收养近百个孤儿,其中除了几个孩子是完全健康的,其余或身体或精神都存在着残缺。本图片来自网络,为当年对于紫峰寺的报道资料    禅房佛缘,清贫清雅,如环,如童就是在这里蹒跚着开始这自己人生的。    在新闻报道中了解到,寺里很多的孩子的名字里都有“释如”二字。    “方丈用‘释如’给孩子命名,希望她们受佛庇护,就算是在手术中也能获得力量,少受些苦……”病房中照顾姐妹俩的阿姨如是说。    寺中很多孩子,都是方丈不辞辛苦地只身带他们四处求医求治,才留下命来。紫峰寺主持释耀慨师傅(图片来源网络) 一路花香   方丈,各地志愿者,爱心团体,医院院长,医师专家,心手相牵,以爱接力为孩子们搭起人生的道路。    在几年前紫峰寺的故事被报道之后,社会各界爱心人士、佛教人士捐赠捐助。    常年一些信众来寺照顾孩子,帮他们洗澡,喂饭照料生活。    当地志愿者团队义教,教孩子最基本的文化常识。    据说,童童手术的时候,正值春节,几个志愿者了解新闻后,是从河南、安徽赶来病房陪伴的。    姐妹俩现在住在我们南方医科大学的第三附属医院,院长正是全国知名的骨科专家金大地教授,儿童骨科李旭主任也是经验丰富,两位专家当时是从网上的新闻图片里,以职业的敏感发现了孩子的畸形,更是以医者的仁心,自筹资金,又亲自驱车赶到紫峰寺,现场给孩子们查体,把孩子接到广州,精心治疗。    童童年龄小,骨的可塑性强,经过几次手术已有改观,金院长说一年以后,今天的这个还只能趴在床上的“小青蛙”就能满地乱跑了……    环环是寺院中所有孩子里畸形最为严重的,扭曲的双腿是医学上几种严重畸形的复合体,错过了理想的矫治年龄,通过代偿,她的身体已经适应了畸形的代偿,贸然的手术可能矫治腿部的外形,然而有可能打破她既有脆弱的平衡……    她的手术方案,被拿到全国骨科专家的会议上讨论。    陪伴在她们身边的人,用不同的方式都细心呵护着她们的成长。    服务之中有一个细节,一位实习护士,也是我们学校09级护理专业的师姐,由于不清楚我们的来意,因为孩子当时就在我们旁边,她来到病房并没有直说,而是写了一张纸条,“你们是来看望弃婴的吗”,我们会意地点了点头,彼此一笑。    就是这样的,一份份爱,点滴之间,为他们的成长,撑起一片纯净的天空……童童环环姐妹俩图片来自“敏进儿童骨病救助基金”博客    “其实先天畸形性的骨病是能够治愈的,越早治疗效果越好,治疗费用也越少。把这个简单的知识传递出去,让世界少一些‘释如童’与‘释如环’这样无辜的孩子。”     一位在三附院实习的师姐,也是我们此行的召集者,在微博中这样写道,     据悉,本次救助为契机,一个专门为畸形骨病儿童矫治而创立的基金会“敏进儿童骨病救助基金”已经在三附院落成,更多的畸形儿童有机会再更适合的早期,接受矫治。     南医三附院,未来将有更多的志愿者来到病房,陪伴姐妹俩,陪伴更多骨病患儿。规范系统的志愿服务团队或许将成立。     回到宿舍,感动之余,我在我的微博上信手写下     ——“孩子们放心,人生的路,还会有更多人陪着你们笑着走下去的!” 芙蕖花开     孩子们很懂事,饭后都是自己洗碗,长大的孩子很多都选择留下照顾弟弟妹妹。     互帮互助,让这群没有血缘的孩子成了兄弟姐妹。寺庙里的孩子们十分自立,他们吃完三餐都是自己洗碗。(图片来源:大华网)        听护士说,隔壁的病房中不久前刚刚又送来了三个孤儿,正巧两个孩子也想出去转转,于是在护士的带领下,抱着童童,拉着环环我们去隔壁“串门”,临出门,姐妹俩拿上刚刚才学会,一时爱不释手猫咪折纸。图片来自南医三院儿童骨科志愿者林雪刀刀的微博     隔壁病房中有一个宝宝5岁,头很大,但很遗憾这是一种被称为脑积水的病理性膨大。由于颅脑内部的压力,宝宝的眼睛被压得只能向下看,也就是我们临床所说“落日征”,躺在床上的他,甚至自己连头都不能太轻松地转动,视野很窄,环环趴在那个宝宝的病床前,把自己手里的小猫递给了宝宝,我拿起放在床上的小猫,放到了宝宝的手里,举到宝宝眼前,能看得到的地方。     宝宝看到了,眼睛一亮,天使一般笑容绽放在脸上,笑的美极了,纯净,童真。     回头看看一旁的环环,她也在笑……     这一刻太美了,你能想到吗,遭遇了种种不幸的他们,竟然能够愿意主动温暖别人。同样一块面包,一个富人所赠,叫施舍,一个自己还吃饱的乞儿所与,被誉为分享。     我们开始走进病房,2岁的童童非常认生,倒是环环虽然自己也有些紧张,但仍想着不时逗着妹妹,搂着妹妹,“童——”,“环——”姐妹俩用地方口音唤着对方的名字,就一个字,但很有力,对方一定会放下手头的东西,抬头看看,相视一笑。    看着看着,总会被这胜似亲姐们的情谊所感动。     “环环非常懂事,在寺庙中还有很多脑瘫的孩子,环环经常去给她们喂饭……”陪伴的阿姨告诉我,那一刻我被这个只有11岁的孩子感动了……     从小被亲身父母昧心遗弃,她们是如此不幸,但是她们没有被爱所遗忘,一路花香,有人与他们同行,有人陪他们走过,他们又是幸福的。     更可贵的是,苦难泥淖中走出的孩子们,童心善念非但没有在污浊中泯灭,反而,爱的馈赠,让这些孩子更懂得惜福和感恩,更懂得关爱与奉献。     佛家素爱莲花,以青莲喻德,从尘世到净界,从诸恶到尽善,从凡俗到成佛,人与人,如此如彼,穷富贵贱皆平等,善恶皆以德相报,不与同流合污……     芙蕖花开,香远益清,恬静纯洁……

发布了文章

如何上传高质量影像资料

      很多患儿家长在使用电话咨询服务时,需要上传X光片,但是很多上传的资料不够清晰。为了保证图像的质量,将一些拍摄技巧告知大家:   1、请将片子放在白天的玻璃窗户(可以在照片后面垫一张白纸),或者将计算机的背景调整到最亮。拍照时不使用闪光灯。拍照时手不可以抖动,拍好照片后,可以在照相机或者电脑上看看周围的小字十分清楚。 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儿童骨科谭为   2、上传的照片为JPG格式,照片不要大于500KB。不要使用各种压缩文件上传照片和照片文档。可以使用ACDSEE等软件修改照片。   3、拍摄后的照片上传前,请务必在电脑中打开照片,查看照片中拍摄的细节(字母、数字等)一定要清晰,然后再上传。不要上传不清晰的照片。   4、请将所有照片压缩成一个压缩包,然后将压缩包上传,这样方便下载打开。否则还需要手动排序,在一个个打开,很不方便。   5、希望通过 电话咨询服务 这一高效的服务形式能让患儿早日康复!

发布了文章

南医三院儿童骨科团队参加“华夏骨科论坛”学术交流表现出...

由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骨科疾病防治专业委员会综合骨科学组主办,中华小儿外科学会骨科学组、中国骨科医师协会小儿骨科工作委员会、台湾小儿骨科理事会和香港儿童骨科分会共同协办的“华夏骨科论坛—小儿骨科专场”学术交流活动,于 5 月 30-31 日,在厦门召开。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儿童骨科谭为本次学术会议聚集了大陆、台湾和香港小儿骨科专家,就小儿骨科临床常见病的诊断、治疗、 康复和随访等实际问题展开交流讨论。南医三院儿童骨科李旭主任作为演讲嘉宾,就“肱骨髁上骨折”专题作了题为“不可复性肱骨髁上骨折:挑战与对策”的精彩演讲。采用了详细完整的术中实时复位视频,清晰明了的向两岸三地的同仁展示了南医三院儿童骨科肱骨髁上骨折“零切开”“零射线”复位过程,赢得了在场专家的盛赞。在英文发言单元,南医三院儿童骨科谭为医师及史强医师作为演讲嘉宾分别作了题为“High frequency ultrasonography has the great value in the diagnosis of elbow occult fracture in children”、“Causes analysis and management of postoperative femoral fractures in children with DDH”的发言,获得了与会同仁的肯定,既展示了儿童骨科医生们对外学术交流的能力,也展示了儿童骨科在相关领域已经取得了的出色成果。 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儿童骨科(广东省骨科研究院儿童肢体畸形矫正中心)谭为医师 诊治范围:多指、并指、马蹄内翻足等先天性畸形;儿童四肢、骨盆等严重骨折;儿童四肢、脊柱骨与软组织肿瘤;先天性髋关节脱位;肌性斜颈;儿童股骨头坏死(Perthes病);脑瘫后遗症;四肢脊柱畸形、结核等。 主要从事四肢畸形{尤其多指(趾)并指(趾)畸形}的矫正和数字化的临床和科研工作。始终传承军医院校扎实严谨的作风,不断追求更完美的诊疗技术,愿以自己的热心和诚心竭诚为患者解除病痛。

努力加载中

关注

挂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