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点滴滴,为了您的健康打开
关注数内容数
920

丁新苑

乌镇互联网医院

科普卒中健康知识,鉴于疫情期间目前推送新冠肺炎知识为主

全部动态
文章
视频
回答
全部
感染
肺炎
发热
冠状病毒感染
AS
咳嗽
隔离

发布了文章

置顶

一起认识中风

脑卒中,俗称“中风”,是非常常见的脑血管突发急症。卒中一旦发生,将对脑组织造成不可逆的损伤,给患者及家庭带来沉重负担。因此,卒中的预防、救治和术后康复就显得尤为重要。01脑卒中“杀手画像”急性脑血管病,又称卒中,俗称“中风”,是由于脑血管堵塞或破裂引起脑梗死或脑出血,从而导致的一种临床急症,是人类健康的杀手之一。脑卒中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数据显示,脑卒中的现患率高达1114.8/10万,发病率246.8/10万,死亡率114.8/10万。而中国的脑血管病现患人数高居世界首位,脑血管病已经成为我国农村居民第二位、城市居民第三位死因。即使治疗及时,部分脑卒中幸存者仍可能面临重大挑战:如肢体残疾,语言障碍,思维及知觉改变,社会关系缺失等。暗藏杀机的危险因素1“三高”在暗藏杀机的危险因素中,首当其冲的就是“三高”,即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糖尿病)。收缩压每升高10mmHg,脑血管病的发病风险就会增加30%。糖尿病和高胆固醇血症同样可显著增加缺血性卒中及颅内出血的风险。健康生活方式是防治“三高”第一步,应贯穿每个人的一生。早期或轻度“三高”患者,可首先采用改变生活方式治疗,戒烟、控制饮食、增加活动、减轻体重,效果仍不佳者,应采用长期药物治疗。一定要结合个体情况尽早测量并监测血压,如定期的体检,或每隔半年测量一次血压。一旦发现高血压,那么您就应该提高监测频率。2烟酒吸烟和饮酒是脑血管病的第二类重要危险因素。吸烟可使缺血性卒中的风险增加90%,使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风险增加近2倍。被动吸烟同样会增加脑血管病的风险。此外,过量饮酒也会大大增加脑血管病风险没有这么多控制饮食,做到少吃盐(每天不超过5g)、多吃鱼、蔬菜水果,增加食用全谷、豆类、薯类和低脂奶制品,丰富膳食种类,减少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酸的摄入,摄入合理能量,保证规律的饮食。4情绪激动卒中的爆发就像小火星点鞭炮一样,鞭炮与火星引子缺一不可。激动的情绪,如观看体育赛事时的激动狂喜、在菜市场面红耳赤的讨价还价等,都有可能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何有的老年人出门买菜却再没回家,有的球迷朋友激愤地倒在球场或电视机前。因此,不管是令人兴奋的顺境,还是令人气愤的逆境,我们都应该控制好情绪,不要激动,避免不必要的后果。 03 脑卒中“120”急救法 对于很多不了解脑卒中的人,及时识别卒中很关键,具体可参考卒中“120”: 看到1张不对称的脸; 查看2只手臂是否单侧无力; “聆”(0)听患者讲话是否口齿清晰。 如发现上述任何症状,别犹豫,迅速拨打120,到医院接受专业救治。 卒中 卒中的预防是系统工程,除了优化生活习惯以外,还要注意监测常见的疾病类危险因素: 如房颤和其他心脏类疾病、颈动脉狭窄、代谢综合征、睡眠呼吸暂停、偏头痛等等,一旦发现,尽早就医、综合评估、规范治疗。

发布了文章

青少年疫苗接种

进入8月,全国12-17岁的未成年人群陆续开始接种新冠疫苗,小编整理了青少年新冠疫苗接种过程中的一些常见问题,方便大家及时了解。Q1目前对青少年新冠疫苗接种工作是怎么安排的?A根据国家和省级相关文件要求,目前正在开展12-17岁人群新冠疫苗接种工作,计划9月底之前完成全程免疫接种。Q2青少年接种新冠疫苗需要带哪些材料呢?A12-17岁人群属于未成年人,主要是小学、中学、中职等在校学生,接种新冠疫苗必须由学校工作人员或者学生监护人陪同,在知情、同意、自愿的基础上,提供以下材料:1、监护人一方(父亲或者母亲)的身份证件(电子版或原件均可);2、由监护人签字的新冠疫苗预防接种知情同意书;3、本人的身份证或者户口本。Q3青少年可以接种哪几种新冠疫苗呢?A经国家有关部门的批准,目前国药集团中国生物和北京科兴中维的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可用于12-17岁人群的疫苗接种。Q4青少年疫苗接种需要打几针?中间间隔多长时间?A目前灭活疫苗的免疫程序为两剂次,即接种两针,国药集团中国生物两剂次间隔≥3周,北京科兴中维两剂次间隔2-4周,每次接种剂量均为0.5ml。Q5新冠疫苗的接种地点在哪里呢?A12-17岁人群可到现居住地或者学校辖区所在的新冠疫苗接种门诊进行接种。具体可参见学校或者辖区卫生健康部门有关通知。Q6哪些情况下青少年不能接种新冠疫苗?A1.发热、各种急性疾病、慢性疾病急性发作期;2.对疫苗或疫苗任何一种成分过敏;3.既往发生过疫苗严重过敏反应(如急性过敏反应、血管神经性水肿、呼吸困难等);4.患有未控制的癫痫和其他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者;5.其他具体情况可以参考疫苗说明书关于禁忌的说明。Q7接种新冠疫苗前后要注意些什么?A1.接种过程中,监护人应全程陪同在场。接种时应携带有效证件(身份证或户口本等),接种当天穿着宽松的衣服;2.接种前避免空腹,接种前、后不要进行剧烈运动,接种完成后多饮水,注意休息;3.接种前,未成年人监护人应当充分阅读《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知情同意书》,并配合健康问询和知情告知工作,如实告知健康状况;4.接种后要在接种现场留观30分钟,如出现不适,请及时告知现场工作人员;5.接种疫苗后应继续做好个人防护,戴口罩、勤洗手、保持个人卫生。Q8青少年接种的新冠疫苗和成人一样吗?A一样。这两个厂家的新冠疫苗均是采用传统、经典、成熟的灭活疫苗研发路线,也是目前我国使用数量最多的新冠疫苗。青少年接种的新冠灭活疫苗在疫苗的成分、剂量和接种程序上,与成人是一样的,没有区别。Q9最关心的是,给青少年接种的新冠疫苗安全吗?A安全可靠。目前,我国获批在3-17岁紧急使用新冠灭活疫苗的两个厂家都已完成3-17岁年龄组I/II期临床试验,其安全性是良好的,和18岁以上的成人组一样,主要的不良反应是:少数人出现局部红肿、疼痛和硬结,或者发热、乏力等暂时的不适反应,一般不需特殊处理,注意休息,多喝水,2-3天即缓解。需要说明的是:这两个厂家的新冠灭活疫苗分别于5月7日、6月1日获得世界卫生组织(WHO)紧急使用授权,纳入全球“紧急使用清单”,其安全性、有效性获得WHO认可。Q10现在不想打,等有了疫情再打可以吗?A不能。新冠疫苗接种第一针后产生的保护性抗体少且维持时间短,在接种第二针后2周,才会产生足够的抗体且维持时间长。因此,只有按照接种程序完成两针新冠疫苗接种,再过2周的时间,才能有效预防新冠病毒感染,如果等疫情来了再接种疫苗就来不及了。未成年接种禁忌(1)对疫苗中任何成分包括辅料和制备工艺中使用的物质等过敏,既往发生过接种疫苗后严重过敏反应,不能接种。(2)患急性疾病、如荨麻疹发作,诺如病毒引起的急性腹泻、急性阑尾炎、内出血、急性胰腺炎、急性肺炎等,不能接种。(3)有伤口感染、炎症等引起发热,不能接种。(4)有惊厥、癫痫、格林巴利综合征,其他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脑病或精神疾病史或家族史,不能接种。(5)已被诊断为患有先天性或获得性免疫缺陷,不能接种。(6)淋巴瘤,不能接种。(7)白血病或自身免疫性炎症性疾病,不能接种。(8)严重呼吸系统疾病、严重心血管疾病、肝肾疾病,不能接种。。(9)恶性肿瘤,使用抗肿瘤药物等免疫抑制剂,不能接种。(10)流感疫苗、肝炎疫苗、HPV疫苗、其他肺炎疫苗、带状疱疹疫苗、麻风腮疫苗未超过14天,不能接种。(11)青霉素、头孢、牛奶、鸡蛋、花生、芒果、海鲜、酒精、麦麸、花粉、尘螨过敏等,可以接种。(12)轻微感冒、无发热,可以接种。(13)月经期,可以进接种。(14)慢性湿疹、慢性荨麻疹、慢性鼻炎、乙肝病毒携带者(非药物治疗期),可以接种。(15)骨折、外伤,无感染发生,可以接种。

发布了文章

私家车防疫怎么做?

疫情期间,上班通勤的路上如何保护自己,避免感染病毒呢?乘坐地铁、公交、出租车,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出门前,需要先明确自己没有可疑症状,如有发热、咳嗽、胸闷、呼吸困难、腹泻等可疑症状,建议立即就医或者居家休息。乘坐公交车、地铁最好全程佩戴口罩。上车前,在站台上与他人保持1.5米及以上的距离。乘坐公交车可以开窗透气,保持空气流通。不要与他人闲聊,尽量选择周围人员较少的车厢或者座位。座位、扶手、扶杆、车门等车内设施尽量不碰。一旦触摸后,不要用手接触自己的口眼鼻等部位,下车后及时洗手消毒。不要在车上进食。乘出租车自己戴好口罩,如果司机没有佩戴口罩司机,可以建议他戴好口罩。尽量不要选择拼车,后排入座,与司机保持一定距离。不要在车内进食,也不建议闲聊。上车时可以用纸巾开车门,方便时打开车窗保持空气流通,车内设施少触碰。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我们乘坐公共交通时,不要对着别人咳嗽、喷嚏、打哈欠等,打喷嚏时可用手肘衣服遮住口鼻,不确定手是否清洁时,避免用手接触口鼻眼。私家车防疫工作应该怎么做?虽说开私家车上班相对于其他方式,会更加安全,感染风险也更小,但这不代表我们就可以忽视私家车的防疫工作。1)日常情况下应保持车内环境整洁卫生,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对内部物体表面(如车身内壁、司机方向盘、坐椅等),采用75%酒精进行喷洒,或用消毒湿巾进行擦拭;一般情况下,私家车无需消毒处理,勤更换勤清理汽车空调滤芯即可。当车辆处于空旷场所的时候,一定要做好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流通;冬季注意车内外温差太大引起感冒。处于地下停车场等密闭环境时,建议关闭车窗,采用内循环方式进行通风。2)不要搭载不熟悉的人,尤其是有发热、咳嗽、打喷嚏等症状的人;如果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搭载了可疑症状者,应佩戴医用外科口罩,尽量与搭乘人员保持距离,不要开启内循环,尽量保持开窗通风。待可疑人员下车后,迅速将车窗开到最大通风,并对其接触物品进行消毒(车门把手,车窗,座椅等)。3)当出入过公共场所返回私家车后,建议先用手消毒剂进行手部卫生消毒,再触摸车内物件。另外,等我们到达办公地点后,第一时间应该先洗手;除此之外,我们对自己手部会接触到的物件也需要进行一次消毒,比如手机、门把手、鼠标、键盘、工作证、文具、椅子等。可选用75%的酒精对这些物品进行喷洒,随后自然晾干。最后还是祝大家百毒不侵,一直健健康康!

发布了文章

关于新冠疫苗

新冠疫苗8个最新权威问答!


发布了文章

口罩戴太久压破皮肤怎么办?

作者:张勤 来源: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 医护人员因为长时间在隔离病房内工作,佩戴 N95 口罩后面部形成压痕,甚至出现压力性皮肤损伤。 为什么戴口罩会把脸压破? N95 口罩的有效隔离在于其完整的气密性,即便呼吸运动与说话都可以保证外面空气不易吸入,保证呼吸时与外界微生物和微颗粒的隔绝。 由于口罩胶带和鼻部垫片都具有一定弹性,按说明书佩戴四小时一般不会造成皮肤损害。但前线医护人员佩戴口罩工作往往会超过 4 小时,这就造成许多照片中看到的面部压痕。 早期表现为摘除口罩后局部皮肤凹陷或压痕皮肤充血,但如果同一部位日复一日受压,特别在鼻部、颧部等皮下组织不丰富部位,容易出现皮肤损伤、皮肤破溃,其主要原因是长时间面部固定位置压力导致局部皮肤血运受损,潮湿环境更加剧这种损害。 如何预防佩戴口罩引起的皮肤损害? 1. 佩戴口罩前: 1)保持皮肤清洁,佩戴口罩前可以用流动清水或中性洁肤用品轻柔清洁皮肤,然后用流动清水洗干净。 2)不要用力擦皮肤,应轻轻吸干皮肤,然后使用少量婴儿润肤露等用品。 3)不建议在佩戴口罩前使用粉底等美容用品,因为粉底霜类美容用品含微小颗粒,容易在受压后造成局部毛孔堵塞,引起局部感染。 2. 佩戴口罩时: 每日佩戴口罩时认真调整好位置,如果可能的话,每天位置略微变动一点。 3. 每日工作结束后: 1)去除口罩后用流动清水洗脸,如果皮肤略有发红,建议可以使用矿泉水或清水敷脸,温度控制于 20-40℃ 左右,不要过热或过冷; 2)用润肤用品轻轻按摩面部皮肤,比较推荐婴儿润肤露,这类用品往往比较温和。按摩前手卫生特别重要,一定要修剪好指甲,认真洗手。 如果面部压痕短时间消除,也没有发生难以消除的红色压痕,以上处理就足够了。 出现压痕较长时间不消退或出现局部红肿反应怎么办? 1. 压痕难以消退,但没有出现红肿等反应 如果出现红色压痕超过 10 分钟不能消退,则在前述清洁面部皮肤环节后,配合一定面部治疗,包括改善局部血运。 此时,如果仅表现压痕而表皮完整,可以用多磺酸粘多糖乳膏或低分子肝素钠凝胶等促进改善局部血运的药物按摩,每日在摘下口罩的时间内做三到四次。 2. 已经出现红肿 在上述处理后,及时应用局部抗感染治疗,防止出现感染加重导致面部皮肤损害。 防治面部皮肤损害的一些小贴士 因佩戴口罩出现面部损害破溃需要尽早治疗。 1. 首先应用流动清水清洁伤口,目前大量研究都指出,流动清水清洁伤口与消毒药物清洁伤口去除细菌能力并无差异。 2. 完成清洁后局部抗感染治疗是较为重要的环节。由于面部常见细菌为革兰阳性菌,建议使用莫匹罗星等软膏,该类软膏类药物既可防治面部感染,软膏的保湿作用也促进皮肤损害愈合。 注意:除非出现病毒暴露风险,一般出现皮肤破损时不建议使用碘伏或酒精等消毒剂,因为该类消毒剂在短时清除局部病原体同时,也会造成局部皮肤细胞损害而导致伤口愈合延迟。 因此,应用流动清水清洗后用生理盐水清洁,然后应用抗菌药物软膏,一般短时间创面会愈合。

发布了文章

六问武汉病毒研究专家

导语:《环球时报》近日采访了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武汉大学医学病毒研究所杨占秋教授,以一个武汉本地病毒研究专家的视角,阐述他眼中笼罩在新冠病毒身上的种种疑惑。 来源:环球时报   蝙蝠是不是新冠病毒的天然宿主? 杨占秋认为,目前尚无定论说明新冠病毒到底来自哪里,而业界比较公认的观点是最有可能来自蝙蝠。这是根据新冠病毒基因结构与SARS冠状病毒80%的相似性得出来的一个推论,目前没有人能拿出新的证据进行反对,因此一般认为最可能的来源是蝙蝠。但事实上,真正的天然宿主是谁并无定论。 杨占秋指出,如果认定蝙蝠是新冠病毒天然宿主,那么病毒又是如何从深山老林里的蝙蝠身上传染到人类,中间宿主是谁,这个传染链条目前也是不清楚的。“如果在蝙蝠活体上发现新冠病毒,在找到这个客观证据之后,还要经过进一步验证,才能得出结论。” 杨占秋告诉《环球时报》,这时需要把病毒转化之后,去感染别的动物,看这个动物能不能被感染,如果这个动物被感染了而且发病,我们就可以说这种观点成立。否则被尝试感染的动物根本不感染或者不发病,这种(传染链条)因果关系还是建立不起来。 杨占秋说,找到新冠病毒来源的最重大意义在于预防。“现在疫源不明,导致防控疫情仍处于被动状态下,从根本上杜绝源头仍存在隐患。” 华南海鲜市场是不是疫源地? “这个问题目前也没有定论。”杨占秋认为,第一批41个确诊病例中有一半去过华南海鲜市场,但也有很多没有去过。新冠病毒通过市场内的野生动物传染到人类的可能性不能绝对排除,但另外13个病例没有去过华南海鲜市场,让这一问题更加扑朔迷离。 “市场里有很多不同种类的野生动物,现在把矛头指向蝙蝠,但是市场里并没有蝙蝠在卖,所以这些都是疑问。”杨占秋认为,比较明确的是,华南海鲜市场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都比较差,环境条件比较恶劣导致病毒容易生长繁殖,也容易传播。“现在只能说,华南市场很可能是疫情发生的起源之一。” 是不是一种生化战争? 杨占秋表示,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也很敏感。杨占秋说他也听说过类似的传言,比如2019年10月下旬在武汉举办了军运会,而美国代表团正好住在华南市场附近的一个宾馆内。而之后的12月份,武汉出现了新冠肺炎的感染病例,于是就有人联系到这些进行猜测,认为这背后可能是一场生化战争的阴谋。 但杨占秋认为,这是没有办法去证明的,“类似话题也不适合在民间舆论中流传和发酵。我们只能认为这种违反伦理道德的做法,可能性是非常小的。” 病毒会不会是从实验室泄漏? 杨占秋否认了这种说法。“我觉得实验室不可能泄漏病毒,因为武汉病毒研究所里本身没有新冠病毒,它怎么可能会泄漏呢?我们知道最早成功分离这个病毒是在北京,是由中国疾控中心进行的。而武汉病毒研究所最早没有去参与病毒分离的研究工作。” 杨占秋告诉《环球时报》,P4实验室的防护措施是非常严格的,而且武汉病毒研究所在武昌区,距离汉口区的华南海鲜市场至少50公里,一个在武汉东边一个在武汉西边,开车穿行市区过去要将近两个小时。“另外,如果是实验室泄漏的话,那么病例应该是在实验室周围最先被发现,不会在距离那么远的华南海鲜市场。我认为实验室泄漏病毒的可能性是没有的。” 新冠病毒为什么这么狡猾? 杨占秋认为,到目前为止,新冠病毒的传播途径还没有完全确定,主要的传播途径还是呼吸道传播和接触传播,粪-口传播和气溶胶传播还在研究当中。 “从病毒本身而言,不同基因特征、不同类型的病毒,其致病性、感染性都是不同的。新冠病毒威胁最大的地方在于其潜伏期过长,钟南山团队发现的病例最长达到24天,而之前感染SARS病毒大概10-24个小时就发病了。”杨占秋认为,潜伏期长,说明新冠病毒适应新的宿主的过程比较长,等到病毒适应了宿主之后才会导致后者发病。 是病毒在有意隐藏自己吗?杨占秋表示,“我们只能说,新冠病毒适应新宿主的能力差一些,因此表现为潜伏期也比较长,但因此带来的最大威胁就是潜伏期内没有症状的传染大量发生。另外,从基因分类来讲,新冠病毒的特点就是进化较快,进化快说明这类病毒能够适应各种不同的环境。” 新冠病毒会有特效药吗? “新的病毒被发现后,都可以找到能把病毒杀死或者抑制病毒繁殖的药物,但是这需要一个过程,不是短期就能研制成功的。”杨占秋强调说,“所有抗病毒的药物都有一个特点:对病毒有效果,但对人体也有杀伤作用,即对人体有毒性作用。因此,所有的抗病毒药物都有毒性作用,只是权衡治疗效果与毒性作用哪个更有利于人体健康。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

发布了文章

科普园地】201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儿童预防20问(下)

问题11孩子如果疑似或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怎么治疗[3,7,8,18-31]?         目前尚无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特效药,以对症和支持治疗为主,如卧床休息,保证充分热量摄入,多饮水,注意观察精神状态、体温、呼吸频率等,保持呼吸道通畅。控制体温,根据病情吸氧等。某些抗病毒药物(如干扰素)可有一定疗效。         干扰素是人体在受到病毒感染时自身分泌的一种糖蛋白,是人体抵抗病毒感染的第一道天然免疫防线,其可通过多种途径抑制病毒的复制,并且可激活免疫细胞群,对清除病毒有一定的作用,干扰素早期使用或可降低病毒载量,有助于减轻症状,缩短病程。多个使用干扰素治疗儿童毛细支气管炎、病毒性肺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手足口病及SARS等病毒感染性疾病的临床研究及实践对此进行了验证。目前临床医生会根据患儿病情上选择干扰素α雾化或干扰素α2b喷雾剂进行治疗,具体用法用量请遵医嘱。         如果确诊合并细菌感染,需遵医嘱使用合适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不建议自行服用。         如确诊合并流感病毒感染,需遵医嘱在流感病毒感染48小时内加用奥司他韦等特异性抗流感药物进行治疗。 问题12孩子如何做到手卫生[2-6]?         由于新型冠状病毒可通过接触传播,所以勤洗手对于预防病毒感染非常重要。以下情况需要洗手:(1)外出回家后,饭前、便后;(2)咳嗽、打喷嚏、擤鼻涕后;(3)接触过动物后;(4)撕开快递外包装之后。         为了彻底清洁手部,要鼓励小朋友尽量用七步洗手法,“内、外、夹、弓、大、立、腕”,顺序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洗到位,时间至少40~50秒,而且要用肥皂和流水。如果在外面无法用水洗手,可以用含酒精的消毒湿巾或手部消毒剂按7步法消毒手部。 问题13什么时候孩子需要佩戴口罩?如何正确佩戴[2,4-6,13]?         以下情况下建议孩子佩戴口罩:(1)到公共场所或进入人员密集或密闭场所时;(2)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3)可能会接近伴有发热或呼吸道症状的患者时;(4)可能会接近近期到过疫区者。         需要注意的是:独处或在空旷场所,可以不戴口罩。         孩子一般可选择医用外科口罩或N95医用防护口罩。对于非疫情高发地区的孩子,一次性医用口罩即可。护理口罩、棉布口罩、海绵口罩均不推荐。         佩戴口罩的基本流程如下:         (1)先将手洗干净。         (2)认清口罩正反面:如一次性口罩,鼻夹金属条在口罩上方,颜色深的是正面,正面朝外,浅色为反面正对脸部。         (3)两手拉着口罩的松紧带,拉过头颈,放在颈后和头中部。         (4)将口罩佩戴完毕后,需要用双手压紧鼻梁两侧的金属条,使口罩上端紧贴鼻梁,然后向下拉伸口罩,使口罩不留有褶皱,罩住鼻子、嘴巴及下巴。佩戴好后用双手食指压紧鼻梁两侧鼻夹,确保贴合皮肤,不漏气。口罩可能造成孩子呼吸不畅,佩戴时请注意密切观察孩子情况。         通常1岁以内的孩子不适合戴口罩。市售口罩主要分为1岁和4岁以上两种选择,家长根据孩子年龄选择合适的口罩。 切记:(1)口罩内外不能交替使用,戴过的口罩,外层会积聚很多灰尘、细菌,而里层阻拦着呼出的细菌、唾液,因此口罩两面不宜交替使用;(2)使用过程中,避免用手触摸口罩外侧面;(3)取下后或在无意中触摸了用过的口罩外侧,应用含酒精的洗手液清洁双手;(4)尽量不要重复使用一次性口罩,每次使用后应立即丢弃。新型冠状病毒流行期间不建议使用棉或纱布口罩。 问题14口罩多久需要更换?使用过的口罩怎么处理[4-7,13]?         一次性外科医用口罩建议使用时间不超过4小时,若口罩被污染应第一时间更换,N95医用防护口罩建议使用时间为6~8小时。         使用过的口罩建议如下处理:         (1)脱防护口罩:双手同时抓住两根松紧带,脱下;如在医院就诊时,直接用手捏住松紧带投入医疗废弃袋中;要记得洗手或手消毒。         (2)在医疗场所,所有使用过后的口罩均应丢入感染性垃圾桶内。无发热、咳嗽等症状普通市民(含儿童),可以直接将口罩丢入垃圾桶内,也可将装有口罩的密封袋投放到“有害垃圾”箱内;有发热、咳嗽、打喷嚏等呼吸道症状市民,将口罩放入密闭袋,密封丢弃到“有害垃圾”桶,有条件的放入前在口罩上喷洒酒精或1﹕99的84消毒液。防止废弃口罩成为二次污染源。 问题15特殊时期,孩子可以进行户外活动吗[4-7,13]?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流行期间,建议孩子尽量不要外出。如果要进行适当的户外锻炼,建议去空旷、通风、人少的空间进行活动。尽量避免或减少去人口密集的场所和不通风的空间。家长一定要做到有效看护,看到孩子乱摸乱碰的行为,要及时制止。最好随身携带含有酒精类的一次性手消消毒液及时消毒,回家后要及时更换衣物,注意手卫生。 问题16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母亲可以哺乳吗[7,13]?         不建议疑似或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母亲进行哺乳。尽量避免感染的母亲跟孩子密切接触,且目前尚不确定母乳中是否有新型冠状病毒。建议感染的母亲定期挤出乳汁,保证乳汁分泌功能,同时,预防乳腺炎的发生,直至感染母亲解除隔离后方可接触孩子并进行哺乳。         截至目前,尚不能排除新型冠状病毒存在母婴垂直传播的可能,因此,若产妇确诊感染,新生儿与产妇需要分开隔离,由医生进行评估。 问题17学生返校途中如何进行新型冠状病毒的防控[4-7,13]?         (1)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全程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N95口罩;(2)随时保持手卫生,减少接触交通工具的公共物品和部位;(3)旅途中做好健康监测,自觉发热时要主动测量体温,留意周围旅客健康状况,避免与可疑症状人员近距离接触;(4)若旅途中出现可疑症状,应主动戴上医用外科口罩或N95口罩,尽量避免接触其他人员,并视病情及时就医;(5)旅途中如需去医疗机构就诊时,应主动告诉医生相关疾病流行地区的旅行居住史,配合医生开展相关调查;(6)妥善保存旅行票据信息,以配合可能的相关密切接触者调查。 问题18在校学生如何进行新型冠状病毒的防控[2,4-5, 13]?         (1)返校前有过疫情高发地区居住史或旅行史的学生,建议居家观察14天期满再返校;(2)学生返校后应每日监测体温和健康状况,尽量减少不必要外出,避免接触其他人员;(3)学生与其他师生发生近距离接触的环境中,要正确佩戴口罩,尽量缩小活动范围;(4)学校密切监测学生的健康状态,每日两次测量体温,做好缺勤、早退、请假记录,如发现学生中出现可疑症状,应立刻向疫情管理人员报告,配合医疗卫生机构做好密切接触者管理和消毒等工作;(5)学校应尽量避免组织大型集体活动,教室、宿舍、图书馆、活动中心、食堂、礼堂、教师办公室、洗手间等活动区域,建议加强通风清洁,配备洗手液、手消毒剂等;(6)校方对因病误课的学生开展网络教学、补课,对于因病耽误考试者,应安排补考,不应记入档案。 问题19孩子如何增强自身抵抗力[2,4-5, 7,13]?         增强孩子自身抵抗力的方式包括:均衡膳食、保持口腔健康、适量运动、多晒太阳、作息规律、避免过度疲劳。         均衡营养和充足睡眠对儿童尤其重要。在营养不好的情况下儿童容易受感染,但不是说吃了某样东西就能预防感染。重点强调饮食均衡,水果、蔬菜、牛奶、鸡蛋,荤素搭配,以及有时吃大蒜、喝蜂蜜水及柠檬水,一般不会营养缺乏。如果有偏食或胃口不好,可以适当补充一点维生素。         此外,保持情绪稳定和心理健康,也有利于提高人体免疫力。在此特殊时期,家长要保持微笑和乐观的心态,不要把自己的不良情绪传递给孩子。平时要注意引导孩子养成乐观、开朗和宽容的性格,培养孩子爱劳动、爱运动及良好的人际交往习惯,保持良好的精神面貌。家长要注意与小孩的交往技巧,多倾听,多赞赏,多耐心。 问题20特殊时期,孩子能去打疫苗吗[4-5, 13]?         (1)新生儿首针乙肝疫苗和卡介苗,应按照国家免疫规划程序在助产机构及时接种。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母亲所生新生儿的第2剂和第3剂乙肝疫苗,建议与接种单位预约后及时接种。         (2)用于暴露后免疫的疫苗,如狂犬病疫苗和破伤风疫苗,应按疫苗接种程序及时进行接种,赴接种门诊或就近选择开设有犬伤门诊、门诊量较少的医疗机构。         (3)若所在社区(指街道办事处或乡镇人民政府所辖的城乡社区,即城市社区和村)未发生社区传播疫情,可根据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或疾控机构的具体要求及接种单位的时间安排选择接种。         (4)若所在社区发生社区传播疫情,可暂停除上述4种疫苗以外的其他疫苗接种,并需注意在疫情结束后为儿童尽早补种。         (5)若需前往接种,尽可能事先通过网络或电话了解拟接种门诊的情况,做好预约、核实和准备,也便于接种门诊疏散等待接种、接种后留观的儿童和家长,以尽可能减少人群在接种门诊聚集的时间。         (6)前往接种门诊前,建议先自行测量体温,评估受种儿童和陪同家长的健康状况,若受种儿童有发热等不适症状,应暂不前往接种;若家长有发热等不适症状,可由健康的家长陪同前往接种。         (7)接种结束返家后,应密切关注受种儿童的身体状况,若有发热要为其测量体温,如有接种疫苗后出现的发热、局部红肿等,一般能自行缓解,无须特殊处理;如有其他不能缓解的不适,建议及时到医院就诊。         (8)前往接种门诊时的个人防护注意事项请参照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流行期间公众就医临时指南》。         建议家长关注当地儿童预防接种门诊的工作动态,与接种医生沟通孩子的具体情况。建议单独预约、分散接种。仍需注意的是,就诊时家长和孩子均要做好防护,一定要全程佩戴口罩,不能乱摸。此外,家长和孩子的手如果不洁净,不能触摸眼、口、鼻。至于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目前尚处于研发中。 结束语         俗话说得好:一分预防胜过十二分治疗。在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特殊时期,只要做好有效的防护、阻断传播途径、保护好孩子,就能很好地预防新型冠状病毒在儿童中的传播与流行。家长们要充分理解传染病都是可防可控的,对战胜疾病要有必胜的信心和信念。中国政府正在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全民动员,全面抗疫,科学预防的措施将逐步完善,我们完全有信心、有能力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国的儿科临床医生将与党中央和中国政府保持一致,全力防御疫情发展,保护儿童生命健康。

发布了文章

【科普园地】201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儿童预防20问(上)

  自2019年12月以来,在中国武汉出现的病毒性肺炎已经逐渐蔓延至全国,导致这个疫情的病原体已经被证实是一种新型冠状病毒,属于β冠状病毒群,世界卫生组织(WHO)将该病毒临时命名为“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 [1-4]。2020年1月30日, WHO正式宣布本次疫情升级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ublic Health Emergency of International Concern,PHEIC)”。         各年龄段人群对此新型冠状病毒普遍易感[5-9]。家长面对当前严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需要做好儿童防护,既不可掉以轻心,也不必陷于恐慌,宜沉着应对。全国和地方学术机构十分重视这次事件,在国家呼吸疾病临床研究中心、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和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的指导和组织下,联合儿科呼吸、感染和重症各方面专家就家长关心的针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中儿童防护的关键问题进行了汇总和解读,以期解答家长心中的疑惑、消除不必要的恐慌。 问题1何为冠状病毒[1-3,5,7]?何为2019新型冠状病毒[1-4,7-9]?         冠状病毒是自然界广泛存在的一种RNA病毒,可以感染人和多种动物,从而引起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等疾病。人类10%~30%的上呼吸道感染是由于冠状病毒感染导致,是普通感冒的重要病原体之一。少数特殊类型的冠状病毒,可以引起重症感染,如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当然也包括引起这次疫情的新型冠状病毒。         这个引起世界关注的导致病毒性肺炎疫情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是一种以前没有发现过的病毒,该病毒传染性很强,WHO将其暂命名为2019-nCoV。病毒可能来自于野生动物,其具体来源有待进一步分析和研究。 问题2为什么要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按照甲类传染病进行防控[3-4,7-11]?         2020年1月20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目前发现新型冠状病毒具有高传染性及高致病性的特征,由该病毒导致的肺炎是可以人与人传播的新发、突发的急性传染病,且无有效的治愈手段。病毒侵入人体后主要破坏呼吸道引起肺炎,严重的可能导致呼吸衰竭危及生命。因此,国家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归为乙类传染病,但按甲类传染病采取预防和控制措施,即一旦发现需立即向患者发病所在地的卫生防疫机构报告并且要对患者进行隔离。城镇要求发病后2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上报,农村不得超过6小时。 问题3新型冠状病毒是如何传播的[3,5,7-11]?         新型冠状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和接触传播,也有通过气溶胶和消化道传播的可能。飞沫传播是指咳嗽、打喷嚏或说话产生的直径大于5微米的含水颗粒,可以飞行一定的距离(一般为<1米)后接触易感人群的鼻腔等黏膜表面从而导致感染。接触传播通常是指用接触过病毒的手揉鼻子、眼睛、嘴巴等部位导致病毒通过黏膜进入人体。 问题4新型冠状病毒在外界环境中能存活多久?如何灭活[3-9]?         新型冠状病毒在不同温度和不同湿度下存活时间不同。研究表明,病毒随飞沫从人体出来后会很快沉降,病毒随之落到物体表面。目前发现,新型冠状病毒在门把手、电梯按钮等光滑物体表面可存活数小时,温度湿度合适的环境可以存活1天,有报道甚至存活5天。         新型冠状病毒对热敏感,56℃ 30分钟即可灭活,常用消毒剂包括75%酒精、含氯消毒剂等也可以消灭。儿童餐具可以煮沸20~30分钟进行消毒,对于儿童玩具和经常接触的物品,如电子产品等,可选择75%酒精擦拭消毒,家庭环境中可选用含氯消毒剂,如84消毒液等擦拭家具表面和地面。 问题5传染源是什么?可能被感染的途径有哪些[2-9,12-13]?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传染源是确定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患者或无症状感染者,需要注意的是,处于潜伏期的病毒感染患者也具有传染性。由于传染源可以通过喷嚏、咳嗽、讲话时喷出的飞沫或直接接触等方式传播病毒,以下途径均可能导致儿童感染。         (1)儿童在没有做好个人防护的情况下与传染源密切接触,如距离<1米的亲密接触、与传染源共同生活、学习等。         (2)儿童触摸了被传染源刚刚污染过的物体表面(如门把手、电梯按钮、钥匙、电子产品等),然后用被污染的手触碰嘴巴、鼻子或眼睛等。 问题6儿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基本表现有哪些[2-10,12]?         儿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潜伏期为1~14天,一般为3~7天。早期表现与普通感冒症状相似,如发热、乏力、咳嗽等,可伴鼻塞、流涕、咽痛、咳痰、腹泻、头痛、结膜充血等,也有患儿在感染早期并无明显的临床表现。体温多为低中热,甚至无明显发热。因为症状上很难区别,所以如果有疫区接触史或有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的接触史,出现以上症状时需要及时去定点医院就诊。         目前的资料显示,多数儿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临床表现相对较轻,甚至没有发热或肺炎的表现,多在1~2周恢复,预后良好。部分儿童病例可能会发展到下呼吸道感染。目前己发现有新生儿与其母同期确诊感染的病例,提示可能存在母婴传播途径,应予关注。但由于儿童病例数较少,有待更多的临床数据来进一步观察。 问题7如何判断孩子是否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风险[2-8]?         判断有无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风险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看儿童近期有无与感染患者的接触史或居住史。         如果孩子具备以下4条中的任意一条,并且目前有发热,乏力、咳嗽,腹泻、呕吐等症状,建议马上到定点医院就医。         (1)发病前14天内有武汉市及周边地区,或其他有病例报告社区的旅行史或居住史;(2)发病前14天内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核酸检测阳性者)有接触史;(3)发病前14天内曾接触过来自武汉市及周边地区,或来自有病例报告社区的发热或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4)居住地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聚集性发病。 问题8孩子出现了什么情况需要及时去医院就诊[2-8,14-17]?         因为各年龄段人群(包括儿童)对新型冠状病毒普遍易感,目前诊断的儿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年龄从1个月~17岁,所以只要儿童出现发热、咳嗽、乏力、恶心、呕吐、腹泻等不适症状,且怀疑不适症状出现前14天内曾密切接触过疑似或确诊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或者有疫区居住或者旅行史的人,就需要去定点医院就诊。 问题9孩子出现了什么情况可能发展成重症[2-8,14-17]?         出现以下情况之一,需要注意患儿有发展为重症的可能,建议迅速就医。         (1)呼吸急促:安静状态下,2~12月龄,呼吸频率>50次/分钟,1~5岁儿童>40次/分钟,大于5 岁儿童>30次/分钟;(2)持续高热3~5天不退;(3)出现精神反应差、嗜睡、意识障碍等意识改变;(4)拒食或喂养困难;(5)小于3个月的婴儿疑似或确诊感染。 问题10如何鉴别孩子是普通感冒、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还是流感病毒感染[4,7,13-14]?         与普通感冒或者流感病毒感染比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感染患儿若临床表现较轻,单纯从症状上并不好区别。需要仔细排查患儿有无疫区接触史或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的接触史,以下几点可供参考:         (1)普通感冒对儿童一般精神状态、饮食等影响不大,体温多在3天左右降到正常,使用退烧药效果较好。不会出现呼吸困难,咳嗽往往不严重。         (2)流感多与季节有关,冬季是高发季节,往往有流感患者的接触史。如果儿童得了流感,会有非常明显的高热(小于1岁的婴儿发热可能不典型),且发热时间相对比较长,一般为3~5天,1周左右可恢复。流感最典型的症状是伴有肌肉疼痛、乏力、头痛等症状。大部分患儿在发病48小时内遵医嘱使用奥司他韦等抗流感药物治疗后有效。         (3)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重症患儿可能会出现精神差、乏力、食欲明显减退等,可能出现反复高热,咳嗽可能比较明显。与流感病毒感染最不易区别。         这时,如可能孩子有可能接触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接触史或有疫区居住/旅行史,这对于诊断就非常重要了。

发布了文章

钟南山:新冠肺炎疫情有望4月前结束

钟南山院士2月11日在接受路透社采访时表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增感染病例已经在一些地区出现下滑,疫情有望出现缓解。他预计峰值将会在2月中下旬出现,4月前可能结束。 钟南山表示,做出上述预测是基于现有的数学模型,近期的疫情情况,以及政府所采取的措施。 不过他承认,目前人们对新型冠状病毒还有很多未知。他说道:“我们还不知道病毒为何有如此大的传染性,这是最大的问题。” 其他的不确定性还包括新型冠状病毒能否通过粪便传播,是否有“超级传播者”等等。 钟南山表示在此次疫情中,中国政府采取的措施比SARS期间更加有力,比如在透明性和与世卫组织的合作方面做得更好。他还呼吁政府应该采取更多的措施,比如终结野生动物市场交易,在卫生技术方面进行更多的国际合作,提升疾控中心的运营能力,以及建立潜在流行病的全球预警系统。 钟南山表示,相关部门对一些已经康复的病人仍然采取了留院隔离的措施,因为他们不想冒风险。“他们不知道这些已经康复的病人是否还会再次感染,所以出院率目前看起来并不高。” 全国返程会否导致进一步的发病高峰? 11日下午,广东医疗队武汉前方ICU团队与后方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举行远程视频病例讨论会议。钟南山院士通过视频连线说,从目前来看,疫情拐点还无法预测,但峰值应该在2月中下旬出现。疫情拐点由返程高峰的防控情况决定。 钟南山说,没有任何人可以做出一个严格的拐点预测,但通过一些数学模型分析,也结合实际情况来看,现在全国新增病例的速度比原来慢慢有所减缓,南方地区应该2月中旬达到发病最高峰。 全国返程是否会导致进一步的发病高峰?钟南山认为,不太会有新的更高的高峰,因为延长假期已把潜伏期度过,加上各个城市严格的哨点进行健康监测,如发现有问题,肯定会被隔离。 钟南山认为,至于武汉的情况,还是需要一定时间的努力,因为武汉现在每天新增的病例并没有明显减少。武汉首先要做到的是把有病的跟没病的分开。 “人传人的问题,在武汉仍然没能解决。”他说。 钟南山认为,危重症病人看起来治疗仍有一定难度,新冠肺炎跟SARS不太一样,治疗还需更多探索。现在的治疗实际上是超越常规的治疗,新冠肺炎有独特的病理特征,抗病毒和抗炎(抗病毒引起的炎症风暴)是两个主要问题。 “相信有足够的场所,有充足的医生,有较好的防护工具,以及有我们多方面的支撑团队,武汉的情况应该会比较快地改观,但是现在还处于一个相当困难的阶段。”钟南山说。 新冠病毒潜伏期最长24天?钟南山回应 2月11日,钟南山院士接受总台央视记者独家专访,回应了近日媒体报道“钟南山的最新论文发现新冠肺炎潜伏期最长可达24天”的问题。 钟南山:有关我们团队关于1099例新冠肺炎患者临床特征的文章,这个研究是全国30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共计552家医院提供临床的数据,研究团队对患者临床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的。 这篇文章是一个预印版(pre print server),预印版本身就需要征求更多的同行意见,按照预印版的官方要求,其信息并不能给媒体引用,也不能指导临床,必须要经过同行评议。在预印版里面的潜伏期,我们有一种统计的方法是根据患者的口述来记录下来的,我们根据患者讲述过接触传染源时间以及症状最早出现的时间进行计算,最长的是24天。但实际上真正叙述有24天的病人只有1例,也就是说1099例中只有1例。以这仅有的1例患者报道的时间作为疾病的最长潜伏期是不够科学,既往其它疾病也有先例,如狂犬病。我们的研究显示所有患者潜伏期的中位数是4天,此外,我们在这篇文章即将报道四分位间距,分别是2天与7天(即差距为5天),其更加科学地反映人群的总体情况。 因此关于未发表的文章部分信息不应该被过度解读。

发布了文章

新冠病毒疫苗还要等多久?

 中关村在线官方大鱼号 据悉在日内瓦的国际会议上,WHO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将目前爆发的病毒命名为COVID-19,中文名是2019年冠状病毒病。 这个命名是依据2015年定下的新命名方式取的,其中CO代表的是corona,VI代表的是virus,D代表的是disease,19代表的就是年份,这是2019年底出现的,所以新命名就是COVID-19。 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赛表示2019年冠状病毒病是全世界的头号公敌,如果不承认这一点,人们是不会吸取教训的。 此外,谭德赛还表示目前还没有用于治疗2019年冠状病毒病的有效诊疗方法和药物,人们对这种新病毒的传染速度、检测方式、病症管理等问题还在研究中。 疫苗会是预防病毒爆发的重要武器,不过现在还没有疫苗研发出来,谭德赛表示首批2019年冠状病毒病疫苗可能会在18个月内问世。

发布了文章

明天就要早起工作了?刚睡醒总是昏昏沉沉,可能是闹铃没选对

原创 环球科学 环球科学  撰文 | 张二七 编辑 | 吴非 经过一个漫长的假期,相信不少读者明天就要为了上班或远程工作而早起,感受被闹铃支配的恐惧了。你一定有过这样的体验:早上被闹钟叫醒后迷迷糊糊、反应迟钝,或者是一个午觉把自己睡懵了。这种刚睡醒时“变傻”的行为,被科学家称作“睡眠惯性”。如何在睡醒后更快地清醒过来?最近的一项研究告诉我们:醒来后要迷糊很久,可能是闹铃选的不对。 睡眠惯性 科学家将人们刚睡醒后这种昏昏沉沉的感觉称为睡眠惯性(sleep inertia),指的是刚睡醒之后人的认知能力缺失、警觉性降低、感知和运动能力下降的现象。睡眠惯性会随着清醒时间的延长而逐渐缓解。一般来说,这种状态集中发生在睡醒后15或30分钟内,严重时可以持续4~8小时。 2006年的一项研究对睡眠惯性进行了量化测试,研究者评估了9名志愿者在睡醒后不同时间内的认知能力。研究发现,志愿者们在睡醒后5分钟内的平均认知能力只有他们最高水平的63%,而睡醒20~60分钟后,他们的认知能力就恢复到了最高水平的83%~86%。尽管研究的样本量很小,但作者提出,人在刚睡醒时的认知能力,甚至不如连续26个小时没有睡觉的人。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睡眠惯性可能只会让我们在起床后“傻”一会。但对于从事某些特殊职业的人来说,睡眠惯性可能会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例如,值夜班的急诊医生和护士在半夜醒来后,需要立刻开始工作,为患者开药、护理或是进行手术。还有待班的消防员、长途车司机、火车或飞机的驾驶员等,他们都需要立刻从睡眠状态清醒过来进入工作状态,如果这个转换过程不能快速进行,就可能酿成事故。 2010年5月22日的印度航空公司空难就是一次惨痛的教训。据CNN报道,2010年印度航空公司的一架波音737飞机从迪拜飞往印度芒格洛尔,在飞机即将落地时,在驾驶舱里打盹的机长醒了过来,并接手了飞机的操作。然而降落失败,飞机冲出了跑道,爆炸起火。机上166名乘客和机组人员中,仅有8名乘客幸存。事故调查报告认为,机长刚睡醒时作出的错误决策可能导致了这场灾难,而这就与睡眠惯性有关。 什么控制着睡眠惯性 是什么导致了睡眠惯性呢?到目前为止,科学家依然未能给出准确的答案。一种推测认为,这与高水平的δ波有关。δ波是一种与深度睡眠相关的脑电波,研究发现,具有更高水平δ波的人,他们的睡眠惯性更严重,并且这些人的脑电波中,与清醒有关的β波也更少。另一种猜想是,醒来后大脑不同区域的激活速度不同,而与人类高级认知功能密切相关的前额叶皮层区域在睡醒后的激活速度较慢,这也可能导致了睡眠惯性的出现。 睡眠惯性的持续时间和严重程度因人而异,并且受到睡眠情况、昼夜节律和睡眠周期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比如,睡眠剥夺会加重睡眠惯性带来的不适感,因此当你熬夜之后,第二天醒来常常会感到格外地昏昏沉沉。另外,身体希望遵循你的昼夜节律,也就是在生物钟认为该睡觉的时候睡觉。如果你在昼夜节律中的“生物夜”(biological night)中醒来,也会感到格外迷糊——这也是我们会觉得倒时差格外困难的原因之一。除此之外,睡眠惯性的强度也与你醒来时的睡眠阶段有关。一个完整的睡眠周期分为4个阶段,如果你正巧从“浅睡眠”的阶段中醒来,那么恭喜你获得了一个清醒的早晨。然而如果你不幸在“深睡眠”阶段被吵醒,那可能就要面对一个浑浑噩噩的上午了。 换个闹钟,起床更清醒 对于没有资格睡到自然醒、必须要听着闹钟声早起的上班族来说,什么样的闹铃声可以帮助他们更快地清醒过来? 近日,发表于《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PLos One)的一项研究发现,闹钟铃声会影响起床后睡眠惯性的强度。研究人员专门设计了一套在线调查系统,测试了50名志愿者在自己家中起床后的状态。研究统计了每个人的闹钟铃声,并且根据标准化的睡眠惯性量表来对他们的睡眠惯性进行量化。研究发现,相比于那些“哔哔哔哔”的闹钟铃声,更具旋律性的铃声,往往能让志愿者更加迅速地清醒过来。研究还发现,个人对铃声的喜好程度不会造成什么影响。 论文作者,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RMIT University)的博士生斯图尔特·麦克法兰(Stuart McFarlane)表示:“许多人可能会认为那种刺耳的警报声能让人迅速地清醒过来,但我们的数据显示,旋律性的铃声反而存在更好的效果,这点的确很出人意料。” 研究发现,使用旋律性闹钟铃声的人睡眠惯性的水平较低(图片来源:Stuart et al., 2020) 研究人员推测,这可能是因为无旋律的警报声可能会打扰我们的大脑活动,使其更加混乱。而那些温和的旋律可能能够帮助我们从睡眠状态更有效率地过渡到清醒状态。 最新研究的共同作者,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的阿德里昂·代尔(Adrian Dyer)教授说:“(我们的)这项研究非常重要。如果我们能够更进一步地理解声音与清醒状态的关系,那么这将对睡眠和人工智能等领域产生影响。” 帮助清醒的其他策略 除了音乐之外,还有一些小技巧可以帮助你更清醒地醒来。咖啡因往往是最为直接有效的一种手段,无论是喝咖啡,或是吃含咖啡因的口香糖,都能起到帮助清醒的效果。不过咖啡因的起效时间往往有10~20分钟的延迟,如果你想避免午睡后的浑浑噩噩的话,不妨在睡前喝一杯咖啡,然后小睡20分钟,这样还可以避免进入深度睡眠。 另一个有效的手段就是调整作息。事实上,研究发现,相比被闹钟叫醒,自然醒后的睡眠惯性水平会明显降低。当然,唯一的问题就在于,等你自然醒来,上班/上学可能就要迟到了。因此合理规划睡眠时间,让自己形成固定的昼夜节律是很有必要的。为此,可以在醒来后适当地多晒太阳。日光可以帮助抑制体内褪黑素的生成,从而帮助维持生物钟的稳定。 总结一下,不要熬夜,换一个旋律性的闹钟铃声,睡醒后放几首喜欢的歌,必要时再喝一杯咖啡。最后,祝你明天醒来能拥有一个美好的周一早晨!

发布了文章

若果蔬沾染新冠病毒,我吃了会感染吗?

原创 心脏医学科普 哈特瑞姆心脏科普 今天 本文作者:陈育苗 审稿专家:田颖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心脏中心副主任医师 再怎么少出门,也总需要去买水果和蔬菜。 那买回来的蔬菜水果会不会带有病毒呢?吃下去可能会致病吗?今天哈大夫就和大家聊一聊这个问题。 1.果蔬是不是有沾染病毒的风险? 首先必须承认,果蔬在各个流通环节确实有可能沾染新冠病毒,但病毒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强大。李兰娟院士在一次采访中表示: 离开宿主细胞的新冠病毒其实是脆弱的。这里也要说明下,蔬果不是病毒的宿主: 问:病毒能否在蔬菜、肉和水果上存活? 答:病毒跟细菌不一样,细菌可以在死性细胞上快速繁殖复制,而病毒只能借助活性细胞,比如人、动物的细胞进行繁殖复制,超市的蔬菜、肉和水果不具备相关条件,因此存活时间不会太长。1 吃了沾染病毒的食物,我有可能被感染吗? 单纯从传播渠道上讲,新型肺炎的主要传播途径是经呼吸道飞沫传播,其次的传播途径是接触传播。5日公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消化道传播途径目前尚待明确”。也就是说,还不排除消化道传播的可能性,但目前没有更多的证据。 也许正好有病毒携带者对着果蔬打了个喷嚏?我是不是放两个小时以后再吃比较好? 这个概率不大,当然也不能说没有。想放两小时可以放,不放也问题不大。我们熟知的流感病毒、埃博拉、SARS病毒,都没有例证证明能通过食用果蔬被传染。而且病毒最多只能依附在植物表面,经过清洗等剩下的病毒数量恐怕不足以致病。 再者,我们都知道在56℃环境中半小时就可以导致病毒失去活性,即使买回来的菜和肉上带有病毒,经过清洗、加热,可以杀灭携带的细菌病毒。水果充分清洗,能削皮的削皮,不必太过担心。 你更需要担心的,是二次污染的问题。 比如生熟菜板分开,不要切完肉的菜板和刀再拿来切水果。 以及买菜的过程中: 外出买菜还是需要做好防护,戴口罩,尽量避开人流多的超市去购物,购物途中不要用手挖鼻孔、揉眼睛、特别是接触门帘、门把手、电梯等按钮后,购物回来记得第一件事是彻底洗手。 总结一下: 不用过于担心新型冠状病毒通过果蔬传播,如果还是不放心的话,建议能做熟做熟,能削皮削皮,减少感染风险。注意避免二次污染。

发布了文章

我发热了吗?

以下文章来源于吉米大夫 ,作者吉米大夫 我发热了吗? 这几天,测体温成了大家最关心的话题。进小区、进单位,滴一下!一直有朋友发消息问我,体温是不是高了?37.3℃是不是发热了?因为大家都害怕发热。 今天一早,Z小姐碰到我非常紧张,我问她怎么了。她说,我的体温出问题了。我一听,怎么会呢?赶紧问她怎么回事。她说,早上出门前在家,自己用耳温枪测了是37.4℃,到了单位额头测出来是36.8℃。她很害怕:我这是发热吗?还是出了什么问题? 体温,看起来简单,其实并不是,测的方法有很多,设备有很多,是不是发热还真不是只靠一个数字决定的。 各位朋友,让我们有请今天的主角:体温 测体温的设备 体温,是我们人体内部的温度,用手可能感受个大概,额头碰额头也是我们常用的方法,但是真正知道体温多少,还是需要借助设备: (1)水银体温计:非常经典的测量工具,通过看水银上升的数字来知道体温是多少。 优点:价格便宜,体积小巧,操作方便,准确、稳定。 缺点:有交叉感染风险,测量时间长,汞有毒,易破碎。 (2)电子体温计:水银体温计2.0版,使用方法和水银的相似,从显示在屏幕上的数字知道体温。 优点:贵一点,使用方便,测量时间短,安全性高,读数方便 缺点:需要校准,不如水银体温计准,一样有交叉感染风险。 (3)耳温枪:潮流产品,通过在鼓膜附近测量温度,告诉你人体内部的温度是多少。 优点:测量时间短、读数方便。 缺点:价格比较贵,如果操作不正确会有误差,比如没对准、有耳shi。 (4)额温枪:筛查神器,测量的是额头的温度,不直接接触皮肤。 优点:读数快,没有交叉感染风险。 缺点:结果容易受外界因素干扰,比如室外温度、光线、辐射等,所以不太准,还有就是价格较高。 设备眼花缭乱,各有优缺点 超过多少是发热 尽管每次测出来的是一个数字,但实际上我们的实际体温是个范围,一般来说超过这个范围是发热,但也有例外。 (1)水银/电子体温计:这两个类似,主要有3种测量方法,3种的正常范围都不一样 嘴巴里面量:放在舌下,闭嘴约3分钟后取出,正常范围为36.3℃--37.2℃,一般超过37.2℃是发热; 腋窝里面量:夹在腋窝,夹紧5分钟后读取数值,正常范围为36.1℃--37℃,比口腔温度约低0.2℃--0.4℃,一般超过37℃是发热; 肛门里面量:小孩子用的多,插入肛门,3分钟后取出,比口腔温度约高0.3℃--0.5℃;一般超过37.5℃是发热。 (2)耳温枪:不同年龄,正常范围是不一样的(如下图),总的来说,对于3岁以上的成人,一般超过37.7℃是发热。 (3)额温枪:不同年龄,正常范围是不一样的(如下图),而且波动比较大,对于大部分来说(11岁-65岁),超过37.6℃是发热。 尽管看起来很简单,对照这个数字就可以了。但体温的复杂在于,有时候会有例外,这个数字只能是个参考: 性别:女生一般比男生高点,在月经前、怀孕早期体温会轻度增高,而排卵期会轻度降低(似乎你懂了点什么); 年龄:一般幼儿偏高点,老人偏低点; 昼夜:一般早上2-5点最低,下午5-7点最高,“夜猫子”夜里的体温会高点; 其他:比如情绪激动、运动以后体温会增高,吃完东西、外面温度变化,测出来的温度也会有变化。 虽然,只是个参考,但一个准确的数字还是很重要。 那么,怎么测量才更准呢? 怎么测体温更准 我们都希望能快速地、准备地知道自己的体温是多少,那么事实是什么样的呢? 设备方面: 一般来说,从测量设备上来排名: 水银温度计>电子温度计/耳温枪>额温枪 额温枪用来做发热筛查还是一种很好的办法,毕竟速度快,没有交叉感染。但要确定是不是真的高,还是要靠其他三种方法,水银温度计作为一种经典方法,还是挺靠谱的。 方法方面: 工具选对了,就准了吗?不是,测量的方法更重要,使用不当肯定不准: (1)水银体温计甩表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不能甩到东西,以防撞击碰碎体温计,甩至35度以下即可; (2)口腔测温30分钟前不能吃任何食物、吸烟或者喝水,防止结果不准确; (3)使用耳温枪或者额头枪时要注意热水澡30分钟不能使用后,热水澡会使头脑发热,测量出来的结果不准确; 还有,如果是高了那么一丢丢(0.1、0.2),也不一定是真的高,因为仪器只是个仪器,我们总允许它有点点误差。 所以测一次就能完全成功,看来是不可能的,多测几次很重要。 正确的方法是: 如果你没有不舒服、体温正常,那就行了; 如果你没有不舒服,体温高了,多测几次; 如果你有了不舒服,体温正常,多测几次。 时间可以是:早上8点左右、下午3点左右、晚上8点左右。 最重要,首先看你有没有不舒服。 当然这个不舒服不是吓出来的 需要记住的事 让我们再回头看看今天的主角: 体温 它只是个参考数值, 影响它的因素有很多 平时我们也不是很重视它, 但是,现在我们还是要记住一些东西: 水银温度计>电子温度计/耳温枪>额温枪 口温:37.2℃、腋温:37℃、肛温:37.5℃ 耳温:37.6℃、额温:37.7℃ 数字只是参考 没有不舒服 多测几次!

发布了文章

防控六要点

1.少聚会。减少外出和聚餐,减少到人群密集场所。 2.勤洗手。外出返回、咳嗽打喷嚏后,用洗手液或肥皂流水洗手至少20秒。 3.常通风。居室清洁,勤开窗。 4.吃熟食。奶、蛋、肉类彻底煮熟,不碰野味。 5.戴口罩。乘公交、到医院及公共场所应戴医用外科口罩。 6.早就诊。有发热、咳嗽等症状及时就诊。省疾控中心

发布了文章

所有人当心!狡猾的新冠肺炎出现不典型首发症状!

导读 患者就诊时并无发烧、咳嗽等呼吸系统典型症状,有的患者以消化系统症状为首发表现:如轻度纳差、乏力、精神差、恶心呕吐、腹泻等;有的患者以神经系统症状为首发表现:如头痛;有的患者以心血管系统症状为首发表现:如心慌、胸闷等;有的患者以眼科症状为首发表现:如结膜炎;有的患者仅有轻度四肢或腰背部肌肉酸痛。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研究组1月24日发布《高度重视非呼吸系统的首发症状——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2019-nCOV)患者的识别与防护》,提醒医护人员及公众,高度警惕以非呼吸系统症状为首发症状的隐形传染源。 权威部门发布的《关于印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三版)的通知》指出,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的临床表现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要表现。 但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等多学科在诊治新型肺炎过程中,迄今已发现多个“不典型”病例。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主任于红刚教授介绍了一个“非典型”病例 45岁男性因腹泻3天到消化科门诊就诊,医生反复询问病史,确认其有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接触史,但无明显发热及相关呼吸系统症状。 接诊医生考虑正处于疫情发展期且有明确接触史,与患者充分沟通后行胸部CT。结果提示:双肺多发片状磨玻璃样影,咽拭子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显示阳性,最终诊断为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I科主任陈国忠教授介绍,在上述临床病例中,患者就诊时并无发烧、咳嗽等呼吸系统典型症状,仅以消化系统症状为首发表现:如轻度纳差、乏力、精神差、恶心呕吐、腹泻等;以神经系统症状为首发表现:如头痛;以心血管系统症状为首发表现:如心慌、胸闷等;以眼科症状为首发表现:如结膜炎;仅有轻度四肢或腰背部肌肉酸痛。 该结果高度警示医护人员及公众,要进一步应加强对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的发病症状认识,同时更要加强识别与防护。 专家提醒,上述以非呼吸系统为首发表现的患者,易至相关科室就诊(如消化内科、神经内科、心血管内科等),特别是消化内科接诊患者较多。 由于这部分患者缺乏明显的特异性临床表现,明显增加了诊断难度,容易造成漏诊或者误诊,更增加传染的机会。 该结果也同时警示,由于无发热和呼吸系统症状,患者很容易自己忽视。由于在潜伏期内的患者也存在传染性,在疾病发作前后传染性将会增强,因此这类“非典型”患者也会是非常重要的隐性传染源,需强化自我隔离。 研究组特别提醒,医护人员应更加详细地对患者的病史进行询问,特别是对于有疑诊或确诊患者的接触史、近两周内是否出现发热的病史 同时对此类“不典型”病例,及时进行血常规、呼吸道病原学检测,有条件情况下行胸部CT的检查。同时应与患者及家属进行充分的沟通。 若提示异常,则应进一步完善冠状病毒的检测。研究组特别强调,疫情时期不建议对患者进行肺部X光胸片检查,因为胸片对早期渗出性病变不能够发现,极易导致漏诊。 根据此项结果,研究组提醒,由于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部分病人无发热等明显症状,医务人员必须充分提高对纳差、乏力、肌肉酸痛(包括轻微酸痛)和精神稍差患者的警惕,及时进行相关排查。 一线门诊医务人员,包括急诊、发热门诊、专科门诊必须强化防护和诊断意识,切实做好自我防护。避免医护人员感染,也将减少其他就诊患者的暴露风险。 对于公众来说,更要意识到“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是防治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的关键。 日常要进一步提高防护意识,外出一定要戴口罩,避免去人多的公共场所,特别强调减少家庭聚会;勤洗手洗脸,对于手机、公共电脑键盘要注意定时定期消毒;学会正确的咳嗽和打喷嚏方式,严禁随地吐痰;对于使用过的口罩不要随意乱扔,放入垃圾袋封口处理。

发布了文章

最新!李兰娟团队推荐药物完成体外细胞实验;美国“神药”今日抵达国内

据长江日报消息,2月4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李兰娟团队,在武汉公布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最新研究成果。 该团队发现,阿比朵尔、达芦那韦能有效抑制冠状病毒。 同时,李兰娟表示,抗艾滋病药物克力芝对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效果不佳,且有毒副作用。 消息称,阿比朵尔、达芦那韦在体外细胞实验中显示: (1)阿比朵尔在10~30微摩尔浓度下,与药物未处理的对照组比较,能有效抑制冠状病毒达到60倍,并且显著抑制病毒对细胞的病变效应。 (2)达芦那韦在300微摩尔浓度下,能显著抑制病毒复制,与未用药物处理组比较,抑制效率达280倍。 李兰娟建议将以上两种药物列入国家卫健委《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 据李兰娟院士团队成员、浙大一院副院长陈作兵介绍,现在这两种药物已经在浙江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中使用,下一步计划用这两种药物替代其他效果欠佳的药物。 《中国科学报》查阅资料发现,阿比朵尔是一种抗病毒药物,由前苏联药物化学研究中心研制开发,主要适应症是A类、B类流感病毒引起的流行性感冒,同时对其他一些呼吸道病毒感染可能也有抗病毒活性。 达芦那韦,是一种HIV-1蛋白酶抑制剂,用于治疗成人艾滋病病毒(HIV)感染,常与利托那韦(ritonavir)一起使用。 2008年3月21日,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和强生公司下属蒂博泰克公司对达芦那韦片的处方信息进行了修订,增加关于抗艾滋病药物导致肝中毒的警告。 同时,《中国科学报》发现,李兰娟认为治疗新冠肺炎效果不佳的克力芝,在国家卫健委《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三版)》中,就被列为抗病毒治疗方式,目前仍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中。 作为一种抗艾滋病药物,克力芝受到关注,与国家卫健委专家组成员、北大第一医院呼吸和危重症医学科主任王广发密不可分。 1月23日,之前被确诊感染新冠病毒的王广发在接受中新社采访时表示,艾滋病治疗药物——克力芝对他很有效,服用后只用了一天体温就好转。 第五版诊疗方案显示,克力芝的治疗方法为(200mg/50mg,每粒)每次2粒,每日2次,或可加用利巴韦林静脉注射;要注意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商品名即为克力芝)相关腹泻、恶心、呕吐、肝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同时要注意和其它药物的相互作用。 今天,另一种被给予厚望的新冠肺炎“特效药”—— 瑞德西韦也传来了最新消息。 在今天15时举行的国家卫健委新闻发布会上,科技部生物中心副主任孙燕荣介绍说,该药物已经应用于治疗埃博拉病毒感染的药物,在国外还没有完成全部的临床试验,国内相关的科研单位在体外的病毒筛选过程中展示出来了很好的体外活性。 日前,国家药监局已经通知申请单位——中日友好医院和中国医学科学院可以开展瑞德西韦临床试验,预计这批药物会在今天(2月4日)下午抵达国内。 2月1日凌晨,美国科学家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报道了本土第一例新冠病毒肺炎患者治愈案例。治疗该患者时使用的便是瑞德西韦。 据了解,此次临床试验总样本量270例,入组轻、中度新冠肺炎患者。 此外,孙燕荣表示,目前还发现了磷酸氯喹、法匹拉韦,以及中成药中一批具有抗病毒活性的上市药物,正在加紧、递次推进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在临床试验中已经初步显示出来了磷酸氯喹对这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具有一定疗效。 发布会上,关于中医药的临床治愈效果,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副局长焦雅辉表示,我们一直在强调利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充分发挥中医药的作用。 中医药对于缓解患者症状,对于延缓或者减少轻症发展成为重症的过程中都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这都是有临床数据和案例可以验证的。 不过,目前声称的“有效”的治疗方法是在体外细胞做出来的结果,还要经过动物实验和人体的临床研究。 问及将CT检查结果作为诊断标准是否可行(详见今日第三条推送),国家医疗专家组成员、北京地坛医院感染性疾病诊疗与研究中心首席专家李兴旺表示,CT的影像学检查作为诊断标准,在几版的诊疗方案中一直存在。 作为疾病的诊断,尤其是传染病,最终的确定诊断还是需要靠病原学,比如核酸,拿到阳性结果才能确定他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病人。

发布了文章

门把手发现病毒?专家:可能是病毒碎裂了的尸体

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官方公众平台3日发布信息,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近日在对新型冠状病毒的肺炎疫情监测中,在一名确诊患者家中门把手上发现了新型冠状病毒的核酸,是广州首次在外环境中发现。 广州疾控专家称,首先,本次检测出来的门把手上的病毒的标本是采集于疫点(病家)。病家家居物品上检出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并不罕见。就目前所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主要是通过飞沫传播的,因此按照常理可以推测,在病例经常接触的地方,特别是病例在家里没有严格佩戴口罩和经常洗手的情况下,会有很大可能性将自身咳出的飞沫沾染到不同的地方。 其次,本次检测报告的方法是核酸检测技术,检测病毒的核酸(基因片段),而不是用病毒培养的方法获得活的病毒。也就是说检测阳性只能说明在该次采样中的标本有病毒的基因片段,但是否是整个完整的病毒,是否仍然存活尚不可知。   第三,据目前所知,病毒只有在存活的条件才能传播疾病,而新型冠状病毒在干燥的环境之中,它的存活时间只有48小时,并且在空气中暴露2小时后,它的活性就明显下降。所以,此次采集的标本很大程度上只是采集到病毒“碎裂了的尸体”。 “这提示我们,一定要做好居家清洁工作,勤洗手非常重要。”广州市疾控专家提醒,新型冠状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因此不能忽略病人用被污染的手触摸公共场所的大门的门把手,而紧接着很快随后被其他市民触摸到污染的地方,然后再触摸自己的口鼻和眼睛而受到感染。 专家提醒,日常家居细节中,有许多可能造成病毒间接传播的途径,容易为人所忽略,如手机屏幕、电脑键盘、水龙头等,都需要日常清洁。(完)

发布了文章

及时!新生儿、儿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有规范了

近日,儿童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病例报道逐渐增多,目前已确诊患儿最小年龄为9个月。虽然目前报道儿童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数量远远少于成人,接连报道的儿童病人也提示需要严密关注儿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情况,同济医院儿科(湖北省儿童医学中心)联合撰写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流行期间新生儿管理指导意见(第一版)》和《儿童家庭防护措施》,下一步还将发布《儿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指南》和《儿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治指南》。 儿童传播途径从哪里来? 儿童感染的主要传播途径是飞沫、接触。也有报道结膜传播,更要加强防护。儿童的生理解剖特点和自身免疫功能低下,是极易出现呼吸道感染的人群,尤其是年幼儿,且年龄越小,越不容易发现,一旦发病,进展更快,潜伏期最短1天即发病,最长可达14天不等,家长们做好自身防护的同时,不要恐慌。 口唇、面色变紫立即就诊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与普通感冒类似:发热、感觉四肢无力、干咳,也有症状不明显病例,或者表现为其他系统症状如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眼科症状等,尤其是新生儿、婴幼儿症状可能更不典型,一旦发现,病程进展快或已错过观察期。 与普通感冒最大区别:腹泻、呼吸逐渐变得困难,如:呼吸过快或过慢,呼吸过深或过浅,婴幼儿或新生儿则表现为张口呼吸,喘息,呻吟,鼻翼煽动(鼻孔一张一合),点头呼吸,甚至出现口唇、面色变呼吸三凹征。出现上述症状,立即就诊! 哪些新生儿需要排查感染? 目前为止尚未发现新生儿感染病例,新生儿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可能途径有:母婴垂直传播、密切接触传播及飞沫传播(家庭成员间、家庭来访者)、医院内获得性感染,但新型冠状病毒是否通过胎盘垂直传播或者出生后通过母乳喂养传播仍不清楚。故对符合以下任一条者需要进行新生儿排查: ①孕产妇确诊或高度疑似感染者; ②孕产妇密切接触家人确诊或高度疑似感染者; ③新生儿出生后家庭照护人员有确诊和高度疑似感染者。 母乳喂养应注意勤洗手、注意局部卫生。疑似产妇及未痊愈的确诊产妇不建议母乳喂养。对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母亲,出生后新生儿立即按病毒感染流程隔离观察两周,不喂母乳。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可随大鼠乳汁分泌,人类乳汁是否含有该药尚不确定。因此,服用该药期间不应母乳喂养。 家长如何帮助儿童防护? 1. 及时正确隔离:家里有疑似病例居家隔离的家长,没有条件和小孩分开的,尽量保证房间分开,疑似家长避免和儿童接触,在家需佩戴合适口罩(疑似家长在家不可佩戴有呼吸阀的防护口罩),儿童也应该正确佩戴合适口罩。 疫情物资紧缺,有条件应先选择儿童N95防病菌口罩,其次儿童外科口罩→儿童医用口罩→一次性口罩→儿童棉口罩,指导孩子正确使用口罩。 2. 家庭日常防护:不能适应戴口罩的小婴儿或新生儿,家长应该特别防护保护孩子,因为家长没有症状的也有可能是带菌者,家长都应主动戴口罩,自己咳嗽或打喷嚏时,应用纸巾将口鼻完全遮住(如果来不及用纸巾,应将手臂遮挡自己的口鼻,再彻底清洗手臂),并将用过的纸巾立刻扔进封闭式垃圾箱内,流动水洗手。 不亲吻孩子,不对孩子呼气、喘气,不和孩子入嘴同一食物,不和孩子共餐具、饮具,不用嘴巴吹气的方式让食物变冷再喂食。 家长应尽量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外出规范佩戴口罩,从室外进门后立即更换衣服鞋子,正确处理口罩,彻底全身洗簌清洁后再接触小孩。家长自己外出前后、早晚指导小孩一起用盐水嗽口,提高防范意识。 3. 严格规范洗手:督促小孩勤洗手,勤洗脸,不乱摸。病从口入,避免年幼小孩吃手,不要用手掏鼻孔,不要用手揉眼睛,告诉小孩手不要碰触公共区域的物体表面(尤其是电梯按钮等频繁碰触的表面),在家里也不要随意乱摸是儿童防护重中之重。 饮食前、大小便后、接触不洁物体后要及时洗手,教会孩子七步洗手法。 4. 加强房间通风:有条件的家庭每日定时应开启空气净化器,紫外线消毒等,条件限制的家庭每日每个房间轮流通风2~3次,每次开窗通风30分钟到1小时,房间通风时将孩子转移到其他房间,做好保暖措施,避免通风时孩子受凉。 5. 家庭清洁消毒: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干净整洁,有条件的家庭可以每日用酒精消毒擦拭物体表面一次,如果有疑似家长没做好防护措施在家里打喷嚏、咳嗽,需立即对所在区域重新消毒。 家长频繁使用的手机不要给孩子玩、看,手机、IPAD等电子产品每日需清洁消毒。孩子的玩具,学习、生活用品等能耐高温的可用消毒锅或开水煮沸消毒30分钟,不能耐高温的可选择酒精喷洒或放置在阳光下暴晒。 保持地面清洁干燥,不要有潮湿的角落,避免病毒细菌滋生,如果家庭备有含氯消毒剂的84消毒液,可以按正确方法(84消毒液10ml+990ml水)进行配置后,每天拖地1~2次。 如果家庭有疑似或确诊的家长,使用过的物品或居住过的房间消毒时则应该将84消毒液的浓度提高到4-10倍,即将84消毒液的原液由10ml增加到40~100ml加入到960~900ml中。外出买回来的东西有条件的家庭可以用消毒液进行二次消毒再使用。 6. 适当活动和休息:儿童在家休息时不可长时间看电视或玩电子产品,适当安排锻炼或活动,学龄期儿童不应影响学习,完成学校作业的同时可以和家长一起参与家庭清洁工作,婴幼儿的家长可以进行被动锻炼四肢方法。所有在家休息的儿童均应按时休息,确保睡眠充足。 非常时期孩子怎么吃? 1. 家长每天观察孩子大小便:保持大便通畅,很重要!腹胀、腹泻、便秘等消化不良和肠道异常症状要提高警惕,小便的颜色、量、有无异味也要留意。 2. 每日营养均衡:保证营养充足,适当进食高蛋白食物、新鲜洁净的蔬菜水果,年长儿增加口味丰富的坚果(年幼儿不要吃),青春期的青少年不要节食。 根据实际情况适量补充维生素,矿物质和鱼肝油等。 3. 所有食物要充分熟透后才能食用,不偏食不挑食,荤素搭配得当,不吃野生动物,应以清淡易消化饮食为主,不宜油腻大鱼大肉,以免饮食不健康导致腹泻引起不必要的恐慌。 4. 适量多饮水,多排尿,尽量不饮用冷水,宜饮用温水,加快身体新陈代谢,同时适量增加奶制品(牛奶、酸奶)的饮用 孩子与疑似病人接触了怎么办? 家长做到不隐瞒,不要因为害怕而选择逃避。不要因为自己的疏忽害了自己和孩子。主动在家隔离观察14天,无症状可以解除隔离但尽量不要外出。儿童病情变化快,一旦有症状需立即到就近医院儿科的发热门诊就诊。 最后提醒各位家长做好日常防护的同时,要防范小孩出现一些常见病,如鼻炎、咽炎、扁桃体炎、普通感冒、便秘、腹痛、腹泻等,减少去医院就诊机会,减少交叉感染该病毒的风险! 在当前状况下,家长们先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对目前的医疗水平,我们有战胜病魔的信心,不必过于担忧,避免将紧张的情绪传递给小孩造成他们的心理负担,大人和小孩正常安排生活作息,轻松面对,共渡难关!

发布了文章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公众预防指南(家庭预防篇)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是一种新发疾病,根据目前对该疾病的认识制定本指南,适用于家庭场所。 一、日常预防 (一)避免去疾病正在流行的地区。 (二)减少到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活动,尤其是空气流动性差的地方,例如公共浴池、温泉、影院、网吧、KTV、商场、车站、机场、码头、展览馆等。 (三)不要接触、购买和食用野生动物(即野味),避免前往售卖活体动物(禽类、海产品、野生动物等)的市场,禽肉蛋要充分煮熟后食用。 (四)居室保持清洁,勤开窗,经常通风。 (五)随时保持手卫生。减少接触公共场所的公共物品和部位;从公共场所返回、咳嗽用手捂之后、饭前便后,用洗手液或香皂流水洗手,或者使用含酒精成分的免洗洗手液;不确定手是否清洁时,避免用手接触口鼻眼;打喷嚏或咳嗽时用手肘衣服遮住口鼻。 (六)建议外出佩戴口罩。外出前往公共场所、就医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应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N95口罩。 (七)保持良好卫生和健康习惯。家庭成员不共用毛巾,保持家居、餐具清洁,勤晒衣被。不随地吐痰,口鼻分泌物用纸巾包好,弃置于有盖垃圾箱内。注意营养,勤运动。 (八)主动做好个人及家庭成员的健康监测。自觉发热时要主动测量体温。家中有小孩的,要早晚摸小孩的额头,如有发热要为其测量体温。 (九)准备常用物资。家庭备置体温计、一次性口罩、家庭用的消毒用品等物资。 二、家庭成员出现可疑症状时的建议 (一)若出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可疑症状(如发热、咳嗽、咽痛、胸闷、呼吸困难、轻度纳差、乏力、精神稍差、恶心呕吐、腹泻、头痛、心慌、结膜炎、轻度四肢或腰背部肌肉酸痛等症状),应根据病情及时就医。 (二)避免乘坐地铁、公共汽车等公共交通工具,避免前往人群密集的场所。 (三)就诊时应主动告诉医生自己的相关疾病流行地区的旅行居住史,以及发病后接触过什么人,配合医生开展相关调查。 (四)患者的家庭成员应佩戴口罩,与无症状的其他家庭成员保持距离,避免近距离接触。 (五)若家庭中有人被诊断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其他家庭成员如果经判定为密切接触者,应接受14天医学观察。 (六)对有症状的家庭成员经常接触的地方和物品进行消毒。 本文来源:中国疾控中心。

努力加载中

关注

挂号

问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