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74年英国产科医师Hunter出版了《图解人体妊娠子宫解剖》,描述了胎儿发育的各个阶段。至此,一门独立的产科学已基本形成。那么产科经典手术:剖宫产(Caesareansection)的起源带有神话色彩,相传古罗马凯撒大帝是经剖宫产出生,但可信度很低。由于古罗马的法典规定孕妇死亡后必须和胎儿分葬,剖宫产术最初被用于从死亡母亲体内取出胎儿,但相信剖宫产术应该是在19世纪麻醉及外科技术发展之后才真正应用于临床。 妇科学与外科学同步发展。1801年阴道窥器问世,使妇科检查发生了重大变化。1878年开始采用手术治疗子宫颈癌。1898年奥地利医师Wertheim首创了广泛性子宫切除术,该手术虽然几经改进,但基本术式沿用至今。1960年口服避孕药首次在美国批准上市,很少有药物像口服避孕药那样产生如此巨大影响,因为它通过控制生育改变了妇女的生活,使妇女解放成为可能。 1967年第一部腹腔镜手术专著出版,使得这一新技术在世界广泛传播,迄今绝大多数妇科手术均能在腹腔镜下完成。1978年英国医师Edwards等采用体外受精和胚胎移植的方法诞生了第一例“试管婴儿”。 20世纪80-90年代,以德国学者Hausen为代表的科学家确立了人乳头瘤病毒与子宫颈癌之间的因果关系,使子宫颈癌成为第一个病因明确的恶性肿瘤。2006年人类第一个肿瘤疫苗(HPV疫苗)问世。 在中国,据记载自西晋(265年)以后,临证各科获得了全面发展。中医最早的产科专著<经效产宝>成书于582年,论述了产科各种病症及处理方法。成书于隋朝的《诸病源候论》中有专门论述妇产科疾病的分卷。宋元时期出现了独立的产科医师和产科专著,1098年杨子建所著的《十产论》详细叙述了各种难产及助产方法,书中所记载的转胎位术早于西方近半个世纪。妇科方面,《妇科百问》和《妇人大全良方》等都代表了当时的最高成就。明清时期(1593年)中药学巨著《本草纲目》问世和“辨证论治”术语正式出现,中医妇产科理论更为系统化、条理化。出书于1620年的《济阴纲目》已将妇产科按经、带、胎、产、杂诸病的纲目分列。在19世纪初西医传入中国前,中医学一直独立发展,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作出了巨大贡献。     20世纪末叶自然科学尤其生物学的快速进步,在细胞层面:1997年利用成年绵羊乳腺细胞克隆羊获得成功。1998年培养出了全能胚胎干细胞。2007年又利用体细胞重编程技术将成熟细胞成功诱导为多能干细胞(iPSCs),为人类干细胞治疗开启了希望之门。     在分子层面,2001年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工作机制的解析将医学由此进入后基因时代。疾病分型将由传统的临床病理分型转向分子分型,最终实现“精准医学”。医学工程的进步也将开创手术的新时代,机器人手术将打开更多的手术“禁区”,人工智能引入医学将引起疾病的诊疗决策发生革命性的变化。    胎儿医学将发展为独立的学科,功能基因组学的应用于产前诊断及胎儿手术等各种胎儿干预技术将把出生缺陷降低到最低限度。功能基因组学也将各种妇科肿瘤疫苗问世。再生医学将使女性生殖器结构和功能重建成为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