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点滴滴,为了您的健康打开
关注数内容数
17538

宋乐

乌镇互联网医院

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碘131治疗;骨转移瘤核素锶-89治疗;常见疾病CT、MRI、PETCT、骨显像等影像学图像诊断

全部动态
文章
视频
回答
全部
肿瘤
妊娠
甲亢
甲状腺结节
骨转移
AS
怀孕
前列腺癌
甲状腺癌
骨肿瘤

发布了文章

置顶

淋巴瘤患者是否需要PET/CT检查?

18F-FDG PET/CT能够用于大部分淋巴瘤的诊断、初始分期;疗效评估,包括中期及治疗后评估;指导放疗、移植前评估,复发、侵袭性转化监测,预后评价等等。淋巴瘤病理类型复杂,不同类型淋巴瘤FDG代谢程度不同,PET/CT主要用于高代谢淋巴瘤的评估。 霍奇金淋巴瘤(HL),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中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外周T细胞淋巴瘤、高级别滤泡性淋巴瘤(FL)、伯基特淋巴瘤(BL)、淋巴母细胞淋巴瘤、艾滋病相关的B细胞淋巴瘤等I类推荐。 NK/T细胞淋巴瘤(鼻型)、套细胞淋巴瘤(MCL)、低级别FL、非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结内边缘区淋巴瘤IIa类推荐。 胃 MALT 淋巴瘤、脾边缘区淋巴瘤代谢相对较低,选做PET/CT。 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FDG代谢不高,不建议PET/CT。


发布了文章

去势抵抗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的新选择:镭-223

前列腺癌在常见恶性肿瘤中最容易发生骨转移,导致骨相关事件,包括骨痛、病理性骨折、脊髓压迫、高钙血症等,极大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增加前列腺癌患者的死亡风险。1.治疗原理:前列腺癌转移至骨骼,会导致局部骨代谢增加。镭(Ra)和钙(Ca)属于同族元素,具备相似的理化特性,可以被当作钙类似物吸收入骨,参与骨质代谢,在转移瘤骨代谢活跃的部位聚集。镭-223发射高能α粒子使骨代谢活跃部位的肿瘤细胞DNA双链断裂,引起细胞凋亡、坏死和细胞周期停滞等,杀灭肿瘤细胞;同时杀伤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降低骨代谢,改善骨转移灶的微环境。镭-223发射的α粒子射程短,能量范围<100μm(小于10个细胞直径),因而①对周围健康组织的损伤有限;②不会危害他人,治疗后不需要特殊防护。2.治疗效果:镭-223为患者带来三重获益:延长生存时间、延长症状性骨相关事件的发生时间、显著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同时不良事件发生率较低。国内外多重权威指南均推荐镭-223作为有症状的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的一线和二线治疗方案。3.适应证镭-223适用于治疗伴症状性骨转移且无已知内脏转移的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可有≤3cm的淋巴结转移)患者。4.用法用量:镭-223用法:缓慢注射一分钟以上,每4周注射一次,为一个周期,全疗程6个周期。足疗程有助于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最大程度地提高生存获益。 

发布了文章

宋乐大夫阅片经验分享之十二:18F-FDGPET/CT有助于血管源性肿瘤鉴别诊断

血管源性肿瘤最常见的是血管瘤,病理以毛细血管、血窦、骨小梁、脂肪为主;椎体血管瘤CT矢状面、冠状面呈栅栏样,横断面呈圆点样。PET-CT为低代谢。当血管瘤破坏骨皮质,累及椎旁、椎管,出现疼痛、神经压迫症状时,称为侵袭性血管瘤,FDG代谢轻度增高,可能与骨质受累反应性增生有关,软组织密度区域代谢仍旧较低。 上皮样血管瘤为中间侵袭性肿瘤;上皮样血管内皮瘤、血管肉瘤为恶性肿瘤。中间型-恶性血管源性肿瘤有时候与侵袭性血管瘤形态类似,难以鉴别,但是FDG代谢明显增高,PET/CT有助于鉴别诊断。 图1腰椎侵袭性血管瘤,L3椎体CT呈栅栏样改变,伴压缩骨折,下缘FDG代谢增高,SUVmax6.1,其余瘤体区域FDG代谢不高。 图2 颈椎血管肉瘤,C2-3骨质破坏,FDG代谢增高,SUVmax32.3 图3胸椎上皮样血管内皮瘤病,T2-4骨质破坏,FDG代谢增高,SUVmax5.7 图4 胸椎上皮样血管瘤,T7骨质破坏,FDG代谢增高,SUVmax8.5 参考文献:宋乐Song L, Han S, Jiang L, et al. F18-fluorodeoxyglucose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 in the evaluation of vertebral vascular tumors. Clinical Imaging, 2020,65:24-32. 欢迎讨论交流

发布了文章

宋乐大夫阅片经验分享之十一:18F-FDGPET/CT有助于诊治骨巨细胞瘤

骨巨细胞瘤为交界性肿瘤,可以累及多骨,也可以出现转移。我国相对常见,占原发骨肿瘤20%,好发年龄20-40岁。该病好发于长骨骨端,脊柱仅占10%。CT呈单纯溶骨性破坏,无钙化。因含有胶原纤维、含铁血黄素,核磁T1WI及T2WI信号较低。 骨巨细胞瘤FDG PET-CT代谢较高,大部分病灶SUVmax>10。近些年,地舒单抗逐渐应用于骨巨细胞瘤的治疗,效果较好,复查CT病变缩小,溶骨性破坏区域出现骨质修复,MRI T2WI信号进一步减低,FDG代谢也显著降低。骨巨细胞瘤术后容易复发,术后局部结构紊乱,MRI信号混杂,有时难以判断是否存在肿瘤残留或复发,此时PET/CT可以辅助诊断。 a-b.L4骨巨细胞瘤,FDG代谢增高,SUVmax8.6。c.病变术后放疗、地诺单抗治疗后,术区结构紊乱、信号混杂,右侧椎旁似乎可见低信号肿块。d. PET/CT见代谢增高灶,提示复发,活检证实。e-f. 再次放疗后,病变缩小,FDG代谢减低。PET/CT观察病变是MRI的有力补充。 参考文献:宋乐Song L, Han S, Zhang W, et al. 18 F-fluorodeoxyglucose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 in the evaluation of spinal giant cell tumors. Skeletal Radiology, 2020,49:1737–1745. 欢迎讨论交流

发布了文章

宋乐大夫阅片经验分享之十:18F-FDGPET/CT评估淋巴瘤治疗后股骨头坏死

股骨头坏死是股骨头血液循环障碍引起骨组织坏死、修复,导致股骨头结构改变及塌陷,引起髋关节疼痛及功能障碍。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主要病因包括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长期过量饮酒、减压病、血红蛋白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淋巴瘤化疗过程中常规使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容易出现股骨头坏死,发生率约为15%。其中40%的股骨头坏死缺乏相应的临床症状。18F-FDG PET/CT是淋巴瘤分期及疗效评估的重要影像学检查,评估继发股骨头坏死的报道极少。 通过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三医院12例股骨头坏死患者的18F-FDG PET/CT检查, 发现淋巴瘤化疗后发生的股骨头坏死大多累及双侧,3期病变FDG代谢增高,伴有髋部疼痛等不适症状;2期病变大部分FDG代谢不高,亦无症状。PET/CT在评估淋巴瘤的同时,有助于诊断股骨头坏死。 参考文献:宋乐,张卫方. 18F-FDG PET/CT对淋巴瘤治疗后股骨头坏死的评估[J].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21,29(8):822-825. 欢迎讨论交流。

发布了文章

宋乐大夫阅片经验分享之九:18F-FDGPET/CT评估颈椎原发性脊索瘤

脊索瘤是一种罕见的恶性骨肿瘤,源自胚胎时期残留脊索组织,好发于中轴骨两端(骶骨、颅底)。颈椎脊索瘤少见,难以与转移瘤及其他原发性骨病变相鉴别。关于颈椎脊索瘤的FDG PET/CT表现既往鲜有报道。通过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三医院11例行18F-FDG PET/CT检查的脊索瘤患者的影像学及临床资料。我们发现颈椎脊索瘤多位于C2椎体,并易累及邻近脊椎或颅底骨质,FDG代谢高于邻近脊椎及肌肉,平均SUVmax 5.16,且多数代谢不均匀,CT呈溶骨性破坏。参考文献:宋乐,陈志波,张卫方. 颈椎原发性脊索瘤的PET/CT征象.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21,29(5):479-483.欢迎交流讨论。

发布了文章

声嘶影像学评估

声音嘶哑原因包括声带病变,喉返神经或颈胸段迷走神经受损(颈胸部良恶性原发肿瘤,转移性淋巴结及医源性创伤等)。喉镜可直接观察喉部声带的改变,影像学方法(CT 、MRI 、PET-CT等)可以帮助显示声带形态学改变,发现喉返/迷走神经走行区病灶,从而为声嘶病因的查找提供依据。 下文简要介绍声带相关的解剖学特点,并通过具体病例展示影像学检查在声嘶中的应用价值。 • • • • • 欢迎留言交流

发布了文章

18F-FDGPET-CT评估脊椎肿瘤

PET-CT对于脊椎骨肿瘤价值主要包括以下方面:辅助诊断、明确分期;能够反映细胞分化,指导穿刺活检;进行疗效判断;对于高代谢肿瘤,可以检测术后复发(不惧金属伪影);同时我们要警惕漏诊低代谢病变,结合MRI等其他检查。                    • • • • •请输入正文欢迎留言交流

发布了文章

宋乐大夫阅片经验分享之八:99mTc-MDP骨显像有助于鉴别结节性硬化骨病变与成骨性转移瘤

结节性硬化是一种多器官受累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几乎所有患者均有骨骼系统病变,多位于脊柱、肋骨、骶髂关节的髂骨侧,呈多发高密度病灶,类似骨岛,不易与成骨性转移瘤鉴别。笔者曾报道1例64岁女性结节性硬化伴肺癌患者,脊柱可见多发成骨性病变(图1),于骨显像未见99mTc-MDP摄取增高(图2),与典型骨成骨性转移瘤呈显著99mTc-MDP摄取不同。5年内多次随访,骨病变未见明显变化,提示骨病变为结节性硬化累及骨骼的表现,而非骨转移瘤。该病例说明结节性硬化骨病变99mTc-MDP骨显像代谢不高,有别于成骨性转移瘤。 参考文献:Song L, Zhang Y, Zhang W. Bone scintigraphy may help differentiate bone sclerotic lesions from osteoblastic metastases in tuberous sclerosis patients with concomitant pulmonary adenocarcinoma. Clinical imaging, 2013, 37(2):382-385.

发布了文章

宋乐大夫阅片经验分享之七:99mTc-MDP骨显像诊断脊柱结核

脊柱结核发病率有逐渐增高的趋势,并且多数患者无肺结核病史或结核全身症状,而以脊椎疼痛、脊髓或神经压迫症状就诊,不少患者因骨痛而首先行核素骨显像,正确认识脊柱结核的骨显像表现对患者及时诊治具有重要临床意义。骨显像诊断脊柱结核的敏感性高,特征性表现是呈现比邻分布的放射性浓聚灶,较少伴有肋骨或四肢骨受累,对于无恶性肿瘤病史而骨显像出现上述表现的患者,首先应该考虑到骨结核的可能,并进一步检查明确诊断。图1 患者男性,42岁,骨显像(A)示T12整个椎骨呈放射性浓聚(黑箭),并累及L1(黑箭头)。冠状面CT(B)示T12椎体内不规则骨质破坏灶(黑箭),为椎体型结核,L1椎体骨质未见明显异常。图2 患者女性,64岁,骨显像(A)示T11-12呈放射性浓聚(黑箭),其中T12整个椎体受累。冠状面CT(B)示T11-12椎体终板下骨质破坏灶(黑箭),为椎间型结核。图3 患者女性,46岁,其骨显像(A)示胸椎T7-10(黑箭)、T12(白箭)及双侧肋骨(箭头)多发放射性浓聚灶,T7-10病灶呈比邻分布。冠状面CT(B)示T8-9、T12椎体局部骨质破坏(白箭)伴周围软组织密度影,为椎旁型结核。图4 患者女性,26岁,其骨显像(A)示颈椎(黑箭)、T5-7(白箭)及邻近左侧肋骨(白箭头)局灶性放射性浓聚,胸椎病变呈比邻分布。横断面CT(B)示T6附件及邻近肋骨骨质破坏(白箭),为附件型结核。  参考文献:宋乐,张燕燕,张卫方,等.脊柱结核骨显像表现分析.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2,04:285-288.

发布了文章

宋乐大夫阅片经验分享之六:99mTc-MDP骨显像诊断SAPHO综合征

滑膜炎、痤疮、脓疱病、骨肥厚、骨炎(synovitis,acne,pustulosis,hyperostosis,osteitis syndrome,SAPHO)综合征,是近20年被认识的一种以骨关节及皮肤损害为主要特点的少见疾病,临床表现多样、病程迁延,确诊需要4.6~9.1年。该病任何年龄均有发病,始发年龄多在30~50岁,女性发病率高。全身骨显像诊断SAPHO综合征骨关节受累敏感性较高。前胸壁骨质受累呈“牛头”征是骨显像的特征性表现,但典型“牛头”征发生率不高,多表现为不完整“牛头”征或“牛角”征。认识该征象有助于SAPHO综合征的早期诊断。骨显像能反映病变的进程,评价病变的活动性,有助于客观判断治疗效果。图1 骨显像图  A.前位骨显像 双侧胸锁关节、第一前肋、胸骨角、剑突、右侧耻骨多发异常放射性浓聚灶;B.后位骨显像 L4~5右侧及L5~S1左侧椎间小关节异常放射性浓聚灶图2 第一肋骨受累骨显像图  A.3年前骨显像 右侧第一前肋异常放射性浓聚灶,不完整“牛头”征或“牛角”征;B.近期骨显像 双侧第一前肋见异常放射性浓聚图3 骨显像图  前胸壁骨质明显放射性浓聚,呈“牛头”征,双侧胫骨、左侧腓骨及双足见多发放射性浓聚灶。图4 脊柱骨显像及CT图  A.胸腰段骨显像 多个椎体放射性浓聚;B.矢状面CT T8~L1多个椎体成骨性病变,终板下方分布为著  参考文献:宋乐,张燕燕,张卫方,等.滑膜炎、痤疮、脓疱病、骨肥厚、骨炎综合征~(99m)Tc-MDP全身骨显像分析.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3,09:1481-1484.

发布了文章

宋乐大夫阅片经验分享之五:99mTc-MDP骨显像上颌骨额突浓聚灶多为良性病变

在日常工作中,部分肿瘤患者骨显像发现上颌骨额突单发放射性浓聚灶,诊断较为困难。上颌骨额突形态不规则,连接额骨、筛骨、泪骨,是鼻泪管及泪囊的骨性构成部分。前位骨显像该结构位于鼻腔两侧,其外上为眼眶,外下为上颌窦,内上为筛窦,内下为鼻腔。骨显像上颌骨额突呈轻度均匀性放射性摄取,双侧对称,略高于周围眼眶、鼻窦及鼻腔内放射性。如果局部放射性摄取增高,则为异常,其机制尚不明确。14 例患者平均12 个月后复查骨显像,病变均未见明显变化,提示该病变处于良性稳定状态。通过对照12 例患者的骨显像及CT 图像,发现15 个上颌骨额突放射性浓聚灶CT呈骨纤维异常增殖症样表现。因而,对于骨显像偶然发现的上颌骨额突放射性浓聚灶,首先应考虑良性,骨纤维异常增殖症可能是造成放射性摄取的原因之一。图1 男,80岁,前列腺癌。骨显像示右侧上颌骨额突放射性浓聚灶(箭,A);CT图像示病变位于鼻泪管前方,呈均匀磨玻璃密度,轻度膨胀(箭,B)图2 男,76岁,肺癌。骨显像示双侧上颌骨额突放射性浓聚灶,左侧较小(箭),上颌骨牙槽突多发放射性浓聚灶为牙病所致(箭头,A); CT图像示左侧病变位于额突头端,呈均匀磨玻璃密度(箭,B) 图3 男,59岁,肺癌。骨显像示双侧上颌骨额突放射性浓聚灶(箭,A);CT图像示左侧病变位于鼻泪管前方,边缘呈磨玻璃密度,内部见低密度影(箭,B)   参考文献:宋乐,袁慧书,张卫方,张燕燕.骨显像上颌骨额突浓聚灶随访及CT对照分析.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5,23(7)486-488,493.

发布了文章

宋乐大夫阅片经验分享之四:POEMS综合征99mTc-MDP骨显像表现

多发性神经病变、器官肿大、内分泌异常、M蛋白、皮肤病变(polyneuropathy, organomegaly, endocrinopathy, M protein, skin changes, POEMS )综合征是浆细胞恶性增生导致全身多系统受累的一种副肿瘤综合征,绝大多数患者因肢体进行性、对称性感觉及运动功能障碍就诊。约95% POEMS患者伴有骨硬化性病变,好发于脊柱、骨盆、肋骨及颅骨等,其X线、CT等形态学表现与成骨性转移瘤、结节性硬化骨病变、骨斑点症等类似。骨显像有助于鉴别诊断。硬化性病灶中较大者骨显像呈轻度放射性浓聚,而成骨性转移瘤骨显像呈显著放射性浓聚,结节性硬化骨病变、骨斑点症骨显像多为阴性。此外,多数POEMS综合征患者出现四肢关节对称性放射性浓聚,而其他骨病少见该征象。图1男,43岁,双下肢无力半年,左侧肩胛骨及腰椎多发病变骨显像及CT图像  A.后位骨显像示右侧肩胛骨(箭)及L1(箭头)见放射性浓聚灶,L2~4放射性分布欠均匀,四肢关节见对称性放射性浓聚; B、C矢状面CT图像示L1~4椎体及附件见多发大小不等硬化性病变(箭),L2棘突见溶骨性破坏灶(箭头)图2 女,47岁,双下肢麻木无力半年,左上肢无力1月余,T11浆细胞增生骨显像及CT图像  A.后位骨显像示T11椎体右侧放射性浓聚灶(箭),四肢关节见对称性放射性浓聚; B.冠状面CT图像示T11椎体右侧硬化性病灶(箭)参考文献:宋乐,张燕燕,张卫方.多发性神经病变、器官肿大、内分泌异常、M蛋白、皮肤病变综合征~(99)Tc~(m)-MDP全身骨显像分析.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4,04:579-582.

发布了文章

宋乐大夫阅片经验分享之三:99mTc-MDP骨显像眼眶单发放射性浓聚灶分析

全身骨显像所示单发放射性浓聚灶临床定性诊断困难。眼眶的单发放射性浓聚灶并不少见。通过回顾性分析30例眼眶单发放射性浓聚灶骨显像及相关影像学检查资料,发现眼眶单发浓聚灶好发于外上壁,多呈点状放射性浓聚,大部分随访变化不明显,提示良性可能,CT及MRI提示部分为骨纤维源性病变。遇到类似表现不要轻易诊断骨转移瘤。图1 患者女,43岁,乳腺癌 A.骨显像示左侧眼眶上壁条状放射性浓聚;B.冠状位重建CT图像示左侧额骨轻度膨胀,呈磨玻璃密度图2 患者男,55岁,前列腺癌 A.骨显像示右侧眼眶外壁放射性浓聚灶;B.轴位CT图像示右侧颧骨类圆形轻度膨胀性磨玻璃密度影,密度均匀,边界清楚(箭)  参考文献:宋乐,袁慧书,张燕燕,张卫方.骨显像眼眶单发放射性浓聚灶分析.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5,31(10):1515-1518.

发布了文章

宋乐大夫阅片经验分享之二:99mTc-MDP骨显像评估脊柱骨样骨瘤及成骨细胞瘤射频消融效果

通过分析7例骨样骨瘤及成骨细胞瘤患者射频消融治疗之后的影像学资料,发现骨显像能够判断射频消融治疗后病变骨代谢的活性,有助于临床决策。射频治疗后患者症状消失,不代表病变已经消失,即临床治愈不等于影像学治愈。骨显像轻度浓聚提示病变影像学治愈,而显著浓聚提示病变尚存活性,有进展的可能,尤其是成骨细胞瘤患者,需要长期随访,若增大,及时予以治疗。骨样骨瘤和成骨细胞瘤病理学表现类似,往往通过大小鉴别二者,通常认为1.5cm以上者是成骨细胞瘤。笔者通过临床观察发现,大小未必是鉴别二者的最佳指标,随访逐渐增大者更倾向于成骨细胞瘤。图1 骨样骨瘤射频消融治疗后3个月骨显像轻度放射性浓聚,尽管CT仍见病灶残留,但12个月后消失,提示骨显像能够早期预示影像学治愈。图2 成骨细胞瘤射频消融治疗9个月后骨显像仍见放射性浓聚,预示病变残留,经CT随访病灶增大证实。 参考文献:宋乐,姜亮,韩嵩博, 等.99Tcm-MDP骨显像评估脊柱骨样骨瘤及成骨细胞瘤射频消融效果.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20,28(4):281-284,289.

发布了文章

宋乐大夫阅片经验分享之一:99mTc-MDP骨显像评估脊柱成骨细胞瘤

通过回顾性分析24例病理证实的脊柱成骨细胞瘤影像学及临床资料,发现脊柱成骨细胞瘤骨显像多呈显著放射性浓聚。成骨细胞瘤术后骨显像呈放射性缺损、放射性缺损伴周围轻度放射性浓聚、轻度放射性浓聚,均提示术后改变,可以排除肿瘤残留或者复发;若呈显著放射性浓聚,提示肿瘤残留或复发。骨显像可用于脊柱成骨细胞瘤术后评估及指导临床决策。 图1B 颈椎成骨细胞瘤术后局部放射性缺损伴轴位放射性浓聚,提示术后改变。 图2B 胸椎成骨细胞瘤术后局部放射性缺损,为术后局部骨质缺如所致。图3 颈椎成骨细胞瘤术后骨显像显著浓聚,提示肿瘤复发,随访病变明显增大。图4B 颈椎成骨细胞瘤术后局部轻度放射性浓聚,提示术后改变。  参考文献:宋乐,姜亮,韩嵩博,张卫方.99Tcm-MDP骨显像评估脊柱成骨细胞瘤[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21,37(1):108~112




努力加载中

关注

挂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