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点滴滴,为了您的健康打开
关注数内容数
856

闵美平

乌镇互联网医院

我们的工作,就是守护您的健康!

全部动态
文章
视频
回答
全部
中耳炎
耳炎

发布了文章

置顶

爱护耳朵,保护听力,从预防开始

1、预防耳内进水,防止外耳道发炎   人体外耳道深达2.5~3厘米,而且还不直,外耳道皮肤还有许多纤细的绒毛。游泳或洗澡、洗头时耳内进水,水不容易出来,会诱发急性外耳道炎,如果治疗不及时会导致听力下降。特别对那些已经有中耳炎或鼓膜穿孔的人,还非常容易导致中耳炎。中耳一旦发炎就会出现耳朵长期流脓的症状,最重会导致渐进性的听力损害,治疗起来也非常繁琐、费事、费力。   那么,一旦外耳道内进水了怎么办呢?可以通过单脚垫脚蹦跳的运动让水流出来,或用棉签把水吸出,再不行可以用电吹风把耳内的水蒸发出来。 2、谨慎用药,防止药物性耳聋   听觉的产生和耳内有一个叫耳蜗的结构密切相关,耳蜗结构中有一种毛细胞,它们起到将声波转化为电信号的作用,这些毛细胞非常娇弱,许多药物对它们都会造成伤害,像氨基糖甙类消炎药(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会损伤毛细胞,这种药物引起的耳聋被称为药物性耳聋。   有的人对这些药物极为敏感,即便用上一点点这些药物,也会引起药物性耳聋。因此,在使用药物特别是上述药物的时候一定要慎之再慎。 3、感冒后或坐飞机后耳朵疼痛要及时治疗   耳朵和鼻咽部通过一个叫做咽鼓管的结构相通,这个管子的作用是调整耳朵内外的压力。上呼吸道感染可以顺着这个管子逆行感染耳朵引起急性中耳炎;飞机在起飞和降落的时候压力变化过大,咽鼓管不能及时调整耳内压力,也会引起急性中耳炎。   中耳内炎症如果不能及时消除就会引起听力障碍,严重时还会引起中耳化脓性病变,甚至引起鼓膜穿孔等。因此在感冒后或者坐飞机后耳朵出现问题要及时请耳鼻喉科医师诊治,避免耽误病情。 4、突然出现听力下降要第一时间诊治   现在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许多人的生活压力、精神压力明显增加,医学发现,与之相伴的一种疾病——突发性耳聋也明显增加了。突发性耳聋表现为突然发生的听力下降,还伴有耳鸣或者眩晕、耳内闷塞感。突发性耳聋是一种急症,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脑梗塞”,因此治疗越早越好,所以说“时间就是听力”一点都不过分。如果病史超过15天,听力恢复就较难了。   为预防突发性耳聋,生活中要做到劳逸结合,避免过度熬夜等。一旦突然出现的听力下降或耳鸣应该尽快向耳鼻喉科医生求助。 5、预防噪声聋很重要   噪声对人类的危害是多方面的,但对听觉器官的损害最为明显。噪声引起的耳聋被称为噪声性耳聋,噪声聋治疗起来难度很大,一旦出现还会有持续下降的过程,有人喜欢带着耳机大声听音乐,这是现代社会引起噪声性聋最常见的原因。 噪声性聋主要是预防。如不要长时间用耳机大声听音乐;过节放鞭炮要离鞭炮远一点,尽可能捂上耳朵;长期生活在噪声环境中的人应该戴隔音用耳塞、耳罩,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及工间休息。 6、不正确的掏耳朵会损害耳朵   有人喜欢用手指甲、发卡、挖耳匙甚至铁签掏耳朵,都很危险,稍不小心就容易刺破外耳道皮肤,导致外耳道发炎、甚至会导致鼓膜穿孔,最重会影响听力。自己掏耳朵时最好用棉棍沾上一些酒精,轻轻在外耳道转动,尽量不用指甲、铁签等尖锐的东西掏耳朵,另外不要形成频繁挖耳的习惯。一般来说,一周一次足矣。   如长期不掏耳朵,则可能形成耵聍栓塞,这时自己很难掏出来了,应到医院用专门器械取出。

发布了文章

新生儿听力筛查未通过怎么办?

1、未通过初筛者应该在出生后42天再次去原地或上级医院重复筛查2、42天仍未通过者都应在3月-6月龄期间到上级医院进行听力学相关检查和诊断每个省都有规定的几个新生儿听力缺陷诊断中心。3、所有诊断有听力缺陷的幼儿需在6月龄时进行医学干预,诊断明确后,都应在6月龄内实施干预,包括助听器治疗。对双侧重度耳聋患儿,如果使用助听器3-6个月无明显效果,建议尽早实施人工耳蜗植入手术。4、相关费用说明【仅做参考】A.听力学及影像学检查费用:约3000元;B.助听器费用:3000-30000不等,各品牌部低中高档各不相同;C.人工耳蜗:国产耳蜗约10万,进口耳蜗约15-25万。D.手术费用:2万左右E.术后2年语言训练费用:3-10万不等,各地各单位各培训中心不同。

发布了文章

中耳炎需要手术吗?如不想手术需要注意什么?

中耳炎是耳科临床常见病,当中耳炎遗留鼓膜穿孔(鼓室腔粘膜直接暴露会引起反复感染)、传导性聋和胆脂瘤中耳炎都是需要手术的。对部分适宜手术治疗的目的:1,清除病灶,达到干耳目的2,必要时听骨链探查听力重建提高听力3,提高生活质量减轻感冒后或耳内进水后中耳反复感染的困扰,可正常洗澡或游泳不手术者的注意事项:有些病号由于惧怕手术,全身情况不允许(年龄太大、全身多器官问题不能耐受麻醉等),或因其他各种原因不能接受手术者,应注意以下事项:1.  耳内不要进水,防止感染,不能潜水或游泳;2.  洗澡时可使用头套或耳道堵塞耳塞或干棉球等方法,洗澡结束,应擦干,必要时电吹风吹干,保持耳部干燥很重要3.  如鼻腔有分泌物或感冒后请勿同时将两个鼻孔封闭(捏住)使劲擤鼻,防止脏的分泌物因被挤压进咽鼓管逆行感染中耳4.  耳部不适及时就医5.  耳内的痂皮需找专科医生及时清理









发布了文章

扰人的耳鸣,不可忽视!

耳鸣是一种症状而不是疾病  耳鸣是指无外界相应声源或外界刺激的情况下,人耳主观感受到声音。它是一种错觉。常感到耳里有一些特殊的声音,但周围却找不到相应的声源。耳鸣的发病特点:耳鸣从新生儿到80岁以上都可出现。但发病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以中年人为主。耳鸣并非无踪迹可循,耳鸣病因错综复杂,有时早期发现,也可早期治疗。(1)耳源性耳鸣:耳鸣的病变部位在听觉系统内。分传导性耳鸣、神经性耳鸣。传导性耳鸣多为低调的嗡嗡响、火车隆隆声、流水哗哗声。  外耳病变:耳廓、外耳道病变堵塞外耳道时,如外耳道炎、耵聍异物、肿瘤阻塞。中耳病变同样也使环境噪声对体内生理性杂音的掩蔽作用减弱。如各种类型的中耳炎、鼓室病变、耳硬化症等。神经性耳鸣多为高调的笛声、鸟叫、蝉鸣等。  耳蜗病变:耳蜗失去了转化声音能量的功能,出现自发性放电活动等使得内耳所产生的"副产品"变得相对增强清晰。病因有梅尼埃病、老年内耳退行性变、内耳道及颅内炎症、肿瘤、血管异常、病毒感染。  蜗后病变:如听神经瘤、脑膜瘤、胆脂瘤、炎症或血管异常等。该部位的任何病变压迫听神经造成的机械性刺激,可产生神经冲动异常而导致耳鸣。(2)非耳源性耳鸣:起源于听觉系统以外部位的耳鸣,由于耳鸣声患者和旁人都能感及,又称为客观性耳鸣。血管源性耳鸣:见于高血压、贫血、颈动脉或椎动脉系统产生的血管病变,常产生与脉搏同步的博动性杂音。  肌源性耳鸣:腭肌阵挛为最常见的原因。患者一耳或双耳听到不规则的咯咯声,耳鸣的节律与软腭痉挛性收缩同步。咽鼓管异常开放,可使患者听到与呼吸节律同步的耳鸣声。耳鸣的治疗仍是世界难题由于耳鸣的发病机制、病因尚未弄清,耳鸣的彻底根治仍是世界难题。目前耳鸣的治疗方法有耳鸣的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生物反馈治疗、松弛治疗、掩蔽治疗、药物治疗以及各种理疗及手术治疗。至今还未发现可彻底治愈耳鸣的药物,但某些药物对耳鸣有短期疗效,如改善耳蜗血管的血管扩张剂、改善内耳组织的能量代谢、抗焦虑以及抗抑郁药物、疏导情绪等。生活中怎样预防耳鸣的发生?(1)长时间在噪声环境里,会产生听力下降、耳鸣,要注意防护,减少噪声源,佩戴防护耳罩、耳塞等。在噪声环境下的高危人群,应调换工作环境。非职业人员不要长时间、大音量的在噪声环境中佩戴MP3耳机。(2)长期处于精神高度紧张、身体疲劳状态时,易出现或加重耳鸣。这时应调整工作节奏,放松情绪,转移对耳鸣的注意力。(3)咖啡因和酒精常可加重耳鸣。吸烟使血氧下降,而内耳毛细胞又是对氧极其敏感的细胞,缺氧会对毛细胞造成损害,因此要改变不良生活习惯。(4)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尽量避免适应具有耳毒性的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药物。应该重视以下几种耳鸣:一直持续的慢性耳鸣、日益加重的慢性耳鸣、明显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的耳鸣、搏动性耳鸣。耳鸣病因是世界之谜,耳鸣治疗也是世界难题,因此,防范于未然更为重要!

发布了文章

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和预防

分泌性中耳炎是由于咽鼓管(是一个使鼻咽腔和中耳腔相通的管子,起着调节中耳气压的作用)不通畅或阻塞后等引起的以传导性聋和鼓室积液的病理改变,并出现耳闷、听力下降等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冬春季多发;是小儿常见的听力下降原因之一。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是常见疾病,虽然,国外循证医学研究结果证实,高达96%的儿童患过分泌性中耳炎,且复发率高,但家长不必过度担心。因为,多数急性分泌性中耳炎可以自愈,绝大多数经过合理的治疗,可以完全恢复正常,仅极少数需要进一步的手术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可因急性期未得到及时与恰当的治疗,或反复发作、迁延而致。作为家长应关注儿童的日常行为,争取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家长应如何关注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蛛丝马迹?儿童常表现为听话迟钝或注意力不集中。较大的儿童会告诉家长,耳内闷胀感或堵塞感、听力减退,耳内有响声等。多发生于感冒后,或不知不觉中发生。这时候就建议到医院做个声导抗测试,根据临床听力下降的症状,检查发现鼓膜内陷、粉红色或黄色油亮、发线等表现,听力学检查发现B型鼓室导抗图,一般就可诊断。还应做咽鼓管测压,了解咽鼓管开放功能。治疗分泌性中耳炎都有那些方法呢?1、先检查有无过敏性鼻炎和腺样体肥大,进行相应的治疗,来去除引起分泌性中耳炎的病。2、改善中耳通气:可用鼻喷激素喷鼻。控制过敏性鼻炎。可用邦耳适中耳负压治疗仪进行通气治疗。3、清除中耳积液:若保守治疗无效,则需鼓膜穿刺抽液、鼓膜置管术等。一旦鼓膜置管,多需在半年左右咽鼓管功能康复后拔管。4、若经过药物保守治疗,甚至切除腺样体、中耳置管后仍不能治愈,咽鼓管功能差的患儿,尽早做咽鼓管球囊扩张术(BET)来解决咽鼓管功能紊乱的问题,从而治疗分泌性中耳炎。预防1、加强身体锻炼,增强体质,防止感冒、鼻炎等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生。2、发觉儿童对声音反应迟钝或对音量要求过大时应早到医院检查。10岁以下的儿童要定期进行听力筛查。3、当孩子感冒鼻塞时,应及早治疗,建议给孩子使用收缩鼻粘膜的药物,若鼻涕多时,擤涕时宜采用一侧擤的方法,不可过分用力,以防鼻涕进入耳道引起耳鸣。4、平时鼻音较重的儿童及睡眠打鼾的儿童应到医院检查鼻咽部腺样体的情况,是否压迫了咽鼓管,若已引起渗出性中耳炎,可考虑手术摘除增殖体或合并摘除肥大的扁桃体;5、要注意引导儿童自觉注意耳鼻喉等器官的清洁卫生。避免异物损伤。

发布了文章

滴耳液该怎么滴才有效,你知道吗?

滴耳液是耳科相关疾病的常用药物之一,可不是随便一滴就完事,用不好越滴越难受不说,还可能起不到治疗的效果,所以掌握正确的姿势很重要。1.滴前:捂一捂耳朵是除了听声音,还是维持平衡的重要器官,有时天气较凉,若滴耳液直接滴入耳内,负责平衡的内耳前庭器官受到低温的刺激后,就会引起眩晕的反应。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在滴药之前,清洁双手后,把药瓶握在手心捂一捂,使药液接近体温时再滴入耳道内。2.滴时:侧一侧,拉一拉坐好后,头偏向一侧或侧卧在床上,患耳朝上,往后上方揪起耳朵,使外耳道尽量拉直,将滴耳液对着耳道口,按医生指定的滴数滴入。一般情况下,滴耳液一日三次,每次滴3滴左右,如情况特殊,可殉情添加几滴。滴药时,注意不要将药瓶口碰到外耳道壁的皮肤上,以免被细菌污染。3.滴后:按一按,泡一泡滴完药后,用手指轻轻按压耳屏前面的软骨状突起3次左右,帮助药液进入耳道内直达患处,保持侧躺姿势,让药水泡一泡耳浴10分钟左右,使其充分与鼓膜接触,起到治疗的作用。







努力加载中

关注

挂号

问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