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点滴滴,为了您的健康打开
关注数内容数
5741546

贺晓生

乌镇互联网医院

贺晓生:空军军医大学(原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神经生理监测学组副主任委员,以及小儿神经外科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神经损伤培训委员会常委、

全部动态
文章
视频
回答
全部
肿瘤
头痛
AS
脑积水
脑膜瘤
脑瘤
垂体瘤
胶质瘤
颅咽管瘤
颅内压增高

发布了文章

贺晓生教授:胶质瘤那些事

 在日常工作中,患者会经常问我:他的脑瘤症状是语言障碍,我的脑瘤是视野缺损,还有患者是偏瘫,同样是胶质瘤,为什么我的尺寸小于他的还要手术,而他的可以保守治疗呢?这些都需要系统的回答,我们先了解一下令人发指的颅内肿瘤——胶质瘤!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神经外科贺晓生          神经胶质瘤(Gliomas)亦称胶质细胞瘤,简称胶质瘤,是发生于神经外胚层的肿瘤,故亦称神经外胚层肿瘤或神经上皮肿瘤。肿瘤起源于神经间质细胞,即神经胶质、室管膜、脉络丛上皮和神经实质细胞,即神经元。大多数肿瘤起源于不同类型的神经胶质,但根据组织发生学来源及生物学特征类似,对发生于神经外胚层的各种肿瘤,一般都称为神经胶质瘤。  由于肿瘤逐渐增大,形成颅内占位病变,并常伴有周围脑水肿,当超过代偿限度时,即产生颅内压增高。肿瘤阻塞脑脊液循环或压迫静脉导致静脉回流发生障碍时,更加重颅内压增高。如肿瘤内发生出血、坏死及囊肿形成,可加快其进程。当颅内压增高达到临界点时,颅内容积继续有小量增加,颅内压将迅速增高。如进行颅内压监测,压力达到6.67~13.3kPa汞柱时,则出现高原波,高原波反复出现,持续时间长,即为临床征象。当颅内压等于动脉压时,脑血管麻痹,脑血流停止,血压下降,病人不久将死亡。  肿瘤增大,局部颅内压力最高,颅内各分腔间产生压力梯度,造成脑移位,逐渐加重则形成脑疝。幕上大脑半球肿瘤可产生大脑镰下疝,扣带回移过中线,可造成楔形坏死。胼周动脉亦可受压移位,严重的可发生供应区脑梗塞。更重要的是小脑幕切迹疝,即颞叶内侧沟回通过小脑幕切迹向后颅窝移位疝出。同侧动眼神经受压麻痹,瞳孔散大,光反应消失。中脑的大脑脚受压产生对侧偏瘫。有时对侧大脑脚压迫于小脑幕边缘或者骨尖,产生同侧偏瘫。脉络膜后动脉及大脑后动脉亦可受压引起缺血性坏死。最后压迫脑干可产生向下轴性移位,导致中脑及桥脑上部梗死出血。病人昏迷,血压上升,脉缓、呼吸深而不规则,并可出现去大脑强直。最后呼吸停止,血压下降,心搏停止而死亡。幕下后颅窝肿瘤可产生枕骨大孔疝,小脑扁桃体向下移位疝出枕大孔。严重时延髓腹侧压迫于枕大孔前缘。幕上肿瘤亦可伴发枕大孔疝。致延髓缺血,病人昏迷,血压上升,脉缓而有力,呼吸深而不规划。随后呼吸停止,血压下降,脉速而弱,终致死亡。  神经胶质瘤的病程依其病理类型和所在部位长短不一,自出现症状至就诊时间一般多为数周至数月,少数可达数年。恶性程度高的和后颅窝肿瘤病史多较短,较良性的肿瘤或位于所谓静区的肿瘤病史多较长。肿瘤如有出血或囊肿形成、症状发展进程可加快,有的甚至可类似脑血管病的发展过程。  症状主要有两方面的表现。一是颅内压增高和其他一般症状,如头痛、呕吐、视力减退、复视、癫痫发作和精神症状等。另一是脑组织受肿瘤的压迫、浸润、破坏所产生的局部症状,造成神经功能缺失。  头痛大多由于颅内压增高所致,肿瘤增长颅内压逐渐增高,压迫、牵扯颅内疼痛敏感结构如血管、硬膜和某些颅神经而产生头痛。大多为跳痛、胀痛,部位多在额颞部或枕部,一侧大脑半球浅在的肿瘤,头痛可主要在患侧、头痛开始为间歇性,多发生于清晨、随着肿瘤的发展,头痛逐渐加重,持续时间延长。  呕吐系由于延髓呕吐中枢或迷走神经受刺激所致,可先无恶心,是喷射性。在儿童可由于颅缝分离头痛不显著,且因后颅窝肿瘤多见,故呕吐较突出。  颅内压增高可产生视乳头水肿,且久致视神经继发萎缩,视力下降。肿瘤压迫视神经者产生原发性视神经萎缩,亦致视力下降。外展神经易受压挤牵扯,常致麻痹,产生复视。  一部分肿瘤病人有癫痫症状,并可为早期症状。癫痫始于成年后者一般为症状性,大多为脑瘤所致。药物不易控制或发作性质有改变者,都应考虑有脑瘤存在。肿瘤邻近皮层者易发生癫痫,深在者则少见。局限性癫痫有定位意义。  有些肿瘤特别是位于额叶者可逐渐出现精神症状,如性格改变、淡漠、言语及活动减少,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对事物不关心,不知整洁等。  局部症状则依肿瘤所在部位产生相应的症状,进行性加重。特别是恶性胶质瘤,生长较快,对脑组织浸润破坏,周围脑水肿亦显著,局部症状较明显,发展亦快。在脑室内肿瘤或位于静区的肿瘤早期可无局部症状。而在脑干等重要功能部位的肿瘤早期即出现局部症状,经过相当长时间才出现颅内压增高症状。某些发展较慢的肿瘤,由于代偿作用,亦常至晚期才出现颅内压增高症状。  根据其年龄、性别、发生部位及临床过程等进行诊断,并估计其病理类型。除根据病史及神经系统检查外,还需作一些辅助检查帮助诊断定位及定性。  (1)脑脊液检查:作腰椎穿刺压力大多增高,有的肿瘤如位于脑表面或脑室内者脑脊液蛋白量可增高,白细胞数亦可增多,有的可查见瘤细胞。但颅内压显著增高者,腰椎穿刺有促进脑疝的危险。故一般仅在必要时才做,如需与炎症或出血相鉴别时。压力增高明显者,操作应慎重,勿多放脑脊液。术后给予甘露醇滴注,注意观察。  (2)超声波检查:可帮助定侧及观察有无脑积水。对婴儿可通过前囟进行B型超声扫描,可显示肿瘤影像及其他病理变化。  (3)脑电图检查:神经胶质瘤的脑电图改变一方面是局限于肿瘤部位脑电波的改变。另一方面是一般的广泛分布的频率和波幅的改变。这些受肿瘤大小、浸润性、脑水肿程度和颅内压增高等的影响,浅在的肿瘤易出现局限异常,而深部肿瘤则较少局限改变。在较良性的星形细胞瘤、少枝胶质细胞瘤等主要表现为局限性δ波,有的可见棘波或尖波等癫痫波形。大的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可表现为广泛的δ波,有时只能定侧。  (4)放射性同位素扫描(Y射线脑图):生长较快血运丰富的肿瘤,其血脑屏障通透性高,同位素吸收率高。如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显示同位素浓集影像,中间可有由于坏死、囊肿形成的低密度区,需根据其形状、多发性等与转移瘤相鉴别。星形细胞瘤等较良性的神经胶质瘤则浓度较低,常略高于周围脑组织,影像欠清晰,有的可为阴性发现。  (5)放射学检查:包括头颅平片,脑室造影、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等。头颅平片可显示颅内压增高征,肿瘤钙化及松果体钙化移位等。脑室造影可显示脑血管移位及肿瘤血管情况等。这些异常改变,在不同部位不同类型的肿瘤有所不同,可帮助定位,有时甚至可定性。特别是CT扫描的诊断价值最大,静脉注射对比剂强化扫描,定位准确率几乎是100%,定性诊断正确率可达90%以上。它可显示肿瘤的部位、范围、形状、脑组织反应情况及脑室受压移位情况等。但仍需结合临床综合考虑,以便明确诊断。  (6)核磁共振:对脑瘤的诊断较CT更为准确,影像更为清楚,可发现CT所不能显示的微小肿瘤。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可得到与CT相似的图像,并能观察肿瘤的生长代谢情况,鉴别良性恶性肿瘤。  脑胶质瘤的治疗方法  对神经胶质瘤的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但由于肿瘤浸润性生长,与脑组织间无明显边界,除早期肿瘤小且位于适当部位者外,难以作到全部切除,一般都主张综合治疗,即术后配合以放射治疗、化学治疗等,可延缓复发及延长生存期。并应争取作到早期确诊,及时治疗,以提高治疗效果。晚期不但手术困难,危险性大,并常遗有神经功能缺失。特别是恶性程度高的肿瘤,常于短期内复发。    (1)手术治疗:原则是在保存神经功能的前提下尽可能切除肿瘤。早期肿瘤较小者应争取全部切除肿瘤。浅在肿瘤可围绕肿瘤切开皮层,白质内肿瘤应避开重要功能区作皮层切口。分离肿瘤时,应距肿瘤有一定距离,在正常脑组织内进行,勿紧贴肿瘤。特别在额叶或颞叶前部或小脑半球的星形细胞瘤、少枝胶质细胞瘤等较良性的肿瘤,可获得较好的疗效。  对位于额叶或颞叶前部较大的肿瘤,可作脑叶切除术,连同肿瘤一并切除。在额叶者切口后缘应在前中央回前至少2厘米,在优势半球并应避开运动性语言中枢。在颞叶者后缘应在下吻合静脉以前,并避免损伤外侧裂血管,少数位于枕叶的肿瘤,亦可作脑叶切除术、但遗有视野偏盲。额叶或颞叶肿瘤如范围广不能全部切除,可尽量切除肿瘤同时切除额极或额极作内减压术,亦可延长复发时间。  肿瘤累及大脑半球两个脑叶以上已有偏瘫但未侵及基底节、丘脑及对侧者,亦可作大脑半球切除术。  肿瘤位于运动、言语区而无明显偏瘫、失语者,应注意保持神经功能适当切除肿瘤,避免遗有严重后遗症。可同时作颞肌下或去骨瓣减压术。亦可仅作活检后作减压术。丘脑肿瘤压迫阻塞第三脑室者,可作分流术,否则亦可作减压术。  脑室肿瘤可根据所在部位从非重要功能区切开脑组织进入脑室,尽可能切除肿瘤,解除脑室梗阻。应注意避免损伤肿瘤邻近下丘脑或脑干,以防发生危险。脑干肿瘤除小的结节性或囊性者可作切除外,有颅内压增高者可作分流术。上蚓部肿瘤难以切除者亦可作分流术。  病情危急者,幕上肿瘤宜先给予脱水药物治疗,同时尽快进行检查确诊,随即进行手术治疗。后颅窝肿瘤可先作脑室引流术,2~3天后待病情好转稳定,再行手术治疗。  (2)放射治疗:用于体外照射的放射源有高电压x线治疗机、60Co治疗机、电子加速器等。后二者属于高能射线,穿透力强,皮肤剂量低,骨吸收量小,旁向散射少。加速器则剂量集中于预计的深部,超过此深度则剂量急剧下降,可保护病变后方的正常脑组织。放射治疗宜在手术后一般状况恢复后尽早进行。照射剂量一般神经胶质瘤给予5000~6000cGy,在5~6周内完成。对照射野大放疗敏感性高的,如髓母细胞瘤,可给予4000~5000cGy。  各种类型的神经胶质瘤对放射治疗的敏感性有所不同。一般认为分化差的肿瘤较分化好的为高。以髓母细胞瘤对放疗最为敏感,其次为室管膜母细胞瘤,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仅中度敏感,星形细胞瘤、少枝胶质细胞瘤、松果体细胞瘤等更差些。对髓母细胞瘤及室管膜瘤,因易随脑脊液播散,应包括全椎管照射。  (3)化学治疗:高脂溶性能通过血脑屏障的化疗药物,适用于脑神经胶质瘤。在星形细胞瘤Ⅲ~Ⅳ级时,由于水肿而血脑屏障遭到破坏,使水溶性大分子药物得以通过,故有人认为选用药物时可以扩大至许多水溶性分子。但实际上在肿瘤周围区增殖细胞密集之处,血脑屏障的破坏并不严重。故选择的药物仍宜以脂溶性者为主。

发布了文章

贺晓生教授:胶质瘤那些事

 在日常工作中,患者会经常问我:他的脑瘤症状是语言障碍,我的脑瘤是视野缺损,还有患者是偏瘫,同样是胶质瘤,为什么我的尺寸小于他的还要手术,而他的可以保守治疗呢?这些都需要系统的回答,我们先了解一下令人发指的颅内肿瘤——胶质瘤!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神经外科贺晓生          神经胶质瘤(Gliomas)亦称胶质细胞瘤,简称胶质瘤,是发生于神经外胚层的肿瘤,故亦称神经外胚层肿瘤或神经上皮肿瘤。肿瘤起源于神经间质细胞,即神经胶质、室管膜、脉络丛上皮和神经实质细胞,即神经元。大多数肿瘤起源于不同类型的神经胶质,但根据组织发生学来源及生物学特征类似,对发生于神经外胚层的各种肿瘤,一般都称为神经胶质瘤。  由于肿瘤逐渐增大,形成颅内占位病变,并常伴有周围脑水肿,当超过代偿限度时,即产生颅内压增高。肿瘤阻塞脑脊液循环或压迫静脉导致静脉回流发生障碍时,更加重颅内压增高。如肿瘤内发生出血、坏死及囊肿形成,可加快其进程。当颅内压增高达到临界点时,颅内容积继续有小量增加,颅内压将迅速增高。如进行颅内压监测,压力达到6.67~13.3kPa汞柱时,则出现高原波,高原波反复出现,持续时间长,即为临床征象。当颅内压等于动脉压时,脑血管麻痹,脑血流停止,血压下降,病人不久将死亡。  肿瘤增大,局部颅内压力最高,颅内各分腔间产生压力梯度,造成脑移位,逐渐加重则形成脑疝。幕上大脑半球肿瘤可产生大脑镰下疝,扣带回移过中线,可造成楔形坏死。胼周动脉亦可受压移位,严重的可发生供应区脑梗塞。更重要的是小脑幕切迹疝,即颞叶内侧沟回通过小脑幕切迹向后颅窝移位疝出。同侧动眼神经受压麻痹,瞳孔散大,光反应消失。中脑的大脑脚受压产生对侧偏瘫。有时对侧大脑脚压迫于小脑幕边缘或者骨尖,产生同侧偏瘫。脉络膜后动脉及大脑后动脉亦可受压引起缺血性坏死。最后压迫脑干可产生向下轴性移位,导致中脑及桥脑上部梗死出血。病人昏迷,血压上升,脉缓、呼吸深而不规则,并可出现去大脑强直。最后呼吸停止,血压下降,心搏停止而死亡。幕下后颅窝肿瘤可产生枕骨大孔疝,小脑扁桃体向下移位疝出枕大孔。严重时延髓腹侧压迫于枕大孔前缘。幕上肿瘤亦可伴发枕大孔疝。致延髓缺血,病人昏迷,血压上升,脉缓而有力,呼吸深而不规划。随后呼吸停止,血压下降,脉速而弱,终致死亡。  神经胶质瘤的病程依其病理类型和所在部位长短不一,自出现症状至就诊时间一般多为数周至数月,少数可达数年。恶性程度高的和后颅窝肿瘤病史多较短,较良性的肿瘤或位于所谓静区的肿瘤病史多较长。肿瘤如有出血或囊肿形成、症状发展进程可加快,有的甚至可类似脑血管病的发展过程。  症状主要有两方面的表现。一是颅内压增高和其他一般症状,如头痛、呕吐、视力减退、复视、癫痫发作和精神症状等。另一是脑组织受肿瘤的压迫、浸润、破坏所产生的局部症状,造成神经功能缺失。  头痛大多由于颅内压增高所致,肿瘤增长颅内压逐渐增高,压迫、牵扯颅内疼痛敏感结构如血管、硬膜和某些颅神经而产生头痛。大多为跳痛、胀痛,部位多在额颞部或枕部,一侧大脑半球浅在的肿瘤,头痛可主要在患侧、头痛开始为间歇性,多发生于清晨、随着肿瘤的发展,头痛逐渐加重,持续时间延长。  呕吐系由于延髓呕吐中枢或迷走神经受刺激所致,可先无恶心,是喷射性。在儿童可由于颅缝分离头痛不显著,且因后颅窝肿瘤多见,故呕吐较突出。  颅内压增高可产生视乳头水肿,且久致视神经继发萎缩,视力下降。肿瘤压迫视神经者产生原发性视神经萎缩,亦致视力下降。外展神经易受压挤牵扯,常致麻痹,产生复视。  一部分肿瘤病人有癫痫症状,并可为早期症状。癫痫始于成年后者一般为症状性,大多为脑瘤所致。药物不易控制或发作性质有改变者,都应考虑有脑瘤存在。肿瘤邻近皮层者易发生癫痫,深在者则少见。局限性癫痫有定位意义。  有些肿瘤特别是位于额叶者可逐渐出现精神症状,如性格改变、淡漠、言语及活动减少,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对事物不关心,不知整洁等。  局部症状则依肿瘤所在部位产生相应的症状,进行性加重。特别是恶性胶质瘤,生长较快,对脑组织浸润破坏,周围脑水肿亦显著,局部症状较明显,发展亦快。在脑室内肿瘤或位于静区的肿瘤早期可无局部症状。而在脑干等重要功能部位的肿瘤早期即出现局部症状,经过相当长时间才出现颅内压增高症状。某些发展较慢的肿瘤,由于代偿作用,亦常至晚期才出现颅内压增高症状。  根据其年龄、性别、发生部位及临床过程等进行诊断,并估计其病理类型。除根据病史及神经系统检查外,还需作一些辅助检查帮助诊断定位及定性。  (1)脑脊液检查:作腰椎穿刺压力大多增高,有的肿瘤如位于脑表面或脑室内者脑脊液蛋白量可增高,白细胞数亦可增多,有的可查见瘤细胞。但颅内压显著增高者,腰椎穿刺有促进脑疝的危险。故一般仅在必要时才做,如需与炎症或出血相鉴别时。压力增高明显者,操作应慎重,勿多放脑脊液。术后给予甘露醇滴注,注意观察。  (2)超声波检查:可帮助定侧及观察有无脑积水。对婴儿可通过前囟进行B型超声扫描,可显示肿瘤影像及其他病理变化。  (3)脑电图检查:神经胶质瘤的脑电图改变一方面是局限于肿瘤部位脑电波的改变。另一方面是一般的广泛分布的频率和波幅的改变。这些受肿瘤大小、浸润性、脑水肿程度和颅内压增高等的影响,浅在的肿瘤易出现局限异常,而深部肿瘤则较少局限改变。在较良性的星形细胞瘤、少枝胶质细胞瘤等主要表现为局限性δ波,有的可见棘波或尖波等癫痫波形。大的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可表现为广泛的δ波,有时只能定侧。  (4)放射性同位素扫描(Y射线脑图):生长较快血运丰富的肿瘤,其血脑屏障通透性高,同位素吸收率高。如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显示同位素浓集影像,中间可有由于坏死、囊肿形成的低密度区,需根据其形状、多发性等与转移瘤相鉴别。星形细胞瘤等较良性的神经胶质瘤则浓度较低,常略高于周围脑组织,影像欠清晰,有的可为阴性发现。  (5)放射学检查:包括头颅平片,脑室造影、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等。头颅平片可显示颅内压增高征,肿瘤钙化及松果体钙化移位等。脑室造影可显示脑血管移位及肿瘤血管情况等。这些异常改变,在不同部位不同类型的肿瘤有所不同,可帮助定位,有时甚至可定性。特别是CT扫描的诊断价值最大,静脉注射对比剂强化扫描,定位准确率几乎是100%,定性诊断正确率可达90%以上。它可显示肿瘤的部位、范围、形状、脑组织反应情况及脑室受压移位情况等。但仍需结合临床综合考虑,以便明确诊断。  (6)核磁共振:对脑瘤的诊断较CT更为准确,影像更为清楚,可发现CT所不能显示的微小肿瘤。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可得到与CT相似的图像,并能观察肿瘤的生长代谢情况,鉴别良性恶性肿瘤。  脑胶质瘤的治疗方法  对神经胶质瘤的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但由于肿瘤浸润性生长,与脑组织间无明显边界,除早期肿瘤小且位于适当部位者外,难以作到全部切除,一般都主张综合治疗,即术后配合以放射治疗、化学治疗等,可延缓复发及延长生存期。并应争取作到早期确诊,及时治疗,以提高治疗效果。晚期不但手术困难,危险性大,并常遗有神经功能缺失。特别是恶性程度高的肿瘤,常于短期内复发。    (1)手术治疗:原则是在保存神经功能的前提下尽可能切除肿瘤。早期肿瘤较小者应争取全部切除肿瘤。浅在肿瘤可围绕肿瘤切开皮层,白质内肿瘤应避开重要功能区作皮层切口。分离肿瘤时,应距肿瘤有一定距离,在正常脑组织内进行,勿紧贴肿瘤。特别在额叶或颞叶前部或小脑半球的星形细胞瘤、少枝胶质细胞瘤等较良性的肿瘤,可获得较好的疗效。  对位于额叶或颞叶前部较大的肿瘤,可作脑叶切除术,连同肿瘤一并切除。在额叶者切口后缘应在前中央回前至少2厘米,在优势半球并应避开运动性语言中枢。在颞叶者后缘应在下吻合静脉以前,并避免损伤外侧裂血管,少数位于枕叶的肿瘤,亦可作脑叶切除术、但遗有视野偏盲。额叶或颞叶肿瘤如范围广不能全部切除,可尽量切除肿瘤同时切除额极或额极作内减压术,亦可延长复发时间。  肿瘤累及大脑半球两个脑叶以上已有偏瘫但未侵及基底节、丘脑及对侧者,亦可作大脑半球切除术。  肿瘤位于运动、言语区而无明显偏瘫、失语者,应注意保持神经功能适当切除肿瘤,避免遗有严重后遗症。可同时作颞肌下或去骨瓣减压术。亦可仅作活检后作减压术。丘脑肿瘤压迫阻塞第三脑室者,可作分流术,否则亦可作减压术。  脑室肿瘤可根据所在部位从非重要功能区切开脑组织进入脑室,尽可能切除肿瘤,解除脑室梗阻。应注意避免损伤肿瘤邻近下丘脑或脑干,以防发生危险。脑干肿瘤除小的结节性或囊性者可作切除外,有颅内压增高者可作分流术。上蚓部肿瘤难以切除者亦可作分流术。  病情危急者,幕上肿瘤宜先给予脱水药物治疗,同时尽快进行检查确诊,随即进行手术治疗。后颅窝肿瘤可先作脑室引流术,2~3天后待病情好转稳定,再行手术治疗。  (2)放射治疗:用于体外照射的放射源有高电压x线治疗机、60Co治疗机、电子加速器等。后二者属于高能射线,穿透力强,皮肤剂量低,骨吸收量小,旁向散射少。加速器则剂量集中于预计的深部,超过此深度则剂量急剧下降,可保护病变后方的正常脑组织。放射治疗宜在手术后一般状况恢复后尽早进行。照射剂量一般神经胶质瘤给予5000~6000cGy,在5~6周内完成。对照射野大放疗敏感性高的,如髓母细胞瘤,可给予4000~5000cGy。  各种类型的神经胶质瘤对放射治疗的敏感性有所不同。一般认为分化差的肿瘤较分化好的为高。以髓母细胞瘤对放疗最为敏感,其次为室管膜母细胞瘤,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仅中度敏感,星形细胞瘤、少枝胶质细胞瘤、松果体细胞瘤等更差些。对髓母细胞瘤及室管膜瘤,因易随脑脊液播散,应包括全椎管照射。  (3)化学治疗:高脂溶性能通过血脑屏障的化疗药物,适用于脑神经胶质瘤。在星形细胞瘤Ⅲ~Ⅳ级时,由于水肿而血脑屏障遭到破坏,使水溶性大分子药物得以通过,故有人认为选用药物时可以扩大至许多水溶性分子。但实际上在肿瘤周围区增殖细胞密集之处,血脑屏障的破坏并不严重。故选择的药物仍宜以脂溶性者为主。

发布了文章

贺晓生教授手术回放脑内的“鸡蛋”—儿童颅咽管瘤

患儿,女,11岁。因“发育迟缓”就诊于贺教授。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神经外科贺晓生    查体:反应迟钝,个子矮小,视力差    CT:鞍区占位,部分向鞍上发展,部分向鞍后上斜坡延伸。密度混杂。囊性,周边钙化,状似“蛋壳”,“蛋壳”内有小块状高密度钙化灶。强化不明显。MRI:病灶明显不均匀强化,边界清楚。诊断:颅咽管瘤(囊实性)手术方式:经额颞、视交叉后间隙入路。术中情况:彻底分离侧裂,显露视交叉后缘,切开终板,显露肿瘤。瘤体红褐色,部分黄褐色囊液,吸出囊液。分离瘤体周边,分块切除囊壁和钙化成分。术后境况:良好,视力无减退,眼运动正常;未发生其他后遗症,术后3日内尿量偏多。影像复查CT:(术后6日)瘤体消失,少许钙化斑遗留。分析颅咽管瘤,良性,儿童常见,先天性。瘤体增大,可影响内分泌功能,造成发育迟缓(个子矮小),视力减退,也可伴发垂体前叶功能异常,如月经不规则、泌乳等,还可有多饮、多尿等垂体后叶功能不足现象。头颅CT和MRI显示瘤体可为囊性、实质性、囊实性。多有周边钙化(又称蛋壳样钙化)和瘤内囊性变。故颅咽管瘤有“脑内鸡蛋”之称。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术后对于残留根基,可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如伽马刀);根据瘤体大小和位置,以及患者自身体质情况,可有多种手术术式选择:经蝶显微镜或内窥镜下瘤体切除;微创开颅肿瘤切除术,包括经额下入路、经侧裂入路、经额下前纵裂入路、经额顶穹窿入路、经额叶皮层侧脑室前角入路,以及联合入路;OMMAYA囊植入瘤内囊腔穿刺抽吸术等等。手术原则:尽量全切肿瘤,以保护神经功能为准则;如实难切,宁可遗留少部分尤其是钙化斑,毋宁强行全切除。常见后遗症:多饮多尿,也叫“尿崩症”;视野、视力受累;眼球运动异常,周期性电解质紊乱,发作性意识障碍等。另外就是,颅咽管瘤有复发可能,可以是实质性复发,也可是囊性复发。一旦新的临床症状复现,强烈提示肿瘤复发,应及时复查头颅CT和MRI。在此,贺教授祝福该术后即将出院的小姑娘安康永远。

发布了文章

贺晓生教授手术回放脑内的“鸡蛋”—儿童颅咽管瘤

患儿,女,11岁。因“发育迟缓”就诊于贺教授。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神经外科贺晓生    查体:反应迟钝,个子矮小,视力差    CT:鞍区占位,部分向鞍上发展,部分向鞍后上斜坡延伸。密度混杂。囊性,周边钙化,状似“蛋壳”,“蛋壳”内有小块状高密度钙化灶。强化不明显。MRI:病灶明显不均匀强化,边界清楚。诊断:颅咽管瘤(囊实性)手术方式:经额颞、视交叉后间隙入路。术中情况:彻底分离侧裂,显露视交叉后缘,切开终板,显露肿瘤。瘤体红褐色,部分黄褐色囊液,吸出囊液。分离瘤体周边,分块切除囊壁和钙化成分。术后境况:良好,视力无减退,眼运动正常;未发生其他后遗症,术后3日内尿量偏多。影像复查CT:(术后6日)瘤体消失,少许钙化斑遗留。分析颅咽管瘤,良性,儿童常见,先天性。瘤体增大,可影响内分泌功能,造成发育迟缓(个子矮小),视力减退,也可伴发垂体前叶功能异常,如月经不规则、泌乳等,还可有多饮、多尿等垂体后叶功能不足现象。头颅CT和MRI显示瘤体可为囊性、实质性、囊实性。多有周边钙化(又称蛋壳样钙化)和瘤内囊性变。故颅咽管瘤有“脑内鸡蛋”之称。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术后对于残留根基,可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如伽马刀);根据瘤体大小和位置,以及患者自身体质情况,可有多种手术术式选择:经蝶显微镜或内窥镜下瘤体切除;微创开颅肿瘤切除术,包括经额下入路、经侧裂入路、经额下前纵裂入路、经额顶穹窿入路、经额叶皮层侧脑室前角入路,以及联合入路;OMMAYA囊植入瘤内囊腔穿刺抽吸术等等。手术原则:尽量全切肿瘤,以保护神经功能为准则;如实难切,宁可遗留少部分尤其是钙化斑,毋宁强行全切除。常见后遗症:多饮多尿,也叫“尿崩症”;视野、视力受累;眼球运动异常,周期性电解质紊乱,发作性意识障碍等。另外就是,颅咽管瘤有复发可能,可以是实质性复发,也可是囊性复发。一旦新的临床症状复现,强烈提示肿瘤复发,应及时复查头颅CT和MRI。在此,贺教授祝福该术后即将出院的小姑娘安康永远。

发布了文章

贺晓生教授手术回放脑内的“鸡蛋”—儿童颅咽管瘤

患儿,女,11岁。因“发育迟缓”就诊于贺教授。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神经外科贺晓生    查体:反应迟钝,个子矮小,视力差    CT:鞍区占位,部分向鞍上发展,部分向鞍后上斜坡延伸。密度混杂。囊性,周边钙化,状似“蛋壳”,“蛋壳”内有小块状高密度钙化灶。强化不明显。MRI:病灶明显不均匀强化,边界清楚。诊断:颅咽管瘤(囊实性)手术方式:经额颞、视交叉后间隙入路。术中情况:彻底分离侧裂,显露视交叉后缘,切开终板,显露肿瘤。瘤体红褐色,部分黄褐色囊液,吸出囊液。分离瘤体周边,分块切除囊壁和钙化成分。术后境况:良好,视力无减退,眼运动正常;未发生其他后遗症,术后3日内尿量偏多。影像复查CT:(术后6日)瘤体消失,少许钙化斑遗留。分析颅咽管瘤,良性,儿童常见,先天性。瘤体增大,可影响内分泌功能,造成发育迟缓(个子矮小),视力减退,也可伴发垂体前叶功能异常,如月经不规则、泌乳等,还可有多饮、多尿等垂体后叶功能不足现象。头颅CT和MRI显示瘤体可为囊性、实质性、囊实性。多有周边钙化(又称蛋壳样钙化)和瘤内囊性变。故颅咽管瘤有“脑内鸡蛋”之称。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术后对于残留根基,可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如伽马刀);根据瘤体大小和位置,以及患者自身体质情况,可有多种手术术式选择:经蝶显微镜或内窥镜下瘤体切除;微创开颅肿瘤切除术,包括经额下入路、经侧裂入路、经额下前纵裂入路、经额顶穹窿入路、经额叶皮层侧脑室前角入路,以及联合入路;OMMAYA囊植入瘤内囊腔穿刺抽吸术等等。手术原则:尽量全切肿瘤,以保护神经功能为准则;如实难切,宁可遗留少部分尤其是钙化斑,毋宁强行全切除。常见后遗症:多饮多尿,也叫“尿崩症”;视野、视力受累;眼球运动异常,周期性电解质紊乱,发作性意识障碍等。另外就是,颅咽管瘤有复发可能,可以是实质性复发,也可是囊性复发。一旦新的临床症状复现,强烈提示肿瘤复发,应及时复查头颅CT和MRI。在此,贺教授祝福该术后即将出院的小姑娘安康永远。

发布了文章

贺晓生教授手术回放脑内的“鸡蛋”—儿童颅咽管瘤

患儿,女,11岁。因“发育迟缓”就诊于贺教授。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神经外科贺晓生    查体:反应迟钝,个子矮小,视力差    CT:鞍区占位,部分向鞍上发展,部分向鞍后上斜坡延伸。密度混杂。囊性,周边钙化,状似“蛋壳”,“蛋壳”内有小块状高密度钙化灶。强化不明显。MRI:病灶明显不均匀强化,边界清楚。诊断:颅咽管瘤(囊实性)手术方式:经额颞、视交叉后间隙入路。术中情况:彻底分离侧裂,显露视交叉后缘,切开终板,显露肿瘤。瘤体红褐色,部分黄褐色囊液,吸出囊液。分离瘤体周边,分块切除囊壁和钙化成分。术后境况:良好,视力无减退,眼运动正常;未发生其他后遗症,术后3日内尿量偏多。影像复查CT:(术后6日)瘤体消失,少许钙化斑遗留。分析颅咽管瘤,良性,儿童常见,先天性。瘤体增大,可影响内分泌功能,造成发育迟缓(个子矮小),视力减退,也可伴发垂体前叶功能异常,如月经不规则、泌乳等,还可有多饮、多尿等垂体后叶功能不足现象。头颅CT和MRI显示瘤体可为囊性、实质性、囊实性。多有周边钙化(又称蛋壳样钙化)和瘤内囊性变。故颅咽管瘤有“脑内鸡蛋”之称。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术后对于残留根基,可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如伽马刀);根据瘤体大小和位置,以及患者自身体质情况,可有多种手术术式选择:经蝶显微镜或内窥镜下瘤体切除;微创开颅肿瘤切除术,包括经额下入路、经侧裂入路、经额下前纵裂入路、经额顶穹窿入路、经额叶皮层侧脑室前角入路,以及联合入路;OMMAYA囊植入瘤内囊腔穿刺抽吸术等等。手术原则:尽量全切肿瘤,以保护神经功能为准则;如实难切,宁可遗留少部分尤其是钙化斑,毋宁强行全切除。常见后遗症:多饮多尿,也叫“尿崩症”;视野、视力受累;眼球运动异常,周期性电解质紊乱,发作性意识障碍等。另外就是,颅咽管瘤有复发可能,可以是实质性复发,也可是囊性复发。一旦新的临床症状复现,强烈提示肿瘤复发,应及时复查头颅CT和MRI。在此,贺教授祝福该术后即将出院的小姑娘安康永远。

发布了文章

贺晓生教授手术回放脑内的“鸡蛋”—儿童颅咽管瘤

患儿,女,11岁。因“发育迟缓”就诊于贺教授。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神经外科贺晓生    查体:反应迟钝,个子矮小,视力差    CT:鞍区占位,部分向鞍上发展,部分向鞍后上斜坡延伸。密度混杂。囊性,周边钙化,状似“蛋壳”,“蛋壳”内有小块状高密度钙化灶。强化不明显。MRI:病灶明显不均匀强化,边界清楚。诊断:颅咽管瘤(囊实性)手术方式:经额颞、视交叉后间隙入路。术中情况:彻底分离侧裂,显露视交叉后缘,切开终板,显露肿瘤。瘤体红褐色,部分黄褐色囊液,吸出囊液。分离瘤体周边,分块切除囊壁和钙化成分。术后境况:良好,视力无减退,眼运动正常;未发生其他后遗症,术后3日内尿量偏多。影像复查CT:(术后6日)瘤体消失,少许钙化斑遗留。分析颅咽管瘤,良性,儿童常见,先天性。瘤体增大,可影响内分泌功能,造成发育迟缓(个子矮小),视力减退,也可伴发垂体前叶功能异常,如月经不规则、泌乳等,还可有多饮、多尿等垂体后叶功能不足现象。头颅CT和MRI显示瘤体可为囊性、实质性、囊实性。多有周边钙化(又称蛋壳样钙化)和瘤内囊性变。故颅咽管瘤有“脑内鸡蛋”之称。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术后对于残留根基,可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如伽马刀);根据瘤体大小和位置,以及患者自身体质情况,可有多种手术术式选择:经蝶显微镜或内窥镜下瘤体切除;微创开颅肿瘤切除术,包括经额下入路、经侧裂入路、经额下前纵裂入路、经额顶穹窿入路、经额叶皮层侧脑室前角入路,以及联合入路;OMMAYA囊植入瘤内囊腔穿刺抽吸术等等。手术原则:尽量全切肿瘤,以保护神经功能为准则;如实难切,宁可遗留少部分尤其是钙化斑,毋宁强行全切除。常见后遗症:多饮多尿,也叫“尿崩症”;视野、视力受累;眼球运动异常,周期性电解质紊乱,发作性意识障碍等。另外就是,颅咽管瘤有复发可能,可以是实质性复发,也可是囊性复发。一旦新的临床症状复现,强烈提示肿瘤复发,应及时复查头颅CT和MRI。在此,贺教授祝福该术后即将出院的小姑娘安康永远。

发布了文章

儿童脑干肿瘤!

寒假刚刚来临,我的门诊,学生和儿童患者迅速增加,一些家长怕耽误孩子功课,都会选择在寒暑假给孩子看病。在这里我要再次提醒广大家长,脑瘤不是成年人的专利,儿童患者近年来有所增加,特别是脑胶质瘤的发生,儿童占很大一部分,孩子如果告诉你他视野狭窄,或者偏盲 头痛 经常呕吐 肢体无力 平衡能力差,等等,都应及时带孩子进行治疗,以免耽误病情。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神经外科贺晓生今天预约而来一位甘肃患者:儿童脑瘤患者:患儿12岁,步态不稳、左眼外展受限、话语不清一年。MRI:桥脑低信号变。诊断:脑干肿瘤(桥脑)。

发布了文章

蛛网膜囊肿的症状表现与手术时机的判定!

我在多年的颅脑外科工作中,遇到过无数蛛网膜囊肿的患者,十几岁以内的少年居多,而且男孩子多于女孩。蛛网膜囊肿是否一经发现就应该手术治疗?怎样的情况可以不予治疗?治疗的办法都有哪些?效果又会如何?......毕竟开颅手术是大手术,选择正确治疗方式和时机,关系到小患者的未来。这些困扰着患者家属的问题,在这里我将详细解答。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神经外科贺晓生            蛛网膜囊肿 (arachnoid cyst , AC) 是脑或脊髓实质外囊性占位性病变 , 不是肿瘤。多为单发,少数多发,常位于脑裂及脑池部, 如颞叶囊肿、外侧裂囊肿、枕大池囊肿等。它有蛛网膜样囊壁及脑脊液样的囊液, 个别蛋白含量高于脑脊液,或外观微黄透明状。囊肿多位于脑表面,个别与蛛网膜下腔关系密切,实际上是脑池的巨大扩张,也有的是周围的蛛网膜下腔无交通。蛛网膜囊肿表面和深部由一张透明的蛛网膜形成,与脑内的脑室隔绝。体积大者可同时压迫脑组织及颅骨,可产生神经症状及颅骨改变。本症多见于儿童,男性较多,左侧较右侧多见。按病因不同可分为先天性、外伤性及感染后蛛网膜囊肿三型。分述于后:(一)先天性蛛网膜囊肿常见类型。多位于颞底和外侧裂,也可见于大脑纵裂、大脑表面或底部、小脑等处,还可能出现在鞍区、视神经、四叠体区、斜坡、桥小脑角等处。对于最常见的颞底和外侧,幼儿患者可出现颞部颅骨隆起,颞鳞部骨质菲薄及慢性颅内压增高,大多仅轻微头痛,或无明显症状,仅在偶然体检时发现,或直到成年才产生症状。症状多样化与囊肿大小及生长部位有关。小囊肿可无任何症状。1.外侧裂蛛网膜囊肿 外侧裂扩大,有时可伴有颞叶前部及额下回缺如。常见于几岁至20岁以下青年,男性发病高于女性,常有头痛、癫痫发作(可为局限性或全身性癫痫,精神运动性发作)、颞部骨质隆起,少数有同侧突眼,晚期可有视乳头水肿及对侧轻偏瘫等症状。本病无任何症状,或轻微头痛,或在偶然体检时意外发现者不少。2.大脑突面蛛网膜囊肿 见于婴儿或成人。婴儿常头颅进行性增大,两侧不对称,透光试验可见囊肿边界,有时有癫痫发作。3.大脑纵裂蛛网膜囊肿 常无临床症状,约半数伴有胼胝体发育不良。4.鞍区蛛网膜囊肿 位于鞍上或鞍内。鞍上者少见,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囊肿与视交叉池之间可相通或不通。囊肿小者可无症状,大者可破坏蝶鞍,压迫垂体、视神经交叉及室间孔,产生视觉障碍、垂体功能低下、阻塞性脑积水等。鞍内囊肿多无症状,亦可通过扩大的鞍膈孔向鞍上发展,形成空蝶鞍综合征。5.四叠体区蛛网膜囊肿 囊肿与四叠体池相通或不相通。早期可压迫导水管产生阻塞性脑积水、颅内压增高征。6.桥小脑角蛛网膜囊肿 早期有神经性耳聋、角膜反射减退,晚期有小脑征及颅内压增高症状。个别可有周围性面瘫、三叉神经痛。7.小脑蛛网膜囊肿 可位于小脑半球、蚓部或枕大池部。临床常有颅内压增高症状,部份病例有小脑受损体征。蛛网膜囊肿一般需要可进行以下检查便可以确诊:①头颅X线摄片:囊肿长期压迫可产生颅骨局部改变。如外侧裂型有蝶骨小翼上抬、变薄,大翼及颞鳞部向外隆起,中颅凹受压,蝶鞍破坏吸收等。脑突面型有颅顶部两侧不对称扩大,局部骨质菲薄,骨缝分离。桥小脑角型示岩骨,内听道区有圆形,边缘光滑的骨质吸收。碘油桥池造影可显示囊肿影。其他各型的颅骨改变较少;②CT扫描:示局部有低密度区(CT值近似脑脊液密度),边界清楚,占位效应无或不明显。注造影剂后无囊壁增强;③MRI:囊肿呈长T1、长T2均匀信号,边界清楚、锐利,无强化,无占位效应。蛛网膜囊肿应与脑穿通畸形及颅内上皮样或皮样瘤鉴别。前者为脑组织缺失,脑脊液充填空腔,故腔与脑室或蛛网膜下腔自由交通,CT扫描可以鉴别。颅内上皮样或皮样囊肿,为实质性肿瘤,CT扫描与本症相同均示低密度区,但前者边缘锐利,一般无占位效应。手术时机的选择:一般讲,无颅内压增高症状者,或无脑受压症状者,不做手术,可予对症治疗;反之,应考虑手术。对于囊肿伴癫痫,尤其是运动皮层区囊肿,即使颅内压不高,也应考虑手术。对囊肿较大的婴幼儿,尤其是大于3cm以上的囊肿,就算颅内压不高,也应考虑手术。一些特例如下:(一)蛛网膜囊肿有时伴有颞骨隆起,但如无临床症状者则不需手术。如是为了头面部美容,也可手术。有症状者应手术。手术目的:切开内壁,释放脑脊液,切除囊壁表面部分,使与蛛网膜下腔相通。伴有脑积水者,或经以上手术未能解除颅内压增高症状者,或术后囊肿复发者,均可可行脑脊液分流术。(二)感染后蛛网膜囊肿 脑膜炎后因蛛网膜局部粘连而形成囊肿,囊内充满脑脊液,或蛋白含量较高的液体成分。大多为多发性。多见于儿童。常见于视交叉池、基底池、小脑延髓池、环池等处。因脑脊液循环通路受阻,临床可表现有脑积水及颅内压增高症状。视交叉池部囊肿可产生视觉障碍,其他部位者亦可产生局限性症状。儿童常有头颅增大。诊断依据有脑膜炎史及颅内压增高征。应用CT扫描可确诊。但有时与先天性蛛网膜囊肿较难鉴别。多发性囊肿不宜手术,但可切除产生临床症状的主要囊肿。有脑积水及颅内压增高者可作脑脊液分流手术。(三)损伤后蛛网膜囊肿 又称软脑膜囊肿。其发生机制为损伤造成颅骨线形骨折,伴硬脑膜撕裂缺损,其下方蛛网膜下腔有出血或蛛网膜周围边缘处粘连,引起局部脑脊液循环障碍,致局部蛛网膜突至硬脑膜裂口及骨折线内,在脑搏动不断冲击下渐形成囊肿,使骨折边缘不断扩大,称为生长性骨折。囊肿可突于头皮下,同时亦可压迫下方的脑皮层。囊内充满清亮液体,周围有疤痕组织。如外伤时软脑膜破损,则脑组织亦可疝入骨折处,并有同侧脑室扩大,甚至形成脑穿通畸形。本症多见于婴幼儿。常见者为顶骨线形骨折,伤时头皮可无破裂,头皮下局部隆起,经2~3年后骨折线处裂缝扩大。骨缘向外翘起如鱼唇状,囊肿压迫脑组织可产生癫痫,轻偏瘫等神经症状。头颅X线摄片可见局部软组织隆起影,骨质缺损区边缘不规则,呈波纹状,内板较外板骨质吸收明显。CT扫描可明确囊肿范围,呈低密度影,有时可见同侧脑室扩大或脑穿通畸形。本症治疗是切除囊肿,修补硬脑膜缺损及修补颅骨缺损。手术方式(一)开颅囊壁切除囊肿开放术用于囊肿较小的患者。开颅手术,存在一定风险。(二)囊肿分流术用于囊肿巨大者,手术简单,风险相对较小(三)神经内窥镜下囊肿-蛛网膜下腔沟通术较为复杂,部分患者术后长期可出现交通口愈合,囊中再现。总之,囊肿早期检查发现,根据囊肿部位、大小、形态,以及临床表现,决策手术治疗与否,以及采取何种手术方式。及时诊断,正确治疗,会取到良好的效果,对患者,尤其是小儿患者极为有益。贺教授专家门诊时间:每周二上午 周五下午地址:西安西京医院门诊楼三楼 神经外科 第十二诊室 先天性脑积水应该如何选择治疗方式? 先天性脑积水的治疗与预防! 先天性脑积水的治疗措施 脑膜瘤的症状与治疗! 脑瘤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可怕! 鞍结节脑膜瘤手术完整切除!(多图) 脑肿瘤如何尽早发现? 脑肿瘤并不可怕,努力就能战胜它! 脊髓肿瘤应该如何治疗? 外伤导致儿童脑挫伤有哪些表现?脊髓肿瘤应该做哪些检查? 蛛网膜囊肿应该如何诊断? 脑瘤为什么会引起脑积水?          

发布了文章

祝愿我的患者早日康复!

                     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神经外科贺晓生        中秋节是合家团圆的节日,病房里的患者因为身体原因不能在家中过节,还有那些忙碌在患者身边的医生护士们,也必须在工作中度过中秋了。     在这中秋与国庆的双节里:我祝愿我的同事们事事顺利,学习进步。我祝愿我的患者早日康复,祝愿患者家属身体健康,也祝愿祖国繁荣苍盛,国富民强!

发布了文章

儿童脑干肿瘤治疗实例

     暑假刚刚来临,我的门诊,学生和儿童患者迅速增加,一些家长怕耽误孩子功课,都会选择在寒暑假给孩子看病。      在这里我要再次提醒广大家长,脑瘤不是成年人的专利,儿童患者近年来有所增加,特别是脑胶质瘤的发生,儿童占很大一部分,孩子如果告诉你他视野狭窄,或者偏盲 头痛 经常呕吐 肢体无力 平衡能力差,等等,都应及时带孩子进行治疗,以免耽误病情。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神经外科贺晓生     今天预约而来一位甘肃患者:儿童脑瘤患者:患儿12岁,步态不稳、左眼外展受限、话语不清一年。MRI:桥脑低信号变。诊断:脑干肿瘤(桥脑)。 教授专家门诊时间:每周二上午 周五下午地址:西安西京医院门诊楼三楼 神经外科 第十二诊室                

发布了文章

听神经瘤手术切除会有什么后遗症?

听神经瘤在中老年人中并不少见,是颅内桥小脑角区常见的肿瘤。此瘤起源于听神经,虽属良性,缓慢增长,逐渐影响听力,引起耳鸣,甚至听力丧失;个别患者还伴发三叉神经受累,感觉面部麻木或疼痛,以及面神经受累,出现口角歪斜等症状。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神经外科贺晓生除瘤体较小(2cm以下)可观察或行立体定向非手术治疗外,手术切除是主要的治疗方式。桥小脑角区有复杂的神经、血管、脑结构,如听神经、面神经、三叉神经、舌咽、迷走、副神经,小脑前下动脉和后下动脉及其分支,以及小脑和脑干。听神经瘤的切除中,如何保护这些重要结构,最大限度的减少手术并发症和后遗症,是此类手术的难点和关键。目前国际上十分重视听神经瘤术中对面神经的保护问题,甚至还提倡对听神经保护的理念。听神经瘤手术切除后会有什么后遗症?实际上,由于全球医疗条件和技术现状的不均衡,听神经瘤术后面神经功能障碍发生率并不低。患者表现为:1.侧眼睑闭合困难,眼结膜或/和角膜长期暴露,造成结膜炎、角膜炎、甚至角膜穿孔,患者需终生点眼药水,重者甚至还要缝合眼睑以保护眼球内结构和组织。2.口角歪斜,吃饭漏食。凡此,日常起居和社会交往受到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大减。现代显微外科理念,娴熟的分离、显露和切除技术,以及神经电生理监测手段,是实现肿瘤全切、颅神经完美解剖与功能保护的前提。

发布了文章

脊髓肿瘤的治疗实例(神经鞘瘤)

我近期的一例手术: 女,56岁。腿痛剧烈,半年。MRI:T11椎管内占位。2010年3月在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神经外科进行手术,贺晓生副主任亲自主刀,手术顺利,肿瘤完整全切。术后患者症状消失。病理检查:神经鞘瘤。 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神经外科贺晓生术前影像显示:T11椎管内占位                                                                      手术中肿瘤完整摘除: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贺晓生教授专家门诊时间:每周二上午 周五下午地址:西安西京医院门诊楼三楼 神经外科诊室

发布了文章

贺晓生教授治疗方案经典采撷—脑内病变的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患者女,79岁。头痛,右侧肢体无力。头颅CT(2013-06-14):左顶占位,侵及侧脑室,周围水肿明显。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神经外科贺晓生初步诊断:左顶脑内占位,肿瘤可能性大。治疗方案: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伽马刀治疗)预后追踪:症状明显改善,MRI复查(2013-07-30)显示病变几近消失。分析:本例高龄,症状渐进性加重。CT显示左顶脑内巨大占位病变,考虑肿瘤。手术风险大,并发症和后遗症可能性大。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病灶定位精,放射剂量准,风险小。放疗后一月复查MRI,病变几乎消失,未发生并发症和后遗症。对颅内病变患者在选择治疗方案,一个重要原则是:最小的代价,最低的风险,解决最主要的问题。本例老年患者,对手术的应急耐力低弱,而且颅内病变大,部位深,手术风险相对较高。不采取有效措施,放任病变演变,症状将继续加重,甚至影响生活质量和生命。采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给患者带来了明显效果,且无引起不良反应。选择科学、正确的治疗方案,对患者健康和生命尤为重要,是每位大夫诊疗过程中自始至终要遵循的法则。本病例仍在追踪和随访中。

发布了文章

行医故事:然人纠结让人恨的颅咽管瘤

近期治疗了好几例颅咽管瘤。患者家属见面就问我:“你是否能保证肿瘤全切?很多QQ好友群的人都劝我去一家每一例都保证全切除的医院就诊,你不敢保证我就不给孩子做手术,我要找一个世界上最好的医生,让我的孩子永远不再复发......”家长的话语虽然偏激,但是代表了所有患者家属的心声:颅咽管瘤全切除不保住人体功能或者保留局部不能摘除的肿瘤让患者正常生活,到底应该如何选择?!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神经外科贺晓生    颅咽管瘤是一种与垂体瘤极其相似的颅内肿瘤,会给患者造成下丘脑垂体功能紊乱、颅内压增高、视力及视野障碍、尿崩症以及神经和精神症状等危害。  颅咽管瘤为先天性疾病,生长缓慢。正常胚胎发育时,Rathke囊与原始口腔相连接的细长管道即颅咽管,此管随胚胎发育而逐渐消失。Rathke囊前壁的残余部分,前叶结节部,退化的颅咽管的残存鳞状上皮细胞都可能成为发生颅咽管瘤的起源。因此,颅咽管瘤可发生于咽部、蝶窦、鞍内、鞍上及第三脑室,有的可侵入颅后窝。大多数颅咽管瘤起源于颅颊管靠近漏斗部的残余鳞状上皮细胞,故肿瘤位于鞍上,形成所谓“鞍上型”颅咽管瘤;少数肿瘤起源于中间部的残余细胞,则肿瘤位于鞍内,形成所谓“鞍内型”颅咽管瘤。部分颅咽管瘤在鞍上和鞍内都有,则肿瘤呈哑铃形。  关于颅咽管瘤的切除     目前对于颅咽管瘤的切除程度争议很大,强调肿瘤全切除必然伴随着较高的死亡率和致残率;主张次全切加术后放疗则面临着术后较高的复发率。术中发现在很多情况下肿瘤与周围的重要结构如颈内动脉、下丘脑、视神经和视交叉等结构粘连紧密,勉强切除会造成以上结构直接或间接的损害,如颈内动脉痉挛缺血和下丘脑损伤是术后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原因。肿瘤未能全切除的患者中,是因为肿瘤与下丘脑粘连紧密,与垂体柄关系密切,颈内动脉粘连,与视神经粘连。粘连的部分中,钙化最难进行分离;而实性颅咽管瘤与下丘脑粘连的部分,往往会有一个胶质增生带,可以作为手术操作的界面,从而减少对下丘脑的损害。  关于颅咽管瘤切除后复发  颅咽管瘤全切除后5年复发率为10%~17%,而且颅咽管瘤的复发与肿瘤的切除程度有着密切的关系。至于肿瘤复发的时间,肿瘤复发大多数发生在5年以内,而以后明显降低。也有学者报道,经蝶手术入路颅咽管瘤切除术后复发率较低,这可能与采用该入路的颅咽管瘤主要局限于鞍内、与周围重要结构粘连较轻有关。    颅咽管瘤手术本身的损伤以及术后复发等问题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术后片子显示瘤体部分依然存在,患者机体功能正常,术后上学玩耍依旧,但有部分家长却拿着片子到处责怪埋怨医生技术差,没切干净,还有些医生同行不了解具体情况而乱加评论;术后患者植物人状态,片子检查瘤体全切无残留,患者家属照顾着植物人状态的孩子,或着术后尿崩到处就医的痛苦无奈,有苦难诉,甚至有些大夫妄评说是切太多了。何去何从,莫衷一是。......顶着怨恨和误解的医生依然在努力前行,他们认为让患者有生活质量的活着才是医生的治疗宗旨。患者家属群里依旧认为着全切肿瘤是王道;全切肿瘤,术后大风险高比例出现生活质量恶化、长期昏迷、死亡难道就是我们期盼接受的结果吗?!    相信为你手术的医生,他的判断是几年甚至是几十年经验所得,能切掉的瘤体他一丝都不会放过,不能触及的部分他绝不会轻举妄动。局部摘除或者全切,已经成为了医学界甚至是医疗哲学的待攻克难题。让我们冷静下来,沉思与分析,一起努力,在目前难以全切而保证理想效果的情境下,选择一条中间道路不是更好吗?祈祷让颅咽管瘤不再伤害人类健康,希望医生手艺能切瘤更能保命。

发布了文章

行医故事:然人纠结让人恨的颅咽管瘤

近期治疗了好几例颅咽管瘤。患者家属见面就问我:“你是否能保证肿瘤全切?很多QQ好友群的人都劝我去一家每一例都保证全切除的医院就诊,你不敢保证我就不给孩子做手术,我要找一个世界上最好的医生,让我的孩子永远不再复发......”家长的话语虽然偏激,但是代表了所有患者家属的心声:颅咽管瘤全切除不保住人体功能或者保留局部不能摘除的肿瘤让患者正常生活,到底应该如何选择?!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神经外科贺晓生    颅咽管瘤是一种与垂体瘤极其相似的颅内肿瘤,会给患者造成下丘脑垂体功能紊乱、颅内压增高、视力及视野障碍、尿崩症以及神经和精神症状等危害。  颅咽管瘤为先天性疾病,生长缓慢。正常胚胎发育时,Rathke囊与原始口腔相连接的细长管道即颅咽管,此管随胚胎发育而逐渐消失。Rathke囊前壁的残余部分,前叶结节部,退化的颅咽管的残存鳞状上皮细胞都可能成为发生颅咽管瘤的起源。因此,颅咽管瘤可发生于咽部、蝶窦、鞍内、鞍上及第三脑室,有的可侵入颅后窝。大多数颅咽管瘤起源于颅颊管靠近漏斗部的残余鳞状上皮细胞,故肿瘤位于鞍上,形成所谓“鞍上型”颅咽管瘤;少数肿瘤起源于中间部的残余细胞,则肿瘤位于鞍内,形成所谓“鞍内型”颅咽管瘤。部分颅咽管瘤在鞍上和鞍内都有,则肿瘤呈哑铃形。  关于颅咽管瘤的切除     目前对于颅咽管瘤的切除程度争议很大,强调肿瘤全切除必然伴随着较高的死亡率和致残率;主张次全切加术后放疗则面临着术后较高的复发率。术中发现在很多情况下肿瘤与周围的重要结构如颈内动脉、下丘脑、视神经和视交叉等结构粘连紧密,勉强切除会造成以上结构直接或间接的损害,如颈内动脉痉挛缺血和下丘脑损伤是术后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原因。肿瘤未能全切除的患者中,是因为肿瘤与下丘脑粘连紧密,与垂体柄关系密切,颈内动脉粘连,与视神经粘连。粘连的部分中,钙化最难进行分离;而实性颅咽管瘤与下丘脑粘连的部分,往往会有一个胶质增生带,可以作为手术操作的界面,从而减少对下丘脑的损害。  关于颅咽管瘤切除后复发  颅咽管瘤全切除后5年复发率为10%~17%,而且颅咽管瘤的复发与肿瘤的切除程度有着密切的关系。至于肿瘤复发的时间,肿瘤复发大多数发生在5年以内,而以后明显降低。也有学者报道,经蝶手术入路颅咽管瘤切除术后复发率较低,这可能与采用该入路的颅咽管瘤主要局限于鞍内、与周围重要结构粘连较轻有关。    颅咽管瘤手术本身的损伤以及术后复发等问题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术后片子显示瘤体部分依然存在,患者机体功能正常,术后上学玩耍依旧,但有部分家长却拿着片子到处责怪埋怨医生技术差,没切干净,还有些医生同行不了解具体情况而乱加评论;术后患者植物人状态,片子检查瘤体全切无残留,患者家属照顾着植物人状态的孩子,或着术后尿崩到处就医的痛苦无奈,有苦难诉,甚至有些大夫妄评说是切太多了。何去何从,莫衷一是。......顶着怨恨和误解的医生依然在努力前行,他们认为让患者有生活质量的活着才是医生的治疗宗旨。患者家属群里依旧认为着全切肿瘤是王道;全切肿瘤,术后大风险高比例出现生活质量恶化、长期昏迷、死亡难道就是我们期盼接受的结果吗?!    相信为你手术的医生,他的判断是几年甚至是几十年经验所得,能切掉的瘤体他一丝都不会放过,不能触及的部分他绝不会轻举妄动。局部摘除或者全切,已经成为了医学界甚至是医疗哲学的待攻克难题。让我们冷静下来,沉思与分析,一起努力,在目前难以全切而保证理想效果的情境下,选择一条中间道路不是更好吗?祈祷让颅咽管瘤不再伤害人类健康,希望医生手艺能切瘤更能保命。

发布了文章

行医故事:然人纠结让人恨的颅咽管瘤

近期治疗了好几例颅咽管瘤。患者家属见面就问我:“你是否能保证肿瘤全切?很多QQ好友群的人都劝我去一家每一例都保证全切除的医院就诊,你不敢保证我就不给孩子做手术,我要找一个世界上最好的医生,让我的孩子永远不再复发......”家长的话语虽然偏激,但是代表了所有患者家属的心声:颅咽管瘤全切除不保住人体功能或者保留局部不能摘除的肿瘤让患者正常生活,到底应该如何选择?!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神经外科贺晓生    颅咽管瘤是一种与垂体瘤极其相似的颅内肿瘤,会给患者造成下丘脑垂体功能紊乱、颅内压增高、视力及视野障碍、尿崩症以及神经和精神症状等危害。  颅咽管瘤为先天性疾病,生长缓慢。正常胚胎发育时,Rathke囊与原始口腔相连接的细长管道即颅咽管,此管随胚胎发育而逐渐消失。Rathke囊前壁的残余部分,前叶结节部,退化的颅咽管的残存鳞状上皮细胞都可能成为发生颅咽管瘤的起源。因此,颅咽管瘤可发生于咽部、蝶窦、鞍内、鞍上及第三脑室,有的可侵入颅后窝。大多数颅咽管瘤起源于颅颊管靠近漏斗部的残余鳞状上皮细胞,故肿瘤位于鞍上,形成所谓“鞍上型”颅咽管瘤;少数肿瘤起源于中间部的残余细胞,则肿瘤位于鞍内,形成所谓“鞍内型”颅咽管瘤。部分颅咽管瘤在鞍上和鞍内都有,则肿瘤呈哑铃形。  关于颅咽管瘤的切除     目前对于颅咽管瘤的切除程度争议很大,强调肿瘤全切除必然伴随着较高的死亡率和致残率;主张次全切加术后放疗则面临着术后较高的复发率。术中发现在很多情况下肿瘤与周围的重要结构如颈内动脉、下丘脑、视神经和视交叉等结构粘连紧密,勉强切除会造成以上结构直接或间接的损害,如颈内动脉痉挛缺血和下丘脑损伤是术后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原因。肿瘤未能全切除的患者中,是因为肿瘤与下丘脑粘连紧密,与垂体柄关系密切,颈内动脉粘连,与视神经粘连。粘连的部分中,钙化最难进行分离;而实性颅咽管瘤与下丘脑粘连的部分,往往会有一个胶质增生带,可以作为手术操作的界面,从而减少对下丘脑的损害。  关于颅咽管瘤切除后复发  颅咽管瘤全切除后5年复发率为10%~17%,而且颅咽管瘤的复发与肿瘤的切除程度有着密切的关系。至于肿瘤复发的时间,肿瘤复发大多数发生在5年以内,而以后明显降低。也有学者报道,经蝶手术入路颅咽管瘤切除术后复发率较低,这可能与采用该入路的颅咽管瘤主要局限于鞍内、与周围重要结构粘连较轻有关。    颅咽管瘤手术本身的损伤以及术后复发等问题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术后片子显示瘤体部分依然存在,患者机体功能正常,术后上学玩耍依旧,但有部分家长却拿着片子到处责怪埋怨医生技术差,没切干净,还有些医生同行不了解具体情况而乱加评论;术后患者植物人状态,片子检查瘤体全切无残留,患者家属照顾着植物人状态的孩子,或着术后尿崩到处就医的痛苦无奈,有苦难诉,甚至有些大夫妄评说是切太多了。何去何从,莫衷一是。......顶着怨恨和误解的医生依然在努力前行,他们认为让患者有生活质量的活着才是医生的治疗宗旨。患者家属群里依旧认为着全切肿瘤是王道;全切肿瘤,术后大风险高比例出现生活质量恶化、长期昏迷、死亡难道就是我们期盼接受的结果吗?!    相信为你手术的医生,他的判断是几年甚至是几十年经验所得,能切掉的瘤体他一丝都不会放过,不能触及的部分他绝不会轻举妄动。局部摘除或者全切,已经成为了医学界甚至是医疗哲学的待攻克难题。让我们冷静下来,沉思与分析,一起努力,在目前难以全切而保证理想效果的情境下,选择一条中间道路不是更好吗?祈祷让颅咽管瘤不再伤害人类健康,希望医生手艺能切瘤更能保命。

发布了文章

行医故事:然人纠结让人恨的颅咽管瘤

近期治疗了好几例颅咽管瘤。患者家属见面就问我:“你是否能保证肿瘤全切?很多QQ好友群的人都劝我去一家每一例都保证全切除的医院就诊,你不敢保证我就不给孩子做手术,我要找一个世界上最好的医生,让我的孩子永远不再复发......”家长的话语虽然偏激,但是代表了所有患者家属的心声:颅咽管瘤全切除不保住人体功能或者保留局部不能摘除的肿瘤让患者正常生活,到底应该如何选择?!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神经外科贺晓生    颅咽管瘤是一种与垂体瘤极其相似的颅内肿瘤,会给患者造成下丘脑垂体功能紊乱、颅内压增高、视力及视野障碍、尿崩症以及神经和精神症状等危害。  颅咽管瘤为先天性疾病,生长缓慢。正常胚胎发育时,Rathke囊与原始口腔相连接的细长管道即颅咽管,此管随胚胎发育而逐渐消失。Rathke囊前壁的残余部分,前叶结节部,退化的颅咽管的残存鳞状上皮细胞都可能成为发生颅咽管瘤的起源。因此,颅咽管瘤可发生于咽部、蝶窦、鞍内、鞍上及第三脑室,有的可侵入颅后窝。大多数颅咽管瘤起源于颅颊管靠近漏斗部的残余鳞状上皮细胞,故肿瘤位于鞍上,形成所谓“鞍上型”颅咽管瘤;少数肿瘤起源于中间部的残余细胞,则肿瘤位于鞍内,形成所谓“鞍内型”颅咽管瘤。部分颅咽管瘤在鞍上和鞍内都有,则肿瘤呈哑铃形。  关于颅咽管瘤的切除     目前对于颅咽管瘤的切除程度争议很大,强调肿瘤全切除必然伴随着较高的死亡率和致残率;主张次全切加术后放疗则面临着术后较高的复发率。术中发现在很多情况下肿瘤与周围的重要结构如颈内动脉、下丘脑、视神经和视交叉等结构粘连紧密,勉强切除会造成以上结构直接或间接的损害,如颈内动脉痉挛缺血和下丘脑损伤是术后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原因。肿瘤未能全切除的患者中,是因为肿瘤与下丘脑粘连紧密,与垂体柄关系密切,颈内动脉粘连,与视神经粘连。粘连的部分中,钙化最难进行分离;而实性颅咽管瘤与下丘脑粘连的部分,往往会有一个胶质增生带,可以作为手术操作的界面,从而减少对下丘脑的损害。  关于颅咽管瘤切除后复发  颅咽管瘤全切除后5年复发率为10%~17%,而且颅咽管瘤的复发与肿瘤的切除程度有着密切的关系。至于肿瘤复发的时间,肿瘤复发大多数发生在5年以内,而以后明显降低。也有学者报道,经蝶手术入路颅咽管瘤切除术后复发率较低,这可能与采用该入路的颅咽管瘤主要局限于鞍内、与周围重要结构粘连较轻有关。    颅咽管瘤手术本身的损伤以及术后复发等问题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术后片子显示瘤体部分依然存在,患者机体功能正常,术后上学玩耍依旧,但有部分家长却拿着片子到处责怪埋怨医生技术差,没切干净,还有些医生同行不了解具体情况而乱加评论;术后患者植物人状态,片子检查瘤体全切无残留,患者家属照顾着植物人状态的孩子,或着术后尿崩到处就医的痛苦无奈,有苦难诉,甚至有些大夫妄评说是切太多了。何去何从,莫衷一是。......顶着怨恨和误解的医生依然在努力前行,他们认为让患者有生活质量的活着才是医生的治疗宗旨。患者家属群里依旧认为着全切肿瘤是王道;全切肿瘤,术后大风险高比例出现生活质量恶化、长期昏迷、死亡难道就是我们期盼接受的结果吗?!    相信为你手术的医生,他的判断是几年甚至是几十年经验所得,能切掉的瘤体他一丝都不会放过,不能触及的部分他绝不会轻举妄动。局部摘除或者全切,已经成为了医学界甚至是医疗哲学的待攻克难题。让我们冷静下来,沉思与分析,一起努力,在目前难以全切而保证理想效果的情境下,选择一条中间道路不是更好吗?祈祷让颅咽管瘤不再伤害人类健康,希望医生手艺能切瘤更能保命。

发布了文章

行医故事:然人纠结让人恨的颅咽管瘤

近期治疗了好几例颅咽管瘤。患者家属见面就问我:“你是否能保证肿瘤全切?很多QQ好友群的人都劝我去一家每一例都保证全切除的医院就诊,你不敢保证我就不给孩子做手术,我要找一个世界上最好的医生,让我的孩子永远不再复发......”家长的话语虽然偏激,但是代表了所有患者家属的心声:颅咽管瘤全切除不保住人体功能或者保留局部不能摘除的肿瘤让患者正常生活,到底应该如何选择?!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神经外科贺晓生 颅咽管瘤是一种与垂体瘤极其相似的颅内肿瘤,会给患者造成下丘脑垂体功能紊乱、颅内压增高、视力及视野障碍、尿崩症以及神经和精神症状等危害。  颅咽管瘤为先天性疾病,生长缓慢。正常胚胎发育时,Rathke囊与原始口腔相连接的细长管道即颅咽管,此管随胚胎发育而逐渐消失。Rathke囊前壁的残余部分,前叶结节部,退化的颅咽管的残存鳞状上皮细胞都可能成为发生颅咽管瘤的起源。因此,颅咽管瘤可发生于咽部、蝶窦、鞍内、鞍上及第三脑室,有的可侵入颅后窝。大多数颅咽管瘤起源于颅颊管靠近漏斗部的残余鳞状上皮细胞,故肿瘤位于鞍上,形成所谓“鞍上型”颅咽管瘤;少数肿瘤起源于中间部的残余细胞,则肿瘤位于鞍内,形成所谓“鞍内型”颅咽管瘤。部分颅咽管瘤在鞍上和鞍内都有,则肿瘤呈哑铃形。  关于颅咽管瘤的切除  目前对于颅咽管瘤的切除程度争议很大,强调肿瘤全切除必然伴随着较高的死亡率和致残率;主张次全切加术后放疗则面临着术后较高的复发率。术中发现在很多情况下肿瘤与周围的重要结构如颈内动脉、下丘脑、视神经和视交叉等结构粘连紧密,勉强切除会造成以上结构直接或间接的损害,如颈内动脉痉挛缺血和下丘脑损伤是术后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原因。肿瘤未能全切除的患者中,是因为肿瘤与下丘脑粘连紧密,与垂体柄关系密切,颈内动脉粘连,与视神经粘连。粘连的部分中,钙化最难进行分离;而实性颅咽管瘤与下丘脑粘连的部分,往往会有一个胶质增生带,可以作为手术操作的界面,从而减少对下丘脑的损害。  关于颅咽管瘤切除后复发  颅咽管瘤全切除后5年复发率为10%~17%,而且颅咽管瘤的复发与肿瘤的切除程度有着密切的关系。至于肿瘤复发的时间,肿瘤复发大多数发生在5年以内,而以后明显降低。也有学者报道,经蝶手术入路颅咽管瘤切除术后复发率较低,这可能与采用该入路的颅咽管瘤主要局限于鞍内、与周围重要结构粘连较轻有关。  颅咽管瘤手术本身的损伤以及术后复发等问题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术后片子显示瘤体部分依然存在,患者机体功能正常,术后上学玩耍依旧,但有部分家长却拿着片子到处责怪埋怨医生技术差,没切干净,还有些医生同行不了解具体情况而乱加评论;术后患者植物人状态,片子检查瘤体全切无残留,患者家属照顾着植物人状态的孩子,或着术后尿崩到处就医的痛苦无奈,有苦难诉,甚至有些大夫妄评说是切太多了。何去何从,莫衷一是。......顶着怨恨和误解的医生依然在努力前行,他们认为让患者有生活质量的活着才是医生的治疗宗旨。患者家属群里依旧认为着全切肿瘤是王道;全切肿瘤,术后大风险高比例出现生活质量恶化、长期昏迷、死亡难道就是我们期盼接受的结果吗?! 相信为你手术的医生,他的判断是几年甚至是几十年经验所得,能切掉的瘤体他一丝都不会放过,不能触及的部分他绝不会轻举妄动。局部摘除或者全切,已经成为了医学界甚至是医疗哲学的待攻克难题。让我们冷静下来,沉思与分析,一起努力,在目前难以全切而保证理想效果的情境下,选择一条中间道路不是更好吗?祈祷让颅咽管瘤不再伤害人类健康,希望医生手艺能切瘤更能保命。

发布了文章

行医故事:然人纠结让人恨的颅咽管瘤

近期治疗了好几例颅咽管瘤。患者家属见面就问我:“你是否能保证肿瘤全切?很多QQ好友群的人都劝我去一家每一例都保证全切除的医院就诊,你不敢保证我就不给孩子做手术,我要找一个世界上最好的医生,让我的孩子永远不再复发......”家长的话语虽然偏激,但是代表了所有患者家属的心声:颅咽管瘤全切除不保住人体功能或者保留局部不能摘除的肿瘤让患者正常生活,到底应该如何选择?!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神经外科贺晓生    颅咽管瘤是一种与垂体瘤极其相似的颅内肿瘤,会给患者造成下丘脑垂体功能紊乱、颅内压增高、视力及视野障碍、尿崩症以及神经和精神症状等危害。  颅咽管瘤为先天性疾病,生长缓慢。正常胚胎发育时,Rathke囊与原始口腔相连接的细长管道即颅咽管,此管随胚胎发育而逐渐消失。Rathke囊前壁的残余部分,前叶结节部,退化的颅咽管的残存鳞状上皮细胞都可能成为发生颅咽管瘤的起源。因此,颅咽管瘤可发生于咽部、蝶窦、鞍内、鞍上及第三脑室,有的可侵入颅后窝。大多数颅咽管瘤起源于颅颊管靠近漏斗部的残余鳞状上皮细胞,故肿瘤位于鞍上,形成所谓“鞍上型”颅咽管瘤;少数肿瘤起源于中间部的残余细胞,则肿瘤位于鞍内,形成所谓“鞍内型”颅咽管瘤。部分颅咽管瘤在鞍上和鞍内都有,则肿瘤呈哑铃形。  关于颅咽管瘤的切除     目前对于颅咽管瘤的切除程度争议很大,强调肿瘤全切除必然伴随着较高的死亡率和致残率;主张次全切加术后放疗则面临着术后较高的复发率。术中发现在很多情况下肿瘤与周围的重要结构如颈内动脉、下丘脑、视神经和视交叉等结构粘连紧密,勉强切除会造成以上结构直接或间接的损害,如颈内动脉痉挛缺血和下丘脑损伤是术后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原因。肿瘤未能全切除的患者中,是因为肿瘤与下丘脑粘连紧密,与垂体柄关系密切,颈内动脉粘连,与视神经粘连。粘连的部分中,钙化最难进行分离;而实性颅咽管瘤与下丘脑粘连的部分,往往会有一个胶质增生带,可以作为手术操作的界面,从而减少对下丘脑的损害。  关于颅咽管瘤切除后复发  颅咽管瘤全切除后5年复发率为10%~17%,而且颅咽管瘤的复发与肿瘤的切除程度有着密切的关系。至于肿瘤复发的时间,肿瘤复发大多数发生在5年以内,而以后明显降低。也有学者报道,经蝶手术入路颅咽管瘤切除术后复发率较低,这可能与采用该入路的颅咽管瘤主要局限于鞍内、与周围重要结构粘连较轻有关。    颅咽管瘤手术本身的损伤以及术后复发等问题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术后片子显示瘤体部分依然存在,患者机体功能正常,术后上学玩耍依旧,但有部分家长却拿着片子到处责怪埋怨医生技术差,没切干净,还有些医生同行不了解具体情况而乱加评论;术后患者植物人状态,片子检查瘤体全切无残留,患者家属照顾着植物人状态的孩子,或着术后尿崩到处就医的痛苦无奈,有苦难诉,甚至有些大夫妄评说是切太多了。何去何从,莫衷一是。......顶着怨恨和误解的医生依然在努力前行,他们认为让患者有生活质量的活着才是医生的治疗宗旨。患者家属群里依旧认为着全切肿瘤是王道;全切肿瘤,术后大风险高比例出现生活质量恶化、长期昏迷、死亡难道就是我们期盼接受的结果吗?!    相信为你手术的医生,他的判断是几年甚至是几十年经验所得,能切掉的瘤体他一丝都不会放过,不能触及的部分他绝不会轻举妄动。局部摘除或者全切,已经成为了医学界甚至是医疗哲学的待攻克难题。让我们冷静下来,沉思与分析,一起努力,在目前难以全切而保证理想效果的情境下,选择一条中间道路不是更好吗?祈祷让颅咽管瘤不再伤害人类健康,希望医生手艺能切瘤更能保命。

努力加载中

关注

挂号

问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