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点滴滴,为了您的健康打开
关注数内容数
479152

杨东新

乌镇互联网医院

副主任医师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番禺院区-儿童内分泌专科

全部动态
文章
视频
回答
全部
咳嗽
过敏反应
感冒
感染
呕吐
腹泻
哮喘
鼻炎
过敏性鼻炎
疱疹

发布了文章

好消息—中西医结合儿科门诊开诊公告

敬爱的家长朋友: 大家好! 近期接到部分家长反馈,在我院“儿科门诊”挂号找不到我,现将出诊情况、挂号指引说明如下: 在医院及科室的大力支持下,目前设立“中西医结合儿科门诊”,在广东省妇幼保健院“番禺院区”寻找“中西医结合儿科门诊”(具体见截图照片)可以查询出诊信息及预约,我们专科始终坚持以中医药疗法为主,以“能中不西、衷中参西、中西医并重”为原则,根据孩子的病情选择最优化的方法竭诚为广大儿童服务! 目前出诊医师: 杨东新副主任医师周三上午(预约号+现场挂号)具体时间以发布门诊安排为准。 研究方向 1.小儿病毒感染性疾病(病毒性肠炎、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疱疹性龈口炎、流感、麻疹、水痘、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登革热等) 2.咳喘 3.消化:腹泻、便秘、黄疸、嗜酸细胞性胃肠炎、复发性肠套叠、肝炎等 4.口腔粘膜病(唇炎、口腔溃疡、扁平苔藓等) 5.风湿免疫:过敏性紫癜、川崎病、白塞氏病等 6.五官科疾病:鼻炎、鼻窦炎、腺样体肥大、反复扁桃体炎、美尼尔氏病等 7.皮肤科疾病:湿疹、荨麻疹、多形红斑、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等 8.内分泌疾病:甲亢、生长发育迟缓、性早熟等 9.疑难杂症 尤其注重小儿脾胃功能的调理,临证注重运用中医综合疗法调理小儿疾病。 擅长运用膏方、中医药膳疗法、小儿推拿疗法、刺血疗法、中药灌肠、耳穴疗法、针灸疗法、中药足浴疗法、熏洗疗法调理小儿疾病 行医宗旨 用爱铸就梦想 用心服务患者 另外三名医生目前在急诊科,请留意后续出诊信息。 感谢大家既往的支持与信任! 备注: 在“广东省妇幼保健院”——点击“门诊服务”——点击“在线挂号”——在页面最上方“搜过科室或医生”——输入“杨东新”——下方显示“杨东新”有排班的出诊科室——然后点进去查阅具体科室及挂号指导,其中“儿童内分泌专科门诊”——中医治疗:甲亢、糖尿病、性早熟、生长发育迟缓等,需要西医诊疗检查等不要挂(请挂西医医生如苏海浩、胡兢晶等)。

发布了文章

【鼻出血】专题1【为什么孩子容易鼻出血?】

    儿童鼻出血是个常见的现象。在夏天气候炎热和冬天室内干燥的季节,小儿鼻出血的现象更多,特别是有的小孩子经常在夜间流鼻血。 气候条件差,如空气干燥、炎热、气压低、寒冷、室温过高等都可以引起鼻出血 在饮食上挑食、偏食、不吃青菜等不良习惯,也可以造成维生素的缺乏而导致鼻出血 有的小孩子有用手抠鼻孔的不良习惯,鼻粘膜干燥时很容易将鼻孔抠出血 当鼻腔粘膜干燥、毛细血管扩张、有鼻腔炎症或受到刺激时就容易出现鼻出血    我是儿科中医杨东新  更多儿科问题、中医问题,可以关注,愿我的医术为您的孩子的健康保驾护驾!    非常感谢的关注、推荐与分享!

发布了文章

图文咨询如何达到更高效?

  图文咨询的好处?1、问诊形式交流 足不出户联系我    线上咨询,让患者和医生之间,通过互联网架起了一条沟通的桥梁。您可以耗费更少的时间和精力,通过问诊,躺在床上都能将您的孩子健康情况或困惑的问题、检查结果等等告诉我,我再针对您孩子的情况提供咨询意见,是不是很方便!这是互联网带给我们的红利! 2、节省时间、交通费、误工… 我还能跟进孩子的疗程与疾病管理    很多宝爸宝妈们都曾诉苦抱怨,来一次医院的成本太高,或者热门的医生的号太难挂…… 您可能要请假,可能要打的或中转多次地铁、公交车去医院,可能会排上几小时的排队,可能会加上一顿饭钱,可能还有许多额外的支出。金钱的支出还算小事,时间的损耗才真的是折磨人,现代人每天都有需要处理的事情,半天耗在医院,都不愿意吧? 3、不用重复描述病情 孩子的病历或相关图片都在线上存档    线上咨询,不仅仅只提供基础的沟通功能,在你我交流的过程中,您所提供的病例和图片都会被系统保存。最直接的好处,您不用再反复阐述病情,我可以对您的孩子的病情有一个全面的掌握,比起传统的医疗问诊模式,更有效!更精确!体验感更棒!当然,在某些情况,如果您拍的舌象照片或咽喉照片或对病情描述不符合 要求或者病情危重需要详细检查时,不能代替面诊。 开通线上咨询之后,可以通过问诊形式来联系我,零时间、零距离,这对于曾经动不动就在医院排上几个小时的队才能到医院做完诊疗,省时省力!同时,我还能及时跟进您的孩子的情况,根据 需求调整用药治疗方案,方便高效!线上咨询固定很重要    线上咨询让我能在已掌握孩子基本病情的情况下,跟进孩子的治疗效果,根据需求调整治疗方案,从而获得更好的疗效!有疑问 可以随时咨询,我在方便时会给予及时回复! 但诊后一定要注意遵循我的建议和指导,有问题第一时间反馈,让我能及时知晓您的孩子的病情变化,一边治疗,一边观察, 一边调整,事半而疗效加倍! 线上咨询的使用    就诊后扫描关注并完成报到,现在您的孩子已经成为我的线上患者,有健康问题可以线上联系我,如果您选择我的线上咨询及想通过中医或中西医结合方法解决孩子的问题,对相关病情进行准确描述(包括基本情况:年龄、体重、有无药物及食物等过敏史、有无 蚕豆病病史、大小便、胃口、睡眠及相关病情等),要准备舌象照 片(自然伸舌头、拍照时不开闪光灯,尽量捕捉,在白光下拍,请 在进食、进水前拍才不影响判断;比较小的孩子,用棉签或勺子放 在嘴边,孩子伸舌头时注意捕捉舌象拍照);如果是咽喉、扁桃体 或呼吸道问题,请孩子大啊一下或趁其哭闹时开光闪光灯拍咽喉; 如果是牙龈红肿或口腔溃疡,请拍相关照片上传,   请按要求做,就会得到我专业的医疗建议!不用去医院排队,就能帮您的孩子应对 生活中的各种健康难题(或给出诊疗建议或相应的意见)!您提供的情况,我看到后会及时回复,中间可能存在时间差,你在忙时我有时间,你有时间时我在忙。为了提高咨询效率,我们需要相互配合,请您提前准备好相关资料、图片才能节约您的咨询次数及你我的宝贵时间!

发布了文章

中医经方家(转载)

1.喻嘉言(1585—1664),名昌,号西昌老人,清代江西新建(今南昌)人。少治举子业,崇祯时以选贡入都,但无成就,不久值清兵入关,遂隐于禅学,有又出禅攻医,曾往来于新建、靖安一带,求治者甚众。生性好游历,以求师问道,后定居江苏常熟,以医术专精而冠绝一时。著有《寓意草》、《尚论篇》、《医门法律》等书。喻嘉言强调治病必先识病,强调病与药的相关性。他说:“治病必先识病,识病然后议药”,“病经议明,则有是病即有是药,病千变,药亦千变”。喻嘉言临床擅用经方。《寓意草》所载病案大部分为经方验案。如以理中汤治愈疟疾、痢疾、痞块、溺水,以桃核承气汤加附子、肉桂治愈伤寒坏症两腿偻废等。他创制的著名验方清燥救肺汤,也脱胎于仲景竹叶石膏汤。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儿科杨东新2.舒驰运名诏,号慎斋学人,江西进贤人。活动于清代雍正年间。少好医方,但苦于难通其理,后获交喻嘉言的弟子罗子尚,得《尚论篇》,读后大有开悟,自此专以《伤寒论》为宗,主要著作为《伤寒集注》,舒氏尚著有《六经定法》、《痢门挈纲》、《女科要诀》、《痘疹真诠》及短论若干,均附于《伤寒集注》之后。舒氏临床每先辨六经,以仲景法活人。其著作中验案甚多,不便悉举,只看他以麻黄汤催生,白虎汤安胎,四逆汤调经,就可略见一二了。3.柯韵伯(1662-1735),名琴,清代浙江慈溪人。著有《伤寒来苏集》八卷,该书包括《伤寒论注》、《伤寒论翼》、《伤寒附翼》三个部分。柯氏强调仲景为百病立法,伤寒杂病治无二理,咸归六经节制。认为《伤寒论》立六经为提纲,是在“病根上讲求”,不是在“病名上分解”。又指出 “仲景之方因症而设,非因经而设,见此证便与此方,是仲景活法”(《伤寒论翼·阳明病解第二》)《伤寒论注》在编集方式上首次采用以方名证,以经类证的方法。4.徐灵胎(1693—1771),名大椿,字灵胎,晚号洄溪老人。江苏吴江人,清代杰出的医学家。徐氏博学多才,对天文、历算、音律、地理、水利、兵法等均有研究。因家亲病故,而肆力于医。一生精勤不倦,博览群书,著作甚多。代表者有《医学源流论》、《伤寒论类方》、《难经今释》、《兰台轨范》、《神农本草经百种录》、《医贯砭》、《慎疾刍言》等。  在徐灵胎看来,《伤寒论》原是一本“救误之书”,而误治之后变证多端,临床根本不可能有象疾病那样有初、中、末的传变过程,所以仲景《伤寒论》也是“随证立方,本无一定之次序”。他说:“病变万端,传经无定,古人因病以施方,无编方以待病”。那么,如何才能正确地反映《伤寒论》的基本精神呢?徐灵胎选择了“类方法”。他说:“余始亦疑其有错乱,乃探求三十年,而后悟其所以然之故,于是不类经而类方。盖方之治病有定,而病之变迁无定,知其一定之治,随其病之千变万化,而应用不爽。此从流溯源之法,病无遁形矣!”。《伤寒论类方》共分12类,计桂枝汤类19方,麻黄汤类6方,葛根汤类3方,柴胡汤类6方,栀子汤类7方,承气汤类12方,泻心汤类11方,白虎汤类3方,五苓汤类4方,四逆汤类11方,理中汤类9方,杂方22方。以上十一类,都以主方冠名,主方之下,列述论中有关方剂证治条文。方以类从,证随方列,成为《伤寒论类方》的编著特色。  徐氏学术上推崇汉唐医学,对仲景方、千金外台方应用较多。如以小续命汤治疗中风,用小青龙汤治疗痰喘,用大承气汤治疗伤寒失下,用竹皮大丸治疗产后风热,用大黄肉桂人参五灵脂等治疗血臌等。5.尤在泾(?—1749),名怡,清代长洲人(现江苏吴县人),师从与喻嘉言的弟子马元仪。著作有《金匮要略心典》、《伤寒贯珠集》、《医学读书记》、《静香楼医案》等。擅用古方,他说:“治病者必知前哲察病之机宜与治疗之方法,而后合之气体,辨之方土,而从而损益之。盖未有事不师古而有济于今者,亦未有言之无文而能行之远者”。如以金匮肾气丸治痰饮、肾虚齿痛、遗精、漏汗、失血、肿胀等,以麦门冬汤治胃阴虚咳嗽,以麻杏苡甘汤治气壅浮肿,以半夏秫米汤加橘红、茯苓、麦冬治风痰相搏的昏眩体痛,以四君子汤加干姜、益智仁治“胸中聚集之残火,腹内积久之沉寒”的冷泻齿衄;以半夏厚朴汤加旋覆花、枇杷叶治疗梅核气,均能通常达变,得古人调治杂病的心法。(《医学读书记》)6.陈修园(1753-1823),名念祖,福建长乐县人。著有《金匮要略浅注》、《伤寒论浅注》、《长沙方歌括》、《医学三字经》等。蒋庆龄在《神农本草经读》序中说:“陈修园老友精于歧黄之术,自负长沙后身,世医环而笑之。及遇危证。缰断桅横,万手齐束,修园往,脱冠几上,探手举脉,目霍霍然上耸,良久干笑曰:‘候本不奇,治之者扰之耳”。主人曰:‘某名医’。曰:‘误矣’。曰:‘法本朱、张、王、李’。曰:‘更误矣!天下岂有朱、张、王、李而能愈疾者乎?’口吃吃然骂,手然书。方具,则又自批自赞自解,自起调刀圭、火齐,促服之 。服之如其言”。  陈氏尚著《景岳新方砭》,尽讥讽批驳之事。谓左右归二丸是“寻常服食之剂”,“若真正肾虚病服之必增痰多气壅、食少、神昏、心下悸、吐血等病”,景岳为“厨中一好手,医中一坏手”(《景岳新方砭》)。评李东垣“竖论以脾胃为主,立方以补中为先,循其名而亡其实,燥烈劫阴,毫无法度”。又以“杂”字论李时珍、王肯堂,以“浅”字论李士材,以“庸”字论薛立斋,以“妄”字论赵献可,以“浮夸”论张景岳、冯楚瞻、陈远公(《长沙方歌括》)。大抵不满宋元以后崇尚臆想、各创新说之风,而欲返仲景实学之道。他指出:《伤寒论》“是书虽论伤寒,而百病皆在其中 ”“若读《灵》、《素》、《难经》不于此求其实用,恐坠入张景岳一流以阴阳二字说到《周易》,说到音律,并及仙释,毫无下手工夫”。(《伤寒论浅注》)他说: “长沙当日必非泛泛而求,大抵入手工夫,即以伊圣之方为据,有此病必用此方,用此方必用此药,其义精,其法严,毫厘千里之判,无一不了然于心,而后从心变化而不穷。论中桂枝证、麻黄证、柴胡证、承气证等,以方名证,明明提出大眼目,读者弗悟也。然而可以谓之方者,非圣人不能作,非明者不能达。其药品察五运六气而取其专长,其分两因上克制化而神其妙用,宜汤,宜散,宜丸,一剂分为三服、两服、顿服、停后服、温服、少冷服、少少咽之,服后啜粥、不啜粥、多饮水暖水之类,而且久煮、微煮、分合煮、去滓再煮、渍取清汁、或用水,或用酒及浆水、潦水、甘澜水之不同。宋元后诸书多略之,而不知古圣人之心法在此”(《长沙方歌括》)又说:“其用药本于《神农本草经》,非此方不能治此病,非此药不能成此方,所投必效,如桴鼓之相应。”(《医学三字经》)他说:“经方效如桴鼓,非若后世以地黄补阴,以人参补阳,以香砂调气,与归芎调血,笼统浮泛,待病气衰而自愈也。《内经》云一剂知,二剂已。又云病休而卧。《伤寒论》云一服愈,不必尽剂,可知古人用药,除宿病痼病外,其效只在半剂、一二剂之间。”7. 余听鸿(1847—1907),名景和,江苏宜兴人。童年在孟河当药店学徒,而后入孟河名医费兰泉门下,业成后悬壶家乡,中年后寓居常熟,时有“余仙人”之美誉。余氏十分强调《伤寒论》辨证论治的精神实质。他说:“余读仲景原序曰勤求古训,博采众方,知非仲圣杜撰,是集上古经方也。又云为《伤寒杂病论》一十六卷,虽未能尽愈诸疾,庶可见症知源,若能寻余所集,思过半矣。知非是拘经、拘法、拘方之书,即伤寒杂病可概而变化治之矣”。他认为,仲景之方,只有表里寒热虚实之不同,作为医者,能将此六字分清,自然能够变化无穷,而且“仲景原文分桂枝症、麻黄症、葛根症、柴胡症、栀子症、白虎症、泻心症、承气症、五苓症、四逆症、理中症,汗、吐、下、温、清、补六法俱在其中。一百一十三方,方方有法,《内经》七方十剂无所不备,即杂病亦岂外? ”他还在医案《诊余集》中发出这样的感叹:“人云仲景之法能治伤寒,不能治调理者,门外汉也”。  临床上,余氏能灵活运用《伤寒论》方调治杂病。他说:“仲景之方人皆畏难不用,然病至危险,非仲景方不能挽回耳”。如以黄连汤治疗噎膈反胃呕吐,真武汤治肾虚痰升气喘,乌梅丸治肝气厥逆、久痢、呕吐,桂枝加龙骨牡蛎治疗久疟寒热往来和自汗盗汗,白虎汤、竹叶石膏汤、猪苓汤治疗消渴,猪肤汤治久咳、失音下利,黄连阿胶汤治风热下利便血,五苓散治湿疝脚气、炙甘草汤治肺痿、秋燥,附子理中汤治大便阴结冷秘,理中汤治中虚单腹胀,旋复代赭汤治噫嗳等。8.曹颖甫(1867-1937),名家达,别号拙巢老人。江苏江阴人。读书于南菁书院,1902年中举人,科举废,遂绝意进取而肆力于医学,时丁甘仁创办中医专门学校于上海,聘曹任教,并主持上海慈善团体同仁辅元堂的医务,出入于门下者数百人。学生中以秦伯未、丁仲英、章次公、姜佐景、黄汉栋等为著名。抗战爆发,曹氏归里,惨遭日寇杀害。生平著有《伤寒发微》《金匮发微》以及门人整理的《经方实验录》《曹颖甫先生医案》等。曹氏早年读张志聪《伤寒论注》,并见屡用经方救疾之效,便笃嗜仲景方。在上海期间, “用经方取效者十常八九”(《经方实验录·自序》),时人有“曹派”之称。曹氏尝谓门第子曰:“医虽小道,生死之所出入,苟不悉心研究,焉能生死人而肉白骨,今之所谓宗仲景者名而已矣,实则因陋就简,胆识不足以知病,毅力不足以处方,真能宗仲景之说,用仲景之方者,曾几人哉? ”(《伤寒发微·丁仲英序》)。  曹氏研究仲景学说,主张以“考验实用为主要”,故重视临床应用以及视其验否。如《伤寒发微·凡例》说:“著述之家辄有二病,一为沿袭旧说,一谬为逞新奇。鄙人以考验实用为主要,间附治验一二则,以为怔信,非以自炫,特为表明仲师之法,今古咸宜,以破古方不治今病之惑”。曹氏在《伤寒论》的注释方面并无多大建树,但他的《经方实验录》所反映的重视实证、重视实验的思想,是从应用的角度反映了他对《伤寒论》深层次的看法,代表了当时中医学术界的一种思潮。9.范文虎(1870-1936),名赓治,字文甫,晚年得汉虎印一方,乃易字文虎,自号古狂生,浙江鄞县人,家世业医。范氏先攻儒学,弱冠而为县学贡生,后肆力于医。《鄞县县志》载:“先生初擅疡伤,继专精内科。主古方,好用峻剂,患者至门,望见之,即知其病所在,投药无不愈……”。  范氏对《伤寒论》、《金匮要略》最为推崇,并认为柯韵伯《伤寒来苏集》能阐发经旨而有纲目,曾为之注释。临床屡用仲景方取验。如治一船老大乘饥恣食,解衣捕虱,次日发热而自汗,胸膈不利,前医以伤食而下之,中风而汗之,渐觉昏困,上喘息高。先生谓:“太阳病,下之,表未解,渐喘者,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佳,此仲景法也”,竟一剂喘止,再剂微汗,至晚身凉而脉和,诚如先生所言,“其神捷竟如此;《伤寒论》可不熟读乎哉”!又治一伤寒,发热、烦渴、头痛;脉浮紧无力,尺以下迟而弱,乡医皆以麻黄汤。先生曰:尺脉迟弱,仲景云:尺中迟者,营不足也,不可发汗。遂用小建中汤,先调营分,至五日后,尺部方应,乃投麻黄汤二服,得汗而愈。他还用麻杏石甘汤治肺火上蒸的双目红赤,以炙甘草汤治虚阳上越的目赤肿痛,以桂枝汤加当归、川芎治痛经,以小青龙汤治失音,以四逆散加薤白治痢疾,以附子理中汤治吐血,以麻附细辛汤和调胃承气汤加减治寒包火的乳蛾,总之,不拘于病名,悉以辨证论治为准绳。尝告诫门人:“为医首要认清了证,方能治得好病,病名可不必强求,若必要先具病名而后言治,则当病情模糊时,岂将置之不医乎”!  范氏用经方,其药味之变更与否,均视病情而定。方证完全相合的,悉遵原方原量,如用小柴胡汤,有量一仍其旧,必嘱去渣重煎者。用四逆散,有诸药均等量,煎服方法均依《伤寒论》者。但若证情复杂加减在所必需。如桂枝汤为范氏所擅用者,凡太阳病头痛、发热、恶风,不论有汗无汗,皆以桂枝汤为主,如有脉浮紧者,加麻黄;咳而微喘者,加杏仁,或与厚朴同用;桂枝汤证见舌质微红、口干者,加花粉或合栀子豉汤;邪欲传少阳者,加柴胡;呕吐加半夏;里实腹满便秘加大黄,即桂枝大黄汤;恶寒有汗,苔白或脉沉细等兼阳虚者,加附子;偏于虚寒者,加党参、白术;妊娠初期试胎合佛手散等。  范氏说:“处方用药,灵活应用,应重则重,应轻则轻”,如以越婢汤治风水、黄疸,麻黄常用至18克,而治小儿麻疹闭证麻黄竟用至24克,见者吐舌,闻者骇然。但用小青龙汤治风寒失音,麻、桂仅用 0.9克泡服,谓风寒之邪客于肺卫,取《内经》因其轻而扬之之义。当然,他运用古方是十分慎重的,他说:“医之运用古方,如将之使用重兵,用药得当其效立见,若不对证,祸不堪矣!临证处方,胆欲其大,而辨证审因,务须细心”。  范氏临证善于望诊,察色望舌而不废切按,医案不尚空论、朴实无华,亦见古方家之风格。10. 祝味菊(1884—1951),浙江绍兴人。先祖世代业医,弱冠进蜀,先随宿儒刘雨笙授读医经,1917年四川招收军医,祝氏投考入学,攻读二年,后赴日本考察医学,翌年回国。1926年赴上海,初未行医,考察近年,深感时医缺少良法,遂开诊。1929年秋,祝氏治愈某医断为“误投辛燥,法按不救”的危笃病人,从此医名大噪。祝氏在上海曾任新中国医学院实习导师及附设新中国医学研究院院长、新中国医院院长。著作有《祝氏医学丛书十种》,其中付梓行世的有《伤寒新义》、《金匮新义》、《诊断纲要》三种。 1948年,由祝氏口述,陈苏生笔录,整理成《伤寒质难》一书,影响甚大。祝氏擅长辛温法,尤以使用大量附子为特点,一般12-18克,多则30-45克。时有“祝附子”之雅号。其用附子每与磁石、牡蛎、枣仁、远志、茯苓等潜阳安神药并用,经验独特。11.陆渊雷(1894-1955),名彭年,上海川沙人。少时从朴学大师姚孟醺治经学、小学,通诸子百家,好天文历算,1916年至1925 年间任教于暨南大学等学校,业余治医学,及有成,受《伤寒论》于武进恽铁樵,又请益于章太炎,并助恽氏办函授学院,曾执教于上海各中医学校。1928 年同章次公等合创上海国医学院,著作有《伤寒今释》、《金匮今释》、《陆氏论医集》等。  陆氏认定《伤寒论》为经方之冠,治疗之极,为学医所必由,故沉潜反复,研索独勤。他认为中医之所以为世诟病,主要原因是“金元以后医家困守《内经》,莫能自拔,单词双义,奉为金科,驰鹜空言,不验实效”,而《伤寒论》为中医疗病之事实,具科学之理,研究中医,关键是用近代医学理论去解释中医治病的事实,而不可泥于《内经》。所谓:“大论用药之法,从之则愈,违之则危,事实也;其必有科学之理存焉。余虽短浅,持科学以寻大论之旨,往往如解牛,动中骨肉。乃知国医取戾之道,固在医经,不在经方也”(《伤寒今释·凡例》)“余以为理论当从西医之病名,治疗当宗仲景之审证为宜也”(《伤寒今释·卷一》)。其著作《伤寒今释》,即采取此种思路,以西医理论解释《伤寒论》的经验事实。他认为《伤寒论》的精粹在于证候方药。他说:“统观仲景书,但教人某证用某方,论中有桂枝证、柴胡证之名,可知意在治疗,不尚理论。中医之治疗有特长,理论则多凭空臆造,仲景不尚理论,正是识见胜人处,后人斤斤于风邪寒邪伤卫伤营之辨,而不于病证药方上著眼对勘,皆非读仲景书者”(《伤寒今释·卷一》)。其学术思想与近代科学的实证思想是一致的。12.叶橘泉(1896-1989),浙江吴兴人。幼年从师学医,早年在苏州从事中医中药教学工作,同时开业行医并致力于本草学的研究。解放后历任江苏省卫生厅副厅长、江苏省中医研究所所长、江苏省中医院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江苏分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江苏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南京药学院副院长等职。著有《现代实用中药》、《近世内科中医处方集》、《近世妇科中医处方集》、《古方临床运用》、《中医直觉诊断学》、《本草推陈》、《食物中药与处方》等。学术上强调在现代医学的诊断下,应用经方,同时重视民间验方的收集与应用。13.胡希恕(1899—1984),沈阳市人。1958 年受聘于北京中医学院任教,教授《伤寒论》、《金匮要略》。临床擅用经方,尤其对桂枝汤、小柴胡汤等的临床应用更有独到之处,除用于伤寒温病以外,尚有内外妇儿各科杂病,每用必效,是当时人所公认的经方家。刘渡舟先生称其为“经方学派的大师”,并介绍说:“每当在病房会诊,群贤齐集,高手如云,惟先生能独排众议,不但辨证准确无误,而且立方遣药,虽寥寥几味,看之无奇,但效果非凡,常出人意外,此皆得力于仲景之学也。 ”(《经方传真·刘序》)胡氏著有《伤寒论解说》、《金匮要略解说》、《经方理论与实践》、《经方实践录》等,惜不易见。近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经方传真》一书,为其门人冯世纶、张长恩、胡跃、李惠治等整理先生医轶而成。胡氏尚谓:“方证是辨证的尖端”、“中医治病有无疗效,其主要关键就在于方证辨得是否准确”,强调了方证的重要性。14.岳美中(1900-1982)曾任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内科主任。他一生临床擅用经方治病。主要著作有《岳美中论医集》《岳美中医案集》等。岳氏主张专方专药与辨证论治相结合,他认为,《伤寒论》六经标题首揭“辨病脉证并治”,金匮要略也是如此,书中指出某病某证某方“主之”,此即为专方专药;某症证“可与”或“宜”某方,是在辨证之下随宜治之之意。后世《千金要方》、《外台秘要》皆依此法。因此,他认为“可知汉唐医家之辨证论治是外感杂病分论各治,在专方专药的基础上照顾阴阳寒热表里虚实”。  岳氏说:专学《伤寒》容易涉于粗疏,专学温病容易流于轻淡。粗疏常致于偾事,轻淡每流于敷衍。必须学古方而能入细,学时方而能鹜实。所以,他并不局限在经方上。他对方药配伍和药物剂量十分重视,如仲景方半夏是以升计量的,岳老遂用实测的方法得到实际重量。陆九芝(1818-1886),名懋修,晚清江苏吴县人。祖上世代知医。初业儒,中年后不乐仕进,承家学之渊源,致力歧黄,博览群书,精内经、伤寒之学。陆氏极力推崇秦汉医学,强调《伤寒论》在临床上的普遍指导意义,尝谓:“《内经》无论真不真,总是秦汉间书,得其片语,即是治法;《伤寒论》无问全不全,苟能用其法以治今人病,即此亦已足矣”“学医从《伤寒论》入手,始而难,既而易;从后世分类书入手,初若难,继则大难矣”。他临证屡以经方起温热大病,活重危险证,尝云:如仲景方而不可用,则病人岂容我以尝试者,何以用之一人而效,用之人人而无不效,且何以彼之不用仲景方者,曾不闻一效也,吾既用之而效矣,用之而屡效矣,则吾岂能舍吾效者不用,而用彼之不效者耶,夫病者何所求,不过求其效耳,然不用仲景方而效不至,则人何乐乎不用仲景方哉。陆氏恪守仲景《伤寒论》,强调温病即阳明病,悉以阳明方为宗,如葛根芩连、白虎、承气等为常用治温之方。对于温病家养阴保津、芳香开窍诸法颇多非议。他认为,《伤寒论》为外感病总论,温病证在《伤寒论》中,方亦不在《伤寒论》外。郑钦安(1824-1911) ,名寿全,四川邛( qiong )州人。早年学医于夙儒兼名医 刘止唐 先生,从授《周易》、《内经》及《伤寒论》诸书,均熟读而深思。郑氏强调阴阳辨证。他认为仲景 “ 功夫全在阴阳上打算 ” ,因此他的特点就是 “ 认证只分阴阳 ” , “ 病情变化,非一端能尽,万变万化,不越阴阳两法 ” 。阳证自有阳证治法,阴证则宜益火之源,或甘温扶阳,或破阴返阳。郑氏擅识阴证。其指征为:少神或无神;喜卧懒言,四肢困乏无力,或踡卧恶寒,两足常冷;不耐劳烦,小劳则汗出;咯痰清稀或呕吐清冷痰涎、清水或清涕自流;语声低弱;唇色青淡或青黑;痛喜揉按;满口津液,不思茶水,间有渴者,即饮也只喜热饮;女子白带清淡而冷,不臭不黏;饮食减少,喜食辛辣煎炒极热之品,冷物全然不受;小便清长,大便通利;面白舌淡,即苔色黄也定多润滑;脉微或浮大而空。凡是 “ 起居、动静、言语、脉息、面色,一切无神 ” ,即是阳气虚衰的阴证。像后人认为火热证的喉蛾、鼻衄、痈疽、痿躄等,依然有阴证存在。他临床擅长使用四逆汤,附子的应用尤为娴熟。他曾说 “ 人咸目予为 姜附 先生 ” 。他是西南 “ 火神派 ” 的代表人物。著作有《伤寒恒论》《医理真传》《医法园通》等。易巨荪(?-1913 ),原名庆堂,巨荪是其号,广东鹤山县人。易氏出身于医药世家,自弱冠受祖父庭训,即嗜读神农、黄帝、仲景诸圣之书,于中医经典著述精通谙熟。易氏于光绪甲午年( 1894 年)将其治验案例辑录成书,名曰《集思医案》。读其验案,可知易氏临证胆识过人,尤擅用仲景经方抢救危急重证,如用大黄甘遂汤治疗产后下血少而腹大如鼓,用通脉四逆汤治疗霍乱,用大承气汤、黄连阿胶汤、生姜泻心汤治疗下利重症,用大剂真武汤加吴萸祈艾半夏治疗产后大出血,用大黄黄连泻心汤治疗吐血,用白通汤、吴茱萸汤、理中汤加炮姜祈艾鹿茸治疗便血如注,用大剂柴胡治疗流感,用二加龙骨汤治疗疟疾,用大剂升麻鳖甲汤改汤为散救治疫核(即鼠疫)流行。黎庇留(1846- ?),字茂才,又名天佑,广东顺德人,近代岭南伤寒名家之一。黎氏精通伤寒,临证均以仲景大法为本,于临床中通权达变,每能立起沉菏,尤善用经方如白虎、承气、真武、四逆之类救治危急重症,以此著名于时。其子黎少庇据其遗下的大量医案手稿整理《黎庇留医案》一卷,晚年撰《伤寒论崇正编》。受业弟子苏世屏、马云衙等也以善用经方名于世。汪莲石,近代安徽婺源名医。汪氏二十时游江浙,夏秋间得寒热,更医者三,云暑热,云伏暑,云秋温,然屡药而不愈,后竟不药而自愈。以后父亲脘痛复作,医治无效而逝,汪氏痛惜之余而立志学医。叩问本家前辈学医入门之书,均谓《脉诀》、《汤头歌诀》、《临证指南》、《温病条辨》,一一检阅始知前客浙病时所服方药书中悉具,遂不信之。又叩问知医而不行道之堂叔,示曰须读《灵》、《素》、《伤寒》、《金匮》,多阅各家伤寒注释,药性必读《神农本草经》。汪氏遂从此入门。他细研各家《伤寒》注本,觉各有所长,各有所偏,后得江西舒驰远《伤寒集注》,疑者焕然冰释。晚年寓居上海,擅用经方大剂,屡起沉疴,时有神医之誉。悬壶沪上,声誉隆盛,当时许多名医如恽铁樵、丁甘仁、程门雪等都曾就教于其门下。 1920 年汪氏编撰《伤寒论汇注精华》。莫枚士(1862-1933),浙江归安(今湖州)人,字文泉。早年研究经学,后改习中医。著有《研经言》、《神农本草经校注》、《经方例释》等。《经方例释》对仲景方的组方特点与规律逐一解释,其中有许多值得注意的观点,如认为干姜细辛五味子为小青龙汤的主药,指出仲景于吐下后必用干姜。全书不分类,但从甘草汤开始,也就形成了他特有的分类方式。陈伯坛(1863-1938),字英畦,广东新会人。清末民初岭南著名经方家,与黎庇留、谭彤晖、易巨荪并称“四大金刚”。少习举子业,举孝廉后绝意仕途,潜心研究《伤寒论》。擅用经方治疗顽急大症,常以重剂取效,单味药常以两计,甚至上斤,人称 “ 陈大剂 ” 。著有《读过伤寒论》、《读过金匮卷十九》、《伤寒门径》、《麻痘蠡言》等。曾独资创办“伯坛中医专科学校”,专授长沙之学,及门弟子散处粤港澳各地,如有 “ 程阔斧 ” 之称的程祖培。陈鼎三(1874-1960),四川乐山人。15岁从文学医,后拜师于邑之宿医陈颖川。陈老潜心歧黄,嗜书如命,不仅能背诵四大经典原文,且能背诵一些名家的注释,特别推崇仲景学说。临证识精胆大,刻意求工,以救治伤寒坏证、逆证名噪遐迩。陈氏还热心于医学教育,培养了一批地方名医,如江尔逊等。陈氏擅用经方,曾治一五旬男患者,突发四肢痿软,不能自收持(迟缓性瘫痪)而仆地,精神清爽,言语流畅。诸医不知何病,陈氏独具慧眼,诊为 “ 风痱 ” ,处以《古今录验》续命汤,投方一剂,次日即能行动。对于顽固性全身严重水肿、大量腹水而小便极少时,陈氏先健运脾气,待胃纳正常时,配合十枣汤或控涎丹以攻逐,但服后并不出现恶心呕吐及泻下逐水作用,而是尿量骤增,浮肿腹水迅速消退。著有《医学探源》、《中国医学常识》、《心腹诸痛论》、《柴胡集解》等。包识生(1874-1936),字一虚,福建上杭人。 1911 年,包氏至上海,组织神州医药总会,主辑医药学报。 1913 年, 发起医药救亡运动,请求保存中医药,以后又创办神州医药专门学校,多次为中医学校加入学系奔走,并执教于上海中医专门学校。包氏学术宗仲景,尚经方,主张改进中医,但反对以西医学说研究中医。代表作有《包氏医宗》。对经方的研究,是包识生学术较突出者。他认为经方自有经方的妙用,其主治与《神农本草经》不同,不能以本草论经方。他说: “ 《伤寒论》一百十三方,《杂病论》一百四十三方,统称之为经方,乃仲圣所著,为方书之鼻祖,功效奇著,迥非后人所作时方可与此论,数千年来,习医者莫不奉为金科玉律,其采用药品,虽取材于《本经》,然间亦有为《本经》所未录者,且其性格又自成一家,治病效能,往往与《本经》药性不符,个药经配成方剂,施之于病,效捷如影响。 ”“ 若以本草之主治,证之经方,则不帝张冠李戴,风马牛不相及矣。故医者当知经方自有经方之妙用,散见于《伤寒杂病论》之间,万不可以《本草》之主治,强合经方之主治也。 ” 他注重经方用量的研究。他说: “ 其分量更神妙不可思议。如桂枝汤治有汗中风之太阳病也,加重芍药则变为治腹痛下利之太阴病矣。加桂则治奔豚病矣,加芍、饴则为补中之品,加芍、黄则为攻腐之方。又如四逆加重姜、附,则变为通脉,去甘草则为干姜附子汤矣,药味之增减,分量之轻重,差之毫厘,失之千里,诚神乎其神矣。后世方书,多有不注分两者,医生临证处方,亦任意填写,药肆售药,更轻重不符,如大承气汤,本四黄八朴五枳三芒,时俗竟有用六分川朴、钱半枳实、三钱玄明粉、二钱大黄,而敢大夸其口曰:今日某姓病,某用大承气矣。其实调胃之不若也。桂枝汤本芍、桂同等,乃有已用白芍三钱,复用桂枝三分者,愈病乎?增病乎?有今之所谓读仲景书、用经方者,大黄、石膏、黄芪、潞党、附子、干姜,竟有用二三两,而至于一二斤者,请问古戥如是乎?古方如是乎?人乎?兽乎?是故一则不及,胆小如鼠,一则太过,心狠如狼,呜乎!草菅人命,谁之过欤?吾中医药之退化,有江河日下之势者,未始非若辈有以致之也! ” 包识生将《伤寒论》方分类研究,认为有主方、单方、偶方、复方、合方、加减方以及六经方、六淫方、阴阳表里寒热虚实方等,这对理解经方是很有启发的。吴佩衡(1886—1971) ,四川会理人。曾任云南省中医师分会理事长。 1948 年创办云南私立中医药专科学校,并任校长。建国后历任云南中医学校校长、云南中医学院院长、中华医学会云南分会副会长。早年从师学习时方,中年以后致力于仲景学说的研究和推广,临床擅用经方大剂,常采用四逆汤、通脉四逆汤、白通汤、麻黄附子细辛汤等扶阳散寒之剂治疗许多阳虚阴寒病症。对中药附子的临床应用能突破常规用量,功效显著。著有《伤寒论条解》、《麻疹发微》等。有《吴佩衡医案》传世。 徐小圃(1887—1961),名放,上海人。得其父杏圃之传,后又虚心吸取各家之长,特别是祝味菊运用温热药的经验,深入钻研《伤寒论》,从而形成了重视顾护阳气的学术思想和擅用温热药的用药的特点,临证屡用峻剂以起沉疴,名躁上海。他认为,阴为体,阳为用,阳气在生理状态下是全身动力,在病理状态下又是抗病主力,而在儿科尤为重要。因此,他特别强调小儿机体特点是 “ 肉脆、血少、 气弱 ” ,属于稚阴稚阳之体,而决非 “ 阳常有余,阴常不足 ” 的 “ 纯阳之体 ” 。他主张治小儿必须处处顾及阳气,并且善于在明辨阴阳的基础上识别真寒假热。他在临床上广泛应用的辛温解表、扶正达邪、温培脾肾和潜阳育阴等法,都是建立在以上认识基础上的。陈逊斋(1888-1948),福建长乐县人,少习科举,青年从戎从政,中年行医,曾在南京主办国医传习所,成立国医研究所,开设医学讲座,影响盛极一时,亦培养了不少国医人才。陈逊斋治医专宗仲景,善用经方。著有《伤寒论改正并注》。周连三( 1889-1969 ),河南省名中医,对仲景学说极为推崇,尤其对黄元御研究颇深,临证擅用温阳法,喜用姜附峻剂,屡起沉疴。如用真武汤加麻黄治疗疔毒,真武汤合理中汤加黄芪治疗脱疽,大剂桂枝加附子汤治疗寒疝,茯苓四逆汤治疗癫狂、疟疾,薏苡附子败酱散治疗肠痈,用己椒苈黄丸加附子治疗肺心病,等等。弟子唐祖宣传其学。武简侯(1892 - 1971),名国良,字简侯,号简子,江苏泰州人。少时随名医宫嘉钰医馆学习诗文及医学。后入天津国医专修学院进行深造。临床上尤擅长经方和外治法。他认为,中医有疾医和阴阳医之分,前者以张仲景为代表,是中医学的正道,后者掺杂五运六气等凿空之论,是医学之歧途。他尝用鳖甲煎丸治疗血吸虫病、肝硬化等肝脾肿大症及闭经;葶苈大枣汤治疗水肿;三物白散治疗小儿哮喘;《外台》走马汤治疗小儿食积、虫积等;大牡丹皮汤、薏苡附子败酱散治疗阑尾炎;桃核承气汤治疗胃癌幽门梗阻;用白虎汤、大柴胡汤、大承气汤、调胃承气汤、《千金》陷胸汤、葛根汤等治疗热病;用小青龙汤治疗肺结核;用苓桂术甘汤加车前子治疗结膜炎;用桂枝茯苓丸保胎等。著有《经方随证应用法》、《儿科各病外治备要》、《妇科各病外治简要》、《各科简易经效方》、《药证学》、《本草附方选》等。朱莘农(1894-1962),名慕伊,江苏江阴峭岐凤戈庄人,同邑名医朱少鸿异母之弟。朱莘农是近代苏南锡澄地区朱氏伤寒派的代表人物,其临证最大特色是强调体质辨证,擅用桂枝类方,以治疗“夹阴伤寒”名世。朱氏常说:“医道之难也,难于辨症,辨症之难也,难于验体,体质明矣,阴阳可别,虚实可分。病症之或浅或深,在脏在腑,亦可明悉,而后可以施治,此医家不易之准绳也。”除察舌、切脉外,朱氏还善用望咽喉、诊脐腹等独到的诊断手法辨别体质。临证或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温经散寒,或用桂枝汤扶阳固表,或用桂枝加桂汤、桂甘龙牡汤平冲救逆,或用五苓散通阳化气,或用真武汤温阳化饮,或用滋肾丸通关,或用白通人尿猪胆汤逐阴,或用附桂配羚羊角麝香平肝潜阳,还有独参汤的补气固脱、黑锡丹的温阳降逆、三甲复脉汤的养阴涵阳,更有麝鸽敷脐、姜艾灸脐、葱麸热熨等外治法以温散凝寒等。除伤寒热病之外,朱氏还用此法辨治内科、妇科等内伤杂病。朱氏晚年悬壶无锡,对丹溪之学尤为倾心,喜用苦泄清降,尤长于辛凉宣泄,处方轻灵,于气火、痰火诸症多所治验。其脉案经后人搜集整理成《朱莘农医案》已正式出版。张岫云(1894-1974),祖籍辽宁省铁岭县。幼读私塾,后拜师学医, 23 岁始在家乡悬壶。 1956 年调到辽宁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工作。他在临床辨证论治中多取法于《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他认为:“古方都是经过前人反复临床验证总结出来的有效方剂,只要辨证确切,用之多可取效。有人提出,古方不能治今病,是没有根据的。”张老不但用伤寒六经辨证法治疗小儿热性病,还用以治疗小儿杂症。他常说:“六经辨证不是专为伤寒热病而立,其他病也可应用。”“病有定名,方有完法,药有专能,在治疗上多宗古人原方,在某些情况下,可随症略事增减,但不能妄添蛇足。”他常用麻杏石甘汤、葛根汤、白虎汤、竹叶石膏汤、大小柴胡汤、葛根芩连汤、桂枝汤、桂枝新加汤治疗小儿外感,用麻杏石甘汤、小青龙汤、麦门冬汤、清燥救肺汤、千金苇茎汤等治疗小儿咳喘,用橘皮竹茹汤治疗小儿幽门痉挛,用吴茱萸汤、半夏泻心汤、茯苓泽泻汤、五苓散、附子粳米汤、理中汤等治疗胃肠炎,用胃苓汤、保和丸治疗伤食,用白头翁汤、大承气汤、桃花汤、白虎汤治疗小儿菌痢,用五苓散、猪苓汤、越婢加术汤、实脾饮等治疗小儿急性肾炎,上述经验见《张岫云老大夫医案 100 例》。夏仲方(1895-1968),名琦,上海市松江县人。 17 岁拜松江十三世儒医张友苌为师,出师后在松江城内悬壶应诊。建国后历任上海市华东医院中医科主任、上海市中医学会常务委员,上海市中医内科学会主任委员,中央卫生部中医研究组顾问,上海中医学院内经教研组组长。夏氏认为《伤寒论》是统论一切外感疾病,而且是为百病立法之书。他对仲景方药研究精深,临床善用古方,如当归芍药散保胎,桂枝茯苓丸调经,桂枝汤治疗痛经,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治疗高血压病,桃核承气汤治疗强迫观念,麻黄附子甘草汤治疗麻疹,肾气丸治疗糖尿病,黄芩疗诸血证,薯蓣丸治疗结核病等等。姜春华先生赞誉其医案“皆如老吏断狱,精到无比,无江南者纤巧之风,洵难得传世之作”。夏氏著述多毁于文革,其门人及后人整理出医论若干篇,均收录于《中医经方学家夏仲方专辑》一书中。赵寄凡(1896-1962),号复初,天津名医。赵氏自幼随其父赵雅荪习医。解放后应卫生部委托,与天津名医陆观虎筹建天津市中医门诊部, 1955 年负责组建天津市中医医院,并担任副院长一职。赵氏推崇经方,在津门有“经方派”之称。他说:“时方的法度,就不如经方严格,经方不但照顾疾病整体全面,更按轻重缓急,阶段分明……以某一个时方与某一个经方对比,有的时方对经方可以分庭抗礼,究竟大多数不如经方水平高。”赵氏认为,掌握了张仲景的《伤寒论》后,就掌握了人体面对疾病时病理、生理机能的表现、演变和转归。他说:“ 临床上虽见证多端,亦可运用伤寒法、伤寒方以应无穷的病变。 ”赵氏临床四十载,习用经方,对三阴证的诊断和治疗尤有心得,如他常用的吴茱萸汤、四逆汤、理中汤、甘草桔梗汤、甘草附子汤、真武汤等,不仅药味少、剂量小,价格还便宜,治病效如桴鼓,备受病员欢迎。他常批评时医不懂经方,不懂组方原则,乱开大处方,随便凑药,有如饭馆中之大拼盘,包罗万象,还美其名曰发明创造。此语针砭时弊,仍有现实意义。陈慎吾(1897-1972), 福建闽侯人。生平推崇仲景医学。他指出: “ 《伤寒论》是中医基础医学,同时又是临床应用医学 ” 。几十年中,坚持用经方治病。《伤寒论》 113 方,其中用过者在 90% 以上,《金匮要略》 262 方,用过者在 80% 以上,其中尤擅用桂枝剂、柴胡剂、苓桂剂、泻心汤剂、四逆汤剂等类方剂。陈会心(1898-1980),字贯一,沈阳市虎石台人。 1921 年取得中医师资格,先后在抚顺、沈阳等地行医。曾师承经方名家窦有亭。一生推崇张仲景,擅用经方治疗传染病及各科杂病。 1959 年 1 月沈阳市麻疹大流行,死亡率极高,陈应心一反当时温病治法,力主用真武汤抢救麻疹肺炎见高热神萎,气促汗出、下利脉促者,如此治疗者往往一剂热降而神清,三剂热退而转危为安,死亡率迅速下降,受到辽宁省卫生厅、沈阳市卫生局的重视并在全市推广。再如用白虎汤、大承气汤抢救小儿中毒性痢疾,用五苓散、附子理中汤、桂枝汤等治疗中毒性消化不良,用《古今录验》续命汤、五积散治疗中风,用小陷胸汤加味治疗渗出性胸腔积液,用黄芪建中汤合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治疗再障,用大建中汤治疗多发性大动脉炎,这些经验经沈阳市第一人民医院中西医结合研究小组整理成《陈会心医案》于 1976 年内部发行。余无言(1900-1963),原名余愚,字择明,又字愚庵,江苏阜宁县人,民国时期上海著名经方家。幼习经史,后随父余奉仙学医, 18 岁即悬壶乡里。后定居上海,先后在上海中国医学院、新中国医学院等任教,并与张赞臣合作创立上海中医专科学校,担任教务长,兼授《伤寒论》、《金匮要略》、《外科学》等课。建国后曾在卫生部中医研究院、北京中医学院任职。余氏兼通中西医学,对仲景学说深有研究,临床上擅长运用白虎汤、承气汤、泻心汤、大小陷胸汤等治疗各种温热重症,如肠伤寒及并发症,被人称为“石膏大黄先生”。著有《伤寒论新义》、《金匮要略新义》、《湿温伤寒病篇》、《斑疹伤寒病篇》、《实用混合外科学总论》、《实用混合外科学各论》、《翼经经验录》等。翟冷仙(1900-1990),江苏东台市人。于仲景之学造诣极深,临床善用经方治疗急症大病。如突破暑温常规治则而用大青龙汤加附子治疗“乙脑”、“ 流脑”,用白虎汤加味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用硝石矾石散治疗钩虫病、血吸虫病黄疸,用大剂小半夏加茯苓汤治疗顽固性呕吐。有手稿《碧荫书屋主人翟冷仙珍藏伤寒杂病论集》一部,以白云阁本《伤寒论》为底本而作注疏,该书 1987 年起由《实用中医内科杂志》连载刊出。赵锡武(1902—1980),河南夏邑人。原名钟禄。早年到北京学习中医。曾任华北国医学院教员。建国后,历任卫生部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心血管研究室主任、中医研究院副院长,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副会长。对《伤寒论》、《金匮要略》研究较深,擅用经方。对心脏血管病、糖尿病、小儿麻痹症等的治疗有独到之处。有《赵锡武医疗经验》。陈达夫(1905-1979),四川著名中医眼科专家。临床擅用经方。他认为,仲景之方,立法严谨,组合精当,力专效宏,虽本为伤寒杂病而设,却同样可用于各种眼病。所著《中医眼科六经法要》书中,六经篇所列 86 节证候剧药中,学用经方及加减者竟占一半。其中如葶苈大枣泻肺汤治疗气轮肿胀,炙甘草汤加柴胡治疗视物易色,旋覆代赭汤加减治疗视物颠倒、视正反斜等,均有特色。姜春华(1908-1992),江苏省南通县人。自幼跟随其父学医,迁居上海后师 从陆渊雷先生学习中医。先后在上海中医专科学校、上海复兴中医专科学校、上海新中国医学院任教。解放后任上海第一医学院附属内科医院(今华山医院)中医科主任兼第一医学院中医教研室主任。姜氏认为:“既要为病寻药,又不废辨证论治,为医者须识病辨证,才能做到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他临证既注重辨证论治,善用经方,又注重挖掘民间单方、验方和专病专药。对温病治疗提出在辨病辨证基础上掌握“截断扭转”的治法。著有《中医治疗法则概论》、《伤寒论识义》、《经方应用与研究》、《姜春华论医集》,主编有《肾的研究》、《活血化瘀研究》、《活血化瘀研究新编》、《历代中医学家评析》等。范中林,四川现代老中医,多年来潜心于《伤寒论》的研究,在掌握六经辨证规律以治疗外感病和内伤杂病方面,有独到的经验。临床擅用经方,如用四逆散治疗尿路感染,用桂枝汤治疗长期低热,用四逆汤加肉桂治疗前列腺炎等。其部分医案经人整理出版,名《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选》。宋孝志(1911-1994) ,字鸿禧,湖南省宜章县人,北京中医学院东直门医院主 任 医师,从事中医临床教学 60 余载。自幼跟随舅舅刘希盛学习《伤寒》、《金匮》、《千金》、《外台》,并侍诊于侧。刘氏乃湖南名医,擅用经方,精通内妇二科。宋老传承其舅的临证治学特点,重视研究方剂的配伍、剂量、煎服法,尤其注重方与药、药与药之间的关系及每味药在方中的作用和药量变化对全方的影响。他还说,在治疗疾病时应尽可能地选用原有成方治疗疾病,古今大量的方剂均是前人经验的总结,其方药配伍严谨,尤其是仲景方,药专力宏。他临床善用古方,有经方家风范,如用抵当丸治疗脑血管瘤,用栀子豉汤治疗过敏性哮喘,用桂枝生姜枳实汤、一味白术汤治疗房颤,蒲灰散合葵子茯苓散治疗顽固性水肿,鸡鸣散治疗风心病心衰水肿,防己地黄汤治疗癫证等。门纯德(1917-1984),字秉洁,河北蔚县人,山西大同医学专科学校副教授。治学崇尚仲景学说,临证擅用“兴阳温经祛寒法”治疗慢性顽固性疾病,如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小儿腺病毒性肺炎危证,通脉四逆汤治疗冠心病,大黄附子汤治麻痹性肠梗阻,白术附子汤与附子汤治疗不孕症,乌头桂枝汤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桂枝甘草汤治疗严重失眠等。临证创“联合方组”法,用数方主辅相承,互依互用,循渐进轮流交替服用,达到病体同调、标本兼顾、缓缓图本的策略。转载自http://blog.sina.com.cn/wujunn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视频,建议使用火狐或者谷歌浏览器

发布了文章

25认识小儿手足口病及常见皮肤病-3

在夏天的时候炎夏烈日当头,家长如果对小儿娇嫩的肌肤稍有照顾不周,就有可能发生各种皮肤问题,弄得浑身都不舒服。痱子和恼人的日晒皮炎等都有可能出现在小儿的身上。4-5月的广州很快会步入夏季,家长朋友要提前做好防范,尤其是刚生小孩的父母们,更要注意啦。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儿科杨东新汗液、蚊虫和日晒均可导致小儿皮炎 夏日的高温酷暑,让许多小儿娇嫩的肌肤受到了皮炎或是痱子的骚扰。夏季小儿最容易发生的皮肤问题有哪些呢?夏季由于温度较高,哪怕是早上9时多,太阳就已经很刺眼了,小儿的身上经常是汗液津津的,尽管洗澡也勤快,可有的孩子的皮肤还是难以保持干爽,就这样,随之而来很容易诱发各种皮肤问题,如汗疱疹、脓疱疹、多形日光疹、日晒皮炎、病毒感染后疱疹性皮炎、蚊虫叮咬等。汗疱疹俗称“痱子”,是夏天幼儿最常见的皮肤问题,多见于颈部、前胸及后背,大片状的红疹子,有瘙痒感;脓疱疹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链球菌等细菌感染引起的,会相互传染,呈播种性转移。主要的症状是痒而不痛,常见于头颈部,表现为一个个被抓破的小红疱,可有脓疱,在某一区域内较多,并有向外扩散的趋势;“毛毛虫”皮炎并不是“毛毛虫”叮咬所致,而是其身上的刺毛接触到皮肤所引起的局部变态反应。“毛毛虫”的刺接触皮肤后12~24小时,接触的部位便产生许多小红疱,呈团块状,高出皮面,奇痒无比;蚊虫叮咬,由于宝宝夏天很贪玩,衣服穿得少,被蚊子、跳蚤及其他各种蚊虫叮咬的机会增加,而且与成人相比,局部的红肿反应也较为强烈。皮疹多见于手部、小腿及足踝处,有红肿和水疱等现象;而多形性日光疹则是一种迟光性变态反应,这种病往往有家族史,在晒太阳后数小时发生。皮肤表现多样,皮疹出现在面、颈胸前、手背等暴露部位,有红斑、丘疹、水疱等多种形态;恼人的日晒皮炎又称日晒伤,是由强烈日照射后引起的急性皮肤炎症。该病多发生在夏日且小儿易患此病。被照射的皮肤出现边界明显的红斑,严重者出现水肿,并伴有局部灼热或刺痛,有的可能会出现局部瘙痒,病情严重的小儿会有全身症状。家庭如何护理小儿皮炎皮疹小儿的皮肤炎症,家长是防不胜防,应该怎样应对,才能让孩子远离这些恼人的皮肤问题安稳过暑呢?对于小儿易出现的皮肤症状,家长们在生活细节上要学会对症下yao,及时做好一些预防措施。对于小儿汗疹应重在保持小儿皮肤的清洁、干燥,常给小儿洗澡,穿轻薄、透气的棉质衣服。不要带大汗淋漓的小儿进入空调房,如果孩子从大汗淋漓的状态马上进入温度低的环境,汗腺毛孔猛然收缩,汗水排出不畅,很容易长痱子,应在阴凉处呆一会儿再进去。如果汗疹已经发生,家长可以购买一些马齿苋,用开水煮开,待水温合适后给孩子洗澡,如果痱子较多,且瘙痒严重,可把鲜蒲公英、丝瓜叶、马齿苋捣烂后,外敷在孩子皮肤患处,也会很快见效。对于这一类的孩子,也可以在洗澡时加入藿香正气水,汗疹退得会很快,很舒服。另外,家长还可以自制清热利湿的饮品,如较小的小孩可喂些青菜汤、西瓜汁;1岁以上的孩子可喂服绿豆汤或菊花茶;可给脾气急躁的孩子喂些西瓜褪衣水,不但利尿去火,制作也简单,方法是将西瓜皮洗净去掉外面的绿皮,煮水后放入少许冰糖,频频喂服即可。如果自行处理还是不奏效,就要去看看皮肤科的医生了。脓疱疹的预防以保持皮肤的清洁卫生为主。如果孩子发生脓疱疹,可以适当口服和外用抗生素治疗,症状两三天就会明显改善。极少数小儿在脓疱疹后会并发急性肾炎等,表现为眼睑水肿、尿量减少和血尿,重者可有生命危险,应及时就诊。预防蚊虫叮咬也很重要,平时应注意居家环境清洁,地毯、凉席、玩具和宠物都是虫蚤的可能来源;应采取适当的防蚊措施,尤其夜晚睡觉时;白天户外活动时,尽可能穿上长袖衣裤或喷上防虫液。被蚊虫叮咬后,可以搽万金油、风油精,使患处清凉;如果叮咬严重,可以遵医嘱口服或外用yao物治疗,防止皮肤感染。之前已有详细简绍,在这儿不多说了。夏天小儿的户外活动比较多,晒伤的可能性也随之大增,特别是游泳时,宝宝皮肤稚嫩,要涂上防晒乳液加以保护。另患多形性日光疹的孩子多为过敏体质,因此要尽量少吃过敏的食物,如鱼、虾、蟹、鸡蛋等,以免出现过敏,加重病情。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视频,建议使用火狐或者谷歌浏览器

发布了文章

50认识甘草泻心汤

近来用甘草泻心汤辨证治疗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手足口病、疱疹性口腔炎,取得较好疗效,以前对于此类疾病辨证属于湿热者,多用甘露消毒丹、连朴饮等方加减,亦有取效,亦有疗效欠佳。此方在成人内科疾病尤其消化系统疾病中应用较多,现将该方的应用做一总结,以利于在小儿疾病中推广使用,使更多的患儿受益。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儿科杨东新 1,原文《伤寒论158条》 伤寒中风,医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硬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医见心下痞,谓病不尽,复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结热,但以胃中虚,客气上逆,故使硬也。甘草泻心汤主之。方二十一。 甘草(炙,四两)黄芩(三两)干姜(三两)半夏(洗,半升)大枣(擘,十二枚)黄连(一两) 上六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升,日三服。(臣亿等谨按上生姜泻心汤法,本云理中人参黄芩汤,今详泻心以疗痞。痞气因发阴而生,是半夏、生姜、甘草泻心三方,皆本于理中也,其方必各有人参,今甘草泻心中无者,脱落之也。又按千金并外台秘要治伤寒?食,用此方,皆有人参,知脱落无疑。) 2,原文《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 狐惑之为病,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蚀于喉为惑,蚀于阴为狐,不欲饮食,恶闻食臭,其面目乍赤、乍黑、乍白。蚀于上部则声喝,[一作嗄。]甘草泻心汤主之。(十) 甘草泻心汤方: 甘草四两 黄芩 人参 干姜各三两 黄连一两 大枣十二枚 半夏半升 上七味,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温服一升,日三服。 记得《大长今》中长今用治皇帝的狐惑病时曾翻阅过《金匮要略》提到过此方。在临床上,我们常遇到寒热错杂的症状,如口腔溃疡、大便溏泻的上火下寒症,应当如何处理?这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清上热要用苦寒药,苦寒伤胃则大便又要受影响;温下焦要用热药,温燥药必然加重口腔溃疡的发作。这是胃中有热,肠中有寒,应当用《伤寒论》中的甘草泻心汤治疗。曾用上方治疗一例疱疹性口腔炎患儿,2剂取效,不过该方味苦,许多小孩不一定配合,要做思想工作,效果蛮好。《伤寒杂病论》中有好几个方剂均是寒温并用,治疗寒热夹杂之症,值得总结思考。 甘草泻心汤是治疗脾胃之方。因胃虚不能调理上下,故出现上火之口腔溃疡,下寒之大便溏泻,中焦之脾胃痞满。所以用甘草泻心汤,可以上治口腔溃疡,下治大便溏泻,中治脾胃胀满。如果在临床上遇到上火、下寒、中满的病症,都可以应用甘草泻心汤来进行解决。 功效主治:伤寒痞证,胃气虚弱,腹中雷鸣,下利,水谷不化,心下痞硬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常用于治疗口腔糜烂,急慢性胃肠炎,狐惑病(白塞氏综合症),痤疮,毛嚢炎,阴部口糜,慢性泄泻,胃虚便秘等。 病理分析:从本方之药物配伍分析,患者必为先脾胃气虚,中焦水饮积聚,久郁化热,热又蒸水,遂成湿热之证。湿热之邪居无定所,如狐之多变,故古人称之为狐惑病也。其证多见于九窍之处或毛发之处。仲师治之先以姜参枣草补中益气治其本;半夏祛中焦之水邪兼化痰湿,则中焦可安;芩连配姜苦降辛升湿热之邪无所藏也。 各家论述: 1.《古方选注》:甘草泻心,非泻结热,因胃虚不能调剂上下,致水寒上逆,火热不得下降,结为痞。故君以甘草、大枣和胃之阴,干姜、半夏启胃之阳,坐镇下焦客气,使不上逆;仍用芩、连,将已逆为痞之气轻轻泻却,而痞乃成泰矣。 2.《医宗金鉴》:方以甘草命名者,取和缓之意。用甘草、大枣之甘温,补中缓急,治痞之益甚;半夏之辛,破客逆之上从;芩、连泻阳陷之痞热,干姜散阴凝之痞寒。缓急破逆,泻痞寒热,备乎其治矣。 3.《金匮要略释义》:湿热肝火生虫而为狐惑证,故宜清湿热,平肝火;由于虫交乱于胃中,又当保胃气,因人以胃气为本,故选用甘草泻心汤。君甘草以保胃气;连、芩泻心火,去湿热。虫疾之来也非一日,其脏必虚,卧起不安,知心神欠宁,故用人参补脏阴,安心神;大枣以和脾胃;用姜、夏者,虫得辛则伏也。 方剂研究:甘草泻心汤在《金匮要略》中被作为治疗狐惑病的专方来使用的。狐惑病类似于现代医学的白塞氏综合征。因病发于头面与会阴,又有人称为终极综合证。然而,把甘草泻心汤作为狐惑病的专方看待,似乎仍未揭示本方主治的实质。狐惑病是以口腔及生殖粘膜损害为主症。因此,可以把本方作为治疗粘膜疾病来使用,即甘草泻心汤是粘膜修复剂,很多名中医对此方的运用颇有共识,其中南京中医药大学的黄煌教授就是代表。就范围而论是针对全身粘膜而言的,不仅包括口腔、咽喉、胃肠、肛门、前阴、还包括泌尿系粘膜乃至呼吸道粘膜,眼结膜等等。就病变类型而言,既可以是粘膜的一般破损,又可以是充血、糜烂,也可以是溃疡。临床表现或痒、或痛、或渗出物与分泌物异常等,因其病变部位不同而表现各异。《伤寒论》中“其人不利日数十行,谷不化。”即是胃肠粘膜被下药损伤影响消化吸收所致。临床上,甘草泻心汤既可用于治疗复发型口腔溃疡、白塞氏病,也能用于治疗慢性胃炎、胃溃疡以及结肠炎、直肠溃疡、肛裂、痔疮等。结膜溃疡、阴道溃疡也能使用。不管是何处粘膜病变,均可导致病人心烦不眠,这可能与粘膜对刺激敏感有关。甘草是本方主药,有修复粘膜作用,如《伤寒论》以一味甘草治咽痛,即是咽喉部粘膜充血炎变。总之,本方的临床运用要善于举一反三,不能被“蚀于喉”、“蚀于阴”的条文障住眼目。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视频,建议使用火狐或者谷歌浏览器

发布了文章

认识过敏性紫癜-诊疗面面观

最近儿科急诊我接连遇到两例过敏性紫癜的学龄前儿童,是在我科西医治疗过的患儿,通过沟通发现家长对这个病没有足够的认识。再例家长有一个共同点:非常担心紫癜性肾损害,不同点:其中 一例家长相较理智,他的孩子是病情平稳后出院再次反复的-双下肢较多瘀斑、紫癜伴踝关节、腕关节肿痛,来急诊问是否需要再次住院输液,肯听医生讲注意事项,配合医生治疗,我重新问诊并告知目前的诊疗方案、注意事项,建议中医治疗为主,而且当晚还取不了中药 ,第2天取了内服及外洗中药4剂,今日复诊,双下肢瘀斑、紫癜全部消退,踝关节、腕关节肿痛消失,复查尿常规无异常,家长很满意。另外一例,是皮肤型、腹型、关节 型,家长害怕,但又不配合治疗,既要病好,又不想用药,我一说 用中药,家长极度地不信任,已看到前面医生建议住院,而家长签字拒绝,遇到这样的家长我真是很无语,家长是无理的,孩子是无辜的,最后做好知情告知、写好病历,在不违反诊疗原则的同时开上家长认为合理的药。这让回忆起2014年1月份的一个病例,一个大女孩疱疹性咽峡炎后得了过敏性紫癜,她在网上查了很多,很害怕,不过她和她的母亲非常配合诊疗,在我的治疗 2次后以中药为主,随访一段时间后病情未再反复。我的体会是中医早期介入,恢复很快,体现其简验便廉的优点,而且疗效优于西医,不逊于激素。接下来介绍一下这个病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儿科杨东新 过敏性紫癜(anaphylactoid purpura)又称亨-舒综合征(Henoch-Schonlein syndrome, Henoch-Schonlein purpura,HSP)。是以小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系统性血管炎。临床特点为血小板不减少性紫癜,常伴关节肿痛、腹痛、便血、血尿和蛋白尿。多发生于2-8岁的儿童,男孩多于女孩;一年四季均有发病,以春秋二季居多。病因和发病机理(etiological factor and etiopathogenesis)(一)病因(etiological factor) 本病的病因尚未明确,虽然食物过敏(蛋类、乳类、豆类等)、药物(阿司匹林、抗生素等)、微生物(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疫苗接种、麻醉、恶性病变等与过敏性紫癜发病有关,但无确切证据。 近年关于链球菌感染导致过敏性紫癜的报道较多。约50%过敏性紫癜患儿有链球菌性呼吸道感染史,但随后研究发现链球菌性呼吸道感染史者在过敏性紫癜患儿和健康儿童间并无差别。另有报道30%过敏性紫癜肾炎患儿肾小球系膜有A组溶血性链球菌抗原(肾炎相关性血浆素受体,NAPlr)沉积;而非过敏性紫癜肾炎的NAP1r沉积率仅为3%。表明A组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是诱发过敏性紫癜的重要原因。 (二)发病机理(etiopathogenesis) B淋巴细胞多克隆活化为其特征,患儿T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CD40配体(CD40L)过度表达,促进B淋巴细胞分泌大量IgA和IgE。30%-50%患儿血清IgA浓度升高,急性期外周血IgA18A+B淋巴细胞数、IgA类免疫复合物或冷球蛋白均增高。IgA、补体C3和纤维蛋白沉积于肾小球系膜、皮肤和肠道毛细血管,提示本病为IgA免疫复合物疾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和IL-6等前炎症因子升高。 本病家族中可同时发病,同胞中可同时或先后发病,有一定遗传倾向,部分患儿为HLA—DW35遗传标志或C2补体成分缺乏者。 综上所述,过敏性紫癜的发病机理可能为:各种刺激因子,包括感染原和过敏原作用于具有遗传背景的个体,激发B细胞克隆扩增,导致IgA介导的系统性血管炎。 [病理](pathology) 过敏性紫癜的病理变化为广泛的.白细胞碎裂性小血管炎以毛细血管炎为主,亦可波及小静脉和小动脉。血管壁可见胶原纤维肿胀和坏死,中性粒细胞浸润,周围散在核碎片。间质水肿,有浆液性渗出,同时可见渗出的红细胞。内皮细胞肿胀,可有血栓形成。病变累及皮肤、肾脏、关节及胃肠道,少数涉及心、肺等脏器。在皮肤和肾脏荧光显微镜下可见IgA为主的免疫复合物沉积。过敏性紫癜肾炎的病理改变:轻者可为轻度系膜增生、微小病变、局灶性肾炎,重者为弥漫增殖性肾炎伴新月体形成。肾小球IgA性免疫复合物沉积也见于IgA肾病,但过敏性紫癜和IgA肾病的病程全然不同,不似同一疾病。[临床表现](clinical manifestation) 多为急性起病,各种症状可以不同组合,出现先后不一,首发症状以皮肤紫癜为主,少数病例以腹痛、关节炎或肾脏症状首先出现。起病前1-3周常有上呼吸道感染史。可伴有低热、纳差、乏力等全身症状。(一)皮肤紫癜(skin purpura) 反复出现皮肤紫癜为本病特征,多见于四肢及臀部,对称分布,伸侧较多,分批出现,面部及躯干较少。初起呈紫红色斑丘疹,高出皮面,压之不褪色,数日后转为暗紫色,最终呈棕褐色而消退。少数重症患儿紫癜可融合成大疱伴出血性坏死。部分病例可伴有荨麻疹和血管神经性水肿。皮肤紫癜一般在4-6周后消退,部分患儿间隔数周、数月后又复发。 (二)胃肠道症状(gastrointestinal symptom;GIS) 约见于2/3病例。由血管炎引起的肠壁水肿、出血、坏死或穿孔是产生肠道症状及严重并发症的主要原因。一般以阵发性剧烈腹痛为主,常位于脐周或下腹部,疼痛,可伴呕吐,但呕血少见。部分患儿可有黑便或血便,偶见并发肠套叠、肠梗阻或肠穿孔者。 (三)关节症状(arthrosissymptom) 约1/3病例可出现膝、踝、肘、腕等大关节肿痛,活动受限。关节腔有浆液性积液,但—般无出血,可在数日内消失,不留后遗症。30%-60%病例有肾脏受损的临床表现。多发生于起病一月内,亦可在病程更晚期,于其他症状消失后发生,少数则以肾炎作为首发症状。症状轻重不一,与肾外症状的严重度无—致性关系。多数患儿出现血尿,蛋白尿和管型,伴血压增高及浮肿,称为紫癜性肾炎;少数呈肾病综合征表现。肾脏症状绝大多数在起病一个月内出现,亦可在病程更晚期发生,少数以肾炎为首发症状。虽然有些患儿的血尿,蛋血尿持续数月甚至数年,但大多数都能完全恢复,少数发展为慢性肾炎,死于慢性肾功能衰竭。 (四)其他表现(other manifestation) 偶可发生颅内出血,导致惊厥、瘫痪、昏迷、失语。出血倾向包括鼻出血、牙龈出血、咯血、睾丸出血等。偶而累及循环系统发生心肌炎和心包炎,累及呼吸系统发生喉头水肿,哮喘、肺出血。未完待续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视频,建议使用火狐或者谷歌浏览器

发布了文章

杨东新主任每周出诊公告(17年2月13日~2月19日)

出诊地点及时间:番禺院区儿科门诊3楼12号诊室~儿童中西医结合专科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儿科杨东新2月13、16日08:00~11:45;14:00~16:45(预约+现场挂号)2月14、17、19日 08:00~11:45(全部为现场挂号、不能预约)2月18日 08:00~11:45(预约+现场挂号)2月18日 14:00~16:45(全部为现场挂号、不能预约)温馨提醒:1、请各位家长取号后在3楼儿科门诊护士站先找护士报到,届时听叫号再进来,为了营造良好的环境,请遵守诊疗秩序,互相尊重,感谢配合。请注意听呼叫进诊室就诊或诊室附近等待、注意看显示屏2、为了方便患者就诊,专科门诊有一半是预约挂号、一半是现场挂号。因此,我的预约号可能要提前3天~1周,否则很快约满;现场挂号7点半左右可能已经排了长队,8点基本上挂满,如有需要请早做打算。因有其它工作安排并要保证所挂号患儿的诊疗质量,时间已安排比较满,不加号。请避开周六日出诊时间(患者扎堆、等待时间太长)3、如果没有我们医院的诊疗卡,可以关注“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微信公众号,根据指示填写相关信息可以在线办卡,绑定诊疗卡,可以在线预约或拨打39151611预约。4、为了方便及时就诊,避免不可预知因素,请提前安排好时间、行程,请来到门诊后及时找护士报到,过时不候。请避免接近下班时间就诊,等看完了中药房可能已经下班了,需要等上班后才能取药。请家长朋友们注意。5、挂下午的号上午不能安排就诊,如果您的孩子情况比较紧急、请先看急诊或先找其它医生就诊评估。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视频,建议使用火狐或者谷歌浏览器

发布了文章

7案三-支气管肺炎

患儿,男,2岁4个月,因“发热、咳嗽、气喘4天”入院。病程中热峰39.9度,阵发性连声咳,可咳出白色粘痰,有流涕,无声嘶,曾予“头孢呋辛、炎琥宁”2天,美洛西林舒巴坦、利巴韦林治疗1天,病情无好转,收入院进一步治疗。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儿科杨东新 入院时查体:T 37.4度,P112次/分,R 28次/分,W 10.5KG 咽充血,双扁桃体I度肿大,三凹征(+),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中等喘鸣音少许痰鸣音。心腹神经系统查体无异常。 入院后查WBC 5.55*10^9/L,N/L 48.5/40.5,ESR28mm/h,肥达氏+外斐氏反应(-),入院后予“头孢美唑”抗感染,甲强龙静滴、普米克雾化抗炎平喘,化痰,退热等处理后体温下降后易反复,气喘较前稍减轻,咳嗽仍较明显,这个患儿是我在抢救室曾经管过的一个患儿,这次入院不是我主管,我值班的中午家长碰见我认出我来,硬让我再给她儿子看看,西医已经干预3天,抗炎、平喘、化痰力度够强,控制仍不理想,我建议中西医结合治疗。第一次是我接诊的,家长还是比较相信我,同意加用中药,与管床医生沟通后予加用中药治疗,当时患儿的情况如下: 患儿有发热,体温38.6度,仍有咳嗽,阵发性单声咳,痰多难咯,有气促、气喘,无发绀,无流涕、鼻塞,精神稍疲倦,反应一般,胃纳尚可,二便正常。查体:舌红,苔微黄腻,脉浮滑数。咽充血,双扁桃体无肿大,咽后壁滤泡增生,三凹征(+-),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呼气相哮鸣音及湿罗音。诊断:肺炎喘嗽病辨证:痰热闭肺证治法:清热化痰,泻肺平喘方药:麻杏石甘汤、苇茎加杏仁滑石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处方: 炙麻黄5 杏仁10 甘草3石膏20(先煎)毛冬青15 苇茎10桃仁10苡仁15冬瓜仁10 滑石15 苏子5 莱菔子5白芥子5 桑白皮10叁剂,水煎服,每日一剂。 服上方一剂后,发热渐退,无反跳,咳嗽、喘息较前减轻,三剂后无气促、喘咳息,仍有咳嗽,精神较前好转,舌质转淡,苔变白,病情已基本控制。当然是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基础上,患儿的病情较平时类似的患儿恢复要快,症状改善明显。令西医同事们不得不折服,疗效是最好的见证。 补记:《温病条辨》:“太阴湿温,喘促者,千金苇茎汤加杏仁、滑石主之” 。《金匮》谓:喘在上焦,其息促。太阴湿蒸为痰,喘息不宁,故以苇茎汤轻宣肺气,加杏仁、滑石利窍布逐热饮。 麻杏石甘汤出自《伤寒论》,原治太阳病,发汗未愈,风寒入里化热,“汗出而喘者”。后世用于风寒化热,或风热所伤,但见肺中热盛,身热喘急,口渴脉数,无论有汗,无汗,便以本方加减治疗,服后辄效。因肺中热甚,蒸迫津液,固然有汗,若津液大伤,则汗少或无汗。此时当加重石膏用量,或加炙桑皮、芦根、知母之属。若无汗而见恶寒,是虽邪已入里化热,但在表之风寒未尽,或是风温而挟风寒所致,当酌加解表之品,如荆芥、薄荷、淡豆豉、牛蒡子之类,在用清泄肺热为主的同时,开其皮毛,使肺热得泄而愈。所以临证用本方,不必拘于“汗出而喘”,但当细审无汗之故,或加清热生津之品,或加辛散解表之属,自然药证相当,应手而效。 三子养亲汤源自《韩氏医通》:“治痰先理气,此治标之论耳,终不若二陈有健脾去湿治本之妙也,但气实之证则养亲汤亦捷径之方矣。”“韩氏此方,用治老年人食少痰多,以致咳嗽喘逆等证。年老中虚,饮食不化精微,反化为痰,痰壅则气滞,气滞则肺失下降之令,故见咳嗽喘逆等证。”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视频,建议使用火狐或者谷歌浏览器

发布了文章

1认识小儿尿路感染

小儿尿路感染是细菌进入尿通道所引起的。事实上,对宝宝来说,发生泌尿道感染的机率不低,它占儿童泌尿系统疾病的8.5%,居第四位。由此可见,爸爸妈妈需要提高对尿路感染的预防。小婴儿泌尿系统的生理结构使得他比成年人更容易出现尿路感染,所以对宝宝小屁股的护理要尤其仔细。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儿科杨东新·尿路感染表现出来的最明显症状是发烧,这就让很多父母误认为宝宝只是感冒,所以要多了解尿路感染的表现。·清洗男孩、女孩私处时要掌握重点。·尿路感染不一定要使用抗生素治疗,大部分宝宝多喝水、多排尿就可以,必要的时候医生才会建议给宝宝用抗生素。尿路感染小档案:·高发期:6~8月·哪些宝宝更容易患尿路感染:任何年龄的宝宝都可能患尿路感染,2岁以下宝宝发病率尤高。通常,女孩发病为男孩的3~4倍。明显症状:对大部分宝宝来说,不明原因的发烧可能是唯一的症状。在只出现发烧而没有其他症状的宝宝中,大约5%发生尿路感染。其实宝宝尿路感染也有尿频、尿急、尿痛的症状,只不过他们无法用语言表达出来。如果能仔细观察宝宝,你还是能发现一些蛛丝马迹:·宝宝经常哭闹、不吃奶、烦躁不安可能就是尿道内不适、疼痛的表现;·宝宝的尿布需要不断更换,而每次排尿量却不多,可能正是尿频尿急的表现;·宝宝的会阴常见有尿布疹,尿布有臭味等,都可能是尿路有感染的特征。严重的并发症:婴儿的尿路感染会沿尿液逆行肾脏造成感染;即使较大的孩子尿路感染迟迟未能对症治疗,有时也会上行演变成肾盂炎、肾盂肾炎、肾脓疡等。虽然,这些严重疾病出现的比率不高,但专家提醒大家,还是要及早发现宝宝的尿路感染,及早带他去做治疗。何时该去看医生:发现宝宝总是抗拒排尿、排尿时哭闹的表现时,再或者宝宝的会阴常见有尿布疹,尿布有臭味时要带他去看医生。为什么宝宝容易得尿路感染?和成人相比,宝宝更容易得尿路感染,尤其是小婴儿,这与宝宝自身的生理特点密切相关:1、小宝宝需要经常用尿布,又不能控制排尿、排便,尿道口常常受到粪便污染。特别是女孩尿道口较短,男婴有阴茎包皮,加之尿路免疫功能、膀胱防御机制较弱,容易使尿路发生上行感染。2、尿路的先天畸形,是身体各部位先天畸形中发生率较高的部位,如输尿管、膀胱、下尿道畸形等,都容易并发尿路感染。这是宝宝出现尿路感染的最大诱因。3、宝宝的身体尚未发育发熟,容易被病菌所侵扰,使用抗生素的几率大。如果滥用抗生素,就易使革兰氏阴性菌,特别是大肠杆菌占优势,破坏尿道周围的防御屏障,导致细菌侵入尿路引起感染。4、母亲妊娠期菌尿、出生后缺乏母乳喂养的宝宝,患尿路感染的可能性也会增加。还与宝宝的体质相关,如局部免疫功能、膀胱防御机制较弱也容易引起尿路感染。宝宝得了尿路感染该如何护理?·发烧的护理。可采用物理降温(冷敷宝宝额头、或给宝宝做温水擦浴),当宝宝体温达到38.5℃时,要按照医生的指导给他吃退烧药。·让宝宝多喝水或其他喜欢喝的饮料。这是为了让宝宝的尿量增多,有利于冲洗尿道,不利于细菌生长繁殖,并且可以促进细菌毒素和炎性分泌物排出。多数宝宝通过多喝水、多排尿就可以使尿路感染的症状逐渐减轻。·要勤换尿布,而且保持宝宝会阴部清洁干燥。使用布制尿布时,需用先用开水烫洗再晒干,或煮沸消毒。·宝宝需要使用抗生素时,一定要按医生指导的疗程吃药。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口服抗生素可能会让宝宝出现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现象,所以最好在饭后服用,这样可以减轻胃肠道副作用。如果副作用仍明显,可遵照医嘱减量或更换其他药物。通常服药后,宝宝尿痛、尿急等症状会较快消失,尿化验也会逐渐正常,此时最重要的是仍需要按医嘱继续服药,不能看到宝宝没什么症状了就擅自停药,以免反复发作,导致慢性尿路感染。正确清洗宝宝私处也是预防尿路感染的关键。男孩私处的清洁方法:第1步:宝宝大便后首先要把肛门周围擦干净。先把柔软的小毛巾用温水沾湿,擦干净肛门周围的脏东西。第2步:如果发现宝宝的阴茎被粪便污染,可以先用清水冲洗。如果仍然存有污物,可用手把阴茎扶直,轻轻擦拭根部和里面容易藏污纳垢的地方,但不要太用力。可以把小毛巾叠成小方块,然后用折叠的边缘横着擦拭。第3步:阴囊表皮的皱褶里也是很容易积聚污垢的,妈妈可以用手指轻轻地将皱褶展开后擦拭,等小鸡鸡完全晾干后再换上干净、透气的尿布。包皮和龟头清洗:宝宝3-5岁前都不必刻意清洗包皮,因为这时宝宝的包皮和龟头还长在一起,过早地翻动柔嫩的包皮会伤害宝宝的生殖器。当看到包皮逐渐与龟头分离时,可以隔几天清洗一次,但要在宝宝情绪稳定的时候。清洗时,妈妈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轻轻捏着阴茎的中段,朝孩子腹壁方向轻柔地向后推包皮,让龟头和冠状沟完全露出来,再轻轻地用温水清洗。洗后要注意把包皮回复原位。女孩私处的清洁方法:第1步:大便后用湿毛巾从前往后擦掉脏东西。也可以先用装入温水的喷雾器或茶壶从前往后冲洗,这样脏东西就容易被洗掉。第2步:待局部自然干燥后,或用吹风机将局部吹干,再换上新的干燥尿布。不要想尽办法用湿毛巾等东西将小阴唇周围的“脏东西”擦掉。特别是白色分泌物是一层非常好的保护膜。如果将这些保护膜擦去,特别容易造成局部黏膜污染,并不利于预防尿路感染。千万不要每次小便后也要擦干净。有些家长将毛巾叠成细长条,然后在小阴唇的沟里滑动擦拭,这不是推荐的方法。第3步:大腿根部的夹缝里也很容易粘有污垢,妈妈可以用一只手将夹缝拨开,然后用另一只手轻轻擦拭,等小屁股完全晾干后再穿上尿布。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视频,建议使用火狐或者谷歌浏览器

发布了文章

杨东新主任每周出诊公告(17年4月17日~4月23日)

出诊地点及时间:番禺院区儿科门诊3楼12号诊室~儿童中西医结合专科4月17日14:00~16:45(预约+现场挂号)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儿科杨东新4月20日 08:00~11:45;14:00~16:45(预约+现场挂号) 4月18日、4月21、23日 08:00~11:45(全部为现场挂号、不能预约)温馨提醒:1、请各位家长取号后在3楼儿科门诊护士站先找护士报到,届时听叫号再进来,为了营造良好的环境,请遵守诊疗秩序,互相尊重,感谢配合。请注意听呼叫进诊室就诊或诊室附近等待、注意看显示屏2、为了方便患者就诊,专科门诊有一半是预约挂号、一半是现场挂号。因此,我的预约号可能要提前3天~1周,否则很快约满;现场挂号7点7点半左右可能已经排了长队,8点基本上挂满,如有需要请早做打算。因有其它工作安排并要保证所挂号患儿的诊疗质量,时间已安排比较满,不加号。请避开周六日出诊时间(患者扎堆、等待时间太长)3、如果没有我们医院的诊疗卡,可以关注“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微信公众号,根据指示填写相关信息可以在线办卡,绑定诊疗卡,可以在线预约或拨打39151611预约。4、为了方便及时就诊,避免不可预知因素,请提前安排好时间、行程,请来到门诊后及时找护士报到,过时不候。请避免接近下班时间就诊,等看完了中药房可能已经下班了,需要等上班后才能取药。请家长朋友们注意。5、挂下午的号上午不能安排就诊,如果您的孩子情况比较紧急、请先看急诊或先找其它医生就诊评估。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视频,建议使用火狐或者谷歌浏览器

发布了文章

48鼻炎的中医治疗之二

鼻炎治疗的思路和方法 我们已经清楚,鼻炎是外邪内伏为因,而正气不足为本。所以其治疗思路非常简单,就用六经辨证。扶三阴之阳气,祛内伏之邪气。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儿科杨东新 急性鼻炎其实就伴随在感冒症状里,因此,就当成感冒来治即可。我写这些文章的目的是想提醒大家包括医生及家长如何正确的看待鼻炎,如何治疗鼻炎,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凡久患鼻炎,必是三阴体质。阳气素虚,无力祛邪。所以,治本之道在于要先扶三阴之阳气。在扶阳的基础上,配合开表、通窍、温通诸药即可。 鼻炎亦不能只是扶正,虽然正足邪自退,但仍要在扶正的基础上开表祛邪。风寒邪气自太阳而入,亦必自太阳而出。所以,开表之法,首在开太阳。而开太阳之药,首用麻黄。治鼻炎之法,就在于扶助中阳,其法极为简单。可以用桂枝甘草汤,或者甘草干姜汤,都极有效果。有鼻炎的病人要马上停止再用各种抗生素,多护阳,多养阳,平时可以用用这两个方子,一定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惊喜。初患鼻炎本来不难治,就看成是感冒即可,一两付药即愈。但因为怕用毒药,所以渐而治成慢性的了。然后再治来治去,最终治成顽固性疾病了。谁之错?医生还是患者?庸医不通鼻炎之理,滥用寒凉,耗伤病人正气,其良心何在?!鼻炎标症的有效药方和药味鼻炎发作时出现鼻塞、鼻涕、头晕头痛等症状时,需要先缓解其不适,此时当先治其标。当症状缓解后再徐徐扶助三阴阳气,以图治其本。以下数方皆是治鼻炎标症所设,虽然能有效缓解不适,但非根治之法。各位病人用之有效当见好就收,然后仍需要回到改善三阴体质的根本治疗上。传统以来,大家都喜欢用苍耳子散加减方来治疗鼻炎,其有疏风解表,宣通鼻窍的作用,对于缓解鼻流浊涕、鼻塞等症状颇有好处。其方:辛夷花15克,苍耳子10克,白芷30克,薄荷3克。上药共研为极细末。每服5克,于饭后用一根大葱白和6克绿茶煮汤调服,日三次。如果不喜欢内服,还可以用苍耳子散吹鼻,亦可马上通理鼻窍,其效果不差于西药的激素喷雾剂,且久用亦没有副作用。其方:苍耳子、白芷、辛夷、薄荷各等分,上药共研为极细末,加冰片少许和匀,每次取少取吹鼻,每日4次。其效果极为明显,凡慢性鼻炎鼻塞明显,影响呼吸、头晕头胀、精神不振者都可试用。还有一个吹鼻的外用方,亦用于各型鼻炎发作期。其方:鹅不食草5克,细辛5克,川芎5克,辛夷花5克,青黛5克。上药共研极细末,少许吸鼻,日2次。苍耳子散亦可变方为煎剂,治疗急慢性鼻炎、鼻窦炎及过敏性鼻炎,证属风邪所致者均可本方加减,有一定缓解症状的效果。其方:苍耳子10克,白芷30克,川芎10克,黄芩10克,薄荷10克,川贝母10克,淡豆豉30克,菊花10克,甘草10克。使用本方虽变散为汤,但诀窍是煎煮时宜少加水,武火短煎即可,以使药性上攻鼻窍,而不沉于中焦。我自己的经验,治慢性鼻炎时喜欢用玉屏风散合苍耳子散为基本方,再据症化裁。对于各型鼻窦炎,《十一师秘要方》书上提供了一个不错的方子。我临床试用,效果极好。其方:辛荑10克(烘干),桔梗10克,柴胡10克,葶苈子30克。上药共研极细末,每次3克,温水冲服,日2次。季节交替是过敏性鼻炎的好发时期。西医认为这是过敏反应所致,因此,认为最有效的方法是脱敏治疗,但该疗法需持续数年之久,且极易复发。在中医看来,这是不懂治本之法。治疗鼻炎的鼻塞流涕症状,最常用的一味中药就是辛夷花。但此药入煎效差,当作散服效果始好。比如,我治疗长期以鼻塞为主症的鼻炎,或者久年鼻炎而嗅觉丧失,就用单味辛夷花200克,微火烘脆,研为极细末。每次温水冲服4克,日三次,可取通鼻窍的速效。但久服亦不可,因过于通散,恐耗肺气,于康复无益。对于花粉过敏而引起鼻炎者,我喜欢用桂枝汤加玉屏风散,再配合疏表祛邪之剂,效果不错,可以有效地改善症状,且有治本之功。我认为,抗过敏一定要扶正,永远勿拘泥于过敏所产生的诸多症状。治慢性鼻炎要祛伏邪外透太阳,其最有效的药物就是麻黄。不少中医不敢用此药,怕开表太过,汗出亡阳。其实,可以诊病人之脉,有一分浮紧即用一分麻黄。邪气深伏时往往脉象并非伏紧之象,亦需辨清证候,当用即用,怎可缩手缩脚,怠误治疗,让病人继续忍受长期鼻炎的折磨。我临床经常用麻黄数十克,颇有透邪之功,而不虑其能伤阳。如果病人属三阴体质,阳气素虚,医生怕过用麻黄,可以加白术以扶脾阴,加熟地以滋肾阴,加山茱萸以补肝阴,然后用等量麻黄开太阳,则麻黄开表之力即深入三阴之中,而根本不会过汗。再补充几句针灸之道。针刺治疗鼻炎效果极好。一般来说,治标可取迎香,鱼际,通天诸穴,往往针入而鼻塞消失。治本当扶正,我喜用尺泽穴,是肺经水穴,可取金水互生之功。足三里,培土扶正,又是可补肺之不足。另外,需要辨证取穴,如若因肝胆火热而眼痒或者黄涕,当取行间、合谷、侠溪诸穴以清泻木火,加鼻尖点刺出血效果更好;若木郁而鼻塞头痛、精神不振,则需用四关穴以左右升降,此为治本之道;若三阴虚寒,则当温补元气,灸中脘、关元以及肺俞颇有扶正之功;若花粉过敏,当鼓舞督脉阳气,配合宣降肺气,用肺俞、大椎、太渊即可。针灸治疗鼻炎,勿拘于症状,当认清疾病本质,尽量标本兼治,则其效甚至快于中药。慢性鼻炎的配合治疗慢性鼻炎不仅仅是鼻子生病了,其实是全身多个系统出了问题。因此,不能见鼻而治鼻,当重视整体调整。所以,鼻炎患者一定要重视整体辨证,勿拘泥于肺之一脏,当协调周身阴阳、扶助三阴阳气,以为治疗之根本。慢性鼻炎患者平时可常服四逆汤,这是扶助正气的最简单用效的办法。此方能鼓舞少阴的阳气,于促进康复能力,提高免疫力极有好处。平时三阴体质的人亦可常服此方,渐而可以改变体质,增加抵抗力。出汗是开太阳的方法,可以祛邪。因此慢性鼻炎患者可常服生姜红糖汤,或者神仙粥,能温运中焦,扶助脾阳,且能打开太阳,祛邪外出。此方对于平时胃寒怕冷,面色青白之人极有好处。四肢经常发冷的人,可以常服当归生姜羊肉汤。特别是在容易鼻炎发作的冬季,服此方可以温通厥阴的阳气,以促进排邪之功。人受寒,足先寒。所以,要扶阳就要让脚温暖起来。每天临睡前用热水泡脚半小时许,一直泡至后背出汗,对鼻炎也很有效果。如果不愿吃药,也可用针灸的办法。可以灸足三里、肺俞、关元以及中脘等穴位。可以用艾柱直接灸,也可以用艾条悬灸,同样都有扶阳的效果。另外,适当多锻炼身体。推荐慢跑、长距离散步和太极拳。永远不要用冷水洗澡,也不要冬泳,特别是三阴体质的人,切记切记。这些都是伤阳的做法,不值得提倡。之所以有人坚持冬泳而不生病,是因为体内的阳气被冷水调动了起来,护于体表之故。但阳气外浮,体内的阳气因而也就变虚了。冬天不怕冷也不是什么好事,阳气外布,内阳不足,于健康无益。健康是要内阳充足,而不是外阳充足的表象。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视频,建议使用火狐或者谷歌浏览器

发布了文章

57宝宝疳积怎么办-针四缝与小儿捏脊治疗

经常会在门诊遇到一些老是生病或胃口不好,不长肉的小朋友,经常追着喂不下一口饭,心里直着急。瘦也还罢了,孩子明显没精神,也不如以前活泼好动。家长及老人看了,实在心痛,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帮助孩子呢?请您试试“挑疳积”与小儿捏脊治疗 用一根细细的针头在孩子双手指关节中点8个被称作“四缝穴”的点上扎了几下,挤出不少黄水和小血珠,看得大人直心疼,但是疗效却是肯定的。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儿科杨东新 孩子厌食怎么办?首先要弄清原因,其实小儿不同程度的厌食大多不是由于疾病引起,而是由于家长缺乏喂养知识、不良的饮食习惯、不好的进食环境及心理因素等原因造成的。若不及时干预,时间长了就会引起营养不良、形体消瘦、面色萎黄等症状,中医称之为“疳积”,严重者可影响到孩子的生长发育。建议对于有疳积症的孩子,可内养外调多管齐下,除了改善其喂养的外部环境、适当采用药膳调理脾胃外,还可试试中医传统的“扎四缝”或捏脊疗法来促进其消化功能。 蛔虫病不等同于疳积 “民间经常将驱蛔虫跟‘挑疳积’混为一谈,其实这是两个不能等同的概念。” 中医所讲的疳积主要是由于过食肥甘厚腻的东西伤害到了肠胃,久而久之形成积滞,造成营养吸收障碍,进而影响到正常生长发育。这种情况一般通过传统的“扎四缝”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而孩子肚子里长蛔虫,也会出现干瘦、乏力等类似疳积的营养不良症状。若确诊孩子肚子里长蛔虫,还是通过吃药打虫更可靠。 疳积怎么办-试试扎四缝和捏脊以前疳积的小孩多皮肤干瘪、四肢瘦小,有不少非但不厌食,反而是胃口很大,每餐吃很多,肚子鼓鼓的,但常拉肚子。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上述的症状已较少见,而过食高蛋白、高糖等食品使孩子营养失调,进而出现两眼无神、面色发黄、乏力少动的症状却更多见了。这类孩子肝常有余而脾常不足、肝旺克脾、烦躁易怒、睡眠不宁或有动作异常,在治疗上应以消积健脾疏肝为主。除了通过药食治疗,利用传统的扎四缝和捏脊疗法效果也不错。 扎四缝 扎四缝是分别扎食指、中指、无名指及小指接近掌心的指关节中点共8个“四缝穴”,因这四个穴位上分别有不同的经络通过,这些经络又与五脏六腑相接,适当地刺激它们,不仅能治疳积,还可起到调整其他脏腑功能,治疗小儿多动、遗尿等多种作用。我院儿科门诊均有开展。 如: 食指:有大肠经经过,这一经络与消化功能有关,扎该穴对治疳积帮助最大。 中指:有心包经经过,扎该穴可泻“心火”,助治烦躁哭闹、睡眠不宁等热症。 无名指:有少阳三焦经经过,与肝、胆关系密切,扎该穴可降肝火,治疗孩子因肝火旺引起的多动症。 小指:有心经和小肠经经过,与心、肾、子宫、睾丸等器官联系密切,扎该穴可治遗尿。有疳积症时,扎完食指四缝穴挤出来的是黄色的黏液,严重的甚至可挤出有油珠的黏液,正是这些脂肪的沉积堵塞了经络,影响到脾胃功能的正常发挥。 现代医学研究也发现,通过扎四缝,能使孩子的唾液淀粉酶分泌增加,而且肠中胰蛋白酶、胰淀粉酶、胰脂肪酶的分泌也相应增加,正是这些消化酶的增加,有助于小儿消化功能的改善,从而促进胃肠的消化吸收功能。 注意事项: 1、扎四缝消毒要严格,对取穴和进针的深浅也有一定的要求,最好不要在家里或资质不良的诊所扎,以免出意外。以往就曾出现过不懂操作要领的黑诊所用针给孩子使劲“挑”,把手指的肌纤维挑断了。其实用针扎就有刺激效果,根本无需盲目挑。 2、挤出黄色黏液后,最好隔一周扎一次,一般一个疗程连扎3次。 3、扎完手指不能马上碰水,并注意保洁,以免引起针口感染。 4、有发烧症状或是平素体弱易晕针的小儿不宜进行这种治疗。 5、接受治疗后不要吃鹅、鸭、芋、笋及海鲜等发物,以防感染。 “扎手指”治好孩子厌食症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视频,建议使用火狐或者谷歌浏览器

发布了文章

好消息~出诊公告

2013年4月1日后本人在番禺院区儿科急诊的上班时间调整如下:(有需要的敬请观注,偶有换班,请就诊前再次查询确认; 因近期儿科迎来高峰,病人超多,本人目前在儿科急诊上班,不能预约挂号,已取消之前的专科门诊,如需要找我看病的患儿,请提前来一会儿挂号,以避免等很长时间。希望我用毕生所学采用简便快捷的方法解决您孩子的问题。本人将于15/6调入病房担任儿科住院总医师工作,事情较多,固定专科门诊时间周一下午,其它时间我会定期上传,如周一停诊将有通知,专科门诊可以电话预约挂号。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儿科杨东新 本人于2013年12月15日卸任儿科住院总医师工作,根据科室工作安排,本人将于12月23日晚再次回到儿科急诊工作,可能需要看我的门诊的家长们要辛苦些.......我会定期传上急诊的上班时间,请需要的各位留意。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视频,建议使用火狐或者谷歌浏览器

发布了文章

2小儿湿热-发热

陈XB,男,6月19天,因“发热3天”于2011年09月27日就诊。以夜间发热为主,白天无发热,热峰38.9度,少许流清涕,无咳嗽,二便正常,纳欠安,眠可。PE:舌淡红,苔厚腻微黄,指纹淡红达风关。咽稍红,咽后壁滤泡增生,唇红,面白,心肺腹(-)。辨为“湿热证”,湿重于热,治疗以疏风清热利湿为法,方以藿香正气散加减,处方如下: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儿科杨东新 藿香8 大腹皮5 苏叶5 甘草3 桔梗5 陈皮3 茯苓8 苍术8 苡仁10 滑石15 升麻3 青蒿10(后下) 钩藤5(后下) 叁剂,水煎服,日一剂。 30/9 电话随访:患儿体温已正常,一般情况好。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视频,建议使用火狐或者谷歌浏览器

发布了文章

杨东新主任每周出诊公告(17年2月27日~3月5日)

出诊地点及时间: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儿科杨东新番禺院区儿科门诊3楼12号诊室~儿童中西医结合专科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儿科杨东新2月27日、3月2日、4日 08:00~11:45;14:00~16:45(预约+现场挂号)2月28日、3月3日、5日 08:00~11:45(全部为现场挂号、不能预约)温馨提醒:1、请各位家长取号后在3楼儿科门诊护士站先找护士报到,届时听叫号再进来,为了营造良好的环境,请遵守诊疗秩序,互相尊重,感谢配合。请注意听呼叫进诊室就诊或诊室附近等待、注意看显示屏2、为了方便患者就诊,专科门诊有一半是预约挂号、一半是现场挂号。因此,我的预约号可能要提前3天~1周,否则很快约满;现场挂号7点半左右可能已经排了长队,8点基本上挂满,如有需要请早做打算。因有其它工作安排并要保证所挂号患儿的诊疗质量,时间已安排比较满,不加号。请避开周六日出诊时间(患者扎堆、等待时间太长)3、如果没有我们医院的诊疗卡,可以关注“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微信公众号,根据指示填写相关信息可以在线办卡,绑定诊疗卡,可以在线预约或拨打39151611预约。4、为了方便及时就诊,避免不可预知因素,请提前安排好时间、行程,请来到门诊后及时找护士报到,过时不候。请避免接近下班时间就诊,等看完了中药房可能已经下班了,需要等上班后才能取药。请家长朋友们注意。5、挂下午的号上午不能安排就诊,如果您的孩子情况比较紧急、请先看急诊或先找其它医生就诊评估。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视频,建议使用火狐或者谷歌浏览器

发布了文章

如何认识疾病产生的症状

发烧、咳嗽、呕吐等是一种抵抗疾病的表现,而不是一种疾病;中医治人,西医治病;病是自己好起来的,医生只是在帮忙,这些话医生时常解释给患者听,事实亦是如此,但是患者及家属不理解,就诊只是命令马上退烧、止咳、止吐,如果马上做到这些的医生才被认为是“好医生”,如果强硬地压住机体的保护性反射,受害的将是我们自己,你只看到了暂时的好转,但可能已给机体埋下了颗定时炸弹。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视频,建议使用火狐或者谷歌浏览器

发布了文章

【免费讲座】从中医角度如何提高孩子的抵抗力

儿童经常感冒发烧,影响儿童的健康状况和生长发育,也给家长朋友带来误工的困惑,甚至造成家庭经济损失,怎样才能让孩子少生病?怎样的才能让孩子生病后迅速康复?家长朋友,如果您有种种问题,那么请您抽出宝贵时间参加由我院杨东新副主任医师开设的儿童健康宣教讲座。杨东新副主任医师在儿童反复感染免疫力低下方面具有丰富经验,特别擅长用中医方法治疗小儿疾病。欢迎广大家长和患者免费参加。具体时间地点如下: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儿科杨东新时间:2015-11-18(周三) 上午10:00-11:00主题:从中医角度如何提高孩子的抵抗力主讲:杨东新副主任医师地点:番禺院区门诊一楼会议室(小卖部对面) 希望您带上纸与笔,记下需要的知识及日常的调理建议、食疗用方,不断地宣传中医知识,让更多的人受益,让孩子少生病、生病者尽快恢复。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视频,建议使用火狐或者谷歌浏览器

发布了文章

想对中国的家长朋友说的几句话

来看中医的小孩大多是经过大医院儿科反复看过的。看小儿病多了,我常常为现今西医儿科的一些怪现象而郁闷,中国的家长朋友,请你们一定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知道你的孩子为什么老是病吗,一则经常医院掉针把体质掉差了,一则平时或病时的饮食调护没做到位。当然,该掉针时还是要掉针,要辨证地一分为二地去看问题。疾病是有一个过程的,可是有多少家长理解为什么咳嗽、发烧、呕吐、腹泻等等之类,一到医院,都是火急火燎就给医生下命令,想办法尽快让他们的症状即刻消失。当然我不否认西医的疗法,要辨证地去看,在急救时我也主张用西医,但我不排斥中医,哪个好用哪个,哪个有优势用哪个,优势互补。内有瘀血所以出血不止、腹中有邪气所以腹泻、肺中有邪气所以咳嗽——这都是人体正气排邪(排病)的正常反应,中医就是要顺应并帮助正气、加强并加快这个反应,所以吃了中药有时侯症状会暂时的加重,比如出血可能暂时增多,但一旦瘀血排尽,很快就会止血。通因通用的道理就像是大禹治水——疏导而不是硬堵,就像有时腹泻为什么还要用大黄一样?中医的理论是很神奇的,你悟透了那个道理,什么地方都可以用得到,我用的好多方子都是经方,《伤寒论》的方子,三付药有时候才几块钱,有些方子有贵重药的另当别论,但是跟西药比还是差得远。感冒发烧时,吃中药治疗效果最好,因为这时人体的免疫系统被调动起来了,中药可以借力使力;也可以平时治疗,此时虽然见效较慢,但服用这些温通温散补气的中药可以增强孩子是免疫力,可以明显减少孩子感冒次数。家长可能不理解,只知道中医是慢郎中,重在调理,调理不是治病,不能治急病。 想想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在西医没有传入中国之前,我们的所有问题不还是靠中医吗?患者一般是患病几天后,治疗无效才想起用中药试试。治这个病,我先给开三副药,告诉患者一般一两副药就能止痛止泻或退浇,后其要再巩固,患儿家长往往开始不信,觉得中药麻烦、疗效慢,经过一番劝说才同意,现在不都讲究知情同意吗,可疗效总是觉得惊喜,特别是对一些病毒感染(西医往往是对症处理),如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龈口炎、水痘等。在我这里看过的多数患儿父母应该理解,当然也有疗效不好的病例,原因有很多,需要我们医患双方的共同反思。昨天有一个上呼吸道感染的孩子,高烧刚开始,我建议家长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自己煲汤药,家长嘴上答应得好,也买了中药,确扔在一边,没怎么喂,我当班时家长又过来看,说你不在时孩子又烧起来就来掉针了,现在掉完针(后来又发烧来找其它开的)反而烧得更高了,问了经过,家长说中药等孩子退烧了再喂,我说什么逻辑,那中药就是针对你目前情况的,在家长的心里只知道消炎药能退烧,有些是在走投无路的情况才去喂中药、才会想到中医。面对这样的家长,我只能无语……但是有些家长经过几番折腾,尝到中医治疗的甜头,有些病了主动要求中医治疗,甚至非你不看(当然紧急情况例外)。下面谈几点常见的问题:1)病毒感染,建议中医为主,西医对症为辅     感冒发烧,绝大多数是病毒感染(占90%--引自人卫出版社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2002年版),并且血像不高也提示是病毒感染,辅液也会发烧的,有时医生实在拗不过家长或者家长的危胁(这么高会不会烧坏脑、之前不掉消炎针都搞不定、出了事你能负责等等),有的是医生按经验使用,有的则家长要求抗生素?我的做法,建议查个血常规、CRP,初步了解一下情况,建议中西医结合治疗。用中药辨证处理,有时退烧甚至比掉针还快,而且反复的少甚至还不反复。2)幼儿急疹当感冒治,又输液又退烧。      现在大医院儿科,很多幼儿急疹有时都被当作感冒治,又是输液又是退烧(打头皮针),把家长、孩子都折腾得够呛。      6个月至2岁的幼儿第一次发烧,应高度怀疑是幼儿急疹。幼儿急疹与普通感冒的区别:1)没有明显原因骤然发烧,而没有感冒症状(如打喷嚏、流鼻涕、咳嗽等);2)饮食精神还好,不象感冒的样子;3)往往是幼儿平生第一次发烧。      幼儿第一次发烧,年轻家长特别急,大多去大医院看专家。而不少专家的治疗方法就是输液抗生素和退烧药,建议发烧先查血常规、CRP等等。 有一些幼儿急疹也同时合并有其它问题:支气管炎、腹泻、高热惊厥等      经常来看我的门诊的家长一来就说:“杨医生,你先开个扎手指,我一会儿再看”,总之医患之前需要互动、需要沟通,更多的是需要相互理解、信任。3)若要小儿安,须忍三分饥与寒     小儿的健康,后天调养极为重要的。有些年轻的家长,为自己小儿的健康心切,什么营养高便喂什么,而不管小儿是否受得了。结果越喂小儿越瘦。这是由于小儿对太多高热量的食品消化不了而被食所伤,伤食则积热,热则伤阴,故体内阴阳失调,病由之而生。在小儿的喂养中,特别要注意一些清淡之品的补充,如蔬菜、水果类。 喂水不迟延       炎热的夏天,婴儿常常出现原因不明的发热、烦躁不安、哭闹不止、排尿次数少量小等现象,这是婴儿脱水热。若不及时给孩子饮水,反而喂奶,奶水中的蛋白质进入体内,使体液呈高渗状态,就会使细胞内的水分加速向细胞外渗出,从而使脱水加重,因此,在盛夏季节,年轻的父母要及时给小宝宝补充水分,婴儿每天的需水量约为每公斤体重100~150ml。如果婴儿的体重为5kg,那么每天的需水量就是500~750ml,若供给量低于需水量,就会出现脱水现象。        观察细微变       吃饭与睡眠之间有连带关系,如遇到小儿在睡眠中翻动不安、咬牙,家长就应认真回忆小儿近日的饮食情况。如吃过生冷、不好消化的食物等,都会引起小肚胀,甚至肚子疼痛。在正常情况下,小儿的手心、脚心温且柔润,不凉不热。俗话说:"冰凉温干,吃行可便。"但遇小儿手心脚心干热,则往往是小儿将要发生疾病的一种现象。      小儿大便最好每天1次,以不稀不干的条便为正常。大便干燥是大肠内热的表象,应设法使小儿的大便通畅。2~3岁以内的小儿应经常给些菜泥、鲜梨汁、蔬菜、水果等,这些都有清热通便的作用。     不睡大人间      孩子和大人睡在一起是很不卫生的。大人在社会上活动的范围和接触的东西比较多,感染各种疾病的机会比孩子多,但由于大人的抵抗力比较强,不一定会发病。而孩子的各种器官正处在发育期,抵抗力相对较弱,如果大人和孩子在一个被子里睡觉,很容易把病菌、病毒传染给孩子,使孩子发生这样或那样的疾病;大人身上的热量多,和孩子睡一个被窝,容易使孩子感到太热而出汗多,有时大人翻身,被窝里漏了风,又会使孩子着凉感冒。小孩如果睡在父母之间,大人排出的二氧化碳废气会造成孩子的面部处于一个供氧不足而二氧化碳弥漫的小环境里。孩子会出现睡不沉或半夜哭闹等现象,妨碍儿童的生长发育。      着衣要棉软      宝宝的贴身内衣如果穿着不舒服,也会烦燥哭闹。纯棉内衣以其良好的吸汗透气性、舒适的手感成为宝宝内衣面料的最好选择.宝宝的颈部总是转动不停,脖子易出汗,因此领子不能太高,宝宝的肚子比较娇嫩,因此腹部的重叠设计可以保证宝宝不会受凉。宝宝内衣应选择本白色,这样可把各种有色染料带给宝宝的伤害降到最低,并有利于发现异常情况。粗糙的缝边易刺激宝宝的皮肤,尤其是腋下、手腕等处,选择时不妨放在自己的脸颊旁感觉一下。宝宝内衣最好采用系结式,有纽扣的内衣,最好选择布包扣类的。顺便说说,发烧时首先不是捂得越多越好,而是散开衣服散热,对于2个月的婴儿尤其应该这样。4) 学习中医育儿智慧,避免人为的让孩子生病   什么是人为的让孩子生病?比如说:打开冰箱就喝奶;光着脚在地上跑,这种寒凉伤脾胃在中医里是最忌讳的,这样的孩子舌苔特别厚,就是湿气特别大,伤了阳气;还有孩子不知道饱,一直吃到撑,家长该替孩子把握个度.其实现在多数孩子的病是家长人为造成的。

发布了文章

孩子嘴唇烂了、脱皮、皲裂等怎么办(1)

最近连续接诊了几例嘴唇烂了、脱皮、皲裂、色素沉着等的患儿,痛苦并影响美观,我以中医药疗法为主治愈。看到家长的迷茫,看来看去看不好,甚至不知道是什么病,该看哪个科,我查阅了相关的资料,可谓温故而知新。好些家长说我是个“杂家”,过去中医是不分科的,后来才分的,中医讲究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当然我还是有专业方向的,对于一些疑难杂症或者其它看不上的病,我都想去研究研究,解决患者之疾苦是医生的责任,我们应该迎难而上。其实这个病是一个常见病,很多人不重视,从现代医学角度讲应该归属口腔科范畴,有些家长不知道,有些看了口腔科看不好,有些看了皮肤科,有些看了西医儿科医生束手无策或建议看看口腔科,折腾来折腾去,家长已经失去信心,下面我想谈谈个人的体会及建议,希望对有此类疾病的患儿有所帮助: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儿科杨东新一般这种问题有几个病要注意:唇炎、口角炎、口唇湿疹、口周皮炎等。唇炎唇炎是一种以口唇干燥、皲裂、脱屑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粘膜病,有干燥脱屑型唇炎、过敏型唇炎、良性淋巴增生性唇炎、肉芽肿性唇炎、腺型唇炎、真菌性唇炎、光敏性唇炎等各种类型。按病程分可有急性、慢性唇炎之分。概述唇炎以唇黏膜红肿、糜烂、皲裂、脱屑为主要特征,其症状时轻时重,日久不愈。现代医学认为其发病与寒冷、干燥、日光照射、烟酒刺激以及舔唇、咬唇、乐器吹奏等因素有关。症状1、上、下唇均可发生,但以上唇好发。可有以下2种表现:1.1干燥脱屑:唇红部干燥,脱屑、皲裂。裂口处有渗出物或出血。患者有的可无症状,有的可感唇干、灼热或痒痛不适,有的咬唇止痒,或撕脱鳞屑,致病情加重。1.2渗出结痂:唇部肿胀、糜烂、有炎性渗出物及出血,形成脓或血痂,撕脱痂皮则留糜烂面。因疼痛及结痂,致口唇活动不便。本病可时轻时重,反复发作,持续不愈。2、表现为唇红部干燥、脱屑、皲裂。严重的表现为唇肿胀、糜烂,有炎性渗出物,形成血痂或脓痂,疼痛明显,有灼热感。严重的病人会出现高烧、肌肉关节疼痛、头痛、咳嗽等症状,还会出现全身红斑性水疱,水疱破裂后出现皮肤大面积脱落,称为“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2.1过敏性唇炎以下唇多见,唇红糜烂,不超过唇红缘有浅黄色渗出物,唇部轻度肿胀,唇外翻,甚者肿胀明显而有出血或形成溃疡,并结血痂,痂皮揭后露出一出血创面,或有脓血。局部灼热,疼痛、干燥、瘙痒,因摩擦而疼痛加重,唇部动作受阻,病情缠绵难愈,可长达数月或更长,颌下淋巴结肿大,局部有色素沉着,而良性淋巴增生性唇炎的症状与光敏性唇炎相似,有糜烂,溃疡,结脓血痂,脱屑,干裂、疼痛、肿胀等症状。此外,还有在唇红缘与近粘膜处可出现白色短条纹,与盘状红斑狼疮相近,但病损不超过唇红缘,也无皮疹,扁平苔癣糜烂型的唇部糜烂范围较小,其周围必有白色花纹。多形渗出性红斑起病急,多见于青年人,以糜烂出血、血痂为其特征。此外,对于长期不愈合的唇部溃疡,范围短期内突然增大,疼痛不重者,应排除唇癌的可能性。2.2本病相当于中医学“唇风”等范畴。其病多因阳明胃热,脾经血燥,或复感风邪,风热相搏所致。临床常见的证型有:2.21胃火上蒸型:证见患处色红肿胀,疼痒,口渴,口臭,尿赤便秘,舌质红,苔黄厚,脉洪数。2.22阴虚内热型;证见病变迁延,唇肿燥裂,结痂,脱屑,小便赤涩,大便干燥,舌干少津,脉数而实。3、癌变率3.1癌变率大约为3%~5%。患者除有粗糙不适感外,起初并没有明显自觉症状,而多数是在口腔检查时偶尔发现的;而白斑可发生于颊、唇、舌、腭和牙龈等各部位。对年龄较大患者,尤其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和吸烟者,其恶变可能性更大。不过口腔红斑虽不如白斑多见,但癌变率高,约为90%。唇炎给人们带来的影响,并不是简单的偏方和清新剂就能解决问题。3.2唇炎,除了过敏体质因素外,各种机械刺激、感染因素、营养缺乏,包括遗传因素、情绪波动等等都可能直接影响到过敏性唇炎的发作程度。3.3由于早发现、早治疗对阻断口腔癌前病变,甚至逆转癌症有积极意义。首先应尽量消除致癌因素,特别是消除口腔内慢性刺激,如及时处理口内牙齿的残根、残冠、不良修复体和过高牙尖;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尽量不吃辛辣刺激性和过烫食物、不吸烟、不饮酒;另外,对经久治不愈的口腔溃疡,不长期滥用抗生素,以免造成白色念珠菌感染,延误病情;同时,加强口腔卫生,定期进行口腔检查。病理1、急性过敏性唇炎是容易发生的黏膜病,属于Ⅰ型变态反应。嘴唇即唇红,位于人体皮肤和黏膜交界处,因接近于机体表面,毛细血管极为丰富。由于唇红的表面组织很薄,使外界异物容易“入侵”,而在血管内运行的免疫细胞和抗体等又会在此“挺身而出”与入侵者“决战”。于是,唇红处就成了抗原抗体'浴血奋战"的战场。干燥脱屑型唇炎的原因不明。可能与急性炎症有关,也可能与日晒、烟酒、化妆品刺激有关;白色念珠感染可引起真菌性唇炎,裂沟深者可向皮肤延伸,并可能出血及形成血痂,裂沟经久难愈。灰白色的磷屑,可满布整个唇部,真菌性唇炎以病损白色假膜或斑片为主,假膜不易揭去,可有唇红肿,溃疡、糜烂。PAS染色可见菌丝。患者常因干燥、疼痛面舔唇,有时也因轻度瘙痒而揉擦。2、慢性唇炎的发病多与各种慢性长期持续性刺激有关,如干燥、寒冷,特别是与舔唇及咬唇等不良习惯有关系。慢性唇炎上下唇均可发病,更好发于下唇。常常反复发作,时轻时重,特别在冬季刮风和干燥的季节。日光曝晒后而发病,不良的舔唇,咬唇,唇红遇有薄痂即撕扯掉等习惯,久之可感染,糜烂而成唇炎;唇部烫伤治疗不及时也可以形成慢性炎症,全身有结核,肝炎等病灶者也易患唇炎。临床诊断诊断依据1.1上下唇可同时发病,但以下唇多见。1.2干燥脱屑型唇炎:唇红部以干燥、脱屑为主,并可出现纵裂沟,严重者裂沟向皮肤延伸。浅沟如裂纹状,深沟则有出血,出血后有血痂,纵裂沟可经久不愈。1.3湿疹糜烂型唇炎:唇红糜烂,局部有淡黄色渗出液。有疼痛感,甚痒,以致用力揉擦,而使疼痛加重。良性淋巴增生性唇炎也以糜烂、溃疡为主,自觉干燥,疼痛、肿胀,不同程度瘙痒,活检可确诊。1.4腺性唇炎:唇肿胀,唇红部较平滑。唇黏膜触诊时有粗糙感,如散在的小结节,表面可见唇腺导管口有透明的黏性液溢出。仅有肿胀感。1.5肉芽肿性唇炎:上下唇肿胀,以上唇多见。一般较软,也有较硬而压之轻度疼痛者。极易复发,缓解后多不易恢复正常,也可波及唇周皮肤、颊、眶下区等。容易误诊的疾病应与梅-罗二氏综合征(Melkersson-Rosenthal syndrome)相鉴别。梅-罗综合征,指复发性口面部肿胀、复发性面瘫以及裂舌为临床特征。肉芽肿性唇炎是梅-罗综合征的临床表现之一。根据梅-罗综合征的三个典型症状,可以作出临床诊断。患者发病年龄在20岁以下比较多见,男女比例接近。出现两项主要症状可诊断为不全型梅-罗综合征,三项主要症状都出现可诊断为完全型梅-罗综合征。治疗治疗原则1.1去除刺激因素:如避免风吹或寒冷刺激,纠正舔咬唇部的不良习惯,戒烟酒等。1.2干燥脱屑者:局部涂擦鱼肝油软膏,抗炎或含激素类软膏,防裂唇膏。口服维生素A、B6以改善上皮代谢,减少鳞屑及干燥。1.3渗出结痂者:用0.1%乳酸依沙丫啶液或1:5000呋喃西林液湿敷。还可局部涂擦金霉素液,消除炎症。1.4病情反复及严重者:可酌情给与磷酸氯喹,每次250mg,每日2次,一周后减为每周1次,及抗生素药物。亦可局部注射泼尼龙混悬液,以消除炎症,促进愈合。西医疗法2.1治疗首先要避免日光过度照射,停用或停食可疑的药物或食物,避免干燥、高温风吹的环境,改掉舔唇等不良习惯,这样还可预防复发。可用0.1%利诺液或1/5000呋喃西林液,将纱布润湿,敷局部。每日3次,每次20~30分钟,也可用3%盐水或3%硼酸水湿敷,并保持疮面清洁。对小范围的糜烂,可用强的松龙混悬液注射基底部,大范围的可短期内用强的松口服,必要时加服抗生素,口服氯喹,每日0.25G,1周后减量,注意观察其毒副作用。氦-氖激光局部照射也可用于唇炎的治疗。2.2可用药物离子导入法,以5%~10%碘化钾或5%普鲁卡因导入唇部,或用皮质激素软膏涂抹,如肤轻松软膏等。真菌性唇炎用咪霜局部涂抹。2.3避免一切外界刺激,纠正不良习惯。2.4结痂时用0.1%雷夫奴尔湿敷,涂溃疡软膏。2.5极轻微脱屑者,又无自觉症状,可涂少量护唇膏。民间偏方3.1用两个不太生的新鲜番茄洗净后榨汁,含在口中两分钟后吐出,重复三次再用清水漱口,每日早晚各一次,约三天,唇炎便会消失。3.2将半打鸡蛋用滚水烚熟,去壳及去蛋白后将6个蛋黄放於乾锅内,先用慢火煎去水分,再用猛火将蛋黄烧至焦黑出油,将油用小瓶储起,待冷后涂於患处,每日涂三次3.3於中药店买甘草150克左右,加上两碗水用中火将甘草煎出汁液,去渣后,再将汁液煎至膏状,用小瓶盛起及涂在患处。每天涂两次,数天见效。预防1、纠正不良的生活习惯:少吸烟,少喝酒,不要随意使用抗生素,不要使用劣质或不适合自己的唇膏,不要盲目去做"纹唇"。要避免可能引起过敏反应的各种因素。改掉喜欢咬唇、咬舌等习惯,避免造成黏膜创伤。2、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如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少吃酸、麻、辣、涩、烫和油炸的食品,更不能吃那些用工业盐腌制的、用“下脚油”炸制的、用石灰炒制的劣质食品。保健1、唇炎病发唇部,一定要做好忌口,避免唇部受到刺激。具体忌口食物主要有以下几类:【水果类】:芒果菠萝(黄色果肉的)橙草莓猕猴桃荔枝无花果(热带水果一般都不要吃)。【蔬菜类】:油菜菠菜苋菜胡萝卜(含有卟啉,会增加唇对光们的敏感度)【调料类】:胡椒辣椒孜然粉葱姜蒜醋【肉类】:海鲜河虾蟹牛肉羊肉猪舌饿肉鸭肉【其它】:煎炸烟酒腌制食品酱菜烫食2、要改正不良习惯,勿舔唇、咬唇或揭唇部皮屑;3、要减少烟酒刺激,少食辛辣厚腻之品,避免烈日暴晒。4、常服健脾、利湿之品,如薏米、芡实、荸荠、赤小豆等煎汤饮。5、多吃新鲜蔬菜,如黄豆芽、白菜、白萝卜等,以增加B族维生素的摄取。6、切不可使用稠厚的普通润唇膏、唇彩;7、切勿症状稍有改善就中断治疗,越迁延越不易根治。8、不能使用激素药膏,以免依赖继而产生激素依赖性皮炎。个人体会:有时候碰到一个能解决问题的医生真得很难,有时候也要靠医缘、讲缘分,我在儿科急诊工作了近半年的时间,对这一点有深刻体会。我是负责中西医结合亚专科的,中医的方法都是简验便廉的,只要家长、患儿配合,我就能帮你想办法、出主意,通过我的临床实践,对病人、家人、朋友的诊疗发现,疗效是钢钢的,但有一个前提是识证辨病准确,方证相对,另外还要从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从而走向更多的成功。就说这次这个专题,其实在某些人看来不是什么大问题,也看过专科、看了许多医生看不好,记得年前接诊过一例唇周皮炎、唇炎的患儿,反复看过各大医院,看了一年多,唇周反复脱屑、伴色素沉着、唇痒、常用舌舔,我不是口腔专科医生,过去中医是不分科的,但对于这种病中医都能治,首先沟通好,再辨证予内服中药3剂及外用药,复诊时换了一个人,家人比较高兴,在前方基础上稍做调整后失去音讯。有很多病人都是这样,让其来复诊,他不来,后来因其它问题来看时再问,回答上次吃了药已经好了,就没再来,他们有时候看到的只是表面现象,中医认为体内还没有恢复正常,要再巩固之类,不易出现其它的问题,但是很少有人理解。对于此类疾病,中医辨证治疗疗效是不错的,但要找对人。另外,请不要认为都是“上火”引起上述问题,滥用清火(清热解毒)中草药,要咨询过中医师后再决定是否适用,否则会损害脾胃功能,变生它患。(未完待续)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视频,建议使用火狐或者谷歌浏览器

努力加载中

关注

挂号

问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