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点滴滴,为了您的健康打开
关注数内容数
7244270

董健

乌镇互联网医院

骨科,脊柱健康,脊柱肿瘤,腰突症,颈椎病的防治。脊柱骨折,结核的治疗。脊柱微创手术。


发布了文章

科普&科研,打造健康守护的有趣医生秘籍

2024年12月21日至22日,中国医师协会医学科学普及分会年会在北京隆重召开。本次年会以“智汇科普·健康守护”为主题,会上,我作为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骨科主任、复旦大学医学科普研究所所长、中国医师协会医学科学普及分会副会长,发表了题为《科普与科研——做一个有趣的医生》的演讲报告。结合自己多年的科普工作经验,深入剖析如何将复杂的医学知识变得通俗易懂,并着重阐述了医学科普在预防疾病、提升公众健康素养中的关键作用。在医学工作中,科普与科研彼此不是割裂的,两者相辅相成、良性互动,共同推动医学事业的进步。 本次年会促进了医学界同仁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也为推动我国医学科普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发布了文章

讲座预告|名家话健康开讲:上海中山医院骨科主任董健教授与你谈“骨”论“筋”

为了深化“健康上海”行动,以全新健康理念助力“健康中国”建设,构建面向市民、面向基层、面向长三角的公益性科普推广平台, 由上海市卫健委和上海图书馆联合主办、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上海中医药大学、同济大学医学院和复旦大学医学科普研究所等提供学术支持,策划了“上图讲座:名家话健康”系列科普讲座。主讲董健上海市科技精英国家卫健委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骨科主任、二级教授时间2024年4月11日(周四)下午2:00地点上海图书馆正门四楼多功能厅淮海中路1555号 主办单位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上海图书馆学术支持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上海中医药大学、同济大学医学院复旦大学医学科普研究所 预约直播哔哩哔哩 上海图书馆微 信视频号 讲座图书馆4月11日下午在上海图书馆(淮海路馆)四楼多功能厅,由上海市科技精英、国家卫健委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上海中山医院骨科主任董健教授主讲的《谈“骨”论“筋”——从颈椎病说起》将拉开活动的序幕。之后的每个月,都将邀请瑞金医院、华山医院、曙光医院、龙华医院等一众名医大咖从多个医学领域向普通市民普及健康生活的“密码”。嘉宾简介董健二级教授、主任医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骨科主任。上海市科技精英、上海领军人才,国家卫健委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中国好医生、国家名医奖、骨科专科精英奖、上海医学杰出贡献奖,复旦大学医学科普研究所所长。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第一和通讯作者发表论文229篇,其中SCI收录135篇。友情提示1、开场前,预约成功的听众请提前15分钟入场。2、读者到馆后须提供本人预约信息。3、入馆读者请按指示牌或听从工作人员安排,遵守馆内秩序。4、谢绝读者携带各类食品和有色饮料入馆。

发布了文章

腰、臀、小腿麻木,不能只靠按摩

     小王是一名白领,经常在办公桌前一坐就是一天。半年前出现腰臀部疼痛,伴有小腿麻痛感,小王没太在意,只是找了家按摩店进行腰部按摩。之后腰臀痛有些缓解,小王便没放在心上。但1个月后,小腿疼痛逐渐加重,麻木时间越来越长,甚至脚踝也感到无力,小王就来到了中山医院骨科主任董健教授的门诊就诊。董教授询问了小王相关病史,给他做了体格检查,拍了X光片和磁共振片,最终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简称腰突症)。确诊后,小王进行了正规的保守治疗六周,但活动后仍腰腿疼痛麻木,明显影响工作生活,于是董教授在局麻下给他做了椎间孔镜手术。术后第二天症状就完全消失了,再经过六周的休养,小王顺利地回到了工作岗位。     许多人在日常生活中都有腰痛的困扰,这些腰痛都是腰突症引起的吗?答案是否定的。腰痛的病因很多,除了腰突症外,主要有:腰肌劳损;椎管狭窄,但其跛行的症状更突出;骨质疏松症的老年人中常见的骨松性骨折。腰椎滑脱、椎弓峡部裂、肿瘤等病也可有腰痛的表现。如果腰痛的症状多次出现,持续时间长,那就要到正规医院就诊,医生会根据病更和症状,进行相应检查以给出准确的诊断。一定不要自行判定为“腰突症”,否则将会耽误病情。确诊为腰突症后,并不都要施行手术。80%~90%的患者经保守治疗可好转或痊愈,但也有10%~20%的患者经保守治疗无效或病情严重而需要施行手术。

发布了文章

大多数腰椎间盘突出症不用手术?需要吃什么药?

提到腰椎间盘突出症,在很多人眼里,似乎都认为只有手术能够“根治”。但实际上,绝大多数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通过保守治疗(非手术治疗)可以有效减轻突出的髓核对神经根造成的刺激,减轻神经根的水肿和炎症,从而缓解腰腿痛的症状,达到临床治愈的效果。仅10%~20% 的患者需要手术治疗。问: 那么,哪些患者适合非手术治疗呢?1.初次发病,病程比较短的患者,首选非手术治疗,且有效率可高达80%。2.病程虽然较长,但腰腿痛及肢体麻木症状较轻,对工作和生活影响较小,也可以先采用非手术治疗。3.有轻微的腰痛症状去医院做检查,在影像学检查虽然显示明显椎间盘突出,但是无明显腰腿痛、症状体征和影像表现不吻合的,采用非手术治疗。4.临床腰腿痛症状严重明显影响生活,但由于全身性疾病或其他原因无法耐受手术或不愿手术的,可以先采用非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一般来说对超过80%的腰突症患者有效,措施包括卧床休息、牵引疗法、腰背部理疗、中医疗法、药物治疗以及适当腰背肌康复锻炼等。而在关于保守治疗的诸多问题中,药物治疗是大家比较关心的一个问题。今天,【爱问骨科】邀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骨科-脊柱外科主任医师林红教授来为您解答“腰椎间盘突出症该服用何种药物”的困惑。划重点一般来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药物包括以下四类:1.消炎镇痛药:腰突引起的疼痛症状与神经的炎性反应关系密切,这类药物的应用不仅可以止痛,同时还可以控制神经周围的无菌性炎症。2.肌肉松弛药物:可缓解骨骼肌痉挛、改善血液循环,适于原发性非手术肌肉骨骼慢性疼痛和神经系统疾病关联的慢性继发性肌肉骨骼疼痛等。可用于急性期和亚急性期腰痛患者的药物治疗;3.营养神经类药物:它不仅可以营养神经,还可以减少受损神经的异常放电,间接地起到缓解疼痛的作用。4.消除水肿药物:可以缓解神经根的炎性水肿,消除疼痛。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脱水、消炎、镇痛疗效显著,也是临床中住院患者常用治疗方式。药物治疗仅仅是腰椎间盘突出症保守治疗的一部分,切忌特效药、偏方或秘方这类说法,盲目听信所谓的偏方疗法,可能会延误治疗加重病情,具体吃什么药需要去正规医院由专业医生判断。需要提醒大家的是,相关治疗结束并不是腰突患者的全部,治疗后的长期保养需要跟随您的一生,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加强腰背肌力量,才能获得好的疗效,健康快乐生活。

发布了文章

脊柱上的拆弹专家

    复杂的脊柱肿瘤,好比“定时炸弹”。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联合出品的科普微电影《脊柱上的拆弹专家》,带你了解中山医院骨科专家团队如何“抽丝剥茧”、力挽狂澜,帮助患者战胜病魔。请复制以下链接,在浏览器里打开,观看视频哦。 https://sh.cctv.com/2023/01/04/ARTIaRTfkCrv9UGZLM00EWEe230104.shtml?spm=C61382741875.P9kNEqLwaTDP.ERuEEliZKYbB.1

发布了文章

普通人如何练“青绿腰”

先泼冷水,强烈建议普通人别练、别模仿!春晚舞蹈《只此青绿》惊艳了全国人民。“好绝的‘青绿腰’” “美得高级,美得优雅”“看完后,直接从‘文化自信’走向‘文化膨胀’”……各种赞美之词,不绝于耳。青绿们贯穿全剧的“青绿腰”更是让人拍案叫绝。长袖一甩,上半身后躺,与地面近乎平行……这个仿佛飘在半空中的高难动作,既需要舞者有稳如磐石的脚力,更需有舞者有韧如蒲苇的腰功。网络上不少人,已经开始模仿“青绿腰”。“青绿腰”类似舞蹈中下腰动作。下腰对于舞者来说是基本功,有助舞者打开身体关节,增加人体舞蹈活动空间,完成动作更准确到位。在骨科医生看来,“青绿腰”则是违反人体生物力学的动作,是舞者为了塑造舞蹈中美与力量的形象而付出的艰苦训练和牺牲,它需要强大的核心控制能力和柔韧性才能完成。“青绿腰”靠核心肌群缓慢控制身体后伸,最后变为静态维持腰椎后伸的动作,身体重心在上半身。没有经过专门训练的普通人,为了完成动作和保持身体平稳,会采用较快的速度完成腰椎后伸,很容易“闪腰”,严重者造成腰椎棘突撞击、小关节绞索甚至椎间盘突出;身体若失去平衡,则会后背着地摔倒受伤。 如果被人暴力协助下腰,则可能会造成更为严重的后果。据报道由体育原因造成脊椎受损的儿童中,其96%都是因为学习下腰舞蹈导致的,已有多起脊髓损伤伴截瘫的报告。因此,我们可以欣赏和赞美舞蹈之美,却不建议轻易模仿。下面的视频中,中山医院骨科董医生,从医学角度,告诉大家舞者在日常练习和表演中容易受哪些伤。也以此文,向《只此青绿》的舞者致敬。

发布了文章

慢性腰痛如何居家锻炼

多达85%的人一生中会经历腰痛,其中相当一部分是慢性非特异性腰痛。什么是慢性非特异性腰痛呢?慢性非特异性腰背痛是指病程持续12周以上,病因不明的、无脊柱器质性病变的腰骶部疼痛与不适,伴或不伴大腿牵涉痛。疼痛症状多于卧床休息后减轻或消失,弯腰、久坐、久站后加重。经热敷、按摩等保守治疗后疼痛症状多可暂时缓解。体格检查常可发现疼痛部位存在肌张力增高或明显局限性压痛点(扳机点)。以往认为所有腰痛都需要静养,但现在认为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应保持适当的运动,因为这样可以减轻疼痛并有助于维持或恢复柔韧性、力量和耐力。其中核心肌群的稳定性训练是公认的最为有效的锻炼方式,大部分居家就可完成。下面,我们介绍几个增加核心肌群稳定性和有助于恢复腰背部柔韧性的动作,便于没有健身基础的人训练。动作一:平板支撑。做好俯卧撑姿势,这是平板支撑运动的起始动作。屈肘,前臂着地,肘关节在肩关节下方。躯干伸直。保持头部,肩部,背部,髋部和踝部保持在同一平面,同时要收紧臀部和腹部肌肉。注意,不需要一味追求坚持时间,当出现塌腰、腰酸等不适,应及时终止,休息后再次训练。做2-3组。动作二:鸟狗式。面朝下,双手双膝支撑,缓慢伸髋同时对称上肢前伸,注意保持躯干伸直,核心收紧,身体不能晃动,每组做20个,每次2-3组。动作三:死虫式:这一-姿势因为状如死虫而得名,仰卧位,屈髋屈膝,双手指向天花板。在一次下肢伸髋伸膝的同时将对侧上肢举过头顶,双侧交替进行。在做的过程中,在整个动作中,躯干保持稳定,盆和腰部不能跟着动作-起晃动,背部要贴地,伸展时吸气,收回时吐气。每组做15个,每次2-3组。动作四:臀桥。仰卧位,屈膝,足底着地,收缩臀大肌,抬起臀部,再缓慢放下,每组做15个,每次2-3组。以上动作,每周训练2-3次,可根据训练后身体恢复情况酌情增减。

发布了文章

别让“地铁病”成工伤

乘坐地铁早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更是许多“打工人”每天往返上班地点的首选。春节假期后,大家也陆续返工,再次开始了地铁通勤生活。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不知不觉形成的乘车习惯、车内环境给大家的健康带来不同程度的不良影响。今天我们就为大家测测测你有没有“地铁病”?地铁在早晚高峰往往“一座难求”,需要乘客扶好车内的拉杆或吊环站立,如果一个姿势维持时间较长,往往会对肌肉和骨骼造成损伤,其中,对脊柱的损伤最大, 而颈椎与腰椎受损最为常见。       现在地铁上看手机听音乐已成常态,长时间低头屈颈,颈椎负荷加重,颈椎变直或反弓,甚至压迫血管与脊髓神经出现颈肩不适,头晕眼花,臂酸麻胀,脑供血不足等。这样的状况持续出现会使年轻人患颈椎病发病率增加;中老年人颈椎病病情加重。在地铁上站立姿势不正确,造成腰肌等软组织或腰椎不同程度受损,如经常性斜靠着地铁扶手;斜背背包或拎提重物使身体一侧弯曲过多,或单侧手臂较长时间上举牵拉吊环,这类站姿会造成腰椎两侧肌肉受力不均,继而影响脊柱侧弯或后凸。出现腰部酸痛、僵硬、无力,甚至造成以后的椎间盘突出、脊柱侧弯或后凸、颈背腰部慢性疼痛等。      地铁站着有这么多的隐患,那么坐着会不会好一些呢?其实大多数人的坐姿是不标准的,我们常常看到在地铁上像龙虾一样坐着看手机的乘客,其实这样是很伤颈椎和腰椎的,严重的会加重腰椎和颈椎的后凸畸形,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驼背。由于颈椎和腰椎的生理曲度有一定的前凸,合适的座姿需要在腰背部有适当的支撑。因此,坐座位需要臀部尽量向后坐,尽量把身体竖直贴合椅背,同时避免低头看手机或看书等。另外,腿部长期悬空或过度外翻屈曲也会造成相应肌肉骨骼损伤。最常见的是翘二郎腿,这个姿势不只不文明,还容易造成骨盆和髋关节的韧带、肌肉紧张,妨碍血液循环,造成缺血或深静脉血栓形成,引起髋关节的积液和疼痛。还有些人在地铁上摇晃着睡。需要特别注意。入睡后肌肉处于放松状态,对于骨骼的支撑力减弱,所以不正确的睡姿可能会导致肩、颈部肌肉和骨骼受伤。此外,车上的空调和凉风也容易使人在入睡后着凉感冒,严重的甚至可能导致面瘫。 此外,乘坐地铁特别要注意预防人体多系统的疾病发生;如不要在接触地铁的扶手、座椅、门窗后吃东西,因为一旦被病毒和细菌污染,就可能患消化道疾病;乘车一定要戴好口罩,因为经飞沫感染上细菌和病毒,会造成呼吸道疾病,如呼吸道感染、过敏等。

发布了文章

青少年健康杀手:脊柱侧弯

脊柱侧弯,听上去陌生,其实并不少见,脊柱侧弯的患病率在青少年中愈发常见。在国内,2016年最新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青少年脊柱侧弯为5.2%,超过国际上2%-3%的患病率水平。近年,我国儿童青少年脊柱侧弯发病率上升,青少年脊柱侧弯已成为继视力异常、肥胖、包茎及社会心理性问题之后的第5大青少年健康“杀手”。2021年教育部网站发布对《关于尽快开展儿童青少年脊柱侧弯防控工作的提案》和《关于关注青少年脊柱健康,提高我国青少年健康水平的提案》的答复。“将脊柱弯曲异常纳入学生常见病监测网络,早发现,早治疗。”并制定新的学生常见病监测计划,拟将脊柱弯曲异常列为定期体检项目。脊柱侧弯早期发病隐匿,在青少年期快速进展,轻度的脊柱侧弯常不易发现,许多孩子是在洗澡时背部隆起,或走路时躯干歪斜,双肩不等高而被父母发现的,此时患儿的脊柱可能已出现明显的重度侧弯。所有重度的脊柱侧弯均由轻度的侧弯逐渐恶化而来,为了让家长能在家中早期发现孩子是否患有脊柱侧弯,我们制作了科普视频,从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的概念、主要临床表现等方面简要的介绍了该疾病,方便家长及时发现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什么是脊柱侧弯?脊柱侧弯是一种脊柱的三维畸形,包括冠状位、矢状位和轴位上的序列异常。脊柱侧弯的确诊,需要专业的脊柱外科医生测量患者站立位脊柱全长X线片上的侧凸角,只有当角度大于10°医生才会诊断为脊柱侧弯。换言之,正常人的脊柱,从身体后面观察应该是一条直线,但有些人的脊柱向侧边弯曲,从而引起身姿的异常,就是通俗意义上的脊柱侧弯。脊柱侧弯的表现脊柱侧弯的主要表现为站立位双肩不等高、脊柱的侧向偏移、一侧肩胛骨明显凸出以及弯腰时背部或腰部明显不对称骨盆倾斜等症状。容易造成脊柱侧弯的3种行为1.跷二郎腿跷二郎腿是很多人都会有的一种坏习惯,由于骨盆和髋关节长期受压,会让人变弯(骨盆倾斜、高低肩、长短腿),会让人屁股扁平(跷二郎腿养成的不良发力习惯会使臀部左右两侧肌肉失衡,进而使本来圆润的屁股逐渐“漏气”扁平),更会让人腰痛(跷二郎腿时,身体一侧的肌肉处于被动拉伸状态,更易导致单侧腰肌劳损,让你20岁的身子60岁的腰)。2.趴桌睡趴桌睡姿势会引起颈椎生理曲度的改变,不仅是颈椎屈伸位的改变,还会造成颈椎旋转位的错位,长此以往,脊柱的生理曲度就会发生改变。3.单肩背包很多人都有着单肩背包的习惯,为了防止包带下滑,肩膀会时不时的往上提并内收,久而久之会让脊柱失去平衡,改变脊柱的生理曲度,很可能引发脊柱侧弯。居家如何自我筛查?1、居家时,让小孩裸露背部躯干,双脚并拢站直,双上肢自然下垂。检查以下体格方面:A、颈部是否偏斜B、双肩是否等高C、双侧肩胛骨在脊柱两侧是否对称,双侧肩胛下角是否等高D、双侧躯干轮廓是否对称E、背部棘突连线是否偏离正中线F、髂骨是否往一侧突出G、双下肢是否长短腿H、双侧肋弓是否对称如发现有外观异常体征≥2个,则提示脊柱弯曲异常可能,需要及时就医作进一步排查。2、亚当测试 (Adam test),这是自测是否脊柱侧弯最好、最简单的方式。居家时,让小孩脚与肩同宽站立,双手合十向前弯,检查者从后方检视患者的背部是否有不对称的突起,较高的凸起即为侧弯的凸侧。所有重度的脊柱侧弯均由轻度的侧弯逐渐恶化而来,一旦发现有脊柱侧弯,即使是很轻微的侧弯,家长朋友们也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要及时带孩子来专业的医院找专业的医生进行检查。早发现,早干预,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作者:梁兵 李娟指导:董健单位: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骨科复旦大学医学科普研究所本文受以下项目资助:上海市科委科普项目(编号:20DZ2312000、21DZ2302900)上海市卫健委优秀学科带头人项目(编号:GWV-10.2-XD11)

发布了文章

预防颈椎病,先避开这个“包”

         圆肩、驼背、头前引,包括大家常说的“富贵包”,都是现代人最常见的体态问题,尤其是久坐族!绝对堪称“体态第一杀手”!        肩膀和脖子之间,这块凸起的肌肉一旦肥大起来,会让平直的肩膀变成溜肩,会让脖子看起来粗短。        现代人每天吃饭、工作、看手机,不知不觉中成了“低头族”,久而久之,体态问题随之而来。        久坐低头族由于长时间低头、伏案工作等不良姿势,颈背部肌肉被动拉长,形成探颈(颈椎正常弧度减少或变直)、驼背(胸椎曲度增加)、溜肩(斜方肌过度肥大)、肩胛骨耸起等一系列形体的变化,进而导致颈背部肌肉紧张酸痛等各种症状。大家常说的“富贵包”,也和这种情况密切相关。它不但影响个人气质,还会引发颈背疼痛,甚至导致颈椎老化加速、提前患上颈椎病。        大家要记得坚持训练,放松颈部肌群,增强背部肌肉,改善不良体态,更有助于久坐一族缓解颈背痛。

发布了文章

中山医院近期(2022.3.31-4.6)门诊安排

各位患者,中山医院近期(2022.3.31-4.6)门诊安排,前来就医前请仔细阅读,以免跑空。请输入正文

发布了文章

致敬冬奥:这种疾病,运动员发病率是普通人的好几倍

     峡部裂,也叫椎弓崩裂。腰椎峡部是腰椎后侧小关节突之间的一条狭长的皮质骨,它将椎板、椎弓根与上关节突连接在一起,成为脊柱运动过程中力的传递中轴。这么重要的桥梁,却只由薄薄的皮质骨构成,而且在受力最大的第五节腰椎,峡部还突然变得细薄了,这就导致它虽然有很好的强度,但是弹性和缓冲能力不足,发生骨折后,愈合能力也很差。当然,峡部能承受很大的力,一般的日常活动不足以让它骨折。圆圈所示为腰椎峡部大部分的峡部裂是反复受力引起的,多见于运动量较大的年轻人,特别是运动员。当然,也有少部分峡部裂是急性骨折引起的。就是腰椎突然受力,超过了峡部骨骼的承受能力,导致了骨折。      在身体后仰、腰椎后伸的状态下,峡部受到的应力是最大的,反复做这些动作,比如花样滑冰、体操、举重、跳舞、划桨、踢球等,更容易引起峡部的疲劳骨折。峡部裂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不高,只有4-6%,多发生在第五节腰椎。然而,在运动员中确实高发病。据报道,潜水员中椎弓峡部裂的发生率高达40%,芭蕾舞者中的发生率高达32%。针对日本运动员的一项回顾性研究显示,约20%的英式橄榄球和柔道运动员存在椎弓峡部裂,而专业英式足球和棒球运动员中的发生率为30%。腰部反复后伸的运动容易引起峡部裂很多峡部裂的人没有明显症状,或者只在运动后腰痛,休息就能缓解,很容易被忽视。大多数疼痛发作的患者通过药物治疗、佩戴支具、理疗等手段能有效缓解。在急性期过后规律的核心肌群锻炼和柔韧性训练,也有助于减少发作次数,避免发展成腰椎滑脱。随着病程的进展,一些患者会发展成腰椎滑脱甚至引起腰椎神经卡压而需要手术。     专业运动员往往需要从青少年时期就开始训练,训练中发生的峡部裂最初可能只是有运动后腰背的不适,然而,对于运动的热爱、对荣誉的追求往往促使他们忽视疼痛,继续训练,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步变成顽固的伤病,甚至最终发展为腰椎滑脱而需要手术。      我们在欣赏运动员们在赛场上的飒爽身姿时,也要看到他们背后的巨大付出。不管他们最终成绩如何,都不妨碍我们对他们表示崇高的敬意!作者:李娟指导:董健单位: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骨科复旦大学医学科普研究所本文受以下项目资助:上海市科委科普项目(编号:20DZ2312000、21DZ2302900)上海市卫健委优秀学科带头人项目(编号:GWV-10.2-XD11)

发布了文章

老人提防“四骨症”,无痛过冬享幸福

     冬季由于干燥寒冷,日照时间也大大缩短,很多老年人控制稳定的疾病又犯了,平添了不少烦恼。平时大家往往比较关注心脑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在冬季的发作,却忽略了很多骨科疾病在冬季的变化。实际上,很多骨科病症在冬季也会有复发或加重的趋势,除了给身体带来不适,有些疾病甚至给老年人的生命带来威胁!因此,老年人冬季做好骨保养也非常重要。现在,就给大家介绍一下需要重点关注哪些骨科疾病。一、跌倒骨折列为夺命首位     不要小看老年人的跌倒。据统计,我国 65 岁以上老年人中,跌倒是意外伤害死亡原因的首位,且跌倒死亡率随年龄的增长急剧上升。看似不起眼的跌倒,对老年人来说却是很严重的问题,因为大部分的老年人骨折,都是跌倒引起的。跌倒导致的髋部骨折更有“人生最后一次骨折”之称。因此,老年人的骨保养,应以预防跌倒为首要目标。在冬季,老年人跌倒发生率比夏季明显增加,原因和应对措施到底是什么呢?      一是冬天天气寒冷,老年人穿得比较厚,活动不便,加之 气 温 低肌肉筋膜容易 僵 硬 ,动时更易跌倒 。 如 果 遇到雨雪天气,风 险 更 是 大 大增加。最典型的例子,某年上海突降雪,当日因滑倒致腕部骨折的病人络绎不绝,中山医院骨科急诊只能临时加派人手,抓紧处理病患,打石膏的老年人甚至排起了长队。     应对措施:雨雪天气应尽量避免外出活动,外出时要穿合脚、防滑的鞋子,以免摔倒。同时,老年人也要改变观念,不要认为衣物越厚才越保暖,应意识到,随着纺织材料技术的发展,很多轻便材料的衣物也能达到甚至超过传统厚衣物的保暖效果,要尽量避免厚重衣物叠穿引起的活动受限。     二是体内维生素 D 含量不足。研究表明,体内维生素D含量不足的老年人,跌倒的风险也大大升高。在没有外来补充的情 况 下 ,人 体 所 需80%以上的维生素D 必 须 由 皮 肤 经紫 外 线 照 射 后才能产生,食补 只 能 摄 取到 需 要 量 的20%。因此,晒太阳是一个 最 经 济 有效 的 补 充 维 生素 D 的方法。冬季由于室外活动减少,日照也不如夏季充沛,维生素 D 的合成明显减少,导致身体协调能力下降,容易跌倒。此外,冬季也容易“缺钙”,实际上是少了维生素D的合成,导致人体对钙的吸收减少。      应对措施:冬季更要好好晒太阳,不但有助于防治骨质疏松,还能减少跌倒风险,可以说是一举两得。晒太阳的时长与方式视季节而定。夏季可穿短裤短袖暴露头面部以及四肢皮肤于阳光下 10 至 15 分钟,秋冬季节则可以延长到 20-30分钟,一周 2 至 3 次即可满足维生素 D的储备。需要注意的是,普通玻璃可以阻断 90%的紫外线直射,而低辐射玻璃对紫外线的屏蔽率可达 100%,所以晒太阳最好在户外,不建议隔着玻璃。对于没有条件接受充足日晒的老年人,或者抽血检查发现体内维生素 D 浓度不足的,可以通过服用维生素 D 来做额外补充。当然,晒太阳和补充维生素 D 都只是防治骨质疏松的基本举措之一,如果已经被诊断为骨质疏松,应遵医嘱规范抗骨质疏松治疗。     三是室内光线不足。家庭是老年人经常活动的地方,大部分跌倒也是在家里发生的,很多老年人由于嫌麻烦或者为省电而不喜欢开灯,殊不知很多老年人跌倒就是因为室内光线不足、看不清障碍物和台阶,这一现象在日照时间减少的冬季尤为显著。     应对措施:为了保证室内良好的照明,建议老年人在家里多开几盏灯,或者使用亮度足够的灯具,现在的节能灯具耗电量远远小于传统灯泡;夜间起床上厕所时,也要保证沿路有充足的照明,如安装感应灯、夜灯等。否则一旦跌倒骨折就后悔莫及了,千万不能“抓了芝麻丢了西瓜”。     因此,老年人要顺应季节变化,对自己的生活做出相应调整,才能降低跌倒风险。二、骨松损害脊柱肋骨健康      有骨质疏松症的老年人,除了跌倒后容易骨折外,即使没有明确外伤也会发生骨折。临床上不乏因为咳嗽、喷嚏、做家务就引发骨折的病例。这类骨折多发生在脊柱和肋骨。刘阿姨和 王 阿 姨 就 是 这 样 的 典 型 例子。刘阿姨前几天趁着天晴晒了被子,可能是腰用了,当天腰就开始有痛,在床上休息了一天,第二天腰痛反而加重了,翻身和活动都受到影响。家人带刘阿姨到骨科门诊,一拍片子,发现第一节腰椎骨折了。而王阿姨则是前几天气管炎犯了,咳嗽了几天,咳嗽好转后却发现右侧肋部很痛,一做家务,疼痛更加明显,到了门诊,骨科医生嘱咐王阿姨深呼吸和咳嗽,马上就诱发了同样的疼痛,于是让王阿姨去拍了肋骨片子和查了骨密度,结果发现右侧第 5 肋骨骨折,骨密度检查提示王阿姨已经患上了骨质疏松症。两位阿姨的骨头为什么这么脆弱?原来,这都是骨质疏松惹的祸!在冬季,由于日晒和活动减少,骨质疏松症有进一步加重的趋势。冬季天气干冷,老年人也更容易患上呼吸道疾病,导致咳嗽和打喷嚏。骨头脆弱的老年人,一番猛烈咳嗽和喷嚏折腾,有可能出现胸痛、腰背痛,这种疼痛往往随着身体活动、深呼吸等情况而加重,并且在骨折的部位往往有按压和叩击疼痛。这可能是出现了脊柱和肋骨的骨质疏松性骨折。     应对措施:在冬季,更要注重抗骨质疏松治疗,以免病情加重。此外,还要注意保暖,适当的运动增强抵抗力,避免出现呼吸道疾病,因为猛烈和持久的咳嗽和喷嚏都可能会导致骨折。一旦出现胸背疼痛,应及时到医院就诊,除了排除心血管疾病以外,也勿忘检查有无出现骨质疏松性骨折。三、减少关节疼痛反复发作     张阿姨近年来有个习惯,一入冬就往骨科门诊跑。“我膝盖骨关节炎好多年了,一到冬天总要发作一两个月,厉害的时候上下楼梯和走平路都痛,蹲也蹲不下去。这不,这几天感觉又要开始痛起来了,我赶紧来医院把药开上,这样我少吃几天苦头。”张阿姨如是说。    老年人经常需要面临各类慢性关节疾病的困扰。关节退变也称为骨关节炎,是临床中常见的一类骨科疾病。50 岁以后全身关节发生退变的比例高达 90%。在冬季的时候,老年人患有的骨关节炎就容易反复发作。最主要的表现就是关节部位的肿胀、疼痛、僵硬感,影响日常活动。     应对措施:除自然关节退化之外,潮湿、寒冷等因素,是诱发和加剧骨关节炎进展和急性发作的重要原因。寒冷环境下人体对疼痛的敏感度也增加。因此,当务之急是在冬季对关节部位保暖。在日常洗刷时,尽量使用温水,以免诱发手部关节炎。对疼痛的关节,可以使用局部热敷促进血液循环的方法改善不适,洗个热水澡 (洗澡后及时穿暖) 也能很好地缓解关节的僵硬和不适感。适当地活动关节也有助于减少关节周围肌肉的粘滞感,改善不适。当然,症状明显的患者,应到医院就诊,进行必要的药物和物理治疗等。四、保持好姿势远离腰背痛     冬天到了,天气冷了,因为腰背痛到骨科就诊的老年人逐渐多了起来。其中既有急性扭伤的患者,也有入冬后疼痛加剧的。低温下肌肉筋膜容易紧张,血液循环减少,比夏季更容易扭伤,腰肌劳损症状也可能加剧,张叔叔就是这样的例子。前几天,张叔叔双手托腰,缓慢走进骨科诊室,说道:“我今天就擦了个桌子,突然腰就别筋动不了了,我原来就有腰肌劳损,以前腰也扭伤过几次,但动作都比这次大,这次怎么稍微一动就扭伤了?”骨科医生在张叔叔腰上仔细地按压和叩击检查,发现没有明确的痛点,于是开了一点止痛药和肌松药,让他回家服用,并多卧床休息。三天后,张叔叔的腰痛明显缓解了。    应对措施:冬季要加强腰背部的保暖,可以穿上保暖的马甲,以免腰背受凉。尽量不要腰部突然发力和弯腰搬重物,做家务时要注意正确的姿势。参加锻炼前要注意充分热身,以免运动损伤。部分骨质疏松症的患者,病情可能在冬季加重而出现骨痛,也会表现为范围较广泛的腰背酸痛、易疲劳,出现这种情况,别忘了上医院排查骨质疏松。既往有骨质疏松症的患者,如骨痛加重,应及时复诊,调整用药。注意!出现如下症状者,应及时到医院就诊:(1)疼痛剧烈,影响活动,休息无好转者。(2)出现夜间疼痛加重的患者。(3)合并胸背部压榨感、撕裂感者。(4)合并有臀部、大腿、小腿、足部等部位的疼痛、麻木和无力的患者。     以上就是冬季老年人常见的骨科病症,希望大家了解后能关注老年人的骨健康,减少这些骨科病症的发生。祝各位老年朋友度过一个愉快、安全、无痛的冬季。作者:李娟,董健单位: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骨科 董健团队 复旦大学医学科普研究所本文受以下项目资助: 上海市科委科普项目 (编号:20DZ2312000)

发布了文章

老年人做好秋冬季骨保养,莫让骨折找上您

前段时间袁隆平院士去世的消息揪痛了不少人的心。很多骨科医生注意到,袁院士在去世之前几个月曾经跌倒过。据统计,在我国的65岁以上老年人中,跌倒是意外伤害死亡原因的首位,且跌倒死亡率随年龄的增加急剧上升。这其中,跌倒导致的髋部骨折(股骨颈骨折、转子间骨折等)更有“人生最后一次骨折之称。因此,老年人的骨保养,应以防治骨质疏松和预防跌倒为首要目标。随着夏季的结束,日照时间逐步缩短,气温也逐渐转凉。在秋冬季节,老年人跌倒发生率比夏季明显增加。因此老年人要顺应季节变化,对自己的生活做出相应调整。 运动适当的身体活动和锻炼能改善老年人的身体协调能力、预防跌倒,有增强骨骼健康、改善骨质疏松等好处。运动对老年人来说还有以下好处:减少高血压、糖尿病和部分癌症的发生率和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减少焦虑和抑郁,改善认知健康和睡眠。适量运动当然也能减肥。2020年《世界卫生组织关于身体活动和久坐行为的指南》就指出,任何形式的身体运动都对老年人的健康有好处,如果能达到以下强度,将有更多益处:但是,由于老年人多多少少存在不同程度的运功功能退化,因此,老年人运动更讲究循序渐进、量力而为,选择适量和科学的运动方式和强度。冬季锻炼往往会穿上较厚的衣物,导致活动不便,加之气温低肌肉筋膜容易僵硬,因此,更容易在运动拉伤肌肉甚至跌倒。在运动之前应好好热身,先做一些轻量的活动,待身体温热、微微出汗之后再开始正式的运动。如果碰到雨雪天气,更要当心滑倒,应避免室外锻炼。 好好晒太阳秋冬是容易“缺钙”的季节。在不额外补充时,人体所需80%以上的维生素D必须由皮肤经紫外线照射后才能产生,“食补”只能摄取到需要量的20%。因此,晒太阳是一个最经济有效的补充维生素D的方法。秋冬季节由于室外活动减少,日照也不如夏季充沛,维生素D的合成明显减少。维生素D主要功能为促进小肠粘膜细胞对钙磷的吸收,从而起到增加骨量和改善骨微观结构的作用。也就是说,我们日常生活中听到的缺钙导致骨质疏松,并不是单单依靠补充钙剂就可以治疗的,如果人体内维生素D的水平低下,那么服用再多的钙剂人体也无法及时吸收。因此,秋冬季节容易“缺钙”,实际上是少了维生素D的合成。体内维生素D含量不足的老年人,跌倒的风险也大大升高。秋冬季节好好晒太阳,不但有助于防治骨质疏松,还能减少跌倒风险,可以说是一举两得。晒太阳的时长与方式视季节而定。夏季可穿短裤短袖暴露头面部以及四肢皮肤于阳光下10至15分钟,秋冬季节则可以延长到20-30分钟,一周2至3次即可满足维生素D的储备。需要注意的是,普通玻璃可以阻断90%的紫外线直射,而低辐射玻璃对紫外线的屏蔽率可达100%,所以晒太阳最好在户外,不建议隔着玻璃。一般来说,晒太阳比较理想的时间是早晨和傍晚,可以根据“影子原则”来避开阳光过于强烈的时间段,即避免在自己的影子短于身高时暴露于阳光下。晒太阳的“影子原则”:中午影子短于身高时(左图)应尽量避免暴露于阳光下,早上和下午影子长于身高(右图),可以出来晒太阳。 老年人如果有条件和能力进行户外运动,在运动的同时适当接受紫外线的照射,将会一举两得,更有利于促进骨骼健康。当然,没有条件接受足够日晒的老年人也不必惊慌,可以通过口服维生素D来补充不足。 饮食立秋之后,是开始“贴秋膘”的时节。旧时人们对健康的评判,往往只以胖瘦做标准。瘦了当然需要“补”,补的办法就是“贴秋膘”。同时中国还有句老话叫做“千金难买老来瘦”,认为老来精瘦是健康的象征。实际上,这是两种极端的做法。“贴秋膘”摄入过多的肉类和油脂,不但容易患上高血脂,一次性摄入过多含嘌呤的食物,还容易发生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引发剧烈关节肿痛;过于精瘦的老年人,可能就存在肌肉衰减综合征,简单来说就是一种肌肉的含量和质量下降,导致体能下降、生存质量降低及跌倒等不良事件风险增加的临床综合征。营养不良是肌肉衰减综合征的病因之一,补充蛋白质与氨基酸有望能增加肌肉蛋白合成,改善患者症状。老年人蛋白质的摄入量应维持在1.0~1.5克/千克/天,并适量增加富含亮氨酸等支链氨基酸的优质蛋白质。因此,老年人饮食上应注意包含一定的蛋奶肉制品,吃素或者长吃清粥小菜都不利于肌肉的合成,也不利于 钙质的摄取。《2016年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按以下比例来配置饮食:重视室内布置和采光    老年人由于普遍有骨质疏松问题,一旦摔倒或滑倒极易生骨折,如果骨折的部位在髋部和脊柱,老人需要长时间卧床,不但增加痛苦,在卧床期间甚至可能会因肺部感染等并发症而导致死亡。可见预防老人跌倒有多重要。家庭是老年人经常活动的地方,大部分老年人的跌倒也是在家里发生的,因此家庭装修和家居布置有一些地方需要注意。老人的居室采光很重要。如果条件允许则应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光,比如将窗户扩大或多开几扇窗,这样可增加室内的空间感,老人的心情也会随之变得更明亮和积极。家具必须使用紧固件固定,避免家具倾倒发生意外;家具避免出现尖角或突起;家具的摆放应靠墙有序摆放,避免视力不佳的老人发生磕碰或摔倒的意外。家中也不要设台阶、门槛等有高度差的东西,避免老人摔倒。卫生间是安全隐患最大的地方,老人滑倒或摔跤的意外事件多发生在这里。因此,在卫生间里首先要做到干湿分离,尽量保持干燥。其次是取消浴缸,老人洗浴宜采用淋浴的方式。再次是一定要在淋浴区放置防滑地垫。考虑到老人不能站立太长时间,浴室内应设置供老人淋浴用的淋浴凳和换衣用的椅子。不管是淋浴区还是马桶周围都应该设置扶手。保证老人站起的方便和安全。卫生间应采用坐式马桶。老年人在夜间上厕所时,沿路也要保证足够的灯光。很多老年人由于嫌麻烦或者省电而不喜欢开灯,殊不知很多老年人跌倒就是因为室内光线不足、看不清障碍物和台阶,这一现象在秋冬季节尤为显著。因此,为了保证室内良好的照明,建议老年人宁愿家里多开几盏灯,或者使用亮度足够的灯具,现在的节能灯具耗电量远远小传统灯泡,千万不能“抓了芝麻丢了西瓜”,一旦跌倒骨折就后悔莫及了。吃药老年人除了骨质疏松外,可能还合并其他内外科疾病而需要用药,一些药物也会增加老年人跌倒的风险,因此老年人用药应综合考虑,充分遵照医嘱,不能随意增减药量。以下列举了几类增加跌倒风险的常用药:(1)  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药物:如抗癫痫药、镇静催眠药、抗抑郁药、抗精神病药、阿片类止痛药等,因为会抑制中枢神经系统,也可能引起体 位性低血压,因此服用这些药物的老年人需要更加警惕跌倒,特别是夜间起身上洗手间时,因为睡前服用这些药物的影响,更易跌倒。(2)  糖尿病药:当食欲不佳或药物过量时,会产生低血糖诱发跌倒,使用期间应密切监测血糖。(3)  降压药、利尿剂:一些降压药和利尿剂可能会引起体 位性低血压,长期使用利尿剂也可能引发电解质紊乱,增加跌倒风险。(4)  抗过敏药:一些抗过敏药具有嗜睡的副作用,也可能增加跌倒风险。因此,当老年人需要使用以上药物时,应与医生和药师充分沟通,优化药物组合,减少易致跌倒药物的联用,规范用药,不能随便改变药量和用法。 做好以上几点,强健您的肌肉骨骼,预防跌倒,预祝您渡过一个愉快而安全的秋天。 单位: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骨科复旦大学医学科普研究所本文受以下项目资助:上海市科委科普项目(编号:20DZ2312000)上海市卫健委优秀学科带头人项目(编号:GWV-10.2-XD11)

发布了文章

腰椎病,“硬板床”并非越硬越好

“医生医生,我听别人说腰椎不好要睡硬板床,怎么我睡完腰更痛了?腿痛也没怎么好转!是不是生了不好的毛病?”在骨科诊室外面排了一个多小时队的老张一进门就着急问李医生。“你先别急,跟我说说怎么回事?腰怎么个痛法?”“原来只有腰最下面这部分扯着左边大腿外侧痛,现在连腰上面和背都有点痛了,大腿外面突起来的骨头也痛。喏,这是我前几天做的腰椎磁共振。”李医生仔细看了老张的腰椎磁共振,发现只是轻微的第4-5节腰椎间盘突出,并没有生什么恶性的疾病。“我为了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把家里席梦思撤了,床单下面就垫了条棉被,我听很多人都是这么睡好的,怎么到我就没效了呢?“老张着急地问。“我们建议腰椎病不要睡太软的床垫,可没让大家睡那么硬的硬板床啊,老张。“看看已经是最后一个病人了,李医生向老张科普起了关于腰椎病和床垫的知识。 什么是腰椎病?老百姓说的“腰椎病“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腰椎退行性疾病“,简单讲就是和腰椎老化相关的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腰椎滑脱等疾病,这些疾病除了腰痛外,可能还会合并有下肢的疼痛、麻木、无力等压迫神经的症状。另一种就是各类急性腰扭伤、腰肌劳损等,这类腰痛影像学上通常没有特殊的器质性病变。病人属于哪种腰椎病,应该到医院来由医生诊治,不能自己臆断。 腰椎病人要睡硬板床?老百姓中流传着腰椎不好要睡硬板床的说法。软的床垫刚开始躺上去会觉得很舒服,然而却会让人整体下陷,不能维持腰椎的生理曲度,时间长了就会腰痛,很多人在沙发上睡着醒来后感觉腰酸背痛就是这个道理。因此,大家就反过来认为腰不好要睡硬板床。但是床并非越硬越好。使用过软和过硬床垫的人,不但腰痛发生率会增高,也不利于腰腿痛的缓解。也有一部分老年人,使用稍硬一些的床垫反而更舒服,这是因为在硬床垫上,力量较弱的老年人更容易翻身,不容易在睡眠中产生肌肉疲劳而引起腰痛。 “硬板床“的理解误区和危害大部分老百姓理解的“硬板床“,是床板加被褥的字面意思,更有甚者,直接在硬木床板上铺上床单就睡了,以为越硬越好。其实不然。过硬的床垫,会使身体突起部位受压,睡眠舒适度差,睡眠中会通过自主改变睡姿甚至形成一些错误姿势来抵消不适感。仰卧位时腰部悬空,腰部肌肉始终处于紧张的状态,不利于保持腰椎生理曲度。一些体弱多病和瘦的人,甚至会引起骨头突起部位的皮肤受压,产生压疮。喜欢侧卧的人,长期睡硬板床,可能会出现臀部外侧的疼痛,这是由于股骨大转子突起处的反复受压产生了滑囊炎。再极端一些的例子,睡醒后踝关节没有力气上翘了,这是在侧卧时压迫到了膝关节外侧腓骨头处的腓总神经,导致了神经麻痹。以上都是睡”硬板床“惹的祸,所以,床太硬,除了对腰不好,对身体其它部位也不友好。 如何选择床垫和睡姿——医生的建议腰椎病人首选中等硬度的床垫。这个硬度的床垫,兼顾了舒适性和对腰椎生理曲度的维持,能一定程度能缓解腰痛。中等硬度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并不是一个固定的数值。体重大的人比体重轻的人,需要的硬度更高。比较简单的衡量床垫硬度是否合适的方法是,用拳头是否能轻松地压下去5公分,能轻松压下去就是太软了;或者人平躺上去后看颈部、腰部、臀部与大腿连接处这三处前凸的地方有没有空隙;再侧卧状态下检查身体曲线的凹陷部位和床垫之间有没有间隙。如果没有明显空隙,并且身体也能维持在类似站立时的身体曲线,就说明这个床垫软硬适度。 “李医生,我晓得了,等下就去商场挑床垫去!““除了床垫和睡姿,生活中注意保持正确的站姿和坐姿,定时起身活动,注意锻炼,也很重要哦。” 单位: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骨科复旦大学医学科普研究所本文受以下项目资助:上海市科委科普项目(编号:20DZ2312000、21DZ2302900)上海市卫健委优秀学科带头人项目(编号:GWV-10.2-XD11)

发布了文章

这个健身操系列科普视频近半亿人观看,荣获“典赞·2021科普中国”十大网络科普作品!

      在中国科协联合科技部、中科院、工程院、人民日报社、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共同举办“典赞·2021科普中国”揭晓盛典活动中,由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复旦大学医学科普研究所推出,中山医院骨科主任董健教授团队创制、编排、拍摄的《颈腰椎健身操》系列科普视频,经上海市科协选拔后推荐至中国科协,最终荣获 “十大网络科普作品”,这也是今年上海市唯一一部获奖作品。     “典赞·2021科普中国” 十大网络科普作品的评选是为深入贯彻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实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的指示精神,团结引领广大科技工作者和科普工作者,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中国科协联合科技部、中科院、工程院、人民日报社、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共同举办“典赞·2021科普中国”揭晓盛典活动。按照《中国科协办公厅关于开展“典赞·2021科普中国”活动的通知》,活动自2021年7月始,历时四个多月,经过申报、推选、评审、公示等环节,产生最终结果。    《颈腰椎健身操》系列共分为六个科普视频,分别是中青年颈椎健身操、老年颈椎健身操、中青年腰椎健身操、老年腰椎健身操、颈椎术后康复健身操、腰椎术后康复健身操。由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董健教授团队在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十易其稿,专门针对中青年白领、老年人、术后康复三类人群不同的身体情况编排设计,并动作示范,科学而通俗的详细讲解了各节运动的要领、锻炼内容及注意事项。本系列健身操视频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权威专家编排设计:骨科脊柱专业权威医生组织团队研究论证、编排设计科学规范;2.专业骨科医生示范:动作到位、简单易学、避免谬误;3.分节运动、要点明确:健身操分节使颈腰部各肌肉群均能得到锻炼,要点讲解科学而通俗,使观看者能达到更好锻炼效果。     该健身操系列上线以来,分别发布在人民日报微博、央视新闻微博、学习强国、复旦大学医学科普研究所、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今日头条app、骨健康必听必看系列科普书、健康指南(杂志)、健康时报、大众医学(杂志)、骨科大夫、app、微医app、腾讯视频、优酷视频等,累积观看量超4000万次。其中《中青年颈椎健身操》视频获得第五届上海国际科普微电影大赛优秀作品奖及第六届上海市青年医学科普能力大赛新媒体推荐优秀科普视频奖,《中青年腰椎健身操》获得第七届上海市青年医学科普能力大赛优秀科普视频奖。

发布了文章

枕头不对,颈椎遭罪——如何科学选枕

误区一:高枕“无优”从我们临床上来看,长期低头的动作是造成的颈椎病发生的重要原因。高枕造成了颈椎屈曲的动作,导致颈部后方的肌肉拉伸,小关节的过度的牵张,造成了颈部肌肉的劳损,颈椎的退变,所以高枕无忧是不对的。误区二:颈椎病不用枕头更好既然高枕不利于颈椎健康,那么又有了另外一个悖论,叫做颈椎病不应该用枕头。所以有人就反向操作,干脆不要枕头了。有的人也确实撤掉枕头以后,感觉还挺舒服,也因此就流传着颈椎病不应该用枕头的说法。因为导致颈椎病发生的主要动作就是屈颈,枕头垫得比较高会造成屈颈。对于疾病来讲,解除病因它一定对疾病是有好处,所以我们枕头不垫高,或者不垫的话对颈部是有一定好处得,但是不能长期不垫。枕头一直不用的话,会使颈椎过伸。颈椎过伸会导致颈椎前方肌肉的拉伸,后方小关节的回缩、屈曲,这会刺激小关节的关节囊,导致小关节的退变,也仍然会引起颈椎的退变老化。误区三:枕头枕 头它不是枕在头上面,它是枕在颈下面。枕头,确切讲应该叫做“枕颈”。我们平卧位的时候,颈椎、头部和躯干成一条线情况下,我们整个脊柱天生是有弧度的,叫生理曲度。 枕头放在颈部的话,刚好是维持了颈椎前凸的生理弧度。如果枕到头下面,颈部不给支撑的话,颈椎的生理活动就很难维持。很多病人现在脖子痛,拍片一看生理曲度消失、变直,甚至于反屈。这个除了和我们平时工作、生活低头动作以外,可能和睡觉时头垫在头下面也有关系。选择枕头的原则 枕头多高才合适。这个问题应该说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我们选择枕头时,要保证头部、颈部和躯干形成一条直线。每个人用的枕头高度是不一样的,因为我们在平卧的时候,我们保持颈椎与身体成一条直线的情况下,背厚的人枕头就需要用高的;瘦的人枕头一定是用低的,这样才能保证颈椎、头部和躯干成一条线。 

发布了文章

惊险!车辆追尾,司机瘫痪?原因竟然是……

不要小看汽车追尾,弄得不好还会造成瘫痪。平常我们在驾驶或者乘坐汽车时,一般会被要求使用安全带。然而,如果汽车速度在短时间内发生了剧烈的变化,比如追尾了前车或者被后车追尾,此时身体由于较好地固定在座椅上,会同汽车一起快速地加速或减速,而头部由于没有固定,就会因为惯性往前甩。这个过程中可能造成颈椎的脱位或骨折,同时由于脊髓周围的韧带在短时间内被拉长又松弛,容易产生韧带损伤,脊髓后面的黄韧带可能形成褶皱,严重的甚至会和椎间盘一起卡压脊髓引起瘫痪。由于这个损伤过程中,脖子带动头部甩动,如同马夫挥动鞭子,所以这类损伤医学上又称作为——挥鞭样损伤。【紧急处理】      此时应当采取各种措施稳定和固定颈椎,避免颈椎二次损伤。受伤后如出现四肢感觉活动障碍,旁人不可随意搬动病人,应呼叫120等待急救。如症状较轻,仅有颈痛或者轻微的上肢疼痛麻木等不适,自己也不能随意活动颈部,应采取一定的颈部保护措施,如佩戴硬式颈托等,尽快送往医院处理。【预防措施】因此我们在驾驶或乘坐汽车的时候,应注意调节座椅上枕头的高度,将其正对于头部后方,这样在紧急情况下可以为头部提供缓冲。同时,驾车应该时刻保持谨慎小心,避免猛然的加速或减速对身体造成伤害。另外,在生活中还可以加强颈部肌肉的锻炼,一方面强健颈部肌肉,降低颈部受伤的可能性,另一方面也可以起到预防颈椎病的作用。    作者:陆佳琪 李娟 林红   指导:董健单位: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骨科复旦大学医学科普研究所本文受以下项目资助:上海市科委科普项目(编号:20DZ2312000)上海市卫健委优秀学科带头人项目(编号:GWV-10.2-XD11) 

发布了文章

复旦版骨骼大健康--小学篇

“孩子就是一个家庭的未来”。现今社会,小学生的课业负担较为沉重,每位家长不但期望自己的孩子有优秀的学业成绩,更希望孩子能有挺拔的身姿、健康的骨骼发育。据《青少年形体健康教育管理研究》2016年统计,6-15岁青少年中,肩部形态异常的占18.2%,背部形态异常占7.2%,颈部形态异常占15%。可见,巨大的学习压力与不良的生活习惯导致了大量学生的骨骼肌肉疾病,而学龄期形成的骨量是终生骨骼健康的重要决定因素。因此,为了预防“小儿疾病所致的老年结果”,在小学阶段养成合理健康的生活与营养方式对于日后构建强健有形的骨骼肌肉、减少骨折风险、防治中老年骨质疏松来说十分关键。复旦大学医学科普研究所的骨骼健康科普专家将为大家介绍不良行为习惯给孩子所带来的各类肌肉骨骼疾病,并给予相关建议。1.驼背有的学生面对沉重的作业负担会每天伏案数小时,有的学生沉浸于电脑平板无法自拔,许多学生表现为头部较身体其它部位不同程度地向前突出、双肩不对称、向前弯腰时后背的高度异常,仅少数严重者可出现腰背疼痛不适、下肢酸痛。不正确的坐姿、站姿通常是驼背的元凶。驼背是一种常见的脊柱畸形,6-12岁的孩子最容易出现姿势性驼背,其实质为脊柱后突。正常人脊柱存在生理性曲度,胸椎向后形成弧形,而颈椎、腰椎向前成弧形,以维持最佳生理曲线和身体平衡,保证人体能正常前视。在X线下,胸椎生理性后突通常在20-45°,当其大于50°即可诊断为脊柱后突。然而,家长们不必过于担心。此类姿势性驼背属于非固定性,早期发现并及时正确矫正可以达到理想的效果。凡是无脊柱肩背部严重损伤的小学生,均可采用下列方法进行矫正:(1)坐在靠椅上,双手抓住臀部后的椅面两侧,昂首挺胸,向后张肩,每次坚持10-15分钟,每日2-3次。(2)背朝墙,距墙约30厘米,两脚开立同肩宽,两臂上举并后伸,同时仰头,手触墙面再还原,反复做10遍,每日做2-3次。(3)仰卧床上,在驼背突出部位垫上6-10厘米厚的垫子,全身放松,两臂自然伸直,手掌朝上,两肩后张,如此保持仰卧5分钟以上,每日做2-3次。(4)坐或站立,双手持长棒,横放在肩背部,挺胸抬头,致肩背部肌肉稍有疲劳感即停,每日早晚各做一次。上述矫正驼背法,宜在早晨和睡前进行。由于驼背是长期形成的顽固性畸变,所以应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才会获得满意的效果。而症状严重腰背持续酸痛者须及时就医。从预防的角度具体来说,家长最好督促孩子做到以下几点:(1)注意端正身体的姿势,平时不论站立、行走,胸部自然挺直,两肩向后自然舒展。坐时脊柱挺直,看书写字时,头部不过分前倾或后仰,更不要趴在桌上,使头、颈、肩、背呈正常生理曲线,正确的坐姿更有利于减缓眼部疲劳、预防视力下降。(2)正在发育的儿童的床铺质地可中等偏硬,以使脊柱在睡眠时保持平直。(3)加强体育锻炼。认真上好体育课、做好课间操,促进肌肉力量的发展。 2.斜肩早在19世纪已有德国科学家提出中小学生书包过重会导致正在发育的机体产生姿势缺陷,现如今,为学生减负的话题耳熟能详,但很多学生的书包还是越来越重。每天背书包上学作为小学生负重的主要方式,过度负重和看似时尚的单肩背负姿势所造成的众多姿势缺陷中,斜肩极为常见,这里主要为大家介绍斜肩不正。造成斜肩的原因主要有二:一是儿童少年肌肉发育尚未完善,较薄弱,长时间的两肩受力不均,使维持正确身体姿势的脊柱两侧神经肌肉紧张度不平衡而发生姿势缺陷,另外,两肩负荷不均衡,有时可引起脊柱轻度侧突,即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AIS);二是与遗传因素有关。小学生群体中以前者较多,斜肩如不及时矫正,除有碍形体美外,还会影响到同侧胸肌的发育和颈歪斜,甚至影响心脏健康发育。小学生发生脊柱侧弯而引起的肩膀歪斜常常没有临床症状,那么医学上一般是如何准确判断肉眼难以分辨的斜肩的呢?影像科通过拍摄正位图像的X光片,然后以锁骨水平参考线(CHRL),即垂直于X线片外侧缘并经过抬高侧锁骨最高点的直线,和锁骨参考线(CRL),即经过右侧和左侧锁骨最高点的连线所成的夹角,即锁骨角θ。根据约定,在左肩高时此角度为正值,右肩高时为负值,以数值大小判断斜肩严重程度,同时可早期发现这种姿势缺陷,判断有无脊柱侧弯,并根据严重程度从观察、训练、理疗、石膏、支具、手术这些治疗方案中进行选择。多数小学生因背包问题而引起的肩膀歪斜情况,必须早期经过纠正训练,增强肌肉力量才能得到恢复。所以,科学合理的姿势训练是很有必要的:(1)取站立姿势,头平,肩平,两眼平视,保持正中,然后两臂侧平举,向外、向内交替绕环,开始向外绕小环,逐步绕中环,至大环,4个8拍后再向内绕环4个8拍,可增强肩臂肌肉群及胸、脊背肌肉群力量,加快这些部位的血液循环。要求:加大肩绕环的幅度,主要靠肩进行动作。(2)躯干及头部姿势同前,两臂侧屈,屈肘,向外、向内绕环,开始向外绕小环,逐步绕中环,至大环,4个8拍后再向内绕环4个8拍,可增强肩臂肌肉群力量,加快该部位血液循环。(3)躯干及头部姿势同前,两肩轮流上提,一肩提两次后换另一肩上提。做4个8拍为一组,共做3-4组。要求:上体正直,单纯提肩动作,头、颈勿动,肩放松。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江湖上”一些稀奇古怪且没有任何医学研究支撑的治疗方案还是吸引了不少患者尝试。例如刮痧、电击等,结果却是耽误了治疗时机,使其发展成严重的脊柱畸形,令人痛心。尚处于成长发育阶段的孩子,对于姿势缺陷更重要的是从预防做起。学生背负适宜重量的上限为体重的10%以内,小学生们可仅背当天使用书籍,可选择使用拉杆式书包,也可选择在校时间尽力完成部分作业后回家,这些方法均可避免前倾效应的积累。以正确姿势背负双肩包,保持端正走姿,选择的包带应较宽较软,调节包带至适宜松紧度,避免单肩背、斜挎背等方式,这些方法均可有效防止双肩高度不一。3.腱鞘炎五年级的小王同学,对新买的平板电脑爱不释手,在周六下午连续玩了四小时的王者荣耀后,右手大拇指的根部逐渐出现剧烈难忍的疼痛,拇指屈曲,甚至不敢活动。这就新闻报道中常说的腱鞘炎的典型症状。过去,腱鞘炎多见于体力劳动者,而现在,少年、学生群体已然成为腱鞘炎新兴患病人群,该种疾病有明显的年轻化趋势。学生群体不同于一般劳动者,通常在早期无明显症状,随着手指的长时间高强度使用,往往在拇指、中指、环指的掌指关节产生剧痛,少数患者会在疾病初期的早晨感到患指僵硬、疼痛,缓慢活动后消失,部分患者在用力屈伸手指做弹拨动作时甚至出现响声;体检时医生往往可在掌横纹处触及痛性结节,这种疾病被叫做“手指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不少沉迷电脑的学生在手腕处也可出现类似症状,称之为“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疼痛多集中于腕关节的拇指侧,无力提物。握拳向小拇指侧偏斜时,该处疼痛可明显加剧,称为“Finkelstein试验”阳性。为什么我们看到的小学生患腱鞘炎的报道越来越多?腱鞘炎又到底是怎么发生的呢?由于乐器类兴趣班报名人数居高不下,手机、平板在校园日渐风靡流行,电脑游戏发烧友也有了小学群体,而双休日家长对学生稍加疏忽就会更造成学生对电子游戏的放纵,这些无不引起手指手腕的频繁快速活动。部分手部肌腱外包裹有一层腱鞘,就如同刀有刀鞘的保护,腱鞘具有保护、润滑、保持肌腱活动度的功能,而高强度活动引起的过度摩擦会导致出血、水肿等无菌性炎症反应;反复创伤或慢性迁延后,腱鞘增厚致使肌腱的活动空间狭窄,发生不同程度的粘连,肌腱性质也发生改变,即可表现为疼痛、压痛、活动受限。对于小学生而言,长期影响下更可造成关节发育畸形的危害。腱鞘炎的治疗可分为非手术和手术两大类。多数患者通过局部制动、按摩、休息、保持观察或腱鞘内注射醋酸泼尼松龙或复方倍他米松即可取得很好的疗效,而以上非手术疗法无效时往往考虑手术下切开腱鞘,减轻内部压力,并去除粘连。那么,不想得腱鞘炎怎么办?提示以下三点:(1)连续训练乐器或游戏时间不宜过长,结束后可反复揉搓手指和手腕进行按摩,冬季可再用热水泡手。(2)对于热爱伏在电脑桌前游戏的学生,应控制上网时间,并采用正确的娱乐姿势,尽量让双手双臂平衡,手腕能触及实物,不要悬空。维持正确坐姿同时可预防上述驼背及斜肩的发生。(3)手腕疲劳感明显者,可做手腕关节180度的旋转;或将手掌用力握拳再放松,来回数次;或将手指反压或手掌反压数下,均可有效缓解手部酸痛。 骨骼肌肉的生长速度,在小学阶段虽然不及婴幼儿期和青春期来得快,但是依然迅速且关键。正确适量的运动可让孩子的心肺功能得到很好的培养,同时促进骨骼肌肉生长,刺激激素分泌,推动成长,并且能有效提高食欲、提高思维活跃度,减少因学习压力而导致的头晕、抑郁等神经精神疾病的发病率,家长可以送给孩子的一件最好的礼物便是“鼓励他们终身热爱体育活动”。不过,任何运动方式都应有正确的指导和监督,防止肌肉拉伤、骨折、骨骼发育畸形。大家都知道,人体所必需的六大营养素为: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矿物质、维生素和水,儿童缺一不可,且应均衡搭配。骨骼的发育也与多种营养素密切相关,如钙、磷、维生素D、维生素A、锌等。奶类及奶制品中含钙、蛋白质、维生素D等,如条件允许,可坚持每天一杯牛奶。富含钙的食物还有豆制品、紫菜、虾皮等等,从食物获取的钙质是最好的。推荐每日钙摄入1200-1500mg.但是,如果家长认为孩子没有从食品中获取足够的钙质,也可以考虑钙补充剂。特别要提醒的是,骨头汤并不能高效补钙,“以形补形”的观念需得到更正。小学生群体的身体素质,不但关系到下代人的总体健康水平,而且关系到民族的繁衍昌盛。在这生长发育的动态“塑形期”中,我们应根据该年龄段独特的解剖生理与发育特点,给予特殊关注、做好保健工作,以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作者:梁海峰  林红指导:董健单位: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骨科复旦大学医学科普研究所本文受以下项目资助:上海市科委科普项目(编号:20DZ2312000)上海市卫健委优秀学科带头人项目(编号:GWV-10.2-XD11)

发布了文章

以动制痛——慢性腰痛试试这么做

   多达85%的人一生中会经历腰痛,其中相当一部分是慢性非特异性腰痛。以往认为所有腰痛都需要静养,但现在认为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应保持适当的运动,因为这样可以减轻疼痛并有助于维持或恢复柔韧性、力量和耐力。什么是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慢性非特异性腰背痛是指病程持续12 周以上,病因不明的、无脊柱器质性病变的腰骶部疼痛与不适,伴或不伴大腿牵涉痛。疼痛症状多于卧床休息后减轻或消失,弯腰、久坐、久站后加重。经热敷、按摩等保守治疗后疼痛症状多可暂时缓解。体格检查常可发现疼痛部位存在肌张力增高或明显局限性压痛点(扳机点)。宜动不宜静,适量运动好处多与身体活动较少的患者相比,定期参加中度至剧烈休闲运动的慢性腰痛患者疼痛更轻,腰椎功能更好。运动改善慢性腰痛的机制目前还不完全清楚,可能和下面的因素有关:1.组织损伤会导致神经系统内部发生改变,也会引起炎症因子释放和氧化应激反应,放大损伤部位的疼痛,并导致疼痛长期存在。而运动能逆转这些神经系统的改变,减轻炎症反应。2.运动能维持肌肉、关节和椎间盘正常的新陈代谢并修复微创伤。3.运动可减轻心理压力、焦虑和抑郁,而这些心理因素和腰痛息息相关。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怎么运动?任何运动都是有益的!坚持比选择更重要!选择何种运动取决于你的兴趣和运动能力,并能坚持规律进行。但是有关节炎、心脏病、肺功能不全等疾病的患者,在选择运动方式时应量力而为,并咨询相关专科医生以后再选择运动方式和运动量,以免发生意外。以下是一些比较常见的锻炼方法:1.步行:是最简单易行的运动形式。单纯步行锻炼即可很好地缓解慢性腰痛。2.有氧运动:定期开展各类有氧运动,随着时间的流逝,腰痛程度会逐步减轻,身体机能也能得到增强。3.拉伸活动:研究发现普通的腿部和躯干部位拉伸即可明显缓解慢性腰痛。4.核心强化和脊柱稳定性训练:包括各类举重类力量训练、俯卧或仰卧位的稳定训练、躯干力量训练、髋关节力量训练等,相较于其它锻炼形式能更有效地缓解疼痛和改善腰椎功能。但这类运动技术要求较高,最好有专业人员指导,否则发力不当反而会造成运动损伤。5.其他运动,如太极、普拉提、瑜伽、亚历山大技术训练也能不同程度缓解慢性腰痛。Tips:1.腰痛患者应先到医院就诊,排除器质性病变。2.开始运动早期,可能会出现短暂的腰痛加重,这通常是良性的,仅表明疼痛产生组织已被刺激到,可以继续训练,但如果疼痛持续加重或者长时间不缓解,应暂停训练,寻找腰痛加重原因。3.急性腰痛不建议通过运动锻炼改善疼痛。作者:李娟、林红指导:董健单位: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骨科复旦大学医学科普研究所本文受以下项目资助:上海市科委科普项目(编号:20DZ2312000)上海市卫健委优秀学科带头人项目(编号:GWV-10.2-XD11)【免责声明】本文配图部分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创作人所有。本文非商业用途,如涉及版权争议,请著作权人告知我方删除,谢谢。

努力加载中

关注

挂号

问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