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点滴滴,为了您的健康打开
关注数内容数
38712

盛丽

乌镇互联网医院

副主任中医师 常州市中医医院-内分泌科

全部动态
文章
视频
回答
全部
高血压
糖尿病
感染

发布了文章

置顶

如何早期识别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其危害巨大,可能使人产生肾衰、失明、足部疾病等多种严重的并发症,并导致高死亡率。专家指出,高热量高脂肪饮食的增加、不规律的生活方式以及体力劳动的减少等都是糖尿病病人增多的原因。如何早期发现糖尿病 糖尿病得到及早诊断、及时治疗,对于预防各种并发症是极为重要的。而糖尿病早期是没有特别典型的症状,由于每个人血糖值的不同,表现也多种多样。那么如何早期发现糖尿病呢?当有以下表现时要及时监测血糖:       一、 多饮多尿       正常情况下,肾脏通过过滤作用,将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留在血液中,使有毒物质、水、无机盐等小分子物质进入肾小管,形成原尿。随后,肾脏通过改变肾小管壁的通透性,将水和盐分等有用的物质重吸收回体内。糖尿病时,大量的糖存在于原尿当中,大大增加了原尿的渗透压,大幅度减弱了肾脏重吸收水的作用,造成了多尿的现象。由于多尿,水分丢失过多,发生细胞内脱水,加重高血糖,使渗透压进一步明显升高,刺激口渴中枢,出现口渴而多饮,从而进一步加重多尿。       二、体重下降        由于胰岛素不足,机体不能充分利用葡萄糖产生能量,导致脂肪和蛋白质分解加强,消耗过多,病人体重减轻、形体消瘦,严重者体重可下降数十斤。       三、 视物模糊        发病初期,血糖升高可能使眼球房水、晶体渗透压产生改变,进而影响到眼睛正常的屈光机制,造成视物模糊。如果放任不管,过高的血糖将进一步损害视网膜、视神经,进一步加剧视力减退,甚至失明。因此,视力下降或模糊,看不清东西,站起来时眼前发黑,眼皮下垂,视界变窄,眼睛突然从远视变为近视或以前没有的老花眼现象等,都要重视。        四、多食、饥饿感        由于糖尿病时葡萄糖不能被充分利用供能,机体代偿性摄食增加,并且高血糖刺激胰岛素分泌增加,故糖尿病患者常出现食欲亢进,易有饥饿感。        五、神疲乏力        长期、持续的疲劳常常是一个需要引起注意的临床症状。在糖尿病患者中,这意味着摄入的能量不能被细胞很好地分解利用,因此血糖升高的早期,人们常会感到乏累,而且感觉迟钝。       六、下肢麻木、伤口难愈        由于高血糖,导致足部神经、血管病变,使管腔变窄,下肢及足部供血不足,患者的下肢常常处于麻木、刺痛的状态,感觉并不灵敏。因为不能灵敏地感觉到疼痛,患者在日常走路、活动时很容易碰伤下肢。又由于高血糖对血管的损害,使受伤的组织难以愈合,甚至溃烂。因此,下肢多伤,愈合缓慢,疤痕发黑是糖尿病的典型征兆。            七、皮肤干燥       由于尿糖浓度增高的刺激,影响了血液循环,会使人体皮肤干燥,而干燥又会引起皮肤的瘙痒。很多糖尿病患者的发痒部位集中在手脚和小腿,在女性经常会出现外阴瘙痒。        八、感染 不明原因的感染       这种感染可以发生在皮肤、口腔、泌尿系统、肺部等部位,其特点就是感染反复发生,缠绵难愈,也要考虑检查血糖及尿糖情况。

发布了文章

让我们再次认识高尿酸血症

让我们再次认识高尿酸血症

发布了文章

糖尿病不容小觑的并发症—糖尿病肾脏病

王阿姨62岁,6年前体检空腹血糖8.6mmol/L,到医院检查确诊为2型糖尿病。起初,按医嘱治疗,定期复查,血糖控制良好。后来思想松懈,自己买了血糖仪,不定期检测一次,药物也不规范服用。2个月前,她感到腰酸乏力,小便中泡沫特别多,久散不去,前往医院就诊,经查尿常规中尿蛋白(+),尿白蛋白/肌酐比值450mg/g,王阿姨已经并发了糖尿病肾脏病!近年来,我国糖尿病患病率显著增加,18岁及以上人群糖尿病患病率为11.2%,主要以2型糖尿病为主(占90%以上),20%~40%的糖尿病患者合并糖尿病肾脏病(DKD)。而DKD是引起终末期肾病(endstagerenaldisease,ESRD)的主要原因。 一、什么是糖尿病肾脏病? 糖尿病肾脏病是糖尿病患者长期血糖控制不良引起的慢性并发症,主要是肾脏微血管损伤的疾病。糖尿病肾脏病是指由慢性高血糖所致的慢性肾脏疾病,病变可累及全肾(包括肾小球、肾小管、肾间质、肾血管等)。临床上以持续性白蛋白尿,肾小球滤过率进行性下降为主要特征。   糖尿病肾脏病发病隐匿,进展缓慢,早期通常没有任何不适症状,容易忽视。到出现泡沫尿、水肿、高血压、贫血、腰酸乏力,再去医院做检查,往往已到中晚期,治疗效果较差,而且进展很快。 因此,糖尿病患者必须重视糖尿病肾脏病的定期筛查。糖尿病肾脏病的早期诊断,早期防治,对延缓糖尿病患者发展为肾功能衰竭具有重要意义。 二、糖尿病肾脏病有哪些临床表现? 1.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尿是早期肾损伤的标志。您只要空腹采集清晨首次尿标本,并在采集标本前2小时内避免进食。此外剧烈运动、感染、发热、怀孕、心力衰竭、高血糖、高血压、尿路感染等都可能对结果产生影响,应避免在上述条件下行尿蛋白检测。 2.视物模糊:糖尿病肾脏病患者往往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可出现视物模糊。 3.肾功能异常:肌酐、尿素氮等检测指标可部分反映肾脏功能,但受影响因素较多,如剧烈运动、饮食、肌肉体积等。另外,还可以通过应用血清肌酐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评估肾功能。 4.浮肿:早期糖尿病肾脏病患者一般没有浮肿,随着尿蛋白量的增多,血白蛋白下降,肾功能下降,患者可能会出现尿中泡沫增多、眼睑及双下肢水肿等症状。 5.高血压:高血压在糖尿病肾脏病患者中常见。严重的肾病多合并高血压,而高血压能加速糖尿病肾脏病的进展和恶化。 6.贫血:有明显氮质血症的糖尿病患者,可有轻度至中度的贫血,用铁剂治疗无效。贫血为红细胞生成障碍所致。 三、糖尿病肾脏病如何筛查? 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正常人ACR<30mg/g。UACR在30~300mg/g称为微量白蛋白尿,此时尿常规蛋白定性常为阴性。UACR>300mg/g,称为大量白蛋白尿,此时尿常规可显示有蛋白。   血肌酐(计算eGFR):血肌酐能较准确地反映肾实质受损的情况,但非敏感指标,临床上根据血肌酐水平结合患者年龄、性别、体重等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评价慢性肾脏病的分期。 糖尿病病程5年以上的1型糖尿病患者及2型糖尿病患者在确诊时应进行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检测和肾小球滤过率(eGFR)评估以早期发现DKD,以后每年应至少筛查1次。 四、如何诊断糖尿病肾脏病? 目前DKD通常根据持续存在的白蛋白尿和/或eGFR水平下降、同时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慢性肾脏病做出临床诊断。在明确糖尿病作为肾损害的病因并排除其他原因引起慢性肾脏病的情况下,至少具备下列一项者可诊断为DKD:①排除干扰因素的情况下,在3~6个月内的3次检测中至少2次UACR≥30mg/g或尿白蛋白排泄率≥30mg/24h(≥20μg/min);②eGFR<60ml/(min·1.73m2)持续3个月以上;③肾活检符合DKD的病理改变。

发布了文章

如何预防糖尿病足

让我们首先来看一个案例:76岁的王大爷有着20多年糖尿病病史,同时还伴有高血压、高血脂等疾病,王大爷在血糖的控制上时好时坏,不重视。有一次,他在泡脚时不小心烫伤了左脚,但是他没有把这事放在心上,想着过几天就能好。然而过了几天,脚不但没好,还开始变红肿、溃烂,自己用碘酒消毒也不见好转,最后影响到走路了,这才去了医院检查,检查后确诊为糖尿病足,医生综合评估后发现,王大爷目前的血管条件较差,加上伤口感染溃烂的情况比较严重,建议截肢。这时,王大爷后悔莫及呀,糖尿病足给他经济和生活都带来了严重的创伤。那么,糖尿病患者该如何预防糖尿病足呢?1、积极治疗糖尿病。控制好血糖是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基础,糖友一定要积极治疗糖尿病,主动了解糖尿病的相关知识,重视各种并发症的预防,通过药物治疗以及生活方式治疗等来控制好血糖,同时注意定期监测血糖,定期复查。如果出现其它并发症,比如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合并神经病变等,要及时治疗,防止恶化。2、每天检查双足,保持足部清洁。查看足底皮肤有无红肿、水疱、足癣、破溃等。许多糖尿病患者,患有脚气、足癣等疾病,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因为脚气很容易引起足部感染,产生过多细菌,容易引发糖尿病足。因此,这部分患者必须及时进行治疗。平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每天用温热的水洗脚,不能太烫,保持足部清洁干燥。对于脚部干裂的患者,使用一些防裂护肤品防治干裂。3、鞋袜选择。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最怕的就是脚部创伤。糖尿病患者在选择鞋子和袜子的时候,不能只追求美观,而应以健康保护为主。袜子要注意舒适度。选择吸水性好、透气性好、松软宽松的,选择纯羊毛或棉制品比较合适,穿袜子时要保证袜子平整,无褶皱,不穿带补丁或有破洞的袜子。袜口不宜过紧,以免影响血液循环。需要每日更换,保持清洁。选择材质柔软的、透气性好的软底鞋,大小要合适,避免挤压足部,保持鞋内的干燥。高危糖尿病足患者可以采用治疗性鞋,最大限度降低足底压力,预防足底溃疡的发生。不要赤脚走路,尽量避免脚部受伤。4、进行适当地锻炼。平时合理的运动,能改善下肢血供。5、正确修剪趾甲。趾甲变软时平整横剪趾甲,不宜剪得太短太靠近皮肤,以免损伤皮肤引起感染。更不能在胼胝或鸡眼处使用刺激性药物以免引起皮肤的破溃,更不能自己使用刀、剪等进行修剪。

发布了文章

如何预防骨质疏松?

如何预防骨质疏松?骨质疏松症常见于绝经期妇女和60岁以上男性。骨质疏松症的关键在于预防,分为以下几方面:1、纠正不良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减少饮用咖啡、碳酸饮料、浓茶。2、合理饮食:每日摄入足够的蛋白质、钙、镁和少许盐等。蛋白质:可以增加骨胶原蛋白。每日至少喝牛奶300毫升(含钙约300mg);蛋类25-50克;豆制品:干大豆30-50克;红肉(牛、羊肉)50-75克或白肉(鱼、虾)50-100克;坚果5-10克(如核桃,瓜子、杏仁等)。钙:每日正常膳食中钙含量约400mg,100毫升牛奶含钙约100mg,根据年龄选择每日牛奶摄入量。镁:可以促进钙的吸收,含量高的主要有谷类、坚果,建议每天吃点粗粮,如大麦、燕麦等。少盐:每日摄入食盐小于6克,食盐中的钠离子影响钙的吸收。3、适量运动:运动种类分为有氧运动、抗阻运动等。4、保证足够的维生素D:维生素D来源于晒太阳、食物、口服维生素D。尽可能多地进行户外活动,多接触阳光,可以使皮肤下的前维生素D,在阳光紫外线的作用下合成维生素D,维生素D又通过血流从肝脏到肾脏,转换成活性维生素D,能促进肠道内钙质的吸收。口服维生素D,需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发布了文章

如何避免糖尿病肾病

病案分析-如何避免糖尿病肾病(转载)

发布了文章

经常被漏诊和误诊的亚急性甲状腺炎

气候变化的季节,也是上呼吸道感染的高发时段。当人们出现发热、咽喉及颈部疼痛时,往往认为是咽炎、扁桃体炎等病症,并习惯性地给予抗菌素治疗。不过,有些患者治疗以后并无效果,发热、颈痛依旧,这时就要引起注意了,这些症状除了上呼吸道感染外,还有一种可能——“亚急性甲状腺炎”。例如近期小方嗓子疼、发热、乏力,由于工作忙,身体一向强壮的他硬扛着没休息,也没去医院,按照以往的“经验”给自己用了点药。没想到的是,小王吃药后,不仅嗓子疼没缓解,反而越来越疼,甚至连脖子都不能碰,哪怕转头都会牵扯引起剧烈颈痛。小王不得不到医院诊治,经过详细检查后,被诊断为“亚急性甲状腺炎”。亚急性甲状腺炎有哪些症状表现?上呼吸道前驱症状:肌肉疼痛,疲劳,倦怠,咽痛,发热、颈部淋巴结可肿大甲状腺区特征性疼痛:逐渐或突然发生;可因转颈或吞咽动作加重,放射至同侧耳、咽喉、下颌角、颏部、枕后、胸背部等处,并且触痛明显;少数会出现声音嘶哑,吞咽困难。甲状腺肿大:弥漫性或不对称轻、中度肿大,伴或不伴有结节,质地较硬,无震颤及血管杂音,甲状腺肿痛常先累及一叶,后扩展到另一叶。西医诊断:(1)急性起病、发热等全身炎症症状。(2)甲状腺肿大质硬、疼痛触痛明显。(3)血沉增快、血清甲状腺激素浓度升高,与低吸碘率(早期)。(4)发病前1~3周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史。遇到哪些情况需要想到“亚甲炎”?•上呼吸道感染伴咽部、颈部不适,经抗生素治疗无效者;•甲状腺功能亢进,伴发热、甲状腺局部疼痛者;•甲状腺肿大或结节生长迅速、质地较硬,伴触痛、发热,经激素治疗有效;•中年女性患者甲状腺功能减退,既往有发热、甲状腺疼痛病史者;•甲状腺肿大伴非特异性症状,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短期症状明显改善,甚至出现甲状腺功能低下者;•有发热、颈部疼痛、甲状腺毒症病史的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经常被误诊和漏诊的亚急性甲状腺炎盛丽气候变化的季节,也是上呼吸道感染的高发时段。当人们出现发热、咽喉及颈部疼

发布了文章

不可小觑的高尿酸血症

尿酸由饮食摄入和体内分解的嘌呤化合物在肝脏中产生,约2/3尿酸通过肾脏排泄,其余由消化道排泄。正常情况下,人体内尿酸的生成和排泄保持平衡,凡导致尿酸生成过多和(或)排泄减少的因素均可导致高尿酸血症。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改变,我国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持续上升,患病年龄呈年轻化趋势。目前,高尿酸血症已成为仅次于糖尿病的第二大代谢性疾病。在正常情况下,机体的尿酸代谢处于平衡状态。当环境或遗传因素使尿酸代谢平衡失调时,就会引发高尿酸血症。由于高尿酸血症多无明显不适,很容易被忽视,很多患者是在体检时才被发现有血尿酸升高。日常饮食情况下,非同日两次空腹血尿酸水平高于420微摩/升,可诊断为高尿酸血症。高尿酸血症的危害不容小觑,它不仅可引起痛风,更是肾脏疾病、心血管疾病和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等的「帮凶」。众多研究证实,血尿酸水平升高与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血尿酸水平越高、持续时间越长,并发症越严重。因此,高尿酸血症应及早干预。危害一:肾脏「首当其冲」临床上,5%~15%的高尿酸血症患者会发展为痛风。痛风是尿酸盐沉积于骨关节等部位引发的急慢性炎症和组织损伤,患者常有家族史。血尿酸升高时,尿酸盐沉积在肾脏,可导致慢性尿酸盐肾病、急性尿酸性肾病和尿酸性肾结石。肾脏疾病会影响尿酸的排泄,导致继发性高尿酸血症,而高尿酸血症又会导致或加重肾脏疾病。因此,高尿酸血症已被证实是慢性肾脏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对血尿酸水平进行早期监测和干预可以预防肾损害的发生,并延缓其进展。有证据表明,即使是无症状的高尿酸血症患者,接受降尿酸治疗也可减少肾损害的发生。而已经进展至慢性肾脏病,甚至终末期肾脏病者,除采取降尿酸治疗外,还需要启动肾脏疾病「一体化」治疗方案,包括降血压、维持钙磷平衡、防治贫血等,必要时,应进行规律透析治疗。需要注意的是,痛风反复发作,尤其是已有肾功能损害的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以免因长期反复应用某些药物(如解热镇痛药)而加重肾脏损伤。危害二:心脏「在劫难逃」高尿酸血症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同时与许多传统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如老年、男性、高血压、糖尿病、高酯血症、肥胖、胰岛素抵抗等)相互作用,共同参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在30%~35%,尤其在未经治疗的高血压患者中,可高达58%。尿酸每增加59.5μmol/L,发生高血压的几率就增加23%。研究发现许多尿酸高者最终会发生冠心病,并以心肌梗死为主。高尿酸血症已经作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独立预后指标,可预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生存率。危害三:代谢性疾病「危机四伏」高尿酸血症与代谢综合征密切相关,高尿酸血症作为动脉粥样硬化及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与代谢综合征的许多因素如肥胖、脂代谢异常、高血压及胰岛素抵抗等密切相关,常与肥胖、高脂血症及高血压病合并存在。高尿酸血症会大大降低人体对葡萄糖的利用能力,影响胰岛素发挥正常作用,导致血糖上升。对于糖尿病患者,合并高尿酸血症更是雪上加霜,会显著促进各种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率。

发布了文章

糖尿病神经病变早知道

糖尿病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在病程较长的糖尿病患者当中,至少一半以上的病人并发神经病变,糖尿病神经病变的进展是隐匿的、缓慢的,往往容易被病人忽视。常见的症状包括:四肢麻木、刺痛、皮肤瘙痒等,程度或轻或重。糖尿病患者出现以下症状,可能并发了糖尿病神经损害,需要进一步检查明确诊断并及时就医诊治,避免加重病情。一、肢体麻木、疼痛、蚁走感  长期血糖、血脂等代谢指标控制不佳,可损伤周围的感觉神经、运动神经及中枢神经,表现为突发或渐进性加重的四肢特别是肢端袜套样麻木、蚁走感、行走不稳、疼痛等,疼痛症状夜间比白天重,似电击样痛,还有针刺、火烤、撕裂样疼痛,轻微的触碰就会诱发。累及单根神经损伤,此型以不对称为特点,可罹犯单一或多条神经,常累及四肢的正中神经、坐骨神经等大神经,多为急性发病,表现一侧肢体疼痛,感觉异常。有的还可出现肌无力和肌萎缩、痉挛,表现为乏力、搐搦等。二、下肢及足部水泡、皲裂、溃疡  下肢特别是足部并发感觉神经病变后,因对温度、疼痛不敏感,在皮肤擦伤、刺伤或烫伤后不易察觉,容易诱发或促发溃疡的发生。  运动神经病变导致小肌肉的废用性萎缩,导致脚趾呈爪状和跖骨头的突出,增加皮肤擦伤的机会。  神经病变引起的足部肌肉萎缩和压力失衡,使患者足跟及足掌、足趾等部位承压大,胼胝的形成又增加了压力负荷,易致溃疡形成。  自主神经病变使下肢皮肤出汗减少,皮肤干燥易破裂和产生裂隙。三、皮肤瘙痒  糖尿病患者皮肤干燥、神经损伤是糖尿病皮肤瘙痒的重要病因。自主神经控制汗腺的分泌,自主神经损伤后,汗腺分泌减少,再加上长期高血糖状态,皮肤黏膜处于慢性脱水、缺氧和营养不良状态,使得皮脂腺、汗腺分泌异常,体表干燥、皮肤弹性差、表皮纤薄。最终引起皮肤顽固性瘙痒,这种瘙痒大多肉眼看不到风团、丘疹等改变,但瘙痒明显,累及范围广,难忍受。四、多汗、无汗  长期血糖紊乱,高糖毒性激活氧化应激过程诱发自主神经损害,自主神经控制汗腺分泌,汗腺分泌异常导致多汗症、少汗症、局限性多汗症、摄食性出汗等。  少汗症者主要累及足部及下肢出汗减少,很多患者出现如上所述的足部皲裂、瘙痒等改变;  多汗症者则因为交感神经兴奋,汗腺分泌增加,上半身特别是头胸、背部大汗淋漓。所以无论多汗、少汗,都提示有可能神经系统出了问题。五、腹泻、便秘、腹胀、恶心  腹泻、便秘这些肠道症状,大多与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有关,当然还包括胃肠微循环病变、内分泌腺体及代谢紊乱相关。糖尿病自主神经(迷走、交感神经)病变可引起肠蠕动及分泌功能异常,导致便秘、腹泻等。尤见于下半夜,俗称“五更泻”;亦可表现为腹泻、便秘交替出现。  糖尿病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可能是自主神经损伤导致的糖尿病性胃轻瘫。六、听力下降、嗅觉减退、视物重影50岁以上中老年糖尿病患者,出现听力下降、嗅觉减退、视物重影等症状,需要高度警惕是否出现了糖尿病脑神经损害。据报道12对颅神经中除嗅、舌下神经外,其余10对神经均可受损,其中最常累及者为视神经、动眼神经及外展神经,一般为双侧对称性,也有单侧性,表现为视力障碍、复视等症状。眼底检查呈乳头炎或视神经乳头萎缩。当第Ⅲ(动眼)神经累及时常影响交感神经而瞳孔调节失常,有痉挛性散瞳与对光反射消失,甚而发生阿罗瞳孔,上眼睑常下垂,眼球外斜。七、心慌、气短在糖尿病病人中支配心脏的交感及副交感神经出现程度不同的损害,引起心律失常(如心动过速、心动过缓),休息时心跳过速,常常>90次/分(可以自测脉搏);直立性低血压,即由卧位突然起立后收缩压下降30毫米汞柱以上,舒张压下降20毫米汞柱以上,此时多有头晕、心慌、视物模糊,甚至昏迷及休克,深吸气时心率减去深呼气时心率<10次/分,突然的起立心率减去卧位心率<15次/分,后两者为心脏自主神经病变的早期变化。

发布了文章

不可忽视的糖尿病胃轻瘫

大家都知道,糖尿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并发症,如糖尿病足,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等。可还有一些不会引起重视的并发症,虽然并不会对糖友生命造成巨大威胁,但是却能较大程度地影响生活质量。这就是胃轻瘫。胃轻瘫可不是说你的胃瘫痪了,而是指胃动力不足,形同“瘫痪”。国内文献报道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的胃排空延迟发生率为50%,其中伴有胃肠道症状和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的糖尿病患者的胃轻瘫发病率分别高达69.9%和80%。糖尿病患者为什么会出现胃轻瘫?糖尿病胃轻瘫是糖尿病并发症的一种,属于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糖尿病患者持续的高血糖导致迷走神经纤维水肿和变性,造成消化道、食道、胃、小肠、大肠等器官运动功能障碍。此外,长期高血糖引起胃肠道激素,如胃动素、胃泌素、胰肽素等变化,影响胃动力和胃排空。最终造成胃张力缺乏,胃动力紊乱,出现胃轻瘫的症状。症状表现主要以上腹部饱胀、恶心呕吐为主。第一、上腹部饱胀。大部分的患者晨起有明显的早饱、食欲减退的症状。第二、恶心呕吐。经常性的干呕、呃逆,尤其是进食时或进食后会有明显的加重,也有少数患者空腹存在恶心表现,严重的胃轻瘫可出现呕吐。第三、正常情况下,在进食之后半小时胃排空50%左右的胃内容物,3个小时基本排空胃内容。当胃当胃轻瘫时,进餐后3小时只能排出约60%~70%的胃内容物。若患者呕吐出4~6小时前摄入的食物,就能说明患者出现了胃轻瘫的症状。第四、与一般的胃轻瘫不同,除了以上症状,糖尿病性胃轻瘫的确诊还要依据患者明确的糖尿病病史才能作出确切诊断,如患者无此类疾病病史,可考虑原发性胃轻瘫。那应该怎么治疗呢?在控制血糖的同时,要积极改善糖尿病胃轻瘫患者的恶心、呕吐、腹胀等上消化道症状,治疗方式包括:改变饮食和生活习惯、运动锻炼、控制血糖和选择有效的胃动力药物治疗,如能够早期发现并治疗,可改善和逆转胃轻瘫。

发布了文章

妊娠糖尿病


发布了文章

痛风吃什么?

痛风性关节炎与饮食关系非常密切,通过减少富含嘌呤食物的摄入来预防痛风是可以做到的。食物中的嘌呤含量与食物的种类、烹调方法等有关,合理选择食物及食物的加工方法,有助于减少食源性尿酸的生成。严格的饮食调控,完全可以减轻痛风乃至痊愈,只要有决心和恒心,每位患者都可以做到。常州市中医医院内分泌科盛丽饮食调控的目的:控制外源性嘌呤的摄入,减少尿酸的来源,促进尿酸的排泄。从而降低血中尿酸的浓度,减少尿酸的沉积,逐步改善体内的嘌呤代谢, 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发展。饮食调控的原则:“四低一多”的膳食原则,即低嘌呤、低蛋白、低热量、低脂肪和多喝水。饮食调控的具体做法:1.限制嘌呤的摄入量急性期:痛风急性发作期间,应严格限制含嘌呤高的食物,每日应控制嘌呤在150mg以下,以免外源性嘌呤的过多摄入。饮食以精白面,米为热量的主要来源;可选用不含嘌呤或含嘌呤低微的牛奶、奶酪、蛋类及水果类、精制谷类、蔬菜类(除含嘌呤高的龙须菜、菠菜、香菇、鲜豌豆)等;禁用含嘌呤高的食物,如动物内脏、沙丁鱼、凤尾鱼、浓肉汁汤、黄豆及菌藻类等。缓解期:给予正常平衡膳食,以维持理想体重和正常血尿酸水平。避免含嘌呤高的食品,有限量地选用中量嘌呤的食物,以微量嘌呤食物为主。应继续维持理想体重,避免体重增加,脂肪的限量要长期坚持。慢性痛风及无症状的高尿酸血症饮食调控:适当放宽嘌呤摄入量,但含嘌呤较多的动物内脏、浓肉汁、汤等仍禁用。给予平衡膳食,维持理想体重,限制脂肪、蛋白质的摄入量,并防止过度饥饿,体内脂肪分解产生酮体。肉、禽、鱼类煮沸去汤后与鸡蛋、牛奶交替使用,多食用碱性的蔬菜、水果,平时多饮水,少吃油炸食物、动物脂肪、过甜过咸食品等。2.限制能量的摄入 维持理想体重,肥胖者减轻体重后,血尿酸水平下降,痛风发作可减轻。但减体重不可操之过急,应循序渐进,以免体内脂肪过渡分解,引起痛风急性发作。3.低脂肪饮食 因脂肪具有阻碍肾脏正常排泄尿酸的作用,同时由于脂肪产热高,易引起肥胖,对痛风患者不利,在痛风急性发作期更应严格限制。烹调方法易采用蒸、煮、炖、汆等少用油的方法,忌用煎、炸等烹调方法。4.蛋白质摄入不宜过高 由于蛋白质摄入能加速痛风病人尿酸的合成,根据病情蛋白质的摄入量应控制在0.6g/(kg·d)~1.0g/( kg·d) 。以牛奶、鸡蛋为主,因不含核蛋白,可以随意选用。但酸奶因含乳酸较多,酸奶与尿酸竟争排泄,对痛风患者不利,故不宜饮用。同时尽量少用或不用肉汤、禽类、鱼虾类等。5.以碳水化合物为主 对痛风患者而言,不论是平时还是过年过节,都应保证主食的摄入量占总热量的60%左右,决不能只吃菜而不吃饭,主食以碳水化合物为主,可选择大米、面粉、玉米及其制品。碳水化合物作为能量的主要来源,可减少脂肪的分解,增加尿酸盐的排泄,避免产生酮症。但应尽量不用蔗糖,因为蔗糖分解代谢后,能增加尿酸的生成,蜂蜜同样不宜食用。6.鼓励选食碱性食品 增加碱性食品摄取,可以降低血清尿酸的浓度,甚至使尿液呈碱性,从而增加尿酸在尿中的可溶性,促进尿酸的排出。应鼓励病人选食蔬菜和水果等碱性食物,既能促进排出尿酸又能供给丰富的维生素和无机盐,以利于痛风的恢复。如蔬菜、马铃薯、甘薯、奶类、柑桔等。 7.多饮水 由于尿pH6.0以下时,需服碱性药物,以碱化尿液,利于尿酸的离子化、溶解和排泄。因此,要多饮水稀释尿液,每日液体摄入总量需达2000~3000ml,使排尿量每日达2000ml以上,防止结石的形成。8.维生素和矿物质 大量的维生素B族及维生素C促使组织内瘀积的尿酸盐溶解,故应多吃碱性并富含维生素B族和维生素C的蔬菜、水果类等,可促进尿液碱化,增加尿酸在尿中的溶解度。9.限制饮酒,适量饮用饮料 酒中的乙醇加快人体内嘌呤合成的速度,使尿酸产量增加,而且酒中所含的乙醇能使血乳酸浓度升高,后者可抑制肾小管对尿酸的分泌,降低尿酸的排出。啤酒中含有大量的嘌呤,极易诱发或加重痛风。饮酒易使体内乳酸堆积,乳酸对尿酸的排泄有竞争性抑制作用。故虽1次大量饮酒,亦可使血清尿酸含量明显升高,诱使痛风发作。慢性少量饮酒,会刺激嘌呤合成增加,升高血清和尿液尿酸水平。啤酒中也含有酒精的成分,故应避免饮用。碱性饮料,如可乐、雪碧、汽水、苏打水等可以碱化尿液,有助于尿酸排泄,可适量饮用。酸奶因含乳酸较多,对痛风病人不利,故不宜饮用。应尽量少食蔗糖或甜菜糖,因为它们分解代谢后一半成为果糖,而果糖能增加尿酸生成,蜂蜜含果糖亦较高,不宜食用。10.限盐 减少钠盐摄入,钠会促进尿酸沉积,故每日盐摄入量控制在6g以内,合并高血压、心脏病、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应严格限制在3g以内。11.注意食品烹调方法合理的烹调方法,可以减少食品中含有的嘌呤量,如将肉食先煮,弃汤后再行烹调。此外,辣椒、咖喱、胡椒、芥末,生姜等食品调料,均能兴奋植物神经,诱使痛风急性发作,应尽量避免应用。(文中图片为转载)

暂无更多

关注

挂号

问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