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点滴滴,为了您的健康打开
关注数内容数
00

全部动态
文章
视频
回答
全部
肿瘤
便秘
感染
过敏反应
高血压
乳腺癌
肥胖
不孕
感冒
出血





发布了文章

痛风患者怎么吃?专家:别光只盯着嘌呤

来源:人民健康网  血尿酸增高是痛风的病理基础。痛风的治疗一方面是规范的药物治疗;另一方面,患者要从生活方式、饮食结构、运动等各个方面加以控制。  饮食营养治疗是高尿酸血症及痛风生活方式干预的重要措施之一,其作用已受到广泛认可。痛风膳食主要是指低嘌呤饮食。这是因为尿酸高是人体内有一种叫做嘌呤的物质因代谢发生紊乱,致使血液中尿酸增多而引起的一种代谢性疾病。  高嘌呤食物摄入  过量从食物中摄取嘌呤,对机体尿酸的浓度影响较大。当嘌呤摄入过多时,血液中尿酸水平明显升高,甚至诱发痛风急性发作。不同食物所含嘌呤的量差别很大,患者应该根据自己的病情在医生指导下选择食物。  过量饮酒  研究显示血清尿酸值与饮酒量呈高度正相关。嘌呤含量依酒精饮料种类不同而各异,一般为:陈年黄酒>啤酒>普通黄酒>白酒。酒类不但本身嘌呤含量就比较高,而且其在体内还抑制尿酸从肾脏排泄,所以会短时间内让血尿酸增高。长期血尿酸维持在高水平,是痛风发作的最主要原因。  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  产能营养素包括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类食物摄入的增加即意味着嘌呤摄入增加。动物性食物所含的嘌呤比植物性食物高,因此应以植物蛋白的摄入为主。高脂饮食易导致能量过剩,脂肪在体内积聚,引起胰岛素抵抗,易继发引起痛风。  碳水化合物是痛风患者能量的主要来源,但因高尿酸血症患者多超重,应适当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体重控制应循序渐进,以防能量不足导致脂肪分解产生酮体等酸性代谢产物,抑制尿酸排泄,诱发痛风发作。蜂蜜等含果糖较高的食物,也能增加尿酸生成。  矿物质  矿物质的严重缺乏,如钙、锌、碘、铁等缺乏可引起核酸代谢障碍,嘌呤生成增加,诱发痛风发作;铁摄入过量或铁在体内过多积蓄也可影响尿酸合成与排泄,诱发痛风。  高尿酸血症及痛风患者应长期限制膳食中的嘌呤摄入量,具体可根据患者的病情轻重、所处病期、有无合并症等区别对待。急性期,宜选择嘌呤含量低的食物,避免增加外源性嘌呤的摄入。缓解期,应遵循平衡膳食原则,可适量选择嘌呤含量中等的食物。但需注意的是,急性期及缓解期均应避免高嘌呤含量食物摄入。  除此之外,还应该注意低脂饮食,避免食用辣椒、胡椒、芥末等刺激性调味品,避免饮酒尤其是啤酒。肉类食物烹调前应先加热煮沸后再行烹调。同时应摄入足够钾、钙、镁等矿物质,还应保证每日摄入足量的水分。

发布了文章

甲状腺疾病因为不了解才觉得可怕

来源:人民健康网  甲状腺是人体最大的内分泌器官,位于颈部喉结正下方,气管两旁。几乎凝聚了人体内80%以上的碘,主要功能是利用碘来生成甲状腺激素。在我国,甲状腺功能异常的发病人群超过了2亿人,甲状腺疾病对国人健康是一个严重威胁,但认知率仅有18%。因为不了解才会觉得疾病很可怕!  常见的甲状腺疾病有哪些?  甲状腺功能异常  甲状腺功能升高,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甲亢,在这种状态下,人体内的激素水平会增加,引起所有代谢速度加快。患者可能会表现出:烦燥、焦虑、易怒、全身乏力、失眠、多汗等症状,也可能引起食欲亢进、腹泻、消瘦、手抖等方面的问题。  甲状腺功能低下,又称为甲减,这时候人体代谢变慢,整体表现为情绪低落、怕冷、腹胀、便秘、腹泻等症状。由于代谢减慢,导致血中代谢物质沉积(就好比身体内的“垃圾”排不出去),引起血脂变高,容易产生心血管系统的异常,甚至会引发功能衰竭。  甲状腺结构性改变  最常见就是甲状腺结节了,结节有两种类型,一种是良性的结节;另一种是恶性的结节,也就是甲状腺癌,大约占10%。  甲状腺疾病的发病原因  有一定的遗传因素。地域也是容易导致甲状腺疾病的因素,比如甲状腺结节、甲状腺肿瘤,尤其是乳头状癌,沿海高碘地区的人发病率明显增高;另外低碘的地区,甲状腺多发结节发生率也明显增高。  甲亢与产后或应激情况下,精神情绪的异常有关。而甲减与自身免疫性的炎症有关,由于手术或其他意外也可能导致甲减的发生。  如何治疗甲状腺疾病?  如果医生诊断为甲亢,目前国际上推荐的治疗方式是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碘131治疗和手术治疗。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意愿等各方面的情况来权衡治疗方式。  如果发现患有甲状腺疾病,不要惊慌!首先选择正确的渠道获取相关科普知识,有了基本的了解之后还要谨慎选择后续的治疗。要相信医生,谨遵医嘱,定期随诊。  专家谈到,公众对于甲状腺疾病有很多不理解,甚至是存在误区,这就需要医生以及专业人士来为大众做有组织的科普!甲状腺疾病的治疗需要多学科团队的管理,将每个专业领域相应的专业知识点和特点,融合起来再表达出来,才能真正地让大家明白。

发布了文章

关于蜂蜜,多的是你不知道的事

来源:北京青年报  蜂蜜会过期吗?  当然会过期!  蜂蜜的主要成分是糖,糖的作用跟盐的作用类似,能形成很高的渗透压,使得微生物几乎无法生长,就不易变质,可以在一定条件下存放很长的时间。所以,不需要添加防腐剂蜂蜜也可以存放较长时间。  但是,如果储存不当,蜂蜜同样可能变质。  蜂蜜的高渗环境让腐败微生物难以生存,但有一类叫做“嗜渗酵母”的微生物能顽强地在蜂蜜中存活下来。如果你将买回的蜂蜜打开后在存放时没有注意密封,时间久了还会逐渐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蜂蜜就可能会变质。  实际上,蜂蜜也有保质期。按照我国食品安全标准(GB7718)的规定,除了10度以上的酒、醋、固态糖、盐和味精,其他所有食品都需要标注保质期!一般市面上看到的蜂蜜,货架期都制定的是两年左右。  过期了是否有害?  其实不一定  我们说的“过期”,通常指的是食品的“保质期”。  “保质期”其实只是厂家给消费者的食用口感和安全性最佳的承诺。从口感和安全性考虑,保质期内的食品当然是最好的,但在食品储存条件达标、包装完好、色香味没有发生变化的前提下,过期食品也是可以吃的。  过期的蜂蜜可能会因为嗜渗酵母发酵而发生变质等问题,但是,这样的蜂蜜通常只会产生轻微的酸味、酒味,并不影响食用安全性,吃吃也不会有害,就是会影响口感。实际上,如果保存完好,蜂蜜没有发酸刺鼻的味道以及冒泡等等现象,临近过期甚至过期一段时间仍然可以吃。  所以,临期和过期蜂蜜回收并不一定是坏事,扔掉也是资源浪费和环境负担,关键是回收后作何用。这也是目前监管机构正在调查的部分。  蜂蜜有什么营养?  主要是热量高  同仁堂的蜂蜜事件发生后,很多人非常担心。因为在很多人心目中,蜂蜜是营养佳品,民间也一直流传着蜂蜜美容养颜、抗癌等健康传说。  可事实上,完全没有必要盲目追捧蜂蜜。  蜂蜜是蜜蜂从植物的花中采得的花蜜,它的主要成分是糖,占到蜂蜜的80%以上,再除去百分之十几的水,其他成分不到1%,而这百分之一通常有一些维生素和矿物质,但是量实在是乏善可陈。所以,在从营养成分组成的角度来说,蜂蜜是一种热量高、营养高度单一的食品。  至于那些流传的蜂蜜的健康作用,目前其实也都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对人体有用。在很多研究里,蜂蜜的作用跟安慰剂差不多。总的来说,蜂蜜并没有特殊的营养,那些“保健功能”都是镜花水月,而且,多吃蜂蜜还要面临长胖的困扰。  土蜂蜜更健康?  有可能更危险  还有很多人认为真正的蜂蜜是纯天然的产品,市场上还有不少“野生”或者“农家”生产的土蜂蜜,也有一大帮追捧者。到底是否有必要追求“无污染无加工”的土蜂蜜呢?  其实,即使土蜂蜜是纯粹的“天然产品”,也并不意味着“绝对安全”。  实际上,目前也根本不存在什么土蜂蜜。不论哪一种蜂蜜,都是从鲜花所产生的花蜜而酿成,本质都是一样的,营养价值并没有很大差异。  而且,即使是土蜂蜜,也可能是有毒的。因为有少数种类的蜂蜜就含有有毒成分。如果正好碰上一小批蜂蜜大量采集了这些植物的花粉,而蜂蜜未经处理,那么就可能有一定危险性。  比如,香港食物安全中心曾通告称,有消费者在国外购买了杜鹃花蜂蜜后中毒,原因是杜鹃花蜂蜜中天然的梫木毒素。前几年我国福建有19位村民食用野生蜂蜜引起中毒,导致3人死亡,原因就是误食了雷公藤蜂蜜。雷公藤的花粉含有不同的生物碱,而且毒性都颇大。所以,千万不可迷信什么土蜂蜜。  如何储存?  阴凉通风避光密封  任何一个产品的保质期,都有一定的储藏条件要求。蜂蜜储存主要应该注意两点:  一是,蜂蜜应当放在阴凉、通风、避光处保存。一般来说,储藏温度越高,同样一种食品的保质期越短。  二是,蜂蜜需要密封保存。蜂蜜特别怕吸潮,所以,保存蜂蜜时一定要注意密封保存,如果敞开放着肯定不能放很长时间。

发布了文章

牛奶的阴寒正在消耗我们的阳气?

来源:北京青年报  最近,网络上有这样一条“温馨提示”:有本《黄帝内经家用说明书》里说,牛奶食性阴寒,只适合小儿喝,成年以后特别是老年人不能也没必要喝奶了。因小儿属纯阳之体,能“化”得开,成年特别是老年人阳气弱,喝牛奶“化”不开……  到底这真的是个温馨提示,还是又一个混淆视听的谣言?  世界上首部官修中药书  就提倡老人饮奶  历代医籍里关于牛奶食性的记载并不统一,有平、微寒甚至微温之说,但起码世界上首部官修中药书《新修本草》首篇食疗学专论《千金翼方·养老食疗》和首本老年医学专著《养老奉亲书》里,都说牛奶是平性的,这两本书的作者还认为牛奶营养价值比牛肉高得多,特别适合老年人每天常食。  明代医家韩懋曾说,牛肉的补气效果可与上等黄芪媲美,“黄牛肉补气,与绵黄耆同功。”牛奶营养更胜牛肉,可见其补益之功。  古人确实说过牛奶由牛血化生,但正因此,它才属“血肉有情”之品而能补益人体而非“阴寒”伤人阳气。明代医家缪希雍在评论酥酪醍醐等奶制品的功效时说,这些都由牛奶加工而成,故功效接近皆属“阴血之精华”。人的五脏也属阴,牛奶正好可以补益之。  将小儿“纯阳”解读成阳盛是误读  小儿“纯阳”说最早见于《颅囟经·脉法》开篇:“凡孩子三岁以下,呼为纯阳,元气未散。”但此处“纯阳”并非阳盛而是指赤子纯朴、纯和之态。将“纯阳”解读成阳盛是误读,清代医家吴瑭就专门写了篇“俗传儿科为纯阳辨”探讨此事。认为小儿“纯阳”是指他们无杂念和性欲干扰,小儿的生理特点应当归为“稚阴稚阳”。  小儿正常心率和体温略快/高于成人,也是“稚阳未充,稚阴未长”的表现,和阳气旺盛与否无关。小儿身体小,血液在体内循环一周的时间比成人短,心脏须加快跳动,才能满足循环需要,年龄愈小,每分钟心跳次数就愈快。小儿体温比成人略高也是同理。众所周知,小儿所需睡眠时间比成人长,年纪越小,睡得越多。按中医理论,阳气旺盛者睡眠时间偏短。照此推理,岂非要得出“年纪越小,阴气越重”的结论?  乳糖不耐受和牛奶过敏  跟所谓阴寒毫无关系  开头提到的“温馨提示”一文中还提到:“从西方现代化医学的角度来看待牛奶这种阴寒导致的不良反应被称之为:‘乳糖不耐受’或者‘牛奶过敏’。在牛奶中加入生姜、肉桂能‘化’一下牛奶的阴寒。”  事实上,这两个反应根本不是一回事。  乳糖不耐受是因为有些人消化道内缺乏乳糖酶,不能把牛奶中的乳糖完全分解所导致的。对这种情况,解决之道是避免空腹喝奶、搭配固体食物同吃、少量多次喝或尝试改吃酸奶、乳酪等乳制品。因这些乳制品中的乳糖已被乳酸菌分解,且矿物质含量比牛奶还要多。  而牛奶过敏是指对牛奶中的蛋白质过敏,以婴幼儿多见。为避免婴儿牛奶过敏,首先应考虑母乳喂养,如无法母乳喂养,则应在医生指导下选择防过敏的配方奶粉。  其次,对上述两种反应,无论在牛奶中添加什么药性的药材都无济于事。恰恰是中国古代就有的各种发酵奶制品能够缓解上述两种反应。  酥、酪、醍醐、冰激凌……  那些中华悠悠历史长河中的牛奶美食  牛奶自古就属美食,其次才是药物。  乳及其乳制品的食用源自我国古代北方和西北方少数民族,是胡汉饮食文化交流的重要成果之一。早在东汉时,内地汉族人就清晰地认识到奶及奶制品(如奶酪)的营养价值,认为常吃奶酪不仅可保持身体健康,还能使皮肤润泽而具美容功效。如东汉学者刘熙就说:“酪,泽也。乳汁所作,使人肥泽也。”古代一般将发酵乳制品称为酪。  酥又称酥油即今之奶油,魏晋南北朝时期,无论边疆胡族还是内地汉族,都已掌握了酥的制作方法,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卷6就有记载用酪制酥的“抨酥法”。酥油在提炼过程中去除了原料中的乳蛋白,因此也是乳糖不耐受和牛奶过敏者极好的替代乳品之一。  醍醐由熟酥加工而成,汉代文献已有记载,如许慎《说文解字》卷14下释“醐”为:“醍醐,酪之精者也。”  “乳腐”又称“乳饼”,是另一种乳制品,最早见于隋人谢讽的《食经》。“乳腐”相当于“奶豆腐”,因乳中含大量蛋白质,可像豆浆一样煮沸,再经点卤压制即成豆腐形状。  中国还是世界冰激凌的故乡。冰激凌的英文ice cream直翻就是冰冻的奶油。据有关学者考证,元代宫廷中曾有经师得到皇帝赏赐的“冰酪”,这就是最早的冰激凌。1295年,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回国前,元世祖忽必烈将其制法告诉他才传到国外。  牛奶一直是我们的营养美食,不仅钙含量高,且钙、磷比例适合,加上维生素D等促进钙吸收的因子,吸收利用率高,是膳食中优质钙的最佳来源。“此物胜肉远矣”,所言不虚。当然,任何食物都是适量为美,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每天每人饮奶300克”,相当于一杯牛奶(200至250毫升)加一杯酸奶(100至125毫升)。





发布了文章

“酮症酸中毒”该怪水果吗?

 来源:北京日报  日前,一则名为“一个月全靠水果当晚餐,杭州21岁小伙被送进ICU”的新闻引起大众关注。仅仅是因为拿水果当晚餐,后果就这么严重吗?还是别有隐情?不论这是有隐情的个别情况,还是可能发生在每个人身上的普遍现象,水果代餐的问题,以及水果与减肥的关系,得从营养学的角度来深入了解。  1 水果代餐成疾是个例  先来分析一下新闻中的病例。当事人小茅是个21岁的小伙子。一般来说,在这个年龄段,身体状况不会太差。而且,一个月的晚餐都只吃水果,听起来似乎也比“垃圾食品”好多了。只是,小茅到急诊就医时的症状是“头晕、口干、恶心”,验血结果表明“血糖含量达79.98mol/L,是正常人的10多倍。血液PH值为7.05,呈较严重的酸性”。医院给出的诊断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这里先纠正新闻中的一个错误,文中血糖值单位用的是“摩尔/升(mol/L)”,实际中我们的血糖值单位是“毫摩尔/升(mmol/L)”,两者相差1000倍。  说回正题。对健康人来说,连续一个月拿水果当晚餐,并不会轻易患上糖尿病。既然小茅被确诊为糖尿病,实际情况很可能是小茅之前就患有糖尿病,但他本人不知道,这是隐藏的内因。还有一个明显的外因,小茅选择水果当晚餐持续了一个月,这种血糖负荷很高的膳食模式,犹如雪上加霜,给他本就功能偏弱的胰岛β细胞增加了额外负担,导致血糖快速大幅升高。其结果是令他跨过了糖尿病常见的“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等一般症状,直接进入凶险的急性并发症状态,即“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因而小茅出现了生命危险,直接被收入ICU治疗。  所以,这个病例反映的并不是普遍现象,而是个别情况。大家不必恐慌,不是谁拿水果当晚餐都会有生命危险。但这件事提醒了人们要定期体检,争取做到疾病早发现早治疗。  2 水果代餐为何受青睐  现实生活中,拿水果代餐的大有人在,特别是有减肥需求的人。那么,水果代餐受青睐的原因是什么呢?  第一个原因是水分多,脂肪少,热量低  水果的含水量一般在90%左右,余下的10%左右主要是糖类,而脂肪和蛋白质的含量很少。脂肪是三大可供能营养素中含有能量最高的,是糖类和蛋白质的两倍多,因此减肥人士谈“脂”色变。脂肪含量很少的水果,恰好符合了减肥食物的标准。  营养学上描述食物热量高低,指的是单位重量(一般是100克)食物中,所有可供能营养物质能提供的总热量。水果重量的九成是水,相对于含水少的食物热量自然更低,这类食物也被称为“低能量密度食物”。从另一个角度讲,相对于含水少的食物,水果的体积更大,能快速撑起肚子,有较好的饱腹感,让减肥的过程不至于饥肠辘辘。  当然并不是所有水果都如此,也有些异类,如牛油果、榴莲、香蕉等水果水分就较少,但热量较高。  第二个原因是有营养  水果的突出营养价值在于以维生素C为代表的水溶性维生素,钾、镁为代表的微量元素,以及生物类黄酮、花青素等有抗氧化功效的植物化学物质。  历史上水果的功绩之一,是两百多年前有人发现柑橘类食物能治疗水手的坏血病。在此之前,远航船队的水手绝大多数都会死于坏血病,坏血病也被称为“海上凶神”。后来经科学家研究才知道,食物中缺乏维生素C会导致坏血病,所以维生素C又被称作“抗坏血酸”。我们每天吃的新鲜水果,是身体所需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重要来源之一。  此外,水果中含有的果胶属于水溶性膳食纤维,能增强饱腹感,预防和改善便秘。多种抗氧化植物化学物,也是帮助我们身体细胞抵御自由基攻击的健康营养物质,可降低罹患心脑血管疾病和癌症等慢性病的风险。不过,水果的营养构成也有短板,蛋白质、必需脂肪酸、维生素B1和B12、铁、锌、钙等营养物质,在水果中含量很低。  第三个原因是口味好  从营养特点来看,水果还有个类似的食物伙伴,那就是蔬菜,我们会将二者合称为“蔬果”。但蔬菜不如水果味道香甜,所以人们更乐于选择水果,并且会将吃蔬菜,特别是沙拉类轻食餐调侃为“吃草”。蔬菜中能作为水果替代品直接生吃的,也就是番茄、黄瓜、水萝卜等几种。  第四个原因是省事  现代人生活节奏快,更多人吃饭选择去餐厅、食堂或直接叫外卖。还有不少人为了“偷懒”或减肥,选择美味营养又低热量的水果,新闻事件中的小茅就是这类人。  3 只吃水果能否减肥  我们常听到的一句话是“晚饭不吃了,减肥”,可见人们很喜欢拿晚饭作为执行减肥计划的主要突破口。晚餐吃得清淡些的确有利于健康,但是晚餐和水果的组合,因人而异。  一个奇怪的现象是,有人晚餐只吃水果瘦了;有人先瘦了又反弹了;有人却直接胖了……这是什么缘故?  正如前面的分析,对于早午餐吃得比较合理,晚餐吃得肥腻、丰盛的人,用200克至300克的水果当晚餐,既能降低全天热量摄入,也不至于营养不良,这种情况可以减肥。保险起见,晚餐还可以加200克无糖酸奶,让自己在次日早餐前不至于太饿。  而有的人早午餐吃得不够好,也轻易拿水果当晚餐,虽然能量摄入少了,短期内人也瘦了,但蛋白质长期摄入不足,身体肌肉流失,基础代谢率下降,反而成了“易胖体质”。很快,他们就又胖回来了。这种情况其实属于节食减肥的一种,不推荐。  还有的人虽然晚餐种类只有水果,但放开了吃,一次能吃四分之一个西瓜,或者苹果、香蕉、哈密瓜都来一遍,加起来有两三斤。细算下来,这样吃的糖分摄入远高于一顿晚餐的主食量,还缺乏蛋白质,这种高血糖负荷饮食,类似于晚餐喝了两三瓶可乐,能不长胖吗?  纯减肥人群应该怎么吃水果?我们建议分为三种情况执行。三餐规律的减肥人群,在15时至16时吃200克水果,能降低晚餐前饥饿感,晚餐需清淡;部分水果代餐的减肥人群,在晚餐前十分钟内吃200克低糖水果,能代替晚餐一半的精米白面主食;早午餐吃得比较好,营养素足够的减肥人群,晚餐可以吃200克水果+200克无糖酸奶。  4 水果应该怎么吃?  人一天之中所摄入的营养素和能量,要满足身体的每日需要,也就是符合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这是健康的基本保证。如果长期某类营养素摄取不足,是会损害健康的,正如缺乏维生素C导致坏血病那样。  即使每日食物供给的营养和能量合适,人体还是更愿意接受均衡规律的营养摄入,这样有利于身体内环境的稳定状态。也就是说,把进食量均衡分配到三餐中,一般可以把早午晚三餐按照“343”分配,即早餐三成,午餐四成,晚餐三成。如果中间有加餐,可以“3313”分配,下午的加餐占一成。正餐中主食、蛋白质、蔬菜和油脂都要有,且搭配合理,加餐的选择则相对自由。这种饮食模式,对于血糖波动大,甚至是小茅这样已患糖尿病的人都很有益处。  总之,如果早餐和午餐营养搭配得够好,有富含蛋白质的禽鱼肉蛋类,有粗细粮搭配的主食和高营养品质油脂,能获取每日所需大多数营养素,那么晚餐吃得少些,甚至只吃水果或蔬菜并无大碍。  对一般人而言,吃水果的最佳时机是两餐之间,比如10点或15点,量在200克左右。但很多时候我们自己难以判断是否适合只拿水果当晚餐,贸然行动的话,轻则营养不良,出现脱发、贫血、乏力等症状;重则如同新闻中的小茅一样,惹上重疾。因而晚餐能不能只吃水果,必要时可经医生或营养师评估每日饮食的营养价值和身体健康状态,在医学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选择。

发布了文章

研究:视觉先兆性偏头痛可诱发心律不齐

来源:环球网  美国一项研究显示,视觉先兆性偏头痛可能会出现心律不齐,甚至导致中风。而女性患有偏头痛的几率是男性的三倍。  偏头痛是一种持续时间超过4小时的头痛症状,由复杂的神经系统疾病引起,主要表现为头部一侧的搏动或搏动性疼痛,伴有恶心、呕吐或对声光敏感,同时会导致严重的头痛、黑蒙、呕吐甚至瘫痪。偏头痛是世界上第六大最常见的致残原因,会导致抑郁症,并影响人们的日常工作与生活。  英国大约有850万人患有偏头痛,其中四分之三是女性,发作持续4到72小时,患者平均每年发作13次,通常是在几天内发作一次。有视觉症状的偏头痛患者,包括闪光、视力模糊或盲点,比那些没有偏头痛的人有30%的可能出现心律不齐(也称房颤),而心律不齐会导致中风。  女性患偏头痛的几率是男性的三倍,而且多发生在年轻时。大约有五分之一的女性和十五分之一的男性受到这种疾病的影响,少数人在头痛发作前会出现视觉问题。  美国南卡罗来纳大学的索维克·森(Souvik Sen)博士组织了这一研究,分析了近1.2万人的医疗记录,其中超过1500人患有偏头痛,426人有视觉症状,他们称这些症状包括看到斑点和锯齿状的线条。在1000名视觉先兆性偏头痛患者中,约有9人同时会出现心律不齐,只有7人在发作前没有先兆。  值得注意的是,因为自主神经系统有助于控制心脏和血管,所以有视觉先兆性偏头痛患者可能由于自主神经系统的问题而更容易发生房颤,此类患者是否应该进行房颤筛检还需要进行更多的研究。”  这项研究还调查了11,939名平均年龄在60岁的人是否患有偏头痛。在偏头痛患者中,患有视觉症状的人群中18%的人在接下来的20年里出现了心律不齐,相比之下,没有视力问题的偏头痛患者有14%出现了心律不齐,在没有偏头痛的人群中,17%的人出现了心律不齐。  森博士称,由于房颤是由血凝块引起中风的一个常见原因,先前的研究表明先兆性偏头痛和中风之间有联系,我们想了解有先兆性偏头痛的人是否也有更高的房颤率。  研究结果显示,每年每1000人中就有4人患有视觉先兆偏头痛,在患有非视觉性偏头痛的人群中,有一半的人患中风,在没有偏头痛的人群中,有三成的人患中风。

发布了文章

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主席:中国针灸已成"世界针灸"

来源:中国新闻网  在11月22日“世界针灸日”即将来临之际,刘保延于当日在英国剑桥大学举行的“‘一带一路’中医药针灸风采行”英国站活动开幕式上说,根据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调查统计,目前世界上202个国家和地区中,有183个国家存在对中国针灸的某种形式的应用。  刘保延在演讲中称,世界卫生组织在实施2014年至2023年传统医学战略中,对129个成员国开展了调查,也得出相似的结果,超过80%成员国应用中国针灸。  中国针灸被广泛应用,成为“世界针灸”,刘保延认为其原因在于,中国针灸融汇了中国“天人合一”哲学观。中国针灸无毒副作用、无耐针性,不但可以治疗疾病,还可以养生保健康复,条件简单、操作简便、花费少,是世界公认的全生命周期健康维护的最好选择。  刘保延介绍说,从1987年成立以来,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已经从55个团体会员发展到了目前215个,遍布60个国家和地区,代表了全球30万“针灸人”。  刘保延同时表示,目前针灸在世界上的发展仍然面临挑战。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显示,仅18个国家将针灸纳入医保范围内,导致许多患者无法及时得到针灸的有效治疗。他呼吁全世界针灸专家学者一起,“携手面对挑战,用针灸,共创人类健康共同体”,让中国传统的医学智慧更多造福现代人类社会。

发布了文章

吃醋致骨质疏松?吃有机食品防癌?真相揭秘

来源:人民网  编者按: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吃的要求也由最初的“吃饱”演变为“吃好”,面对琳琅满目的食品,怎么吃才能在满足味蕾的情况下,又能吃出健康呢?人民健康网为“吃货们”量身定制了一档《吃货指南》栏目,让您成为一位健康“吃货”。  吃醋易致骨质疏松?真相正相反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关节外科肖文德副主任医师表示,骨质疏松是常见的骨骼性疾病,以骨量减少、骨组织结构破坏为特征,骨骼变得脆弱,易发生骨折。在多数成年人中,尤以绝经后妇女为主,骨密度会随年龄逐渐下降,骨质疏松症的患者,骨量流失速度更会加快。  单纯补钙难预防骨质疏松  很多人都知道预防骨质疏松需要补钙,但往往会陷入两个误区:一是认为只要吃钙片就可以了;二是把骨质疏松的治疗简单等同于吃钙片。肖文德介绍,骨质疏松可由多种因素引起,钙沉积不足只是其中一个环节。就像盖房子,需要砖、沙子、水泥、钢筋等多种材料,而且需要组合使用才行。治疗骨质疏松症同样如此:钙剂、维生素D、胶原、促进成骨或破骨活动的激素等共同作用才能形成正常骨质。单纯增加其中一个环节的供给,到一定程度后就是无效供给。  所以,治疗骨质疏松症,仅靠单纯补钙是不够的,而是应该综合治疗,包括提高骨量、增强骨强度和预防骨折等。  运动晒太阳是重要预防手段  什么样的人容易患骨质疏松症呢?肖文德提醒,老龄、绝经后女性、脆性骨折家族史,以及体力活动少、吸烟、过量饮酒、饮过多含咖啡因的饮料等不健康生活方式的人群,都会增加骨质疏松的风险。值得注意的是,影响骨代谢的疾病和药物,也会使患者的骨质疏松风险增高。  值得强调的是,骨质疏松症是可防可治的,尽早预防可以避免骨质疏松及其骨折。  营养补充  有效的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健康营养的饮食是必不可少的,平时应食用富含钙和维生素D的食物。  醋有利于钙的吸收  坊间有一种说法称“吃醋可能增大骨质疏松风险”,实际上,醋能够帮助胃酸偏少的人把食物中的不溶性钙变成离子状态,有利于钙的吸收。不仅如此,陈年酿造的老醋本身含钙量还比较高。  喝骨头汤能治骨质疏松?  骨头汤中存在的大部分钙盐都不能被人体吸收利用,虽然骨头汤确实可补钙,但效果甚微。  吃有机食品能防癌?专家:夸大其辞  法国研究人员日前在《美国医学会杂志·内科学卷》上发表的一份报告显示,长期食用有机食品可以明显降低患癌风险。  这是否可信?11月7日,科技日报记者采访了多位业内专家,专家认为:仅凭这项研究并不能得出吃有机食品能预防癌症或者不得癌症的结论。  “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分析后认为,该研究存在不足。”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科学技术部主任阮光锋告诉记者。  曾任托马斯杰弗逊大学副教授、北京协和医学院教授的王晨光博士说,有机食品不会降低患癌风险,在该项研究中,主要的问题是忽视了研究中存在的偏差。  在该研究中,吃有机食品最多的一组和吃有机食品最少的一组,都有癌症发生,而且,得癌症的人数相差并不是很大,分别是269和360。  “在该研究中,一些特定癌症方面的对比,研究样本量数据太少,说服力打了折扣。比如,非霍奇金淋巴瘤,吃有机食品最少的一组有15个病例,而吃最多有机食品的那组却只有2个病例。”阮光锋说。  另外,该研究中关于有机食品消费量的数据都是一次性、采用自我填写的方式获得。“每个人的记忆力是有限的,很多人甚至记不清楚前天吃了什么、吃了多少,所以志愿者提供的有机食品消费数据并不能准确地反应他们的饮食情况。”阮光锋说。  王晨光说,对调查问题自述式的回答的确会导致误差出现,比如,以食用有机食品为荣的人会有意识夸大有机食品对健康的好处,而选择性忽视其他的问题。  “我们每天摄入数千种化学物质,对不同的人,这些物质又有数以百万计的组合摄入。分析这些组合和健康或者疾病的关系的这类研究貌似简单,实则非常复杂。当孤立一种因素分析时,几乎能得到任何一种营养成分和健康有关系的结论。因此,这项关于食用有机食品的人群癌症发生率或者死亡率低的观察结果,并不能推导出有机食品可降低癌症发病率的结论。”王晨光说。  更值得关注的是,阮光锋说,该研究中招募的志愿者是通过网络招募的,网络招募志愿者的代表性较差一些,经常上网,愿意参加这种活动的人,一般都是经济条件较好、受教育程度较高的人,他们日常的饮食习惯可能比普通人更健康,很难排除其他生活因素的影响。  王晨光也认为,即便该研究排除了一些干扰因素,但不可能排除所有干扰因素。比如,买有机食品的人,更可能相对富裕和悠闲,可以享有更好的医保,可以花更多的时间健身、休闲等。  伦敦国王学院的专家也认为,说吃有机食品能预防癌症,是夸大了研究结论。  桂圆干、阿胶枣、凉茶……别以为是中药零食就能随便吃!  零食无疑是人们闲暇时间的选择,但吃中药零食时要适可而止,切忌乱吃一气。  桂圆干:糖尿病患者要少吃  桂圆干是常用的滋补品,或直接吃,或用来泡茶、煲汤、煮糖水味道都不错。其可养心血,安神定志,滋补效果明显,性偏热,适合体质虚寒的人群食用。  当然,桂圆干虽好,其甘甜滋腻之性,容易生内热,所以有口腔溃疡、口干舌燥、大便干燥、上火等症状的人不宜食用,糖尿病患者也少吃为妙,否则更容易加重病情。  阿胶枣:多吃会影响食欲  阿胶枣清甜可口,被不少女性当作营养零食。其也确有养颜补血功效,适合血虚人士服用。但因其滋补,故易滋腻碍胃,多吃会影响食欲,服用过量还容易上火。因此,即使是货真价实的阿胶枣,也应浅尝则止,每次三五颗即可。尤其是本身消化功能不好,食欲不振,咳嗽痰多,或牙疼、咽喉肿痛,腹泻便溏的人不宜服用。女性在月经周期最好也不要吃,以免造成经量过多。  龟苓膏:痛经患者不宜多吃  正宗地道的龟苓膏由龟板、土茯苓、苍术、生地、菊花等20多种中药材熬制而成,具有清热解毒、滋阴补肾、润肠通便的功效。不少年轻人长痘痘了就喜欢吃一盅龟苓膏清热泻火,老年朋友便秘了也爱吃龟苓膏排毒。可是正因为龟苓膏长于清热祛湿排毒,故偏于寒凉,若本身属于阳虚和脾胃虚弱的人群,还是少吃为好,老年人体质多属肾阳不足,孕妇、痛经患者也不宜多吃。  凉茶:阳虚体质者要少喝  市面上热销的凉茶、酸梅汤等属于功能饮料。凉茶多由菊花、金银花、夏枯草等清热解毒的中草药制成,一般人喜欢在烧烤、吃火锅时搭配饮用。同样的道理,凉茶只适合有实热症的人群饮用,若手脚冰凉,胃口不好,大便稀溏的人就应远离凉茶。  消化不好,吃肉三个讲究  对于消化不好的人群来说,肉类是他们想吃却不敢吃的食物。然而,肉类除了美味,还是优质蛋白质、维生素B12,、欧米伽3多不饱和脂肪酸、铁、锌等营养素的重要来源,长期不吃肉,容易引发营养不良、贫血、免疫力降低等问题。此外,缺营养还可能进一步加重消化不良,形成恶性循环。其实,消化不好的人只要做到以下3点,就可以放心吃肉。  第一,首选容易消化的肉类,比如鸡肉、鱼肉,它们肉质细腻,脂肪较低,比较容易消化吸收。红肉富含血红素铁,可以有效预防缺铁性贫血,也应适量食用。需要提醒的是,畜肉饱和脂肪含量较高,不容易消化,消化不好的人应少选肥肉含量高的排骨、五花肉、肘子肉等,应选里脊、后臀等部位。也可以适量食用动物内脏,其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可以弥补日常膳食的不足。无论选择哪种肉,尽量选新鲜的,少吃培根、火腿等加工肉制品。  第二,尽量选择蒸、煮、炖等烹调方法,避免高温煎炸。一方面肉类经过煎炸,不仅损失营养成分,也会因为额外的食用油而增加热量;另一方面,高温煎炸过程中会产生致癌物,危害人体健康。烹调时少放盐,食用前除去浮油,有助减少油盐摄入。可将肉类切小切碎后再进行烹煮,如切成肉丝、剁成肉末炒菜或做成菜肉粥等,也可以做成肉丸子,或者将肉末和鸡蛋一起蒸,做成肉末蛋羹,还可以做成肉松,吃时夹在馒头中或者放入粥里。动物肝脏可以碾碎做成肝泥,营养密度高且易消化。  第三,控制食用量。《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版)》建议,每天食用畜禽肉40~75克,水产品40~75克,可以分到三餐或者两餐中食用,每次不宜贪多。宜搭配蔬菜、豆类等一起食用,做到荤素搭配,营养均衡。





努力加载中

关注

问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