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点滴滴,为了您的健康打开
关注数内容数
2867

谈博

乌镇互联网医院

副主任医师/副教授 广东省中医院大德路总院-东区三楼肝炎门诊

全部动态
文章
视频
回答

发布了文章

脂肪肝系列讲座之二:肾虚肝郁最多见

       中医怎么看待脂肪肝呢?中医原本是没有“脂肪肝”这样的病名的,但是中医看病,是从望闻问切收集症状和体征的信息,并且根据这些信息归纳疾病分类。根据脂肪肝的临床表现,多数中医学者将其归属于中医的“积聚”、“胁痛”、“痰浊”等范畴。        其实,“胁痛”只是表象,许多肝病或者肝郁不舒的患者都会有不同程度的胁痛,因此不适宜用“胁痛”归纳脂肪肝的临床表现。若是把“脂肪”比拟成“痰浊”,从中医病机上讲倒是比较合适的提法。不过,痰浊并不是造成脂肪肝的原因,而是结果。有一些学者专门针对脂肪肝患者进行了调查,发现这个群体的人最常见的症状有:身体乏力、头晕、两胁胀痛、腰部酸痛、精神困倦、腿膝酸软、腹部胀满、口干口苦。乏力、头晕、精神困倦是脾气虚的表现;腰部酸痛、腿膝酸软是肾虚的表现;两胁胀痛是肝郁不畅的表现,口干口苦是肝郁化火伤阴的表现;腹部胀满是消化不良、脾虚痰湿的表现。舌象多见舌质淡胖、舌苔白腻,也是脾虚痰湿的表现。由此可见,脾气虚、肾气虚、肝气郁是脂肪肝主要的证候与病机,是本;痰湿、化火、伤阴是标。中医讲究“治病必求于本”,脾肾气虚、肝气郁结是脂肪肝的核心病机,必须加以纠正。        我们知道,肾气为一身之根本,而且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慢慢衰减。《黄帝内经》说:“年四十,而阴气自半,起居衰矣。”说明人到中年,肾阴与肾气都出现衰减,只有壮年高峰期的一半,生活起居都不如以前了。这大概是许多中年朋友共同的感慨吧!为什么那么多代谢性的疾病多半是发生在中年以后呢?以我之见,这大概与肾气衰弱最有关系。换言之,肾气的充盛与衰弱与机体代谢能力的强弱密切相关。当代谢能力下降,营养代谢与能量代谢出现问题,特别是当输入量大于输出量时,肥胖、脂肪肝就成为常见的结果了。        说起肾气,一般的朋友可能不知道“气”到底指的是什么。中医认为,肾藏精,精化气。精是精微物质,是生命之源;气是机能,是能量。物质与能量是一体两面,不可分割。按照中国古代哲学的体用观点,精代表“体”,气代表“用”,这就是二者的关系。而且,肾为先天之本,又是水藏,与膀胱相表里,人体的津液、水液代谢都可归之于肾。中医认为,水与气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当气虚或气郁时,水液可能积蓄不化,津液反而变成有害的“痰液”。气虚主要有肾虚和脾虚,气郁主要指肝郁,这两种情况都会出现物质与能量代谢的低下或异常。因此,要恢复物质与能量代谢,就要从源头做起,补肾气,益脾气,舒肝气。有了这个原则,我们就知道如何调节饮食营养,如何调畅心情、舒解烦恼,如何合理运动、如何按摩增强脾肾之气。 谈博教授的出诊时间        除了周四周五上午在省中医院肝病专科出诊,我的其他出诊时间与地点:(1)周二上午(9:30-12:00),地址:康富来国医馆(天河林和西横路219号),预约电话:020-87578288。(2)每周六(9:30-16:30),地址:东莞南城心明元国医堂(东莞南城大新路30号)出诊,预约电话:0769-27223218。  

发布了文章

脂肪肝系列讲座之一:脂肪肝从何处来?

       在这一节,我们讨论的是非酒精性脂肪肝。脂肪肝是一个西医病名。顾名思义,病变部位在肝脏,肝细胞发生了脂肪性病变,伴有不同程度的炎症反应。从临床上来看,相当多数的“脂肪肝”患者没有明显的特征性变化,往往因为体检(特别是B超)才发现这个病。有的人肝功能试验正常,属于单纯性脂肪肝;有的人肝功能异常,谷丙转氨酶、谷氨酰转肽酶等升高,说明肝脏有炎症,排除其它肝脏疾病,可以诊断为脂肪性肝炎。        肝脏是人体合成脂肪的主要场所,好像一个生物加工厂。正常情况下,脂肪的合成与降解代谢处于动态平衡。简单地说,就是脂肪不少也不多,肝内脂肪小于5%属于正常范围。而脂肪的堆积,源自于过多地合成,过少地降解。当肝内脂肪量超过5%为轻度脂肪肝,大于10%为中度脂肪肝,超过25%为重度脂肪肝。        为什么肝脏会过多合成脂肪呢?主要原因是摄入的能量和营养物质超出人体消耗的能量和营养,那么多余的部分会以脂肪的形式贮存下来。有的脂肪会贮存在皮下,比如许多脂肪肝患者都会有“小肚腩”,甚至是大腹便便。有的脂肪会分布在内脏。可以说,脂肪分布具有个体差异,每个人都可能不一样。假若有多余的脂肪倾向于贮存于肝脏,加上能量消耗较小,那么产生“脂肪肝”就不奇怪了。        西餐里有一道名馔——鹅肝。鹅的肝脏本来没有那么大、那么肥嫩。食用鹅肝都是喂出来的。某种程度上,人的脂肪肝也是吃出来的。        有的人会说,我吃得不多,四肢都好瘦,却有“脂肪肝”,那是怎么一回事呢?仔细一问,他们多数坐的时间比较多,运动时间却非常可怜。运动不足,消耗过少是脂肪肝产生的又一大原因。        从中医角度怎么看待脂肪肝,且待下回分解。

发布了文章

谈博医案003:活用经方大法治愈疲劳综合征

       疲劳综合征也称为慢性疲劳综合征,以持续或反复发作的疲劳为特征,伴有多种神经、精神症状,但西医检查既没有器质性病变,也不属于抑郁症等精神性疾病。因为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症状复杂,程度不同,轻重不一,西医认为不是什么大病,甚至认为可以自愈。但是,临床上确实遇到许多病人有类似的症状,却长期迁延不能自愈。其实,能够自愈的那部分人症状持续时间短,“疲劳综合征”的诊断根本不成立;相反,不能自愈的那部分人,症状反复而持续,才符合“疲劳综合征”的诊断。因此,西医对于此病的认识存在自相矛盾之处,其实也没有什么好办法。        需要指出的是,现在比较流行的“亚健康”的提法,其实相当部分可以归属于“慢性疲劳综合征”。对于此类疾病,中医要先辨清其病因和病机,再根据邪气与正气的虚实状态进行辨证论治。        我认为此类病人的病因病机,主要可以分为虚与实两大类。气虚、血虚可以导致疲乏感,湿邪、气郁等病理因素也是导致疲乏常见的中医病机。以下通过一则医案与大家分享我的经验与认识。 2015年11月21日,初诊。        患者是一位妙龄少女,但体质瘦弱,面容疲惫。通过朋友介绍,她来找我调治。一问之下,全身上下的症状非常多:经常感到头晕,周身乏力,稍微动一动就会出现气喘;颈项部经常感觉僵硬或麻木;消化系统功能紊乱,饮食后胃部胀满,长期便秘,并有痔疮出血;精神容易抑郁、紧张,对周围的人与事都比较在意,当然对自己的病情也非常担心。舌象、脉象:舌淡红胖苔白腻,有剥落,脉弦细涩。        我认为她属于中医的“血痹”范围。在张仲景《金匮要略》中,血痹与虚劳同列一章,说明血痹虽然没有达到虚劳的级别,却具有类似的病情。就这位年轻女子来说,症状虽多,治疗起来看似无从下手,实则可以从少阳病论治,属于少阳病之枢机不利,也就是我们熟悉的小柴胡汤方证。只是,观其舌象与脉象,知其内有痰湿,素有气虚血虚,当予以兼顾之。 处方以小柴胡汤加减: 柴胡 15g    黄芩 10 g    法半夏 10 g     白术20 g    炒白芍15 g    炙甘草 10 g     五指毛桃15 g 炒薏苡仁15 g  北杏仁 10g     白豆蔻 10 g  鸡血藤 15 g    7剂 2015年11月28日,二诊        服上方后,诸症大减,精神较好,头晕未作,睡眠改善,大便较畅,胃胀消失,纳增,颈项尚可,唇干,舌淡暗红有突起芒刺,剥落,脉弦细涩。月经适过,量少。说明辨证正确,效果满意,当效不更方。故在原方基础上加重鸡血藤至25g,再服7剂。 2015年12月5日,三诊        本周四,因饮食不慎,导致呕吐,疲乏,伴轻微头晕,故停前药未服。询之,纳差,胃胀,大便通。所谓“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给予小半夏加茯苓汤合吴茱萸汤。 法半夏15g茯苓15g生姜5片 吴茱萸5g人参10g 3剂 2015年12月19日,四诊        服前方3剂后,头晕、呕吐等症状消失,纳食可,胃胀未作,大便通,小便可。舌淡暗苔白有剥落,脉弦细。至此,症状基本缓解,当益气养血,温阳化气缓图其本,以附桂四君子汤收功。结合营养不良的体质状态,嘱其注意脾胃调护,注重饮食营养,加强体育锻炼,逐渐提高体质。 处方: 熟附子 10 g 生晒参 10 g 白术10g     茯苓 10 g    桂枝 10 g    炙甘草 10 g     鸡血藤 30 g  五指毛桃 30 g    薏苡仁15 g     5剂        此后随访半年,体质较前明显提高。由此可见,慢性疲劳综合征之类的疾病,中医治疗效果比较好,关键在于本着辨证论治的原则,从体质入手,先找到其邪气所在,再调复其体质,邪去正复则体安。 医案小结:        本案以小柴胡汤合三仁汤使少阳枢机和畅,湿邪无处藏身,故邪气去而正气安,是本案的关键所在。后期根据病情变化,给予小半夏加茯苓汤治其呕吐,是仲景家法。善后时,用四君子汤加附桂,乃师卢氏附子理中汤善后之意,重在健脾化湿,温阳化气,意取益火生土。综观全案立法,从少阳入手,从太阴收功,由表及里,使表里皆和,则其病可解,体质可复。

发布了文章

谈博医案002:经方治愈怪咳(卧位咳嗽)

       咳嗽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往往急性发作后可以自行缓解,或服药后可以减轻症状。但是,有些患者的咳嗽会拖延很久,久治不愈,其中原因很多。先伯父曾告诫我说,咳嗽的症状虽然简单,却最考验医生的水平。因为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看来,咳嗽的原因都太多,有的清晰、有的模糊。特别是那些久治不愈的咳嗽,前面的医生把止咳、镇咳、化痰、解痉的药都用遍了,也没有什么效果,治疗起来当然不容易了。我经常接手这样的病例,中医治疗总体效果不错。现举一例特殊的咳嗽病例给大家分享。 2016年4月16日,首诊        患者是一位看起来很正常的年轻男子。他来到我的诊室,我问他看什么病。他说,半年前感冒后,咳嗽咳痰一直断断续续,好不干净。近几个月来,咳嗽有些奇怪,白天都不咳嗽,可是只要一躺下来,就开始咳嗽,咽喉里痰还特别多,而且胸前总是闷闷的,感觉气不畅通。(诸位注意哦!中医所说的气机不畅,其实就是来源于生活之中,并非凭空而来。)        这样的症状反反复复,持续至今已经半年了。我看看舌象,舌质暗红、舌苔薄腻;再看看脉象,其脉濡。        首先,我诊断为“感冒后咳嗽”,这是西医的叫法。不过,这位患者的情况与普通的“感冒后咳嗽”又有不同之处。我详细问他,他说真的很奇怪,处于卧位才有咳嗽的症状。我说,其实并不奇怪,中医有句名言:肺为贮痰之器,脾为生痰之源。殊不知,胃亦为贮痰之器、生痰之源。《黄帝内经》有明训:“五脏六脏皆令人咳也。”经过思考,我确定他属于“胃咳”,胃中有痰饮,卧位时,胃气上逆,痰饮上行,令人咳嗽,虽然由于外邪袭肺所诱发,毕竟不同于普通肺咳。        辨证:胃中痰饮,肺胃失和。        立法:温化痰饮,行气和胃。        选方:半夏泻心汤加减。        法半夏 15克    厚朴10克    黄芩 10克            黄  连 5克     党参 15克    炙甘草 5克            紫苏叶 10克    茯苓 30克    北杏仁 15克            干  姜 5克     细辛 3克     五味子10克            5剂 2016年4月23日,二诊        患者自诉服上方后,症状很快缓解,服至第4剂时,已经没有卧位咳嗽的症状,咽中基本没有痰涎,胸闷也消失了,效果非常好。我嘱他再巩固治疗,同时扶助正气,提高抗病能力。        半年之患,毕全功于一役,实在让我自己也感叹中医的神奇,可谓是“药到病除”,古人不我欺也!        医案分析:        (1)从经方的方证对应而言,本病例病位在胃,病因为痰饮,所谓心下有水气,本来可以用苓桂术甘汤温化痰饮的。然而,痰饮虽在胃,关乎肺,故令人咳嗽,而非水气上扰清空,令人眩晕。故而选用半夏泻心汤,直接和胃,恢复胃的升降出入功能,痰饮才不再生,而非仅仅温化之而已。《千金翼方》云:“方虽是旧,弘之维新。”运用经方之妙,在于一心而已。        (2)此方虽是12味药,却含有四个经方在内。一是半夏泻心汤,二是茯苓杏仁甘草汤,三是半夏厚朴汤,四是苓甘五味姜辛汤。半夏泻心汤辛开苦降,和解胃气之逆乱,为主方;茯苓杏仁甘草汤,主疗胸中之窒闷,最有奇效,为其次;再加紫苏叶、厚朴,宣畅胸肺之气机,芳香以化浊痰,合前方,成半夏厚朴汤;干姜、细辛、五味子,辛以散之,温以化之,酸以收之,使肺朝百脉,合用乃是仲景之秘法,主治水饮伏肺。看似四方合用,却井井有条,相互配合,共涤肺胃之痰饮,使之消于无形,更使之化生无源。        先伯父经常对我说,处方就像写文章,应该有条有理、有理有据,不能没有章法、胡乱堆砌。“学无止境”,我当三致意焉!

发布了文章

谈博医案001:经方妙治慢性咽炎

      慢性咽炎,有一种表现为咽中有痰,吐之不出,咽之不下,中医经典《金匮要略》称之为“梅核气”,用半夏厚朴汤治疗。       2016年4月9日       患者为中年女性,平素就有清嗓子的习惯,总是觉得咽喉中有痰。近来甚至感觉咽喉阻塞和梗塞的现象,吃饭后更为明显。中西医专家都认为,有必要排除一下器质性病变。患者去医院做了胃镜,食管没有发现什么异常。医生开了点金嗓开音胶囊,吃了几天没有明显效果。患者电话咨询我,看看有什么好方法。       我说,排除了器质性病变,应该就是西医说的慢性咽炎,相当于中医的梅核气。       从中医辨证分析,痰气阻滞于咽喉,胶着不去,起之于气郁而痰凝。不治其气,其疾不愈。加之患者年近六十,脏腑功能衰弱,不可不顾虑之。拟半夏厚朴汤加减如下:       紫苏叶10g 紫苏子10g 法半夏10g 茯神30g       厚朴10g 木蝴蝶10g 甘松10g 僵蚕10g       炙甘草10g 浮小麦30g 大枣10枚       7剂。       2016年4月21日患者回电,服上方7剂,咽喉阻塞的症状明显缓解,痰涎稀释,容易咳出,而且一向红肿的咽部也神奇地好了。我嘱她再服7剂以求巩固。       医案分析与临床体会: (1)胃气以降为和,此疾虽然在咽喉,实则源于胃气不和,胃气不降。此方妙在以紫苏子配合紫苏叶,意在既能宣散滞气,又能降气消痰。 (2)此类患者的治疗,必须考虑到辨别体质,方能治本。痰涎的产生,因于气郁;气郁之形成,乃是脏腑功能衰弱所致,特别是肝脾肾功能减退,则肝失条达、脾失运化、肾不化津。仲景归之于脏燥,以甘麦大枣汤主之。故而,此方合用甘麦大枣,在于治本。 (3)至于木蝴蝶治咽痛之标,僵蚕擅祛风痰,甘松柔润神经,合奏化痰解郁之功。 (4)经方半夏厚朴汤是治疗梅核气的经典方剂,但是平时单独应用时,时效时不效,或者开始有效,渐渐无效。原因在于方药往往不能尽合于具体患者的病机。一方面,我们要掌握方证对应的方法;另一方面,我们应该了解方证之所以对应,在于病机相应,所以更应该谨守病机,随其气宜而治之。换句话说,若方证相对,直疏原方即可,甚至要注意药物比例和原方剂量,这是经方之家法。但是,若病机略有变异,当识得机宜,懂得合方加减的法则。当方证相当,其效如桴鼓。

发布了文章

谈博-出诊时间表(2016年4月更新)

       欢迎各位加入我的网络工作室!除了周四周五上午在省中医院肝病专科出诊,我的其他出诊时间与地点:        (1) 周二上午( 9:30-12:00),地址:康富来国医馆(天河林和西横路219号),预约电话:020-87578288。        (2)每周六( 9:30-16:30),地址:东莞南城心明元国医堂(东莞南城大新路30号)出诊,预约电话:0769-27223218。         另:周五上午的门诊,请先选择“肝炎专科”,再预约挂号。

发布了文章

就诊前须知-乙肝患者

       乙型肝炎,因HBV病毒感染,可能产生肝功能损害。因此,乙肝患者需要懂得病程管理,简单地说就是定期复查。坚持病程管理,坚持定期复查,有助于发现病情变化,及时采取治疗措施。这对于乙肝这种慢性疾病至关重要。 请患者就诊前先检查或复查以下项目,复查周期一般为3个月或6个月。 >>>主要复查项目: 1. 血清学指标(抽血检查项目) 乙肝5项(即乙肝两对半,定性或定量) HBV-DNA(PCR定量) 肝功能检查(通常有) 2. 超声检查 B超(黑白)或彩色超声 >>>其它相关指标: AFP(病程较长或40岁以上者) 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 肝纤维化硬度检查

暂无更多

关注

挂号

问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