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点滴滴,为了您的健康打开
关注数内容数
12217

陈宇

乌镇互联网医院

擅长颈椎病、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颈椎外伤、胸椎骨折脱位、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腰椎滑脱症、胸腰椎退变性侧弯、胸腰段骨折、脊柱结核

全部动态
文章
视频
回答
全部
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
腰椎间盘突出症
椎间盘突出

发布了文章

如何正确的〃睡〃?

我们知道,躺在床上睡觉时,脊柱的压力会比站立和坐时明显降低。那么,不同的睡姿对脊柱的压力是否存在不一样呢?什么样的睡姿才是正确的?一般情况下,仰卧和侧卧是我们睡觉时常用的睡姿。但无论是仰卧还是侧卧,颈部和腰部往往会缺乏支撑,颈椎和腰椎可能会出现“悬空”现象,导致颈腰椎的压力增大,此时最好选择高度合适的枕头或者毛巾垫在颈部和腰部“悬空”的地方,使颈腰椎获得一定的支撑。当然,也可在双腿下面垫枕头,使膝关节屈曲,此时脊柱的紧张度会减小,与床面更加服帖。

发布了文章

如何正确的〃坐〃?

长期久坐和不良坐姿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等腰椎退变性疾病发病的危险因素,那么,怎么坐才会减少对腰椎的伤害呢?首先,“坐”的时间要合理,建议不要连续坐好几小时。因为坐位时腰椎压力比站立位时更大,腰背部肌肉需要超负荷运作才能维持腰椎的稳定。连续坐好几小时会是使腰背肌出现过度疲劳,久而久之会发展为慢性劳损,导致腰椎老化加快。所以应当每隔40-50分钟左右站起来活动,可以适当做5-10分钟腰背部肌肉的放松或者拉伸,然后再进行下一轮的工作;其次,坐姿也应当要注意,不良的坐姿会明显增加腰椎的负荷,最好能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腰部要有支撑,可选择有靠背且尽可能对腰椎有一定承托性的椅子;二是避免向前深弯腰,因为此时腰椎的压力会成倍增加;三是腿部要有支点,双腿悬空也会增加腰椎的压力;四是不翘二郎腿,翘二郎腿时腰椎双侧受力不均匀,容易加快腰椎退变。

发布了文章

腰椎间盘压力和腰椎退变性疾病

腰椎退变性疾病是指由于腰椎退变,继发相应的腰椎病理性改变,导致腰椎神经受压,而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这一类疾病包括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腰椎滑脱症以及腰椎退变性侧弯等。研究表明,腰椎退变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腰椎间盘的压力密切相关,腰椎间盘压力越大,腰椎退变的速度会加快。如图所示,假设直立站立时腰椎间盘的压力为100kg,仰卧和侧卧时由于腰椎几乎不负重,所以腰椎间盘的压力都会减少,分别为25kg和75kg;如果直立向前弯腰,腰椎间盘压力会增加至150kg,若此时再提重物,腰椎间盘压力高达220kg,是直立站立时的2.2倍;坐位时腰椎间盘压力会比站立位时明显增加,当直立坐在有靠背的椅子上,腰椎间盘压力会增加至140kg,向前弯腰伏案和提重物甚至高达185kg和275kg。在日常生活场景中,直立弯腰提重物和向前弯腰伏案的发生率比较高,这两个动作对腰椎间盘的压力均不小,所以腰椎退变性疾病好发于经常弯腰的体力劳动者和伏案工作的办公室人员。

发布了文章

重阳节快乐!

关爱脊柱,关爱健康!祝各位老年朋友节日快乐,拥有健康强壮的脊柱!

发布了文章

骨水泥填充治疗高龄病人骨质疏松性骨折效果好👍

90岁高龄的老太太不慎摔倒导致第4节胸椎压缩性骨折,疼痛剧烈,平车推送入院。昨天经过微创骨水泥填充后疼痛完全缓解,今日笑着步行出院,祝愿老太太早日康复[合十][合十][合十]

发布了文章

腰椎后路减压融合手术

腰椎后路减压融合手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腰椎滑脱症、腰椎退变性侧弯等腰椎疾病的经典手术方式。

发布了文章

颈椎曲度与颈椎病

这是三个30岁左右的颈椎,图1生理曲度减小,图2生理曲度变直,图3生理曲度消失伴反弓畸形。绝大多数的年轻人是图1和2这两种曲度,很难想像图3也是一位年轻人的颈椎。正常成年人的颈椎生理曲度约为前凸21度,随着年龄的增长,颈椎开始发生退变,生理曲度开始逐渐变小。不良的生理曲度会使颈椎的负荷加重,如图4,负荷的加重反过来会加速颈椎的退变,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发展为颈椎病。因此,保护颈椎,从改善颈椎曲度开始,少低头,加强颈部肌肉锻炼。

发布了文章

颈椎前路手术是怎么做的?

颈椎前路手术是一种非常经典的手术方,以上是其手术过程的图解。

发布了文章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

颈椎后纵韧骨化症是由于颈椎后纵韧带骨化,占据颈椎椎管空间,继发椎管狭窄,压迫脊髓和神经根,引起一系列神经症状。该病目前病因不清,可能与遗传、血糖等因素相关。可表现为四肢麻木,无力,持筷写字不灵活,行走不稳如踩棉花等,与颈椎病表现相似。但此病发发展隐匿,往往表现出症状时神经压迫已经非常严重。目前认为,手术治疗是解除神经压迫、挽救神经功能的唯一手段。

发布了文章

腰椎结核

分享一例经典的腰椎结核的手术治疗:病人腰痛伴双下肢麻木、疼痛、无力2个月,核磁共振显示腰3/4椎体、椎间隙破坏,椎旁及椎管内巨大脓肿,神经受压(图1.2.3),入院后经穿刺置管,引起出大量黄色脓液(图4.5),最后通过手术进行病灶清除,神经减压,重建腰椎稳定性(图6)。经过手术和正规抗结核治疗,病人症状完全缓解。个人感悟:1.脊柱感染的治疗需要内、外多学科联合;2.椎管内脓肿是导致神经损伤的主要原因;3.神经损伤早期手术干预效果好,若出现神经坏死,术后恢复极为困难。

发布了文章

颈前路手术切口

进行颈椎前路手术时,我们会尽可能将手术切口做在颈横纹上,切口愈合后,几乎没有开过刀的痕迹。

发布了文章

什么是脊髓型颈椎病?

脊髓型颈椎病是由于颈椎间盘突出导致脊髓压迫引起相应症状的一类疾病,主要表现为四肢麻木、无力,行走不稳、行走时有踩棉花感、写字持筷不灵活等。脊髓型颈椎病发病比较隐匿,很多病人表现非常严重时才查出来,若处理不及时,致残致瘫率较高,所以当出现上述症状时,需警惕!

发布了文章

腰椎滑脱的手术治疗

【基本信息】女,60岁 【疾病类型】脊椎滑脱 【就诊医院】上海长征医院 【就诊时间】2020年11月 【治疗方案】脊椎滑脱复位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L4/5) 【治疗周期】住院治疗7天,2个月门诊随访 【治疗效果】腰腿痛、麻木明显缓解,行走完全正常 一、初次面诊 这是一位体型略为肥胖的大妈,在儿子的陪同下用手托着腰,一瘸一拐地来到我门诊。经过询问病史,得知大妈腰痛伴双下肢麻痛1年多了。一开始只是单纯腰痛,后来发展为双腿麻木、疼痛。麻痛的范围从双侧臀部放射至双侧大腿、小腿的后方,一直到足背和大脚趾。走路时双腿麻痛感明显加重,最远只能走100米,蹲下来休息后可稍微缓解。腰椎核磁共振显示腰椎退变,L4椎体向前I度滑脱,L4/5水平椎管狭窄,硬膜囊受压。门诊诊断为:脊椎滑脱(L4)。 二、治疗经过 大妈在当地医生的建议下,进行了卧床休息、口服药物及中医理疗等保守治疗。刚开始的时候腰痛和双下肢麻痛还是有些改善的,但随着活动量增加,症状反复发作,且每次都较之前严重。由于大妈不能走远路,正常生活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大妈在门诊向我哭诉:“我现在连去菜场买菜都走不动”。在保守治疗效果不佳、症状反复发作、进行性加重的前提下,我建议大妈进行脊椎滑脱复位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L4/5)。通过手术,可以把神经的致压物彻底去除,纠正滑脱,恢复腰椎的序列,从而达到缓解腰痛和双下肢麻痛的目的。手术治疗方案得到了大妈和家属的理解和认可,我们也很顺利地为大妈实施了手术。 三、治疗效果 术后当天,大妈就感觉双腿较术前明显轻松了。术后第1天,大妈复查了腰椎X线片,内固定位置良好,腰椎滑脱复位满意。术后第3天,大妈在腰围的保护下下床活动,可以正常大小便,除了伤口有些疼痛以外,原来的腰痛和双下肢麻痛基本得到了缓解。术后第7天,大妈出院回家养伤口。术后12天,大妈伤口愈合良好,顺利拆线。2个月复诊时,大妈恢复良好,术前症状完全缓解,行走自如,和首次就诊时判若两人,大妈高兴地说:“我现在一口气能走到菜市场。” 四、注意事项 脊椎滑脱术后的1个月内,有可能会出现腰部酸胀、双下肢麻痛症状反复,此时不必过分担心,这大多数是由于术后伤口内积血或神经水肿导致,一般经过卧床休息或口服药物通常会得到缓解。 1个月以后随着积血吸收,神经水肿消退,上述症状会逐渐消失。此外,鼓励脊椎滑脱术后患者早期在床上进行腰背部及下肢力量锻炼的,体力恢复后可逐渐增加活动量,但要避免久坐、大幅度弯腰及腰椎负重等。饮食方面,除活血的食物或药物外,无特殊忌口,正常饮食即可,但需要注意控制体重。 五、个人感悟 1、脊椎滑脱大多与退变、肥胖、久坐有关,部分患者可有外伤史,早期多表现为腰背部的疼痛,随着病情的进展,可出现椎管狭窄引起的下肢麻痛症状,严重者影响正常行走。 2、绝大多数的脊椎滑脱可以通过休息、药物、中医理疗等保守治疗的方法控制症状,当保守治疗效果不佳、症状反复发作、进行性加重,影响生活质量时,可以考虑手术治疗。

发布了文章

颈椎脱位

【基本信息】男,42岁【疾病类型】颈椎脱位【就诊医院】上海长征医院【就诊时间】2017年6月【治疗方案】颅骨牵引+颈椎前后路减压复位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周期】住院治疗7天,每2个月门诊随访【治疗效果】颈椎脱位复位,四肢感觉运动恢复正常 一、初次面诊凌晨2点,值班手机再次响起,电话那头传来预检护士的催促:“陈老师,120送来一位颈椎脱位的病人。”我匆忙赶到急诊室,看到病人正躺在推床上,戴着颈托。经过询问病史,得知病人8个小时前骑电瓶车不慎摔倒,头颈部着地,所幸佩戴了头盔,当时感到颈部剧烈疼痛,双上肢像针刺一样麻痛的,四肢一点不能活动,随即被送到当地医院。经过X线和CT检查,发现C5椎体向前脱位,颈椎管不连续。在当地医院进行了简单处理后,四肢逐渐可以活动,但仍感觉无力,尤其是双手不灵活。为了进一步诊治,病人被转运到我院就诊。急诊诊断为:颈椎脱位伴不完全性瘫痪。 二、治疗经过病人入院后,我们迅速地进行了相关检查,发现病人除了颈椎脱位以外,脊髓因为椎管的不连续导致了卡压,这正是病人出现四肢感觉运动障碍的主要原因。同时,病人由于颈椎脱位,脱位处的不稳定导致了剧烈的疼痛。若脱位程度进一步加重,脊髓的卡压也会随之而加重,病人存在出现完全瘫痪或心跳呼吸骤停的高风险,病情相当危急。因此,我们先对病人进行了颅骨牵引术,一方面可以临时稳定颈椎脱位,另一方面希望达到一定程度的复位,恢复椎管的连续性,减轻脊髓卡压。经过3天的牵引,病人颈椎脱位得到了一定恢复,同时四肢麻痛无力的症状也有了一些改善。随后,我们对病人进行了颈椎前后路减压复位植骨融合内固定术。 三、治疗效果颈椎手术以后,病人颈部的疼痛得到了完全缓解,四肢的麻痛无力感也得到了一些改善。术后第1天,病人可坐起,并进行了颈椎X线片的复查,片子显示颈椎脱位复位满意。术后第4天,病人转到当地康复医院,在我们的建议下,进行了3个疗程的高压氧治疗以及4个月的肢体功能锻炼。术后半年,病人自己步行来到我门诊复诊,四肢的功能已经基本恢复,生活可以完全自理。术后10个月,病人重新回到了熟悉的工作岗位。 四、注意事项术后早期,由于颈椎复位后尚未达到骨性愈合,所以建议佩戴一段时间颈托,以增强手术部位的稳定性。当然,颈托佩戴的时间也不能过长,否则会使颈肩部肌肉萎缩,出现反复颈痛等不适。此外,颈椎脱位在手术以后可以得到即刻的复位,但不代表神经功能可以即刻回到术前水平。由于神经损伤的程度在受伤当时就已经决定,再好的手术技术也只能为神经恢复创造条件,加之神经修复是一个极为缓慢的过程,所以术后几天和术前比较,四肢的感觉运动往往不会有太明显的改善。一般术后需观察1年,同时辅以神经营养药物、高压氧及肢体锻炼等治疗。饮食方面,由于经历了外伤和手术的双重打击,体质往往会比较虚弱,在正常饮食的前提下,可以适当摄入一些高蛋白的食物,促进体质恢复。五、个人感悟这个病人从受伤到康复整个过程无疑是“幸运”的。首先,他受伤时佩戴了头盔,头颈部的高能量撞受到了一定的缓冲,尽管出现了颈椎脱位,但并没有造成完全性瘫痪;其次,在转运至医院的过程中佩戴了颈托,颈椎得到了一定的保护,病情没有进一步加重;再者,在我院救治过程中,从牵引到手术整个过程都比较顺利;最后,病人依从性较好,术后进行了规范的康复治疗。这些都为他最终良好的治疗效果奠定了基础。

发布了文章

用手机怎么拍好骨科胶片?

随着社交网络平台的发展,线上就诊逐渐成为一种新的就诊模式。在就诊过程中,骨科医生往往需要病友上传一些检查资料,尤其是骨科胶片,以辅助诊断。最常用的方法就是用手机拍摄骨科胶片,然后通过社交网络平台上传给医生。然而,很多病友在拍摄骨科胶片时会碰到很多问题,比如不知道如何拍摄,拍摄出来片子不清楚等等,最终导致拍出来的照片质量不佳,难以或者根本不能作为辅助诊断。那么,如何才能拍出一张高质量的医学胶片呢?首先,在正常情况下,骨科胶片应当放在观片灯上观看。其主要原因是骨科胶片上的图像存在不同的透光度,根据不同的透光度,胶片就会呈现出不同的影像。因此,要拍好一张骨科胶片,首先要选择一个较好的光源。这个光源的要求应当是均匀亮度的,最好的光源非白天的自然光莫属。一般家中自然光最好的地方是玻璃窗户,可以将胶片放到透明无色的玻璃窗上,用透明胶带贴在胶片的两个上角予以固定。室外的自然光透过玻璃窗和胶片,可以获得在观片灯上相似的效果。非紧急情况,不建议晚上拍片,因为晚上很难获得良好的光源。如果实在需要晚上拍片,则尽量选择较大的白色光源。若光源太小,胶片的透光度不够均匀,往往看不清楚;若是有色光源,胶片显像容易失真,以上两种情况应当避免。(光源不均匀,导致胶片有些地方太亮,有些地方太暗,同时字体太模糊,不清楚)其次,在给骨科胶片拍摄时,需要注意胶片是存在正反面的,如果把胶片放反了拍摄,会使医生对左右侧的判断造成影响。那胶片的正反面如何分辨呢?实际上,在每张胶片上都有中文字或英文字母,在摆放照片时,只要中文字或英文字母是正的,那么胶片就是正的。(字体比较清楚,但胶片的上下左右完全颠倒)再者,拍摄骨科胶片时应尽可能清晰。很多病友喜欢一整张胶片拍摄,但很难获得清晰的图像。如何才算清晰?一个很重要的标准就是打开照片后,胶片上的字体清晰可见。因此建议拍摄时每4-6个小格拍在一张照片中,格子的四条边尽量和取景框的四边相平行。在点击快门前,应在手机屏幕上点击一下需要拍摄的核心位置,好让手机进行对焦,在确认字体清晰可见的前提下,再点击快门,此时就能获得清晰的照片。拍摄时应当按照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顺序,这样有利于医生按照扫描的顺序来观察。切忌东拍一张,西拍一张。这样下来,一张胶片只需4-6张照片就能拍全,而且还能获得清晰、有序的效果。 (一次拍一整张胶片,字体不清楚,无法看到每个格子的细节) 另外,发送到社交网络平台时,尽可能发送“原图”。有些平台在上传照片时,会通过损耗照片的清晰度来压缩照片的大小,有利于快速上传,然而却不利于医生观察片子上的细节。 (照片虽然不是很正,但光源均匀,正反面准确,字体清晰可见,细节基本能体现) 最后,希望广大病友能通过本文,可以了解到一些骨科胶片拍摄的基本技巧,能与医生之间进行更好的线上沟通。

发布了文章

歪头杀卖萌?警惕斜颈

近年来,网络上流行起一个可爱卖萌的动作——“歪头杀”,尤其是刚刚出生的小宝宝,只要头一歪,就能给人一种“萌萌哒”的感觉。去年东京奥运会,我国体操运动员刘洋在吊环比赛时也表演了一个“歪头杀”,当时就火遍了全网,网友们纷纷效仿。“歪头杀”虽可爱,但小宝宝倘若经常 “歪头杀”,往往提示是一种病态,而成年人经常“歪头杀”,可能是颈椎出现了问题。“歪头杀”用医学术语来表述就是斜颈,其本质是颈部带动头部向一侧偏斜。斜颈可先天出现,也可后天形成。先天性斜颈顾名思义出生即出现的斜颈,所以多见于婴幼儿。根据其形成机理,可分为肌源性斜颈和骨源性斜颈。肌源性斜颈是由于一侧的胸锁乳突肌挛缩导致。这一类斜颈较为多见,但目前原因不明,有学者认为可能是子宫内压力异常或者胎位不正所致,也可能是分娩过程中难产,使用产钳导致胸锁乳突肌的损伤、缺血坏死。肌源性斜颈的特征性表现是在颈前部左侧或右侧胸锁乳突肌处可触及条索状的肿块。骨源性斜颈则是由于颈椎骨骼在发育过程中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出现分节不全、半椎体等异常所致,往往会伴有胸腰椎的侧弯畸形或者其他部位如心脏、手足指等畸形,临床上较为罕见。当然,鉴别肌源性和骨源性斜颈最准确的是通过胸锁乳突肌超声、颈椎X线或CT等检查。对于先天性斜颈,原则上一旦发现,就必须尽早治疗,因为斜颈会导致婴幼儿两侧颜面部及五官不对称的发育,出现“大小脸”、“高低耳”畸形,影响外观,甚至出现“大小眼”,影响视力。轻度的肌源性斜颈可通过局部热敷、手法按摩等保守治疗的方法得到改善,严重的肌源性斜颈则需针对痉挛的胸锁乳突肌进行手术治疗。骨源性斜颈处理起来较为复杂,难以通过保守治疗矫正,手术截骨矫形是唯一的治疗方法,治疗风险相对较高。后天性斜颈又称继发性斜颈,通常继发于颈部肌张力障碍、急性外伤、慢性劳损、感染等。其中,继发于颈部肌张力障碍的斜颈较为常见,又称为痉挛性斜颈,主要表现为颈部内在肌肉群的不自主收缩,情绪激动时更加容易诱发,一般可通过口服药物和局部注射肉毒素缓解痉挛症状,严重时也可手术治疗,但仅能控制症状,难以根治。此外,继发于颈肩部肌肉慢性劳损的斜颈也比较多见,表现为无明显诱因的一侧颈肩部酸痛,为缓解疼痛头部需偏向一侧,转头时疼痛加重,有时可因为一个小动作诱发(如扭头),多见于长期低头伏案工作者。因为长期低头会加重颈椎及周围肌肉韧带的负担,一旦超出颈部所能承受的负荷时,肌肉韧带会出现轻微撕裂,表现为痉挛、疼痛。如果反复发作,可影响颈椎间盘以及小关节的稳定性,出现颈椎间盘突出、小关节骨质增生,严重者甚至出现脊髓和神经根的压迫及相关症状,如双手麻痛、无力、行走“踩棉感”等,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颈椎病”。当发生劳损性斜颈时,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法缓解:①间断佩戴颈托:每天佩戴时间不超过2小时,疗程约为1周,需要指出的是长时间佩戴颈托可能会导致颈部肌肉的废用性萎缩,加重病情;②局部热敷:可用热水袋、暖宝宝放置于疼痛处,持续10分钟,每日3次,可促进局部炎症吸收,但需注意避免局部烫伤;③中医推拿:正规的中医推拿治疗可使痉挛的肌肉得到放松,缓解疼痛,颈椎存在神经压迫时不宜推拿;④口服消炎镇痛药物:对于严重的颈肩部疼痛,口服药物治疗可以迅速缓解疼痛,但需在医生的指导下服药。相对于治疗,预防更为重要,我们在平常的工作和生活中,应当注意合理用颈,避免长时间低头,每隔30-40分钟应进行颈部肌肉的放松,做到劳逸结合。同时应当注意加强颈肩部肌肉力量的锻炼,游蛙泳及小燕飞等都是很好的锻炼方法,这样可以避免再次发作,预防颈椎病的发生。

发布了文章

“挤”“脊”可危的脊髓损伤

脊髓,作为中枢神经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与人体大脑相连,是大脑和躯干、四肢进行感觉和运动传递的重要桥梁。如果将四肢比喻为电灯,大脑比喻为开关,那脊髓就是连接电灯和开关的电线。电线出现了问题,电灯自然不能正常工作。当脊髓受到暴力挤压时,就有可能导致脊髓损伤,影响躯干和四肢的感觉和运动,表现为损伤平面以下的感觉异常、无力、大小便功能障碍(不完全性脊髓损伤),严重时甚至出现感觉完全丧失、瘫痪、大小便失禁(完全性脊髓损伤)。由于脊髓损伤的本质是神经损伤,所以,与其他神经损伤一样,脊髓损伤后往往难以恢复。对于不完全性脊髓损伤,仍有恢复到相对正常的可能性,而对于完全性脊髓损伤,则几乎没有恢复可能。很多脊髓损伤的病人因此留下了残疾、瘫痪等后遗症。实际上,脊髓位于脊椎骨构成的椎管内,椎管和脊髓之间充满了可以缓冲脊髓震荡的脑脊液,同时脊柱周围还附着丰富的肌肉群,因此,脊髓在正常的情况下受到良好的保护,不易损伤。而外伤性的脊髓损伤往往是由于脊髓在短时间内受到暴力,超出了椎管、脑脊液及肌肉群的保护能力,继发机械挤压或原有机械挤压加重所致。下腰引起的脊髓损伤多见于少年儿童,损伤的部位大多位于胸椎和腰椎的交界处。由于少年儿童的腰背部肌肉力量相对比较薄弱,对胸腰椎的支撑性较差,下腰时胸腰椎的活动范围会增加,甚至超过正常活动范围。此时若不慎扭伤,会使胸腰椎过度向后伸甚至造成脱位,继发脊髓挤压受损。当然,也有一部分少年儿童自身存在脊髓动静脉畸形等先天性疾患,在下腰的过程中可能会诱发动静脉畸形破裂,形成局部血肿,压迫脊髓形成损伤。然而,脊髓损伤并非只见于下腰时,我们日常生活中很多意外都可以导致脊髓损伤。临床上最常见的脊髓损伤却是车祸外伤或高处坠落伤。这些高能量的暴力可以使人体的脊柱骨发生形变出现骨折,甚至脱位。不同的骨折类型造成脊髓损伤的机制有所不同,归根结底取决于骨折对椎管的影响。单纯的脊柱压缩性骨折大多对椎管不造成侵占,所以一般不会对引起脊髓损伤。而严重的压缩性骨折伴有骨折块移位,向椎管内侵占,对脊髓造成机械挤压时,就会导致脊髓损伤,这种类型的骨折我们称为爆裂骨折。更为严重的类型是骨折脱位,骨折处会发生椎管的不连续,继发脊髓的挤压从而造成损伤。另一种比较常见是无骨折脱位的脊髓损伤,多见于患有脊髓型颈椎或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患者。顾名思义,这一类型的脊髓损伤从影像学上没有骨折或脱位的征象,其导致脊髓损伤的主要原因是既往存在的椎管内脊髓致压物(如突出的椎间盘、骨化的后纵韧带等)。这些脊髓致压物由于发展隐匿且缓慢,脊髓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耐受,所以往往在日常生活中不表现出脊髓压迫的症状。有些患者即使有症状,也仅仅表现为手指麻木,对正常生活不受影响,故没有加以重视。但此时如果受到一些低能量外力的刺激(如不慎摔倒),脊髓在椎管内得不到缓冲,就会导致脊髓挤压加重造成损伤,很多患者在脊髓损伤后通过进行核磁共振检查才发现。当脊柱有明确的外伤史,同时出现受伤部位的疼痛,伴有肢体麻木、无力,甚至瘫痪的时候,需要高度怀疑脊髓损伤的可能性,此时应当尽早将患者转运到医院救治。由于脊髓损伤的部位常常合并脊柱的损伤,因此在转运的过程中,不当的转运方法可能会导致二次损伤,加重脊髓损伤的程度。转运时要求保持受伤部位的稳定,上下担架床或平车时尽量做到平起平落,避免受伤部位的屈曲或仰伸,尤其避免上半身和下半身“扭麻花”式的旋转,所以搬动时尽可能多人配合。另外,转运时应当选用支撑性较好的担架床或平车,床面太软容易造成受伤部位的屈曲损伤。转运过程中可以佩戴颈托、腰围等外固定支具,同时躯干使用固定带固定于担架上,但需注意避免受压部位出现褥疮。对于脊髓损伤的诊断除了根据病史,临床表现以外,影像学检查也特别重要。当怀疑脊髓损伤时,应当首先进行X线和CT检查。虽然X线和CT对脊髓等软组织成像不敏感,但可从不同角度反映脊柱是否存在骨折脱位、椎管内是否存在侵占、脊柱的稳定性如何等,初步判断是否与脊髓损伤相关。同时必须进行MRI检查,因为脊髓损伤后会出现水肿,MRI对水肿的软组织成像尤为敏感,通过观察脊髓水肿即可判断是否存在脊髓损伤。可以说,MRI是诊断脊髓损伤的金标准。脊髓损伤的治疗通常分为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手术治疗的目的主要是解除脊髓压迫,重建脊柱的稳定性,为脊髓功能的恢复提供条件。比如颈椎病外伤后引起的脊髓损伤,可以通过前路手术去除压迫脊髓的椎间盘,达到脊髓减压的目的,同时需要植入内固定以重建颈椎的稳定性。手术的时机理论上是越早越好,因为脊髓受压的时间越长,脊髓损伤的程度越严重,肢体功能丢失越多,恢复越差,但必须建立在患者生命体征平稳的前提下。需要指出的是,目前的手术治疗方案只能为脊髓功能恢复提供条件,对于损伤的脊髓本身尚无很好的手术方案,损伤的脊髓只能通过非手术治疗来促使自身修复。非手术治疗目前主要包括药物治疗、高压氧治疗及康复治疗。脊髓损伤早期会出现脊髓水肿,水肿的脊髓会加重自身缺血缺氧,造成进一步损伤。因此,在脊髓损伤早期可使用激素和脱水剂,以抑制和缓解脊髓水肿,减轻脊髓损伤。同时,还可以使用维生素B12等营养神经药物,促进神经修复。术后患者应当尽早行高压氧治疗,改善损伤脊髓的氧代谢。脊髓损伤恢复期的患者则建议行康复治疗,主要为肢体功能的锻炼,包括被动锻炼和主动锻炼,辅以电刺激、针灸等治疗效果更加。对于脊髓损伤瘫痪的患者,目前也有一些诸如干细胞治疗、脊髓电极置入治疗等新的治疗方式,以帮助瘫痪患者重获活动功能,但大多仍处于探索阶段,尚未在临床中广泛应用。由于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难以恢复,对个人、对家庭、对社会带来灾难性的影响,所以我们应尽可能做到避免脊柱脊髓损伤的发生。对于学习舞蹈的少年儿童,在训练下腰等有一定风险的动作时,需在家长或老师的监护下进行;对于需要高空作业或从事驾驶工作的人员,应当按照操作规范,小心作业,做好安全防护;对于有颈椎病、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等脊髓压迫的患者,可到脊柱外科专科评估自身病情。总之,我们应当在日常生活中做到保护脊柱,保护脊髓。

暂无更多

关注

挂号

问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