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点滴滴,为了您的健康打开
关注数内容数
7216

乐发国

乌镇互联网医院

主治医师/无 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睡眠心理中心门诊

全部动态
文章
视频
回答
全部
失眠
高血压
睡眠障碍

发布了文章

失眠有哪些影响因素

躯体疾病 PHYSICAL 精神 障碍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睡眠心理科乐发国 PSYCHIATRIC 心理因素 PSYCHOLOGICAL 生理因素 PHYSIOLOGIC 药物因素 PHARMACOLOGICAL 高血压 心血管疾病 癌症 帕金森病 甲亢 消化性溃疡 哮喘 关节炎 …… 神经衰弱 焦虑症 抑郁症 精神分裂症 脑器质性精神病 …… 应激事件 担心 恐惧 兴奋 …… 旅行时差 倒班 噪音 经期 更年期 …… 咖啡因 甲状腺素 酒精 抗癌剂 类固醇

发布了文章

生活有规律作息也健康他为何仍患上急性失眠?

家住沙坪坝区、今年24岁的小王原本生活规律、作息健康,却在春节长假前突然患上失眠,连续十多天无法入睡,甚至连续大剂量服用安眠药仍不管用。日前,不堪失眠之苦的他前往三军医大大坪医院心理睡眠中心就诊,被确诊为急性失眠症。据睡眠心理中心医师刘凤介绍,急性失眠是最为常见的失眠症状之一,几乎所有人都有过急性失眠经历,特别在节假日等容易改变日常生活习惯的节点,更容易引发急性失眠。  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睡眠心理科乐发国   小王对于自己的病情十分迷茫,他告诉重庆晚报记者,自己的工作、生活都十分正常,既没有感情上的困扰,也没有工作上的压力,并且自己平时从不熬夜,几乎从来不去KTV、酒吧这样的地方,每天晚上10~12点准时上床睡觉。     今年春节长假前一天,小王突然辗转反侧无法入眠,并且此后似乎再也无法入睡。小王每天都十分惶恐,甚至服用大剂量安眠药也丝毫没有睡意。    “短期失眠,让患者有明显的疑病症状,这和患者本人的性格有很大关系。”大坪医院心理睡眠中心医师刘凤介绍说,通过观察,她发现小王及陪同他前来就医的母亲都属于生活比较有规律、做事十分细致和严谨的人。  因为节前生活节奏的细微改变,小王出现了短暂失眠情况,但情况发生之后,他通过网络等途径,得出了失眠将会影响内脏机能的结论。因为他曾做过胆囊手术,更是特别怀疑肝脏出现了问题。这种担心再次加重了睡眠障碍,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医生认为首要问题是解决患者疑病的情况,所以安排小王进行了体检,用科学的检查结果打消他的疑虑,同时配合一定的帮助睡眠的物理治疗方法和药物进行治疗。入院至今,小王已连续两天成功入睡。  重庆晚报首席记者 彭光瑞 见习记者 李璐  四类人易患此症     财务工作者:财务工作性质要求从业者做到100%准确,职业习惯导致思维比较严谨、刻板,精神容易保持比较紧张和专注的状态,即使下班之后,也不容易完全放松。      企业高管:这部分人通常对自己的要求较高,工作上比常人更加投入,在获得高管职位后,压力也相对增大,难以自我放松。    教师:目前教师的工作压力较大,特别是初、高中教师,升学率、教学质量以及家长的期望都通过各种方式转嫁到教师身上。同时,面对数十名学生教师必须保持威言,所以容易出现焦虑状态。      媒体从业者:生活作息时间不规律,容易导致生物节律紊乱,长时间的脑力工作容易让大脑处于兴奋状态。  如何缓解      如果出现急性失眠的症状,我们应该怎么处理呢?民间广为流传的方法是睡前喝牛奶、睡前运动、睡前饮酒等。刘凤认为,这些方法都不一定靠谱,比如睡前喝牛奶或运动,临床证明仅对部分人有一定作用。睡前运动可以让部分人放松,帮助睡眠,但却有可能让一些人亢奋,更加难以入睡。有两种方法可以尝试。     认知行为疗法:急性失眠的患者通常会有一些特殊原因,患者有可能知道也有可能并不自知。以小王为例,他失眠的重要原因就是疑病。所以,出现症状后要尽量找准原因,自己或者在别人的帮助下调整自己对其认知态度。另外,患者自己对于失眠本身的认知也需要改变,尽量不要惧怕失眠,睡不着,可以干脆不睡。   睡眠控制疗法:睡眠控制疗法的关键是建立床和失眠者之间的关系,改变难以入睡的习惯。具体来说,就是要把床完全当作单纯睡觉的地方,不在床上干例如玩手机、看电视、看书等活动。一旦睡不着,就要立即离开床,可以在其他地方干一些其他事情,过一段时间后再上床进行入睡尝试,反复多次便会有一定效果,初期即使一直无法入睡也要继续坚持这样的做法.另外,控制白天的睡眠,即使很艰难才能入睡,也要准时起床,同时白天尽量不要睡觉,到夜间再坚持上床作入睡的尝试。

发布了文章

头一晚打呼噜第二天开车打瞌睡

开车爱睡觉四大原因,大坪医院睡眠心理中心主治医生教你几招醒瞌睡  打呼噜睡不好前一天晚上没睡好,第二天打瞌睡,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但你也许不知道,头天晚上打呼噜也可能会造成第二天打瞌睡呢。“打呼噜会让你睡不好。”蒋成刚说,很多人不知道,严重的打呼噜其实是一种疾病,学名叫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这种病危害十分大,甚至可能引起呼吸停止,进而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猝死。蒋成刚解释,要保证安全驾驶,前一天晚上的睡眠质量至关重要。如果患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即使在熟睡过程中,脑部也会突然出现缺氧状态,导致第二天精力不济、精神不佳。统计数据显示,在英国,20%~25%的事故和这种病症有关;而在美国,这个数字达到26%。国内也有统计,25%~30%的事故与此有关。当然,更多时候,前一天晚上熬夜或失眠等,都会造成开车打瞌睡,或者使驾驶员出现焦躁、易怒等情绪,也就是大家常说的路怒症,影响驾驶安全。密闭空间 大脑缺氧关闭车窗行驶时,将空调调至内循环状态时间过长,会导致车内空气含氧量下降,造成大脑缺氧,也容易引发困意。饭饱 脑部供血少吃饱后也容易打瞌睡,“最常见的是午饭之后容易犯困。”蒋成刚介绍,午饭之后犯困在中国人中特别常见。午饭之后血糖会升高,血液大量向胃部聚集,脑部供血量会减少,从而引发困意。另外,国内很多人都有午睡的习惯,从生物钟角度来看,有午睡习惯的驾驶员的身体会在这个时段自觉进入趋于睡眠的状态。另外,午后是环境温度最适宜的时段,身体舒适程度高,容易进入睡眠。黑暗 生物钟反应长时间处于黑暗状态也容易引起困意。蒋成刚解释,大多数人的身体对于外部环境有相应的反应,最直接的是白天清醒、夜间睡眠。长时间处于黑暗状态,人的身体会判定进入了睡眠时间,从而引发睡意。这些醒瞌睡妙招到底靠谱不扇耳光、掐大腿避免打瞌睡的主要方法是用外部的方法刺激自己,扇耳光、掐大腿是利用疼痛感刺激人体,有一定作用。但让自己受苦的事,普通人还是谨慎使用吧。大声唱歌让自己嗓子发音,可以让自己产生兴奋感,最好唱一些节奏起伏大的歌曲。喝红牛、咖啡含激素或刺激性物质的饮料可以起到一定抗疲倦作用,但人体对这类饮品有自然适应过程,长期使用作用会降低,甚至产生副作用。听电子书精彩的故事或笑话有一定提神作用,但同时会分散驾驶员注意力,同样不安全。擦风油精风油精有一定刺激性,短时间内能减少困意,但擦风油精的同时会影响眼睛,不建议使用。吹冷风人体遇冷后毛孔收缩可以调动神经,有一定作用。听节奏感强的音乐音乐能不能提神,关键在于声音的节奏必须有强烈变化,而不在于音量大小。节奏感很强,但无变化的舞曲往往会使人更容易入睡。而节奏、音调等反差很大,更接近噪音的音乐才有醒瞌睡的作用。 注:以上方法,蒋成刚提醒,不到万不得已都不建议使用,保证驾驶前充足的睡眠,以及疲劳时停下来休息,才是最可取的方法。

发布了文章

警惕常见的心身疾病

赵小姐最近病了,病得十分蹊跷。她每天都觉得胸闷、胃痛、恶心,但从社区卫生中心到三甲医院都跑遍了,心电图、胃镜、CT等各种检查也全都做了,就是查不出具体有什么问题。 当赵小姐再一次忧心忡忡地把一大堆检查结果放在医生面前时忍不住抱怨道:“唉!这段时间我负责的一个重要项目就要验收了,工作特别忙,又赶上女儿小升初,一大堆麻烦事。怎么偏偏这个时候生病呢?现在查也查不出来,真是急死人了!” 医生听了她的话,想了想说:“我建议你到心理科去看一看!” 心理科?赵小姐觉得奇怪,从小到大内科、外科、儿科、妇科……都看过,就是没有看过心理科。 她有些不高兴地说:“我明明身体不舒服,心理又没问题,看什么心理科!” 看着赵小姐疑惑的表情,医生解释道:“你得的可能是心身疾病。” 什么是心身疾病? 心身疾病也被称作“心理生理疾病”,是一类由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躯体疾病。简单的说:我们的社会环境、日常生活琐碎和各种突发事件都会给我们的内心造成压力和冲突,而当这些压力得不到缓解的时候,我们的身体就会以生病的方式表示抗议。 你可以想象自己是一座活火山,在正常的情况下可以保持内部和外部的生态平衡,但是当特殊情况发生时——比如地壳运动带来了巨大压力,火山内部的岩浆就会从薄弱的地方喷涌而出,造成喷发。而压力越大,喷发的强度和造成的破坏力就越大! 拿赵小姐来说,项目验收和女儿升学如同地壳运动一样给她的“活火山”造成了强烈的压力,内心的各种担忧、焦虑等负性情绪就像滚烫的岩浆一样不断翻腾。当这些“情绪岩浆”被压抑在心里得不到释放,就会从身体上寻找喷发的出口。于是一系列的躯体症状就接踵而至,赵小姐觉得这病生得莫名其妙,但其实是她没有听见自己的身体在抗议:我抗不住了,需要支持!我太累了,需要休息! 常见的心身疾病有哪些? 统计数据显示,在我国的综合性医院内科门诊中,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就诊者有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的躯体疾病,即心身疾病。心身疾病的范围非常广泛,小到胃溃疡、哮喘,大到冠心病、癌症等都是其不同表现。那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日常生活中会遇到哪些常见的心身疾病呢? 消化系统:胃、十二指肠溃疡,溃疡性结肠炎、肠易激综合征、神经性厌食、肥胖病、神经性呕吐、功能性消化不良等; 心血管系统:原发性高血压病、冠心病、心律失常、神经性心绞痛、低血压病、心脏神经症等; 呼吸系统:支气管哮喘、过度换气综合征、神经性咳嗽、功能性胸痛等; 皮肤:神经性皮炎、荨麻疹、瘙痒症、湿疹、斑秃、银屑病、多汗症等; 内分泌代谢:甲状腺功能亢进、突眼性甲状腺、糖尿病、肥胖症等; 神经系统:肌紧张性头痛、偏头痛、抽搐、书写痉挛、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等; 泌尿及骨骼肌肉系统:遗尿、阳痿、月经紊乱、经前紧张症、类风湿关节炎、肌痛、颈臂综合征、腰背部肌肉疼等。 赵小姐所表现出的胸闷、胃痛等,就是属于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的心身疾病症状。而我国中医理论中也有对心身疾病的系统化论述和分类,如《皇帝内经》中就提出“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悲伤肺,恐伤肾”等,同样表明人的内心情绪与身体健康息息相关。 心身疾病的致病因素 据调查,有36%-60%的人曾经受到过心身疾病的困扰,那么到底是什么因素导致了心身疾病?我们又怎样知道自己会不会患上某种心身疾病呢?首先我们要来了解一下心身疾病的致病因素。 这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罹患什么样的心身疾病、为什么会得某种特定的疾病,往往是多种因素交织在一起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 生物遗传因素:先天遗传因素是心身疾病的致病原因之一,特定的身体素质和躯体状况都会成为心身疾病滋生的土壤。比如有些人天生对压力的察觉很敏锐、容易焦虑,属于抑郁易感人群,较之其他人群更容易出现心身疾病。 社会-文化因素:每个特定的年代及其文化背景给那个时代的人留下的心理烙印和躯体影响是不同的,这也是心身疾病的一个引发因素。美国的一项调查表明,美国黑人患高血压的比例至少为白人的两倍,原因是由于种族歧视等社会因素黑人面临更多失业、贫困等生活压力,同时由于文化背景和饮食习惯的差异,日常饮食中黑人较白人摄入的盐分更多,从而导致了高血压的患病率更高。 心理因素:心理因素是导致心身疾病的内因,主要包括情绪因素和个性特征。长期而严重的负性情绪,如焦虑、愤怒、抑郁、恐慌等会导致心身疾病的发生。如在针对胃造瘘伴有胃粘膜疝病人的观察中,研究者发现:当病人情绪愉快时,粘液分泌及胃部血管充盈增加,胃壁运动会随之增强,患者的不适感会随之降低;而当病人处于悲伤、自责等负性情绪时,胃粘膜苍白、分泌减少,长期如此病情将会加重。 生活应激事件:每个人的人生中都可能发生重要的应激事件,就是指那些可以造成个人生活风格和行为改变,并要求个体去适应和应对的特殊事件。这些事件包括:离婚、丧失亲人、工作变动、突发灾难等,它们会对我们的心理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或创伤,并导致躯体不适。比如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伦敦遭受了持续而严重的空袭,每一次空袭后就会出现大批溃疡病和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病人,使得医院病床供不应求。 心身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既然心身疾病与心理-社会因素息息相关,那么了解自身的心理状态,学习情绪调节和管理,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对于预防心身疾病就十分重要。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对自己的情绪和身体反应保持敏感性。如果察觉到自己长期处于负性情绪的困扰中,并已经影响到日常生活和工作时,就应该主动地进行情绪调节。可以借助运动、娱乐、与家人朋友沟通或心理咨询等方式疏导不良情绪,调整心身平衡,从而防病于未然。 如果发现自己可能患上了心身疾病,一定要到精神专科医院或者综合医院的心理科及时就医。医生一般会采取心理治疗和躯体治疗结合的措施,通过药物合并支持性心理治疗等综合手段来介入。药物可以帮助患者快速有效地缓解各类情绪问题和躯体不适,而心理治疗则可以让患者与医生或治疗师一起探讨触发躯体疾病的内在心理原因,改变负性认知观念和消极行为,从而更好地治疗心身疾病。 但是,由于我国大众对心身疾病的认识较少和长期形成的就医习惯,90%的心身疾病患者会选择去各科就诊而就是很少去心理科。患者们往往只对医生描述自己身体上的症状,而不愿主动诉说情绪问题和心理压力,这就使得很多心身疾病很难被发现和正确诊断。就算医生建议转诊心理科或精神专科医院,很多患者也会像赵小姐一样不能理解或拒绝转诊,导致延误了治疗。 因此了解心身疾病知识,增加防病意识对于疾病的预防、发现和治疗非常重要。请记住:我们的身体和心灵从来都是一对紧密相联的灵魂伴侣,他们每时每刻都在互相影响,共同进退。请倾听他们的需求、用心照顾好这对伴侣,我们的身心才能和谐健康!

发布了文章

妻子夜夜失眠“变”另一个人长期失眠或是染上精神疾病

http://cq.cqnews.net/html/2014-03/19/content_30182108.htm妻子夜夜失眠“变”另一个人 长期失眠或是染上精神疾病 2014-03-19 14:03 来源: 华龙网 转发至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睡眠心理科乐发国睡眠健康咨询活动现场,一大早便有不少市民前来咨询。记者 李裕锟 摄排队咨询的市民正在翻阅睡眠健康宣传的小册子。记者 李裕锟 摄 华龙网3月19日13时50分讯(记者 郑懿)“睡眠不好,情绪容易烦躁”,相信不少人都有过类似的经历,但你知道吗?长期失眠很有可能是精神疾病在作怪。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睡眠心理中心主任高东副教授告诉华龙网记者,临床资料显示,多数的失眠患者是由精神心理疾病所致。在第14个世界睡眠日到来之际,专家为你支招,摆脱失眠,睡个好觉。 妻子像变了另外一个人 “控制欲”剧增夜夜失眠 原是患上焦虑症 “我老婆以前其实不是这样的,她在我心里一直是个很大度很善良的人,但就在两年前,她就开始慢慢变了,像另外一个人一样。”在大坪医院睡眠心理中心开展的义诊现场,家住璧山县的罗先生无奈地说道。 记者了解到,罗先生是一个生意人。两年前,他发现自己35岁的妻子何女士出现失眠的情况,性格也开始发生一些改变,显得愈发焦虑。“我们结婚十几年,一直都过得很幸福,孩子现在也上小学了。但有一天,我回到家,她开始查我的手机,之后每一天都会这样。”罗先生说道,之后妻子不允许他上网,说网上的东西会影响他,害怕他会和别人“好”上。 对于何女士的“小心翼翼”,丈夫罗先生最初是理解,“我反正也不会做对不起她的事,所以就照她说的,让她可以安心吧。”然而,何女士的“控制欲”越来越强,不仅不让罗先生参加朋友聚会,甚至还“没收”了他的手机。 尽管如此,何女士仍旧夜夜失眠,身体也每况愈下。无计之下,他将妻子送到大坪医院治疗,通过一系列检查,初步诊断何女士是患上焦虑症。而从她的睡眠监测来看,何女士的睡眠质量只有68%,而正常人一般是90%。 高东表示,临床资料显示,多数的失眠患者是由精神心理疾病所致,“因此,我们不仅需要关注睡眠问题,也需要关注精神心理健康。”高东建议,何女士目前应入院进行观察治疗,她的情况已属于病理状态,还需要依靠药物进行调节。对于罗先生过于“溺爱”妻子的行为,高东也提醒他,不要因此丧失了自己的生活,这样很容易也让自己陷入疾病之中。 越来越多的人患睡眠障碍 长期失眠可引发高血压等系列疾病 日前,一份“2014中国睡眠指数”的调查报告引发了各界热议,其指出有近四成居民饱受睡眠障碍困扰。对于这份报告,有专家提出质疑,认为调查过于随机,且局限某个地域,并不能完全代表全国的情况。据《钱江晚报》的报道,援引专家解答:“目前我国成年人中失眠者高达57%,上班人群中有65%的人存在睡眠障碍,至少有一半失眠患者伴有抑郁症等精神疾病,这个比例远远超过欧美等发达国家均值29%的睡眠问题。” 记者了解到,就重庆地区而言,以西南地区首个成立睡眠心理中心的大坪医院为例,中心成立3年来,每年看病人数都以30%的数量增长,目前已接诊3万多人,住院治疗人数也超过2000人次。 高东表示,在门诊就诊的人群中,主要是失眠和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患者,其中,失眠伴情绪问题的占到80%,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占到10%,还有10%其他特殊病例。而失眠的年龄段主要集中在30-50岁的中年人群,主要以脑力劳动者群体为主。 “长期慢性失眠可使人体的免疫和内分泌系统功能发生紊乱,可导致高血压病、糖尿病、心脑血管病等发病率的增加。同时,失眠将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还可能导致交通事故和安眠药滥用等问题。”高东说道。 什么是正常睡眠? 误区:做梦说明没有睡好 如何判断自己的睡眠是否正常?据悉,人生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高质量的睡眠是身心健康的重要保证。正常人的睡眠每天大致需要8小时(因个体差异有所不同),睡眠潜伏期一般在30分钟之内,睡眠过程中觉醒1~2次属于正常现象。而在这8小时的睡眠中,深度睡眠时间占据了睡眠长度的25%,大约2个小时,且多出现在上半夜。 而睡眠中,做梦的时间也不超过25%。需要说明的是,不少人认为“做梦”是没有睡好的表现,事实恰恰相反,高东表示,其实做梦的重点是对白天信息的整合,是有利于大脑记忆的。至于剩下的50%,多属于浅睡眠,在这个期间由于大脑自我保护机制的开启,人们往往容易被惊醒。 至于不正常的睡眠,专家表示,往往表现为睡眠潜伏期延长(长于30分钟)、实际睡眠时间减少(不足6小时)、觉醒时间增多(每夜超过30分钟)、多梦、整夜不眠等。目前公认的对睡眠障碍的客观诊断标准是根据多导睡眠图结果来判断,因此科学的诊治睡眠障碍等相关疾病,对治疗和预后极为重要。 专家支招 这样做 让你拥有好睡眠 事实上,平时出现失眠的情况,多数时候是可以依靠人们自己解决的。那么,究竟应该做些什么呢?高东表示,睡觉是“先睡心,后睡身”,即首先得把心平静下来,心情平和了,身体才会进入放松的状态。 此外,专家还给出了以下方法: 一.营造舒适睡眠环境: ·舒适的床,8-10年更换一次; ·房间简洁干净,通风良好; ·遮蔽光线,减少噪音,温度适宜; ·正确摆放床的位置,不要将床放在窗户下,不要将床放在裸露的房梁底下,不要将床头或床尾对着门,最好将床头顶住墙,侧对着门; ·有很多植物散发的香味都可以帮助我们舒缓神经,利于睡眠,例如茉莉花、芦荟、薰衣草、迷迭香之类的植物,如果觉得种植植物麻烦,那就使用方便简单的助眠香薰也是可以的。 二、形成规律作息习惯: ·养成规律的起床和睡觉时间,午睡时间限制在45分钟内; ·白天保证有充足的日晒。 三、养成健康生活方式: A有利于睡眠的饮食: ·富含色氨酸的食物:牛奶、鸡肉、鸡蛋、豆类、菠菜、海鲜等; ·含糖的食物:面点、土豆等; ·有利于睡眠的维生素; ·维生素B6(粗粮、香蕉、干杏仁、土豆); ·维生素B3(牛、羊肉、鱼类、蘑菇); ·镁和钙(绿色蔬菜、坚果、奶制品、杏仁)。 B做到以下几点: ·烦躁不易入睡时,喝杯糖水,生成大量血清素,抑制大脑皮层; ·一匙莴笋浆液汁,融于一杯水服下; ·枸杞子洗净浸泡于蜂蜜中。一周后每天早, 中,晚各服一次,每次15粒,同时服用蜂蜜 (槐花蜜最好); ·核桃仁一两,加大米煮粥喝,治失眠; ·柏树叶洗净晒干,装枕头,气味清香,能起到镇静,安眠的作用; ·最后,运动锻炼使得白天末期的体温下降变化更剧烈,也使体温更长时间保持低温,这可以使睡眠更深。 不过高东最后也提醒,如果严重失眠超过一个月,或者轻度失眠超过半年,那么最好还是到医院进行检查。

发布了文章

不适的情形及根源

不适的情形及根源 : 今天我们人类面临的一些健康难题,比如失眠、肥胖症、慢性疼痛、焦虑症、抑郁症、头痛、长期疲劳,也包括粉刺、痤疮、痘痘等皮肤病,虽然它们看起来并不一样,但是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诱因,即人类容易出错的生存本能。就是在很多情况下,疾病的产生不仅仅是源于身体机能,还受到大脑边缘系统的影响。 虽然科学技术的进步已经极大地提高了我们的舒适度,但是生存本能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却无处不在,导致我们对不适因素的忍耐力非但没有提高,反而一再下降,进而导致“不适阈值”越来越低。即我们越来越容易受到原始生存本能反应的影响,这些生存本能反应可能会延长疾病和机能失调的持续时间。那么,“不适”的起源是什么呢?对人类行为有什么潜在的后果呢? 请看案例: 凯特的医生告诉她,过度肥胖已经严重危害她的身体健康了。凯特曾经通过各种手段来减肥,虽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是很快又恢复了原来的体重。节食失败的重要原因就是凯特无法控制自己进食的需要,她并不是因为感觉饿,而是因为身体不舒服,吃东西能缓解这种感觉,这就强化她对吃东西的需求。 我们的祖先普遍食物匮乏,需要在有东西吃的时候大吃特吃,产生脂肪,贮存能量,虽然如今普遍丰衣足食,人类并不需要大量进食产生脂肪,但当今食物的变化状况并不能渗透到我们的大脑边缘系统,也不能驯服这个系统控制下的生存本能。这种本能就像提前编好的程序一样,时至今日仍指挥着我们多吃食物来维持自己的生存。如果凯特重新训练大脑边缘系统,使其不要那么敏感,她的体重就能减下来了。 生存本能在原始社会时帮过我们很多忙,指挥我们在必要的时候本能地采取自救措施。但是现在的社会同原始社会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却依然像原始人一样不受控制地做出反应。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了解大脑结构。

发布了文章

9张图教你如何对付常见睡眠问题

睡不着、容易醒、起不来、打鼾、胃酸倒流、腿抽筋、颈肩疼痛……怎么对付这些烦人的睡眠问题?试试下面这些方法吧! 翻译:熊坨坨 来源:医学界神经病学频道

发布了文章

大坪医院:记“3.21世界睡眠日”睡眠心理中心义诊活动

来源:华龙网 2017-03-20   华龙网3月20日15时40分讯 记者从大坪医院官网了解到,每年的3月21日是世界睡眠日,今年的中国主题是:“健康睡眠,远离慢病”,希望人们通过好睡眠获得健康的体格,远离慢性疾病。为此,3月16日上午,大坪医院睡眠心理中心在门诊开展了主题义诊活动,希望更多的人了解睡眠,关注睡眠。   义诊活动现场,前来咨询、填写量表的病人络绎不绝,科室医生耐心的回答病人关于睡眠的相关问题,并为他们讲解失眠的原因以及一些简单的自我应对方法,特别强调睡眠与慢性疾病间的密切关系。这次义诊活动咨询人数多,共为数百名患者提供了咨询和量表评估,发放大量睡眠健康宣传资料,受到病人的一致好评。   高东主任建议,要想防止睡眠障碍的发生,除了顺应人体的自然规律,培养早睡早起的良好生活方式,还要学会放松,形成健康良好的心态。偶尔失眠,也不要焦虑,就当思考人生了。一旦患上失眠障碍,不能仅靠“安眠药”来解决,需要到正规医疗机构咨询专业医生进行综合评估,确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发布了文章

大坪医院睡眠心理中心进社区系列公益活动

2013年9月5日,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睡眠心理中心受邀走进金科·廊桥水岸小区开展了一场关于“睡眠与健康”的大型公益活动。讲座原定于19:30开始,不到19:00小区中心广场就聚集了大量慕名而来咨询的业主,我们的医护人员为他们测血压,耐心的回答他们的问题,场面非常热烈。19:30业主们相继来到广场中央落座,现场座无虚席。由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睡眠心理中心主任高东博士致辞,拉开了此次公益讲座的序幕。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睡眠心理科乐发国 讲座内容共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由我主讲,从睡眠的基本概念、睡眠的生理机制以及失眠、鼾症等常见睡眠障碍几个方面做了讲解。第二部分由蒋医生主讲,主要从实用的角度教会了大家一些应对失眠的方法,即从心理方面和行为两个方面进行自我调节。讲到具体方法的时候,蒋医生还和现场的各位业主互动,教大家如何肌肉放松,“首先取半蹲的姿势,伸直手臂,拳头使劲攥紧,眼睛闭紧,使全身处于一个非常紧张的状态,持续1分钟,然后放松,用力甩甩手臂……”大家都很认真学习,有的业主不由的发出感叹:“以前从没有这样这么放松过,这么一张一弛非常有效果”。 此时,天色渐晚,小小的广场已经挤满了出来散步玩耍的人群,他们纷纷驻足观看,认真倾听。会后,有不少业主围着两位讲师提问,两位讲师也耐心细致的为大家解答问题。业主们表示此次活动非常受用,收获很多。 这次活动,是在深入领会习总书记“十八大”精神,全面落实“密切联系群众”的大背景下提出来的。今后我们睡眠心理中心还会走进更多的小区,走到更多老百姓的身边。这类公益活动不仅可以为小区业主送去睡眠健康知识。

发布了文章

高考临近,看失眠的考生增多了

一年一度的高考又要临近了,最近睡眠心理中心的门诊前来就诊和咨询的考生和家长比往常多了很多,来就诊的学生中,主要以高三的考生占多数, 也不乏高二的学生,初三学生,他们大多的症状都是焦虑、担心、紧张情绪明显,食欲不振,失眠多梦,精神压力很大,有些考生甚至因为焦虑引起了一些胃疼、胸闷的躯体化症状。主要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有些家长在面对孩子即将高考时比孩子表现得还要紧张,这一定程度上都会给孩子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考生担心自己的成绩达不到父母的期望而产生焦虑情绪,另一方面成绩拔尖的考生因为对自己要求很高,非重点院校不读,也无形中给自己压力特别大,导致了晚上失眠、白天精神不好,影响了复习进程。其实,轻微紧张和偶尔失眠属于正常现象,考生完全没有必要过度恐慌。要注意尽量规律作息时间,调整自己的心态,增强自信心,学会放松自己,饮食注意尽量清淡一些。

发布了文章

方贻儒:治疗抑郁不能光靠调节心情

前言 抑郁症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虽然自我调节保持乐观心境对治疗抑郁症有一定帮助,但并不表示患者不需要药物治疗,特别是中、重度抑郁症患者,尤其不能大意。全世界的抑郁症治疗指南,都提出要及时治疗、及早治疗,不是散散心、讲讲话或者是休息休息就能够好的。轻度的抑郁,暂时离开紧张的环境或者接受一些心理辅导,可能对患者有帮助。但如果是比较典型的抑郁症,一定要以药物治疗为主,并且该类药物也应该在有相关经验的临床医生指导下使用才能更加安全与有效。 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精神病学基础与临床分会副主任委员方贻儒教授介绍,公众对抑郁症存在较大认知误区,患者正确就诊率不足10%。 九成抑郁症患者尚未接受治疗 据“今天你抑郁了吗?”这一项网络调查结果表明,91.20%的参与者都认为自己偶尔会有抑郁倾向,但是不选择到医院诊疗的比例高达70.9%,选择到综合医院门诊就诊的比例为20.8%,选择到精神专科医院就诊的人群比例仅为8.3%。其中88.7%的人错误地认为即使患病,也可以通过自我调节控制抑郁症,而不需要寻求专业医生及药物治疗。 方贻儒教授说,其实在美国和欧洲,抑郁症的发病率比中国要高,8%左右的人还会终身犯病,但因为社会对这一疾病非常重视,患者就诊率高。在美国,几乎人人都能接受家人朋友吃抗抑郁药,50%的患者能坚持就诊和治疗。我国在这方面与美国的差距比较大,中华医学会有过一个统计,我国患者接受治疗的大概只有8%,也就是说,有92%或者是更多的病人没有接受医生诊断治疗。这里有很多原因,不仅包括大家对这个疾病不是很了解,其中包括病耻感,这在东方文化中表现更突出。东方文化中往往把抑郁等同于软弱,导致患者不好意思就诊、服药。即使病情已经很重也尽量捂着,不让同事、朋友知道。 方贻儒教授说,抑郁症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虽然自我调节保持乐观心境对治疗抑郁症有一定帮助,但并不表示患者不需要药物治疗,特别是中、重度抑郁症患者,尤其不能大意。全世界的抑郁症治疗指南,都提出要及时治疗、及早治疗,不是散散心、讲讲话或者是休息休息就能够好的。轻度的抑郁,暂时离开紧张的环境或者接受一些心理辅导,可能对患者有帮助。但如果是比较典型的抑郁症,一定要以药物治疗为主,并且该类药物也应该在有相关经验的临床医生指导下使用才能更加安全与有效。 抑郁症如果没有及时用药物或者是采用比较有效的方式来干预的话,症状可能会持续发展。患者大脑的海马或者是相关脑区会发生细胞凋亡,出现神经退化。拖延的时间越长,治疗的效果会越差。有的患者还会出现本来在某个阶段用某个药物有效,可能过一段时间就没效果了,形成治疗抗体,从而出现反复治疗都难治的情况,或者病人的愈后越来越不好。 女性患者是男性的两倍 方贻儒教授说,抑郁症有一些高发群体,以下三种人尤其需要当心: 第一个高发群体:女性。女性患者人数是男性的两倍,这可能是因为女性和男性有着不一样的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导致抑郁症发病率高。比如说女性经前期的心绪不良、产期和围产期紧张过度、围绝经期的心理反应等,都可能最终使女性出现抑郁症。 第二个高发群体:老人。不少老人退休在家后,因为身体和环境的改变,容易出现失落、空虚、烦躁、坐立不安。有的老人看什么都不满,着急上火,在家和子女、老伴儿吵架,出门遇到一点儿小事就爱发火。这样的老人更容易出现焦躁抑郁症,这在空巢老人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 第三个高发群体:职业人群。方贻儒教授说,现在职业人群的抑郁症状况究竟怎样,还没有具体的统计数据,但职业人群表现出的抑郁情绪已经为大家所重视。面对职业压力、子女教育、住房医疗、交通拥堵等,不少人出现失眠、健忘、焦躁、不安等状况,甚至离不开安眠药。有的人当学生时,虽然学业负担沉重,但整个人的心理状态其实还是非常放松的。一旦毕业进入职业人群,受到的困扰和学生时代完全不一样,负面情绪就会越来越多地显现出来。 方贻儒教授说,现在很多人喜欢在网上找一些心理测试,看自己是否有问题。其实,这样的方式,娱乐性大于正确诊断。因为很多测试已经被心理学淘汰,有的则根本没有科学性。为帮助大众早期发现抑郁症,他们正在设计和研发一款“信息化、电子化的精神卫生系统”应用软件—心情温度计,里面设置了国际上比较认可的相关测试,大家可以随时看看自己有没有焦躁不安、最近心情等。评估的结果出来以后,会在心情温度计上显示。非常好的状态显示为绿色;偏差的状态为蓝色,蓝色代表忧郁;有很恶劣的心情或者亟须医生干预,会出现黑色的警告,并建议找相应的专业机构去看病。心情温度计非常有助于抑郁症、情绪障碍的检出率,因为不需要面对面向人诉说自己的问题,同时还能方便地进行自测,及时了解自己的精神状态,易为大家接受。 综合医院、社区门诊是第一防线 我国以抑郁症为主的情感障碍患者人数已将近9000万人,面对数量庞大的患者,专科医疗资源短时间内无法迅速增加,已成为目前公共卫生建设面临的严峻问题。 精神疾病有很多躯体化的表现,抑郁症是一个慢性病,患者表现出的症状比较复杂。不是每个抑郁症患者都是唉声叹气、不开心、没兴趣或者是自我评价下降。有的抑郁症患者就是简单地表述自己“不舒服”;有的诉说腰痛、背痛、头颈痛或者是胃口不好、消化不良;有的则表现为烦躁、焦虑。 因为抑郁症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造成抑郁症病人对自己的认识出现偏差,有的时候他们因为身体疼痛而去神经科;有的时候他们可能因为消化不好、肝或胃不舒服而去了消化科;有的时候他们因为心慌、胸闷去了心血管科。结果,有可能对抑郁症这个疾病造成拖延。因为抑郁症患者第一次就诊基本不会去专科医院,而是出现在综合医院或者社区门诊,这里往往是治疗抑郁症的第一道防线。 虽然专科医生、医院是治疗抑郁症的核心力量,但目前专科数量很难满足迅速增长的患者需要,“中国神经精神疾病周项目”探索一种新组织形式,整合国内外专家资源,引进国际先进治疗理念,通过专科医院及非专科医院合作,促进非专科医生深入认知抑郁症,扩大疾病诊疗队伍规模,整合各方资源,从而整体提升中国抑郁症就诊率。

发布了文章

焦虑障碍20问

1.焦虑是病吗? 焦虑是即将面临某种处境时产生的一种紧张不安、恐惧的感觉和不愉快的情绪。几乎每个人都有过这种情绪体验,比如考试、面试之前,都会感到焦虑。正常人的焦虑是建立在现实情况之上的,所担心的事情也符合当时的处境,适度的焦虑有利于我们应对面前的危机。如果焦虑的严重程度和客观事件或处境明显不符,或者持续时间过长时,就变成了病理性焦虑。病理性焦虑常常伴有头晕、胸闷、心悸、呼吸急促、口干、尿频、尿急、出汗等植物神经紊乱的症状。持续达6个月,符合相关诊断标准的话,就会诊断为焦虑症,也称为焦虑障碍。   2.焦虑症能治好吗?如果不治疗会有什么结果? 焦虑症是一种治疗效果较好,预后也较好的情绪障碍,经过治疗后,绝大多数患者会得到康复。焦虑症如果不治疗,一方面会影响躯体健康,首先,焦虑伴发的植物神经症状会带来明显的躯体不适感;其次,焦虑会影响睡眠,饮食等,另外,长期的焦虑还可能造成内分泌系统的紊乱失调。另一方面,焦虑也会影响到个人的工作和日常生活,引发一系列问题。尤其需要注意的是,焦虑症可能和一些其他的精神疾病同时出现,比如抑郁症,双相障碍等,更应该及时治疗。   3.怎么发现家人得了焦虑症?得了焦虑症,该怎么办? 如果发现家人出现以下情况,就要注意是否患焦虑症:(1)没有确定原因的提心吊胆和惶恐不安,对未来莫名的担心,(2)过分警觉,对外界刺激敏感,注意力难于集中(3)身体紧张,不能放松下来,搓手顿足,坐立不安,来回走动,不自主地发抖等;(4)出汗、眩晕、呼吸急促、心跳过快、身体发冷或发热、手脚冰凉、胃部难受、便秘或腹泻、尿频、喉咙有阻塞感等。这些症状可以是单独或同时出现。得了焦虑症,应及时到专科医院就诊。   4.怎么预防焦虑症? 预防焦虑症的措施有以下几点:(1)增加自信,相信自己的能力,才能避免忧虑、紧张和恐惧。 (2)调节情绪和自我控制,如心理松弛,转移注意力、排除杂念,以达到顺其自然,处变不惊的境界。 (3)提高应变能力,及时处理引起焦虑的生活事件,增强心理防御能力,学会寻求帮助,排遣负面情绪。(4) 培养广泛的兴趣和爱好,与周围人和睦相处。   5.得了焦虑症,家人需要怎么做? 首先,家人要认识到焦虑症是一种疾病,是需要治疗的,而不能责怪患者,要提供一个良好的气氛和家庭支持。对病人的关心保持在正常范围内,也就是说不要过度关心;其次,如果患者病情严重,出现冲动异常行为时,应及时就医,加强看护并保证患者安全;第三,如果存在影响情绪的生活事件,帮助患者积极处理;另外,在患者治疗期间,帮助观察病情,如实向医生反应;患者需要服药维持治疗时,家人应监督其按时服药,鼓励其坚持治疗。   6.得了焦虑症,怎么治疗? 焦虑症的治疗通常包括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常用的治疗药物种类包括:苯二氮卓类,即平常所说的安定类药物;抗抑郁药物;抗焦虑药,如丁螺环酮及坦度螺酮,β-受体阻滞剂,如普萘洛尔、美托洛尔;另外,根据病情需要,一些非典型的抗精神病药物也可用在焦虑障碍的治疗中。心理治疗包括认知治疗、行为治疗等,主要目的是改善患者人格特征,让患者学会心理自我疏导。   7.焦虑症治疗中,饮食有什么注意吗? 焦虑症治疗中,患者则应避免有刺激性的烟酒、浓茶、咖啡、辛辣食物等,因为它们可能与治疗药物产生相互作用,还可能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心跳加速等。如果焦虑症的患者伴有消化道症状,应合理安排生活,防止暴饮暴食或进食无规律,进食后不要立即躺下,以免增加胃肠道负担。   8.什么人容易得焦虑症? 易患焦虑症的人个性上承受挫折能力差,容易产生悲观情绪,理想完美主义,有不如意处就感到遗憾,担心顾虑过多。此外,患有某些躯体疾病,如心脏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的人可能容易出现焦虑症状,长期使用某些药物(如一些抗高血压药物)也可能造成焦虑症状。   9.焦虑症会传染吗? 不会。生活中,我们可能会有这样的体验,当一群人在面临相同危机处境时,一个人的焦虑情绪,可能会感染到其他人。但这是由于情绪富有感染力,焦虑症这种疾病本身是不会传染的。   10.得了焦虑症,还能工作吗? 患焦虑症是否能工作,主要由患者病情决定。如果病情严重,影响工作表现,或者工作负荷、工作环境可能加重病情的,建议暂时停止工作。如果病情较轻,或治疗后恢复较好的患者,可以继续工作。在疾病的稳定期,也建议患者恢复正常工作,或从事力所能及的事情,避免功能的减退。   11.焦虑症患者能结婚吗? 可以结婚。同时应继续治疗,及时与家人沟通,避免由于婚姻家庭问题而影响情绪、中断或延误治疗。   12.焦虑症患者能生孩子吗? 从优生的角度来说,最好是停药三个月以上再生育,怀孕头三个月停用一切药物,以免出现胎儿畸形、影响胎儿发育。病情稳定的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逐渐减停药物,或选择行心理治疗。有些患者病情需要长期服药,停药容易导致病情复发,但是,患者和家人常常有生育的要求,二者有矛盾。治疗药物对胎儿影响大小分为不同等级,焦虑症患者如果选择生育,所用的药物必须在精神科专家指导下选择,建议孕妇多做产前检查,注意胎儿有无畸形。但是,精神科医生只能提供参考意见,是否选择生孩子,最终决定在于患者及家属。   13.什么性格的人容易得焦虑症? 容易得焦虑症的人性格上可能具有以下特点:完美主义、理想主义倾向,对事物的看法非此即彼,难以接受他人意见,不宽容,害怕变化,避免改变,对自身状况过度关注,过分注重细节,缺乏自信,内向,悲观,自我怀疑,自我批判,有强烈的不安全感,敏感,害羞,顾虑多,刻板,固执等等。   14.焦虑症和性格及生活应激有关,为什么还要吃药? 虽然焦虑症和性格及生活应激有关,但这并不是焦虑症的病因。焦虑症与遗传因素、生物学因素等均有关系焦虑症患者机体神经-内分泌系统出现紊乱,包括-HT(-羟色胺)NE(去甲肾上腺素)等多种神经递质的失衡从而造成焦虑等症状的出现而抗焦虑药可使失衡的神经递质趋向正常从而使焦虑症状消失情绪恢复正常。   15.得过焦虑症,以后还会犯吗? 焦虑症的药物维持治疗时间至少1年以上。首次焦虑症治愈后按医嘱巩固治疗足够的时间,能有效地防止复发、防止疾病慢性化。此外,焦虑症的发生可与社会背景、生活事件相关,积极处理这些不利因素,也有助于减少复发。   16.运动对焦虑症恢复有帮助吗? 有帮助。运动对焦虑症的治疗是很重要的一个手段,可以使患者转移注意力,缓解心理压力,舒缓心情。另一方面,肌肉运动地的同时也能得到放松。团体性运动,还有助于焦虑症患者增强信心,改善人际沟通。一些放松训练,深呼吸、扩胸运动,肩颈运动等,还能帮助患者缓解紧张情绪。   17.得过焦虑症,怎么面对同事? 患者首先应从心理上正确认识疾病,避免自我贬低,要认识到焦虑症是可以治疗的疾病,不要因为害怕同事知道而造成心理负担。其次,在工作中,如果和同事出现分歧或矛盾,及时与同事交流,避免猜疑和误会。   18.安定能缓解一些焦虑情绪,安定类药该怎么吃? 安定类常用药物有:劳拉西泮、奥沙西泮、氯硝西泮等。这类药物有可能产生依赖不适合长期大量使用。因此在服用过程中,应注意:最好是间断服药,焦虑严重时临时口服,不长期大量服用,尽可能用小剂量。服用4-6周后可以慢慢减量至停服。如果是病情需要长期服用,可定期更换另一种安定类药物。   19.哪些活动能帮助焦虑症患者康复?     有利于焦虑康复的活动有:适当的体育活动,如跑步、打球,以及散步、打太极拳、骑车等有氧运动,听音乐、自我放松训练、按摩、洗热水澡,登高远望等。另外,还可以参加一些集体娱乐活动。   20.焦虑症患者在工作中,该注意什么问题?     如果焦虑症患者病情严重,影响工作表现,尤其是需要高度集中精神、风险性的工作,如驾驶、高空作业、财务工作等,建议暂停工作,不可勉强。如工作性质对病情带来负面影响,可考虑更换岗位。争取领导同事的理解与支持。尽量不把工作上的事带入疾病中。


发布了文章

一例特别的惊恐发作病人

   “医生,3月份一次在做核磁共振的时候,我突然出现紧张、恐惧、大汗淋漓、口干等症状,感觉自己不行了,要死过去了一样,于是赶忙退出来,出来后隔了几分钟就缓过来了,我这是怎么了”,这是一位比较肥胖的中年男性到我科门诊就诊时,说的第一句话。他告诉我发生这样的情况不止一次了,有两次坐飞机,也是突然出现这些症状,幸好有空乘人员的及时安抚,再加上和邻座不断的交谈转移注意力,才得以缓解。这是明显的与场景相关的幽闭恐惧症,跟惊恐发作类似。再经过仔细询问,病人有白天精神差,打瞌睡,夜间打鼾厉害等典型症状,加上病人体型肥胖,高度怀疑有睡眠呼吸暂停,于是马上安排做了夜间睡眠呼吸监测,检查结果提示病人夜间血氧饱和度最低下降到45%,AHI呼吸紊乱指数达到重度阻塞性呼吸暂停综合征诊断标准,与判断相符。但是,我们并没有按照常规治疗马上给予抗焦虑对症治疗,而是先给予了佩戴呼吸机治疗,缓解呼吸暂停症状,结果病人在佩戴后马上能感受到明显的好转,白天精神较之前好,也不打瞌睡了。最重要的是,经过1个月的呼吸机治疗,也再也么有出现过像惊恐发作一系列的焦虑症状了。    这个病例,我们并没有先走常规化的治疗路径,并没有用任何抗焦虑镇定催眠类药物,病人症状就得以缓解,我们认为这例病人是以精神心理障碍为主诉的,实为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病人,为我们临床诊治积累了更多的经验。

发布了文章

科普|关于睡眠不足的十件事

根据美国疾控中心的数据,美国成年人有5000~7000万人存在睡眠或觉醒障碍。睡眠不足日益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睡眠不足的人患高血压、糖尿病、抑郁症、肥胖等慢性病的可能性上升,其他各种健康问题,包括肿瘤发病率及死亡率的增加更不容小觑。此外,睡眠不足还会导致生活质量和生产力的下降。 一、急需“一夜安眠”的国家 ◇ 睡眠量够,质不够是一个普遍问题。 ◇ 美国平均睡眠时间:每晚7小时36分钟(周末会多出40分钟)。 ◇ 45%的美国人认为,在一周之内,睡眠不足或睡眠质量差会影响他们至少一次。 ◇ 35%美国人认为睡眠质量“糟糕”或“差强人意”。 ◇ 20%美国人认为过去7天没有一天醒来时觉得神清气爽。 二、疼痛加大睡眠质量差距 ◇ 疼痛是影响人们睡眠需求和实际睡眠量之间差距的重要因素。 ◇ 人均“睡眠债”:慢性疼痛42分钟,占21%;急性疼痛14分钟,占36%。 ◇ 即使没有疼痛,1/3的人仍然总是/经常无法在晚上睡个好觉。 ◇ 疼痛压力和健康状况不佳是影响睡眠时间和质量的关键因素。 三、睡眠呼吸暂停的肥胖重压 ◇ 约65%的美国人超重或肥胖,全球超重人群占1/3,中国是第二肥胖国。 ◇ 二十年间,由于肥胖相关疾病而入院的患者数显著增加。 ◇ 多数睡眠呼吸暂停与肥胖相关。 ◇ 肥胖引起睡眠问题,睡眠不佳同样促进肥胖。 ◇ 治疗睡眠问题或为改善肥胖的方法。 四、睡眠时间缺乏增加糖尿病患病风险 ◇ 睡眠不足会影响胰岛素敏感性,及血糖调节能力。 ◇ 胰岛素敏感性降低通过增加胰岛素分泌来补偿。 ◇ 3天充足睡眠便可将口服胰岛素敏感性恢复到基线水平。 ◇ 在昼夜节律中睡眠损失期间摄入食物会增加糖尿病患病风险。 五、睡眠中断:心境杀手 ◇ 与就寝时间推迟相比,由于睡眠中断造成的睡眠损失对于情绪的影响更大。 ◇ 研究显示,与睡眠时间受控制相比,强制觉醒者慢波睡眠显著减少,情绪变差。 ◇ 慢波睡眠减少这一机制或可解释失眠与抑郁之间的共患疾病关系。 六、癫痫发作与睡眠 ◇ 睡眠与癫痫密切相关。 ◇ 癫痫患者出现痫性发作的时间分布:只在夜间约20%,只在白天约40%。 ◇ 在一些综合征中,痫性发作与睡眠及觉醒具有强烈联系。 ◇ 睡眠脑电图有助于对可疑癫痫及清醒脑电图难以作出诊断的患者进行鉴别。 ◇ 可在小睡(自然睡眠或药物引起)、夜间或睡眠剥夺执行睡眠记录。 七、睡眠问题对驾驶的影响 ◇ 驾驶期间瞌睡造成了大量交通事故。 ◇ 美国瞌睡的驾驶预防周(11月初)对公众进行了驾驶风险教育,提高了安全性。 ◇ 瞌睡驾驶共识工作组表示,在过去24小时之内睡眠时长≤2小时不适合驾驶。 八、睡眠相关指南 ◇ 新指南建议成人每天睡眠时间≥7小时,以避免慢性睡眠不足对健康造成危害。 ◇ 每晚睡眠时间无上限,>9小时/天对年轻人、睡眠不足者及疾病患者可能适合。 ◇ 从睡眠中获益需要充足、正确、规律的睡眠时间及良好的睡眠质量,并且没有睡眠障碍。 九、睡眠卫生指导:要这样睡 ◇ 美国国家睡眠基金会提供了若干睡眠技巧。 ◇ 每晚在同一时间上床睡觉,在同一时间起床。 ◇ 避免睡觉之前吃大餐、摄入咖啡因和酒精,以及尼古丁。 十、践行传统睡眠医学:古时候的人们怎么睡? ◇ 研究人员调查了3个未进入现代化社会的睡眠情况。 ◇ 平均睡眠时间为5.7~7.1小时,他们不比我们睡得多。 ◇ 温度以及光线可能是人类睡眠时间和持续时长的主要调节因素。 ◇ 遵循自然规律的睡眠或有助于治疗现代人的睡眠障碍。 原始出处: Leo Robert. Negative 40 Winks: 10 Facts About Sleep Deprivation. Neurology Times. Nov 11, 2015.

发布了文章

是什么造成了“情绪感冒”?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情感障碍,很多人将其称为“情绪感冒”。据统计,全球共有约4亿人患有抑郁症,中国约有9000万人患有抑郁症。 那么有哪些原因会导致抑郁症的发生呢? 其实,人类至今还没有查出抑郁症的明确病因,但是可以得到通过对抑郁症病人进行观察检测的一些具有相对共性的特征描述。 生理学因素 5-羟色胺转运体 又被称为血清素,是一种神经递质。血清素轻度缺乏的人,会注意力集中困难、降低计划和组织能力,总是有压力和厌倦感,如果发展到严重缺乏,则容易发生抑郁、冲动行为、酗酒、自杀、攻击及暴力行为。 海马体体积减小 海马体是大脑中的情绪与记忆中心。通过核磁共振扫描显示,抑郁症患者脑内海马体神经元减少,海马体体积减小,脑部高信号异常增加。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抑郁症与大脑内的前扣带皮层中调整情绪的区域也有关。在这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可以帮助神经元的形成。与健康人相比,抑郁症患者血浆中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急剧减少(减少超过三倍)。 雌激素水平 研究表明,女性经期前和产后的低雌激素水平与抑郁发作的风险增加有关。 钴胺素(维生素B12)与等维生素的缺乏 其他研究发现一些与细胞功能有关的物质:细胞因子和必要的营养素可能与抑郁症有关。重性抑郁障碍患者的症状和病态行为(当免疫系统在抗击感染时的身体反应)很相似。这增大了抑郁症是一种异常病态行为的可能性,这种行为由细胞因子非正常循环所造成。缺乏一些特定的营养,特别是钴胺素和叶酸,也与抑郁症有关。其他营养素,例如铜和镁以及维生素A也与抑郁症有一定的关系。 心理学因素 负面事件 抑郁发作与负面事件之间有直接联系。低自尊心、自暴自弃或者歪曲认知的人更容易患抑郁症。抑郁症在笃信宗教的人身上更不容易发生,并且更容易消除。 认知模式 美国心理学家艾伦·贝克(Aaron T. Beck)于20世纪60年代初发展了现在被称为抑郁的认知模式的理论。他主张三个观念引起了抑郁症:一、认知三合一模式——关于自己,关于周围世界,关于自己的未来的消极认知;二、反复的消极认知模式;三、歪曲的信息处理。 家庭及亲友关系 一项女性抑郁症的调查显示,早年丧失母亲、缺乏值得信任的关系、负责照看更年幼的孩子、失业等因素会增加人们患抑郁症的风险。对于老年人,健康问题、与子女或配偶转换角色(由照顾者变为被照顾者)、重要伙伴的逝世、因朋友的健康问题所造成的社会关系改变等也会导致他们更容易患抑郁症。 童年经历 精神分析学、存在主义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也有关于抑郁症本质的理论。弗洛伊德的理论认为,抑郁症可能与人际关系丧失和早年经历有关。 现在存在意义和未来愿景的缺失 存在主义心理学家则把抑郁症与现时存在意义和未来愿景的缺失相联系。存在主义心理学的奠基人——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 Maslow)则认为当人们无法满足需求或者自我实现以认识到自己的潜力时,抑郁症可能发作。 社会学因素 贫穷和社会孤立 贫穷和与社会孤立通常会提高患精神问题的风险。儿时遭受虐待(身体、情感、性或者被忽视)会提高今后患抑郁障碍的风险;家庭功能受损,犯罪和使用违禁药物、不和谐的邻里关系等是引发抑郁症的危险因素,而融洽宜人的邻里关系则可以防止抑郁症的发生。但是恶劣的工作条件、费力而没有自主决定权的工作,也可能与抑郁症有关。 进化论观点 从进化论的观点来看,有些重性抑郁障碍的产生可能是为了促进个体的繁殖的能力。抑郁症的进化论观点和演化心理学认为,基于抑郁症的高遗传性和高流行性,抑郁症的某些部分可能有一定的环境适应性(优越性)。 咨询心理学的观点 从咨询心理学的角度看,抑郁症是“一套由一个种群进化的、几乎总是由一种观念激活的、造成个体总是过度消极和能力严重降低的情感程序,有时它与罪恶感、羞愧感和孤立感相关”。这套程序可能显示了在人类过去的狩猎时期,因为狩猎能力衰退而被边缘化的老龄猎手,可能以被疏远的成员身份继续在当今社会存在,这种被边缘化而产生的无用感可能提示抑郁症患者需要来自朋友和家人的支持。 除此之外,还有服药等其他因素也会导致抑郁症的产生。 这次真是受益颇多,相信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未来人类肯定可以找到抑郁症的真正病因,从而战胜它。

暂无更多

关注

挂号

问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