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点滴滴,为了您的健康打开
关注数内容数
26228

徐高峰

乌镇互联网医院

擅长各种肢体意外伤害及运动损伤的急救处理及后期康复,骨关节的慢性疼痛及腰腿痛的诊疗,不同年龄人群的运动方式指导。

全部动态
文章
视频
回答
全部
感染
肺炎
颈肩痛
头痛
疲劳
高血压
肩周炎
肩袖损伤

发布了文章

置顶

慢慢的变健康

巴菲特说:“多数人都想变得富有,但很少有人愿意慢慢变富”。关于健康,我借用一下巴老的话:“所有人都想拥有健康,但多数人都不愿意接受慢慢的变健康;” 目前关于健康的定义,行业内还是习惯引用1948年世卫组织做出的描述:“健康不仅是身体没有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而对于个人来说,健康就是一种感受:精力够不够用,关节、肌肉有没有慢性的酸痛,能否自如应付如急刹车、路滑失去平衡这样的突发状况,对爬楼梯没有恐惧和抵触,想到外出野外活动就兴奋等。健康的反面不是疾病,健康是一种富有活力的,能自主调整和修复,具备反脆弱性的状态; 鉴于目前人们生活和工作方式,危害公众健康的除大家熟知的吸烟、环境等因素外,久坐和活动减少更值得关注;因为前者有国家公卫的大力宣传和措施引导,而后者几乎是盲区。 活动对人体的健康之重要,就像汽车和行驶之间的关系,一台车辆只有在行驶过程中才能保持良好的性能,因为车本就是为了驾驶而生。同样,人体构造的演化也是为了适应运动的状态。所以人处于长期的静态中就像搁置不动的车辆,在错误的姿态下的活动就像车辆在挂着一档或手刹跑长途,让本该正常使用100年的器官过早的出现功能障碍;仔细观察一下自然成长的孩童,往往只呈现两个状态:活动和睡觉,这就是人体自带的健康密码。 坐着休息本应该是人在活动疲劳后的短暂状态,现在变成站着活动一下是坐累了后的短暂状态;人体是更适应站着还是坐姿呢?答案是前者,所以椅子现在看是危害健康的一项发明,多数的发明都不可能有前瞻性。 好了,看到这,你就会明白迈向健康的第一步,对,先站起来,整理一下姿态。 尴尬的是现在人基本都不知道什么是正确的站姿,更别说弯腰、行走和下蹲。我们先天擅长的东西已经被后天的努力修改的面目全非了。 健康从日常改变开始,改变从姿态开始,学会站、坐,在日常动作中保持脊柱的稳定,直到养成习惯,让人体慢慢恢复到应有的本能状态,伴着岁月流逝;

发布了文章

要想瘦先有肉

要想瘦,先有肉又到夏季,中心新推出的减重方案一时间主动尝试者甚众,女同事们都期望在过冬期间不经意养出来的脂肪像候鸟一样飘然而去,最好永远不要再回来。问题是,脂肪也许遮住了您的好身材,但同时还有一种可能遮住的是体态缺陷。等脂肪褪去,肌肉轮廓和骨骼排列将毫不遮掩的呈现,所谓的好身材,凹凸有致的曲线,修长挺拔的体态其实是匀称的肌肉轮廓和良好的骨骼排列。没有良好体态基础,一味的减脂或许只会让你缺点更加放大,想起来也是尴尬了。谈起肌肉,许多女性认为这样她们就会变得很“壮”。这实在是有点杞人忧天,因为女性的睾酮远远少于男性,想练出类似的肌肉块是难上加难的事。相反,良好的肌肉分布不仅能塑造体态,还可以让人呈现活力和更高的基础代谢(躺瘦)。是肌肉成就你的体形,瘦(褪去脂肪)只是让你更好地展现你的体形。肌肉是代谢活跃的组织,是体脂进行燃烧的物理场所。人体两大耗能器官,大脑和肌肉。通过训练保有适量的肌肉组织,将会保持您的基础代谢处于较高水平,这样会24小时燃烧体脂,所谓躺瘦就是这个意思。一味依赖减少热量摄入来减脂,同时减掉的还有可怜不多的肌肉含量,越减基础代谢越低,常会导致乏力、精神状态萎靡等不适。要想短期减脂,一定时间的有氧训练必不可少,但你要知道有氧训练耗氧量并不随着你训练时间的延长而递增,人体是天然高效率利用能量的系统,随着您有氧运动能力越来越强,同等时间的耗氧量会越来越低,这对运动本身来说是一个进化优势,但对抱着减脂目的人来说就成为一个问题。同理,肌肉做为高耗能组织,在没有持续使用的刺激下,就会自然逐渐萎缩,引起肌力不平衡,是众多慢痛的基础。体形可以通过节食等方法瘦下来,而肌肉只有练出来,两相比较的呈现不言而喻。瘦不是目的,营养不良、没有肌肉的排骨体态没有任何美感,有活力、体现自律和素质的曲线轮廓才是你内心所向。要想瘦,先有肉!

发布了文章

刘畊宏健身操不要轻易效仿

近期,刘畊宏健身操火爆全网,成为热点话题。跟练者甚众,练后出现身体不适的人也多了起来,严重者还去了医院就诊。网上也出现了一些关于“什么人适合练了”“怎么练啊”等议论。出于工作原因,我搜了一下相关的视频观看后,从个人角度谈几个观点。1、运动是获取健康必须要做的事情,人的身体构造是在不停运动的状态中演化而来,唯有合理的使用才能使其保持长期良好的功能状态,器官的长期废用是健康的最大杀手,比如久坐。我经常爱举的例子就是一辆汽车放一年不动和正常开一年比,哪个状态更好。2、多数人对运动的理解偏狭隘,认为非要去健身房、去跑步、或者像刘畊宏这样才叫运动。我要从解剖学上去定义,能让肌肉主动收缩就算运动。比如我在椅子上从慵懒的姿态到坐直的状态,脊柱深层的肌肉就在收缩来维持姿势,从坐姿变成站姿,抗重力肌在做功了。调整一下呼吸,从过多的胸式呼吸调整为腹式呼吸,膈肌就在运动了。其实运动可以无处不在,不分场合,不挑时间,不需要任何装备,需要的是常识和认知。3、这种跳操式的运动方式看似简单,其实是需要有一定的运动基础才可以完成的,比如协调性、核心稳定、关节的柔韧性等。在不具备身体素质的前提下去模仿,在音乐的节奏下人又比较容易兴奋,这样就很可能造成身体代偿部位受伤。比如踢毽子,是一个典型的髋屈曲和外旋动作,主动屈髋肌最重要的就是髂腰肌,而习惯久坐的现代人多数髂腰肌是短缩而无力的,你就想一下自己有多长时间没有主动让膝关节抬到腰的高度了。抬腿无力就会主动弯腰去够,这样腰椎就会承受过多负荷。还有单腿支撑的稳定性,腹部核心的稳定性等都需要单独训练或激活后才可以进阶到整体动作中。正确的人体排列、完整的关节活动度和核心肌群的常态激活是综合性运动的基础4、人一定要运动,运动不需要坚持,运动本就是人的生活方式,我们目的是要将运动融入到日常生活中,所谓运动的生活化,碎片化,一举一动都是正确的的功能模式,而不是随意模式。比如下蹲,弯腰、坐起等日常活动都需要学会正确的运动模式,这样不需要刻意的时间和精力消耗,你的身体也会始终处于好的状态,我们称之为功能性训练。关于运动,我们一定要有长线思维,终生思维,切不可操之过急,急于见效和过高强度是打垮你的最常见原因,慢就是快,进一寸就有一寸的欢喜,想通道理再去付诸行动,希望能帮助到您。

发布了文章

髂腰肌的自我拉伸(补充)

俯卧位拉伸弓箭步或跪姿拉伸,骨盆后倾托马斯试验拉伸

发布了文章

髂腰肌与腰痛-久坐对健康影响系列

   髂腰肌位于腹部深处,主要功能是屈髋,与臀大肌互为拮抗,对行走、攀爬和维持姿势等功能至关重要,因其很难透过皮肤去触及,很少为公众所知。            髂腰肌是唯一连接躯干和下肢的肌肉,走行从腰椎体前方到股骨近端内侧。我们日常生活中让大腿和腹部靠近的姿势都会引起髂腰肌的短缩。比如坐在椅子上腰向后拱起,深陷在沙发里,后背垫起的平躺,坐轮椅,睡觉时在膝下面垫枕头等,长期这种状态下,髂腰肌缩短,失去原有长度和弹性。同时,现在生活场景中,让人们主动屈髋的姿势如爬楼梯,爬坡、登高等越来越少,导致屈髋力量减退。这样,髂腰肌往往呈现短而无力状态。引起系列机体力学相关代偿。    正常直立时,重力线通过髋关节中心点,机体只需要很少、必要的软组织紧张就可维持直立体态。当髂腰肌缩短,髋关节屈曲挛缩,重力线就会位于中心点的前方,导致关节负重面承受过多应力,同时为维持躯干直立,髋上、下的软组织如竖脊肌和腘绳肌张力都会被动增加,这样人们在久站、行走过多时易引起腰部,膝部不适和疼痛。髂腰肌屈髋无力同时会导致辅助屈髋肌代偿肥厚,如股直肌、阔筋膜张肌、缝匠肌等,容易导致大象腿、假胯宽、膝关节内外侧疼痛等现象。解决方案:1、减少久坐(详见减少久坐的应对方案);2、保持正确坐姿:坐骨结节支撑身体,不扶不靠,肩关节放松于两侧,脊柱挺直,头顶朝向天花板。       3、髋关节的主动拉伸:                         4、髋关节主动屈曲训练:              

发布了文章

“没时间运动”怎么破

“生命在于运动”“运动即良医”,运动的益处尽人皆知,而我在工作中听到客户抱怨最多的就是“没时间呀”。作为一个“早8晚8”的打工族,我理解现在职场人的工作状态。同样作为一个从业近30年的骨科医师,我更清楚久坐少动对人身体带来的危害。所谓“没时间运动”只是源于对运动理解的认知缺乏,其实两者并不冲突;一般人说起运动,头脑中最常浮现的就是跑步和健身房。需要装备、需要时间、需要场地,更重要的是需要对抗心里的纠结,每次都要做心理斗争才能去做的事情是不可持续的。运动的生活化,碎片化才是最终的解决方案。理解运动的生活化并不容易,人类的运动离不开肌肉的收缩,呼吸就是膈肌和肋间肌的收缩,每一次举手抬足均是几组肌肉群收缩与拮抗的协调才能完成、心脏的跳动,胃肠的蠕动都是肌肉收缩引起的运动。运动本就是生命的存在形式。理解这一点后,我们推荐运动生活化首先就是要学会在日常习惯中尝试让更多的肌肉主动收缩。姿势的改变离不开肌肉的收缩,当我们离开座椅靠背,两侧坐骨结节结实的压到椅面,骨盆中立,脊柱垂直,收下巴,头顶有意朝向天花板伸展,这种体态改变激发了深层姿势肌的收缩,相对于慵懒的坐姿这种改变就是运动。或者经常有意转换姿势如由坐到站,由站到走,每次转换相对之前状态都是运动。走路时,步幅迈大一些,足趾离地前有意蹬离地面。排队时,尝试轮换单足稳定身体。这些生活中的举动,不需要额外付出时间,却可以唤醒我们逐渐废弃的肌肉。   现在人对自己身体了解和使用少之又少,多数健康问题都源于身体的不当使用或废用。我们可以试着从改变日常姿态开始,坐直些,站起来,把手举过头顶,上臂靠近耳朵,想想有多久你的手没有如此靠近你的头了,已有姿态的改变对您来说都是运动,这样运动形式不需要刻意抽出时间,而是与时间的融入。

发布了文章

盆底功能障碍是一种生活方式病

  现代久坐少动的生活方式给人们带来了众多慢性疼痛的困扰,除了熟知的颈肩痛与腰腿痛外,盆底的功能障碍也并不少见。临床上这类患者多以出现尿失禁、便秘、痔疮、性生活障碍等症状前去就诊咨询,并获得相应的专科意见,由与缺乏对盆底肌的认知,专科意见往往只会简单的推荐凯格尔收缩,而患者在缺乏专业指导和知识辅导的背景下也很难将凯格尔训练做好和持续。盆底肌位于骨盆的底部,既承托着腹腔与盆腔脏器的重力,又要掌控生殖腔与排泄腔的收放自如。由于涉及隐私与缺乏相关教育,多数人包括医疗工作者都对身体这块结构知之甚少,更不要提主动的功能训练。结果就是肌肉力量和弹性收缩功能的日渐退化,导致上述一系列症状的发生。我们应该认识到,盆底功能障碍与高血压、糖尿病、腰椎间盘突出等一样,都与我们久坐少动、糖盐摄入过多等现代生活方式密切相关,都可以归类为生活方式病。我经常听客户说到,年龄大了,腰腿都不好了等等类似的话,这时我都会直言反驳,说这句话不对,不能拿来作为解释症状的借口。我们都习以为常认为关节到老了一定要退变,这个观点不对,随着年龄的增长,某些骨或软骨细胞的衰老,关节更易于发生退变,但其本身并不是退变的元凶。比如说,路面结冰变滑,人更容易摔跤。但路滑并不是导致你摔跤的直接原因,失去平衡才是,只要能控制好平衡和速度,走过滑的路面也不是太大问题。针对骨关节来说,肌肉力量的平衡,关节活动范围的保持,合理正确的使用都能够持续保持关节健康,到七八十岁也不应该有太多功能问题。而现在生活方式下,多数的肌肉都被人自行废用了,等出了功能问题,就习惯拿年龄等自然因素来充做借口。盆底功能障碍因孕产因素,女性在一定年龄后发病率增加。其实男性的前列腺、痔包括性功能的相关问题都与盆底功能关系密切,大家都长在一个圈子里,互相影响是必然的。盆底肌属于随意肌,肌肉的天职就是收缩,希望我们能帮助您找到它,使用它并且成为习惯,逐渐帮助它恢复为有弹性的健康盆底,解除难言之隐,享受幸福生活。

发布了文章

糖尿病患者迫切需要照护新模式

糖尿病迫切需要照护新模式          糖尿病已成为一种全球流行病,国内患病率已达到11%,这意味着大多数的家庭都有或者即将有一位糖尿病的患者。不可想象,就在40年前糖尿病还是一种罕见病,患病率仅为0.67%。从这里可以简单的得出,经济发展导致的生活方式的改变是造成糖尿病患病率上升的主要因素。       生活方式改变可以简单的归纳为两条,第一就是能量获取变得容易,第二就是身体能耗变得减少。这个一多一少是如何导致糖尿病的机制目前依然不清楚,但已有众多的重量级研究都认为通过生活方式的调整是可以改善甚至逆转糖尿病的。尽管如此,现今在糖尿病的防控上药物治疗依然是主流,医师熟悉,患者接受,产业链完善,国家扶持。因为A导致的疾病在行业中却都主要用B的手段来管控,结果就是患者越治越多,花费越来越重,社会不堪其负。        生活方式是一个人无数次自主选择后习得的结果,如无必要,没有人愿意改变,也不是愿意改变就能改变。目前传统医疗体制条件下,多数医生在这方面能提供的帮助有限,大都也不擅长。糖尿病虽是慢性病,这个慢不是快慢的慢,不是无关紧要的慢,这个慢是一种趋势,如不改变,这种趋势就会逐个摧毁身体的各个器官,最常见的就是失明,肾衰,截肢和心血管疾患。     糖尿病是慢性病,恰因为慢,就给了我们选择改变的机会,在糖尿病前期,选择改变,多数可以逆转。诊断糖尿病后,选择改变,把血糖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生活依然甚至会更加精彩,因为你将学会控如何控制自己,对身体的掌控会让您更加自信。       对于一些年长人群,生活方式根深蒂固,改变需要长期的监管和照护,不能一蹴而就,微医推出糖尿病长期照护服务,对患者进行全病程监测,病情评估,制定个体化治疗及饮食运动管理方案,并通过平台与客户定期实时沟通交流,商讨制订生活方式改善计划,用药指导等等。该平台提供管理服务医务人员全部来自国内三甲医院,旨在补充目前传统机构的糖尿病医疗服务的管理短板,让您或您的家人不再因糖尿病管理难的问题而备受困扰,全心投入职场,免除后顾之忧。     糖尿病管理需要终生的呵护,需要被社会、被大众、被政府认可,从业者获得相应的尊重和地位才有可能提供有价值的服务。什么时候在行业中谈糖尿病照护的不再是大医院的大专家,而是心理学、教育学、护理等的专业或跨界人士,管理前景就会可期。

发布了文章

肩关节疼痛系列-岗上肌学习

一、检查:1、等长收缩试验:    2、落臂试验与疼痛弧         3、空罐试验    测试之前需要排除:颈椎或神经病变导致的肌无力;肩胛运动障碍导致的疼痛,做肩胛复位试验;二:肌力训练:    1、等长训练2、外展训练3、抗阻外展训练无痛原则,至5kg,三组,每组20次为目标;

发布了文章

肩关节相关疾病如何实行线上诊疗及管理?

常见肩关节就诊疾患:肩周炎;肩袖损伤;撞击综合征;需要采集的患者信息:基础信息: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生后方式;                                   就诊信息:就诊的原因;症状出现的时间、程度、影响因素,对工作和生活造成的影响、需求;检查:物理检查:线上可以完成:主动活动度,                            还需要:被动活动度,感受关节活动末端的感觉;肌力的检查;特殊检查;           影像学检查;诊断:治疗建议:保守治疗:1、药物;                                   2、注射;                                  3、物理治疗:目前线上解决的难点:体格检查的相关内容的代替;以视频指导来代替;游戏元素的引入;不能忽视就诊患者的体验;填写过多内容不现实;公式照搬;越做越沮丧

发布了文章

肩关节相关问题评估表

肩关节疼痛,肩周炎,肩袖损伤相关问题的患者请填写调查表后,再申请问诊。调查表地址:https://www.wjx.cn/jq/66251810.aspx

发布了文章

给疫情过后即将复工的人

 2019年年底突发的这次疫情,让全中国人宅在家里度过了一个从未有过的春节,天天刷着疫情的各种相关数字,从最初关注各省的发病数据逐渐转移到关注自己小区周边,眼看着病毒离自己越来越近,心理不自主的充斥着恐慌。这个春节假期相信全中国人都没有人想到会是这种过法,作为互联网医疗从业者,从假期第一天开始单位就紧急动员所有医生上线,面向全国、全网提供免费疫情相关咨询,上线的20多天里,我接诊了数百名客户,从他们的简单描述中,我感觉到了普通民众面对病毒的焦虑和恐惧。新冠病毒作为一种新发现的病毒,所有人群对它都没有抵抗力,都是易感人群。武汉作为首发地,低估了新冠病毒的传染性,初期没有做好相关防控,造成病毒感染爆发式传播,医院资源遭到挤兑,大批患病者只能在家隔离,形成恶性循环,感染者越来越多,最终全城沦陷。随着对病毒研究的深入,湖北之外地区的治疗病例越来越多,人们对病毒和它导致的疾病认识也越来越全面,2月18日中华流行病学杂志发布了一篇总结了40000多例确诊新冠肺炎的流行病学特征的论文,文中提到,新冠肺炎的粗病死率湖北省是2.9%,湖北省外0.4%,远远小于非典(10%)。而且此次新冠肺炎康复后患者也不留下后遗症,所以从这两个特征来看,人们完全不用过度的担忧。新冠肺炎的0.4%的病死率和甲型H1N1流感相似,新冠患者中大多数人(80%以上)表现为轻、中症,无需特殊处理,具有自愈性。这些疾病的重要特征相信多数人在冷静下来了解后,心情会安稳许多。当然,新冠病毒的传染性有多强,还没定论,目前看至少不弱于sars病毒,所以防控的警惕性在疫情警报没有解除之前始终不能松懈,做好预防最重要的就是勤洗手,戴口罩,少去人多的地方,尤其是空间密闭的场所像影院、KTV等,地铁、公交也是危险地区,尽量打车或自驾。医院也尽量少去,那里是高危人群聚集的的地方,一般疾病可以采取网上咨询和购药。好了,疫情总会过去,生活还要继续,这场疫情让我看到了自然的神秘,人类的傲慢、医护人员的伟大和国人的团结,我想无需多说,让我们以积极阳关的心态迎接生活,投入工作,不负韶华。

发布了文章

钻石公主号的重大启示:意外的新冠肺炎传染实验模型

钻石公主号的重大启示: 意外的肺炎传染实验模型原创 刘里远 科学国学佛学论坛 昨天钻石公主号的重大启示: 意外的肺炎传染实验模型刘里远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liu.liyuan@bnu.edu.cn)       虽然我们自己熊熊燃烧的大火中炙烤着,但似乎缺乏同病相怜的感觉,对于那钻石公主号邮轮的同样遭遇,缺乏应有的关注。而全世界也充满了一种隔岸观火的味道:中国人觉得,那是外国人的病;而外国人觉得,那是中国的病。如此以来,让钻石公主号邮轮孤零零在漂泊在海上,与世隔绝,听天由命。结果,老天丝毫不留情面,演成了一个高度“理想”的武汉新冠状病毒肺炎的传染实验的居民楼模型。模型的“设计“和运行都非常好,但实验的结果却非常不好。以惨痛代价换来的深刻教训,我们需要认真学习。  身 份钻石公主号 (英文名Diamond Princess)位列全球十五大最豪华邮轮之一,奢华无比,堪称一座移动的海上五星级酒店,吃、喝、玩、乐,一应俱全。共有客舱一千三百三十七间,其中有七百四十八间客舱带有私人露天阳台,游客可以不出客房,直接凭栏观赏海上美景。 远远望去,钻石公主号邮轮恰似一座足有十多层楼房高的小山,乳白色的船身在阳光的直射下,显得十分明艳。因此,钻石公主号邮轮可以看作是新冠状病毒肺炎在一栋居民大楼里传染传播的实验模型。  事 件此次钻石公主号邮轮搭载有2666名来自世界各地的乘客(其中近一半为日本公民)及1045名船员(10 名确认感染),总人数达到3700余人,涉及到50多个国家和地区。瞧瞧,这是多么“完美”的世界性人类病毒传染实验基地。其中有约380名美籍乘客(40确诊感染),约330名香港居民(感染者22  名),255名加拿大籍公民(感染人数不祥)。因为有一名已下船的香港乘客在2月1日确诊新冠病毒肺炎,邮轮于2月3日晚提前返回至日本横滨港,从2月5日起横滨港附近开始为期14天的“海上隔离”。与此同时,日本厚生劳动省开始对船上人员进行检疫工作。短短一周的时间里,“钻石公主号”邮轮上的确诊人数陆续突破一百、两百、三百的大关。  过 程 1.  1月20日,“钻石公主”号邮轮从日本横滨出发。2.   1 月 25 日,邮轮上一名 80 岁的乘客在香港下船,随后出现发烧症状,2 月 1 日病毒检测呈阳性,确认感染新型冠状病毒。3.   2月3日邮轮返回横滨港,远离码头。4.   2 月 4 日,邮轮上3700 多名乘客和船员被要求留在船上接受隔离检疫。船上的乘客被要求呆在自己的房间里,戴上口罩,每天只能在甲板上行走几分钟,并与其他乘客保持 2 米左右的距离,三餐会送到乘客的房间里。5.   2月5日,日本厚生劳动省宣布,邮轮上所有人员需在海上隔离14天。6.   截至 2 月 10 日,日本官方仅对船上 3700 多名乘客中的 439 人进行了冠状病毒检测,并称检测用品短缺。7.  截至 2 月 12 日,船上一共检测了 492 人。同日,一名负责检查船上乘客的日本卫生官员也被检测出病毒阳性。8.  2月15日,新增67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其中38人没有任何症状。截至15日傍晚,邮轮上共确诊285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这些患病的人中,还包括了一名日本卫生官员和一名负责搬运病人的日本消防员。病毒检测呈阳性的人可以离开邮轮接受治疗,但剩下的人至少要在船上呆到 2 月 19 日。日本政府此前表示,从2月19日起,检测结果呈阴性的乘客可以陆续下船。9.  2月16日,客轮已在横滨港靠岸,接受大规模检疫及隔离观察,又得出了289人的新型冠状病毒检测结果,其中70人确认感染,38人无相关症状。10.   截至2月17日,已对船上的1219人进行了病毒检测。目前已经确诊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总数达355例(其中111人无症状),均被紧急送往医院。 结 果 1.这个在完全与世界隔离的海上“实验大楼”里,没有新的外来传染源,病毒在船中递次传染。2.明确的病源只有一个人,在近一个月时间里,从已经检测的1219人中,已知传染了355人,占检验人数的29%,数目庞大。其中111人无症状,占已检人员31%。带毒而没有症状,不是个别,而是相当高的比例,是普遍现象!3.所检1219人,减去有症状的244人(355-111),无症状者为955人,其检出的阳性111人,占无症状者比例为11.6%。那么,未检测的2500人中,包括的无症状的感染者可能有290人。加上那已检出无症状态111人,总计401人。即,感染无症状者401人,明显超过感染有症状者355人,超过一半的人,是无症状的病毒携带者!4.随着时间的推移,船上的确诊人数持续大规模增长,有让全船全体感染的趋势。覆巢之下,焉有完卵!5.十万火急之下,大难临头各自飞,美、加、意、澳等决定派专机接回自己的未感染同胞,回国隔离观察。已病者,还得甩给日本治。6.美国动用全球最大的医院船(排水量7万吨),含920张病床、80张ICU病床、12间手术室、1214名军人,准备前去救援钻石公主号。 结论与讨论     1.传染会无限制扩大,指数性上升,没有止境,有无一幸免之趋势。    2.隔离失败,船上的隔离导致更多的感染,表明消毒隔离的巨大局限性。    3.病毒在船体内或围绕船体流动,显示强大的空气传播能力。    4.世界各人种皆被感染,表明全人类的普遍易感性,没有种族区别。特别是美加澳白人都大量感染了,所谓针对黄种人的特异性甚至阴谋论,就不要再乱讲了。国难当前,需要的是朋友,而不是敌人。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流行病学教授大卫 • 费子曼(DavidFisman)说:正是出于这个原因,医生和健康研究人员越来越质疑这种隔离;这相当于是把一群人困在一个装有病毒的大容器里;所以我认为这种‘隔离’正在促进病毒的传播。出于同样的原因,哈佛大学流行病学家迈克尔 · 米娜 ( Michael Mina ) 在推特上称这种隔离是不仁道的。本来指望隔离14天后,大家都没事了,结果却是异乎寻常的糟糕,豪华邮变成恐怖邮轮,甚至死亡邮轮(尽管还没有死亡患者)。由于病毒强大的人传人效应,有将全船人都感染的趋向,有无一幸免的可能性,难以善其身。在一群素质比较高、条件相当好的人群中,在已经认真相互隔离的情况下,在开阔的海面上,却发生了如此大规模的流行和传染,显示出强大的空气传播能力,远远超出直接接触传染途径和近距离飞沫传染范围。因为病毒本身可以单独飘浮于空气,并不需要借助飞沫或气溶胶。其一般过程是:飞沫—气溶胶—裸病毒。病人咳出的飞沫,在2-3米范围形成扇形传播区;飞沫中的水分迅速蒸发,形成更小的气溶胶颗粒,飘散得更远;气溶胶进一步失去水分,形成裸病毒,随风而逝,产生更远的传播范围。在此过程中,病毒数量逐渐减少,但风险依然存在,这就是为什么在什么地方都需要戴口罩的原因。此外,也可以直接以裸病毒的形式,从肺中出来。模型意义钻石公主号邮轮实际上就是一栋居民大楼的传染模型,甚至一个小区的传染模型。虽得来全不费工夫,但我们要加倍地重视 、珍惜和利用。一旦楼中或小区里,发生了病例,就会以自家为中心,通过空气途径向邻居传播开去。因此,要防火防盗防邻居。虽然粪便也是传播途径,但在设施良好的楼房里,这个途径的作用是相当次要的。为此,我在《防治肺炎的十大家庭隔离技巧》中,特别强调,要阻断家里与邻里上下左右的共用通风管道。除了过多强调的洗手外,还要注意洗脸漱口,甚至清洗鼻孔。常喝开水,还可以清洗咽部。 这个“模型”的“实验”结果 ,重要意义是:1. 要把已感染的病人,即时转移到医院去。传染病医院最好设在人烟稀少的郊区。2.让其他人最好暂时离开新发病的局部疫区。惹不起,如果躲得起的话,尽量暂时躲一躲。3.无症状的隐性感染者,是一个大群体,防不胜防。害人之心不可有,但防人之心不可无。保持距离,越“远”越好,“老死不相往来”更好。4.社会急需简便快捷的无症状病毒携带者的普查方法。 5.只有盾而没有矛,只防守而不进攻,是不行的。全人类的重大目标和顶尖人才,需要从更小的芯片、更遥远的太空中回头,对付这幽灵般的病毒。鉴于:新加坡 、马来西亚和印度,都不断出现新病例 ,说明夏天的气候并不能阻止这个新病毒的传染和发病,但可以指望发病少些。看来,我们最后的指望只能是疫苗了。

发布了文章

无症状感染者达1.2%!外省死亡率0.4%!疾控中心发布最大规模新冠肺炎流行病学研究

无症状感染者达1.2%!疾控中心发布最大规模新冠肺炎流行病学研究生物世界最重磅、最前沿、最有趣的生命科学研究进展关注他1 人赞同了该文章今日在《中华流行病学杂志》杂志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应急响应机制流行病学组最新发表新冠肺炎研究,对截至2020年2月11日中国内地报告的超过7万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描述和分析。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1. 病例概况截至2020年2月11日,中国内地共报告72314例病例,其中确诊病例44672例(61.8%),疑似病例16186例(22.4%),临床诊断病例10567例(14.6%),无症状感染者889例(1.2%)。在确诊病例中,大多数年龄在30~79岁(86.6%),湖北省病例占74.7%,轻/中症病例为主(80.9%)。85.8%具有武汉暴露史。从合并基础性疾病的情况来看,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呼吸道传染病的患者比例分别为12.8%、5.3%、4.2%和2.4%。2. 死亡数、粗病死率在44672例确诊病例中,共有1023例死亡,粗病死率为2.3%。在≥80岁年龄组的粗病死率最高为14.8%。男性的粗病死率为2.8%,女性为1.7%。湖北省的粗病死率(2.9%)则高出其他省份(0.4%)7.3倍。未报告合并症患者的粗病死率约为0.9%,有合并症患者的病死率则明显更高,心血管疾病患者为10.5%,糖尿病为7.3%,慢性呼吸道疾病为6.3%,高血压病为6.0%,癌症为5.6%。重症病例占13.8%,危重病例占4.7%。危重病例的粗病死率为49%。3. 年龄分布和性别比患者集中在30~79岁,该年龄组占确诊病例总数比例,武汉市为89.8%,湖北省为88.6%,全国为86.6%。60岁以上的老年组病例数占比,武汉为44.1%,湖北为35.1%,全国为31.2%。确诊病例男女比例武汉为0.99:1,湖北为1.04:1,全国为1.06:1。4. 时空分布通过对报告病例的发病日期进行回顾性分析,还原了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在不同时段全国地理分布变化情况。截至2月11日,全国31个省份共报告44672例确诊病例(湖北占74.7%)。其中, 0.2%的病例发病日期在2019年12月31日之前,病例均在湖北; 1.7%的病例发病日期在1月10日之前,分布在20个省份的113个县区,湖北占88.5%; 13.8%的病例发病日期在1月20日之前,分布在30个省份的627个县区,湖北占77.6%; 73.1%的病例发病日期在1月31日之前,分布在31个省份的1310个县区,湖北占74.7%。按照全部患者的发病时间,1月24-28日为第一个流行峰,在2月1日出现单日发病日的异常高值,然后逐渐下降。按确诊病例的发病日期和报告日期,发病人数在1月初开始迅速上升,在1月24-28日达到第一个流行峰,后缓慢下降,但在2月1日出现单日发病日异常高值,后逐渐下降;报告病例数在1月10日后快速上升,在2月5日达到流行峰,然后缓慢下降。5. 湖北以外病例及医务人员病例湖北省以外病例发病高峰期为1月24-27日。大多数病例(68.6%)报告发病前14天内在武汉居住或去过武汉,或曾与武汉患者有过密切接触。医务人员病例发病的高峰期可能出现在1月28日。在为新冠肺炎患者提供诊治服务的422家医疗机构中,共有3019名医务人员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1716名确诊病例),其中5人死亡,粗病死率为0.3%。可能存在非职业暴露造成的感染。1688名医务人员确诊病例具有病情严重程度信息,这些确诊医务人员集中在武汉(64%)和湖北其他地区(23.3%)。医务人员确诊重症比例在武汉为17.7%,湖北10.4%,全国湖北以外为7.0%,整体来看大多数病例为轻症患者(85.4%)。结论和讨论1. 虽然2019新型冠状病毒具有高度传染性,但大多数患者为轻症表现,总体粗病死率低。在死亡病例中,大多数为60岁及以上患者,且患有基础性疾病,如高血压、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2. 2019新冠肺炎的发病流行曲线分析显示,总体呈现暴发流行模式,2019年12月发病的病例,可能为小范围暴露传播模式;2020年1月,可能是扩散传播模式。论文指出,这种暴发流行的时间趋势与先前调查结论一致,即武汉华南海鲜市场可能有野生动物交易,使得新型冠状病毒从一种仍然未知的野生动物传染到人类,继而实现在人与人之间的传播。3. 论文提到,截至目前,还没有证据表明,在任何一家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提供服务的医疗机构中发生了超级传播者事件。但迄今为止,医务人员感染以及防护失败的具体原因仍有待深入调查。4. 总体流行曲线的下降趋势表明,限制人员流动、减少接触、多渠道高频率地传播关键的预防信息(例如,洗手、戴口罩和求医信息),以及动员多部门快速反应,有助于遏制疫情。随着人们返回工作岗位,仍需积极应对可能出现的疫情反弹。5. 一些重要的科学问题仍待回答,包括动物宿主的识别、传染期的确定、传播途径的识别、有效治疗和预防方法的开发,包括简便的检测试剂开发、药物和疫苗的研发。本文主要内容转自《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发布了文章

武汉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突然上升背后的含义?

武汉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突然上升背后的含义? 13日一早,湖北新增新冠肺炎病例14840例消息震惊了群里很多人,昨天人民日报还推出了新增病例7连降的消息,今天疫情防控局势怎么突然转向了么?细读新闻发现有一条消息是“从今天起,湖北省将临床诊断病例数纳入确诊病例数进行公布”。根据《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根据疫情特点,在湖北省的病例诊断分类中增加了“临床诊断”,以便患者能及早按照确诊病例接受规范治疗,进一步提高救治成功率。 这条消息结合之前引起热议的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医学影像科副主任张笑春教授发布的“强烈推荐CT影像作为目前新冠肺炎首选诊断方法”言论,作为一位资深临床医生,我当时本能上质疑,怎么可能以影像学诊断代替病原学诊断呢,现在看来,是自己变成书呆子了,坐在家里,虽说也在工作,但哪里能体会到武汉一线医生们的心情。核酸检测阴性成为拒收、拒治患者的硬指标,当然是资源有限下的无奈之举,但医者父母心,现在能深深感受到武汉同行们的高尚的职业情操。现在将临床诊断纳入确诊病例,代表目前武汉新冠肺炎的医疗收治能力的大幅升高和政府对战胜疫情的坚定信心,相信这个举措会成为此次战役拐点的标志性事件。

发布了文章

居家缓解颈腰痛小妙招

前两天在平台上接诊,一位家长说孩子手突然不能动了,我了解经过后,诊断桡骨小头脱位,正常情况下应该去医院急诊科复位,因疫情阶段,大家不想去医院。我就介绍了复位的注意事项和视频发给家长,家长照此操作一次性成功的复位。这当然是特例,非常时期的非常举动,更多的是这段时间在微医互联网医院平台有不少人在问我出现颈椎和腰椎不舒服怎么处理,因为疫情在家,相信大多数人都是陪着电脑、电视和手机度过的,长时间处于不符合人体力学的姿态下必定会引起肌肉、筋膜和骨骼附属结构的疲劳,引起头痛,肩背痛,腰部不适,严重的可能会导致失眠,精神焦虑。在这里,我给大家提几个小窍门,每天只要10分钟,就可以很好的避免或环境颈、腰痛。第一:挤双下巴,相信很多美女平时都会尽量避免这个姿态,其实这个可以很好的牵拉颈后肌群,让颈椎维持正确的序列,每日做两组,每组10个,可以用一根手指抵住下巴协助动作。第二:吹气球,没想到吧,这个也能治颈椎病,你不妨试试,有要求的,首先不用手帮助,第二,不用牙齿咬住气球。用嘴唇的力量夹住气球,用力吹,体会一下颈椎位置的变化,会有奇效。第三:靠墙站立,用手体验腰后方的空隙,然后在空隙中塞入弹性物,保持直立,用腰抵住填塞物到墙面,使其不向下掉落,躺着也能做这个练习。好了,这三个动作看着很简单,但非常有效,您可以试试,最后说一句,保持正确的姿态不仅有益健康,还能提升气质,想了解跟多内容,扫码来微医全科找我吧。

发布了文章

关于病毒潜伏期长3周一事,实属杞人忧天,断章取义

钟南山团队首篇新冠病毒论文:个别潜伏期超三周,一半以上早期不发热Atlas 风林火山  今天2020 年 2 月 9 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工作机制科研攻关专家组组长钟南山院士团队、李兰娟院士团队、武汉市金银潭医院、武汉市中心医院、黄冈市主要医院、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香港中文大学医学与治疗学系等一线临床医院和研究机构联合在预印本平台 medRxiv 发表了题为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2019 novel coronavirus infection in China 的文章。图源: medRxiv 官网研究汇总了全国 31 个省市,共 552 家医院的 NCP 患者病例资料,纳入了从发病到 1 月 29 号共计 1099 例确诊的 2019-nCoV 感染 NCP 患者。图源: medRxiv 官网所有入组的 NCP 患者均予咽拭子、鼻咽拭子采集经实验室确认为 2019-nCoV 核酸阳性的 NCP 患者。入组患者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重度组(n=173)和非重度组(n=926)。临床症状43.8% 的患者就诊时出现发烧,87.9% 的患者在住院后出现发烧。咳嗽症状占 67.7%,少见的症状包括腹泻(3.7%)和呕吐(5.0%)。消化道症状的比例比流感、SARS、MERS 少。值得注意的是,很多病人疾病早期不发热(仅 43.1% 出现发热,473/1099),部分患者早期影像学也无异常(见下文影像学部分)。图源: medRxiv 官网流行病学特点发病年龄:患者中位数 47.0 岁,重度组年龄中位数 52 岁,非重度组年龄中位数 45 岁。男性占 58.10%,女性占 41.90%;小于 15 岁患者占 0.9%,证实男性感染确实比女性感染多,儿童感染少见。疫区史、接触史:患者中仅有 1.18% 的患者与野生动物有过直接接触,去过武汉或者与来自武汉的人有过接触的患者占 98% 以上。根据研究数据,个别潜伏期超三周(24 天)目前尚不能排除「超级传播者」的存在。不过,根据红星新闻消息,2 月 10 日,该论文研究团队成员之一的关伟杰表示,目前网上流传的文章并非论文原文,而是研究的预印稿,供专家评议使用。论文仍在投稿阶段,发布前需要全球同行评议。针对文中披露的潜伏期最长为 24 天,关伟杰表示仍是个例。传播途径除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外,在采集的 62 例患者粪便中发现 4 例 2019 -nCoV 核酸检测阳性。另外有 4 名患者直肠拭子 2019-nCoV 核酸检测阳性。实验室检查82.1% 和 36.2% 的患者有淋巴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33.7% 的患者中观察到白细胞减少。大多数患者显示 C 反应蛋白水平升高,但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肌酸激酶和 D-二聚体水平升高的情况较少。影像学检查76.4% 患者胸部 CT 检查提示为肺炎;最典型的放射学表现是毛玻璃样阴影(50.00%) 和双侧斑片状阴影(46.0%),有 9 例患者影像学表现无明显改变(5.20%)。图源: medRxiv 官网治疗措施包括氧疗、机械通气、静脉抗生素和奥司他韦等治疗方案的比率分别占 38.0%、6.1%、57.5% 和 35.8%。18.6% 的患者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5 例重症患者采用了 ECMO(体外人工膜肺)。此外,我们还留意到一些 SARS 有效药物和在研药物也出现在治疗方案中,如蛋白酶体抑制剂,瑞德西伟(见后述)及干扰素等。并发症约 79.1% 患者并发肺炎,3.37% 患者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休克患者占 1.00%,提示并非所有患者都发展成肺炎。而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在 JAMA 杂志上发表的数据表明从症状开始到发生 ARDS 时间中位数 8 天,且 19.6% 患者发生 ARDS(ICU 患者 61% 发生 ARDS;非 ICU 患者仅 5% 发生 ARDS),考虑与临床医生对疾病认知水平逐渐提高有关。(>>> 点击可回顾武大中南医院论文全文)图源:JAMA 官网图源: medRxiv 官网预后入住 ICU 患者占 5.00%,死亡率为 1.36%,同时研究指出并发重症肺炎和死亡的关系不大,与入住 ICU 或者机械插管通气的关系也不大。另外值得注意,本研究报道医务工作者感染率为 2.09%,显著低于前述武大中南医院 138 例患者论文中报道的 29.0%,可能与早期临床医务工作者对病毒感染途经认知存在偏差、早期医方设备短缺、恐慌过渡挤兑医疗资源时带来的病毒高暴露有关。「轻症患者」比例为 5.20%,有四分之一(25.2%)的患者至少合并一种基础疾病(如高血压、慢性阻塞性肺病等)。重症患者占 15.74%(173/1099)。图源: medRxiv 官网总结和思考根据论文中现有数据和资料来看,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2019-nCoV 传染性比 SARS 略强,但致死率并不高。湖北省内 2019-nCoV 感染患者高死亡率与恐慌造成医疗资源过渡挤兑的原因。落地分级隔离收治制度后,情况已经开始好转。未来死亡人数持续上升与武汉市转到定点医院的存量危重病人死亡有关,省外患者死亡率明显低于武汉市。病毒核酸检测仍是唯一金标准,但临床医生会根据临床表现和 CT 影像来交叉验证,提高准确率。如果影像和临床症状有问题,即使病毒核酸阴性,临床医生会反复要求病人复测的。无症状者会通过是否有确诊患者或疫源地接触史来判断是否疑似。虽然本研究中发现粪便和直肠拭子 2019-nCoV 核酸阳性,但笔者认为气溶胶和粪口传播目前仍没有足够多的研究数据和证据支持。对于上述细节,我们不用过分焦虑和恐惧。包括本研究数据和之前 NEJM 等临床研究在内的研究数据均表明,尽早接受治疗,提高患者自身免疫力,辅以加强营养和生命支持治疗是应对 2019-nCoV 感染的首选策略。钟南山院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现有至少 7 个针对病毒 RNA 聚合酶或蛋白酶的小分子药物,包括上述 CR3022 抗体药物都处于不同临床研究阶段;相关疫苗的研发也在开展中,但距离临床应用尚需时间。一些个案报道的治疗药物仍需更多的临床实践证明效果。吉利德公司官方声明中同样客观表述为:「瑞德西韦尚未在全球任何地方获得许可或批准,尚未证明其任何用途的安全性或有效性。目前只是应治疗医生的要求,并在当地监管机构的支持下,吉利德提供瑞德西韦用于少数 2019-nCoV 患者,作为紧急治疗。」图源:NEJM 官网NEJM 瑞德西韦有效的报道中,患者年龄为 35 岁,无法除外其自身天然免疫对 2019-nCoV 具有较好的杀灭。此外,个案给予瑞德西韦干预的时间点为病程中体温接近正常环节;鼻咽部病毒量大幅度下降。所以,我们应谨慎解读瑞德西韦个案有效的结论。从我国各医院临床医生收集来的信息来看,瑞德西韦目前是最有希望的抗病毒特效药。对于瑞德西韦,我们既要翘首以盼,也要谨慎看待,一起等待 4 月 27 日揭盲瑞德西韦治疗 2019-nCoV 的实质性支撑证据。

发布了文章

专家硬核解读一文读懂冠状病毒

     2020新年伊始,一场突如其来的肺炎疫情如风暴般肆虐全国。2月8日,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人发布关于新冠病毒感染的肺炎暂命名的通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统一称谓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英文名为“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简称为“NCP”。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社交媒体平台每日提供着新冠肺炎的海量信息,其中真相与谣言齐飞,让大家一时难辨真假。因此,《知识分子》和《赛先生》联合“知乎”,为大家整理了这篇抗疫科普信息文,和大家一起更加科学理性地认识这位新年“不速之客”。“新冠肺炎”之“祸首”在2019年之前,已知的致病人类冠状病毒家族成员有六位,其中我们最熟悉的就是SARS病毒。2019年底在武汉导致疫情爆发的,则是该家族谱上的新成员——新型冠状病毒(目前WHO将病毒暂命名为2019-nCoV)。新型冠状病毒因何源起,又因何而来?国内学术界展开了一场紧张的学术接力。2020年1月10日,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张永振领导的协作团队完成了武汉新型冠状病毒基因组的工作,并将该病毒序列在 http://virological.org 网站公布。1月12日,中国与世卫组织分享新型冠状病毒全基因组序列。同时,中国将序列提交给GISAID平台,以便公共卫生机构、实验室和研究人员能够访问。1月17日,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高山等学者在《生物信息学》杂志发表文章“武汉 2019 冠状病毒基因组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称溯源分析的结果支持武汉2019冠状病毒源自中华菊头蝠,并推断该病毒可能是冠状病毒的一个新变种,且变异快、宿主多,具有较强的宿主适应性。1月21日,《中国科学:生命科学》英文版刊登了关于新型冠状病毒进化来源的最新研究进展。研究者发现,新冠肺炎病毒与SARS病毒和MERS病毒的基因序列平均分别有约70%和约40%的序列相似性,但它们与宿主细胞作用的关键spike基因(编码S蛋白)差异较大,新型冠状病毒属于Beta冠状病毒属。1月23日,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石正丽团队发表了一项备受关注的研究,将新型冠状病毒的来源指向了蝙蝠。该研究报道了武汉出现的一种新型冠状病毒,并发现该病毒与SARS-CoV(非典)有79.5%的序列相似性,而与蝙蝠冠状病毒的同源性则高为96%,因此她推测新型冠状病毒可能来源于蝙蝠。相关论文于1月23日以预印本的形式在bioRxiv发表,并于2月3日在Nature杂志正式发表。1月24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成功分离第一株从临床样本中分离的病毒毒种信息及其电镜照片。1月27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发布从环境样本中分离的第一株新型冠状病毒中英文名称、编号(NPRC 2020.00002)等信息。随着全球各国科学团队不断深入研究,我们对新病毒的特性将会有更加准确的认识。但眼下更为重要的,是诊断和治疗新冠肺炎,并对疫情进行有效防控。 扩展阅读:武汉新型冠状病毒,“新”在哪里https://zhuanlan.zhihu.com/p/103750489疫情爆发,中国科学家展开了一场紧张的学术接力https://zhuanlan.zhihu.com/p/104266060“新冠肺炎”之“诊断”目前医院使用的诊断方法以核酸检测(PCR或者real-time PCR)为主。然而近日有多家媒体报道了新冠肺炎核酸检测假阴性的问题。2020年2月5日,危重症医学专家、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王辰院士接受央视采访时表示,“对于真是这个病的病人,也不过只有30%-50%的阳性率。通过(采集疑似病患)咽拭子的办法,还是有很多假阴性的。核酸没有发现,但是实际上是的。”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系杨蓉西教授介绍,理论上讲,如果是合格的试剂盒(选择正确的体液样品,优化检测流程,有稳定的检测效果),核酸检测应该更灵敏才对。但是,因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突发,现在的试剂盒仅用半个月开发出来,可能并未完成试剂的优化、质控、灵敏度特异性测试等等,从而导致检测的结果不稳定。正常情况下IVD三类试剂盒(核酸类是三类证)从研发到临床实验再到拿证进入临床应用要3-5年,甚至更长。为应对紧急公共卫生事件,简化一部分研发以及临床试验流程是需要的,也是符合需求的。但是基本的研发流程,少量的预临床试验,以及标准化生产都是需要的。她还指出,试剂盒的使用规范也都需要制定最基本的标准,否则数据之间无法比较,就更谈不上稳定性了。她提醒到,鉴于目前大量试剂盒仅为初级产品,数据不能用作“金标准”,一定需要结合临床的指针和经验,尤其肺部CT的证据。长征医院胸部放射科专家肖湘生教授也表示,不能把核酸检测作为唯一的诊断手段。他建议对于核酸检测阴性但有直接或间接接触史及临床表现者,应立即行CT检查,对CT表现典型者,可归入确诊病例,对CT表现不典型的,也应隔离观察。发出同样呼声的还有MD安德森癌症中心终身教授、美国放射肿瘤学会会士张玉蛟:“由于检测试剂短缺,同时还有一定的假阴性,面对已经和及将到来的感染高峰,在应用2019-nCoV 特异的检测试剂做为确诊的原则下,增加胸部CT做为筛查的诊断手段迫在眉睫。”不过,张玉蛟也提醒CT存在的三点局限性:与其它肺部感染有一定程度重叠;早期感染可能沒有明显的肺部影像改变;影像诊断标准有待进一步完善。世上没有任何诊断手段是完美无缺的。无论是CT诊断还是病毒核酸诊断,关于诊断标准的讨论,其真正意义在于有效控制传染源,坚决切断传染途径,坚决遏制疫情扩散。 扩展阅读:新冠肺炎诊断标准之争:CT影像还是核酸检测https://zhuanlan.zhihu.com/p/105109944核酸检测最大问题是质量,而非试剂盒产量https://zhuanlan.zhihu.com/p/105844571“新冠肺炎”之“治疗”新型冠状病毒很新,现在有没有一个好的特效性的治疗办法?世界卫生组织官方建议中指出:“目前没有预防和治疗新型冠状肺炎病毒的特效药物。感染病毒的患者应该接受用于缓解和针对症状的治疗,而病情严重的患者应得到针对其病症的最佳的支持性治疗。特定的治疗方法正在研究中,并将通过临床试验进行测试。”那么,坊间热传的几款“特效药”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       抗艾滋病药物——克力芝2020年1月23日,被确诊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呼吸和危重症医学科主任王广发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艾滋病治疗药物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片(商品名:克力芝)对他很有效,服用后只用了一天体温就好转。对此,艾滋病诊疗“中国方案”的北京协和医院感染内科主任、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分会候任主任委员兼艾滋病学组组长李太生介绍道,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克力芝)是20年前研发出来的药物,所以在SARS和MERS爆发时都有人尝试过。当时,有7篇文献显示没有效果,只有回顾性研究说可能有效。所以总体来说,现在还没有特别确凿的证据。尽管这一药物被加入了诊疗指南推荐,但具体使用时间和治疗效果还需要经临床进一步证实。目前,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网站上有7项关于该药物的临床研究记录。·       美国抗埃博拉在研药物——瑞德西韦(Remdesivir)2020年1月31日,《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报道了美国首例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病例。该患者在住院第七天晚上接受了瑞德西韦治疗,其临床症状出现较大改善。瑞德西韦是一种处于研发阶段的核苷酸类似物,此前被美国制药公司吉利德科学用于非典型性肺炎(SARS)和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的治疗,显示有活性。但瑞德西韦并未获得美国FDA的上市批准,由于美国有同情用药法案,于是在这名重症患者身上,经FDA批准使用了这一未获批上市的药物。 同情用药在何时以及何种情况下使用?中国国家药品审评中心首席科学家钱家华表示,“在有临床注册的情况下,同情使用对一例病人是可以的。治疗SARS和MERS的药,如果要治一例新型冠状病毒患者,机制类似,FDA会同意,一般打电话就可以。医生给FDA直接负责该药临床注册的办公室打电话,当时就能批准。当然还需要一些工作,可后续再补充。美国FDA的临床医生都是24小时值班的。这是紧急情况,临时的、只有这一例或少数病人是可以批准的”。尽管该患者在使用瑞德西韦后病情发生了好转,但论文作者表示,“需要通过随机对照试验来确定瑞德西韦及用于治疗2019-nCoV感染患者的其他试验性药物的安全性和疗效。”美国NIH研究学者王宇歌也指出,仅有一例病例无法证实药物的有效性。“该患者接受静脉注射,但是该研究没有提供患者用药前/用药后的外周血病毒血症/病毒载量数据(仅有鼻咽/口咽拭子),因此基于这些证据,无法判断其症状减轻是否归因于这个药物。”就在论文上线的同一天,吉利德科学全球首席医疗官Merdad Parsey博士代表公司发表声明,表示“吉利德正在配合中国的卫生部门开展一项随机、对照试验,以确定使用瑞德西韦治疗新冠病毒感染者是否安全和有效。”吉利德科学也对此项试验予以大力支持。根据最新消息,2020年2月5日下午,中日友好医院王辰、曹彬团队在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宣布启动瑞德西韦治疗201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研究。按计划,该试验将入组轻、中症患者308例,重症患者453例。中日友好医院曹彬教授介绍说,这项研究将执行严格的随机双盲试验,以评价瑞德西韦在新冠状病毒性肺炎的疗效和安全性。 ·       传统中医药——双黄连等2019年1月31日,新华视点晚间发布了一则《上海药物所、武汉病毒所联合发现中成药双黄连口服液可抑制新型冠状病毒》的消息,称研究初步发现,中成药双黄连口服液可抑制新型冠状病毒。然而,即使是各大媒体报道中用了“初步发现”这样的字眼,也无法阻挡民众抢购热潮。当晚,淘宝、京东上的双黄连口服液便被抢购一空,不少人甚至半夜在药店门店排起了长龙,购买双黄连口服液。对此,浙江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王立铭教授撰文写道:双黄连这种药物,尚无任何动物模型和人体临床试验证据证明对新冠病毒肺炎有效,有一部分在细胞中进行的测试缺乏说服力。同时,药物的副作用较为明显。所以,我们看不到任何有说服力的证据支持我们在新冠病毒肺炎的救治中使用双黄连。他进一步指出,在一线的医学实践当中,证据和医护人员的实践经验是唯一的判断标准。我们需要避免其他的各种因素,不管是传统文化、民族感情还是行政力量,直接伸手干涉医学实践!尝试中医药在新冠病毒肺炎当中的可能应用这件事无可厚非,将中医药列入指南供一线医护人员自主选择也似乎可以接受,但是我想我们都应该尽全力避免“确保所有病人服用中药”这样行为的出现。 扩展阅读:北京协和专家:有药治疗新型冠状病毒吗?https://zhuanlan.zhihu.com/p/103909227一线希望?美国在研药明起在中国接受临床检验https://zhuanlan.zhihu.com/p/104707337半夜药叫:双黄连“治疗”新冠病毒?当事院士试图澄清https://zhuanlan.zhihu.com/p/104598920新冠病毒“特效药”瑞德西韦,管用吗?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467203335389593#_0传统中医药,能治新冠病毒肺炎么?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468192687816749#_0评新冠药物研发:一例病例无法证实药物的有效性首席科学家解读:美国应急状态下,如何使用未获批医疗产品除特效药外,另一个受到广泛讨论的话题就是疫苗。疫苗研发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这是否意味着破除病毒魔咒的利器即将出现?“病毒性疾病的特异性治疗方法,一个是抗血清,一个是疫苗,”安徽医科大学微生物学教研室瞿明胜博士介绍说,“(但是)抗血清的产生需要一段时间,没有那么快,而且抗血清生产出来之后,还需要评价有没有中和作用。治疗性疫苗的开发时间更长。并不是所有的病毒都有疫苗。”王立铭教授也给出了否定答案,原因非常简单,药物和疫苗必须经历临床前研究-人体临床试验-正式推广应用三个根本无可替代的环节。他指出,新药和新疫苗开发的规律无法被逾越,就算疫情急如星火必须一切绿灯放行,在某些不太关键的环节做些省略和放宽,没有几年时间也根本谈不上能拿到新药和新疫苗!随意缩短研究的时间和标准,看起来好像是急人民之所急,但是可能会付出我们谁也无法接受的惨痛代价! 扩展阅读溯源:为何新型病毒总是指向野生动物?https://zhuanlan.zhihu.com/p/103677289新药新疫苗,我们什么时候能等到?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466400797262006#_0“新冠肺炎”之“防护”一线医护人员和科学家正紧锣密鼓地与病毒做着正面斗争,而作为普通民众的我们该如何采取正确的防护措施,保护自己也保护他人呢?目前可以确定的新冠肺炎病毒传播途径主要为直接传播,接触传播和气溶胶传播。在这三种传播途径里,“直接传播”(即“飞沫传播”)可以通过戴口罩有效防护,而且喷嚏基本上是声势浩大的一锤子买卖;并且通常咳嗽的频率也较低(流感病人大约每小时咳嗽两次左右)。“接触传播” 途径可以靠勤洗手、勤消毒来切断。早在1982年就有研究发现流感病毒在硬且光滑的表面可以存活24-48小时,但在皮肤上5分钟内病毒的感染性就减少100至1000倍;流感通过手口典型的感染概率仅为万分之一至百分之一,也就是说手口接触不大可能成为主要病毒传播途径。相比之下,我们对“气溶胶传播” 途径的认识还显得薄弱。气溶胶是指在气体中稳定分散悬浮的液态或固体小颗粒。含有新冠病毒的飞沫核尺寸就在亚微米到微米的范围,在空气中可以悬浮很久,并且在空气中湍流的推波助澜下漂移到远方。飞沫核中的冠状病毒有蛋白质膜壳的保护, 可能在相当长的时间保持活性。若是被人吸入体内,就有可能导致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对于气溶胶传播,世界卫生组织的官方微博回应道:最佳证据表明,病毒经飞沫传播。而飞沫较重,难以在空气中漂浮。但此病毒是一种新病毒,我们将继续监控任何可能的传播方式。世界卫生组织关于新型冠状病毒的官方建议如下:在这些建议中,佩戴口罩作为外出必要的防护措施之一,已得到严格执行。不过,香港大学生物医学学院教授金冬雁指出,普通民众正确佩戴外科口罩即可,并非所有人都要N95口罩。N95口罩应留给有可能长时间暴露于较大量病毒的人。金冬雁也提醒到,现在大家都已非常警觉,提高警觉性是好的,但不能够惊慌失措。 扩展阅读飘啊飘的气溶胶:新冠病毒的超长时空传播途径https://zhuanlan.zhihu.com/p/105705558香港大学病毒学家:最坏的情况要交个底说清楚https://zhuanlan.zhihu.com/p/104172428

发布了文章

关于气溶胶传播的科学争议,没结论,自己凭脑子判断

今天上午关于病毒可以通过气溶胶传播的消息发布,网上相关议论纷纷,仿佛有人的地方就不安全,如何看待,官方结论出来之前,我整理了一下相关说法,大家自行判断;我会在最后说下个人意见。一 起因:二:被引用的较多的关于气溶胶的解释:    可能大家都有过这种经历:走在楼道里甚至路上,明明周围几十米之内都没有人,但仍然可以闻到烟味。我们闻到的就是烟草燃烧后形成的几百纳米左右的颗粒。越小的颗粒,空气的粘性作用就越明显。微米级的颗粒在空气中像是芝麻撒在蜂蜜里,几乎不下沉。定量来说,静止空气中同一高度的小颗粒停留时间跟其表面积成反比。对于1微米的颗粒,在静止空气中沉降时间为1小时以上。而环境中总有风吹草动,于是这些颗粒几乎永远不会沉降,始终停留在空气中。这也是为什么抽烟的人可能早已经消失不见,但余味还久久不散。这种在气体中稳定分散悬浮的液态或固体小颗粒叫做气溶胶(aerosol)[3]。之所以翻译为 “胶”,大约就是取颗粒与媒介之间黏黏糊糊、难分难舍之意。含有新冠病毒的飞沫核尺寸就在亚微米到微米的范围,与烟草燃烧后的颗粒尺度类似。因此,飞沫核在空气中可以悬浮很久,并且在空气中湍流的推波助澜下漂移到远方。飞沫核中的冠状病毒有蛋白质膜壳的保护, 可能在相当长的时间保持活性。若是被人吸入体内,就有可能导致感染新型冠状病毒。2020年2月1日深圳第三人民医院(南方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在某些新冠肺炎患者的粪便中检测出新冠病毒核酸(RNA)阳性。虽然检测出 RNA不等同于是有活性的病毒,但可能性是有的,这使 “粪口传播” 引起关注。不过,“粪口传播” 不大可能通过吃,而主要可能是通过气溶胶和呼吸传播。这是因为与呼吸活动类似,排泄活动也可以产生气溶胶。排泄活动也是牵扯到软物质和复杂流体(液体和气体)的力学过程,这些过程甚至可能比较剧烈,因此产生气溶胶是也很自然的。2003年,香港淘大花园E座发生321人感染SARS病毒,致死42人,就被认为极大可能性是气溶胶传播。感染病毒的排泄物在上百米高的污水管道中下落,与气流的相互作用也形成一个雾化过程。这些雾滴通过8楼的管道裂缝和几家住户没有被水封好的U型管逃逸,最终蒸发成为气溶胶形式的感染源。由此可见,公共卫生是一个系统工程,容不得短板。气溶胶的传播距离之远可能超过我们的想象。一个相关的研究证据是澳大利亚昆士兰地区涉及437个马场的马流感传播事件(Davis等 [4])。这些马场间距平均距离约为1公里,最远达13公里。马流感开始时,隔离政策的宣传和执行都很到位,没有马与马的近距离直接接触,但仍发现很多马被感染。原来,感染区域与风向也密切相关!这些证据说明马流感在气溶胶模式在固定风向的作用下可能具备公里级的超长距离的传播能力。中国城市人口密度极高,比如深圳达到每平方公里1万人,因此具有长距离传播能力的气溶胶不容忽视。温和的呼吸:防不胜防的危险与喷嚏、咳嗽、说话相比,病毒携带者的正常呼吸是最温和的活动,但也是最防不胜防的。这是因为,在呼吸的时候,肺部在做大量、长时间的雾化,并且雾化的颗粒极小。肺是神奇的器官,像一棵倒置的大树,主干分成枝丫,支气管在肺内多次分支可达25级,最后形成基本单元肺泡,直径跟头发丝相当。有种假说是:肺泡在一呼一吸之间,所夹的粘液分开,像一个小肥皂泡破裂,瞬间产生极小的小液滴。这些液滴完全没有惯性,会随着呼出的气流出来进入空气中(Tellier等 [5])。此外,肺炎是下呼吸道感染,也就是说下呼吸道的病毒含量更高。而成人约有4亿个肺泡,总表面积上百平米,并且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呼吸。通过RT-PCR测量甲流患者每分钟排出3至20个RNA,其中近90%的呼出颗粒直径小于1微米(Fabian等 [6])。换算一下,大约15分钟的呼吸,病毒数目即可达到甲流的感染剂量。也就是说,新冠病毒携带者哪怕不咳嗽、不打喷嚏,也会悄无声息不间断地释放含病毒的气溶胶。因此,确诊和疑似的病人要坚决隔离。科学家发展了动物模型来研究病毒在哺乳动物间的传播途径。值得注意的是甲流的几内亚猪(guinea pig)模型。感染了甲流的几内亚猪会有发热症状,但是不咳嗽,这就排除了大飞沫传染的可能性(Lowen等 [7])。但研究发现,相距三英尺的两个笼子中的几内亚猪仍然可以被感染,这是呼吸导致的气溶胶传染模式的有力证据。再来看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国家卫健委、人民卫生出版社联合出版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公众防护指南》中提出的传播途径,就可以理解为什么要重视气溶胶传播。在这三种传播途径里,“直接传播”(即“飞沫传播”)可以通过戴口罩有效防护,而且喷嚏基本上是声势浩大的一锤子买卖;并且通常咳嗽的频率也较低(流感病人大约每小时咳嗽两次左右)。“接触传播” 途径可以靠勤洗手、勤消毒来切断。早在1982年Bean等[8]就发现流感病毒在硬且光滑的表面可以存活24-48小时,但在皮肤上5分钟内病毒的感染性就减少100至1000倍;流感通过手口典型的感染概率仅为万分之一至百分之一(Nicas & Best [9])。也就是说手口接触不大可能成为主要病毒传播途径。相比之下,我们对 “气溶胶传播” 途径的认识还显得薄弱。有学者报道 [10],在气溶胶状态下,一小时后病毒都可能保持感染能力。他们认为呼吸道上皮细胞可能脱落并成为病毒离开人体的载体,为病毒保持活性提供条件。而这一小时内气溶胶凭借风势可以上青云也可以传播到几公里外的地方。当然我们也不必过于担心,因为长距离伴随着病毒浓度的急剧下降,可能远远低于感染剂量。但是这会引申出不少有意义亟待研究的科学问题。比如,以人流密集的火车站、传染病医院为中心,含病毒气溶胶密度在几公里之内的扩散是怎样的?相对恒定的风向导致的局部病毒浓度偏高是否可达到感染阈值?楼宇的间隙是否有导致局部浓度升高的可能?地貌突变和建筑周围产生的回流对气溶胶是否有富集作用?这些研究可能成为城内公共卫生风险评估提供定量依据,相应的结果甚至对气溶胶形式的恐怖袭击也有借鉴意义。三:卫生部关于气溶胶的规范说明:卫生部2009年12月1日起执行的“6个规范”的《医院隔离技术规范》中术语和定义 对“空气传播”与“飞沫传播”的定义分别是:空气传播:带有病原微生物的微粒(≤5微米)通过空气流动导致的疾病传播。飞沫传播:带有病原微生物的飞沫核(>5微米),在空气中短距离(1米内)移动到易感人群的口、鼻黏膜或眼结膜等导致的传播。经空气传播(airborne transmission)是呼吸系统传染病的主要传播方式,包括飞沫、飞沫核与尘埃三种。1. 经飞沫传播(droplet transmission) 含有大量病原体的飞沫在病人呼气、喷嚏、咳嗽时经口鼻排入环境,大的飞沫迅速降落到地面,小的飞沫在空气中短暂停留,局限于传染源周围。因此,经飞沫传播只能累及传染源周围的密切接触者。此种传播在一些拥挤的公共场所如车站、学校、临时工棚、监狱等较易发生。对环境抵抗力较弱的流感病毒、脑膜炎双球菌、百日咳杆菌等常经此方式传播。2. 经飞沫核传播(droplet nucleus transmission) 飞沫核是飞沫在空气中失去水分后由剩下的蛋白质和病原体所组成。飞沫核可以气溶胶的形式漂流到远处,在空气中存留的时间较长,一些耐干燥的病原体如白喉杆菌、结核杆菌等可以此方式传播。3. 经尘埃传播(dust transmission) 含有病原体的较大的飞沫或分泌物落在地面,干燥后形成尘埃,易感者吸入后即可感染。凡对外界抵抗力较强的病原体,如结核杆菌和炭疽杆菌芽孢,均可以此种方式传播。气溶胶传播就是主要指第二种,经飞沫核传播,飞沫核可以在空气中停留数小时,传播距离可达数百米。而飞沫传播的距离一般不超过3米。四:网络微博:通过气溶胶传播什么意思?本质上大概就是空气传播、和飞沫传播是两个意思了。飞沫传播的时候、病原裹在微小的水珠子里面飞不远、因为重力大、地球母亲把它们来回来。如果是空气传播、本质上不同了、变成麻疹、水痘、肺结核这样随风上下飞舞飘散出去一传可达几十米远的高R0疾患了。这的确很厉害很刺激眼球特别适合网络传播、但这明显并不符合全世界对于冠状病毒性疾患包括SARS、MERS在内的普遍共识。这本身作为一种特别的claim、照理应该需要特别的evidence。而且措辞非常奇怪——气溶胶是指飞沫混合在空气中形成气溶胶。有基本逻辑的人都不需要任何背景知识就知道这样的表达是有多怪多滑稽。气溶胶是气溶胶飞沫是飞沫、飞沫被空气裹住变成气溶胶、这是如何奇特的飞沫?难道普通的飞沫是在真空中飞行吗?其实按照严谨讲法、空气传染是指被蒸发了水分的飞沫核心的病原体有能力在空气中存活、漂浮、并且依然保持致病性、依然有能力引发感染的状态。现在这样的表达完全看不懂、好似在写小说一样、所以我完全看不懂这些媒体所写的气溶胶到底是想要表达什么状态、甚至都不知道他们所谓的气溶胶和普通的气溶胶是否一个词汇、以及是否在接触传播、飞沫传播和空气传播之外还有一种新的基于其间的传播形式?我不理解。不是说完全不存在气溶胶、而是对于新冠肺炎气溶胶本来应该是实验室里防止Biohazard、医院里在进行可能发生气溶胶操作等等非常特殊场景里讨论的话题。总之、这是一种很新潮的称谓。如果这是真的、那么接下来首先第一步新冠肺炎的R0是需要大幅度修改了、有兴趣的拭目以待吧。当然我已经不想再多说什么、因为可能很煞风景而且杠精们会乘坐磁悬浮四面八方飞驰而来杠:万一呢!万一呢!万一呢?!你绝对招架不住的。另一方面在现在这样的氛围之下、你往危险里说是天然正确、永坐山顶、永远不错、大家也更加喜闻乐见愿意接受、觉得好负责好给力、人担心的时候被他人说得更加担心、有时候会产生莫名感动。至于是否科学?在这个时间点上还追问的人、属于KY了张清晰简明而且可爱的四格插画让你知道要了解传染渠道这件事情没有那么难——空气传播是空气传播。飞沫传播是飞沫传播。空气传播很可能同时具有飞沫传播能力。而飞沫传播的没有空气传播能力。把新冠肺炎塑造成、或者只是语焉不详地印象操作成麻疹级别的传染病、对于公卫意识对于公众心理建设没有一点点好处。收起全文d k收起 f查看大图 m向左旋转 n向右旋转 为什么从小教育不要随地吐痰?这背后一个重要历史渊源是对于结核菌的恐惧。肺结核、典型空气传播型疾病、一口痰吐地上之后的确是被重力拉住再也不会在天上飞(空间站里吐痰除外)、但它会干掉。干了之后一些病原就完蛋了、但结核菌有能力继续活着继续有工作能力而且还能和环境里的尘埃等结合、在风力下开始新的旅程、直到另一个受害者吸进肺里。这一点、新冠肺炎根本做不到。肺结核才是黄金圣斗士、不作任何干预时R0可高达10。1936年、鲁迅死于肺结核。不要把所有精力都只用来恐惧新冠肺炎、时时刻刻告诉自己人的认知是有偏差的。若对于病原进行KPI绩效管理的话、结核无论在传播能力、传播范围、传播人数、绝对致死人数上、都可以来回把新冠肺炎扇脸扇到跪在地上哭喊大哥饶命。但结核病却同时早已被人类所习惯甚至接受、自以为然、很多人根本都一点不介意。这真的很厉害、每隔几年人间来一场这个那个疫情的时候前台上各种病毒轮番唱戏热闹非凡、你却永远不注意台下有个古老的结核杆菌拄着拐杖站在漆黑阴影里阴惨地笑而不语。这种样子、才是真·黑道老大风范:客气、低调、下手不急、用力狠毒、不断升级(耐药性)、人世间却还不认为他特别危险。五:目前未见官方结论,个人觉得不必自己吓唬自己,还是照原样防护,戴口罩,勤洗手,不聚集; 六:多看看湖北外的发病数字,心理会踏实很多;

发布了文章

今天的实时疫情界面是灰色的

无需多言,沉默。。。。。。请输入正文

努力加载中

关注

挂号

问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