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点滴滴,为了您的健康打开
关注数内容数
22844

江金华

乌镇互联网医院

主攻结直肠癌肝转移、肺癌多发转移、原发性肝癌、肝转移癌、胆管癌、肾癌、肾囊肿、膀胱癌、前列腺癌、前列腺结节、胰腺癌、头颈部恶性肿瘤等全身各部位难治性中晚期实体恶性肿瘤的精准综合治疗,包括化疗、靶向、免疫、动脉灌注化疗及介入消融治疗。

全部动态
文章
视频
回答
全部
肿瘤
AS
甲状腺结节
结直肠癌
直肠癌
肠癌
恶性肿瘤
老年肺癌
肝癌
肺癌

发布了文章

置顶

子宫内膜癌术后多发转移治疗病例

病史:患者2017年5月因无诱因出现阴道流血,出血量少,行“分段诊刮术”,病理:子宫内膜复杂性增生伴有异型增生,局灶癌变,子宫内膜腺癌伴有鳞状化生,小灶间质增生;腹核磁共振:考虑子宫内膜癌累及肌层大于50%并盆腔小淋巴结。2017年8月行“筋膜外全子宫切除术+双附件切除术+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术中冰冻病理:子宫内膜癌,浸润浅肌层,颈管及阴道切端未见癌;术后病理常规:宫体低分化子宫内膜样腺癌伴广泛鳞化,侵犯浅肌层,脉管内见癌栓,神经未见明显侵犯,标本宫颈管、阴道切端及左右宫角未见癌。2021年4月1日PET-CT检查示:1、双肺多发转移,双肺癌性淋巴管炎可能性大;2.全身多发骨转移;3.纵膈、两肺门及右侧锁骨区散在淋巴结,考虑肿瘤转移不排除。诊断:子宫内膜恶性肿瘤术后复发,2021年7月-8月予行“白蛋白紫杉醇+铂类”3程化疗,复查评估患者CEA较高,CEA690ng/ml,予更改化疗方案。2021年9月予行“白蛋白紫杉醇+吉西他滨”治疗,再次复查CEA180ng/ml,患者全身骨痛减轻,病情缓解,后续予维持治疗,患者生活质量显著提高,达到治疗预期。 总结:子宫内膜癌是发生于子宫内膜的一组上皮性恶性肿瘤,又称子宫体癌,是女性生殖道三大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其多发生于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癌是严重的妇科恶性疾病,一般来说,如果患者一般情况良好,并且没有其他的严重并发疾病,建议可以通过手术进行治疗。手术后可以通过化疗以及药物控制等方式继续后续的治疗,选择合适、敏感的化疗药物及方案非常重要,可以使患者获益最大化。

发布了文章

中性粒细胞减少分级

中性粒细胞减少是指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的降低。如果很严重,细菌及真菌感染的危险性和严重程度将有所增加。局部感染的症状可能不明显,但严重感染时,可出现发热。通过白细胞计数和分类计数可以诊断,且需要评估明确病因。如果出现发热,怀疑感染,需立即经验性给予广谱抗生素进行治疗,特别是中性粒细胞严重减少时。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用于刺激中性粒细胞的产生,并预防癌症化疗和严重慢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后的细菌感染。粒细胞(中性粒细胞)是机体抵御细菌与真菌感染的主要防线。当出现中性粒细胞减少时,机体对感染的炎症反应会减弱。中性粒细胞数的正常下限(白细胞总数×分叶核和杆状核中性粒细胞的百分比)在白人中是1500/mcL(1.5×109/L),而在黑人中则较低些(约1200/mcL[1.2×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并不像其他细胞计数那样稳定,并且可能在短时间内发生显着变化,其取决于许多因素,如活动状态、焦虑、感染及药物。因此,在明确中性粒细胞减少的严重程度时可能需要进行几次检测。中性粒细胞减少的严重程度与感染的相对危险性相关且可按如下分类:轻度:1000至1500/mcL(1~1.5×109/升)中度:500至1000/mcL(0.5~1×109/升)重度:<500/mcL(<>9/升)当中性粒细胞降至<500/mcL,内源性微生物群(如,口腔或肠道中)可引起感染。如果降至<200/mcL(<0.2×109/L)以下,炎症反应可能会减弱,在尿液或感染部位一般不会出现白细胞增多的炎症表现。急性严重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尤其是合并存在另一种因素(如,癌症),会明显损害机体免疫系统,可导致迅速致命的感染。皮肤和黏膜的完整性、组织血供和患者的营养状况也会影响感染的危险性。极度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最常见感染有蜂窝组织炎疖病肺炎败血症鼻窦炎血管导管和其他穿刺部位可额外增加皮肤感染的风险;最常见的细菌因素是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aureus,但其他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感染也有发生。常发生口腔炎、牙龈炎、直肠炎、结肠炎、甲沟炎及中耳炎。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或化疗后出现长时间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患者和应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的患者,容易发生真菌感染。



发布了文章

ADC神药DS-8201国内获批上市

2023年2月24日,NMPA(国家药品监管局)宣布,由阿斯利康和第一三共联合开发的ADC药物DS-8201 (英文商品名Enhertu、中文商品名优赫得)已获得上市许可,获批适应症为HER2阳性乳腺癌。 DS-8201和乳腺癌 DESTINY-Breast03研究是一项全球多中心、开放标签的III期随机对照临床试验,首次头对头比较了T-DXd与T-DM1在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二线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共计入组了524例不可切除或转移性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2022年圣安东尼奥乳腺癌研讨会(SABCS)大会更新其最新数据,截止到2022年7月25日为止,T-DXd和T-DM1组的中位随访时间分别达到了28.4个月和26.5个月,T-DXd组mPFS是T-DM1组的4倍以上,为28.8个月(22.4-37.9)vs 6.8个月(5.6-8.2),HR=0.33(0.26-0.43),P<0.000001。在次要研究终点中,DCR高达96.6%(vs T-DM1组76.8%),确证的ORR达78.5%(vs T-DM1组35.0%),其中21.1%的患者实现了肿瘤完全缓解(vs T-DM1组9.5%)。美国FDA已经于2022年5月批准T-DXd用于治疗无法切除或转移性HER2阳性乳腺癌的成人患者,这些患者接受过至少一种抗HER2治疗方案,并在疾病转移阶段或在新辅助或辅助疗法期间以及之后六个月内出现疾病的复发。DS-8201其他瘤种的研究数据 胃癌:DS-8201实验组的总生存期(OS)为12.5个月,客观缓解率(ORR)为40.5% DS-8201中位PFS为5.6个月,中位DOR为11.3个月,死亡率降低了41%。 肺癌:所有患者的ORR为57.7%,1.9%的患者(1例)达到完全缓解,55.8%的患者(29例)为部分缓解;中位缓解持续时间(DOR):8.7个月。数据表明DS-8201对肺癌的疗效很稳定。 结直肠癌:中位治疗反应为3.5个月;38.5%患者继续DS-8201治疗。确认的ORR在队列A(HER2阳性)为45.3%,包括1例完全缓解,23例部分缓解。既往接受过抗HER2治疗的患者的客观缓解率为43.8%。疾病控制率为83.0%;中位PFS为6.9个月;中位OS未达到。队列B或C未观察到反应。 2019年12月20日,DS-8201在美国获批,适应症为HER2阳性乳腺癌。 此后4年,陆续在日本、欧盟、英国等地相继获批。 作为第一三共重磅药物,DS-8201在美国获得特殊审评5种:优先审评 、突破性疗法、快速通道 、加速批准 、孤儿药;在中国获得特殊审评2种:优先审评、突破性疗法;在日本获得特殊审评1种:先驱策略 。 DS-8201已在全球不同地区获批上市7种适应症:HER2突变型非小细胞肺癌、HER2低表达乳腺癌、胃食管交界处腺癌 、HER2阳性胃癌、胃癌、乳腺癌、HER2阳性乳腺癌。












发布了文章

结直肠癌肝转移该怎么治疗?

结直肠癌为什么容易转移到肝脏?结直肠癌一般最容易发生转移的器官就是肝脏。为什么说肠癌最容易转移到肝上面呢?因为在生理上,人体肠道的静脉血液要将肠道吸收的各种营养物质如糖,蛋白,脂肪等通过门静脉输送入肝脏,在肝脏进行吸收及再加工,供应机体所需。也就是说,肠道的血主要回流至肝脏,因此,肝脏是肠癌血行转移最主要的靶器官。在结直肠癌患者的整个病程中,超过50%的患者会在结直肠癌手术前或手术后出现肝转移。结直肠癌肝转移能手术吗?以往观点认为,肿瘤一旦发生转移就意味着患者已到了晚期,失去了手术治疗的机会。而今,基于多学科综合治疗平台的建立和多学科协作(MDT)理念的深入人心,肠癌肝转移的治疗策略发生了革命性改变。手术切除是唯一可能治愈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方法。临床上,大约有20%左右的肠癌肝转移患者能够进行肝转移灶的手术切除,这部分患者的特点是仅有肝转移,病灶大小及数量较少,转移灶集中于1个或2个肝叶,切除转移瘤后能保留足够的肝脏体积。患者进行手术切除后,联合术后辅助化疗,预后较好,五年生存率达到50%左右。不能手术切除的肝转移灶怎么办?即使不能做手术切除,结肠癌肝转移的治疗方法也有很多。其中,全身治疗方法包括化疗,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而局部治疗方法包括,局部消融治疗,介入治疗,放疗等等。可以肯定的是,积极有效的综合治疗可以控制疾病快速进展,明显延长患者生存时间。一、全身化疗联合靶向治疗自从上世纪90年代伊立替康和奥沙利铂两大基石化疗药物出现后,不可切除的晚期结直肠癌的治疗已经全面进入了化疗时代。目前结直肠癌常用的化疗药物主要包括5-FU/LV、伊立替康、奥沙利铂、卡培他滨、曲氟尿苷替匹嘧啶和雷替曲塞。常用的靶向药物包括西妥昔单抗、贝伐珠单抗、瑞戈非尼和呋喹替尼。众多药物如何选择呢?实际上,在制定治疗方案前,患者需要进行基因检测,包括RAS和BRAF,以及PIK3CA和微卫星不稳定(MSI)基因的检测,根据基因分型决定化疗/靶向治疗方案。临床证据显示,对于RAS/BRAF野生型左半结肠癌患者,两药化疗联合抗EGFR单抗是较好的治疗选择。对RAS/BRAF野生型的右半结直肠癌患者,两药联合抗VEGF单抗是可以选择的方案。对RAS基因突变的患者,可以选择化疗联合抗VEGF单抗治疗。二、免疫治疗近年来,免疫治疗一直是各大癌症研究的热点。在结直肠癌领域,针对MSI-H/dMMR人群的研究从2015年就陆续开展。目前多项临床研究表明,对于MSI-H人群患者,首选推荐采用免疫治疗,次选化疗联合靶向治疗,因为免疫治疗与跟单纯化疗/靶向治疗比较,能够更好地延缓患者肿瘤进展,并延长生存时间。而且同化疗比较,免疫治疗整体毒副反应明显低于化疗/靶向治疗,患者耐受性好。然而,MSI-H肠癌患者只占总体人群的5%左右,余下95%都是MSS型肠癌患者。对于这部分患者,2019年REGONIVO研究发现,将PD-1单抗和肠癌三线标准治疗瑞戈非尼联合,取得了36%的有效率。今年在美国临床肿瘤年会(ASCO)公布MEDETREME试验研究发现,FOLFOX6化疗联合durvalumab(D药)和tremelimumab(T药)治疗,肿瘤缓解率达到62.5%,肿瘤消失(CR)比率高达25%,显示了良好的治疗疗效。三、局部治疗1.射频微波消融(RFA)与消融(MWA)治疗对于肝转移病灶数量较少,体积较小的患者,一般情况不适宜或不愿意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推荐使用射频消融或微波消融术。射频消融治疗肝转移灶要求肿瘤最大直径<3cm且一次消融最多<5枚。微波消融MWA适用于直径在5cm以内的单发肿瘤、或最大直径≤3cm、数量≤3个的中小肿瘤。2.介入治疗对于肿瘤数量较多,肿瘤负荷较大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尤其是化疗及靶向治疗疗效不佳的患者,可采取介入治疗,提高肝脏局部治疗疗效。肠癌肝转移的介入治疗方法包括四种: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载药微球介入(DEB-TACE),肝动脉化疗灌注(HAIC)及肝动脉放疗栓塞(TARE)。具体选择哪种介入治疗模式,要根据患者的肿瘤大小,数量,血供情况,既往治疗历史,身体耐受力进行个体化选择。3.放疗肠癌转移灶的放射治疗一般需要多个学科的医生共同讨论,最终制定出最合理的治疗方案。—般根据以下几方面判断:①转移灶大小、个数、具体部位;②患者接受其它治疗的情况;③转移器官如肝脏,本身的功能状态;④其它部位肿瘤的控制情况。结直肠癌转移灶的放射治疗主要的目的是减轻肿瘤局部症状,对数目少或者孤立的病灶起到根治作用。

发布了文章

结直肠癌肝转移----肝动脉灌注化疗作用显著

       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死亡率在全部恶性肿瘤中分别位居第3及第5位,肝脏是最常见的转移部位,大约60%的患者在整个病程中发生肝转移,这是死亡的主要原因。不幸的是,大约85%的病人无法手术切除,5年生存率通常是6-10%。对于能够接受外科手术切除肝转移的患者,无论是否进行辅助化疗,都可以获得更高的生存率。        近几十年来,辅助治疗的患者5年生存率从25-39%增加到40-50%。生存率的提高归功于几个因素:外科手术、介入治疗、新化疗药物及分子靶向药物。         国外学者首次对肝动脉灌注化疗(HAIC)与5-氟尿嘧啶/亚叶酸钠系统静脉化疗进行随机研究显示,有效率分别为41%和14%。随着伊立替康和奥沙利铂新化疗药的出现,全身治疗得到了改善;然而,肝动脉灌注化疗(HAIC)对这些药物的反应也有所增加,反应率高达80%。对于KRAS野生型患者,肝动脉灌注化疗(HAIC)联合全身化疗的中位生存期为68个月。对于难治性疾病患者,有效率在30%左右,平均生存期为20个月。在四个随机试验中的三个研究结果显示,肝切除术后辅助肝动脉灌注化疗(HAIC),与单纯全身治疗相比,肝脏无病生存率和总无病生存率均增加。斯隆凯特林纪念癌症中心(MemorialSloanKetteringCancerCenter)最近更新的肝脏切除术后辅助治疗显示,5年生存率为78%。因此,肝动脉灌注化疗(HAIC)在可切除和不可切除的结肠癌癌肝转移中均有一定作用。        约25%的结直肠癌患者在确诊时发生肝转移,结直肠癌的转移扩散可能呈阶梯式,经门静脉扩散至肝脏。肝动脉灌注化疗(HAIC)的基本原理是基于肝脏的双重血液供应,直径大于1cm的肝转移源于肝动脉的血液供应,而正常肝细胞则多由门静脉供血。某些具有高首过提取率的药物可以输送到动脉循环中,从而在肝脏中产生高浓度的药物,而全身毒性最小,如肝动脉灌注(HAI)5-氟脱氧尿苷(FUDR)的全身毒性(例如恶心,呕吐,粘膜炎和骨髓抑制)非常低,因为FUDR的HAI提取率为95%。        因此,肝动脉灌注化疗(HAIC)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的疗效远高于静脉化疗(41%VS14%),对于KRAS野生型患者,HAIC联合全身化疗的中位生存期为68个月;不能切除的肝转移瘤患者,使用肝动脉灌注化疗(HAIC)加全身化疗可使患者转为切除,获得治愈的机会;最近的肝脏切除术后肝动脉灌注化疗(HAIC)辅助治疗显示,5年生存率为78%。

发布了文章

如何有效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

结直肠癌一旦发生肝转移,如何有效治疗,提高生存预后,显得尤其重要,很多治疗效果非常显著,远远超出预期效果。1.  什么是结直肠癌肝转移?结直肠癌肝转移就是结直肠癌通过血液系统转移至肝脏并在肝脏种植生长。肝转移瘤虽然长在肝上,但肝转移癌不同于原发性肝癌,结直肠癌肝转移的细胞生物学行为与结直肠癌细胞一致的。2.结直肠癌如果发生了肝转移会有症状嘛?大部分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早期是没有什么特殊症状。其实大部分患者是因为肠道的相关症状进行就诊的,例如:便血、便秘、腹泻交替等肠道的症状,在检查肝脏的时候发现合并有肝转移的现象。还有一部分患者是在结直肠癌手术后定期复查随访过程中发现了肝脏转移病灶。但是晚期肝转移常常会合并有肝区的疼痛、肿块、黄疸等肝脏相关的症状。 3.  结直肠癌为什么特别容易发生肝转移? 从解剖学角度来讲,结直肠的血液主要通过门静脉直接汇入肝脏。因此,结直肠癌细胞脱离肠道后,第一站就来到肝脏,因此最容易发生肝转移。肝脏富含丰富的血窦,对于转移瘤的着床生长提供了必要条件。右侧特别是肝曲段结肠,毗邻肝脏,也可以直接浸润转移到肝内。 4.  那些检查可以诊断结直肠癌肝转移? 临床上,超声、CT和MRI都是结直肠癌肝转移常用的诊断方法。 超声检查是结直肠癌肝转移较为经济实用的诊断方法,临床上常用于初筛或常规术后随访。 增强CT检查是目前结直肠癌肝转移诊断和术前分期的首选影像学检查。 目前,MRI是诊断与评价结直肠癌肝转移最准确的方法,敏感性约为91.0%~97.0%。即使对于<10mm的病变,仍具有很高的检出率。 5.  结直肠癌发生了肝转移就无法治愈了? 传统的观念认为,结直肠癌一旦发生肝转移,已经属于晚期,生存时间不多,手术治疗已经不再有价值。其实,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认识误区!结直肠癌肝转移的确为晚期肿瘤,但是结直肠癌与其它肿瘤不同,结直肠癌的肝转移是一种特殊状态,多数情况可能仅局限于肝脏,不伴有其它地方转移。通俗地说:出现了肝转移,只要手术能切除肝脏的转移,约一半的患者可以获得和没有肝转移类似的治疗效果。 6.  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发现肝转移后,要根据肝内转移病灶的数量、大小、部位的不同、病人的一般身体状况等,而采取相应不同的治疗方法。目前,MDT(多学科讨论)是国际公认的肿瘤治疗模式,该治疗模式整合了医院的各个学科优势,每一位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都应进行多学科讨论,综合应用手术切除、射频消融、介入、化疗、靶向、放疗、免疫治疗等综合治疗手段,使病人能够获得整体化、综合性的治疗方案,得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7.  结直肠癌肝转移手术切除有意义?   目前,手术切除是国际公认的能治愈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标准方法。如果单纯姑息化疗或对症支持治疗,大部分患者存活不会超过1年,但如果可以通过手术切除肝转移病灶,配合化疗等综合治疗,大约有接近一半的患者能存活5年以上,而在肿瘤治疗中,我们认为存活5年就算达到了治愈标准。因此,碰到结直肠癌肝转移,务必要找外科大夫看看,如果能手术完整切除所有病灶的话,即有可以获得治愈的可能。 8.  不能手术切除的肝转移灶应该怎么办?   对于初始不可切除的结直肠癌肝转移,应通过多学科团队对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进行全面评估,个性化制定治疗目标。应用有效的化疗,以及分子靶向药物等综合治疗方式,最大程度地缩小瘤体或增加残肝体积,使不可切除的肝转移灶转变为可以手术切除,从而使获得手术治愈的可能。 9.  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术后还应该注意那些事项呢? 病人要经过专业医生全程管理,良好的医从性是影响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 患者术后应该定期回医院规律随访复查,不可长期失访,否则肿瘤进展过快可能会导致错失治疗机会。 饮食方面也是患者术后最关心的问题。要进食易消化的东西,不建议吃辛辣刺激高脂肪的食物。建议适当多吃一些新鲜的蔬菜水果或者是果汁,需要适当补充优质蛋白,像鱼肉、虾、鸡蛋这类食物。同时,要进行适当的运动,提高机体免疫力和抵抗力,保持积极乐观的心理状态,也有助于疾病的康复。

发布了文章

结直肠癌的有效治疗方案

1.单个肝转移灶且<2cm;无手术禁忌,无围手术期化疗指征;原发灶已经切除或容易切除,推荐直接手术,术后给予辅助化疗。推荐术后辅助化疗期限为6个月,方案可选mFOLFOX612疗程或CapeOX8疗程,但目前尚无循证医学证据;不推荐辅助治疗中加用靶向药物;不推荐含CPT-11的方案作为辅助治疗方案。2.转移灶>3个;最大径≥5cm;转移瘤出现距离原发灶切除时间<12个月;原发灶伴有淋巴结转移;CEA>200ng/ml。只要具备任何一项标准,推荐围手术期化疗。方案可选mFOLFOX6或CapeOX;若患者原发病灶辅助化疗结束后12个月内出现肝转移或外周神经毒性未完全缓解,可考虑FOLFIRI方案(尚无循证医学证据);暂不推荐使用靶向治疗 3.术前新辅助疗程一般不超过2~3个月;避免发生影像学CR;术后辅助化疗使用新辅助有效的方案;围手术期化疗总疗程为6个月(双周方案12个疗程,3周方案8个疗程)。 4.局部进展期直肠癌,临床分期为cT3-4和/或cN(+);MRI测量肿瘤浸润系膜深度>5mm或CRM(+)推荐新辅助放化疗。新辅助放疗可选用3D-CRT或IMRT技术,DT45~50Gy;分次DT1.8~2,0Gy;或5Gy×5次,在化疗间歇期进行。 5.新辅助同期放化疗方案:放疗期间同步采用氟尿嘧啶或卡培他滨为基础的化疗或参加临床研究。 6.对于多发、位置较深、直径<3cm的转移瘤可联合术中消融,即可提高根治切除率,也可降低术后并发症风险。肿瘤位于肝实质内,直径<3cm,消融治疗可达到根治效果;不推荐对直径>5cm以上的肿瘤采用消融治疗。 7.潜在可切除肿瘤的转化性化疗方案首选FOLFIRI/FOLFOX+C225(RAS野生型),或FOLFOXIRI±贝伐单抗,或临床研究;其次可选择FOLFOX/CapeOx/FOLFIRI±贝伐单抗。若患者身体条件许可的情况下,采用有效率高的化疗方案。 8.转化治疗开始后2个月内应重新评估可切除性,如果不能切除,则继续化疗;每2个月再次评估,一旦可以手术立即手术切除。术后化疗,使用转化化疗有效方案,围手术期化疗总疗程为6个月(双周方案12个疗程,3周方案8个疗程)。 9.如果转化治疗中使用了贝伐单抗,那么最后一次贝伐单抗治疗结束和手术的间隔最少6周,术后6~8周方可再次使用贝伐单抗。 10.转化治疗6个月后肝转移瘤依然无法切除,则进入姑息治疗。 11.对于不可切除的肝转移患者以全身化疗为主要治疗手段。若能耐受高强度化疗且肿瘤负荷较大者:推荐使用高有效率的方案,尽可能最大限度地迅速缩小肿瘤,缓解症状,推荐优先使用FOLFIRI/FOLFOX+C225(RAS野生型),或FOLFOXIRI±贝伐单抗。 12.肿瘤负荷不大、无临床症状的不可切除肝转移者,优先使用FOLFIRI/FOLFOX/CapeOx±贝伐单抗或C225(RAS基因野生型)等作为初始治疗方案。对于不能耐受的患者可选择静脉输注5-Fu/LV或卡培他滨±贝伐单抗。 13.经治疗后肿瘤达到PR或者SD,但仍无法切除或者出现不可耐受的不良反应,可给予维持治疗。 14.围手术期化疗对于手术与化疗的最佳顺序,目前仍有争议。但目前倾向新辅助化疗+术后辅助化疗的模式。 15.贝伐单抗联合化疗能否用于可切除的肝转移瘤的围手术期化疗,目前尚无直接的循证医学证据。 16.NEWEPOC试验证实对于可切除肝转移的围手术期治疗,C225联合靶向没有任何获益,该临床试验被提前终止,因此不推荐靶向药物用于可切除肝转移的新辅助治疗。 17.术前评估注意患者化疗后肝损伤,如奥沙利铂引起肝血窦阻塞(蓝肝综合征),伊立替康可导致脂肪性肝炎(黄肝综合征)。 18.原发灶无症状,转移瘤不可切除的结直肠癌,原发瘤是否切除的价值取决于两点: (1)原发瘤切除后能否为后续化疗提供更好的安全性,从目前结果来看,这一点是没有必要的,原发瘤不切除不影响后续治疗的开展; (2)原发灶切除能否带来额外的获益尚存争议。

努力加载中

关注

挂号

问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