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点滴滴,为了您的健康打开
关注数内容数
8122

崔霞

乌镇互联网医院

主任医师/无 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儿科专家

全部动态
文章
视频
回答
全部
呼吸道感染
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发布了文章

儿童发热不退,中医外治有方法

近期全国多地气温骤降,儿童呼吸道感染的病人却是增多,发病初期主要表现发热,而且多为高热,39-40度,伴有轻微咳嗽、流涕,热退后咳嗽明显。发热短则2-3天,发热时间长的长达1周。部分儿童,体温正常1-2天后,再次高热。发热期间服用各种退热药热退不理想,或者体温稍降,很快又升高。有的宝宝因为高热引起惊厥。近期的呼吸道感染大多数是病毒感染引起,血常规检查提示白细胞总数不高,中性分类稍高,甚至疾病后期白细胞总数还会低于正常。抗生素无法对抗病毒感染,所以提醒家长切莫因为孩子发热高,时间长而急着口服或静点抗生素。发热也是自身免疫系统对抗疾病的反应。治疗一般是抗病毒治疗,中药有较好的抗病毒作用。在发病期间除了服用药物治疗,多饮水,注意休息,饮食清淡好消化也很重要。另外中医很多外治方法也有助退热。  一、放血疗法  放血疗法即为刺血疗法,属于儿科外治法的一种。即用三棱针或者其他针具刺入“络脉”,使血液适量流出或加挤压流出,达到治疗目的一种独特外治法。  刺血疗法可以起到泄热解毒、调和气血、活血祛瘀、通经活络、消肿止痛的作用。  根据病证,点刺相应的穴位,挤出几滴血。一般放血1次,若为急性病症,可以次日再放1次。多数病人在针刺放血1-2次后好转。  二、刮痧  刮痧疗法具有活血祛瘀,调和阴阳,疏风散热作用。  在需刮拭部位涂刮痧油或甘油,起到润滑作用,根据不同的病证,选择不同部位。使皮肤出现痧点。两次刮痧间隔3-7天。一般操作1次。  三、大椎刺络拔罐法  大椎穴位于督脉,督脉为阳经所汇,是退热要穴。在大椎穴进行皮肤消毒后,用三棱针点刺出血后,再行拔罐,以加强刺血治疗的作用。  一般治疗1次,有较好的退热效果。  四、足浴退热  人体的足部是多条经络的汇聚点,包括三条阳经(胃经、胆经、膀胱经)的终止点和三条阴经(脾经、肝经、肾经)的起始点。足浴疗法是中医外治法的一种,它通过刺激足部穴位、反射区和经络来达到保健和治疗疾病的目的。根据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选择相应的药物水煎,洗浴足部,使药物通过皮肤腧穴吸收,发挥其功效,达到内病外治的目的。小儿皮肤娇嫩,更易于药物吸收。足浴方法简单,疗效确切且安全无毒副作用,患儿依从性好。通过洗浴足部,能改善局部或全身的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疏通经络和调节神经功能,促进代谢。  一般根据发热的证型,辨证选择相应的药物,水煎后,进行足浴,水温以患儿能耐受为宜,每次泡洗15-20分钟,并同时按摩足底。  五、中药雾化或者灌肠治疗  中药抗病毒作用肯定,但由于味道不佳,孩子依从差。其实中药的给药途径还可以通过雾化或者肛门给入(又称灌肠),相对口服,孩子容易接受,而且起效快,也是一种不错的治疗方法。  以上方法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联合使用,没有不良反应,不会出现应用退热药的胃肠不适。在口服泰诺、美林等退热药的同时,辅助应用上述外治疗法,可以减少口服退热药的次数,缩短病程。提醒家长,切莫因为孩子发热高或者时间长,随意口服抗生素或者静脉输液,除非孩子呕吐明显,不能服药或精神状态较差。

发布了文章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睿睿安静,是乖吗?        睿睿是个8月大的小男孩,长得虎头虎脑的,但却不象别的宝宝那样伊呀学语,妈咪有时干活时把他放在床上,睿睿总是老老实实地待在原地,也不闹,因为他还不会爬,妈咪也毫不担心他会摔在地下,邻居们看见睿睿,都会夸宝宝乖,妈咪也挺高兴。不过,睿睿也有让妈咪发愁的地方,就是比较懒,眼瞅着邻居家同龄大小的宝宝都会爬了,睿睿丝毫还没有爬的意思,妈咪每天都想办法训练他爬,但没起作用。有一天睿睿发热,妈咪带他上医院看病,医生认真的为睿睿作了检查,然后又让睿睿去做化验。结果出来后,医生告诉妈咪,宝宝的发热主要是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又指着化验单上的结果,告诉妈咪睿睿患有贫血。妈咪非常不理解,睿睿一直挺健康的,这是第一次生病,怎么就贫血呢?        医生仔细询问了妈咪睿睿的喂养情况以及语言和运动等的发育情况。然后解释了睿睿贫血的原因。原来睿睿主要吃母乳,虽然加了些辅食,但也只是米粉而已。宝宝在出生4个月以内,体内的铁主要是在胎儿期后3个月从母体获得的,这个期间的铁足够宝宝合成血红蛋白,也就是血色素。而4个月以后,宝宝生长发育较为迅速,对铁的需要增加,但母乳和谷物所含铁量很少,难以满足宝宝生长的需要,宝宝就会发生贫血。铁缺乏的贫血叫缺铁性贫血。这种贫血较为多见。睿睿患的就是上述缺铁性贫血。另外,妈咪孕期贫血,宝宝也会贫血。        宝宝在生长发育中不仅需要摄入铁,也需要维生素B12和叶酸。如果缺乏就会导致巨幼红细胞贫血。维生素B12主要存在于动物性食物中,如果宝宝没有添加辅食或妈咪常期以素食为主,就会导致维生素B12缺乏;羊乳中缺乏叶酸,单纯以羊乳喂养,就会出现贫血。 贫血的临床表现:        1.皮肤粘膜苍白或发黄,尤其是口唇及甲床最为明显。        2.食欲减退,毛发干枯。        3.宝宝不爱运动,精神萎靡,生长发育迟缓,较大的宝宝感觉头晕乏力。        这样看来,睿睿其实不是乖,也不是懒,而是因为贫血精神头差,不爱动。正常8个月大的宝宝,应该会爬了,而且总是咿呀学语。相反,睿睿就太过“安静”了。经过治疗,睿睿变得活泼了,很快就就学会了爬。 治疗        1. 小儿生血糖浆:每次10ml,1日2-3次。        2. 复方阿胶浆:每次5-10ml,1日2次。        3. 同时配合维生素C口服。 推拿疗法:        补脾经、推三关200次,揉按脾俞、胃俞、足三里各50次,捏脊3-5遍。 调护        1. 婴儿要及时添加含铁丰富且易消化的辅助食品,如肝、瘦肉、鱼、动物血等。        2. 服铁剂时忌服茶叶水,避免与牛奶同时服用。        3. 纠正偏食、挑食、零食等不良习惯。

发布了文章

厌食

纠正小儿厌食孩子长得高        厌食是小儿时期的一种常见病症,1~6岁儿童多见,城市儿童要比农村孩子多见。长期厌食孩子的身高及体重明显低于同龄儿童,由于发育迟缓抵抗力低下,更容易发生反复呼吸道感染;严重影响小儿生长发育和身心健康。        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茁壮成长。可是有些孩子吃饭比喝药还要困难,实在令许多父母烦恼。怎样才能让宝宝不偏食、挑食纠正厌食的毛病呢?我们知道每年的春夏之际是万物复苏,草木方萌的季节,同时也是儿童身高增长最快的时间,因此在春夏时节应注意纠正小儿厌食症的发生。但纠正厌食,用单纯的口服中药往往不能有效改善症状,只有利用综合方法来纠正小儿厌食,才会获得满意疗效。 一、调整饮食习惯:        许多宝宝厌食主要由于喂养不当形成,所以调整饮食习惯,科学合理的喂养就显得尤为重要。婴儿期应注意按时规律添加辅食,让孩子及早接触并适应不同的口味,为将来断奶并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做好准备。而幼儿,应尽早养成独立进食习惯,并对独立进食予以鼓励,同时注意不断变换食物的做法,俗话说“胃以喜食为补 ”,只有食物具有良好的色、香、味、形才能更好的吸引宝宝进餐。勿片面强调高营养食品,鼓励孩子多吃蔬菜和粗粮。学龄期儿童,除继续鼓励宝宝独立进食外,应注意让宝宝专心进食,并注意不要任由孩子吃零食,尤其饭前不要吃零食和甜品,饮料也要少喝,因为饮料多含糖较高,久之,同样影响宝宝的食欲。让宝宝多做一些户外活动,适当的活动有助于宝宝增加胃口。 二、捏脊治疗:        对于厌食时间较短的小儿,捏脊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外治方法,由于不用药物,见效明显,家长都乐于接受。与传统捏脊手法不同的是,根据宝宝症状表现的不同,在捏脊基础上,又相应增加一些穴位进行推拿。如大便欠消化或伴腹泻,推补三关,推补大肠,推上七节骨,揉板门;便秘者,清泻大肠,泻天河水,推下七节骨,或泻六腑、按揉天枢;脾气急躁,睡眠不安者,推补三关,泻天河水,加揉小天心;无明显上述症状,则揉板门,推补三关,平推大肠;一般每日1次,10日为一疗程,推拿部位以微红发热为度,特别要注意小儿皮肤娇嫩,推拿手法一定要轻柔,不要推伤皮肤。 三、药物治疗:        厌食时间较长,单纯捏脊见效较慢,此时应配合中药治疗,“脾气通于口,脾和则口能知五味矣”,故治疗厌食重在调脾胃,药物多以健脾为主。如以面色黄,消瘦,食欲不佳为主要症状的,可选用小儿胃宝;伴有大便不成形,排便次数多的,选用脾可欣;伴有便秘的,选用健脾化积口服液;如脾气急燥爱哭闹、夜寐不安的宝宝,可选择小儿肠胃康;有的宝宝除厌食外,常易患反复呼吸道感染,此时可选择童康片,既可增加食欲,又能预防反复呼吸道感染。如果用上述中成药治疗效果不佳,应带孩子到医院由医生根据具体情况治疗。 四、居家食疗方:        对厌食的小儿在日常饮食中,辅以食疗有助于纠正厌食。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小食疗方:        1. 山药薏米粥:薏米100克,山药50克,煮粥,适合大便不成形、排便次数多的脾虚厌食证。        2. 红薯蔬菜粥:将50克红薯,50克白菜,均洗净切块或菜末,与100克大米同煮,适于便秘儿童。        3. 黄瓜雪梨汁:将一根黄瓜和一个雪花梨榨汁饮用,适于胃热便秘。        4. 百合莲子粥:取鲜百合100克或百合干50克,莲子50克,大米100克,洗净煮粥,适于胃阴不足,睡眠不安的厌食证。        5. 山药红枣粥:山药50克,大枣10枚,小米100克,煮粥,适于脾虚厌食证。        6. 苦瓜绿豆粥:取苦瓜50克,赤小豆、绿豆各50克,扁豆50克,大米100克煮粥,适于夏季厌食证。

发布了文章

雷火灸治疗小儿慢性咳嗽68例

       慢性咳嗽是儿科常见病症之一,多见于体质虚弱的小儿,并多伴有佝偻病、贫血和反复呼吸道感染。由于该病症状单一,病因复杂多样,诊断治疗较为困难。在发病期间应用抗生素等药物治疗,疗效往往不佳,转而求治中医。近来我们开展雷火灸治疗小儿慢性咳嗽68例,取得了一定疗效,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68例慢性咳嗽患儿均为门诊病例,其中病程最短为4周,最长6月;男36例,女32例;年龄最小2岁,最大12岁。 2. 治疗方法        患儿取坐姿,头向后仰,点燃灸条,距离皮肤2~3公分,灸至皮肤红热为度,时间约为15~20min。分别灸天突、膻中、肺俞、定喘及合谷等穴,如食滞明显,可加中脘、脾俞、胃俞等穴,每天1次,9次为1疗程,视病情轻重和病程长短灸1~2疗程。疗程结束后统计疗效。 3. 治疗结果 3.1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咳嗽消失,听诊干湿罗音消失;好转:咳嗽减轻,肺部听诊干湿罗音减少;未愈:咳嗽症状及肺部体征无改善。 3.2结果  68例咳嗽中,治愈54例,好转13例,未愈1例,有效率98.5%,治愈率为79.2%。 4.典型病例        患儿,男,3岁。反复咳嗽咳痰1月余,肺部听诊可及少量痰鸣音及干罗音。曾诊断为支气管炎,予口服抗生素及止咳化痰中成药治疗1周,咳嗽有所减轻,仍痰多,又继服抗生素,改服中药汤剂治疗1周,症状时轻时重,遂停用抗生素,继服汤剂治疗,并背部贴止咳贴治疗1周,症状无明显改善。考虑患儿为慢性咳嗽,遂停用药物及止咳贴治疗,改用雷火灸治疗。点燃雷火灸条,距离皮肤2~3公分,分别灸双侧肺俞、定喘、合谷,患儿咳嗽痰多,灸天突、膻中,因患儿疾病日久,食欲不振,加灸脾俞、胃俞。每穴灸至皮肤微红发热后,移至下一腧穴,每天1次,连续灸9天。治疗1天后,患儿晚上咳嗽次数减少,治疗3天咳嗽明显减轻,咳痰及肺部痰鸣音较前减少,干罗音不明显。继治6天,咳嗽咳痰消失,肺部听诊无异常,食欲也较前好转。 5.体会        儿童慢性咳嗽是指咳嗽持续3~4周以上[1],在很多儿童的成长过程中都曾发生。邹商群[2]总结慢性咳嗽112例,认为支原体感染、咳嗽变异性哮喘及反复呼吸道感染是慢性咳嗽的主要原因。王有成[3]总结120例慢性咳嗽患儿,也认为反复呼吸道感染、咳嗽变异性哮喘、支原体肺炎是常见的小儿慢性咳嗽病因,另外认为有部分慢性咳嗽是由副鼻窦炎和胃食管反流引起。我们在对68例慢性咳嗽的患儿诊治中发现,能明确疾病诊断的有7例肺炎,11例哮喘,20例支气管炎,其余诊断不明,但均有反复呼吸道感染病史。由于慢性咳嗽均具有病程长,症状容易反复的特点,患儿多伴有食欲下降,睡眠不安等症状,抵抗力也降低。长时间应用药物治疗,患儿依从性差,见效慢。应用雷火灸治疗不仅见效快,患儿对灸条的温热刺激依从性好。        雷火灸又名“雷火神针”,首见于《本草纲目》,属于中医灸法的范畴。但它不同于传统的艾条,而是加入了一些温经散寒、清肺化痰、活血化瘀等中药,不仅可以起到传统温经散寒、通经活络的作用,还有明显的止咳平喘、健脾益气等作用。慢性咳嗽病程较长,经久不愈多耗伤正气,致使肺气亏虚,脾气不足,痰液内生,阻于肺络,肺失宣肃,咳嗽不止。治疗宜补肺健脾,宣肺化痰,降逆止咳,故灸肺俞、脾俞、胃俞补肺健脾,可谓肺脾同取,标本合治,定喘、天突为就近取穴,可降气平喘,灸膻中加强顺气化痰止咳作用,手太阴与手阳明互为表里,合谷为阳明经原穴,配以肺俞,加强宣肺功效。通过雷火灸治疗,慢性咳嗽多获良效。《内经》指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慢性咳嗽的发病涉及多个脏腑,雷火灸疗法可根据咳嗽兼症的不同,予以灵活选穴施术。临床上配合药物治疗支气管炎、肺炎等急性呼吸道感染,也取得了满意疗效。现代医学证实,灸法不仅可以促进炎性物质的吸收,改变血流变情况,还可提高免疫力。        近年来外治法由于其副作用少,患儿依从性好,临床疗效满意,受到家长的欢迎, 也引起儿科医师的重视。我们在治疗中发现,雷火灸不仅治疗咳嗽,对其他多种疾病如鼻炎、厌食、便秘、腹胀、腹痛、腹泻、遗尿等均有良效,值得临床推广和研究。 参考文献 [1]丁国芬,万伟琳.小儿慢性咳嗽[J].国外医学儿科分册,1995,22(1):15~18 [2]邹商群.儿童慢性咳嗽的病因和诊断探讨[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2,4(5):502~503 [3]王有成,汤小园.小儿慢性咳嗽120例病因分析[J].浙江实用医学,2003,8(6):373

发布了文章

如何预防治疗宝宝便秘

       便秘可由多种原因引起,有饮食不足,比如宝宝进食少,如果是单纯靠牛奶喂养的新生儿,奶中糖量不足,均使大便干燥。除此之外,食物成分不当,如进食蛋白质如肉类过多,而进食碳水化合物(如米面等)和富含纤维素的蔬菜等少,同样可引起便秘。如果宝宝生活不规律,也会影响正常排便反射的建立,出现便秘。        便秘的宝宝除了有大便排出困难的症状外,还可出现以下表现:        1腹部胀满,食欲不振,恶心呕吐。        2面红唇红,口干口臭,或口舌生疮,舌红苔黄。        3性情急躁,手足心热,睡眠不安。        4部分患儿由于便秘,还易上火,出现上呼吸道感染。        由于便秘的原因不是单一的,部分患儿还有便秘的家族史 ,靠单一的治疗方法往往不能取得良效,故需综合治疗。 一、食物结构的调整        *母乳喂养的婴儿,一般较少发生便秘,如发生,则添加润肠的辅食如加糖的菜水,番茄汁等,到4个月时,即可加菜泥及水果泥,也可喂些蜂蜜水。        *人工喂养儿,牛奶中要加适量的糖,一般100ml奶中加8g糖。        *吃蛋白食品的同时,注意增加谷类等粗粮,如玉米、小米、麦片、红薯,多吃蔬菜。        *注意水果不能替代蔬菜。 二、排便习惯的训练        *三个月的婴儿即可训练蹲盆习惯,一般在清晨喂奶后进行,较大的儿童可在睡前进行,每天的定时排便,旨在建立排便反射,故每天不论小儿有无便意,均需坚持。 三、药物治疗        *伴有口臭,唇红等热象的小儿口服一捻金胶囊,每次1-2粒,每天2-3次。        *便秘时间较长,较消瘦,食欲不振的,面色发黄的,可予小儿健脾化积口服液,1支/次,每天2~3次。        *食欲好,大便干燥,可予小儿化食丸,每次1~2丸,每日1~2次。 四、按摩        *可在每晚睡前推下六腑,清大肠,揉中脘,摩腹,推下七节骨。

发布了文章

秋冬时节,如何预防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

       反复呼吸道感染是儿童时期的常见病、多发病,多发生于6个月~6岁的小儿,2~3岁的幼儿尤为多见。大多会表现为反复发热、咳嗽、流涕等呼吸道症状,有的还经常多汗,食欲不振,挑食厌食,脸上缺乏应有的红润,多鼻周发青或面色萎黄晦暗,体重偏轻;有的孩子经常咽部充血,扁桃体肿大;有的孩子睡眠不安或入睡困难,常常手脚心发热,大便干燥。这些孩子可以说三天两头上医院,一个月有半个月在生病吃药,许多家长都有辗转就诊的经历。由于反复发生感染,抗生素成为经常使用的药物,有的孩子由于口服或静注抗生素后往往还会出现腹泻或食欲不振等不适。尤其是气候骤变,或者季节交替时,这样的孩子更是难以幸免。中医称这样的孩子为易感儿,认为是正气不足,肺脏娇嫩,肌表不固,导致反复感邪,且病不易愈,或者稍愈又再次感邪。最近各地不断有新增甲型流感及甲型H1N1病例,随着季节逐渐转凉,今年秋冬季更令家长担心紧张不已。那么如何预防反复呼吸道感染呢? 一、注意生活起居        由于早晚温差较大,家长一定要随时注意给孩子增减衣服,捂得过厚,可减弱孩子对外界温度变化的适应能力,还会致孩子生内热,稍受风寒,即可感冒。婴幼儿可以进行“三浴”锻炼,即日光浴、空气浴、水浴,较大的儿童每天要进行适当的户外活动,既可增强体质,又有助于孩子对冷空气的适应,正如古人云“不可暖衣,宜时见风日”。发病季节不要带孩子去人多的公共场所,减少感染机会。 二、平衡饮食        秋冬季多燥,注意多饮水,多吃富含维生素及纤维素的蔬菜水果,饮食宜以清淡为宜,勿过食煎炸及辛辣食品,有的易感儿喜食肉食或甜食,较少进食蔬菜水果,极易导致食滞,转而化火生痰,引起发热、咳嗽,并会出现便秘。故提醒家长饮食一定均衡,不要认为孩子体虚,就一味追求高营养高热量饮食。并让孩子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多日不便,既影响食欲,也会助生内热,出现口臭、咽痛,甚至发热。 三、捏脊治疗        捏脊的方法民间由来已久,近年来经过不断实践及实验研究,均证实其对呼吸道感染有确切的预防效果。由于不用药物,家长较乐于接受。捏脊主要在脊柱两侧的华佗夹脊穴操作,华佗夹脊穴贯穿脊柱,其与体内各个脏腑均有一定的相关性,故刺激该穴,可以起到培本固元,调理脏腑,振奋阳气、通调气血的作用,从而达到扶正祛邪、提高免疫能力的目的。实际应用中,根据孩子的体质类型,和发病特点的不同,常配合一些其他的穴位进行推拿,如多汗食少的孩子,需推三关、补肺、补脾、开板门,便秘内热明显的孩子,需清天河水、下推七节骨等,睡眠不安、性情急躁的孩子,还可清肝、捣小天心等。只要坚持治疗,均可起到良好的效果。 四、膏方调养        古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之说,认为秋冬是养生保健的最佳时机。故江浙沪一带非常盛行进食膏方,尤其许多慢性病、体弱多病的人,通过服食膏方达到祛病强身的目的。易感儿由于反复发生呼吸道感染,不仅体弱,还会导致生长发育迟缓,或体重不增,进一步加重呼吸道感染的发生。膏方则是根据孩子的体质,选择不同的药物精心熬制而成,具有很好的调养作用,冬季服食膏方后,既可以防病,又有助来年春夏的生长。

发布了文章

宝宝发热时妈妈怎么做?

       发热是宝宝常见的一个症状,常令爸爸妈妈手足无措,紧张不安。        倘若遇到这种情况,妈妈怎么应对呢?        首先,遇到宝宝发热,如果体温不超过38.5度,切忌不要给宝宝捂得太厚,应该给宝宝松解衣服,以利于散热,正在睡中,不要给宝宝盖得太厚,注意给宝宝多饮水,同时也可以给宝宝采取物理降温的方式退热,如额头上贴一贴凉,用温水擦拭,必要时也可以给宝宝洗温水澡。如遇到高热,超过38.5度,可先给宝宝口服泰诺或美林,上述的护理和物理降温的方法也是适用的。妈妈不要一看宝宝发热,就往医院跑,根据体温不同,可以先做上述处理,再往医院就诊,因为有的宝宝往往在就诊途中突然出现高热惊厥。如果妈妈稍作处理,再去医院,就会好的多。另外建议就诊时给宝宝带些水。        引起发热的原因有很多,宝宝治疗后,往往不会立即退热,妈妈一定要多观察,不要太紧张。 常见疾病:        1岁以内的小婴儿容易得幼儿急疹,这个疾病一般发热时间在3~5天,然后热退疹出,治疗就是对症,没有特别理想的办法缩短病程,所以这就需要沉得住气。        上呼吸道感染(俗称感冒),90%是病毒引起的,发热时间也多在2~3天,其中有一种特殊类型,叫疱疹性咽峡炎,不仅发热,患儿还咽痛的厉害,一般发热在3~4天。有的病毒性感冒,发热时间甚至更长。        扁桃体化脓发热时间也很长,一般在3天左右,长的会5~7天,主要是抗感染治疗(也就是会用到抗生素)。        其他如肺炎(尤其近年比较多见的支原体肺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发热时间均比较长,对于这些疾病,妈妈要有心理准备,体温一般不会很快恢复正常。 发热时妈妈们的误区        “宝宝发热,马上应用抗生素”,抗生素不是灵丹妙药,只有细菌感染,用了才有效,如果是病毒感染,往往是无效的。        “发热了,只有输液好的快”。事实上输液也是有指征的,呕吐明显,不能口服药物;出现明显脱水症状;重症感染,包括化扁、肺炎等。        “只要输液就一定好”,治病有个过程,俗称疗程,不同的疾病,疗程不等,所以输液有1~3天,3~5天,5~7天,甚至更长。        “中药来的慢,又苦,宝宝吃不了”,实际上有的病毒性感染的疾病,中药效果不仅不慢,效果还很好,去年底,流感流行期间,中药就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如果宝宝在发热过程中,精神不好,或者病情发生变化,一定要记着及时就诊。

发布了文章

雷火灸治疗慢性咳嗽、反复呼吸道感染

       雷火灸,又名“雷火神针,属于中医灸法的范畴。它不同于传统的艾条,而是加入了一些温经散寒、活血化瘀等中药。所谓“针所不宜,灸之所致”,通过雷火灸条灸治一些特定穴位,可以起到散寒止痛、通经活络、温阳益气、宣通鼻窍等作用。适合于反复呼吸道感染、慢性咳嗽、鼻炎、厌食、腹胀、腹痛、腹泻、遗尿等病症。欢迎前来就诊。

发布了文章

中医特色外治疗法

中药离子导入        中药离子导入是使用特殊设计的电脉冲波,通过温热和磁场的作用,将高科技工艺提取并精炼成的液体外敷药物,加快有效成份作用到特定穴位上的一种外治疗法。外敷药物针对不同疾病类型分为呼吸系统药物、消化系统药物和遗尿治疗药物。这种疗法使药物直达病灶,避免口服的降解破坏,提高病变部位的药物浓度,延长药物作用时间,提高药物疗效,同时还具有物理治疗的双重功效,使两种作用同时产生,互为因果,又相互促进与加强。        中药离子导入疗效好,无痛苦,无副作用,可明显缩短疾病病程。孩子乐于接受。        适应症:肺炎、支气管炎、咳嗽、咳痰、气喘、腹泻、腹痛、呕吐、厌食、遗尿等。中药离子导入治疗无痛苦、,易为患儿及家长接受,从临床观察看,中药离子导入是辅助治疗小儿肺炎、支气管炎、腹泻、腹痛、呕吐和遗尿的一种新的给药途径,疗效确切,如果宝宝反复腹泻、腹痛,肺炎、支气管炎、咳嗽总不好转,又不配合输液、服药,中药离子导入不失为一种好的治疗方法。 拔罐疗法        拔罐属于传统中医疗法,在儿科主要适用于咳嗽、咯痰及肺炎后期湿啰音久不消除者。一般在发热退去以后2天进行,3岁以上即可使用,1天1次,可连续拔罐3天。        由于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儿童时期发病率最高的是呼吸系统疾病,如感冒、咳嗽、支气管炎、肺炎、哮喘。患呼吸系统疾病后,尤其气管炎、肺炎咳嗽、咳痰明显,肺部罗音久不消除,此时辅助拔罐疗效显著。 捏脊疗法        捏脊疗法主要刺激小儿背部脊柱两侧的华佗夹脊穴。背部属于督脉走行部位,又是足太阳膀胱经循行路线,足太阳膀胱经相当于人体藩篱,是一道抵御外邪的屏障,其经络上的穴位,又与五脏六腑相关。故捏脊疗法可起到疏通经络、调整阴阳、促进气血运行、改善脏腑功能以及增强机体抗病能力等作用。在健脾和胃方面的功效也尤为突出。通过捏脊疗法治疗,不仅可以帮宝宝防治疾病,而且还能促进宝宝生长发育,强身健体。        根据宝宝所患疾病的不同,还配以不同穴位进行推拿,疗效肯定。一般一个疗程10天,根据宝宝病情,一般可以捏1-3个疗程。        适应症:小儿疳积、消化不良、厌食、腹泻、呕吐、便秘、感冒、咳喘、夜啼、遗尿、反复呼吸道感染等症。 敷脐疗法        中医敷脐疗法源远流长,其疗效肯定,简便易廉。敷脐根据病情选择适当药物,加工成粉末,用醋或料酒调成糊状,敷在神阙穴,亦即肚脐。神阙位于任脉,其为经气之汇海,五脏六腑之根本,故通过药物敷脐可起到健脾温肾、和胃理肠、散结通滞等作用。        适应症:腹泻、便秘、腹痛、遗尿、腹胀、厌食等症。 耳穴按压        耳与五脏六腑的关系十分密切,是机体体表与内脏联系的重要部位。如《素问·金匮真言论》说:“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开窍于耳,藏精于心。”《灵枢·脉度》亦说:“肾气温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矣。”《难经·四十难》也说:“肺主声,故令耳闻声。”后世医著在论述耳与脏腑的关系时更为详细,如《千金方》中说“……神者,心之脏……心气通于舌,非窍也,其通于窍者,寄见于耳,荣华于耳。”《证治准绳》也说:“肾为耳窍之主,心为耳窍之客。”可见耳与脏腑在生理方面是息息相关的。因此贴压耳穴可调节脏腑和器官功能活动,从而治疗疾病。 本疗法简、便、验、廉,患儿易于接受。        适应症:腹痛、呕吐、便秘、痛经、厌食、失眠、多梦、肥胖。 伏九贴敷疗法        儿科根据中医“冬病夏治,夏病冬防”、“子午流注,适时开穴”的理论,开展伏九贴敷疗法。即在每年的夏季和冬季贴敷于相关穴位,使药物通过皮肤渗透吸收,激发经气,促使经络畅通、气血调和,可以有效减少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发病次数,还能调节人体免疫功能,增强机体抗病能力。        伏九贴于夏季三伏(每“伏”第一、二、三天)、冬季三九(每“九”第一、二、三天)进行贴敷,三年为一疗程。疗效与疗程成正比,贴敷时间越长,疗效越好。        适应症:反复呼吸道感染、哮喘、肺炎、急慢性支气管炎、咽炎、扁桃体炎、鼻炎等疾病。 雷火灸        雷火灸,又名“雷火神针”,属于中医灸法的范畴。它不同于传统的艾条,而是加人了一些温经散寒、清肺化痰、活血化瘀等中药,可起到温经散寒、通经活络的作用,还有明显的止咳平喘、健脾益气等作用。        适应症:咳嗽,鼻炎、厌食、便秘、腹胀、腹痛、腹泻、遗尿等。

发布了文章

如何根据孩子体质进行预防治疗呼吸道疾病

       近年来,临床上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体质在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而孩子普遍具有“脏腑娇嫩,形气不足”“发病容易,传变迅速”的特点,所以体质在发病中的作用就更为明显。什么是体质?体质是指形成于先天,定型于后天的个体在形态结构、代谢和生理机能上相对稳定的个体机体特性。也就是说体质形成与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均关系密切。先天因素主要取决父母,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孩子患病与家长近似,而后天因素包括饮食、地理环境、体育锻炼、精神因素以及医药等因素,对体质的形成和改变都有很大影响。不同体质类型的人,对某些致病因素具有不同的易感性。        比如说小儿由于脏腑娇嫩,肺气不足,所以对呼吸道疾病及传染性疾病普遍易感,每遇季节交替或者接触患病人群,常常难以幸免,患儿可以出现反复感冒、支气管炎、肺炎、扁桃体炎、咽炎等疾病,或者即使没有明显的感染病灶,也长期咳嗽或流涕不愈,令孩子的爸爸妈妈极其紧张、担心。由于反复生病,多数患儿食欲不佳,大便不调,或腹泻,或便秘,脸色比较差,体重或身高低于同龄儿。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现?这还是与体质有一定的联系。我们把正常、健康的儿童的体质称为均衡质,而易患疾病的患儿称为不均衡质,不均衡质的孩子又有肺脾气虚、脾肾不足、胃肠积热、脾虚肝亢、痰湿体质等的不同。在患病方面就存在一定的倾向性。肺脾气虚的孩子,就容易反复发生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鼻炎,病后咳嗽或流涕不止,平素食欲不振或多食易吐,多汗,大便或干或不成形。如果伴有肝旺的孩子还表现为脾气大,易烦躁哭闹,睡眠不安等。而脾肾不足的孩子容易发生哮喘、咳嗽,有的孩子可以表现为尿频或尿床,睡中汗多,手足心热或手脚冰凉等,比较瘦小。胃肠积热的孩子就容易出现反复咽炎、扁桃体炎,平素大便干结,口臭明显,食欲比较旺盛。而痰湿体质明显的孩子,就会表现为咳嗽、痰多明显。        虽然体质是相对稳定的个性特征,但具有可变性。通过调理用药可以改善和影响,甚至可以改变体质,从而减少孩子的发病,真正做到未病先防。近年来,我科根据孩子体质的不同,结合季节气候特点,开展了辨质调理、辨质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效果明显。 一、四时捏脊治疗        每个季节具有特有节气特点,据古代五行理论描述,春季为风当令,主生,夏季为火当令,主长,长夏季节主要指七八月,多湿,主化,秋季多燥,主收,而冬季多寒,主藏。而五脏化生五气,具有生长化收藏功能。四时捏脊就根据五脏对应不同的季节的关系,结合孩子体质的不同,进行相应的推拿手法治疗,每个季节,推拿治疗15~30天,可以起到增强体质,防病保健的目的。 二、伏九贴敷疗法        三伏和三九是一年中两个特殊的节气,三伏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三九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一个是阳气最旺,一是阴气最盛,中医讲“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冬病夏治”,“夏病冬防”,而孩子为稚阴稚阳之体,即阴阳均未臻完善,每年在三伏三九进行贴敷,不仅可以起到激发经气,调整阴阳的作用,也可以有效防治反复呼吸道感染、咳嗽、哮喘、鼻炎、扁桃体炎的发病。 三、冬至进食膏方        古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之说,认为秋冬是养生保健的最佳时机。故江浙沪一带非常盛行进食膏方,尤其许多慢性病、体弱多病的人,通过服食膏方达到祛病强身的目的。反复发生呼吸道感染,不仅体弱,还会导致生长发育迟缓,或体重不增,进一步加重呼吸道感染的发生。膏方则是根据孩子的体质,选择不同的药物精心熬制而成,具有很好的调养作用,冬季服食膏方后,既可以防病,强身健体,又有助来年春夏的生长。我科根据临床孩子比较多见的两种体质如肺脾不足、脾肾不足,熬制了两种膏方,每到冬至,可以服食,由于膏方为中药加冰糖熬制,既保证了药效,又改善了口感,药量比较少,服食比较方便,孩子们均容易配合。 四、辨质用药调理        古代用药讲究“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医之于无事之前”。疾病往往包括未病、初病、病愈,对于易患疾病孩子的调理治疗需要抓住不同的阶段,给予不同的治疗。经常患病的孩子往往治疗仅限于初病或者说已病,症状消失马上停药,其实孩子在患呼吸道疾病同时,不仅有呼吸道症状,往往还伴有或平素就存在脾胃功能的不足,经常会出现食欲不佳,呕吐、腹泻或者便秘,睡眠不安,性急易烦等症状,如果不加以治疗或调理,患儿短期内再次出现呼吸道症状的反复,如此,反复不已,令家长们苦不堪言,所以对于这样的孩子光治疗已病还是不够的,在未病之时,或既病之后,根据体质进行调理用药,既做到防病于未然,又可彻底清除病邪。        其实根据体质用药调理就是做到个体化治疗,具体到每个孩子,由于体质不同,需要不同的治疗方案,可谓量体裁衣,依体质治病,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每个孩子的疗效。

发布了文章

咳嗽的护理和饮食调养

       每到秋冬季节,很多儿童都容易咳嗽,而且迁延难愈。引起儿童常见的咳嗽原因除了感冒和一些急性炎症如支气管炎、肺炎外,另外几个常见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鼻后滴注综合征:咳嗽以夜间和清晨为重,伴或不伴咳痰,患儿有鼻塞,感到似乎有东西滴入咽后壁,经常清嗓。        咳嗽变异性咳嗽:咳嗽时间长,少痰或无痰,运动或吸入冷空气后咳嗽加重,感冒也常使咳嗽加重。        过敏性咳嗽:表现为干咳,不伴喘息及呼吸困难,可有其他过敏性疾病。        感染性咳嗽:为呼吸道病毒或衣原体、支原体感染以后所致。主要见于5岁以下儿童。咳嗽发生在上呼吸道感染之后。而发热、咽痛、流涕等症状消失后,咳嗽仍然持续。        中医认为咳嗽的主要病变部位在肺,为肺失宣肃、肺气上逆所致。咳嗽分为外感咳嗽和内伤咳嗽。外感咳嗽,发病较急,咳声高扬,病程短,多伴有感冒症状。内伤咳嗽,发病较缓,咳声低沉,病程较长。内伤咳嗽为外感咳嗽治疗不当,迁延不愈,或由于肺脾气虚或他病影响。内伤咳嗽分为痰热咳嗽、痰湿咳嗽、肺气亏虚、肺阴亏虚四个证型。        痰热咳嗽:咳嗽痰多,痰稠色黄,不易咯出。多面赤、唇红,或口渴,便干。多为肺脾虚弱,气不化津生痰所致,或由于平素食积生痰化热,或由于咳嗽日久,致痰热蕴结,阻于气道。        痰湿咳嗽: 咳嗽痰多,喉间痰鸣,痰色白而稀。并伴有食欲不振,疲乏,大便不成形等。由于小儿脾常不足,饮食不化,或过食生冷,酿为痰浊。        肺气虚咳嗽:久咳不止,咳嗽无力,痰白清稀。多面色苍白,多汗,食少,倦怠,主要见于体质虚弱易感患儿,或由于外感咳嗽经久不愈耗伤正气,使肺气亏虚,脾气虚弱,内生痰液。        肺阴虚咳嗽:久咳不止,干咳无痰,或痰少难咳。多手足心热,入睡汗多,大便干燥。由于久咳不愈,耗伤肺津,而表现为燥咳。 【常用中成药选择】 痰热咳嗽:金振口服液,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小儿清热利肺口服液,肺力咳合剂 痰湿咳嗽:止咳橘红口服液,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橘红止咳颗粒 阴虚咳嗽:养阴清肺口服液,槐杞黄颗粒 气虚咳嗽:玉屏风散,童康片,黄芪颗粒,六君子丸 咽痒咽干咳嗽(无痰):儿童清咽解热解热口服液或者蒲地蓝消炎口服液+肺力咳合剂 【特色治疗】 1伏九贴敷:利用“冬病夏治,夏病冬防”的的理论,在每年的夏季三伏和冬季三九贴敷,可以起到预防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作用,还能调节人体免疫功能,增强机体抗病能力。 2中药离子导入:中药离子导入是使用特殊设计的电脉冲波,通过温热和磁场的作用,将高科技工艺提取并精炼成的液体外敷药物,加快有效成份作用到特定穴位上的一种外治疗法。可治疗咳嗽痰多病症。 3拔罐疗法:古称“角法” 通过负压作用促进局部炎症吸收,且开泄腠理毛窍,使病邪从皮毛而出。通过温热作用,可复其阳气,散其病邪;促进炎症吸收。 4雷火灸,又名“雷火神针”,属于中医灸法的范畴。它不同于传统的艾条,而是加人了一些温经散寒、清肺化痰、活血化瘀等中药,可起到温经散寒、通经活络的作用,还有明显的止咳平喘、健脾益气等作用。 5中药雾化吸入:咽痒咽干咳嗽,属于咽炎引起,可以做做中药雾化。可以起到清热利咽止咳作用。 【饮食疗法】 1.梨+冰糖+川贝        把梨靠柄部横断切开,挖去中间核后放入2-3粒冰糖,5-6粒川贝(川贝要敲碎成末),把梨拼对拼好放入碗里,上锅蒸30分钟左右即可,分两次给宝宝吃。此方有润肺、止咳作用,适用于干咳久咳,无痰或痰少。 2.煮萝卜水        白萝卜洗净,切4-5薄片,放入小锅内,加大半碗水,放火上烧开后,再改用小火煮5分钟即可。等水稍凉后再给宝宝喝,适用于痰湿咳嗽和食积咳嗽。 3.荸荠        取2-3只荸荠去皮,切成薄片,放入锅中,加一碗水,在火上烧5分钟即可。对热性咳嗽,吐脓痰者效果好。 4. 山药粥        把山药去皮,切成小块放入食品粉碎机内,再加半碗水,将山药加工成稀糊状。然后倒入锅中,放火上烧,同时要不停地搅动,烧开即可。宝宝最好在空腹时食用,做好的一碗山药粥可以分2-3次喂宝宝。山药健脾胃、补肺气、益肾精,此方最适合婴幼儿食用,不但能止咳治哮喘,还对小儿的厌食、虚汗多、流口水、气虚胆小等病症也有很好的治疗效果。需要注意的是,山药煎煮的时间不宜过久, 否则其中所含的淀粉酶就会分解,丧失滋补功效。 5. 红枣+白果        此方适合2岁以上的宝宝食用。取红枣3粒、白果3粒放入小锅中,加上大半碗水,中火烧10分钟即可。每晚临睡前给宝宝服用。红枣性温、益气补气,健脾胃;白果性平敛肺气,定咳喘,并有固肾的作用,所以对一些久咳不愈、反复感冒、咳嗽的患儿很有效果,同时它还可以治疗遗尿症。 【日常护理】        小儿咳嗽注意“养”,俗话说“三分治,七分养”,欲治愈小儿咳嗽不可不注意“养”。        1.保持居室内空气新鲜:厨房油烟要排出,家长更不可在家吞云吐雾过烟瘾。应定时开窗换气。 污浊的空气对呼吸道粘膜会造成不良刺激,可使呼吸道粘膜充血、水肿、分泌异常或加重咳嗽,严重的可引起喘息症状。        2.及时增减衣被:许多家长认为,孩子肯定比大人怕冷,他们往往不分季节,不分室内室外,将孩子捂得过厚,包得过严,不让孩子受一点寒气,其结果是造成机体调节能力差,抵抗力低下。        3.居室保持适当湿度:气候干燥时,可常用湿拖把拖地,或在地上洒些水。 环境过于干燥,空气湿气下降,粘膜发干、变脆,小血管可能破裂出血,纤毛运动受限,痰液不易咯出。        4.注意饮食调节:        俗话说“鱼生火,肉生痰,青菜豆腐保平安”。中医认为,鱼、蟹、虾和肥肉等荤腥、油腻食物,可能助湿生痰,有的还可能引起过敏反应,加重病情。辣椒、胡椒、生姜等辛辣之品,对呼吸道有刺激作用,使咳嗽加重,要注意避免。而新鲜蔬菜如青菜、胡萝卜、西红柿等,可以供给多种维生素和无机盐,有利于机体代谢功能的恢复。        5.保证充足睡眠:应设法让孩子多卧床休息,保证孩子充足的睡眠,以利于机体康复。

发布了文章

节假日谨防宝宝积食

       每到节假日各医院儿科会骤增一些胃肠疾病的宝宝,基本上都是以呕吐、腹泻、食欲不振、腹痛腹胀等症状来就诊。为什么宝宝会出现这样的不适呢?这和宝宝节日期间的不良饮食习惯有很大的关系,节日期间,长辈们都希望宝宝多吃,饮食中往往少不了鱼虾肉蛋等高热量食物,不仅如此,宝宝吃的零食也比平时多,由于进食不规律或过量饮食,超出了宝宝的消化能力,导致宝宝出现积食。那么,妈妈们节日期间该如何应对宝宝的积食情况呢? 1.中医辨析积食        宝宝的生理特点是脾常不足,饮食不能自己节制,如果妈妈未注意控制宝宝进食的数量和种类,就会导致脾胃的运化功能受到影响,致饮食不化,停滞在胃脘。就会出现腹胀、腹痛,不思饮食,或者呕吐,腹泻的症状。 关键原因为: 脾胃素虚        宝宝本身脾胃就弱,饮食稍有增加,即导致脾胃不能充分运化,出现饮食停滞。 饮食不当        过量饮食,冷热不调,或者恣食煎炸食品或肉类,均可导致脾胃受损,饮食积而不化。所谓“胃之所纳,脾气不足以胜之,故不消也”。 食滞可化热        饮食停滞,积而不化,可以郁而化热,也可以酿湿成痰。 2.居家如何判断积食        1、宝宝患病前有过食或饮食不当的情况。        2、不想吃饭,肚子胀满,大便不成形,秽臭,或便秘。        3、宝宝可有烦躁不安,夜间哭闹或呕吐。        4、口臭,舌苔厚。 3.巧辨积食证型        通过仔细观察宝宝的表现,可以进行辨证,给宝宝选择一些合适的中成药物。积食主要分为食滞脾胃、脾虚夹积、食滞化热。 食滞脾胃 看:观察宝宝吃饭时的反应,往往食欲不振,乳婴儿拒奶,观察呕吐物和大便,多有不消化饮食物,或有奶瓣。观察宝宝睡眠,会很不安稳,或者趴着睡。舌苔白厚或者粘腻。 闻:呕吐物或者大便酸腐臭秽,口气酸臭。 摸:摸摸宝宝的肚子多胀满,不喜欢被揉按。 问:问宝宝哪里不舒服,多会指肚子,并会说恶心。往往呕吐后宝宝反而感觉舒服。 治疗:消食导滞        应选择具有消食作用的药物,中成药可用保和丸、健胃消食口服液、四磨汤口服液等。 食积化热 看:观察宝宝的面部两颊,食积化热多发红,大便多干燥或燥结如球,排便时比较费劲。  夜间同样睡眠不安,喜欢蹬被。口唇红或干燥,有的宝宝还会生口疮,舌红,舌苔黄厚。 闻:口气热,晨起口臭明显。 摸:摸摸宝宝的肚子,也多胀满,手足心热,甚至会出现发热。 问:宝宝会说口渴,喜欢喝水。 治疗:消食导滞清热        这个证型的宝宝既有食积表现,又有化热特点,治疗既要消食导滞,又要注意清热,中成药可选择小儿化食丸,小儿豉翘清热颗粒,王氏保赤丸等。 脾虚夹积 看:观察宝宝的面色,多发黄,没有光泽,宝宝多比较瘦。大便稀,不成形,加有不消化的食物。睡觉时,喜欢伏卧。观察舌头,舌色淡红,舌苔薄白,微腻。 闻:大便酸臭,无明显口臭。 摸:宝宝的肚子大,而且胀,喜欢揉按。 问:宝宝平时就容易说肚子不舒服或者痛。 治疗:这个证型的宝宝本身就脾虚,或者经常生病服药,导致脾胃虚弱。稍有饮食不当,就容易积食。治疗既要健脾,又要加强消食。中成药选择小儿健脾化积口服液,小儿肠胃康、启脾丸。 4.加强饮食护理        宝宝发生食滞,饮食一定注意清淡好消化,可以暂时吃粥和面片等,少进油腻和生冷食物。适当减少饮食和奶量,有助脾胃功能的尽快恢复。待胃肠功能慢慢恢复后,再恢复正常饮食。并可配合一些食疗和外治方法,如:        鸡内金30g,白糖适量。研细粉,每次服1-2g,1日1-2次。        山药、神曲、炒麦芽、扁豆、焦山楂各15g,粳米200g。前5味药煮30分钟,去渣,再放粳米熬煮成粥,吃时加适量白糖即可。 外治疗法 敷脐疗法:用丁香开胃贴敷脐,每天1贴,连贴3天。 推拿 捏脊:从尾骶到大椎穴沿脊柱两旁连续捏3遍,第4遍时每捏两下提一下,然后再捏2遍,使局部皮肤潮红、微热。并揉板门、清大肠、补脾各100次。每天1次,7次为一疗程。   5.合理饮食是预防的关键        中医认为“乳贵有时,食贵有节”,节日期间注意宝宝合理饮食,非常重要。        1、饮食宜均衡,勿纵容宝宝一味吃肉食。        2、避免生冷,尤忌冷热不调。        3、进食注意定时,勿过食零食。        4、如发现宝宝舌苔厚,口臭,饮食一定要以清淡和好消化为主。        5、容易食滞化热的孩子,注意养成每天排便习惯。        6、平素脾虚的孩子,应该适当健脾。        7、宝宝如果腹痛、呕吐、腹泻症状明显,或者发热,精神不好,还是要带宝宝及时医院就诊。

发布了文章

穴位贴敷治疗儿科常见病

穴位贴敷        穴位贴敷是依据经络学说治疗疾病的一种中医外治方法。操作时选取特定穴位贴敷某些药物,既起到对腧穴的刺激作用,药物又可通过穴位吸收,发挥药效,为融经络、穴位、药物为一体的复合性治疗方法 。小儿皮肤娇嫩,脏气清灵,对外治法反应较为敏感,穴位贴敷是一种无痛,无创伤,副作用小,宝宝依从性好的绿色疗法。        我科根据宝宝疾病特点,制备了下列多种穴位贴敷药物。        止泻贴:治疗小儿腹泻病。        开胃贴:治疗厌食、消化不良。        健脾贴:治疗脾虚、脾胃不和。        便秘贴:治疗便秘。        腹痛贴:治疗肠痉挛、功能性腹痛、腹胀        止呕消胀贴:治疗呕吐、腹胀。        止汗贴:治疗自汗、盗汗。        遗尿贴:治疗尿频、遗尿。        止咳贴:治疗咳嗽。        鼻炎贴:治疗鼻塞、流涕。        咽炎贴:治疗咽炎。

发布了文章

宝宝生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不一定输液

       每年冬季,呼吸道疾病的高发冬季,宝宝由于各方面功能还没有发育完善,与成人相比,更容易生病。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主要是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桃体炎、支气管炎、肺炎等。表现为发热、咳嗽、咽痛等症状。爸爸妈妈看到宝宝生病非常紧张心疼,为了让宝宝尽快恢复,少些痛苦,到医院就诊时,经常会要求医生给宝宝输液,认为输液比口服用药见效快。果真如此吗?其实这是家长认识的一个误区。        事实上,大多数疾病是不需要输液的,而且有的疾病输液并不比吃药恢复快。        比如说上呼吸道感染,俗称感冒,90%以上是由病毒感染引起,表现为发热、流涕、咳嗽、咽痛,临床治疗一般就是对症治疗,给予口服退热药及止咳利咽等药物。由于病毒感染具有一定的自限性,宝宝经过合适的治疗及充足的休息很快就可恢复,完全没有必要输液治疗。目前对病毒感染所出现的症状使用抗病毒药物治疗,效果不太确切。而应用抗生素静点治疗病毒感染,不仅无效,而且滥用抗生素还会导致宝宝发生耐药,影响以后疾病的治疗。        除此之外,输液本身也存在一些弊端,比如患儿之间发生交叉感染,可能使病情加重。频繁输液,使用抗生素,细菌的耐药性增强,输液的效果会降低。宝宝的肝肾脏功能发育还不完善,输液加重对肝肾的负担。儿童较成人更容易发生输液反应,引起各脏器损伤。常见的输液反应如发热,畏寒或寒战,过敏性休克等,有的输液反应一旦发生,很难逆转。静脉输液,也会对宝宝的血管产生刺激,宝宝在输液过程中,会感觉输液的部位疼痛。        当然,有些情况还是要进行输液治疗的。比如宝宝全身情况比较差,精神不好,或者严重呕吐不能进食;腹泻出现严重脱水;或者是重症感染。        所以,提倡妈妈从小养成孩子的吃药习惯,用药时能口服的最好不要坚持输液治疗,口服用药不良反应最轻、最少,因此也最安全,还可防止交叉感染,减少宝宝输液时的不良反应。

发布了文章

春季调理脾胃,宝宝成长更给力

       度过了漫长寒冷的一整个冬季,生机盎然的春天马上就要来啦,有经验的妈妈都知道,春季是宝宝长身体的黄金时期,中医认为,小儿体禀少阳,而“春乃少阳之气”,宝宝感受春季生发之气的召唤,就像一株株破土而出的稚嫩幼苗,在跃跃欲试地准备着发芽长高。小树长的高不高,松土施肥不能少,而宝宝长的壮不壮,调理脾胃可是关键哦。        宝宝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高峰时期,各种营养物质需求旺盛,可是眼看着宝宝不爱吃饭,没有食欲,或是吃的不少却不长肉,着实令很多妈妈伤脑筋。其实这种情况多与脾胃虚弱有关。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饮食水谷都要靠脾胃的消化吸收才能转化为供宝宝生长发育的营养物质,脾胃虚弱则运化功能失调,表现为食欲不振,进食量少,吸收不良,大便偏干或偏稀,久之就会导致宝宝面色无华,形体瘦弱,不爱长个儿,看起来比同龄的小朋友小一圈儿。        此外,脾胃失和还可影响睡眠,古人云“胃不和则卧不安”,消化不良常常是导致宝宝睡眠不安稳、翻滚哭闹的重要原因,而促进宝宝长个儿的生长激素绝大部分都是在睡眠中分泌的,所以睡觉不好的宝宝不仅消耗父母的精力,其生长发育的速度也会减慢。        那么,该如何为宝宝调理脾胃呢?在这里教给妈妈们几个简单易行的小对策: 1、 食疗妙方:        (1) 大米50g,山药、薏米各30g,鸡内金10g,大枣3~5枚,熬粥食用。适用于脾胃虚弱型的宝宝,主要表现为食欲不振,面色无华,乏力,大便多不成形。        (2) 大米50g,山药30g,百合20g,核桃仁15g,鸡内金6g,冰糖适量,熬粥食用。适用于脾胃阴虚型的宝宝,主要表现为食欲不振,口干喜饮,口唇发干,大便偏干,地图舌。 2、 捏脊疗法:        具体方法为,两手捏住宝宝背部尾椎处的皮肤,提起,沿着脊柱向上提捏至脖颈处,连捏6遍。其中一遍捏三下,提一下。每天坚持为宝宝捏脊,可以激发宝宝的经气,强壮脾胃功能,促进消化吸收,提高免疫力,而且又免去了吃药的痛苦,所以特别推荐给妈妈们。        小贴士:提醒妈妈,中医治疗厌食讲究“胃以喜为补”,即选择宝宝喜欢的食物,诱导开胃,待宝宝食欲改善后,再逐渐考虑营养需要。切忌强迫进食。        春天离我们越来越近了,妈妈们不要错过这个最佳时机,让我们为宝宝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条件,让每一个宝宝都能健康茁壮地成长。

发布了文章

赶走秋燥


发布了文章

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的防治

       小儿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中医称为“乳蛾”,临床上为常见病、多发病,近几年呈现明显上升趋势。有的孩子会一年数次发病,甚至有的不到一个月发作一次。        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临床主要表现主要是高热,咽喉肿痛,可引起局部及全身并发症,如中耳炎、咽旁脓肿、风湿热、急性肾炎等, 由于反复发作很多孩子表现为慢性扁桃体肥大,影响呼吸,严重危害小儿健康。扁桃体炎频繁反复的发作,让家长很焦虑,常纠结于保守治疗还是手术摘除的矛盾中。        西医治疗本病主要采用抗菌消炎的方法。由于抗生素的广泛使用与滥用, 耐药菌株逐渐增加,单用西药治疗疗程长, 并且不能有效控制扁桃体炎的反复发作。有的孩子因为扁桃体化脓几乎每月都在输液。        而是否使用扁桃体切除术, 仍存在争议。因为扁桃体作为免疫器官,有其生理功能, 特别是儿童, 扁桃体对机体具有重要的保护作用。扁桃体摘除术后可出现并发症。        中医或中西医结合治疗扁桃体炎具有很大的优势。中医认为本病主要是肺胃蕴热, 中医辨证应用中草药或者中成药治疗,或者配合外治法如中药雾化、针刺放血等治疗,在退热时间、扁桃体消肿及减少脓性分泌物等方面都有良好的效果,并且可以控制其复发。 病例        患儿,男,5岁。4岁起反复出现扁桃体化脓,每次均表现为高热,医院就诊查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多在10×109/L以上,基本上以静点抗生素治疗为主,一般静点5-7天。痊愈后,间隔1-2月再次出现发热,扁桃体化脓。平素大便干,口臭,手足心热。由于反复生病,频繁使用抗生素,希望中药治疗,到我院就诊。就诊时,患儿发热39度,白细胞15×109/L,予口服抗生素,辨证应用中草药,并配合中药雾化。热退后,继续调方使用中草药清除余热。治疗1月。3个月后又发作1次,验血白细胞已经不高,未用抗生素,口服中草药,局部中药雾化治疗。患儿化脓性扁桃体炎未再发作。 体会        很多化脓性扁桃体炎的患儿由于高热,白细胞高,频繁使用抗生素,尤其静脉给药,不仅导致耐药,也导致机体的免疫力失衡,应急反应过强,每次发热白细胞数目均很高。另外抗生素也相当于中医的清热解毒中药,属于寒凉药性,过度使用,导致热邪内伏,羁留体内,一旦护理或饮食不当,诱发体内的伏邪,就出现发热。所以临床上治疗建议中药治疗或者中西医结合治疗。平素注意勿过食肉食或者辛辣食品,多食蔬菜,保持大便通畅。

发布了文章

反复咳喘,灸法有助宝宝体健防病

       一年中有的宝宝不是咳嗽,流鼻涕,要不是感冒就喘,几乎天天吃药,或经常输液,但是效果依然不佳,严重影响了宝宝的生长发育和心理健康,给家庭带来许多压力和苦恼,直接影响家庭的生活质量。我科针对此类疾病,开展灸法进行治疗。        灸法主要利用药物燃烧产生的温热刺激,作用于体表相关穴位,通过经络的传导,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灸法具有温经散寒、健脾益气、散寒祛湿等作用,故灸法不仅可以治疗疾病,还可以起到保健功效。灸法具有安全、有效、无痛、操作简便的优点,对于反复呼吸道感染,经常咳喘的宝宝,通过灸法治疗,减少疾病发生,也可以免除反复吃药的痛苦。        宝宝经常咳嗽,喘促,鼻塞,喷嚏,流涕,并容易乏力,出汗,食欲不振,肚子疼,磨牙,夜间睡不安稳,中医认为此类症状是由于肺脾气虚导致,适合应用灸法。

发布了文章

三伏天,儿科哪些疾病可以夏天防治,您了解吗?

       炎热的夏日,妈妈们往往会轻舒一口气,宝宝们终于结束了冬、春两季反复感冒的痛苦了。实际上,夏季除了酷暑难当,也是冬病夏治的好时机。因为夏季,尤其三伏,是一年中阳气最盛的时候,阳主卫外,如果阳气充足,宝宝身体就有了一道坚固的篱笆,可以有效抵御外邪尤其风寒的侵袭。所以,依据天人合一的思想,夏季如果好好帮助宝宝调养,扶助阳气,宝宝“弱不禁风”的情况就会大有改观,反复呼吸道感染、过敏性鼻炎等困扰宝宝的疾病会有很好的改善。        不过,说起冬病夏治,妈妈们的认识仅限于“三伏贴”之类。其实,冬病夏治的范围和疗法并非仅限于敷贴。还包括灸法。   儿科有不少疾病可以通过“夏治”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呼吸系统疾病   中药敷贴治疗慢性咳嗽等呼吸系统疾病,是为妈妈熟知的“冬病夏治”之法。除了能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慢性咳嗽、哮喘、支气管炎、咽炎外,对过敏性鼻炎、鼻窦炎、扁桃体炎等也有很好的疗效。   敷贴的时间一般在三伏天开始,需经9至12次治疗,连续三年为一疗程。多选用一些辛香、逐痰、温阳、驱寒的中药,制成药饼,贴敷在背部相应穴位。通过药物渗透皮肤,可起到疏通经络、调节脏腑的功效,达到内病外治的目的。        贴敷当天,不宜吃生冷食品;少吃辛辣、海鲜等“发物”,不要游泳或洗冷水浴。        胃肠疾患        近年来,由于宝宝贪凉饮冷,常致脾胃虚弱或者寒邪内伏,容易出现腹部不适或者阵发性腹痛,甚至食欲不振,厌食。稍有进食不当或感受寒凉,就容易出现腹痛、腹泻。        这样的宝宝可选择在三伏天里进行雷火灸治疗或穴位贴敷。不仅可以温养中气,散寒止痛,也可以促进食欲。一般情况下,一个疗程10次,通过1至2个疗程即可获得较好的疗效。        遗尿        俗称尿床,指3周岁以上的宝宝睡中仍不能控制排便。《诸病源候论》说“遗尿者,此由膀胱有冷,不能约于水故也。”故遗尿多为肾气不足,膀胱虚寒所致,治疗宜温补肾气,固摄膀胱。        本病如选择在夏季三伏,使用雷火灸灸治配合穴位贴敷,可起到很好的温补肾气,固摄膀胱作用,较之其他时间,温补作用更强。        过敏性鼻炎        近年发病率明显增高。常突然或反复出现鼻痒、喷嚏、流清涕、鼻塞等症状。中医称为鼻鼽,认为与肺气虚,肌表不固,导致风寒侵袭。而在三伏天,通过雷火灸治相关的穴位,可以起到温补肺气,固表实卫的功能,可以起到很好的治疗和预防作用。        原发性痛经   一些来月经的女孩,不太注意经期保健,经前或经期冷饮照吃不误,房间内空调的温度过低,或者冬天穿的很少,不注意保暖,这些生活习惯很容易导致痛经的发生或者加剧。   夏季人体阳气旺盛、气血畅通,此时应用灸法治疗,效果往往胜过其他时间。可选择在经期前,进行雷火灸治疗,能有效的缓解治疗痛经。

发布了文章

儿童感冒巧分型

       宝宝感冒了,妈妈轻易不愿到医院就诊,不光是害怕挂号难、候诊时间长、路途远等的折腾,其实最担心候诊过程中又染上新的病,小病变大病。那么居家如何给宝宝对症用药呢?教妈妈几招防治感冒攻略。 一.巧辨感冒证型        感冒多分为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中医通常是根据望闻问切四诊来进行诊断。对于宝宝,由于不能准确描述病情,脉象容易受哭闹等因素影响,所以望诊还是很重要的。        辨得准确,用药才能有效,所以辨证可是关键哦。 风寒感冒:        望:脸色稍发白或青,口唇不干,嗓子不红不肿,流清涕,如果咳嗽有痰,则痰稀白,舌头不红且润,舌苔薄白。        闻:宝宝鼻塞,呼吸声比较粗,咳嗽声音比较重。        问:宝宝多口不渴,不愿喝水,怕冷,稍大的宝宝会说头痛。一般不发热,或者热不重。 风热感冒:        望:面颊稍红,口唇发干,嗓子红或肿,流黄浊涕,如果咳嗽有痰,痰多黄,舌头红,偏干,苔薄黄。        闻:鼻塞,咳嗽痰不易咳出,有的宝宝咳嗽时声音略哑。        问:宝宝多口渴,喜欢喝水,咽痛。发热明显。 二.不忘因时因人制宜 因时制宜:        春季、冬季感冒多为风寒、风热证型,而秋季多燥,夏季闷热潮湿,用药就要有些变化。 因人制宜:        由于儿童“纯阳之体”的生理特点,宝宝风寒感冒很快可以转变为风热感冒。由于“脾常不足”,消化功能还未发育成熟,感冒也时常合并积食症状。表现为:口臭,大便干燥或夹有不消化饮食物,食欲下降,肚子胀。舌苔比较厚。 三.多管齐下搞定感冒 1.口服药物:        风寒感冒:小儿感冒颗粒、小柴胡颗粒、辛芩颗粒。咳嗽明显的加用通宣理肺口服液或清宣止咳颗粒。合并食积加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        风热感冒:小儿感冒宁糖浆,板蓝根冲剂,双黄连口服液。咳嗽明显加服小儿肺热咳喘咳嗽液,儿童清肺口服液,肺力咳。风热感冒合并食积,直接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健儿清解液。        夏季感冒:头晕,恶心,舌苔白腻明显,口服藿香正气水或胶囊。 2.推拿治疗        风寒感冒:推印堂,揉迎香,揉风池,清补肺各200下,捏脊六遍。        风热感冒:推印堂,揉迎香,揉风池,清天河水、清肺各200下,捏脊六遍。        食积明显:加推板门,清大肠各200下。        伴咳嗽:加推膻中、揉天突各200下。 3.饮食护理: 食疗:        生姜5片,葱白3根,煎煮后温服,适于风寒感冒。        芦根30克,白茅根30克,菊花10克,煎煮后温服,适于风热感冒。        鲜藿香、鲜佩兰各15克,薄荷3克,煎煮后代茶饮,适于暑湿感冒。        如伴有食积,可冲服3克鸡内金。        感冒期间注意多饮水,食物易消化,避免进食巧克力、油炸及油腻辛辣等食品。

努力加载中

关注

挂号

问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