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点滴滴,为了您的健康打开
关注数内容数
00

全部动态
文章
视频
回答
全部
过敏反应
感冒
感染
扁桃体炎

发布了文章

熬夜加班还抽烟36岁男子突发心梗

来源:武汉晚报  近日,武汉一36岁白领在连续熬夜加班后患上了急性心梗。  36岁的高先生是硚口某商场部门经理,体质一向不错。平日,高先生工作非常忙碌,经常要加班到深夜,每日睡眠时间往往不足6小时,熬夜加班时,他还常靠抽烟来提神。14日晚,高先生和同事一起加班到第二天凌晨一点才离开。第二天一早,他到公司不久后,便感觉胸闷不适,休息一会后,症状不仅没有减轻反而逐渐加重,并出现头昏、大汗淋漓和呕吐的症状,同事立即拨打120将高先生送到武汉市第四医院古田院区就诊。  接诊的心内科彭雄医生介绍,高先生入院时,病情已十分危急,医生诊断为急性大面积心肌梗死,随即开通绿色通道为他进行急诊介入手术。  彭雄解释,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心肌梗塞发病趋势也越来越年轻化。而且,年轻人一旦发生心肌梗死,往往更加凶险。年轻人患心脏病大部分与不良习惯有关,如长期熬夜、操劳过度、久坐不锻炼、暴饮暴食、抽烟、喝酒等。超长时间工作而缺乏足够睡眠,是心脏健康的重要危害因素。同时,长期吸烟、缺乏锻炼及情绪压抑等,也都是引起心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  彭雄提醒,年轻人一旦出现胸痛、胸闷症状,且在劳累、运动后明显加重,就要及时到胸痛中心就医,排除心梗风险。

发布了文章

为你揭开寒冷天气易流鼻涕的秘密

 来源:环球网  冬季的来临不仅预示着香浓热巧克力、温暖围巾的回归,更昭示着囤纸巾的开始。因为在冬天,许多人往往一出门就开始不停地流鼻涕。其实这一带来诸多不便的现象并非出于偶然,而是满足了人体特定的生理需求。对此,法国《费加罗报》健康栏目给出了更加详细的解释。  尽管看起来普普通通,我们的鼻子却隐藏了一套“净化程序”。当空气进入鼻腔时会遇到附着于鼻腔内壁的粘液,这种粘液的作用不可小觑,它不仅能够使空气变得湿润,还可以过滤其所携带的微小颗粒,如花粉、灰尘甚至细菌、病毒等等。载满颗粒后,这些粘液就会被如同转动的跑步机一般的纤毛细胞驱赶着进入喉咙,随后进入消化系统并最终被代谢掉。由于这一净化过程每时每刻都在进行,人们平均每天会代谢一升此类粘液。  不过,相较于感冒时会流鼻涕这一常识,人们往往无法理解为何冬季没有生病的情况下也会流鼻涕。其实,这是由物理和生物现象双重影响产生的。首先是生物现象。当温度降低时,空气会变得更加干燥。为防止鼻腔粘膜在接触到空气时也变干燥,细胞就会分泌更多的粘液。与此同时,纤毛细胞的“清扫”频率也会降低。没有了高速运转的“跑步机”,满载有害物质的粘液就不会进入喉咙,而是向外流,成为鼻涕。  另外,从物理角度考虑,人们呼出的水蒸气在经过肺部温暖潮湿的环境后突然进入干燥寒冷的外部空气,水蒸气就会冷凝从而变为液态。它们与鼻腔中的粘液混合,最终使你一次又一次掏出纸巾擦鼻涕。  那么当人们感冒时,鼻腔内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首先,病毒会穿过鼻腔内粘液的“封锁线”并攻击粘膜细胞,这便是感冒的开始。作为反击,粘膜细胞也会分泌更多的粘液来清除病毒。免疫系统自然也不甘落后,随着血管扩张,白细胞迅速到达“战场”。但相应地,粘膜外壁也会扩张,从而使呼吸通道变窄、呼吸阻力增大。而当鼻腔不再忙于分泌粘稠的绿鼻涕时,鼻子就会堵住。  对于感冒造成的鼻塞,目前并没有什么有效的应对方法。要知道,流感通常由病毒引起,而没有有效药物应对的病毒多达上百种。不过也不必太过担心,因为感冒往往会在一到两周内自行痊愈。在此期间,只能等待症状缓解,或使用生理盐水溶液和喷雾来润湿鼻腔、缓解鼻塞。

发布了文章

吃全麦可延年益寿!吃对了长寿就不是梦

来源:人民网  编者按:“民以食为天”。《本草纲目》也指出,“饮食者,人之命脉也。”今日,吃饭已经不仅仅是饱腹而已,如何吃得健康,吃得好成了我们吃饭的新标准。人民健康网为“吃货们”量身定制了一档《吃货指南》栏目,帮助您吃得好,吃得对,妥妥成为一位健康“吃货”。  吃全麦可延年益寿  哈佛大学陈曾熙公共卫生学院研究指出,经常吃全麦等全谷食物有助于延年益寿。  研究中,该学院研究员孙琦教授及其研究小组对已发表的12项相关研究的数据以及美国全国健康和营养调查的相关数据展开了梳理分析,涉及1970~2010年间加入研究的78万名参试者的相关数据。  结果显示,每天摄入16克全谷食物的人群总体死亡率会下降7%,因心血管疾病死亡的风险降低9%,癌症死亡风险降低5%。如果每天摄入48克全谷食物,保健效果更明显,可使死亡风险降低20%,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降低25%,癌症死亡风险降低14%。  10个习惯吃出长寿来  1、饭要稀一点  把饭做成粥,不但软硬适口、容易消化,而且多具有健脾养胃、生津润燥的效果,对益寿延年有益。但老年人不能因此而顿顿喝粥。  2、饭菜香一点  这里说的“香”,不是指多用盐、味精等调味料,而是适当往菜里多加些葱、姜等调料。人的五官是相通的,可以用嗅觉来弥补味觉上的缺失。闻着香喷喷的饭菜,人一定能胃口大开。  3、蔬菜多一点  多吃蔬菜对保护心血管和防癌很有好处,每天都应吃不少于250克的蔬菜。  4、菜要淡一点  老年人的味觉功能有所减退,常常是食而无味,总喜欢吃口味重的食物来增强食欲,这样无意中就增加了盐的摄入量。盐吃多了会加重肾的负担,可能降低口腔黏膜的屏障作用,增加感冒病毒在上呼吸道生存和扩散的几率。因此,老年人每天的食盐摄入量应控制在5克左右,同时要少吃酱肉和其他咸食。  5、荤菜少一点  要荤素兼顾,粗细搭配,品种越杂越好。每天主副食品(不包括调味料)不应少于10样。  6、质量好一点  蛋白质对维持老年人机体正常代谢、增强机体抵抗力有重要作用。一般的老年人,每公斤体重需要1克蛋白质,应以鱼类、禽类、蛋类、牛奶、大豆等优质蛋白质来源为主。  7、食物热一点  生冷食物多性寒,吃多了会影响脾胃消化吸收,甚至造成损伤。因此,老年人要尽量避免吃生冷食物,尤其在严冬更要注意。  8、数量少一点  老年人每日唾液的分泌量是年轻人的1/3,胃液的分泌量也下降为年轻时的1/5,因而稍一吃多,就会肚子胀、不消化。所以,老年人每一餐的进食量应比年轻时减少10%左右,同时要保证少食多餐。  9、早餐好一点  早餐应占全天总热量的30%~40%,质量及营养价值要高一些、精一些,不宜吃油腻、煎炸、干硬以及刺激性大的食物。  10、晚餐早一点  “胃不和,夜不安”,晚餐吃得太晚,不仅影响睡眠,囤积热量,而且容易引起尿路结石。人体排钙高峰期是在进餐后的4~5小时,晚餐吃得过晚或经常吃夜宵,排钙高峰到来时老年人可能已经睡觉了。老年人晚餐的最佳时间应在下午六七点,而且应不吃或少吃夜宵。  吃对五点长寿不是梦  1、粗细搭配  中老年人每天吃的粮食品种,最好是粗细搭配,多样混食,米面之外,适量再吃些玉米面、小米等。  2、补充蛋白质  动物类食物(肉、禽、鱼、蛋等),豆类及豆制品,因为是优质的蛋白质来源,并可提供一定量脂肪、矿物质及一些维生素,每日膳食宜适量选用,有条件的话,最好每天喝一次牛奶(豆奶也行)。  3、蔬菜不可少  蔬菜的摄入是不可缺少的,否则就不能满足身体所需的矿物质,维生素和纤维素。老年人每日宜吃400克左右青菜,并尽量多吃绿叶蔬菜。  4、多用植物油  此外,烹调用的油也要注意,中老年的膳食里应主要用植物油,少用动物油,油脂的食用不宜过多。  5、补充营养剂  中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胃肠道消化酶的活力会不同程度的降低,牙齿脱落,咀嚼能力减退等,这些都会限制老人对有些食物的选择而不易满足营养的需要。所以,除了在三餐中获取身体所需营养外,刘教授在平日也注意补充一些营养制剂。比如,服用Vc、VE、复合维生素B、钙片等,并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不断调整。这点需要看个人情况,刘教授不主张别人效仿。  全球长寿地区的老人原来这么吃饭  为了寻找健康长寿的秘诀,美国长寿研究专家丹·巴特纳研究了世界上的长寿区域,那里的老人能活到很高的年龄并且仍然活力四射。现在为大家总结出这些长寿区居民的12种饮食习惯,不妨从今天起就开始尝试吧。  1、95%的食物来自于植物。  全粒谷物和豆类在长寿老人的饮食中占很大比重,他们还食用大量的应季蔬菜,并把多余的蔬菜腌制或风干,留在冬季食用。 研究表明,最有益于长寿的食物就是绿叶蔬菜,与不食用青菜的同龄人相比,每天食用1盘蔬菜的成年人在未来四年内,死亡风险会减半。  2、每周吃肉不超过两次。  大部分长寿家庭都节制吃肉,要么把它当作配菜,要么用来给别的菜调味。他们每个月只吃五次肉,每次不超过2盎司(约57克,相当于一副扑克牌的大小)。 他们更喜欢食用家庭农场养殖的鸡肉、羊肉或猪肉,这些动物大多自由觅食,体内含有更多的欧米伽3脂肪酸。  3、平均每天吃85克鱼肉。  鱼肉在长寿老人的日常饮食中最常见,多数情况下,吃海藻生长的鱼肉品质最佳,如沙丁鱼、三文鱼和黄花鱼,它们较少接触到高浓度的汞和其他有害化学物质。  4、每周吃三个鸡蛋。  长寿区的人一次只吃一个鸡蛋,绝不多吃。他们或是把煎蛋卷入玉米薄饼,或者煮熟用来做汤,也与其他果蔬和全粒谷物一起食用。  5、每天食用半杯煮熟的豆子。  豆类食品(黑豆、黄豆和扁豆等)是长寿区人群饮食最重要的部分。豆类由21%的蛋白质、77%的复杂碳水化合物和少量的脂肪构成,是膳食纤维的极佳来源。豆类含有大量的维生素和矿物质,营养价值高于很多食物。  6、食用全麦面包。  面包是长寿区人们的主食,但成分和一般的面包不同。它由多种谷物制成,包括小麦、黑麦和大麦;每种成分都含有多种营养素和大量的膳食纤维;有助消化,而且升糖指数较低。  7、减少糖的食用量。  长寿区的居民食用糖的量只有现代人的1/5,他们通常每周只吃2~3次饼干、糖果和烘烤食品。百岁老人一般只在喝茶时放点蜂蜜,或是在庆祝场合吃少许甜点。  8、每天吃两把坚果。  哈佛大学的研究者通过30年的追踪调查发现,与不食用坚果的人相比,食用坚果的人其死亡率会低20%。其他研究表明,含有坚果的饮食能将低密度脂蛋白的含量降低20%,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  9、增加水的摄入量。  每天要保证喝七杯水,体内水分充足能降低血液凝块的风险。  10、喝酒只喝红葡萄酒。  长寿区域的居民每天会饮1~3杯葡萄酒,后者有助于人体系统吸收植物性抗氧化剂,少量饮用可以减轻压力,促进整体健康。  11、常喝绿茶和咖啡。  绿茶有抗炎特性,饮用绿茶能降低人们患上心脏病和一些癌症的风险。还有研究表明,适量饮用咖啡的人,其老年痴呆症和帕金森症的发病率较低。  12、多种食物搭配吃。  如果担心无法从植物食物中获取充足的蛋白质,解决办法是把豆类、谷物、坚果和蔬菜搭配起来食用,它们联合起来能提供人体无法合成的所有必需氨基酸。  豆豉,老人的“长寿豆”  豆豉属于发酵食品,含有蛋白质、钙、磷、铁、钴、硒、钼、硫胺素、核黄素、尼克酸等,营养极其丰富。豆豉是老人的“长寿豆”,经常吃不仅有助于开胃消食、祛风散寒,还能预防脑血栓的发生。  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对豆豉的功效记载最为详细:“黑豆性平,作豉则温,既蒸暑,故能升能散。得葱则发汗,得盐则能吐,得酒则治风,得蒜则止血,炒熟则又能止汗……”即豆豉可以开胃消食、祛风散寒、治疗水土不服等。近年来研究发现,豆豉中钴的含量是小麦的40倍,对预防冠心病有良好的作用。此外,豆豉还能改善大脑的血流量,有效预防脑血栓的形成。  豆豉虽好,但老人不能多吃,每日以少于50克为宜。豆豉在加工过程中会加入很多盐分,如果菜肴中已加入豆豉,则应减少用盐量,以免摄入盐分过多。  营养师讲吃饭——慢一点  我们知道食物经过口腔进入到胃肠道,然后胃肠道向大脑发射一个信号,告诉大脑是否已经吃饱。也就是说,当我们的胃已经感觉到饱时,这个信号要传递给大脑,让大脑反应过来说“哦,我已经吃饱了,不能再吃了”是需要一定时间的。经过研究发现,这个传导时间大约是15-20分钟,这也正是为什么我们要降低吃饭速度的原因。  我们吃撑后,需要更多的胃酸及消化液来消化这些食物,同时,胃肠蠕动也会受到影响,这样很容易伤害到我们的胃肠道。同时,吃了过多的食物,摄入的热量也会增加,久而久之,会导致肥胖。还有一个危害就是胃“扩容”了。胃属于平滑肌,具有伸缩性,长期吃撑后会增加胃容量,让你感觉总是吃不饱从而形成过量饮食的习惯。

发布了文章

四种超级食品可对抗"隐形杀手"食道癌

来源:新华社    据统计,食道癌在未扩散之前就诊断出来并加以治疗的话,5年存活率可以达到43%。如果癌细胞扩散至周围组织或器官,或进入淋巴系统的话,5年存活率降至23%。如果食道癌发现时已经扩散至全身上下,那存活率则不到5%,可见及早发现诊断食道癌是提升存活率的关键因素。  人的食道没有感觉接收器,因此食道癌初期患者通常感觉不到异样,既不痛也不痒,等到患者发觉时肿瘤可能都已经阻塞食道无法吞咽。  因此要早发现诊断食道癌,必须注意它不明显的初期症状,包括:吞咽困难,尤其是肉类、面包等块状物;长时间不明原因的咳嗽或喉咙沙哑;经常呛到或噎到;消化不良或胃灼热;胸口感觉有压力或灼热感;胸骨后有疼痛感。  专家建议,以下4种超级食品,能增强体力,对抗食道癌——  颜色鲜艳的蔬菜水果:每天都要摄取5种不同的蔬菜水果,绿色和黄色的蔬果对抗食道癌效果最好,例如花椰菜、绿花椰菜、小白菜、卷心菜、球芽甘蓝、羽衣甘蓝。  喝茶:茶富有大量的抗氧化剂,能预防癌症,因此可以每天饮用适量的茶。尤其是绿茶的抗氧化剂最丰富。  黑莓:富含抗氧化剂的黑莓有助于抵抗食道癌。  全谷物:常吃糙米、全谷类面包、全麦面条、燕麦片和其他全谷类食物。





发布了文章

为什么矫正牙齿前要先拔牙

 口腔问题是我们比较常见的问题,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倘若口腔没有得到较好的防护都容易引起各种各样的问题。很多情况下我们都会到医院进行治疗,可是在矫正牙齿的时候,医生却说要先拔牙,这让很多朋友很是不借,不知道为什么要把原来的牙齿拔除才能矫正,本文就对这种疑惑做一个解答,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牙齿矫正拔牙的目的在于1、利用拔牙间隙排齐拥挤的牙齿。2、利用拔牙间隙调整后牙咬合关系,使得后牙尖窝交错,咬合接触面积最大,达到最佳的咀嚼效率。3、利用拔牙间隙将前牙内收,改善牙弓突度,改善面型。比如有的人嘴唇比较前突,经过拔牙矫正后嘴唇的突度会变小,面型变的更加美观。哪些牙齿在矫正前需要拔掉深圳博爱医院口腔医生指出,并不是所有的人在做牙齿矫正前都需要拔牙,一般情况畸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牙齿密度、弯曲度,牙齿缝隙大小、咀嚼情况等综合考虑,并结合拍片、牙模分析等来决定是否要拔牙。1、无拥挤现象,但上颌前突、双颌前突:要想矫治前突畸形,也需要进行牙齿矫正,即拔牙后的位置由内收前牙来占满。2、牙齿严重拥挤:要想排齐牙齿、达到美观需求,同时又得保证矫治后效果稳定,就应根据需要拔除牙齿,如果不拔牙齿而强行排列牙齿,那么牙齿矫正效果就不稳定,还很容易复发。矫正拔牙后的注意事项1、拔牙当天不要漱口刷牙,勿用舌尖舔拔牙创口,更不宜反复吸吮2、少吃零食:减小吃零食和糖果的数量,特别是口香糖,口香糖会黏着于矫正器上。3、不吃骨类、硬壳食品,需要啃或磕的食物不能吃,肉类等须用刀切或用手撕成小块肉或去壳后再吃,不能用牙齿直接啃或撕拉。4、定期复诊:牙齿矫正后遵守医生叮嘱,定期到医院检查、调换钢丝、戴橡皮圈等。口腔的健康与否直接影响到我们日常的生活,也会对我们的美观造成一定的影响,我们应该注意口腔健康问题的变化,发现口腔问题应该及时进行治疗。

发布了文章

牙齿正畸的十大误区

 每到快放暑假的时候,都会有不少家长咨询关于孩子牙齿矫正的事情。在和父母们的交流中,发现很多人对牙齿矫正都有着错误的认识。还有不少成年人朋友,因为不懂相关知识,畏步不前,耽误了获取健康和美好颜值的机会。这篇文章转载辟谣矫正误解,一边结合专业经验,向大家科普一下牙齿矫正的相关知识。01牙齿不整齐并无大碍一口排列不整齐的牙齿给人带来的危害远远大于你所能想象到的结果。对于孩子来说,它主要体现在功能、健康和心理等方面,影响孩子口腔功能的正常发挥,如咀嚼功能、发音功能、呼吸功能;影响面部的美观;影响牙周组织健康及口腔卫生,造成龋坏(虫牙)、牙石(牙垢)、牙龈炎(牙龈出血)等;对面部形象的损害,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严重的还会影响到他们对将来自我的评估及期望。一位外国的朋友在牙齿矫正后说:“青春期的巨变,现在25岁的我,感谢那时候的我自己。”02牙齿矫正就是整容有的人认为牙齿矫正是整容,除了解决美观没有其他用处。虽然牙齿矫正对人的外貌影响力巨大,但牙齿矫正跟整容绝对是两码事。真正的牙齿矫正,首先解决的是口腔健康的问题,其次才是美观的问题。例如咬合不对可能造成颞下颌关节紊乱,甚至有可能造成偏头痛;咀嚼效率低下,影响身体健康等。这些都是牙齿矫正首要解决的问题。并不是只有牙齿不齐的人才需要矫正,牙齿矫正还包括改善牙齿的咬合关系和功能,改善面部形态,软组织侧貌的美观,生活中常见的暴牙、地包天、没下巴、牙齿之间缝隙过大等等都需要进行矫正,所以才会有堪比整容的奇效。03排齐门牙就是矫正牙齿正畸治疗不仅是排齐门牙,更重要的是使上下牙齿特别是后面的大牙建立稳定的咬合关系,恢复良好的口腔咀嚼功能。判断正畸治疗优劣的重要标准是后牙咬合的好坏。04只有到了12岁才能正畸这个观念其实是偏面的,甚至是有害的。随着正畸技术的不断更新发展,牙齿矫正的年龄已经无限制,但是存在着最佳矫正时期。在最佳矫正时期进行矫正,所需时间会比较短,所需的费用也会比较低。在日本,儿童的正畸被分成两个阶段:1期矫正(也叫骨骼矫正),主要是趁儿童颚骨正在发育的时期改善颚骨的协调性发育状况,最佳年龄为3~12岁;2期矫正(也叫齿列矫正),主要通过调整牙齿的位置,达到齿列的排列和谐整齐,获得正常咬合的目的,适宜年龄为10岁~成人。有的孩子由于1期矫正及时有效,甚至可以省去2期治疗。05老人不能矫正牙齿这种说法是完全错误的,无论是老人还是小孩,牙齿移动都只是一种生命体内的骨骼改建过程。但是每位老人的个体情况是不一样的,开始矫正的时间也不尽相同。所以,无论是年纪大还是年纪小,都有可以矫正的可能。这位美国老先生75岁了,正在进行牙齿矫正。据说做完矫正还准备做种植牙。有些老年人患者,由于患牙周炎使得牙齿排列变得疏松且前突,刷起牙来很费力而且影响美观。在结束牙周炎治疗以后,可根据每个人的情况做成人矫正,令这些患者重新拥有整齐自信的齿列,也可以说是因祸得福吧。06不拔牙也可以矫正“能不拔牙最好不拔牙”是牙齿正畸方案的设计原则,但并不是说“不拔牙就能矫正牙齿”。拔牙矫正在口腔正畸的治疗中是很常见的,大约60%的患者需拔牙矫正,而即使不矫正牙齿,多数人智齿位置不好,影响牙周及前牙健康也要拔除。拔牙矫治在正畸学发展的历史中,经受住临床实践的考验。有些病例如牙齿严重拥挤,前突是一定要通过拔牙矫正的。若不拔牙,不但畸形不能得到矫正,一些费尽周折排挤的牙齿很快会回到原来畸形的样子。拔除牙齿后有了空隙,这些空隙一般不用镶牙,矫治完成后,空隙大多会完全关闭。由于患者或家长对拔牙的犹豫,常常干扰了医生对正畸方案的确定。有些病例即使勉强不用拔牙矫治,但最终的结果很不理想,而且有些病例不拔牙甚至无法进行治疗。07矫正时间越短越好牙齿移动的量是有限度的,一般每月移动1.5毫米,移动太快会导致牙齿松动。根据严重程度不同,疗程也不一样,一般一至两年左右,有的医生或患者为缩短时间,不遵循科学规律,施加太大矫治力,结果患者的疼痛较重,牙齿松动过大,严重者会造成患者矫治牙脱落。美好的结果,足以抵过漫长的过程08牙齿矫正后就松动了矫正牙齿会让牙齿发生位移,所以发生一定程度上的松动非常正常。当牙齿行进到了新的“小窝”,整个口腔的平衡自然而然就又回来了。所以口腔环境也会在此稳定下来,所谓的松动也就不存在了。09戴塑料牙套是正畸的最佳选择随着齿科矫正技术的不断进步,除了传统的绑钢丝矫正以外,无托槽隐性矫正治疗也逐渐被认可了解,很多患者都希望使用透明的塑料牙套来改善齿列,既疼痛少又不太影响美观。但是事实上,这种技术听上去虽然非常理想,但是对术者的技术要求很高,患者也必须全面配合,不间断地自觉使用牙套,一旦中途因术者技术经验不成熟而产生的预测差错或者患者不能坚持,将造成治疗时期更长甚至前功尽弃的后果。所以如果没有十足的把握,目前还是采用传统正畸方式比较保险。010材料都一样,哪家便宜选哪家牙齿矫正不就是粘个托槽而已嘛,那些东西不是金属就是塑料,都很便宜的,找个医生做一下就可以了,哪要那么贵啊!这种想法大错特错!牙齿矫正的核心在于医生,医生的方案设计占据60%的重要性,医生的操作(如托槽定位、咬合精调等)占据30%!一个优秀的正畸医生必须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扎实的理论基础、眼力还要好,不然你怎么放心让他给你整牙,每个周期每颗牙齿的移动方向和速度他都算过,还要催着你复诊,鼓励你坚持。所以说,想做牙齿矫正的,不要再被错误观念耽误了。

发布了文章

牙齿最健康的孩子是什么样的

 牙齿,是人的第二张名片,微笑时露出一口明眸皓齿,往往给人们留下良好的印象。近年来随着人们口腔保健意识的不断增强,许多家长在小孩还年幼时就非常关注孩子的牙齿健康,都希望自己家的宝宝拥有一口皓齿。但也有一许多家长会出现这样的疑惑:自己家的宝宝从小就有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的良好习惯,而且也不喜欢吃糖果,为什么才5岁就长出2颗烂牙了呢?难道真如老人家所言:好牙来自娘胎?孩子究竟怎样才能保护好牙齿?无牙期从预防鹅口疮的角度,在宝宝长牙前,家长应至少做好奶瓶的消毒工作、避免交叉传染。有的家长一提到安抚奶嘴或者小宝宝爱咬东西就特别担心宝宝长大牙齿不齐,但对于可靠的安抚奶嘴,其实美国牙医协会是建议使用的。3岁以内的儿童,都可以在哄睡时使用安抚奶嘴。长牙后一般来说,宝宝在6个月左右开始长下乳切牙,随后左右成对萌出上乳切牙及乳侧切牙;1岁左右,第一乳磨牙左右成对萌出;1岁半左右乳尖牙萌出;2岁半左右第二乳磨牙萌出,至此,宝宝大致萌牙结束,一般共20颗。牙齿萌出的时间和顺序会稍有不同,时间差一般在半年以内,也就是说宝宝的牙齿只要在1岁之前开始萌出就是正常的。还有的家长觉得乳牙坏了无所谓,反正早晚要换的。这种认知是不正确的,要知道,这些小牙齿一般要伴随宝宝到5~7岁才开始逐渐替换为恒牙,并且这一替换过程一般要持续到12~13岁左右。这段时期也是儿童生长发育最关键的时期,有一口健康的牙齿对孩子的消化吸收以及心理健康都十分重要,而且,乳牙的好坏也会对恒牙的替换顺序、萌出位置及发育矿化等造成影响。乳牙期间主要的预防蛀牙的产生,首先,大家要了解蛀牙是如何形成的:口腔内的食物残渣含有糖分,被附着在牙面上的致龋菌发酵,产生酸性物质,慢慢腐蚀牙齿,逐渐形成蛀牙。龋病的病因:时间、牙齿表面的菌斑微生物、食物中的糖、牙齿(宿主)对于蛀牙,预防是非常关键和有效的。我们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来进行预防控制,包括饮食控制、正确的刷牙、借助氟化物来增强牙齿的坚固性、窝沟封闭、定期去专业口腔医生处检查牙齿。待宝宝3岁以后,逐渐掌握刷牙要领并可以很好地漱口、吐水时,家长可以让孩子自己动手刷牙,但仍应每天进行帮助及监督至7~8岁。宝宝长牙后即可每3~6个月带宝宝到口腔科进行常规牙齿检查。有问题早发现早治疗,一来可以将病痛的隐患扑灭在萌芽状态,二来宝宝在不疼的情况下也更容易配合检查及治疗。纠正不良口腔习惯对于宝宝可能存在的一些不良口腔习惯,各位妈妈们也应予以重视,及早予以纠正。张口呼吸:往往在宝宝因为鼻咽部疾患导致鼻呼吸不畅时发生,儿童时期长时间的张口呼吸往往会造成颌骨发育畸形及牙齿排列不齐等情况。而且,因呼吸不畅造成的长时间轻度缺氧状态也会对宝宝的大脑发育造成一定影响。因此,对于鼻咽部疾病,应尽早治疗。3岁以上儿童频繁吮指或含安抚奶嘴等睡觉可造成开牙合、反牙合等牙列不齐情况。若难以在家长指导下戒除,可咨询专业医生,进行干预治疗。咬唇、咬舌、咬颊等可造成创伤性溃疡、粘液腺囊肿等黏膜疾病,影响进食及美观,应及时制止,尽早戒除。舔唇可造成慢性唇炎,使宝宝嘴唇红肿、瘙痒,需要尽早戒除,并及时就医。

发布了文章

关于儿童刷牙的所有问题

 儿童的刷牙的相关问题上,怎样做才“更科学”?面对老师或者家长不一样的建议,我们听从谁的,如何做呢?今天分享的一篇文章,很全面,建议收藏,可随时参考哦。1导致蛀牙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频繁地进食,特别是高糖饮食,而没有及时、有效地清洁口腔,口腔内有害菌利用食物代谢产生酸素,唾液不能有效地中和过多的酸素,这是起蛀牙的直接的原因。2什么时候开始刷牙“权威建议美国&香港美国牙科学会和香港卫生署建议:从宝宝出生起(出生后几天),就用湿的纱布或毛巾帮宝宝抹口腔(可以每晚定时),这或许有助于让宝宝养成习惯,减少日后刷牙的抗拒。澳洲澳洲的建议相对比较“宽松”一点:最好可以在宝宝出牙前就开始用用软的湿布,轻轻地擦拭宝宝的牙龈。当宝宝有几颗牙长出来后,用小刷头、软毛的牙刷代替湿布。3什么时候开始使用牙膏含氟牙膏?无氟牙膏?给孩子使用含氟牙膏是安全的,也非常有必要。给孩子使用含氟牙膏是安全的。如果孩子有较高的蛀牙风险,比如照顾者有蛀牙,进餐的次数非常频繁,一岁后每天喝奶超过7次,一岁后仍然用奶瓶喝奶,或者已经有了蛀牙等情况,可以尽早给孩子使用合理用量的含氟牙膏。下图A中为米粒大小的牙膏量,B为豌豆大小的牙膏用量:4吞牙膏要不要紧刷牙后不要用清水漱口!因为这样做会将抹在牙齿上的氟带走。之所以使用含氟牙膏,为的就是能够利于牙膏里的氟,抹在牙齿上,让牙齿更坚固,从而预防蛀牙,都用清水反复漱口冲走了这些氟,那用含氟牙膏的意义是什么?5应该用什么牙刷儿童牙刷建议选择小刷头的,软毛的牙刷。关于手动还是电动牙刷的可以根据家庭经济情况和个人喜好选择。6刷牙的方法是关键电动牙刷手动牙刷无论是用电动牙刷还是手动牙刷,你都需要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电动牙刷只能帮助你高频振动刷牙,以及更好深入牙缝和牙龈和牙齿的缝隙,仍然需要你把牙刷以适合的角度,放到恰当的位置。如果你选择普通牙刷,正确的刷牙方法就显得更加重要了。目前被推荐得最多的刷牙方法分别是:改良巴氏刷牙法7帮助孩子刷牙的细节问题如果孩子感兴趣学习刷牙,可以让孩子自己刷牙,但是在确保孩子能够有效地刷牙前,都需要家长帮助和监督孩子刷牙,通常他们在7岁后才能够很好地完成刷牙。帮孩子刷牙的姿势帮孩子刷牙的推荐姿势是:让孩子背朝你躺在你腿上,脸朝上。这是帮她刷牙的最好姿势,这样你可以看清楚孩子的牙齿,方便操作。也可以让孩子躺在床上或者沙发上,你处在他头顶的方向,从后面帮她刷;当孩子大一点,你们还可以站在镜子前,你站在孩子身后,帮助孩子刷。重点是,选择你们认为舒服的姿势,并且你一定要能看见孩子的牙齿。每天刷几次“两次”刷牙次数过多或刷牙太用力,会损伤牙齿及牙龈组织,建议每天不要超过3次。美国牙科协会建议,每天早、晚用含氟牙膏刷牙两次,每次两分钟。研究表明,刷牙时间不足两分钟是口腔卫生不好的主要原因之一。早餐前刷牙还是早餐后刷“餐前刷牙,餐后漱口”早餐前刷还是早餐后刷呢,你有没有纠结过这个问题?哈哈,我觉得这个问题好有趣。首先应该搞清楚,我们刷牙的目的是清除牙菌斑还是清除食物呢?比起刷牙,漱口、牙线或者牙线棒、水牙线,带走食物的效果可能会更好。刷牙的主要目的其实是刷走牙菌斑。遗憾地是目前还没有足够的科学证据明确餐前还是餐后刷牙对牙齿健康更有利。不过有一定证据表明在餐前刷牙(酸化反应前刷牙),比在餐后刷牙可以减少牙齿的矿物损失,但临床和公共卫生证据都非常不足,还不能下结论。其实,更加现实的问题是,很多人根本做不到一天两次,并用有效的方法(比如改良巴氏刷牙法)来刷牙。比起纠结早餐前刷牙还是早餐后刷牙,刷牙是更重要的,而不是早餐前或者早餐后刷。对于儿童而言,更是如此,与其纠结完美的方法,不如先行动起来,父母坚持每天帮孩子刷2次牙,或者监督孩子一早一晚认真刷牙2次。8确保口腔健康的小技巧不管你用什么牙刷,刷牙的方法其实才是最重要的。记住这些最重要的原则:选择软毛的牙刷。每天早起和晚上入睡前刷牙,每次2分钟。每2-3颗牙齿,45度角轻轻地前后刷牙龈沟,再从牙龈沟往牙齿咬合面刷(上牙往下刷,下牙往上刷),这是改良巴氏刷牙法的要点。这可能是最有效的刷牙方法。如果儿童掌握不好改良的巴氏刷牙法,可以用45度刷牙龈沟,再划圈刷牙面的方法刷,或者更简单地划小圈刷牙法。每隔3个月换一次牙刷或者电动牙刷刷头。如果刷头磨损严重需要换得更勤。请不要低估用牙线或者牙线棒的作用,它们可以帮助你去除牙齿缝隙里的牙菌斑。清洁舌头也是很重要的健康习惯,每次刷完牙,再刷一下舌面,上面覆满了细菌,可能造成口臭。愿每个小朋友都能拥有珍珠般的闪亮笑容!





发布了文章

孩子感冒后,如何用药

孩子感冒后,如何用药 ◎不到高热不用药。体温达到39度以上就必须用药,而且刻不容缓。高热持续过久,可使身体的许多重要功能失调;由于氧气和营养素消耗大而加重心脏血管的负担;大脑兴奋过度而导致高热惊厥或过度抑制而引起昏睡;消化功能紊乱;抵抗力减弱,合并肺炎等。 ◎合理用药:小儿感冒不要随便使用抗菌素,应选用一些抗病毒药物和清热解毒的中成药,因感冒主要是由病毒所引起。 ◎注意:应用抗病毒药、退热药、抗菌素时,剂量不得过大,服用时间不应太久(3天左右);同时,要让孩子多喝白开水,促进药物的吸收与排泄;不满3岁的孩子脏器发育尚未成熟,不宜使用扑热息痛;小儿本人或其家族对解热类药过敏,不宜服用退热药。 如何给孩子预防感冒 感冒对于人体来说,是一个不大不小的敌人,当人们不注意它时,它就会对孩子的身体变本加厉地发动进攻,因此,对于孩子来说,对付感冒要积极主动,感冒病菌就会在人体严密的防范下,败下阵去。 ◎锻炼。平时,父母可带宝宝一起锻炼,增强宝宝的抵抗力。 ◎注意衣着。孩子的衣着要适当,不要过于单或过厚。穿得过多,宝宝活动时就会大汗淋漓,汗毛孔张开。一旦安静下来,湿透的内衣、开放的汗毛孔,使宝宝非常容易受凉感冒。 ◎保持空气清新、温度适宜的环境。屋内要经常通风透气,也不要把宝宝带到人多或空气污浊的地方去。 ◎小心宝宝感染。家中有人感冒后,应使其马上停止接触宝宝。并要注意卫生,避免把病间接传染给宝宝。

发布了文章

如何防治感冒

如何防治感冒 感冒,学名叫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是临床最常见的一种疾病,几乎孩子们都患过。它是指病原体侵犯鼻、咽、扁桃体、喉等部位而引起的感染,90%由病毒感染引起,其次可以由细菌、支原体感染引起。 宝宝感冒一般开始表现为发热,高热或低热,伴打喷嚏、流清鼻涕、鼻塞、咳嗽、哭闹、烦躁、食欲不佳。年长儿可诉说咽部疼痛、不适,有时有头痛、疲乏无力等。一般经2~3天后热退,宝宝精神状态好转,1周左右症状慢慢自行消退。 也有一少部分宝宝,由于年龄小,体质弱,或入侵的病原体毒力强,就会出现一些重症表现,如高热、咳嗽、呕吐(吐奶)、腹泻、甚至出现高热惊厥。如果炎症蔓延,还会引起喉炎、鼻窦炎、中耳炎、气管炎甚至引起肺炎;炎症经血行播散可能会引起脑膜炎、泌尿系感染、脓胸、心肌炎、腹膜炎等;年龄大一点儿的小儿在感冒后1~2周,由于免疫变态反应还会引起风湿热、急性肾小球肾炎、过敏性紫癜、心肌炎等。这些严重病例约占了20%。 所以,即使上感是最常见的、预后较好的一种疾病,也不应该掉以轻心,否则就有可能引起更严重疾病的危险。正所谓感冒是“百病之源”。 治疗方法:世界卫生组织(WHO)向大家推荐了以下治疗方案。 1.家庭休息。 休息可以帮助消除疲劳,恢复体力,抵抗外来病原体的侵入。感冒时不要让宝宝硬撑着去上学,这样一是学起来精力不集中,学习效果差;再就是体力恢复慢,病原体趁虚繁殖,使病情反复。比较起来花的时间、精力和费用会更多。一般休息到感冒症状消退后1~2天再去上学。 2.多饮开水。 感冒时由于发热、咳嗽或呕吐等原因使液体丢失较多,食欲不好又使水分摄入不足。所以要注意多饮开水,切忌喝冷饮。这样一方面可以补充丢失的液体,另一方面可以帮助退热,减轻咽部的不适感觉。稍大一点的孩子还可以用“洗必太漱口水”等漱口,它可以帮助清除咽喉部的病原体,起到清咽消肿的功效。 3.对症治疗 鼻塞时可以用热毛巾敷一敷局部。发热时体温在38.5℃以上时可以用退热药,38.5℃以下时可以在孩子额头上放一块凉毛巾,或者用温水给孩子擦擦皮肤,洗一个温水澡等方法进行物理降温。咳嗽是一种保护性反射,可以将呼吸道异物或分泌物排出体外,帮助疾病恢复,所以咳嗽一般不用给予处理。但当咳嗽剧烈影响宝宝睡眠时,就要采取服用止咳或镇咳药物等措施。一般经耐心护理3~7天,即可康复。 4.不乱用药 一般不主张应用抗生素,退热药也要尽量少用。抗病毒药可早期应用,3天以后因病毒复制已基本完成,再应用抗病毒药则疗效明显减低,副作用多,所以主张一定要早用。可选用病毒唑每日每千克体重10毫克,商品名有去氧肾上腺素、利巴韦林、安替林等,可口服或雾化吸入,尽量减少静脉应用。 5.及时就诊 遇到以下情况时就要及时送宝宝到医院看医生。①高热40℃以上;或宝宝因高热而抽搐;或发热持续3天以上不退。②咳嗽频繁影响睡眠,呼吸急促、呼吸困难、口周发青,提示有感染肺炎的可能时。③大量黄绿色鼻涕擤不净,或鼻塞严重伴头痛提示有鼻窦炎时。④耳朵痛、耳道流脓、宝宝哭闹不止提示中耳炎时。⑤宝宝疲乏无力、精神萎靡甚至昏迷、抽搐时。

发布了文章

儿童流行性感冒防治知识

9月份的天气,感觉整体气温没有那么热,早晚也稍微凉快了。伴随而来的流感病毒的活动也会开始逐渐活跃,在人口密集的区域,比如:幼儿园、学校等场所也可能面临流感集中发病的危险。所以,家长朋友们要注意预防,清晰辨别病症哦,让小朋友远离流行性感冒。一、什么是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呼吸道传染病,由于其变异快、传播力强,一直对人类社会造成广泛的威胁。流感病毒既可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口腔、鼻腔、眼睛等处粘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患者的病原携带时间与其传播能力密切相关。二、感冒和流感有啥区别?1、流感的小知识: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是一种鼻、喉和肺部的传染性的感染。流感患者在打喷嚏、咳嗽、笑或者讲话时从鼻子或口中产生的飞沫中含有流感病毒,会随飞沫扩散传播。当你吸入这些飞沫,或者你用手接触过这些飞沫后又摸到自己的鼻子或口的话,病毒就会进入你的身体内。人群普遍易感,青少年为主。部分特殊的人群对于患上流感并发症有着更大的风险,包括:①肥胖;②小于5岁的儿童;③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有可能在感染流感病毒后导致Reye综合症的儿童;④存有慢性肺脏、心脏、肝脏、血液系统、神经肌肉系统以及代谢性疾病的儿童;⑤免疫功能抑制者。2、感冒和流感到底有什么不同?(1)病源不同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病毒性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普通感冒:由多种病原体(多种病毒、细菌、支原体和衣原体等)感染所致。(2)危害程度不同流感:流感传染性强,传染迅速,每年都会流行,短时间内会致病甚至死亡。普通感冒:一般不会造成患者死亡。(3)病愈后的免疫时间不同流感:人患流感后能产生持久免疫,一个人不会在短时期内反复患流感。普通感冒:普通感冒病原体多,感染后免疫不持久,在短时间内人体可反复患普通感冒。(4)传播途径不同普通感冒主要因直接接触传播,如握手等,其次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流感以人际传播、空气飞沫传播为主。(5)感染症状不同普通感冒起病较急,早起症状有咽部干痒或灼热感、喷嚏、鼻塞、流涕,开始为清水样鼻涕,2~3天后变稠;可伴有咽痛、肌肉痛;一般无发热及严重咳嗽,或仅有低热、头痛。一般经7~9天痊愈。最常见的流感起病突然,畏寒、寒战,高热,体温可达39~41度,伴头痛、身肌肉关节酸痛、极度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常有咽喉痛、干咳,可有鼻塞、流涕等。(6)潜伏期不同普通感冒潜伏期--般为1~3天。流感潜伏期--般为1~7天,多数为2~4天。(7)易感人群人群普遍容易感染感冒,因为病原太多,无法具备免疫力,成人每年可得2~5次普通感冒。由于流感病毒年年变异而无法具备免疫力,四类最易感染的人群,分别是:老年人、患有肝脏、肾脏、心脏等慢性病人群,经常接触流感人群的医护人员、儿童。三、防治流感:千万要避免这些误区误区一:打了流感疫苗就高枕无忧通过接种流感疫苗产生的抗体可以在人体内维持一年左右,但流感病毒很容易变异,基本上每年就变异一次。当年的流感疫苗仅对未变异的病毒有效,所以流感疫苗需年年接种。平时注意锻炼身体,提高自身免疫力才是对抗流感病毒的最强武器。误区二:醋熏、喝板蓝根、房间放洋葱能防流感1、醋熏蒸房间:不靠谱!食醋的醋酸浓度很低,效果差。在封闭空间长时间熏醋会引起呼吸困难、恶心,对皮肤和呼吸道黏膜也会造成伤害。2、喝板蓝根:不靠谱!板蓝根并不能预防流感过量服用还会引起消化功能和造血功能的不良反应。3、房间放洋葱:不靠谱!虽然葱蒜能抑制细菌,但其对空气中病毒作用微乎其微。误区三:补充维生素C、消毒剂打扫能防流感1、补维生素C:不靠谱!在人体缺乏维生素C时,适度补充可以预防流感,健康人补充维生素C并不能防流感。2、消毒剂打扫:要适度!过氧乙酸酸性大,氧化程度高,普通老百姓居家使用不安全。酒精容易挥发,抹过的地方又会重新沾上病毒和细菌。误区四:得了流感,输液好得快所谓“输液”输的是消炎药(抗生素)。抗生素仅仅对普通细菌感染有效,对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流感无效。而且抗生素用多了还会引起肝肾功能损害、腹泻等不良后果。误区五:医疗条件发达了,流感不会致死典型流感、轻型流感由于症状较轻,不会致死,药物治疗1~2周就可以治愈。肺炎型流感(流感病毒性肺炎)24小时内病情迅速加重,表现为高热、乏力烦躁、剧咳、呼吸困难、发绀,咳有血痰,双肺密布湿性罗音和喘鸣,脉快细弱,病死率较高。老年人以及患有各种慢性病或者体质虚弱者,患流感后容易出现严重并发症,病死率较高。四、家长请注意!孩子如感冒了,应该这么做广大家长朋友在日常生活中要密切关注孩子的身体状况:如果低热的话可以在家多看护,比如多饮水、多吃些青菜、水果清淡的饮食;如果出现发热持续不退,特别是高热39度以上的,而且精神很差,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还有出现腹泻或者腹痛,身上出皮疹,像这样的孩子一定要到医院就诊。流感的潜伏期一般为1~7天,多数为2~4天。五、家庭护理“七字经”以下是为年轻家长们整理的家庭护理“七字经”,供家长们参考。1、流感疾病早预防:远离流感,预防是第一道防线A、流感疫苗要接种。流感疫苗虽非万能,但其对某些类型的流感病毒引起的流感具有很强的预防功能,流感疫苗一定要及时接种。B、流感人群要远离。当发现宝宝学习或生活环境中有已感人群存在时,家长一定要及时让宝宝远离已感染流感的人群2、日常护理要勤细:宝宝一旦流感,家长们一定要注意日常护理A、要对宝宝卧室及用品及时进行消毒。对宝宝用品及时用热水等消毒,以保证宝宝生活环境得以清洁消毒。B、经常保持宝宝室内空气新鲜。切忌出汗受寒,衣被要适中,衣服或盖被不宜过厚或过薄,但一定要确保保暖。C、要对宝宝病情及时进行细致观察。家长要严密观察宝宝的体温、脉搏、呼吸及咳嗽等情况,每小时要为宝宝测量一次体温、把一次脉搏,病情严重者要及时送至医院救治。D、要确保宝宝有充足卧床休息时间,以保证体能。宝宝感染流感期间,家长们要让宝宝多卧床休息,避免孩子孩子到处乱跑消耗大量体能。3、饮食调理很重要:宝宝感染流感,饮食调理非常重要患流感后应多食用易消化、流质或半流质有营养的食物,多吃些营养丰富、易于消化的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如鱼、牛奶、鸡蛋、水果、豆腐等。同时给予含丰富维生素C的果汁和蔬菜汁4、中成药:对于流感防治有良好效果在家庭药箱中可准备防治流感的常用中成药,如小儿感冒冲剂、君泰双黄连口服液等,口感好,宝宝也乐意喝。需要特别提醒的是,流感是传染性很强的常见疾病,让宝宝远离流感的根本之策在于日常的强身壮体,提升免疫力。同时,冬季宝宝一旦感染流感,要视病情程度,适时送至医院救治,正规的治疗才是关键!家长要保护好易感婴幼儿,尽量避免到人员密集的场所,家中适时的开窗通风,做好手卫生,加强锻炼,提高自身的免疫力才是抵抗疾病的最好的武器。六、日常生活防流感措施个人日常生活中也应注意采取如下的防流感措施:1、洗手是第一要务第一要务是洗手,使用以酒精为底的洗手液或泡沫消毒剂,杀死细菌或病毒的效果也非常好。2、避免手部接触眼睛、鼻和口越来越多证据显示,微量病毒可留存在桌面、电话机或其他平面上,再透过手指与眼、鼻、口的接触来传播。3、有感冒发烧在家多休息有感冒发烧的症状,应待在家里多休息。并在症状消失后的24小时后才上班上学。4、发烧时要尽早求医有呼吸道感染症状或发烧时应戴上口罩,并尽早求医。若出现流感症状,切勿上班上学。5、注意为居住环境消毒病菌会散落到身边各处,成为病菌的藏身之所,勤做家居卫生才能切断病毒传播的途径。6、勤锻炼增强抵抗力多做运动锻炼能够改善身体免疫系统功能,增强抵抗力量,帮助对抗流感病毒。7、健康和平衡饮食保持健康和平衡的饮食能够增强身体抵抗力。不要食用未煮熟的肉类。8、避免去人群拥挤的地方流感在人群密集的环境更容易传播。在公共场合人与人之间应最少保持1.8米距离。

发布了文章

发烧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孩子为何会发烧

关于孩子发烧的科普文其实挺多了,今天又拿出来写一写,因为很多人对发烧的认识还是有很大误区的,包括我自己的家人,孩子一发热最怕把脑子烧坏,体温不到37.8℃就要慌着给孩子退热药,温度再略微升一点,马上再来一针退热针。先来看看体温达到多少的时候属于发烧一般情况下,腋下温度超过37.2℃,耳温超过37.8℃,口腔温度超过37.5℃,直肠温度(肛温)超过38℃就定义为发热。我们以腋窝温度为列:腋温37.3℃-38℃为低热;38℃-39℃为中度发热;39℃-40℃为高热;40℃以上为超高热。再来看看发烧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这里引用一下陈英医生的说法。<<儿科医生说:当我的孩子生病时>>这本书里,陈英医生打了一个很好的比方,她把新生儿比作一个新成立的国家,最开始从妈妈那里继承了一些防御武器,但用完后要靠自己的努力来建立新的防御工事。起初他的国防力量(免疫力)很薄弱,敌军(细菌)入侵的时候,不能有效地组织防御,敌军就会攻入(如病菌进入血液循环,或肺部,脑部等部位),大部分的国家会在敌军入侵时组织反抗,一步步建立起自己完善的国防力量,下次再有敌军入侵的时候,就拥有了足够的力量去歼灭敌人。孩子遭受病毒,细菌攻击的时候,就像新成立的国家面对入侵者会做出反抗一样,孩子的身体也会做出一系列反应,反应是反抗病菌的入侵,其中发热就是最常见的最重要的反抗之一。通过一次次地战胜发热,孩子的免疫力也在一步步得到完善。美国儿科学会育儿百科的观点:发热本身并不是一种疾病。确切地说,它只是疾病的一种症状和体征。通常情况下发热是身体对抗感染的积极行为。发热可以刺激身体某些防御机制,例如,白细胞,它们可以攻击并摧毁入侵的细菌和病毒。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出,发烧本身不是病,而是疾病的一个表象。也就是说发烧是身体不舒服了发出的一个警报。发烧并不总算是一个坏事,有时候反而是有助于提高孩子的免疫力。什么情况会导致孩子发烧呢?一般孩子身体遭受病毒,细菌攻击的时候就会引起发烧。陈英医生把引起孩子发热的原因归为两种:感染性因素(比如病毒感染,细菌感染,也就是常说的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秋季腹泻,支原体肺炎等感染性疾病)和非感染性因素(肿瘤,自身免疫疾病和血液病等)。由此,孩子出现发热是有疾病导致,发热时我们要做的不是一味单纯的降温或者想法设法把体温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就OK了,我们需要治疗的是引起发热的疾病,要找到发热的起因,这样才能从根本上遏制发热。为什么有些疾病会引起发热呢?陈英医生把病毒和细菌比为“敌军”,把体温调节中枢比为“司令”。“敌军”入侵时,会有“小兵”(内源性致热源)报告给“司令部”(通过血脑屏障进入到体温调节中枢)。“司令”面对即将打响的战役发号施令:要把“敌军”消灭!因此会把“戒备”提高(体温调定点),也就是可能会把正常的温阀37℃调至更高。“战斗”打响,“司令”的指令让“士兵”们一鼓作气(骨骼肌阵缩,产热增多),一派“火热朝天”。此时,孩子的体温较高,但是这个温度是孩子身体可以接受的,对健康来说也是无害的。当“敌军”被打败后,警报解除,体温调定点恢复正常,孩子的体温也就会恢复正常。小酒窝麻麻小结:我们说了那么多主要就是给大家表达一个概念:发热本身不是疾病,而是疾病的一种症状。孩子发热了,找到发热的致因才是最关键。发热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孩子的免疫系统不完善,没有接触过的细菌,病毒都容易造成感染引起发热。发热是免疫系统起作用的表现,孩子的免疫系统在和病菌接触的过程中不断完善。一定意义上,发热有助于免疫系统的增强。发热虽然并不是一件坏事,又有助于建立免疫系统,但是不管孩子还是大人发热了,身体总归还是不舒服的,下次再写一篇发热了具体到底怎么应对。这几天感冒了,熬了几个晚上熬不住了。今天就偷了个懒,分享了一篇以前的读书笔记。之前看“儿科医生说:当我的孩子生病时”,“在孩子下次生病前”,“冀连梅谈:中国人应该这样用药”这几本书时关于发热整理的一些笔记,大家有时间的话也可以看一看。特别是“冀连梅谈:中国人应该这样用药”,感觉实用性挺强的。

努力加载中

关注

问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