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点滴滴,为了您的健康打开
关注数内容数
7510

付明月

乌镇互联网医院

擅长健康管理,对于肝病系统的常见病肝硬化,病毒性肝炎的治疗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有熟练的消化内镜操作技术,目前行功能性胃肠病临床及基础研究。

全部动态
文章
视频
回答



发布了文章

交个班的时间,手指活动起来

双手五个手指,对应敲击

发布了文章

酒精,酒醉与酒精肝

酒精、酒醉与酒精肝酒文化,是中国饮食文化的重要部分,对于一个喜欢热闹、喜欢酒文化气氛的人来说,没有酒,很难想象一桌子人围在一起拼命扒饭的状态,也能称之为宴会。笔者不喜酒,很难享受那种微醉的乐趣,仅想科学地解释一些我常被问到的问题。酒精在人体的代谢酒精,化学名乙醇,人体摄入的乙醇无法被人体直接利用,90%以上需经肝脏进行代谢或者说“解毒”,这个化学过程需要两个酶,经胞质内乙醇脱氢酶(ADH)和微粒体内细胞色素P4502El(CYP2E1)催化,乙醇被氧化为乙醛,后者再经乙醛脱氢酶(ALDH)代谢为乙酸,最终转变为二氧化碳和水排出体外。酒精与酒量所谓酒量,作者理解应该是饮而不醉的最大量。醉,是酒精对机体的伤害达到一定的程度。是否醉酒,取决于血液中乙醇的浓度。当血液中乙醇浓度在0.05-0.1%时,人开始朦胧、畅快地微醉;而达到0.3%时,就会口齿不清,步态蹒跚,这就是常说的酒醉了;如果达到0.7%,人就会死亡。对于乙醇的承受力,个人差异很大。这是由于胃肠吸收能力和肝脏的代谢处理能力不同所致,也就造成了人之间的酒量不同。上面说到的三个酶,乙醇脱氢酶(ADH)、微粒体内细胞色素P4502El(CYP2E1)和乙醛脱氢酶(ALDH)是决定每个个体差异的绝对因素,酒量具有遗传性,与这三个酶的遗传性有关,而且这三个酶具有高度的基因多态性,这种多态性决定了饮酒行为。酗酒者有基因决定的痕迹酗酒者往往受到谴责,被认为纯粹的不良个人行为,科学发现,酗酒者具有遗传背景,是由基因决定的。乙醇脱氢酶ADH2*2编码的酶具有较高活性,可使乙醇分解速度增加13倍,存在于70%以上的中国汉族人群中。一项纳入21个病例对照研究的荟萃分析显示,ADH2*2在亚洲人群中可作为酒精性肝硬化的保护因素,使其发病风险明显减低。一份对876例欧洲人研究发现,ADH2*2等位基因频率在非酗酒者中要高于酗酒者(P=0.0016),也就是说体内有这个基因的人不易酒精成瘾,没有携带这个乙醇脱氢酶同位基因的容易对酒精产生依赖,并更易发展成酒精肝。酒与红脸红脸的症状就是面色潮红、心动过速及恶心、呕吐等醉酒症状,产生这些症状与乙醛在体内大量蓄积相关。这一现象主要存在于日本、中国和韩国等东亚人群中,因此也被称为“亚洲红”。这些不适症状会抑制人们继续饮酒的欲望,不易产生酒精依赖,可对饮酒者起到保护作用,从而降低其发生酒精性肝病的风险。这也是亚洲人相比于欧洲高加索人和非裔美国人较少发生酒精依赖的原因。而乙醛在体内大量蓄积与乙醛脱氢酶(ALDH)的2个等位基因有关,即野生型ALDH2*1和突变型ALDH2*2,突变型ALDH2*2如果活性不够,易脸红,也具有遗传性。但我国的一份研究显示,如果携带突变型ALDH2*2基因的人群,即便少量饮酒也会比无携带突变型ALDH2*2基因的更易发展成肝硬化甚至肝细胞癌,简单说,红脸的人常饮酒后果更严重。酒量可以锻炼出来吗酒量可否锻炼出来,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所谓练酒量,其实是提高酒精对人体伤害的耐受程度,做到“酒精耐受”:相同量的酒精,对身体功能和行为产生更轻微的效果。二是,提高酒精的代谢速率,使乙醇及代谢产物不易在体内积聚。这与上述三个酶有关,乙醇脱氢酶(ADH)和乙醛脱氢酶(ALDH)相对受遗传影响,难以诱导,也即后天难以提高。但微粒体内细胞色素P4502El(CYP2E1)易诱导,长期酒精刺激可以增加活性20倍以上。酒精性肝病对饮酒量的标准酒精量的个体差异很大,我国定义的标准是有长期饮酒史,一般超过5年,折合乙醇量男性≥40g/d,女性≥20g/d,或2周内有大量饮酒史,折合乙醇量>80g/d。但应注意性别、遗传易感性等因素的影响。乙醇量(g)=饮酒量(ml)×乙醇含量(%)病理见肝脏以3区病变为主,脂肪细胞变性,大泡性为主,肝细胞水肿、气球样变,小叶炎较重,肝纤维化窦周纤维化明显,可见Mallory酒精小体。最后诊断酒精性肝炎并发展成酒精性肝纤维化。酒精性肝病酒精性肝病初期通常表现为脂肪肝,进而可发展成酒精性肝炎、肝纤维化和肝硬化。酒精滥用和依赖显著增加了酒精性肝硬化的发生风险,其中在40~59岁人群最为显著。此前曾有报道,长期的每天饮酒,尤其是饮白酒或啤酒,更易引起酒精性肝硬化。年龄和人体体重指数是嗜酒者发生酒精性肝炎的独立预测指标。一份研究(JHepatol,2017,66(3):6lO-618.)认为早期/代偿期酒精性肝病患者的5年肝病相关死亡率为13%,而失代偿期患者则高达43%;其中严重纤维化(F3/4)对10年死亡率有重大影响(F3/4:45%比F0~2:0%,)。对于失代偿期酒精性肝病患者,临床特征(性别:女性)、肝衰竭的生物化学指标(胆红素、国际标准化比值)、组织学特征可以预测患者的长期生存率;随访期间,无论代偿期还是失代偿期酒精性肝病患者,戒酒都是生存率的重要预测指标。

发布了文章

中秋

和我一样坚守在前线的同志们,幸苦了,相信现在的苦,便是以后的甜,加油!

发布了文章

咖啡与健康

每天为了工作不出错,提神,每天2杯咖啡,是我的必备。可是咖啡好么?文章共引用了50多篇研究,发现咖啡有益效应的疾病包括:心血管疾病,卒中,糖尿病,癌症,神经退行性疾病,抑郁,肝病等。最新数据2017年7月10日,两项大型研究发表在《AnnalsofInternalMedicine》(内科学年鉴)杂志上,发现咖啡与全因死亡风险显著降低存在相关性。这是研究者们首次在全球范围内探索咖啡与健康以及死亡率的相关性。不同的欧洲人群、不同种族中都观察到了咖啡的益处。研究结果支持之前的研究发现,即咖啡与全因死亡率下降具有相关性。咖啡、咖啡因和心血管疾病研究发现,咖啡可以降低冠心病、心衰和房颤的发生风险。不过也有其他研究发现咖啡因和房性早搏或室性早搏无相关性。探索机制的研究发现咖啡豆可以减少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氧化。脑血管疾病和卒中一项Meta分析发现,每天喝1到6杯咖啡可减少卒中风险17%,而一项针对瑞典女性的研究发现风险可降低22%-25%。另外一项Meta分析,纳入的人群均无脑血管疾病,结论指出,每天喝1到3杯咖啡或许可以预防缺血性卒中的发生。一项日本研究发现,喝咖啡平均13年,卒中风险减少20%。糖尿病咖啡似乎在对抗高血糖、血脂异常和体重增加上起着重要的作用。大量研究发现了喝咖啡和糖代谢改善、胰岛素分泌以及糖尿病风险显著降低的相关性。专家们认为咖啡与糖尿病的负相关关系,可能与其抗炎特性以及咖啡中绿原酸的抗氧化机制有关,而且绿原酸被认为可以抑制葡萄糖吸收。癌症研究发现咖啡与多种癌症风险降低有相关性,包括子宫内膜癌(超过4杯/天),前列腺癌(6杯/天),头颈癌(4杯/天),乳腺癌(超过5杯/天),基底细胞癌(超过3杯/天),以及黑色素瘤。目前认为这些效应至少部分是由于咖啡的抗氧化和抗突变特性造成的。近期,研究者们还发现每天喝咖啡超过2.5杯的人群中,结直肠癌风险明显下降。神经退行性疾病咖啡除了能快速提神,似乎对长期认知也有益处。一项研究称,有轻度认知障碍的患者,每天喝3到5杯咖啡,可以避免疾病进展。另外一项研究发现了咖啡因和记忆巩固、咖啡与预防路易小体形成的相关性。小鼠实验发现,咖啡因可抑制β淀粉样蛋白产生,同时咖啡会导致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IL-10和IL-6水平的增加。含咖啡因的咖啡也被认为对帕金森病患者有神经保护作用。抑郁研究表明咖啡可以改善精神健康、对抗抑郁。一项研究发现,每天2-3杯咖啡的女性,相比一周不到一杯咖啡的女性,抑郁风险下降15%。每天4杯或以上的人群,风险降低20%。咖啡对情绪的短期效应可能源于5-羟色胺和多巴胺活性的改变;长期效应则可能与咖啡的抗氧化和抗炎特性有关。肝病研究发现,咖啡可以保护肝脏,延缓酒精性肝硬化和丙肝的进展,降低肝细胞肝癌的风险。还有研究发现咖啡可降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风险,而且在已患NAFLD的患者中,咖啡可以对抗肝纤维化的发生。对于有酒精性肝炎遗传易感性的人群,平常不喝咖啡的人群,相比喝咖啡的人群,更易发生酒精性肝炎。还没结束呢...还有一些探讨咖啡的研究,发现咖啡还可能缓解干眼综合征,降低痛风风险,对抗感染——甚至可潜在对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尽管后者的作用机制还尚未弄清,但该研究中,咖啡(和茶)饮用者的鼻腔内发现MRSA的可能性约减少一半。该说说风险了咖啡带来益处的同时也伴随着风险。除了可以升高血压外,还有研究显示咖啡可以刺激或加重焦虑、失眠和震颤,而且有可能增加青光眼风险。目前,关于是否可以摄入过量咖啡因还存在争议,但是正如JohnMandrola博士在一个青少年猝死的事件中指出,“该青少年喝6杯咖啡,包含的咖啡因足以产生副作用,包括神经过敏,心跳加速,恶心,焦虑,发汗等,但是这个剂量还远远低于公认的致死剂量——10g/d(100杯咖啡)”。咖啡的研究已经够多了正如Mandrola博士所说,咖啡有充足的文献都指向同样的方向,也许是时候“停止研究咖啡了,将我们的关注点转向更紧迫的问题”。不过要记住,这些大量证据,大部分都是相关性,并不能证明因果关系。

发布了文章

手指活动不便有可能是“腱鞘炎”,应尽早干预

腱鞘炎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手部的肿胀疼痛不但会影响日常需要动手的工作,长期手部的慢性疼痛还会导致精神紧张和焦虑的发生。若不及时治疗,便有可能导致长期的工作及生活不便,造成生活质量的下降。几条简便易行的措施远离腱鞘炎为了防止“腱鞘炎”的出现,张兴蓬医生提出了几条简便易行的措施。总的原则就是病因预防,减少肌腱的反复摩擦。别让手腕长时间悬空对长期伏案的人来说,工作时应采用正确的姿势,尽量让手腕触及到实物,不要悬空。手部同一姿势、同一动作连续工作时间不宜过长,要勤揉搓手指和手腕。休息时用桌面来支撑手肘,保持手心朝上的姿势。避免手部受寒天凉时养成戴手套的习惯,避免手部受寒。有条件的话常用温水泡泡手,能泡个热水澡则效果更好,可以舒解一下紧绷的肌肉,对酸痛的部位有热敷的作用。多做手部运动感觉到手部的刺痛时,可以适量做些手部运动来缓解疼痛:360度旋转腕关节,将手掌用力握拳再放松,手指反压或手掌反压几下等,都有助于缓解手部的酸痛。其中,旋转手腕2分钟左右,就可以运动所有的腕部肌肉,恢复血液循环,并化解手腕的弯曲姿势,有效舒缓手腕的疼痛。腱鞘炎的早期表现需要长期使用鼠标键盘的人群,经常抱孩子的母亲,长期操持家务的女性以及钓鱼爱好者等,都是腱鞘炎的高发人群。腱鞘炎初期,手指或桡骨茎突处(取决于发病部位)局部会有局部的肿胀,按压时酸痛,或当肌腱处于拉伸紧张位置时也会出现明显疼痛。早晨起床或工作劳累后,不适感会加重,手部活动不够灵活。如果这个时候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拖,病情就会逐渐发展,疼痛向腕部及手指远侧蔓延,会有急性发作的情况发生。封闭和手术治疗早期腱鞘炎的治疗方法,最主要也是最有效的就是限制手腕部的活动。减少引起疾病的手工劳作;佩戴特定支具;还可以用理疗的方法,一些冲击波或者短波理疗,也会有比较好的治疗效果。如果以上治疗方法都不能使症状得以改善,还可以采用局部封闭治疗,用倍他米松+利多卡因注入腱鞘内,可以缓解局部炎症、周围水肿及疼痛。这个方法对医生的要求比较高,注射部位须准确注入腱鞘内,如果打到肌腱里,会导致肌腱脆性增加,容易导致肌腱断裂。这种封闭治疗一般不建议超过3次。对于症状更为严重的患者,可采取切开手术治疗,解决局部机械性狭窄。术后应早期做屈伸手指活动,防止肌腱粘连。达到恢复功能的目的。

发布了文章

吃饭前必看的食物等式

一天一个苹果没问题,但是太多了也会导致能量超标。以一个中等大小的红富士苹果为例,重量大概是250克,可食部分85%,它所提供糖分大概是20克,能量大概是96千卡,大概相当于一碗米饭所提供的能量。从能量和营养素种类、含量的角度考虑,吃苹果应适量减少其他零食的量。1瓶乳酸菌饮料=16块方糖乳酸菌饮品糖含量不低。以某品牌乳酸菌饮品为例,每100毫升含碳水化合物是16.2克,这里的碳水化合物指的就是白砂糖。一瓶435毫升的乳酸菌饮品大概有70.5克白砂糖,约是16块方糖的量。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成年人和儿童应将其每天糖摄入量降至25克,否则将带来诸多健康问题。7毫升酱油=1克盐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每天盐的摄入量为6克,这不仅包括炒菜时放的盐,也包括酱油、味精、甜面酱等调料中的盐。酱油成分表中的盐含量一般为标为钠含量,这让很多人对酱油中到底含多少克盐没有概念。一般来说,7毫升酱油就相当于1克盐,家庭主妇们在烹调菜品时可以按照这个等式大致换算一下。如果菜品放了太多酱油,那么建议咸菜、腐乳、咸蛋、蛤贝类、虾米、皮蛋以及茼蒿、空心菜等蔬菜含钠较高的食物就别吃了。1瓶啤酒=四两米饭啤酒以大麦芽、酒花、水为主要原料,经酵母发酵作用酿制而成。啤酒度数低则能量低,因为度数高的啤酒添加的麦芽等原料多,发酵之后的能量自然更多。1瓶600毫升的啤酒=228千卡=200克米饭(大约为两碗米饭)或者100克馒头产生的能量,如果喝5瓶这样的啤酒,相当于吃了一斤馒头或者2斤米饭。根据每日酒精摄入不超过15克的标准,建议啤酒一天的饮用量不要超过500毫升。1把瓜子=1勺油以带皮的炒瓜子为例,每100克炒瓜子含脂肪52克左右,脂肪占到二分之一。坚果和油脂的换算通常按15克果仁(一把带皮坚果)=10克油(一搪瓷勺油)。而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的每人每日食用油的摄入量不超过25~30克。专家建议,每周吃50克坚果是适宜的(指的是去皮的)。换算成带皮瓜子就是:瓜子不要超过96克,南瓜子不要超过73.5克,西瓜子不要超过116克。一袋方便面=4克盐方便面配料表中,除含有食盐外,还含有包括焦磷酸钠、碳酸钠、谷氨酸钠等在内的多种钠盐。一小包84克的方便面,其中钠的含量有1733毫克,如果换算成食盐的量约为4.3克,接近我国建议每日食盐的摄入量不超过6克。所以,如果你一天中吃了一袋方便面,等同于一下子吃了三分之二的食盐量份额。

发布了文章

关于医疗舆论

近日,关于产妇跳楼大家都很热心关注,首先我想说,作为女人,怀胎十月,真不容易,但凡有个爱你的老公,他为你的失眠,缺氧,宫缩,保胎等操碎了心,只为少受点罪。但作为医生,能为你做的是母子平安,医院里,最不希望死人,尤其是产科这个有笑声的地方。是什么让产妇失望,甚至绝望带着孩子去轻生呢,大家可想而知。愿天堂没有疼痛。


发布了文章

酒精性肝病

酒是中国文化的重要元素之一,有文人雅士借酒以解忧国忧民之苦,“醉来忘却巴陵道,梦中疑是洛阳城”,“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也有楚汉逐鹿之“鸿门宴”,北宋赵匡胤之“杯酒释兵权”,还有朱元璋借饮酒之名火烧庆功楼,以示“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揽权本色。文人义士爱酒,市井小民亦之。现今饮酒已是中国人人际关系、增加感情交流的一个重要手段。谈到酒,不得不说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清道夫”肝脏,今天就来谈谈酒文化背后的小心“肝”。酒精性肝病(alcoholicliverdisease,ALD)的流行病学世界卫生组织将女性20~40g/d的酒精摄入量,男性40~60g/d定义为有害的饮酒阈值。世界范围内致病和致残因素中,酒精摄入位居第三,每年造成250万人死亡,占全世界所有死亡人数的4%。酒精相关死亡人数与人均酒精摄入量成正比。据欧洲研究报告,人均饮酒量每增加1L,男性肝硬化发病率增加14%、女性增加8%。美国的一项研究显示,慢性肝病发病率为72.3/10万,其中24%的慢性肝病与酒精摄入直接相关。病毒性肝炎是我国肝损伤最常见的原因,但随着我国生活水平的提高及酒文化的影响,近年来由酒精所致的肝损害呈逐年上升趋势,酒精成为继病毒后导致肝脏损害的又一大病因,我国成人群体中ALD的发病率占同期肝病住院患者的比例、酒精性肝硬化(alcoholiclivercirrhosis,ALC)在肝硬化中的病因构成比不断上升,因此,酒精所致肝损伤已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ALD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标准ALD是一类疾病,疾病谱囊括了单纯性脂肪变性、酒精性肝炎(alcoholichepatitis,AH)、酒精性肝纤维化、酒精性肝硬化(ALC),乃至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诊断标准包括:①有长期饮酒史,一般超过5年,折合乙醇量男性≥40g/d,女性≥20g/d,或2周内有大量饮酒史,折合乙醇量>80g/d[乙醇量(g)=饮酒量(mL)×乙醇含量(%)×0.8];②临床症状为非特异性,可无症状,或有右上腹胀痛、食欲不振、乏力、体重减轻、黄疸等;随着病情加重,可有神经精神症状和蜘蛛痣、肝掌等表现;③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谷氨酰转移酶(γ-GT)、总胆红素(TB)、凝血酶原时间(PT)、平均红细胞容积(MCV)等指标升高,其中AST/ALT>2、γ-GT升高、MCV升高为ALD的特点;④肝脏超声检查或CT检查有典型脂肪肝表现;⑤排除嗜肝病毒现症感染以及药物、中毒性肝损伤和自身免疫性肝病等肝损伤。符合第1-3项和第5项或第l、2、4项和第5项可诊断AH;仅符合第l、2项和第5项可疑诊AH。治疗研究进展AH短期病死率高,糖皮质激素是AH数十年来被广泛研究的治疗方法,研究证实对ALD有效。美国肝病研究学会及欧洲肝脏研究学会认为在Maddrey判别函数>32时具有激素治疗的指征,治疗第7天的Lille评分用于决定是否停止或继续为期28d的皮质类固醇治疗,如糖皮质激素治疗7d后,Lille评分>0.45,提示反应不良;对于无反应者(Lille评分>0.56)建议终止激素治疗;对于反应不良者,尽早换为已酮可可碱(pentoxifylline,PTX)治疗或应用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重症ASH患者(MDF≥32)应用PTX治疗,较安慰剂组生存时间延长6个月,可显著降低肝肾综合征(HRS)的发生率,生存时间延长但肝功能未得到显著改善,指南建议缺乏高级别证据支持,其次由于糖皮质激素的治疗局限性及不良反应等因素,目前糖皮质激素仍存在争议未广泛应用。2013年EwanForrest等启动激素和PTX治疗AH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实验中使用严格的ALD活组织特征性表现(最低胆红素阈值)为纳入标准,并经颈静脉肝活检验证,试验预测接受糖皮质激素的ALD患者的死亡率约为20%,目前研究仍在进行。更多高质量的试验研究将为未来使用糖皮质激素、PTX提供可靠依据。此外研究提出各种促炎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或白介素-1(IL-1)在ALD中发挥重要作用。细胞因子(如IL-1)靶向治疗ALD是今后该研究热点及方向。一项应用糖皮质激素和N-乙酰半胱氨酸联合治疗的随机对照试验表明,患者生存时间较单独应用激素长1个月,感染及HRS发病率更低,但两组间6个月的生存率无显著差异。因此,糖皮质激素与N-乙酰半胱氨酸可能具有协同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为未来使用糖皮质激素或者PTX、细胞因子制剂等提供可靠证据。结语:ALD重在预防,戒酒仍是预防和治疗ALD的关键。在全社会范围内开展健康宣教,使群众认识到酗酒的危害,有助于阻止或延缓ALD的发生发展,进一步降低ALD的发病率。

发布了文章

二甲双胍怎么吃才好

2016年发布了新版《二甲双胍临床应用专家共识》,下面就介绍几个大家比较关心的问题。双胍是否伤肝肾?(1)好多糖尿病患者担心二甲双胍伤肝肾,不敢服用,耽误了治疗。二甲双胍不经过肝脏代谢,无肝脏毒性。但肝功能严重受损会明显限制乳酸的清除能力,建议血清转氨酶超过3倍正常上限或有严重肝功能不全的患者应避免使用二甲双胍。(2)二甲双胍本身不会对肾功能有影响,有研究提示,二甲双胍可能具有肾脏保护作用。临床存在仅根据蛋白尿就停用二甲双胍的使用误区。建议放宽二甲双胍用于中度肾功能不全2型糖尿病患者的限制,仅在eGFR<30mL/(min·1.73m2)患者中禁用。二甲双胍对维生素B12的吸收是否有影响?有研究显示,长期服用二甲双胍可引起维生素B12水平的下降。建议长期使用二甲双胍治疗的患者应适当补充维生素B12。不建议服用二甲双胍的患者常规监测维生素B12的水平。65岁以上老年患者还可以用吗?国内外糖尿病相关指南并没有限制二甲双胍的具体使用年龄。老年糖尿病患者合理应用二甲双胍可以达到良好的降糖效果,且较少的低血糖风险对老年患者也有一定益处。80岁以上患者[eGFR<45mL/(min·1.73m2)除外]如掌握好适应证,从小剂量起始,在合理监测条件下,应用二甲双胍仍然可取得良好效果。因此,年龄并非二甲双胍治疗的禁忌,但需要定期监测肾功能。二甲双胍可否用于儿童和青少年糖尿病患者?二甲双胍可用于10岁及以上的T2DM的儿童或青少年,且最高剂量不超过2000mg/d,不推荐用于10岁以下的患儿。妊娠糖尿病患者能否使用二甲双胍?虽然国际多个学术组织推荐二甲双胍可用于妊娠糖尿病患者,但基于目前国内证据缺乏,暂不推荐。做造影或全身麻醉术前需停用二甲双胍吗?(1)肾功能正常的糖尿病患者,造影前不必停用二甲双胍,但使用造影剂后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停用48~72h,复查肾功能正常后可继续用药。(2)而对于肾功能异常的患者,使用造影剂及全身麻醉术前48h应当暂时停用二甲双胍,之后还需停药48~72h,复查肾功能结果正常后可继续用药。二甲双胍有哪些剂型?目前,国内外主要有单一成分的二甲双胍普通片、二甲双胍缓释片或胶囊、二甲双胍肠溶片或胶囊。(1)普通片剂在胃内的溶出速度较快,胃肠道不良反应较多。一般一天给药2~3次,:最好餐时或餐后服用,减少胃肠道不适。(2)肠溶片优点是较普通片上消化道的刺激作用小,不仅可以减少胃肠道,尤其是上消化道的不良反应,还可减少上消化道对药物的损耗和酶解,增加其生物利用度。与普通片一样,二甲双胍肠溶片的给药方法也为每日3次,不同的是肠溶片可在餐前0.5h给药。(3)缓释片/胶囊释放速度慢,可减少给药后的胃肠道反应.晚餐时或餐后立即服用,一天一次给药,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特别适合上班族和记忆力减退的老年患者。服用多大剂量临床疗效好?二甲双胍起效的最小推荐剂量为500mg/d,最佳有效剂量为2000mg/d。缓释剂型推荐最大用量为2000mg/d

发布了文章

抑郁症要注意

世界卫生日:有3亿人得抑郁症有这4种症状要注意健康时报2017年04月09日09:124月7日是世界卫生日,世界卫生组织将今年世界卫生日的主题确定为“一起来聊聊抑郁症”。根据世卫组织的最新估计,目前有3亿多人罹患抑郁症,抑郁症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头号致残元凶。机器才会生锈,我们人脑哪会生锈!其实,患上抑郁症后,思考问题赶不上趟,记忆力也变得很差,情绪也一直低落……可不就像脑袋锈掉了一般。抑郁症患者的大脑就像生了锈的机器,虽然运转迟缓,但并没有零部件的缺少,没有器质性的疾病。也就是说,抑郁症是可以治疗治愈的疾病,建立信心是治疗见成效的第一步。因为生锈了,并不是说坏掉了不能用了,只要记得上油、勤擦、做好保养,就没问题。 四个容易被忽视的抑郁症状健忘犹豫别以为抑郁症状只有心情不好、焦虑绝望,在抑郁发作期间,也有患者会表现出注意力集中困难、健忘、犹豫不决等症状。对于健忘、犹豫不决这样的认知问题,人们不会觉得这是一种病,更不会刻意去治疗,但这也是抑郁症的表现之一,直接导致工作效率低下,而且比平时更容易出错。偏头痛临床上看,抑郁症患者偏头痛的患病率是非抑郁症患者的3倍。由于抑郁症易与其它神经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伴发,常导致临床上存在严重的漏诊现象。偏头痛伴发抑郁焦虑患者只进行止痛治疗,对抑郁焦虑无益,且部分患者会出现头痛程度加重。赖床不起超两周总是赖床,醒了觉得全身乏力,没兴趣干事,没有起床的动力,这种情况要是持续个十天半个月的,要查抑郁症了。因为影响睡眠的是褪黑素,体内褪黑素值最高时是晚上9~10点,但抑郁症患者的日夜周期发生改变,晚上睡不着,早上起不来。这在睡眠理论中称为睡眠时相延迟。消化道心脏不舒服一些患者可能比较内向,平时不轻易流露感情,抑郁的情绪表现不明显,常常出现躯体化障碍,比如食欲减退、不想吃饭、便秘等,或是常感到心悸、胸闷等症状,这也可能是抑郁的症状。这六种人是抑郁症高发人群迄今,抑郁症病因并不清楚,通过研究发现,与生物遗传、心理与社会环境、个体性格等诸多方面因素有关。有6类人属于抑郁症高危人群,需要引起注意:1.父母一人得抑郁症,子女得病几率为25%,若双亲都是患者,罹患率提高至50%~75%。2.遭受重大生活打击,丧偶(尤其老年丧偶)、离婚、失业等3.产后的新妈妈成抑郁症高危人群。4.老年人成为抑郁症高危人群。5.存在慢性生活事件,长期承受着压力。6.过于自卑、常依赖别人、爱自责或抗压能力差的人。

暂无更多

关注

挂号

问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