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点滴滴,为了您的健康打开
关注数内容数
5421

华杰

乌镇互联网医院

副主任医师/讲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消化内科门诊

全部动态
文章
视频
回答
全部
肿瘤
胃癌
胃炎
癌症
出血
感染
肠癌

发布了文章

上皮内瘤变,异性增生,与早期胃癌

胃癌是世界上,特别东亚地区最常见的癌症之一。在世界上最常致死的癌症中,胃癌居第2位。我国是胃癌高发区,发病率约占全球的42%。在我国,胃癌发生率在癌症发生率中位居第2位,我国因胃癌死亡人数占因恶性肿瘤死亡总人数的14.33%,居第3位,仅次于肺癌和肝癌。 目前为止,胃癌最好的防控手段仍然是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近年来, 随着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dissection,ESD)和内镜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的进步,胃癌患者的生存率明显提高。日本及欧洲的统计显示,早期胃癌患者病灶切除术后5年生存率超过90%。另一方面,大多数早期胃癌患者如不进行治疗,会在数月或数年内发展为进展期胃癌。 我国早期胃癌的检出率处在较低水平,多家医院的统计结果显示,我国早期胃癌检出率小于10%,而日本早期胃癌检出率则高达40% ~60%。我国早期胃癌检出率低的原因有很多,如健康检查中胃镜检查未普及、内镜医师经验不足等,但我国胃黏膜活检的病理诊断中存在许多偏差和问题,无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胃上皮内瘤变(gastric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或胃黏膜上皮异型增生(dysplasia)是胃癌的癌前病变。我们拟对胃上皮内瘤变的定义、分级、诊断分类以及日本与西方病理医师对该病变诊断的差异予以阐述,并对目前我国病理医师在胃镜活检标本诊断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   一、胃上皮内瘤变的定义、分类及分级   上皮内瘤变是一个用于描述“细胞或结构发生改变的一系列疾病”的术语,它被认为反映了潜在的分子生物学异常,此种分子生物学的异常可导致上皮内瘤变进展为浸润癌。然而分子生物学的改变不总是表现为细胞及结构的不典型增生。上皮内瘤变包含形态上有不典型增生的疾病,如炎症性肠病相关的不典型增生;或无不典型增生的疾病,如结直肠广基锯齿状腺瘤。   传统意义上讲异型增生(dysplasia)被定义为在组织学有明确的肿瘤性改变,但没有组织浸润证据的一类病变。这一术语与上皮内瘤变的区别在于异型增生指的是具有形态学上的肿瘤特征的病变。而对于胃黏膜病变,上皮内瘤变和异型增生具有相同的意义。   胃上皮内瘤变指具有细胞和结构异型性的明确的上皮肿瘤性增生,但没有明确浸润生长证据的病变。2010年出版的第4版枟WHO消化系统肿瘤分类枠将胃上皮内瘤变分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并给出了胃黏膜活检时诊断胃上皮内瘤变的分类。在实际胃黏膜活检病理诊断中,可使用下述3种分类:非上皮内瘤变、无法确定是否为上皮内瘤变、明确的上皮内瘤变。   1、非上皮内瘤变:包括炎性改变、肠上皮化生、再生上皮、增生性息肉、胃底腺息肉、胃黏膜糜烂、溃疡等。   2、无法确定是否为上皮内瘤变:这一分类用于不能区分病变是肿瘤性或非肿瘤性的标本,尤其是存在炎性改变背景的小活检标本。它是一个实用的解决方案,并非一个最终诊断,这类病变可以通过深切标本或重新进行胃镜活检做出最后诊断。   3、明确的上皮内瘤变:包括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形态学上表现为轻度的结构紊乱,轻至中度细胞不典型性,细胞核变长、保持原有极性、位于基底部,有丝分裂为轻至中度。如病变呈息肉状,又叫低级别腺瘤。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形态学上表现为肿瘤细胞常为立方状,而不是柱状,核质比增高,有明显的嗜双色性核仁,多而显著的结构紊乱及大量有丝分裂。重要的是细胞核上升至管腔侧且极性消失。如为息肉样病变,也叫作高级别腺瘤。   二、日本与欧美国家病理医师对胃上皮内瘤变的诊断差异   一直以来,日本和欧美国家的病理医师在胃上皮内瘤变及早期胃癌的病理诊断标准上存在争议。西方病理医师认为,肿瘤细胞突破上皮基底膜,浸润至黏膜固有层才是诊断恶性的前提,而局限在上皮基底膜内的异型增生,即使为高级别胃上皮内瘤变,也不诊断为癌。这一诊断标准的背景是:   (1)黏膜内癌较少发生淋巴结转移;   (2)可避免临床上的过度治疗;   (3)浸润是癌的唯一客观证据;   (4)可避免复杂的组织学解释。   然而,这一标准也存在缺陷:   (1)癌的确诊并不依赖于组织学改变,而是依据肿瘤存在的位置;   (2)活检组织诊断癌是困难的;   (3)临床医师可能低估上皮内瘤变的危险性;   (4)这一原则阻碍病理医师对黏膜内癌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鉴别的努力;   (5)最重要的是,这一原则常使活检标本与手术切除标本的病理诊断结果不一致。临床医师低估胃上皮内瘤变的危险性,会影响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和对患者预后的评估。高级别胃上皮内瘤变的患者中有60%~81%的人在几个月到3年的随访中进展为胃癌。明确的浸润是西方病理医师诊断胃癌的准则。然而,在临床实践中,依据这种准则,病理医师在活检标本中诊断癌是极其困难的,因为常常无法判定病变是否存在浸润。   另一方面,日本病理医师诊断癌的标准是根据细胞和组织结构异型性的程度,而不依据肿瘤的位置和浸润的深度。“非浸润性癌”这一术语用于反映那些具有“癌”的细胞形态和/或结构异型性的病变,而不考虑其是否具有黏膜固有层的浸润。因此,被西方病理医师诊断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病例,常被日本病理医师诊断为非浸润性黏膜内癌。更为重要的是日本病理医师依据这一标准做出的诊断与ESD或手术切除标本的病理诊断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即部分被日本病理医师在胃黏膜活检时诊断为癌的病例,手术或ESD标本证实为早期胃癌或进展期癌。 这可能也就解释了为何相比于其他国家,日本早期胃癌检出率较高。8名分别来自日本、北美和欧洲的胃肠道病理专家对35例胃黏膜活检或内镜黏膜切除术的标本进行诊断。结果显示,西方病理学家诊断为低级别腺瘤/不典型增生的7例中,有4例被日本学者诊断为癌,1例为疑癌,仅2例为腺瘤。西方病理学家诊断为高级别腺瘤/不典型增生的12例中,日本病理学家将其中11例诊断为癌,1例诊断为可疑癌。大多数西方病理学家诊断为高级别腺瘤/不典型增生伴可疑癌的6例中,日本病理学家全部诊断为癌。值得注意的是,日本病理医师在活检时的诊断与手术切除后的病理诊断有很高的一致性。在手术切除后被日本及西方病理医师均诊断为癌的病例,在活检时就已经被日本病理医师诊断为癌。   三、结构异型是诊断分化型胃癌的重要证据   研究及临床实践证实一些病理形态学的改变可有助于在胃黏膜活检病理诊断中区别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和癌。腺管结构异常在诊断分化型胃癌时非常重要,如存在无限延长、成角或流产样的腺管等特殊的腺管形态及出现腺管的异常融合等。正常胃腺体排列规则,分支呈倒Y型。而分化型腺癌,腺体可呈W、H、X 及正Y型融合。依据结构异型诊断癌可有以下优点:(1)结构异型从来没有发现于正常黏膜;(2)可于低倍视野被观察到;(3)比细胞异型性(核异型)更加客观;(4)是低度细胞异型性高分化腺癌的有力诊断线索。Takahashi和Iwama发现胃高分化腺癌腺管彼此融合是腺癌早期浸润性生长的一种方式。此外,腺管中坏死碎片的存在也可能成为诊断胃癌的依据之一。 Watanabe等研究结果提示,在活检标本中,相比胃黏膜上皮内瘤变,腺腔内的坏死碎片更多的存在于癌中。在活检标本中,存在腺腔内坏死碎片的非浸润性胃上皮内瘤变的患者,经手术切除后最终被证实为原位癌或浸润性癌。总之结构异型性、腺腔内坏死物等是诊断分化型胃癌的客观标准之一。   为减少日本与西方之间的差异,一些新的分级方法产生,比如Vienna分类和Padova分类。但这两种分类方法均未被广泛使用。   四、我国胃黏膜活检病理诊断现状及讨论   我国多数病理医师一直以来遵循WHO或西方的标准进行胃黏膜活检病理诊断,即只有看到浸润才能诊断为癌,而实际诊断中常常很难观察到明确的浸润;加之我国目前的医疗环境使得常常出现活检病理诊断过于保守,以致活检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不一致的现象,如胃黏膜活检病理诊断为上皮内瘤变,甚至是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的病例,手术切除后病变被证实为早期癌或进展期癌。在胃黏膜活检病理诊断中,低分化和未分化癌较分化型胃癌更易诊断,结构异型是分化型胃癌的有力诊断线索。而我国病理医师普遍对结构异型性认识不足以及判断不准确,我们认为这也许是导致我国早期胃癌检出率低及胃癌致死率高的原因之一。因此,应加强病理医师对胃黏膜活检和病理诊断的培训,提高对结构异型的认识及判断水平。此外,我国病理医师与临床医师之间缺少交流,导致病理医师对患者的信息掌握不够全面,临床医师对病理报告理解不足。同时,病理医师与内镜医师、外科医师应定期举行病例讨论会(这在国外非常普遍),总结经验教训,共同提高诊断及治疗水平。   我国是胃癌高发国家,且胃癌的病死率居高不下。与我们邻近的日本、韩国相比,在早期胃癌检出率上我们还存在明显的差距。在胃黏膜活检病理诊断中,仅靠目前WHO的诊断标准很难提高我国早期胃癌的诊断率。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日本的诊断标准正逐渐为西方所接受。我国亟需包括病理医师在内的多学科医师就胃黏膜活检诊断及分类达成某种共识。

发布了文章

早期食管癌的治疗与筛查

我国是食管癌高发国家之一,每年新发病例数超过 22 万例,死亡约 20 万例。据 2009 年《中国肿瘤登记年报》数据显示,食管癌是继胃癌、结直肠癌和肝癌后最常见的消化道肿瘤。我国食管癌以鳞癌为主,超过 90%,鳞癌新发病例数约占世界的 53%,腺癌则占 18%。 超过 90% 的食管癌患者确诊时已进展至中晚期,5 年生存率不足 20%。早期食管癌通常经内镜下治疗即可根治,疗效与外科手术相当,且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5 年生存率可超过 95%。 食管肿瘤筛查 该共识提到:符合第 1 项和 2?6 项中任一项者应列为食管癌高危人群,建议作为筛查对象。(1)年龄超过 40 岁;(2)来自食管癌高发区;(3)有上消化道症状;(4)有食管癌家族史;(5)患有食管癌前疾病或癌前病变者;(6)具有食管癌的其他高危因素(吸烟、重度饮酒、头颈部或呼吸道鱗癌等)。 内镜下病理活组织检查(以下简称活检)是目前诊断早期食管癌的金标准。内镜下可直观地观察食管黏膜改变,并可结合染色、放大等方法评估病灶性质、部位、边界和范围,一步到位地完成筛查和早期诊断。 内镜下食管黏膜碘染色结合指示性活检已成为我国现阶段最实用有效的筛查方法。电子染色内镜等内镜新技术在早期食管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尚处评估阶段。内镜精查 1. 检查前准备 (1)检查前应取得知情同意,告知患者注意事项,消除患者的恐惧感,按要求禁食、禁水。 (2)检查前可给予患者黏液祛除剂、祛泡剂、局部麻醉药物等,有条件的单位可使用静脉镇静或麻醉。 2. 内镜检查过程 (1)患者取左侧卧位,头部略向前倾,双腿屈曲。进镜过程中仔细观察黏膜色泽、光滑度、蠕动及内腔的形状等。及时冲洗黏液、唾液或气泡。如发现病变需摄片并详细记录其具体部位、范围及形态。 (2)保证内镜图片数量和质量:国内学者较为推荐的摄影法认为完整观察上消化道应留图 40 张。观察食管时每隔 5 cm 至少摄片 1 张,病灶处另需额外留图。同时,需保证每张图片的清晰度。 3. 内镜检查技术 (1)普通白光内镜:食管黏膜病灶可表现为红区、糜烂灶、斑块、结节、黏膜粗糙、局部黏膜上皮增厚。内镜医师应提高对上述特征的认识,注意观察黏膜的细微变化,锁定可疑区域是开展后续精查的基础。 (2)色素内镜:利用染料使病灶与正常黏膜在颜色上形成鲜明对比,可清晰显示病灶范围,并指导指示性活检。最常用染料为碘液,可选染料还包括甲苯胺蓝等,可单一染色,也可联合使用。 (3)电子染色内镜:通过特殊的光学处理实现对食管黏膜的电子染色,突出病变特征,又可弥补色素内镜的染色剂不良反应及耗时长等不足。电子染色内镜和白光内镜之间可反复切换,操作更为简便。 窄带成像技术(NBI)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在食管鳞癌筛查和诊断方面有独特优势。智能电子分光技术(FICE)可进行多种光谱组合,从而获得不同黏膜病变的最佳图像。智能电子染色内镜技术(IScan)在表面增强、对比度、色调处理方面有了很大提升。蓝激光成像技术(BLI)可得到更大的景深并保证亮度。上述技术的应用尚需深人研究。 (4)放大内镜(magnifying endoscopy):可将食管黏膜放大几十甚至上百倍,进而观察黏膜结构和微血管形态的细微变化,与电子染色内镜结合可使显示更为清楚,进一步提高早期食管癌诊断的准确性。 (5)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CLE):可将组织放大 1000 倍,从微观角度显示细胞及亚细胞结构,实时提供早期食管癌的组织学成像且精确度较高,实现「光学活检」的效果。 (6)自发突光内镜(AFI):AFI 可将正常组织与病变组织自发荧光光谱的不同转换为成像颜色的差异,从而加以区分。早期食管癌的内镜精查应以普通白光内镜检查为基础,有条件的单位可结合染色及其他内镜技术进一步突显其内镜下表现,了解病变范围和层次等,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4. 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内镜下分型及病变层次 (1)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内镜下分型:一般采用巴黎分型标准。 (2)病变层次分类:病变局限于上皮内(EP),未突破基底膜,为 Ml(原位癌/重度异型增生)。黏膜内癌分为 M2 和 M3;M2 指病变突破基底膜,浸润黏膜固有层(LPM);M3 指病变浸润黏膜肌层(MM)。黏膜下癌根据其浸润深度可分为 SMI、SM2、SM3,即病变分别浸润黏膜下层上 1/3、中 1/3 及下 1/3。对于内镜下切除的食管鱗癌标本,以 200 作为区分黏膜下浅层和深层浸润的临界值。 内镜下形态与病变层次:黏膜内癌通常表现为 0~Ⅱb 型、0~Ⅱa 型及 0~Ⅱc,病灶表面光滑或呈规则的小颗粒状;而黏膜下癌通常为 0~Ⅰ型及 0~Ⅱ型,病灶表面呈不规则粗颗粒状或凹凸不平小结节状。 5. 活检病理 参见《中国消化内镜活组织检查与病理学检查规范专家共识(草案)》。提倡应用色素内镜、新型内镜技术进行指示性活检。与术后病理相比,活检病理存在一定比例的诊断误差,经评估后必要时可行内镜下诊断性切除。 术前评估 1. 评估方法 准确的术前评估是选择合理的治疗方式和评估预后的先决条件。判断肿瘤范围主要借助色素内镜和电子染色内镜,对病变层次的评估则主要依靠超声内镜、食管上皮乳头内毛细血管襻(IPCL)分型、病变内镜下形态等信息,但目前缺乏统一的标准,诊断结果易受操作者经验水平的影响,准确评估仍依靠切除标本的病理诊断。 (1)超声内镜(endoscopic ultrasound):超声内镜可清楚显示病变浸润深度及其与邻近脏器的关系,但对浸润深度的诊断易受病变大小及部位的影响。超声内镜诊断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高于 CT,但由于超声波穿透力有限,所以难以用于远处转移的评估。 (2)食管病变微血管结构:NBI 联合放大内镜可清楚显示 IPCL 的形态变化。最常用的分型为井上晴洋分型,另有表浅型食管病变微细血管分型(MVP)。日本食道学会结合二者提出了更为简洁的新标准,初步研究发现其评估表浅食管鱗癌浸润深度的准确度可达 90%。 (3)影像学检查:CT 是术前评估最常用的影像学手段,常用于明确有无远处转移及转移部位,也可辅助超声内镜评估淋巴结转移状态。MRI 对食管癌 TNM 分期的诊断效能与 C 丁相当,但扫描时间长,易受心脏、大血管搏动及呼吸运动影响产生伪影;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在检测远处转移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但对早期食管癌的诊断价值有限。 考虑到成本效益,推荐应用超声内镜等内镜技术联合增强 CT 获得病变层次、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的信息,完善食管癌的术前分期。电子染色内镜联合放大内镜是较有潜力的术前评估方式,对其的深入研究有待开展。 2. 病理分型标准及临床处理原则 参照维也纳消化道上皮肿瘤病理分型标准,根据内镜和病理诊断,选择不同的处理方式。 内镜下切除治疗 1. 治疗原则 原则上,无淋巴结转移或淋巴结转移风险极低、残留和复发风险低的病变均适合进行内镜下切除。 2. 内镜下切除术 早期食管癌常用的内镜下切除技术包括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多环套扎黏膜切除术(MBM)、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等。 EMR (1)方法:常用技术包括传统的黏膜下注射~抬举~切除法及由此演变而来的透明帽法(EMR with transparent cap,EMRC)、套扎法(EMR with ligation,EMRL)、分片黏膜切除术(endoscopy piecemeal mucosalresection,EPMR)等。上述技术基本原理相同,多是先通过黏膜下注射将黏膜下层与固有肌层分离,然后采用不同方法切除局部隆起的黏膜病灶。 EMRC 是利用内镜前端安置的透明帽对病变进行吸引,再行圈套切除,对操作技术要求不高,并发症少,但可切除的病变大小受透明帽的限制。EMRL 是先对病变进行套扎以阻断血流并形成亚蒂,再行切除,出血较少,视野清晰。EPMR 用于传统 EMR 不能一次完整切除的较大病灶,将病灶分块切除,但难以评估根治效果,且易导致病变局部残留或复发。 (2)疗效:国外文献报道,EMR 可根除 57.9%~78.3% 的 T1a 期食管癌和癌前病变,整块切除率达 46.0%~78.6%。国内 EMR 治疗早期食管癌及其癌前病变整块切除率为 1%~84.5%,完全切除率为 44.8%~100%。 MBM MBM 是使用改良食管曲张静脉套扎器进行多块黏膜切除的新技术。与 EMR 相比,具有无需行黏膜下注射、耗时短、成本低、安全高效的优点,便于在基层推广,但应注意规范化操作,避免病变残留。 ESD (1)操作步骤:标记;黏膜下注射;环周切开黏膜;黏膜下剥离,一次完整切除病灶;创面处理。国内学者对经典 ESD 技术进行改进,发明了隧道式黏膜剥离技术,简化了操作步骤,是治疗大面积食管病变的理想方法。 (2)疗效:早期食管癌 ESD 治疗在日本开展较多,其整块切除率约 93%~100%,完全切除率达 88% 以上。国内 ESD 整块切除率为 80%?100%,完全切除率为 74%~100%。 3. 适应证和禁忌证 内镜下切除治疗主要用于淋巴结转移风险低且可能完整切除的食管癌病变。但国内尚无统一规范的内镜下切除适应证,多以参考日本指南为主。 目前,国内较为公认的早期食管癌和癌前病变内镜下切除的绝对适应证:病变局限在上皮层或黏膜固有层(M1、M2); 食管黏膜重度异型增生。相对适应证:病变浸润黏膜肌层或黏膜下浅层(M3、SM1),未发现淋巴结转移的临床证据;大于 3/4 环周的病变可视为相对适应证,应向患者充分告知术后狭窄等风险。 禁忌证:明确发生淋巴结转移的病变,病变浸润至黏膜下深层,一般情况差、无法耐受内镜手术者。相对禁忌证:非抬举征阳性;伴发凝血功能障碍及服用抗凝剂的患者,在凝血功能纠正前不宜手术;术前判断病变浸润至黏膜下深层,患者拒绝或不适合外科手术者。 4. 围手术期处理 术前准备:评估患者全身状况,排除麻醉及内镜下治疗禁忌证。凝血功能检查有异常者,予以纠正后再行治疗。服用抗凝药者术前酌情停药 5?7d,必要时请相关学科协助处理。向患者及家属告知手术相关事项,签署知情同意书。所有患者行心电监护,术前予肌内注射地西泮和解痉药。如需要可应用静脉镇静或麻醉。 术后处理:术后第 1 天禁食,监测生命体征,观察有无头颈胸部皮下气肿,进行必要的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如无异常,术后第 2 天可进全流食,后连续 3d 软食,再逐渐恢复正常饮食。 (1)术后用药 首先,使用抗菌药物。对于切除范围大、操作时间长、反复黏膜下注射、穿孔风险高者,可以考虑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参考卫生部抗菌药物使用原则,应选用第一代或第二代头孢菌素,可加用硝基咪唑类药物。术后用药一般不超过 72 h,可酌情延长。 其次,保护创面及止血。术后可予 PPI 或 H2 受体拮抗剂 4?6 周,有反酸病史或 GERD 样症状的患者需足量、持续 PPI 治疗。必要时可加用黏膜保护剂及酌情使用止血药物。 (2)术后标本处理 参见《中国消化内镜活组织检查与病理学检查规范专家共识(草案)》。 (3)术后追加治疗(外科手术/放射治疗/化学治疗)的指征:黏膜下浸润深度>200 淋巴管血管浸润阳性;低分化或未分化癌;垂直切缘阳性。另外,需结合患者一般情况和意愿综合考虑。 5. 操作相关并发症及处理 食管早期癌及癌前病变内镜下切除术后的并发症主要包括出血、穿孔、术后狭窄、感染等。 (1)出血 术中出血指术中需要止血治疗的局部创面出血;术后迟发性出血指术后 30d 内出现呕血、黑便等征象,Hb 下降超过 20 g/U。发生率及危险因素:国外食管 EMR 相关出血率可达 2%,ESD 术中出血常见,术后迟发出血率不足 1%。 国内 EMR 术中出血率为 1.52%~11.70%,迟发性出血率为 0~7.04%。ESD 术中出血率为 22.9%?59.6%,迟发性出血率为 0~4.88%AMR 出血受病变大小及所用电切模式影响。ESD 出血可能与病变部位、大小、类型、剥离层次、血管分布、操作者的熟练程度等相关。 处理方法:术中少量渗血,可予内镜下喷洒肾上腺素 0.9%NaCl 溶液,而大量渗血则可选用黏膜下注射肾上腺素 0.9%NaCl 溶液、氩离子凝固术、热活检钳钳夹或止血夹夹闭止血。黏膜下注射液中加入肾上腺素、术中对可疑血管进行电凝、病变切除后预凝可见血管有助于预防出血。术后出血相对少见,若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一般保守治疗即可;若保守治疗效果不理想,则需急诊内镜处理,极少需要手术干预。术后酌情应用止血药和抗酸剂也可预防出血。 (2)穿孔 术中穿孔可及时发现。术后出现头颈胸部皮下气肿等穿孔征象,腹部 X 线平片或 CT 发现纵隔气体等,应考虑术后穿孔。 发生率及危险因素:国外 EMR 穿孔率不超过 2%,ESD 穿孔率 2%~10%。国内 EMR 穿孔率 <6.3%,ESD 穿孔率为 0?11.5%。ESD 穿孔与操作者经验、病变部位及大小、病变处有无溃疡形成、创面肌层暴露等相关。严格掌握适应证、充分的黏膜下注射、选用合适的器械、操作中使用 CO2 气体并及时抽吸消化道内气体及预防性夹闭肌层破损有助预防穿孔发生。 处理方法:术中发现穿孔,后续操作应减少注气注水,切除结束后及时夹闭,术后予禁食、胃肠减压、静脉使用抗生素及支持治疗等多可恢复。并发气胸时,应行负压引流。内镜下夹闭失败或穿孔较大无法夹闭时,可考虑外科手术。隐性穿孔保守治疗多可恢复。 (3)食管狭窄 指内镜切除术后需要内镜下治疗的食管管腔狭窄,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吞咽困难,多在术后 1 个月出现。 发生率及危险因素:病变大小、浸润深度及创面环周比例和纵向长度与食管内镜切除术后狭窄相关。大于 3/4 环周的病变内镜切除术后狭窄发生率为 88%~100%。 处理方法:内镜下食管扩张术是最常规的治疗方法,也可作为狭窄高危病例的预防措施。支架置人可作为难治性病例的选择,糖皮质激素也可用于术后狭窄的防治,但最佳方案有待探索。细胞补片等再生医学技术尚处研究阶段。 6. 内镜切除术后随访 (1)术后残留与复发:表浅型食管鳞癌 ESD 术后切缘阳性率为 11.4%,肿瘤越大、浸润越深者切缘阳性风险越大。Meta 分析发现,ESD 局部复发率明显低于 EMR。国内 EMR 术后局部复发率为 0?15.3%,ESD 术后则为 0?9.4%。复发可能与 EMR 方式、EMR 分片数、病变部位、浸润深度、操作是否规范及食管癌家族史有关。 (2)残留与复发的预防和处理:病变切除后应仔细检查创面,可结合染色内镜观察。发现残留应及时进行处理。局部残留和复发的病变多可通过内镜下治疗清除,内镜下治疗失败者可追加手术或放射、化学疗法。 (3)随访:术后 3、6 和 12 个月各复查 1 次内镜,若无残留复发,此后每年 1 次内镜复查。随访时应结合染色和(或)放大内镜检查,发现阳性或可疑病灶行指币性活检及病理诊断。肿瘤标志物和相关影像学检查亦不可忽视,同时应警惕异时多原发食管鳞癌和第二原发癌(如头颈部鱗癌、胃癌等)。 内镜下非切除治疗 (1)内镜下非切除治疗方法包括射频消融术 (RFA)、光动力疗法(PDT)、氩离子凝固术(APC)、激光疗法、热探头治疗和冷冻疗法等。这些技术既可单独使用,也可与内镜切除术联合应用。 RFA 在多发、病变较长或累及食管全周病变的治疗中具有明显优势,穿孔和术后狭窄发生率低。初步研究提示,RFA 可用于 Hb 型病变,且活检证实为中度和(或)重度异型增生或局限于 M2 层的中~高分化鱗癌。 PDT 可用于处理大面积早期多灶病变,应注意光敏反应、穿孔、术后狭窄等不良事件。 APC 是一种非接触性热凝固方法,可有效处理食管癌前病变,应用于早期癌需严格掌握适应证。非切除治疗不能获得组织标本进行病理学评估,无法明确肿瘤是否根除,因此治疗后需密切随访,长期疗效还有待进一步探索。

发布了文章

流行型感冒与消化系统的纠缠

流行性感冒(influenza,简称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典型特点是:急起高热、头痛、乏力、全身疼痛等中毒症状而呼吸道卡他症状轻微。病毒颗粒主要通过接触及空气飞沫传播,由于病毒变异率高,人群普遍易感,在全世界范围已爆发流行多次,其可怕之处在于可引起严重并发症,危害人类生命安全。 说了半天这跟消化系统有半文钱关系? 别急,流感四大临床表现类型之一即是胃肠型,您的脑海中是否还记得每逢流感君来袭时,食欲总是减退,对美食毫无兴趣,严重者可伴有腹痛、腹胀和腹泻等消化系统的症状,进而引起电解质补充不足或者丢失过多等不适。科学研究证实,我们可以通过饮食方面加强对流感君的抵抗力,更好地预防流感的爆发流行。 肠道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负责产生人体一半以上的抗体。那么跟流感君的这场战斗中,如何科学地“吃”得好尤为重要。结合小编本次抗战经验,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 不同的流感类型可采用不同的饮食原则 胃肠型感冒 可饮绿豆汤加红糖,菊花茶等;同时,要多多吃富含维生素、钙及锌等蔬菜水果,如萝卜、梨、猕猴桃及各种蘑菇等以助于缓解症状。 风热感冒 宜多食用利于清热、散热的食物。可煮食一些新鲜的梨、苹果或熬煮大米粥,趁热进食,疗效极佳(小编正是采用此法驱除流感君)。 风寒感冒 宜多吃发汗、散寒食物,如大蒜、鲜生姜、豆腐等,以祛除寒气。美国一项最新研究指出,热鸡汤能帮助人们赶走流感君,因鸡汤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及钙、锌等微量元素,可将病毒君排除体外(任何热饮都有助于治疗流感)。 表里两感型感冒 可多喝酸性的鲜果汁,以促进胃液分泌,如山楂、红枣、猕猴桃、鲜橙等。 2 抗流感明星食物 白萝卜 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富含氨基酸、维生素B2,钙、磷、镁等营养成分;具有通气行气,健胃消食(可促进胃液分泌,调整胃肠机能)之功效,对流感更具独特作用。 胡萝卜 富含的维生素A对呼吸道及胃肠道的保护作用已得到证实。缺乏维生素A是患呼吸道疾病的一大诱因。 大蒜 已有研究证明大蒜可激发人体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能加强人体的免疫功能,进而预防流感。当小伙伴刚刚出现嗓子痛、流涕等症状时,及时嚼上几枚大蒜能够促进机体发汗,将流感君扼杀在“摇篮”中。 生姜 记得小编小时候医疗资源尚匮乏,家人常常熬上一碗生姜茶以祛风寒,这是因为生姜能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疲劳和食欲不振的状况。姜汤对流感初期的发热、头痛等很有效,若能与桂圆混合使用,效果更佳。 茶 哈佛大学的免疫学者发现,连续两周每天喝5杯红茶,人体会产生大量抗病毒干扰素,后者能有效抵御流感。干燥的秋冬季,每日轻轻地品上几杯茶,不仅可以修身养性,还可以缓解口咽部干燥,抗击抵御流感君。 3 预防流感饮食出击 大量饮用水 大量的饮水可以将病毒从机体中冲走,并防止脱水症发生,对此小编深有感触,脱水后口腔、鼻腔、咽喉部干到“会呼吸的痛”。 饮食清淡,少油腻 勿食过分辛辣刺激食物,以免加重咳嗽声嘶(小编因没有忌口饮食辛辣,声嘶、咳嗽加重)。用热盐水漱口可治疗疼痛的嗓子,热茶和热蜂蜜水的效果也不错;另外,罗汉果+胖大海泡茶也有一定的缓解效果。 选择易消化的流质食物 如稀饭、酸奶、菜汤、蛋羹等。 多食富含维生素E和C的食物 维生素E对人类免疫系统具有重要作用,补充维生素E可食用瘦肉、乳类、蛋类、猕猴桃、菜花等; 维生素C可减轻流感症状,可适当口服一些。 宜少食多餐 以免加重胃肠道负担,得不偿失(尤其是在发烧期间)。 4 小编贴心小Tips 1、注意餐具的消毒:厨房环境温暖、潮湿最易大量繁殖病菌。若家中有流感病人,要常用消毒液擦洗病患常触摸的东西,如水龙头、门把手、冰箱拉手等。 2、可适当服用一些药物:如XX感冒片以及减少鼻粘膜充血的药物。 3、流感期间要注意休息,可适当加强体育锻炼,不要总揉鼻子,要勤洗手。 4、最重要的一点是要做个有公德的人,不要对着别人咳嗽打喷嚏(最好保持1米的距离)! 总之,流感君最是“欺软怕硬”,你强它就弱,你弱他就强!“冬令进补,春天打虎”,适量进补、合理膳食尤其关键,提高体质、增加抵抗力,不受制于流感君才能快乐无恙度过冬季。

发布了文章

最伤胃的十宗罪

1.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爽,若小便时纱布被尿液浸湿,应及时更换;大小便后都要认真擦洗干净,防止局部污染;包皮环切术后,有些患者会出现包皮局部不适,此时不能抓挠,以免感染。 2.术后3—4日,可在医生指导下于睡前适量服用镇静剂,以防阴茎夜间勃起,引起疼痛或出血;术后一个月内避免性生活,以免伤口破裂、出血、疼痛。 3.术后卧床休息2—3天,不要长时间站立、久坐,久坐会导致局部血液循环不畅,使阴茎头肿胀,不利于伤口愈合。 4.术后要及时排尿,以免发生尿潴留。 5.应穿着宽松的纯棉内裤,减少阴茎头的摩擦和保持会阴部清爽透气,有利于血液循环保持畅通。 6.按照医生吩咐定时换药,现在的包皮环切术一般采用可吸收的缝线,若没有出现感染或出血等情况,缝线一般可自行吸收,线结脱落,无须拆线。 7.饮食清淡,不要吃辛辣等刺激性食物;节制烟酒。 8.若伤口出现异常肿大、变紫、感染、大量出血等情况,应立刻回医院复诊。

发布了文章

肿瘤标志物升高怎么办?

作为医生,经常遇到有人拿检验报告来咨询,某项肿瘤标志物增高要紧吗?门诊时间有限,在这里我们好好讲一下肿瘤标志物与肿瘤的关系。 肿瘤标志物是怎么发现的 肿瘤标志物,从字面上理解好像就是抽个血能查出体内隐藏着的肿瘤,但肿瘤诊断的金标准是病理学诊断,需要活检或手术标本进行确诊。由于穿刺活检再小也是一个小手术、小操作,因此影像学检查、抽血检测等手段都被用来辅助作为肿瘤的诊断。 出于这样的目的,人们想找出一种特征性的物质,它最好由肿瘤细胞合成释放,或者由机体对肿瘤的反应性释放,它最好在正常人体内不会出现,最好抽血能检测。 这种设想很好,被报道、发现的肿瘤标志物有成千上万种,但能真正应用到临床中的确少之又少,目前筛选出来了一些在临床上已经在使用的肿瘤标志物如AFP(用于肝癌)、PSA(用于前列腺癌)、CEA、CA19-9等已经是比较可靠的了,但不能代替诊断,因为存在假阴性和假阳性的问题。 假阴性和假阳性 比如1000个已用病理诊断确诊的肿瘤患者中,全部都去做肿瘤标志物A检测用于诊断肿瘤,结果发现只有900个人肿瘤标志物A升高超过参考值,还有100个患者是无法通过抽血检查发现肿瘤存在的,如果要肿瘤标志物A用于诊断肿瘤,就会漏掉了这100位肿瘤患者,医学上的概念叫“假阴性”。 反过来,有1000位怀疑肿瘤的受检者,全部都去做肿瘤标志物A检测用于诊断肿瘤,结果显示肿瘤标志物升高A超过参考值的受检者,其中只有800个人才是真正患有肿瘤,而另外200经全方位检查没有发现肿瘤,这200个“被冤枉”的称为“假阳性”。 肿瘤标志物不能用于确诊肿瘤 我们当肿瘤标志物测定结果超出参考范围时即称为阳性,但肿瘤标志物阳性不等于恶性肿瘤,肿瘤诊断的金标准是病理学诊断。大部分肿瘤患者的肿瘤标志会出现异常升高,但始终有不少肿瘤患者这些指标是不升高的。 所以临床上我们遇到有些患者抱怨:“我年年做体检肿瘤标志物这一项指标一直是正常的,怎么得了肿瘤都发现不了?”其实任何检查都存在“假阴性”和“假阳性”的问题。 而正常人中也有一部分人指标出现异常,而其实他们并未患肿瘤,可能是由于一些其他譬如炎症、组织修复等原因引起的。    由于存在假阳性,也不用因为肿瘤标志物一高就认为是坏消息;由于存在假阴性,我们不应觉得肿瘤标志物指标正常就离癌症还很远。检测手段的灵敏度和特意度是针对群体而言的,需理解检查指标与确诊之间存在的交集与差集。 肿瘤标志物的正确用法 通过上面的介绍感觉肿瘤标志物好像没那么“高大上”了,虽然不能诊断,但其还是有很大的临床意义。 用法一:提示作用 肺癌早期诊断靠CT、胃肠道肿瘤早期诊断靠胃肠镜,但不可能人人都愿意或都能去全套地做一遍这些检查,因此肿瘤标志物还是有其存在的意义。由于抽血检查很方便,因此一些灵敏度和特异度相对较好的肿瘤标志物常常被加入体检项目,以覆盖各系统的检查,比如甲胎蛋白用于检测肝癌,CEA用于检测肺癌和消化系统肿瘤。 因此如果体检发现肿瘤标志物异常升高,我们最好先复查一次,如果还是升高就是一种提示,告诉我们要进一步查明升高的原因,这时最好找到专科医生进行分析和决定进一步的检查。 用法二:术后复查 对于已确定为癌症的患者,检测“肿瘤标志物”可评估病情、判断治疗疗效。比如手术后,若出现肿瘤复发,CT、核磁在一定的时间窗内可能发现不了,但肿瘤标记物会逐步增长,是对影像学形态诊断的有力补充,可供医生提前判断病情并行干预。这是因为肿瘤标志物的高低常常与肿瘤的消长相平行,病情控制不好,标志物通常会上升非常多,得到有效治疗后会降低甚至回到正常水平,因此动态观察尤为重要。 因此测定肿瘤标志物对病程进展、治疗效果、预后、复发、转移等相当有,当然有些肿瘤患者的肿瘤标记物自始至终都不增高,因此不能过于看重肿瘤标记物的价值,慎重对待才是正确的态度。

发布了文章

肠镜,胃镜的必要性

人吃五谷杂粮,胃肠道的疾病相当多见,诸如溃疡、炎症、息肉、乃至恶性肿瘤。根据最新上海市疾控中心的数据统计,居民常见恶性肿瘤中,除去性别因素,肺癌、大肠癌和胃癌位列前三位,其中大肠癌(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发病增速最为显著,从上世纪70年代初的第6位上升到第2位。 近几年随着胃肠道肿瘤发病率的升高,结肠直肠同时长了多个癌肿,结直肠和胃同时发生癌等情况并不少见。 所以,但凡有病人或者亲戚朋友咨询胃肠道方面的问题,我们都是强调到了一定年纪,体检建议都要查一查胃镜和肠镜,最好一起做,在加上肺部CT平扫排除肺癌,就可以把最常见的三大肿瘤都筛查一遍了。胃肠道肿瘤只要做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效果是非常好的。比如从大肠息肉发展成为大肠癌大约需要10余年,人们完全有较为充裕的时间去阻断息肉的癌变,为什么一定要拖到癌变肿瘤很大有症状了再去治疗呢。“早发现三个月,多活三十年”。 然而虽然许多老百姓谈癌色变。但是,对于医生进行胃肠镜检查的建议,依从性很低。胃镜肠镜总是和“痛苦”、“恐怖”等词汇相联系,老百姓对于体检胃镜肠镜检查接受度不足30%。不到万不得已,对于肠镜检查的第一反应依然是拒绝。殊不知,这就让潜在的胃癌大肠癌提供了快速成长的空间。 近几年随着胃肠道肿瘤发病率的升高,结肠直肠同时长了多个癌肿,结直肠和胃同时发生癌等情况并不少见。 所以,但凡有病人或者亲戚朋友咨询胃肠道方面的问题,我们都是强调到了一定年纪,体检建议都要查一查胃镜和肠镜,最好一起做,在加上肺部CT平扫排除肺癌,就可以把最常见的三大肿瘤都筛查一遍了。胃肠道肿瘤只要做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效果是非常好的。比如从大肠息肉发展成为大肠癌大约需要10余年,人们完全有较为充裕的时间去阻断息肉的癌变,为什么一定要拖到癌变肿瘤很大有症状了再去治疗呢。“早发现三个月,多活三十年”。 然而虽然许多老百姓谈癌色变。但是,对于医生进行胃肠镜检查的建议,依从性很低。胃镜肠镜总是和“痛苦”、“恐怖”等词汇相联系,老百姓对于体检胃镜肠镜检查接受度不足30%。不到万不得已,对于肠镜检查的第一反应依然是拒绝。殊不知,这就让潜在的胃癌大肠癌提供了快速成长的空间。 在欧美,对于五十岁以上的人群,胃镜肠镜检查都是常规体检项目。 目前有很多公立的私立的体检中心,动辄上万的豪华体检套餐有很多,也动不动就是癌基因检测、PET等“高大上”的项目。其实无痛胃肠镜、胸部CT平扫再加一些抽血化验的检查,已能覆盖大部分常见肿瘤的筛查,对于性别、年龄不同再做针对性的体检(例如女性妇科检查,男性查前列腺等),完全能做到亲民的价格完成最科学和完全的肿瘤筛查,希望更多的人能重视胃肠镜的检查,让肿瘤君滚得远远的! 以下人群需要尽快做胃肠镜诊治: 1. 50岁以上的普通人群。无论男女,均应做一次胃肠镜检查。如有阳性发现(溃疡、息肉等),在做完治疗后均应定期复查。 2. 有食管癌、胃癌、肠癌家族史的人群可将初检年龄提前到40岁甚至35岁。 3. 有不良生活习惯:抽烟、喝酒、饮食不规律或暴饮暴食或大鱼大肉,喜吃腌制食品和烧烤,工作压力大、经常熬夜。 4. 出现消化道不适的人群,比如胃部不适,可表现为上腹痛、下腹痛、反酸、嗳气、饱胀等;肠道不适,可表现为下腹痛,大便习惯与性状的改变,比如每天排便一次变为排便多次,或者便秘、便稀、便血、鼻涕状黏液血便等。 5. 正常体检时发现CEA、CA199等消化道肿瘤标志物升高,需要尽快做胃肠镜以进一步排查。

发布了文章

一文了解胃间质瘤

由于癌症命名具有一定的复杂性,通常老百姓所说的胃癌、肺癌都是依据癌症发病的组织器官不同来分类,然而,当一些名字具有病理特征时,老百姓就会疑惑不解,如胃肠道间质瘤,既然带有瘤应该就是肿瘤的一类,但是根据危害程度不同,肿瘤又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癌症),这个瘤是属于哪一类呢?这样的问题困扰了许多患者,有些患者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在没弄清事实前就给自己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导致对治疗不利的影响。   胃肠道间质瘤不是癌症,但是它是一种具有恶性倾向的侵蚀性肿瘤,与癌症类似,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交界性肿瘤。此类交界性肿瘤处于善恶之间,具有良性细胞形态,但容易复发,甚至转变成恶性肿瘤,需要及时进行正规治疗。在我国的胃肠道间质瘤患者中,有60%-70%的人其肿瘤发生在胃部,有20%-30%的人其肿瘤发生在小肠,还有极少数的人其肿瘤发生在食管、结肠和直肠。但是,胃肠道间质瘤并不等同于胃癌或者肠癌。癌是指发生于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具有浸润性生长、易复发和多途径转移的特点。而胃肠道间质瘤则是发生于胃肠道间叶组织的肿瘤,其肿瘤组织的侵袭性并不像癌那么强,也很少发生淋巴或血液的转移。但是,胃肠道间质瘤也具有以下不容忽视的特点:1.对常规的放疗和化疗不敏感   目前,临床上治疗胃肠道间质瘤的主要方法是进行手术切除,此时建议将手术与生物疗法并用,即弥补了手术的不足,又化解了无法化疗而造成了治疗力度不够的缺憾。   2.手术后易复发   虽然早期胃肠道间质瘤患者术后5年的生存率较高,但随着发病时间的延长,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术后复发率可高达40%-90%。而且胃肠道间质瘤患者在术后一旦复发,其生存时间一般仅为10-20个月。   3.早期不易诊断   由于胃肠道间质瘤的早期症状不明显,所以此病很难在早期被发现,尤其是直径小于2厘米早期的这种肿瘤。很多人都是在进行肿瘤普查、体检或做其他手术时发现患有胃肠道间质瘤的。但也有少数此病患者会在早期出现消化道出血、腹痛、腹部有包块、贫血、肠梗阻等病症。目前,临床上主要通过影像学检查对胃肠道间质瘤进行确诊,具体的检查方法包括纤维内镜、内镜超声、B超和CT等检查。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最新研究发现,亚裔病人比其他病人群体高出1.5倍的可能性被诊断为这种类型的肿瘤,亚裔比其它种群更易罹患胃肠道间质瘤。

发布了文章

幽门螺杆菌的治疗

随着现在医疗科普的很好宣传,幽门螺杆菌从原来在医院就诊时候的被动发现,到现在人们自己主动来医院检测,甚至有些单位在职工体检时常规设立这个检测项目,说明了现在对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疾病重视度越来越高。然而在临床工作中,小华发现了有些人对治疗中存在着一些误区,觉得有必要跟乡亲们聊一聊。尤其下午接到一位大姐电话“医生,我的10天药吃完了,要不要再买接着继续吃啊”,心里有点小小的泪奔...... 首先回复一下这个大姐的问题,因为这个问题不少人都会有。小华的回答是不、不、不(现在似乎啥事不重复说三遍,不能说明这事情重要性啊)。现在幽门螺杆菌治疗推荐的规范疗程有10天和14天两种,无论哪一种,一旦疗程结束,治疗就结束了。就算药有一些剩余的,也没必要再吃了。 01误区一:“医生,我感觉症状好多了,就没必要再复查了” 一般来我们这里治疗幽门螺杆菌,到了复查时间点,我们都会短信提醒本人注意要来复查,时间长了我们也会进行电话回访。但有些患者认为服用治疗药物后,感觉原来的症状缓解很多,比如原来口腔异味消失了、腹胀缓解了……身体棒棒哒,觉得没必要来复查了。这个想法是不对的。 判断治疗是否成功,临床目前是以幽门螺杆菌是否根除为界,这是有和无的区别,有就有,没有就没有,跟临床症状改善不一定是平行的。临床上经常会遇到细菌根除成功了,但患者之前就诊的症状并没有缓解多少;相反的,患者感觉舒服很多,结果复查一看却依然是呼气阳性。 所以万万不能以症状的改善,来评价治疗效果,要知道自己是否治疗好了,一定要前往医院查呼气试验以明确细菌是否根除。如果不复查,假如原先根除失败,依然会携带传染周围人的可能性,以及对自身消化道致病的潜在风险性,同时知道根除失败后,也可以让医生及时进行下一步的补救治疗,有条件的可以做细菌耐药性检测,可以极大提高根除率。所以说及时复查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般来说服药治疗方案10天或14天疗程后,至少停药一个月以上,可以去医院复查呼气以明确治疗效果(期间避免服用抗生素、抑酸药和铋剂)。 02误区二:“医生,我感觉我又不舒服了,你再给我开一套杀菌药” 治疗幽门螺杆菌后症状好转,可是当一段时间过后相似的症状又出现了,有些患者就会来门诊找医生要求开一样的治疗药物。这个想法是不对的。甚至小华遇到一位男性患者,每年感觉症状不舒服了,就自己到药房买医生先前开立的四种药,前前后后吃了四次,老婆说了都不听(这里给他老婆点个赞),最后一次发觉药吃了不管用,就来医院找小华,检测结果呼气是阳性,做了细菌药敏也很多抗生素是耐药的,男子很心塞,小华也很心塞。 幽门螺杆菌感染可以引起消化道症状,但不是所有的消化道症状都是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医师开立的幽门螺杆菌治疗方案只是针对幽门螺杆菌而言,在一定程度上来说不是针对所表现出来的症状。换句话说如果根除成功后,再出现相似症状,如果没有再次感染,即便服用了同样的杀菌药物,也不会有很好的效果。症状依然在,那么可能说明这次的症状并不完全是幽门螺杆菌引起,别忘了胃肠道细菌千千万,幽门螺杆菌只是其中的一份子而已。这也说明了及时复查的重要性,可以让医生明确有无其他病因,有针对性的治疗。 此外,幽门螺杆菌治疗方案中的药物,不能在没有明确感染的情况下,自己去买来“尝尝”。因为每次的服用药物,都会增加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再行根除治疗时候,成功的机会就会越来越小,如果到最后抗生素都耐药了,那么医生现阶段也很可能束手无策了。 03误区三:“医生,我老公上次吃药好了,我能不能吃同样的药” 这样相似的问题很多,小华也觉得非常重要。很多人看到有周边亲戚朋友吃一种方案治好的,或者看到网上一些论坛或者群里面,有人分享自己的成功治疗方案,就纷纷拿来效仿,这边吃一遍,不行,就从那边抄一份,不行再换,好的可能就好了(这个固然可喜可贺),然而失败了的常会一次又一次,很多人往往因此思想上很受困扰。现在推荐幽门螺杆菌治疗方案是标准四联,一般来说每个医生都会严格按照这样的要求制定治疗方案,但是由于每个人体内细菌的耐药性差异或者其他一些因素的影响,不是每个人对同样的方案都能达到一样的效果,这就是为什么同样的药和同样的疗程下去,有些人能成功,有些人却失败,这就是个体的差异性导致。小华在门诊常会以好客的主人举例,烧一盘菜,九个人都觉得口味合适,就一个人就觉得淡了,因为这个人喜欢重口味,人如此,细菌宜如此,找到适合细菌口味的药物才是最佳的治疗策略。所以老公吃好了,不代表老婆吃同样的药就能治好。因为同样的方案不是每一个人都合适,所以切不可在没有医生的指导下,盲目的去尝试。 那有人会问那该怎么办? 别急,下次还在消化客这边,小华继续跟乡亲们聊一聊“幽门螺杆菌”该知道的那些事——如何个体化的治疗幽门螺杆菌。

发布了文章

十大癌症的防与治

一,肺癌——防“五气” 胸外科专家介绍,肺癌是一个被“气”出来的病,重点要防好“五气”! 1. 烟草烟气污染:吸烟已经是全球公认的肺癌高发因素,防肺癌远离一手烟、二手烟和三手烟。 2. 室外大气污染:室外空气质量不好时,大家外出最好佩戴口罩。 3. 厨房油烟污染:烹饪过程中燃烧释放出的有害气体也是肺癌高发的“元凶”,所以烹饪时应全过程打开抽烟机,并保持室内通风。 4. 装修材料污染:房屋装修完产生的氡、苯和甲醛等有害气体都是肺癌高发的因素。 5. 常常爱生闷气:性格内向孤僻、不擅于与人交流,常常爱生闷气,也容易患上肺癌。 二,胃癌——忌辣忌咸 消化专家介绍,胃癌主要是“吃出来”的,过分吃辛辣以及过多食盐的食物对胃部伤害很大。 吃盐过多会损伤胃黏膜,使胃壁上的细胞萎缩。另外,加工类肉制品(如腌肉)和腌制类食品(如酸菜)等都含较多食盐,制作过程中还会产生大量亚硝酸盐,过多摄入会对肠胃造成损伤,甚至诱发癌前病变。而辛辣食品会刺激、破坏胃肠道黏膜,长期反复刺激,就会造成胃部细胞癌变。 三,肝癌——“四不吃” 1. 不吃发霉食物——黄曲霉素。发霉食品中的黄曲霉毒素为致肝癌物质,黄曲霉毒性是砒霜的68倍。尤其是黄豆、花生、红薯、甘蔗等,发霉后切不可再食用。 2. 不吃或少吃腌菜——亚硝胺。许多人喜欢以爽口开胃的腌菜下饭。但腌菜中含有较多的亚硝胺,而实验证明亚硝胺与肝癌的发生有关,因此最好不吃或少吃。 3. 不饮酒或少饮酒——酒精肝。长期饮酒会引起酒精性肝炎,导致酒精性肝硬化,最终引发肝癌。 4. 动、植物油变质后不宜食用——丙二醛。陈腐油类中均含有丙二醛这种化学成分,它能生成聚合物并与人体肝脏内的蛋白质和脱氧核糖核酸发生反应,使蛋白质的结构变异,导致变异蛋白质的细胞失去正常功能并向初期癌细胞转化。 四,食管癌——别“趁热吃” 消化道专家介绍,食管癌主要是一些饮食习惯导致的。“趁热吃、趁热喝”虽然一时觉得很舒服,但是过高的温度会导致食道黏膜出现烧伤现象,这会引起食管黏膜上皮细胞变性或造成破损、溃烂等,诱发癌变。 五,结直肠癌——一减两加 肛肠科专家介绍,预防肠癌要做好“一减两加”: 一减:减少摄入双高食物。双高食物是指高动物蛋白、高脂肪的食品。研究表明,长期吃高脂肪、高蛋白、低纤维素食物是诱发结肠癌的原因之一。 两加:增加果蔬粗粮,增加运动。果蔬中的膳食纤维能够促进肠道蠕动,减少废物在肠道内堆积。另外,尽量保持每周3次30分钟以上运动。运动可以显著降低肠癌危险,可以使容易癌变的肠道息肉减少1/3。 六,胰腺癌——少吃甜食 胰腺肿瘤外科专家介绍,虽然目前胰腺癌高发的具体原因还不十分清楚,但它属于生活方式病,高脂肪饮食摄入过量,食物纤维摄入不足,以及体育运动减少都与该病有关。尤其是过量摄入甜食会增加胰腺癌发病风险的说法已得到公认。因为吃糖过多会增加糖尿病风险。而流行病学资料表明糖尿病与胰腺癌有密切关系。 七,乳腺癌——记住3个1 乳腺外科专家介绍,预防乳腺癌要记住 “3个1”,即: 1年1次专科检查:每年到医院由专科医生根据身体情况进行超声或是X线检查,有条件者还可进行核磁共振检查。其中,超声和X线检查相结合可使乳腺癌诊断的准确率达到98%,可以说是黄金组合。 1月1次自我检查:每个月都要对乳房进行自我检查,最好固定在月经后3~7天。如果自查时摸到乳房内有孤立、无痛、很硬的肿块,应尽早到医院排查。 1天1次乳房清洁:每天临睡前最好对乳房进行清洁和保养,但要避免使用含有激素的丰胸产品。 八,脑癌——远离电子辐射 瑞典国家工作生命研究院曾对905名恶性脑肿瘤患者的手机使用模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其中85人是手机的常用者。而那些20岁前已经开始使用手机或无线电话的病人,更是患病高危人群。该研究还同时发现,常使用手机的一侧头部,患脑肿瘤的几率比另一侧高。常在头部一侧使用手机超过2000小时的人,患恶性脑肿瘤的风险将提高2.4倍。 虽然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手机辐射会直接导致脑癌的证据,但是电子产品的广泛使用和脑癌的增长趋势有一定的重合。所以,在手机使用上,我们建议不要离大脑太近。 九,白血病——少染发 白血病是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俗称“血癌”,是我国10大高发恶性肿瘤之一。致癌因素包括过多接触有机溶剂染料,最常见的就是染发剂、烫发剂,或者长时间身处残留着大量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的新装修房屋内。 尤其是苯及其衍生物,可以诱发突变,导致细胞恶性增殖,发展为白血病。苯及其衍生物常存在于一些日常生活用品中,如塑料制品等。此外,油漆、涂料、粘合剂等也含有苯的衍生物,应尽量少接触。 十,淋巴癌——会减压 专家介绍,淋巴癌的发病与人体免疫功能有很大关系。长期工作压力过大,导致精神紧张、心理压力大、生活作息不规律、人很劳累,造成人体抵抗力下降,就会诱发淋巴癌。 另外,免疫功能缺陷也是导致淋巴癌发生的一个常见原因。通常人体的免疫系统有免疫监视功能,如果免疫功能出现障碍就很容易会导致病毒感染,进而引发淋巴癌。

发布了文章

15问带你全面了解胃癌

Q1.什么是胃癌?   胃癌(gastric cancer)系指源于胃黏膜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主要是胃腺癌。胃癌占胃部恶性肿瘤的95%以上。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居消化道肿瘤死亡原因的第一位。在国内有的地区已居全部恶性肿瘤死亡原因的首位。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死亡病例中,约有半数死于胃癌。男女发病之比为2.3:1~3.6:1.任何年龄均可发生,大多发生在中年后,以50~60岁最多,30岁以前较少见。 Q2.胃癌的发病情况如何?   不同国家与地区胃癌的发病率与死亡率有明显区别,高低之比可相差10倍。日本、智利、冰岛、奥地利、芬兰、匈牙利等国为高发区;北美、印度、印尼、马来西亚、埃及等国发病率率较低;我国胃癌发病率也高,尤其是甘肃河西走廊、胶东半岛、江浙沿海一带。同一国家不同地区的发病率可有明显差别,高发区有低发点,低发区有高发点。流行病学调查,对研究胃癌的病因与发病机制有重要意义。 Q3.胃癌与环境有关系吗?   第一代到美国的日本移民胃癌发病率下降约25%,第二代下降约50%,至第三代发生胃癌的危险性与当地美国居民相当。故环境因素在胃癌发生中起重要作用。此外火山岩地带、高泥碳土壤、水土含硝酸盐过多、微量元素比例失调或化学污染等可直接或间接经饮食途径参与胃癌的发生。   流行病学研究提示,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可降低胃癌的发生。经常使用霉变食品、咸菜、腌制烟熏食品以及过多摄入食盐,可增加危险性。长期使用含硝酸盐较高的食物后,硝酸盐在胃内被细菌还原成亚硝酸盐,再与胺结合生成致癌物亚硝胺。此外,慢性胃炎及胃部切除者胃酸分泌减少有利于胃内细菌繁殖。老年人因泌酸腺体萎缩常有胃酸分泌不足,有利于细菌生长。胃内增加的细菌可促进亚硝酸盐类致癌物质产生,长期作用于胃黏膜将导致癌变。 Q4.胃癌有遗传性吗?   某些家庭中胃癌发病率较高。一些资料表明胃癌发生于A型血的人较O型血者多;美国的黑人比白人发病率高,均提示有遗传因素存在。近30年来美国胃癌发病率明显下降,又表明遗传因素的作用可能不大。从日本移民至夏威夷的居民尽管采取了西方饮食,但胃癌发病率仍高,而他们的下一代则发病率下降,说明生命早期受到的饮食因素影响很重要。 Q5.胃的癌前状态包括哪些方面?   胃的癌前状态包括癌前疾病与癌前病变。   癌前疾病包括以下几种:   (1)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与胃癌的发生率呈显著的正相关。   (2)胃息肉:腺瘤型或绒毛型息肉虽然占胃息肉的比例不高,癌变率却为15%~40%。增生性息肉多见,而癌变率仅1%。   (3)残胃:胃良性病变手术后残胃发生的癌瘤称残胃癌。胃手术后尤其在术后10年开始,发生率显著上升。我国残胃癌发生为2.5%~2.6%,有报道可达5%~16%。   (4)良性胃溃疡:良性胃溃疡癌变的发生率各家报道不一。目前认为,胃溃疡本省并不是一个癌前状态。而溃疡边缘的黏膜则容易发生肠上皮化生与恶变。   癌前病变包括下列几种:   (1)肠型化生:肠型化生有小肠型和大肠型两种,后者更易癌变。   (2)异型增生:指胃黏膜的腺管结构和上皮细胞失去正常的状态,而形成异型性改变。 Q6.胃癌常常发生在哪些部位?   胃癌 可发生在胃的任何部位,半数以上发生于胃窦部、胃小弯及前、后壁,其次在贲门部,胃体区相对较少。 Q7.什么叫早期胃癌?   早期胃癌好发于胃窦部及胃体部,特别是小弯侧,可表现为小的息肉样隆起或凹陷;也可呈平坦样,但黏膜粗糙、触之易出血,斑片状充血及糜烂。胃镜下疑诊者,可用美兰染色,癌性病变处着色,有助于知道活检部位。由于早期胃癌在胃镜下缺乏特征性,病灶小,易被忽略,需要内镜医生细致地观察,对可疑病变多取活检。 Q8.什么叫中晚期胃癌?   中晚期胃癌也称进展型胃癌,癌性病变侵及肌层或全层,常有转移。有以下几种类型:   (1)蕈伞型(或息肉样型):癌肿局限,主要向腔内生长,呈结节状、息肉状,表面粗糙如菜花,中央有糜烂、溃疡,亦称结节蕈伞型。   (2)溃疡型:又分为局限溃疡型和浸润溃疡型,前者的特征为癌肿局限,呈盘状,中央坏死。常有较大而深的溃疡;溃疡底一般不平,边缘隆起呈堤状或火山口状,癌肿向深层浸润,常伴出血、穿孔。浸润溃疡型的特征为癌肿呈浸润性成长,常形成明显向周围及深部浸润的肿块,中央坏死形成溃疡,常较早侵及浆膜或发生淋巴结转移。   (3)浸润行:此型也可分为两种,一种为局限浸润型,癌组织浸润胃壁各层,多限于胃窦部,浸润的胃壁增厚变硬,皱襞消失,多无明显溃疡和结节。浸润局限于胃的一部分者,称“局限浸润型”。另一种是弥漫浸润型,又称皮革胃,癌组织在黏膜下扩展,侵及各层,范围广,使胃腔变小,胃壁厚而僵硬,黏膜仍可存在,可有充血水肿而无溃疡。   (4)混合型:同时并存上述类型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病变者。   (5)多发癌:癌组织呈多灶性,互不相连。如在萎缩性胃炎基础上发生的胃癌即可能属于此型,且多在胃体上部。 Q9.胃癌的主要症状有哪些?   早期胃癌70%左右可毫无症状。根据发生机制可将晚期胃癌症状未4个方面:   (1)因癌肿增殖而发生的能量消耗与代谢障碍,导致抵抗力低下、营养不良、维生素缺乏等,表现为乏力、食欲缺乏、恶心、消瘦、贫血、水肿、发热、便秘、皮肤干燥和毛发脱落等。   (2)胃癌溃烂而引起上腹部疼痛、消化道出血、穿孔等。胃癌疼痛常为咬啮性,与进食无明确关系或进食后加重。有的像消化性溃疡的疼痛,进食或抗酸剂可缓解,这种情况可维持较长时间,以后疼痛逐渐加重而持续。癌肿出血时表现为粪便隐血试验阳性、呕血或黑粪,5%的患者出现大出血,甚至有因出血或胃癌穿孔等急腹症而首次就医者。   (3)胃癌的机械性作用引起的症状,如由于胃充盈不良而引起的饱胀感、沉重感以及无味、厌食、疼痛、恶心、呕吐等。胃癌位于贲门附近可侵犯食管,引起打嗝、咽下困难,位于幽门附近可引起幽门梗阻。   (4)癌肿扩散转移引起的症状,如腹水、肝大、黄疸及肺、脑、心、前列腺、卵巢、骨髓等的转移而引起相应症状。 Q10.哪些患者应警惕胃癌的发生   胃癌的治疗效果取决于早期诊断和治疗。凡有下列情况者,应高度警惕,并及时进行胃肠钡餐X线检查、胃镜和活组织病理检查,以明确诊断:①40岁以后,开始出现中上腹不适或疼痛,无明显节律性并伴明显食欲缺乏和消瘦者;②胃溃疡患者,经严格内科治疗而症状仍无好转者;③慢性萎缩性胃炎伴有肠上皮化生及重度不典型增生患者,经内科治疗无效者;④X线检查显示胃息肉大于2cm者;⑤中年以上患者,不明原因出血、贫血、消瘦和粪便隐血持续阳性者。 Q11.胃癌的预后怎么样?   胃癌的预后取决于癌肿的部位与范围、组织类型、浸润胃壁的深度、转移情况、宿主反应、手术方式等。胃下部的癌肿较胃上部者好,可能与后者的症状出现时间较迟,在手术时周围淋巴组织不易清除有关。癌肿仅侵至黏膜层者术后5年存活率可达95%以上,而侵及固有肌层者手术后5年存活率仅70%左右。微小胃癌的术后5年生存可达100%,原位于黏膜者术后10年生存率约80%,而累及黏膜下者仅约65%。癌肿在胃壁浸润越深,淋巴结的转移越多。存活5年以上的患者80%以上无淋巴转移。日本中晚期胃癌术后5年存活率约40%,其他国家报道最高者为16.9%,病变局限者可达约30%。 Q12.胃癌的治疗手段有哪些?   (1)手术治疗:外科手术是治疗胃癌的主要手段,只要患者体质条件许可又无远处转移,皆应予以剖腹探查,力争切除。切除应力求根治,即使姑息性切除也应使残留癌组织越少越好。   (2)化学疗法:主要用于胃癌患者术前、术中、术后和晚期胃癌或其他原因不能手术者。常用化疗药物有下列几种:5-氟尿嘧啶、丝裂霉素、阿霉素、呋喃尿嘧啶等,上述抗癌药物的毒性作用主要为消化道反应与造血系统抑制。此外尚可有肝脏损害、脱发与皮肤反应。联合化疗可增加抗癌效果而不过多增加药物的毒性,联合化疗的方案很多,例如:MAF方案、EAP方案。总之,对胃癌抗癌药物单独应用疗效不佳,多采用联合化疗,然而理想的配伍尚有待于研究。   (3)内镜治疗:早期胃癌患者如有全身性疾病不宜做手术切除者可采用内镜治疗术,此外通过内镜应用激光、微波及注射无水酒精等亦可取得根治效果。进展期胃癌不能进行手术者可行内镜治疗。   (4)放射治疗:应用加速器进行放射治疗对胃癌有一定的疗效,多用于综合治疗,可延长患者存活时间。   (5)免疫治疗:除免疫增强剂的局部应用外,尚可全身应用免疫增强剂,如干扰素、白介素等以提高患者对癌肿的免疫能力,延长患者生命。作为辅助治疗的方法之一,免疫治疗目前尚需累积更多资料。   (6)中药治疗:可作为对晚期胃癌的一种辅助治疗。 上述各种治疗方法综合应用可提高疗效。 Q13.胃癌手术后会有哪些并发症   胃癌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有:(1)早期餐后症状群:亦称倾倒综合征,发生在进食30分钟内,主要临床表现为稍食后即有饱腹感,随后即发生上腹部饱满不适、恶心、呕吐,呕吐物含有胆汁,患者自觉平卧后因胃内容物进入小肠减慢而症状减轻,进流质饮食时易复发,发作时同时伴有心悸、出汗、眩晕、乏力和血压降低。预防措施为:进食后如有症状应平卧,尽量进食高营养且易消化的固体食物。 (2)后期餐后症状群:亦称后期倾倒综合征,发生在进食90~180分钟后,主要表现为心悸、乏力、大汗淋漓、神志模糊等。主要通过饮食的调节与减慢胃的排空来进行预防。 (3)胆汁反流性胃炎。 (4)吸收不良:食物通过快,不仅食物在胃肠道内消化时间不够,而且胆胰消化液进入小肠的量和比例降低,影响了消化吸收。 (5)体重减轻:与吸收不良引起的营养不良有关,以脂肪吸收不良为主,也和前面提到的早期餐后症状群有关,稍食即饱,限制了食入量,是某些患者体重减轻的重要原因。 (6)与术后重要营养物质吸收不足有关的并发症:如贫血、骨病、代谢性神经病,骨病表现为下背部、股部和胸部有叩击痛。X线显示骨质疏松,要补充钙剂。 Q14.什么叫残胃癌?   残胃癌亦称胃手术后胃癌。因其既可发生于胃大部切除后的残胃内,亦可发生于单纯胃肠吻合、单纯穿孔修补或迷走神经切断后的全胃内。一般认为应限于胃非癌瘤性病变手术后发生的胃癌,若因恶性病变而做手术者则应指手术后20年以上发生的胃癌。 残胃癌占胃癌的0.4%~5.5%。发生率各家报告不一,一般认为在1%~5%之间。男女之比为5.4:1,平均发病年龄为65岁。   从胃手术至残胃癌发生的间隔时间文献报告不一,平均为13~19年,最长间隔为40年,少数病例短于10年。一般认为,胃手术后15年内,残胃癌的发生率较一般人群的胃癌为低,而术后15年以上,发生率逐渐增高,至术后20年以上,其发生率则较一般人群高出6~7倍。因此,过去认为早期胃切除可以防止消化性胃溃疡恶变的观点,现已被否定。胃与十二指肠手术切除后残胃癌的发生率两者大致相仿。残胃癌的发生率与首次手术方式有关。胃次全切除术后做毕氏Ⅱ式和单纯胃空肠吻合术者比毕氏I式者更易发生残胃癌。残胃癌的好发部位是吻合口,但亦可弥漫发生于整个残胃。 Q15.胃癌的主要体征有哪些?   早期胃癌可无任何体征,中晚期胃癌的体征中以上腹压痛最为常见。1/3患者可扪及上腹部肿块,质坚而不规则,可有压痛。能否发现腹块与癌肿的部位、大小及患者腹壁厚度有关。胃窦部癌可扪及腹块者较多。 其他体征多由胃癌晚期或转移而产生,如肿大、质坚、表面不规则的肝脏,黄疸,腹水,左锁骨上与左腋下淋巴结肿大。男性患者直肠指诊时于前列腺上部可触及坚硬肿块,女性患者阴道检查时可触及肿大的卵巢。

发布了文章

5个月收了8例年轻胃癌患者

目前胃癌的发病有年轻化趋势,今年1-5月份,不到半年时间,已接诊8例35岁以下的年轻胃癌患者。这8名患者中,最大的不过34岁,最小的只有25岁。追问病史,他们都有个共同的特点——就诊之前,出现胃部不适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 小丽大学毕业才3年,是其中最年轻的一位胃癌患者。她怎么也没想到自己会和胃癌有交集。大学毕业后,小丽选择自主创业。喜欢美食的她最终在家人的支持下,开了一家烘焙店。创业初期起早贪黑地忙碌,饮食不规律,经常吃夜宵,且多以烧烤为主,“几年下来几乎吃遍了南京各大烧烤店”。半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胃痛胃胀,开始她也没在意,吃了点胃药略有好转,直到上个月胃痛加重,出现呕血,到医院急诊胃镜检查才发现得了胃癌。 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了29岁的小田身上。因为在国外留学,课业繁重,学习压力大,小田需要经常熬夜写论文。三餐不规律,中午吃得特别多,为了省事,经常早晚以方便面、辣酱拌饭等应付了事。一年前开始,睡前有些反胃,以为是胃炎,没有重视。今年过年后,胃痛加重,饭后尤甚,日渐消瘦,最终确诊为胃癌。 31岁的张女士就没那么幸运了。上腹部不适一年多,没当回事,两个月前腹胀腹痛难忍,结果诊断为胃癌晚期伴有腹水,化疗一段时间效果并不明显,失去了手术机会。对此,医生惋惜地表示“结果不会太好。” 年纪轻轻为何会被胃癌缠上? 为什么有这么多年轻人患上胃癌?姚学权教授表示,近5年来,19-35岁青年胃癌的发病率比30年前翻了一番。除了性别、遗传、曾经的慢性良性胃部疾患、腌熏饮食、烟尘环境等有关因素外,睡眠严重不足、饮食无规律、工作和心理压力过大,都是越来越多的中青年人罹患胃癌的主要因素。 年轻人忙于工作,三餐不规律,暴饮暴食,偏好辛辣刺激,尤其喜欢食用油炸、腌制、熏烤等食物,这些都是胃癌的诱因。除了饮食不规律,年轻人工作和生活节奏普遍较快,面临巨大的工作压力大,精神始终处于紧张状态,经常熬夜,睡眠不足,若再加上饥饱无度,容易诱发胃炎、胃粘膜糜烂病变等,增加癌变几率,而年轻人通常不以为然,胃镜检查往往被忽略。 需要警惕的是,年轻人患胃癌常常被漏诊或误诊。有资料显示,年轻人胃癌漏诊、误诊率高达27%。70%以上的早期胃癌患者没有任何的不适,加上年轻人体质和耐受性比较强,症状就更加不明显了,故而胃癌发病隐匿,没有特异症状,一般症状多为上腹部隐痛不适、消化不良等,常被认为是胃炎、溃疡、消化不良等疾病。 “尤其是年轻人,对疾病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如中老年人。越是年轻越觉得胃病是小事,通常采取自行服药的方式缓解病情。”一旦出现上腹部不适、隐痛、食后饱胀不消化、食欲不振、消瘦、乏力等症状时,应及早就医,接受正规治疗,不要随意服药,因为胃癌引起的症状有些也能通过服药缓解,长此以往将耽误病情,延误最佳治疗期。 胃镜病理检查是胃癌诊断的金标准,尤其是近年来无痛胃镜的广泛应用,大大减轻了患者的不适感。特别是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及恶性贫血、胃切除术后及有胃癌家族病史的高危人群,更要做到定期检查。对于有上述症状的患者应尽早进行胃镜筛查,以便发现早期病变,尽早治疗。 得了胃癌,选择先手术还是先化疗? 手术是根治胃癌的唯一手段,而胃癌的治愈率与早期发现率和规范治疗直接相关。部分早期胃癌可以选择内镜下治疗,5年生存率超过95%。 通过胃镜检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提高青年人胃癌治愈率的关键手段。但年轻人新陈代谢旺盛、肿瘤增殖快、易于早期转移,恶性程度高等特点,大部分青年胃癌患者就诊时已是进展期,单纯手术治疗,效果较差。对于进展期胃癌,推荐规范的个体化治疗方案,采用综合治疗的理念,依据每位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可以明显提高5年生存率。 癌症治疗很重要比治疗更重要的还有预防 预防癌症之 饮食篇 吃“鲜” ——多项国际研究指出,多吃新鲜食物有助于防癌。 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发现,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可降低咽癌、喉癌、食道癌等多种癌症的发生几率。新鲜果蔬所含的抗氧化剂、类胡萝卜素、维生素C、类黄酮类化合物以及其他活性成分有抗癌之效。人们每日应至少吃400克不同种类新鲜果蔬,最好包括红、绿、黄、紫等颜色。选择蔬果要尽量选深色的,不同种类通常颜色越深的蔬果,其营养价值越高。 吃“淡” ——少盐、控制吃肉量。 高盐饮食与胃癌的发生有着密切关系。日本癌症中心研究所针对4万名中年人进行为期11年的随访发现,对男性而言,食盐多者患胃癌风险比食盐少者高一倍,而在女性中,食盐多者患胃癌风险也显著高于食盐少的人。 研究者表示,这是因为人体食用过量高盐食物后,食盐的高渗透压会对胃黏膜造成直接损害,随之发生一系列病理改变。建议大家每人每天吃盐别超5克。烹调时还要注意“隐性盐”的存在,比如味精、酱油、酱料、调味包中也含盐,需要控制用量。 除少吃盐,清淡饮食还应控制吃肉量。美国国家科学院报告指出,脂肪与癌症关系最为密切,特别是乳腺癌、大肠癌与前列腺癌。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建议,每周畜肉和禽肉摄入量要少于500克,最好不吃,尽可能少吃加工肉制品。 吃“粗” ——缺乏膳食纤维是近年来癌症增多的重要原因之一。 各种粮食本来都是膳食纤维的来源,但受到加工的影响,加工越精细,膳食纤维损失越多。所以人们最好刻意吃点"粗"。但要注意不论哪种粗粮都以蒸煮等少油、少盐的烹饪方法为佳。 膳食纤维进入体内后,可刺激胃肠道蠕动,促进排便,减少肠道吸收致癌物,预防大肠癌。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包括: 黑米、玉米面、莜麦面、鲜玉米、小米等主食; 香菇、金针菇、毛豆、蚕豆、蒜薹、茭白等蔬菜; 石榴、桑葚、梨、猕猴桃、鲜枣等水果; 黑芝麻、松子、干杏仁、干核桃等坚果(坚果一定要选择原味)。 吃“苦” ——柠檬苦素可帮助肿瘤病人增强抵抗力。 柠檬、柑橘、西柚、葡萄柚等水果都有点苦味,因为它们含有一种叫做"柠檬苦素"的物质。柠檬苦素是一种植物化学物,通常存在于成熟的果实里,柠檬类果实中含量尤多。多年研究发现,柠檬苦素在增强免疫力方面功效明显,可帮助肿瘤病人增强抵抗力。美国研究发现,食用柑橘或橘子汁就可吸收柠檬苦素,对口腔癌、肺癌、乳腺癌、胃癌等有预防作用。 美国研究还发现,食物中的其他天然苦味物质也有一定保健作用。比如柠檬和柚子中的柚皮甙,茶里面的茶多酚,以及红酒和巧克力中的多酚,它们都是有助于预防癌症和心脏病的成分。苦瓜中的奎宁精能提高人体免疫力,帮助控制血糖。所以,防癌饮食必须吃点苦。 吃“酸” ——乳酸能吞噬致癌物质。 研究证实,食醋中含有一种酶,具有杀菌作用,能抑制癌细胞生长,降低黄曲霉素的强致癌性。此外,醋还能预防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减轻疲劳等。 除了醋,酸奶也是常见的酸味食品。美国研究证实,常喝酸奶可抑制肿瘤。研究人员先人为的使老鼠患上肿瘤,再将它们分为两组。一组饲料中加酸奶,另一组不加。结果显示,前者肿瘤明显得到抑制,与后者相比,肿瘤细胞减少30%-35%。 研究人员认为,乳酸有助于抑制大肠杆菌等有害细菌滋生,并能吞噬致癌物质,削弱其致癌性。酸奶虽好但不能过食,成人每天喝酸奶别超400克,除非是钙需求量很大的孕妇、乳母或发育期青少年。 预防癌症之 生活方式篇 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肿瘤中心博士后蔡红兵教授表示,有五大预防癌症的生活方式:保持正常体重、增强体育锻炼、多吃蔬菜少吃肉、适量饮酒以及不乱吃维生素类补品。均衡的营养是预防肿瘤的不二法宝,健康的身体来自均衡的营养。 1 早起必做的三件事:如厕、喝水、吃早餐 如果你晨起没有如厕,又不按时吃早餐,你的胃里面没有食物,小肠和大肠就会对肠道残留的食物和宿便进行二次吸收,你的血液就会增加毒素,肝脏与肾脏就负担累累。长期这样,身体就会面临很大危机。 如长期便秘,毒素被肠道重吸收后到达肝脏,会加重肝脏解毒负担,人体每天产生多种毒素,若无法有效排除,容易造成慢性中毒。尤其,在冬天新陈代谢下降,便秘更是导致人体衰老、肥胖以及疾病的元凶。 说到喝水,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人体的疾病80%与饮水卫生有关。好水的定义是富含矿物质且无污染的水,但有很多人却偏爱含糖的汽水。熟不知,其实汽水的含糖量惊人,一瓶500毫升可乐的含糖量高达50克!《美国公共卫生期刊》一篇研究指出, 2 每周6-7次自煮晚餐,一年瘦9斤 发表在《公共卫生营养》的研究指出,越常自煮晚餐的人(一周6-7次),除了吃得较健康外,也能降低整体碳水化合物、脂肪、钠的摄取。平均每天比外食族少吃137大卡,一年等于可以瘦下9斤 3 饮酒让酒精相关癌症增加51%,烟酒同行更危险 有研究表明,饮酒会使酒精相关癌症的风险增加51%。重度饮酒可增加31%-54%的死亡率。 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肿瘤中心胸外科主任王远东教授说,饮酒与口腔癌、咽癌、食管癌和喉癌的发生风险相关性最强。此外饮酒也会显著增加胃癌、直肠癌、肝癌、乳腺癌和卵巢癌的发生风险。过度饮酒(每天饮酒超过4杯)患癌风险最高,即使是少量饮酒也会增加患癌风险。 除了饮酒,如果烟酒同行更加危险,对于仍有吸烟习惯的人群,饮酒会使其患胰腺癌风险增加超过2倍。 4 睡得过久易致癌 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肿瘤中心博士后蔡红兵教授说:“大家都知道睡眠不足会使免疫系统受损,成年人每日7-9小时的睡眠时间为最佳,每天超过12小时的睡眠,反而容易致癌。” 5 适当的运动,提高免疫力、保持心情愉悦 适当的运动对于提高免疫力、保持心情愉悦舒畅有一定作用,持续半个小时以上的中强度运动为佳。

发布了文章

这种慢性胃炎容易转为胃癌!医生为你解答5个疑问

胃癌大家都听过,但是萎缩性胃炎很多人都不了解,其实,萎缩性胃炎已被世卫组织列为胃癌的前期状态之一,如果没有及时控制治疗,是离胃癌最近的一种慢性胃病。 爱吃咸菜患上萎缩性胃炎 案例:40岁的刘先生平时很爱吃酸菜、咸菜等腌制食品,近日来总感觉胃不舒服,到医院医生建议做一下胃镜检查,结果发现自己得了“萎缩性胃炎”。 医生解读:萎缩性胃炎属于一种慢性胃炎,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主要是由于胃黏膜受到各种侵害发生病变,如果反复发作或者持久不愈,都可能演变成慢性胃炎,进而出现萎缩。如果发展到后期出现不典型增生,便是真正的“胃萎缩”,有极大可能转变为胃癌。 那么,什么原因会诱发萎缩性胃炎呢?如果患上萎缩性胃炎是不是一定会得胃癌?我们听听医生怎么说。 1、生活中哪些因素可致萎缩性胃炎? 造成这种胃病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包括胃酸刺激,幽门螺杆菌感染,免疫紊乱,吃过多刺激性食物,胃黏膜屏障改变,胆汁、十二指肠液的反流等因素。过量食用腌制食品也是患萎缩性胃炎的重要诱因。 2、哪些症状可能提示“胃萎缩”? 萎缩性胃炎虽然症状不太明显,但还是有一些典型表现需要留意,主要包括恶心、食欲减退、喛气、上腹部饱胀,少数病人可能会出现上消瘦、消化道出血、贫血等。 3、预防“胃萎缩”要少吃哪些食物? 忌吃熏烤、腌制、霉变食物以及生冷、过热、粗糙的食物,忌辛辣、酸、咸等过于重口味的食物,如果发现患病,治疗过程中应吃软烂、易消化的食物为主。 4.日常还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戒烟戒酒是一定的,还要保持乐观的心态,学习工作学会劳逸结合,平时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增强体质。 5、患了萎缩性胃炎就会转为胃癌吗? 这是很多人关心的问题。其实,得了萎缩性胃炎不一定就会得胃癌,慢性萎缩性胃炎最终转变成胃癌的只有10%-15%,大多数的萎缩性胃炎如果得以及时治疗,均预后良好。 不过,慢性萎缩性胃炎如果伴有不典型增生,就要提高警惕了,很可能有不可逆的癌变风险。 温馨提示:患上萎缩性胃炎一定要及时到医院检查,根据病情采取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不能自行盲目用药。

发布了文章

结肠镜检查前准备

1.预约就诊 2、喝泻药前的准备,(包括注意基础疾病、月经期和内镜治疗的禁忌症); 请注意有无基础病:严重高血压、心脏病、心律失常及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如贫血、血友病等; 请注意提供服用抗凝药物: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和华法林。服用这些药物常见于控制高血压、脑血管疾病、心脏支架置入术后及心脏换瓣(机械瓣)术后的抗凝抗凝治疗。将您服用抗凝药物的情况提供给医生和护士。 对于女性月经期的情况来说,结肠镜检查可能会造成妇科的感染,所以是不能进行结肠镜检查的。 请您在检查前一天清淡饮食,一般建议吃米粥、鸡蛋羹或面条等,而且适量即可,不要多吃。蔬菜、水果和肉类是不能吃的,因为这些食物形成的粪便很难用泻药完全清理干净,会影响对于肠道病变的诊断。 3、喝泻药的方法与时间 服药量:一般建议服用2盒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请以医生建议为准)。 具体喝法: 检查当天早上可以喝点豆浆类的纯流食,不可以正常的吃早饭如粥和油条等。 9:00开始口服第一盒泻药,每盒内有3个粉包,将3个粉包都放在杯子内用1000毫升(相当于2瓶矿泉水)温水融开,半小时内喝完(速度类似于喝茶)。 9:30开始口服第二盒泻药,方法与第一盒相同。请注意喝泻药的速度适中,过快容易出现胃胀后将药物呕吐出来,而喝的太慢容易腹泻效果不佳。 开始腹泻的时间:一般服用泻药1-2小时候开始腹泻,一般腹泻3-4次成为“水样便”,这样就可以进行结肠镜检查了。对于便秘和长期大便习惯不好的患者可能需要更多次的腹泻才能达到水样便。 错误观念: 近期或长期腹泻者不用和泻药。这些患者认为如果平时总是腹泻,在结肠镜检查时就不用喝泻药了。如果不是按标准的腹泻方法达到水样便的标准,长期腹泻患者一样是看不清肠道内的病变的。 泻药喝的越多越快越好:这些患者为了能早点检查或者快些达到检查标准而想快点喝、并且还要多喝。喝的过多过快不但没有达到尽快腹泻的目的,反而容易将药物呕吐出来。有效的泻药达不到标准而无法腹泻。 频繁的喝药或者私自加药、改药:有些患者因为便秘或者其他情况喝了泻药以后没有腹泻,这时可能急于能在预约时间达到结肠镜检查标准而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换药和改药。这样有些患者可能耐受不了多种泻药的刺激,容易引起意外,尤其是心脏功能不好的老年人,可能发生猝死,需要格外注意。 4、候诊: 按照预约时间到达内镜室后,请跟护士提示你已到达内镜候诊区,可以随时进行内镜检查了。护士会安排您的检查,并告诉您的大概检查顺序和检查时间。 每位患者结肠镜检查一般需要15-30分钟,个别患者如有腹部手术及长期便秘的情况可能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完成检查;如遇有设备故障、镜子不够用或急危重患者优先时,需要你耐心等待,必要时请向科室人员询问具体时间。 5、进入诊室 进入诊室后请听从医生及护士的安排,护士携带您的申请单引导您到某一诊床,开始进行更换衣服; 更换衣服一般为一次性结肠镜检查专用裤(肛门开孔),也有重复消毒使用的内镜检查裤。将您所有的下衣脱掉后穿内镜检查专用裤,开口向后(肛门开口);换完裤子后侧身抱膝躺在诊床上,具体姿势如下; 我们对每一位患者都要告诉一次患者如何躺在床上,而且没有标准的姿势,说了以后不同的患者都会有不同的姿势躺在床上,千奇百怪。所以千言万语不如一张图,这张图可以让所有患者明确的知道结肠镜检查的姿势。 6、结肠镜检查过程 检查过程主要包括2部分,插镜和退镜观察。一般插镜过程中会有不适合和疼痛,如肛门坠胀、腹胀及过弯曲处疼痛等情况,尤其是乙状结肠及肝曲处部分患者可能会比较疼痛,甚至是刺痛,请您尽量放松深呼吸,必要时配合护士按压腹部,以保证您在最短时间最少痛苦的完成结肠镜插镜过程。而退镜过程一般不会疼痛,只会有些腹胀,因为这时医生的主要任务就是把肠腔充满气体仔细检查;检查结束之前医生会将肠道的气体尽可能吸净。 7、检查结束后。 检查结束后多数人仍会有轻微腹胀,在等待报告过程中可以轻柔腹部并走动以利排气,必要时可以蹲厕以利排便及排气。一般10-30分钟出具报告,如有病理等进一步检查时,请继续完成病理检查的后续内容。

发布了文章

三餐吃不对,胃病好不了!如何好好吃饭

过了个年,你的胃经过一大波食物的招待还好吗?再加上乍暖还寒的初春来到,又是胃病的高发季节,不妨就从三餐开始给它多一点保护吧!好好吃饭的10个小秘密,有几个是你不知道的? 早餐 1早餐一定要吃热的 有的人喜欢面包配牛奶,这样的搭配看似营养,但是冬春季早晨室外的温度相对较低,人的胃也还没有真正“暖”起来,若此时摄入较冷的饮食,会使胃气受损,一大早就吃未经加热的面包和牛奶对胃的保护是不利的。 2一起床就吃容易没食欲 一般来说,起床后20至30分钟,再吃早餐最合适,因为此时人的食欲最为旺盛。 3吃得太清淡也会胆结石 为啥天天吃早餐还会有结石?可能是早餐太清淡了!若每天早餐过于清淡,比如只是喝碗白粥加白灼青菜,对胆囊的刺激可能不够,需要脂肪让胆汁有“用武之地”,所以早餐时要保证有适当的脂肪,可以加个蒸水蛋,或在粥里滴几滴麻油。 4早餐不能赶 不少人早上为了赶时间,吃得很快,这样一来不容易消化,影响营养的吸收效率;二来对食道和肠胃有刺激。因此,建议大家吃早餐时最好慢一点。 午餐 5吃个七分饱,好好歇午觉 午餐选择多种食物是从古至今最为推崇的养生之道,这样营养也更均衡。所以吃午餐的时候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忌讳,米饭、馒头都能吃,鸡鸭鱼蛋也不拒绝,惟独需要注意的就是只吃七分饱。这样也是为了午饭以后可以更好地休息,吃太多影响休息。 6叫外卖提醒少放盐 外卖的盒饭一般绿叶蔬菜较少,而且偏于油腻,味道也比较咸。最好在叫外卖的时候提醒对方多放些蔬菜,少放些盐。 如果是自己带饭,因为隔夜的绿叶菜的营养成分较容易流失,而且亚硝酸盐的含量也增加。所以,自带盒饭的素菜最好以块茎类蔬菜为主。 7不要边工作边吃饭 以免影响食物在胃肠道的消化和吸收。边吃饭边干别的会分散吃饭的注意力,影响咀嚼和消化液的分泌,加之食物嚼不烂,必然会增加胃的负担。边看电视边吃饭当然也不提倡。 8睡醒补充一水果 建议大家短暂的午休后吃上一个水果,不但能够补充多种维生素,还有利于促进午饭食物的消化,并有提神醒脑、增加工作效率的效果。 晚餐 9吃到不饿就行了 “晚饭少一口,活到九十九”的说法是值得提倡的,要在晚上给自己的胃“松”一下,别非要吃到饱,不饿就行了。吃得过多,时间久了体内脂肪越积越多,同时又增加心脏负担,容易导致失眠、记忆力减退、早餐没有食欲和肥胖等症状,甚至会导致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疾病。 10睡前进食=找病 晚餐时间不宜过晚,最好在晚八点以前,或者睡前三小时,便于食物的消化,还有利于预防脂肪肝、尿路结石等疾病,身体也比较舒坦。

发布了文章

破解癌症的谣言

网络常见的癌症谣言 传言1: Cancer is a man-made, modern disease – 癌症是一个人造成的现代病 很多人一提到癌症就感觉离死亡很近。其实癌症的存在是和人类的存在一样的长久。癌症大约是在一个3000年前的尸骨上就被发现过。以前癌症没被发现是因为当时医疗技术落后, 加上以前的人活不到那个得癌症的年龄.。其实患上癌症最大的原因是我们的年龄或者是我们的基因决定的, 而不是额外与身体无关的因素导致的。随着人类年龄的增长,人类的DNA损伤在细胞里长时间的累积也是很正常的事情。生活习惯, 比如抽烟和空气污染当然也是一部分引起癌症的原因, 但是这并不代表癌症就是一个现代病。 传言2: Superfoods prevent cancer – 很多食物可以预防癌症这则传言真的很常见. 从蓝莓, 绿茶, 大蒜…你说都能说的出来好多个.其实这些都是被很多商家吹起来的传言, 都是营销策略来卖出更多的有关产品. 不过这不代表你不应该吃这些健康的食物。其实我们可以理论上来说,有一部分的食物确实是可以用来”抗癌”的,但是至少现在为止还是没有明确的科学研究来证明哪些食物是可以对癌症真正起到作用的。癌症是个非常复杂的病(废话如果不复杂现在就应该发现治疗方法了), 说”某些食物可以预防癌症”实在是太过于简单化。真正预防癌症最好的方法还是不吸烟, 不喝酒, 运动和保持一个健康的体重. 传言3: ‘Acidic’ diets cause cancer – 酸性体质会更容易得癌症 这是有关生物的无稽之谈. 诚然,癌细胞不能生活在一个过于碱性的环境,但任何其他细胞都不能。而且身体的pH不可能那么简单的就能改变的了的。 血液一般是弱碱性, 但是酸碱是由你的肾掌管到一个非常狭小和健康的范围. 多吃碱性的食物并没有什么能改变身体pH的功效。有种症状叫酸中毒, 是一个肾和肺的问题, 而并不是你吃了多少酸性食物而引起。我们知道,癌细胞周围的即时环境(微环境)可以变成酸性. 这是因为肿瘤在产生的过程中制造能量和用氧气, 和健康组织相比方法差异. 但没有充分的证据证明饮食可以操纵整个身体的pH值,或者对癌症有影响。 传言4: Cancer has a sweet tooth – 吃甜食会得癌症 没听过, 也完全没根据. 传言5: There’s a miracle cancer cure… - 目前有治疗癌症的神奇土方法 这些土方法大多都来自轶事. 很多癌症患者在化疗或者尝试着很多其他西医治疗法和药, 并且同时使用着一些土方法. 当他们的癌症被治疗好后, 他们的逻辑就会归功于土方法,并在网上散播这些方法。 我们不知道他们的病情阶段, 甚至不知道他们真正得的是不是癌症. 我们怎么能相信那些人呢? 可是我们听的都是成功的案例啊. 呵呵, 同样用那些土方法的很多人死了, 所以他们不能告诉我们这些方法没用. 不过这并不是反对这世界上不存在潜在的治疗源. 从阿司匹林(柳树皮)到青霉素(霉), 都是从自然界的生物中提取或者制造, 例如抗癌药Taxol。 但是这不代表你应该去吃树皮来治疗癌症. 这些药有用, 是因为他们的有效成分都经过了纯化和经过了临床实验. 传言6: We’ve made no progress in fighting cancer – 我们对癌症的治疗研究没有进步 完全不正确. 癌症存活10年以上在英国过去的40年中增加了一倍, 而死亡率在10年中下降了10%.别忘记了, 这些数据都是从10年前开始追踪的, 现在的技术比10年前还要先进的多。虽然有些很难找到治疗方法的癌症, 比如肺, 脑, 胰腺和食道癌, 但是在治疗癌症这条道路上我们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发布了文章

早癌的治疗和诊断

断断续续学习早癌的诊治已经5年多了,乘空闲发点牢骚讲讲心得。 国内诊治常见病多发病最多的医院可能还是非大学附属、非省级、非历史悠久的市级医院,作为消化道早癌的诊治,国内绝大多数的医院应该都是在一条起跑线上的,只是某些三特跑的特别快,所以大家一起追赶还来得及。 个人认为早癌的诊治第一重心永远都是发现和诊断。 早癌的诊治首要任务是普通胃镜下诊断。从皱襞、变形、凹凸、色泽等等很多方面来推测病变的性质和深度,白光的诊断第一步其实是发现病灶,就发现而言,最重要的就是要保持一颗怀疑早癌的心。还要加上标准检查和摄片(说句题外话目前由于体制的关系,像日本一样做到那么细致的术前准备、精细检查很难,但是,本人一向根据标准胃镜检查,从开始学习做胃镜,到目前所做的所有正常胃的胃镜图片一般不少于30张,大多数40张左右,保持一份执着的心,慢慢做胃镜。做起来也简单,该拍的部位都拍一遍,该冲洗的地方冲冲干净,该打气就打气,特殊部位靠近点,再靠近点看,有NBI就用NBI看,其实我们也只能为病人做到这一步了。 目前我已经坚持6年,大家一起共勉。我认为术前的评估解读和术后病理标本的分析处理是衡量早癌诊治水平的核心。治疗可以体现能力,但是希望和我一样的年轻医师掌握了诊断技术之后再去研究治疗的技巧。现在早癌越切越大,很多人认为谁切的面积大谁的水平就好,我从不这么认为,面积大只能说明胆识过人和技巧高超,属于良将,发现和诊断早癌的高超水准属于良相,既能当良相又能当良将才是我们内镜人的终极目标。我也极度同意“衡量一个内镜医生水平的最重要标准----早癌发现及诊断的水平”。

发布了文章

胃肠镜检查远没想象的那么可怕!谁最应该做?

现在体检项目越来越细、越来越全,有些已将胃镜、肠镜检查纳入常规体检,但很多人会拒绝。其实,胃镜、肠镜体检基本上已成为西方发达国家健康体检的常规项目,门诊或住院病人的常规检查。国人之所以不愿意接受胃镜、肠镜体检,主要是觉得这些检查非常痛苦。其实,这是由于人们对胃肠镜存在误解,听信了一些负面的传言,所以对胃肠镜产生了畏惧。 实际上,随着无痛胃镜及结肠镜单人操作技术的进步,操作时间明显缩短,胃镜及结肠镜的检查大多数患者感觉不到太多的痛苦。相反,我们在门诊发现很多胃肠不适的病人因为惧怕而拖到很晚才来检查,往往发现时已是癌症的中晚期,错过了治疗的最佳时机。 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就业、工作压力加大,这些压力对胃肠道会产生不良影响。如果您有胃痛、胃胀、反酸、烧心、腹痛、腹胀、腹泻、便秘甚至大便带血等症状,最好不要拒绝胃镜、肠镜检查。 因为这些症状很可能是由于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结肠炎、结肠息肉等良性疾病引起的,需要对症治疗;也可能是胃癌、食道癌、结肠癌等发病率逐年攀升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引起的,这一类疾病只有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对于上述疾病,一般的体检检查很难做出早期或明确诊断,检查胃肠道疾病最准确也最直观的方法就是做胃镜和结肠镜。 哪些人应该做胃镜检查 一般来说,即使没有家族史、幽门螺杆菌阳性、既往患过胃溃疡或萎缩性胃炎,40岁以上的人群也应该做一次胃镜检查,因为早期胃癌、结直肠癌及消化道息肉通常没有明显症状。除此之外,胃镜检查还适用于如下一些情况: 1. 凡有上消化道不适,怀疑食管、胃及十二指肠病变,临床需要确诊者。 2. 原因不明的消化道出血。 3. X线钡餐检查后仍不能确定病变性质者。 4. 已确诊的上消化道病变,如溃疡、慢性胃炎、胃癌前病变等,需胃镜随访复查者。 5. 怀疑上消化道异物患者。 6. 有胃癌家族史,需要进行胃镜检查者。 7. 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需要明确胃黏膜病变者,或需要进行幽门螺杆菌培养以指导治疗者。 8. 有其他系统疾病或临床其他表现,需要胃镜检查进行辅助诊断者。 哪些人应该做结肠镜检查 结肠镜作为健康体检,对于50岁以上人群,不论有无症状均应进行一次结肠镜检查。除此之外,结肠镜检查还适用于如下一些情况: 1. 原因不明的下消化道出血,包括显性出血和持续性便潜血阳性。 2. 有下消化道症状,如腹泻、便秘、大便习惯改变、腹痛、腹胀、腹部包块等。 3. 钡灌肠检查阳性或有可疑病变,不能明确诊断,为进一步明确病变性质或需做内镜下治疗者。 4. 低位肠梗阻及腹部包块不能排除肠道疾病者。 5. 大肠炎症性疾病做鉴别诊断或需要确定病变范围、病期、严重程度、追踪癌前期的变化。 6. 结直肠息肉和早期癌需要在内镜下切除治疗者。 7. 大肠癌术后或息肉切除后定期随访者。 需要注意的是,胃镜与结肠镜体检不用每年都做。一般胃镜检查后无明显异常者可以3年左右再复查,结肠镜检查无明显异常者可以5年~10年后再复查。如果胃肠镜检查有问题,应根据医嘱及时复查。 知识链接 胃肠镜也能治疗疾病 胃肠镜检查除了能够直接了解消化道的情况外,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许多消化道的病变也可以直接通过胃镜及结肠镜进行治疗。例如,食道卡入的鱼刺、枣核等异物可以直接通过胃镜取出。检查中发现的良性消化道息肉,可以直接进行内镜下摘除。对于早期发现的食管癌、胃癌及结肠癌,也可以通过在胃镜、结肠镜下进行局部黏膜剥离术、黏膜切除术而达到根治早癌的效果。 内镜下早癌切除对患者的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现在已基本成为消化道早期癌的首选治疗方法,使许多患者免除了开刀之苦。此外,对于有些发现较晚、已失去手术机会的消化道肿瘤,可以通过胃肠镜下放置支架解除肿瘤造成的梗阻,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发布了文章

碳13-尿素呼气试验的那些事

目前HP诊断的方法有很多,从上面这个可以看出唯一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都最高(接近100%)的检测方法,是尿素呼气试验,它是 Hp感染疗效评价的“黄金标准”,反映胃内Hp感染的全貌,是针对胃检测Hp现症感染的最佳手段,广泛适用于儿童和孕妇,以及Hp的诊断和对Hp治疗效果的复查监测。 碳13-尿素呼气试验检查范围 消化不良的初诊患者;不愿意做胃镜的患者;胃镜检查尿素酶阴性,但是怀疑有Hp感染者;Hp根除治疗效果的跟踪;常规体检都可以行碳13呼气检测。 碳13-尿素呼气试验的试剂 产品为白色颗粒,伴有橙橘味和酸味,也有人感觉为甜味和咸味,味觉不同感觉不同。水中易溶。每瓶5g含尿素[13C]75mg,尿素[13C]分子式:13CO(NH2)2 ,分子量:61.06,其化学名称为:碳酰二胺。口服尿素[13C]吸收迅速,0.11小时即可达峰,清除较快,肾脏清除率为0.617L.Kg-1.H-1。排泄以尿为主,24小时粪尿排出达65%。碳的同位素有12、13和14,其中12和13是核稳定性元素,没有放射性,该试剂也没任何副作用。 碳13-尿素呼气试验诊断Hp操作方法 采集“零时”呼气标本 口服试剂溶液 采集“25-30分钟”呼气标本 填写标签 上机检测 碳13-尿素呼气试验检查前要不要空腹 很多要求检测者会问小编呼气要不要空腹,其实呼气试验刚开始时,为了减少胃排空,应用了高能量脂肪餐或者牛奶、豆浆、桔子汁、柠檬酸等。后来为了确保试验的最大程度的标准化,以及减少试验操作的繁琐,缩短试验时间,将试验改为空腹。但要注意的是空腹有可能导致试验结果的假阴性,但吃的太多也可能导致试验结果的假阴性。 碳13-尿素呼气试验DOB值高低与Hp数量的关系 Hp菌株不同,表达尿素酶的能力也不同,因此碳13-尿素呼气试验DOB值也可能不同,但大部分DOB值的高低与Hp密度、胃炎严重程度以及胃炎的活动性有关。 Hp治疗后复查姐如果反而比治疗前要高 Hp治疗后复查结果与呼气的浓度,是否同一台仪器,Hp反弹等因素有关。 碳13-尿素呼气试验与其它检查 如果医生同时开立了其他检查化验,这里有几个需要注意的。 消化道钡餐:先做呼气试验,可以再去做钡餐;但是如果做了钡餐就做不了呼气实验了,需要另约时间。 胃镜和B超:Hp治疗后复查结果与呼气的浓度,是否同一台仪器,Hp反弹等因素有关。 碳13-尿素呼气试验的优点和缺点 唯一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都最高(接近100%)的检测方法 Hp感染疗效评价的“黄金标准” 反映胃内Hp感染的全貌,是针对胃检测Hp现症感染的最佳手段 广泛适用于儿童和孕妇 适用于Hp的诊断和对Hp治疗效果的复查监测 Hp可以通过口-口传播,也可以通过粪-口传播,而且Hp感染有家庭聚集现象,父母Hp抗体阳性者其子女阳性率高于父母阴性者。但并非家庭中有人感染,全家一定都会感染。一般的聚餐不怎么会感染,不然全中国都会感染哦。我统计了一下我院在2002~2012年之间患者感染Hp情况,结果显示患者感染率在34.6~44.4%之间。

发布了文章

假期来了,你的胃还能愉快地吃吃吃吗?(转载)

又到一年端午佳节时,家家飘棕香,江上赛龙舟。到了小长假,大家可以卸下工作的担子,与亲朋相聚,结伴出游,尽情享受美景和美食。不过一到节假日,总有人因为敞开肚子大快朵颐却吃出了胃肠疾病。所以,美味如粽子,味道虽香,可不能贪吃哦,特别是有消化道疾病的患者以及老年人在饮食上要更加注意。今天小编就跟大家分享一下消化性溃疡的健康知识 消化性溃疡是一种消化道常见疾病,主要指发生于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患者临床表现不一,少数病人可能无明显症状,或以出血、穿孔等并发症为首发症状。多数消化性溃疡有慢性过程、周期性发作和节律性上腹痛的特点。 消化性溃疡患者常用药物包括降低胃酸分泌的药物如质子泵抑制剂、H2受体拮抗剂,保护胃黏膜药物如硫糖铝、枸橼酸铋钾等,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如克拉霉素、阿莫西林等。 药品的用法用量十分讲究,应当严格遵医嘱服药,注意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如质子泵抑制剂会引起皮疹、瘙痒、头晕、失眠等不适;同时用抗酸药则两药需间隔1h以上;质子泵抑制剂晨起空腹或晚间睡前服用,两种抗生素饭后用;胃粘膜保护剂会引起便秘等不良反应,应多喝水,必要时给予缓泻剂。以上都是消化性溃疡患者在服药期间要注意的,用时避免使用对胃粘膜有刺激的药物,如阿司匹林、吲哚美辛、糖皮质激素等,以利于溃疡的修复。 溃疡活动期少量多餐,每日进餐4~5顿,进餐时宜细嚼慢咽;食物以清淡、质软、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如稀饭、面条、馄饨等为主。防过饥过饱,忌暴饮暴食,禁食辛辣,过酸的食物和油炸食品,不吃过冷或过热的食物,禁喝咖啡、红茶、酒类等饮料;戒烟、禁酒。豆浆、牛奶含钙和蛋白较高,可刺激胃酸分泌,要适量食用;红烧肉、猪蹄等在胃内停留时间长,可使胃过度扩张,应少吃。合理安排生活和工作,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保持情绪稳定,避免精神过度紧张,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所以,掌握正确的用药方法,建立合理的饮食结构,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再配合医生的治疗,就能有效地帮助溃疡的修复。

发布了文章

胃食管反流病

1.胃食管反流病(GERD)可以定义为由于胃内容物逆流到食管,口咽,和/或呼吸道造成的足以危害个体生活质量,或损伤,或并发症的棘手症状。 2.反流-诱导的症状,糜烂性食管炎,和长期并发症可能严重影响日常活动,工作效率,睡眠,和生活质量。GERD蒙特利尔定义指出这种“棘手症状”被认为是中等至重度症状,每周发作至少1天。 3.GERD可以根据是否存在糜烂进行分类;通过内镜检查没有糜烂的GERD症状构成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而糜烂性GERD症状构成糜烂性食管炎(EE)。应该强调的是,EE也可能出现在没有症状的情况下。 4.NERD被特别定义为“一种通过传统内镜检查未发现食管黏膜糜烂且近期没有酸抑制治疗以棘手的反流相关症状为特征的GERD亚类。”这一定义进一步在病理学和诊断上受限,“相关证据支持这一诊断,但不仅限于,对酸抑制,阳性24小时pH监测(阳性症状相关)或者特定新型内镜,形态,生理学检查结果有响应。”目前来说,NERD是全球GERD最常见类型。 5.Barrett食管(BE)是指内镜下表现,由组织学证实的柱状内膜食管。这是目前GERD唯一可识别并发症,已知有恶变可能。 6.食管外GERD症状可以归类为已确定与GERD相关的疾病(咳嗽,喉炎,哮喘,牙侵蚀)和可能有关的疾病(咽炎,鼻窦炎,特发性肺纤维化,中耳炎)。 反流相关的症状出现频繁且严重。出现偶尔,轻度反流症状的个体不需要太介意,这不符合GERD诊断的标准;在这类个体中症状应该通过低强度,间歇性治疗,并根据需要调整生活方式。 ●NERD的反流症状和那些经内镜检查证实的黏膜损伤患者一样严重。 ●即使反流症状是轻微,每周出现≥2次反流症状会带来患者生活质量的下降。因此,棘手的反流症状定义为每周发生≥2次。 ●不频繁的中至重度症状每周<2次发生尽管不足以影响生活质量,仍满足GERD诊断。

努力加载中

关注

挂号

问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