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点滴滴,为了您的健康打开
关注数内容数
231510

李剑

乌镇互联网医院

主任医师/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心内科

全部动态
文章
视频
回答
全部
高血压
冠心病
心脏病

发布了文章

置顶

如何保养你的心脏:心房颤动如何治疗?

1、心房颤动如何引发中风、这种情况可以预测吗?房颤最常见的后果,就是中风或其他部位的栓塞事件。我们国家以前对房颤认识不足,花了大量的精力在卒中的防治上,但是,现在发现,发生中风以后,医学上可以做的很少,而中风引起的家庭和社会危害很大,往往“一人中风,全家遭殃”,因此,我们认为,房颤最重要的治疗就是预防血栓栓塞。既然房颤目前没有根治的办法,我们就要学会与它共存,怎么办呢?抗凝治疗可以想象成清理淤泥,不让它沉积下来,也就是减少房颤病人心房血栓形成的机会。这个治疗对于所有类型的房颤病人都很重要,目前的临床证据认为阵发性房颤与持续性房颤具有同样高的栓塞风险。怎样选择那些容易中风的病人来抗凝呢?现在公认的办法是利用CHA2DS2-VASc评分表,男性评分≥2分,女性评分≥3分,就一定要抗凝治疗;男性评分1分,女性评分2分,建议最好是抗凝治疗;男性评分0分,女性评分1分,不建议抗凝。这个评分容易得高分吗?我来举个例子,一个75岁男性患者,尽管他除了房颤没有其他疾病,他也已经2分了,因为年龄≥75岁就是2分,所以他必须抗凝;如果一个65岁以上的高血压患者,合并了房颤,也至少2份了,必须抗凝,因为≥65岁是1分,高血压也1分。通过这两个例子,是不是感觉绝大多数房颤患者都需要抗凝?对了,就是绝大多数患者都需要抗凝。现在有一些新的预防血栓的方法,比如左心耳封堵术,左心耳切除术,推荐用于有抗凝药物禁忌证的患者。2.  心房颤动可以根治吗?房颤是否可以根治还不好说,但可以通过长期的药物治疗、射频或者冷冻消融手术来防止中风,防治复发,至于是否可以保持终身的效果还需要临床观察;因为这些方法还没有开展几年,需要积累证据。房颤的主要治疗措施包括三个方面:一是防治血栓形成导致中风。主要是通过抗凝药来达到,药物有华法林、达比加群、利伐沙斑、依度沙斑、阿派沙斑等;注意阿司匹林不属于这类药物。药物不能坚持者可以采用切除左心耳、或者用一个塞子堵住左心耳的方法来达到这一效果。二是把房颤停下来,恢复正常的窦性心律。可以通过电击复律、药物复律、手术复律3个方法来实现。紧急的情况用直流电电击,一般情况下用药物静脉注射复律。复律的药物包括胺碘酮、普罗帕酮、氟卡胺、伊布利特、决奈达隆等。三是让房颤发作,但是控制心跳次数,防治心跳过快导致不舒服。可以通过倍他乐克、地高辛、恬尔心等药物来控制,药物无效者可以通过射频手术把房室结切断来完成。 2、心房颤动要动手术吗?最理想的治疗当然是把房颤根治掉,变成正常的窦性节律(总司令部重新掌握指挥权),但是理想很美好,现实很骨感。我们现有的房颤复律和维持窦律的手段有:药物治疗、导管消融手术、外科消融手术、杂交手术。药物治疗的有效率很低,只有20-30%左右。近十年来,导管消融手术取得了长足进展,疗效显著优于药物治疗。指南对导管消融手术的推荐也从药物治疗无效仍症状严重时才可以考虑使用,升级到阵发性症状性房颤的一线治疗,但目前消融手术的目的还是以改善症状为主,没有症状的房颤进行手术的得益少。持续性房颤患者,充分药物治疗后仍有明显症状者,也建议消融手术。目前世界上多个房颤中心的数据表明导管消融手术后,70%阵发性房颤的患者可以维持窦性心律(正常心律),仅50%持续性房颤的患者可以维持窦性心律。外科消融手术以及内外科杂交手术近年也开始开展,是导管消融手术的补充。综上所诉,我们现有的治疗手段都不能保证根治房颤,有很大一部分房颤患者会面临反复复发的问题。其次,另一个重要的治疗措施是控制心室率,也就是控制收费站的功能,不要放行太多车辆,让心室不要跳得太快,这样就能保证心脏泵血的功能不受太严重的影响,患者症状会明显减轻。绝大多数患者通过药物治疗可以控制心室率。少部分患者可以考虑把收费站彻底关闭掉(房室结消融),然后在心室新建一个司令部(安装心室起搏器)。    

发布了文章

如何保养你的心脏:心房颤动是什么??

1、心房颤动是什么?心脏有四个腔,上面两个小的腔叫“心房”,下面两个大的腔叫“心室”。正常情况下,心脏的跳动由位于心房的总司令部“窦房结”指挥,通过高速公路一样的传导系统把命令传到心脏各个部位,心房的高速公路要通到心室就只有一条路,而且这条路上有个收费站“房室结”,总司令部的命令通过收费站传导到心室,心脏的泵血功能主要靠心室,因此心室的跳动次数决定了是不是会产生明显症状,比如心慌、胸闷、没力气、头晕等。心房颤动是怎么回事呢?就是心房出现了很多“造反”的地方,“总司令部”的统领作用没有了,心房自己跳得特别快,要达到每分钟350-600次以上,也就是每次跳动只有不到0.17秒,心房根本来不及完成正常的收缩运动,只能是颤抖,而心房发放的高频率命令就像有很多车子全都往收费站跑,收费站处理不了,不能每辆车都放行,所以心房每分钟350跳以上,可能心室却只有100多跳,而且跳得不规整,可以理解为车辆是被随机放行的。当然每个人的收费站处理能力不同,心室跳动的频率就不一样,有的老年人收费站功能差,房颤的时候心室可能也就只有70-80跳,所以他没什么感觉;收费站功能好的人,心室跳动得就很快,可以达到每分钟150次以上,那就感觉心慌、胸闷得很难受了。2、为什么会发生心房颤动?针对房颤发生率的研究表明,与上世纪70年代相比,上世纪90年代房颤发生率骤升2倍。房颤发生率骤升的原因之一是社会人口的老龄化,因此,心房颤动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心脏的老化。无论男性还是女性,在60岁后房颤发生率均陡然上升,而80岁以上的人群房颤发生率达10%,且年龄每增长1岁,房颤发生率升高2%,因此当今房颤又被誉为“爷爷的心律失常”(the atrial arrhythmias of grandfather)。   同时,心房颤动是一个临床结局,所有导致心房压力增大、心房肌细胞代谢异常、离子通道功能异常的因素都有可能促进心房颤动的发生。很多原因可以导致心房颤动,除了易感基因以外,最重要的促进因素是年龄,其次是高血压,还有心力衰竭等心脏疾病、甲状腺功能异常、肥胖、糖尿病、肺部疾病、慢性肾病、吸烟、嗜酒、习惯性的剧烈运动等。3.心房颤动可以预防吗?和“三高”有关系吗? 答案是肯定的,尽管目前还没有找到有效的预防措施,但临床研究发现有些方法可以减少房颤的发生率。首先是防治甲状腺疾病;研究发现甲状腺功能亢进等问题常常诱发房颤,随着甲状腺功能的正常,房颤常常好转。其次是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疾病,例如冠心病、脑梗塞等。研究表明: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低,房颤的发生率降低,所以降低胆固醇水平、适度增加运动、多次清淡食物可以减少房颤的机会。第三是防治高血压,高血压会导致心肌肥厚、心脏舒张功能降低、左心房扩大,控制好血压也能减少房颤发生。第四是避免多度饮酒、饮浓茶、浓咖啡,酗酒可以导致心房纤维化,发生房颤,兴奋性饮料过多也可增加心脏的兴奋性,促发房颤。房颤与三高肯定有关,如果您有高血压病史、高脂血症病史、心衰病史等,建议治疗这些疾病时优先选择普利类药物、沙坦类药物、他汀类药物、螺内酯,有临床试验证实这些药物能够减少房颤的发生。总之,健康的生活方式都有减少房颤发生的作用。4.心房颤动的主要危害是什么?心房颤动的主要危害是患者非常容易中风。另外,房颤时心脏丧失心房辅助泵血功能,降低心脏排血量15-20%,病人出现可能出现乏力、气短,诱发心力衰竭。房颤引起的卒中,可以导致病人死亡或者致残。研究发现:老年人中风中有近20%的病人由房颤引起,所以房颤对老年人的危害更大。

发布了文章

保养你的心脏:心脏健康的问答(四)

1.  有什么保证心脏健康的药物吗?辅酶Q10有多大作用?寻求长生不老的神药是人类的追求,从秦始皇开始、文献记载有许多实践者,但至目前还难以发现成功、特效、可广泛复制的方法及药物,目前保保证心血管健康的神药还在寻觅中。因此,维护心血管系统的健康要从已有的、经过临床实践证明有效的方法入手,从行为方式改变、控制高血压、肥胖、高脂血症、吸烟等危险因素,规律地体检、有病早防早治、及时治疗、长期坚持用药等多个环节入手,综合干预肯定有效果。不要盲目相信或者夸大某个药物的作用,例如辅酶Q10,它是一个改善心肌细胞能量代谢的老药,在适应症的范围中可有一定疗效;即使这样,在美国慢性心力衰竭指南中,基于循证医学的证据,还是将辅酶Q10列入治疗心衰疗效不肯定的药物之一;所以,健康就是修行,不要期望什么灵丹妙药可一蹴而就。2.  可用丹参、田三七粉等中药代替西药治疗冠心病吗?尽管有许多研究发现丹参、三七等中成药中含有许多保护心血管功能的成分,但受产地、加工方法、服用方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常规地口服植物原粉难以保证足够的活性成分浓度,因此也难以维持均衡的疗效。在目前的情况下,冠心病的治疗必须遵循指南,包括中西医结合冠心病防治指南,均明确规定必须以他丁类药物、抗血小板药物等西药为基础,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是合理的,但没有指南说可以完全停用西药,采用单纯的中药治疗冠心病。3.  天天吃西洋参、人参能保护心脏吗?未必,至少目前心内科还缺乏令人信服的循证医学证据。基于部分有效的小规模临床数据,在医生的指导下可以使用这些中药治疗特定的心血管疾病;但目前还没有心血管疾病指南将其列入预防心血管疾病的药物之列。4.  每天喝红酒能活血、保护心脏吗?喝酒保护心血管功能在一定条件下是有效的,欧洲心脏病学会的动脉粥样硬化防治指南中也提到:每天饮用50克低度红酒可能是有益的;问题的关键在于:首先是低度红酒、其次是少量饮用,第三是基于肝肾功能等正常情况下。从心血管专科医生的角度,特别实在病人已有高血压肾脏损害、冠心病等疾病的状态下,不提倡采用饮酒的方法来防治心脏病。谨慎地推荐在身体条件容许的情况下、少量低度地饮红酒。5.  每天少抽几支烟、只抽前半支、应用过滤器、马上把烟吐出来就没有问题吗?吸烟对心血管系统的危害已充分证明,无论是一手烟、还是二手被动吸烟。目前的观点是:最好从不吸烟;不论吸烟多少,都是有害的,每个个体对烟雾成分的敏感性不同,或许少量的吸烟就足以损害你的心脏了;如果已经吸烟,哪怕是已经得了冠心病等疾病,早戒早得益;目前没有任何医学实验证明只抽前半支、应用过滤器、马上把烟吐出来等措施可以减少吸烟的危害,患有心血管疾病,必须坚决戒烟。

发布了文章

保养你的心脏:心脏健康的问答(三)

1.  不运动可以长寿吗?运动一定可以长寿吗?目前,许多人热衷于运动锻炼,期望达到身体健康、延长寿命的目的。的确,作为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天适度的运动对于减少疾病、健康长寿非常重要,欧洲心脏病学会在动脉粥样硬化防治指南中就推荐,每天45分钟以上的运动是有益的,显然,坚持锻炼是获得健康的手段之一,运动与健康的关系也不能绝对而定,对健康有益的运动应该符合2个条件:一是从年轻开始坚持,也就是说等到老年生了心脏病再开始运动,效果就打折扣了。二是需要选择适度的运动,以身体条件可以耐受、不疲劳为度,而不是剧烈运动。需要注意的是:运动者不一定都长寿,临床上见到从事职业运动的运动员、经常发生心肌肥厚、心动过缓、室性早搏等问题,所以对心血管病人而言,不合适的运动反而会加剧病情,适得其反,运动一定要有限度。相反,不运动的人也不一定短寿。中国自古就有“龟息大法”养生的学说,认为人体的精气神是有限的,应该像乌龟一样少动、需要合理调配体力、达到长寿的目的;临床上也经常看到平常不运动的长寿患者。运动要适度是重要的!2.  多长时间心脏检查一次好?就心脏的体格检查要依据年龄及基础疾病而定。对于无心血管病史、年龄在40岁以下的人,每2年体检一次就可以了。40-50岁之间的群体,已进入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的高发年龄,至少每年体检一次心脏;50岁以上的人群,半年左右一次常规体检。当然,如果已有高血压、冠心病、脑梗塞等问题,半年至少体检一次,以了解病情变化。3.  心跳快好还是心跳慢好?心跳快慢对寿命的影响已有许多研究,最著名的是美国的弗莱明翰研究。通过研究发现,心率偏快的人心血管事件多、寿命相对短一些。当然,这种心率慢是在55-65次/分钟、有限度的慢,如果心率低于50次/分钟以下,就不正常了,可能影响身体供血,需要考虑起搏器治疗了。4.  年轻人平常心脏没有问题,就不会发生心衰、猝死吗?这个观点显然是错误的!医学教科书上说: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可以发生在无器质性心脏病的病人身上,也就是说平常无心脏毛病,不一定不发生心脏急诊。其实道理很简单:其一,恶性心律失常与心肌细胞的电活动不稳定有关,如果过度疲劳、酒精中毒、或者病毒感染,平常健康的人也可以迅速出现心电活动不稳定、而发生心律失常。其二,心肌梗死可以发生在冠状动脉痉挛、内皮细胞糜烂的病人身上,尽管此人可能平常身体健康,但持续熬夜加班、剧烈抽烟、暴饮暴食等均可损害血管内皮细胞,导致冠脉内皮溃疡,诱发血管痉挛、血栓形成,出现急性心肌梗死;所以,规律健康的生活是养心之道,自认为平常身体好就熬夜、加班、抽烟、酗酒、有感冒不休息是危险的。

发布了文章

保养你的心脏:心脏健康的问答(二)

1. 心血管病人穿衣有什么讲究吗?人的衣着本身对心脏不会产生直接影响,但如果已经得了心血管疾病,注意穿衣可能对养病有帮助。首先是要注重季节的变化,根据天气预报及时增减衣物。如果有高血压,太冷可能导致外周血管收缩,血压急剧升高,出现问题;如果有冠心病,受凉可能诱发冠状动脉痉挛,出现心绞痛;如果有心力衰竭,低温感冒可增加肺部循环阻力、诱发心力衰竭加重。其次是根据疾病的不同、注意穿衣的舒适度。低血压晕厥发生过的病人、最好穿紧身衣裤防止血管突然扩张发病;心力衰竭的病人要穿着宽大一些的衣物,防止影响呼吸、加重下肢水肿。合适的着装也是健康生活的一部分。2. 饮食习惯与心血管疾病有关吗?回答是肯定的,关于心血管病人的饮食注意点本书会在不同的章节叙述。从防病的角度,病从口入很有道理,其实大多数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或多或少与饮食不注意有关。研究证明:吃的过多是心血管疾病的开始,过多的钠盐摄入可以直接导致高血压,肥胖也加剧高血压、产生II型糖尿病。过多的动物内脏、肉食可以升高血中胆固醇水平、直接促发动脉粥样硬化发生。所以,从保护心血管功能的角度出发,提倡从小就开始平衡膳食、均衡能量、多吃新鲜蔬菜水果,欧洲心脏病学会建议每天蔬菜水果5种以上;但要控制总的能量,避免肥胖、高脂血症、糖尿病发生。3.  素食者与肉食者对心脏哪个更好?通常认为:素食可以减少动物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降低血中胆固醇的水平,利于健康长寿;而肉食则相反,过多进食可以诱发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痛风的发生,不利于心脏健康。但需要明确的是:胆固醇是人体建筑、激素合成等生理过程必须的物质,过度的素食有可能造成消瘦、厌食症、营养不良、体质下降,损害血管内皮功能,对健康造成不利的影响。因此,本书作者提倡平衡膳食,根据病人的需要,选择合适的素食、肉食搭配,达到保证营养、控制疾病的目的;不要过分拒绝肉食,临床上经常看到偏好吃肉的长寿病人,不在于食物的好坏,而在于你需要什么,平衡饮食最重要。4.  改善居住环境,防止心血管疾病。众所周知,良好的居住环境对人的心理、生理功能影响巨大;宽大、安静、阳光充足、舒适的住处显然有助于养心、延年益寿。但好的环境不一定在郊外别墅,流行病学资料表明:大城市人口的平均寿命显著高于偏远农村地区,这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医疗保障。所以,居住环境中要考虑顺畅的交通、及时可到达高水平的医疗中心,进行定期的体检、及时的急诊救治,这也是居所与健康长寿应该考虑的内容之一。

发布了文章

保养你的心脏:关于早搏的问与答

1、什么是早搏?早搏(prematurebeat),又称为过早搏动,是指心脏的异位起搏点的提早跳动。正是因为提早跳了一下,所有之后会有一个代偿间歇,“等一等”才接着心跳,因此患者常常有心脏“停了一下”的感觉。正常的心跳来源于窦房结,称为窦性心律。早搏是来源窦房结以外的地方,又称为异位起搏点发出的过早冲动引起的心脏搏动,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可发生在窦性或异位性(如心房颤动)心律的基础上,可偶发或频发,可以不规则或规则地在每一个或每数个正常搏动后发生,形成二联律或联律性过早搏动。2、所有的早搏均要治疗吗?不一定。治疗早搏主要是达到2个目的:一是缓解病人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有些早搏病人严重不适、胸闷、心悸、失眠,影响正常生活,这种早搏需要治疗。二是防治猝死、保护病人生命。有些早搏病人心功能差、心脏扩大、早搏成对、一串串出现,有时还发在前一个心跳的T波上,这些早搏可能诱发心跳骤停、导致病人死亡,这些早搏需要治疗。除此之外,如果早搏少、症状轻、又是无危害的良性早搏,完全可以不治疗。3、室性早搏是不是比房性早搏严重?这个问题没有道理,不能这么比较。按起源部位,早搏可分为房性、房室交界性和室性3种。其中以室性早搏最常见,其次是房性,交界性早搏少见。正常人中也可以发现室性早搏,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例如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肌病等也可以出现室性早搏。房性早搏和室性早搏只是早搏发源的部位位于心房、或者心室,就相当一个住在一楼、一个住在二楼一样,它们对病人的危害要考虑病因、早搏次数、心电学特征、心脏大小、心脏功能等多方面,不能简单的比较,也就是说:某些情况下房早危害性大;而在另外一些情况下室早危害性大。4、早搏,把脉就可以诊断?无论是室性早搏还是房性早搏的诊断必须依靠心电图。临床上,心脏听诊或者依靠“把脉”只能发现提早的心跳,至于是房性早搏还是室性早搏,是无法区分的。如果自己感觉心跳不齐,怀疑出现了室性早搏,则必须到医院里,做常规的心电图。24小时的心电监护,即Holter检查也是一种很好的检查手段,有时候,常规心电图正常,但是自己高度怀疑“没抓到”早搏,那么就可以申请Holter检查。Holter检查,就是将心电图电极贴在胸前,通过一个小小的仪器,挂在身上,跟踪24小时内每一次心跳的情况。患者不用住院,不干扰生活。这个检查的优势是,不仅可以识别患者是那种早搏,还可以看早搏的数量,即24小时内,到底有几个早搏。通常医学上,将超过总心率的1%以上的早搏,称为“频发室早”或者“频发房早”。一天有86400秒,正常人通常有8-10万次的心跳,所以,一般来讲,将720-800次/24小时以上的早搏,就称为频发的早搏,小于720次/24小时,则称为“偶发早搏”。室早Q&A:1、室性早搏要紧吗?到什么程度的室性早搏要手术?室性早搏的症状和数量是相分离的。有的人症状很重,但是24小时跟踪下来,数量并不是很多,但是有的人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去医院检查却发现上万次的室性早搏。因此,不能依靠症状来确定室性早搏是不是要紧。通常室性早搏没有什么危险,正常人也经常可以发现早搏。室性早搏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当发现了室性早搏,要明确有没有器质性心脏病,没有器质性心脏病的室性早搏,通常没有什么生命危险,也没有什么特别的病理意义,如果数量不是特别多,也不需要特别的治疗。如果心悸等症状重,主要以控制症状为主,而不是关注室性早搏数量的增减。但是,合并器质性心脏病的室性早搏,则需要引起高度重视。例如急性心肌缺血发生后的前24小时内,频发的室性早搏是出现致命性心律失常的先兆,尤其是当出现频发性室早,成对或连续出现的室早等情况时。慢性心脏缺血、心肌病和心力衰竭的患者并发室性早搏,有较高的危险,尤其是当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减少时,猝死的危险性大大增加。研究发现,当LVEF低于35%时,出现室性早搏后,就需要积极治疗了。另外,缺血、缺氧、麻醉等情况下会影响心肌功能,从而诱发室性早搏。在应用洋地黄、奎尼丁等药物或是接触刺激性饮料、精神紧张时也会诱发室性早搏。而以往经常将查到室早,就诊断为“心肌炎”,现在发现,这是没有科学依据的。心肌炎可以引起室性早搏,但是多数的室性早搏,和心肌炎没有任何关系。随着临床技术的进步,现在,室性早搏也可以使用射频消融手术来治疗。一般来讲,当24小时室性早搏的数量超过总心率的10%以上,经过积极的药物治疗无效或者无法停药,室性早搏症状严重的患者,可以考虑进行射频消融手术。2、得了早搏需要终身服药吗?不需要。如前所述,如果早搏症状明显、又是高危心脏病患者,早搏需要终身服药。如果危险程度不高、症状已经好转,早搏可以停药,有症状时再服药,采用间断用药的方法控制;当然,病人是否高危还需要到医院综合评估。3.早搏可以根治吗?可以。部分与心脏发育异常有关、病灶定位明确、每天发作次数超过心跳次数10%以上(通常大于10000个/24小时),可以采用射频消融治疗,医生采用三维空间定位的方法,确定早搏的发生部位,用射频电流破坏病灶,就可以达到根治的目的。4.早搏的手术是怎么回事?早搏的手术,又称为射频消融术,可以有效治疗各种心律失常。手术的过程是在X射线的透视下,通过穿刺股动脉或者股静脉,把电极导管插入心脏,通过电生理仪先反复确定引起早搏的心脏内的位置,然后在该处局部释放高频电流,在很小的范围内产生一定的高温,通过热效能,使局部病变组织干燥坏死,变成疤痕,达到治疗目的。这是一种微创手术,体表只有穿刺的伤口,不开刀,不缝针。我们医院使用全三维的方法,当导管进入心脏以后,就不再使用X射线,且能直观看到心脏内早搏的来源,精确消融,极大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和成功率。

发布了文章

保养你的心脏:关于猝死的问与答

1、运动会不会诱发猝死?剧烈运动并不一定长寿,只有健康的生活方式才有可能使人长寿。适当的运动有益于健康,但是过度运动,的确存在一定的心脏风险,最严重的还会导致运动性猝死。运动性有关的猝死发病率并不算很高,好发于19-35岁的青壮年或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其中,猝死的青壮年平常大多有体育锻炼的习惯,猝死时常在进行强度较大、时间较长的体育锻炼,研究发现,运动猝死者大部分死于心脏病。40岁以上者运动性猝死的主要原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因此,存在吸烟、家族史、晚睡或者少睡、过劳等危险因素的人,不管是不是有症状,在40岁以后,都要进行心血管方面检查,运动不可以过度。   超负荷的运动是导致猝死另一重要原因。 除了先天性心脏疾病导致的猝死外,运动过量也是发生猝死的重要诱因。国内运动猝死病例分析表明有不少病例(有的甚至是高水平竟技运动员)在猝死前无任何自我症状及体征,尸解也未发现任何心脏器质性病变,其死因可能是因超负荷运动,心肌发生急性缺血,继而导致猝死。运动前的心血管检查可预防运动性猝死,常规运动者,也需要常规进行检查,排除心血管异常的情况;对于青少年,运动前进行医学检查,防止患有马凡综合征和心肌炎的患者进行剧烈运动。注重对运动过程中的健康状况,身体反应,如果身体疲劳不适,避免运动,是预防出现心血管以外的重要措施。  总之,运动对身体健康的影响根据运动强度不同差别很大,正常人或患有冠心病的患者,适度锻炼可以强健体魄,进行强度过大的运动则不利于身体健康,所以大家平日里还是应该规律锻炼,运动爱好者也要注意不要运动过度才好。 2、猝死有没有先兆?容易引起猝死的高危因素有哪些?研究表明,80%的心脏性猝死者事发前会有“先兆”。许多心脏性猝死者在发生心脏骤停前,有数天或数周甚至数月的前驱症状,比如心前区不适、心慌、胸闷、头晕、极度疲乏感等其他非特异性的不适症状,但这些前驱症状并非心脏性猝死所特有,很容易和其他疾病的症状相混淆。心脏性猝死的常见高危因素有: 1.既往有心脏病性事件,发生过心源性晕厥者;2.既往有心肌梗死,已经出现过心衰症状者;3.既往发生过室性快速心律失常;4.诊断有肥厚性心肌病或者遗传性心律失常者。对于具有以上高危因素患者,一定要进行心血管专科系统检查评估和原发病治疗,以及避免常见诱因,比如劳累、剧烈运动以及长期不良生活方式等。 如果存在以上两个以上的高危因素,就属于猝死的高危患者,需要到医院里专业评估,是否需要植入心脏复律除颤器。3、我已经放过支架,是不是就不会猝死了?猝死病以冠心病、脑血管疾病为主,但是即刻死亡几乎全是心脏性猝死(SCD),其中80%以上为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对于冠心病患者的有效治疗和管理是预防心脏性猝死的重要方面。目前治疗冠心病主要有三大手段,即药物治疗、冠状动脉搭桥手术(CABG)和冠脉支架植入(PCI)。支架植入最为常见,往往迅速而有效。但是,在冠状动脉内植入支架,并不是根治了冠心病,而只不过是对于非常严重的动脉狭窄的一种姑息治疗。冠心病患者其他危险因素比如性别、高血压、糖尿病、吸烟等危险因素的存在,还可导致冠脉病变进展,再次发生心脏事件,甚至导致猝死。因此,支架植入并不能一了百了,更不能彻底预防冠心病猝死的发生。对于具有冠心病猝死高危因素,比如急性或既往心肌梗死发生者,已经出现过心衰症状以及发生过恶性心律失常幸存者等,反而更加需要猝死风险评估,并积极干预治疗,预防心脏性猝死的发生。4、做冠脉CT可以预防猝死吗?不能。冠脉CT是一种常见的检查,静脉注射造影剂以后,在冠状动脉显影以后进行CT扫描,后期还可以进行三维重建,是心脏的冠状动脉清楚显影,明确有没有狭窄。这种检查快速,简单,但是致命的缺点是只能“大致看一看”有没有冠心病,诊断的精确性欠佳。更重要的是,对于动脉的狭窄,这个检查只能“看”有无狭窄,如果发现狭窄,并不能做任何的干预,所以,无法预防猝死。 5、猝死一定要用电击来抢救吗?在抢救中,电击往往指除颤。电击的仪器叫除颤仪,抢救时给患者做电击主要是为了纠正患者室颤,让患者回复窦性心律 。如果患者是因为心脏停搏引起的猝死,或者患者的心脏已经停止搏动了,给与电击是不能恢复心跳的,这种情况下,最重要的是有效的进行胸外按压。因此,胸外按压是猝死患者抢救的重点,不是所有的猝死都需要用电击来抢救的。

发布了文章

保养你的心脏:心脏健康的问答(一)

1.长寿等于健康吗?学会与疾病共存。传统的观念中健康长寿是一个概念,在医学飞速发展的今天,这一概念发生了变化,身体健康可以长寿,这个没有疑问;但长寿者不一定健康,可能有许多疾病在身。也就是说,生了疾病、只要好好保养、控制疾病照样也可以长寿!临床上可以看到一些患者,发生多次心肌梗死,但是活到了90多岁的病人就是佐证。这里一个重要的理念是:生了心血管病不要悲观失望,认为自己不会长寿了;要学会与疾病共存!在生产力水平和物质水平高度发达的今天,与以往缺衣少食、受冻挨饿的时代相比,疾病谱已发生了很多的改变。目前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尤其以心血管疾病为多见,这些疾病的发生有基因原因的遗传性倾向,但更主要的原因是当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所致,如精细食品、烦杂的生活环境、巨大的精神压力、久坐的工作习惯以及各种污染等。这些因素我们很难彻底改变,其导致的这些慢性疾病也就不可能治愈。例如高血压、冠心病在目前的医疗条件下是不可能治愈的,但是我们可以控制它、尽量减少其对身体的危害,通过长期的生活方式改变、药物治疗、手术疗法辅助就可以达到控制并发症、长寿的目的。所以,从心理上要接受疾病、如同你接受白头发一样,积极治疗、控制病情,生活得如同无病的人一样精彩!2.影响心血管病人长寿的因素有哪些?影响寿命的疾病除了感染、肿瘤等外,最重要的就是心血管疾病了,其中冠心病、脑卒中最常见,目前是国人死亡的首要原因。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影响长寿的因素主要有4大方面。一是遗传因素,家族优质的长寿基因非常重要。有些人胆固醇高也少见动脉粥样硬化、吃了许多东西也不肥胖、很少有高血压、糖尿病,家中老人个个长寿,这是基因好,可遇不可求,后天不能改变。第二,是良好的生活方式,这是后天因素,可以改变的。包括规律充足的睡眠,控制体重、适度体育锻炼、不抽烟酗酒、劳逸适度等。第三,是需要有效的健康保健,就是要有良好的医疗保障,经常体检、有病早防早治,加强疾病预防。第四,是积极的心态、积极向上的心理,学会与疾病共存,坚持用药控制病情,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寿命。3.学会控制情绪,保持一颗平常心。首先要说明的是中医理论中的“心”不完全等同西医理论中的心脏,两种体系中所指部分功能是相同的。《黄帝内经》上说,“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如《淮南子·精神训》说:“大喜坠阳”是指过度喜乐伤心,导致心气涣散不收,或见心气暴脱的大汗淋漓、气息微弱、脉微欲绝等症。“喜则伤心”。因为心藏神,主管人的思维、意识、神志活动。按照中医的观点,七情六欲中对心血管损害最大的是“喜”和“怒”,现代医学也发现:过度的兴奋及情绪波动就会造成血液中儿茶酚胺等升高血压物质的增加,血压剧烈波动,心脏剧烈跳动,心肌耗能增加,发生相对的供血不足,从而诱发斑块破裂、发生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或心搏骤停;这是“乐极生悲”的一个原因。所以,预防心血管疾病要学会以控制自己的情绪,避免情绪波动,以平常心做事、遇事不慌,才能保护心脏。4.惊恐对人有什么影响?剧烈的精神打击能导致心脏病吗?惊恐可以通过扰乱正常神经系统的活动、释放大量影响心脏功能的激素而影响心脏,导致心肌缺血、心力衰竭、甚至猝死。心内科有一种病叫“章鱼综合征”、也叫“球囊心综合征”,就是指病人在受到剧烈的精神刺激后、出现血管痉挛、心肌缺血,病人胸痛、胸闷、心力衰竭,类似心肌梗死发作,病情凶险,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无血管狭窄,经过治疗后心脏可恢复正常。所有,养心要避免过度的精神刺激,过平静的生活。听听音乐、练练书法,可能有助于修身养性,利于心血管的健康。5.情绪失控、发怒对心脏有什么影响?生活有酸甜苦辣,生活有喜怒哀乐。从生物学角度讲。当情绪失控发怒时,人体分泌出的一种叫肾上腺素的激素,能让人呼吸加快(提供大量氧气),心跳与血液流动加速,血压升高,瞳孔放大,为身体活动提供更多能量,使反应更加快速。然而对于患有心脏病的人,血压突然急剧升高,心跳加速可能是致命的。与剧烈运动、酗酒、寒冷等情况相似,患者在发怒时,血压突然升高,血流冲击血管中的粥样斑块,其包膜一旦破裂就必然导致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形成的血栓碎块会顷刻间堵死血管,冠状动脉对心脏的血流供应被切断,造成心肌梗死。研究发现,患者发怒后2小时内,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率最高,是平常的2.43倍,而且怒火越大,急性心肌发病危险就越大。当然,经常发怒的危害还远远不止在心脏方面,比如发怒可导致女性内分泌紊乱,可损伤免疫系统,可促进胃溃疡,还可加速大脑衰老。因此为了我们自己的健康,还是应该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平常心。

发布了文章

今天迎接内科基地督导

今天是内科基地接受督导,来的检查老师很好的,希望能够顺利通过。

发布了文章

麝香保心丸的临床研究

“羽尝为流矢所中……医曰:“矢簇有毒,毒入于骨,当破臂作创……羽便伸臂令医劈…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 ——三国志   关羽刮骨疗毒的故事家喻户晓。虽然存在着艺术加工与杜撰成分,但早在东汉末年,华佗即研制出“麻沸散”来麻醉患者;《小儿药证直诀》记载的六味地黄丸更是从宋代沿用至今,家喻户晓。中药曾在当时社会条件下对百姓的健康曾作出过突出贡献;而其代表药物如麝香保心丸、云南白药等时至今日仍在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2015年10月,屠呦呦因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的发现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更是引发了新一轮的中药热潮。但尽管坐拥传统中药宝库,中药在国际和国内的发展不容乐观。其根本原因在于缺乏足够设计科学、执行严谨的临床研究和药物试验的支持,即“循证医学证据”的缺失。 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作为验证药物疗效的“金标准”,是国内外公认的评价干预有效性的最高循证依据。也是疾病治疗指南制定所依凭的必须证据。严格的RCT要求将患者随机分组,使用安慰剂对照和盲法试验,盲法试验即指在试验中,病人和研究者均不知道病人分在哪一组。而国内中成药的RCT研究的数量和质量均十分堪忧:有研究分析了中医内科临床研究494篇,RCT研究不到3成;另有研究评价了中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RCT,发现采用正确随机方法的研究不到5%,运用盲法的不到3%。目前我国中药临床研究的方法学普遍质量较低,不能成为可靠地循证医学证据。这也是国内各类中成药应用仅能作为专家共识,不能发布指南更难以走出国门的关键原因。随机对照试验在中医领域的“水土不服”乃至催生了中医药临床研究不适合RCT的论调;有学者还认为中医应弱化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近年来,很多研究陷入了低质量队列研究和观察性研究的重复,药物适应证的开拓止步不前。   即使麝香保心丸这样家喻户晓的药物也面临着相同困境。麝香保心丸作为国家保密配方已在多年的临床应用中取得了确切疗效,并成为胸痛急救用药和冠心病缓解症状的代表药物。然而RCT的缺失时时掣肘麝香保心丸的发展:近年来麝香保心丸的临床研究多达千余篇。但竟尚无符合国际标准的高质量RCT的报道。2016年10月26日《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中国专家共识》由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范维琥教授、施海明教授和长征医院吴宗贵教授牵头发布。《共识》指出,尽管已有大量研究揭示了麝香保心丸对冠心病患者的治疗作用,但仍需要更多高质量随机对照试验的支持。可见RCT在中药领域应用的困难性。中成药与循证医学的距离真的那么远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正在进行的一项麝香保心丸治疗冠脉支架围手术期心肌损伤的研究,即采用了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的方法,研究更是做到了对受试者、研究者和数据分析者“三盲”的严格要求。由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院士和华山医院范维琥教授领衔,全国100家三甲医院共同参与的随机、双盲、多中心、安慰剂平行对照评估麝香保心丸治疗慢性稳定性冠心病的循证医学研究也在进行中。尽管中成药RCT研究的确存在着诸多困难,但仍有研究者在RCT的中药应用上不断做出努力。这是因为,只有严格设计的临床研究才能带来真实可靠的循证依据。才能真正推动传统中医药更广更深发展。我们相信这些努力终会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

暂无更多

关注

挂号

问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