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点滴滴,为了您的健康打开
关注数内容数
2819238

王金武

乌镇互联网医院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骨科主任医师,博导。现任中华医学会医学工程学分会数字骨科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上海市数字医学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骨科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职。


发布了文章

《AdvancedMaterials》:用于修复骨软骨缺损的可生物降解压电导电集成水凝胶支架

 研究背景 骨软骨损伤是一种常见且难以治疗的疾病,尤其在运动损伤和老龄化人群中发病率较高。由于软骨缺乏血管和神经供应,其自我再生能力极为有限,因此现有的临床治疗方法主要集中在缓解症状,如使用镇痛药和抗炎药物,但这些方法对实际损伤修复的效果有限。组织工程学方法虽然被用于辅助骨软骨修复(例如微骨折术),但在生物活性因子的传递、化学改性的实现以及生物力学因素的优化方面仍面临显著挑战。近年来,电刺激因其在多种生理过程(包括神经功能和组织再生)中的重要作用,逐渐被应用于促进骨和软骨的再生,研究表明低电压电刺激有利于软骨分化,而高电压有助于骨生成。然而,目前用于生物电刺激的材料大多存在生物降解性不足的问题,例如含重金属的盐类材料虽具有良好的压电性能,但不适合长期植入,而传统的压电聚合物则不可降解,因此限制了其在生物医用中的广泛应用。基于此,该研究旨在设计一种可降解的压电-导电复合水凝胶支架,通过压电修饰的脱细胞外基质(dECM)和导电修饰的明胶(Gel-PC)形成双层水凝胶支架,结合压电和导电特性,以促进软骨和骨的双向分化,提供一种更符合生理需求的骨软骨修复平台。相关工作以“Biodegradable Piezoelectric-Conductive Integrated Hydrogel Scaffold for Repair of Osteochondral Defects”为题发表在《Advanced Materials》。https://doi.org/10.1002/adma.202409400 研究内容 研究团队展示了一种基于压电和导电双层水凝胶支架的骨软骨修复方法(图1)。首先,通过脱细胞外基质(dECM),经过修饰和冷冻干燥形成压电层;随后,与明胶和导电材料PEDOT结合,制备出兼具压电和导电特性的复合层。该支架植入骨软骨缺损部位后,机械信号引发压电效应,吸引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迁移并在不同的微环境下分别分化为软骨细胞和成骨细胞。其中,软骨分化依赖TLR和PI3K-Akt通路,而成骨分化则通过Ca2+-CAMK2D和TGF-β信号调控,最终实现软骨与骨组织的同步修复。图1 基于压电-导电双层水凝胶支架的骨软骨同步修复策略团队展示了压电-导电复合水凝胶支架的制备过程及其物理、机械和电学性能。图2a显示了压电和导电层的结合方式,通过受压引发电流产生输出电压。图2b展示了支架底层(Gel、Gel-C和Gel-PC)和顶层(dECM和dECM-P)在显微镜下的结构形貌。图2c、d和e评估了材料的电阻抗、导电性和电流响应性能。图2f和2g展示了支架在受力条件下的电流与电压稳定性。图2h至图2j分析了复合支架的应力分布、相对变形和压缩应力响应。图2k和l测量了水凝胶的吸水膨胀比和含水量,而图2m显示了不同条件下支架的降解率。整体结果表明,该复合支架具有良好的机械强度和稳定的电学性能,适合用于骨软骨修复中的力电刺激应用。图2 压电-导电水凝胶复合支架的制备及其物理性能表征团队展示了压电-导电复合水凝胶支架在促进MSCs成软骨和成骨分化中的应用效果。图3a概述了实验流程,MSCs在支架上受力后,通过力电刺激分别促进成软骨分化和成骨分化。图3b显示了第14天支架上细胞的三维生长分布,表明支架的有利支持作用。图3c展示了细胞迁移实验的结果,支架材料促进了细胞在24小时内的迁移。图3d展示了钙离子流动实验,表明支架对细胞钙流动的影响。图3e和图3f分别通过Alcian blue染色和碱性磷酸酶(ALP)染色检测成软骨和成骨标志物的表达情况,并用COL II和COL I染色进一步确认了软骨和骨生成。图3g和图3h则定量分析了成软骨基因(ACAN、COL II)和成骨基因(ALP、COL I)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复合支架显著促进了成软骨和成骨基因的表达,具有较强的分化诱导效果。图3 压电-导电水凝胶支架对干细胞成软骨和成骨分化的诱导效果压电刺激对成软骨和成骨分化过程中基因表达和通路富集的影响。图4a和图4f为火山图,分别显示了成软骨(图4a)和成骨(图4f)分化过程中上调和下调的基因。红色点表示显著上调的基因,蓝色点表示显著下调的基因。图4b和图4g则展示了成软骨和成骨分化相关的通路富集分析,标出了显著富集的信号通路,如TGF-β、钙信号通路、PI3K-Akt等,这些通路与细胞分化和增殖密切相关。图4c和图4h显示了关键成软骨基因(SOX9、ACAN、COL II A1)和成骨基因(SPP1、COL I A1、ALP)的表达量分析,表明压电刺激显著促进了这些基因的表达。图4d和图4i展示了细胞黏附分子和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交互作用的富集分析结果。图4e显示了实验流程,从长链非编码RNA提取到高通量测序分析,揭示了压电刺激在成软骨和成骨分化中的调控机制。图4 压电刺激对成软骨与成骨分化基因表达和信号通路的影响研究者探讨了在大面积骨软骨缺损模型中,使用压电导电支架的效果。图5a显示了猪模型大面积骨软骨缺损的建模过程和植入压电导电支架的步骤。图5b显示了支架的压电电压信号随时间的变化,表明支架在力学环境下产生的电信号稳定。图5c展示了不同实验组(D-N、D-C、D-P、D-PC)的肉眼观测图、MRI成像和微CT成像结果。可以观察到压电导电支架(D-PC组)在修复效果上的优势。图5d、e和f分别量化了ICRS评分、骨厚度和骨体积/总体积(BV/TV),结果显示D-PC组在这些指标上表现出显著的提高。图5g通过阿利新蓝染色、H&E染色和SO&FG染色展示了不同组在组织学上的差异,D-PC组显示了较好的软骨和骨结构修复效果。图5h和5i分别展示了Seller’s评分和Wakitani评分,进一步量化了修复效果,D-PC组的评分显著优于其他组。图5 压电导电支架在大面积骨软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效果图6展示了不同组别(D-N、D-C、D-P、D-PC)在骨软骨修复后的力学性能和组织结构变化。图6a通过纳米压痕实验显示了各组表面的力学特性,图6b和c量化了不同组的模量(Er)和硬度,D-PC组表现出最高的力学性能,接近正常组织。图6d为天狼星红染色的结果,用于评估胶原纤维的排列和分布,显示D-PC组在表面和深层区域的胶原纤维排列最接近正常组织。图6e则进一步分析了胶原纤维在表面和深层的角度分布,反映出不同组在纤维排列上的差异,D-PC组纤维排列更趋于正常组织的结构。图6f展示了表面和深层纤维的极坐标分布,D-PC组的极坐标分布较为集中,说明其在纤维排列方向上更接近正常组织。图6 不同支架对骨软骨缺损修复的力学性能与胶原纤维结构影响 总结 研究团队设计了一种压电导电水凝胶支架,以模拟人类运动过程中的电生理现象。体外实验表明,这种支架具有优异的生物相容性,显著促进了细胞迁移以及软骨和成骨分化。此外,通过RNA测序技术识别了受力电刺激影响的上层和下层的关键靶标分子,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在大动物的体内移植实验中,该支架通过下层导电层的设计满足了骨区高电输出的需求。具体来说,支架在表面累积正电荷,从而吸引干细胞迁移并增强软骨修复效果。尤其是在具有骨软骨缺损的帕尔马猪模型中,该支架展示了良好的修复效果,表明其具有潜在的临床治疗前景。 本团队相关研究 王金武教授牵头的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围绕血管化仿生活性人工关节的研制需求,通过研发双层多细胞支架的3D生物打印技术构建双向分化骨-软骨仿生支架,在山羊体内血管化后置换并获得成功,实现骨软骨一体化修复,Nature 杂志对该项成果进行了专题报道。

发布了文章

“低头族”必看:颈椎病科普

低头族”必看:颈椎病科普据统计,颈肩部疼痛已经成为全身第二大疼痛,占比约为28.39%。随着现代人生活、工作方式的变化,长期伏案工作、使用电脑、手机低头者增多,不注意颈椎保健,造成颈椎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且发病年龄越来越年轻化。我国颈椎病患病人群超过2亿,发病率接近20%,其中20-40岁的青年颈椎病的患病率高达约59.1%,80%以上的青少年颈椎处于亚健康的状态。 颈椎病的定义 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是一种由颈椎部位的退行性病理改变引发的疾病,主要原因由颈椎长期劳损、骨质增生或椎间盘突出、韧带增厚等因素导致压迫颈脊髓、神经根、椎动脉而引发的疾病。此病多见于长期伏案及低头工作的人群。近年来发病率逐年增加,而且趋于年轻化。01· 临床分型及表现 ·1颈型颈椎病最多见和症状最轻的类型。主要以青壮年人群为主,多有长时间低头工作的经历。临床表现包括颈部酸痛、肩部酸痛、颈部僵硬、颈部活动受限等,少数患者会出现头晕、头痛等症状。2神经根型颈椎病  (1)症状:颈部疼痛僵硬。用力咳嗽及打喷嚏和肩部活动时疼痛加剧;皮肤有麻木、过敏等感觉改变;上肢肌力减退。(2)体征:颈部肌痉挛、肩部有压痛、肩部和肩关节活动受限、上肢牵拉实验、压头实验均阳性。3脊髓型颈椎病 (1)症状:手部麻木、运动不灵活,尤其是精细活动。下肢无力,步态不稳。后期大小便障碍,表现尿频或排尿排便困难。(2)体征:肌力减退,四肢腱反射活跃或亢进,腹部反射和肛门反射减弱或消失。4椎动脉型颈椎病(1)症状:a、眩晕,最常见。伴复视、耳聋耳鸣、恶心呕吐;b、猝倒、本病特征性症状;c、头痛,表现为发作性胀痛。(2)体征:颈部压痛、活动受限。5交感神经型颈椎病(1)交感神经兴奋症状:偏头痛,视力模糊,耳鸣,心率失常等。(2)交感神经抑制症状:流泪,头晕,眼花,血压下降。6混合型颈椎病临床出现上述两型或两型以上颈椎病症状和体征,最常见的是颈型与神经根型合并。02· 颈椎病的成因 ·1. 不良姿势:长时间保持头部向前倾斜或屏幕前低头工作会增加颈椎的负担,导致颈椎曲度减小。2. 缺乏运动:缺乏适当的运动会导致颈部肌肉和韧带的萎缩,使颈椎失去支撑。3. 过度劳累:长期处于疲惫状态下,颈部肌肉会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从而加重颈椎的负担。4. 年龄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韧带和软骨组织会逐渐老化和退化,导致颈椎的生理曲度减小。03· 颈椎病的预防及康复治疗·颈椎病的预防1养成良好睡姿建议选择略硬些的床垫,睡眠时才能保持脊柱的生理曲度。睡觉时枕头不要过高、过低或过硬,枕头的高低因人而异,约8~15cm,形状要符合颈椎生理曲度的要求,以中间凹陷的马鞍形为好,能对颈部起到制约或固定的作用。2保持正确的坐姿坐时保持端正姿势,使案台与座椅相称,半坡式的斜面办公桌较平面桌更有利。使用电脑、手机等电子设备时应平视屏幕,最好选用大尺寸屏幕,避免长时间低头,造成颈椎损伤。3加强肩颈部肌肉的锻炼适当的户外运动方式有益于颈部的保健,在不方便户外活动情况下也可以选择颈肩康复操、瑜伽、太极拳、八段锦等适合室内的运动方式。4防止颈部受伤尽量避免急性损伤,如抬重物、闪、挫伤等。如有软组织损伤尽早治疗,防止其进一步发展,加重病情。颈椎病的康复治疗1运动疗法在治疗颈椎病方面具有显著疗效,主要包括关节活动度训练、肌肉力量训练、本体感觉训练等。2物理因子治疗包括直流电离子导入疗法、低频调制的中频电刺激疗法、超短波疗法、超声波疗法、超声电导靶向透皮给药治疗、红外疗法等。3针灸治疗是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手段。针刺配以电针、艾灸等方法可消除水肿、抗炎、镇痛、解除肌肉痉挛、减轻神经的刺激和压迫,故可显著改善肢体疼痛、麻木等临床症状。43D打印颈椎枕通过对颈部进行光学扫描与颈椎侧位X光检查,测量异常颈椎曲度,由医生、矫形器师、工程师结合患者的情况设计制作3D打印个性化颈椎矫治枕,短期内佩戴可以改善早期颈椎病患者的疼痛情况,长期佩戴可一定程度地恢复颈椎曲度,改善颈椎周围肌群痉挛。

发布了文章

一文知悉打鼾,不要踏入治疗误区!

睡眠打鼾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当空气不能自由出入鼻腔时,鼻腔周围的组织就会颤动,引起打鼾。如果睡觉时舌头的位置太靠后,人也会打鼾。几乎每个人都会偶尔打鼾,不过,对有些人而言,打鼾长期持续发生,这就需要引起重视了,因为打鼾有时可能意味着存在严重的健康问题。打鼾者的上呼吸道,往往是被「堵塞」住的,造成堵塞的原因通常有两种:一种是鼻腔狭窄,往往是因为鼻炎、鼻息肉、腺样体肿大;另一种是咽喉狭窄,与扁桃体肥大、咽部软组织肥大有关。引起这些病症并导致打鼾的原因很复杂,但大致与这些因素有关:肥胖、饮酒、吸烟、怀孕、年纪增长、过敏、空气干燥、使用安眠药等镇静类药物等。对于长期打鼾者来说,往往有两种常见的情况。第一种是“单纯性打鼾”,表现为长期打鼾,鼾声均匀有规律,几乎每次呼吸都会打鼾。这类情况通常不用治疗,更建议大家通过改善自己的生活作息来改善打鼾,比如戒烟戒酒、避免过度劳累、多加锻炼减轻体重、改变睡姿、保持干净的睡眠环境、锻炼喉咙加强上呼吸道肌肉力量、治疗鼻塞等。 建议单纯性打鼾者别仰睡、改侧睡。侧睡时,舌头和软组织会向前或两边落下,解放出更宽阔的呼吸道,改善打鼾情况。可以使用身体枕来辅助保持侧睡睡姿。 仰睡时建议用枕头将头垫高,这样能让舌头和下巴的位置更靠前,呼吸更加顺畅。 建议通过健康饮食、加强锻炼减轻体重来缓解打鼾。如果打鼾者有肥胖的问题,脖子周围的组织更多,导致呼吸道受到的阻碍更大,会使打鼾声更响亮、持续时间更长。这种方法对那些胖起来之后才打鼾的人来说,效果更是立竿见影。 建议通过减少摄入烟酒或戒烟戒酒来改善打鼾。饮酒可以直接加重打鼾,还会通过增重间接加重打鼾。尤其要注意:避免睡前几小时内饮酒,睡前饮酒会导致呼吸道松弛,在睡眠时发生震颤,从而引起打鼾。第二种长期打鼾情况表现为鼾声不均匀也不规律,断断续续的,一阵停一阵打。当出现这种情况时一定要警惕!可能是“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其中最常见的是阻塞性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会导致患者睡觉时喉咙中的肌肉过于松弛,从而阻塞气道。OSA经常发生在中、老年人群之中,它对身体有很大的损害,会诱发多个器官功能的损伤,会引起心脏病或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并且还会让认知功能减退。如果你或者你的家人出现了这种情况,一定要及时去看医生。需注意,OSA患者饮酒的话,会导致呼吸暂停的时间延长,加重伤害。总之,在打鼾这件事上,喝酒就是凶手。除了前文提到的一些方式,必要时还可以考虑口腔矫正器、手术、气道正压通气等方式治疗打鼾。口腔矫正器借助外力撑开鼻腔、推前下颌、拉拽舌头或闭上嘴巴,以此来让气道稳定通畅。在众多种类的矫正器中,通过让下颌骨前伸的口腔矫正器被推荐程度最高。不过佩戴矫正器可能舒适度不高,尤其是早期使用时,很容易被口水外流、口腔干燥、下颌关节疼痛、面部不适等问题困扰,使用矫正器需要时间来适应。如果打鼾与上气道狭窄有关,而这个狭窄是局部的,那么上气道手术可以很好地解决问题,比如切除明显肥大的扁桃体、腺样体。如果上气道狭窄不是局部的,目前有一些针对此情况的手术方式。一种是悬雍垂腭咽成形术的手术,它是一种咽喉整形术,通过收紧并修剪咽喉多余的组织来改善打鼾。另一种称为双颌前移术则将上下颚向前移动,从而帮助打开气道。还有一种是射频组织消融术,利用低强度射频信号收缩软腭、舌头或鼻子组织。‼需注意,这些手术的有效性各不相同,效果维系时间较短,且产生的反应可能难以预测,需谨慎选择。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是目前最好用的缓解严重打鼾的方法,最常用于治疗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相关的打鼾。治疗打鼾的核心目的,是要解决打鼾背后隐藏的睡眠呼吸暂停问题,阻止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发生。CPAP是通过无创呼吸机保持气道内压力撑住上气道,不让气道发生塌陷(塌陷导致气道狭窄),打通阻塞,也就维持住了呼吸顺畅,明显减少打鼾。无创睡眠止鼾呼吸器‼口呼吸贴止鼾慎用可能让人缺氧窒息我们已经知道,打鼾是因为呼吸不畅,打鼾者的上呼吸道往往是被堵塞住的,鼻子无法满足呼吸,得靠张开嘴巴来加大呼吸量。而口呼吸贴只会让呼吸变得更加不畅,嘴巴被封住,吸进的氧气减少,最后就可能因为氧气不足而憋醒。更糟糕的不是憋醒,而是窒息!网络上不乏因口呼吸贴险些缺氧的新闻出现。所以,口呼吸贴不治标也不治本,甚至还会带来危险,打鼾者应慎重使用。

发布了文章

3D打印矫形鞋垫治疗轻度代偿性脊柱侧凸

3D打印矫形鞋垫治疗轻度代偿性脊柱侧凸脊柱侧凸俗称脊柱侧弯,它是一种脊柱的三维畸形,包括冠状位、矢状位和轴位上的序列异常。正常人的脊柱从后面看应该是一条直线,并且躯干两侧对称。如果从正面看有双肩不等高或后面看到有后背左右不平,就应怀疑“脊柱侧凸”。这个时候应拍摄站立位的全脊柱X线片,如果正位X线片显示脊柱有大于10度的侧方弯曲,即可诊断为脊柱侧凸。跟骨外翻与脊柱侧凸的相关性在临床上,我们看到很多青少年侧弯患者足底呈现外翻畸形,足部结构或功能异常能够直接影响踝关节、膝关节、髋关节、骨盆以及相关的肌肉韧带等软组织。对于这类患者,定制鞋垫是有很大益处的。跟骨外翻是指跟骨(后足部骨骼中的一块)向外侧倾斜或移动,使足部后跟内侧凹陷、外侧突出的情况,跟骨外翻可能是由于足部骨骼、肌肉或韧带的发育异常或受伤引起的,国外有研究提出特发性跟骨外翻角与脊柱侧凸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矫形鞋垫如何治疗脊柱侧凸3D打印鞋垫是一种非手术治疗脊柱侧凸患者的方法,根据足部解剖结构特点专门定制的,利用生物力学原理,以达到恢复足底功能、改善足及全身症状为目的,从而减少脊柱侧弯的风险或改善其状况。1矫形鞋垫制作原理针对脊柱侧弯患者存在的下肢异常问题,可通过矫形鞋垫的介入进行纠正:①改善足弓高度及形状,减少行走时对脊柱的压力,从而达到提高对脊柱稳定性的保持;②纠正下肢生物力学的异常情况,帮助重建足部的正常力线(即改善跟骨外翻角度),改善肌肉紧张或者松弛的状态;③补偿由于下肢不等长导致骨盆倾斜引起的高度差,调整整体生物力线使其接近正常水平,改变错误的受力方向,从而达到治疗目的。23D打印矫形鞋垫的制作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的3D打印团队根据患者的足部扫描、足底压力及人体生物力学特征进行个性化设计,制造出具有特殊网格拓扑结构的矫形鞋垫。这些鞋垫通过3D打印技术制作,能够有效地控制足部内外侧的压力分布,帮助改善脊柱的姿势和稳定性。3病例展示案例报告显示,患者在使用3D打印矫形鞋垫后,不仅足跟外翻角得到了改善,而且脊柱侧弯的程度也有所减轻。这些鞋垫通常建议每3~6个月更换一次,以确保治疗效果的持久性和稳定性。3D打印矫形鞋垫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尤其适用于轻度代偿性脊柱侧弯患者。它通过改善足部的生物力学环境,间接对脊柱侧弯产生积极影响。然而,对于较严重的脊柱侧弯病例,可能还需要结合其他治疗方法。在使用3D打印矫形鞋垫进行治疗时,建议定期进行随访,以调整和优化治疗方案。

发布了文章

香港大学医学院助理教授张腾一行至上海九院3D打印接诊中心进行交流学习

10月24日上午,数智健康实验室主任、香港大学医学院助理教授张腾、数智健康实验室临床研究生吴昊、数智健康实验室临床研究调度员Poppy Mou一行至上海九院3D打印中心进行参观学习交流。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王金武教授团队进行交流座谈。张腾教授团队从脊柱侧弯评估手段、侧弯角度测量、数据处理、康复治疗手段、随访数据库等全方面介绍了脊柱侧弯的前沿评估手段及治疗干预方法。围绕数字医学发展、人工智能、医工交互、三维光学等领域,深入浅出地阐述了香港关于脊柱侧弯疾病治疗的研究成果与临床转化,提供了学术参考意见与科研的深度学习。左右滑动查看更多此次参观学习,旨在推动中国大陆与香港两岸的文化交流,促进双方在科研成果转化的实践经验,在3D打印技术、人工智能和数字化医疗等领域的深化合作,并进一步推动两岸紧密合作。共同推动医疗科技创新和临床应用的发展,不断提升医疗服务水平,为更多患者带来优质医疗保障。

发布了文章

骨科疾病治疗新突破--基于生物力学的个性化3D打印矫形器

膝关节炎是影响全球数百万人的常见骨科疾病,尤其在老年人中发病率更高。面对这种慢性、疼痛性疾病,传统的治疗方法如手术治疗、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方式虽然有效,但仍面临许多挑战。如今,随着3D打印技术的进步,个性化矫形器为患者提供了全新的治疗选择。什么是膝骨关节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一种以膝关节退行性改变为特征的疾病,其特征主要是软骨下骨增厚,关节软骨退化和骨赘形成。该疾病的发生与年龄、长期劳损和遗传等因素有关。全球范围内约有2.5亿人被诊断为骨性关节炎。在我国,由于人口基数庞大以及社会人口老龄化加快的特点,这个问题就显得更为突出。据统计,我国60 岁以上的人群发病率为50% ,75岁以上的人群则高达80%,是导致全世界中老年人生活质量降低和经济负担加重的重要原因。在人体的所有关节中,膝关节不仅要支撑全身的重量,还需要承担日常生活中频繁进行的动作,例如走路、跑步等,因此很容易发生劳损。膝骨关节炎的临床表现01疼痛多数患者膝关节疼痛性质呈钝痛,会伴有沉重感、酸胀感、瘀滞感等。常在蹲起、上下楼梯、爬坡爬山时较为明显,如未经干预,疼痛程度会逐渐加重,发作次数会逐渐增多。02肿胀随着疾病进展,患者膝关节积液会逐渐增多,形成“软性肿胀”;膝关节周围还会不断生成骨赘,形成“硬性肿胀”,最终患者会感觉自己的膝关节“越来越大”03关节僵硬久坐及晨起后膝关节会有“发紧”的感觉,活动后,才会逐渐感觉正常。04畸形部分患者膝关节可能会出现内翻或外翻畸形(即所谓的“O”型腿和“X”型腿),关节骨缘增大的症状。有些患者不能完全伸直膝关节,严重者的膝关节呈曲挛缩畸形。膝关节炎主要治疗方式目前针对膝骨关节炎主张个性化阶梯治疗。01手术治疗目前手术治疗的方式可分为关节镜手术、关节重建手术等。如果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较轻,选用关节镜下手术操作可以解决,如微创或者用 PRP(富血小板血浆)。如果疾病处于膝关节炎后期,建议进行重建手术,如膝关节置换术。02药物治疗常用的消炎、镇痛类药物,包括非甾体药物,如西乐葆等,同时可予以外用剂型,主要目的是为了缓解患者的疼痛。03物理治疗物理治疗包含热疗、水疗、泥浴等疗法。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炎症反应,达到减轻关节疼痛、缓解关节僵硬的目的。04生物力学治疗基于生物力学原理,通过矫形器达到减轻膝关节应力分布的目的,从力学角度减轻膝关节症状。个性化3D打印矫形器治疗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3D打印接诊中心戴尅戎院士、王金武教授团队采用3D打印技术结合人体运动的生物力学原理,能够真正实现个性化、精准化、快速制造的治疗目的。个性化3D打印矫形器制作是基于影像学检查,3D扫描技术,通过计算机辅助软件进行设计,从而利用3D打印技术的一种全新制作方式,通过这种个性化设计使矫形器解决生物力学异常的问题,提供最佳支撑和稳定性,从而减轻疼痛并提高活动能力。3D打印矫形鞋垫3D打印膝矫形器01个性化定制:通过3D扫描技术获取患者膝关节的详细数据,医生和工程师可以设计出完全符合患者生理特点的矫形器。02材料选择多样3D打印技术可以使用多种生物相容性材料,如柔韧的TPU和轻质的碳纤维复合材料等。这些材料不仅具有优良的机械性能,还能根据患者的需求提供不同的支持和舒适度。03快速制造传统的矫形器制作往往需要数周甚至数月的时间,而3D打印技术可以在几天内完成矫形器的制造。这种快速制造能力使得患者可以更早地开始使用定制的矫形器,从而加快康复过程。04持续优化:康复过程中可以根据患者定期的影像学检查和数据分析随时调整矫形器的设计方案。这种持续优化机制使得矫形器在整个治疗过程中都能提供最适合的支持。

发布了文章

脊柱侧凸患者适配须知及穿戴指南

适配须知&穿戴指南 #3D打印脊柱侧弯矫形器是通过三维扫描仪获取体表数据、计算机电脑辅助设计,根据患者的不同需求,结合生物力学分析,制定出个体化、舒适且适宜患者的侧弯矫形器,更加小巧轻便,镂空设计,使矫形器透气性能最佳,舒适性与隐蔽性增加。整个制作过程简单、快速、干净、卫生,更符合人体个性化特点和疾病治疗需求。Part.1适配检查初次适配时需进行以下检查●脊柱侧弯矫形器穿戴后,骨盆围应左右对称的将髂嵴完全包住、无压痛;●矫形器侧方压力的位置应在主弯曲锥体的下方附近,并观察压力处是否疼痛;●穿戴矫形器时不影响正常呼吸及日常活动;●在矫形器的适配后,需要即刻拍摄佩戴矫形器的脊柱全长片,与初诊时的X线片进行对比,判断压力点施加位置是否正确;Part.2穿戴方法● 矫形器内穿一件棉质里衣,衣服侧方无较硬的接缝,衣长超过矫形器长度;●先将搭扣轻合上,尽可能躺下后再将搭扣拉紧,侧弯角度>40°的患者一定要躺下穿戴;●穿戴上矫形器后,务必将矫形器内衣服的皱褶拉平再收紧矫形器,减少皮肤压迫;●矫形器搭扣带一般要保持矫形师要求的位置,以保证矫形效果;进餐时可以适当松开矫形器;●初次穿戴时第一天为2-3小时,以后逐渐增加穿戴时间,3-5天适应后则≥20小时;●矫形器外可以穿着较宽松的外衣,体育课可以暂时脱掉矫形器进行;●腰段结构性弯曲宜采用腹式呼吸的方法,胸段结构性弯曲宜采用胸式呼吸的方法;Part.3注意事项●穿戴矫形器后3~6个月需定期复查;●佩戴周期因人而异,根据患者年龄、侧弯程度、依从性、骨龄、支具矫正效果等,需要佩戴6个月至几年不等,需要咨询医生的建议;●可进行散步、慢跑的运动,禁止进行对抗性的剧烈运动,如:跳高、田径比赛等;●压力处皮肤颜色加深是正常现象,若在脱去矫形器 30 分钟内消退属于正常,若皮肤出现发黑发紫,应立即停止穿戴矫形器;●患者生长发育出现较明显变化时,应考虑更换矫形器;●夏季可每天进行支具擦拭、清洁处理,支具内衣每天更换;

发布了文章

“跑步膝”—髂胫束综合征(ITBS)

跑步膝”—髂胫束综合征(ITBS)跑步,作为最简单方便的一项有氧运动,深受众多运动爱好者喜爱。无论是清晨还是黑夜,无论是100、200米短距离冲刺,还是万米、马拉松长距离耐力跑,都可以看到跑者们矫健的身影。但是总有人发现,跑完步之后膝盖很痛,这时候就要暂停一下,注意一下自己是否患有“跑步膝”。所谓“跑步膝”通常是指髂胫束摩擦综合征(Iliotibial Band Syndrome,简称 ITBS)关于"髂胫束综合征"髂胫束综合征(Iliotibial Band Syndrome, ITBS),又称为膝外侧疼痛综合征、跑步膝,是由于膝关节反复屈伸活动而致髂胫束损伤或劳损引起的病症,表现为膝关节外侧及大腿外侧疼痛、憋胀感,常在膝关节弯曲30°时疼痛最剧烈。是临床常见的运动损伤,是职业运动员及运动爱好者的常见疾病。常见于自行车运动,长跑,竞走等。一、病因01柔韧性差髂胫束本身或周围的肌肉(如臀大肌和股四头肌)过紧,增加髂胫束的压力和摩擦。02跑步过度增加跑步距离或强度过快,膝盖反复弯曲和伸直,增加髂胫束与股骨的摩擦。03解剖结构异常如腿长不一致、扁平足、高足弓或膝盖外翻(X型腿)等,这些结构问题会增加髂胫束的压力。04肌肉力量不平衡尤其是臀部和大腿外侧的肌肉力量不足,导致髂胫束无法正常稳定膝关节。05不良的跑步姿势或训练方式包括过度内旋的跑步姿势、跑鞋不合适、长期跑在倾斜的路面上或坡道上。二、检查触诊①:屈伸膝关节时膝盖外侧上方2~3厘米处疼痛,跑步时加重,或不伴有膝关节打软等症状。②:检查关节弹响:患者下蹲,膝关节处有无弹响。Noble 挤压试验患者仰卧屈膝90°,检查者拇指至于股骨外侧髁上方1~2厘米处,施压的同时被动伸膝,当伸膝接近30°时,若患者感到外上髁剧烈疼痛即为阳性。Ober征患者侧卧,健侧在下,并使髋膝呈屈曲状。检查者一手固定骨盆,另手握住患肢踝部,使膝关节屈曲90°后,外展大腿并伸直患膝,大腿不能自然下落,并可在大腿外侧触及条索样物;或患腿主动内收,足尖不能触及床面,为阳性。三、治疗措施急性期处理休息:减少或停止引发疼痛的活动,尤其是跑步和骑行,给予身体足够的恢复时间。冰敷:在疼痛区域使用冰敷,每次15-20分钟,有助于减轻炎症和疼痛。消炎镇痛:药物是ITBS患者急性期控制疼痛的有效手段,最常用的是口服非甾体类抗炎药,局部糖皮质激素注射物理因子治疗研究证实,超声波治疗能够改善膝外侧损伤后患者的运动功能与疼痛;短波治疗能够起到消炎、止痛的效果;体外冲击波疗法能有效地缓解ITBFS患者的疼痛。贴扎与支具①贴扎可一定程度上缓解疼痛;②如果有足部问题,如扁平足或足弓高,可以选择3D打印鞋垫,改善步态并减少膝盖外侧的压力。运动治疗1.拉伸训练:拉伸髂胫束、臀部肌肉和股四头肌可以帮助减轻紧张。加强髋关节和腿部的肌肉力量,特别是股四头肌、臀中肌和臀大肌,帮助稳定膝盖和髋关节。2.泡沫轴滚压泡沫轴滚压用以改善沿髋部及大腿外侧的肌筋膜紧缩。双手撑地以支撑上半部身体,受累下肢下方放置3-6英寸泡沫轴,患肢伸直。将健侧下肢跨过患侧下肢,从髋骨底部沿大腿外侧向膝上方滚动,着重于紧张或疼痛区域。3.臀部肌肉训练一旦通过拉伸训练和泡沫轴松动实现了全范围关节运动并消除了肌筋膜紧缩,就可开始进行康复和力量训练。这些训练包括开链运动、侧卧举腿、闭链运动、单腿平衡下降训练、骨盆下移训练、离心肌肉收缩训练、三平面运动及综合运动模式。四、预防1. 渐进性训练:逐步增加跑步或骑行的强度和距离,避免突然增加训练量。2. 加强核心和臀部肌肉训练:改善髋关节和膝盖的稳定性,减少髂胫束的摩擦。如臀大肌、臀中肌及大腿内侧肌肌力训练。3. 正确的跑步姿势:保持良好的跑步姿态,避免长期跑在不平的地面或坡道上。4. 拉伸和放松髂胫束:在运动前后进行适当的拉伸,保持髂胫束和相关肌肉的柔韧性。

发布了文章

生物纳米催化膜——促进皮肤感染伤口的修复

研究背景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和滥用,抗药性细菌的产生已成为全球性的健康问题。传统抗生素在治疗耐药性细菌感染方面日益失效,尤其是在皮肤伤口感染中,患者面临更高的并发症风险。此外,皮肤伤口的愈合过程复杂且易受感染的影响,因此开发新的治疗策略,以有效对抗耐药性细菌并加速伤口愈合,具有重要意义。来自四川大学的邓怡研究员团队开发了一种由静电纺丝聚(乳酸-乙醇酸共聚)(PLGA)支架和黑磷(BP)/V2C生物HJ(2D2-bioHJs)组成的巨噬细胞样智能纳米催化膜,用于治疗抗药感染,并通过“ROS杠杆”方法促进皮肤再生。相关工作以“Achieving Clearance of Drug-Resistant Bacterial Infection and Rapid Cutaneous Wound Regeneration Using an ROS-Balancing-Engineered Heterojunction”发表于“Advanced Materials”杂志。智能纳米催化膜示意图02研究内容首先,文章通过材料表征了合成材料的微观结构,包括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手段,展示了异质结材料的形貌、晶体结构以及表面化学特性。此外,作者还验证了催化膜在声动力作用下ROS的产生能力。图1 纳米催化膜表征图2 纳米催化膜的声压动力学性能作者通过体外实验测试了异质结材料对抗药性细菌的抗菌活性,评估了材料在产生ROS时对细菌的杀灭效果。1)微观结构表征:通过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观察不同细菌的形态变化,发现超声辐照下的P-BM膜导致细菌明显的形态收缩和破坏。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进一步证实了细菌的细胞壁和胞质膜被严重损伤,细胞器变得稀疏甚至消失。2)活/死菌检测:通过荧光染色检测细菌的活性,结果表明,超声辐照下的P-BM膜能够有效杀灭细菌,进一步支持了其显著的抗菌效果。3)抗生物膜能力:研究还评估了P-BM膜在抑制细菌生物膜形成方面的性能。实验表明,超声辐照下的P-BM膜能够显著减少生物膜的形成,并通过生成活性氧(ROS)深层破坏生物膜结构。图3 纳米催化膜的体外抗菌能力图4 纳米催化膜体外消除细菌生物膜能力文章还描述了P-BM纳米催化膜在超声辐射下对感染性伤口的抗菌和促进愈合的效果,以及其在体内的生物相容性和抗炎作用的机制。研究通过创建小鼠的全厚度感染伤口模型,评估了P-BM膜在超声处理下的抗菌能力以及对伤口愈合的促进效果。图5 体内细菌消除和伤口愈合03研究总结综上所述,作者成功开发并合成了一种由静电纺丝PLGA支架和2D2-bioHJs组成的智能纳米催化膜,用于通过ROS杠杆策略修复耐药细菌感染的皮肤再生。正如mRNA测序分析所揭示的那样,2D2-bioHJs在超声处理下具有出色的ROS生成能力,通过破坏细菌代谢途径和ETC,使它们对常规和耐药细菌菌株都有效。此外,由于 2D2-bioHJ 表现出的类似 SOD 的特性,它们可以在超声停止后清除多余的 ROS,从而对炎症过程的改善产生有利影响。体内研究还表明,纳米催化膜通过成功去除有害微生物(革兰氏阳性和阴性菌,有或没有抗生素耐药性)、促进伤口床上皮化/胶原沉积、通过抑制 NF-κB 通路缓解炎症反应以及促进修复和血管生成来加速皮肤愈合。  

发布了文章

类风湿关节炎:沉默的侵袭者

什么是类风湿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简称RA)是一种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在这种疾病中,身体的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自己的组织,特别是关节,导致关节炎症、疼痛、肿胀和僵硬。类风湿关节炎的早期症状往往不易察觉,可能仅仅是轻微的关节不适或早晨起床时的僵硬感。这些症状可能会被误认为是普通的疲劳或老化的迹象,从而延误了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长期的炎症可导致关节结构的破坏和功能丧失,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类风湿关节炎并不仅仅是关节的敌人,它还可能影响心脏、肺部、血管和眼睛等其他重要器官。01类风湿关节炎的表现类风湿关节炎的症状和体征是多样的,并且可能因人而异,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症状和体征,它们可以帮助人们识别这种疾病:关节疼痛与肿胀: RA患者通常首先经历关节疼痛和肿胀,这些症状在活动后加剧,休息后可能有所缓解晨僵: 患者可能在早晨起床时感到关节僵硬,这种僵硬通常持续一个小时以上,是RA的典型症状之一关节外表现RA不仅影响关节,还可能引起一系列关节外表现,包括类风湿结节、干燥综合征、肺部受累(如胸膜炎或肺纤维化)、心脏受累(如心包炎或瓣膜病变)和血管炎等全身症状RA患者可能伴全身症状,如疲劳、体重减轻、低热等02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RA的早期诊断对于控制疾病进展和预防关节损伤至关重要。通过临床症状评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可以辅助诊断:症状评估 RA的特征性表现,如持续至少1小时的晨僵、同时有3个以上关节受累、对称性关节炎等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抗环瓜氨酸肽抗体、类风湿因子(RF)影像学检查 包括X线、超声、MRI,这些检查有助于评估关节结构损害和炎症活动。分类标准根据类风湿关节炎最新诊断标准,2010年ACR/EULAR制定的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注:当患者的总得分≥6分时可诊断类风湿关节炎。大关节包括肩、肘、髋、膝、踝关节;小关节包括腕、掌指关节、近端指间关节、跖趾关节2-5;不包括远端指间关节、第一腕掌关节、第一跖趾关节。RF,类风湿因子;CCP,环瓜氨酸多肽;CRP,C反应蛋白;ESR,红细胞沉降率。03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RA的治疗原则是“早期治疗,规范治疗,定期监测与随访”,治疗措施包括:一般治疗减轻劳动强度,功能性锻炼,休息、物理疗法、急性期关节制动、恢复期关节功能锻炼等药物治疗包括非甾体抗炎药(NSAIDs)解热镇痛消炎,病程控制抗风湿药物(DMARDs)如甲氨蝶呤、来氟米特、柳氮磺吡啶等,以及生物制剂如依那西普、英利西单抗和阿达木单抗等。手术治疗对于药物治疗无效,出现关节畸形严重影响关节功能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04类风湿关节炎的康复规范的药物治疗可以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延缓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关节的损伤,而对患者进行个体化的康复治疗,包括理疗、运动疗法、功能训练等,可以帮助患者恢复关节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物理治疗指利用冷、热、光、电等介质,通过抑制炎症因子发挥作用,可消除肿痛,加速血液循环,促进炎症吸收。运动疗法适当的功能锻炼,有助于维持和改善关节功能,保持和增加关节活动范围,还可以增加关节周围肌肉的力量和耐力。矫形器治疗早中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可应用矫形器治疗,包括固定类矫形器、矫形鞋和矫形鞋垫等。矫形器可以帮助患肢维持最适当的功能位,尽可能允许进行功能性活动。主要目的是减少关节负重、减少关节活动、稳定关节或将关节固定于功能位上,减轻活动时的疼痛。

发布了文章

一种新型多功能生物活性双层3D打印水凝胶皮肤支架——用于治疗感染性烧伤创面

烧伤是全球第四大常见伤害类型,每年导致约18万人死亡。感染后的烧伤患者死亡率是未感染患者的两倍,据报道,42%至65%的烧伤患者因感染而死亡,使得感染成为烧伤后的首要死亡原因。烧伤感染的治疗极其困难,原因在于伤口形态复杂多变、缺少必要的生长因子、感染持续恶化、受影响的表面积大以及需要长期严格治疗。此外,传统的伤口治疗策略多以被动保护为主,对于烧伤的治疗效果十分有限。近期,东华大学朱美芳团队开发了一种新型多功能生物活性双层3D打印水凝胶皮肤支架(BSS),专门用于治疗感染性烧伤。该水凝胶结合氧化海藻酸钠、羧甲基壳聚糖和镓元素,其3D打印结构不仅提供了更大的表面积,生长因子和抗菌因子的释放,还加速了伤口的愈合过程。此外,这种水凝胶的粘性特性使其能紧密贴合受损组织,从而增强治疗效果。该团队的相关研究成果已以《Angiogenesis, hemocompatibility and bactericidal effect of bioactive natural polymer-based bilayer adhesive skin substitute for infected burned wound healing》为题,在《Bioactive Materials》杂志上发表。2   研究内容   图1 BSS的结构和黏附性能测试BSS展示了优异的结构和功能性,包括高粘附性和出色的力学性能。它能有效粘附在多种表面上,如人类皮肤、玻璃、塑料和猪皮,即使在扭曲或弯曲状态下也能保持良好粘附力。此外,该材料在拉伸时具有强大的力学强度,并在不同剪切频率下维持其存储和损耗模量。图2 BSS的微观结构文章展示了BSS的内部结构和化学构成,包括致密的水凝胶纤维结构和元素如碳、镓、氮及氧的分布。这种均匀和精细控制的材料特别适用于治疗感染性烧伤,有效增强治疗效果。图3 BSS的抗菌效果和药物释放性能BSS具有优于传统材料的抗菌效果,能有效抑制多种细菌。此外,在不同pH环境下,BSS能持续释放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镓元素等治疗因子,加速伤口愈合并促进血管新生。图4 BSS的血液相容性、止血能力和血管生成评估作者对BSS的血液相容性进行了评估,结果表示BSS展现出良好的血液相容性,并能够吸附大量血小板实现止血,在绒毛膜尿囊膜(CAM)模型中展现优秀的血管生成潜力。图5 BSS的生物相容性和细胞迁移研究实验证实,BSS展现出优良的生物相容性,能够有效促进细胞生长和迁移(见图5)。图6 BSS的应用于伤口愈合BSS在促进伤口闭合方面效果显著,显著缩短了伤口完全愈合的时间。图7 BSS的抗炎和促血管化性能BSS的抗炎和促血管化性能也表现优异,有效抑制炎症反应,并促进血管新生。

发布了文章

探索身体奥秘:长短腿知多少?

什么是长短腿?“长短腿”,学术名为下肢不等长(Leg Length Discrepancy,LLD),顾名思义就是我们的左右腿不一样长。一般情况下,正常人会有5mm以内的长度差异,对身体的平衡没有太大影响。当两腿的长度差异超过5mm就会导致身体多部位代偿,引起身体结构失衡。常见的代偿部位包括:脊柱、骶髂关节、髋关节、膝关节和脚踝。    长短腿的分类01结构性(真性)长短腿是指两侧股骨或者胫骨长度差异所导致的,这一类型的长腿短可能是先天性缺陷,也有可能是由外伤所导致,大多数患者是由于髋/膝/踝关节手术后,所引起的两侧腿不等长。02功能性(假性)长短腿是指两腿的实际长度相同,由于身体生物力学改变引起的,例如骨盆旋移、脊柱侧弯、下肢肌力失衡、单侧扁平足等,长期保持不良姿势,也可能导致长短腿的产生。如何判断长短腿?01观察法①被测者卧于床上,身体躺平。检查者站立于被测者的足侧,双手握紧其双踝部,然后向足侧用力牵拉,以检查其双脚底是否平齐。②被测者仰卧屈膝90度,双足尖平齐放于床上,观察双膝是否等高,如若不等高,则说明下肢不等长。③被测者处于站立位,检查者观察其双侧腘窝横纹、骨盆是否等高,如若不等高,则怀疑可能出现“长短腿”的情况。02测量法①测量腿长度,通常用卷尺测量,是指从骨盆上的一个点─髂前上棘到内踝长度。②影像学测量股骨头顶点至内踝的长度差03试验法通过短腿一侧脚底垫书本的形式触摸髂前上棘、髂后上棘等骨性标志点是否处于水平位,从而测量双侧长度差长短腿的危害01体态失衡因为长短腿会造成人体平衡的变化,所以最直观的就是会影响人的形体美观。02肌肉失衡长期肌肉代偿会引起代偿肌肉劳损,并出现疼痛症状,还可引起腰椎侧弯,病史较长时还会引起腰椎间盘突出以及继发的腰椎管狭窄。03关节畸形长短腿导致关节负重不均衡,关节软骨损伤逐渐加重,会出现严重的退行性改变,导致病人出现关节疼痛、关节活动受限,甚至出现关节畸形。长短腿的常见矫正方法01鞋垫矫正对于轻度的长短腿,可以使用鞋垫进行矫正,使两条腿长度差异减小或消失。鞋垫的设计应根据儿童的具体情况来选择,需要定期更换02矫形鞋对于中度到重度的长短腿,可以使用矫正鞋进行治疗。矫正鞋的设计应根据儿童的具体情况来选择,需要定期更换。03手术干预对于严重的长短腿问题,手术治疗可能是必要的。手术方法根据个体情况而异,可能包括骨骼延长、截骨术等。手术治疗旨在矫正形态,恢复正常的下肢长度。04物理治疗针对个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包括拉伸、力量训练等,以改善肌肉力量和平衡性。

发布了文章

“足”够了解,扁平足这样干预

3D打印鞋垫与扁平足矫正上海第九人民医院3D打印门诊▷▷▷足弓作为足部的重要结构,不仅在静态时为身体提供支撑,还在动态过程中维持平衡。足弓的存在使得步态更加灵活,并有助于吸收和分散行走时产生的冲击力。然而,当足弓塌陷并导致足外翻时,就会形成我们常说的扁平足。▷▷▷扁平足主要表现包括:长时间站立或行走后,可能会出现足部疼痛,尤其是在足弓部位。疼痛可能会放射到足跟,少数会放射到小腿、膝盖。由于足部结构的改变,扁平足患者在活动时可能会更容易感到疲劳,除此之外,扁平足还可能会导致走路姿势异常,如足跟外翻、足前部外展等。简易判断1将脚底沾水,然后踩在干燥的地面或纸张上,观察足印的形状,如果足印几乎或完全是平的,可能提示扁平足。2站立时,从后方观察足跟是否向外倾斜,以及足弓是否塌陷3观察平常穿的鞋子后跟是否磨损,尤其是一侧磨损程度高,那极有可能发展为x型腿或者o型腿不良危害▷ 足底疼痛和筋膜炎扁平足患者往往因足弓塌陷而导致足底筋膜过度拉伸,最终引发筋膜炎。长期走路或站立时,疼痛感尤为明显。▷▷关节和骨骼问题扁平足可能会导致足部、膝盖甚至髋关节的排列异常,增加骨关节炎的风险。下肢的生物力学异常还可能导致下肢旋转,从而引发膝盖和腰部的反复疼痛。▷▷运动受限和疲劳由于足部结构的改变,扁平足患者在长时间行走或运动后更容易感到疲劳,严重者甚至可能无法长时间进行体育活动。▷▷其他并发症未及时治疗的扁平足在过度运动后可能导致距骨嘴病变,这是一种在足踝关节侧位X线片中可见的骨性突起,进而引发关节囊的炎性改变,导致关节肿胀和活动受限。诊疗计划013D打印鞋垫作为一种有效的矫形工具,能够在日常生活中为患者提供持续的足弓支撑。患者在佩戴时应注意定期复诊,根据矫正效果调整鞋垫。02适当的康复训练有助于增强足部肌肉和韧带,促进足弓的发展。①脚抓纸张或是毛巾②脚踩筋膜球③提踵训练03如果非手术治疗无效且症状严重,医生可能会建议手术干预以恢复足弓的正常形态。然而,手术风险较高,应在充分评估后慎重选择。

发布了文章

具有抗炎特性的外泌体负载细胞外基质模拟水凝胶有助于/促进生长板损伤修复

01✦ 研究背景✦生长板是位于骨骺下的软骨结构,负责骨长骨的延长。一旦骨骺受损,可能导致生长障碍。生长板损伤后,炎症反应被激活来调控下游的重塑和修复事件的发生。大量的炎症因子会加速ECM的降解,同时刺激受损的软骨细胞产生基质金属蛋白酶来抑制软骨基质蛋白基因(SOX-9)的表达,并加重软骨细胞ECM的分解代谢,极大地阻碍了软骨细胞的再生。硫酸软骨素(Chondroitin sulfate,CS)是一种糖胺聚糖(glycosaminglycan, GAG),主要存在于生物组织的ECM中,具有成软骨的特性。但CS基水凝胶不能抑制生长板损伤后炎症引起的降解。因此,调节局部免疫微环境以减少损伤后ECM降解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相关工作以“Exosome-loaded extracellular matrix-mimic hydrogel with anti-inflammatory property Facilitates/promotes growth plate injury repair”为题发表在《Bioactive Materials》。Background02✦ 研究内容✦图1 来自BMSCs的Exos与ECM样GMOCS水凝胶结合从而通过提供ECM成分和抑制炎症来促进软骨修复示意图通过UV、FTIR、SEM等试验证实了OCS的成功合成以及Exos被成功地装载到GMOCS水凝胶上。接着通过流变检测及缓释特性表明GMOCS和GMOCS-exos都是稳定的粘弹性固体,水凝胶的抗压强度值满足人松质骨的抗压强度值(0.15-13.7 MPa)。并且水凝胶中外泌体的释放可持续14天满足生长板修复的要求。图2 负载Exos的GMOCS水凝胶的合成及化学结构示意图、SEM图像、力学性能和缓释特性采用活死染色、CCK-8、细胞骨架染色等分析方法表明GMOCS-Exos对软骨细胞具有良好的亲和性和粘附性。图3 各组生物相容性评价由于巨噬细胞是损伤后炎症的主要介质,图4是在体外研究了负载exo的水凝胶对RAW264.7巨噬细胞的M1/M2极化效应。采用qPCR、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检测相关炎症分子的表达。结果显示GMOCS-Exos水凝胶显著提高了Arg-1和IL-10白血病介素10(M2表型标记)的表达水平,而降低了iNOS和TNF-α的表达水平,表明Exos通过促进巨噬细胞M2极化具有很强的免疫调节作用。根据我们之前的研究,源自 BMSC 的 Exos 含有生物活性分子,尤其是 miR-199a,它可以通过抑制 NF-κB 通路来调节免疫力。通过PCR、WB进一步揭示GMOCS-Exos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通路,增强巨噬细胞从M1向M2的极化,这可能有利于生长板修复。图4 GMOCS-Exos抑制NF-κB信号通路,增强巨噬细胞从M1向M2的极化,促进生长板修复为了评估GMOCS-Exos水凝胶的直接软骨生成效应,采用免疫荧光染色、qPCR 和 Western Blot 检测,发现GMOCS-Exos既能发挥免疫调节作用,又能发挥直接软骨保护作用,协同促进软骨生成。图5 GMOCS-Exos促进受损软骨细胞的修复随后,建立体内生长板损伤模型,深入探究GMOCS-Exos在促进免疫微环境、软骨细胞再生和ECM积累中的作用。Micro-CT组织学染色证明GMOCS水凝胶的植入显著减少了损伤部位骨桥的形成,证实了Exo负载的GMOCS水凝胶显着抑制生长板受损部分的骨修复,反而促进软骨再生。图6 GGMOCS-Exos刺激损伤后生长板的修复并减少骨桥的形成,以及染色切片图像Content03✦ 结论✦总之,该研究报道了一种由ECM和bmscs衍生的Exos组成生物相容性的GMOCS-Exos水凝胶。由于掺杂了OCS, GMOCS水凝胶可以显著促进ECM的合成。此外,GMOCS-Exos水凝胶可以通过抑制炎症进一步促进软骨细胞的合成代谢,最终通过ECM重塑促进生长板损伤修复。Summary04✦ 参考文献✦Guan P, Liu C, Xie D, et al. Exosome-loaded extracellular matrix-mimic hydrogel with anti-inflammatory property Facilitates/promotes growth plate injury repair. Bioactive Materials. 2022 Apr;10:145-158. DOI: 10.1016/j.bioactmat.2021.09.010. PMID: 34901536; PMCID: PMC8637006.Referen

发布了文章

上海交通大学转化医学研究院王金武教授、戴尅戎院士团队受邀参加“一带一路”中白数字医学系列活动!

“一带一路”中白数字医学系列活动正式启动2024年8月20日,在白俄罗斯国家医疗康复中心成功举办了“一带一路”中白医疗器械注册研究与临床转化服务中心及“中白数字医学与3D打印一带一路研发创新中心”的盛大签约仪式。★★ ★ ★★会议伊始,白俄罗斯国家医疗康复中心帕特谢耶夫·亚历山大院长发表了欢迎词。帕特谢耶夫·亚历山大院长在活动开幕式上指出,白俄罗斯国家医疗康复中心与中国合作伙伴有着悠久的关系历史。早在 1987 年,中医药的方向就开始在临床上应用,研发创新中心的创建将推动医院与中国合作伙伴在新领域的合作发展。白俄罗斯国家医疗器械检测注册中心主任德米特里・格林科指出,中国和白俄罗斯之间的良好关系有着悠久的历史。这方面使两国组织能够在几乎所有生活领域建立互利合作。中国生产的先进医疗设备的可用性使白俄罗斯公民能够使用新的治疗和康复方法。中国海洋航空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徐昭曦感谢白俄罗斯卫生部和中白工业园区的支持。作为优质医疗设备和中药产品的制造商,该公司随时准备为白俄罗斯医学提供长期稳定的支持。此外,也希望进一步扩大工业、科学、研究、教育等领域的战略合作。上海交大转化医学重大基础设施医疗器械注册与服务中心主任王金武教授、白俄罗斯国家医疗器械检测注册中心主任德米特里・格林科、徐昭曦副总代表三方签署了“一带一路”中白医疗器械注册研究与临床转化服务中心合作协议。该协议确定三方将建立一个“中国--白俄罗斯医疗器械注册和临床转化服务中心。作为协议的一部分,计划就医疗器械登记注册领域的合规问题以及科技成果转化领域的政策信息交流搭建桥梁与平台。白俄海虹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陈超和帕特谢耶夫·亚历山大院长签署了“中白数字医学与3D打印一带一路研发创新中心”合作协议。王金武教授为帕特谢耶夫·亚历山大院长授予“一带一路:上海康复联盟理事单位证书”,该医院成为在白俄的第一家上海康复联盟的理事单位。★★ ★ ★★8月20日下午,在白俄罗斯国家骨伤科医院进行了参观交流,王金武教授介绍了戴尅戎院士团队在数字医学与3D打印临床应用的最新进展与临床转化,中白双方针对生物3D打印、医疗机器人等方面的合作进行了会谈。8月21日,在白俄罗斯第四城市医院进行了参观交流,白俄罗斯国立医科大学康复系主任苏珊娜·叶琳娜介绍了现代康复理疗技术与水蛭疗法等临床应用情况,并对中白双方在有关数字医疗及中医合作方面进行了针对性会谈。8月22日,应白俄罗斯科学院院士谢列格.瓦列里邀请,团队赴白俄罗斯国立工业大学科技园进行了参观交流,白俄罗斯科技创新产业园负责人阿列克谢耶夫.尤里介绍了园区入园企业的研发产品情况,王金武教授介绍了戴尅戎院士团队在数字医学与3D打印临床应用的最新进展与临床转化,白俄罗斯国立工业大学科技园负责人马丽娜介绍了科技园入园企业的研发产品情况,中白双方针对数字医疗与3D打印方面的合作进行了深入会谈并取得一致意见。通过“一带一路”合作框架下对白俄罗斯高校、医院及工业园的走访参观与交流,显示中白双方在医疗3D打印技术领域的合作具备广阔前景。双方有望在3D打印技术、人工智能和数字化医疗等领域深化合作,共同助力中白数字医学与3D打印的繁荣发展,并进一步推动中白生物医药产业的紧密合作。中白双方将携手促进医疗产业的创新发展,不断提升医疗服务水平,为更多患者带来优质医疗保障。这不仅对中白两国的经济发展具有深远意义,也将为促进全球医疗领域的进步与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发布了文章

康复科普之“足下垂”步态康复治疗全解读

什么是足下垂?足下垂(尖足)是骨外科体征之一,指的是在行走过程中,由于踝关节背伸力量不足,导致前足无法抬起,患者为了避免拖拽脚趾,行走时可能拖着患足或抬高下肢,落地时总是足尖先触地,仿佛在跨一道门槛,即“跨阈步态”,部分患者可有小腿外侧及足背部感觉障碍。这一现象多与足内翻或外翻同时存在,影响患者的步态和日常活动。01足下垂形成的原因神经损伤:腓总神经损伤和坐骨神经损伤是导致足下垂最常见的原因。这些神经损伤可能由外部挤压伤(交叉腿,习惯性或长期蹲跪)、脊髓损伤、小儿麻痹、腰椎间盘突出等因素引起。神经损伤后,会导致神经功能障碍,引起局部肌肉僵硬和生物力学的改变,从而导致足下垂。肌肉萎缩:肌肉萎缩症、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等肌肉疾病,也会导致足下垂。肌肉萎缩使肌肉的纤维变细甚至消失,导致肌肉体积缩小,影响踝关节的背伸功能。骨骼病变:跟踝关节的病变、腰骶神经丛损害、腰骶神经根损害等,也会引发足下垂。这些病变可能由外伤、椎间盘突出、脊髓占位等引起,影响神经的正常传导和肌肉的功能其他疾病:如脑卒中、脊髓灰质炎、进行性肌营养不良、低血钾性周期性麻痹等,也可能导致足下垂的发生。02足下垂的症状表现足下垂的主要症状包括:步态异常:患者在行走时,常常出现脚部拖地、脚背下垂或脚尖向下翻转等现象。疼痛与肌肉无力:患者可能伴有下肢疼痛、乏力等症状,影响日常活动。由于神经损伤或肌肉萎缩,患者可能出现下肢肌肉无力,尤其是踝关节周围肌肉。踝关节及足部畸形:长期的足下垂可能会导致踝关节、足部肌肉和韧带的萎缩、变形和僵硬,出现踝关节扭曲、脚弓塌陷等情况。行走困难:由于足下垂影响了步态稳定性和平衡能力,患者在行走时可能感到困难,容易摔倒或跌倒03常见的诊断方法足下垂的诊断需要结合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常用的辅助检查包括:神经肌电图检查:通过记录神经和肌肉的电生理活动,评估神经损害的存在及其程度。核磁共振检查:用于观察脊髓、神经根及周围组织的结构变化,有助于发现椎间盘突出、脊髓占位等病变。体格检查:医生通过检查患者的下肢肌力、肌张力、膝腱反射和跟腱反射等,初步判断神经和肌肉的功能状态。步态分析:①足底扫描测试:利用高精度的三维扫描技术,快速、准确地获取患者足部的三维形态数据。②足底压力测试:运用压力测量仪器对人体在静止或者动态过程中足底压力进行测试,对不同状态下的足底压力参数进行分析研究,并揭示不同的足底压力分布特征和模式。③三维步态分析:根据步行中的生物力学原理,通过计算机辅助及远红外摄像技术得出人体步行过程中头颈部、躯干和下肢各个关节的运动角度、关节力矩以及地面反作用力等数据。04足下垂的治疗方式手术治疗对于神经断裂或严重压迫的情况,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如牵引截骨术、神经吻合术、髓核摘除术等。非手术治疗药物治疗:给予营养神经的药物,如甲钴胺,以改善神经损伤引起的症状。对于肌肉萎缩症患者,还需给予营养肌肉的药物。康复锻炼:物理治疗可以帮助增强足部肌肉的力量和功能。物理治疗师可以使用各种技术,如电刺激、理疗和康复运动,来帮助恢复足部的正常功能。踝足支具:将踝关节固定在功能位,在行走过程中可稳定保护踝关节,改善足内外翻、足下垂等畸形,纠正异常步态。矫形鞋垫:矫形鞋垫可矫正足内、外翻及扁平足等足部疾患,改善站立、行走功能以及步态。矫形鞋:矫正足畸形,维持正常的站立行走姿势,是以矫正足部变形、分散足部压力和减轻疼痛等为目的而设计制作的矫治足部疾患的特殊鞋。

发布了文章

“中枢神经再生与临床转化研究”香山科学会议筹备会圆满召开

2024年8月10日,由暨南大学主办,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及暨南大学粤港澳中枢神经再生研究院承办的“中枢神经再生与临床转化研究”香山科学会议筹备会在广州举行。会上,暨南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邢锋,中国科学院院士苏国辉、中国科学院院士杨雄里、中国工程院院士姜保国、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杨广中、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郑小飞、中国康复研究中心主任廖利民、广东省残联理事长陈学军等进行了致辞与重要指导性发言。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李晓光教授介绍了中枢神经重建国际大科学计划的具体情况,目前,中枢神经重建计划已吸引并联合了全球多家科研机构、组织学会,系统开展组织申报工作。他认为,中枢神经再生与临床转化具有显著的社会意义,我国科学家在激活成年内源新生神经元和轴突再生修复脑、脊髓和视神经损伤等领域处于国际前沿水平,已具备牵头申报的条件。上海交通大学转化医学研究院张显明书记、心理与行为科学研究院袁逖飞研究员、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李瑶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张文川等参会并进行发言讨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骨科主任医师、上海交通大学转化医学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上海)创新医疗器械注册研究与临床转化服务中心主任王金武教授进行了题为《数字医学与3D打印康复辅具在中枢神经修复重建中的最新进展与临床转化》的主旨演讲,他介绍了当前中枢神经修复与重建的生物3D打印与康复辅具前沿研究,包括但不限于干细胞疗法、生物材料、电刺激及机器人辅助训练,并强调数字医学在精准治疗计划制定中的作用。针对临床转化,王教授分析相关科研成果从实验室到临床应用面临的挑战,包括成本效益、法规审批等,并讨论未来可能的解决方案及发展方向。围绕“中枢神经再生、脑保护临床转化、临床神经功能修复、内源性新生神经元的补充、轴突再生与神经环路重建、视神经损伤修复、脑卒中神经功能恢复、磁共振全脑神经细胞代谢成像、脑机接口、数字医学、医工交叉与神经功能康复”等议题,众多专家学者分别作了主题报告,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各自的研究成果与见解,为参会者提供了宝贵的学术参考和灵感启迪。香山科学会议是以基础研究的科学前沿问题与中国重大工程技术领域中的科学问题为主题的常设学术会议,为国家重大科技决策提供咨询。本次会议为年内即将举行的香山科学会议“中枢神经再生与临床转化研究”的筹备会议,旨在推动该主题列为国家发展战略目标,推动由中国科学家牵头“中枢神经重建国际大科学计划”正式立项。

发布了文章

为什么戴矫形器后高低肩更明显了?——脊柱侧弯病例分享与疑难解答

本文整理了四个3D打印脊柱侧弯矫形器治疗脊柱侧弯的病例,并就这些病例适配时家长较关心的共性问题做出解答。十几度的侧弯有必要戴脊柱侧弯矫形器吗?为什么戴矫形器后高低肩更明显了?发现脊柱侧弯时已成年,戴矫形器还有用吗?矫形器会影响孩子胸部发育吗?01 特发性脊柱侧弯  病例1患者女,13岁,发现脊柱侧弯数月余,到九院3D打印门诊就诊。医生查体脊柱旋转5°,双足平足。脊柱全长X线片显示脊柱存在明显弯曲,骨盆倾斜且伴随旋转,经测量Cobb角28.8°。诊断为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采用3D打印脊柱侧弯矫形器进行治疗,佩戴矫形器后Cobb角减小到7.4°。未佩戴矫形器Cobb角28.8°佩戴矫形器Cobb角7.4°02 特发性脊柱侧弯  病例2患者女,11岁,发现脊柱弯曲半年余,近期到九院3D打印门诊就诊。医生查体脊柱旋转6°。脊柱全长X线片显示脊柱存在明显弯曲,经测量Cobb角15.3°。诊断为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正处于快速生长发育期,侧弯进展风险较大,采用3D打印脊柱侧弯矫形器进行治疗。佩戴矫形器后Cobb角减小到0°。未佩戴矫形器Cobb角胸段15.3°佩戴矫形器Cobb角接近0°03 特发性脊柱侧弯  病例3患者女,15岁,发现脊柱侧弯数月余,到九院3D打印门诊就诊。医生查体脊柱旋转12°。脊柱全长X线片显示脊柱存在明显弯曲,经测量Cobb角23°。诊断为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采用3D打印脊柱侧弯矫形器进行治疗,佩戴矫形器后Cobb角减小到10.8°。未佩戴矫形器Cobb角23°佩戴矫形器Cobb角10.8°04 特发性脊柱侧弯  病例4患者女,19岁,发现脊柱侧弯数月余,到九院3D打印门诊就诊。医生查体脊柱旋转17°,右踝外翻。脊柱全长X线片显示脊柱存在明显弯曲,经测量Cobb角33°。诊断为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采用3D打印脊柱侧弯矫形器进行治疗,佩戴矫形器后Cobb角减小到10.7°。未佩戴矫形器Cobb角33°佩戴矫形器Cobb角10.7°Q1病例2中患者Cobb角15.3°,是否有必要及时佩戴脊柱侧弯矫形器?有部分患者家属也反应过,孩子确诊脊柱侧弯,但Cobb角只有十几度,去别的医院医生建议继续观察,侧弯十几度有必要佩戴矫形器吗?答案是非常有必要。首先要明确这样一个事实:脊柱侧弯的发展是不可逆的。因此,只要确诊了脊柱侧弯,如果不进行干预,它就会随着年龄增长继续进展,只是进展快慢的问题。处在生长发育期的孩子是属于进展风险较大的群体,侧弯很大概率会在短时间内发展成更大度数。因此在十几度的时候开始佩戴矫形器,一是可以阻止侧弯进一步恶化,二是十几度的侧弯矫正起来相对容易,且很大概率能矫正回正常范围,可以看出病例2中患者佩戴矫形器后脊柱Cobb角为0°。而若等侧弯发展到二十、甚至三十度再进行矫正,可能只能矫正回十几、二十度,且大度数侧弯体表异常也更明显。脊柱侧弯早发现、早治疗就是基于这一原理。如果已经过了生长发育期、已经成年,此时侧弯进展会比较缓慢,但也因人而异,此时可以选择夜间佩戴矫形器避免侧弯持续恶化,同时进行矫正。Q2病例2与病例3中都可观察到佩戴矫形器后患者高低肩更明显了,这是为什么呢?佩戴脊柱侧弯矫形器后存在高低肩是属于姿势性的,并且对矫正胸段侧弯有帮助,以后停止矫形器治疗后会慢慢回正,家长不用过度担心。设计矫形器时会在侧弯凸侧施加一个压力,对于胸段侧弯节段较高的患者,胸段侧弯顶椎距离腋下垂直距离较近,适当抬高侧弯凹侧的肩膀,可以使脊柱获得更好的杠杆力臂,给胸段侧弯一个更大的回正空间。脊柱侧弯本身就很容易导致患者出现高低肩体态,经矫形器治疗脊柱变直后,高低肩自然就会不存在,所以不用在意穿上支具后仍有高低肩的问题。Q3病例4中的患者19岁,如果发现脊柱侧弯较晚、来院就诊时已成年,戴矫形器还有用吗?成年后戴矫形器是有效果、有必要的。病例4中的患者佩戴矫形器后Cobb角从33°减小到了10.7°,效果非常显著。患者可根据自身情况、结合医生意见选择是否佩戴。前面我们已经说过,脊柱侧弯的进展是不可逆的,只要确诊,就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更加严重,只是停止发育后,进展速度相对较慢。此阶段佩戴矫形器主要作用是保证侧弯角度不再增大,在此前提下进行矫正。若是小度数(cobb角<15°)的脊柱侧弯,可以每年复查一次,通过拍摄脊柱全长X光观察侧弯发展程度,若每年度数进展较小,可以选择不佩戴矫形器,但要保持每年进行复查。若侧弯度数较大且每年都有明显的增长,可以选择夜间佩戴脊柱侧弯矫形器,夜间躺在床上是人体最放松的时候,矫形器的矫正效果更好。不同于处在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成年人白天可以减少佩戴矫形器的时间,保证夜间佩戴即可。脊柱侧弯的矫正效果因人而异,骨骼软硬、身材胖瘦、皮肤对力的耐受程度、佩戴矫形器的时长等因素都会影响到矫正效果,成年患者可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来选择最终的治疗方案。Q4矫形器会影响孩子胸部发育吗?脊柱侧弯患病率女孩明显高于男孩,很多家长在孩子适配矫形器时都会担心这样一个问题:矫形器收的那么紧,会影响孩子的胸部发育吗?矫形器设计时充分考虑了孩子身体发育、呼吸、矫正空间的问题,包括乳房发育、骨骼发育、胸腔发育等。矫形器主要是在腹部收紧,并不会压迫到胸部,不会影响到孩子的胸部发育。

发布了文章

脊柱侧弯的危害到底有多大?

脊柱侧弯的危害到底有多大?据央视新闻报道,脊柱侧弯已成为继肥胖、近视后,我国儿童、青少年健康面临的第三大高发疾病,目前我国超过500万的中小学生有脊柱侧弯的情况,并以每年以30万的数量递增,女生和男生的比例约为9:1。什么是脊柱侧弯?脊柱侧弯(Scoliosis)是一种常见的脊柱畸形,主要表现为脊柱偏离中线向左或向右侧发生不正常的弯曲,形成带有弧度(“C”型或者“S”型)的脊柱畸形。青少年是脊柱侧弯的高发人群,尤其是在生长发育快速的阶段。了解脊柱侧弯的进展速度以及不进行干预性治疗的后果,对于提高公众认知和早期干预具有重要意义。脊柱侧弯的进展速度青少年时期是身体快速生长发育的阶段,这段时间内脊柱侧弯的进展速度也会加快。一般来说,青少年的生长高峰期集中在青春期,女孩大约在10到14岁,男孩在12到16岁。在此期间,由于骨骼快速增长,脊柱侧弯的弯曲度数(Cobb角)可能会迅速增加。研究表明,在生长高峰期,·脊柱侧弯的进展速度可以达到每年10度以上,甚至更高。脊柱侧弯的进展速度受多个因素影响,包括性别、弯曲的初始角度、弯曲的类型和位置等。例如,女性的脊柱侧弯进展速度通常快于男性;初始角度较大的弯曲更容易快速进展;胸腰段的侧弯进展速度比单纯的胸段或腰段侧弯更快。脊柱侧弯不干预的后果如果青少年在生长发育期间对脊柱侧弯不进行干预性治疗,可能会带来一系列严重的后果,影响其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1. 脊柱畸形加重随着脊柱侧弯的进展,脊柱畸形程度会逐渐加重。严重的脊柱侧弯不仅影响外观,导致身体不对称,还会对脊柱的稳定性造成影响,增加脊柱退变的风险。长期的脊柱畸形会使患者产生自卑感,影响心理健康。2. 呼吸和心脏功能受影响严重的脊柱侧弯会导致胸廓畸形,压迫肺部和心脏,影响呼吸和心脏功能。特别是在弯曲角度超过70度时,患者可能会出现呼吸困难、肺活量减少、心脏功能下降等问题,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运动能力。3. 神经系统问题进展严重的脊柱侧弯可能会压迫脊髓和神经根,导致神经系统问题。患者可能会出现肢体麻木、疼痛、肌肉无力等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影响行走和其他基本活动能力。4. 其他并发症脊柱侧弯还可能引发一系列其他并发症,如腰背痛、消化系统问题等。由于脊柱侧弯导致身体的不对称,患者可能会出现骨盆倾斜,进而引发双下肢长度不等,影响步态和身体平衡。干预性治疗措施为了避免上述严重后果,早期干预性治疗显得尤为重要。针对青少年的脊柱侧弯,常见的干预性治疗包括矫形鞋垫、体操治疗、支具治疗以及手术治疗等方法。1.矫形鞋垫矫形鞋垫可控制足部内外侧压力分布,从而减少对脊柱姿势的不良影响,降低脊柱侧凸的风险,对于轻度代偿性脊柱侧凸(Cobb角小于10度)可以通过3D打印矫形鞋垫矫正。2.体操治疗对于不超过10度的侧弯,也可通过一定的康复训练从而达到一定的康复效果。3. 支具治疗对于中度的脊柱侧弯(Cobb角在10到45度之间),支具治疗是常用的方法。支具可以帮助控制脊柱的弯曲,减缓或阻止弯曲度数的增加,从而避免手术治疗。4.手术治疗对于严重的脊柱侧弯(Cobb角大于45度),特别是快速进展的病例,手术治疗是必要的。手术可以矫正脊柱畸形,恢复脊柱的稳定性和正常功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SUMMER青少年脊柱侧弯的进展速度较快,如果不进行干预性治疗,后果可能非常严重。通过早期筛查和及时干预,可以有效控制脊柱侧弯的进展,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保护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家长、学校和医疗机构应共同努力,提高对脊柱侧弯的认识,推动早期干预,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发布了文章

3D打印膝关节矫形器效果如何?快来看看吧!

患者男,72岁,近日因膝痛到九院王金武主任门诊就诊,诊断为膝骨关节炎。双下肢全长X线片显示右膝关节内侧间隙变小,股骨头与胫骨头磨损加重,导致膝盖疼痛。这种情况可使用3D打印膝关节矫形器进行保守治疗。未佩戴膝关节矫形器戴矫形器矫正1小时可以看出患者初次佩戴上膝关节矫形器后膝关节间隙明显被撑开,股骨头与胫骨头磨损减轻。日后坚持佩戴,膝关节矫形器可有效改善因膝关节力线偏移导致的膝痛。个性化3D打印膝关节矫形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骨科戴尅戎院士、王金武教授团队在整体减荷式矫形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了改进的单(双)侧减荷式矫形原理,设计了单(双)侧减荷式膝关节矫形器。通过对膝关节两侧分别施加大小不等的轴向拉伸力,根据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原理、杠杆平衡原理及力的分解原理,产生一个向力较小侧方向的矫正力矩,在矫正力线、减轻患者患侧负荷的同时,对单侧(双侧)进行局部减荷,从而避免加剧软骨的磨损。

努力加载中

关注

挂号

问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