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点滴滴,为了您的健康打开
关注数内容数
2830254

王金武

乌镇互联网医院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骨科主任医师,博导。现任中华医学会医学工程学分会数字骨科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上海市数字医学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骨科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职。


发布了文章

青少年脊柱侧弯:家长应该知道的事

什么是脊柱侧弯?脊柱侧弯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脊柱畸形,其成因是脊柱在冠状面上存在一个或多个节段椎体偏离身体中线向侧方形成了弯曲,多伴有椎体的旋转和矢状面上后凸或前凸增加或减少、肋骨和骨盆的旋转倾斜以及椎旁韧带肌肉异常,是一种脊柱的三维结构畸形。目前,脊柱侧弯已经成为青少年群体中的常见疾病。Part.01脊柱侧弯有哪些表现?·早期脊柱侧弯畸形常不明显,不容易引起注意。随着生长发育,脊柱侧凸发展迅速,表现为双肩不等高,胸廓不对称,脊柱偏离中线等。脊柱侧凸严重者可出现“剃刀背”畸形,心肺发育受到影响,出现呼吸困难、心肺功能下降等症状。并影响行走效率、负重、对称性和能量消耗。青少年脊柱侧弯患者的自我形象会明显降低,从而引起极大的心理精神伤害。流行病学据流行病学统计,全球青少年脊柱侧弯的患病率为0.47%至5.20%。中国人群的脊柱侧凸发生率在0.6%至2.0%之间,其中90%为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女性的发病率更高,并且Cobb角越大,女性占比越高。Part.02脊柱侧弯筛查筛查是脊柱侧弯确诊前的关键环节,儿童和青少年阶段处于身体生长发育的快速时期,也是脊柱侧凸容易发生发展的时期。由于学业压力大,长期的不良姿势,户外活动时间相对较少,增加了脊柱侧弯发生的几率。通过脊柱侧凸筛查,可以早发现,早治疗,避免脊柱侧凸进一步加重,影响孩子生长发育。Part.033D打印矫形器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当前,临床的青少年脊柱侧弯治疗手段方法主要包括保守治疗、手术治疗。而脊柱侧弯矫形器矫治是保守治疗的有效方法之一。与传统矫形器相比较,3D打印脊柱侧弯矫形器实现了产品数字化模型直接成型,满足了青少年脊柱侧弯患者的精准化、个性化康复医疗需求,并且具备制造精度高、矫形效果及透气性佳的优点。正确的呼吸模式脊柱侧弯往往伴有呼吸肌功能下降、躯干僵硬等症状,另外胸廓的畸形、心肺功能下降等严重影响着青少年群体的发育健康。所以正确的呼吸模式至关重要。改变原有异常的呼吸模式,激活强化较弱的呼吸肌群,通过呼吸使凹陷的胸廓部位隆起,凸出的部位变平,将有效改善心肺功能,同时又能有效矫正脊柱的侧凸。此外,家长还应关注患者的日常生活管理,良好的生活习惯可以对患者产生积极的影响,这包括保持正确的坐姿和站姿、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定期进行伸展和肌肉强化练习等。应给予患者正确的引导和反馈,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鼓励。

发布了文章

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基于仿生纳米材料的关节软骨修复技术及植入体研发”2024年度会议在深圳顺利召开

2025年1月3日,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王金武教授牵头的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基于仿生纳米材料的关节软骨修复技术及植入体研发(2022YFA1207500)”项目年度会议在中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召开。项目责任专家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化学学院刘明杰教授、项目责任专家浙江大学药学院何俏军教授、陆军军医大学陈林教授,南方科技大学医学院肖国芝副院长、南方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邱小忠副院长、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医药所副所长潘浩波、南方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党委书记任富增及项目组成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王金武教授、周广东教授、国家纳米科学中心李莉莉教授、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阮长顺教授、上海交通大学潘云翔教授、中奥汇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金攻教授、杭州捷诺飞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杨珊珊副研究员及项目骨干等30余人共同参加了本次启动会。项目首席专家、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王金武教授在致辞中表示,项目启动至今即将满一年,希望能够通过此次会议对各课题的进展进行全面的回顾与评估,探讨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希望各参与单位、协作单位能够充分利用此次会议,积极交流意见,对各子课题大家遇到的共性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为项目的持续推进打下坚实的基础,确保项目能够按照既定目标顺利进行。本次会议围绕项目总体研究目标,严格对照任务书考核指标,对项目研究成果进行汇报。项目负责人及各课题负责人分别围绕项目总体指标完成情况及各课题任务开展情况、取得的重要进展和阶段性成果等方面进行了汇报。专家组认为:项目及下设课题均完成了计划任务书约定的阶段性工作内容和任务,达到了预期的考核目标,部分指标已经超额完成;下一步,项目组需对比国内外现有技术,进一步凝练本项目创新性成果,体现项目先进性,通过项目的实施切实推动行业发展。会后,项目组对各课题存在的问题及关键要点进行了分别指导,并详细部署了下一步工作计划。各课题负责人表示,将以本次年度会议为契机,在高质量完成任务书指标基础上,注重亮点技术突破和标志性成果产出,保证课题高质量完成。

发布了文章

手腕好痛,怎么回事?

最近,门诊上不少患者因手腕疼痛(部分伴随手部麻痹疼痛)来就诊,诊断为腕管综合征。腕管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卡压性疾病,由于腕管中的正中神经受压所致,常伴随手指麻痹以及功能活动障碍的症状,晚期甚至会出现鱼际萎缩。- 图片来源网络目前有研究表明,该疾病好发于女性群体,尤其是50-54岁的个体更为常见,这是因高负荷的手腕运动所致。而近年来,随着智能办公的普遍化,年轻人因长时间使用电脑也易患上此病。工作环境、工作压力、社会心理因素都成为了促进腕管综合征发生和发展的因素。腕管综合征以间歇性的夜间感觉异常和感觉迟钝为特点,发生频率也随着病情加重而逐渐增加,甚至在白天发生。腕管综合征常以手部症状为特征,严重时也会扩散至前臂、上臂甚至肩部,对患者保持正常生活带来负担。- 图片来源网络 如何治疗?目前腕管综合征的治疗有很多种,一般分为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若达到以下手术指征,则建议通过手术来治疗腕管综合征:(1)经长期非手术治疗无效者;(2)腕管内存在肿胀内容物占位,卡压正中神经,可选择手术解除压迫;(3)腕管内伴有骨折及关节脱位;(4)大鱼际肌萎缩、正中神经分布区感觉减退者。标准手术治疗以手术减压为主,通过横切腕横韧带以释放腕管内容物,从而减缓对正中神经和肌腱的压迫。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如今可使用微创技术通过手腕短切口或内窥镜来完成,术后恢复期更短,疤痕压痛减少。手术后可以佩戴定制的3D打印腕关节固定支具,对手腕进行制动与保护。非手术治疗方法包括:(1)改变不良习惯,如保持正确的工作姿势、限制腕部运动、减少繁重的工作活动等;(2)利用符合人体工程学的工具;- 图片来源网络(3)康复理疗;(4)药物治疗——局部皮质类固醇注射;(5)进行康复训练,在长时间高负荷手腕运动后,及时活动放松手腕。- 图片来源网络 参考文献[1] Padua L, Cuccagna C, Giovannini S et al. Carpal tunnel syndrome: updated evidence and new questions. The Lancet Neurology. 2023;22(3):255-267[2] Padua L, Coraci D, Erra C et al. Carpal tunnel syndrome: clinical features,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The Lancet Neurology. 2016;15(12):1273-1284

发布了文章

王金武教授、戴尅戎院士团队荣获”2024年广慈-思南产医融合国际创新大赛“产医融合十佳创新成果奖

12月25日,由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政府、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联合指导,上海市生物医药科技产业促进中心、广慈-思南国家转化医学创新产业园区等共同主办的“2024第六届健康中国·思南高峰对话”在上海举办。活动以“探索医学新质创新,共筑临床转化生态”为主题,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四大慢病重大专项技术总师陈竺,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尚玉英,黄浦区委书记杲云,黄浦区委副书记、区政府党组书记徐惠丽,中国工程院院士杨胜利、范先群、宁光出席活动,来自政府、科研机构、医疗行业以及投资领域的专家与精英共同参加。本届高峰对聚焦转化医学与临床转化的最新进展与前沿技术。陈竺院士分享了治疗重大慢性病的前沿科技与未来发展趋势,强调要应用大数据、大模型和人工智能赋能三级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充分发挥基层体系作用。他指出,随着生物医药科技的快速发展,全球健康产业迎来机遇,未来医学治疗将迎来革命性改变。作为产医融合领域极具含金量的赛事,广慈-思南产医融合国际创新大赛自启动以来便吸引海量创新项目踊跃参与,历经层层筛选、严苛评审,脱颖而出的获奖项目无疑承载着前沿科技与临床需求深度融合的希望之光。在全场嘉宾热切注视与热烈掌声中,获奖项目逐一揭开神秘面纱。这些项目均扎根于临床一线痛点与诉求,展现出令人惊叹的创新实力与实用价值。在备受瞩目的健康中国•思南高峰对话现场,迎来了一场激动人心的高光时刻—2024广慈-思南产医融合国际创新大赛获奖项目正式公布,并举行了盛大而庄重的颁奖典礼。活动中,为2024年广慈-思南产医融合国际创新大赛的多个奖项进行了颁奖。其中包括十佳创新成果奖、十佳创新创意奖、医学社会贡献奖,以及数字医学技术及应用创新大赛中的甲状腺b超算法赛一二三等奖,和大模型医疗健康项目赛的一二三等奖,共计37个获奖项目。王金武教授、戴尅戎院士团队”机器人辅助生物3D打印修复膝关节软骨损伤“项目荣获”广慈思南产医融合国际创新大赛“产医融合十佳创新成果奖。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四大慢病重大专项技术总师陈竺,中共黄浦区委书记杲云,亲临现场为十佳创新成果奖获奖团队颁奖。全场掌声雷动。本项目创新性地结合微创手术与机器人辅助体内3D生物打印,通过光学导航技术提升打印器械的自由度与精准性,实现对膝关节软骨损伤的深层修复,填补了机器人辅助微创生物打印的技术空白。第六届健康中国思南高峰对话的成功举办,不仅为医学科技创新突破提供了新的平台,也展示了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在全球舞台上的实力与潜力。高峰对话的圆满落幕标志着上海在全球生物医药创新领域的影响力持续增强,未来将进一步巩固其作为国际生物医药创新中心的地位,并推动中国健康产业迈向更加辉煌的未来。

发布了文章

睡姿建议——脊柱侧凸患者该怎么睡?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简称AIS)通常发生在10到18岁的青少年群体中,尤其是女孩。AIS的主要特征是脊柱和骨盆的三维结构发生变化,表现为冠状面、矢状面相对位置发生改变,并伴有脊柱椎体的轴向旋转,及早发现并采取适当的治疗方法(如矫形器、物理治疗或手术)可以有效缓解症状,避免病情恶化。睡眠姿势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被忽视的重要因素,良好的睡眠姿势有助于保持脊柱的自然生理曲度,减少脊柱侧凸的突起。而错误的睡眠姿势不仅可能导致反向的疲劳,还可能加剧脊柱的侧弯或不对称,甚至对内脏器官(如肺部和心脏)产生额外的压力。因此,了解不同脊柱侧凸类型患者正确的睡眠姿势,有助于缓解症状、改善睡眠质量,并有效预防脊柱问题的进一步恶化。 了解脊柱弯曲类型AIS主要分为C弯和S弯两种类型,C型脊柱侧凸通常表现为单个弯曲,可能发生在胸椎或腰椎,形似字母“C”。而S型脊柱侧凸更为复杂,至少有两个弯曲,通常一个在胸椎、一个在腰椎,形成“S”型弯曲,这两种类型的侧凸在睡眠姿势调整上存在一些差异。C弯的弯曲方向为“C”形,通常是单侧弯曲,弯曲的范围较为单一。此类弯曲往往对脊柱的稳定性影响较小,但如果不及时调整,可能导致脊柱的进一步侧弯。对于C弯患者来说,睡眠姿势的关键是保持脊柱的舒适性,避免支撑和驼背。特别是睡觉时,枕头和床头的选择非常重要,要能够提供合适的支撑和度数。S弯则是脊柱形成“S”形弯曲,通常弯曲的位置较复杂。S弯的脊柱不仅面临着脊柱侧凸的压力,还可能导致脊柱弯曲的不过度性,导致腰部、复位和加重的不同部位负担不均。对于S弯患者来说,睡眠姿势的调整尤其重要,因为脊柱侧凸类型涉及多个区域,需要综合考虑如何均衡脊柱负荷,避免进一步加剧这种严重的脊柱侧凸。 不同睡姿如何调整根据不同类型的侧弯,患者可以通过调整睡眠姿势来改善脊柱的稳定性,减少脊柱侧凸增大的风险。仰卧位仰卧是最推荐的睡眠姿势,它可以帮助脊柱保持自然曲度。因为对于C弯和S弯的患者来说,仰卧姿势有助于脊柱得到较好的支撑,减少脊柱弯曲的风险。但前提是能将双腿放在适当的位置,若是一侧膝盖弯起平放在床上,容易造成两侧骨盆不平衡,不利于腰椎侧弯。C弯患者:仰卧时,使用适当高度(建议一拳高)的枕头保持颈部的自然曲度,避免过高或过低造成对颈椎的压迫。另外,仰卧时可以在膝盖下放一个小枕头或圆形垫子,这样可以减轻腰部的压力,帮助脊柱维持良好的姿势。S弯病人:仰卧时,S型弯曲的脊柱需要更多的支撑。可以采用强力支撑的床垫,以保持脊柱生理曲度。为了更好地支撑,可以在身体后方与床面之间放置软垫或小枕头,尤其是在弯曲的区域。在膝盖下方垫一个枕头有助于减轻脊柱的紧张感,减轻负重。侧卧位侧卧位是第二推荐的睡眠姿势。对于脊柱侧凸患者来说,侧卧有助于减少脊柱受力不均,但需要特别注意选择哪一侧卧睡,以及中间的高度。对于胸弯的患者,侧睡时胸椎凸侧不宜在下方,会导致已经凸侧的胸椎更容易顺着侧弯的方向进展。对于腰弯的患者,侧睡时腰椎凸侧不宜在下方,骨盆容易顺着原本歪斜的方向,让腰椎处于不好的位置。C弯患者:侧卧时,选择弯曲凹侧向下进行卧睡。侧卧时,中部的高度需要适中,确保头部与脊柱保持在同一水平线上。膝盖之间可以预留一个空隙,以防止骨盆歪斜,从而帮助保持脊柱的自然位置。S弯患者:由于S弯有双侧弯曲,患者在侧卧时应选择间歇交替方向睡眠,以确保脊柱的负重不会偏向一侧。侧卧时,膝盖之间夹放一个枕头可以避免脊柱的过度旋转,同时,选择适合的床垫和家具,确保脊柱得到均衡的支撑。避免俯卧位俯卧位对于正常人和侧凸患者来说都有不好的影响。首先俯卧位时头部需要一定的旋转以便于呼吸,这时颈椎长时间处于扭转的状态下,容易出现落枕。其次,对于胸椎侧凸的患者来说,大部分伴随胸椎过度向前凹陷的问题,而俯卧位更容易造成胸椎凹陷,所以应尽可能避免俯卧位的睡姿。对于腰椎侧凸的患者,腰椎侧凸通常會伴隨骨盆的高低差,在俯卧睡眠时会將其中一侧的髋关节及膝关节弯起來,假设腰椎侧凸凸向左侧,而俯卧睡眠时又将右腿弯曲,此时右侧骨盆就会变高,会让腰椎处于不好的位置,反之亦然。所以俯卧睡姿并不推荐给侧凸患者。AIS患者需要特别注意睡眠姿势的调整。无论是C弯还是S弯类型的患者,良好的睡眠姿势能够帮助脊柱维持自然曲度,减少侧弯进展的风险。仰卧是最推荐的睡眠姿势,侧卧也可以适当调整来避免过度负重,而俯卧则应避免。除了调整睡眠姿势外,患者还应定期进行脊柱检查、佩戴矫形器等治疗手段,以全面管理脊柱健康。通过合理的睡眠姿势、健康的生活习惯与及时的治疗干预,可有效控制脊柱侧凸的进步,享受更健康的生活。

发布了文章

重视!这个病正在逐渐年轻化

本文速览QUICK FACTS全球十大顽症低头族、伏案族、电子产品入侵生活颈椎病正逐渐年轻化(青少年群体)颈椎病发病机制(机械性压迫:不良生活习惯及年龄增长;血液循环:缺乏锻炼)手术治疗标准(脊髓型颈椎病)颈型、神经根型颈椎病建议非手术治疗3D打印颈椎枕精准矫正颈椎曲度3D打印颈椎枕矫正案例颈椎病的分型、诊断及非手术治疗专家共识(2018)[1]指出,颈椎病是指颈椎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及其继发的相邻结构病理改变累及周围组织结构(神经、血管等)并出现与影像学改变相应的临床表现的疾病。世界卫生组织将颈椎病列为“全球十大顽症”之一。在传统观念中,颈椎病常被认为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疾病,上海中医药大学一项研究表明[2],上海城市人群颈椎病的总发病率为24.66%,且发病率与年龄呈正相关关系。但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机、平板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极大地改变了人们学习、工作和生活方式,由此也造就了“低头族”、“伏案族”等一些以年轻人为主的新型群体,颈椎病正逐渐年轻化,甚至影响到青少年群体。颈椎病的主要发病机制1机械性压迫这是最常被提及的机制之一。青少年由于学习压力大,长时间保持低头看书、写作业的姿势,加上使用电子设备的时间日益增加,这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导致神经根或脊髓长时间受压迫。而另一方面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椎间盘的退变,是导致中老年群体颈椎病的主要原因。2血液循环状态现代青年普遍缺乏体育锻炼,再加上脂质摄入过多,血液很容易处于高凝状态;另一方面随着年龄增加、高血压、吸烟、慢阻肺等因素,中老年群体中血液循环障碍者也不少见,这些都会导致颈椎局部(如椎间盘、神经组织)的缺氧,引起代谢紊乱,进一步造成椎间盘退变加重和神经元细胞的凋亡。颈椎病的治疗1手术治疗对于年轻人中常见的颈型颈椎病,一般情况下不建议手术治疗,除非同时具备以下条件:(1)长期正规、系统的非手术治疗无效;(2)影像学检查有明确的病理表现(如颈椎局部不稳等);(3)责任病变部位明确。对于神经根型颈椎病,原则上也是采取非手术治疗。而对于在中老年群体中常见的脊髓型颈椎病,凡已确诊的患者,如无手术禁忌证,原则上应手术治疗。对于症状呈进行性加重的患者,更应尽早手术治疗。2非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方案是颈型、神经根型以及其他型颈椎病的首选和基本疗法。主要包括:头颈牵引、颈托制动、热疗、电疗等物理治疗、运动疗法、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和神经营养药物以及中医适度按摩。上海交大九院王金武教授团队研发了3D打印的颈椎枕,通过对颈部进行光学扫描与颈椎侧位X光检查,测量颈椎曲度,由专业矫形器师结合患者的情况设计个性化颈椎枕,可以对颈椎曲度与颈椎周围肌腱、韧带等软组织弹性进行个性化矫正,有效改善异常颈椎曲度,缓解颈椎酸痛不适。使用颈椎枕时,采取仰卧位睡姿(以矫正异常颈椎曲度),将头部置于中立位,C4-C5置于颈椎枕最高点,逐步增加使用时间直至贯穿整个睡眠过程。同时进行日常作息调整及热性理疗,可在家采用睡前热水淋浴颈肩部的方式,水温控制在36-38℃范围内,以37℃为宜,每晚睡前淋浴,15min/次,≥3次/周,注意避免烫伤。颈椎枕病例:患者使用颈椎枕四个月后,颈椎曲度由治疗前18°改善为治疗后36°,患者颈部肌肉得到缓解,症状得以改善。参考文献[1] 中华外科杂志编辑部. 颈椎病的分型、诊断及非手术治疗专家共识(2018)[J]. 中华外科杂志,2018,56(6):401-402.[2] 许金海. 上海城市人群颈椎病流行病学调查及筋痹颗粒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D].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2019:15-16[3] SALEMI G, SAVETTIERI G, MENEGHINI F, et al. Prevalence of 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 a door-to-door survey in a Sicilian municipality[J]. Acta Neurologica Scandinavica, 1996, 93(2-3): 184-188.

发布了文章

从脚开始的变化:扁平足如何影响你的全身

1扁平足与站姿的变化正常足弓在行走和站立时起到分散体重和吸收冲击力的作用。扁平足导致足弓降低或消失,使得足底更多部分接触地面,压力分布不均。这种变化迫使身体通过调整站姿来维持平衡。为了适应足部压力的变化,身体会做出以下调整:膝关节内旋:膝盖向内弯曲,帮助分散压力,但长期可能导致膝关节磨损和疼痛。骨盆倾斜:骨盆可能前倾或侧倾,以保持脊柱的垂直,这会增加腰部和背部的负担。脊柱侧弯:不对称的骨盆倾斜可能引起脊柱的侧向弯曲,影响整体姿势和脊柱健康。2扁平足对下肢及躯干的影响扁平足会导致膝关节承受不均匀的压力,增加关节炎和疼痛的风险。膝关节的内旋变化还会传导到髋关节,导致髋部疼痛和功能障碍,进而影响走路和站立的稳定性。骨盆的倾斜和脊柱的侧弯会使脊柱周围的肌肉产生不平衡,导致腰痛和背痛。此外,长期的姿势不良可能引发脊柱退行性疾病,影响整体身体健康。3扁平足对上半身及面部的间接影响脊柱的不良对齐会影响上半身的姿势,导致肩膀和颈部的歪斜。这种不对称的姿势可能引起肩颈部位的肌肉紧张、僵硬和疼痛,甚至引发头痛。长期的颈部肌肉紧张可能影响面部表情肌的放松,导致面部表情不对称。此外,脊柱和头部的异常对齐可能对面部骨骼结构产生微小影响,虽然这种影响较为间接和缓慢,但仍值得关注。4科学力学原理与应对策略人体在站立和行走时,重力通过足部传递到地面。正常足弓能够有效分散这些力,减少单一部位的压力集中。人体各关节(足、踝、膝、髋、脊柱)的协调对齐构成一个“运动链”。一个关节的异常(如扁平足)会影响整个运动链的平衡和功能,导致其他关节进行补偿性调整,增加受伤和疾病的风险。应对策略01 早期诊断与干预:及早发现扁平足并进行适当的干预,可以减少其对全身的负面影响。儿童的足部发育应受到关注,成年人若出现足痛、疲劳等症状,应及时就医。02 物理治疗与康复训练:通过足部和下肢的康复训练,增强足部肌肉,改善关节的稳定性和灵活性。同时,进行姿势矫正训练,减轻脊柱和上半身的压力。03 生活方式调整:保持适当的体重、进行规律的锻炼和保持良好的姿势习惯,可以有效减轻扁平足对身体的影响。避免长时间站立或过度行走,适时休息也是重要的预防措施。04 使用矫形器具:定制的矫形鞋垫可以帮助恢复足部的正常压力分布,减轻关节和脊柱的负担。在必要时,穿着矫形鞋或支撑鞋也有助于改善姿势和行走方式。

发布了文章

预防青少年脊柱侧凸,家长能怎么做?

青少年正值快速成长发育期,就像一颗小树的成长,树干的发育直接影响树的高度。脊柱的健康尤为重要,作为家长,更要时刻关注青少年的身体状况,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早恢复。家长要留意孩子在站立或坐姿时是否出现明显的脊柱不正常弯曲,定期观察孩子的背部形态,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可以参考以下步骤,在家观测孩子的脊柱情况:1小朋友脱去上衣背对检查者站立双脚并拢,双膝伸直双手合掌下垂置于两腿中间2直腿弯腰至90°家长站于孩子后方双目平视背部从前、后、左、右四个方位观察301 观察背部:两侧肩膀高度是否一致两侧肩胛骨高度是否一致左右侧臀部是否对称左右侧腰窝是否对称左右侧背部是否有单侧隆起02 观察正面:两侧乳房是否对称手臂与腰线形成的夹角是否两侧角度一致4如果发现以上任意一种现象存在,建议家长带孩子到医院骨科做专业的检查。- 若脊柱侧凸角度<10°,一般不被定义为脊柱侧凸,但建议处在生长期的患者务必在医生指导下定期复查(一般为六个月复查随访),以防发展成脊柱侧凸;- 若脊柱侧凸角度≥10°且ATR≥5°,则诊断为脊柱侧凸,需使用脊柱侧凸矫形器进行矫正;- 若脊柱侧凸角度≥40°,则诊断为重度脊柱侧凸,一般需要手术治疗。骨盆倾斜合并轻度脊柱侧凸的患者,考虑为代偿性脊柱弯曲,可定制3D打印矫形鞋垫来纠正下肢力线,从而矫正弯曲的脊柱。大部分的患者在发现脊柱侧凸体表特征的时候,侧凸度数基本已经发展到10°以上,需要佩戴矫形器进行矫正。初次到院就诊,Cobb角28°在选择脊柱侧凸矫形器时,面对市面上有各种各样的矫形器,为什么更多患者会选择3D打印脊柱侧凸矫形器呢?这是因为3D打印脊柱侧凸矫形器具有以下优势:1. 个性化定制:通过3D扫描技术,根据患者的脊柱弯曲情况和身体特征,一对一定制出符合患者体型的矫形器。2. 轻量化设计:通过3D打印技术,可以设计出轻量化的矫形器,减轻支具本身给患者肢体带来的负担,有助于持续佩戴。3. 透气性好:采用3D打印技术制造的矫形器通常具有良好的透气性,有利于皮肤呼吸,减少皮肤疼痛和过敏反应的发生。4. 良好的耐用性:采用3D打印技术制造的矫形器通常具有较好的耐用性,可以经受长时间的使用,减少更换矫形器的频率。总的来说,3D打印脊柱侧凸矫形器具有个性化定制、轻量化设计、透气性好、精准矫正效果和良好的耐用性等诸多优势,为患者提供更加有效和舒适的治疗体验,有助于改善脊柱侧凸患者的生活质量。青少年是祖国的希望,家庭的未来,呵护青少年的脊柱健康,为他们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让我们共同关注青少年脊柱健康,让他们拥有一个稳健的身体和健康的未来!--END--

发布了文章

告别足底疼痛,重拾舒适步行

告别足底疼痛重拾舒适步行01您是否早晨起床,踩在地上的第一步就如同走在刀尖上,一下子清醒?您是否或者长时间站立或行走后,脚底刺痛,寸步难行?足底筋膜炎是一种常见的足部疾病,表现为足底疼痛、僵硬和不适感。这种疾病会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诸多不便,选择正确的治疗和护理可以帮助您缓解症状,重拾舒适步行!02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为什么会产生足底疼痛?哪些不良习惯会产生足底筋膜炎?足底筋膜-足底筋膜是支撑足弓的重要结缔组织,包括较厚的中央束与较薄的内、外侧束,它们起源于跟骨内侧结节,走行于屈肌腱的两侧并止于近节趾骨基底部骨膜。足底筋膜炎本质上是一种生物力学过度使用的状态,是足底筋膜的持续性微小撕裂和慢性损伤累积而导致的退行性病变。哪些不良习惯会产生足底筋膜炎?1. 不适合的鞋子(缺乏支撑或过度磨损的鞋子);2. 体重增加或肥胖、足部结构异常(如扁平足或高弓足);3. 久坐或缺乏运动导致脚部肌肉弱化;4. 长时间站立、行走或剧烈运动;那么,出现足底疼痛后我们该如何缓解疼痛呢?1. 休息+按摩:足底筋膜炎最重要的治疗之一是休息,避免过度使用受影响的脚部。同时,通过按摩足底和小腿肌肉,可以缓解疼痛和僵硬感。2. 锻炼: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足底筋膜和小腿肌肉拉伸;足底筋膜拉伸:坐着或站着时,用手拉伸脚趾,保持15-30秒,重复2-3次。这有助于放松紧张的筋膜。小腿肌肉拉伸:小腿的紧张可能加重足底筋膜炎,因此拉伸小腿肌肉(如跟腱)对于缓解症状至关重要。滚动网球:将网球或滚筒放在脚底,脚步上前后滚动10-15分钟,帮助松解筋膜,缓解脚底的僵硬和疼痛。 脚趾抓物训练:用脚趾抓取毛巾或小物体,锻炼脚底肌肉的力量。单腿站立平衡训练:站立时用单腿支撑身体,增加足部肌肉的稳定性,帮助增强足部的力量。3. 矫正鞋垫+适合鞋子:选择适合的鞋子和矫正鞋垫可以分散足底的压力,减轻足底筋膜的负担,从而缓解疼痛和不适。03如果您出现持续性的疼痛无法缓解,建议您尽快预约专家门诊。通过3D打印技术,可以精确地调整鞋垫的厚度、硬度和支撑点,使其更符合患者的足部特点,从而减轻足底筋膜的压力,改善步行姿势,减少疼痛感。3D打印矫形鞋垫是一种先进的治疗方式,可以有效缓解足底疼痛。这种定制的鞋垫是根据患者的足部形态和步态特点进行定制设计和打印制造,能够更好的给足弓支撑和缓解疼痛的效果。足底筋膜炎不是不可治愈的,只要及时采取正确的治疗和护理措施,您一定能够告别足底疼痛,重拾舒适步行的快乐!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3D打印中心,为您量身定制3D矫形鞋垫,专业定制,舒适体验;科技助力,健康护航。走进我们的3D打印中心,迎接健康快乐的新生活!预约定制,关注您的足部健康,享受贴心关怀!让我们一起迎接健康每一步!【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发布了文章

王金武教授受邀出席2024年上海市残康大会并作康复辅具主旨演讲

2024年12月7日,上海市残疾人康复协会2024会员大会暨第一届海上医康养、辅助器具联合论坛在上海召开。本次大会由上海市残疾人康复协会主办,上海市残疾人康复协会康养专委会、社区康复专委会、儿童康复专委会、康复辅助器具专委会联合承办。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委员、上海市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残疾人康复协会第四届理事会会长王爱芬等出席致辞,大会由同济大学附属养志康复医院党委书记、上海市残疾人康复协会第四届理事会副会长翟华主持。      本次大会以“汇聚智力、创新协同”为主题,共设有一个主论坛和康养、社区康复、儿童康复、康复辅助器具四个分论坛。康复辅助器具分论坛在下午召开,聚焦康复辅具的最新动态、挑战与机遇,旨在推动康复辅助器具的高质量发展,提升残疾人的生活质量。分论坛由上海市残疾人康复协会康复辅助器具专委会主任委员、上海市养志康复医院(上海市阳光康复中心)辅具资源部主任朱睿主持。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王金武教授作为上海市残疾人康复协会康复辅助器具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受邀发表题为《数字医学与3D打印技术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矫正中的最新进展与临床转化》的主旨演讲。王教授展示了软件设计、传感器、云平台等数字技术在脊柱侧凸矫形器中的应用与进展,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和临床实践,未来将有更多的青少年患者受益于这些先进的医疗手段,体现了数字医学与3D打印技术在脊柱诊疗临床转化中的巨大潜力。论坛采用了主旨报告与圆桌会议等形式,就康复辅具的临床应用和创新研发等多方面进行了深入而广泛的交流与探讨。在圆桌会议环节,马小军、王会、许苑晶等聚焦康复辅助器具的应用与发展进行发言,讨论内容既涉及辅助器具在残疾人群体中的实际应用,也涵盖了该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分享以及行业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此外,论坛还特别关注了康复辅具的推广应用,专家学者们就如何优化政策、提高辅具的可及性和有效性提出建议。此次大会的成功举办,不仅为残疾人康复领域的交流合作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康复辅助器具政策的完善和残疾人服务的优化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和指导。相信在各位与会者的共同努力下,康复辅助器具领域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发布了文章

如何远离脊柱侧弯,让孩子“挺直腰板”?

如何远离脊柱侧弯,让孩子“挺直腰板”?近年来,脊柱侧弯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继肥胖、近视后,成为危害儿童青少年健康的第三大“杀手”。脊柱侧弯逐渐加重,不仅影响美观,引起腰背部疼痛,还有可能影响胸腔或腹腔容积,压迫内部脏器,引起心肺等脏器功能障碍。一个人的脊柱出现严重畸形时,还可能引起脊髓与神经根受压。受压严重者可出现瘫痪,甚至危及生命。因此,针对脊柱侧弯,我们应遵循“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原则,避免脊柱侧弯严重化。脊柱侧弯是指脊柱的三维结构畸形,包括冠状位、矢状位和轴位的脊柱椎体排列异常。站立位时全脊柱正位X片测得Cobb角≥10°。按脊柱形态分类:分为“S”形脊柱侧弯和“C”形脊柱侧弯。   脊柱侧弯的危害01外观畸形脊柱侧弯会对青少年的外观形态造成影响,出现高低肩、含胸驼背、骨盆倾斜、长短腿等异常02腰背疼痛、活动受限如果不能对儿童青少年已经出现的脊柱侧弯进行及时发现、干预和治疗,畸形程度将会逐渐加重,乃至出现腰背部疼痛,如果压迫了脊髓神经,患者会出现活动能力下降,甚至截瘫03心肺功能异常严重脊柱侧弯的会对呼吸、血液循环系统产生压迫并使胸廓变形,影响心肺功能的发育,导致瘫痪、心肺功能障碍或衰竭等不可逆损伤。04心理障碍脊柱侧弯不仅影响患者的身体功能和外观,同时这种身体上的“与众不同”会让患有脊柱侧弯的孩子感受到对社交的恐惧与担心,因此会产生自卑和自闭的心理。脊柱侧弯的“危险信号”01“四横一竖”1.双肩是否等高;2.双肩胛下角是否同一平面;3.两侧腰凹是否对称;4.两侧髂嵴是否等高;5.棘突连线是否偏离中线。02Adams前屈试验被检查者双足并拢、双膝伸直、双臂自然下垂,向前弯腰直至脊柱与水平面平行,检查者从背后观察患者,一侧胸部(肋骨)或腰部隆起为脊柱侧凸的体征。脊柱侧弯的治疗手段013D打印矫形鞋垫3D打印矫形鞋垫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尤其适用于轻度代偿性脊柱侧弯患者。它通过改善足部的生物力学环境,间接对脊柱侧弯产生积极影响。023D打印脊柱侧弯矫形器上海九院3D打印中心通过三维扫描结合3D打印技术,将3D打印优势充分的运用到脊柱侧弯矫形器的个性化定制和生产中,研发制作精准化、个体化的脊柱侧弯矫形器,经过计算机设计的侧弯矫形器更加小巧轻便,镂空设计,使矫形器透气性能最佳,舒适性与隐蔽性增加,有效的改变了以往矫形器笨重、美观性差等问题;将会有效提升患者对穿戴矫形器的依从性,让青少年患者更容易接受,从而更好的配合治疗达到最佳的矫正效果。03康复锻炼1、 燕子飞脊柱侧弯的患者在做燕子飞动作时,需要躺在床上采取俯卧式,双臂和双肩为支撑点,轻轻抬起,随后再把双脚抬起,腰背的肌肉需要收缩,每次持续3-5秒,能增加脊柱腰背的力量,对于脊柱侧弯有改善效果。2、 猫式呼吸四足支撑,手臂与大腿垂直地面。吸气时抬头,肩膀下沉,不要耸肩,打开胸腔;呼气时低头,弓背,感受脊柱一节节向上隆起。3、死虫运动平躺在床上,背部紧贴床板,双臂打开伸直,两掌心相对。屈髋屈膝90°,将一侧手臂和对侧腿同时伸直平放,保持腰部无间隙4、强化骨盆稳定性训练仰卧在瑜伽垫上,双腿屈曲略宽于肩,脚跟踩地发力将臀部抬起至大腿与身体呈一条直线,臀部抬起时上背部支撑地面下落时下背部贴地,但臀部悬空。臀部抬起时呼气,臀部下落吸气,感受臀部慢慢离开瑜伽垫到顶部后,臀部有强烈的收缩挤压感。5、强化核心肌群训练俯卧,双肘弯曲支撑在地面上,肩膀和肘关节垂直于地面,双脚踩地,身体离开地面,躯干伸直,头部、肩部、胯部和踝部保持在同一平面,腹肌收紧,盆底肌收紧,脊椎延长,眼睛看向地面,保持均匀呼吸。

发布了文章

后交叉韧带损伤的常见原因及治疗

后交叉韧带损伤的常见原因及治疗--膝关节后交叉韧带(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PCL)又称后十字韧带,位于膝关节腔内,起自胫骨髁间隆起的后方,斜向前上方内侧,附着于股骨内侧髁的外侧面,膝关节内最粗大和坚韧的韧带。后交叉韧带在屈膝时最紧张,主要防止胫骨后移,维持膝关节后向稳定性,并辅助其他韧带对抗内外翻和过度旋转运动。由于急性期患者症状通常不明显,一般是轻度的关节肿胀、疼痛等,若不进行细致的查体和MRI检查,往往容易漏诊,如患者未经治疗即继续活动,就会转为慢性损伤,导致膝关节继发性的骨关节炎,出现关节肿胀、疼痛加重,关节不稳定、膝关节活动受限等表现,影响膝关节的功能,因此,需要对单纯后交叉韧带的准确诊断给予足够的重视。常见损伤机制后交叉韧带的损伤多数病例属于复合型损伤,屈膝时胫骨上端受到直接向后的暴力是最常见的损伤机制,具体到生活中来说,其损伤主要来自以下几种情况。01跪地跌倒,胫骨上端前缘撞击地面。02屈膝时,暴力从前向后撞击胫骨上端,使胫骨过度向后移位,引起后交叉韧带损伤,甚至发生膝关节后脱位。03驾驶汽车急刹车时膝关节屈曲,胫骨上端前缘处撞于方向盘,以及摩托车手胫骨结节撞击仪表盘造成后交叉韧带损伤,即所谓的“仪表盘损伤”。04膝关节处于屈曲、内翻或外翻位时,突然遭遇使小腿向后的力量,如篮球运动的急停、足球运动的铲球等也易引起后交叉韧带的损伤。05膝关节过伸也能引起后交叉韧带损伤,如跳远落沙坑时的动作。常首先表现为前交叉韧带撕裂,继而发展为后交叉韧带、后关节囊损伤,大多伴有半月板损伤。 诊断检查及损伤程度分级多有明显的PCL损伤时,可能会导致腘窝处肿胀疼痛,有膝部的不稳定感,行走困难或是无法承重,大范围屈膝时感到疼痛或屈曲活动受限。外伤史,主要表现为膝关节剧烈疼痛、明显肿胀、关节内积血、屈伸活动障碍等。1诊断检查 (1)后抽屉试验:是检查后交叉韧带断裂的主要方法。膝关节屈曲90°位,向后推胫骨近端,有异常向后移动者为阳性。(2)后向lachman试验: 患者屈膝30°时,检查者一手抓住股骨下端,一手抓住胫骨上端,向后推压,使其向后移位,如有超过健侧向后移位即为阳性。(3)影像学检查:①X线:X线示膝关节间隙增宽,PCL胫骨附力点可见撕脱骨折,照膝侧位X线片进行测量。从股骨髁的中心点向胫骨平台水平线做垂线将水平线分为前后两段,任何一段比健侧同段长5mm以上,是为阳性。②MRI:MRI图像上正常韧带表现为黑色低信号区,而损伤韧带信号强度增加,或者从止点部撕脱,对诊断PCL损伤有重要意义。2损伤程度分级根据后抽屉试验结果胫骨平移距离(1)Ⅰ级,后抽屉试验时,胫骨向后平移距离较健侧增加≤5mm(2)Ⅱ级,后抽屉试验时,胫骨向后平移距离较健侧增加6-10mm(3)Ⅲ级,后抽屉试验时,胫骨向后平移距离较健侧增加>10mm治疗方法对于后交叉韧带损伤的患者采取保守治疗还是手术治疗,需要综合考虑年龄、运动需求、受伤时间、受伤部位、后向松弛度、是否合并侧向不稳等因素进行决策。一般而言,年轻运动损伤的患者应积极考虑手术治疗;而后向松弛度较低(I-II度)或损伤位于中、远端可考虑保守治疗。(佩戴支具固定及康复治疗)。1一般临床处理(1)休息、冰敷、压缩和抬高 (RICE)。在家使用1-3天。(2)非甾体抗炎药和镇痛药。(3)将膝盖部分或完全固定在支具中可以让撕裂的韧带有时间愈合。(4)最初制动和支具。通过3D扫描技术获取患者膝关节的详细数据,医生和工程师可以设计出完全符合患者生理特点的矫形器,通过3D打印技术能够实现快速制造,从而加快康复过程。“定制式增材制造膝关节矫形器”于2019年1月份获得了上海市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该产品是国内首个注册人制度下获批的由科研机构转化的3D打印医疗器械并入选《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报告(2019)》典型产品。2手术治疗由于后交叉韧带解剖结构及损伤机制的不同,目前后交叉韧带重建的术式较多,尚无统一标准。目前常用的术式有:单束或双束重建、保残重建、胫骨Inlay技术等。

发布了文章

个性化定制3D打印拇外翻矫形鞋垫

拇外翻是一种足部畸形,其主要特征是大脚趾向外倾斜,形成一个明显的角度。这种情况导致足弓塌陷,可能引起疼痛、不适以及影响步态。(图片源自网络)造成拇外翻的原因有以下几种:遗传因素:拇外翻可能与家族遗传有关,如果家族中有人患有这种足部畸形,个体发生拇外翻的风险可能会增加。穿戴不当的鞋子:长期穿尖头鞋或高跟鞋可能增加足部的压力,促使大脚趾向外翻。(图片源自网络)肌肉和韧带不平衡:脚部周围的肌肉和韧带不平衡及扁平足也可能导致趾部偏斜。先天性畸形:一些个体可能天生足部结构存在异常,增加了拇外翻的发生概率。拇外翻可以尝试以下方法进行缓解:正确选择鞋子:避免穿戴过紧、尖头或高跟鞋,选择宽松、舒适、有足弓支撑的鞋子。足部锻炼:进行足部强化锻炼,包括指导性的脚趾运动和弯曲伸展。足部按摩:定期进行足部按摩,有助于缓解足部肌肉的紧张,改善血液循环。冷热敷:使用冷热敷可以减轻足部疼痛和炎症。除此之外,定制矫形鞋垫能有效阻止拇外翻加重。通过3D打印矫形鞋垫均衡足压压力、减少疼痛。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3D打印接诊中心戴尅戎院士、王金武教授团队采用3D打印技术结合人体运动的生物力学原理,通过对前足、中足及后足矫形生物力学改变,使足底压力获得重新分布,下肢力线得到矫正,以达到同时预防、治疗拇外翻的目的,同时也为拇外翻术后的复发提供了良好的预防作用。3D扫描设备快速获取足踝数字模型计算机辅助设计矫形鞋垫王金武教授团队设计的3D打印拇外翻矫形鞋垫模型鞋垫打印拇外翻鞋垫适配3D打印拇外翻矫形鞋垫根据患者病情程度、扫描足趾间模型定制,贴合体表,能有效阻止拇外翻加重。矫形鞋垫能明显改善患者症状

发布了文章

肩关节痛的常见原因和治疗方法

肩关节痛的常见原因和治疗方法肩关节作为人体活动范围最广、结构最复杂的关节之一,承载着上肢的各项运动功能。由于其结构的特殊性,肩关节也容易出现各种疼痛问题。本文将详细介绍肩关节痛的常见原因和治疗方法,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处理这一问题。肩关节痛的常见原因1肩周炎肩周炎是肩关节疼痛最常见的原因之一,主要表现为肩关节周围疼痛、活动受限。肩周炎的发生与肩部长期劳损、姿势不良、外伤等因素有关。患者常感到肩部疼痛,夜间尤甚,影响睡眠。同时,由于疼痛,患者往往不敢活动肩关节,导致关节僵硬、粘连。2肩袖损伤肩袖损伤是指肩关节周围的肌肉、肌腱等软组织损伤,常见于运动员、重体力劳动者等。肩袖损伤患者常表现为肩部疼痛、活动受限,尤其是外展、上举等动作受限明显。此外,肩袖损伤还可能伴有肩部肿胀、淤血等症状。3颈椎病颈椎病也是引起肩关节痛的原因之一。多发生于长期伏案工作者或“低头族”。不过颈椎病引起的肩痛往往没有肩关节活动受限,且不随肩关节活动而加重疼痛。4肩峰下撞击综合征肩峰下撞击综合征往往与肩袖损伤互为因果。肩关节外展上举活动时,骨赘增生的肩峰与肩袖产生撞击与挤压,导致肩痛的发生。一般好发于年纪较大、长期过度使用肩关节的人群,60岁以上的肩痛病人中,肩袖损伤和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发病率可达85%。如何预防肩关节痛1保持正确姿势姿势是肩关节健康的关键。长时间使用电脑或手机时,注意调整座椅高度,保持背部挺直,肩膀放松。避免长时间低头或抬头的姿势,减少对肩部肌肉的负担。2适当的肩部锻炼肩关节周围的肌肉群如果得不到锻炼,容易变得僵硬和无力。因此,定期进行肩部伸展和强化训练非常重要。例如,做一些简单的肩部拉伸运动、俯卧撑或借助弹力带进行肩部肌肉锻炼。3避免过度劳损如果工作或日常活动中需要频繁使用肩关节,应注意适度休息,避免长时间、重复性动作对肩关节的损伤。尤其是对运动员和体力劳动者,建议采用适当的防护措施,减少肩关节受伤的风险。4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饮食均衡、戒烟限酒、保证充足的睡眠等良好的生活习惯,对肩关节健康同样至关重要。尤其是中老年人,应特别注重钙质的摄入和维生素D的补充,以保持骨骼和关节的健康。肩关节痛的治疗方法1休息和物理治疗肩关节疼痛初期,最重要的是休息,避免让肩关节承受过多的压力。此时,可以采用冷敷或热敷来缓解疼痛与炎症。配合物理治疗,如按摩、牵引和肩关节的功能性训练,有助于促进炎症的消退和功能恢复。2药物治疗对于较严重的肩关节疼痛,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来减轻疼痛和炎症。此类药物可以有效缓解症状,但不宜长期使用,以免引发消化道等副作用。3注射治疗在某些情况下,医生可能会推荐局部注射类固醇药物。这类药物能够迅速减轻疼痛和炎症,但注射次数不宜过多,以免对关节产生不良影响。4手术治疗对于肩袖严重撕裂、关节脱位等情况,手术可能是唯一的选择。通过关节镜手术,医生可以修复撕裂的组织,清除炎症病灶,从而帮助患者恢复肩关节的正常功能。

发布了文章

扁平足有哪些日常训练可以做?

扁平足是一种临床常见的足部疾病,文献报道其在青少年中的发病率高达22%。主要表现为内侧纵弓塌陷、足跟外翻等。扁平足是一种临床常见的足部疾病,文献报道其在青少年中的发病率高达22%。患有扁平足的人步行或跑步时更容易足部疲劳或出现足踝下部的疼痛,有时还伴有足外八、踇外翻畸形等,儿童青少年出现扁平足还可能影响全身力线。很多扁平足患者无临床症状,症状较轻者通过矫形鞋垫可减轻疼痛、改善下肢力线。扁平足如何进行日常锻练?部分扁平足是由于小腿及足踝周围肌肉力量不足,难以维持足舟骨高度导致的功能性扁平足。可以多做一些下肢力量性的训练,增加足部肌肉肌力。例如适当跑跳、垫脚尖、足趾走路等。垫脚尖、垫脚尖走路:有意识的垫脚,多激活足内肌肌群。足趾锻炼:如图屈曲、伸展足趾,每天做2~3组,每组重复10~15次重复。足趾抓毛巾动作:脚下放毛巾,屈曲脚趾卷毛巾,保持几秒钟,确保将脚压在地板上,有意识地锻炼足弓。每天做2~3组,每组重复10~15次。扁平足也会引起足底筋膜和小腿肌肉的紧张,也可以适当进行牵伸放松。针对小腿部位的自我拉伸,小腿后侧轻微的拉伸感,保持30秒。使用筋膜球或者网球针对足底筋膜的放松日常生活中注意控制体重,避免过度肥胖。穿鞋时选择合适的鞋子,避免鞋子过窄过小。小朋友避免W形坐姿,可多在鹅卵石、沙滩等路面上行走,激活足内肌的使用。3D打印矫形鞋垫干预扁平足有症状的柔韧性扁平足,可以使用矫形鞋垫进行治疗。3D打印矫形鞋垫通过个性化定制纠正足部力学结构改善足底功能、缓解足底压力,最终达到矫正足部畸形和缓解足部疼痛的作用,不管是通过锻炼康复还是手术治疗,若同时配合矫形鞋垫,都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单纯采用矫形垫进行矫正,也是保守治疗的最佳选择。3D打印矫形鞋垫

发布了文章

秋冬季如何预防与治疗骨关节炎疾病?

据统计,全世界约有3.55亿人患关节炎,亚洲平均每6人就有1人是关节炎,我国有1.22亿关节炎患者,发病率约为13%。关节炎常在25至50岁间发病,以女性居多。  关节炎主要在冬季,特别秋冬交界时较容易发生。因为天气出现转换变冷,关节血液循环变得缓慢,不像夏天时,血液循环较快,可把关节里的炎症因子带走,所以秋冬天关节炎发生率较高。骨关节炎的主要原因及症状骨关节炎的发病原因主要包括关节软骨的退化、过度使用关节、肥胖、外伤、遗传因素等。在正常的关节中,软骨覆盖着关节面,能够起到减震和润滑的作用。然而,当软骨磨损或退化时,关节活动时骨头之间会直接摩擦,引发炎症和疼痛。1关节疼痛初期为轻度或中度间断性隐痛,休息时好转,活动后加重,且疼痛常与天气变化有关。晚期可出现持续性疼痛或夜间痛,关节局部有压痛,伴有关节肿胀时尤为明显。2关节肿胀手部关节肿大变形明显,膝关节因骨赘形成或关节腔积液也会造成关节肿大,后期可在关节部位触及骨赘。3关节僵硬早晨起床时出现关节僵硬及发紧感,也称为晨僵,活动后可缓解。关节僵硬在气压降低或空气湿度增加时加重,持续时间一般较短。4关节活动受限由于关节肿痛、活动减少、肌肉萎缩、软组织挛缩等引起关节无力、活动受限。严重时,患者可发生关节畸形,如膝内翻畸形。秋冬季节加重骨关节炎的原因秋冬季节的寒冷天气容易让骨关节炎的症状加重,主要原因如下:1低温导致血液循环不畅寒冷天气会让血管收缩,导致关节周围的血液供应减少,影响软骨和关节液的营养供应,关节的自我修复能力降低,容易诱发疼痛。2湿冷环境加剧关节炎症湿冷的环境增加了关节的受力,同时也会影响软组织的弹性和润滑性,导致关节疼痛、僵硬感加重。3活动减少,肌肉力量减弱秋冬季节人们的户外活动明显减少,缺乏锻炼会导致关节周围肌肉力量下降,肌肉无法有效支持关节,从而增加关节的负担。预防秋冬季节骨关节炎的方法为了避免秋冬季节骨关节炎的发生或加重,可以采取以下措施:01保持关节温暖关节部位对温度十分敏感,寒冷会让关节血流减少,加重不适。因此,秋冬季节要特别注意保暖。穿着温暖的衣物,尤其是护膝、护肘等部位的保暖,防止关节受寒。同时,尽量避免在寒冷、潮湿的环境中久待。02适量运动,保持关节灵活性适量的运动有助于增强关节的灵活性,改善血液循环,保持肌肉力量。加强下肢肌肉训练,如直腿抬高、游泳、静蹲等,以增强肌肉力量,保护关节。03控制体重,减轻关节负担膝关节病的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尽量让膝关节少负重。比如少上下楼梯、少远足、少登山、少久站、少抱小孩、少提重物等。04定期检查,早期干预对于有骨关节炎家族史或者已经感到关节不适的人群,定期去医院检查关节健康情况非常重要。医生可以通过X光片、磁共振等手段准确判断关节的状况,必要时给予药物治疗或物理治疗,早期干预能够有效延缓病情进展。

发布了文章

《AdvancedMaterials》:用于修复骨软骨缺损的可生物降解压电导电集成水凝胶支架

 研究背景 骨软骨损伤是一种常见且难以治疗的疾病,尤其在运动损伤和老龄化人群中发病率较高。由于软骨缺乏血管和神经供应,其自我再生能力极为有限,因此现有的临床治疗方法主要集中在缓解症状,如使用镇痛药和抗炎药物,但这些方法对实际损伤修复的效果有限。组织工程学方法虽然被用于辅助骨软骨修复(例如微骨折术),但在生物活性因子的传递、化学改性的实现以及生物力学因素的优化方面仍面临显著挑战。近年来,电刺激因其在多种生理过程(包括神经功能和组织再生)中的重要作用,逐渐被应用于促进骨和软骨的再生,研究表明低电压电刺激有利于软骨分化,而高电压有助于骨生成。然而,目前用于生物电刺激的材料大多存在生物降解性不足的问题,例如含重金属的盐类材料虽具有良好的压电性能,但不适合长期植入,而传统的压电聚合物则不可降解,因此限制了其在生物医用中的广泛应用。基于此,该研究旨在设计一种可降解的压电-导电复合水凝胶支架,通过压电修饰的脱细胞外基质(dECM)和导电修饰的明胶(Gel-PC)形成双层水凝胶支架,结合压电和导电特性,以促进软骨和骨的双向分化,提供一种更符合生理需求的骨软骨修复平台。相关工作以“Biodegradable Piezoelectric-Conductive Integrated Hydrogel Scaffold for Repair of Osteochondral Defects”为题发表在《Advanced Materials》。https://doi.org/10.1002/adma.202409400 研究内容 研究团队展示了一种基于压电和导电双层水凝胶支架的骨软骨修复方法(图1)。首先,通过脱细胞外基质(dECM),经过修饰和冷冻干燥形成压电层;随后,与明胶和导电材料PEDOT结合,制备出兼具压电和导电特性的复合层。该支架植入骨软骨缺损部位后,机械信号引发压电效应,吸引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迁移并在不同的微环境下分别分化为软骨细胞和成骨细胞。其中,软骨分化依赖TLR和PI3K-Akt通路,而成骨分化则通过Ca2+-CAMK2D和TGF-β信号调控,最终实现软骨与骨组织的同步修复。图1 基于压电-导电双层水凝胶支架的骨软骨同步修复策略团队展示了压电-导电复合水凝胶支架的制备过程及其物理、机械和电学性能。图2a显示了压电和导电层的结合方式,通过受压引发电流产生输出电压。图2b展示了支架底层(Gel、Gel-C和Gel-PC)和顶层(dECM和dECM-P)在显微镜下的结构形貌。图2c、d和e评估了材料的电阻抗、导电性和电流响应性能。图2f和2g展示了支架在受力条件下的电流与电压稳定性。图2h至图2j分析了复合支架的应力分布、相对变形和压缩应力响应。图2k和l测量了水凝胶的吸水膨胀比和含水量,而图2m显示了不同条件下支架的降解率。整体结果表明,该复合支架具有良好的机械强度和稳定的电学性能,适合用于骨软骨修复中的力电刺激应用。图2 压电-导电水凝胶复合支架的制备及其物理性能表征团队展示了压电-导电复合水凝胶支架在促进MSCs成软骨和成骨分化中的应用效果。图3a概述了实验流程,MSCs在支架上受力后,通过力电刺激分别促进成软骨分化和成骨分化。图3b显示了第14天支架上细胞的三维生长分布,表明支架的有利支持作用。图3c展示了细胞迁移实验的结果,支架材料促进了细胞在24小时内的迁移。图3d展示了钙离子流动实验,表明支架对细胞钙流动的影响。图3e和图3f分别通过Alcian blue染色和碱性磷酸酶(ALP)染色检测成软骨和成骨标志物的表达情况,并用COL II和COL I染色进一步确认了软骨和骨生成。图3g和图3h则定量分析了成软骨基因(ACAN、COL II)和成骨基因(ALP、COL I)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复合支架显著促进了成软骨和成骨基因的表达,具有较强的分化诱导效果。图3 压电-导电水凝胶支架对干细胞成软骨和成骨分化的诱导效果压电刺激对成软骨和成骨分化过程中基因表达和通路富集的影响。图4a和图4f为火山图,分别显示了成软骨(图4a)和成骨(图4f)分化过程中上调和下调的基因。红色点表示显著上调的基因,蓝色点表示显著下调的基因。图4b和图4g则展示了成软骨和成骨分化相关的通路富集分析,标出了显著富集的信号通路,如TGF-β、钙信号通路、PI3K-Akt等,这些通路与细胞分化和增殖密切相关。图4c和图4h显示了关键成软骨基因(SOX9、ACAN、COL II A1)和成骨基因(SPP1、COL I A1、ALP)的表达量分析,表明压电刺激显著促进了这些基因的表达。图4d和图4i展示了细胞黏附分子和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交互作用的富集分析结果。图4e显示了实验流程,从长链非编码RNA提取到高通量测序分析,揭示了压电刺激在成软骨和成骨分化中的调控机制。图4 压电刺激对成软骨与成骨分化基因表达和信号通路的影响研究者探讨了在大面积骨软骨缺损模型中,使用压电导电支架的效果。图5a显示了猪模型大面积骨软骨缺损的建模过程和植入压电导电支架的步骤。图5b显示了支架的压电电压信号随时间的变化,表明支架在力学环境下产生的电信号稳定。图5c展示了不同实验组(D-N、D-C、D-P、D-PC)的肉眼观测图、MRI成像和微CT成像结果。可以观察到压电导电支架(D-PC组)在修复效果上的优势。图5d、e和f分别量化了ICRS评分、骨厚度和骨体积/总体积(BV/TV),结果显示D-PC组在这些指标上表现出显著的提高。图5g通过阿利新蓝染色、H&E染色和SO&FG染色展示了不同组在组织学上的差异,D-PC组显示了较好的软骨和骨结构修复效果。图5h和5i分别展示了Seller’s评分和Wakitani评分,进一步量化了修复效果,D-PC组的评分显著优于其他组。图5 压电导电支架在大面积骨软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效果图6展示了不同组别(D-N、D-C、D-P、D-PC)在骨软骨修复后的力学性能和组织结构变化。图6a通过纳米压痕实验显示了各组表面的力学特性,图6b和c量化了不同组的模量(Er)和硬度,D-PC组表现出最高的力学性能,接近正常组织。图6d为天狼星红染色的结果,用于评估胶原纤维的排列和分布,显示D-PC组在表面和深层区域的胶原纤维排列最接近正常组织。图6e则进一步分析了胶原纤维在表面和深层的角度分布,反映出不同组在纤维排列上的差异,D-PC组纤维排列更趋于正常组织的结构。图6f展示了表面和深层纤维的极坐标分布,D-PC组的极坐标分布较为集中,说明其在纤维排列方向上更接近正常组织。图6 不同支架对骨软骨缺损修复的力学性能与胶原纤维结构影响 总结 研究团队设计了一种压电导电水凝胶支架,以模拟人类运动过程中的电生理现象。体外实验表明,这种支架具有优异的生物相容性,显著促进了细胞迁移以及软骨和成骨分化。此外,通过RNA测序技术识别了受力电刺激影响的上层和下层的关键靶标分子,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在大动物的体内移植实验中,该支架通过下层导电层的设计满足了骨区高电输出的需求。具体来说,支架在表面累积正电荷,从而吸引干细胞迁移并增强软骨修复效果。尤其是在具有骨软骨缺损的帕尔马猪模型中,该支架展示了良好的修复效果,表明其具有潜在的临床治疗前景。 本团队相关研究 王金武教授牵头的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围绕血管化仿生活性人工关节的研制需求,通过研发双层多细胞支架的3D生物打印技术构建双向分化骨-软骨仿生支架,在山羊体内血管化后置换并获得成功,实现骨软骨一体化修复,Nature 杂志对该项成果进行了专题报道。

发布了文章

“低头族”必看:颈椎病科普

低头族”必看:颈椎病科普据统计,颈肩部疼痛已经成为全身第二大疼痛,占比约为28.39%。随着现代人生活、工作方式的变化,长期伏案工作、使用电脑、手机低头者增多,不注意颈椎保健,造成颈椎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且发病年龄越来越年轻化。我国颈椎病患病人群超过2亿,发病率接近20%,其中20-40岁的青年颈椎病的患病率高达约59.1%,80%以上的青少年颈椎处于亚健康的状态。 颈椎病的定义 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是一种由颈椎部位的退行性病理改变引发的疾病,主要原因由颈椎长期劳损、骨质增生或椎间盘突出、韧带增厚等因素导致压迫颈脊髓、神经根、椎动脉而引发的疾病。此病多见于长期伏案及低头工作的人群。近年来发病率逐年增加,而且趋于年轻化。01· 临床分型及表现 ·1颈型颈椎病最多见和症状最轻的类型。主要以青壮年人群为主,多有长时间低头工作的经历。临床表现包括颈部酸痛、肩部酸痛、颈部僵硬、颈部活动受限等,少数患者会出现头晕、头痛等症状。2神经根型颈椎病  (1)症状:颈部疼痛僵硬。用力咳嗽及打喷嚏和肩部活动时疼痛加剧;皮肤有麻木、过敏等感觉改变;上肢肌力减退。(2)体征:颈部肌痉挛、肩部有压痛、肩部和肩关节活动受限、上肢牵拉实验、压头实验均阳性。3脊髓型颈椎病 (1)症状:手部麻木、运动不灵活,尤其是精细活动。下肢无力,步态不稳。后期大小便障碍,表现尿频或排尿排便困难。(2)体征:肌力减退,四肢腱反射活跃或亢进,腹部反射和肛门反射减弱或消失。4椎动脉型颈椎病(1)症状:a、眩晕,最常见。伴复视、耳聋耳鸣、恶心呕吐;b、猝倒、本病特征性症状;c、头痛,表现为发作性胀痛。(2)体征:颈部压痛、活动受限。5交感神经型颈椎病(1)交感神经兴奋症状:偏头痛,视力模糊,耳鸣,心率失常等。(2)交感神经抑制症状:流泪,头晕,眼花,血压下降。6混合型颈椎病临床出现上述两型或两型以上颈椎病症状和体征,最常见的是颈型与神经根型合并。02· 颈椎病的成因 ·1. 不良姿势:长时间保持头部向前倾斜或屏幕前低头工作会增加颈椎的负担,导致颈椎曲度减小。2. 缺乏运动:缺乏适当的运动会导致颈部肌肉和韧带的萎缩,使颈椎失去支撑。3. 过度劳累:长期处于疲惫状态下,颈部肌肉会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从而加重颈椎的负担。4. 年龄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韧带和软骨组织会逐渐老化和退化,导致颈椎的生理曲度减小。03· 颈椎病的预防及康复治疗·颈椎病的预防1养成良好睡姿建议选择略硬些的床垫,睡眠时才能保持脊柱的生理曲度。睡觉时枕头不要过高、过低或过硬,枕头的高低因人而异,约8~15cm,形状要符合颈椎生理曲度的要求,以中间凹陷的马鞍形为好,能对颈部起到制约或固定的作用。2保持正确的坐姿坐时保持端正姿势,使案台与座椅相称,半坡式的斜面办公桌较平面桌更有利。使用电脑、手机等电子设备时应平视屏幕,最好选用大尺寸屏幕,避免长时间低头,造成颈椎损伤。3加强肩颈部肌肉的锻炼适当的户外运动方式有益于颈部的保健,在不方便户外活动情况下也可以选择颈肩康复操、瑜伽、太极拳、八段锦等适合室内的运动方式。4防止颈部受伤尽量避免急性损伤,如抬重物、闪、挫伤等。如有软组织损伤尽早治疗,防止其进一步发展,加重病情。颈椎病的康复治疗1运动疗法在治疗颈椎病方面具有显著疗效,主要包括关节活动度训练、肌肉力量训练、本体感觉训练等。2物理因子治疗包括直流电离子导入疗法、低频调制的中频电刺激疗法、超短波疗法、超声波疗法、超声电导靶向透皮给药治疗、红外疗法等。3针灸治疗是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手段。针刺配以电针、艾灸等方法可消除水肿、抗炎、镇痛、解除肌肉痉挛、减轻神经的刺激和压迫,故可显著改善肢体疼痛、麻木等临床症状。43D打印颈椎枕通过对颈部进行光学扫描与颈椎侧位X光检查,测量异常颈椎曲度,由医生、矫形器师、工程师结合患者的情况设计制作3D打印个性化颈椎矫治枕,短期内佩戴可以改善早期颈椎病患者的疼痛情况,长期佩戴可一定程度地恢复颈椎曲度,改善颈椎周围肌群痉挛。

发布了文章

一文知悉打鼾,不要踏入治疗误区!

睡眠打鼾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当空气不能自由出入鼻腔时,鼻腔周围的组织就会颤动,引起打鼾。如果睡觉时舌头的位置太靠后,人也会打鼾。几乎每个人都会偶尔打鼾,不过,对有些人而言,打鼾长期持续发生,这就需要引起重视了,因为打鼾有时可能意味着存在严重的健康问题。打鼾者的上呼吸道,往往是被「堵塞」住的,造成堵塞的原因通常有两种:一种是鼻腔狭窄,往往是因为鼻炎、鼻息肉、腺样体肿大;另一种是咽喉狭窄,与扁桃体肥大、咽部软组织肥大有关。引起这些病症并导致打鼾的原因很复杂,但大致与这些因素有关:肥胖、饮酒、吸烟、怀孕、年纪增长、过敏、空气干燥、使用安眠药等镇静类药物等。对于长期打鼾者来说,往往有两种常见的情况。第一种是“单纯性打鼾”,表现为长期打鼾,鼾声均匀有规律,几乎每次呼吸都会打鼾。这类情况通常不用治疗,更建议大家通过改善自己的生活作息来改善打鼾,比如戒烟戒酒、避免过度劳累、多加锻炼减轻体重、改变睡姿、保持干净的睡眠环境、锻炼喉咙加强上呼吸道肌肉力量、治疗鼻塞等。 建议单纯性打鼾者别仰睡、改侧睡。侧睡时,舌头和软组织会向前或两边落下,解放出更宽阔的呼吸道,改善打鼾情况。可以使用身体枕来辅助保持侧睡睡姿。 仰睡时建议用枕头将头垫高,这样能让舌头和下巴的位置更靠前,呼吸更加顺畅。 建议通过健康饮食、加强锻炼减轻体重来缓解打鼾。如果打鼾者有肥胖的问题,脖子周围的组织更多,导致呼吸道受到的阻碍更大,会使打鼾声更响亮、持续时间更长。这种方法对那些胖起来之后才打鼾的人来说,效果更是立竿见影。 建议通过减少摄入烟酒或戒烟戒酒来改善打鼾。饮酒可以直接加重打鼾,还会通过增重间接加重打鼾。尤其要注意:避免睡前几小时内饮酒,睡前饮酒会导致呼吸道松弛,在睡眠时发生震颤,从而引起打鼾。第二种长期打鼾情况表现为鼾声不均匀也不规律,断断续续的,一阵停一阵打。当出现这种情况时一定要警惕!可能是“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其中最常见的是阻塞性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会导致患者睡觉时喉咙中的肌肉过于松弛,从而阻塞气道。OSA经常发生在中、老年人群之中,它对身体有很大的损害,会诱发多个器官功能的损伤,会引起心脏病或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并且还会让认知功能减退。如果你或者你的家人出现了这种情况,一定要及时去看医生。需注意,OSA患者饮酒的话,会导致呼吸暂停的时间延长,加重伤害。总之,在打鼾这件事上,喝酒就是凶手。除了前文提到的一些方式,必要时还可以考虑口腔矫正器、手术、气道正压通气等方式治疗打鼾。口腔矫正器借助外力撑开鼻腔、推前下颌、拉拽舌头或闭上嘴巴,以此来让气道稳定通畅。在众多种类的矫正器中,通过让下颌骨前伸的口腔矫正器被推荐程度最高。不过佩戴矫正器可能舒适度不高,尤其是早期使用时,很容易被口水外流、口腔干燥、下颌关节疼痛、面部不适等问题困扰,使用矫正器需要时间来适应。如果打鼾与上气道狭窄有关,而这个狭窄是局部的,那么上气道手术可以很好地解决问题,比如切除明显肥大的扁桃体、腺样体。如果上气道狭窄不是局部的,目前有一些针对此情况的手术方式。一种是悬雍垂腭咽成形术的手术,它是一种咽喉整形术,通过收紧并修剪咽喉多余的组织来改善打鼾。另一种称为双颌前移术则将上下颚向前移动,从而帮助打开气道。还有一种是射频组织消融术,利用低强度射频信号收缩软腭、舌头或鼻子组织。‼需注意,这些手术的有效性各不相同,效果维系时间较短,且产生的反应可能难以预测,需谨慎选择。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是目前最好用的缓解严重打鼾的方法,最常用于治疗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相关的打鼾。治疗打鼾的核心目的,是要解决打鼾背后隐藏的睡眠呼吸暂停问题,阻止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发生。CPAP是通过无创呼吸机保持气道内压力撑住上气道,不让气道发生塌陷(塌陷导致气道狭窄),打通阻塞,也就维持住了呼吸顺畅,明显减少打鼾。无创睡眠止鼾呼吸器‼口呼吸贴止鼾慎用可能让人缺氧窒息我们已经知道,打鼾是因为呼吸不畅,打鼾者的上呼吸道往往是被堵塞住的,鼻子无法满足呼吸,得靠张开嘴巴来加大呼吸量。而口呼吸贴只会让呼吸变得更加不畅,嘴巴被封住,吸进的氧气减少,最后就可能因为氧气不足而憋醒。更糟糕的不是憋醒,而是窒息!网络上不乏因口呼吸贴险些缺氧的新闻出现。所以,口呼吸贴不治标也不治本,甚至还会带来危险,打鼾者应慎重使用。

发布了文章

3D打印矫形鞋垫治疗轻度代偿性脊柱侧凸

3D打印矫形鞋垫治疗轻度代偿性脊柱侧凸脊柱侧凸俗称脊柱侧弯,它是一种脊柱的三维畸形,包括冠状位、矢状位和轴位上的序列异常。正常人的脊柱从后面看应该是一条直线,并且躯干两侧对称。如果从正面看有双肩不等高或后面看到有后背左右不平,就应怀疑“脊柱侧凸”。这个时候应拍摄站立位的全脊柱X线片,如果正位X线片显示脊柱有大于10度的侧方弯曲,即可诊断为脊柱侧凸。跟骨外翻与脊柱侧凸的相关性在临床上,我们看到很多青少年侧弯患者足底呈现外翻畸形,足部结构或功能异常能够直接影响踝关节、膝关节、髋关节、骨盆以及相关的肌肉韧带等软组织。对于这类患者,定制鞋垫是有很大益处的。跟骨外翻是指跟骨(后足部骨骼中的一块)向外侧倾斜或移动,使足部后跟内侧凹陷、外侧突出的情况,跟骨外翻可能是由于足部骨骼、肌肉或韧带的发育异常或受伤引起的,国外有研究提出特发性跟骨外翻角与脊柱侧凸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矫形鞋垫如何治疗脊柱侧凸3D打印鞋垫是一种非手术治疗脊柱侧凸患者的方法,根据足部解剖结构特点专门定制的,利用生物力学原理,以达到恢复足底功能、改善足及全身症状为目的,从而减少脊柱侧弯的风险或改善其状况。1矫形鞋垫制作原理针对脊柱侧弯患者存在的下肢异常问题,可通过矫形鞋垫的介入进行纠正:①改善足弓高度及形状,减少行走时对脊柱的压力,从而达到提高对脊柱稳定性的保持;②纠正下肢生物力学的异常情况,帮助重建足部的正常力线(即改善跟骨外翻角度),改善肌肉紧张或者松弛的状态;③补偿由于下肢不等长导致骨盆倾斜引起的高度差,调整整体生物力线使其接近正常水平,改变错误的受力方向,从而达到治疗目的。23D打印矫形鞋垫的制作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的3D打印团队根据患者的足部扫描、足底压力及人体生物力学特征进行个性化设计,制造出具有特殊网格拓扑结构的矫形鞋垫。这些鞋垫通过3D打印技术制作,能够有效地控制足部内外侧的压力分布,帮助改善脊柱的姿势和稳定性。3病例展示案例报告显示,患者在使用3D打印矫形鞋垫后,不仅足跟外翻角得到了改善,而且脊柱侧弯的程度也有所减轻。这些鞋垫通常建议每3~6个月更换一次,以确保治疗效果的持久性和稳定性。3D打印矫形鞋垫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尤其适用于轻度代偿性脊柱侧弯患者。它通过改善足部的生物力学环境,间接对脊柱侧弯产生积极影响。然而,对于较严重的脊柱侧弯病例,可能还需要结合其他治疗方法。在使用3D打印矫形鞋垫进行治疗时,建议定期进行随访,以调整和优化治疗方案。

努力加载中

关注

挂号

问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