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点滴滴,为了您的健康打开
关注数内容数
203

贾红玲

乌镇互联网医院

主任医师/教授 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针灸科

全部动态
文章
视频
回答

发布了文章

不容忽视的膝关节痛

不容忽视的膝关节痛膝关节是人体非常重要的负重关节,在行走,蹲起和上下楼梯等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在医院门诊里,因膝关节疼痛来就诊的患者越来越多,且以中老年女性为主,这些患者的症状大多相似:膝关节酸痛,活动不灵活;久站或久行时觉膝关节疼痛需坐下休息;上下台阶费力,蹲起困难;膝关节屈伸活动时会听到弹响声;活动过度时膝关节会肿胀疼痛加重……引起膝痛最常见的疾病便是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在日常生活中正确认识该病并进行自我保健对中老年人尤为重要。1、什么是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又称膝关节退行性病变,指关节软骨出现原发性或继发性退行性改变,并伴有软骨下骨质增生,从而使关节逐渐被破坏及产生畸形,影响膝关节功能的一种退行性疾病。临床上以中老年发病最常见,女性多于男性。2、从中医角度看膝骨性关节炎本病中医归属为“痹病”、“骨痹”,相关的病名还有“历节”、“鹤膝风”、“白虎病”等。中医认为肾主骨生髓,可供骨之营养使骨坚实;肝主筋藏血,供给筋骨活动所需血液使之屈伸灵活。人过中年,肝肾经血逐渐虚弱,筋骨失养,“膝为筋之会”,膝关节的疼痛通常最先发生。3、自我保健方法(1)首先大家需要了解骨性关节炎是一种老化引起的疾病,并不能治愈或者逆转退变,并且骨关节炎也并非“风湿”之类的内科疾病。磨损的软骨和半月板无法再生,所以盲目的听信偏方或者医药广告只会增加身体和经济上的负担。(2)保持合适的体重,注意走路和劳动的姿势,避免长时间下蹲或站立,天冷时注意保暖。(3)选择适合自己的锻炼方式。有人认为膝关节疼是因为年纪大了运动减少造成的,只要多活动就能减轻疼痛,于是他们忍受疼痛反复屈伸膝关节、活动膝关节,甚至长途步行、登山、跑步。其实这是不正确的,过度的过度只能使关节软骨磨损加重,甚至诱发滑膜充血引起关节积液。因此人们锻炼时应选择关节负荷小、能够维持膝关节活动度又能增加肌肉力量的锻炼,如通过锻炼股四头肌,让股四头肌强壮有力,可减轻膝关节疼痛。①卧位足背屈:仰卧位,将膝关节伸直,绷紧大腿肌肉,足向头部背屈,同时绷紧小腿肌肉,每次坚持三四秒,每分钟做10次,连续做三四分钟,每天3次。(如图)②坐姿踮脚:直腿坐在地面上,慢慢让脚面绷直,手指放在股内侧肌上,感受它的拉伸。保持10秒,每次重复10组,每日1-2次。(如图1)                                        图1③坐姿夹球:坐在椅子上,将瑜伽球置于两腿之间,收紧大腿用力去夹紧瑜伽球。每次夹紧保持10秒,重复10次。(如图2)           图2(4)缓解膝关节疼痛的效穴①艾灸治疗。艾灸具有温经通脉、活络止痛的功效,能够很好地改善膝关节的循环,减轻炎症反应程度,有利于软骨、韧带等结构的修复。常规选穴为膝眼、阳陵泉、膝阳关、足三里、疼痛点。膝眼、膝阳关、足三里属于膝关节局部的穴位,可疏通局部气血,通经活络止痛;阳陵泉乃筋之会穴,可舒筋活络止痛。膝眼在髌韧带两侧凹陷中,在内侧的称内膝眼,在外侧的称外膝眼。阳陵泉在小腿外侧,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膝阳关在膝外侧,阳陵泉上3寸,股骨外上髁上方的凹陷处。足三里在小腿前外侧,犊鼻穴下3寸,距胫骨前缘1横指(中指)。一般每穴20-30分钟,距离皮肤约3cm,局部有温热、舒适感,以皮肤红润为度。如有烫、痛感应,应将艾条远移,随时调整艾灸距离,以防止烫伤。②膝骨关节炎的病位在骨,大杼为八会穴之一,骨会大杼,有壮骨止痛之效。大杼在背部,第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大杼、膝眼、阳陵泉、膝阳关、足三里均可采用按揉法来进行自我保健,每日按揉1-2次,每次3-5分钟。 需要特别提醒大家的是,除了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这一最易引发膝痛的疾病外,膝关节半月板损伤、韧带损伤、膝关节结核、转移性肿瘤、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也会引发膝关节疼痛不适。所以当出现膝关节疼痛不适时应及时前往医院就诊,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切忌在未确诊时自行治疗,以免贻误病情,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发布了文章

【养生保健】穴位按摩,助你安然入眠

穴位按摩,助你安然入眠 失眠在中医文献中称为“不得卧”“不得眠”“目不瞑”“不寐”等,是各个年龄段人群都有可能出现的一种常见病,相信不少中老年朋友都曾经受到过失眠的困扰,尤其到了夏季,失眠的人就更多了。晚上睡不着,白天昏昏沉沉,还可能出现头晕、记忆力减退、食欲不振等现象。时间一长,不少患者经常会感到身体发沉、倦怠乏力,而且这种疲劳现象在经过休息后得不到有效缓解,也就是老百姓常说的“不解乏”的感觉。应对失眠后这种疲劳状态可选择合理的穴位按摩,不但可以改善失眠的症状,还能解乏。下面就给大家具体介绍一下。 人为什么会睡不着 中医认为,常见的失眠类型可以归纳为心脾两虚型、心肾不交型、肝火扰心型、胃腑不和型和心胆气虚型。 心脾两虚型多见难以人眠、多梦易醒、心悸健忘、神疲乏力、饮食减少等。 心肾不交型常见心烦不眠、头晕、耳鸣、多梦、腰酸、健忘等。 肝火扰心型可见性情急躁、失眠、多梦、惊恐易醒、头痛、胁肋胀痛、口苦等。 胃腑不和型多见胃脘胀闷不适、嗳气、大便不畅等。 心胆气虚型可见夜卧不宁、心悸、闻响声则惊恐等。 三点一线,缓解失眠 应对失眠,有一个简单的穴位推按方法,推按翳风穴、安眠穴和风池穴,这三处特效穴连成的直线就是推按的轨迹。 翳风穴的取穴方法,正坐或俯卧位,在耳垂后方,当乳突与下颌角之间的凹陷处。在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个简易取穴法,将耳垂向后折,耳重的边缘即为本穴。翳风穴能通调三焦气机,通窍聪耳,祛风泄热。 风池穴在项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穴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以拇指或食指从枕骨粗隆两侧向下推按,当至枕骨下缘凹陷处与乳突之间,即斜方肌与胸锁乳突肌之间最凹陷处,用力按压有明显的酸胀感即为此穴。风池穴具有疏风散寒,清热解表的功效,还可以有效改善大脑循环。 安眠穴属于经外奇穴,在项部,翳风穴与风池穴连线的中点。可以侧卧,先取耳垂后下凹陷处(即翳风穴),再取项部大筋外侧缘平耳重尖处(即风池穴),两点连线之中点即为此穴,常按揉此穴可以宁心安神,缓解焦虑。 正坐,双手两拇指分别按压在两侧的翳风穴处,其余手指固定在头后部。两拇指同时由翳风穴向风池穴推按,推至翳风穴、安眠穴、风池穴处,也可稍作停留,按揉一分钟。按照上述方法每日操作一到两次,每次十分钟左右。 按按泡泡,缓解疲劳 1.按揉足三里穴:足三里穴大家都非常熟悉了,它位于外膝眼下3寸(即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前峭外一横指的地方。足三里穴具有通经调血、调理脾胃、保健抗衰老的功效。操作方法非常简单,以拇指指端或指面着力于足三里穴,由轻渐重、由浅而深地向下按压的同时,做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的小幅度回旋揉动,有明显酸胀感后,在此穴处稍作停留,再继续按揉三到五分钟。左右两侧的足三里穴每日各按揉两次。 2.摩擦、拍打涌泉穴:涌泉穴也是常用的保健要穴,摩擦或者拍打涌泉穴可以有效缓解失眠后的身体疲劳。涌泉穴在足底部,屈趾卷足时足心最凹陷处。涌泉穴具有滋阴降火、补肾益髓、镇静安神的功效。可以用手掌摩擦或者自然轻缓地拍打涌泉穴,感到脚心发热后换另一侧进行操作。 3.艾灸神阙、气海、关元穴:艾灸也是可以温经散寒,活血通络,也是缓解疲劳不错的选择,在这里介绍三处穴位神阙穴、气海穴和关元穴。神阙穴位于腹中部,脐中央;气海穴在下腹部,当脐中下1.5寸,前正中线上;关元穴在下腹部,当脐中下3寸,前正中线上。可以选择上述穴位1-2个穴位,用艾灸盒施灸30-40分钟。 4.温水泡脚:泡脚也是缓解失眠后疲劳的有效方法。平素有手脚发凉者,可以在泡脚水中加入生姜、姜汁或者艾叶。有脚臭、脚汗或脚气者,可在泡脚水中加人盐或花椒。泡脚的水温不宜过高。一般要控制在40摄氏度左右,泡脚水的深度要没过脚踝,时间以半小时为宜,泡脚后还可以适当配合足部按摩。特别注意,高血压患者要慎用此法。

发布了文章

【养生保健】惊蛰节气灸

惊蛰时节,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越冬的蛰虫。今年的“惊蛰”是从3月5号到3月20号。《大戴礼记·夏小正》曰:正月启蛰,言发蛰也。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惊蛰,为干支历卯月的起始;卯,仲春之月,卦在震位,万物出乎震,乃生发之象。时至惊蛰,阳气上升、气温回暖、春雷乍动、雨水增多,万物生机盎然,反映生物受节律变化影响而出现萌发生长的现象。惊蛰的生发之性与肝相应,肝为风木之脏,主疏泄,其气升发,喜条达,顺其时节,调畅肝气。脾气主升,可顺乎阳气的升发、万物的生长,且肝气过旺容易伤脾,所以需助益脾气。 平日调护 1.注意保暖 俗话说“春捂秋冻”,春分时节,天气渐暖,但早晚温差却很大,过早的脱掉棉衣,就难以适应,会使身体抵抗力下降。病邪就会乘虚袭击机体,容易引发各种呼吸系统疾病及冬春季传染病。为了身体健康,春天减衣物要慢一些,少一些,以顺应季节变化。 2.调养精神 一年之计在于春。《黄帝内经》有言:“夜卧早起,广步于庭,披发缓行,以使志生。”精神调养方面要与春分时节的“阴阳平衡”特点相应,做到心平气和,保持轻松愉快、乐观的情绪,从而安养神气,切忌情绪波动剧烈而不利于肝气疏泄。空闲时间可以去踏青游玩,陶冶性情,清新的环境最有利于吐故纳新,充养脏腑,会使气血调畅,精神旺,增强兔疫力与抗病能力。但要注意不要到人多的地方去,出门时注意防护。 惊蛰的养生重点为:顺肝之性,助益脾气。下面介绍几个疏肝健脾的穴位: 穴位养生: 天枢穴归属于足太阴脾经,位于腹部,横平脐中,前正中线旁开2寸,用大拇指和食指环形揉动此穴,有酸胀感,可以将艾条悬于此穴位上2-3㎝,灸10-15分钟,有温热感为宜。春分前后,风特别大,中医认为风木克脾土,对于脾虚、舌苔白,易拉肚子的人群来说,更易出现腹痛腹泻。天枢是大肠募穴,艾灸天枢穴可促进胃肠良性蠕动,增强胃动力。 大椎穴是督脉穴位,位于后正中线上,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也就是低头时,颈项部的最高点处。这个穴位具有疏风、散寒、温阳的作用,冬春季节交替时,气温不稳,易感风寒,平时可以灸一灸这个穴位,来提高人体正气,预防疾病,要注意的是,艾灸完要多饮水。 大敦穴是肝经的第一个穴位,它在大脚趾内侧的趾甲缝旁边。“大敦穴”可以按摩,也可以艾炙,中医认为五脏中肝与春季相应,肝属木,喜条达,因此,大敦穴能缓解焦躁情绪,还可达到清肝明目之功效,使头脑清晰,神清气爽。

暂无更多

关注

挂号

问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