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点滴滴,为了您的健康打开
关注数内容数
356814

华圣元

乌镇互联网医院

守护宝宝皮肤健康

全部动态
文章
视频
回答
全部
感染
皮疹

发布了文章

置顶

门诊就诊须知

感谢关注。 您的问答我会亲自回复,希望能够通过这个平台帮助更多的患者,科学解决各类皮肤问题。 就诊目前限制18岁以下儿童皮肤疾病患者,希望可以节约您来回奔波的时间、精力,尽我所能提供帮助。 衷心祝愿各位患者早日康复。

发布了文章

如果选择合适的护肤品?护肤品功效成分解读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皮肤健康的重视也日益增加,对护肤品的需求和认识也更为深入。今天重护肤品功效、成分的角度,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护肤品、护理皮肤,提升皮肤健康。 护肤品的主要成分分为以下几大类:保湿成分、抗氧化成分、抗炎成分、以及修复成分。 1、保湿成分:保湿是护肤的重要一步,尤其是对于干性和敏感性皮肤的人来说。它维持皮肤的水分平衡,避免皮肤干燥和缺水,下面是一些常见的保湿成分: 玻尿酸(HyaluronicAcid) 玻尿酸是一种天然存在于皮肤组织中的多糖,它能够吸收并保持大量的水分,是目前最为有效的保湿成分之一。 甘油(Glycerin) 甘油是一种常用的保湿剂,它能够吸引周围的水分并锁住在皮肤表面,帮助皮肤保持滋润。 天然油脂 橄榄油、蜂蜡、可可脂、乳木果脂等天然油脂成分,可形成一层保护膜,防止水分流失,增强皮肤的屏障功能。 脂质体 脂质体是一种具有双层结构的微粒,能够将水分包裹在其内,缓慢释放到皮肤中,提供持久的保湿效果。 尿素 尿素是一种天然的保湿成分,能够吸收和保持水分,帮助皮肤保持滋润和柔软。 多元醇 丙二醇、丁二醇等多元醇成分,也是常用的保湿剂,它们能够吸引周围的水分,提供保湿效果。 选择含有上述保湿成分的护肤品可以有效地改善皮肤的干燥和缺水状况,保持皮肤的健康和活力。 2、抗氧化成分:主要作用是对抗自由基,防止其损伤皮肤细胞,从而预防皮肤老化和保持皮肤的健康。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抗氧化成分: 维生素C(VitaminC) 维生素C是一种强效的抗氧化剂,能够清除自由基,促进胶原蛋白的生成,改善皮肤的紧致度和弹性,同时也能够减少黑色素的生成,淡化色斑。 维生素E(VitaminE) 维生素E也是一种强效的抗氧化剂,能够保护皮肤免受紫外线和污染物质的伤害,预防皮肤老化。 茶多酚(Polyphenols) 茶多酚是一种从茶叶中提取的抗氧化成分,具有很强的抗氧化和抗炎作用,能够防止自由基损害皮肤,保持皮肤的健康。 辅酶Q10(CoenzymeQ10) 辅酶Q10是一种存在于人体细胞中的天然物质,具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能够保护皮肤免受自由基的侵害,预防皮肤老化。 谷胱甘肽(Glutathione) 谷胱甘肽是一种天然存在于人体内的抗氧化剂,能够清除体内的自由基,保护皮肤免受氧化损害。 β-胡萝卜素(Beta-carotene) β-胡萝卜素是一种天然的抗氧化剂,能够保护皮肤免受紫外线的伤害,防止皮肤老化。 这些抗氧化成分能够有效保护皮肤免受外界环境的侵害,预防皮肤老化,提升皮肤的健康和活力。在选择护肤品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皮肤状况,选择含有这些抗氧化成分的产品。 3、抗炎成分:抗炎成分在护肤品中的主要作用是减少皮肤的红肿、瘙痒等炎症反应,帮助修复受损的皮肤屏障,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抗炎成分: 绿茶提取物(GreenTeaExtract) 绿茶提取物富含茶多酚,具有很强的抗炎和抗氧化作用,能够减少皮肤的炎症反应,预防皮肤老化。 甘草提取物(LicoriceExtract) 甘草提取物具有抗炎、抗过敏和美白的作用,能够减少皮肤的红肿和瘙痒,改善皮肤炎症状况。 尿囊素(Allantoin) 尿囊素是一种具有抗炎、促进细胞再生和修复皮肤屏障的成分,常用于敏感性皮肤的护肤品中。 金缕梅提取物(WitchHazelExtract) 金缕梅提取物具有收敛和抗炎作用,能够缩小毛孔,减少皮肤的炎症反应。 百里香提取物(ThymeExtract) 百里香提取物具有抗菌和抗炎作用,能够减少皮肤的炎症反应,预防皮肤感染。 维生素B5(Panthenol) 维生素B5具有保湿和抗炎作用,能够帮助修复受损的皮肤屏障,减少皮肤的炎症反应。 这些抗炎成分能够帮助减少皮肤的红肿、瘙痒等炎症反应,提升皮肤的健康状态,适合敏感性皮肤和炎症性皮肤病患者使用。在选择护肤品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皮肤状况,选择含有这些抗炎成分的产品。 4、修复成分:修复成分在护肤品中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皮肤的自我修复,改善皮肤的损伤,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修复成分: 生长因子(GrowthFactors) 生长因子是一种能够促进皮肤细胞的增殖和分化的蛋白质,能够加速皮肤的自我修复。 肽(Peptides) 肽是一种由多个氨基酸组成的化合物,能够促进胶原蛋白的合成,增加皮肤的紧致度和弹性。 神经酰胺(Ceramides) 神经酰胺是一种天然存在于皮肤屏障中的脂质,能够帮助修复受损的皮肤屏障,增强皮肤的保湿能力。 尿囊素(Allantoin) 尿囊素具有抗炎、促进细胞再生和修复皮肤屏障的作用,常用于敏感性皮肤的护肤品中。 维生素B5(Panthenol) 维生素B5具有保湿和抗炎作用,能够帮助修复受损的皮肤屏障,减少皮肤的炎症反应。 芦荟提取物(AloeVeraExtract) 芦荟提取物具有抗炎、抗菌和促进皮肤愈合的作用,能够帮助修复受损的皮肤。 这些修复成分能够促进皮肤的自我修复,改善皮肤的损伤,适合受损、敏感和老化的皮肤使用。在选择护肤品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皮肤状况,选择含有这些修复成分的产品。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选择合适的功效型护肤品,起到保湿、抗炎、修复、维稳的作用。同时也需要注意皮肤的清洁,已经做好充分的防晒工作,来维持良好的皮肤状态。

发布了文章

医生提到的生物制剂治疗,究竟是什么呢?

相信越来越多的患者对生物制剂不陌生,因为医生在讲解治疗方案时都会提到到这个名词。那么什么是生物制剂呢?生物制剂有哪些特点?使用时应注意事项呢?下面带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生物制剂”在医药行业具体指“免疫生物制剂”,是指用微生物(细菌、立克次体、病毒等)及其代谢产物有效抗原成分、动物毒素、人或动物的血液或组织等加工而成作为预防、治疗、诊断相应传染病或其他有关疾病的生物制品。目前已经在多个临床科室有所运用,比如皮肤、风湿免疫、肿瘤等科室。 随着近年来对疾病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对发病机制中一些关键的细胞因子也越来越了解,生物制剂可以针对某个细胞因子进行抑制,从而阻断炎症途径,达到控制病情的目的。相比之下,生物制剂起效比较快,抗炎效果也比较强。目前,已经应用于皮肤科临床的生物制剂种类越来越多,主要包括TNF-α抑制剂,白介素12/23、17A、23、4/13抑制剂,以及IgE抑制剂等。不同种类的皮肤病要根据指南选择合适的生物制剂来进行治疗。 生物制剂与传统药物相比有什么特点? 生物制剂,是一种生物靶向治疗的药物。首先,生物制剂是模拟人体内自然产生的TNFa或白介素等,是人体内本身就存在的,对正常组织和细胞不会有不良影响,毒副作用会相对较低。此外,生物制剂是一般注射剂,不经过肠胃,对于肠胃几乎没有影响,肝、肾毒性也比一般化学药物小。对于长期使用传统药物,肠胃受损的朋友是首选。 儿童也可以使用生物制剂治疗吗? 目前有部分生物制剂作为新型治疗手段,已经批准用于儿童皮肤病的治疗。 比如度普利尤单抗适用于6个月以上儿童的重度特应性皮炎。IL-4是2型炎症关键炎症因子,度普利尤单抗结合IL-4受体α,从而阻断IL-4和IL-13在气道中的作用,且其是唯一涵盖2型炎症全部共病的生物制剂,是治疗2型炎症反应的首选。 奥马珠单抗在儿童皮肤病适用于慢性自发性荨麻疹、重度特应性皮炎以及食物过敏以及过敏原免疫治疗等方面,均有不错的疗效和安全性。 阿达木单抗、司库奇尤单抗分别被批准用于四岁以及六岁以上中重度斑块型银屑病的患儿。 生物制剂的常见不良反应有哪些? 相对传统慢作用药物,生物制剂起效相对迅速、精准靶向、副作用相对较少。但是,任何药物的副作用都是客观存在的,临床上,比较常见的副作用是注射部位反应,包括轻至中度红斑、瘙痒、疼痛和肿胀等,注射部位反应通常发生在开始治疗的第一个月内,在随后的治疗中发生频率降低。注射部位反应平均持续3-5天。如出现注射部位持续红肿热痛,请及时与医生联系。较严重副作用主要有感染、过敏、增加肿瘤风险、免疫原性产生等,使用时必须因人制宜,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个体化选择。 使用生物制剂期间,饮食上有禁忌吗? 饮食上没有特别禁忌的,儿童注意不挑食不偏食,食物尽量多样化,每天保证补充足够的营养,保持适中体重即可,成人患者则需要建议戒烟、尽量不要饮酒。 基于安全性考虑,生物制剂在儿童皮肤疾病的使用需谨慎。虽然越来越多的生物制剂进行了临床试验或者已经被批准用于儿童,在治疗时应该充分于医生进行沟通,进行权衡利弊,选择合适于儿童的治疗手段与管理策略。

发布了文章

“淹脖子”如何处理和预防?

家里有个小胖娃,脖子、肘窝、腘窝、腹股沟这些地方都胖出了褶儿,当撑开褶皱处的皮肤,竟然发现里面有成片的皮疹,红红的,看起来像是“破”了,这是“淹脖子”了么? 那“淹脖子”要怎样处理呢?出现破皮、溃烂,怎么办?平时宝宝如何应该去预防呢? 这种存在于皮肤褶皱处,边界较为清晰的鲜红或是局部暗红色,表面可有渗出的红斑就是人们常说的“淹脖子”,而且红斑的分布仅限于皮肤褶皱处,因为这个地方的皮肤透气性差、易被汗液浸润,同时褶皱处的皮肤往往会在宝宝活动时互相摩擦,因此医学术语往往并不是“淹脖子”,而是“间擦疹”。 间擦疹常继发感染,引起念珠菌性间擦疹或细菌感染。除此之外部分患者还会伴有瘙痒和疼痛,合并感染的皮损会出现异味,严重的会引起溃疡。 宝宝出现了间擦疹之后,护理与用药往往分不开。 如果只是比较轻微的间擦疹,单纯加强护理即可,比如轻轻蘸干褶皱处的汗液,并且尽量保证褶皱处的通风,减少皮肤见的摩擦等等。 但是,对于比较严重的间擦疹,尤其局部可能已经继发破溃,或者出现细菌、真菌感染时,在良好护理的前提下,就需要联合使用药物才能让宝宝痊愈。 护理注意事项 1.每日为宝宝使用清水沐浴,不要频繁使用沐浴露,保护宝宝皮肤的黏膜屏障功能,在每日沐浴后将皮肤褶皱处的皮肤充分蘸干,不要用力擦拭,保持局部干爽。 2.如果宝宝局部褶皱处皮肤已经有些发红,那么在沐浴蘸干后,可在褶皱处皮肤涂抹炉甘石洗剂,辅助保持干燥,减少水渍、汗液对皮肤的刺激。 3.间擦疹大多发生在小月龄宝宝身上,当宝宝大了以后较少会发生间擦疹,因为宝宝褶皱皮肤少(特别胖的宝宝除外),同时活动较多,便于将褶皱处皮肤打开透气。 4.宝宝被淹的位置多数是正面的脖子下面,因为宝宝喜欢低头,导致下巴处的脖子皮肤经常处于折叠不透气状态,自然很容易被淹,如果能让孩子习惯抬头或者练习趴着,就能很大程度上避免脖子被淹的情况。趴着玩不仅能锻炼宝宝的抬头、翻身能力,还因为总抬头能让褶皱的颈部皮肤舒展透气,有助于汗液挥发保持干燥,也能预防“淹脖子”的发生。 5.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每天多次为宝宝清水冲洗身体去除汗渍,如果条件不允许,我们可以在宝宝皮肤褶皱处垫上柔软的纱布巾,既能吸汗,也能加强局部的透气性。 总而言之,对于间擦疹的护理的治疗,保持局部褶皱皮肤干燥及透气是最有效的方式,多数情况下可以起到良好的预防及治疗效果。 当然如果宝宝间擦疹时间较长且已经发生破溃及感染,家长需要及时带宝宝医院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局部使用抗菌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

发布了文章

秋冬季,皮肤干燥粗糙皲裂,该如何应对

是秋天了,天气越来越冷了,每年一到这个时候,比较常见的皮肤问题就是手足皲裂,就像干枯的树皮,严重缺水。这个问题看看似不大,但若不上心,很可能小病化大,皮肤不仅又干又痒,一痒便抓,抓完就疼,严重的还会开裂流血,甚至影响日常生活学习。皮肤干燥本就常见,一到秋冬季节皮肤愈加干燥,有的人甚至会有疼痛的症状,这时就要留意是不是手足皲裂了?手足皲裂出现后需及时治疗,避免皮肤病损加重,容易继发其他的皮肤疾病发生,影响个人皮肤健康和生活质量。为什么一到冬天,手足就这么容易干裂呢?为什么是手足最常受累呢?通常,手足皲裂的发生与局部皮肤的解剖特点和外部的环境因素密不可分,当然也与个体的全身状况有一定关系。手足部位的解剖生理特点:手掌及足跟等处角质层极厚,角质细胞排列不规则,并且这些部位没有毛囊和皮脂腺,缺乏了皮脂保护的局部皮肤容易干燥、脱屑、角化过度,保持水分比较难,使皮肤失去弹性而变硬变脆,加之局部皮肤过度的牵拉、伸张最终导致皮肤干燥粗糙,甚则皮肤皲裂。多种外界因素:外界不良因素影响是导致手足皮肤皲裂的重要原因。冬季气候寒冷干燥,在室外作业的人们手部、面部常保护不足,饱受冷风刺激,经常劳作的外力摩擦加重了手部皮肤的干燥、粗糙。特定的职业的人们,如果工作或生活中经常接触酸、碱等有机溶媒,这些化学成分会促使皮脂分解,皮肤就会失去最外层的“天然保湿剂”,就容易失去水分从而变得干燥易皲裂。全身状况:包括皮肤生理性的老化和某些病理性的皮肤病如鱼鳞病、手足癣、冻疮等均可在病理条件下发生皲裂。对于手足癣患者而言,真菌在皮肤中的寄生和破坏会促使皮肤角化过度、粗糙无汗,干燥皲裂。注意以下事项,让我们更好的应对皮肤干燥状态。1、保湿与保暖:在秋冬季节要注意保持皮肤的滋润,在清洗皮肤后要及时外涂润肤剂(油脂性的润肤剂最好),并要注意做好皮肤的保暖。2、避免直接接触,加强皮肤防护:避免长期接触各种有刺激性的化学品、洗涤剂(包括肥皂、沐浴露、洗洁精等);如果是职业因素需要长期接触某些具有刺激性的理化产品,那就要加强对皮肤的保护措施,如带上专业手套、袖套、防护服、面具等,避免手足部皮肤直接接触这些有害的刺激性物品。3、积极治疗原发病:如果有上面提到的各种“角化性皮肤病”,如鱼鳞病、掌跖角化症、角化型湿疹、角化型手癣/足癣等,要积极治疗。4、及时就诊,遵医嘱用药:在出现了比较轻微的手足皲裂情况,可以适当使用一些可以软化角质、促进皮肤滋润的药膏如尿素软膏、尿囊素软膏、凡士林等,或适当使用一些消炎的膏药;如果手足皲裂的情况比较严重,甚至有出现皮肤感染等情况,要及时就医处理。

发布了文章

首次发现的猴痘到底是什么?

9月19日,中国疾控中心周报发布了《现场纪要:中国内地首例输入性猴痘病例——中国重庆市,2022年9月16日》。 自5月上旬以来,一些非历史流行国家和地区均报告了猴痘病例,且大多数有旅行史的确诊病例曾到访的是欧洲和北美,而非猴痘流行的西非、中非。世界卫生组织称,这是猴痘病毒被发现以来,首次在不同地理区域的非历史流行国家地区和历史流行国家同时报告许多猴痘病例。据世界卫生组织消息,截至9月5日,全球102个国家和地区报告猴痘病例52996例,死亡18例。 猴痘病毒(monkeypoxvirus,MPXV)因分离于1958年丹麦哥本哈根实验室发热和痘疹的猕猴体内而得名,1970年8刚果民主共和国(DRC)首次在人类发现猴痘(monkeypox,MPX)患者,并从患者身上分离到猴痘病毒(MPXV)。 猴痘病毒属于痘病毒科(poxviridae)正痘病毒属(orthopoxvirus),病毒基因组为双股DNA,聚集在核心体内,外由双层包膜包绕。病毒颗粒较大,直径约为230~300nm,呈砖状或菠萝果状。基于该病毒感染的临床表现和流行病学特征,并结合猴痘病毒的基因型研究将其分为两种不同的病毒分支:刚果盆地分支(CB)和西非分支(WA)。 猴痘病毒对乙醚和干燥均有较大的抵抗力,但在甲醇、氯仿和甲醛溶液处理后易被灭活,另外56℃加热30min也可使其灭活。猴痘病毒在-20℃保存时容易丧失活性,不宜长期保存,于4℃和-70℃均可长期保持感染力。 流行病学特征 传染源 截至目前,猴痘病毒已经证实能够在松鼠、大鼠、条纹小鼠、睡鼠和猴等动物体内被检测到,其中松鼠是人类猴痘病毒的重要宿主和传染源之一。2003年美国暴发猴痘,然后发现源头是来自于进口的非洲冈比亚大鼠,该鼠与美国草原大鼠同仓库喂养后将病毒传染给草原大鼠,然后再传于将草原大鼠作宠物饲养的人类。 传播途径 主要为动物-人间传播,推测该病毒是经接触感染动物的血液、体液和伤口或经口传播。人与人之间传播发病比例在各次暴发流行中报道不一。可通过呼吸道飞沫长时间近距离传播或直接接触感染者体液、分泌物或病毒污染物而传播,也可经胎盘传播,因此,与患者长期接触会使医院工作人员和家属面临更大的感染风险。 易感人群 儿童或免疫功能低下的个体,例如未经治疗的HIV感染者,容易受到更严重的疾病和更高的死亡风险的影响。 临床表现 疾病初期会出现发热、寒战、头痛、乏力、背部疼痛和肌痛等前驱症状,并在出现皮疹前开始发热。潜伏期一般为5~21d,病程一般持续2~5周,轻症患者4~6周后就可自行痊愈,但发病严重时可发生虚脱,甚至衰竭而死亡。死亡主要发生在年轻人和儿童病例中,病死率为1%~10%。 该病还伴有一系列并发症,如继发性细菌感染、呼吸窘迫、支气管肺炎、脑炎、角膜感染伴随视力丧失、胃肠道受累、呕吐和腹泻伴脱水等,高达90%的患者可见淋巴结肿大。 临床经过可分为3期: 前驱期:1~4d。起病急骤,临床表现为发热、乏力、嗜睡、头痛、背痛、食欲减退,伴有咽炎、结合膜炎和肺功能衰竭等。90%的病例出现浅表淋巴结肿胀,主要集中于颈部、腋窝、腹股沟等。 出疹期:于发热后14~28d出现不同大小的皮疹,类似天花;皮疹首先出现在脸部,然后经过身体、手部,直至腿部和脚部。疹子多为球形,直径为0.5~1.0cm,质地较硬,在出疹1~2d后,便会遍布全身。 疹子数量从几个到几千个不等,多呈散在、离心分布。典型的人类猴痘的痘疱主要集中于脸部、四肢、手心和足底,可累及口腔黏膜、消化道、结膜和生殖器黏膜。皮疹表现为斑疹、丘珍、疱疹、脓疱和结痂,中心凹陷如脐,不同形态的皮疹可以在同一部位同时出现,恰好与水痘相反。 结痂期: 疱疹形成数天以后,便会渐渐干瘪、结痂,病后2~4周脱落,脱落后可遗留红斑甚至瘢痕,遗留瘢痕者达半数以上。 临床治疗 猴痘没有特定的治疗方法,主要建议支持性治疗、对症治疗和继发性细菌感染治疗。 1.首先应当即时隔离处理,严格隔离传染源。应隔离至痂皮脱落为止,避免与患者直接或间接接触。 2.切断传播途径 3预防接种除免疫损害者如HIV感染者及肿瘤患者之外,其余均可用天花疫苗接种来预防猴痘,有效率约为85%。 4.抗病毒治疗:目前有几种化合物显示出具有抗正痘病毒作用--西多夫韦通过抑制病毒DNA聚合酶对多种病毒具有抗病毒活性,且最佳用药时间在发热之后至出疹之前,但抗病毒治疗因有明显副作用,建议用于危重患者; CMX⁃001是一种改良的西多夫韦化合物,缺乏西多夫韦常见的肾毒性作用;药物ST⁃246阻断病毒从细胞中的释放,并已显示出对多种正痘病毒(包括天花病毒)具有一定的抑制效果。 综上,猴痘预后与机体免疫密切相关,免疫功能低下者如年幼、高龄或患艾滋病、癌症患者,一旦感染,其预后相对较差,但如果我们早期预防,可最大程度避免这种后果的发生,因此我们需要高度警惕,正确认识此病。

发布了文章

儿童常见疣有哪些?合适接种HPV疫苗吗?

疣是由人类乳头瘤病毒(HPV)引起的皮肤表面赘生物,根据发病部位及表现不同可以分为很多种,最引人关心的问题包括每种疣是什么表现?怎样治疗?在此为大家一一解答。 寻常疣 寻常疣,俗称“瘊子”,初期为针尖大小的皮肤隆起小点,逐渐扩大到豌豆大或更大,成圆形或多角形,表面粗糙角化,触之硬实,多为单个存在,但也有逐渐增多至数个或数十个。一般无自觉症状,偶有压痛。 多发生于青少年,发病部位多在手指、手背、足缘等处,亦可以偶发于甲缘或甲下。寻常疣有些如丝状突起,质地细软,好发于颈、颏、眼睑等处,称为丝状疣,有些则在同一疣的基础上发生参差不齐的多个指状突起,称为指状疣。 通常采用电灼、激光、手术切除、冷冻、中药等方法治疗,内用药物对它的疗效不显著。 扁平疣 扁平疣,又称为青年扁平疣,主要侵犯青少年,大多骤然出现,数目较多,为米粒大到黄豆大,扁平隆起皮肤表面的小点,浅褐色或正常肤色,圆形、椭圆形或多角形,表面光滑、质硬,偶可沿抓痕分布排列成条状,好发于颜面部、手背、前臂等处,一般无自觉症状,偶有微痒,可突然自行消失,但多持续不退。 扁平疣是最常见的一种疣,数目往往较多,数十颗至数百颗不等,可采用外用药物、激光、内服疗法等治疗。 跖疣 跖疣是发生在足底的寻常疣,外伤和摩擦是其发病原因。初期为一细小发亮的皮肤隆起,以后逐渐增大,表面角化,粗糙不平,圆形,境界清楚,单发或多发,有时在一较大的跖疣四周,散在行细小的针头大的卫星疣,有时数个疣聚集在一起或相互融合成一角质片块。压迫时可产生疼痛,可自然消退,但往往病程缓慢,跖疣应与鸡眼及胼胝鉴别,后两者皮损呈片状角化,无疣状的皮肤隆起。 如上所述,发病与外伤摩擦相关,故患者应穿松软的鞋,也可用电灼、激光、冷冻、中药等方法治疗。 传染性软疣 传染性软疣病毒是一种双链DNA痘病毒,有4种基因型。绝大多数传染性软疣由1型引起,其也是儿童传染性软疣中最常见的病原。2型主要在性活跃的青少年及成人中多见,发生在肛门生殖器区域。 传染性软疣具有传染性,可通过多种方式传播,最主要还是通过直接的密切皮肤接触传播,通过污染的毛巾传播较少见。 多种方式的直接皮肤接触,比如存在肢体接触的运动、泳池使用、家中多个儿童共浴等,也被一些研究认为是危险因素。 其特征性的表现是皮肤上长出有蜡样光泽的丘疹或结节,最开始为半球形,随后出现顶端凹陷,能挤出乳酪状软疣小体。 处理疣体的方式包括刮除、外用药等,现有治疗手段的利弊也应当充分告知家长。即便进行疣体的直接夹除/刮除,也常常不是“一锤子买卖”,根据一项前瞻性研究,经过单次疣体刮除术后,有45%未能清除病变,需要“二进宫”。 HPV疫苗可以预防皮肤疣吗? 虽然皮肤疣是感染了HPV引起的,但是皮肤疣和HPV感染没有直接的关系。接种HPV疫苗不能预防扁平疣、寻常疣、跖疣的感染。 宝宝得了疣日常生活管理要注意什么? 1、避免搔抓、摩擦疣体,以免因自身接种而使其播散,加重病情。 2、注意局部皮肤的清洁,防止继发感染。 3、坚持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抵抗力。 4、加强营养,多食蔬菜、水果,多饮水,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发布了文章

儿童常见疣有哪些?合适接种HPV疫苗吗?

疣是由人类乳头瘤病毒(HPV)引起的皮肤表面赘生物,根据发病部位及表现不同可以分为很多种,最引人关心的问题包括每种疣是什么表现?怎样治疗?在此为大家一一解答。 寻常疣 寻常疣,俗称“瘊子”,初期为针尖大小的皮肤隆起小点,逐渐扩大到豌豆大或更大,成圆形或多角形,表面粗糙角化,触之硬实,多为单个存在,但也有逐渐增多至数个或数十个。一般无自觉症状,偶有压痛。 多发生于青少年,发病部位多在手指、手背、足缘等处,亦可以偶发于甲缘或甲下。寻常疣有些如丝状突起,质地细软,好发于颈、颏、眼睑等处,称为丝状疣,有些则在同一疣的基础上发生参差不齐的多个指状突起,称为指状疣。 通常采用电灼、激光、手术切除、冷冻、中药等方法治疗,内用药物对它的疗效不显著。 扁平疣 扁平疣,又称为青年扁平疣,主要侵犯青少年,大多骤然出现,数目较多,为米粒大到黄豆大,扁平隆起皮肤表面的小点,浅褐色或正常肤色,圆形、椭圆形或多角形,表面光滑、质硬,偶可沿抓痕分布排列成条状,好发于颜面部、手背、前臂等处,一般无自觉症状,偶有微痒,可突然自行消失,但多持续不退。 扁平疣是最常见的一种疣,数目往往较多,数十颗至数百颗不等,可采用外用药物、激光、内服疗法等治疗。 跖疣 跖疣是发生在足底的寻常疣,外伤和摩擦是其发病原因。初期为一细小发亮的皮肤隆起,以后逐渐增大,表面角化,粗糙不平,圆形,境界清楚,单发或多发,有时在一较大的跖疣四周,散在行细小的针头大的卫星疣,有时数个疣聚集在一起或相互融合成一角质片块。压迫时可产生疼痛,可自然消退,但往往病程缓慢,跖疣应与鸡眼及胼胝鉴别,后两者皮损呈片状角化,无疣状的皮肤隆起。 如上所述,发病与外伤摩擦相关,故患者应穿松软的鞋,也可用电灼、激光、冷冻、中药等方法治疗。 传染性软疣 传染性软疣病毒是一种双链DNA痘病毒,有4种基因型。绝大多数传染性软疣由1型引起,其也是儿童传染性软疣中最常见的病原。2型主要在性活跃的青少年及成人中多见,发生在肛门生殖器区域。 传染性软疣具有传染性,可通过多种方式传播,最主要还是通过直接的密切皮肤接触传播,通过污染的毛巾传播较少见。 多种方式的直接皮肤接触,比如存在肢体接触的运动、泳池使用、家中多个儿童共浴等,也被一些研究认为是危险因素。 其特征性的表现是皮肤上长出有蜡样光泽的丘疹或结节,最开始为半球形,随后出现顶端凹陷,能挤出乳酪状软疣小体。 处理疣体的方式包括刮除、外用药等,现有治疗手段的利弊也应当充分告知家长。即便进行疣体的直接夹除/刮除,也常常不是“一锤子买卖”,根据一项前瞻性研究,经过单次疣体刮除术后,有45%未能清除病变,需要“二进宫”。 HPV疫苗可以预防皮肤疣吗? 虽然皮肤疣是感染了HPV引起的,但是皮肤疣和HPV感染没有直接的关系。接种HPV疫苗不能预防扁平疣、寻常疣、跖疣的感染。 宝宝得了疣日常生活管理要注意什么? 1、避免搔抓、摩擦疣体,以免因自身接种而使其播散,加重病情。 2、注意局部皮肤的清洁,防止继发感染。 3、坚持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抵抗力。 4、加强营养,多食蔬菜、水果,多饮水,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发布了文章

你真的了解特应性皮炎吗?

特应性皮炎(atopicdermatitis,AD)又称为“异位性皮炎”、“遗传过敏性湿疹”等,简单来理解,就是患者在遗传过敏体质的背景下,经环境等因素刺激后产生的皮肤过敏反应。 《中国特应性皮炎诊疗指南(2020版)》中,对它的定义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慢性指其病程长,可由婴幼儿期起病,发展至青春期,迁延至成年,严重者甚至迁延至老年;复发性则指其病程反复,需长期治疗管理。 临床上,特应性皮炎以反复发作的慢性湿疹样皮疹为主要表现,同时伴有显著的皮肤干燥和瘙痒。其他的一些特征性表现还包括鱼鳞病、毛周角化、掌纹症、手足部皮炎/湿疹、眼睑湿疹、唇炎、复发性结膜炎、Dennie-Morgan眶下褶、眶周黑晕、眉毛外侧部分稀疏或消失(Hertoghe征)等。临床上发现这些症状时,需引起重视,及时就诊。 特应性皮炎的诊断 张建中教授诊断特应性皮炎的张氏标准 2019年姚志荣教授等提出的中国儿童特应性皮炎临床诊断标准 不同年龄段特应性皮炎的临床表现 婴儿期(0~2岁) 以面颊、额头和头皮多见,后逐渐蔓延至四肢伸侧皮疹以急性湿疹表现为主。 儿童期(2~12岁) 可由婴儿期演变而来,以面颈、肘窝、腘窝和小腿伸侧多见。慢性期表现,也可为全身的发痒性丘疹。 青少年与成人期(12~60岁) 主要累及肘窝和腘窝,面颈部及手足皮损可浸润肥厚而呈苔藓样变。 特应性皮炎能根治吗? 作为一种很折磨人的慢性病,很多人都想知道,这个病能根治吗? 我们先看一下,和特应性皮炎发病有关的因素:遗传、个人体质还有外界环境中的致敏物质 由于这个病是与遗传和个人体质有关的,所以很遗憾,是不能根治的,而且,由于外界环境中各种致敏物质的影响,特应性皮炎容易反复发作。 得了AD,该怎么办呢? 在医生指导下规范化治疗可使大多数患者能得到非常好的控制,不影响生活质量的!所以,不仅要治,还要好好治疗才行, 切记不能丧失信心,尤其是在治疗效果不明显,病情反复发作的时候,更不能放弃,以致发生其他严重的并发症。 那要如何治疗呢?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我们有不同的治疗方法。 基础治疗: 第一:因为AD与过敏有关,所以,首先,要知道自己对什么过敏,然后回避过敏原! 第二:保湿润肤,多涂润肤霜 基础治疗及预防很重要,症状完全改善后,仍需要日常基础护理,以保证皮肤屏障功能处于最佳状态,这样才能有效的防止复发! 轻度患者: 外用药物:根据皮损及部位选择糖皮质激素或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如他克莫司、吡美莫司等)治疗 ①糖皮质激素:治疗特应性皮炎的一线药物,应由医生根据患者的年龄、皮损性质、部位及病情程度选择不同剂型和强度。 ②外用钙调磷酸酶抑制剂:推荐用于面颈部、褶皱部位以及乳房、肛门外生殖器部位控制炎症与瘙痒症状或用于主动维持治疗减少复发。 必要时口服抗组胺药治疗合并症(过敏症如荨麻疹、过敏性鼻炎)或止痒; 若合并感染时可外用或口服抗生素治疗。 中度患者: 根据皮损及部位选择糖皮质激素或钙调磷酸酶抑制剂控制症状,必要时药水湿包治疗控制急性症状;糖皮质激素或钙调磷酸酶抑制剂主动维持治疗,光疗(NB-UVB或UVA)治疗。 重度患者: 糖皮质激素:控制急性严重顽固性皮损 免疫抑制剂:环孢素、甲氨蝶呤、硫唑嘌呤、吗替麦考酚酯。 皮疹好了可以自行停药吗? 特应性皮炎的治疗是一个长期慢性的过程,即使皮疹缓,也应该按时复诊,并遵医嘱加减药量。尤其是中重度或易复发的特应性皮炎患者皮损控制后,应过渡到长期“主动维持治疗”,不可自行减药或停药。以免造成病情反复。 如何“主动维持治疗”? 首先:即使没有任何症状,也要每天滋润皮肤,这样才较好的保护皮肤屏障,降低皮肤敏感性,减少微生物定植和过敏原入侵,从而减轻瘙痒和复发。 其次,在易复发的原有皮损区每周2次外用糖皮质激素或钙调磷酸酶抑制剂,能有效减少复发,延长复发时间。 日常有哪些注意事项? 1.衣:衣物宽松舒适,建议纯棉、透气的衣物。尤其是贴身衣物应避免羊毛、化纤、金属等容易致敏的材质。 2.食:食物过敏在儿童特应性皮炎中可见,故避免食用致敏食物。但无需过分忌口。 3.住:也就是生活环境,保持适宜的环境温度,室内勤通风。避免接触尘螨、动物皮毛、花粉等过敏原。还要避免使用地毯、羽绒被等可能有潜在过敏原的生活用品。 4.行:制定适合自己的运动计划、坚持每天锻炼身体的同时,尽量避免过热和出汗过多的激烈运动。外出应防止过度日光曝晒,避免高致敏性的场所,如装修市场、动物园、恰逢花季的植物园。如果必须前往上述场所,请佩戴口罩。 5.洗:是特应性皮炎患者需要特别注意的一个问题。避免过度洗浴洗澡次数不宜过多,每日一次或隔日一次即可;淋浴10分钟或更短的时间。不要使用过热的水烫洗;禁用碱性肥皂、刺激性过强的沐浴用品,用力搓洗严格禁忌;另外,洗澡后立即涂抹润肤霜非常重要,必须坚持润肤剂的长期使用。选用不含香料的、低致敏性的油基乳膏或软膏,更有利于保湿。 6.避免搔抓。

发布了文章

慢性荨麻疹需要忌口吗?

许多人认为食物过敏是慢性荨麻疹(chronicurticarial,CU)的原因,事实上,只有在不到2%的病例中,食品本身或者食品添加剂是导致慢性荨麻疹的原因。有许多报道表明CU与食物中的组胺或者组胺不耐受之间存在关联,但是缺乏前瞻性研究。对此,JeeHeeSon等研究者通过前瞻性研究评价了饮食中组胺摄入对荨麻疹的作用,并探讨了无组胺饮食对成人慢性荨麻疹患者的影响。研究结果2018年发表于《AnnDermatol》杂志。该研究纳入22名成年CU患者,在4周内禁止食用含有大量组胺的食物,采用荨麻疹严重程度评分(USS)和荨麻疹活动评分(UAS)对严重程度进行评价,并测定血浆组胺水平和二胺氧化酶活性。结果发现,USS和UAS评分在无组胺饮食前后均有显著差异。与基线相比,无组胺饮食后血浆组胺水平显著降低,但DAO活性没有改变。据此,组胺摄入量可能与CU的严重程度有关,无组胺饮食有助于CU的治疗。 临床上,许多荨麻疹患者的食物过敏原IgE检查为阴性,但是患者报告的所谓“食物过敏”导致荨麻疹加重却很常见。 这可能是由于一些食物含有大量的组胺,摄入后会出现不耐受现象,表现为过敏样症状,如:打喷嚏,脸红,头痛,腹泻,甚至呼吸短促。对此现象的解释是:CU患者摄入的组胺代谢紊乱,组胺的粘膜通过率增加。 因此,当进食某种食物后荨麻疹加重,食物IgE却是阴性,就要特别注意食物中是否富含有大量组胺了。 认识一下“组胺” 组胺是一种从体内肥大细胞释放的化学物质。如果体内的组胺水平过高,有些人会出现组胺不耐受,出现头痛、荨麻疹、面色潮红、打喷嚏、呼吸困难以及组织肿胀等症状。在JeeHeeSon等的研究中,患者在进行无组胺饮食4周后,荨麻疹症状明显改善,血液中组胺水平降低。其他研究也有类似发现,吃低组胺饮食的患者荨麻疹发病时的症状减轻。 低组胺饮食要牢记 高组胺饮食要回避 哪些食物是高组胺饮食,在荨麻疹治疗期间需要回避或者限制摄入呢? 组胺含量高的食物包括酸奶、腌制或熏烤过的肉类、草莓和樱桃等水果、菠菜、西红柿、茄子、酒精饮料、发酵食品、快餐、罐头以及一些调味料。 一些医生也建议不要吃剩菜,剩菜可能存在微生物污染,其组胺含量可能要高于新鲜食物。 此外,一些食品、饮料、添加剂和药物也被认为有助于组胺的释放或抑制分解组胺所需的酶,包括柑橘类水果、坚果、酒精饮料、茶叶、巧克力、食品添加剂、食品防腐剂等。 改变饮食,远离荨麻疹 慢性荨麻疹患者在接受治疗的同时可以改变一下自己的饮食,缓解自己的症状。总体来看,组胺含量高的食物中加工类食物占了很大一部分。其中主要是一些腌制肉类、鱼类、罐头、调味料,长期使用这类食物不仅会增加荨麻疹的发病率,还会增加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消化道疾病的可能性。所以,减少这类食物的摄入,不仅对于控制荨麻疹,对保持自己的身体健康也有重要意义。 健康生活,避免诱因 除了改变饮食习惯,改变生活方式也是缓解荨麻疹的有效方式。压力过大、温度变化、运动、阳光照射、细菌或病毒感染都是荨麻疹的重要诱因。一旦患上荨麻疹后,莫惊慌,找到可能的诱因,严重时及时就医,改变不良的饮食和生活习惯,放松心情。许多荨麻疹患者在经过专业的治疗、改善饮食和生活方式后,症状都得到了缓解。 控制荨麻疹,远离高组胺和加工食品,从每一顿健康的营养美食开始吧!

发布了文章

身上的咖啡斑,可能并没有那么简单

咖啡斑是一种较常见的色素沉着性皮肤病,约10%-20%正常人群可在出生时、婴儿期或儿童早期出现咖啡斑,并可随身体而增大,不会自行消退,1%的正常青年人可以有2-3个咖啡斑。其颜色就像是咖啡和牛奶混合之后的颜色,因此人们给它起了一个很形象的名字"咖啡牛奶斑"。 咖啡斑呈圆形、卵圆形或不规则的黄褐至暗褐色斑片,大于0.2厘米,与周围正常皮肤界限清楚,其表面皮肤质地完全正常。除掌趾部外,任何部位均可出现,但多发于面部和躯干。部分咖啡斑呈节段型分布,即咖啡斑较多的局限于身体的某些特定部位。 尽管咖啡斑在正常人群中不少见,但也有可能是系统性疾病的一种标志,如神经纤维瘤病、多发性黑子综合征、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等。 哪些咖啡斑是需要特别留意的? 当咖啡斑(青春期前>5mm,青春期后>15mm)超过六个时即显示可能有神经纤维瘤存在,此时应密切追踪全身各系统是否有肿瘤,生长发育是否有异常,一旦出现以上症状,需立即到医院进行就诊 人们常提到的1型神经纤维瘤病(NF1)是什么? 1型神经纤维瘤病是一种复杂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由NF1抑制基因的种系突变引起。在美国、欧洲、亚洲多个国家和地区已被认定为罕见病,中国暂无流行病学相关数据,根据人口比例推算发病率约为5/100万。 大多数情况下,NF1在儿童期发病,患儿的皮肤、骨骼、神经等多种系统都可能会受到侵害。随着年龄增长,NF1患者会产生各种多发的、渐进性的损害,导致其出现逐渐加重的疼痛、畸形、毁容、功能障碍。更可怕的是,这种疾病还具有一定恶变倾向。在NF1患者中,大约有50%表现为丛状神经纤维瘤(PN),据统计NF1患者发生恶性肿瘤的可能性是普通人群的4倍,预期寿命也比一般人群缩短10~15年。同时,NF1患者的心理和经济压力很大,需要更长时间、更频繁的住院,终身住院率是普通人的4倍,严重影响患者的认知功能和社交功能。 咖啡斑可以治疗吗? 咖啡斑不会恶变,一般不需治疗,但如果长在面部等暴露部位比较影响美观,则可选择治疗。治疗咖啡斑的方法有很多,目前用得比较多的是激光治疗咖啡斑,如调Q755、调Q532、IPL等。 多数患者在多次治疗后可以取得满意效果,但是也有的患者在完全治愈后又复发,因此疗效无法预料,患者要有一定的心理准备,当然治疗效果与年龄、部位、咖啡斑颜色深浅及形状等有关。

发布了文章

荨麻疹护理小知识

荨麻疹俗称“风疹块”,特征表现为:皮肤或者黏膜的暂时性红斑或风团样水肿,大部分急性荨麻疹会在几分钟至几小时内消失。儿童荨麻疹与成人荨麻疹不同,可能会伴见或由感冒、发烧、咳嗽、拉肚子等常见的细菌或病毒感染所诱发。由于荨麻疹发的病原因相对复杂,为避免复发或者诱发其他疾病,需要积极主动进行相关的治疗。注意事项:1.不可抓挠荨麻疹发病的时候最明显的症状就是瘙痒难耐,有一些患者忍不住这样的痛苦所以说用手去抓皮肤,抓挠皮肤是不可以的,否则会让血液释放出现金的组织胺,引起皮损的增加,瘙痒感会更严重。如果瘙痒症状严重的,可以局部用炉甘石洗剂外涂或者温水或生理盐水外敷,每次10~20min,2~3次/d。2.尽量远离过敏环境荨麻疹患儿应该尽量远离过敏环境,在一个通风的环境下进行治疗,因为有利于荨麻疹患儿的血液循环恢复正常。3.饮食要注意荨麻疹患儿在饮食方面也要特别的注意,避免食用可疑致敏食物(可能的有海鲜、河虾蟹,牛羊肉,昂刺鱼,菌菇类,红枣,桂圆,巧克力等)多吃一些蔬菜,水果,富含维生素的食物是非常有必要的。4.加强运动荨麻疹患儿发病其实与免疫力方面有一定的关系,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加身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对于病情是有很大的帮助的。

发布了文章

宝宝身上的痣需要切除吗?

现在很多家长会通过科普知识以及自媒体的宣传,去了解到和关注这个疾病。这个痣是不是会变成黑素瘤?什么情况下要去干预?那我们如何去判断色素痣的良恶性:现在很多科普文章也会提到的黑素瘤的ABCDE法则:  Asymmetry(不对称)︰正常痣或雀斑是完全对称的。通过正常的痣画一条线,你能把痣分成对称的两半。如果是皮肤癌的情况下,两边则不会对称。  Border(边界)︰不规则痣的边界或边缘不均匀,模糊不清或呈锯齿状。  Color(颜色):正常的痣颜色统一。如果痣上出现了多种颜色,则会被认为异常,包括颜色加深或者变浅等。  Diameter(直径)︰痣的直径如果大于橡皮擦(6毫米),会被认为异常。这种异常痣可能不会出现任何其他异常特征(颜色、边界、不对称等)。  Evolution(进展)︰进展是指已经存在的痣在对称性、边界、颜色和直径上发生的任何变化。这一类是比较官方和科学的讲法。不过也都是通过眼睛去看、尺子去量,来初步排查一个痣有无恶性的可能,是否有需要去动手术切掉;但最终确诊痣的良恶性,还是有赖于显微镜下检查切除的组织以及病理报告来判定。

发布了文章

宝宝湿疹科普

婴儿湿疹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发生在婴儿身上的炎症性皮肤病,其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以遗传因素为主,其他包括了婴幼儿皮肤屏障功能薄弱、接触过敏原、皮肤过于干燥等因素有关。其具有对称性、瘙痒性、复发性、渗出性和反复性等特点。 主要病因: 1、遗传因素 如果家里有过敏性皮炎或者容易过敏的父母、兄弟姐妹,则患儿也比较容易出现过敏性的皮肤疾病,包括湿疹。 2、皮肤屏障功能差 容易得湿疹的宝宝皮肤通常比较薄,里面的角质层结构有异常,皮肤含水量下降、皮脂含量降低,导致皮肤保护能力下降,皮肤炎症容易发生。 3、细菌感染 皮肤保护能力下降容易导致细菌感染,细菌感染有进一步破坏皮肤保护能力,有合并感染时需及时抗感染治疗。 日常护理: 1、湿疹宝宝的头等大事就是加强润肤,避免皮肤干燥,可根据季节和气候干燥程度给患儿选择合适的润肤剂,每天可以多次涂抹。 2、要注意皮肤的清洁,避免汗液、口水、食物等刺激皮肤。 3、患儿衣服要保持宽松、柔软、透气,尽量选用全棉亲肤无刺激的材质,避免刺激皮肤,也不要给患儿穿过多的衣服,以免患儿过热出汗或者加重瘙痒。 4、如果患儿对尘螨或者其他吸入性过敏原过敏,要定期打扫卫生,注意保持房间通风,降低空气中致敏物浓度。 5、如果患儿会抓挠,要及时修剪宝宝指甲,避免患儿抓伤自己和感染。


暂无更多

关注

挂号

问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