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点滴滴,为了您的健康打开
关注数内容数
4378

刘盈

乌镇互联网医院

对口腔疾病的诊断治疗有丰富的经验。

全部动态
文章
视频
回答
全部
高血压
糖尿病
感染
口腔溃疡
便秘
感冒
痔疮
过敏反应
肥胖





发布了文章

冬天吃水果既要当令又要懂吃

来源:羊城晚报  一到冬天,很多人都容易出现皮肤干燥、头晕嗜睡等症状,这时如果能吃些生津止渴、润喉去燥的水果,会使人顿觉清爽舒适。那么,冬季吃什么水果好呢?该如何吃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中医科梁健宁中医师给我们一一解释。  要知道:冬季要吃这些水果  冬天的时令水果很多,当令的有橙子、橘子、香蕉、苹果、梨等。梁健宁称,各种的水果都有自己的营养价值,而中医认为水果分为寒凉、温热、甘平三类,所以在吃水果前首先要了解水果的特性。  橙子:味甘、酸,性凉,具有生津止渴、开胃下气的功效。  橘子:味甘酸,性温,具有开胃理气,止咳润肺的功效。  香蕉:味甘,性寒,可清热润肠,促进肠胃蠕动。  苹果:味甘酸,性平,具有生津止渴、益脾止泻、和胃降逆的功效。  梨:味甘、微酸,性凉,可助消化、润肺清心、消痰止咳、利尿润便。  杨桃:味甘酸,性寒,具有清热生津、利水下气、助消化的功效。  柿子:味甘、涩,性寒,有清热去燥、润肺化痰、止渴生津、健脾等功能。  对于水果的食用,他建议因应个人寒热不同的体质,以及健康情况的差异,在均衡多样的前提下,有选择地食用适合自己的水果。例如大便秘结的人,可以适量多吃橙子、苹果、香蕉之类的水果;肺热咳嗽的人,则可选择橙子、雪梨、荸荠等。而脾胃虚寒的人,则不宜食用过多寒凉的水果,如梨、香蕉、杨桃、柿子之类;腹泻者忌吃香蕉,因其有润肠、促进胃肠功能的作用;糖尿病的患者要注意避免食用梨、柿子等含糖量高的水果;大便秘结则不能食用橘子之类热性的水果。  如何吃:冷吃热吃功能大不同  有人说冬天少吃寒凉水果,又有人说将水果热着吃没营养,到底哪种说法正确呢?梁健宁表示,在冬季,天气较为寒冷,因此对于老年人和体质虚寒者是不宜多吃水果的,但是通过浸泡在热水中或者放到微波炉中加热的食用方法,是可以减少水果在进入胃肠道的时候对肠胃的刺激。但在加热的过程中要注意,温热即可,不需要煮熟,这样更能保存水果的营养。  他称,进食水果主要是摄取维生素C、胡萝卜素、钾离子、膳食纤维等的营养。而加热会破坏维生素C和维生素B族,而胡萝卜素等即使加热到100℃也不会被破坏,所以适当的加热是不会使水果中的营养物质损耗太多。  而部分水果煮热、煮汤更能提高其营养价值或改变其性味,使之更能为人体吸收。例如苹果中富含果胶,未经加热的生果胶有软化大便缓解便秘的作用,煮过的果胶却会摇身一变,具有收敛、止泻的功效。而像香蕉、梨等寒性的水果,蒸煮后能够使其寒性减退,寒咳的患者也能适量食用。  何时吃:吃水果时间上有讲究  何时进食水果好呢?既往人们通常是习惯饭后食用,广东人也常称水果是“饭后果”。但是最近的研究建议,在饭前吃水果可能更科学。主要是因为在饭后,有食物的阻滞,此时吃水果会给消化功能带来更大的负担,增加饱胀感,影响某些营养素的吸收。然而,如柿子等含有较多鞣酸的水果则不宜空腹吃。若空腹食用的话会较易导致胃结石的形成。因此,更多地了解水果的特性,更能充分吸收和利用水果的营养,而不会适得其反。  对于中老年人来说,脾胃的功能会有所下降,因此“量少而精”更符合他们的生理状态。在《黄帝内经·顺气一日分为四时》篇中,对冬季的描述是“……冬藏,是气之常也,人亦应之……”意思是冬天的时候,人体气的变化正常状态下会逐渐敛藏起来,生物活性会有所降低,我们的生活也应该顺应它的变化。因而,在日常生活上也要顺应季节的变换,在饮食上做到少吃多餐,这样才符合养生之道。  提醒  别只钟爱一种水果  梁健宁建议,最好能多吃不同类型的水果。每样水果都有其不同的营养价值、不同的性味。只钟情于单一的水果,可能会导致营养的不均衡而出现问题。如橘子性温,吃橘子过多会出现“上火”,诱发舌炎、牙周炎、咽喉炎等。  每天该吃多少的水果呢?国际上推荐为2个单位水果(1杯果汁、1个中等大小水果相当于1个单位)。按《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推荐,每天吃水果总量为100-200克。品种选择要多样化,可以尽量多吃几种水果。

发布了文章

低脂饮食有助杀死癌细胞

来源:广州日报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一项新研究表明,饮食干预有助于杀死癌细胞。小鼠模型研究显示,患白血病的肥胖小鼠在化疗前将食物由高脂饮食改为低脂饮食后,其预后明显改善,存活率也显著提高。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癌症。研究发现,在患这种癌症的儿童中,三分之一体型肥胖,他们进行化疗的效果相对较差,化疗后的复发率也比正常体重儿童要高出50%。很明显,肥胖不利于白血病的治疗,但这种状况是否可以通过减肥而改善,尚未得到证实。  为寻找答案,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史蒂文·密特尔曼博士领导的研究小组在小鼠身上进行了测试。他们将长春新碱(一种抗肿瘤药)用于治疗患有白血病的肥胖和非肥胖小鼠,并对小鼠的饮食进行调整。结果发现,如果在开始化疗前将肥胖小鼠的饮食从高脂改为低脂,小鼠的预后会显著改善,其存活率也显著提高。  密特尔曼指出,饮食干预或有助于杀死白血病患者的癌细胞,饮食习惯的简单改变就可能提高患者的存活率。

发布了文章

全家健康饮食有助"糖友"控糖

来源:广州日报  在糖尿病发病率日趋增高、年轻化的当下,家庭的配合对于糖尿病患者的规范治疗十分重要。“由于糖尿病患者的起居饮食生活方式都有很多讲究,家人动员起来,一起保持健康生活,能很大促进患者康复的信心。”  不足二成农村“糖友”自测血糖  薛耀明教授介绍,糖尿病是一组由多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终身性代谢性疾病,如果长期得不到良好的血糖控制,随着时间的推移最终可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系统的损害,累及心脏、脑、神经、肾脏、视网膜及肢体等,出现冠心病、脑梗死、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甚至失明、肢体坏疽甚至截肢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  糖尿病作为一种终身性慢性疾病,仅靠医护人员在医院短期的治疗与管理并不能实现血糖的长期达标,绝大多数时间都需要患者进行自我管理。然而,一半以上糖尿病患者缺乏糖尿病教育,低于1/4糖尿病患者家属接受过相关培训。薛耀明表示,在我国具有家庭自测血糖行为的患者城市为40%左右,农村则不足20%。  家庭支持得力有助“控糖”  “血糖管理重在平时,糖友自身的管理自然很重要,但是家人的监督和关爱也同样必不可少。” 专家表示,糖尿病因病程长、病情易波动反复、治愈困难、需长期服药、部分患者需要注射胰岛素、并发症多等特点,更是一种心身疾病,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产生焦虑等不良心理,影响病情。良好的家庭支持为患者提供了一个正性的心理环境,提高了治疗的依从性,增强了战胜疾病的信心,达到长期控制疾病的作用。  例如糖尿病患者的家人应该和患者共同学习糖尿病知识,做为糖友的后勤保障,家属应该和糖尿病患者一起健康饮食、全家动员一起运动、提醒并协助患者规范地进行血糖监测、督促监督患者按时、按量使用药物、在患者发生低血糖时,能够及时准确地进行救助。同时,还应为患者带去鼓励、关怀与支持。这些来自家庭的有力支持,对帮助糖尿病患者提高心理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稳定血糖,降低急慢性并发症,获得长期受益产生积极的、重要的作用。  “试想你当着一个减重的人猛吃蛋糕雪糕火锅,他能抵挡得住吗?对于控制饮食的糖尿病患者来说也是一样的。”薛耀明说。  澄清:“控糖”不是不能吃米饭 “苦味”食物降糖无根据  不少糖友认为,治疗糖尿病的关键在于控制血糖,甜的东西不能吃,连含有淀粉的米饭都不能吃。专家表示,控制血糖只是其中一项措施,平时科学饮食的要点是“均衡”,控制每日摄入的总热量,并非半颗米都不能吃。坊间还传闻,吃“苦”味的食物可以“降糖”,比如苦瓜。薛耀平说,这个说法也是没有根据的。实际上,糖尿病患者也并非一点糖分都不能摄入,也可以摄入部分有“甜味”的代糖。  支招:居家“控糖”注意这些细节  控制体重:早期轻症仅通过减肥也可能治愈  薛耀明介绍说,肥胖是公认的糖尿病高危因素。控制体重是防治糖尿病的重要措施。临床发现,早期因肥胖导致的轻症糖尿病患者,如果一年以内减重15公斤,60%可以恢复正常的血糖指标,达到治愈。  坚持服药:并非血糖达标就可擅自停药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类的各项功能都会正常退行,包括调节胰岛素作用的功能。大部分糖尿病患者都必须坚持终身服药,只有极少一部分的人能够达到停药。而血糖数值也不是诊断糖尿病的唯一标准。所以按照医嘱长期规范服药很重要,不得光看血糖指标擅自停药。  足部护理:秋冬泡脚要注意细节  “糖尿病足”是常见的糖尿病症状之一。秋冬季更是糖尿病足极其容易发作的季节。薛耀明提醒,“糖友”在秋冬季尤其需要注意足部保暖和卫生情况,避免因足部受凉导致血管收缩引发症状;冬天泡脚要注意水温不能过高,最好不要超过37摄氏度。泡完脚后务必用吸水性强的柔软毛巾擦干脚,尤其是脚趾之间不能忽略。冬天最好不要用电热毯、热水袋或加热器等烘脚。

发布了文章

喝醋能软化血管吗?

来源:山西日报  食醋的主要成分是醋酸,作为调味料合理摄入能开胃、消食。但摄入的醋酸不会溶解血液中的物质,没有实验证明喝醋能起到降低血脂和软化血管的作用。相反,直接喝醋可能对口腔、食道和肠胃造成损害。  民间和网络上长期流传着喝醋能软化血管的说法,认为动脉硬化斑块是钙化的问题,而醋酸可以溶解血管中的钙质,从而达到软化血管的目的。喝醋真能软化血管吗?  食醋的主要成分是醋酸,作为调味料合理摄入适量食醋能够起到开胃、消食等作用。但摄入的醋酸不会溶解血液中的物质,没有实验证明喝醋能起到降低血脂和软化血管的作用。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教授洪昭光介绍,动脉硬化斑块最主要的问题并不是钙化。动脉硬化斑块分为硬斑块和软斑块,钙化的硬斑块并不危险,而主要成分为脂肪的软斑块很容易破裂,造成血管堵塞。另外,喝下的醋也不会溶解血液中的脂肪。醋酸在小肠中就会被碱性消化液中和,能够吸收进血液的醋酸非常有限,而且很快就会被血液的稳定系统清理掉,故而醋酸不会改变血液的酸碱度,也不能软化血管。  直接喝醋不仅没有益处,相反会带来一些危害。专家认为,由于醋酸具有一定的腐蚀性,喝醋时与醋接触到的口腔、食道和肠胃都会受到刺激。胃溃疡患者空腹喝醋会刺激娇嫩的胃黏膜,腐蚀溃疡,造成剧烈的疼痛。  事实上,食醋有助于软化血管、降血脂的说法并非空穴来风,而是起源于10多年前一些动物实验和流行病学调查,但这些研究本身非常初步,后续也没有更可靠的实验结果予以证实。  动脉粥样硬化在40岁以上的人群中发病率高达六成,尽管不能通过喝醋来软化血管,但可以通过戒烟限酒、均衡营养、加强运动、平衡心态来改善和控制病情。  对于市面上各种打着健康饮品旗号的醋饮料,专家提醒:这些产品宣称的功效都缺乏证据支撑,即使具有宣传描述的营养成分,以每日的摄入量来看,其功效也微乎其微。此外,消化道溃疡患者等不宜食醋的人群应该尽量避免饮用。  尽管不建议直接饮用,但醋作为一种调味料合理摄入对健康有益。口味偏咸的人可以使用食醋代替盐和酱油等调味品,有利于降低罹患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此外,食醋会增加饱腹感,对减肥和控制血糖都有益处,专家建议醋的每日摄入量不超过6毫升。





发布了文章

健康养生:一年一度体检季你的甲状腺还好么?

来源:央广网  临近年底,不少公司都迎来了一年一度的身体检查。而甲状腺已成为体检中最常发现问题的器官之一。  其中,甲状腺结节非常常见。随着年龄的增加,发现率不断增加。50岁以上基本人群当中一半都会出现甲状腺结节,只是有大小和性质不同之分,绝大多数是良性,非常少的一部分是恶性。  甲状腺疾病与辐射有关 与饮食关系不大  现在甲状腺疾病的发病率呈现全世界范围增长,包括中国、美国、意大利、韩国,因此大家认为可能和周围的辐射有关系。因为甲状腺就在颈部皮肤后,它与外界几乎也就一层皮肤隔着,它对周围的辐射特别敏感,而且这么小的器官,与一个蝴蝶一般大,负责全身的新陈代谢,所以它的细胞增殖是很快的。越是增殖快的细胞,对辐射就越敏感,所以,当辐射比较高的话,容易得癌症。目前还没有特别证据证实甲状腺癌与饮食有关系。  甲状腺结节与癌症的关系 超声检查有必要  甲状腺结节不容小觑。比较大的甲状腺结节会引起颈部不适、发胀。有些人在吃东西时,会感觉发噎。但如果是甲状腺癌的话,较大的甲状腺癌或者是位置不好的,靠近神经的甲状腺癌,会导致病人处于声音嘶哑,这是最主要的表现。  建议每年做一次甲状腺超声检查。超声价格便宜,而且无创,对身体没有任何害处。一般超过两三个毫米的结节,超声都能发现。  甲状腺结节是统称,是甲状腺上长出一个结节样的东西,在定性之前,就叫结节。  结节可能形成团块,一旦团块做手术,做穿刺定性之后,根据其性质可分为结节性甲状腺肿,或者是肉芽肿、甲状腺炎、甲状腺瘤或甲状腺癌。  长了甲状腺结节要不要切掉?找专业医生很关键  并不是所有的甲状腺结节都需要一刀切。甲状腺结节的治疗,需要专业医生根据患者本身进行综合评估后,制定科学合理治疗方案。

发布了文章

每静坐超过一小时静脉血栓风险增加10%

来源:广州日报  在日前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管外科开展的“栓不住,动起来”患教义诊活动上,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管外科主任常光其教授介绍,静脉血栓栓塞症是个主要发生在腿部和肺部、具有致死性风险的疾病,如果腿部发生红肿或者发热等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  该病发病率高、致残率高  血栓形成是指在动脉或者静脉中形成血栓,是三大致死性心血管疾病(心脏病、中风和静脉血栓栓塞症)的根源。其中的静脉血栓栓塞症是指在腿部和肺部发生血栓,不像心脏病和中风那样被人重视。  国际血栓与止血学会提供的资料显示:全球每16秒就有一人患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每37秒就有一人死于该病,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是最常见的院内死亡原因,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的特点。  但更可怕的是很多时候静脉血栓形成了却并没有什么明显的症状。一旦血栓脱落,栓子会随血流到达肺部阻塞血管,发生非常凶险的肺栓塞,临床医生几乎没有时间去抢救患者,严重者可在1~2个小时内死亡,且度过危险期的患者中依然存在致死性肺栓塞的复发风险。  住院、手术、久坐是高危因素  住院、手术和久坐不动都会让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提高;而且随着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如今患静脉血栓的人群中年轻人越来越多。很多年轻人饮食不注意,高脂肪、高胆固醇,不喜欢吃蔬菜爱吃肉,喝水少,造成血液黏稠,导致静脉血栓的发病率增高。  另外,数据显示,每静坐一个小时,患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会增加10%,坐90多分钟会使膝关节血液循环降低50%。这就意味着那些久坐不动的办公室人群也处于风险当中。  下肢肿胀需马上就医  常光其介绍,静脉血栓最明显的症状就是下肢肿胀、疼痛、皮温升高,因此一旦发现这些症状,最好马上就医,可以做血管超声帮助诊断。  “很多患者反映,我逛街走路时间久了下肢也会疼痛肿胀啊?怎么区分呢?”常光其表示,走久了疼痛是以肌肉的疲劳为主,休息过后会好转,与静脉血栓的肿胀完全不同,静脉血栓的特点是先肿胀,再有胀痛,这种痛不是很剧烈那种,是可以忍受的,主要以肿胀为主。如果小腿肿胀很久,休息过后也不能缓解,此时就要警惕静脉血栓了。“最好是一发现肿胀就就医,早期干预治疗效果会好很多。”  另外,也要注意跟动脉血栓相鉴别。动脉血栓以下肢的剧烈疼痛为主,不肿胀或者肿胀不明显,动脉血栓也很凶险,所以建议无论是肿胀还是疼痛,只要下肢出现不适症状就要第一时间去医院就诊。  很多患者就诊时不知道该看什么科,常光其表示,应该挂急诊外科,马上启动抗凝治疗。  抗凝治疗一旦启动持续终身  但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又是可防可治的,早期发现并积极治疗,预防肺栓塞的发生,可以显著降低死亡率。  常光其建议,积极主动参与运动锻炼,将有效减少血栓风险。如果长时间处于制动状态,比如驾车或乘飞机进行长途旅行,甚至是在办公桌前久坐,尤其是弯着膝关节,建议花一点时间站起来,伸展腿部,并且在附近走动一下,这对健康的血液循环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因病需要卧床的患者,主动活动下肢也非常必要,可以有效降低院内肺栓塞的发生。  至于治疗,常光其表示,目前国内外临床指南都指出,抗凝是预防和治疗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基石。需要提醒的是,抗凝治疗一旦启动就要持续终身,患者不可随意停药。

发布了文章

火锅也堵不住谣言的嘴拿起科学之箸,踏实吃吧

来源:科技日报  天冷加衣,身冷吃火锅。在气温日渐走低的初冬,与三五好友围坐一团,来一顿热气蒸腾、香气四溢的火锅,边涮边聊再来点小酒,那种从胃到心的幸福感别提有多惬意。  虽然关于“久煮的火锅汤会致癌”的谣言早已糊弄不了我们,但是又有一些新的关于火锅的谣言,让“火锅控”们在大快朵颐的同时也心生疑虑。比如,走红网络的自然火锅发热包对人体健康有害;好吃到让人停不下来的火锅竟然是因为加入了罂粟壳;吃完火锅衣服味道越重就说明火锅里添加剂越多……这些是真的吗?   谣言一    自热火锅发热包对人体健康有害  如今,一款号称懒人必备的自热火锅迅速蹿红网络,不少有名的火锅品牌都纷纷推出了这种产品。它不用火、不用电,也不用锅,只需加入一杯冷水等上十几分钟,无论在郊游还是在火车上,都能让你吃上一餐热气腾腾的火锅。但是最近却有传言称,这种自热火锅的发热包可能对人体健康有害。  “自热火锅的加热包与我们常用的暖宝宝类似。发热包不直接与食物接触,如果盛放食物的器皿不会在高温下迁移释放有毒物质,那么对食物而言,就是安全的。”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朱毅说。  自热火锅的原理,是通过发热包内的生石灰、碳酸钠和水反应快速放热,提供最初的热量,再通过铁粉、铝粉、镁粉持续氧化放出热量。发热包会使水的温度达到90摄氏度以上,并通过其产生的高温水蒸气来加热食材。  虽然这种自热食品的发热包对人体健康无害,但却会因使用不当导致爆裂。如果大量水蒸气在封闭环境下囤积,可能会变成“小型炸弹”,发生爆炸。所以,在食用自热火锅时千万不能把盖子的透气口堵住,并要注意环境通风。  不仅如此,朱毅还提醒消费者:“自热式火锅目前缺乏行业规范,产品也良莠不齐,火锅调料、配菜等的食品安全问题也在所难免。”因此,消费者最好通过正规渠道购买大品牌产品,以便尽可能减少风险。同时,食用时也要防止高温引起的烫伤。  谣言二    衣服残留火锅味越重则添加剂越多  大冷的天儿,没有什么比来一顿火锅更实在的了。如果说“火锅控”们还有一丝顾虑的话,那就是吃完火锅后,衣服上的味道浓郁而且久久不散。  “吃完火锅衣服上味道越浓,留得时间越久,说明汤底的添加剂就越多”。最近,这套判断火锅店汤底添加剂的“民间土法”,在网上传得沸沸扬扬。  真的是这样吗?吃完火锅后,衣服上的味道是从哪里来的呢?朱毅告诉科技日报记者:“麻辣火锅里香辛料的味道被水蒸气带到空气中,就会附着在衣服上,而且油滴里的香味分子在衣服上不容易挥发。而味道持久度和浓烈度又与通风情况、衣服材质有关,清油火锅就不会有太大味道,牛油火锅的味道就会很重。”  细心者不难发现,在火锅店吃火锅后衣服上的味道,要比我们自己买火锅底料在家吃火锅后衣服上的味道大。于是,有人怀疑,这是火锅店的火锅加了传说中的“一滴香”导致的。  “在食用火锅的过程中,可以观察火锅的油。如果火锅油量不是很大,但是味道却特别香,那就比较可疑。”朱毅表示,但用衣服上气味的残留时间和浓烈程度,来判断火锅是否用了“一滴香”并不科学。即便火锅汤底使用了“一滴香”等添加剂,也不存在加入的添加剂越多,衣服上的味道就越大的情况。  西南大学食品安全学院教师刘文宗认为,某些人群可能对气味比较敏感,某些衣物材质也可能更容易被气味附着,加之其他外界因素,不能仅凭衣服上残留的味道,来估算添加剂的加入量。至于添加剂含量的检测,应通过专业人员使用专业仪器进行。  值得注意的是,毛衣、羽绒服之类的衣服更容易吸附味道,冬天吃完火锅后,这些衣物上的味道会比其他衣物更加明显。想要去除衣物上的火锅味道,可以在洗澡时将衣服挂在浴室,次日再通风晾晒即可;还可以把柠檬水直接喷在衣服上,挂在通风处。   谣言三    火锅好吃到停不下来是罂粟壳在作祟  近来,有一则消息在朋友圈流传。消息称有的火锅店在汤里加入了罂粟壳,使得味道更好,让人越吃越想吃,最终上瘾,还附上了所谓的“罂粟壳”的照片。  但经证实,该照片上的罂粟壳,其实只是我们做牛羊肉时常用的合法香料草果。说白了,错把草果当罂粟壳,是因为二者在外形上略有相似。但其实,稍加辨识就能看到两者的差异,罂粟壳的顶部有一个像放射线一样的圆盘,而草果没有。此外,罂粟壳的表面相对比较光滑,样子也比草果要好看一点,而草果的表面不怎么光滑,沟壑也比较深。  罂粟壳中有吗啡、可待因、罂粟碱等。1985年起,它就作为特殊药品被特殊管制起来,严禁流入非药用渠道。可惜重典之下,并未令行禁止。  那么,问题来了,加了罂粟壳的火锅,是不是就会好吃到让人停不下来?针对这个话题,朱毅曾做了一个简单的小样本双盲实验,将罂粟壳和草果,分别以相同份量,加入一样底料的麻辣火锅和清水火锅中烧煮半小时。结果,吃货和非吃货们瞎蒙一番,并没吃出味道上的差异。  “双盲试验中吃不出区别,这是一个事实。但看到加了罂粟壳,你会觉得更好吃,是因为这种好吃是心理上的,就像医生给你开的安慰剂一样。”朱毅笑言,罂粟壳提味增香是个幌子,最多是心理暗示。  那么,如果火锅店不惜铤而走险,把被放大的传说当现实,在火锅中加入罂粟壳吸引顾客,常吃的人们会不会上瘾?朱毅解释说,罂粟壳中的阿片类生物碱含量很少,吗啡含量也只在0.05%—0.5%。而鸦片中是10%左右,药用吗啡是30%以上。况且罂粟壳中这个数量级的吗啡,还要加入火锅汤中,再通过涮菜吸附的汤汁部分进入人体。  “除非敏感体质,对大多数人而言,即便吃了有罂粟壳的火锅变成瘾君子的可能性也不大。”朱毅强调,不良商家在火锅中非法添加罂粟壳,含有的吗啡即便微量也逃不脱如今检测仪器的法眼。

发布了文章

纠结过去引发中年危机人到中年这些错别犯

长命百岁,是对老人的一种美好祝愿。那么,如何养生?如何预防身体疾病?如何保持健康的体魄?成为我们最关注的话题。人民健康网推出《金台养生园》栏目,为您盘点最养生的生活方式,带您走进健康园地。  纠结过去引发中年危机  人到中年,肯定会经历人生的各种酸甜苦辣,这些事深深浅浅地刻在记忆中,变成带笑或带泪的记忆。不少中年人对曾经或正在发生的事情耿耿于怀,加重了心理负担。如果对某些事无法释怀会很痛苦,也会让人忧心忡忡、焦虑不已。如果将令人不快的事憋在心里,日积月累,就会像癌细胞一样扩散,令人身心俱疲,影响身体健康。美国“博闻网”刊载的一项调查显示,75%的颈椎疼痛、80%的头痛、99%的腹胀以及90%的疲劳都是由负面情绪引起的,健康状况与情绪波动息息相关。  人到中年最该忘记五件事  追不回来的债。人一辈子会欠两种债:金钱债和人情债。两肋插刀过的兄弟在自己有难时消失无踪;慷慨解囊过的朋友自此绝口不提还钱的事。无论情感还是利益,如果一直记在心上等于要继续为这些要不回来的“债”支付高昂的健康利息,不但越陷越深,还会日夜折磨自己。最好的方法就是忘记,将这些付出打包、封存,搁置到过去的时光里,将目光聚集在当下,感恩现在拥有的幸福。  等不来的道歉。人到中年,肯定经历过一些不公和伤害,一句道歉能化解心中郁结,平复难言的伤痛。但是,人总会觉得自己的行为很合理,即便伤害了他人也浑然不觉,或者顾及面子,不愿放下身段去承认错误。一直耿耿于怀却怎么也等不来的道歉,就像期盼无中生有。何不学会宽恕,不要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  来不及说的抱歉。年轻时因冲动或赌气对别人造成的伤害,经过时间沉淀后,想和对方说声对不起,但有可能已经物是人非,彼此天各一方。心怀愧疚是一种良知,是对过往的忏悔。不妨将愧疚转变成动力,通过帮助他人来弥补曾经的过失,用善意温暖更多人。  努力后的不得志。年轻时拼命奋斗,却发现屡屡碰壁,金钱、名誉都没得到,感觉一切都付诸东流。其实,人往往只看到自己缺少的,而常常忽视已经获得的。因为得不到的东西而郁郁寡欢,却忘了要珍惜一直拥有的亲情和友情。中年人更需要一颗宁静的心,能够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付出是独一无二的。  身份带来的荣光。曾经“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如今回归家庭,琐事围绕身边;曾经享受的礼遇和关注,都随着卸任不再有。对过去权势地位的留恋,无形中把自己标签化了,被放大的荣光掩盖了自己真实的价值。成就一个人的是伴随终身的经历和体验,而不是外在的名声。  人到中年 别让不良习惯消磨你的健康  不良习惯1 不爱锻炼  锻炼身体不仅可以让肌肉强壮、控制体重,还可以让您有个强大的心肺功能。  心肺功能是一个人抵御意外事件最重要的基础。比如,对于急性消化道出血患者来说,如果合并心肺功能不全或急性心梗,则致死风险陡增。因为心功能不全的患者,既不能耐受快速补液纠正休克,也难耐受急诊内镜止血,就连最后的手术止血防线,也可能因不能耐受麻醉而无法进行。治疗中的巨大矛盾会让医生抉择困难,疗效也不佳。因此,无法从消化道出血挺过来的患者多数是这一类人。许多时候,夺取危重患者生命的,并不是原发疾病本身,而是基础状态。有些时候,连抢救成功的机会都没有,心肺功能首当其冲。  不良习惯2 过量饮酒  中国有句古话,“酒逢知己千杯少”,酒文化在中国深入人心。醉酒,则是这种文化的最高境界。  吸入性肺炎 醉酒后往往会产生严重的呕吐。正常情况下呕吐是一种保护性反射,机体意在把含有酒精的胃内容物排出体外。但人在意识不太清楚的情况下,如果仰卧位时呕吐,内容物会误吸入肺,导致严重的肺炎,甚至直接窒息死亡。  贲门黏膜撕裂症 少数情况下,剧烈的呕吐会导致贲门黏膜撕裂,即剧烈的呕吐动作使胃食管连接处的黏膜在巨大的撕扯力量下破裂,如果不慎破到小动脉,就会出现持续出血,甚至出现穿孔,导致纵隔感染,威胁生命。  急性胰腺炎 急性胰腺炎发生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之一与过量饮酒有关。暴饮暴食刺激胰酶过度分泌,如果此人有潜在胆道微结石以及胆胰汇流异常等发育问题,饮酒可以诱发胰腺炎。一旦胰腺炎发生,轻则住院一周,重症则非常凶险。  不良习惯3 不做体检  人到了中年以后,身体各个方面的机能开始发生一些细微变化,许多疾病的发病率都会悄然增高,消化道癌症的发病率也会呈几何式地增加。幸运的是,这些疾病往往,留给了我们足够的时间在它处于癌前病变/早期癌的阶段去发现它。认真地做个全身体检,验个大便潜血,做个胃肠镜,就可以发现这些癌前病变。因为早期癌很可能没有症状,只有长到足够大引起占位效应(如梗阻)或破溃出血,才会出现症状,多数确诊为晚期,往往治疗效果欠佳。  中年时兴趣好,老痴风险低  英国剑桥大学的一项新研究发现,中年时培养一些兴趣爱好,老后患痴呆症风险低。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大脑逐渐萎缩、容量变小,一部分人的认知功能出现衰退的同时,仍然有一些老人保持着很好的智力和记忆力。科学家们相信,这种可以维持思维活跃的能力,得益于年轻时多用脑获得的“认知储备”。剑桥大学的丹尼斯·陈博士带领团队对205名66~88岁的志愿者进行核磁共振扫描,以检测他们的大脑容量。随后参试者接受智商测试并完成关于兴趣爱好的问卷调查。结果发现,读书、运动、益智游戏、社交活动等中年时的兴趣对老后智力发展影响较大,认知能力的退化与职业和受教育程度等因素无关。  陈博士说:“在35~65岁所做的认知储备,可能会决定你65岁以后是否还那么聪明。想做这种储备非常简单,只要有意识地培养一些兴趣爱好,丰富自己的大脑活动即可,即使是和家里人聊天互动也是不错的方式。这样的早期预防成本很低,但它能够帮助人们以后远离医院。”  中年五种情况 晚年更虚弱  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和医学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预期寿命不断延长,然而健康寿命却没相应增加,许多老人不得不在病床上、药罐子中度过余生。近期一项英国研究发现,一个人年老体衰的程度同中年时的健康水平和生活方式息息相关。如果中年时出现行走速度、握力、体重减轻、疲惫度和运动能量消耗等5种情况,晚年身体较虚弱。  中年血压好,老了不痴呆  由英国伦敦大学学院和法国国家卫生与医学研究所联合进行的新研究发现,50多岁时血压升高,可能增加日后患上老年痴呆的风险。  研究团队从1985年开始追踪调查了8600多名参与者的血压和大脑健康状况。结果显示,如果50岁时收缩压高于130毫米汞柱,今后患痴呆的风险会增加45%;但60岁和70岁年龄组血压升高不会增加痴呆风险。这表明,中年时对高血压进行积极防治,可避免晚年患上痴呆症。  中年人五不原则保健康  工作不熬夜  人到中年,由于工作任务繁重,特别是从事各类脑力劳动的人,工作压力大,生活上长期熬夜,就可能引起因神经系统过度紧张,而导致的神经衰弱、溃疡病、高血压、冠心病等。此外,长期睡眠不足,还会造成大脑受损,促使早衰。  三餐不挨饿  有些中年人工作起来,长时间连一口水都顾不上喝,吃饭不定时更是常事,长期下去会导致水分、营养缺乏,引起胃溃疡,诱发低血糖,甚至引起昏迷、休克。只有定时定量,按三餐时间进食,才能保证大脑机能得到充分发挥,使记忆、理解、思维、分析等能力处于较为理想的状态。  玩乐不伤神  轻松、健康、适度的娱乐活动,可以调节人的神经,陶冶情操,有益健康。但玩乐过度,会使体力消耗过多、视力下降、神经疲劳。如长时间期玩电子游戏机,将会患“电脑综合征”;整夜打牌、下棋、搓麻将,会过多消耗脑力和精力,伤身劳神,影响健康。所以,中年人玩乐也应适可而止,更应注意文明雅趣和轻松舒畅。  运动不过量  适当的体育锻炼可增强体质,有益身心健康。但过量的运动会使热能大量消耗,乳酸等代谢物在血液中堆积。过度的运动量还会造成心律不齐,影响肝脏功能,导致筋骨和肌肉酸软,出现适得其反的效果。  病痛不拖延  不少中年人时常感到活得很累,经常出现头晕、乏力、胸闷、心悸、胃痛、失眠、气短、关节痛、食欲差时,还满不在乎地拖延就医,结果小病熬成大病,轻病拖成重病,以致失去治疗的良机。因为中年是承受事业压力、家庭压力、角色压力最多的阶段。所以,身体若有病兆,不可讳疾忌医,应该早检查、早诊断、早治疗。  中年时压力过大,或易导致健忘  中年时压力过大,可能导致人们不到50岁就出现健忘、大脑萎缩等症状。  德克萨斯大学卫生科学中心圣安东尼奥校区的研究人员历时8年,随访2000多名平均年龄48岁的美国男女,得出上述结论。研究人员为他们做大脑核磁共振成像、血清皮质醇水平检测并测试他们的记忆力和认知能力后发现,皮质醇水平最高的研究对象最健忘。  每天一把坚果 告别中年发福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坚果可以控制体重并促进健康。科学家表示,吃核桃、花生、胡桃等坚果都可以避免与肥胖相关的疾病,如心脏病和糖尿病。这些食品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让人感觉更饱腹的同时还能防止体重堆积,而且可以控制血糖、胰岛素和胆固醇水平。此外,它们还含有纤维、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包括叶酸、维生素E、钾和镁等。  证据表明,每天吃一盎司的坚果或两汤匙花生酱可减少中年人肥胖的风险。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学家Xiaoran Liu博士表示,饮食中添加一盎司坚果有助于防止人们成年后缓慢的体重增加并降低患上与肥胖相关的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努力加载中

关注

挂号

问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