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点滴滴,为了您的健康打开
关注数内容数
102923

叶青

乌镇互联网医院

擅长脑血管病、失眠、眩晕、头痛、帕金森病,师从上海市名老中医蔡定芳,袁灿兴教授,传承程门雪、胡建华中医大家学术理论,发挥中西医结合优势,调理治疗心脑血管疾病

全部动态
文章
视频
回答
全部
失眠
中风
出血
头晕
头痛

发布了文章

中医治疗脑卒中的优势

临床上,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具有独特优势。在中医辨证与西医相结合并施以中西药物后,辅以针灸、推拿、药浴、功能锻炼等综合治疗,能较好地促进脑卒中病人神经功能的进一步恢复和生活质量的提高。龙华医院脑病科继承海派中医丁氏内科程门雪学术思想,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中西医结合脑卒中治疗方案,在卒中急性期及恢复期的治疗当中疗效显著。发病14天内称为脑卒中急性期,中医辨证以实证为主,其中又以风、痰、瘀、热居多,所以治疗当拟祛风豁痰,清热活血为主。对于风中脏腑(伴有意识障碍)的患者,辨证属于脱症(血压下降)予以独参汤,属于闭症(血压不下降)予以安宫牛黄丸治疗。对于风中脑络(意识清醒)的患者,辨证属于阴虚(舌质红)予地黄饮子,属于血瘀(舌质紫)予以血府逐瘀汤治疗。另外对于发病4.5小时内的溶栓和24小时内血管介入治疗的患者,在血管内治疗后24小时不适合予以活血抗凝及扩血管治疗,但这期间神经保护又尤为重要。为了保障脑卒中急性期疗效,减少后遗症我们在这段治疗空白窗口期予以新的中医辨证治疗,血管内治疗后的患者以风邪偏盛的,予以小续命汤,以痰热为主的,予以星娄承气汤治疗。在急性期治疗上还可使用针灸方法:如针刺人中、涌泉、太冲、内关。临床研究发现中医在脑卒中急性期的治疗可以显著降低后期致残率。在脑卒中发病后14天至6个月称之为恢复期,也是治疗卒中后遗症,减少肢体残障的最关键时期。这阶段的治疗目前主要以中医药综合治疗及康复为主。恢复期中医辨证以虚证为主,脑病科在古代经典治疗基础上结合现在发病特点,对这一时期的辨证进行了精炼。气虚血瘀型予以补阳还五汤治疗,肝肾亏虚型予以中风回春方治疗。在此基础上引入了针灸联合推拿的综合治疗方案, 可以明显减少中风后肌肉痉挛僵硬的发生,促进患侧肢体的康复。其他中医特色治疗内容包括:中药熏蒸湿敷、热敷、药浴等治疗,同时配合关节被动活动、功能重建意识锻炼、床上移动训练、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及步行训练等治疗,主要在于预防褥疮,避免或减少后期痉挛的发生,消除废用性综合症的出现。临床验证了实施中医综合康复治疗的脑卒中患者,其预后显著优于单纯西药治疗的患者,在减少肢体残障方面疗效优势明显。

发布了文章

这是治疗失眠“最好”的粥:试试能不能一觉到天亮!

以前我都用方药治疗失眠,很少考虑到药膳。既然可以不吃苦口之药,而得到同样的治疗效果,那何乐而不为呢?不同类型失眠的食疗方 心烦郁闷型失眠:小米100克,甘草10克,红枣20克 劳心伤神、心血亏虚型失眠:小米200克,合欢花15克,黑豆50克 脾胃虚弱、气血虚损型失眠:小米200克,红枣、桂圆各30克,五味子10克 阴虚、五心烦热型失眠:小米、糯米各100克,红枣、山药各50克,生姜3片,红糖适量 高血压失眠:小米200克,黑豆50克,黑芝麻10克,生地黄、地骨皮各10克 更年期失眠:小米200克,芹菜、山楂各50克适合各种体质的失眠食疗粥:小米30克,清半夏2克(注意半夏一定要温水下锅),煮成粥让病人每晚服用,如此连续一个月,失眠症状多数可以根除。

发布了文章

脑缺血只需用活血药吗?

老李今年62岁了,最近总是觉得头晕,去医院做了检查,血压正常,头颅CT检查基本正常,脑血管彩超显示:脑动脉供血不足,医生说他这是脑缺血,最近的头晕症状都是脑部供血不足造成的。①  那么像老李这种的慢性脑供血不足,可能是由哪些疾病引起的?慢性脑供血不足的常见病因就是动脉粥样硬化,因为动脉粥样硬化容易堵塞血管,导致血液流通不畅,从而出现脑供血不足的情况。除了这一基本诱因之外,还有一些高危因素也会诱发此病,如三高、冠心病、脑血管病、颈椎病等。1、三高(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  慢性脑供血不足首先与高血糖有关,因为高血糖容易导致血液粘稠度增加,血流变慢。还有高血压也是此病的高危因素,血压升高会导致脑血管痉挛,引起脑部血流灌注不足,严重时甚至诱发脑梗塞。除了高血糖、高血压之外,高血脂也会诱发此病,主要是因为高血脂容易引起动脉硬化,导致管腔狭窄,形成血栓,长期下去就会堵塞小血管影响供血,出现相应的不适。2、冠心病  冠心病也是慢性脑供血不足的常见诱因,主要是因为冠心病容易导致心脏收缩能力减弱,导致泵血量降低,一旦这种减弱病症加重就会影响脑部供血,出现缺血的情况。3、脑血管病后遗症  有过脑出血或者脑梗塞的患者,由于脑部血管受损或者堵塞,导致血流运行受阻,血液在脑内运行不畅是引起脑缺血的主要因素。4、颈椎病  慢性脑供血不足还可能与颈椎病有关,因为颈椎病容易压迫颈部血管影响血流,从而出现脑供血不足的情况。② 老李回家后,自己买了很多活血的药材煲汤,美其名曰“脑缺血就是要用活血药”,这种说法有没有问题?是否所有类型的脑供血不足都可以用活血药?脑缺血的患者并不需要活血,不是所有的患者都适合使用活血化瘀类的药物和食材。只有确认存在血瘀体质且没有胃溃疡的患者才适合使用活血药物,并且活血化瘀类药物在治疗脑缺血的疗效方面目前并没有循证医学证据支持。其实发生脑缺血的患者首要需要重视的是解除引起脑缺血的危险因素。如上所述,有三高的患者,关键就是要控制血压、血糖和血脂,使用降压降糖的药物将血压和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之内。高血脂的患者还需要检查颈动脉超声,如果合并颈动脉软斑,必须使用他汀类药物降低血脂稳定斑块,预防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有冠心病和脑血管病的患者以治疗原发疾病为原则,坚持服用阿司匹林、他汀等二级预防的药物,改善心脑的供血。颈椎病可以予以理疗热敷及中药针灸治疗来缓解症状。②   对于脑供血不足,有没有哪些物理方法对其有效?脑供血不足的患者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物理治疗1.首先针对脑供血不足的病因,给予相应的辨证施治,选择中医针灸和推拿按摩,促进局部血液运行,同时配合部分理疗仪器,缓解颈椎压迫能够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通常可以选择百会穴,风池穴,天舒穴,关元穴,中极穴,足三里穴,内关穴,合谷血,太冲穴,间使穴,神门穴,三阴交穴等调节气血,舒筋通络的穴位,进行针刺治疗。选择大椎穴,膈腧穴,天宗穴进行放血拔罐治疗,以祛瘀生新,促进血液循环。同时可以在颈部给予热敷或微波治疗仪,以缓解颈椎压迫,改善血液运行通路的顺畅。2.八段锦功能揉筋健骨,养气壮力,可以行气活血,协调五脏六腑功能,非常适合老年脑供血不足患者的日常锻炼,现代研究也已证实,八段锦功法能改善神经体液调节机能和加强血液循环,对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都有良好的调节作用。

发布了文章

面对“奥密克戎”,中医食疗和保健运动建议

针对近期春季新冠肺炎变异病株,推荐如下中医药预防春季新冠肺炎(奥密克戎变异株)方案。中医药预防方案一)预防1.食疗方① 普通人群食疗方:百合100g、净山药50g、莲子50g、紫苏30g、排骨500g。以上食材净加水适量放入煲内,慢煲3小时,适量使用。② 体虚、老年易感人群食疗方:生黄芪50g、枸杞子50g,白术30g、防风20g、藿香30g、陈皮10g加入瘦肉适量,慢煲3小时,甜食或咸食均可。③茶调方:野菊花6g、金银花3g、西洋参3-6片、马鞭草6g、茶叶(视个人情况加入绿茶或红茶)。沸水冲泡或水煎代茶频服。2.预防方① 普通人群:固本防疫方,黄芪9g、苍术6g、防风6g、薄荷3g。煎服方法:加水500ml,水煎两次,每次30分钟,兑取200ml,不拘时服。②老年、体弱、重点人群:野菊花9、制大黄3-6g(视本人具体胃肠情况而定)、藿香6g、西洋参3-6片、苍术6g。煎服方法:加水500ml,水煎两次,每次30分钟,兑取200ml,不拘时服。③愈后防复人群:生黄芪30g、北沙参20g、苍术9g、制大黄5-10g(视本人具体胃肠情况而定)、板蓝根9克、薄荷6g、金银花15g、贯众6g。煎服方法:加水500ml,水煎两次,每次30分钟,兑取200ml,不拘时服。3. 情志调理:人的心理活动,中医学统称为情志,合理的心理保健是人体健康的一个重要环节。在中医实践中,应根据患者性格特征观察其情绪的变化,努力使患者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综合应用移情、疏导、相制的矫正方法,改变患者的感受、认识、情绪、态度和行为,使患者保持舒畅、宁静的心理环境,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及推荐应用合欢花、萱草、薰衣草、玫瑰花、茉莉花等舒情忘忧、调情助眠等芳香怡人中药沐浴、熏洗或炮制茶饮,以舒缓情绪、促进睡眠。4.香囊祛疫法:中药香囊里的中草药浓郁的香味散发,能够兴奋神经系统,不断刺激机体免疫系统,无论是易感人群,或者已经出现上呼吸道感染的人群,均可以应用中药香囊提高机体免疫力预防新冠肺炎并能显著改善患者嗅觉功能,常用香囊中药如藿香、川芎、白芷、艾叶、石菖蒲、苍术等芳香类中药制作防疫香包,也可以自行购买制作好的防疫香囊。5.中医八段锦运动训练“户枢不蠹、流水不腐”,中医认为“动”贯穿人体生命活动的整个周期。中医自古有很多传统特色的运动方式,如五禽戏、太极拳、八段锦、易筋经等,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八段锦渊源于南宋梁代,形成于宋代,其从动作要领到口诀诵读均能体现中医学的特点,深具中国文化内涵和特色,生动而易于接受,传至今日可谓源远流长。它融合了中医的脏腑、经络学说等理论,是中医养生与治疗学的重要部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多以寒湿为主,八段锦可通过八个动作锻炼人体四肢,达到强健身体、气血流畅的效果,从而提升人体阳气以及代谢功能,增强自身对抗湿毒的能力。该训练方法可参照由方邦江教授等主编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中西医结合防控手册》。八段锦序贯疗法运动训练①住院轻症阶段:此阶段患者病情已趋于稳定并进入疾病恢复期。该阶段的主要康复目的是改善患者预后及回归家庭社会后的保证其体力及增强体质。患者基本能床上坐起,可嘱患者床上行“坐式八段锦”训练为主,“卧式八段锦”为辅的康复训练。在实施康复训练过程中,医护人员需实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同时教会患者进行自我监控,具体运动时长和强度,以患者自我感觉舒适为度,每日1-2次,每次15-20分钟。若患者不适,立即终止运动。②居家隔离患者:首先需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评估,若发热阶段,需卧床休息,补充充足的水分。无发热、气促等情况,脉搏正常时,自觉舒适时,方可进行训练,训练过程中,患者可监测自己的脉搏及呼吸变化,在训练前、中、后进行监测,一般脉搏在活动前后增加或减少15-20次/分,属正常范围。另外患者可根据自己的感觉,增加或减缓动作的幅度,卧、坐、立可根据是否卧床及自我感觉进行选择。频率1-2次/日,每次15-30分钟。③ 健康人群:主要以锻炼为主,增强体质,从而提高自身免疫力,降低患病风险。此类人群可主要以“立式八段锦”作为居家、办公室锻炼的方法,在运动过程中,主要根据自身感受,进行运动幅度加强,频率一天2次,每次20-45分钟,以自我舒适为度。除此以外,亦可进行其他相关体育锻炼。

发布了文章

抑郁症患者的饮食调护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最新统计,全球抑郁症的发生率约为3.1%,发达国家接近6%;全球综合医院就诊者中抑郁症占10.4%;目前我国抑郁症发病率为3%~5%,其中近10%~15%最终可能死于自杀。预测至2020年抑郁症将会上升为仅次于冠心病的第二大疾病,未来50年内,抑郁症将成为最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之一。养生要点  祖国传统医学认为郁证是由七情所伤,导致肝失疏泄,脾失运化,心神失养,脏腑阴阳气血失调而成,因此保持情志舒畅、调神养心可以防止疾病的发生。   药食忌宜:脑中负责管理我们行为的神经冲动传导物质会受我们所吃的食物影响。多巴胺、5-羟色胺、肾上腺素都是神经冲动传导物质。当脑部分泌5-羟色胺时,脑部呈休息、放松状态;当分泌多巴胺和肾上腺素时,则我们倾向于思考、动作敏捷,也具备警觉性。1、吃多糖类:多糖类能提高脑部色胺酸的含量,因而有安定的作用。如果你感到紧张而希望能放松情绪是,可吃糖类食物;如果你感到疲倦而希望能振作精神是,可吃较多蛋白质。饮食需包括生鲜蔬果、大豆及其副产品。饮食中多糖类含量不足可造成5-羟色胺的流失,产生抑郁症。2、补充蛋白质:蛋白质促进多巴胺和肾上腺素的合成,因而提高警觉性。吃含必需脂肪酸和糖类的蛋白质能增加警觉性,鲑鱼及白鱼都是好的来源。鸡肉富含蛋白质和色氨酸,全麦面包提供复合糖类,抑郁症患者可以籍由摄取富含蛋白质和色氨酸的食物,提升精神。避免食用富含饱和脂肪酸的食物:油炸食品,如薯条、汉堡包、炸鸡等,会导致行动缓慢、思考迟钝及疲劳。脂肪抑制脑部合成神经冲动传导物质,并造成高脂血症,影响脑部的血液循环。3、补充营养素:酪氨酸:在脑部转化成肾上腺素,能提升正面心情。维生素B族能帮助体内代谢酪氨酸。卵磷脂能能阻断神经传导路径,增加血清素的分泌量。色氨酸可以增加5-羟色胺的合成,对缓解抑郁症状有很大帮助,多食鸡肉、鱼肉、扁豆、药用酵母、坚果等都有助于大脑摄取色氨酸。钙、镁是神经系统必需物质,有镇定作用,每日补充含钙量较丰富的食品,有利于稳定情绪。很多人在心情不好的时候就会暴饮暴食,这种行为对于我们的健康有很大的危害。所以抑郁症的患者应该注意饮食节制,不能暴饮暴食,不能只选择自己喜欢的吃,且要定时定量。抑郁症不能喝茶和喝咖啡,咖啡因摄取太多会加重抑郁症。而茶、可乐和咖啡都会加重抑郁症患者的失眠症状,所以抑郁症患者在睡觉前,不应喝茶或咖啡,这会造成失眠。抑郁症患者不能饮酒:因饮酒过量会使人更加情绪低落,此外,喝酒也会扼制食欲造成营养不良,进而加重抑郁症。膳食疗养(一)药膳:1、玫瑰菊花粥:做法:干玫瑰花10克,白菊花10克,糯米50克,粳米(即普通大米)100克。以上原料洗净,同放入锅中,大火烧沸后,改小火煮至粥成。适用于思虑过度,胸闷,烦躁,食欲下降,消瘦,易疲劳,属于肝郁脾虚者。2、合欢饮:做法:合欢花、白蒺藜、香附子各10~15g,香橼5~10g,佛手、甘松、甘草各3~5g,水煎服。本品主要用于治疗肝气郁结证。3、佛手金柑饮:做法:佛手3~5片,金柑3~5枚,开水泡饮代茶。适应证:用于肝气郁结之轻证,心情不舒畅、咽喉哽噎不适,食欲不佳,口干欲饮者。4、当归生姜羊肉汤:做法:当归10克,生姜20克,羊肉500克,大个八角茴香一枚,花椒510粒,大蒜5瓣,葱,黄酒,食盐适量。当归用清水浸软,与生姜切片备用。羊肉入开水中略烫,去除血水,切片备用。当归、生姜、羊肉、茴香、花椒放入砂锅,加清水,食盐,旺火烧沸,去沫,加入大蒜,改小火炖至羊肉熟烂,放入葱花即可。食用时捡去当归和生姜,也可加入少量味精。本品适用于情绪低落,思维迟缓,畏寒肢冷,失眠健忘,神志恍惚,腰膝酸软者。为冬季进补的首选之品。(二)、适宜食物:  抑郁性患者可以在平时多吃一些快乐水果,如香蕉、葡萄柚、樱桃等。香蕉含有一种称为生物碱的物质,可以振奋人的精神和提高信心。而且香蕉是色氨酸和维生素V6的来源,这些可以帮助大脑生成血清素。而葡萄中的葡萄柚可以增强身体抵抗力,同时又有减缓压力的作用。而樱桃中产生的花青素能够帮助人们放松心情、制造快乐,对付抑郁症。

发布了文章

左侧卧睡伤心?右侧卧睡伤肝?到底哪种睡姿最好?一起来看

仰卧睡觉,对肺部不好;右侧睡觉,对肝脏不好;左侧睡觉,对心脏不好;趴着睡觉,对肠道不好;不睡了,熬夜晚睡对肾不好……相信最近很多人都看过网上流传的这些说法。人的一生中,有1/3的时间在睡眠中度过。但是睡姿不对,或许会威胁健康。不同睡姿对不同器官的伤害到底有没有科学依据?到底哪种睡姿最好?最佳的睡姿因人而异,取决于个人舒适度以及所患的疾病。今天我们就一起看看。一、不同睡姿到底有啥危害?1.侧卧位左侧卧睡伤心?有一定道理。左侧卧睡还是右侧卧睡对心脏更好,目前还存在争议。左侧卧睡可能会增加心脏的压力,改变心脏的心电活动。心力衰竭患者在睡眠时为了避免憋气会本能地避免左侧卧位。但没有证据表明,左侧卧睡会增加健康人患心脏病的风险。右侧卧睡伤肝?没那回事。有人认为右侧卧睡会压迫腔静脉。腔静脉是连接心脏的大静脉通路,人体所有的静脉血都要经过腔静脉回流到心脏。但是没有证据表明,右侧卧睡会伤肝。仰卧睡伤肺?有一定道理。仰卧睡可以让头、脖子、脊椎保持舒适的姿势,缓解腰背疼痛。此外,仰卧睡可以避免面部与床上用品相互接触和摩擦,有利于皮肤放松和清洁。但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仰睡,研究表明,仰睡会加重打鼾和睡眠呼吸暂停。睡眠呼吸暂停会显著增加高血压、心力衰竭和房颤等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2.蜷缩式睡姿蜷成一团会限制胸腔运动,导致呼吸不畅,也会导致脊柱压力过大,出现肌肉疼痛等。3.趴着睡趴着睡因胸腔受到压迫感到呼吸不畅,也会导致颈部或背部疼痛。女性趴着睡会导致乳房血液循环不良。趴着睡优点是可以减轻打鼾。二、患不同疾病的人适合的睡姿1.胃食管反流右侧卧位睡觉时会导致胃排空延迟、胃内压力升高、食管下段括约肌松弛,容易出现反流。所以,患有胃食管反流的人左侧卧位可以使“阀门”关闭,防止胃酸等物质反流到食道。另外,也可以把床头抬高10~15度。重力作用也可以防止食物回流到食道。2.消化不良右侧卧睡有助于消化。胃和胰腺位于身体的左侧,右侧卧位可以让胃液和胰酶分泌增加,帮助消化。3.睡眠呼吸暂停仰卧睡可能会导致舌根后坠加重气道阻塞。侧卧睡和趴着睡有助于气道通畅,缓解睡眠呼吸暂停。但是,趴着睡有可能导致颈部、肩背部肌肉疼痛。手臂神经受压会出现麻木、无力等。4.脊柱疾病仰卧或侧卧可以缓解脊柱疾病导致的颈部、腰背部肌肉疼痛。选择合适的床垫和枕头,可以减轻脊柱的压力,降低疼痛的发生几率。颈椎病的患者经常有两个误区,一是不枕枕头,二是喜欢用毛巾卷着酒瓶当枕头。颈椎病的患者应该选择合适的枕头,不应让颈部过伸。腰背痛的患者可以在腰背部和膝关节下放一个薄枕头或者毛毯,来减轻脊柱的压力。5.心力衰竭心力衰竭患者左侧卧睡时,胸腔内的肺部和纵隔由于重力作用会移位压迫心脏,可能会影响心脏功能,加重心脏负担。这时激活肾脏的相关神经内分泌系统,会导致夜尿增加。必要时可以采用半卧位来缓解心衰症状。6.夜间心动过缓左侧卧位可以刺激交感神经反应,提高心率。三、正确的睡姿是什么?对一般人来说,侧卧睡或仰卧睡都可以。这两种睡姿容易保持脊椎的平衡,放松肌肉,减轻脊椎的压力。仰卧睡时,手臂放在身体两侧,最好在膝盖下放一个薄枕头,让双腿与下背部脊柱成一条直线,这样就能让背部获得更多的支撑。侧卧睡时,最好将腿稍微弯曲,在两膝之间放一个枕头。这样可以避免骨盆扭转对脊柱产生的压力。不过也有研究发现,仰卧或俯卧睡会增加患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大脑存在一种可以清除垃圾的类淋巴系统。类淋巴系统在侧卧睡时比仰卧或俯卧睡更能有效清除大脑中的β-淀粉样蛋白。β-淀粉样蛋白是大脑中著名的垃圾之一,它在大脑神经元聚集可导致多种神经系统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病。事实上,除有上述疾病的人群或孕妇、儿童等人群要注意睡姿外,健康人群不管采用哪种睡姿,能睡得好、睡得香就可以,强迫自己采用某一位置反而可能导致失眠。四、关于睡觉还有哪些误区?1.枕头过高或过低有的人睡觉时喜欢枕两个枕头,躺在床上看电视。枕头过高不仅对颈椎不好,还会影响呼吸道,导致打呼噜风险增加。同样,枕头过低也对脊柱有不良影响。2.头盖到被子里睡蒙着头睡会导致缺氧,对于有心肺疾病、动脉粥样硬化以及睡眠呼吸暂停的患者更为不利。3.枕着手臂睡无论是枕着自己的还是伴侣的手臂,都可以引起神经受压,导致麻木等症状。

发布了文章

健脾补水、省酸增甘正当时

     本月雨水节气前后,东风解冻,散而为雨,万物在“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滋润下逐渐复苏,草木也随着由地下上腾的阳气抽出嫩芽萌动,我国除了西北、东北、西南高原的大部分地区仍处在寒冬之中外,其它许多地区正在进行或已经完成了由冬转春的过渡,春风雨水要来了。     正如古人云:雨水节气“一候獭祭鱼;二候鸿雁来;三候草木萌动”,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云:“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矣。     因为此节气正值阳气生发又是寒暖交替的紧要关头,需要我们医患双方共同审时度势、把握好养生的时机,养肝健脾,才能在这一年中事半功倍。     雨水时节由于冬末向初春过渡,气温是逐步升高,冷空气依然频繁来袭、变化无常,因此一些风湿病患者以及脾胃虚寒的人群容易受到这个节气影响而犯病。  春捂避寒     雨水节气温差较大,就不能不提人们常说的“春捂”。这是古人根据春季气候变化特点而提出的穿衣方面的养生原则。初春阳气渐生,气候日趋暖和,人们正欲逐渐去棉穿单。但此时北方阴寒未尽,气温变化大,虽然雨水之季不像寒冬腊月那样冷冽,但由于人体皮肤腠理已变得相对疏松,对风寒之邪的抵抗力会有所减弱,因而易感邪而致病。所以此时“春捂”是首要大事。     所谓“脾胃为后天之本”,脾胃主运化,雨水多降水,脾气旺则能运化水湿。所以需要做好脾胃的调理、保健工作,可以祛除雨水湿邪对人体造成的一些负面影响。另一方面,春季肝气旺盛,肝木旺则克脾土,出现胃痛、腹泻等症;或者脾气、中气不足无法制约肝气,以致出现发热、胁痛、上火症状,这都提示我们春季养生不当可致脾胃受损,不宜于做过于激烈的运动。可做些散步、打太极拳等较轻松的运动。     民间常有“春捂”的传统,也就是提醒人们穿衣方面要注意保暖首当其冲,缓慢调整身体的阴阳平衡,来适应气候的变化,尤其是脾胃虚寒的、体质敏感的人群切记注意腹部、足部(其中包括神阙、关元、太溪、太冲等穴位)的防护。要少吃寒凉的食物,如黄瓜、冬瓜,宜忌绿豆等,也不能喝凉茶、矿泉水,同时要慎防气候突变“倒春寒”的出现。健脾省酸     雨水节气中,地湿之气渐升,且早晨时有露、霜出现。所以针对这样的气候特点,饮食调养应侧重于调养脾胃和祛风除湿,中医一贯崇尚“脾胃为后天之本”学说,脾胃主运化,雨水多降水,脾气旺则能运化水湿。     饮食也应根据肝旺脾虚的特点,建议根据“春七十二日,省酸增甘,以养脾”的饮食原则选择健脾的食物,如小米、山药、鲫鱼等可以适当吃一些,也可选择食用大枣、莲子、菠菜、胡萝卜等,食疗者多以粥为好,可做成莲子粥、山药粥、红枣粥等。     虽然春季气候转暖,早晚较冷,如风邪渐增,常见口舌干燥现象,如果脾胃功能较好,我们宜适当吃新鲜蔬菜、水果,以补充人体水分,少食油腻之品。此季节,我们应少吃羊肉等温热之品,部分阴虚火旺患者可选用沙参、西洋参、决明子、白菊花等作为药膳的调理品。调节情志     春季肝气旺盛,肝主情志、主疏泄。所以这种气温变化无常的天气,也容易引起人的情绪波动,乃至心神不安,影响人的身心健康,对高血压、心脏病、哮喘患者更是不利。     为了消除这些不利的因素,除了应当继续进行春捂外,应采取积极的精神调摄养生锻炼法。保持情绪稳定对身心健康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还应注意清心寡欲,不妄劳作,以养元气。防治春困   “春困秋乏夏打盹,睡不醒的冬三月”,春困的发生除了由于温度变化而引起的,其实也还与人们一个冬天运动较少有关系。长时间不运动,会使血液循环量减少,大脑的供血自然也就不足,自然就会产生困乏感。所以多加运动会让你的身体和大脑都兴奋起来,让你神清气爽。     在雨水节气冷暖不定,天气不稳,睡眠容易受到影响。适当使用薰衣草足浴粉有助于稳定情绪,改善睡眠,舒缓压力。     温灸或者穴位敷贴、按摩足三里(足阳明胃经)、太冲(肝经的原穴)不仅可直接提升阳气、缓解肝胃疾患,还能增强人体免疫力、解除疲劳、春困,同时,泡脚能提高血液循环,刺激反应区穴位,促进春季人体阳气生发,迎接气候转变,可以益气健脾,安眠养颜。     雨水已至,近日已经有原先稳定的患者突发腹痛、腹泻、情绪郁闷,正是肝脾疾病将近的势头,在我们控制新冠病毒肆虐初见成效时候,希望大家重视养生,切莫顾此失彼。

发布了文章

预防中风复发的10条最新建议

2021年5月24日,美国心脏协会和美国卒中协会(AHA/ASA)在《Stroke》杂志上重磅发布了缺血性卒中的二级预防(即预防缺血性脑中风复发)临床指南,这是继2014年后,时隔7年的再次更新,将成为全球缺血性卒中诊疗的重要参考。我们努力将其中10条最主要的更新建议,翻译成普通群众听得懂的话,目的是希望大家与神经专科医师面对面沟通的时候,医患双方能够在治疗方面更快达成共识。1. 明确缺血性中风的病因为尽可能降低缺血性脑中风再次复发风险,需要根据不同的病因给予差异化、个体化干预方案。为此,请向您的医生咨询后明确:本次脑中风的主要病因到底是什么?2.个性化最佳强化药物治疗预防脑中风复发,血管相关危险因素的管理仍然极为重要,包括(但不限于)糖尿病、吸烟、高脂血症,尤其是高血压。建议:多学科专家共同制定最佳的强化药物治疗方案,制定个性化的治疗目标。3.生活方式是重要预防措施包括健康饮食和体育锻炼在内的生活方式改变,对于预防缺血性脑中风复发至关重要。包括低盐饮食、地中海饮食。避免久坐和长时间坐卧,鼓励在安全照料的前提下积极进行体育锻炼。4.健康生活方式落实于行动临床医师不能仅仅满足于向患者提供医疗建议,更需要落实于行动,要采用行为干预、健康促进及多学科支持来改变患者的不良生活习惯、提高用药依从性。5.抗栓适用于几乎所有患者抗栓治疗,包括抗血小板治疗(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或抗凝治疗(华法林、达比加群等),如果没有禁忌症几乎适用于所有患者。需要强调:①通常不建议联合使用抗血小板治疗和抗凝治疗。②不建议长期使用双重抗血小板治疗(如同时服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③仅在少数情况才建议短期使用双重抗血小板治疗,包括24小时内的进展小卒中、高危短暂脑缺血发展或严重的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6. 心房颤动是常见复发病因心房颤动仍然是脑中风复发的常见高危病因。如果没有禁忌症,通常建议抗凝治疗(如华法林、达比加群等)。如果未发现其它明确的病因,通常建议对隐匿性心房颤动进行心律监测(动态心电图)7. 颈动脉狭窄是可治疗病因颈动脉疾病是一个重要且可以得到治疗的缺血性脑中风复发原因。伴有非致残性脑中风或短暂脑缺血发作的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应在相对早期进行干预。建议:在专业医师综合、个体化评估患者合并症及其血管解剖特征后,选择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或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8.颅内动脉狭窄优先药物治疗对于症状性重度颅内动脉狭窄的患者,颅内血管成形术和支架置入术不应作为这类患者预防脑中风复发的首选治疗方式,应当首先考虑对血管危险因素进行积极的药物干预,同时进行短期双重抗血小板治疗。9.卵圆孔未闭的手术可能合理自2014年的指南发布以来,有几项研究评估了卵圆孔未闭继发性脑中风的预防策略。目前建议:针对年轻的非腔隙性脑中风患者、不明原因的年轻患者,进行经皮卵圆孔闭合术(PFO封堵术)可能是合理的。10.中医药预防脑中风疗效确切无论首次脑中风还是复发,有循证医学证据表明每年坚持中药治疗可以有效预防中风复发。因个人体质不同,建议去正规中医院脑病科进行个体化中医治疗。

发布了文章

夏至|阳极之至阴始生,养生要点

                                                      夏至调养身心,睡好午觉精神足【黄帝内经夏至养生经】夏至节气在每年公历的6月21—22日。中国民间把夏至后的15天分成“三时”,一般头时3天,中时5天,末时7天。这期间中国大部分地区气温较高,日照充足,作物生长很快,生理和生态需水均较多。夏至与心气相通,因为夏季多汗则易使心气涣散,中医又有“汗为心之液”,大量出汗耗损的就是心气,因而中医有“春养肝,夏调心,秋养肺,冬养肾”的四季养生学说。精神养生方面,切忌懈怠厌倦,恼怒忧郁。《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使志勿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立夏日,吃补食”。可见,夏至补食从立夏就开始了。气候炎热也使人的消化功能相对较弱,因此,饮食宜清淡不宜肥甘厚味,要多食杂粮以寒其体,不可过食热性食物,以免助热;冷食瓜果当适可而止,不可过食,以免损伤脾胃;厚味肥腻之品宜少勿多,以免化热生风,激发疔疮之疾。这个季节的饮食养生,必须把握时令与脏腑的关系,有目的地补充心脏所消耗的能量,以保护心气。【夏至节气的养生原则】调养心脑:中医理论说“心主血脉”。心脏通过血脉向全身各组织器官输送养料,以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而许多心脑疾病,其治疗也先从“心”的调养开始。控制血压:夏季气温高,心脑血管疾病不会像冬季那么容易暴发,但易直接影响血压波动,因为高温酷暑容易使人烦躁不安,大量出汗又会导致血液浓缩,进出空调房间又会受到不断的冷热刺激,这些因素都会引起血压升高。严重者可引起中风或心肌梗死。及时补充水分:天气炎热使人体排汗量增加,没有及时补充水分,泌尿系统内便会有结晶物产生,进而形成结石。多喝水能预防结石。运动调养:运动调养也是养生中不可缺少的因素之一。夏季运动最好选择在清晨或傍晚天气较凉爽时进行,场地宜选择在水边、公园、庭院等空气新鲜的地方。锻炼的项目以散步、慢跑、太极拳、广播操为好,不宜做过分剧烈的活动。在运动锻炼过程中,出汗过多可适当饮用淡盐开水或绿豆盐水汤,切不可饮用大量凉开水,更不能立即用冷水冲头、淋浴,否则会引起寒湿痹症、黄汗等多种疾病。【宜酸味和咸味食物】适当多吃酸味和咸味食物:夏季是多汗的季节,出汗多,则盐分损失也多,若心肌缺盐,心脏搏动就会出现失常。中医认为此时宜多食酸味以固表,多食咸味以补心。《黄帝内经·素问·藏气法时论》说“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心欲软,急食咸以软之,用咸补之,甘泻之”不宜多吃过寒食物:从阴阳学说的角度看,夏季体外越热,体内越冷,因此饮食不可过寒。如《颐身集》所说,夏季心旺肾衰,即外热内寒之意,因其外热内寒,故冷食宜少不宜多,贪多定会寒伤脾胃,令人吐泻。西瓜、绿豆汤、乌梅、小豆汤,虽为解渴消暑之佳品,但不宜冰镇食之。按中医学的脏与脏之间的关系,“肾无心之火则水寒,心无肾之水则火炽。心必得肾水以滋润,肾必得心火以温暖”,从中不难看出心、肾之间的重要关系。【宜用滋阴养心的药膳】荷叶灰方:取鲜荷叶洗干净,剪去边缘及蒂,晒干后将其撕成块,放到锅中,在锅上盖一只口径略小的锅,两锅交接处用盐水调黄泥封固,在小锅上再贴一张白纸,以判断火候。然后点火煅制,以白纸变成焦黄为度。待冷后取出,研成细末备用。米汤调服,每次6克,每日3次。此方有清暑利湿、升发清阳的作用。清暑利湿茶:将白头翁、葛根各20克,马齿苋10克,厚朴9克,薏苡仁30克,一起用清水煎煮,每日1剂,早晚分服。此茶具有清暑利湿,止泻的功效。要注意素体阳虚、脾胃虚寒者不宜用。【老年病找神门穴】穴如其名,神气出入之门。心藏神,神门穴实为心气所出入之门。神门穴位于腕部,腕掌侧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神门穴可以说是人体的安心枕,特别对经常失眠的老年人,此穴非常重要,平时可用大拇指指腹缓慢、轻柔地按摩神门穴。有条件的也可以艾灸,直接灸1—3炷,温和灸10—15分钟。有心绞痛、冠心病的老年人,可针刺神门穴,刺法为直刺0.3—0.5寸,可改善冠心病,缓解心绞痛。【中医小偏方治疗暑热痱子】痱子又称汗疹、热痱,多发生于暑热夏季大汗之后,是因汗腺周围发生炎症而致的皮肤病,也是夏季最常见的一种皮肤炎症。中医认为痱子是由湿郁腠理、热蕴肌肤,肌腠不得发泄所致。当外界气温高,湿度大,人体出汗过多而不易蒸发时,堵塞了毛孔,就容易生痱子。中医治疗暑热痱子的方法,可用金银花6克,沸水浸泡约1小时即可,以棉签或纱布蘸金银花浸泡液轻抹患处,每天3次。也可用败酱草9克,把药放入沙锅中,加水约500毫升,先用大火煎开再用小火煎5分钟即可,以棉签或纱布蘸败酱草煎出液轻抹患处,每天2次。或者用鲜冬瓜去皮切片外擦患处,每天3次。【多午休可防止“夏打盹”】老百姓常说,“春困、秋乏、夏打盹”。现代医学认为,夏季中午1∶00—3∶00是一天中气温最高的时候,人容易出汗,稍活动就会因出汗多消耗体力,极易疲劳。由于出汗多散热的缘故,血液大量集中于体表,大脑血液供应相对减少,或者当午饭后,消化道的血液供应增多,大脑的血液供应就更少。同时,夏至时,白天最长,天亮得早,而晚上相对睡得晚,容易造成睡眠不足。中医学认为,夏至时,湿邪弥漫,脾被湿邪所困,脾又主肌肉,人体四肢就会倦怠,人也会感到浑身乏力。为了防止睡眠不足的“夏打盹”,就要增加午休,尤其是老年人,有睡眠不实的特点,因此更需要午休,以消除疲劳,保持精力充沛。【要调理夏天容易得的胃肠炎】胃肠炎以上吐下泻、脘腹疼痛为主要症状。在中医属于“呕吐”、“泄泻”范畴,认为该病的发生,是受暑湿之邪或贪凉感受寒湿所致。夏至时节,气温高,湿度增大,容易受暑邪、湿邪。另外,在这个季节,不宜多食冷饮,以免损伤脾胃而致病。在湿度大的季节,细菌容易繁殖,饮食要卫生,少吃隔夜饭菜,碗筷要洗涮干净,不吃路边摊的食物,以免染上肠炎、痢疾。体虚的人要注意少吃生冷食物。

发布了文章

有些疾病,神调不了,结永远打不开

中医有一块非常重要的内容——情志学说。情就是七情,志就是五志。七情是喜、怒、忧、思、悲、恐、惊。五志是把悲和忧合并,再把惊和恐合并,于是成为喜怒忧思恐,七个缩减成了五个。为什么要缩减成五个呢?因为要和五脏对应。中医的情志并不是单纯的意识性存在,不仅仅是心理活动,而是与内在的气机运行,与脏腑的功能活动紧密相连。一、七情与气机先说七情和内气的关系。《黄帝内经》上有这么一段话:“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后人又补上了“忧则气凝”。所以,七情中的每一种情绪都和内在的气机运行直接联系在一起。比如什么叫怒则气上呢?所谓“怒发冲冠”,一生气,头发都竖起来了,那不就是气上来了吗?人一着急,一发怒,就会觉得气往上顶,血压也可能升高,这就是中医所说的怒则气上。所以怒并不仅仅是的心理活动,怒的心理情绪一出来,生理的气机或者说内在能量,就会向上涌。什么叫恐则气下?一害怕,吓得尿裤子了,就是恐则气下。再严重一些,大小便失禁了,都是恐则气下。所以中医认为情志与气机运行相关,是有现实的症状为依据,并不是空想的。同样,喜则气缓,就是哈哈一笑,心里很轻松,眉头都舒展开了。很难想象一个人一边微笑着一边发怒,这是不可能做到的。只要是笑起来,喜洋洋的,怒气就升不起来,这就是喜则气缓。而悲则气消,就是很悲伤的时候,人就没有力气,瘫倒在那里。中医把气机运行和情绪直接关联,就是把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融在一起。情绪不单单是心理活动,也是生理活动。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认为情绪就是气机运行。而且,中医的七情是和人体整体的气机相关联的。比如说怒则气上,气是往上,从下而上而怒发冲冠,恐则气下是从上而下,所以大小便会失禁。气从上而下、从下而上,都是整体气机的运行方向发生了转化。这就是七情和内气运行的关系。二、七情与脏腑再说一下七情和脏腑的关系。中医里有五脏,就是肝心脾肺肾。五脏配不了七情,七大于五嘛。为了和五脏相配,就把七情缩减为五情,变成了五种情绪:喜、怒、忧、思、恐。那么为什么改称五志呢?《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论》里面有这样的说法:“肝在志为怒,心在志为喜,脾在志为思,肺在志为忧,肾在志为恐”。这里肺的忧包括了悲,肾的恐包括了惊。于是,中医的七情,也就是七种主要的情绪,都和五脏联系上了。五志的“志”,有志向和意志的意思。也就是说,每个脏腑有特定的情感和情绪指向,反过来呢,某一种特定的情绪情感,太过或者不及,就会影响相关的脏腑。比如最典型的就是红楼梦里的林黛玉,她时常悲切忧郁,她的病就是肺痨。悲切忧郁和肺病是有关系的。悲切忧郁可能是肺痨的原因,也可能是肺痨的结果,但更可能是互为因果的恶性循环。同样,肝主怒,如果是经常发怒,肝可能就会不太好,怒气冲冲是伤肝的。喜伤心,过分欢喜也不行。《儒林外史》里的范进中举,不就是高兴太过了吗?随后精神错乱,把心伤掉了。所以中医情志与脏腑相关的理论,也是有生理和心理学依据的。三、情志学说临床应用不仅有心理生理依据,古人还会根据情志学说的理论,来调理气机和脏腑功能,从而治愈疾病。比如情志与气机运行的关系是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等,那么怒气来了以后,调气下降就行了,降气就可以治疗情绪。比如吃个三五副逍遥散、柴胡疏肝散,一般的怒气就可以平掉了。再举一个按照五行生克原理治疗情志病的例子。患者是一位七十岁上下的贵妇。她离了婚,欲与男友共度晚年。不料男友不兑现诺言,不与之共同生活,病人大怒,不平衡,只能尖叫激怒高喊,说不出话。下腹背部四肢,拘谨僵痛拒按,下肢静脉曲张,变成紫黑色。采用针灸、中药治疗一段时间以后,有些效果,身体表层已经松了,但是仍然觉得里面很硬,肢体僵硬疼痛不减。没有表面怒气了,但是还是说不出话,就好像是急火攻心,憋住了。怎么办?我出个主意说:想办法让患者大哭一场,大悲一次,症状就可以缓解。为什么呢?因为肝主怒,肝在五行里面属木,五行里谁克木呢?金克木。金是肺气所主,肺主金。把肺调动起来,就可以把肝克住。肺主什么情绪呢?肺主悲,所以让她悲伤地大哭一场,让肺气制住肝气,怒气就会消掉。从调整情志角度而言,金克木就是悲伤怒。此外,从气机升降理论也可以解释金克木,肝主怒,怒则气上,肺主悲,悲则气下,气上和气下是相反的运行,所以加强肺向下的气机运行就能够抑制肝气上冲。这个治法在古书里也有例证。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张子和就用过这种办法,按五行生克的原理,用一种情绪制约另外一种情绪,把病治好了。记得在《儒门事亲》里就有记载。其实从常理上想,人发怒的时候,忽然遇到非常悲惨的事,怒气是不是会削弱?应该会。当然这个悲惨的事必须和发怒者有关。比如一个人正和同事怒气冲冲地吵架,突然被告知最亲近的人去世,眼泪马上掉下来了,还会发怒吗?这种处理情绪的方法与心理学没有什么关系,完全是古人从五行相生相克的理论推演出来的,非常有中国特色,或者说中医特色。它不去找情绪产生的原因或机制,直接用情绪克服情绪,直接解决情绪本身,很有特点。当然,除了上面的情志学说,中医里面还有“神、魂、意、志、魄”,魂还有三魂,魄更有七魄,可见古人对人的精神领域、对神识领域,包括“治神”的研究都有很高的造诣。只是我们现在过于强调“治气”、“治形”,好像只有到形、气一层才是疾病,实际上从“神”开始,就种下了因,而对于有些疾病,神调不了,结永远打不开。

发布了文章

夏季养生浅谈中医里的“祛湿”法

什么是湿气?雨季窗户玻璃内侧凝结起的水雾模糊了视线,滴水的毛巾和湿滑的地板令人不悦,洗涤后还未晾干的衣被摸起来湿湿粘粘的……这些都是我们生活环境里能被直观感觉到的“湿”。健康的人体有着强大的适应能力,尽管身处潮湿环境会感觉不适,但它不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当各种原因导致机体调节机能减弱时,这些环境里的“湿气”,就会明显影响到我们,从而出现:食欲减退、腹部胀满、四肢、头部或身体沉重、身体某些位置偏下方的部位(如腹股沟、双足等处)潮湿、甚至肿胀、大便稀溏、舌苔厚腻等临床表现。这个外界环境中的湿气影响人体的致病过程就成为“外感湿气”。事实上,“湿气”不仅可以外感,还会内生。在中医理论中,脾胃系统主要负责消化饮食,也参与水液代谢,当饮食不当或脾胃虚弱时,不仅会导致消化能力减弱,还会引起水液代谢障碍,从而导致“湿”从内生。湿与痰有什么关系?用锅烧水时,随着水温升高会产生蒸汽,类似于体内的湿气,弥漫无形。当蒸汽接触温度低一些的锅盖就会凝结成水珠,类似于过多的“湿”凝结在体内导致的体液蓄积产生水肿、积液等。如果这些凝结的液体在病理因素作用下变得浑浊、粘稠甚至结块,就形成了痰。而中医的“痰”不仅仅指咳嗽时咯出的粘稠半固体,也跟体内的各种结节、甚至肿瘤有着密切关联,由此衍生出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化痰散结”。拔火罐可以祛湿吗?学习了上述与“湿气”和“痰”相关的小知识后,我们就更容易理解:“湿气”通常是无形的,弥漫于体内或体表。拔火罐是利用负压原理,将不同材质的罐体吸附于皮肤表面的治疗方式。这种治疗的长处在于可以舒筋活络、活血化瘀,对于在体表的湿气有一定效果,如通过特定穴位如足三里、阴陵泉等的刺激,也能借助健运脾胃,间接起到祛湿作用。显然,火罐不是“抽湿机”,无法源源不断地把体内湿气清除,尽管在拔罐时有时能看到局部皮肤渗出少量小水珠,对于弥漫于体内的湿气而言仍是杯水车薪,不是祛湿的最佳选择。紫黑的罐印通常有两个原因:一个是拔罐力度过大时间过长,另一个则是体内有瘀血。如何祛湿自古以来,华夏先民们就以惊人的智慧创立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祛湿之法,尤以药物治疗和食疗功效卓著。其基本原理是因势利导:◆ 在体表的湿气,通过发汗来解决;◆ 在体内的湿气,轻一些的通过化湿、燥湿、利湿解决;◆ 对于顽固的水饮,还可通过导泻、逐水等手段应对。食材里的祛湿化痰小能手在众多祛湿食材中,最广为人知的是赤小豆和薏苡仁,不少人都有用上述两味食材煲粥煮汤祛湿的习惯。但盲目滥用,往往疗效不佳。生姜是一味常常被忽视的祛湿小能手,加在自制“祛湿汤”里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神奇效果,还能治受寒以后的腹痛呕吐。当然,上火的人群最好慎用,因为生姜较为温热。喝过广式老火汤的人都知道,粤菜馆里以冬瓜为主材的汤常常都不去皮。不是因为大厨懒惰,而是他们深谙养生秘诀,冬瓜皮是利水渗湿的好药,连皮带肉放入汤里有助发挥更好功效。另一个常被忽略的祛湿小能手是冬瓜子。以冬瓜子入药在我国有千年历史。如果下次家里买冬瓜做菜,记得留下冬瓜子晒干,在体内有湿或面部浮肿时取15-30g来煎水代茶喝,安全有效。如今,身患甲状腺结节、乳腺结节、淋巴结长大、妇科良性包块、睾丸结节的人比比皆是。既然前文提到痰,还提到中医认为痰与身体的结节和包块密切相关。在此,王医生再向大家推荐两个化痰散结的食材。首先是芋头。这种天南星科植物的块茎有着良好的化痰散结疗效,适当多吃一些芋头有助于缩小结节和包块,值得一试,根据自身消化能力,一次50-100g,蒸食或煮熟食用。接下来是荔枝核,这种被人们普遍抛弃的“厨余垃圾”,也有着散结的功效,一次10g左右煎水服用,有助缩小包块。

发布了文章

中药“三七”是否可以作为日常保健品来服用?

三七是一味大家熟悉的中药,民间有三七“生消熟补”的说法。“生”是指生用三七,“消”是指生三七能止血活血、散瘀消肿。“熟”是指熟用三七,“补”是指熟三七的补血理血、补益健身和提高人体免疫力等作用。民间还有吃三七粉可以祛斑的说法,因此很多女性把它作为美容圣品。以上法究竟对不对?人人都适合服用三七吗?三七的成分与功效三七是五加科植物三七Panax notoginseng(Burk.)F.H.Chen的干燥根和根茎。它还有一些习用名称比如人参三七、山漆、田漆、参三七、《本草纲目》中称为金不换、《医林纂要》中称为血参。根据医书中的名称可知在古代三七就已经是一味上品之药。《本草新编》中记载“三七根,止血之神药也。无论上、中、下之血,凡有外越者,一味独用亦效,加入于补血补气药中则更神。”三七的主要成分是皂苷类、挥发油、黄酮类等,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皂苷类是它的主要药理活性成分。三七功善止血,又善化瘀,具有止血不留瘀、化瘀不伤正气之长,用于出血证的治疗;善活血化瘀而消肿定痛,为治疗跌打损伤、瘀肿疼痛之佳品,被誉为金疮杖疮之圣药,用于瘀血证的治疗;善消肿止痛,祛瘀生新,为治疗疮痈肿痛之良药,用于痈疽疮疡的治疗;还可联合其他药物用于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早产儿脑白质损伤、糖尿病足等疾病。三七作为一味中药饮片,它的炮制方法是净制,即将药材洗净,润透,切薄片,干燥,筛去灰屑;三七粉为三七净制后碾成细粉;因此在临床使用中没有生熟之说。任何人都适合服用三七吗首先孕妇忌服。《本草从新》中记载“能损新血,无瘀者勿用”;《得配本草》中记载“血虚吐衄,血热妄行者禁用”。血热妄行是指热入血分,损伤血络而表现的出血证候。三七虽好,但不能作为保健品自行服用,更不能超剂量服用,三七性温,并不适合热性体质的人服用,需要由医生辨证施治后决定是否需要服用及选择适合的剂量。作为治疗药物,内服三七用量为3-9g,三七粉用量为1-3g;外用适量。正确辨别三七要提醒大家,有一味药菊三七又名土三七,虽然在功效上与三七有相似之处,均有散瘀、消肿定痛、清热解毒之功效,但来源于不同科植物,更重要的是因为“菊三七”有肝毒性,会导致的肝损害会造成肝内小静脉内皮损伤,继而出现小静脉闭塞,医学上称为肝窦阻塞综合征,临床主要表现为肝细胞不同程度液化坏死,晚期可见肝纤维化,患者出现肝大、右上腹痛、腹水和黄疸等症状,而且这种损害一经形成,常常无法逆转,最终发展为肝功能衰竭或顽固性腹水。因此选购三七,特别是三七粉,很难辨别真伪,一定要到正规的药店、网上药店或医院购买,切勿在旅游景点或网上的店铺购买。根据以上介绍,大家应该对三七有了一定的了解。每一味中药都有它的功效主治和药性,有适宜和不适宜的人群,因此建议大家服用任何药之前都问一问自己“我可以用吗”,同时专业的中医医生,而不要盲目服用。

发布了文章

预防中风,不可忽视“口腔卫生”

无论何时何地,口腔卫生一定是刚性需求。而且,与心脑血管健康也相关!大量研究显示:口腔疾病,实实在在与心脑血管病明确相关!其中,牙周病是引发慢性心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其危险程度甚至超过了吸烟。因此,今天想说:预防中风,需要健康口腔!科学证据之一纽约州立大学的科学家为期21年的长期随访研究发现:牙龈炎可以显著增加中风的发病风险!根本原因就在于口腔细菌!正是口腔的细菌,通过损伤的牙龈进入了血管,造成局部凝血,形成微小栓子。口腔细菌导致血栓的另一条途径是细菌可以导致颈动脉内膜发生病变,启动凝血反应,导致局部血栓形成。这些血栓一旦形成,可以随着血流堵塞脑内血管,从而造成缺血性中风(脑梗死)。科学证据之二哈佛牙医学院的研究发现:牙齿脱落或牙龈疾病会增加中风危险。研究指出,包括牙龈炎、牙周炎在内的牙科疾病会发生慢性细菌感染,可能导致牙齿脱落。时间一长,口腔中的细菌可能会潜入血液中,导致连接心脏和向大脑输血的动脉血管发炎,从而引发脑中风或心脏病。科学证据之三荟萃研究发现:牙周病与缺血性中风相关。牙周病是位于牙齿下面牙槽骨的一种常见慢性轻度感染,是牙齿缺失的主要原因之一。大量研究表明:存在牙龈病变的人群患中风和心脏病的危险明显高于牙齿健全的人群。牙周病是中风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以通过诱导动脉粥样斑块形成和影响斑块稳定性的方式,从而增加缺血性中风的发病风险。一些专业、深奥的发病机制包括:1.牙周致病菌进入全身血液循环可刺激内皮细胞释放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调节单核细胞跨内皮迁移,并使其在内膜下分化为巨噬细胞。后者通过进一步吞噬大量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形成泡沫细胞,泡沫细胞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所必不可少的。2.牙周炎可以增加巨噬细胞对低密度脂蛋白(LDL)的摄取,加速泡沫细胞的形成。3.牙周炎患者血清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水平明显增高,这些细胞因子不仅可使血管内皮细胞表面促凝与抗凝失衡,还可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生,并能增加血管通透性,使血中胆固醇易于穿透内膜而在管壁内沉积。4.泡沫细胞、VSMC及各种基质不断加入初始斑块,并反复进行即可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5.基质金属蛋白酶增多、C反应蛋白水平较高、斑块易破裂的纤维帽肩部含有大量巨噬细胞,这些均是不稳定性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特征,而牙周炎具有这些特征的几率较大。医学建议:1.平时积极自我检测口腔卫生!如果出现刷牙疼痛、吃硬物疼痛、遇冷疼痛、遇热疼痛、口腔溃疡等问题,说明您可能需要寻求专业的口腔科医师的帮助了。2.一旦出现口腔疾病,包括牙龈炎、牙周袋形成、牙齿松动、牙周/牙龈脓肿、牙髓病、龋齿和复发性口腔溃疡等口腔疾病,都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帮助下尽早治疗,早晚正确刷牙,消炎杀菌,修护牙龈,从而尽量降低中风发病风险。

发布了文章

尽早发现“脑动脉瘤”,远离脑出血!

汽车轮胎“鼓包”,就随时可能“漏气”、甚至“爆胎”。人的脑血管也会“鼓包”,称为“脑动脉瘤”!鼓包的脑血管在一定诱因下会破裂,此时,“脑出血”(俗称“脑溢血”)就发生了!在医学上,“动脉瘤”是由于某些先天性结构异常或后天性病理变化,致使局部动脉管壁薄弱,在血流不断地冲击下,在动脉压力的作用下局部向外异常扩张或膨出;继而在某些诱发因素(如情绪波动、剧烈运动、高血压)作用下,膨出的血管壁破裂出血。“血管鼓包”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先天缺陷,二是后天影响(最常见原因是高血压)。一些诱因,如长期睡眠不好、疲劳、情绪波动、烟酒过度、剧烈刺激等,可导致“鼓包”的血管破裂。一、动脉瘤是肿瘤吗?动脉瘤虽然也叫“瘤”,但它与肿瘤、癌肿有着本质的区别。动脉瘤只是动脉的局限性扩张,而后者有“细胞增生”的特征。二、引起动脉瘤的原因有哪些?1.先天性动脉瘤,最常见,占80%~90%;2.后天因素,与动脉硬化有关,称为动脉硬化性动脉瘤;占10%~18%;3.感染性动脉瘤,又称霉菌性或细菌性动脉瘤(包括梅毒感染引起),占0.5%~2.0%;4.外伤性动脉瘤,又称假性动脉瘤,占0.5%左右。三、“脑动脉瘤”是怎么形成的?1.先天缺陷正常人的血管壁通常是三层,先天性颅内动脉瘤的血管壁却是两层,中间相对比较牢固的内膜弹力肌层没有了。2.后天形成由于颅内动脉血管壁较薄,中层肌纤维较少,外层也少弹力纤维,其薄弱的部位在丰富的脑血流长期冲击下容易发生脑动脉瘤。另外,由于动脉在通过蛛网膜下腔段没有周围组织的支持和保护,如果此时动脉壁上有先天发育上的缺陷,就很容易形成较大的动脉瘤。例如,颈内动脉末端,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和大脑后动脉的起始部,以及它们之间的交通动脉。特别是在这些动脉的分叉处,由于管壁相对更为薄弱,收到的血流冲击力也更大,所以更容易形成动脉瘤!四、在电子显微镜下,动脉瘤长啥模样?动脉瘤壁仅存一层内膜,缺乏中层平滑肌组织,弹性纤维断裂或消失。瘤壁内有炎性细胞浸润。电镜下可见瘤壁弹力板消失。巨大动脉瘤内常有血栓形成,甚至钙化,直栓分层呈“洋葱”状。动脉瘤为囊性,呈球形或浆果状.外观紫红色,瘤壁极薄,术中可见瘤内的血流旋涡。动脉瘤顶部最为薄弱,98%的动脉瘤出血位于瘤顶!破裂的动脉瘤周围被血肿包裹,瘤顶破口处与周围组织粘连。五、脑动脉瘤有哪些症状?1.压迫性症状由于脑动脉瘤相邻的脑或神经结构受压引起,根据部位和受累结构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表现。瘤体较小,平时可以基本没有症状。最常见症状是眼运动神经受压所造成的眼肌麻痹(上眼睑下垂、眼球运动异常、瞳孔大小异常改变),也可以合并发生偏头痛!较大的动脉瘤因为占位效应,可出现颅内压增高(头痛、呕吐)表现。临床体会:凡是头痛,都需要尽早评估脑和脑血管病变!2.出血性症状动脉瘤破裂所致,对生命威胁最大!等到这个时候再来救,就只能看运气好不好了。脑动脉瘤最常见表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首发症状是突发异常剧烈全头痛,病人常描述为“一生中经历的最严重头痛”;其次可表现为:意识障碍、神经功能障碍、全身症状和并发症。蛛网膜下腔出血前可以先出现压迫性症状,但也可以没有先兆而突然发生。六、如何早期发现脑动脉瘤?1.针对高危人群,尽在评估发现“动脉瘤”!“脑动脉瘤高危人群”主要包括:①家族中有“动脉瘤”或“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史;②既往有过“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史;③颅外其他部位发现有动脉瘤者;④长期高血压;⑤长期吸烟者;⑥偏头痛患者;⑦长期精神紧张、睡眠障碍患者。2.检查方法:CTA(CT血管成像)、MRA(磁共振血管成像)和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可以明确颅内动脉瘤的诊断。注:DSA是确诊脑动脉瘤的“金标准”!七、预防预防和尽早发现颅内动脉瘤是明智的选择!①平时应坚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均衡营养,合理运动,戒烟限酒、优质睡眠、情绪稳定。②对于脑动脉瘤高危人群,应该坚持每年脑部血管评估,建议尽早通过头颅CTA、MRA,甚至DSA评估脑部血管状况。

发布了文章

”中医传统推拿”对中风康复到底有作用吗?

一旦发生中风,全家才会“幡然醒悟、追悔莫及”,然后就是希望“亡羊补牢、全力挽救”。非常遗憾的是:在所有存活的中风患者中,75%的患者遗留不同程度的肢体残疾。为了瘫痪肢体的功能恢复,“推拿”作为我国独特的传统医学的一部分,一直被人们所关注。实践证明,推拿对瘫痪肢体的恢复是有利的。主要作用包括以下方面:1.推拿可以使受作用部位发生物理和化学变化,改变局部组织的生理反应,通过神经系统,反射性调节身体功能,使瘫痪肢体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得到改善,营养局部皮肤和肌肉,增加肌肉和韧带的伸缩性,解除肢体的痉挛、畸形和肌肉的痉挛。2.推拿能使局部的毛细血管扩张,血流丰富,皮肤温度升高;3.推拿能够促使汗腺分泌,增加皮肤的弹性;4.推拿能够提高白细胞总数,增加其吞噬功能。经常推拿能够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5.推拿还具有调节神经功能的作用,在瘫痪的肢体上推拿,可以使神经系统的兴奋与抑制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一般说来,轻柔缓慢而有节律的手法,对神经系统有抑制和镇静作用;急重的手法,对神经系统有兴奋作用。6.中风病人最常见的体征是关节僵硬,行动迟钝。通过推拿可松解粘连、滑利关节,改善关节部位的营养,促进新陈代谢,增加关节的活动度,使关节功能逐步得到恢复。如今,推拿已经成为我国独特康复疗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脑病科的“专业、规范”的推拿疗法,对于多种疾病都有良好的效果。许多中风病人通过推拿加快了康复的进程,减少残疾和后遗症,显著提升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减轻患者家庭负担。

发布了文章

中医特色食疗调理失眠

失眠在我们现代生活中非常常见,它是影响人体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失眠怎么办?中医认为,失眠多为情志所伤、劳逸失度、久病体虚、饮食不节引起的阴阳不交,阳不入阴所致。对于失眠,除了寻求医生帮助,失眠者如果注意自己的饮食结构,也能较好地改善睡眠状况。失眠者应以清淡滋补类饮食为宜,进食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保证获得足够的营养。可食用新鲜蔬菜瓜果(白菜、番茄、土豆、芋头、黄瓜、菜花、苹果等)、优质高蛋白(如豆制品、鸡蛋、瘦肉等)食品。晚餐安排也要合理。晚餐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佳,不宜吃得过饱。药膳在睡前1小时食用,食后稍稍休息,排除杂念再就寝。忌食具有刺激性、易引起人体兴奋的饮品,如咖啡、酒、浓茶及含咖啡因的饮料。因这些饮品能兴奋大脑皮层,不利于睡眠。同时不随意服用镇静剂,必须服用时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以下推荐几款食疗方:1.芹菜红枣汤● 芹菜200~500克,红枣20~30枚,加入适量的水煮汤,分次饮用。● 功效:疏肝泻热,佐以安神。适用于性情急躁易怒、不思饮食、口渴喜饮、目赤口苦、小便黄赤、大便秘结的失眠者。2.百合半夏红枣粥● 半夏50克,百合50克,大米100克,白糖5克,红枣20枚。先煎半夏取汁一大碗,再在煎液中加入大米和百合、红枣同煮成粥,加糖后即可食用。● 功效:化痰清热,和中安神。适用于痰多胸闷,恶食嗳气,吞酸恶心,心烦口苦的失眠者。3.黄连鸡子炖阿胶● 黄连10克,生白芍20克,鸡蛋2个,阿胶50克。先将黄连、白芍加水煮取浓汁、去渣。再将阿胶加水约50毫升,隔火蒸化,把药汁倒入后再慢火煎膏,将成时放入蛋液,拌匀即可。每晚睡前服一次。● 功效:滋阴降火,养心安神。适用于心烦失眠、心悸不安、头晕、耳鸣、健忘、腰酸梦遗、五心烦热、口干少津的失眠者。4.安神定志汤● 远志肉20克,炒枣仁20克,石莲肉20克。以上三味水煎1小时,每日服2次。● 功效:补养心脾,以生气血。适用于多梦易醒、心悸健忘、头晕目眩、肢倦神疲、饮食无味、面色少华的失眠者。5.枣粥● 酸枣仁500克,大米100克。先将酸枣仁研碎,水浸取汁500克;再将大米淘洗干净,与酸枣仁汁同入锅,煮成粥即可食用。● 功效:益气镇惊,安神定志。适用于易于惊醒、胆怯心悸、遇事善惊、气短倦怠、小便清长的失眠者。


发布了文章

头晕会是“颈椎病”吗?

“叶医生,这几天感到头晕,是不是颈椎病发病了?”……在平时门诊中,总会遇到这样令人无语的诉说,很想问个究竟:您到底是被谁诊断为“颈椎病”的?吃这么多治疗颈椎病的药为什么就没见好呢?说起临床常见的头晕症状,或许需要用几十篇科普文章来一一述说,罗列太多的鉴别诊断只会让人们更紧张、更担忧!唯有专业医生面对面的询问、仔细体格检查、必要精准评估,才会有明确诊断和有效治疗。顺便说一下,关于“头晕”的诊疗,不推荐所谓的“互联网医疗”的咨询形式。因为,即便在医院,头晕经常会被误诊或漏诊。的确,在现代生活中,随着电脑使用率的大大提升,长时间对着电脑工作的人越来越多,颈椎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且年龄趋于年轻化。轻度的颈椎病,会出现颈、项、背部发僵、发硬、疼痛,颈椎屈伸、转动活动时情况加重的症状。但是,头晕绝不能首先考虑颈椎病!甚至根本不会考虑颈椎病!我经常会反问“久病成医”的患者:颈椎问题天天存在,为什么可头晕症状不是天天有呢?一、颈椎病的临床表现形式1.颈肩酸痛,并可放射至头枕部和上肢;2.一侧肩背部沉重感,持续上肢无力、手指发麻,肢体皮肤感觉减退,手握物无力;3.严重患者表现为下肢无力,步态不稳,两脚麻木,行走时如踏棉花的感觉。甚至出现大小便失控,性功能障碍,四肢瘫痪;4.当颈椎病累及交感神经时,会出现头晕、恶心呕吐,少数可有眩晕、卧床不起、猝倒。其他可能有头痛、两眼发胀、视力模糊的症状。二、颈椎病的医学诊断临床诊断颈椎病需同时具备3个条件:1.椎间盘和椎间关节的退行性改变,这是颈椎病的病变基础,是诊断颈椎病的先决条件,但不能仅凭这一点诊断颈椎病;2.在椎间盘和椎间关节退行性变的基础上出现邻近组织和结构受累,包括脊髓、神经根、椎动脉和交感神经受累;3.与上述病理学改变一致的临床表现。不能仅仅注重影像学颈椎退行性病变的证据,需要分析是否存在邻近组织和结构受累,分析邻近组织和结构受累是否可以解释患者的头晕症状。三、“头晕”与“颈椎病”的关系常见误区:大部分医生认为,常规颈椎X线检查发现颈椎有退行性病变,可能椎动脉受压迫会导致头晕,并以此作为诊断颈椎病及推测症状病因的依据。真相:1.从解剖学角度看,椎动脉从颈椎两侧的横突孔穿过,而并非由椎间孔穿过。颈椎X线检查不能显示横突孔,且椎间孔的退行性病变并不能代表横突孔的退行性病变。从颈椎应力学的角度看,只有椎间盘向横侧严重突出才有可能压迫椎动脉。2.从解剖学角度看,颈椎周围组织含有大量交感末梢。但交感神经在体内广泛分布于血管、内脏及腺体,交感神经受累具有症状多、体征少及非特异性的特点,目前国际上尚没有交感型颈椎病的概念。四、科学证据1.国外一项203例椎动脉造影研究只发现2例骨赘引起椎动脉侧向移位,此类情况的比例<1%。2.1986年的一项循证医学对照研究,两组平均年龄为77岁人群,研究组有头晕症状,对照组无症状,两组均进行颈椎X线检查,结果是两组的椎间隙狭窄和骨质增生的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一项1108例具有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老年患者,转颈后的血管评估研究显示,仅有5例转颈后出现症状(原因是椎动脉受压),但无一例表现为头晕症状。这些经典的循证医学研究提示:颈椎退行性病变导致椎动脉受压,椎动脉供血不足导致头晕症状并没有充足的循证医学证据。椎动脉型颈椎病非常少见!颈椎机械性压迫椎动脉不是头晕的主要病因,头晕与椎动脉受压无相关性。

发布了文章

教你7个妙招远离“头痛”发作

关于“头痛”的话题,平时就诊咨询的人真不少!大家最关心的还是治疗,我们依然建议大家在当地、到专业的神经科大夫那里寻找帮助,毕竟需要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必要的辅助检查帮助明确诊断。不过,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注意避免头痛发作,一些实用的办法或许可以帮助到大家,今天继续和大家分享。一、注意饮食如果您发现任何食物可能导致头痛,赶快停止食用它。巧克力、醋、冻肉及其他很多食物都含有酪胺和硝酸盐等物质,这些化学物质可导致容易过敏的人士感到头痛。要重视定时进餐。误餐可以使某些人的头痛发作。吃正餐与小食之间相隔的时间不应超过五个小时,在每次进餐之间,一个人的血糖会下降,导致血管扩张。另外,推荐身边一些可以缓解头痛的食物:1.土豆:含钾丰富,能缓解由于饮酒过量导致宿醉引起的头痛;2.杏仁:含有的镁元素也能放松血管,预防头痛发作;3.西瓜:含水量丰富,同时能为身体提供镁等重要矿物质元素,一定程度上可以预防头痛;4.全麦面包:主要是健康的碳水化合物,确保大脑能量充足,也可以缓解头痛;5.芝麻:含有大量维E和镁,具有促循环、平稳雌激素水平,预防经期头痛的功效;6.菠菜:有助于控制血压,间接缓解头痛;7.酸奶:含有丰富的钙和益生菌,可以避免因为大脑缺钙发出头痛信号。二、合理饮水,减少饮酒和咖啡饮水很重要,一个人的身体每天起码需要喝1200毫升的水,这样体能发挥才能达到顶峰,而脱水是造成头痛的一个很普遍原因。饮酒可导致脱水,红酒和白兰地像芝士、巧克力一样,含有可导致头痛的酪胺,长期酗酒容易导致体内乙醇含量高,抑制中枢神经,出现乳酸增高,酮体蓄积导致代谢性酸中毒,从而产生头痛。注意控制饮用咖啡及饮茶的数量,太多或太少咖啡因都会引起头痛发作。三、科学运动坚持锻炼会让我们身心愉悦、远离病魔,对于祛除头痛也有较好的效果。瑞典一项新研究发现,常骑脚踏车有助于缓解偏头痛。经常进行中等强度的脚踏车运动可以使偏头痛发作减少90%。科学的解释是:运动有助于释放出更多的多肽化合物“内啡肽”,而这种化合物是人体内部自行制造的“镇痛剂”。除了骑车,快步走和游泳也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虽然我们建议坚持运动,但运动也有可能会导致头痛。因此把握好运动的量非常重要,这在我们之前的文章中已经反复提及。四、保持良好睡眠习惯正常睡眠习惯被打乱也会引起头痛,睡得太多也可以引起头痛。保持正确的睡眠姿势:睡觉时不要俯卧,因为这种睡觉姿势会使脖子肌肉发硬。如果睡眠不好,反复翻身,可以使用特殊枕头,例如记忆枕头,形状要适合颈椎的自然弯曲,让脖子有个可靠的依托。五、学会面对压力“情绪波动”和“应激事件”也可能会导致头痛,这在存在焦虑、抑郁情绪的人群中非常普遍。保持一个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可以较好地预防头痛发生。六、仰首挺胸在日常生活中,如走路、坐姿均应仰首挺胸,切忌低着头、弓着背,避免引起肌肉过度紧张而导致头痛。七、自我理疗、局部运动根据不同类型的头痛可以选择物理治疗来缓解。用湿热毛巾包裹热水袋,或者用冰袋,放在前额或疼痛部位,可以缓解痛苦。其次,建议试试耸耸肩来缓解头痛。具体做法是:先放松颈部肌肉,使情绪平静;站立或坐下,放松,吸气,尽量使双肩向耳部靠拢,保持2秒钟,然后呼气放松,重复3次。

发布了文章

这样做80岁也不痴呆!教你方法让大脑不萎缩

人老了,皮肤皱纹多了,头发白了,记忆力减退了,也会表现出手脚不灵活、失眠、头晕、步履蹒跚、反应迟钝等情况。很多人认为这是正常现象,年纪大了记忆力就下降了这是必然吗?其实,多数中老年人常有的记忆力下降、手脚没有过去灵活的感觉、耳鸣、失眠等症状,都可能就与生理性的脑萎缩有关!研究者发现有一类人的大脑在年老以后也能保持年轻和敏锐。他们的大脑状态比同龄的普通老人要年轻30岁,皮质层更厚,明显的混乱更少,拥有更充沛的神经元。大家未老之时多动手、多用脑,多培养生活的乐趣,老来大脑代偿的能力就会更好。那么到底该如何减缓大脑萎缩?如何做到80岁时还能拥有50岁的大脑?如何减缓大脑萎缩如何减缓大脑萎缩?1坚持锻炼舌头可减缓大脑萎缩日本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生活中坚持锻炼舌头可以间接刺激脑部和面部的神经,从而减缓大脑萎缩,同时可防止面部神经、肌肉的老化。科学家认为,人体出现老化现象最大的原因在于脑萎缩,最显著的症状是舌头僵化和表情变得呆板。日本科学家对800名志愿者进行对比研究,让一组志愿者每天早晚刻意坚持活动舌头,另外一组志愿者则不特别活动舌头。这样的实验持续了大约半年之后,科学家发现:坚持活动舌头的一组人,他们的大脑细胞明显要比没有特别活动舌头的后者活跃,处理问题的反应力也要比后者快。科学家说:“这一研究结果让我们寻找到一条延缓大脑衰老的非食疗方法。”基于这项研究,日本科学家建议每天早晚可以活动舌头,来活跃脑细胞,防止脑衰老、脑萎缩!吐舌头舌尖向前尽量伸出,使舌根有拉伸的感觉,然后收回卷起,反复10次。转舌头让舌头在口腔内,慢慢地以最大范围顺时针转10圈,然后再逆时针转10圈。舌头舔牙齿将舌尖轻轻抵住上颚10秒,然后抵住上齿外侧10秒、下齿外侧10秒,下齿内侧10秒。这套操做起来不拘时,早上能做,中午能做,晚上也可以,一般建议早晚各做一次。2葡萄酒搭配地中海饮食习惯可减缓大脑萎缩人们的大脑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逐渐萎缩。阿尔茨海默症(老年痴呆症)研究协会一位项目负责人Clare Walton提到,大脑萎缩的程度大概是每年1%-2%。目前有一个解决的方案可供参考,那就是葡萄酒搭配地中海饮食习惯。一项新的研究发现:在70岁以上的老人之中,保持地中海饮食习惯的人会比没有这种习惯的人大脑容量多0.5%。这项研究已在《神经病学》期刊上登载,人们还能在期刊上具体了解到该如何选择饮食:水果、蔬菜、橄榄油、豆类以及谷类,还有适量的鱼和乳制品,最重要的是还有葡萄酒。3维生素、脂肪酸有助延缓老年脑萎缩  老年脑萎缩是老人中常见的慢性脑病。伴随衰老过程,老年人脑体积缩小、重量减轻、脑细胞数量减少,引起记忆力、判断力和思考能力退化。美国的一项新研究显示,如果老年人体内维生素C、D、E、B族维生素和欧米加-3脂肪酸水平较高,出现这种疾病的风险可能会降低。研究人员还发现,维生素和脂肪酸水平高的老年人在记忆及思维测试中得分较高,而体内反式脂肪较高者在测试中得分较低,脑萎缩风险也较高。欧米加-3脂肪酸和维生素D在鱼类中含量较高,而B族维生素以及具有抗氧化功能的维生素C、E在水果和蔬菜中含量较高。结果发现,维生素和脂肪酸水平较高者的脑容量最多超出水平较低者37%,在记忆和思维测试中的得分最多超出后者17%。4积极生活让脑衰老来得慢一些也许早期的开发,不失为激活的一种办法。这不是说要小孩子早早就开始早教,而是终其一生地有意识学习和用脑,不断成长。对老人家而言,更要经常有意识动动手,动动脑,培养兴趣爱好,也不妨做些记忆训练游戏。家里的年轻人也可以有意激发一下老人的动脑热情。那些生活中兴趣广泛的人,会更有活力。在日常生活中,时时让患者参与,如外出时学习认路,购物时认识商品名称及计算价钱,回家后回忆所买东西,写流水账,独立完成简单清洁工作等。如果完全被照顾生活,患者的生活能力可能会退化得更快。如做到80岁时还能拥有50岁的大脑?如何做到80岁时还能拥有50岁的大脑?研究者发现,有一类人的大脑在年老以后也能保持年轻和敏锐。研究者们称这类老人为“超级老人”。80岁的“超级老人”大脑状态可以看上去只有50岁,比真实的年龄年轻30岁。与阿尔茨海默症(老年痴呆症)相关的认知混乱状态,他们要少90%以上。“超级老人”们的大脑状态看起来跟同龄老人有明显不同。他们的记忆能力堪比年轻人。“超级老人”的大脑构造表明了更少的脑萎缩现象。皮质层比较厚,说明与之相关的认知、理解、记忆、判断、计算、语言等高级神经功能会比较好。这类大脑,可能跟经常的用脑训练有关,也可能源于可遇不可求的先天优势。至于普通老人的大脑,能否修成“超级老人”的大脑,估计很难强求。但终生学习,多动手、多用脑,起码有一个可能,是能激活更多脑区,到了晚年,面临脑细胞衰老、凋亡,东边不亮西边亮,大脑的代偿功能可能会更好。也就是说,“超级老人”的大脑具备:大脑皮层更厚、缠结明显少(缠结多是阿尔兹海默氏症的主要标记物)、Von Economo神经元充足(意味着社会智能更高)三大特征。前不久一则报道,讲述的是一位50多岁的老人领着自己80多岁的妈妈在家做100以内加减法,来预防老年痴呆。具备“超级老人”的大脑毕竟是少数,但请相信,只要我们坚持活动大脑,积极乐观、健康的生活,实现在80岁拥有50岁的大脑并非难事!

努力加载中

关注

挂号

问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