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点滴滴,为了您的健康打开
关注数内容数
412

张永

乌镇互联网医院

全部动态
文章
视频
回答
全部
冠心病
高血压
糖尿病
心肌梗死
心肌缺血
心肌梗
心绞痛

发布了文章

冠心病的二级预防

冠心病的预防分为两个层次,1、一级预防,指尚未发生冠心病而采取的非药物预防措施。如戒烟、合理饮食、适当锻炼身体、调整精神、心理状态等手段。2、二级预防,指患有冠心病后在一级预防的基础上针对疾病采取药物治疗,旨在降低心绞痛、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和病死率。1、 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抗血小板药物,属于预防冠心病的一线药物,它主要通过通过阻断血小板激动剂血栓素A2的合成发挥其抗血小板的作用,长期使用可以有效降低冠心病患者的死亡率和再次心肌梗死的发生率。2、 降脂药物:很多研究均证实,使用辛伐他汀或普伐他汀降低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不仅可以显著降低冠心病事件的发生率30-40%,而且可以总病死率22-30%,并减少介入治疗、搭桥手术和脑卒中的发生率。降脂药物的使用原则是以胆固醇高为主者,采用他汀类药物,以血清甘油三酯增高为主者采用贝特类。他汀类药物除了清除血清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外,还可以减少脂质斑块中的LDL-C,恢复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减轻炎症反应,增进斑块稳定性。3、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ACEI与阿司匹林以及ß-受体阻滞剂联合应用有叠加作用,冠心病患者均需使用。对高危患者、老年人、前壁心梗者、有心梗病史患者、左心室功能减退者均要终身服用此药。4、 ß-受体阻滞剂:心肌梗死后应用ß-受体阻滞剂可以减低病残率和死亡率。5、 抗心律失常药物:欧洲和北美的多项研究证实,胺碘酮可以减少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伴或不伴有左心室功能障碍患者的心律失常死亡及心搏骤停。治疗过程中宜低剂量维持,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6、 ABCDE系统:将以上5点和一级预防结合起来即为冠心病预防的ABCDE系统。 A:阿司匹林,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B: ß-受体阻滞剂,降低血压; C:降胆固醇,戒烟; D:控制血糖,合理饮食; E:有氧运动,参加病人教育。

发布了文章

如何使桥更持久的保持通畅

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后的桥血管再狭窄问题始终是困扰临床医师和患者的一个突出问题,由于桥血管再狭窄,很多病人很快在短期内再次出现心绞痛,甚至发生心肌梗死的严重事件。很多研究均表明,动脉移植材料,如乳内动脉、挠动脉均有良好的远期通畅率,手术后10年超过90%。而最为常用也是用的最多的大隐静脉10年通畅率不到50%。因此我们强烈建议多使用动脉移植血管,特别是将挠动脉的使用作为常规。 大隐静脉狭窄的原因很多,血栓形成是手术后早期(1月)内狭窄的主要原因。如取材使操作不当使血管受损、血管本身质量欠佳、与冠状动脉口径不匹配、吻合口狭窄导致血管内血流量减少均可导致早期狭窄。术后1月,大隐静脉开始出现内膜增生和纤维化,1年内口径减小30%。1年后大隐静脉即出现粥样硬化迹象。 大隐静脉桥出现狭窄,抛开本身病变发展的结果,作为临床医师需要作的是尽可能的延缓狭窄的发展过程,首先,手术操作仔细、轻柔避免损伤移植血管,选准靶血管及吻合位置,吻合确实,保证吻合口最大限度的通畅。避免桥血管扭曲、过长或过短。第二,尽早使用抗凝剂,手术后可以口服时即开始使用阿司匹林,有些单位术后常规使用肝素抗凝,如果引流不多可以使用。第三,严格控制血压、血糖、血脂。很多研究均表明,高血脂是移植血管发生在狭窄的主要危险因素。胆固醇水平越高,再次搭桥的几率越大。高血压、高血糖、吸烟均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但目前尚未有明确证据说明桥血管的再狭窄与上述情况有直接关系。但是鉴于搭桥后期大隐静脉的病理改变,建议对高血压、高血糖也要引起高度重视。另外肥胖的患者需要减肥,加强锻炼。同时保持心情愉快也很重要。搭桥手术后什么时候需要到医院就诊 一般没有特殊情况下病人手术后一周左右即可出院,出院后尊医嘱服药,使用降脂药、降糖药物的患者需要监测肝肾功能和血糖水平。出现指标异常需要在医师的指导下进行调整。心脏方面如无特殊可在出院后3月来院复查超声波、心电图、胸片等常规项目。如出院期间出现胸闷、憋气、心律失常、心绞痛发作等情况需要引起重视,及时就诊。

发布了文章

搭桥手术后能工作吗?

搭桥手术的主要目的是预防心肌缺血,改善心功能,有室壁瘤的病人一并切除室壁瘤,如果病人同时还有心脏的其它问题,如瓣膜的问题,主动脉的问题和有某些先天性畸形,手术中将同时一并解决。搭桥手术可以将心肌梗死的风险降到最低,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使病人尽可能的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适当的工作、运动有助于使患者保持心情舒畅,保持良好的体能状态,保持良好的生活状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能够从全面上提高您的生活质量。所以搭桥手术后应该工作,或者做些力所能及的体脑力活动。 有两个原则适合绝大部分病人,如果您的心功能没有问题,搭桥以后一方面您不要把自己当作为病人,做正常活动,保持正常生活和工作;但另一方面,由于粥样硬化冠心病的治疗是长期战略,一定要做好预防再狭窄的各项工作。可以根据以前身体状况选择自己能够胜任的工作。但尽量选择低强度、压力小的工作。国外有研究表明,手术后3年有47%的病人能从事中量或剧烈的活动,在平均年龄大于61岁的人群中,38.5%的病人恢复工作。61岁以下组中,手术后一年工作的占79%。影响工作的原因主要有手术时的年龄、身体状况、手术前是否丧失劳动能力、手术后心绞痛发作情况等。

发布了文章

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后需要服用那些药物?

各种引起自体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都可以或加重手术后移植血管病变。如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因此针对这些易发因素,手术后需要坚持服药,减缓疾病发展速度,尽量延长桥血管寿命,保持身体健康。具体可以选择如下药物:1、 抗血小板药物:为了减少由于内皮细胞损伤和血小板激活引起的桥内血栓形成,抗血小板药物治疗非常重要。最为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为肠溶阿司匹林,常规剂量为每日100-300毫克,一般建议手术后终身服用。服用期间注意有无胃肠道反应及药物的禁忌症。2、 硝酸酯类:可以扩张血管,减轻心脏负荷,选择性扩张冠状血管,改善心肌供血。常用硝酸甘油、硝酸异山犁酯、单硝酸异山犁酯等。3、 降脂药物:移植血管特别是静脉材料非常容易发生血管硬化,控制血脂可以有效减少临床事件的发生。血脂指标最好降至正常以下。常用降脂药物为他叮类,如立普妥、舒降之等。但需要定期复查肝功能,由于个体差异,对某些病人的肝功能影响明显。4、 降压药物:手术后血压最好维持于正常水平,如果经常高于140/90mmHg,应接受降压治疗,常用药物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以上两种建议同时服用,多项临床实验证明是非常有必要的。如果桥血管使用了挠动脉,建议钙离子拮抗剂服用半年以上以防止挠动脉痉挛,也可以作为降压药物使用。其中,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在部分病人会产生干咳的并发症,严重时应该改用其它类药物。 β-受体阻滞剂的调节应该在医生指导下进行。5、 降糖药物:糖尿病病人必须严格控制血糖。可用口服制剂或使用皮下注射胰岛素,也可选择胰岛素泵,血糖的初步调节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病人已经掌握了调节方法和规律后再自行调节,尽量把血糖控制在正常或稍高范围之内。6、 其他辅助药物:如胃黏膜保护剂、抗酸剂、保肝药等根据个体不同情况选择,但使用之前最好咨询专科医师。避免产生不良反应或服药过多产生协同作用。

发布了文章

搭桥手术后如何进行恢复和锻炼

实施搭桥手术的主要预防心肌缺血,将心肌梗死的风险降到最低,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使病人尽可能的恢复正常生活。适当的运动有助于心功能恢复,改善血压状况,控制血糖,促进血液循环。 但是运动时需要因人而异,因为每个病人的年龄、体力、术前心功能状态、病变类型、生活习惯不同,难以制定一个统一标准。一般认为,手术结束,病人清醒并拔除气管插管后即可以开始进行简单的肢体、呼吸功能的锻炼,如在床上进行深呼吸、咳嗽,翻身,四肢的简单伸曲活动等。深呼吸咳嗽是每个病人必须完成的动作,可以促进肺泡扩张,预防肺不张和肺部感染,改善机体氧合情况。手术后第一日多数患者尚不能拔掉引流管,活动一般仅限于床上进行,在手术当日的基础上,活动量有所增加,可以自行坐起,进食。术后第二日拔除引流管后多数病人即可下地活动,开始可以在他人搀扶下行走,或手扶病床行走,如果情况允许可以到病房外活动。另外进食、输液时尽量在坐位进行,不要总在病床上平躺。术后第三日基本上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自由活动,可以制定一个活动安排,逐渐增加行走距离的长度。手术后一周多数病人可以出院休养。 出院后可以根据以前身体状况有序的进行身体锻炼,如散步、做简单家务、到外出采购、适当健身运动。总体来讲需要把握一个度,即要循序渐进,量力而行。以不感到疲劳为准,如感到疲劳无力、胸闷、心慌,则必须休息,甚至吸氧或服用一些扩冠药物,如硝酸甘油等。活动时间逐渐延长,但不要在空腹、饱食后进行。过于寒冷或炎热的天气运动也须特别注意保暖、补充水分,一般手术后1-2月可以恢复到手术前的运动量。如果情况允许可以进行较为剧烈的运动,如旅游、爬山、跑步等。

发布了文章

搭桥手术后早期主要有哪些不适?

搭桥手术需要全麻,气管插管并开胸,对身体有一定创伤,手术后有一些适感,但多数情况属于机体对手术的正常反应,有不适感需要及时向医师反映,听取医师的解释或处理。以下几种情况在搭桥手术后较为常见。1、 疼痛:切口部位的疼痛最为常见,普通病人均可以理解。但由于胸部切口疼痛容易导致病人术后不敢深呼吸、咳嗽,引起肺不张、肺部感染、胸腔积液等并发症。需要医生耐心解释和鼓励,多数病人可以渡过这一难关。个别病人需要使用镇静、镇痛剂,但原则上尽量少用。胸部切口疼痛一般在术后4-5天后逐渐好转。还有一种胸部疼痛比较常见如左胸、双肩甚至后背,每个病人的表现不尽相同,医生需要与心绞痛相鉴别,同时接受手术的患者多为高龄,骨质疏松、变脆引起的胸廓损伤,一般疼痛不会太剧烈,对疼痛耐受强的病人可以不做处理,个别病人需要服用镇痛剂。2、 麻木:左胸和采集血管的肢体麻木比较常见。多由手术引起,采集乳内动脉时,游离创面容易导致胸壁神经受损。另外四肢采集移植血管时可能会伤及表浅的皮神经,造成局部皮肤麻木尽量如取桡动脉时损伤皮神经可引起手术后手掌大鱼际部位麻木,取下肢静脉血管可以引起相应区域的皮肤麻木,但这种麻木一般不用处理,嘱病人加强做相应的锻炼即。3、 肿胀:多指下肢取血管后引起的水肿。肢体肿胀需要引起医师的注意,鉴别是何种性质病变,排除深静脉血栓形成、心衰的原因导致。一般在采集血管的肢体常见,由于手术后组织水肿导致,多数为轻度肿胀。个别由于缝合时止血不严密,肌肉间隙大量积血,远端血供受影响,需要严密观察,需要及时治疗。多数病人轻度水肿会在一到三个月内好转,个别病人患肢肿胀可能会迁延数月或一年以上,平时多抬高下肢,或穿弹力袜有助于减轻水肿,近几年我们中心应用腔镜获取大隐静脉,手术后很少有病人会出现下肢水肿。4、 咳嗽:手术后的咳嗽有主动和被动之分,医师建议术后早期病人要主动的咳嗽,使肺部功能尽早恢复,改善机体氧和状态。被动的咳嗽需要引起医师重视,区分是由于心功能不全、肺部感染、还是肺不张、胸腔积液导致。术后早期由于限制晶体入量、利尿,病人常有口渴的感觉。肺部感染在高龄、长期卧床、吸烟的病人较为多见,需要在术前充分做好呼吸道准备,手术后早期加强呼吸道管理,使用敏感抗生素。肺不张、胸腔积液的发生率较高,除上述原因外,不敢咳嗽、痰液粘稠不易咳出、活动量小、胸腔引流管不通畅、渗出较多都是导致肺不张、胸腔积液的原因,需要尽早作出诊断和处理。5、 易疲劳:搭桥手术对身体有一定创伤,机体完全恢复需要一定时间,这是机体正常的反应,为防止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机体早日康复,一般情况下临床医师建议病人早下床、早活动。但要根据病人的年龄、手术前状态、心功能情况决定。活动需要因人而异、循序渐进,感觉疲劳则需要休息。切不可盲目加大活动量出现意外。一般在出院前医生会给您一个恢复锻炼的建议,如果没有其它方面的影响,经过适当锻炼后随着体力的恢复,活动量的增加,疲劳的感觉会逐渐消失。6、 其他:比较常见的还有睡眠障碍、食欲差等等,一般经过调整,应可在较短时间内恢复正常。7、 精神行为方面的异常:某些病人在手术后会出现精神行为方面的异常,有的与脑血管硬化有关,有的与颈动脉斑块有关,有的与手术对病人的影响有关,有的与病人的精神行为能力有关。故某些因素是可以预防的,手术前要充分做好病人的思想工作,要让病人减轻思想压力,手术后也要做减压工作,放松心情,多于病人交流,放下包袱,有利于病人的早期恢复。

发布了文章

病人和家属如何应对搭桥

冠心病是常见病,在我国有逐年增加趋势,已严重威胁人民健康和生命。但是冠心病有很多治疗方法,目前公认有效的如药物控制、介入治疗和搭桥手术。冠脉搭桥是一种治疗严重冠心病的成熟技术,国际上每年有百万的病人接受该手术,国际上总死亡率为1%~3%,手术后病人可以恢复到正常活动和体力状态。我国自上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接受搭桥手术的病人逐渐增多,手术技术日臻成熟。目前年手术例数逾万例,择期手术死亡率低于3%,个别单位可以达到1~2%以下,与国际水平持平或更低。尽管支架介入治疗可以解决许多病人的问题,但血管病变到一定程度后,支架介入治疗不能解决病人的问题, 许多患者病变复杂,只能选择搭桥手术。如果医生建议你或你的家人选择搭桥手术,您要科学的去面对,可以与您的主管医生做进一步交流,多了解病人的病情,了解治疗的必要性,理性的分析,不要一味的想手术的风险和危险,也不要过分的认为手术会100%成功,如果是常规手术,风险程度比较容易预测,如果是急诊手术,可能手术风险的预测就变得困难的多了,家属在面对急诊手术时要多了解病人的情况,沉着冷静的做决定。多项研究表明,同样病变情况下,多支病变搭桥的远期效果远远好于支架,糖尿病的病人搭桥的效果优于支架;血管病变严重者宜选择搭桥。支架植入后再狭窄同样可以搭桥,只要远端有适合搭桥的“桥墩”即可。

发布了文章

那些病人应该做冠脉搭桥手术?

冠脉搭桥手术的指征和反指征是一个原则性的指导,实际临床实践中要根据病人的个体情况综合分析,结合病人的身体情况、其它组织器官功能、心脏和血管病变情况、搭桥血管材料以及病人其它反面的情况分析考虑,以下是结合指南和个人临床实践总结的手术指征,供大家参考:1 手术指征:①冠状动脉三支病变宜首选冠脉搭桥②左主干病变宜首选搭桥③单支或双支冠状动脉病变,但病变复杂或弥漫,不适宜内科介入治疗④支架后再狭窄④冠脉多支病变伴有糖尿病的病人宜首选搭桥⑤如果合并有左室室壁瘤需手术切除,则冠状动脉病变同时搭桥处理,不宜考虑做内科介入治疗⑥如果有心内手术如瓣膜成形或置换,或其它心内操作,冠状动脉病变宜同时做搭桥处理,不宜考虑做内科介入治疗⑦冠心病合并冠状动脉瘘,如果该瘘分流明显且应用介入方法不能解决时,宜选择外科手术并同时行冠脉搭桥2 手术反指征:①冠状动脉病变弥漫或纤细,无可选择的被搭桥血管。做出这个结论需要丰富的冠脉外科经验,特别是对于远端纤细者要考虑冠状动脉灌注不足的影响,要结合正、逆向灌注综合考虑②无可选择的搭桥材料血管。完全没有材料血管非常少见,一般情况下,我们有双侧乳内动脉、双侧桡动脉、双侧大隐静脉可以选择,以上血管不行还有胃网膜动脉,双侧小隐静脉可以选择,同时不能用的机率非常少。如果以上血管均不可用,或总桥数不够用,可选择多做序贯吻合和Y形吻合。另外可考虑应用腹壁上动脉、上肢的静脉。理论上可以取前臂任一动脉,如果Allen试验阳性则不可用。一般完全没有适合搭桥的血管材料的病人罕见,在血管材料差的病人中手术前需仔细认真的分析和综合考虑,多做手术中的预案。③病人一般情况差。有一部分冠心病病人病程长,血管病变重,病人已有较长时间卧床,一般情况较差,无力坐起和下地活动。这类病人需要良好的药物调整和适当体力锻炼,经过一段时间恢复性锻炼再给病人下结论。④其它脏器器官功能损害严重。脑中风后偏瘫不是手术禁忌症,但如为新鲜中风,宜待神经系统症状稳定后,一般应一个月以上,最好三个月以上再做冠脉搭桥手术。一过性脑缺血发作(TIA)一般影响不大,数天后即可安排手术。昏迷和严重脑中风后遗症是短期内手术的禁忌症,可以观察3~6个月后重新评价。肾功能衰竭、尿毒症病人应与肾内科一起商量,如果病人透析情况稳定,可以做搭桥手术,术前透析一次。如病人已做肾移植,肾功能稳定,不为手术禁忌症。呼吸功能搭桥目前我们主要看Po2和Pco2及病人有无呼吸系统症状。呼吸系统已存在衰竭是手术绝对禁忌症。如果病人无呼吸系统症状,我们一般要求Po2要在60mmHg以上,Pco2小于45mmHg。Po2的极限范围我个人定在55mmHg,为个人经验,无统一标准,Pco2较低的病人要观察病人是否有良好的耐受。如果没有职业病史,Pco2不能大于45mmHg,这是一个较为敏感的指标。个别煤矿工人我们也做过Pco2到55mmHg,但总之如果Pco2增高需慎重考虑,50mmHg以上我们一般不考虑手术,必要时可结合肺功能检查综合考虑。对于肝脏功能损害到多大程度禁忌手术没有标准,一般需要咨询肝脏科医师一起讨论。⑤伴有其它更为严重疾病,如恶性肿瘤晚期,爱滋病晚期,或其它各种疾病已危及病人生命者。

发布了文章

动脉桥和静脉桥有何区别?

动脉桥是指在搭桥中的所用血管材料取自于动脉,如乳内动脉、桡动脉和胃网膜动脉等;静脉桥是指手术中所用搭桥材料为静脉,最常用的为大隐静脉等。 很多研究都表明,大隐静脉桥在远期通畅率方面远远逊色于动脉桥。搭桥手术后1月内大约有10%的静脉桥即闭塞,1年内有20%闭塞,此后5年内每年以2%的比例增加,术后10年,大约只有50%的静脉桥保持通畅。而作为最常用的乳内动脉桥,术后10年保持95%~98%左右的通畅率。乳内动脉和桡动脉是最常用的动脉材料,由于取材方便,口径与冠脉几乎相同,远期效果好,应用越来越普遍;大隐静脉来源广泛,取材方便,是最为常用的静脉血管移植材料。静脉桥闭塞的机制主要是早期以血栓形成为主,后期逐渐出现内膜增厚和纤维化,晚期主要是粥样硬化。动脉桥的优点是较少发生粥样硬化,其直径可以根据血流量进行自身调节,远期通畅率高。 当然对每个病人选择动静脉材料搭桥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一般我们尽量多用动脉桥,以保持良好的长期通畅率,提高病人的远期治疗效果。

发布了文章

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简介

冠心病是目前威胁人类健康的第一大杀手,为了恢复重建由于被粥样斑块堵塞而导致的心肌缺血,人类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CABG)或称冠状动脉搭桥(简称搭桥)是人类心脏外科发展历史的伟大发明,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今天该术式已经成为治疗冠心病最为常用、最有效的方法。1946年,加拿大医生Vineberg将游离下来的乳内动脉埋入心肌,期望乳内 动脉的血流能与缺血的心肌形成侧枝循环从而缓解心肌缺血。当时引起了极大争议。直到1953年Cleveland医学中心的Sones医生发明了冠状动脉造影术,发现接受Vineberg手术的病人中确实存在着乳内动脉与心肌的侧枝循环。从而证实,心肌血运重建可以使缺血心肌恢复供血,标志着冠心病的外科治疗的开始。1962年Sabiston和1964年Garrett在很偶然的情况下分别用大隐静脉在升主动脉与右冠状动脉和左冠前降支动脉进行了吻合,后者7年后给患者做了造影,发现移植的大隐静脉仍然通畅。但是两人均未意识到自己的发明是革命性的,为后来的冠脉外科发展打下了基础。现代第一例搭桥手术是1967年阿根廷医生Favaloro完成的,他将大隐静脉一端吻合于升主动脉,另一端与冠状动脉狭窄段以远进行端侧吻合,从而使搭桥手术正式走向临床应用阶段。 1964年前苏联医生Kolessov首次应用乳内动脉作为移植血管进行搭桥手术。目前使用左侧乳内动脉对前降支动脉进行再血管化已经成为搭桥手术的标准术式,事实证明,使用动脉作为移植材料,远期效果远远优于静脉,10年通畅率可以达到90%以上,在选择血管材料时尽量多的使用动脉已经成为搭桥手术的趋势。但是动脉材料来源有限,尚不能完全替代大隐静脉在搭桥手术中的应用。由于大隐静脉来源广泛、取材容易,目前仍然是使用最多的移植血管。但静脉血管作为移植材料最大的缺点是远期通畅率较动脉低,5年通畅率不到50%。同时传统的取材方式是沿大隐静脉全程切开,创伤较大。近年兴起的腔镜辅助下采集大隐静脉最大限度地解决了这一项难题,由于使用了不接触技术,保证采集的血管的完整性,同时在膝关节附近切开2厘米大小的切口即可采集全程血管,使腿部的创伤降到最低,有效避免了传统方法带来的不良反应。 上世纪70年代 开始,搭桥手术经历了体外循环低温室颤下间断阻断升主动脉、体外循环下阻断升主动脉心脏停跳,到现在的常温下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搭桥、小切口不停跳搭桥、胸腔镜、机器人辅助下搭桥等微创手术方式。手术方式的不断改进,使手术变得更加安全,创伤更小,恢复更快。最终使广大冠心病患者得到最为稳妥、有效的治疗。

发布了文章

冠心病应该做哪些检查?

冠心病常用的检查方法有:(1)心电图:心电图是冠心病诊断中最早,最常用和最基本的诊断方法,与其它诊断方法相比,心电图使用方便,易于普及。当患者病情变化时便可及时捕捉其变化情况并能连续动态观察和进行各种负荷试验,以提高其诊断敏感性。无论是心绞痛或心肌梗塞,都有其典型的心电图变化,特别是对心律失常的诊断更有其临床价值,当然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2)心电图负荷试验:主要包括运动负荷试验和药物试验(如潘生丁、异丙肾试验等),心电图是临床观察心肌缺血最常用的简易方法。当心绞痛发作时,心电图可以记录到心肌缺血的心电图异常表现,但许多冠心病患者尽管冠状动脉扩张的最大储备能力已经下降,通常静息状态下冠状动脉血流量仍可维持正常,无心肌缺血表现,心电图可以完全正常。为揭示减少或相对固定的血流量,可通过运动或其它方法,给心脏以负荷,诱发心肌缺血,进而证实心绞痛的存在。运动试验对于缺血性心律失常及心肌梗塞后的心功能评价也是必不可少的。(3)动态心电图:是一种可以长时间连续记录并编集分析心脏在活动和安静状态下心电图变化的方法。此技术于1947年由Holter首先运用于监测电活动的研究,所以又称Holter监测,常规心电图只能记录静息状态短暂仅数十次心动周期的波形,而动态心电图于24小时内可连续记录多达10万次左右的心电信号,可提高对非持续性异位心律,其是对一过性心律失常及短暂的心肌缺血发作的检出率,因此扩大了心电图临床运用的范围,并且出现时间可与病人的活动与症状相对应。(4)多层螺旋CT:从2层到目前的256层螺旋CT,扫描速度更快,时间、空间分辨率大幅提高,受呼吸、心率影响小,为冠心病的无创检查提供了一种安全可靠的手段。其对冠心病患者的诊断敏感性达80%以上,特异性90%以上。利用多层螺旋CT,可以评价冠状动脉狭窄程度,钙化程度分析,变异,血运重建效果等。  (4)核素心肌显像:根据病史,心电图检查不能排除心绞痛时可做此项检查,核素心肌显像可以显示缺血区,明确缺血的部位和范围大小,结合运动试验再显像,则可提高检出率。  (5)冠状动脉造影:是目前冠心病诊断的“金标准”,可以明确冠状动脉有无狭窄,狭窄的部位程度、范围等,并可据此指导进一步治疗所应采取的措施。同时,进行左心室造影,可以对心功能进行评价。冠状动脉造影的主要指征为:①对内科治疗下心绞痛仍较重者,明确动脉病变情况以考虑旁路移植手术;②胸痛似心绞痛而不能确诊者。  (6)超声和血管内超声:心脏超声可以对心脏形态、室壁运动以及左心室功能进行检查,是目前最常用的检查手段之一,对室壁瘤、心腔内血栓、心脏破裂、乳头肌功能等有重要的诊断价值。血管内超声可以明确冠状动脉内的管壁形态及狭窄程度,是一项很有发展前景的新技术。  (7)心肌酶学检查:是急性心肌梗塞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临床上根据血清酶浓度的序列变化和特异性同工酶的升高等肯定性酶学改变便可明确诊断为急性心肌梗塞。  (8)心血池显像:可用于观察心室壁收缩和舒张的动态影像,对于确定室壁运动及心功能有重要参考价值。

发布了文章

冠心病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供应心脏本身的冠状动脉管壁形成粥样斑块造成血管腔狭窄所致心脏病变,由于冠状动脉狭窄的支数和程度的不同,其临床症状也有不同。  本病病因至今尚未完全清楚,但认为与高血压、高脂血症、高粘血症、糖尿病、内分泌功能低下及年龄大等因素有关:  1、年龄与性别:40岁后冠心病发病率升高,女性绝经期前发病率低于男性,绝经期后与男性相等。  2、高脂血症:除年龄外,脂质代谢紊乱是冠心病最重要预测因素,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和冠心病事件的危险性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LDLC水平每升高1%,则患冠心病的危险性增加2-3%.甘油三脂(TG)是冠心病的独立预测因子,往往伴有低HDLC和糖耐量异常,后两者也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3、高血压:高血压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关系密切,收缩期血压比舒张期血压更能预测冠心病事件.140-149mmhg的收缩期血压比90-94mmhg的舒张期血压更能增加冠心病死亡的危险。  4、吸烟:吸烟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是唯一最可避免的死亡原因,冠心病与吸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用量-反应关系。  5、糖尿病:冠心病是未成年糖尿病患者首要的死因,冠心病占糖尿病病人所有死亡原因和住院率的近80%。  6、肥胖症:已明确为冠心病的首要危险因素,可增加冠心病死亡率,肥胖被定义为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平方(m2))在男性>=27.8,女性>=27.3.BMI与TC,TG增高,HDL-C下降呈正相关。  7、久坐生活方式:不爱运动的人冠心病的发生和死亡危险性将翻一倍。  8、尚有遗传,饮酒,环境因素等。

暂无更多

关注

挂号

问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