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点滴滴,为了您的健康打开
关注数内容数
3623

罗荣城

乌镇互联网医院

肝癌、乳腺癌、肺癌等肿瘤的内科治疗、精准医疗、生物与免疫治疗

全部动态
文章
视频
回答


















发布了文章

及时发现早癌能大大提升治疗效果

       肿瘤发生率不断升高,如何预防肿瘤和提升癌症患者生存率也成了广大市民非常关心的话题。在临床上,诱发肿瘤的因素有很多,而现有的共识就是针对哪些恶性肿瘤的高危因素进行预防。        著名肿瘤专家、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基金会副理事长、南方医科大学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肿瘤学科)负责人、南方医科大学肿瘤中心主任罗荣城教授表示,在目前已知的恶性肿瘤高危因素中,吸烟、肥胖、酒精摄入过量都是。“预防恶性肿瘤,首先必须戒烟,包括一手烟和二手烟。此外,酒精也是很多恶性肿瘤的高危因素,过量饮酒对肝癌、胃癌等消化道肿瘤的发生有正相关性。”罗荣城表示,此外缺乏锻炼导致的肥胖,往往也会加大癌症发生的风险。每天至少30分钟,一周5天的体育锻炼对于预防肿瘤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在恶性肿瘤的治疗方面,早癌的及时发现和治疗尤显重要。在众多的恶性肿瘤当中,早癌治疗成功率可以超过90%,甚至可以完全治愈。而晚期恶性肿瘤的治疗效果,治愈率会低得多”,罗荣城表示。 1.甲状腺癌高发:电离辐射和碘 究竟哪个过量了?        在广州地区呈现上升趋势的甲状腺癌,在临床领域也确实有了类似的感受。罗荣城所在的南医大肿瘤中心,确诊甲状腺癌的患者增速非常明显。        他表示,甲状腺癌发病率增加,可能和公众防癌意识提高、健康体检普及和检查手段提高,使微小甲状腺癌得到早发现、早诊断。和其他恶性肿瘤一样,甲状腺癌的发病机理和原因目前仍没有确切的证据。但科学家们通过实验和统计取得的证据显示,电离辐射是甲状腺癌的致癌因素之一。医学检查,尤其是CT、PET-CT、胸透等放射诊断的频繁和过度使用,会导致人体甲状腺受到的电离辐射增加。因为人体甲状腺富含大量的碘,因此射线的能量更容易蓄积在甲状腺内,从而导致甲状腺更容易受到电离辐射的影响。        “普通市民如频繁接受胸透、CT检查,其接受到的辐射会形成一个累积效应,比平常人更容易得甲状腺癌”。此外,“有证据显示碘过量会在一定程度上诱发甲状腺癌,碘盐的摄入是否就和甲状腺癌发病率上升有关?目前在肿瘤学术界也有争议,目前还在探讨,做循证研究阶段。” 2.前列腺癌:主要是年龄相关性因素致病        罗荣城表示,目前广州地区上升比较明显的另一大肿瘤前列腺癌,是一种年龄相关性的恶性肿瘤。“年龄越大的男性,发生前列腺的风险就会增加”。此外,吸烟、肥胖、前列腺慢性炎症等因素都会导致患癌风险提升。        “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不健康的性行为也是前列腺癌的高危因素。频率过勤、性伴多等都是危险因素。预防前列腺癌症的关键所在,就是要规避这些高危因素”。

发布了文章

凝心聚力,健康委员会召开新春茶话会

       南国风暖草木青,春意盎然万象新。2017年2月16日,以“凝心聚力,我与家乡共发展”为主题的潮联会健康委员会新春茶话会在广州珠江宾馆召举行。广东省委原副书记、广东省潮人海外联谊会蔡东士会长、潮联会常务副会长林惠俗、潮联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陈英松以及健康委六十多余名领导、专家代表齐聚一堂,其乐融融,共商健康委发展大计。        健康委执行主任罗荣城,主持新春茶话会。        副主任兼秘书长苏焕群致欢迎辞,并做2016年工作汇报及2017年工作展望。健康委自去年九月份成立以来,通过举办“健康中国”学术沙龙、“名医广东行”汕头站等大型公益健康活动,加强学术交流,反哺家乡,惠泽乡亲。新的一年,健康委将把工作融入“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大局,发挥优势,突出主题,有所作为。        随后,郑木明主任致辞,表示健康委的成立和发展离不开潮联会领导的支持、潮籍医药卫生界各位乡贤的积极参与,请各位乡贤多提宝贵建议,以将今后工作开展得更加有声有色,希望大家共同努力,充分发挥健康委的平台价值,为健康中国、健康广东、健康潮汕做贡献。        最后,蔡书记讲话。蔡书记充分肯定健康委成立以来工作上取得的成绩,潮联会是海内外潮人之家,更是海内外潮人联系政府、奉献社会的纽带和平台,健康委要汇集人才、专业资源的力量,通力合作,造福社会,惠泽父老乡亲。        与会乡贤纷纷表示,将凝心聚力,调动各方面资源,贡献专业力量,为潮联健康委员会的发展尽最大的努力!

发布了文章

防癌不能只凭运气

       “为什么是我?”许多癌症患者确诊后会这样问自己,如果早戒烟、多锻炼、少生气、不拼命加班,结局会不会改变?美国《科学》杂志最新发表的论文或许能缓解这种负罪感:多数癌症患者是“运气太差”,即由于不可控的基因突变诱发癌症。这一结论在全球科学届引发热议。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基金会副理事长、南方医科大学肿瘤中心主任罗荣城教授在接受《生命时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基因突变确实带有很强的随意性,但这并不代表人类无法掌控它,更不能否认防癌的重要性。 2/3癌症是因运气太差?        以往人们将癌症诱因归为两大来源:遗传和环境因素。《科学》杂志的报道则突出了第3个来源——DNA复制的随机错误,也就是基因突变。论文作者、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肿瘤学教授贝尔特·福格尔斯坦的团队,基于423个国际癌症数据库,分析了69个国家最常见的31种癌症的数据,进而得出结论:66%的癌症(22种)发生可归咎于基因突变,29%归因于生活方式或环境因素,剩下的5%源于遗传因素。这解释了,为何生活健康且无家族史的人也会患癌。        福格尔斯坦解释说,正常细胞每次分裂时,都会发生几个错误或者突变。大多数时候,突变发生在与癌症无关的基因上或不重要的区域,不会造成伤害。如果“运气”不好,发生在癌症驱动基因上,就可能诱发癌症。细胞分裂速度越快的部位,癌变风险越大。由于基因突变不可预见,所以在防癌上能做的很有限,良好的生活方式只能对不到40%的癌症产生影响。最有效的抗癌方法是在癌症发生的早期,就能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        这一结论随即引起极大争议。许多科学家批评说,该研究严重低估癌症预防的作用,是一种“危险的误导”。既然患癌与否都是靠运气,又何必阻止人们在生活中满足感官欲求,如抽烟、酗酒、吃好、喝好、运动和健身呢?论文的另一位作者托马塞蒂对此澄清道:“我们的研究并未表明患癌仅仅是运气不好。癌症一般是坏运气、糟糕环境和不良遗传基因共同造成的。”        罗荣城教授解释说,基因突变无时无刻不在发生,这是人类生存和进化的基础。干细胞是一类特殊细胞,分裂时会产生一个子细胞,然后继续繁殖,产生相应组织所需的细胞。器官从干细胞的不断向下分裂繁殖而“成长”。干细胞每次分裂时,都存在突变的可能性。分裂次数越多,意味着突变机会越多,癌变的风险就越高。这就是该论文的理论基础,也解释了为什么癌症在人体某些部位更为活跃和频繁,而在其他部位相对较为少见。        但在罗荣城看来,对于“防癌运气学说”的理解,要放在哲学层面去理解。如果没有基因突变,物种就不可能适者生存。“肿瘤分子靶向治疗的耐药问题,跟这篇论文说的是一回事,即基因突变的不可控。我们在患者体内检测到了与所患癌症相关的基因突变,有了针对性的‘靶向药物’,从而将不可控变成可控。但癌细胞很狡猾,我们锁死了一条通路,它就另辟蹊径,继续生存下来,就变成了靶向治疗的耐药问题。” 环境因素不能被忽视        新研究并未全盘否定环境和遗传因素的重要性。细胞分裂期间的复制错误绝非致癌突变的唯一来源。损害DNA的化学物质(如甲醛)、物理因素(如紫外线、电离辐射)、生物因素(如病毒)都可能导致癌症。比如,小时候照过X光片,不管头颅还是骨骼,都可能加速突变,诱发脑或骨的肿瘤。再比如,母亲在怀孩子的时候,强调远离射线、电磁波,不要住新装修的房子,远离人员密集场所,避免病毒、细菌感染等,就是为了躲避上述环境诱因。        新研究也发现,在前列腺癌、脑癌和骨癌中,超过95%的致癌突变由DNA复制错误造成;胰腺癌77%的突变可归因于基因突变,18%为吸烟等环境因素,5%是遗传因素;而很多肺部肿瘤中,65%的致癌突变由环境因素造成,DNA复制错误的贡献率仅为35%。        “不同的肿瘤,基因突变发挥的权重是不同的。”罗荣城说,基因突变权重较大的脑胶质瘤、骨肉瘤等发病年龄更早,高发人群是儿童和青壮年。因为生长过程中基因的变数最大,可以说生长就是突变的过程。“这很好理解,受精卵就是在不断分裂、突变中,孕育出一个完整的新生命。”        有些癌症的基因突变所占的权重较小,多与年龄相关,发病高峰为五六十岁。罗荣城解释说,所有细胞、组织、脏器都会衰老,意味着基因突变事件的不断发生、累积,以及调控机制的失效。“经历几十年的风风雨雨,各种致病因素刚好在某个驱动基因节点累积并发挥“驱动”作用,就可能诱发肿瘤。”        精神心理因素是不可忽视的致病诱因。“有的人一夜愁白了头,心情长期压抑或紧张可导致肿瘤或心血管病的发生,这些都带着很强的随意性。”罗荣城说。遗传因素对于高危人群筛查很重要。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带有明显遗传倾向的癌症占10%。比如乳腺癌,若母亲患病,则女儿罹患乳腺癌的风险就比常人高2~3倍。若能尽早做基因检测,并规避其他致癌风险因素,可降低患癌风险。 积极防病是一种生活态度        罗荣城总结说,新研究并未否认改善环境和生活方式对防癌的重要性。就连沃格斯坦也将细胞分裂错误比作书稿上的拼写错误:“可以确保自己意识清醒、键盘没有缺漏,来减少错误。”福格尔斯坦则表示,癌症的死亡是可以预防的,比如改进影像检查等先进技术,检测随时发生的肿瘤,进行早期干预。        英国癌症研究组织认为,42%的致癌因素是个体可以控制的,包括吸烟(引起86%的肺癌、65%的食管癌、37%的膀胱癌、29%的胰腺癌)、不良饮食(引起51%的胃癌、56%的头颈癌)、阳光过度曝晒(导致86%的恶性黑色素瘤)、乳头瘤病毒感染(几乎100%的宫颈癌)。《中国2015年癌症统计》指出,引发患癌的90%的外源性风险因素是可以人为控制的,包括吸烟、环境污染、导致肥胖的饮食等。因此,癌症的应对策略不是“死生有命,富贵在天”,而要“尽人事,听天命”,所谓的“天命不济”不能当成“不尽人事”的理由。        医学专家们也在不断努力,了解并设法增加“人事”的作用。“人类在攻克疾病方面已经有所作为。以前的一场流感就能让几千万人失去生命,而现在的非典、禽流感都在控制之下。”在罗荣城看来,对于“防癌运气学说”的理解,要放在哲学层面去理解、去分析。如果没有基因突变,物种就不可能适者生存。“基因突变的无序性、随意性,都是目前人类无法完全掌控的,在老百姓和部分西方科学同行眼中就成了神的力量。必须承认,人类对自身运转的认识,对基因突变的认识和控制手段,还只是冰山一角,攻克癌症、心脏病、糖尿病等要走的路还很长。但我相信,基因突变的不可控只是暂时的,未来科学家一定能找出突变所需要的环境、条件等。早晚有一天,我们能将不可控变成可控。”        罗荣城指出,与基因突变关系密切的癌症,需要将预防关口前移。环境因素权重大的癌症要有严谨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饮食、生活习惯。约有30%的癌症源自5种主要行为和饮食危险因素,即非正常的体质指数、果蔬摄入量低、缺乏运动、吸烟、饮酒。重要的是,秉持癌症是可以预防的观念,更是一种进取、主动和快乐的人生。主动预防等于延缓了肿瘤发病的时间。因此,预防癌症,主动优于被动。

暂无更多

关注

挂号

问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