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点滴滴,为了您的健康打开
关注数内容数
745

朱云海

乌镇互联网医院

擅长肾病综合征、急慢性肾炎综合征、急慢性肾衰竭、系统性红斑狼疮、血液净化血管通路等疑难问题的分析和处理。

全部动态
文章
视频
回答
















发布了文章

女性如何拥有健康的肾脏

1.坚持运动。除一些常规的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外,可以选择普拉提或瑜珈的一些对肾脏有益的体式去坚持练习,运动是为了增强体质, 而瑜珈体式是为了通过改善气血循环来调节肾脏的机能。但要注意持之以恒。2.通过补充营养物质。对肾脏有益的食物选择可以依据其颜色来判断,一般黑色食物均对肾脏有益,如黑木耳、黑米、黑豆、黑芝麻、黑玉米等等。比较推荐的做法有:黑米糊、黑豆豆浆、可以变换着做法,长期坚持喝效果会更显著 。3.日常生活中尽量少喝或不喝碳酸饮料。外出聚会或旅行中经常会去买些碳酸饮料来解决口渴问题或只是充当零食,但对于女性来说,碳酸饮料过多地饮用会造成体内气血亏损,时间久了, 会导致气血虚,也就是经常感到疲乏无力感。所以尽量不喝为好。4.对于生过宝宝的女性,经常会有腰酸痛的症状。一来由于体内钙的流失严重,二来也是生完宝宝后身体机能都比较虚弱。所以此时更需要注重肾脏的保养,经常用手或热的毛巾敷下腰部,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酸痛感 。5.生理期注重保暖多喝热水。尤其是经期时间,因这个阶段内身体均处于排除废血的阶段 ,更需要保暖来给肾脏更多的温度来顺畅排出,如果受凉很容易造成淤血,致使行经不畅,日后更会加重肾脏的负担。所以一般月经量少的女性更容易痛经或长痘痘。6.每晚用热水泡脚,天气凉时可以适当放点姜粉来暖脚。泡脚时一般20分钟为宜,可以准备好热水或使用恒温浴脚盆均可。泡脚时可以边泡边搓搓脚心,打通经络的同时也可以使全身的血液更畅通,从而可以更好的调节肾脏功能 。7.受凉时可以饮用姜茶或煮点姜丝水喝。游泳或是在海边玩耍后,最好回家喝点姜茶以驱寒。特别是脚底受凉时。否则累积时间长了会导致各种症状。

发布了文章

它让一些“癌症病人”得到昭雪|“IgG4相关疾病”得到明确

“IgG4相关疾病”最主要的特点就是“貌似肿瘤,却非肿瘤”。它最常见的表现就是组织或脏器的肿胀,或形成局部肿块,可以发生在体内的任何部位。《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了一篇题为“IgG4相关疾病”的文章,使一类非常疑难的“无名氏”疾病获得了统一的命名。医学无止境,不时会有一些非常疑难的疾病展现在医生面前。难到什么程度?“无名氏”疾病!医生没有办法下诊断,“喊”不出其名字,是因为这个疾病还没有被命名。“无名氏”疾病终于有名字今年2月,医学界最重要的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了一篇题为“IgG4相关疾病”的文章,使一类非常疑难的“无名氏”疾病获得了统一的命名。虽然“IgG4相关疾病”是21世纪才被认识的“新”疾病,但实际上它是在人类历史上长期存在且临床上并不罕见的一类疾病。上个世纪末,人体免疫球蛋白IgG的各个亚型进入了研究者们的视线。最早关注到IgG4的是消化科的专家们。2000年左右,他们发现有一种自身免疫性胰腺炎与IgG的一个亚型IgG4密切相关。这种胰腺炎表现为胰腺肿大,超声波和CT或MRI常常诊断为胰腺癌,但是病理活检却找不到癌细胞。数年后,各个学科的医生们也陆续发现,各种组织和脏器的肿胀、炎症、纤维化等改变与IgG4有关系。由于损害的部位不同,临床表现差异很大,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血液中的IgG4增高,病理检查会发现IgG4阳性的细胞增多。近十年来,医生们在国际上的学术期刊上以不同的命名描述着这类疾病。2010年开始,比较多的学者运用“IgG4相关疾病”一词。直到今年2月,《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一锤定音,这类疾病有了统一名字。“无名氏”疑难病从此变成了一个普通的风湿免疫科疾病。貌似肿瘤,却非肿瘤“IgG4相关疾病”最主要的特点就是“貌似肿瘤,却非肿瘤”。它最常见的表现就是组织或脏器的肿胀,或形成局部肿块,可以发生在体内的任何部位。不管是上百元的彩超检查,还是上千元的CT与核磁共振检查,常常误判其为肿瘤。更要命的是,就连一次检查需花费近万元、被号称“判断肿瘤最权威”的PET-CT,也常常将IgG4相关疾病误判为恶性肿瘤。可是,病理活检却否定肿瘤的诊断。过去,这类“无名氏”疾病查来查去却没有一个结论,不是医生无能,而是医生“喊”不出这种“无名氏”的名字。这类病人如果就诊于有一定阅历和经验的风湿免疫科医生,或许会有一个好的结局。而更多的患者可能会在各个医院和科室之间转来转去,最后不了了之,死了都不知得了什么病。2010年4月,48岁的东莞市尹先生右上腹疼痛,B超、CT和核磁共振检查均显示“右侧肾癌”,于是手术切除了右侧肾脏。术后病理检查却没有找到癌细胞。两个月后,尹先生又出现腹痛和黄疸,再次做核磁共振检查,发现胰腺肿块,肝内胆管扩张,两个月前还是“健康”的左肾也出现了肿瘤样的团块,核磁共振认定是胰腺癌肾脏转移。但再次做了胰腺和左肾肿块的活检,均没有找到癌细胞。这时,放射科医生认为,除了癌别无解释,而病理科医生坚持肯定不是癌。后来找到风湿免疫科,尹先生经过免疫治疗,3个月后复查核磁共振,胰腺的肿块消失,左侧肾脏的肿块也明显缩小,半年后完全恢复正常。随访治疗至今两年多,仅需要少量药物维持治疗,精神和体力均已经恢复到正常状态。当时,风湿免疫科按照“非感染非肿瘤性炎症”的思路进行治疗,现在回过头来看,这其实就是一例“IgG4相关疾病”。IgG4的检查非常重要累及内脏(如胰腺、肾脏、肝脏、肺脏、大脑、肠道、全身淋巴结等部位)的“IgG4相关疾病”,如果不能获得及时的诊断和治疗,多是致死性的病变。但如果能够及时地诊断和进行恰当的免疫治疗,多数预后良好,半数可以达到长期停药的“痊愈状态”。发现和确诊“IgG4相关疾病”需要依靠血浆IgG4水平的检查,或者病理检测IgG4阳性的浆细胞增高。这些检查技术简单,二级以上的医院都有能力开展,而且检查费用也不贵,血浆IgG4水平的检查仅需一百余元。由于“IgG4相关疾病”是一个“新”的疾病,临床普遍对其认识不足,所以目前很少有医院、检验中心、病理中心开展这些检查。据悉,北京某三甲医院一年多以前开始检测血浆IgG4水平,至今已经诊断了上百例“IgG4相关疾病”,使这些本已迈向“鬼门关”的病人,被医生们截获,得以生存或者痊愈。“IgG4相关疾病”虽然是新近才命名的疾病,但临床上并不罕见,如果开展这项检查,不仅可以挽救众多绝望的“肿瘤病人”,还可以免除因诊断不明而花费在各种检查上的大笔费用。

发布了文章

慢性肾炎的早期表现

1、血尿血尿有肉眼血尿和镜下血尿之分。肉眼血尿即为肉眼可看见的血尿,尿色呈洗肉水样,混浊且呈红色,有的患儿尿液中夹有血丝或者血块;而镜下血尿则只有在显微镜下观察才可以发现,每高倍视野下红细胞数大于1个。血尿是大部分慢性肾炎患者最常见的症状。当然,引起血尿的原因很多,肾炎只是其中之一。因此,当发现孩子有不明原因的血尿时,应及时到正规的医院就医。根据肾虚医生的建议做相关检查,必要时需做尿常规检查以排除肾性血尿的可能。2、眼睑浮肿慢性肾炎的早期肾虚症状产生眼睑浮肿的主要原因是:肾脏对水的排泄和调节功能受到损坏,使患儿体内的水和钠增多,过多的水积在体内疏松组织里,而眼睑是疏松组织较多的部位。眼睑浮肿的特点早晨起床时明显,活动后减退。3、尿中泡沫增多尿中泡沫增多,以较小的泡沫为主,并且相互联在一起,久久不能散去,提示尿中有蛋白,张力较高所致。当然,这一症状准确性差。如果不具有一定的医学常识,往往会忽视。最简单的办法是到专业医院查尿液,以排除蛋白尿的可能。因为慢性肾炎最早期的改变是尿液。


发布了文章

风湿科医生临床思维模式——非感染非肿瘤性炎症

-----------好文章共赏析          朱云海转《医学参考报风湿免疫频道》  近几年笔者在多个学术会议和期刊上提出“非感染非肿瘤性炎症”这样一个临床疑难病的诊治思路,相信国内不少同行还有印象。为了加深大家对这一思路的理解,借此再次谈谈这个思路。同时欢迎大家提出不同的观点,或者反对的意见,共同商榷,以活跃风湿免疫科学术讨论的气氛,营造百家争鸣的健康氛围。 一、风湿免疫科疾病的特殊性  在医学各个学科中,风湿免疫科疾病多是属于疑难病。其疑难主要体现在2个方面,一是多系统损害,同一疾病可以累及不同脏器,不同个体的轻重急缓差异很大,如红斑狼疮轻者甚至不需用药只需随访,重者可以短时间内死亡;二是多数风湿免疫病基本的病理特征是免疫相关的炎症,治疗主要是围绕着抗炎和调节免疫。不同的疾病常常可以用相同的药方,如甲氨蝶呤+小剂量激素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轻中度红斑狼疮、轻中度血管炎等;环磷酰胺+激素治疗重度类风湿血管炎、重度红斑狼疮、ANCA相关性血管炎等。同一疾病在不同个体的用药也可以相差甚大,同样是红斑狼疮,有些只需泼尼松10mg/d,也有些需要甲泼尼龙1000mg/d;有些只需羟氯喹,也有些需要环磷酰胺冲击治疗。不管下什么诊断,治疗方向多是针对炎症和炎症所造成的损害。  风湿免疫科本身还有许多难以下诊断的疑难病。在经典的疾病诊断中,存在有许多的“未分化……”:未分化结缔组织病、未分化血管炎、未分化脊柱关节病、未分化关节炎等等。这些“未分化”常常使年轻的专科医生感到困惑,其他临床学科的医生感到迷糊,所以被公认为是疑难病科。  风湿免疫科疾病多没有确诊的金标准,临床诊断只是参考分类标准。这些分类标准常常几年就被更改,导致一些患者在数年前后的诊断可能不一致。也常有一些患者同时符合2个病分类标准,但却不是2个疾病重叠。例如一个急进性肾炎的患者,ANA、抗Sm抗体、MPO-ANCA均阳性,肾脏病理为寡免疫复合物,既符合红斑狼疮,又符合ANCA相关性血管炎。还常见一些患者,在某医院被诊断干燥综合征,而到另一家医院被诊断轻型红斑狼疮。这些都很容易让临床思路陷入纠结,但其实在治疗上大同小异。  多数风湿性疾病是自身免疫介导的炎症性疾病。不论是红斑狼疮、血管炎,还是类风湿关节炎、皮肌炎,治疗上均有一些共性,就是抗炎和调节免疫。所以风湿科医生审视一个患者的时候,往往不只是看其诊断什么,更重要的是看其病变的性质和程度,以及损害哪个系统和脏器。这样一个风湿免疫科疾病特征性的思维方式,是形成“非感染非肿瘤性炎症”诊治思路的基础。或者说“非感染非肿瘤性炎症”这就是风湿免疫科的临床思维模式。二、非感染非肿瘤性炎症临床思路的形成  长期以来,由于没有对这种临床思维方法冠以具体的概念,大家都是在“只有意会,没有言传”之中,默默地承传着。许多风湿免疫专科的医生需要经过很长的临床经验积累,才能慢慢地悟出其中的门道。为了使年轻医生更容易学习和理解风湿免疫科的这种思维方式,更快形成专科特色的临床思维习惯,以提高对风湿免疫病的诊治技巧。笔者于十几年前将这个思维模式具体化和概念化,提出“非感染非肿瘤性炎症”。并循序渐进先后发表在《广东医学》(2003年)、《新医学》(2005年)、《中华内科杂志》(2007年)和《中华医学杂志》(2012年)。  非感染非肿瘤性炎症不是一个诊断,更不是一个疾病名称,而是一个诊治疑难病的思维模式。临床上的疑难病例会诊或讨论,常常会遇到这样一种状况,就是无法下一个确切的诊断。由于无法确诊,治疗用药也就无从下手。但是临床工作不是纸上谈兵,作为一名医生,不能因为无法确诊,或该疾病还未被命名,就让其坐以待毙,治病救人是医生的天职。从阅历和循证实践中所积累的经验,能否帮助这些非常疑难的疾病呢?  首先要抓住“炎症”这个核心。除“有因可循”的物理化学损伤性炎症外,炎症主要归咎于3大原因:感染、肿瘤和免疫。这样,对于一个以“炎症”为特征的疑难病,首先要确定是否感染性炎症,是否肿瘤性炎症。如果确实无法下诊断,就要考虑感染的概率有多大,肿瘤能不能排除。如果能排除感染和肿瘤,即使无法下一个确切的疾病诊断,也会对该病例有一个“非感染性、非肿瘤性炎症”的概念。然后就尝试着在密切观察之下,根据该病例的具体临床特点,包括损害部位、炎症活动程度、疾病的急重轻缓,以及各种实验室指标、影像学特征、病理改变特征等等,小心翼翼地选用适当的抗炎与免疫调节药物进行治疗,并在治疗中根据疗效和反应(正负反应),一边判断,一边调整,力求安全和成功地救助这些非常疑难的患者。三、非感染非肿瘤性炎症临床思路的要点  必须注意的是,运用“非感染非肿瘤性炎症”这样一个风湿免疫科的临床思维,需要高度强调2个问题:一是避免形成懒惰的临床思维,未排除感染和未排除肿瘤就往这里靠;二是治疗这类诊断不确定的患者,一定要密切观察,不断反思,不断纠正诊断思路和调整治疗方案。  对于暂时无法下诊断的病例,可能存在下列几种情况:一是因阅历不够,该疾病已经有命名,但会诊团队不认识该疾病,这一点是需要不断学习和积累,以提高自身和团队的素质;二是该病例目前处在疾病的初期或不典型发病状态,导致不能满足现有各个疾病的诊断标准,对于这类病例需要在随访治疗中完善和调整诊治思路;三是该病例确实是“无名氏疾病”,这就需要认真分析该疾病的病变性质,如果是炎症性的,而且经过努力,基本上排除了肿瘤性炎症、感染性炎症、物理化学损伤性炎症等,就可以归入“非感染非肿瘤性炎症”的思路范围,尝试从抗炎和免疫调节的角度治疗疾病。  临床上还常见到一些病例,影像学(包括MRI或PET-CT)提示肿瘤,但是病理提示炎性改变,包括各种染色和免疫组化,各大医院和病理中心进行病理会诊,均无法确定是否肿瘤。这个时候如果肿瘤科或血液科无法按肿瘤治疗,可以先由风湿免疫科试行抗炎和免疫治疗。如果确实不是肿瘤,抗炎和免疫治疗后常常可以获得较好疗效,有些可以达到炎性肿块消失后停药随访数年没有复发的“痊愈状态”。如果是肿瘤性疾病,抗炎和免疫治疗往往无效,或开始的数周或数月可能“有效”,炎性肿块缩小,但继续随访治疗中又失效,“炎性肿块”又逐渐增大,这个时候需要再做病理活检,以确定是否肿瘤(尤其是淋巴瘤)。  “非感染非肿瘤性炎症”是针对疑难病例的一个诊治思路。既然是一个思路,就不存在对与错的问题。它只是给临床上一个“山重水复”的疑难病例,多了一个“柳暗花明”的思路而已。

努力加载中

关注

挂号

问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