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点滴滴,为了您的健康打开
关注数内容数
618

王鑫

乌镇互联网医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放疗科,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自2002年开始从事肿瘤放疗临床工作至今,所做临床工作成果曾获得中美放射肿瘤协会青年研究者奖及三次美国Best of ASTRO奖,2020年首届“人民好医生金山茶花奖“。目前在中国抗癌协会、中国临床肿瘤学会等多个分会担任委员。擅长肺癌、食管癌、胃癌等的放疗、化疗,免疫治疗等多学科综合治疗、肿瘤营养支持治疗等。

全部动态
文章
视频
回答
全部
食管癌
肿瘤
AS

发布了文章

2020年的食管癌领域都发生了什么?——王鑫医生的小科普

写这样一篇随笔可能并不适合普通患者,因为不懂专业知识的患者可能看不太懂。但我希望我能写的尽量让大家都看懂,让越来越多的医生、患者都知道食管癌综合治疗领域在最近一年的变革。其实进展是多方面的,我只挑选两个我比较感兴趣的领域:放疗技术和药物进展。放疗技术方面,很多人应该都听说过质子放疗。质子放疗是一项非常先进的放射治疗技术,因其更高的精准性、更强的杀伤力及更小的伤害,已成为放疗界追捧的前沿技术。这项技术虽然在中国起步较晚,但在美国已应用多年。美国MD Anderson肿瘤中心是全球排名第一的肿瘤治疗中心,在2020年发表在JCO(临床肿瘤学杂志,2020年影响因子33分,这是啥水平的杂志?就是我发一篇就直升主任医师的水平。。。亮瞎我的眼。。。)的前瞻性研究对比了局部晚期食管癌质子同步放化疗与光子调强(IMRT)同步放化疗的疗效和毒副反应。结果证实,质子治疗相较于IMRT,虽然没有改善患者生存,但可降低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及严重程度。而这些风险的降低,可能转化成可手术食管癌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降低,为提高患者生存提供发展空间。还有什么患者比较适合这种技术呢?那一定是老年患者,老年人最怕的就是放疗副反应,用这种技术治疗可能也有降低副反应的作用。药物进展方面,更不用说了,免疫药物(主要是PD-1/PD-L1,比如派博利珠单抗、替雷利珠单抗、卡瑞利珠单抗、德瓦鲁单抗等等)已广泛的应用到各个癌肿、各个期别的肿瘤,食管癌更是应用的如火如荼。为什么?因为中国食管癌患者中鳞状细胞癌约占95% ,而鳞状细胞癌不仅对放疗敏感,还对免疫药物敏感(因为鳞癌的PD-L1表达更高,这是一种提示对免疫药物更有效的指标)。因此,将放化疗与免疫药物结合应用于食管癌的治疗,是现今食管癌领域的研究热点。2020年美国放射肿瘤年会(ASTRO)的一个口头发言报道了中国的同步放化疗联合卡瑞利珠单抗治疗局部晚期不可手术食管鳞癌的初步研究结果,采用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同步放化疗(放疗剂量60Gy,同步化疗给予顺铂+多西紫杉醇),放疗结束后采用卡瑞利珠单抗和阿帕替尼联合维持治疗。从安全性看,没有太多的严重毒副反应发生。影像评价肿瘤有效率65%,但更让人惊异的结果是原发食管肿瘤在放疗后经过病理活检,最后发现肿瘤大部病理缓解率(mPR,就是原发灶看不到肿瘤或者仅有少于10%的肿瘤细胞残留)达88%,换言之,88%的原发肿瘤灶被放化疗联合免疫治疗杀死了。1年总生存率表现相当优异,达85%(85%的患者存活超过一年),与中山肿瘤医院的5010研究(术前同步放化疗联合手术对比单纯手术治疗可手术切除的食管鳞癌)中术前同步放化疗联合手术组(注意这个研究没有免疫治疗)的生存率相差无几。放化疗联合免疫治疗的研究为不可手术食管癌探索出一种全新的、更有效的治疗模式。总之,随着先进的质子放疗技术和免疫治疗大潮的来袭,未来食管癌的综合治疗模式可能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不管风云如何变幻,最终的结果都是让患者活得更长,生活质量更高。让我们干杯!

发布了文章

早期食管癌怎么治疗?——王鑫医生小科普

       平日行医中,遇到了很多食管早期癌。其实这一部分患者都很幸运,有的是体检时发现的,还有的是因为胃不舒服,想做检查看看,结果碰巧发现了食管有些问题。如果胃镜发现食管有问题,通常会做“碘染”,就是在食管表面喷一些碘染色剂来判断食管哪里“生病了”。其原理主要是食管表面的“正常细胞”含有大量糖原,这种成份遇碘后会被染成棕褐色,而当食管表面生长出了“坏细胞”,由于“坏细胞”糖原含量减少,因此遇到碘染色剂后相应的部位就会“不上色”,呈现淡染或不染颜色的区域。左图是没有碘染的,可能无法发现病变。右图是碘染的,箭头所指为食管可能癌变的区域,呈现浅色。        那么,早期癌一般怎么治疗呢?首先,在治疗前我们需要对怀疑发生病变的部位取活检(一般内镜科医生在做胃镜有所怀疑时会帮您直接取活检),做病理学评估。根据病理结果,若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或“轻度不典型增生”,那暂时可以放心,目前还不是癌,无需治疗,但是要求后续每3年做一次胃镜检查进行随访,因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或“轻度不典型增生”,有可能发展成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或原位癌或重度不典型增生”,这就是早期癌了。若病理结果已经有“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或“黏膜内癌”等字眼,那就需要内镜下的治疗了。        医生采取的办法就是在内镜直视下,把发生癌变的部位“撕下来”,我们称之为“内镜下粘膜剥离术”,然后再做病理评估。此时还需要根据病理报告,决定下一步是定期复查还是需要后续追加其他治疗。有一部分患者的病变,病理报告肿瘤侵犯比较深或合并有脉管瘤栓或显示为低分化癌或切缘阳性等,那么这一部分患者还需要进行术后放疗或者进行食管根治性手术切除。放疗的好处在于可以保留食管,治疗结束后不影响患者正常进食,能保证患者生活质量。并且,目前研究证实,早期癌的同步放化疗效果和根治性手术切除是一样的。特别是对于老年患者、或不适合手术的患者,如合并严重的心脑血管病,高血压,慢性肺病等的患者,尤其适合做放疗。        总之,尽管是早期癌,治疗上也是很复杂的,涉及到诊断科,内镜科,放疗科,外科,病理科等多学科。临床也见到一些由于初始治疗不规范,可能让早期癌很快就进展成了中晚期癌,都是沉痛的教训。因此,到具有丰富诊疗经验的大型、专业医院就诊,才是获得长远效果的最佳途径。作者结语:本篇为王鑫医生原创,其他您可能感兴趣的话题,如“肿瘤治疗期间能喝中药吗?”,“肿瘤放疗方案能带回家吗?”等,欢迎继续阅读“王鑫医生的小科普”系列文章。每一篇文章都特别期待读者能给一个中肯的评价,提出改进之处,这样会帮助到更多的患者。

发布了文章

食管癌治疗后复查项目及次数应如何掌握?——王鑫医生小科谱

食管癌手术后或者放化疗后的常规检查基本和最初确诊食管癌做的检查项目是一样的,主要是:颈、胸、腹CT(颈部和腹腔、腹膜后淋巴结,是常见转移部位);CT这个事要强调一下,建议尽量做“增强”扫描。增强扫描图像质量清晰,可以帮助医生更好的判断肿瘤情况。平扫(就是不打药)有时候会漏诊。所以,只要没有CT造影剂的过敏情况,都建议做增强CT。并且胸部可以考虑薄层CT扫描,顺便观察肺里有没有小结节。一举两得。上消化道造影;颈部和锁骨上淋巴结超声(帮助CT进一步诊断是否有颈部淋巴结转移情况);血常规和肝肾功能(可以观察营养状态,白细胞水平等);另外,食管癌没有特异的肿瘤标志物。胃镜(半年到1年做一次)脑核磁(一般是有症状才做,不是常规复查项目。比如患者出现头晕头痛,行走不利时。)骨扫描(一般是有症状才做,不是常规复查项目。比如患者出现某一处骨头的固定的,持续性,渐加重的疼痛。最常见骨转移部位是椎体和骨盆。)PET-CT(因价格较贵且自费,不是常规检查项目,怀疑术后复发的患者可以考虑。)随访间隔:全部治疗结束后至2年内,每3-4个月一次;治疗结束后2年到5年期间,每半年一次;治疗结束后5年以上;每年一次随访。注意,早期食管癌行内镜切除后,其随访频率稍有不同,治疗后前两年:每3个月到半年复查1次;治疗后2-5年:每半年到一年复查一次,若无残留复发,此后每年复查1次即可。

发布了文章

食管癌应该做哪些检查?——王鑫医生小科普

如果很不幸得了这个食管癌,那么除了必须的胃镜检查以外,还需要做哪些检查呢?为什么要把这件似乎很普通的事情拿出来单独说一说呢?因为很多咨询我的患者,只给我一张胃镜报告,顶多再加一张通过胃镜取病理的病理报告(通常上面会写“鳞状细胞癌”几个字),然后就来问我:“王医生,我是早期还是晚期啊?我还能不能手术啊?能不能做放化疗啊?”要回答这些问题之前,我会先在心理默默的说一句:“恕臣妾做不到啊!”。恶性肿瘤的治疗非常复杂,治疗之前必须必须必须完善各项检查,可能要做好几项。很多病人来了门诊,一看那么多检查,可能会觉得医生一下子开那么多检查,有必要吗?答案是“绝对有必要”!我个人感觉,大医院和小医院,有时候很大的区别就是,能不能把检查做全。当然,小医院有时候因为医疗设备不全的问题,不是所有的检查都能做。全面的检查有多重要呢?恶性肿瘤的治疗是根据肿瘤分期来选择的,当然还有我在上一篇文章上提到的病理类型。全世界发布的恶性肿瘤治疗指南,都是按照病理类型+肿瘤分期制定的。所以,您知道肿瘤分期的重要性了吗?没有准确的分期,就可能误导医生去选择错误的治疗手段,后果很严重哦!言归正传,到底食管癌需要哪些全面的检查呢?一,胃镜是必须的,然后是胃镜下的肿瘤活检,获得病理结果(告诉我们病理类型),这些刚才已经说过了。这是最基本的检查。写到这里,又想起来一个事,曾经有患者问过我:“我是食管有病,你让我做胃镜干嘛?”好吧,我只能怪自己没说清楚,通常临床上开检查的时候没有单独只做食管的,我们是开胃镜,胃镜会通过口腔、到咽喉部,再通过食管一直往下走,到食管胃交界,最后再进入到胃部。在这个过程中,就会对食管进行检查,当然,顺便连胃也一起都查了。胃镜图片正常的食管壁可以想象成为一个管道,管道壁是光滑平整的,如上图的左侧。一旦食管壁上有肿瘤形成,就会让食管壁变得有凸起(如上图右侧,白色箭头所示),或者有凹陷。二,鼻咽喉镜。食管癌这个病有个特点,20%的患者合并有下咽癌(食管在喉部入口的地方),所以除了胃镜,建议发生在颈段(胃镜报告写距门齿20cm以内)和上段(胃镜报告写距门齿25cm以内)的食管癌患者,再加一项纤维喉镜的检查,以排除是否合并下咽癌。鼻咽喉镜图片显示,白色箭头所示为肿瘤。三,颈、胸和上腹部CT,如果是下段食管癌或者食管胃交界癌(原来我们叫贲门癌),还需要进行下腹部甚至盆腔CT检查。这里要强调的有几点,首先,一定要加做颈部CT,不要只做胸部CT。因为食管癌很容易转移到颈部、锁骨上淋巴结(见下图,硬币所在部位),不做颈部CT容易漏诊。其次,做CT建议打药,就是做增强CT,否则会影响医生看片子。不打药的CT真的看不清楚。不过您要是对造影剂过敏做不了增强CT那就算了。我只是说“尽量”做。最后,要强调腹部CT的重要性,也是因为食管癌这个病,也很容易转移到腹腔的淋巴结,所以腹部CT也很重要。四,上消化道造影。这是一项在中国非常普及的检查,操作简便,无创,主要作用是查看食管内部的肿瘤情况,也就是说这个检查看不到食管周围,看不到淋巴结情况。但是也有些医生不喜欢常规做这个检查,因为觉得没什么用。对于我这个放疗科大夫来说,我是会开这个检查的。造影对于我们放疗科医生画靶区很有参考意义,还能很好的评价放化疗后肿瘤的退缩情况;对于术后患者,可以观察是否有吻合口、食管复发征象;另外,造影可以观察到食管肿瘤的穿孔征象,这是其他检查不可替代的。提醒已经出现严重进食困难、食管严重梗阻的患者,不要做此项检查。上消化道造影中的一张,显示食管。蓝色箭头为正常食管,我们可以看到就是一根通顺的管道。下面白色箭头都是肿瘤,最直观的感觉就是“无路可走,乱七八糟”。五,超声胃镜。其实这个超声胃镜是可以和胃镜一起做的,但是因为很多地方的医院没有器械,做不了这个超声胃镜,所以没有把它和胃镜写在一起。超声胃镜对于准备做手术的患者很重要,因为这是判断T分期(肿瘤分T分期、N分期、和M分期)最准确的检查,准确率达90%。额,又谈到了T分期的问题。好吧,这个TNM分期也需要解释一下。T是tumor的缩写,tumor就是肿瘤,所以T分期指的是食管原发肿瘤的分期。N是node的缩写,那么N分期指的就是淋巴结的分期,比如有没有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有没有腹腔淋巴结转移?不同部位、不同个数的淋巴结转移,分期不同,没有淋巴结转移就是N0,随着分期越来越晚,就是N1-N3。M分期通常是指远地转移了,转移到肝、肺、骨、脑等,都是分在M期。超声胃镜中的食管部分图片。不是很直观,就不详细讲了。刚才说到了胃镜超声是T分期最准确的检查手段,而T分期是决定一个食管癌患者能不能接受根治性手术(切的干净不干净)的重要因素。如果胃镜超声报告上面写有:“与气管分界不清”,“侵犯气管”,“与主动脉分界不清”,“侵犯主动脉”等字眼,那么能手术切干净的可能性就不大了。此时,就需要术前新辅助放化疗来帮助您(这一部分见术前治疗篇)。另外,胃镜超声还能看到很多食管周围的小淋巴结,有时候这些淋巴结在CT上显示不是很清晰,但是胃镜超声能够探查到食管周围小到只有几毫米的淋巴结。这对临床医生来说,都有提示作用。六、其他一些不是常规的检查,如PET-CT、骨扫描和脑核磁等。家里经济条件允许的话,建议全身PET-CT检查,这个检查有助于观察全身的病变,还兼有骨扫描的功能。但是观察脑转移比较差,不能代替脑核磁在脑转移中的作用。不过食管癌初诊时脑转移率较低,所以脑核磁并不是临床上的常规检查。PET-CT唯一的缺陷是比较贵,也没有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因此大约需要自费一万元左右,个别地方便宜的,也要七千块左右。以上就是食管癌常做的一些检查,除此以外,一些常规验血项目,比如血常规,肝肾功能等,都是必须要做的。做胃镜或取病理活检之前还需要查凝血功能和传染病指标(乙肝,梅毒等)。食管癌没有特异性肿瘤标志物,因此无需特殊去查肿瘤标志物。作者结语:本篇为王鑫医生原创,其他您可能感兴趣的话题,如“肿瘤放疗能带方案回去治疗吗?”“ 肿瘤治疗期间能喝中药吗 ?”等,欢迎继续阅读“王鑫医生的小科普”系列文章。每一篇文章都特别期待读者能给一个中肯的评价,提出改进之处,这样会帮助到更多的患者。

发布了文章

食管癌术后该怎么吃?——王鑫医生小科普

食管癌术后饮食指导可帮助患者迅速恢复体力,“吃好”,既是手术成功、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关键,也是尽早开始术后辅助治疗的关键,对患者总体的治疗是否能顺利完成十分重要。当然,不同医生做的手术,术后康复时间有很大差异。有些一周以后才让进食,有些术后第二天就能进食。以下仅供参考:(1)进食原则: 食物软、烂,少食多餐,推荐每日6-8餐;由稀到稠,先喝汤和稀粥(甚至把米粒先过滤掉);细嚼慢咽,嚼够20下再吞咽(最好的方式是将米用搅拌机打碎,喝糊状的)。(2)早期进行肠内营养:选择肠内营养制剂的优点主要是能够帮助快速恢复、稳定体重,往往肠内营养粉或液体都是高浓度营养,300毫升就可以相当于一顿饭的能量,建议前期饮食不够量的患者将肠内营养制剂作为补充。一些适用于术后患者康复的肠内营养乳剂,不是广告,是医院经常用到的品牌产品:如瑞能,瑞代(糖尿病),安素,能全素等。这其中有的是粉剂,有的是乳剂。乳剂的好处不用冲调,直接饮用,但是存放时间比较短(夏天开罐后一定要放入冰箱)。粉剂相对更容易存放。但是有些产品味道可能有点怪,您可以多买几种尝尝,选择自己最喜欢、最能接受的口味。(3)食物选择。术后应采取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饮食。选择优质蛋白的瘦肉、鱼、鸡蛋等为主要来源。避免饮用牛奶、豆浆及含糖高的产气食物,以免腹部胀气。不吃刺激性食物,如酸、辣的东西(辣椒,大蒜,醋等)。不吃煎烤烹炸的食品。(4)详细的进食计划。从流质开始,逐渐过度到普食。一般术后5~7天,肠蠕动功能恢复后,患者自行排气,无腹胀、腹痛、恶心、呕吐等不适,可先试饮温开水。进食第1天,予清流质,如米汤、菜汤等。首次进量10~20ml,以后增至50~70ml,6~7次/天,无不适,逐渐加量。过几日,过渡到进食全流质,如肉汁、菜汁、面汤等。术后一周左右,遵循少食多餐原则,进行均衡营养(面片、米粥、肉泥或肉末、蔬菜混合打碎,以“匀浆膳”的形式进食、营养全面均衡,是对术后病人恢复重要环节,“喝食物”既不会增加高强度吞咽动作,又能达到营养目的且保护手术吻合口,这时候的营养原则:1.进食食物要多样化且全天食物要满足人体需要的能量;2.蛋白质类食物要充足。约两周左右再逐渐普通咀嚼食物。餐后取坐位、半坐位或稍运动,以免食物反流。食物温度要适宜,避免过热及过冷。普食阶段患者要关注的是体重跟体力,体重、体力下降,则吃的不够,需要增加饮食量。(5)观察进食后反应。严密观察患者有无呛咳、吞咽困难、腹痛、胸闷等不适,有无早期吻合口瘘表现(呼吸困难、胸内剧痛、高热等症状)。若出现胃肠道反应、体温升高、脉速、心慌、胸闷,应立即禁食。作者结语:本篇为王鑫医生原创,其他您可能感兴趣的话题,如“肿瘤治疗期间能喝中药吗?”,“中国的食管癌,我该拿你怎么办?”等,欢迎继续阅读“王鑫医生的小科普”系列文章。每一篇文章都特别期待读者能给一个中肯的评价,提出改进之处,这样会帮助到更多的患者。

发布了文章

食管癌除了手术和放化疗以外,还有其他治疗方法吗?——王鑫医生小科普

      今天有一位老年患者(七十多岁)的家属问了我一个这样的问题,“王医生,我家老人患了食管癌,不打算再手术了,做放化疗又怕老人身体承受不住,还有其他治疗方法吗?”。由此,我又想到写出来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老年人得了这个病,治还是不治?是一个让家属极其纠结的问题。不想老人受苦,但又不忍心放弃治疗,所以总会提出这样的问题:“除了手术和放化疗,还有其他没什么副作用,又有疗效的办法吗?” 很遗憾,答案是:“没有”。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日益加剧,其实在我的日常工作中,七八十岁的食管癌、肺癌患者,已经越来越多见了。根据我的工作经验,绝大部分还能自己来院正常就诊的老年患者,我们都能为他选择一个适合他的、能让他坚持下去的治疗方法。但前提是,医生需要面对面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详细检查后进行肿瘤分期,最后才能决定治疗方案。       一般情况,75岁以下的老年患者,如果身体情况好,还是可以和年轻患者那样,考虑手术加放化疗的联合治疗的(具体治疗模式详见我的另一篇文章“食管癌综合治疗大原则篇”)。特别要提到的是,还有一类食管癌患者,无论老年或年轻患者,都不适合做手术。那就是当食管肿瘤位于颈段(靠近喉部)或者比较高的上段食管癌(靠近颈部),即:胃镜报告“肿瘤距门齿20cm”以内的病变(比如18cm)。因为如果手术创伤范围大,无法保留喉部功能。此时建议进行同步放化疗。对于这个部位的食管癌,同步放化疗可以取得和手术一样的生存期(5年生存率约30-40%),更重要的是,能保留患者正常的喉功能。        而75岁以上的患者,一般建议采用放化疗或联合靶向药物的治疗方法。当前,副作用最小的方法,是单纯放疗,也就是只做放疗,不加任何化疗或者靶向药物。但是,副作用最小的治疗方法,通常治疗肿瘤的效果也弱一些。想提高肿瘤的治疗疗效,就需要“加料”。如果老人身体情况比较好,同时放疗照射范围不大的情况下,我会建议同步放化疗。化疗药物方面,我会为他们选择副作用比较小的口服化疗药物,而一般不用静脉化疗。或者也可以选择配合用靶向药物(目前食管癌唯一能用的只有尼妥珠单抗,并且是自费药)。再同时配合营养支持治疗。放疗+口服化疗或靶向药物+营养支持+医生的细心照顾,我觉得还是可以取得不错的疗效的。放疗中复查的一个患者,右图为治疗前,左图为放疗中间复查。放疗只进行了一半多的疗程,食管肿瘤(红色大圈)和旁边的转移淋巴结(紫红色小圈)就明显退缩了。       最后,我想说的是,一个成功的、完美的治疗过程,除了医生的丰富经验与细致谨慎,更多的在于患者的全力配合与家属的支持和理解,理解医生的治疗选择,理解医生的处置方案,理解患者的真实病情和可能的预后生存。只有医患双方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患者才能取得最佳的疗效。

发布了文章

肿瘤治疗期间能喝中药吗?——王鑫医生小科普

"王医生,我能喝点中药吗?",可以说,这是我在临床中最常被问到的一个问题!所以我很想在这方面跟您分享一下我的看法。面对这样的问题,我的回答并不是统一的,而是有这三种。“嗯,一会我们请中医科给您会个诊,调理调理。”“您这种情况,我不建议喝。”“别!千万别喝!”那什么情况下是“可以喝”呢?中医药学是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在放化疗期间服用,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放化疗带来的副反应。盗汗就是我在患者身上比较常见的症状,最严重的患者,告诉我他一晚上要换七八次衣服。通常盗汗的患者在经过中药调理后,效果真的很不错。另外我觉得中药还比较有效的方面就是腹胀、纳差等,并且对部分顽固性呃逆的患者也有些效果。那么,什么时候我会说“不建议喝”呢?因为我是搞上消化道肿瘤放疗的,平时会接触比较多的食管癌和胃癌的患者。这一类患者可能因为食管梗阻吃不下或胃消化功能不好,营养状态很差。他们在治疗期间面对的首要问题是如何保证营养摄入,也就是如何更好的吃饭。而我们在治疗期间也会常规开一些西药,比如抑酸的、止吐的、保护胃粘膜、升血的药物等等。在吃这么多药的情况下,如果每天再加几袋中药汤,恐怕你也吃不下饭了。因此,对于这部分病人 ,我通常并不鼓励服用中药。 因为得分清主次,什么才是治疗期间最需要保证的,没有什么比保证营养更重要。什么时候我会坚决的说“不要喝”呢?曾经有患者问我:“王大夫,我老乡告诉我个偏方,每天吃十几只蝎子,瘤子就没啦!”这种偏方你们信吗?反正我不信。还有一类患者,不知道您是不是和我一样有同感。他们过分相信中医,想单靠中医治愈肿瘤。临床上见过太多的病人,不幸被确诊患上恶性肿瘤,没有去正规医院寻求手术、放化疗等治疗,反而跑去喝中药了。结果喝了几个月中药以后,肿瘤没有缩小反而越来越大,想做手术也没机会了。还有的患者去那种无执照的小诊所开药吃,给你开药的人不知道有没有行医资格,药物来源、成分更不清楚,像这种的,我也会说:“您就别喝了。”最后要提醒大家,有些中药是有肝肾损害甚至致癌的。2017年新加坡学者曾在权威期刊发表文章,揭示了含马*铃酸的草药,是导致亚洲肝癌的重要原因之一。这是继1993年马*铃被发现可导致肾衰竭后,又被发现会导致肝癌。而我确实在临床上碰到过很多吃中药导致肝损伤(主要表现为转氨酶飙升)的患者。在这里提醒大家,服用中药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成分,避免服用可能含有损害肝肾甚至致癌成分的药物。最后,建议想服用中药的患者,一定要到正规的、大型的中医医院或肿瘤专科医院的中医科就诊,切记不要盲目听信民间偏方或去一些广告漫天飞、无资质的小医院或小诊所(真正有实力的医院或药物无需做广告),更不要听信经常出现在医院门口的一些假扮患者或家属的人,说他们吃了几付在哪个药店或小医院开的中药以后就神奇的被治愈了。放化疗期间如果想服中药,一定要告知主管医生,不要私下服用,以免影响手术或放化疗的进行。

发布了文章

肿瘤放疗能带方案回去治疗吗?——王鑫医生的小科普

   “王医生,你给我带个放疗方案吧,我想回去治疗了。”,这是除了“王医生,我能喝点中药吗?”的问题以外,我在日常工作中碰到的第二个最常见的问题啦!因此一定要说一说,或者我打算印刷成小纸条,但凡有再问的,我就发给他看看。我们医院作为国家癌症中心,每天都有很多的外地患者慕名前来寻求治疗。他们在就医过程中,可能会因为家里的经济原因,或患者行动不便,或检查治疗排队太久等原因,想带方案回当地治疗。这里的“方案”,一般都是内科的化疗方案。当一部分患者需要放疗的时候,也会要求带放疗方案回家。其实门诊遇到有这样要求的患者,我觉得也是情有可原的。因为大部分患者并不知道放疗到底是怎样进行的?放疗方案为什么不能带走呢?这就要从放疗的治疗过程一步步说起。第一步:确定放疗适应症后,医生会安排患者定位(耗时20分钟左右)。定位的过程基本和做CT是一样的(我们叫做CT模拟定位),但是身体上要扣一个固定体膜(防止患者在放疗期间乱动,影响治疗准确性)。个别情况无需体膜固定,比如乳腺癌的放疗。白色的就是体罩。当然,做脑部放疗的时候会扣一个头罩(网眼状)。还有一些别的定位方式,不同的病种,不同的治疗部位,都不一样啦!第二步:将扫描的CT图像,传输至放疗特定的计划系统中(耗时20分钟左右)。不同医院可能使用不同的计划系统,就像有人用苹果,有人用安卓,不同系统的信息无法交换。放疗系统也是这样。第三步,医生在计划系统中调出CT图像,并进行照射范围的勾画(即靶区勾画,耗时1-2天)。这一步比较关键,需要放疗科医生具有丰富的经验,哪里该多照射一点,哪里该少照射一点。靶区勾画的正确性,精准性,直接决定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患者的放疗副反应会不会很重。就像外科医生的手艺一样,这个怎么能被一个简单的“方案”带走呢?            医生在画靶区上图为其中一例食管癌患者的某一层靶区图示。红色圈是食管肿瘤,旁边的紫红色小圈是食管旁转移的淋巴结,其他还有蓝色绿色的圈圈,都是靶区的一部分,就不一一解释了。总之,就拿一个食管癌的靶区为例吧,医生至少要画五六十张这样的图片,并且所有图片都在医院自己的放疗系统里。这个您能带走吗?第四步,物理师做放疗计划(我们医院的物理师经验丰富,动作快,但也要耗时2-3天)。医生画好靶区以后,就需要物理师来完成放疗计划。就是设计一个满足这些靶区照射要求的计划,计划完成后需要医生再次评估,觉得满意了,可以执行了,就改准备开始放疗了。如果不满意,还会让物理师继续修改计划,直到医生满意为止。物理师有多重要呢?我打个比方,我手上有一块纯度特别高的金币,现在需要一个能工巧匠帮我打成一个戒指。这个能工巧匠就是物理师,你的原材料再好,没有他,金币就变不成戒指。就像医生画出的靶区再好,没有一个经验丰富的物理师做出漂亮的放疗计划,那这个靶区画的再精准也没用。所以,你想带的“方案”,除了一个医生,还有一个物理师。这就是做好的放疗计划图,那些弯弯曲曲的彩色线条,就是剂量线。第五步,放疗可以开始了!(基本当天计划做好,就可以治疗了)病人要躺在加速器上,开始第一次放疗。通常第一次放疗我们叫作摆位,就是把患者的放疗位置摆正,这一步骤由技术员完成。这个步骤也很重要哦!要是摆的不准,那前面医生和物理师的努力就都白费了。通常每次的放疗时间不长,只有几分钟。但具体整个放疗时间有多少天,这取决于病种、部位、靶区照射多大范围,治疗目的等等。有的时候,放疗的时长甚至要等到医生画完靶区才能知道。所以经常有患者初次在门诊见面就问我放疗要多久,这个问题有时候真的很难回答。放疗前的摆位以上就是放疗的基本过程,您觉得这个“放疗方案”能带走吗?

暂无更多

关注

挂号

问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