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点滴滴,为了您的健康打开
关注数内容数
95031

杨璇

乌镇互联网医院

副主任医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儿骨科

全部动态
文章
视频
回答
全部
马蹄内翻足
平足
AS
扁平足
马蹄足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
骨折

发布了文章

PRP在儿童骨科的应用:一针加速愈合

PRP技术 (platelet riched plasma)中文译为富含血小板血浆或富含生长因子血浆。PRP在临床上用于组织修复已有二十余年的发展历史。由于PRP来源于自体,制作简单且安全有效,近几年在临床上的应用日益广泛起来。目前已经在骨科(软骨损伤、肌肉肌腱损伤、骨折延迟愈合、骨性关节炎、软组织创面)、整形科、口腔外科、眼科、生殖中心、神经科等多学科应用。同样在儿童骨科,PRP发挥了的神奇功效,只需一针,就能帮助治疗多种疾病。什么是PRP治疗?PRP治疗就是通过离心的方法将从患者静脉抽取的的全血中提取含有高浓度血小板的富血小板血浆,再将富血小板血浆注射到患者的患处,发挥促进骨愈合、肌腱修复、清除坏死组织、减轻炎症反应和术后疼痛、加速关节软骨修复及再生等作用。PRP为什么这么神奇?1. 血小板被激活后,可以释放大量生长因子,体外作用会持续3天,体内作用会持续5~7天;PRP还可以诱导周围巨噬细胞释放大量的生长因子,这一作用可以持续7~14天;高浓度的生长因子还会对组织细胞产生刺激,增加自分泌及旁分泌,这一作用可以持续2~4周。这些生长因子种类繁多、功效强大,能够加速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促进细胞增殖与迁移,加速血管再生,促进细胞外基质的合成。同时,生长因子还可以竞争性抑制炎症反应通路,减少炎症因子分泌,减轻周围组织炎症反应。2. 富血小板血浆还含有高浓度的白细胞,如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这些白细胞能够在机体的炎症反应和感染过程中增强机体的抗感染能力。3. 富血小板血浆内还含有大量的纤维蛋白,能够为修复细胞提供良好的支架,还可收缩创面、促进凝血、刺激组织再生、促进伤口闭合。PRP治疗在儿骨科有哪些作用?PRP治疗在儿童骨科的主要临床应用包含四个方面:1. 肌腱损伤PRP可以在各种肌腱断裂修复中使用,提高肌腱的愈合质量,例如肌腱延长修复、转移手术、交叉韧带重建等,以加速愈合。2. 软骨损伤PRP可以应用于膝关节、髋关节、踝关节的软骨损伤修复治疗,能够减轻炎症反应,加速关节软骨修复及再生。距骨软骨损伤,相关随机对照试验总体结果显示,与单纯微骨折手术相比,PRP作为微骨折手术辅助手段,显著改善功能,减轻疼痛。图中箭头所示距骨软骨损伤3. 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损伤修补术PRP还可以应用于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损伤修补术后,同样能够减轻炎症反应,加速半月板的修复。4. 创伤闭合型骨折PRP治疗用于骨折,能够减轻炎症反应、减轻疼痛、促进骨愈合。但对于存在凝血功能异常、注射部位感染或败血症的患者,却不适合进行PRP治疗。PRP治疗有什么优点?1. 治疗效果好PRP中的多种成分具有协同效应,不仅可以促进关节软骨、半月板损伤修复,还可以促进膝关节内炎症吸收,对于半月板修复、重建韧带的愈合、软骨损伤修复等均有积极作用。2. 安全性高PCR来自提取自身血液成分,大大减少了排异可能,而且无需担心因异体成分出现传染病的危险。3. 无明显的副作用注射类固醇来修复关节疾病可能会带来严重的后遗症,因此不适合长期使用。而PRP的优势在于不存在明显的副作用,可以放心使用。PRP治疗儿童骨科疾病需要经历哪些步骤?PRP治疗的过程比较简单。以出现肌腱损伤的患者为例,先抽取约10ml左右的外周血液,利用医疗仪器做两次低速离心,整个过程约30分钟。经过离心后即可获得含高浓度的血小板、白细胞和纤维蛋白的富血小板血浆,最后将PRP准确注射到发生肌腱损伤的部位即可。总之,PRP治疗已经在儿童骨科多种疾病的治疗中得到应用,能够安全、有效地促进患儿的康复。

发布了文章

儿童拇外翻:需要干预吗?

儿童拇外翻是一种很常见的疾病,据统计,在儿童中,拇外翻的患病率约为7.8%,女孩多见(占80%多)。儿童拇外翻没有疼痛感,多数家长或孩子自己注意到了脚趾有些异常,到儿骨科门诊寻求医生的建议。1、怎么知道孩子是不是拇外翻?通过简单的自测方法来初步判断:正常情况下,儿童拇指外斜角度的范围为10°~15°,当该角度>15°时,就可以考虑是存在儿童拇外翻。2、儿童拇外翻会有什么表现?儿童拇外翻多数没有不适,随着年龄增长、活动增加,容易出现行走或跑步后感到足部的疲劳;有的还会发展为拇趾和第二趾的重叠,这时建议找专业的儿骨科医生就诊检查。3、孩子为什么会出现拇外翻?可能的影响因素包括:(1) 遗传,研究发现,有大约77%的儿童拇外翻都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当父母存在拇外翻的问题时,孩子也容易出现拇外翻的现象;(2)足弓塌陷,也就是扁平足,可以导致孩子的足部姿势改变,出现拇指外翻;(3)不合理的穿鞋习惯,如果长期穿鞋过紧如尖头鞋,孩子的拇趾就会处于被挤压的状态,容易产生拇外翻的现象。因此家长给孩子买鞋时一定要注意写字的大小和高度,避免买过小过高的鞋子;(4)韧带松弛的孩子,多伴有足弓塌陷及大拇指外翻;(5)神经系统的病变,神经系统病变,如脑瘫、脊髓脊膨出等,下肢肌力肌张力异常,亦可伴有拇趾外翻的表现;(6)外伤,足部外伤可以导致足部结构的改变,引起拇外翻,这种情况儿童比较少见。4、儿童拇外翻需要干预吗?儿童拇外翻一般没有疼痛症状,多数家长担心孩子外观异常会随着年龄增长加重,进一步出现疼痛症状,这种担心是有道理的,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不进行干预,有研究发现,10岁以下的儿童拇外翻角度平均每年有1.5°的增加。逐渐引起足趾疼痛和肿胀(拇囊炎等),拇外翻的孩子同时需要检查有无合并平足,因此,确诊的儿童拇外翻建议及时干预。5、儿童拇外翻有哪些干预措施?(1) 佩戴矫形器,儿童拇外翻没有疼痛,多不需要手术治疗,穿宽头鞋、佩戴拇外翻矫形器是首选,逐步纠正并控制外翻的程度。佩戴拇外翻矫正器后,建议每1~3个月复查一次,根据矫正的程度来纠正及调整。(2)手术,拇外翻出现疼痛、影响孩子的正常生活,且通过佩戴矫形器6月以上无明显改善时,可以考虑手术治疗(拇趾截骨矫正手术)。(3)康复训练,可以通过每天做一些康复训练动作:如主动或被动用力张开脚趾、收缩脚趾,踮足训练等方法增强并平衡足部肌肉力量,从而改善拇外翻。总之,家长发现孩子有拇外翻表现时不要忽略孩子可能伴随的其他足部问题,如平足、外翻足等,治疗上建议穿宽头鞋,合并平足可穿足弓垫,既不能过度干预也不要延误治疗,儿骨科医生为您孩子的足部健康和美观保驾护航。

发布了文章

孩子走路姿势“难看”-需要看医生吗?

宝宝们学习走路的时间早的在10-11月,稍晚一些的18个月左右也都开始蹒跚学步了,宝宝们的一步一行都牵动着家长的心:为什么“我的宝宝”走路“外八字”呢?为什么“我的宝宝”走路“内八字”呢?为什么“我的宝宝”走路身体摇摇晃晃,没有“楼上的宝宝”走路稳呢?为什么“我的宝宝”走路像小鸭子一样呢?是不是有问题呢?其实,家长这种担心是有一定道理的,孩子的走路姿势在医学上专业的说法叫步态,步态就是指人们行走或奔跑时的方式,是一种复杂的行为特征,正常的步态有赖于中枢神经系统以及骨骼肌肉系统正常、协调的工作。而有些孩子可能因为先天发育异常、不正确的喂养方式(像没有适时补充钙和鱼肝油)、穿戴不合适的鞋子等原因,导致下肢结构和功能异常,从而引起运动和平衡功能的障碍,出现行走异常,即步态异常。步态异常的背后可能暗示着某些疾病或下肢畸形的存在,家长的日常细致观察是发现疑问的第一关。今天我们为大家介绍几种常见的步态异常:1、剪刀步态顾名思义儿童在行走时,腰背部挺直,两脚尖着地,两个膝盖相互摩擦,甚至两个脚完全交叉,形似剪刀,因此叫剪刀步态或交叉步态。这种步态常常是由脑发育不全造成的,早产儿、脑瘫或母亲在怀孕期间感染引起儿童大脑发育异常引起的。2、跛行步态儿童在走路时左右摇晃,肩膀上下摆动明显,检查时可发现两侧下肢长短不等,可见于:先天性髋关节脱位,下肢不等长等。3、鸭步态儿童在走路时两脚间距宽,身体左右摇晃,检查孩子可以看到方臀,上楼梯笨拙。多见于肌营养不良、两侧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等疾病。4、八字步态、X型腿与O型腿在儿童中常见,八字步态可分为内八字和外八字。八字步态是指小儿在走路时两脚分开像“八字”,“内八字”的患儿走路时足尖相对,足跟朝外;“外八字”则相反。而X型腿和O型腿则是根据儿童下肢力线,膝关节并拢踝关节间距过大为X型腿;踝关节并拢膝关节间距过大,为O型腿,下肢出生后并不是笔直的,刚出生的宝宝到2岁存在生理性膝内翻,2岁到6岁有生理性膝外翻。出现八字步态的患儿可能由于过早学习走路、喜欢跪坐姿势引起或是营养性缺钙造成的x形腿或o形腿引起的,建议带孩子找专业的儿骨科医生检查一下,有骨骼发育异常,需要及时纠正。除了上面说的一些下肢力线排列异常之外,步态异常与足部结构和形态的异常相关。5、扁平外翻足正常人的脚从侧面观察是足内侧有一个隆起的弧度的,在医学上叫足弓。足弓有一定的曲度和弹性,主要起维持足部关节运动,防止足底神经血管受压的作用。扁平足的患儿则多是由于先天因素如韧带松弛足弓塌陷,脚底是平的,站立时脚内侧可以直接接触地。新生儿均是扁平足,随着年龄增长足弓逐渐发育,如果孩子明显的足外翻,足内侧着地,足跟外翻,行走步态异常,建议到医院检查排除垂直距骨、斜行距骨、跗骨融合、副舟骨等存在骨骼异常的足部问题,需及时矫正。6、拇外翻指构成拇趾向外偏斜的一种畸形(如图所示),多与遗传发育和儿童穿尖头鞋,鞋子前部过紧有关,坚硬的鞋面可压迫拇趾外翻。拇外翻导致会造成突出的关节与鞋子反复摩擦,引起足内侧剧烈的疼痛;还会出现周围关节、指甲的变成,破坏关节结构与韧带,压迫第二趾,局部血液循环变差,最终影响行走功能。宝宝们蹒跚学步时出现步态异常,有的随着年龄的增长,会逐渐消失,如: 正常补钙和鱼肝油,晒太阳,2周岁后“O型腿”消失;5周岁后“X型腿”改善; 3周岁后足弓逐渐开始发育; 改变孩子跪坐的习惯,“内/外八字”改善。如何预防孩子出现步态异常?平时家长需注意:①9个月内的婴儿应该尽量避免过早下地行走,避免长时间站立,因为此时孩子的下肢还没有发育健全,若合并O型腿,会引起步态异常。②合理喂养,控制体重,补充钙源。孩子过于肥胖会增加学习走路时下肢的负担,补充钙则能有效预防佝偻病的出现,增强骨质。③孩子刚开始学走路时,可以不穿鞋和袜子,孩子学会走路后需要选择合适的鞋子,尽量做到合脚宽松,松紧适宜,鞋底软硬适度。④注意孩子的坐姿和睡姿,许多孩子喜欢趴着睡和“W”型的坐姿,这种睡姿和坐姿会使得孩子脚尖偏向一侧,从而容易出现步态异常。⑤一些由于孩子大脑发育异常引起的异常步态,则需要母亲孕期尽量避免感染,谨慎服药,并定期做好产前检查,尽量保证孩子先天发育的正常。

发布了文章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治疗好了为啥会复发?

程程是11岁的马蹄内翻足宝宝,这次来门诊复查,发现马蹄足有复发表现。早在程程妈妈怀孕5个月做四维超声检查时,就发现肚子里宝宝是左侧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经过咨询了医生后,爸爸妈妈决定生下宝宝,取名程程,出生后3周后爸爸抱着程程来到杨医生马蹄足门诊,杨医生通过手法矫正+石膏治疗,治疗3周后,程程做了跟腱手术,手术后石膏固定了3周,之后医生给程程配了带有连杆的支具,之后一直定期复查,程程会走路后,爸爸妈妈外出工作,程程回老家和爷爷奶奶住了,因为疫情影响一直没有复查,今年妈妈带程程来复查,发现马蹄足有复发表现,一问才知道,程程回老家跟爷爷奶奶住,爷爷奶奶看程程戴着支具睡觉不安稳,心疼孙子,就不给程程穿支具了,妈妈回老家后发现程程足部走路踮足了,知道不好了,赶紧带来给杨医生看了。1、马蹄足复发的原因?经过治疗的马蹄内翻足复发的主要原因是引起马蹄内翻足的病理因素持续存在,及肌肉力量不平衡等因素,随着年龄增长骨骼发育,肌肉韧带肌腱发育相对慢,出现肌肉挛缩畸形复发;次要原因是未按要求支具佩戴,支具佩戴对畸形矫正后的维持非常重要,可以让孩子足部内后侧肌肉在夜间维持牵伸,避免畸形复发。2、马蹄足复发的表现有哪些?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畸形表现:马蹄、内翻、内收,高弓,胫骨内旋。出现复发最早的表现是足内收,足内侧(足心)皮纹加深,足跟不着地,随着复发加重,马蹄、内翻畸形逐渐明显,马蹄足的马蹄,高弓,内收,内翻畸形均再次出现,不治疗甚至出现骨性畸形。3、马蹄足复发了该怎么办?最好的办法是:按医生要求佩戴支具,定期复查。一旦有复发表现,出现任何一种畸形表现立即就诊及时治疗: 早期复发若宝宝年龄小,建议家长延长支具佩戴时间,逐渐矫正畸形 宝宝年龄大不能配合支具佩戴,建议再次Ponseti石膏矫正,必要时再次跟踺手术,之后依然需要支具佩戴。 复发时宝宝大于3岁,通过再次Ponseti石膏矫正,必要时再次跟踺松解和胫前肌外置手术,之后依然需要支具佩戴。先天性马蹄足宝宝经过早期手法、石膏固定及跟切治疗后大多数(90%)可以获得矫正,支具佩戴前三个月23小时/天,之后逐渐减少佩戴时间至夜间佩戴,随着年龄增长复发的机率降低,年龄大了支具佩戴也越困难,研究发现4-5岁后,不带支具,马蹄足复发机率降为5%,因此杨医生会建议马蹄足宝宝支具佩戴至5岁,家长首先要建立相信,多鼓励孩子,5岁之后经过评估可以停止支具佩戴,做跟踺牵拉训练和跳绳运动,有助于跟踺的进一步生长和小腿肚的增粗。

发布了文章

杨医生马蹄内翻足支具佩戴计划

一、 特发性马蹄内翻足的儿童1、头三个月佩戴支具每天23小时2、遵循逐步断奶计划*逐渐减少时间:20-22小时/天,18-20小时/天,16-18小时/天,14-16小时/天支具佩戴的时间不需要连续,鼓励醒着时多活动,重要的是孩子在睡觉时(例如晚上、午睡时)必须佩戴支具。如果孩子在日托中心,如果可能,指导老师如何在午睡时佩戴和脱掉支具。3、8-9个月大的儿童,已准备学习爬行或行走后,鼓励孩子多活动,增加足部灵活性,有助于加强肌肉的发育。支具佩戴每天18-20小时,持续2个月,然后每天16小时,持续3-4个月,具体依据医生的医嘱,逐渐减少佩戴时间。4、 2至5岁,夜间佩戴支具(每天12-14小时),直至4-5岁5、 4岁后,患者仍能耐受,继续夜间使用1-2年;不耐受可使用AFO,更容易接受。二、 关节松弛的马蹄足儿童(约2-3%)1、外展设为30°-40°(外展60-70°儿童在10-16个月开始行走时可能会出现扁平足)2、不要停止使用支具,仍有复发的风险。三、 非典型/复杂马蹄内翻足儿童1、将受患脚的支具外展设为20-30°。2、除非最后一次石膏有10-15°的背屈,否则不要背屈。3、当脚看起来更正常时,将外展角度改为40-50°,并加足背屈角度10-15°。

发布了文章

杨医生给佩戴马蹄足支具家长的几点建议

01、如何度过刚开始佩戴支具的几天?佩戴支具刚开始头2-3天内孩子会不安宁, 这多数不是因为佩戴支具很痛,而是因为支具是新的和不同的东西,孩子会不适应,同时会有皮肤敏感发红;如果您的孩子一直哭吵,并且有明确疼痛部位,请立即联系您的医生;02、如何带着支具活动?由于孩子无法在支架中独立移动双腿,您必须教会孩子可以同时踢腿和摆动双腿。通过推拉支撑杆,轻轻弯曲和伸展膝盖。多用话语鼓励孩子,穿支具如同做游戏;和孩子一起玩分散孩子注意力,这是快速克服孩子不愉快的关键;03、大宝宝如何佩戴支具?1、把支具作为日常活动中的一部分,就像穿上睡衣、刷牙和晚上看书一样,你的孩子就不会大惊小怪了。2、用孩子最喜欢的毛绒玩具或玩偶垫在支具下面;3、给支具起个名字“睡觉鞋”或“神奇鞋”;4、给你的孩子看其他马蹄内翻足的孩子佩戴支具的照片。5、使用奖励和激励措施来帮助您的孩子了解支具的重要性。6、对于年龄较大的孩子,请医生在随访时与孩子谈谈他们的支架以及它如何帮助他们维持脚的矫正。7、连杆用软布包扎一下,这可以保护您的孩子、您自己和您的家具,不要被连杆砸中。8、晚上让孩子睡睡袋,防止孩子用手拉扯支具带解开鞋子9、如果您发现孩子皮肤红斑或起泡,请联系您的医生。10、使用时轻微的皮肤发红是正常的。04、为什么穿了支具宝宝皮肤一直发红?发现脚后跟皮肤红斑点或水泡,通常表明鞋子穿得不够紧,确保脚跟保持在鞋内。不建议在皮肤发点处使用乳液,乳液有时反而加重皮肤过敏。05、如何穿好支具?发现脚后跟皮肤红斑点或水泡,通常表明鞋子穿得不够紧,确保脚跟保持在鞋内。a、再上紧一个孔或系紧鞋带。b、取下鞋舌。使用无舌支具不会伤害您的孩子,也可以更服帖。c、鞋带从上到下系紧,这样可以让足底放平。d、检查连杆的宽度,一般与肩同宽,必要时可加宽。06、如果经常出现脚从支具里脱出来,这可能是早期复发。

发布了文章

给孩子补钙喝骨头汤?弄懂这十个问题让你成为补钙专家!(下)

钙是人体的必需元素,不仅是人类骨骼、牙齿的主要无机成分组成部分,也是人体各项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元素,如果婴幼儿缺钙不仅会出现烦躁不安,还会影响骨骼发育,因此“补钙”是家长们最关心的话题。上一篇文章已经解答了5个家长们最关心的关于补钙的问题,本篇文章将继续解答5个家长们最关心的关于补钙的问题,希望能减轻家长们的困惑。06、如何给孩子选择钙剂?钙剂的种类很多,有无机钙、有机钙等多种类型,有固态的钙片也有液态的。不同的钙剂含钙量不同。碳酸钙含量约为40%最高、其次醋酸钙(29%)、柠檬酸钙21%、磷酸氢钙(15%)、乳酸钙(13%)、葡萄糖酸含钙较低9%。单一钙剂在体内纯吸收没有太大区别。碳酸钙含钙最高,但容易引起宝宝消化不良;乳酸钙和葡萄糖酸钙都是有机钙,容易溶解,适用于儿童补钙。给孩子选择补钙剂的时候,选用有正规批号的钙剂产品。还要综合考虑钙剂的钙含量和吸收的难易程度,这决定了孩子一天钙剂的量。同时还要考虑钙片买回来后孩子愿不愿意吃的问题,可以选液态制剂,如葡萄糖酸钙,或者含果味的咀嚼片等。07、钙剂什么时候服用最好?临睡前或者餐后2小时吃均可。睡前补钙吸收更好。晚上睡觉时,胃肠蠕动较慢,食物在胃肠道停留较长,有利于钙吸收。血钙水平一般在白天较高,夜间较低。夜间特别是半夜和凌晨,低血钙水平可刺激甲状旁腺腺素分泌,使骨钙分解加快,产生脱钙,引发低钙血症,严重者会使人体抽搐。临睡前补钙可以为夜间的钙调节提供钙源,阻断体内动用骨钙。并且钙与植物神经的稳定有关,具有镇静催眠作用。08、补钙的时候有什么禁忌吗?首先、不是每个孩子都需要补充钙剂,只有在食补不足时才需要通过钙补充剂来给孩子补钙;其次、服用钙剂时最好单独服用,应尽量避免与牛奶、菠菜等含草酸较多的食物,及锌、铁剂等同时服用,钙易与牛奶中蛋白结合形成奶块,使钙剂无法吸收;食物中草酸影响钙吸收;高纤维的食物如芹菜和油脂过多的食物也会影响钙的吸收;钙和锌、铁剂在人体内存在吸收竞争,不要同时补,时间上错开,间隔2小时以上;例如有些宝宝补钙期间会有便秘的现象,就是这些原因造成的。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分次补比一次大剂量补吸收好。每次补钙量不超过200毫克为宜09、为什么补钙的时候还要补维生素D?钙的代谢平衡受维生素D水平的影响,维生素D能促进钙的吸收。服用鱼肝油(维生素AD)或维生素D3制剂,也可以通过晒太阳促进皮肤中一种胆固醇转化为维生素D。中国营养协会根据婴幼儿时期营养需要量,推荐每天补充维生素D400-800IU。10、补钙越多越好吗?否。孕期妈妈过度补钙,会使钙质沉淀在胎盘血管壁中,引起胎盘老化、钙化,分泌的羊水减少,胎宝宝头颅过硬,影响宝宝发育。大量盲目补钙造成钙质沉积,甚至器官脏腑产生钙化。引起高钙血症,早期可表现为便秘,嗜睡、持续头痛、食欲缺乏、口中有金属味、异常口干等症状,晚期表现为精神错乱、高血压、眼和皮肤对光敏感,恶心、呕吐,心律失常等。钙沉积在肝肾等重要器官,形成结石。小结在婴幼儿补钙的黄金期,给孩子科学补钙,选择最适宜的钙源、适当的剂量,晚上睡前服用,避免与牛奶、食物等合用,适当地补充维生素D增加钙的吸收,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发布了文章

给孩子补钙喝骨头汤?弄懂这十个问题让你成为补钙专家!(上)

钙是人体的必需元素,不仅是人类骨骼、牙齿的主要无机成分组成部分,也是人体各项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元素,如果婴幼儿缺钙不仅会出现烦躁不安,还会影响骨骼发育,因此“补钙”是家长们最关心的话题。本文收集并回答了10个家长们最关心的关于补钙的问题,希望能减轻家长们的困惑。01、婴幼儿为什么要补钙?钙是人体非常重要的元素,医学界把婴幼儿期称为“补钙的临界期”,过了临界期,即使补充再多的钙,也不能使婴幼儿已经落后的机体组织重新发育至正常水平,儿童时期缺钙会导致佝偻病及其他一系列钙不足的表现。另外由于我国儿童饮食结构的问题,牛奶等乳制品摄入量普遍不足,导致很多孩子钙摄入量不足。所以,补钙对婴幼儿是非常有必要的。02、如何判断孩子需不需要补钙?首先,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孩子的饮食习惯来判断孩子有没有可能出现钙摄入量不足。如果孩子平时不喝奶(例如乳糖不耐受、牛奶过敏)或者喝奶很少,挑食偏食,有这些情况的孩子很难通过饮食获得足够量的钙,往往需要额外进行补充。其次,还可以观察孩子有没有出现以下缺钙的症状:烦躁不安,常常不明原因哭泣,不容易入睡,就算入睡了也容易惊醒;出汗比较多,即使天气不是很热,也容易出汗;头发发黄稀疏,枕部脱发圈,后脑勺常会出现脱发的情况;比同龄孩子更晚出牙;囟门闭合迟,肌无力;神情呆滞、表情少,动作和语言都比同阶段的孩子落后;严重缺钙表现:前额高突,形成方颅。各个肋骨似串珠样,肋骨外翻压迫肺脏,使宝宝通气不畅,容易患气管炎、肺炎;严重钙缺乏可导致骨矿化障碍,出现佝偻病:O形腿临床表现。最后,如果还是不能准确判断孩子是不是缺钙,建议到医院咨询儿骨科医生。03、什么时候需要开始给孩子补钙?越早越好。从妈妈怀孕开始到出生哺乳至孩子2岁,这1000天(婴幼儿期)是决定骨骼健康的重要时期,医学界把婴幼儿期称为“补钙的临界期”,过了临界期,即使补充再多的钙,也不能使婴幼儿已经落后的机体组织重新发育至正常水平,这段时期中非常重要的孕期和新生儿期钙营养摄入主要源自于妈妈。04、儿童每天的钙需要量是多少?根据中国营养学会发布的《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表》,并参考美国国家科学院医学研究所(IOM)推荐:婴幼儿及儿童青少年每日钙适宜摄入量按年龄段分为:0-6个月300毫克,6-12个月是400毫克,1-3岁是600-700毫克;4-8岁是1000毫克;9-13岁是1300毫克;14-18岁是1300毫克。补钙途径:1、食补;2、钙的补充剂05、如何通过食补补充钙剂?常常有家长通过给孩子熬骨头汤来补钙,其实骨头中的钙很难被炖出来,骨头汤里钙含量非常少,脂肪和嘌呤却非常多,因此给孩子多喝骨头汤并达不到补钙目的,只会让孩子增重。我们来看看,到底哪些食物才是“钙中王者”吧。饮食补钙最好的选择是“奶类”:牛奶、普通配方奶、酸奶,还有一些奶类制品,乳酪类含钙都比较丰富,牛奶含钙丰富,200ml的牛奶含钙约200mg,而且牛奶中的钙还特别好吸收,是不可多得的“天然钙片”。一般婴儿每天需要有500-600毫升就能得到充足的钙来源;幼儿平衡膳食,每天有250-300ml的奶。补钙的第二选择:豆类,豆制品及海产品(虾皮等),钙含量也不少。深绿色蔬菜:另外,几乎所有的深绿色蔬菜,如菠菜、韭菜、油麦菜、西兰花、荠菜等含钙量都不低,而且好吸收。

发布了文章

浅谈儿童足部解剖与足弓的作用及穿鞋的选择

各种原因引起的儿童足部发育异常不但会产生局部症状,也会影起站立、步行等运动时其他部位的问题,影响正常的骨骼发育。在门诊中常有家长带孩子前来检查孩子的足,年龄跨度从新生儿到十几岁的青少年,疾病包括内翻足、外翻足、扁平足等,当然还包括绝大部分正常的足,还有很多家长询问如何给孩子选择鞋子的问题。这里就介绍一些足部的正常解剖以及正常儿童足弓发育的规律,并给家长提供一些给孩子选择鞋子的建议,以供参考:1、正常足不是一整个骨骼的结构,而是由26块骨,33个关节和多条肌肉、韧带和筋膜组成的。2、在负重、运动时,足部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形。足弓是足部可弹性和可变形性的运动功能单位,其由足部骨骼的拱形砌合,以及肌肉、足部的肌腱、韧带等组织共同构成的凸向上方的弓形结构。3、足弓分为纵弓及横弓。纵弓又分为内侧纵弓和外侧纵弓。内侧纵弓较高,在足的内侧缘,由跟骨、距骨、舟骨、3块楔骨和内侧第1~3跖骨构成,弓背的最高点为距骨头。直立姿势下足部有前后两个支点,前支点为第1~3跖骨小头,后支点为跟骨结节。4、人是唯一有足弓的脊椎动物。足弓可使重力从踝关节经距骨向前分散到跖骨小头,向后传向跟骨,以保证直立时足底支撑的稳固性。步行时,足弓吸收部分体重及步行时的能量,然后,在后跟离地过程中,将此能量转化为推动身体的能量。足弓的弹性对身体重力下传和地面反弹力间的节奏有着缓冲作用,同时还可保护足底的血管和神经免受压迫。那么如果足弓低平或消失即平时所说的扁平足。5、足弓出现:[1]新生儿和婴幼儿(0~3岁)足部圆润光滑富有弹性,足部骨骼70%为软骨,无足弓形态属于扁平足,因此这一阶段的扁平足多属生理性无需就诊。常见病理情况需要就医的有:a、孩子一出生即发现足内翻畸形,考虑为先天性马蹄内翻足;b、孩子一出生就发现足底凸起,足背外翻、僵硬,考虑先天性垂直距骨,即刻到专科医院就诊治疗;c、出生时足外翻甚至与小腿相贴,但用手轻揉地牵拉可恢复正常位置,多考虑胎位性外翻足,这种情况也需要专科医生由诊断和提供处理建议。1岁左右孩子的足的稳定性差,刚开始学习站立和行走的孩子还易出现外翻足现象,如果站立行走时家长发现孩子足跟外翻或同时家里有扁平足的遗传史,建议带孩子到专科医生那里就诊检查。[2]随着足部的发育(3~6岁),儿童脚底厚厚的脂肪逐渐消退,脚掌掌纹慢慢增多,儿童走路稳定性变好,足部骨骼开始骨化,足弓形成,此时将慢慢由扁平足变为正常足。如果这一阶段孩子站立时无足弓出现建议带孩子到专科医院就诊。[3]6~12岁儿童足部骨骼发育渐渐成熟,足弓形态慢慢由发展期向稳定期靠拢,掌纹增多,稳定性好。>13岁则足形态发育完全成熟,足弓形成,但此阶段需避免剧烈的体育活动所造成外伤和病变。这一阶段未形成正常足弓的孩子可出现在长跑或剧烈体育活动(篮球、足球等)后诉足部不适或疼痛,轻者休息后缓解,重者需就医有的需要通过手术治疗。6、穿鞋的选择:[1]未行走期(<1岁)首选不穿鞋,光脚丫子,让足自由生长,不要让鞋子束缚了足的生长。< p="">[2]学步期(1~3岁)可选择舒适、面料透气、高帮硬底鞋,并且不易过重,尺码选择上比足大半码。目前市场上有一种名为“机能鞋”的专为刚学步孩子设计的婴童鞋,设计理念为配合婴幼儿步行状态,但这类鞋价格比较贵,家长可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这一阶段选择一双合适的鞋子有利于孩子足弓的正常发育。[3]学龄儿童(3~8岁)可选鞋底后跟和帮面较坚硬的鞋子:可承托足弓,保证足弓形态的正常发育。鞋底跖趾关节要易于弯曲,满足鞋子的合脚性。这一阶段孩子好动,鞋子的面料要透气舒适。[4]>13岁儿童骨骼发育已经基本成熟完善,他们开始有自己的审美观、自己的喜好,在买鞋时可以以舒适性和外观美感结合,这一阶段有的女孩子为了美模仿成人穿高跟鞋,但穿高跟鞋前脚掌受力过重,会导致足趾变形,所以建议这个阶段孩子不要穿高跟鞋和一些和脚型不合的鞋子。孩子是家庭的希望,孩子的健康问题值得关注,孩子足部健康同样需要得到呵护,了解孩子足部的发育规律,选择合适的鞋子,让您的孩子的脚得到健康成长。

发布了文章

宝宝“歪头杀”?小心肌性斜颈!

当一个可爱的小朋友,在你面前笑着歪过头,你一定会被这个 “歪头杀”萌化。但是,如果宝宝总是歪着脑袋,我们就需要警惕:宝宝是不是患了先天斜颈呢?!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 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是由胸锁乳突肌纤维化挛缩,引起的头颈向病侧歪斜,是先天性非疼痛性斜颈最常见的病因。可表现为特征性歪头、颈部旋转受限、颈部包块等。► 先天斜颈的病因尚不明确,多数学者认为因产伤或子宫内位置不良引起局部缺血。一侧胸锁乳突肌因产伤导致出血,形成血肿后机化,继而挛缩。宫内胎位不正,使一侧胸锁乳突肌承受过度压力,导致局部缺血,继而挛缩。胸锁乳突肌具有使头颈向同侧屈、转向对侧使头伸、使头屈、上提胸廓等功能,其缺血受损挛缩,必然引起颈部活动受限。► 先天性肌性斜颈的宝宝,一般在出生时或之后较短时间,就出现特征性的症状:如特征性的歪头,主要是患侧的耳朵贴近患侧的肩部,下巴转向对侧肩部,颈部向患侧旋转受限。出生后三个月内,80%的患儿患侧的胸锁乳突肌上,发现肿块或者结节。肿块可能会逐渐消退,形成挛缩的纤维条索。若病情持续发展,可出现各种继发畸形,如病侧颜面短而扁,健侧长而圆,双眼、耳不在同一平面,严重者导致颈椎侧凸畸形。如果家长发现宝宝有以上症状,请及时去就医。医生除了进行专业体格检查,通常还会使用超声检查,明确病变胸锁乳突肌上的肿块情况以及纤维结构。如果宝宝有斜颈症状,但是体格检查不明显,还需拍摄颈部的X光片或CT,排除颈椎发育畸形。局部按压有疼痛的,通过B超明确有无淋巴结肿大,排除炎症反应。肌性斜颈是有可能完全治愈的,越早发现,越早治疗,效果越好。其治疗包括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01、非手术治疗:适用于1岁以内的婴儿,目的在于促进局部肿块消散,防止胸锁乳突肌挛缩。包括局部热敷、按摩、手法矫正。每天局部轻柔按摩、热敷,适度向健侧牵拉头部,睡眠时固定头部于矫正位等。约80%-90%婴幼儿期的肌性斜颈患儿,通过手法按摩和牵拉治疗可以获得非常满意的临床疗效。按摩和牵拉的动作必须轻柔,可以到专业的康复理疗机构治疗。02、手术治疗:常用的手术方法是胸锁乳突肌两端止点的松解术,包括只进行一个切口的单极松解或两个切口的双极松解。术后需佩戴一定时间的支具,并进行理疗。对于1岁以内开始接受正规康复治疗,且连续治疗6个月无明显效果的宝宝,可进行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在宝宝1-3岁进行,能够获得较好的疗效。治疗的年龄一般不宜超过5岁,以免影响视力或造成面部畸形。对于大年龄的儿童,先天性肌性斜颈造成的畸形,用非手术治疗矫正的几率非常小,12岁以后手术纠正的效果也不佳。所以一旦诊断明确,不要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期。

发布了文章

孩子脚后跟疼痛——跟骨骨骺炎

寒假结束新学期开学后,有孩子会和家长说走路脚后跟疼,有的孩子足跟后部疼痛肿胀明显、压痛甚至会出现跛行的现象,此时家长会带孩子到儿骨科就诊检查,医生会告诉家长孩子是:跟骨骨骺炎。那什么是跟骨骨骺炎呢?什么是跟骨骨骺炎?跟骨骨骺炎(calcaneal apophysitis)跟骨骨突炎或跟骨牵拉性骨骺炎又名Sever’s disease或Haglund病。一种生长发育期儿童易患的足跟疾患。由跟腱反复牵拉跟骨骨骺部分造成足跟部肿痛、患儿出现足尖行走或跛行步态的疾患。多见于8~14岁爱运动的儿童,单侧发病,也可为双侧。跟骨骨骺炎的病因是什么?行走或运动时跟腱急性或慢性牵拉跟骨骨突所致。跟骨骨骺炎的临床表现有哪些?多数孩子表现为足跟部后下方两侧压痛,行走、跳跃或活动时加剧,可伴有局部肿胀。通常根据临床症状可诊断此病。图示13岁男孩,跟骨骨骺密度增高(红色箭头)。跟骨骨骺炎的治疗有哪些?减少体育活动、休息制动,避免跟腱对跟骨骨骺的牵拉。疼痛严重时可口服非甾体抗炎药缓解疼痛,一般不需要手术。减轻足跟疼痛注意以下几点:a、垫高后跟1~2cm,或用硅胶足弓垫,可以缓解疼痛。b、鞋不宜过紧,减少对后跟部摩擦等刺激。c、症状严重的病例,可用小腿支具把踝关节固定在轻度跖屈位,固定3-6周,避免负重,症状可减轻。儿童跟骨骨骺炎预后好,是自限性疾病。待骨骺闭合后可自愈。

发布了文章

儿童青少年足踝畸形——不可忽视的CMT病

刚上六年级的小菲,11岁了,是漂亮活泼的女孩,新学期开始妈妈发现,小菲走路姿势越来越难看,不仅脚看着异常,连穿的高帮鞋都变形了,而且走路走不快。妈妈爸爸带着小菲来找杨璇医生就诊,杨医生首先询问家里是否有相似的情况,爸爸马上告诉医生,他自己的脚也有的问题,但比女儿好,可以正常走路,而且小菲有个8岁的弟弟近期也发现脚走路不好。听了家长的描述,杨医生认为小菲很可能得的是一种遗传性神经疾病,叫CMT病,建议爸爸妈妈带着孩子先做一个基因检测,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下CMT病。01、什么是CMT病?答:Charcot-Marie-Tooth病(CMT病)此病症于1886年由三名医生的名字而命名,两位法国神经科医生Jean-Martin Charcot, Pierre Marie和一位英国学者Howard Henry Tooth。此病是一组发展的遗传性感觉和运动神经病,主要影响除大脑和脊髓以外的周围神经。主要表现为四肢远端肌肉进行性无力、萎缩、行走困难伴感觉异常。中文称为腓骨肌萎缩症、神经性肌萎缩症,遗传性腓骨肌萎缩症,但研究发现此病不仅累及腓骨肌,同时累及上肢肌肉和足部内在肌等,1968年提出统一称为:遗传性运动感觉周围神经病(hereditary motor sensory neuropathy, HMSN),但此命名并没有CMT应用广泛。02、CMT病常见吗?答:此病并不少见,来儿骨科就诊的足部畸形:高弓足的病人中近一半是此病,可以说非常常见,美国报道发病率为1/1214-3344;国内1959年首次报道,发病率为1/2500-10000。03、CMT病的病因病理是什么?答:发病原因非常复杂,已发现至少有50种基因突变与CMT相关。遗传方式包括: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X连锁显性遗传,X连锁隐性遗传等。CMT有多种形式,它们都与构成髓鞘或轴索的蛋白质缺陷有关。此病包括两个主要类型:CMT1型,周围神经髓鞘损害; CMT2型,周围神经元本身的丢失。其结果是脚和腿的运动神经逐渐丢失,手和脚的感觉神经也逐渐丧失。足部畸形由外周神经损害造成的足部肌力不平衡所致。04、CMT的特征表现有哪些?答: 儿童期、青少年期或青年晚期发病(多数在20岁前); 半数有遗传史; 双下肢的进行性的萎缩和无力,表现为“鹤腿”,有的可累及上肢远端的肌萎缩,可伴有感觉障碍; 足部表现:高弓足,马蹄内翻足、锤状趾等; 其他症状:脊柱侧弯、眼部症状(眼肌麻痹、眼球震颤等)、耳聋; 当感觉神经受到影响时,会导致手和脚的刺痛和灼热感。因为CMT是渐进性的,症状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加重; CMT可以通过肌电图来诊断;肌电图可以测量肌肉的电活动以及神经传导的能力。DNA检测仍是最终诊断此病的金标准。05、CMT的治疗答:目前无特效药物治疗。物理康复治疗可以帮助改善肌肉力量、拉伸肌肉,延缓疾病的进一步发展;支具治疗和骨科手术可以帮助纠正畸形和改善活动。足踝畸形的治疗:足部肌肉力量严重不平衡的情况下,出现明显畸形,要进行软组织手术(肌腱延长、松解或转位)干预,重新建立足部平衡关系。在无法重建平衡、关节僵硬时,要进行关节融合(二/三关节融合手术),维持关节的稳定性;足趾畸形JONES手术矫正。小结:虽然目前CMT尚没有特效药物治疗,发现足踝部畸形及早诊断及早治疗,有助于改善肌肉力量,矫正畸形稳定关节,改善步态。足部症状:高弓足、锤状趾

发布了文章

每天跳绳好几百,一个月后骨受伤?蹦蹦跳跳不踩雷,冷知识在这里

春天遥遥在望,冬天里腰上囤积的肉肉,有没有让你发愁?新年立下的运动flag,开始打卡执行了吗?虎年要做“跳跳虎”,作为器械运动里门槛最低的运动——跳绳,可谓是“接地气”的选择。入门简单、场地不限、绳子便宜、全身肌肉都能得到锻炼……这么好的运动,难怪中考体育也其将纳入考试清单当中。然而,“蹦蹦跳跳”虽然好,跳错危险也不少。刚上小学四年级的女孩萱萱,每天按照学校的要求跳绳四五百个,结果,一个月后,宣宣出现脚腕疼痛,到医院检查,拍片检查后被诊断为踝关节受伤——“距骨骨软骨损伤”。名词解释什么是踝关节骨软骨损伤?答:由于急性或慢性损伤引起的踝关节的软骨破坏,多发生在胫骨或距骨关节面,又称:剥脱性骨软骨炎,胫骨远端骨软骨损伤,距骨骨软骨损伤,在青少年中距骨骨软骨损伤比较多见。究其原因,就是运动不当。据统计,在70项体育活动中,踝关节损伤在24项中占第一位。所以,“蹦蹦跳跳”的运动中,踝关节保护不能少。想要跳绳跳得好,这些冷知识少不了!新华君,排雷时间到1、跳绳不做热身?×不做热身就跳绳?不可取。跳绳也要先做热身运动,可以活动一下关节,还可以先慢慢做一些模仿跳绳的跳跃动作,让肌肉兴奋起来。热身耗时不必太久,花3分钟左右的时间就可以。有必要的话需要佩戴护膝再去跳绳,跳完绳也需要拉伸做好防护。2、跳绳追求高数量?×跳绳一次,大几百,甚至小几千,追求高数量?其实,每个人的体制不同,特别是青少年,能够适应的运动量也差异很大,不可盲目攀比。从跳绳的个数来看,每天跳三五千,大概率超量;每天跳上五八百,也要因人而异。刚开始跳绳,需要循序渐进,不宜操之过急,可以尝试1分钟,然后逐渐突破2分钟、3分钟、4分钟,每次累计跳绳10分钟以上,就能达到很好的锻炼效果。不在于,每天跳多少,而在于日日坚持,跳多久。3、跳绳穿拖鞋?×跳绳的时候一定一定一定要穿好鞋,不宜光脚跳,也不宜穿拖鞋跳,更不宜穿高跟鞋跳。舒适的运动鞋,不仅能减缓膝盖的受力,更能降低运动伤害的发生。4、跳绳全脚掌着地?×跳绳易学,但姿态也要注意。全脚掌重重着地,并不可取。跳绳的时候,绳子的选择不要太长或者太短。双腿跳跃的时候,不要跳得太高,减少膝盖的压力。落地的时候采取脚尖落地,不要全脚掌落地,也不要脚跟落地,可以大大减震。5、跳绳场地太硬或太软?×跳绳的场地虽然不受局限,但尽量不要选择太硬或者太软的地面。太硬的地面,会增大落地的冲击力,给膝盖带来更大压力;太软的垫子,绳子的摩擦增大,人也不容易跳起来。6、体重太大还在跳?×跳绳的确能迅速消耗热量,达到减肥瘦身的目的,但过度肥胖的人并不适合跳绳减肥。因为在跳跃时,体重很容易对腿部关节造成过大的压力,导致运动损伤。如果你的体质指数被列入过重行列,跳绳时就要特别注意:首先,不要单脚跳,否则全身重量压在一只脚上,很容易损伤膝盖和踝关节,要尽量选择双脚同时落地或跑步跳的方式;其次,跳绳时间不宜过长,跳2-3分钟就要休息一下。另外,如果脚部、膝盖、腰部受过伤,都不适合跳绳运动的。相对而言,走路、慢跑和更加安全。7、无绳跳效果更好?×只甩杆子,没有绳子,最近无绳跳绳,也很流行。不少人觉得无绳跳比传统有绳跳,更方便,效果更好。其实,不然。虽然,比起传统跳绳来说,因为没有绳体,无绳款确实更加不受空间、时间限制,随时想跳就跳,手怎么甩,脚怎么跳,全靠自我发挥。但使用有绳跳绳时,手腕摇转的力量和速度,和双脚离地的速度与力量是完全匹配的。当没有绳子这个“束缚”后,跳绳过程更加随心所欲,但同时,对身体协调性训练的效果也大大降低。特别是对于少年儿童而言,习惯了无绳跳之后,反而容易“手脚不协调”“不会跳绳了”。无绳跳绳对于跳绳初学者还是有帮助的,但若想要通过无绳跳绳来提高身体素质,对“跳”的技巧要求则要更高,节奏感、韵律感都要更加稳定,跳的幅度也不能太小。特别提醒,跳绳时播放音乐有奇效,根据自己得跳绳节拍选择合适的歌曲,建议节奏感强些的歌曲,还可以根据听了几首歌去估算跳绳的时间,对跳绳的趣味性会很有帮助哦!

发布了文章

“冰墩墩”如果过度运动,膝盖会受伤么?这样动才是真爱TA

冬奥来了,冰雪热了!冬奥会是不是让你对运动更加热爱?本届冬奥会中国代表团已夺三金!更多人从尝试到喜爱,运动正成为一种时尚潮流的生活方式。不过,越来越多的人因为运动伤身了。骨关节、肌肉、肌腱、韧带或半月板等,在不正常的运动或者不科学运动的情况下,这些部位都有可能损伤,而且现在这个趋势越来越多。青少年运动过度后膝关节疼痛!膝关节、韧带在滑雪的激烈运动中显得十分脆弱,运动伤膝盖是真的!新华医院儿骨科接诊了一个14岁女孩。活泼好动的程程2年前入选了校田径队,平时经常参加田径队的训练,练习长跑,近2个月来程程的膝关节在训练后总有疼痛。程程妈妈带着程程来到新华医院儿童骨科门诊检查,医生看了她带来的膝关节核磁共振,发现程程得的是一种叫“剥脱性骨软骨炎”的疾病,这是一种关节内软骨及软骨下骨的损伤。剥脱性骨软骨炎的病理分级程程经过10个月的保守治疗,膝关节已经没有疼痛症状了,膝关节的屈伸活动也完全正常。复查了核磁共振,原来软骨损伤的部位也有了明显的好转。新华医院儿骨科沙霖医生透露,膝关节剥脱性骨软骨炎可发生于全身任何关节,约75%发生在膝关节,包括股骨内侧髁(64%)和股骨外侧髁(32%)。其次是踝关节和肘关节,肩关节和髋关节最少见。导致膝关节剥脱性骨软骨炎病因还未明确,但总的来说,这种疾病好发于生长板未闭合的青春前期及青春期(10-15岁),男性明显多于女性患者。得了这种疾病以后会出现什么样的信号呢?膝关节肿胀、疼痛,膝关节的弹响、弹跳或交锁以及关节内异物感。碰撞性的运动例如跑步、跳跃等都会使症状加重。平时青少年运动特别要注意避免长时间地进行对关节损耗较大的运动,如长跑、登山、足球、篮球等。相反游泳、骑自行车等,对于膝盖来说就是相对温和的运动。另外,运动时避免肌肉的过度疲劳,平时注意补充钙和维生素D。如果出现膝关节有不适感,应立刻停止运动并注意休息,如果症状反复出现且持续时间较常,需尽快去医院就诊。专家教你这样“动”小伙伴们注意啦!冬季也是运动损伤的高发季。在冷环境下运动,人体的反应还有肌肉的灵敏度,要比正常温度下的可能要低一些。人在冷天可能穿的衣服比较多,可能活动起来时各个关节活动起来也受到限制,同样也会导致人体活动的灵敏性和协调性,相对来说是要差一点的。专家们也提醒,冬季运动通常需要做好比夏季更充分的热身活动,小腿、大腿、臀部放松的拉伸,还有胸腹部、上肢、肩背部、颈部,也要做好足够的拉伸。充分的拉伸能够减轻肌肉的负担,促进肌肉的恢复,对于防范运动损伤也是非常有积极意义。热身的时间,热身的运动量都要明显超过夏季的热身运动,这是明显能保护和减少冬季运动损伤最有效的预防方法。冬季运动时间也要注意,若在清晨进行,建议不要空腹,吃个早饭,若空着肚子进行,容易引起血糖异常,影响到心血管健康,若是运动时间长、强度也比较大,危险系数更高。在冬季运动中做好运动的防护及保护。特别是冰雪运动与其他运动不同,环境比较复杂,像头盔、护肘等是必要的,可以保护身体,降低受伤风险。饮食营养也要较夏天明显增强,增加蛋白及脂肪的。摄入同时增加钙质,维生素D的足量摄入也可以有效的预防和避免冬季的运动损伤。好动的“冰墩墩”,也要保护好自己的膝盖哦!

发布了文章

踝关节疼痛不可忽视的——“踝关节骨软骨损伤”

跳绳、篮球、足球、长跑运动已成为学校的日常活动内容,随着儿童、青少年体育活动的增加,运动后的损伤也逐渐增多。近期,萱萱每天按照学校的要求跳绳300次,一个月后出现脚腕疼痛,到医院检查,拍片检查后诊断为“距骨骨软骨损伤”。什么是骨软骨损伤呢?今天来介绍一下。ab图一 a图ct显示距骨软骨损伤,b图核磁共振显示距骨软骨损伤影响到软骨下骨什么是踝关节骨软骨损伤?答:由于急性或慢性损伤引起的踝关节的软骨破坏,多发生在胫骨或距骨关节面,又称:剥脱性骨软骨炎,胫骨远端骨软骨损伤,距骨骨软骨损伤,在青少年中距骨骨软骨损伤比较多见,这里主要介绍距骨骨软骨损伤。距骨骨软骨损伤的病因是什么?答:最常见的原因:(1)外伤因素占76%,据统计在70项体育活动中,踝关节损伤在24项中占第一位,踝关节骨软骨损伤在踝关节损伤和骨折中发生率占50%(Am J Sport Med 2007 ;35(10):1680-1687)(2)非创伤原因占24%,如缺血坏死,代谢/内分泌因素等。如何诊断距骨骨软骨损伤?答:距骨骨软骨损伤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常由于外伤崴脚后通过拍片发现,也有出现踝关节疼痛后发现,X片和CT上软骨不显影但可显示病变范围,MRI不仅可以清晰显示软骨同时可判断周围韧带、软组织损伤情况,诊断准确率81-92%。根据核磁共振的显示软骨损伤程度分为5级(Hepple分级):0级正常,1级软骨呈高信号但形态完整;2a级软骨损伤软骨下骨骨折伴有周围水肿,2b级软骨损伤软骨下骨骨折无周围水肿;3级软骨骨折上翘未发生移位,4级软骨骨折伴骨折片移位,5级软骨下骨囊性变形成(图2)图2 根据核磁共振检查距骨骨软骨损伤的分型如何治疗距骨骨软骨损伤?答:非手术治疗方法:损伤1级:体外冲击波(ESW)、脉冲电磁场(PEMFs)手术治疗:急性损伤或通过保守治疗症状持续存在,根据病灶大小及损伤程度选择不同但手术治疗方法,可以切开或关节镜下手术,我科通常选用关节镜下检查病变情况,儿童青少年病变程度不严重多采用镜下微骨折或钻孔手术。骨软骨损伤急性损伤骨块较大,可通过软骨固定术治疗病灶小(<8mm),损伤2、3级,可通过:骨髓刺激技术:微骨折/逆向钻孔治疗(图3、图4)病灶大(>15mm)损伤4、5级,慢性损伤则多采用再生技术来恢复关节软骨面:自体软骨细胞移植、自体骨软骨移植、异体骨软骨移植等来治疗。图3关节镜下微骨折治疗距骨骨软骨损伤图4 C臂机下定位逆行钻孔治疗距骨软骨损伤手术治疗可以切开或关节镜下手术,我科通常选用关节镜下检查病变情况,儿童青少年病变程度不严重多采用镜下微骨折或钻孔手术。病变范围大需要行软骨移植术,多需切开手术治疗。小结体育活动中踝关节扭伤、崴脚,经过休息仍然有疼痛不适,需要考虑踝关节骨软骨炎,拍片可见到胫骨或距骨关节面卵圆形骨缺损或骨片游离,核磁共振检查可获得明确诊断。治疗根据骨软骨损伤程度分保守治疗(减少体育活动或固定、康复理疗)手术治疗(微骨折、钻孔、自体软骨细胞移植、自体骨软骨移植等)。

发布了文章

儿童足部副舟骨的治疗

敏敏今年10岁了,上小学4年级,这学期开学后,学校每天都有体育活动,回家后敏敏告诉妈妈脚痛,刚开始妈妈不注意,让敏敏休息休息看看,可半个学期下来,今天回家,敏敏说体育课没有上,因为脚痛的厉害。这下妈妈坐不住了,带着敏敏来到当地医院检查,医生说敏敏是副舟骨引起的疼痛,严重的需要手术切除。妈妈听说要手术,急忙又带着敏敏来到新华医院儿童足踝科找医生探个究竟。今天就和大家讲讲什么是副舟骨,副舟骨是要手术切除吗?什么是副舟骨?答:足的副舟骨是舟骨结节部第二化骨中心的先天异常,在舟骨结节处形成一个独立的副骨,又称胫外侧骨。图1 敏敏足部外观照显示疼痛的部位(红色圆圈处)同时可见平足表现图2 x片显示副舟骨(红圈)副舟骨常见吗?答:正常有10~14%的人(大约每十人中有1个,不少!)足有副舟骨,副舟骨是足结构上的一种缺陷,影响足的稳定。如何诊断副舟骨?答:多数患者出现足部疼痛,尤其是足内侧疼痛时就诊,体检可见:足内侧突起,舟骨内侧肿胀、红斑、隆起畸形及压痛,部分患者可伴有扁平足,上述症状在负重及行走时可加重。另外,痛性足副舟骨患者多有穿鞋困难,严重者可有行走不便。足部疼痛有多种原因,需拍片明确诊断。图3 孩子所述疼痛部位(红色圆圈处) (图来自网络)副舟骨的类型有哪些?答:通过检查怀疑副舟骨,通常需拍足部x片:包括足正侧位片,外侧45度斜位。根据x片表现, Dwight 分型分为3型(图4)图4 Dwight 分型(图来自网络)Ⅰ型:为小的骨块,边缘整齐,圆形或椭圆形,和舟骨结节不相连,也可认为是胫后肌腱内籽骨。临床上常无症状(无疼痛)。Ⅱ型:副舟骨与舟骨结节间以纤维软骨相连。纤维软骨为不稳定结构,因此在崴脚及久走等因素下会出现疼痛Ⅲ型:副舟骨和舟骨结节有部分骨相连该阶段为稳定结构,遂临床表现为无疼痛。副舟骨出现疼痛常见吗?答:90%以上的副舟骨没有症状,1/3的副舟骨可同时伴有平足,相关研究表明大多数的副舟骨不会出现疼痛症状。副舟骨为什么会引起疼痛?答:Ⅱ型副舟骨和舟骨结节间以纤维软骨相连,受到外伤后关节损伤,出现炎症。另外在行走时足纵弓内侧凸起,舟骨结节肥大隆起和鞋的边缘摩擦,局部发生滑囊炎,胫后肌腱及其腱鞘也可发生炎症,产生肿胀、疼痛等症状。疼痛的副舟骨如何治疗?答:足部出现疼痛的副舟骨才需要治疗。首先保守治疗:可减少体育活动、穿矫形鞋或用石膏固定以减轻症状。保守治疗的有效率:20-40%,治疗时间6-8月。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6个月无效仍然疼痛,可手术治疗。治疗方法:a、单纯舟骨切除,三周后可逐渐下地活动;b、单纯舟骨切除+胫后肌前移重建或向跖侧移位,手术后石膏固定6周;c、副舟骨融合术;d、微创微骨折治疗,下地后足内侧垫起以支持足内侧骨弓。伴有平足时加行:距下关节制动器;跟骨截骨延长术;3c截骨术等。目前敏敏通过应用足弓垫和减少体育活动,症状明显改善,定期复查过程中。小结:副舟骨是足舟骨次级骨化中心的发育异常,大多数(90%)无症状,在分型中二型易出现临床症状,儿童痛性副舟骨常采用保守治疗,保守治疗6-8月后无效,建议手术治疗。治疗方式包括:副舟骨切除、融合、kindner手术,微创经皮微骨折术。

发布了文章

导航让手术更为精准——计算机辅助导航在儿骨科的应用

漂亮的文文是8岁大的女孩,因跛行、右膝关节内翻,由父母带着前来就诊(图1a、b)。追问病史,文文在生后10天不幸罹患右膝关节化脓性感染,在当地医院经积极治疗感染得以控制,但随着年龄增长,腿歪腿短得愈加明显,进入小学后更是严重影响了文文的日常生活和学习,看着文文脸上很少露出的同龄孩子应有的灿烂笑容,父母在到处咨询后来到了新华医院儿骨科。经过细致的检查,医生发现了引起文文腿歪的“罪魁祸首”——股骨远端内侧骺板内骨桥形成(图1c),缘于幼时膝关节感染累及股骨的生长板。尽可能完全切除骨桥,同时又不干扰主导生长的正常骺板,是治疗骨桥的标准方法,以往的手术以术前CT为基准,术中x光摄片定位,如同以往司机外出先看地图,如今有了术中导航,就好比行车的导航仪可实施导引方向,让手术精准、快速并减少了创伤。今天介绍一下这神奇的术中导航在儿骨科的应用。计算机辅助导航技术与儿骨科的“亲密接触”骨科医生在手术中,如何准确避开血管、神经、重要脏器,精准地切除病灶,快速完成组织修复与重建,一直是其梦寐以求的事情。手术导航系统(图2),就是以核磁共振、CT等医学影像数据为基础,在电脑上显示出一个三维可视的“虚拟人体组织”,探针在医生手中指向哪里,导航图像即可显示所在的手术部位,可以知道是否到达病变(骨桥)部位,如此将手术操作的解剖位置清晰地在荧屏上显示,使骨科医生的手术更为精准、更为安全、更为快速。(图3、4)。基于计算机辅助导航技术在骨科手术中的运用,可以极大减少手术创伤,微创手术也缩短了患者的恢复时间。图1a文文的双下肢外观照片;b双下肢全长片,显示右侧下肢短缩,膝关节内翻;c x片显示右侧股骨内侧骨桥形成何谓骨桥?位于肢体长管状骨两端的骨生长板,在生理闭合年龄之前,因疾病和损伤,使骺板软骨骨化而提前闭合称为骺板早闭。骨骺中央或边缘由于各种原因引起损伤后断裂,损伤处的骨骺与干骺端形成骨性连接,称为骨桥(bone bridge或 bone bar)。骨桥把骨骺和干骺端连成一体,使骨的纵向生长能力消失,出现肢体短缩,同时骨桥相对侧正常生长,可出现肢体内外翻畸形。SalterⅣ、Ⅴ型骨骺损伤是造成骺板早闭及骨桥形成的最常见原因,此外感染、肿瘤、放射性损伤等也是其致病因素。如何治疗骨桥?骨桥切除术是治疗部分骺板闭合的常规术式,但它又是一个既复杂又棘手的问题。既往的治疗基于术前X-ray、CT检查,术中依赖医生的个人经验,为确保术中找到骨桥的部位,需要反复术中透视,手术切口往往也要大些,手术过程费时费力。借助计算机导航技术赋予医生一双“火眼金睛”(图2),恰能完美地解决上述困难。手术耗时少,术中精准、完整切除骨桥,避免了正常骨骺的损伤。(图5-8)。总之,计算机辅助导航技术促使骨科手术朝着微创、迅速、安全、准确的方向迈进,我科也将进一步拓展该技术在小儿骨科中的应用范围,确保患儿获得高质量医疗服务。图2 计算机导航系统图3 术中定位图4术中骨桥定位图像图5 术中骨桥切除后冠状位图像图6 术中骨桥切除后矢状面图像图7术中骨桥切除后水平位图像图8 文文手术后X片显示骨桥切除完整,外侧8字板矫正膝内翻畸形

发布了文章

儿骨科急症——骨筋膜室综合症

淘气的男孩飞飞8岁,是三年级的小学生,意外被打伤,2天后妈妈看着飞飞越来越肿的手臂,把飞飞送到了新华医院急诊室,值班医生看到飞飞痛苦的表情,检查了飞飞情况:身上多处淤青,大腿臀部、尤其是双侧手臂的伤情,双侧手臂淤青如大理石花纹紫一块白一块、手背肿得如同小馒头而且有多个紫水泡,手指发白发冷,一动就痛,立即意识到飞飞的情况紧急,急诊做了化验,表明飞飞已经处于急性肾功能衰竭,紧急收入医院重症监护病房,打伤手臂后怎么会出现肾衰呢?因为飞飞双手臂外伤后出现骨筋膜室综合症,又没有及时处理,导致急性肾衰。骨筋膜室综合征是儿童创伤中最为严重的临床急症,发病急,进展快,不及时诊治,可产生严重肢体功能障碍,甚至发展为挤压综合征、肾功能衰竭,危及生命。那什么是骨筋膜室综合症呢?今天就来讲一讲。。。。。。图一飞飞的双手臂的外观什么是骨筋膜室?骨筋膜室是由骨、骨间膜、肌间隔及深筋膜所构成。就是说我们手臂、大腿、小腿的肌肉、血管、神经是分区分布的,之间由肌间隔、骨间膜分割开,如同一个个单独的房间。图二骨筋膜室,前臂4个筋膜室,小腿4个筋膜室什么是骨筋膜室综合症?骨筋膜室综合征是指骨筋膜室内的肌肉和神经因急性缺血、缺氧而产生的一系列早期症候群。又称急性筋膜间室综合征、骨筋膜间隔区综合征。为什么会发生骨筋膜室综合症?常见的病因有:骨折、软组织挫伤、挤压伤、烧伤等,外部压迫原因有:敷料、石膏或夹板包扎过紧等,日常生活中还有衣服过紧或用皮筋扎住手指、手腕、脚腕时间过长,出现骨筋膜室综合症,最后手指坏死的病例。出现骨筋膜室综合症早期诊断很关键,如何早期诊断呢?诊断--贵在“早”,结合病史找寻病因,一旦出现:肢体张力高、明显压痛 、肌肉活动障碍 、被动牵拉痛 、感觉障碍,则首先诊断该病。值得注意:早期表现容易被误认为外伤后的正常现象当病人出现典型的5P征:无痛(Painlessness)、苍白或大理石花纹(Pallor)、感觉异常(Paresthesia)、麻痹(Paralysis)无脉(Pulselessness),表示病情已进入后期阶段。缺血对神经及肌肉组织造成损害。发生了骨筋膜室综合症如何治疗?发病<6小时症状不严重可考虑非手术治疗(甘露醇);非手术治疗后症状无好转,应立即切开筋膜减压。早期彻底切开筋膜减压是防止肌肉和神经发生缺血性坏死的惟一有效方法。切不可等到出现“5P”征之后才行切开减压术,从而导致不可逆的缺血性肌挛缩。骨筋膜室综合症会引起哪些并发症?早期可出现休克、脓毒血症,急性肾功能衰竭。必要是需要截肢抢救生命。骨筋膜室综合症没有治疗或治疗不当,晚期出现手臂神经、肌肉组织缺血坏死由纤维组织代替出现的挛缩又称Volkman挛缩,表现为爪形手畸形。图三前臂Volkman挛缩出现的爪形手畸形为防止出现严重的并发症,预防骨筋膜室综合症的发生是非常重要的。经过积极抢救飞飞的手保住了并恢复了正常的功能。

发布了文章

关于马蹄内翻足-父母们应该知道的

1、什么是马蹄内翻足?马蹄内翻足----一种表现为足踝部向内侧旋转扭曲的固定性畸形的疾病。该病出生即表现(有时候通过产前超声检查也可发现)2、马蹄内翻足发病很常见么?大约1000个新生儿会出现一名马蹄内翻足患儿,是最常见的新生儿骨关节先天性畸形之一。马蹄内翻足可以是单独发病亦或伴随新生儿其他神经、肌肉及肌腱疾病而同时出现,但是这种伴随其他疾病同时出现的马蹄内翻足比单独发病的马蹄内翻足更加难以治疗。马蹄内翻足发病原因尚不明确,但是某些时候呈现家系发病的趋势。如果治疗得当,绝大多数儿童能够正常行走、穿鞋并且能够无痛的进行体育锻炼。大多数治疗过程并不需要手术。3、马蹄内翻足有哪些症状?马蹄内翻足畸形包括马蹄、內翻、内收、高弓畸形,足无疼痛。随着时间的进展,延误治疗的马蹄内翻足会出现疼痛症状,并限制正常行走。马蹄内翻足可以是单独发病亦或伴随新生儿其他神经、肌肉及肌腱疾病而同时出现,但是这种伴随其他疾病同时出现的马蹄内翻足比单独发病的马蹄内翻足更加难以治疗。4、马蹄足需要做哪些检查?体格检查不要仅仅局限于足部,要进行全面的体检以明确马蹄内翻足是否是伴随其他系统疾病而发生的。通常不需要进行X线检查。5、何时开始治疗?治疗目标是还给还自己正常的足。本疾病出生后即可开始治疗,这样可以在婴儿开始走路前即可完成矫形治疗。当然大龄患儿马蹄内翻足畸形也可以够通过有效的治疗进行矫形。6、什么是Ponseti方法?Ponseti方法是治疗马蹄内翻足的最主要的方法,该方法通过一系列的手法矫形和石膏固定,将畸形逐步纠正获得的正常的足的外观。每周对患足进行轻柔的手法矫形并进行从足趾开始上至近端大腿的管形石膏固定,从而使得足部畸形逐步好转。这个治疗过程通常需要6到8周,在手法矫形石膏固定治疗的最后,绝大多数患儿需要进行一个小的手术操作来延长紧张的跟腱以便纠正残留的足跖屈畸形。这个操作仅需要非常小的切口,随后需要再进行一次为期3周的石膏固定。一些操作者在诊室进行该操作,也有一些操作者在患儿镇静的条件下在手术室进行该操作。7、跟腱切断 – 是一种极小创伤的延长跟腱的手术操作。绝大多数Ponseti方法治疗都需要进行该操作。拆除最后一次长腿石膏后,虽然足畸形获得了完全的矫正且恢复了到了中立的足部外观。然而此时完全矫形的足依然有很强的复发倾向,所以需要佩带支具维持已获得的矫形。Ponseti方法需要采用特殊的带有连杆的足外展支具。最初需要全天佩戴该支具(每天佩戴不少于23小时),在此之后的数月内需要夜晚和白天睡觉的时候佩戴,随后几年只需要夜晚睡觉时佩戴即可。8、马蹄内翻足支具 – 是马蹄内翻足矫形治疗结束后需要穿戴将两只鞋子固定在同一根连杆上的矫形支具。这种专门用来预防马蹄内翻足Ponseti方法矫形后维持矫形预防复发的支具也经常被称为“足外展支具”或“Ponseti支具”。在手法矫形石膏固定治疗结束后,让家长确保患儿按要求规范的佩戴足外展支具达到足够的时间是至关重要的。未能按着要求规范佩戴足够时间的足外展支具是马蹄内翻足畸形复发的最主要因素。如果明确马蹄内翻足畸形复发则需要再次进行手法矫形石膏固定治疗,复发的马蹄内翻足再次治疗也可能需要再次进行经皮跟腱切断术或其他手术操作(肌腱转位术)。9、马蹄内翻足佩戴支具的几点建议马蹄内翻足的治疗是个长期的过程,某些时候的复发难免令家长和医生产生沮丧的情绪。下面是一些有益的建议:佩戴支具玩耍 – 利用支具的连杆帮助患儿完成踢腿和扭转肢体的动作将佩戴支具变成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 在婴儿床上进行支具佩戴在连杆上增加柔软的垫子不要再鞋子内使用润滑剂佩戴时候确保支具的绑带和卡扣牢固每日至少三次观察足踝局部皮肤以避免压疮10、什么时候需要手术治疗?对于极个别的严重的马蹄内翻足,需要通过手术获得矫形,包括跟腱延长和肌腱转位术。可能需要克氏针对矫形的骨骼进行临时固定,手术后需要进行石膏固定。11、治疗过程会很疼么?手法矫形和石膏固定治疗的最初阶段及经皮跟腱切断手术时会有轻度的不适感。但是总体上讲,整个治疗并无明显疼痛感觉。12、马蹄足会自愈吗?治疗结果怎样?马蹄内翻足无法自行好转。通过规范的治疗,绝大多数马蹄内翻足都可以获得矫形并且最终获得很好的足踝功能。即使得到了很好的治疗,患足通常也会比较短小,同时患侧腓肠肌也发育较差。

发布了文章

一岁幼儿右脚8个脚趾,多趾畸形的小宝贝,到底该什么时候手术?

小柒是个漂亮的女孩子,生下来右脚比较特殊,长有8个脚趾。小柒刚满月时,她的妈妈就带着她去了多家医院就诊,希望早点治疗,医生告诉小柒妈妈这种情况要等孩子大了才能手术。时间过得很快,小柒除了右脚长得和正常孩子不一样,其他一切正常白白胖胖,眼看着小柒已经一周岁多了,要学走路了,因为右足比左侧宽了不少,要买双合适的鞋难倒了妈妈。日前,小柒的妈妈带着小柒来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儿骨科找到杨璇副主任医生,杨医生检查了孩子,拍了片,认为已经到了可以手术的时机,小柒手术治疗顺利。现在小柒不仅能正常走路、跑跳,也不用为买鞋烦恼了。多趾畸形的小宝贝,到底该什么时候手术呢?新华君带大家来详解一下关于多趾畸形这件事。1、什么是多趾畸形?临床上将足趾的数目过多的表现称为6趾畸形或多趾畸形,是新生儿常见的足部畸形。2、多趾畸形常见吗?据统计多趾的发病率在每1000个新生儿中1.7人患有此病,没有性别倾向,即男女都有发病,50%的病人双侧多趾,常伴有并趾畸形。3、多趾的分哪几种类型?根据多趾生长的部位分为轴前型(第一列)约占80%,中央型(中间三列)约5%,和轴后型(第五列)约占15%。4、多趾畸形找哪个科医生看?多趾畸形建议找专业的儿童骨科医生诊治。5、多趾畸形到医院医生需要做哪些检查?儿童骨科医生一般需要给宝贝做体检,排除可能伴有其他器官的异常,一般需要拍片检查,了解多趾的骨骼发育情况。6、多趾什么时候治疗合适?a、如果是简单的畸形,不需要重建或截骨的多趾,在孩子可以耐受麻醉时手术,新华医院一般建议在孩子6个月后行手术切除治疗,赘生趾(多趾为一个球形小肉赘)可以在三个月时手术切除。b、若是伴有软组织、骨骼畸形,一般建议在孩子1岁左右手术,矫正孩子会走路前行手术治疗。有利于孩子学习走路和穿合适的鞋。c、若伴有复杂畸形,需要行肌腱、关节囊重建或骨骼截骨的,有的需要等到2-3岁时手术治疗。7、多趾经过治疗后会恢复正常吗?多趾畸形治疗目的是帮助小患儿恢复足趾外观,减小足部宽度,让孩子穿上合适的鞋。多趾术前做好计划,多趾手术后可恢复正常的外观和活动功能。

努力加载中

关注

挂号

问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