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点滴滴,为了您的健康打开
关注数内容数
27958

王红霞

乌镇互联网医院

全部动态
文章
视频
回答
全部
肿瘤
乳腺癌
癌症
胰腺癌
AS
前列腺癌
恶性肿瘤
老年肺癌
肝癌
胃癌

发布了文章

HR+/HER2-的转移性乳腺癌的ADC抗体偶联药物国内临床试验正在招募中

文章转载自:浦江医声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牵头开展由云顶药业(苏州)有限公司发起的“既往至少两种化疗方案治疗失败的激素受体阳性(HR+)且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阴性(HER2-)的转移性乳腺癌患者中比较sacituzumab govitecan与医生选择标准治疗的Ⅲ期亚洲临床研究”(研究编号:EVER-132-002)。Sacituzumab govitecan(IMMU-132)是一种抗体药物偶联物,由可结合Trop-2(滋养层细胞表面抗原-2)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hRS7IgG1κ、伊立替康活性代谢物SN-38(拓扑异构酶I抑制剂)和连接子CL2A(将SN-38与hRS7 IgG1κ偶联)组成,通过细胞内摄取SN-38可杀死结合sacituzumab的肿瘤细胞,并通过细胞外释放SN-38杀死相邻肿瘤细胞。现公开招募患者,如果您有意愿参加这项研究,并且符合以下基本条件:1.体能状态良好;2.能提供近一年以内诊断为激素受体阳性且HER2阴性的转移性乳腺癌的报告;3.既往至少接受过至少2种且不超过4种的标准化疗方案,其中包括紫杉类药物和至少一种内分泌治疗方案;4.能提供一年以内存档的或新获得的转移灶肿瘤组织样本;5.无脑转移病史。请与本中心研究协调员项目团队联系。*该临床研究遵从相关的国家法规,您的隐私权亦会得到保护。

发布了文章

招募首诊IV期或复发/转移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临床试验信息分享

文章转载自:浦江医声项目介绍主要研究目的评估特瑞普利单抗注射液(JS001)联合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与安慰剂联合白 蛋白紫杉醇一线治疗三阴性乳腺癌(TNBC)的无进展生存期 (PFS)差异。本研究已于 2015 年 12 月 23 日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现国家药品 监督管理总局)核发的临床研究批件,批件号2015L05752,注册登记号CTR20191428,且已经获得组长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药物临床试验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受试者入选标准1.患者自愿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2.女性,年龄≥18 岁。3.首诊IV期或复发/转移性、且不适合手术治疗的TNBC患者,包括既往未接受过针对晚期疾病的全身性治疗,或既往针对复发/转移性疾病一线化疗(包括含铂类、卡培他滨、吉西 他滨、长春瑞滨、依托泊苷、多柔比星脂质体的单药或联合化疗)失败的患者;允许既往新辅助和/或辅助阶段使用过紫杉类药物等其他抗肿瘤治疗,但须满足新辅助治疗未进展,紫杉类(新)辅助治疗结束时间距出现复发/转移间隔≥12个月,卡培他滨等(新)辅助治疗结束时间距出现复发/转移间隔≥6个月。4.活动性或未经治疗的脑转移不能参加。5.存在任何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史者不能参加。6.既往使用过抗PD-1抗体、抗PD-L1 抗体、抗PD-L2 抗体或抗CTLA-4 抗体等不能参加。受试者收益试验期间,参加研究将为受试者提供血常规、血生化、尿常规、凝血功能、血/尿妊娠试验、甲状腺功能、HIV、乙肝、丙肝、心电图、心脏超声、抗药抗体ADA及相应谷浓度、胸部增强CT、腹部增强CT、骨盆增强CT、骨扫描及头颅核磁检查。

发布了文章

抗PD-1抗体HX008联合伊立替康二线治疗晚期胃或胃食管交界处癌

文章转载自:浦江医声试验名称本研究是一项抗PD-1抗体HX008联合伊立替康对比安慰剂联合伊立替康二线治疗晚期胃或胃食管交界处癌的随机、双盲、多中心Ⅲ 期临床研究。本试验适应症晚期胃或胃食管交界处癌试验药物抗PD-1抗体HX008联合伊立替康试验状态进行中 (招募中)试验目的抗PD-1抗体HX008联合伊立替康对比安慰剂联合伊立替康二线治疗晚期胃或胃食管交界处癌,评估其有效性。基于实体瘤疗效评估标准(RECIST)版本1.1的客观缓解率(ORR)来评估。试验设计试验分类安全性和有效性试验分期Ⅲ期设计类型平行组随机化随机化盲法双盲试验范围多中心入选标准 男女不限,年龄18岁~75 岁(含边界值)。 具有经组织学或细胞学检查确认的、无法切除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胃或胃食管交界处腺癌。 根据实体瘤评价标准(RECIST v1.1),具有可测量病灶和/或不可测量可评估病灶。 既往接受含铂治疗和/或氟尿嘧啶类为基础的一线治疗失败的患者。 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体能状态为 0 或 1 的患者。 男性受试者和育龄期女性受试者应同意从签署知情同意书开始直至最后一次给药后一年内采取有效的避孕。受试者获益 可获得由申办方提供的免费治疗药物。 免费的实验室等相关检查。 每次访视都可获得一定的交通补贴或营养补贴。临床试验批件号:2017L04642

发布了文章

特瑞普利单抗临床试验招募三阴性乳腺癌患者

文章转载自:浦江医声研究介绍由君实生物发起的一项“特瑞普利单抗联合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与安慰剂联合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治疗三阴性乳腺癌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III 期临床试验”正在招募受试者。本研究已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批件(批件号2015L05752)和组长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药物临床试验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入组标准 患者自愿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女性,年龄≥18岁; 首诊IV期或复发/转移性、且不适合手术治疗的TNBC患者,包括既往未接受过针对晚期疾病的全身性治疗,或既往针对复发/转移性疾病一线化疗(包括含铂类、卡培他滨、吉西他滨、长春瑞滨、依托泊苷、多柔比星脂质体的单药或联合化疗)失败的患者;允许既往新辅助和/或辅助阶段使用过紫杉类药物等其他抗肿瘤治疗,但须满足新辅助治疗未进展,紫杉类(新)辅助治疗结束时间距出现复发/转移间隔≥12个月,卡培他滨等(新)辅助治疗结束时间距出现复发/转移间隔≥6个月; 活动性或未经治疗的脑转移不能参加; 存在任何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史者不能参加; 既往使用过抗PD-1抗体、抗PD-L1抗体、抗PD-L2抗体或抗CTLA-4抗体等不能参加。

发布了文章

预防乳腺增生关注生活五件事

文章转载自:乳此健康乳腺增生如何才能很好的预防,相信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很多的女性朋友,其实,我们不管预防何种疾病,都需要更加关注自己生活中的一些小事情,预防乳腺增生,下面的五件事情从现在开始大家要格外关注哦。1、关于饮食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减少过多热量、咖啡因摄入,避免高脂肪膳食。30岁以上的女性应节制饮酒,尤其是在排卵期。多食水果、蔬菜、豆类、菌类,如黑木耳、香菇、芦笋、胡萝卜、西红柿等可提高机体免疫力的食物。2、关于心理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态,自己给自己减轻负担,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维持良好的夫妻关系,生活和睦、性生活和谐,能够消除不利于乳腺健康的因素。3、关于运动避免上臂过度运动。经常进行体育锻炼,每周坚持4小时以上,可使患乳腺癌的危险几率减少30%左右。4、关于私物建议佩戴合适的胸罩。避免使用含有雌激素的面霜。有的女性为了皮肤娇美,长期使用含有雌激素的面霜,使体内雌激素水平相对增高,久之可诱发乳腺增生。5、关于用药避免过量或长期使用某些药物,如抗抑郁药、抗组织胺类、利尿剂、降压药、催眠药等。积极防治妇科疾病。半数以上患妇科疾病的女性,同时患有乳腺病。最常见于月经周期紊乱、附件炎、子宫肌瘤等患者。乳腺增生做为生活中女性人群最常见的乳房疾病之一,必须要得到所有女性的重视,一旦发现自己存在乳腺增生的问题,女性朋友们切记因为不好意思而延误治疗。专家简介:王红霞,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中心中心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导。从事肿瘤临床工作20多年,主要研究方向为乳腺癌和胰腺癌的研究与精准诊治。擅长乳腺癌、前列腺癌、胆胰肿瘤及神经内分泌肿瘤等综合性个体化诊治。

发布了文章

如何基于证据对老年女性进行乳腺癌筛查

文章转载自:乳此健康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肿瘤之一。2010 年,全世界约有164. 3 万乳腺癌新发病例。在美国,女性乳腺癌新发病例中,65 岁以上者达50%,75 岁以上者占25%。我国乳腺癌居妇女恶性肿瘤的第1 位,死亡率居妇女全部恶性肿瘤的第6 位,其中65 岁以上的女性患者占乳腺癌总人数的16. 6%,预计到2030 年将达27%。老年乳腺癌的患病特征与年轻女性相比,乳腺癌在老年女性中常以惰性形式表现,具有良好的生物学特征,雌激素受体含量从30 ~ 34 岁的60% 上升到80 ~ 84 岁的85%。HER2 基因阳性从40 岁以下人群的22%降低到70 岁以上人群的10%。肿瘤大小和淋巴结受累随年龄而增加。老年人常存在的治疗不充分和社会经济差异等因素,影响了乳腺癌患者的死亡率和生存率。在北美,65 岁以上老年人乳腺癌的发病率432. 7 /10 万人,欧洲西部和北部乳腺癌的发病率达295 /10 万人,乳腺癌的死亡率分别是121. 1 /10 万、135 /10 万。在我国65 岁老年女性乳腺癌的死亡率明显升高,且与40 ~ 70 岁女性相比,70 岁以上老年女性乳腺癌的5 年或者10 年生存率要低。目前临床研究显示,在所有肿瘤中,乳腺癌是最可能做到早发现、早治疗的恶性肿瘤。乳腺癌常用筛查方法乳腺癌常用的筛查方法有乳腺自我检查、临床乳腺检查、X 线钼靶照相、B 型超声波检查及磁共振成像(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 。01每月乳腺自我检查法:每位女性在月经结束后第5 ~ 10 天做自我检查。方法是对着镜子观察两侧乳房,看大小形态是否对称,轮廓是否有所改变,乳房表面有无细微变化,还可手涂肥皂,用中指和食指的指腹以敲击方式顺时针触摸乳房,以及腋窝与锁骨窝,检查两侧乳房里有无结节、增厚及其他异常改变。02临床乳腺检查通过有经验的专科医生,以触摸的方式全面检查乳房、腋窝及锁骨上下区有无结节、增厚、皮肤异常、乳头内陷、乳头溢液等现象。03B 型超声波检查尤其对中国妇女是有效的手段,因为中国妇女乳腺中脂肪组织较少,进行超声检查是一种优势,可以通过观察乳腺腺管走行的变化以及血管血流供应变化间接地判断乳腺可能存在的异常现象。恶性肿瘤的超声图像特征多为低回声光团,形态不规整,边界呈锯齿状或蟹足状,界线不清,内部不均,可有强回声光斑,伴声影,肿块后方可有衰减及侧方声影,肿瘤较大时内部可有液性暗区,恶性肿瘤活动度差或不活动。04X 线钼靶照相是被国际公认的早期诊断乳腺癌比较好的手段,初步判断乳腺癌最准确的方法,可以得到清晰的图像,检查出一些手摸不出来的细小肿瘤。恶性钙化是乳腺癌重要征象,阅片时必须用放大镜在专用观片灯下仔细搜索全乳。恶性钙化常在肿块内部、外部或肿块内外兼有,仅见恶性钙化即可确诊为乳腺癌。05乳腺磁共振成像检查无损伤且敏感性甚高,但该方法检查价格较高,缺乏规范化的操作技术及标准,国外医院通常不用。MRI 的临床适应证是: ( 1) 乳腺平片和B 超均不能诊断的乳腺病变,尤其是腋下淋巴结转移而找不到原发病灶时。( 2) 发现现有诊断技术常常漏诊的多中心病灶和多灶性病变。( 3) 精确确定肿瘤的大小、数目、边缘,帮助乳腺癌分期及手术方案的选择。( 4) 保留乳房乳癌切除术后的疗效监测。( 5) 乳房假体植入术后乳房的评价。( 6) MRI 引导下的穿刺活检和介入治疗。MRI 的优点是成像比其他影像检查能更清楚地显示组织细胞的损伤范围,对肿瘤的边缘和治疗范围的确定比其他检查手段更为准确。但MRI 费用较高,受设备条件限制较多。06乳头溢液检查采用细针穿刺细胞进行检查,方法简单,可检查率很低。上述6 种方法中,国内外专家都一致认为,乳腺X线检查是发现和检测女性早期乳腺癌最有效、最灵敏的方法。然而,随着研究证据的累积增多,对上述筛查方法的争议也在增加。老年乳腺癌钼靶筛查方法是双刃剑吗老年乳腺癌筛查常受到假阳性和过度诊断的影响。一项23 000 名65 岁以上女性一次钼靶筛查的研究结果显示,8% 存在需要进一步诊断的异常结果,然而该人群中92% 的65 ~ 69 岁和86% 的70 岁以上女性没有乳腺癌。75 岁以上女性2 年一次钼靶筛查,10 年累积阳性率为14% ~ 27%,每年筛查一次,累计假阳性率将增加1 倍。过度诊断必将导致过度医疗及心理不良影响。过度诊断发生率因定义、研究设计、测量和评估的方法不同而变化,钼靶筛查的过度诊断发生率为0 ~ 54%。随着年龄增长,预期寿命降低,慢性生长的癌症比例增加,过度诊断发生率更高。筛查推荐50 ~ 74 岁美国放射学会、澳大利亚皇家全科医师学院均推荐在50 ~ 69 岁的女性中用钼靶摄影每2 年一次进行乳腺筛查,而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推荐50 ~ 74 岁的女性中用钼靶摄影每2 年一次进行乳腺筛查。75 岁以上对于75 岁以上老年女性是否行乳腺癌钼靶筛查需要结合患者的价值观、预期寿命、存在的疾病以及临床的决策。小样本研究( n = 2 011) 表明,对于80 岁以上的老年女性筛查乳腺癌与不筛查相比,在乳腺癌的发生率、分期、死亡率上无明显差异,筛查人群中假阳性率达11%。因此,推荐对老年女性进行乳腺癌筛查,但应综合考虑筛查对象的预期寿命、功能状态及个人意愿等。美国癌症协会、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美国国家健康和临床研究所推荐在以下高危人群中每年使用MRI 筛查: BRCA 突变携带者,一级亲属是BRCA 突变携带者,使用家族史的风险模型预测将近20% ~ 25%的乳腺癌生命周期风险的女性,在10 ~ 30岁期间接受过放疗的女性,TP53 的携带者。随着治疗水平的进步,乳腺癌的死亡率极大降低,混淆了乳腺癌筛查的效果。最新一项在40 ~ 59 岁女性的研究发现钼靶筛查并不能降低乳腺癌死亡率,筛查降低乳腺癌死亡率的真实性仍需进一步探究。乳腺癌是老年女性常见的肿瘤,老年综合评估可有助于改善其功能和对治疗进行决策,目前缺乏充足证据推荐在乳腺癌的早期管理中应用老年综合评估。此外,老年人常合并多种疾病,筛查方式的假阳性率和过度诊断会影响乳腺癌筛查效果。老年人的有效筛查应考虑患者的健康状况、预期寿命和个人偏好,权衡筛查利弊,进行个体化选择。专家简介:王红霞,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中心中心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导。从事肿瘤临床工作20多年,主要研究方向为乳腺癌和胰腺癌的研究与精准诊治。擅长乳腺癌、前列腺癌、胆胰肿瘤及神经内分泌肿瘤等综合性个体化诊治。

发布了文章

乳腺癌术后如何护理?

文章转载自:乳此健康最近一直在学习乳腺疾病相关知识,也看到这方面,就简单按我的理解说说吧。主要从三方面进行护理:心态、饮食、锻炼。心态影响心态的原因不仅仅只是疾病使得身体变弱,更重要的是,化疗带来的副作用让人很痛苦,最常见最难受的莫过于恶心和呕吐。恶心和呕吐通常发生在化疗后几小时,持续时间不长。持续几天的严重恶心和呕吐并不常见。病人异常恶心,呕吐超过一天,或者恶心得连流质也无法下咽时,一定要告知医生或护士。改变饮食习惯和服用止吐药能减轻这两种症状。不同的止吐药对不同的人有效,因此,在症状减轻前试用几种药是必然的,不要轻易放弃,你应继续同医生一起找出对你妈妈最有效的药。此外,建立信心也很重要。给乳腺癌是完全可以治愈的,像汪明荃、蔡琴等都是战胜乳腺癌,并且现在活的好好的大明星了。若是喜欢看书,推荐方紫鸢的《生如夏花》。她以患者和作者的双重身份书写乳腺癌患者的康复手记,不仅是给正在经历和经历过病痛折磨的患者姐妹的良言,更适合我们每一个人去阅读,从中我们会明白不要等危机四伏时,才燃起对生活的热爱 。饮食饮食要配合这治疗来。积极进餐是很重要的一点。丰富的营养可促进机体顺利地经历手术关,促进切口愈合,早日恢复健康。乳腺癌病人在放、化疗时及以后的一段时间里,味觉和食欲可能会有一定下降。此时,患者的饮食应在营养丰富的前提下,在色、香、味上下些功夫,以进食清淡而易消化的食物为原则。这时只是暂时给带来的一定程度的痛苦,要自觉地以乐观主义的精神和顽强的意志去克服这些副作用,坚持适量进食一些易消化、高营养的食物,以保证身体能按时接受和完成各种治疗计划。此外,饮食也要有节制,不过量。过度营养以及肥胖对乳腺癌的发生、发展都有不利影响。因此,在治疗后的长期生活过程中,应在保证营养需要的前提下,恪守饮食有节制不过量的原则。做到定时、定量进食,不要暴饮暴食、偏食,要有计划地摄入营养和热量合理选择食物非常重要。适当选食对防治乳腺癌有益的食物是有好处的。这个就重点说说:米面不宜过精,适当多吃粗粮、玉米等杂粮,高纤维的饮食对乳腺癌患者是有利的。化疗之后食欲不振可以考虑煮燕麦粥,吃豆腐、玉米等。低脂肪饮食,常吃瘦肉、鸡蛋、酸奶,少吃盐腌、烟熏、火烤、烤糊焦化食物。对于大多数癌症病人来说,忌口是一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特别是社会上流传着:“不能吃鸡”、“不能吃蛋”、“不能吃蟹”等错误说法,往往使得病人及其家属畏首畏尾,不知所措。多吃富含类胡萝卜素的水果,木瓜和橙子、柚子、香蕉、梨、芒果、柠檬、石榴等橙黄色果蔬富含抗氧化剂类胡萝卜素。维生素有助于提高免疫力,增强抗炎作用。常吃含有抑制癌细胞的食物,如卷心菜、胡萝卜、南瓜、荠菜、蘑菇等。此外圆白菜、西兰花、小白菜等十字花科蔬菜除了富含多酚类物质和多种维生素等有助预防癌症的成分外,还富含重要抗癌物质———硫甙类物质。还可以把干果类食物但做日常零食,如芝麻、南瓜子、花生、核桃等,它们富含多种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纤维素、蛋白质和不饱和脂肪酸。海产品中含有碘,可降低体内雌激素水平。说到雌激素水平,很多时候,乳腺炎都是因为长期雌激素水平居高不下从而慢慢进化成癌症的。锻炼如是没有进行手术,那还是容易的,可以考虑太极、散步、广场舞等一些强度弱的运动。因为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肢体功能锻炼,可以促进肢体血液淋巴回流,减少肢体肿胀,更早恢复正常功能。若是进行手术了,就要慢慢来啦。拆线前术后当天不必进行上肢功能训练。术后第2~3天进行握拳、松手的反复训练,每次10~20遍,每天4~6次以训练手指各个小关节的功能。术后第4~5天旋转腕关节,每次10~20遍,每天5~6次。还可在健手的帮助下作屈、伸肘的动作训练肘关节,并轻微尝试肩关节的前伸、后举、内收、外展。术后第6~7天帮助术侧上肢做向前上举动作,直到与头部相持平,每次3~5遍,每天3~4次,至有轻微痛时即可停止。术后第8~10天先帮助术侧上肢上举、外展,直至逐步超过头部,然后让术侧上肢单独上举、后伸、外展、内收。每次3~5遍,每天3~4次。术后10~14天让术侧肩外展,直至手掌能高过头顶,并逐步摸到对侧耳朵。每天做3~5次,每次做4~5遍。术后第14~20天可做肩关节的旋转动作,转的幅度逐渐增大。如果在术后1月内完成上述动作,肩关节的活动便能恢复正常。拆线后一般术后14天开始拆线,7天后拆完,拆线后坚持以下锻炼方法——伸腰站立,双手握拳屈肘,左右手相对,向上一起伸展,然后握拳收回,做10~20遍。接着左手上,右手下,反复训练,每次10~20遍,每天2~3次。爬墙面对墙壁,分足站立,双肘弯曲,双手掌以约双肩的高度扶壁,然后通过手指的屈伸向上移动,直至双上臂完全伸展。每天做3~4次,每次做2~3遍。转绳面对房门,系绳于门把,患者手抓绳端,健手放在腰部,术侧上肢外展90度,与地面平行,尽可能大范围旋转绳子,转速逐渐加快。每天2~3次,每次20~30圈。棒操取1米长的木棒,双手相距约65厘米握棒,双臂伸直举棒过头,然后曲肘,将棒置于头后,再伸直,反复训练。每天2~3次,每次15~20遍。滑杠取转绳用过的绳子,扔过窗帘杆或门框上,人站其下,双手各持绳的一端,伸直手臂,左右臂上下交替滑动,反复锻练,有利于恢复上肢各关节的活动度及肌力。术后锻炼须尽早,如3个月后还未开始,关节很可能已发生粘连、僵直和固定,就很难完全恢复正常。以上训练的前提是伤口愈合良好,如皮下有较多积血、积液,皮片粘合不佳或发生大范围皮片坏死,康复训练应延迟进行。至于手术伤口,就要多多注意不要感染。专家简介:王红霞,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中心中心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导。从事肿瘤临床工作20多年,主要研究方向为乳腺癌和胰腺癌的研究与精准诊治。擅长乳腺癌、前列腺癌、胆胰肿瘤及神经内分泌肿瘤等综合性个体化诊治。

发布了文章

乳癌术后防止复发,你能做到吗?

文章转载自:乳此健康乳腺癌经过手术、化疗和/或放疗后,如何进一步减少复发呢?1、坚持内分泌治疗是关键(雌激素受体阳性患者)大量临床研究已经证实内分泌治疗可明显降低雌激素受体阳性患者的复发率,内分泌治疗的依从性与预后密切相关,治疗过程中切忌随便停药或者随便换其他内分泌治疗药物,换药时一定要咨询专科医生(最好是对你病情最了解的医生)。2、健康良好的生活方式坚持锻炼流行病学系的Brionna Hair博士于2014年6月9日在《癌症》杂志发表的一项新的研究显示:锻炼可改善乳腺癌患者生存,减少发病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运动量也不用太大,每天徒步行走或慢跑30分钟左右即可,徒步上班,骑自行车上班等都是不错的选择。控制体重肥胖是乳腺癌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之一。Joseph Sparano博士和他的同事通过美国癌症合作组织进行了一项比较I-III期乳腺癌患者中肥胖、超重病人和其他人之间的健康状况的一项大样本临床试验。结果显示,肥胖可影响癌症的复发和生存。所以控制体重也是预防复发重要的措施。控制饮酒与吸烟这两个因素也是与乳腺癌复发有关。所以防止乳癌复发,不只需要要医生的努力,还要患者共同参与。专家简介:王红霞,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中心中心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导。从事肿瘤临床工作20多年,主要研究方向为乳腺癌和胰腺癌的研究与精准诊治。擅长乳腺癌、前列腺癌、胆胰肿瘤及神经内分泌肿瘤等综合性个体化诊治。

发布了文章

对付乳腺癌需要“朋友圈”

文章转载自:乳此健康1、抱团抗癌5年生存率达71%乳腺癌手术后,切除了一侧的乳房。患者在医院挺坚强,回家静养第一天,一照镜子,精神却完全崩溃,第二天就去南京脑科医院接受抑郁治疗......这样的病例并不鲜见。南京地区由医院组织的乳腺癌互助“朋友圈”,不少人回望过去难熬时刻,都觉得如果能有人在心理上“拉一把”,真的可以事半功倍。乳腺癌并不可怕,经过规范化个体化的治疗后,病人生存十几年甚至更长时间的比比皆是。组织抱团抗癌这样的交流沟通平台,真的不可或缺。大量的癌症病人,心理健康堪忧。2、乳腺癌手术后看着镜子,她情绪崩溃了李红(化名)42岁,是一名乳腺癌患者。2010年,她被确诊为乳腺导管癌,由于发现较晚,手术切除了左侧乳房。手术后进行了一个疗程的化疗。省肿瘤医院乳腺外科护士长回忆说:“在医院无论是手术前、手术后还是化疗,李红看起来都不错,谈笑风生,也没有奇怪的表现。”拆线后,李红出院了,护士交代她,这一天可以洗澡了。李红一听,情绪更加好了。但是当天晚上,当她面对镜子、看着左侧胸口时,情绪一下就崩溃了。第二天就转到了南京脑科医院,进行抗抑郁治疗。在医护人员的关心和癌友的鼓励下,李红才渐渐走出了心理阴影。3、乳腺癌本身不可怕,但对心理打击太大80%的术后病人,都有不同程度的情绪低落等表现,严重的就是抑郁甚至自杀。“相对其他癌症来说,乳腺癌本身不可怕,但是对人的心理打击太大。”有的人头闷在被窝里,什么人都不理。有的人表情冷漠,不搭理人,出院后就自杀了,这样的悲剧不少见。医生、护士都会很关注病人的心理状况,给对方一个拥抱、一个鼓励的眼神,往往是最好的安慰剂。有时发现有不对的苗头,一定要单个心理疏导。4、群体抗癌5年生存率71%中国抗癌协会癌症康复会在2014-2015年间,组织了17个城市的癌症康复组织里的1万名乳腺癌患者,进行生存质量状况调查,结果显示,经常参加康复组织活动的患者,生存质量要远高于自己呆在家里。另有全国调查显示,亲戚朋友很少、社区团体活动较少的乳腺癌患者死亡率是保持密切社会联络患者的2倍,而没有亲人朋友的乳腺癌患者比拥有十个以上亲友的患者的死亡率高3-4倍。据统计,像南京癌症患者超过10万人,排在前3位的是乳腺癌、肠癌、胃癌。南京癌友康复协会的一份调查报告也显示,在癌症患者5年生存期中,群体抗癌的生存率是71%,明显高于个体抗癌的35%。5、年轻患者尽量选择保乳乳腺癌的治疗包括手术、放疗、化疗、内分泌以及分子靶向药物治疗。治疗的方式已经是个体化,每个人的治疗方案都不完全相同。目前,乳腺癌治疗,正在向精准化发展。虽然乳腺癌发病逐年增高而且有年轻化趋势,但乳腺癌患者生存率也在提高,是目前治疗效果最好的恶性肿瘤之一。很多患者可以通过保乳手术,达到最理想的效果。目前法国有七成乳腺癌病人,接受保乳手术,而在我国还不到两成。省肿瘤医院早在十多年前就开展了保乳手术,并且在全国率先开展了中央象限乳腺癌保乳术。他建议,年轻符合保乳条件的患者尽量选择保乳手术,这样不仅是保住了一个器官,也是增加了自信,术后更容易回归正常生活。6、基因测序将来更加普及徐女士确诊了自己是乳腺癌患者后,刚刚接受了一次全基因组的测序。专家指出,有了这个基因测序,徐女士至少知道了两个事情,第一,她和母亲都有乳腺癌不是偶然的,基因测序发现有突变的地方,就会告诉这个家族,以后要防范。第二,通过基因位点,可以指导术后的用药,治疗将会更加精确,甚至能知道有多大效果。目前,肿瘤治疗仍然有20%左右的病人效果不理想,也就是说这个治疗方法,也许达不到预期的治疗效果。有了基因测序,结合大数据分析,将可以知道哪部分能做、哪部分不需要做。省肿瘤医院2005年起逐步开展乳腺癌基因检测,可以开展高危人群筛查、指导个体化治疗,对部分病人进行预后监测。专家简介:王红霞,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中心中心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导。从事肿瘤临床工作20多年,主要研究方向为乳腺癌和胰腺癌的研究与精准诊治。擅长乳腺癌、前列腺癌、胆胰肿瘤及神经内分泌肿瘤等综合性个体化诊治。

发布了文章

一个三阴乳腺癌患者分享的完整治疗经历

文章转载自:乳此健康一段时间以来,许多病友询问我的抗癌经验,每次受时间限制不能讲得完全,所以萌生写出来的想法,仅供大家借鉴和参考。2011年1月3日我被诊断出乳腺癌。1月6日手术,免疫组化结果出来我是三阴性乳癌,虽然是属于乳癌二期初、而且没有任何淋巴转移,但恶性程度是三级(报告上有个罗马数字)。经过手术,6个疗程的TC方案化疗、25次放疗和5次放疗刀口部位的治疗,三个月后还是发现双肺上叶6个结节,当时怀疑是乳腺癌转移,那一天是2011年9月12日中秋节。当时是在北京307医院,准备做第二次生物免疫疗法前的例行CT检查时发现的,我马上转诊到宋三泰主任的乳腺科,宋主任是中国最权威的乳腺专家,他说转移的可能性是百分之八十,无法治愈,只能延缓生命。因为无法马上定论,医生让我做了PET-CT,结果仍不能定性。医生让我选择:一是马上化疗;二是等待三个月,如果CT检查肺结节长大了,就可以确定是乳癌转移了。我选择了后者。那时,家人决定让我去美国治疗,因为知道美国治疗费用极其昂贵,所以我提出去上海肿瘤,因为那是美国安德森的姊妹医院,我的想法是让美国医生开出方案,我在上海肿瘤化疗,后来知道这是不可能做到的,因为美国医生不见病人是不能开出处方的。2011年10月30日我再次到上海做CT检查,肺结节没有增长,上海华山医院放射科耿主任再次否认了我是乳腺癌转移,她说春节后再来检查吧!那段时间,我爱人天天陪伴我,不离左右,他领我登山、练郭林气功,心情逐渐放松。到了2011年12月23日,我在沈阳医大CT检查:肺结节和淋巴均有增长,确诊为乳腺癌转移。2012年1月1日晚我们一家三口抵达休斯顿,1月6日在安德森医院PET-CT检查,诊断双肺上叶6处结节转移,中隔淋巴2处、右锁骨窝下1处淋巴转移。从锁骨窝下淋巴抽样化验确诊,仍是三阴性乳癌。与中国医生的断定相同:只能延缓生命,无法治愈。三阴性乳腺癌是无法找到靶点的癌症,而且我的转移点多,不适于放疗,只能化疗。化疗药的品种是有限的,从最轻的开始,我后来懂得了医生的想法。第一次治疗方案是口服化疗药希洛达,每个疗程为21天。2012年3月19日,服药三个疗程后CT和X光检查:肺结节没有变化,但转移的淋巴都长大了一倍,右锁骨下窝的淋巴从1.9X1.4X1.4厘米变成3.7X2.6X1.9厘米,纵隔转移的两颗淋巴也都从1.7x1.8厘米、1.5x1.6厘米长到了3.0x3.1厘米、2.5x2.6厘米。经过斟酌老公为我选择了专门针对三阴性乳腺癌转移的二期临床。2012年4月4日我开始了转移后的第一次静脉化疗,紫杉醇类药PACLItaxel159毫克,,另一个化疗药是阿瓦斯汀640毫克,每个疗程28天,第1和第15天化疗双药,第8天只化疗taxel,第16天到28天休息。两个疗程后CT检查效果极佳,5毫米大的肺结节缩小到不足2毫米,小的不见了,右锁骨窝下转移的淋巴长度从3.7厘米缩小到2.6厘米,但是4个疗程过后CT检查肺结节和转移的淋巴没有改变。因为在前2个疗程化疗时医生给我使用了激素,医生看我没有什么不良反应就把激素拿掉了,于是随之而来的是全身皮疹,那时正值休斯顿的盛夏,真是极其的痛苦。化疗使手指甲也开始逐渐变空了,因为指甲里藏水异味难闻,我就一点点剪掉,最后只剩下小半截手指甲了。我提出恢复使用激素,医生不同意,理由是担心影响到我未来的血压。天那!我哪有未来呀?我无法理解医生的想法,心想你还是让我现在过得舒服一点吧!第六个疗程后,医生为我减掉了20%的紫杉醇药物,皮疹消失了,指甲也逐渐正常了。但是从2013年初有两颗肺结节逐渐开始增长,到了2013年12月8日CT检查,其中一颗肺结节从年初的0.2厘米已经长到了1.2x1.3厘米,右锁骨窝下的淋巴最小时是2013年7月份B超检查的1.7厘米,可是到了11月中旬检查又回到了1.9厘米,现在回想就是那短短相近的两条竖(我在形容两毫米的长度)就让我绝望至极,我仿佛是跌落到了井底怎么也爬不上来了,这么个化疗法何时是个头啊?尽管肺结节渐治渐长,可医生还是坚持原来的化疗方案不变。这时,我在教会认识了来安德森医院学习的南京陆军总院的博士生导师〜管医生,他主攻乳腺癌,跟随我的医生Dr.Boors学习。他告诉我医学上有效的概念不单包括缩小,还包括增长20%。可是我这哪只是20%呀?是从0.2厘米长到1.3厘米了,医生为什么每次报告CT结果时总是笑吟吟地说好消息呢?随之而来的还有化验中尿蛋白和潜血的出现,医生说是化疗的伤害,可能是一过性的,也可能是持续性的。如医生所料,下一个疗程检查尿蛋白和潜血消失了,可是再下一个疗程又出现了。2013年12月9日是第22个疗程的第1次化疗,化疗后的第3天我开始剧烈的反应,呕吐、浑身难受,我决定停止化疗休息一下,因为我已持续静脉化疗20个月,累计60多个单次,继续化疗身体是吃不消了,如果停止化疗病情控制不住能否会恶化?我联想到刚到美国口服希洛达失败的经历,连化疗都长大,不化疗会不会继续转移?身边就有边治疗边转移的例证啊!太矛盾了,犹豫不决。那段时间我常背诵马太福音11章28〜30节:"凡劳苦担重担的人,可以到我这里来,我就使你们得安息。我心里柔和谦卑,你们当负我的轭,学我的样式,这样,你们心里就必得享安息。因为我的轭是容易的,我的担子是轻省的。"我和老公每天向上帝虔诚祷告,求主赐给我们勇气和力量,担当我们的重担。这时老公去安德森找负责我化疗的上海籍护士Dana,她是个虔诚的基督徒,化疗的第一天就是她在给我做化疗,有时其她护士给我做化疗时她帮助翻译或过来问候。因为她了解我的全部情况,所以她支持我休息一下,她说"树都倒了,杀虫还有何意义?"。感谢主!我们不再纠结和不安了,决定先休息一个疗程让身体缓和一下。2013年11月27日晚我开始服用朋友介绍给我的中药方,我俩都是61年生人。他是舌下癌转移到肺结节,他服用此方三年,肺结节虽然没有消除,但也没有长大,他带癌生存而且工作近两年了。2014年1月2日我见医生,医生询问我休息了27天了,今天是否化疗,我老公提出做B超来定,1月8日B超检查右锁骨窝下转移的那颗淋巴,已经从2013年11月中旬的1.9x1.3x1.0厘米变成1.1x0.9x0.7厘米,太神奇了!感谢主!我向医生提出了再休息一个疗程的请求,医生批准了。2014年2月初CT检查肺结节从1.2x1.3厘米变成1.0x0.8厘米,赞美感谢主!我可以继续休息啦!又过了两个疗程检查右锁骨下淋巴变成1.3x1.1x0.9厘米,医生提出继续治疗,而我和老公都认为病情稳定,提出继续休息的申请。2014年4月1日我和老公决定回国探亲。第一次回国是2013年7月12日,记得那次只小住了20天,再次去美国前我清理了我的衣物,还拿了一张旧照想做为遗像备开追思会时用,现在对比一下相隔只有7个多月的时间,却是冰火两重天啦!上帝真是恩典让我有机会再一次回国,这次住了59天。5月16日在国内B超检查,右锁骨下淋巴仍是1.3x1.1x0.9厘米,5月28日回美国,6月4日在安德森医院的检查是1.1x0.8x0.5厘米,又缩小了。感谢主!奇异恩典!6月16日CT检查肺结节稳定,纵隔转移的两个淋巴均小于0.9厘米。哈里路亚!我决定第三次回国。与前两次回国不同的是,这次我只买了单程机票,虽然医生叮嘱四个月后回去检查,我心里却暗想在国内体检,父母今年90岁了,我想多陪他们。因为长期不治疗,心中也有忐忑, 2014年8月底我到北京做了B超、全身核磁弥扫、CT三项检查,结果是全身无淋巴肿大,肺结节只有两个,而且大小没有明显的变化。9月16日B超检查右锁骨下转移的那颗淋巴:0.9x0.6厘米。赞美感谢主!9月23日我做了一次血液大生化化验,38项检查中只有一项低密度蛋白胆略低,其余37项合格。因为回国后停止了布纬食疗,所以导致低密度蛋白胆略低,我决定恢复布纬食疗来补充优质蛋白。现在我每天的具体饮食是:早起,一杯温水服用辅酶Q10、姜黄素、VE、VC各一粒,然后是喝浓浓的蔬果汁300毫升,相隔半小时左右我开始吃早饭:羊奶十麦片十各种坚果,坚果是杏仁、核桃仁、腰果和松仁,都是没有加工过的,因为果仁偏大,我就放到机器里搅碎成小颗粒,既好咀嚼又保持了口感。一颗土鸡蛋放到里面搅拌成大块,各种海盐拌的青菜。午饭前喝掉500毫升蔬果汁。因为在国内我就吃新鲜的花生、红薯、玉米、芋头等,做为午餐,菜是各种菜混合的炖菜,还有新鲜蔬菜蘸酱吃。有时主食是糙米饭,馒头或米饭。下午喝绿茶、吃各种水果,晚餐随意,但不吃肉类,吃点海鱼和多种蔬菜混合在一起的炖菜,总之,饮食多样化,涉及品种多一些来增加营养。我的总结是肉类要吃,补充蛋白质,但不可以大鱼大肉的饱餐,我在化疗其间主要是靠布纬食疗来补充优质蛋白,事实证明非常好,因为我在紧密的化疗中没有扎一针升白针,完全靠食补来提升。我是2013年1月27日服用布纬食疗的,在这一年的化疗中我多次出现:在化疗一周后,第二周再去化疗前的血检指标比前一周化疗前的指标还高,这可是化疗一年多出现的状况,让医生叹服!2013年8月医生说我是化Taxel这个紫杉醇药,在他行医历史上时间最长、药量最大的病人。那一年他70岁!运动方面主要是游泳,午饭前每天500米,现在增加到800米,然后泡热温泉。每周三次下午蒸桑拿30分钟,我选择的是67度高温房,蒸20分钟出来休息一下,让自己大汗淋漓一把。然后做一次足底按摩。我总结我在服中药的同时蒸桑拿,对淋巴缩小有作用。现在东北的天气渐冷,我早起爬山,增加肺活量,每次10分钟后就浑身开始发热,我准备了一段10分钟往返的山路,三次往返就是半个小时,然后回来喝蔬果汁,冲个澡,再吃早饭,这样非常有食欲。我服用的中药药方是:甲组:小白花蛇10条、珍珠粉50克、甲珠50克、鹿角50克、光慈菇50克。乙组:甲鱼壳8个(约150克)、胎盘2个(约120克)、小蛤蚧2个。把甲乙两组药分别粉碎成末,灌成胶囊。每天早、晚各服用一次,即早和晚饭后半小时先服用甲组两颗胶囊,再过半小时服用乙组的两颗胶囊。我现在用4分之1ml的小勺量好药量,直接倒在嘴里用水冲服,没有丝毫顾忌。这是我的治疗经历,仅供大家参考与借鉴。尤其是蒸桑拿,要视自己的身体和体能而定。蔬果汁是西红杮、胡萝卜、甜菜根、紫甘兰、西兰花、芦笋等,水果是蓝莓、草莓、绿苹果、猕猴桃、葡萄等,还要加一汤匙枸杞、4颗去核的干红枣。每次除前三种蔬菜外,其它品种不一定放齐,但蔬菜比例多些,其它水果其实也可以。不是很拘泥,有时连苦瓜我也放,有时还加入新鲜的蒲公英叶子。这样毎天可以排便三次。另外,晒太阳,不要暴晒,可以是在上午10点或下午4点,每次15分钟。前几天朋友见我游泳后回家大口吃饭,她们都说,一看季红心里没火,食欲太好了!我告诉她们:我向上帝交托了重担,每天都喜乐平安。现在我的身体强壮,体重从有病前的62公斤增长到现在的70公斤。上个月我又开始学萨克斯和学唱歌,用气息按摩五脏,增加肺活量。以上是我的经历汇报,我老公说,告诉大家心情是关键,如果心情不好,吃、喝、睡都谈不上,所以大家都要向主交托重担,这非常重要。我们的生命不单要有长度,还要有宽度。我们的情绪不能陷入苦难而不能自拔,要用积极的心态来面对疾病,有信心、有作为。生病是痛苦的,是折磨人的,但是我们面对的态度可以决定每天我们活在地狱般的憎恨埋怨中,还是活在对空气阳光雨水的感谢中,对身边深爱我们不停帮助我们的亲人的感恩中。与大家共勉!有限的日子里我们一起努力活得精彩!专家简介:王红霞,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中心中心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导。从事肿瘤临床工作20多年,主要研究方向为乳腺癌和胰腺癌的研究与精准诊治。擅长乳腺癌、前列腺癌、胆胰肿瘤及神经内分泌肿瘤等综合性个体化诊治。

发布了文章

好心情对抗癌症的催化剂

文章转载自:乳此健康导读:徐某,80岁,癌龄20多年。87年因胃癌做了胃大部切除,94年因肺癌做了左肺上叶切除,96年因脑转移实施了伽马刀治疗,98年脑转移复发再次行伽马刀治疗。每次发病医生都认为他生命无望,家属也为他准备了多“后事”。然而,他每一次都从死亡线上挣扎了回来,并奇迹般地活了20多年。他最大的感悟是:面对病魔要先安定情绪。他认为,情绪的好坏时刻影响着健康和生命,良好的心态有时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说到自己四次面临死亡威胁时,他说:没有思想情绪是不客观的,没有紧张心理也是不现实的。关键是要及时调整好自己的情绪,相信自己一定能战胜疾病、治好疾病。当医生对自己的治疗失去信心,亲朋好友对自己不抱生还希望的时候,他却不以为然,反而更增强了求生的坚强意志。他始终抱着乐观的态度和情绪与癌症抗争着,结果也总是能够如愿。看了这个病例,不知各位有何感悟。我的感悟是,无论如何强调态度和情绪在战胜癌症中的重要作用都不过分。按照创造癌症康复奇迹的心路历程(求生的欲望→科学的认知→正确的观念→坚定的信念→积极的态度→良好的情绪→坚强的意志→积极的行动→满意的结果)的顺序,下面该是调动病人情绪的时候了。心理教科书上讲,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态度的主观体验。也就是说,人对事物有什么样的态度,就有什么样的情绪体验。肯定态度导致肯定情绪,否定态度导致否定情绪;积极态度引起积极情绪,消极态度引起消极情绪。情绪本身是一个心理过程,既受认知、观念、态度、注意、兴趣、信念、意志等其它心理品质的制约,反过来也对这些心理现象产生影响。事实证明,良好的情绪容易把人的注意力吸引到正面的信息上,使认知活动更敏感、更全面、更深入、更准确,使内心形成的的观念更积极、更乐观、更科学、更正确,更容易使人产生正面肯定的态度,提高做事的兴趣和热情,坚定理想信念,树立必胜信心和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坚强意志。就癌症治疗和康复而言,良好的情绪可以把我们的所听、所看、所思、所想集中在有关癌症治疗和康复好的信息上,帮助我们通过认知建立“癌症可以治愈”、“癌症是可以战胜的”等积极乐观的观念,进一步确立对癌症治疗和康复的积极肯定态度,激发我们战胜癌症的动力,坚定我们战胜癌症的信念,增强我们战胜癌症的意志,发动、促进和维持我们的所有抗癌行为朝着有利于疾病康复的方向发展变化。一般来讲,如能按“求生的欲望→科学的认知→正确的观念→坚定的信念→积极的态度”一路走来,病人都会自然产生良好的情绪。然而,并不是所有病人在所有时间都能顺利地走过这段路程。在治疗和康复过程中,病人避免不了会受到来自各方面的消极信息影响而产生一些情绪波动。比方说,看到其他病人病情加重甚至病故,自身出现严重的治疗副作用,自己的病情出现反复等情形,就可能使自己的情绪变得低落。只要有情绪低落,就不利于疾病的治疗和康复。这就好像是一列火车经常出现刹车甚至停车,肯定会影响目的地的达到。这可不是我们所要的。怎么办?把自己的情绪调整到最佳状态,且尽可能持久。首先要调整好心境,也就是使自己的心情长时间保持平静、轻松、愉悦、快乐的状态。如果你有这样的心境,意味着你的生存质量较高。临床上发现,病人的生存质量越高,病人就康复得越好,康复得越好,生活质量也越高,二者互相促进,对疾病的最终康复非常有利。要保持良好心境,除了坚持正确认知、积极观念和肯定态度不动摇以外,平常把注意力多集中在好的方面,只对积极的信息进行加工思考和行动上很重要:多回忆过去曾经有过的辉煌(哪怕是得过一次数学成绩100分也行);多憧憬美好的未来(即使实现的可能性较小也成);多听多看抗癌明星的故事;多看鼓舞斗志的书籍,多学癌症康复知识;多注意疾病的一点点好转(看到成绩,看到光明);多思考怎样战胜癌魔;多做有利于疾病康复的事情;多参与抗癌的各种行动。也就是说,有意识地把这些正面的、积极的、美好的东西充斥于自己的大脑,不给消极信息以任何空间,自然就能一直保持良好心境了。其次,在参与抗癌斗争时,要有一定的激情,使自己情绪适度兴奋,这样你就能够有热情、有兴趣地投入到战胜癌症的每一个行动中,比如注意合理营养、积极锻炼身体、认真作好放松训练等。这种适度的激情反应对疾病的治疗和康复必有好处。另外,处于对癌症治疗和康复的重视,还要使自己的情绪保持适度的紧张,使大脑处于唤醒状态,经常想着如何才能战胜癌症。对此可能有病人要问:前面不是说过情绪紧张可以降低机体免疫功能吗?现在怎么还要保持适度紧张呢?不同就在于“适度”和“过度”上。前面所说的焦虑紧张,是指因惧怕癌症而产生的过度紧张,可以降低机体免疫功能。现在所说的紧张,是指因为激动和兴奋产生的,且能够调动抗癌积极性的适度紧张,不仅不会降低机体免疫功能,而且还会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总之,好心情是癌症康复的“催化剂”。 务请各位病友记住:要保持一个轻松愉快的心境,以提高生存质量、促进疾病康复;要有一定的激情,以激发自己的抗癌积极性;要使情绪保持适度紧张,以时常提醒自己重视癌症的治疗和康复,千方百计战胜疾病。专家简介:王红霞,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中心中心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导。从事肿瘤临床工作20多年,主要研究方向为乳腺癌和胰腺癌的研究与精准诊治。擅长乳腺癌、前列腺癌、胆胰肿瘤及神经内分泌肿瘤等综合性个体化诊治。

发布了文章

五个问题,决定乳腺癌会不会复发转移

文章转载自:乳此健康专家简介:王红霞,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中心中心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导。从事肿瘤临床工作20多年,主要研究方向为乳腺癌和胰腺癌的研究与精准诊治。擅长乳腺癌、前列腺癌、胆胰肿瘤及神经内分泌肿瘤等综合性个体化诊治。

发布了文章

别让情绪左右你

文章转载自:乳此健康专家简介:王红霞,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中心中心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导。从事肿瘤临床工作20多年,主要研究方向为乳腺癌和胰腺癌的研究与精准诊治。擅长乳腺癌、前列腺癌、胆胰肿瘤及神经内分泌肿瘤等综合性个体化诊治。暴躁会存在子宫里;压力会存在于肩颈;郁闷会存在乳房里;委屈纠结会存在胃里;思维太敏感皮肤易过敏这些略带夸张的说法给我们带来的启发在于,坏情绪往往伤害了我们的身体!委屈在胃里:吃饭就怕心情不好《伤寒杂病论》中记载“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说的就是心情对脾胃的影响。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脾胃病科李博医生曾遇到过一个胃溃疡的病人,得病原因竟然是长期在吃饭时间接受上司训话!因为上司给自己压力很大,每天一到午饭时间就边吃饭边训话,时间长了,大家胃口都越来越差。许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当觉得委屈的时候,心里就“堵得慌”,不想吃饭。中医认为,五行相克,肝为木,脾为土,木克土即意味着肝克脾,因此,人在委屈伤心的时候,肝气郁滞,就伤脾胃。西医的解读是,人在心情委屈时,不良情绪会影响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直接导致胃肠分泌过多的胃酸和胃蛋白酶,使胃血管收缩、幽门痉挛,胃酸的腐蚀性会使胃黏膜保护层受损,长期的刺激最终形成溃疡。所以要经常告诉自己“没什么”,多与同事、上司和家人沟通,不要把委屈都憋在心里,同时要培养豁达的心境,放宽心,不要思虑过多。暴躁在子宫:发脾气常造成内分泌失调生活中有些女生一动气,或者受到什么创伤,月经就不来了,等这件事情过去以后,月经可能又正常了。这时候女生得想想,你是不是太暴躁了!河北省人民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秦英教授注意到,得子宫方面疾病的病人多有性格急躁的倾向。虽然目前没有确切数据显示情绪对子宫疾病影响的比重,不过紧张、发脾气常造成内分泌失调,内分泌失调后,身体各器官都会受影响,而生殖系统和激素关系最密切,因此损害更加明显,如子宫肌瘤、乳腺增生症的发生就是雌激素水平过高所致。中医也有类似说法,子宫在肝经上,如果脾气急躁,久而久之,肝郁气滞、气滞血瘀,就容易生子宫肌瘤,引起卵巢功能衰退。再加上女性本身就比男性更加情绪化,因此更要保持愉快心情,少生气才能收获健康。敏感在皮肤:心里问题别拿皮肤撒气有些人要参加一场重要的考试,或遭遇一件棘手的事情,额头上总会冒出几个恼人的痘痘,胳膊和后背上还会冒出一些小疹子,当事情解决了,这些痘痘和疹子又“不治而愈”……性格敏感的人最容易有这方面的困扰。敏感的人常常会偏执而急躁,容易焦虑,当皮肤与外界产生一些摩擦,就容易诱发神经性皮炎。另外敏感的人一般都多疑,皮肤上一碰到脏东西就要一遍遍清洗,也就容易造成湿疹和皮炎。这些敏感的人控制力也相对薄弱,更容易搔抓,病情也会加重。由于性格和情绪引发的皮肤问题,往往还比较顽固,此时不能单纯地治病,更要治心。建议是性格敏感的人,生活中不要太固执、认死理、坚持己见,别把别人随意的一句话太放在心上,多和开朗乐天的人多交流,吸收正能量。郁闷在乳房:别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现在乳腺出现结节的人特别多,这与现代人压力大,不擅长调节心情有关,遇事往往自个郁闷。生闷气特别容易对乳房健康产生影响。特别爱生气的人容易出现乳腺增生,是因为乳房处于“肝经所过”之地,生闷气伤肝,肝气不出,容易郁结,肝气郁滞,痰阻血瘀,轻则胸胁胀痛,重则血瘀痰阻成为结节,经络运行受阻,自然易长结节。中医说“百病生于气”,说的是很多病都与情志不遂,造成气血经络不通有关。所以无论遇到多么让人烦心、郁闷的事情,一定要学会自我调节,平时泡一些玫瑰花喝一喝,可以起到疏肝的作用,记得别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

发布了文章

88岁乳腺癌老人感谢50年前医生

专家简介:王红霞,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中心中心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导。从事肿瘤临床工作20多年,主要研究方向为乳腺癌和胰腺癌的研究与精准诊治。擅长乳腺癌、前列腺癌、胆胰肿瘤及神经内分泌肿瘤等综合性个体化诊治。88岁的卢文婉老人看上去精神矍铄,除了有一点高血压,身子骨还十分硬朗。要是她自己不提,恐怕没人看得出她50年前曾患上乳腺癌,切除了左侧乳房。前段时间,老人在电视上看到“北戴河疗养院7名护士被杀”这则新闻后十分闹心,想起那些曾经悉心治疗、照顾过她的医护人员,她有点儿坐不住了。在老伴儿和家人的陪同下,老人特地从东阳赶到杭州,住在孙女家,就想当面谢谢当年为她做手术的林医生和当时的王副院长。可是毕竟过去了半个世纪,省中医院的工作人员告诉老人,林医生已于去年年底过世,王副院长年事已高,已经记不起当年的许多事,但医院方面还是努力找到了当时的外科主任,林医生的同事兼老友,以及当年护理过老人的护士长。明天,老人会前往省中医院,与同阔别了半个世纪的医生见面。住院时曾骂过院长,院长却鼓励她1964年11月14日,在东阳市樟村小学当老师的卢文婉,被查出患上乳腺癌,而且癌细胞已经扩散。得知病情严重,家人都替她安排好了后事。不忍心抛下丈夫、年龄尚小的孩子以及自己的学生们, 卢文婉来到医院,恳求医生救救她。接诊的林医生根据卢文婉的病情,决定对卢文婉采用“扩大根治”的治疗方案。丈夫马普罗记得很清楚,手术切除了一侧乳房,很成功。当年的医生中,老人印象最深的是主刀医生林医生和王副院长。林医生当时大约三四十岁,戴一副眼镜;王副院长曾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老两口犹记得,王副院长每天都会到病房看望卢文婉。说到王副院长,老人有些不好意思地说,“我还骂过他呢。”由于身患重病,再加上担心家中孩子无人照料,卢文婉的脾气变得有些暴躁,有时候就把火气发在了王副院长头上。但王副院长不但不生气,还拿志愿军“不怕死,不怕累”的精神来鼓励她,唤她为“英雄母亲”。为了表达谢意,老人特地让孙辈定制了一面锦旗。她和老伴儿花了三个晚上来琢磨锦旗的内容。这面写着“救死扶伤,医德高尚,东阳市一九六四年乳腺癌患者术后健康至今,八十八岁老人卢文婉携全家敬谢”的锦旗,将在明天送到省中医院。老人说,她还打算百年之后将遗体捐献给医院,供医学研究之用。同病房6名患者都已去世,老人的康复秘诀是心情愉快。虽然曾经历了疾病的折磨,但卢文婉老人是幸运的。记者见到她时,她身着一件深紫色呢子大衣,戴一副金丝边眼镜,腰板挺得很直,看上去比同龄人显得年轻。她说,当年和她同个病房的其他6名乳腺癌患者,都已离世,只有她一个人活到了现在。记者问起养生秘诀,她说,“手术后的最初几年比较难熬。”老人回忆,“头几年身体很亏,每天都躺在床上。”回学校教书,更是想都不敢想。孩子们回忆,那时爸爸每天都拿出一个铁盒给针头消毒,给妈妈打针,一打就是六、七年。后来病情渐渐稳定,卢文婉身体也慢慢好起来,一晃,50年过去了。老人把这归结于良好的心态,“一定要保持心情愉快。”同时,老人的饮食也挺讲究,“要吃得清淡一些,蔬菜要多吃,肉可以少吃点。”但最重要的,还是要配合医生治疗。她说,她当时深信,医生会拿出最优方案来医治她,而术后的恢复也是严格遵从医生的嘱咐。关于乳腺癌,你还需要知道乳腺癌的存活率以5年为一个标准。在中国,早期乳腺癌5年存活率在80%~90%左右;晚期乳腺癌的5年存活率,大概在50%。如果癌细胞发生转移,并且转移到脏器,如肝脏、肺等,则存活时间是数个月。和50年前相比,现在乳腺癌的治疗手段丰富了,技术也提高了,可供选择的药物种类也更多。而且医生和病人在这方面的意识也加强了。所以相应的,乳腺癌5年存活率也有所提高。乳腺癌术后如何调理?手术后,患者要定期去医院检查。一般术后两年内,每3个月要检查一次;两年后,每半年检查一次;出现乳腺增生情况也需要检查。如果一个乳房被切除,另一个乳房也要注意,因为它隐藏着“危险因素”。一旦发现有复发的情况,要及时治疗。术后跟上内分泌治疗和中医调理。饮食上少吃高蛋白、高脂肪食物;不吃含激素的保健品;多吃蔬菜,蔬菜和肉类要保持平衡。保持心情愉悦,不要有负面情绪。负面情绪包括发怒、焦虑、紧张、恐惧等。

发布了文章

乳癌患者的延长寿命的法宝

专家简介:王红霞,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中心中心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导。从事肿瘤临床工作20多年,主要研究方向为乳腺癌和胰腺癌的研究与精准诊治。擅长乳腺癌、前列腺癌、胆胰肿瘤及神经内分泌肿瘤等综合性个体化诊治。许多专家指出,如果有一个健康的生活方式,三分之一的乳腺癌是可以预防的。欧美多个大规模临床研究尽管采用的方式不同,但都得出同一个结论,即体育锻炼、健康饮食和保持标准体重是减少早期乳腺癌患者复发的三个重要因素,经常进行体育锻炼并结合健康的饮食习惯能大幅度提高早期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率。联合运用是关键一周三到五个小时的适度运动可使乳腺癌患者的死亡风险下降百分之五十。一个研究首次探讨了联合应用体育锻炼和饮食对乳腺癌患者生存率的影响。该研究包括了1490名早期乳腺癌患者,这些病例来自于一项更大的研究饮食与乳腺癌生存率的关系的研究。没有人告诉这些女性应该吃什么或应该做多大量的运动,但当她们在1991年至2000年间进入这一研究后,研究者对她们的饮食和体育锻炼情况进行了调查。然后对她们进行了为期平均6.7年的随访。肥胖女性和低体重女性均有报告说她们每天吃至少五种的蔬菜水果并经常进行体育锻炼, 不过前者比例只有后者的一半左右。但在排除体重因素后,在随访期内发现,那些有着健康饮食并进行体育锻炼的女性的与乳腺癌相关的死亡率是研究中其他女性的一半,包括那些有着健康饮食但并不经常运动和那些经常运动但没有每天吃至少五种蔬菜水果的女性。关注生活方式尽管降低百分之五十的死亡率听起来很振奋人心,但美国癌症协会女发言人Debbie Saslow博士也指出女性死于早期乳腺癌的可能性也是很小的。研究中既有健康饮食又经常运动的女性的十年预计死亡率为7%,而研究中其他女性的十年预计死亡率约为14%。她补充说,有日渐增多的研究表明生活方式在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率方面有重要意义。尽管在饮食和运动对乳腺癌的影响方面仍有许多问题尚未得到解答,Saslow说患乳腺癌的生存者和那些担心将来会患有乳腺癌的女性应该立即开始健康的生活方式。“不管一个女性是否患有乳腺癌,她都应该进行体育锻炼并正确的饮食。”Saslow说。大量的研究证实,后天因素作用于机体存在的遗传基因缺陷才是导致绝大多数癌症发生的关键因素。如果说遗传基因缺陷是无法改变的,那么后天因素绝对是可以避免和改变的。乳腺癌如果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坚持适当锻炼,保证健康的饮食,崇尚健康的生活方式,其预后比其它癌症要好的多,甚至完全可以治愈。

发布了文章

胰腺导管腺癌的免疫治疗——挑战与机遇并存

文章转载自:临床肝胆病杂志葛伟玉, 王红霞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胰腺导管腺癌(PDAC)是一种预后很差的恶性肿瘤,5年生存率不足7%。PDAC治疗的主要挑战包括:(1)高度侵袭性;(2)80%患者就诊时已是晚期;(3)胰腺周围复杂的局部解剖机构;(4)独特的肿瘤微环境(TME)特点和缺乏有效靶向治疗药物。仅有15%~20% PDAC患者初诊时具有手术切除机会,但术后复发率高达80%。对于大多数晚期或复发PDAC患者,全身化疗是控制疾病的主要治疗手段。遗憾的是,过去几十年中各种化疗方案的组合均未显示出令人满意的疗效,高强度的两药或三药化疗组合在取得一定疗效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副反应和患者低耐受性。PDAC的临床诊疗迫切需要新型有效的、耐受性良好的治疗手段,免疫治疗是重要和最值得探索的领域。近些年,免疫治疗体现在多种实体瘤包括黑色素瘤、非小细胞肺癌、胃癌、泌尿生殖癌、头颈癌和结直肠癌等治疗方式的转变。但是,PDAC早期行单剂免疫疗法的临床研究结果却并不尽如人意,结合PDAC独特的肿瘤免疫微环境特点,使PDAC的免疫治疗研究具有更大挑战性。1 PDAC独特的肿瘤免疫微环境PDAC组织中恶性上皮细胞周围包绕着显著增生的致密纤维结缔组织。这种由胰腺星状细胞产生的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分泌多种细胞外基质蛋白和细胞因子,与血管内皮细胞、多种免疫细胞(淋巴细胞、肥大细胞和巨噬细胞)等共同构成特征性PDAC-TME,在PDAC生长、转移、治疗抵抗以及缺氧微环境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PDAC-TME对肿瘤进展的调控具有双向性,可以抑制或促进胰腺癌进展。根据基因表达谱定义出PDAC “正常”和“激活”2种基质亚型,其中“激活”型包含与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相关的基因表达图谱如整合素αM、趋化因子配体( CCL)13、CCL18等,“激活”型患者的总生存期(OS)更差[风险比(HR)=194,P=0.019]。深度解析基质信号对于理解PDAC-TME免疫抑制性的发展和维持是至关重要的。虽然PDAC被认为是低免疫原性肿瘤,但在TME中仍观察到各种免疫细胞的大量浸润,包括骨髓来源抑制细胞、TAM和中性粒细胞,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TIL)数量较少。免疫抑制的骨髓来源抑制细胞和TAM分别被肿瘤细胞分泌的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CCL2吸引到PDAC-TME中。这些髓样细胞和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在TME中聚集与患者预后差相关。此外,PDAC早期CD1d(hi)CD5(+)亚群B淋巴细胞浸润在TME中,分泌IL-35促肿瘤生长。树突状细胞(DC)作为一种抗原递呈细胞,在PDAC-TME中往往稀缺,即使存在也不成熟,导致早期肿瘤抗原识别和随后T淋巴细胞反应受损。与此相反,效应性T淋巴细胞(CD8+和CD4+)的存在提示预后较好。但在“Inflamed” PDAC-TME中,这些TIL以簇状、第三淋巴结构的形式聚集或困于基质内,阻止CD8+、CD4+与肿瘤细胞的直接作用。这些TIL的抗肿瘤免疫反应也由于CD3-zeta缺失和TME中免疫抑制因子(如IL-10、TGFβ)的分泌而受阻。免疫检查点因子如PD-1和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抗原(CTLA)4属于一类主要存在于T淋巴细胞上的共抑制受体,表达于多种恶性肿瘤。针对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1)/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的免疫检查点抗体可以通过增强内源性免疫反应恢复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功能。一些研究评估了PDAC中PD-L1表达情况。一项荟萃分析中纳入9项研究, PD-L1表达阳性率在PDAC中为19%~62.5%。PD-L1表达与PDAC预后不良有关(表1)。PDAC-TME中免疫状态在整个疾病过程中呈现动态变化过程,例如Treg 水平从癌前病变到晚期PDAC逐步增加,而化疗药物如吉西他滨和环磷酰胺可减少Treg 数量。因此,在疾病诊治过程中了解TME中免疫细胞的类型、位置和功能,在考虑联合治疗反应性以克服免疫抑制性肿瘤环境时尤为重要。2 PDAC低肿瘤突变负荷与微卫星不稳定性PDAC突变负荷较低,平均体细胞突变率为1个/兆碱基,显著低于黑素瘤、肺癌和膀胱癌10个/兆碱基。约9%~17%的PDAC存在错配修复(MMR)缺陷。MMR缺陷(dMMR)或MMR蛋白(MLH1、MSH2、MSH6和PMS2)功能丧失导致DNA复制错误、体细胞突变积累、新抗原负荷增高与微卫星不稳定性(MSI)、TME-TIL招募,高MSI患者更易从免疫治疗中获益。肿瘤突变负荷(TML)定义为肿瘤基因每个编码区的突变总数,高MSI(MSI-H)肿瘤通常具高TML,对免疫治疗敏感性增加。尽管PDAC具相对较低的TML,但证据表明一些候选新抗原在PDAC中表达,并表达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1类分子。表达新抗原数量多的患者生存期显著延长。dMMR/MSI-H在PDAC患者中是少见事件,不同文献报道不一,这种不一致性可能来源于PDAC组织、样本量等选择性偏倚,以及目前缺乏标准化的检测。随着KEYTRUDA (pembrolizumab)被批准为胰腺癌二线治疗方案之一(针对MSI-H或dMMR肿瘤),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指南鼓励对局部晚期和转移性PDAC进行MSI检测,采用IHC和PCR评价PDAC中的MMR和MSI。PCR技术可以对新鲜或冷冻样品进行MSI检测,根据PCR检测分类为MSI-H、MSI-L或微卫星稳定。在大多数情况下,IHC的MMR检测和PCR的MSI检测一致性较好。新一代测序技术亦在临床推广应用,可用于肿瘤突变负担、MSI状态、特定突变和种系突变检测。促使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pembrolizumab用于治疗MSI-H肿瘤的关键数据基于5项单臂临床试验的结果,共招募149例患者(6例胰腺癌),包括Keynote(KN)-016(n=58)、KN-164(n=61)、KN-012(n=6)、KN-028(n=5)和KN-158(n=19)。初步表明,与PD-L1相比dMMR是预测免疫检查点阻断(immune checkpoint blockade, ICB)疗效的一个决定因素,但仍有待进一步大规模临床样本验证。3 针对PDAC-TME的特异性免疫治疗策略早期临床试验中,单药ICB治疗未经选择的PDAC患者疗效并不令人满意,导致治疗失败的原因可归结为PDAC免疫原性低和低突变负荷。随着对PDAC这一复杂疾病的理解,研究者尝试采用新的组合策略来最大限度地提高免疫治疗的成功率。3.1 化疗联合免疫治疗蒽环类、吉西他滨和奥沙利铂等化疗药物可招募和诱导DC激活、触发肿瘤特异性抗原释放以及诱导Treg抑制,为化疗联合免疫治疗提供了理论基础。这一策略早期在一些小样本中进行了剂量递增研究,通常与单药吉西他滨联合使用。除CTLA-4和PD-1/PD-L1检测点阻滞外,一些新的免疫靶点如激动剂抗体靶向CD40、C-C趋化因子受体2型(CCR2)抑制剂、吲哚胺吡咯-2, 3-二加氧酶(IDO)等也在探索中。PDAC小鼠模型证实CD40激动剂可提高化疗效果。小样本(n=22)临床试验中,吉西他滨与CD40激动剂联合组平均生存期(MST)为8.4个月,应答率(RR)19%,优于吉西他滨单药治疗组。CCR2作为CCL2受体参与免疫抑制性TAM进入PDAC-TME的招募。临床前研究表明,抑制CSF1受体(CSF1R)或CCR2可减少PDAC起始细胞数量,提高化疗效果。CSF1R抑制可上调PD-L1和CTLA-4表达,与ICB起协同作用。IDO将抗原递呈细胞从免疫原性转化为耐受性、产生抑制性细胞因子和激活Treg。Indoximod(IDO抑制剂)联合吉西他滨/白蛋白紫杉醇临床试验(NCT02077881)的中期分析显示RR 为37%。Ibrutinib是Bruton酪氨酸激酶的一种小分子抑制剂,可以阻断B淋巴细胞受体信号。在PDAC小鼠模型中,Ibrutinib可限制肿瘤生长、减少纤维化,延长生存期,同时提高化疗反应,目前多项临床研究正在进行中。传统化疗药物与免疫治疗的联合正成为未来临床治疗的一种趋势,探索新型的免疫联合方案与最佳联合剂量是未来主要的研究方向,免疫治疗联合化疗的毒性反应还有待进一步观察。3.2 联合疫苗多种PDAC疫苗包括全细胞疫苗、DC疫苗、特异性肽疫苗和病毒疫苗正在研发中,部分数据已进入临床视野。目前研究较多的抗原靶点包括间皮素、Mucin-1 (MUC1)、Wilms瘤基因(WT)1、癌胚抗原和突变的KRAS等。虽然一些小型研究表明个体化疫苗接种和化疗联合可能具很好耐受性和潜在治疗价值,但距离临床应用还有一段路要走。研究最多的是全细胞疫苗——GM-CSF基因修饰的肿瘤细胞疫苗(GVAX),来源于特定患者(自体疫苗)或其他患者(异体疫苗),经基因改造后释放GM-CSF、靶向多种抗原。多项针对GVAX疫苗的研究正在进行中。临床前研究显示,GVAX治疗可提高PD-L1表达,与PD-1抗体联合发挥协同作用。这一效应在初步临床研究中得到证实。一项PDAC Ⅰb期试验(n=30)表明,抗CTLA-4抗体ipilimumab单独或与GVAX联合, 1年总生存率由单独治疗组7%提高至27%,MST由3.6个月提高至5.7 个月(P=0.072)。GVAX与CRS-207(一种设计用来表达间皮素的单克隆李斯特菌减毒株)联合治疗的研究亦在进行中。小鼠研究表明,CRS-207与抗CD25抗体和环磷酰胺联合可诱导早期胰腺上皮内肿瘤Treg减少,生存期显著改善,同时增加IL-17和提高分泌干扰素的CD4+T淋巴细胞。Ⅱ期研究(n=90)比较了GVAX/环磷酰胺联合CRS-207治疗转移性PDAC,OS延长至9.7个月(P=0.02)。然而在一项更大规模的随机Ⅱb期研究(n=303)中,GVAX/环磷酰胺/CRS-207与CRS-207单用或化疗相比,未能达到改善OS的目的(3.8个月 vs 5.4个月vs 4.6个月)。Algenpantucel-L是另一同种异体全细胞疫苗,表达α-Gal(小鼠α-1,3-半乳糖基转移酶基因)。尽管早期研究取得积极的结果,但近期Ⅲ期IMPRESS研究未达到其研究终点,Algenpantucel-L治疗组总生存期为27.3个月(对照组30.4个月)。疫苗研究的早期结果表明,单剂疫苗方法不太可能成功地克服PDAC中的免疫抑制水平。正在进行的各种检查点抑制剂/疫苗组合的研究吸引该领域的关注。3.3 细胞过继免疫疗法(过继性T淋巴细胞治疗策略)过继输注T淋巴细胞为内源性的自体或同种异体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或经嵌合体抗原受体(CAR-T淋巴细胞)或克隆的T淋巴细胞抗原受体设计以识别特定的肿瘤抗原。在PDAC中完成了一系列CTL输注的临床前和小规模临床试验。例如,MUC1反应性CTL对表达MUC1的PDAC细胞系具细胞毒性在一项CTL与MUC1 DC联合的临床研究中,25%(5/20)的不可切除或复发PDAC患者达到稳定,1例多发肺转移患者临床完全缓解,平均OS为9.8个月,无2~4级毒性报告。一项回顾性研究分析了MUC1 DC、MUC1 CTL和吉西他滨联合治疗不能切除或复发性PDAC(n=42),MST为13.9个月,疾病控制率超过60%,未报告严重毒性。在PDAC异种移植模型中,设计用于识别新抗原MUC1的CAR-T淋巴细胞表现出靶向特异性活性。一项在MUC1阳性的晚期实体瘤(包括PDAC)进行的Ⅰ/Ⅱ期临床研究(NCT02587689)目前正在患者招募中。另一项针对MUC1的CAR-自然杀伤细胞免疫治疗也正在进行中(NCT02465983、NCT02349724)。针对PDAC正在研究的CAR-T淋巴细胞的其他靶点包括间皮素(NCT02465983)和癌胚抗原(NCT02349724)。过继性T淋巴细胞治疗策略正式应用临床之前还有许多障碍需要克服。输注的TIL和CAR-T淋巴细胞随时间推移逐渐失去功能,并上调包括PD-1和淋巴细胞活化基因3在内各种抑制性受体表达。此外,根据CART治疗所靶向抗原在正常组织的低水平表达以及相关毒性反应、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的风险等都是临床面临的问题。选择正确的CAR-T治疗伙伴以及最有效和最安全的抗原将是最重要的。3.4双检查点阻滞组合多项临床研究探讨了双检查点阻滞联合。Durvalumab与Tremelimumab联合二线治疗转移性PDAC的研究(NCT0258894)已完成招募(n=65),结果有待公布。CheckMate 032研究 (NCT01928394) 探讨Nivolumab与Ipilimumab联合治疗包括PDAC在内的多个实体肿瘤。此外,研究Nivolumab、Ipilimumab与丝裂原活化蛋白/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MEK)抑制剂Cobimetanib三联组合的方案也在进行中。结直肠癌临床前研究表明,MEK抑制与抗PD-L1抗体可协同导致持久的肿瘤消退,归因于MEK抑制依赖于肿瘤内CD8+T淋巴细胞的增加。来自大肠癌的Cobimetinib和Atezolizumab的Ⅰb研究(NCT01988896)数据进一步支持这一组合,微卫星稳定肿瘤对PD-L1和MEK联合抑制有反应,且耐受性良好。许多其他新的免疫靶点也被认为可以与检查点阻断相结合,例如CXCR2或IL-10信号通路。CXCR2参与中性粒细胞的招募、迁移和肿瘤细胞增殖。在PDAC中,肿瘤边缘CXCR2信号与不良预后有关。小鼠研究显示,CXCR2抑制被可促进T淋巴细胞肿瘤浸润和提高抗PD-1免疫治疗的敏感性。目前正在评估一项阶段Ⅰb/Ⅱ试验探讨化疗(白蛋白紫杉醇和吉西他滨)或CXCR2抑制剂(AZD5069)联合用于转移性PDAC 患者(NCT0283477)。IL-10主要由M2型巨噬细胞、Treg和辅助性T淋巴细胞2分泌,IL-10水平升高与各种癌症不良预后有关。然而,亦有研究表明IL-10具抗肿瘤作用。临床前研究表明,IL-10可以刺激CD8+ TIL扩增。AM0010 Ⅰ期研究(聚乙二醇化重组人IL-10)表明,可作为人体实体瘤中的免疫激活细胞因子,并降低患者血清TGFβ水平。AM0010研究在PDAC中探讨了与化疗联合,显示可激活CD8+T淋巴细胞。目前,一项旨在研究AM0010与化疗或抗PD-1抗体联合的临床试验(NCT0209449)正在进行中。3.5 靶向免疫和间质的联合治疗如前所述,TME在PDAC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虽有一些阴性结果如Hedgehog抑制剂,但基于对PDAC-TME研究的深入,未来旨在重塑或重组基质的药物和免疫治疗联合理论上是可能的。透明质酸(HA)在PDAC细胞外基质中含量丰富,与不良预后相关。Ⅱ期HALO 202临床研究采用聚乙二醇化重组人透明质酸酶PEGPH20与吉西他滨和白蛋白紫杉醇联合作为转移性PDAC一线治疗,显示34%的患者HA高表达(定义为超过50%的HA肿瘤表面染色),三联方案组无进展生存率增加,尤其HA高表达患者改善更大;客观反应为45% vs 31%,OS为11.5个月 vs 8.5个月(HR=0.96,95%可信区间:0.57~161);但三联治疗组血栓栓塞事件显著增加。在研究的第2阶段增加了预防性抗凝治疗后,血栓栓塞事件频率降低。目前正在进行Ⅲ期研究(NCT02715804)。体外和体内研究表明,TME中HA聚集阻断单克隆抗体和自然杀伤细胞的进入,因此PEGPH20联合治疗可增强单克隆抗体的抗肿瘤作用。在小鼠高HA-PDAC模型中,PEGPH20可增强抗PD-L1和抗PD-1药物对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PEGPH20与Pembrolizumab联合的Ⅰb期研究(NCT02563548)正在进行中,入组为NSCLC和胃癌患者。另一项剂量递增的VCN-01(腺病毒编码人PH20)与吉西他滨/nab白蛋白紫杉醇联合的Ⅰ期临床研究(NCT02045602)正在招募包括PDAC在内的晚期实体瘤患者。此外,一些治疗靶点包括局灶性黏附激酶(一种非受体胞质酪氨酸激酶)、CXCR4/基质衍生因子1信号途径等的研究目前正在进行临床期与临床研究阶段。虽然PDAC基质在限制各种治疗方法进入肿瘤中发挥重要作用,但也被认为是抑制肿瘤侵袭和转移,新的靶点是重新编程而不是消融基质。4 小结迄今为止,PDAC仍属于难治性、预后极差的疾病,其低免疫原性、独特TME和免疫抑制微环境特点对免疫治疗提出了重大挑战。然而,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入,如何选择合适的患者进行这些新的组合免疫治疗将是未来重点研究方向,PDAC分子分型的进展也将有利于对可以从免疫治疗中获益亚组人群的选择。总的来说,随着对PDAC免疫生物学理解的不断进展,免疫治疗在治疗PDAC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引证本文:葛伟玉, 王红霞. 胰腺导管腺癌的免疫治疗——挑战与机遇并存[J]. 临床肝胆病杂志, 2019, 35(5): 958-963.

发布了文章

HER2阳性乳腺癌新辅助治疗思考

整理:肿瘤资讯来源:肿瘤资讯王红霞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中心中心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导。从事肿瘤临床工作20多年,主要研究方向为乳腺癌和胰腺癌的研究与精准诊治。擅长乳腺癌、前列腺癌、胆胰肿瘤及神经内分泌肿瘤等综合性个体化诊治。新辅助人群的选择对于可手术乳腺癌患者是否进行新辅助治疗的决策制定取决于医生与患者通过新辅助治疗想达到什么样的目的。手术降期?保乳?术前药敏?还是弥散肿瘤细胞杀灭,降低手术播散概率?从目标和临床需求出发,现有临床实践认为对于可手术乳腺癌患者适合进行新辅助的人群为ⅡA、ⅡB或ⅢA期患者。但同时还要考虑肿瘤的生物学特性,目前已有多项循证证据显示,乳腺癌的分子亚型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病理学完全缓解(pathological complete response,pCR)的获得比例,尤其在一些高度侵袭性的乳腺癌亚型中如TNBC、HER2阳性更容易从新辅助治疗中获益[1]。非常年轻的女性新辅助治疗后更可能获得pCR, 2012年圣安东尼奥乳腺癌会议(SABCS 2012)报告的一项研究表明,35岁或以下女性乳腺癌患者接受新辅助治疗后得到病理完全缓解的几率高于年长患者,年龄是pCR的独立预测因素[2]。除前述新辅助治疗的目标外,如今我们更加关注这部分患者pCR的主要原因在于达到pCR患者的良好预后。早先NSABP B18与B27两个大型临床研究表明:术前新辅助治疗获得pCR是生存的重要指标[3]。2012年5 月美国 FDA 公布早期、高危乳腺癌新辅助治疗药物加速审批指南草案, 使研发者得以用pCR作为替代终点,有助于在早期乳腺癌药物研发中节省时间和费用[4]。2014年《柳叶刀》(Lancet) 发表一项大型荟萃分析的数据,纳入12 个临床试验、12993例乳腺癌患者,再次证明pCR 可以预测远期生存(EFS/OS)[1]。但是pCR是否一定能转换成长期获益,也是值得思考的,比如NeoALTTO研究显示新辅助抗HER2联合化疗后pCR患者的EFS和OS显著优于未达到pCR患者,联合ALTTO研究看就认为不能将pCR转变为生存获益[5, 6],这可能也与研究模式、入组患者差异性有关。如何看待新辅助的治疗方案自曲妥珠单抗1998年批准临床应用以来,对于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的抗HER2治疗已经是标准治疗方案,无论在辅助治疗、晚期姑息性治疗还是新辅助治疗领域。抗HER2治疗与新辅助化疗方案的联合,原则上可应用于辅助治疗的方案皆可应用于新辅助治疗,但考虑到新辅助治疗的特殊性—肿瘤快速退缩的疗效评估与对pCR的提高,在新辅助治疗中我们倾向于一些更强有力的方案如蒽环类与紫杉类的序贯或联合应用,或剂量密集方案的使用,比如PREPARE及SICOG9908试验显示紫杉醇剂量密集组的pCR 率明显要高于传统3 周化疗组[7]。抗HER2治疗在新辅助中的应用已经毋庸置疑,尤其对于高复发风险的患者。NOAH研究显示对于HER2阳性乳腺癌,相比于单纯化疗,联合曲妥珠单抗治疗能够使bpCR从22% 提高到43%,且3年无事件生存率有显著改善,提示在化疗的基础上加上抗HER2治疗不仅能显著提高pCR,且能改善患者的远期预后[8]。由于新辅助治疗相比辅助治疗可以快速获得疗效的临床判定,因此目前在新药研发进程上也快于辅助治疗,很多的靶向治疗、包括双靶治疗等也是更先获得新辅助疗效数据。Ⅱ期的NeoSphere研究显示多西他赛+曲妥珠单抗联合帕妥珠单抗组患者获得显著更高的pCR率[9];Ⅱ期 TRYPHAENA研究也证实曲妥珠单抗+帕妥珠单抗+化疗是目前优选治疗方案[10]。2013年9月30日FDA批准了帕妥珠单抗+曲妥珠单抗联合化疗药物在新辅助治疗中的应用,用于T>2 cm或有LN+患者,其中TCHP方案是一个不错的临床选择,保障疗效的同时心脏毒副反应较小。新辅助疗效的判断新辅助治疗疗效评估至关重要,目前临床上的疗效评估还是以影像学检查作为金标准,PET-CT等其他检查也常规进入我们疗效评估的视野,关于18F-FDG测定来预测pCR目前研究已有很多探索,原发肿瘤的18F-FDG -PET标准摄取值改变(ΔSUV)与治疗结束后的pCR相关表明PET/CT能成为预测pCR的有效方法[11],然而随着现代肿瘤诊疗进入精准医学的时代,我们会发现现有的这些基于影像学的评估手段远远不能满足我们的临床需要。关于CTCs、DTCs等为代表的液体活检技术在预测肿瘤进展动态变化及早期亚临床转移上的优势,值得我们更多的关注,尤其对于肿瘤异质性的探索,对于一些高转移潜能细胞的检测。我院肿瘤中心团队采用多种技术手段包括血液循环肿瘤细胞CTCs/骨髓弥散肿瘤细胞DTCs分离与培养、相关肿瘤细胞系及肿瘤动物模型的建立、CTCs/DTCs单细胞全基因组扩增与NGS测序等,在乳腺癌患者体内精确锁定了肿瘤远处脏器转移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肿瘤细胞亚型细胞– EpCAM阳性的异倍体CTCs与DTCs,乳腺癌患者骨髓中检出EpCAM+异倍体小细胞DTCs可准确预测患者6个月的较差预后,如果患者体内EpCAM+异倍体小细胞DTCs占DTCs总数 ≥20%,预示着患者总生存率明显降低,该项研究成果刚刚发表在《科学•进展》(Science Advances, AAAS)[12],但是这一类分子检测对技术要求较高,目前还不能大范围推广,如何进一步推广于临床应用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HER2阳性乳腺癌新辅助双靶方案治疗达到pCR患者,后续的辅助治疗应如何选择如我前面所谈到的,现在越来越强调pCR与否对于后续治疗的指导意义。但乳腺癌是一种全身性的、异质性疾病,除病理学pCR评估之外,未来的研究中我前面提到的CTCs/DTCs的残留多少也有可能是需要纳入到亚组分析考量的一个内容,换句话说就是达到了pCR这部分患者的分子异质性或风险需要进一步评估,我们期待更精准的液体活检或分子指标来进一步指导临床治疗。对于新辅助non-pCR的患者,后续辅助治疗应该给予怎样的方案新辅助治疗的另一个重要意义在于通过早期药敏对后续治疗的指引,包括对辅助或复发后远期用药的指导。CREATE-X研究所取得的DFS和OS的阳性结果,正是说明了药敏指导下的后续治疗能够为OS带来获益[13]。此外,既往研究显示新辅助治疗后没有达到pCR的这部分患者预后相对更差,可能是由于新辅助治疗把这一部分更高危的患者筛选出来,因此我个人观点认为对于这一部分患者在辅助阶段可能还有待加强。但是如何加强?化疗加强还是靶向加强?疗程以多长为宜?这些还有待进一步探讨。Katherine研究入组1486例新辅助后non-pCR的患者,1:1随机分组进入曲妥珠单抗组或T-DM1组,这个设计完全符合我们临床治疗需求,结果也是比较符合预期的,后续T-DM1强化治疗组相比曲妥珠单抗组,3年iDFS绝对获益提高了11.3%[14],是目前共识和指南推荐优选方案。

发布了文章

ScienceAdvances│王红霞团队研究揭示乳腺癌循环肿瘤细胞异质性

文章转载自:BioArt责编 | 酶美通过上皮-间充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 EMT)肿瘤细胞失去黏附能力,逐渐转变成间质表型,增强其干性、迁移转移能力和导致治疗抵抗的产生。肿瘤异质性作为肿瘤特征之一,是肿瘤恶性生长、侵袭转移、药物敏感性、预后等差异的根源。循环肿瘤细胞(CTCs)和散播肿瘤细胞( DTCs) 是引起肿瘤远处转移的“种子”,对于CTCs与DTCs异质性、EMT动态调控、高转移潜能亚群的研究是目前热点之一。2019年6月20日,Science Advances在线发表了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王红霞团队的研究成果“Epithelial-type systemic breast carcinoma cells with arestricted mesenchymal transition are a major source of metastasis”。研究表明肿瘤细胞EMT并非“全”或“无”的过程,更多肿瘤细胞处于EMT中间状态,呈现异质性特点;与间充质表型细胞(M,M/E)相比,以上皮细胞表型(E和E/M)为主细胞亚型具有更强的转移潜能;EPCAM+ CTCs和DTCs与远处转移及预后差显著相关。值得一提的是,这篇文章同时被选为本期杂志的亮点文章(Highlight)。肿瘤转移起始于单个肿瘤细胞或形成Cluster从原发病灶脱落、穿透血管进入血流。部分循环肿瘤细胞(CTCs)从血管中迁移、定居到远处脏器如肺、肝或骨髓,称为弥散性肿瘤细胞(DTCs)。但异种移植模型显示大部分CTCs转移效率低下,导致这种差异的原因目前尚不明了【1】。早期研究认为肿瘤细胞可以不同程度重演EMT,使其具更强迁移和侵袭能力,从而促进转移级联的初始步骤。然而在乳腺癌和胰腺癌动物模型研究中,该理论受到了挑战。2015年Nature 上两篇全文揭示:EMT参与肿瘤化疗抵抗的产生,但对肿瘤转移并非必需【2-3】。动物模型中乳腺肺转移的谱系追踪显示转移细胞的上皮表型起源【2】。 在最新的这项研究中,课题组通过BALB/c小鼠模型模拟肿瘤转移过程,成功分离培养26 个CTCs亚系与10个DTCs亚系,并对其EMT程度进行评分(0-400分)。观察到从E、E/M、M/E型到M型的表型高度异质性。通过核型分析证实所有这些CTCs亚型均来源于同一母代。E/M组的细胞代谢和增殖率明显高于M/E组,同时表现对内皮细胞、基质胶的高粘附性。间充质(M型)CTCs对临床化疗药物具有增强抵抗力。为研究不同EMT程度CTCs转移能力,E型、E/M型、M/E型、M型细胞重新经尾静脉注射入BALB/c小鼠体内。实验结果表明,与间充质表型细胞(M,M/E)相比,以上皮细胞表型(E和E/M)为主细胞亚型具有更强的转移诱导能力,且生存时间缩短。为验证EPCAM表达是否可作为有效的EMT临床样本检测替代标记,研究系统分析了 MBC模型中EPCAM表达与EMT表型的相关性,显示EPCAM强表达与较高EMT评分呈负相关(r=-0.728,p<0.001)。CTCs中EPCAM高水平表达与上皮表型相关。对乳腺癌术后原发肿瘤和相应淋巴结转移、肝转移、肺转移和骨转移标本IHC染色表明,与原发性肿瘤相比,转移病灶中EPCAM表达更高。进一步,研究人员通过差相富集与免疫荧光-染色体原位杂交(SE-iFISH)技术检测乳腺癌患者(III- IV期)CTCs和DTCs中EpCAM表达水平。采用单细胞DNA测序探寻EpCAM+和EpCAM− CTCs的全基因组拷贝数变化(CNVs),显示Tight junction (CLDN3, STRN, PTPN13), Mitoticcell cycle (CCNB1, SHB, EIF4EBP1, DUSP3, ABL1), Mammary gland epithelial celldifferentiation (ERBB4)和Mammary gland duct morphogenesis(GLI2,CSF1R)等调控信号的基因扩增,提示EpCAM+ CTCs在细胞粘附、增殖和上皮分化能力的增强。对提取基因差异分析显示两组亚群细胞中存在ERK1和ERK2级联调控改变,而ERK(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激活状态作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信号的关键整合分子,在诱导细胞增殖或进入EMT过程中发挥重要调控作用。进一步,研究人员评估了EPCAM表达水平与MBC患者的转移状态和疾病结局相关。MBC患者具有较高比例的间充质型CTCs和上皮型DTCs。EPCAM+ CTCs和DTCs与远处转移(骨和肺转移)显著相关,EPCAM+DTC比例可准确预测BC患者6个月生存率和总生存率;骨髓中DTCs的EPCAM阳性率高于15-20%可预测MBC患者总体生存率显著降低。尽管数量较少,但CTCs和DTCs被认为是转移起始细胞的主要来源,这不仅是一个重大的临床挑战,同时为临床提供宝贵的治疗机会。本项研究从形态学、分子和表型分析揭示了CTCs的EMT异质性,证实了CTCs上皮和间充质特征共存的特点。新出现的证据表明EMT很少是一种“全或无”的状况,相反肿瘤细胞通常采用混合EMT表型。对其他肿瘤如前列腺癌和膀胱癌的EMT表型研究显示,上皮型和间充质型肿瘤起始细胞具有复杂的互相依赖机制。上皮表型是具强转移能力肿瘤细胞的特征,而间充质表型与转移活性降低有关;间充质型细胞的存在加速并增强了上皮型细胞体外和体内转移能力的增强【4】。具上皮表型为主的CTCs对内皮细胞粘附能力增强促进其滞留和随后渗出,同时该亚型细胞增殖率的提高有助于在远处脏器定居导致转移。鉴于CTCs作为液体活检来获取肿瘤患者全身实时信息的临床应用,早期获FDA批准的CELLSEARCH 系统采用EPCAM作为特异性筛选的分子标记,考虑到EMT过程中EPCAM丢失的问题,该检测系统会低估肿瘤患者血液循环系统中CTCs的实际数量;然而从另一方面,根据此项研究结果,依赖EPCAM的CTCs/DTsC富集检测系统通过量化临床上具有高转移潜能的这部分亚系细胞,从而预测MBC和非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结局。德国慕尼黑大学Olivier Gires为本文共同通讯作者。刘啸和李军建为共同第一作者。

发布了文章

王红霞教授:免疫检查点封锁——乳腺癌治疗新策略(2)

文章转载自:中国医学论坛报今日肿瘤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中心 赵晗婷 王红霞传统观点认为乳腺癌是免疫原性弱肿瘤,但现在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免疫浸润在所有乳腺癌亚型中均有预后作用,在三阴性(TNBC)和HER2阳性乳腺癌中可预测临床疗效。最近有关转移性乳腺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临床试验已经显示其潜在的抗肿瘤活性,越来越多进行中的研究将有助于确定免疫靶向药物在乳腺癌治疗中的最终疗效。我们将近年来有关乳腺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临床试验结果作一解读。王红霞教授请点击“淋巴细胞免疫浸润与乳腺癌预后”阅读该部分内容不同乳腺癌亚型中肿瘤免疫浸润作用的差异在TN乳腺癌中,增加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所带来的临床获益已被不断证实。在一项涉及256例TN肿瘤研究中,当TIL被评定为一个连续变量,TIL每增加10%,无病生存期(disease-free survival,DFS)随之增长17%(HR 0.83; 95% CI, 0.71-0.98; P = .023),OS随之增长27%(HR 0.73; 95% CI, 0.54-0.98; P =0.035),这一发现也在后续研究中被陆续证实。接受过曲妥珠单抗治疗的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每增加10%TIL预后改善,并伴有远处复发降低(n=209; HR 0.77; 95% CI, 0.61- 0.98; P =0.02)。另一项研究表明在HER2阳性患者中,间质中TILs细胞每增加10%,OS随之增加18%(n=112; HR 0.82; 95% CI, 0.69-0.96)。虽然TN和HER2乳腺癌亚型均显示TIL每增加10%带来的临床获益,但在HR阳性乳腺癌患者中即使伴随LPBC却没有显示生存获益。在一项评估1078例HR阳性乳腺癌患者的研究中,LPBC既不能预测DFS改善(HR 0.89; 95%CI, 0.44-1.8; P =0.75),也不能预测OS改善(HR 1.2; 95%CI, 0.53-2.7; P =0.68)。在TN和HER2阳性乳腺癌中评估1型T细胞浸润也可预测临床结果改善。在927例TN乳腺癌患者中,CD8+T细胞浸润预测疾病特异性存活率(disease-specific survival,DSS)改善(HR 0.35; 95% CI, 0.23-0.54; P =0.001)。在HER2阳性乳腺癌中CD8+T细胞浸润存在虽然初步分析与预后获益无关,然而在曲妥珠单抗治疗的HER2阳性乳腺癌中,TBET+T细胞(一种支持CD8+T细胞增殖的Th1CD4+T细胞类型)浸润显示出可预测RFS改善(n=102; HR 4.76; 95% CI, 1.07-20; P =0.04)的价值。对于HR阳性肿瘤而言,只有一项研究表明CD8+T细胞浸润与改善乳腺癌特异性存活率相关(n=2456; HR 0.91; 95% CI, 0.77-1.11; P =0.046),但只有30%的HR阳性肿瘤存在这种浸润,且这一结果在其他研究中没有被证实。Th1型肿瘤浸润可预测TN和HER2阳性乳腺癌临床结果改善,但这些临床获益在HR阳性乳腺癌中没有一致发现。当评估FOXP3+浸润作为Th2调节性T细胞的标记物时,TN和HER2阳性亚型均显示较高(大于中位数)FOXP3+肿瘤浸润,但与预后无关。然而研究显示高FOXP3+浸润的HR阳性乳腺癌患者的生存更差。在148例HR阳性肿瘤中,高FOXP3+浸润与RFS降低(HR 2.20; 95% CI, 1.26-3.85; P =0.006)和OS降低(HR 2.57; 95% CI, 1.31-5.60, P =0.006)显著相关。尽管这一乳腺癌亚型没有显示其临床结果改善与TIL和Th1免疫浸润增加相关,但与FOXP3+浸润相关的预后变差提供了HR阳性亚型肿瘤免疫环境重要性的证据。不同乳腺癌亚型之间临床结果与免疫浸润的差异可能是由于亚型之间的固有差异。TN乳腺癌基因突变增加产生异常蛋白,导致免疫系统将其视作外来物,可能增加1型免疫浸润。此外,TN肿瘤B细胞基因信号增加,肿瘤靶向B细胞抗体产生增加可能加速抗体依赖性细胞毒作用(ADCC)和自然杀伤细胞(NK)的死亡。在HER2阳性乳腺癌中,免疫浸润增加与曲妥珠单抗治疗相关。曲妥珠通过ADCC和促进Th1肿瘤免疫环境增加HER2过表达肿瘤的免疫识别。无论原因,在TN和HER2阳性乳腺癌中高肿瘤免疫浸润表明原本高侵袭性、预后差的乳腺癌亚型也可有好的预后。与HER2阳性和TN肿瘤不同,HR阳性乳腺癌并没有显示出LPBC或1型T细胞浸润的相同临床益处。其中一个原因可能是雌激素受体的表达已经通过降低乳腺癌细胞中颗粒酶B和MHCII类抗原表达促进Th2免疫环境。在HR阳性乳腺癌中,肿瘤内高FOXP3浸润预测更坏的临床结果,因此研究降低调节性T细胞的治疗策略可以改善HR+乳腺癌的免疫治疗应答。治疗前系统评估TILs细胞状态并了解不同乳腺癌亚型中免疫浸润影响预后的特定因子有助于指导如何使用免疫治疗,以及如何与其他治疗方法联合。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death ligand 1 ,PD-L1)表达与乳腺癌预后、TIL浸润增加相关。在45例原发性乳腺癌中,89% PD-L1+和24%PD-L1-患者伴中度或扩散的TIL。15%PD-L1阴性乳腺癌发生远处转移,而PD-L1阳性患者均无转移。在一项5454名乳腺癌患者的研究中,PD-L1在TN和HER2阳性乳腺癌中过表达最多。此外,TNBC中161名患者细胞质PD-L1染色>5%与OS改善相关(HR 0.45; 95%CI, 0.24-0.9; P =0.035)。几项乳腺癌试验评价的PD-1和PD-L1均要求肿瘤PD-L1阳性,但初步试验结果表明,尽管数量很少,一些PD-L1阴性患者仍从临床试验中获益。我们需要更多乳腺癌研究来进一步理解PD-L1表达作为免疫检查点封锁应答预测指标的作用。

发布了文章

王红霞教授:免疫检查点封锁——乳腺癌治疗新策略

文章转载自:中国医学论坛报今日肿瘤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中心 赵晗婷 王红霞专家简介:王红霞,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中心中心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导。从事肿瘤临床工作20多年,主要研究方向为乳腺癌和胰腺癌的研究与精准诊治。擅长乳腺癌、前列腺癌、胆胰肿瘤及神经内分泌肿瘤等综合性个体化诊治。传统观点认为乳腺癌是免疫原性弱肿瘤,但现在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免疫浸润在所有乳腺癌亚型中均有预后作用,在三阴性(TNBC)和HER2阳性乳腺癌中可预测临床疗效。最近有关转移性乳腺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临床试验已经显示其潜在的抗肿瘤活性,越来越多进行中的研究将有助于确定免疫靶向药物在乳腺癌治疗中的最终疗效。我们将近年来有关乳腺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临床试验结果作一解读。介绍乳腺癌是一复杂的高度异质性疾病。在过去十年中,针对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HER2)阳性乳腺癌和激素受体(HR)阳性乳腺癌的靶向药物已取得重要进展。但原发和继发性耐药的产生,使我们迫切需要新的治疗选择。对乳腺肿瘤免疫环境相互作用和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性质和作用的深入了解促进了乳腺癌免疫治疗方法临床研究的发展。免疫细胞浸润,尤其1型免疫细胞对于消除肿瘤是必需的,在许多不同肿瘤类型包括结肠癌、卵巢癌和肺癌中预测预后的改善。过去通常认为免疫环境对于乳腺癌是不重要的,因为相比其他肿瘤如黑色素瘤,乳腺癌免疫原性较弱。但是,多方面证据表明TIL细胞的数量和组成对乳腺癌治疗反应性和预后改善都是至关重要的。在大量辅助和新辅助乳腺癌临床试验中,尤其高度侵袭性TNBC和HER2阳性亚型中,治疗前高TILs已成为预后良好的生物标志。了解基础免疫环境可促进理性实验设计评估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和其他治疗方案的组合,使更多乳腺癌亚型受益。肿瘤免疫环境定义为两种免疫系统细胞的存在,一种是固有免疫系统,包括树突细胞、巨噬细胞和嗜中性粒细胞;另一种是适应性免疫系统,包括B和T淋巴细胞。抗肿瘤的1型免疫通过细胞因子分泌产生,如肿瘤坏死因子α(TNF-a)和干扰素γ(IFNγ)。1型反应触发肿瘤浸润的抗原提呈细胞(APC)增加抗原提呈,释放1型CD4+辅助T细胞(Th1),增加1型CD8+淋巴毒T细胞(CTL)作用,从而进一步招募针对肿瘤的1型免疫应答,这一作用对于消除肿瘤是必要的。然而与此同时,乳腺癌中通常产生2型抗炎症反应。2型免疫应答促进增殖信号,保护血管生成,并通过释放细胞因子IL-10和IL-4减弱CD8+T细胞作用。2型CD4+辅助T细胞(Th2),包括表达FOXP3(Forkhead box P3)的CD4+T细胞,在抑制CTL功能和维持2型肿瘤免疫环境中至关重要。因此在乳腺癌中,触发的免疫应答类型和幅度对确定临床结果很重要。淋巴细胞免疫浸润与乳腺癌预后淋巴细胞浸润增加在早期良性导管增生中即可发现,在导管原位癌中进一步增加,在浸润性乳腺癌中达最高。在接受新辅助化疗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中,具有>50%的淋巴细胞浸润的(LPBC)患者比较低免疫浸润肿瘤患者更易取得病理完全缓解(pCR)。在一项1058例乳腺癌的研究中,40%LPBC患者达到pCR(odds ratio 1.38; 95% CI, 1.08-1.78; P=0.012),而仅7%肿瘤无淋巴细胞浸润的患者达到pCR。一项1334例乳腺癌患者的研究表明,肿瘤中CD8+T淋巴细胞的增加也与预后改善有关(HR 0.55; 95% CI, 0.39-0.78; P=0.001)。但是,高FOXP3+T细胞浸润与不良预后相关。与肿瘤低FOXP3+淋巴细胞浸润患者相比,高FOXP3+浸润(平均15个/高倍视野以上)的患者无复发生存率(relapse-free survival,RFS)降低(HR 1.58; 95% CI, 1.01-2.47; P =0.04),总生存期也降低(HR 1.62; 95% CI, 0.96-2.74; P =0.07)。淋巴细胞的存在,尤其是肿瘤内1型T淋巴细胞浸润的临床结果在不同乳腺癌亚型中存在很大差异。未完待续,敬请关注~!

努力加载中

关注

挂号

问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