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点滴滴,为了您的健康打开
关注数内容数
9116

贺丽霞

乌镇互联网医院

全部动态
文章
视频
回答
全部
高血压
心梗
心肌梗
糖尿病
心肌梗死
心衰
脑梗
动脉粥样硬化
心力衰竭
脑梗死

发布了文章

“阳”了后心血管疾病患者咨询最多的11个问题!从防护到用药,答案都在这里

01心血管疾病患者,感染过后还有必要打疫苗吗? 新冠患者阳性转阴2周后,机体已经产生了抗体,一般抗体会维持3~6个月的时间。排除病毒发生变异的情况,在此期间感染的概率很小,但是在6个月以后还是建议接种新冠疫苗,接种后可提高对病毒的抵抗能力,即使是感染,症状也会相对较轻一些,重症发生率也会相对更低。 对心血管疾病患者来说,新冠易导致基础病加重,高血压、冠心病、心房颤动、心衰等慢性心血管疾病患者,只要处于疾病稳定期,建议尽早接种疫苗。 对疫苗过敏者及不稳定心衰、肾衰、高血压恶化加重期和发烧的患者不能接种。 02退烧药是一发烧就要吃吗? 没有基础病且身体状况良好的人,若体温不超过38.5℃,不建议用退烧药。感染科医生建议,这部分人可以多补充水分、多吃水果、蔬菜等富含维生素的食物,或使用中成药和物理降温达到退烧的目的。若是体温达到38.5℃以上,建议尽早使用退烧药。 而对于存在高血压、冠心病、心肌缺血、心衰等基础疾病患者,可适当提前用药,发烧达38℃就建议使用退烧药,避免因高烧引起血压升高、心率增快等诱发心肌缺血和心衰加重等病情恶化情况发生。 03  感染期间,还能吃降压药吗? 感染后降压药不能停!病毒感染后,通常会出现交感神经兴奋,心跳加快,血压升高等症状,甚至本来血压控制很好的患者也会出现血压波动。这种情况下,不仅不能停药,还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调药、加药,以免因血压不稳定导致出血性卒中、主动脉夹层、心衰等恶性心脑血管事件。 04“血压160/107mmHg,我能打疫苗加强针吗?” 高血压、心脏病、慢性心衰等心血管疾病患者接种疫苗均可获益,但上文提到对疫苗过敏、不稳定心衰、肾衰、高血压恶化加重期的患者不能接种。血压160/107mmHg处于比较高的水平,建议先做降压调整,将血压控制达标后再接种疫苗。 05感染后都说要多喝水,但心衰患者要格外注意! 感染后,多喝水能促使病毒产物代谢,有利于缩短病程,如果同时患有心衰,还是要以心衰管理为重。 心衰患者是否需要多喝水,要看患者的耐受情况以及病情的严重程度。 若是病情稳定,心功能较好,在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增加一些饮水量。 但若是病情较重的患者,如短距离行走就会出现心慌、气短、心跳快,腿部有浮肿等的患者,不建议多饮水,这会加重心脏负担,导致病情更加难以控制。 严重心衰每天饮水量应该控制在1500毫升以下,甚至更少。 06  退烧药会对冠脉支架产生影响吗? 常用退烧药如对乙酰氨基酚片不会对植入支架的患者造成影响,可以放心使用,但该药不能用于合并有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 07  感染后,总是感觉心慌,怎么办? 首先要排除对于新冠病毒恐慌、焦虑等心理的影响,另外咳嗽、发烧等也可能引起心慌。若是心慌症状严重或是自身有器质性心脏疾病的情况下,应引起重视,可以到医院做心电图等检查。 08  感染后需要吃消炎药吗? 感染后不建议服用消炎药,阿莫西林、头孢类抗生素均没有抗病毒感染作用。合并血白细胞,降钙素原和高敏C反应蛋白升高、咳黄脓痰、肺部细菌感染者,应该在医师指导下应用抗菌药物。无发烧,症状轻或没有症状的阳性感染者可以不吃药。 09  “我刚刚做完支架,就感染新冠了,可怎么办?” 目前新冠病毒的主要特点是感染性强,致病性弱,所以不要过分紧张。但是要注意规律服用双联抗血小板药物、调脂药等,不要停药。如果出现发烧导致血压升高、心率加快等症状,必要时可咨询医生调药、加药,精神放松比较重要。 10  什么情况下要尽快就医? 感染新冠后,如果心衰加重,气短明显,浮肿应该及时就医,心绞痛恶化、次数增多、时间延长或血压明显升高等,均应尽快就医,以免严重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 11  心血管疾病患者如何积极预防新冠? 心血管疾病患者与其他人接触时,更要注意保持安全距离,双方都佩戴好口罩。 平时室内注意通风,但最好开一侧窗户,不要形成空气对流,以防受凉。 同时,应提高机体免疫力,进食优选富含优质蛋白低脂的食物,多吃蔬菜和水果,减少盐的摄入。量力而行,适当多活动,避免劳累。精神放松,不要恐惧新冠,避免紧张焦虑,保证充足的睡眠。如果没有禁忌证,应积极接种新冠疫苗。 再次强调:如果感染了新冠,原有心血管疾病加重恶化,应该尽快咨询医生,尽早就医,避免严重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

发布了文章

血压、血脂、血糖“偏高”有害吗?怎么办?

常有人问,我的血压、血脂、血糖都在正常范围内,但是偏高,有害处吗?先说说血压吧:对于健康人而言,正常血压是低于120/80mmHg,超过这个数值就算偏高了。如果血压超过140/90mmHg就算高血压了。研究发现,当血压超过115/75mmHg时发生心脑血管并发症的风险就会逐渐增加。所以只要血压偏高就会对心脑血管产生不利影响。所以说,对于没有高血压的健康人,同样应该关注血压,并努力把自己血压维持在120/80mmHg以下。通过合理膳食、规律运动、维持理想体重、少吃盐、生活规律等措施,有助于避免血压升高。对于没有心脑血管疾病、慢性肾病或糖尿病者,如果血压不超过140/90mmHg,不需要应用降压药物。如果患有上述疾病,则应咨询医生,多数人应该应用药物将血压控制在130/80mmHg以下。实际上,血压为139mmHg与血压为141mmHg时,发生心脑血管病变的风险并无本质差别。将140/90mmHg作为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存在一定主观性。这个数值不是绝对的。因此不要以为血压没有超过140/90mmHg就不需要关注血压。再说说血脂:各项血脂指标中最重要的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胆固醇是形成动脉粥样斑块的主要“原料”,而动脉粥样斑块是发生心梗、脑梗的基础。胆固醇越高就越容易形成动脉粥样斑块,也就越容易发生心梗、脑梗。所以说在一定范围内,低密度脂蛋白低一些更好。虽然从化验单上看你的胆固醇还在正常范围内,但是这不等于你的心脑血管就是安全的,特别是同时存在高血压、糖尿病、吸烟等危险因素时,更容易发生心脑血管病,因此胆固醇应该控制的更低一些。所以,胆固醇“偏高”当然是有害的,应该积极控制。特别特别强调的是:不要以为你的胆固醇在“正常范围”内就高枕无忧,化验单上胆固醇的正常值范围没有参考价值,高不高要由医生判断!血糖同样如此。健康人的空腹血糖为3.9-6.1mmol/L,如果超过6.1mmol/L就算血糖增高(实际上空腹血糖超过5.6mmol/L就算偏高了),但只有≥7.0mmol/L才能诊断糖尿病。当空腹血糖处于6.1-6.9mmol/L范围内时称作空腹血糖受损,在专业领域将其视为糖尿病前期,意思是说如果不及时处理,将来很可能会发展为糖尿病。健康人餐后血糖会高于空腹血糖,但不会超过7.8mmol/L。当餐后血糖≥11.1mmol/L后才能诊断糖尿病。当餐后血糖处于7.8-11.0mmol/L之间时,称为糖耐量受损,这也属于糖尿病前期,是未来发生糖尿病的高危人群。应该加强预防,应该认真对待,以免发展成为糖尿病。如果继续山吃海喝、继续懒得运动、继续大腹便便,血糖就会继续升高,很可能在几年之后发展成为糖尿病,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也会随之增高。所以说,血压、血脂、血糖“正常偏高”就会对身体产生危害了,就应该充分重视起来,把心脑血管病的风险降到最低水平。怎么重视?这些指标偏高怎么办?两句话:“少吃多动减体重,戒烟限酒心轻松”!

发布了文章

防心血管病,仅需了解四点!欧洲指南患者版

8月26日,在2022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年会上,首个心血管疾病预防指南患者版本露面。这份指南围绕了三部分进行了阐述:如何判断未来10年心血管病风险,如何改变生活习惯以降低风险,以及根据当前风险水平对应地可能需要哪些治疗。指南指出:1.无论风险如何,每个人均应远离烟草,遵循有关营养、体重管理和身体活动的建议,并控制血压。2.所有年龄段的成年人,都应以每周至少150~300分钟的中等强度或75~150分钟高强度体育锻炼为目标。每个人尽可能保持活跃,动就比不动好。3.健康饮食是心脏健康的基础,建议采用地中海或类似饮食。这意味着用富含不饱和脂肪的驶入代替高脂食物(如摄入橄榄油、鳄梨,而少吃快餐、红肉);减少食盐的摄入;多吃全谷物、水果、蔬菜和坚果;每周至少吃一次鱼;每周饮酒不超过100g;少吃糖。4.实现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控制目标:通过改善生活方式和必要的药物治疗达到血压、血脂控制目标。估计10年心血管病风险和终生风险,以及可能患有的其他疾病,及患者个人意愿,个体化管控血压与血脂。对于大多数服用降压药患者,如可耐受,理想收缩压目标为<130mmHg,舒张压<80mmHg。对于高危人群,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1.8mmol/L,极高危人群LDL-C<1.4mmol/L。对于糖尿病患者,大多数成人降糖目标为糖化血红蛋白<7.0%。二甲双胍是多数无心血管病糖尿病患者的一线治疗药物;对于合并心血管病的糖尿病患者,推荐使用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RA)和钠葡萄糖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i)。ESC主席指出,作为医务人员,希望看到患者积极参与相关诊疗决策,以更好沟通,制定这份患者指南是提高健康素养做好患者教育的途径。

发布了文章

有心梗,该怎么治最好?

问:有心梗,该怎么治最好?答:心肌梗死的治疗分为急性期的治疗和慢性期的治疗,两个时期的治疗都能做到及时、规范,就是最好的治疗方法。急性期,冠脉血管被堵住了,首要的治疗就是尽早打通血管,用的方法主要是两种:做介入放支架,或者用药物把血栓化开,就是溶栓。支架是目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最有效的方法,在急性期尽早开通血管,恢复血流,不但可挽救生命,还能挽救即将坏死的心肌。慢性期的治疗,主要针对以下几个问题:一是让生活健康起来,戒烟、戒酒、在医生指导下运动、健康饮食、放松心情等。其二,所有得了心梗的人,只要没有禁忌症且可以耐受,都需要吃他汀和抗血小板药物。这两类药物都是为了预防心梗再发。其三,其他药物,比如预防心衰的药物也要根据医嘱使用。总之,急性期要着眼于快速打开血管,慢性期要预防再次心梗和心衰

发布了文章

有心梗,该怎么治最好?

问:有心梗,该怎么治最好?答:心肌梗死的治疗分为急性期的治疗和慢性期的治疗,两个时期的治疗都能做到及时、规范,就是最好的治疗方法。急性期,冠脉血管被堵住了,首要的治疗就是尽早打通血管,用的方法主要是两种:做介入放支架,或者用药物把血栓化开,就是溶栓。支架是目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最有效的方法,在急性期尽早开通血管,恢复血流,不但可挽救生命,还能挽救即将坏死的心肌。慢性期的治疗,主要针对以下几个问题:一是让生活健康起来,戒烟、戒酒、在医生指导下运动、健康饮食、放松心情等。其二,所有得了心梗的人,只要没有禁忌症且可以耐受,都需要吃他汀和抗血小板药物。这两类药物都是为了预防心梗再发。其三,其他药物,比如预防心衰的药物也要根据医嘱使用。总之,急性期要着眼于快速打开血管,慢性期要预防再次心梗和心衰

发布了文章

血管是如何堵塞的?如何有效预防血管堵塞?

我们总能听说谁谁谁脑梗了,谁谁谁心梗了。可是您知道这血管是如何一步一步地堵塞的吗?咱们家下水道堵塞,也是一步一步的,从最初的畅通无阻,到逐渐堆积垃圾,管腔变细,再到水流不畅,最后到小水道堵塞。我们的血管和这个道理相似,但我们的血管并不是从0%到1%......50%......95%96%97%98%99%100%堵塞的。我们的血管,开始的时候是逐渐从1%一步一步到70-80%。可是当血管狭窄达到70-80%的时候,大部分情况下,都是直接到100%堵塞的,所以很多人没能及时发现,最终发生心梗脑梗。1    是什么堵塞了血管? 血管里面的垃圾,我们叫斑块,或者更准确地叫“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顾名思义,动脉就是动脉血管;粥样就是从外表看像粥一样,指的是形状;硬化是指这些斑块很硬,指的是质地。 堵塞我们血管的就是这些“动脉粥样硬化”。 2   那么这些动脉粥样硬化是怎么形成的呢? 有人说,是大鱼大肉吃多了,有人说不是肉吃多了,是反式脂肪酸吃多了,还有人说这就是遗传导致的。 其实,导致我们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原因并不是唯一的,没有说唯一的一个原因就会导致了动脉粥样硬化。 比如随着我们年龄的增加,我们的血管都会变硬,所以本身年龄增加就是血管堵塞的一个高危因素。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看到的心肌梗死和脑梗死的人大多数是年龄偏大的人。 当然,年龄不是唯一因素,就好比中青年人也会心梗也会脑梗一样。另一个因素就是遗传,父母中年前就发生过心肌梗死或脑梗死的人,子女发生心肌梗死或脑梗死的风险也会增加。 但年龄和遗传,就好比下水管道用的时间久了,以及本身管道质量有问题,这都是我们无法改变的因素。 我们主要说说能够改变的因素。 我们出生后,血管都是光滑的,富有弹性的,可是每个人的生活方式不一样,生活习惯不一样,这是导致我们血管最终会不会堵塞的主要原因。 在上述年龄和遗传因素同等条件下,如果一个人能健康生活,那么他的血管就不容易堵塞,或不会堵塞;如果一个人的生活不健康,那么他的血管就容易堵塞。 同样的年龄的同样的遗传基因的两个人,张三从小就吃得健康,营养均衡,多蔬菜蔬菜,也吃杂粮粗粮,低盐低油低糖,适当的坚果奶制品。张四从小喜欢油炸食品,爱喝碳酸饮料,不爱吃水果蔬菜,高盐高油高糖,爱吃各种零食,后来还学会了抽烟喝酒。 张四的生活方式,就会加速加剧加重血管里斑块的形成,也就是加重动脉粥样硬化。不管是胡吃海喝、不运动、抽烟喝酒、肥胖、熬夜等等生活不健康的方式,任何一条都会加快血管堵塞。那么这些因素越多,越容易加剧血管堵塞。 结果30岁的时候,张三没有任何问题,体重正常,没有三高;张四血压、血糖、血脂都出了问题,身体肥胖。 40岁的时候,张三身体依然健康,没有出现任何问题;可是张四不但出现了三高,而且心血管堵塞了,脑梗了,偏瘫了。 同样的年龄,同样的基因,结果完全不同,原因就在生活不一样。 3    第二次机会,张四没有把握住 其实在30岁的时候,如果张四能及时发现问题,重视问题,如果能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比如把烟酒戒了,开始健康饮食,开始坚持运动,控制体重,那么血管斑块就不会长的那么快。 更主要的是,当张四发现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的时候,张四觉得无所谓,反正没有症状,就不愿意吃药控制。 三高之所以被称为心血管堵塞的罪魁祸首,就是因为三高任何一个疾病,都会加重加速血管斑块,最终导致血管堵塞。 所以我们一直不遗余力地科普,重视三高,控制三高。 10年的三高,张四没有好好控制,也是张四最终心血管堵塞的主要原因。 4   不要错过最后一道防线 大部分的血管堵塞其实还是有预兆的,有人说了是看脸、看鼻子、看眼睛、看印堂? 当然都不是! 全身都有血管,血管理论上都会堵塞,不同部位堵塞的预兆并不一样。 我们最为关心的心血管堵塞,其实预兆就是心绞痛;脑血管堵塞,就是一些中风先兆,四肢力量不对称,走路偏斜,口眼歪斜等等,或者体检发现严重的颈动脉斑块,或心脏房颤等,也是脑梗死的预兆。 张四在脑梗前,就出现过走路不稳,可是他也没当回事,还是没有去就诊,直到偏瘫失语才去了医院...... 血管斑块发展到70-80%的时候,有可能会在大量抽烟喝酒,剧烈运动、熬夜、寒冷刺激、血压血糖血脂过高等等刺激下,斑块破裂形成血栓。从70-80%的狭窄直接堵塞100%。 所以有症状的时候,说明血管已经非常严重的狭窄了。 5   预防才是关键 说了上面这么多,其实就是为了说一件事,那就是预防。 上面我们已经说清楚了,血管堵塞的原因,那么治病求因,去除原因就是预防的办法。 我们要学习张三,从小开始健康生活,健康饮食,坚持运动,不要熬夜,控制体重。这些都是预防血管堵塞的基础。 我们不要学习张四,不重视三高,不控制三高。我们成年后要年年去测测自己的血压血糖血脂,看看有没有三高,如果发现了三高,必须积极正规的控制三高。否则血管堵塞的风险就会大大增加。 最后,我们不管是有心血管斑块,颈动脉斑块还是房颤,都应该正规治疗,以免斑块破裂发生血栓,堵塞血管。 总之,血管堵塞大部分的原因是我们自身原因造成的,我们也能通过健康生活+控制三高预防血管堵塞。

发布了文章

心内科医生总结心梗来临,最怕你做的10件事!

在心梗面前,任何一步都有可能走错,而走错一步,就可能抱憾终生。看看心内科医生总结的突发心梗最怕患者做的10件事,每个人都应该牢记!医生总结心梗来临,最怕你做10件事!江苏省泰兴市人民医院心内科副主任耿宝玉、联勤保障部队第983医院心血管科副主任医师王星提醒,突发心梗,医生最怕患者做的10件事!1出现胸痛,觉得没多大事耿宝玉医生指出,曾接诊过一位老年患者,出现胸痛后,先是自己在家观察和处理,过了9小时还没缓解,才赶往医院。医生马上进行了急诊手术,命是保住了,但因为太迟来就诊,心脏功能已经严重受损。术后,她反复出现心衰,生活质量明显下降。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每耽误一分钟,就意味着更多心肌细胞坏死[1]。2深呼吸和用力咳嗽王星医生表示,发生心肌梗死的时候,是因为心脏血管突然发生血栓,突然堵塞了。深呼吸和使劲用力咳嗽并不会打通血管,并不会改善缺血。更不会因为咳嗽了,心脏就不会室颤,不会骤停。相反,当发生心肌梗死后,心脏局部缺血坏死,心脏处在极度疲劳状态,需要绝对休息,以减轻心脏负担。这时候深呼吸用力咳嗽,只能是增加体力消耗,增加心脏负担,无疑是会加重心肌梗死的病情,甚至加速死亡。所以,当发生心肌梗死的时候,不能深呼吸或用力咳嗽[2]。3用力拍打胳膊急救王星医生指出,心肌梗死发生的时候,心脏随时可能罢工,随时会停跳。这时候心脏要绝对休息,任何动作,都可能会加重心脏负担,加速死亡。用力的行为,更是不可取的,更会加剧病情。所以,心肌梗死的时候,用力拍打胳膊,不但不会自救,而且会造成致命危险[2]。4进行十指放血王星医生指出,心肌梗死是心脏血管血栓堵塞,通过十指放血是无法融化血栓,无法开通血管的。所以,心肌梗死发生时,十指放血只会耽误更多的时间[2]。5没有检查,就吃阿司匹林王星医生提醒,在120给患者做心电图之前,谁也无法准确判断胸痛是不是心肌梗死。因为胸痛可能是主动脉夹层、肺栓塞、气胸等疾病。如果是由于主动脉夹层导致胸痛,那么这时候吃了阿司匹林,无疑会加重大血管出现,加速死亡。所以,只有等120医生做完心电图,确诊心肌梗死后,才能吃阿司匹林。而不能在确诊前就给予阿司匹林,以免错误治疗[2]。6找身份证、医保卡和钱有些传言说:没有钱,没有身份证,没有医保卡,到医院不给治。错!这是谣言。突发急性心梗后,如果去找钱找身份证,会耽误时间。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医院有绿色通道,可以先抢救,先治疗,再缴费,再办手续[2]。7非要自己开车去医院耿宝玉医生指出,曾有患者胸痛2小时后到家附近的卫生院就诊,心电图提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室性早搏”。医生建议他们赶紧乘坐120救护车赶往医院抢救,家人不听劝告,自己开私家车送院,途中病人突然发生室颤,不幸死亡。心梗发生后,一旦再出现恶性心律失常,患者很难自救。120救护车上有专业的急救设备和经验丰富的急救人员,是送院途中的生命保障。因此,胸痛发生后,一定要优先呼叫120,乘坐救护车送院[1]。8去医院“挑三拣四”耿宝玉医生指出,有一位患者胸痛3小时后就诊,心电图诊断“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房室传导阻滞”。医生建议他立即住院抢救,但因为有亲戚在省城大医院,他们不听劝告,执意开私家车赶往省城。结果途中死亡,十足可惜!记住,明确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后,快速救治是关键。此时切莫挑三拣四、舍近求远,必须以最快速度到最近的有救治能力的医院抢救。如果当地有胸痛中心,最好去胸痛中心就诊[1]。9“傻傻”在门诊等半天耿宝玉医生表示,有患者胸痛3小时后来医院看病,坚持挂门诊,在门诊三楼候诊时,突发恶性心律失常(室颤)。医护人员马上抢救,电击复律,但她最终还是没挺过来。事后证实,她患的是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心梗等不起,务必看急诊!大点的医院,急诊科都有急性胸痛的快速急救绿色通道。尤其是设立了胸痛中心的医院,往往要求10分钟内完成首份心电图检查,20分钟内完成心梗三项的检测,30分钟内完成CT检查。绿色通道,才能帮你争分夺秒[1]!10手术前犹豫不肯放支架“可怕的心脏支架,坑害了多少人!”网上流传着很多这样的文章。很多人听信了谣言,对心脏支架很排斥,发生心梗后无论如何不肯植入,最终失去生命。耿宝玉医生指出,心肌梗死发生后,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进行急诊心脏介入手术,迅速开通闭塞的冠状动脉,使心肌恢复持续的血液供应。所以,一旦被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医生建议你静脉溶栓或者行急诊介入手术时,一定要举双手赞成,毫不犹豫地爽快答应[1]!这些心梗预兆,要警惕!上海市胸科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施鸿毓于2018年指出,心肌梗死致死率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一些不典型的先兆症状没有得到患者重视,等到突然发病,救治不及时就容易造成致命危险,所以及时识别急性心肌梗死的先兆症状很重要。急性心肌梗死的先兆症状多在发病前1周出现,少数甚至可能提前数周,约40%的病人发生于梗死前1~2天,有的病人可以反复发作。其主要表现为:1、心绞痛发作频率加快,而且痛疼加重;2、心绞痛持续时间延长,伴出冷汗、恶心、呕吐等;3、心绞痛诱因改变,更易发作,在休息时也会发作;4、原来可缓解疼痛的方式失效;5、发作时伴心跳缓慢或心动过速、休克、晕厥等。发生了心梗该怎么办?要牢记两个“120”:及时拨打“120急救电话”,把握黄金救治“120分钟”,如果患者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心肌就会出现不可逆的坏死[3]。记住6点,远离心梗!预防才是最好的治疗。王星医生指出:做到以下6点,有效预防心绞痛和心肌梗死[4]。1监测血压、血糖、心率  不能忘记监测血压、血糖和心率。过高的心率、过高的血糖、过快的心率都会增加心绞痛、心肌梗死的风险。2规律吃药  任何停药或换药,都有心绞痛或心肌梗死的风险。不管是控制三高的药物,还是心血管相关的药物,比如阿司匹林和他汀,都应该规律服药,千万不要觉得自己病情稳定就不用吃药了。3不要熬夜长期的熬夜会导致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免疫力下降,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每年心血管猝死的患者中,很多都是熬夜熬出来的。4吃得健康不健康的饮食不利于血压血糖血脂体重的控制,会增加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的风险。1)吃得不宜过多暴饮暴食,本身就会导致胃肠不适,同时回心血流减少,加之增加心脏负担,这些因素交织在一起,会诱发心肌缺血心绞痛,甚至暴饮暴食会直接诱发心肌梗死发生。2)吃得营养健康心血管朋友的饮食健康,是一个持久战。只有自觉自律的人,才能改掉高油高盐高精细粮,逐渐养成低盐低油低糖,多蔬菜、水果、粗粮杂粮,适当瘦肉、鱼肉、牛奶、坚果的健康饮食。5适当活动长期不活动,会导致血压、血糖、血脂更高,体重更胖;加之血液循环也会减慢,更容易发生心绞痛或者诱发血栓,引发心肌梗死。一定记得每天出去走走,活动活动;可以一周3-5次,每次30分钟以上。6好的心态  研究发现愤怒可以使我们的心脏病风险在2小时内上升7.5倍;焦虑使心脏病发作风险增加9.5倍。所以自己得想办法调整心态,找点事情做,不能总闲着:做饭、拖地、下棋、听听歌曲、看看相声小品、写毛笔字、录点小视频等等,都可以调节自己的心态。

发布了文章

心衰患者门诊治疗注意事项

1  大部分心衰患者治疗过程中需要长期用利尿剂并补充电解质,为了治疗的安全性,需要您每月复查血电解质1-2次,维持血钾4.0-5.0mmol/L。2  收缩性心力衰竭病人,也就是左室EF降低的病人(如扩张型心肌病,冠心病并发心力衰竭,部分高血压并发心力衰竭),需要用调节心率的阝阻滞剂(如美托洛尔缓释片或富马酸比索洛尔等),这类药物会帮助心衰病人改善长期预后,但需要小剂量开始用药,治疗过程中每2一4周,由心内科大夫,最好是心衰专科大夫根据血压,心率调节药物的剂量,加量节奏过快可能会短期内加重心衰症状。  所以,心衰病人在初始治疗的6-12个月以内,需要每2-4周随诊,由心内科大夫,最好是心衰专科大夫调节药物剂量,以达到安全有效的治疗目的。3  同时,收缩性心力衰竭病人所需的普利类或沙坦类,或沙库巴曲缬沙坦的剂量调节,也需要类似调节过程。4  心衰病人定期随诊内容还包括血化验的肝肾功能,血脂,血糖等。  上述药物调节过程中,需每次复查心电图,必要时需做24小时动态心电图,每1-3个月复查心脏超声。5  日常生活中心衰病人要控制饮水量,以减轻心脏的工作负担(饮水量包括水湯粥等)。一般要求饮水量比治疗前每天减少1/4至1/3,要避免体重短期内增加。6  心脏是人体的发动机,发生了心力衰竭是生命过程中强烈的预警信号,因此,心衰病人在规范治疗的同时要注意休息,避免劳累,避免感染(最常见的是呼吸道感染),争取心脏功能能稳定,改善,恢复。  心脏功能逐步改善并基本恢复正常以后,可逐步增加活动量,回归基本正常的生活7  经过较长期的抗心衰治疗,即使心脏超声反映心脏功能基本恢复,也不能自行停用所有抗心衰治疗药物,以免心衰复发加重。  而应咨询心内科,最好是心衰专科大夫,哪些抗心衰药物可以减量或者停用,哪些抗心衰药物需要长期用,甚至终身服用。8  同时,即使经过长期治疗,心脏超声反映心脏功能型态基本恢复正常,也应每年心内科大夫,最好心衰专科大夫随诊1-2次。

发布了文章

颈动脉斑块能够缩小或者消退吗?有可能!

近年来,随着健康查体的普遍开展,很多没有任何临床症状的人被检查出颈动脉斑块。颈动脉斑块有什么意义呢?实际上,无论冠状动脉、颅内动脉、还是四肢动脉,实际上都属于一套管路系统。如果颈动脉发生了明显的动脉粥样硬化,往往提示全身其他部位的动脉也存在粥样斑块的可能。颈动脉位置表浅、检查方便,被视为反映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的一个“窗口”。发生颈动脉斑块后能够缩小吗?回答是肯定的:只要在医生指导下坚持合理治疗,部分斑块可以缩小甚至完全消退。那么,如何使颈动脉斑块缩小甚至消退呢?首先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降低胆固醇水平。我多次强调,胆固醇是形成动脉斑块的主要原料,没有胆固醇就没有动脉斑块,也就难以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例如心肌梗死和脑梗死)。有效降低胆固醇水平,可以预防或延缓斑块的发生发展。如果胆固醇降低幅度足够大、水平足够低,已经形成的斑块完全可能缩小甚至消失。前些年国外进行了一项名为ASTEROID的研究,结果发现,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53%,有78%的患者斑块实现了逆转。另一项名为SATURN的研究也发现,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到1.6mmol/L,冠状动脉斑块出现明显缩小。类似的研究还有很多。要想实现斑块缩小或逆转,首先要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即控制饮食、改善饮食结构、增加运动、减轻体重、戒烟限酒,这些措施是防止斑块进一步增长或增多的有效方法;第二,若患有高血压或糖尿病,还要积极合理的控制血压血糖。高血压和糖尿病都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重要因素。高血压患者应将血压控制在140/90mmHg以下,如果耐受良好的话还可以降到130/80mmHg以下。糖尿病患者要在医生指导下将血糖控制好。第三,应用他汀类药物治疗。他汀可以抑制胆固醇合成,降低血液中胆固醇水平,从而防止斑块的增长。血液中胆固醇水平越低,斑块就越不容易增长。当胆固醇低到一定程度时,部分患者的斑块可以缩小。不过,并不是所有发生颈动脉斑块的人都需要应用他汀。如果斑块很大,使得颈动脉出现明显狭窄(堵塞血管超过50%),应该及时接受他汀治疗。如果颈动脉没有明显狭窄、或者仅出现轻度狭窄,则需要在医生指导下,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特别是胆固醇水平确定是否需要他汀治疗。不经医生指导、自行服药的做法也是不对的。 近年来,我们有了更多种类的降胆固醇药物,比如依折麦布、依洛尤单抗、阿利西尤单抗等。后两种药具有更为强大的降胆固醇作用,可以大幅度降低胆固醇水平,有助于实现斑块的缩小。 总的来讲,降胆固醇是硬道理,无论颈动脉斑块还是冠状动脉斑块,只要把胆固醇降到足够低的水平就可以有效防止斑块进一步增大,部分斑块还可以逐渐缩小。

发布了文章

夏天血压偏低,咋办?用不用治疗?降压药用不用减量?

夏天气温高、出汗多、皮肤血管扩张,很多人的血压比冬春季节会偏低一些。是否需要处理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如果一个人平时身体健康,没有高血压、没有吃降压药,夏季出现血压偏低、但是没有不舒服的感觉,无需特殊处理。如果有头晕、乏力、眼前发黑等不适,需要注意补充水分、适量增加食盐摄入、尽量避免高温环境。 如果以前患有高血压、正在服用降压药物治疗,夏季出现血压偏低并伴乏力、困倦、头晕、眼前发黑等不适,需要咨询医生,决定是否需要减小降压药物剂量。 需要注意的是,天气转暖之后,有些人白天血压有所下降,但夜间血压反而有所升高(在空调的房间尤为常见)。因此在准备调整用药剂量或种类之前需要观察夜间血压(早晨、中午、晚上自己在家测量并记录血压,或者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若发现夜间血压较前增高,不应减小药物剂量,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适当调整用药时间(尝试改为晚上睡前吃药),使得昼夜血压都能得到良好控制。

发布了文章

50%心梗、心衰与高血压有关,62岁男子拒吃药后悔莫及

前些天,62岁的老李因为反复胸闷、心悸、气喘住院。入院检查发现,老李血压186/98mmHg,双下肺有湿性啰音,心脏扩大,肝脏肿大,双下肢浮肿。血NT-proBNP高达16572pg/ml,这是心功能不全的指标,数值越大,预示着患者心功能越差,往往预后更不好。心电图显示快速型心房颤动,颈动脉彩超发现,右侧颈动脉狭窄55%。老李是在12年前偶然间发现有血压升高的,当时血压达到165/100mmHg,但并没有哪里不舒服,每顿还是可以吃两碗干饭,扛个上百斤的东西轻而易举。原本打算来医院看看,不过朋友听说了就笑话他:这么年轻还怕死。村里的老人也告诉他:是药三分毒,西药对肝肾功能损害很大,不要年纪轻轻的吃药把身体给吃垮了。大家都这么说,老李想想的确挺有道理,而且自己也没哪里不舒服,于是就没有再去管它,这10多年来身体一直挺好,连感冒也少有发生。老李更是庆幸自己没有随便吃药,身边有高血压的朋友也不少,他经常就以自己为例子劝别人不要吃药。不过今年春节之后他就开始反复胸闷、心悸、气喘,逐渐加重,最后扛不住了才来医院就诊。而因为长期高血压却没有控制,导致老李出现了高血压性心脏病,心力衰竭,快速型心房颤动,颈动脉狭窄,这种情况除了心脏的问题以外,还很容易出现脑卒中。心路星尘:这高血压的“毒性”,比降压药可毒多了,如果根据病情调整药物的话,降压药出现副作用的概率很小,而高血压导致心、脑、肾出问题的机率却很大。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英苏三国的首脑罗斯福、丘吉尔和斯大林,都相继死于高血压的并发症,所以高血压“毒性”很大。很多人不理解,高血压为什么会导致心脏病?1.我们的心脏在收缩的时候会把血液泵入动脉血管,血液对血管壁的压力就是血压。如果动脉血管里面的血压过高,那么心脏就要更加用力的收缩,才能把血液打出去供应给其他的器官。在不断的用力当中,心脏就会逐渐变大变厚,这时候心脏的健康就逐渐被透支了,但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心脏还能咬牙坚持住,所以这时候属于代偿期。我们知道心脏是无法休息的,长期持续不断的超负荷的工作,使得心脏处于疲劳状态,最终导致心力衰竭。2.大家都知道水管如果压力过高就很容易导致水管损伤,甚至爆裂。人的血管也是一样的,长期的高血压对血管是一种伤害,容易导致血管内膜受损。心路星尘:而内膜受损之后,血液中的胆固醇就会进入血管壁里面,久而久之越积越多,就形成了动脉斑块。如果动脉粥样硬化出现在心脏的冠状动脉,没有得到控制的话,就会导致冠状动脉逐渐狭窄、堵塞,一旦斑块破裂,就会出现心肌梗死、猝死。3.持续的高血压会对心脏泵血功能造成影响,容易出现心力衰竭,而心房增大还容易发生心房颤动,这是导致心力衰竭恶化或者脑卒中的常见原因。这时候就可能需要长期吃华法林、利伐沙班之类的抗凝药,以免出现脑血管堵塞。对于这种类型的房颤,通常根据CHA₂DS₂-VASc评分来判断是否用抗凝药物。对于评分≥2分的男性患者和≥3分的女性患者,栓塞风险高,如果没有禁忌的话,要抗凝治疗;若评分为1分,那就要判断获益和风险来决定是否口服抗凝药;评分为0分,一般无需抗凝。另外,还要吃药控制心率,也可以通过微创手术进行射频消融治疗消除房颤。高血压不止对心脏有损害,对肾、脑、眼的伤害也很明显,据研究,70%的脑卒中、 50%的心肌梗死、40~50%的心衰与高血压密切相关。 而很多高血压患者是没有症状的,但即使没有症状,伤害同样巨大。 所以一旦发现高血压,一定要做相关的检查明确病因,确定是哪一类型的高血压,积极进行治疗。 大家担心药物的副作用可以理解,但这是可控的,而高血压的毒性更大,这却是不可控的。

发布了文章

年轻急性心肌梗死的基本特征及预防

   过去的1周,抢救了4位30来岁的心梗患者。最年轻的35岁,有两位36岁,还有一位38岁。为啥年轻的心肌梗死患者越来越多?     首先我们可以发现他们第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这4位年轻的心肌梗死患者,都是男性。一、为什么都是男性? 难道急性心肌梗死还长了眼睛,只盯着男性不成?     也可以这样说,但并不是急性心肌梗死长了眼睛,而是年轻的女性有雌激素的保护,那么相对来说三高的风险,以及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要明显的低于男性。     但女性一旦过了更年期,雌激素骤降,到那时候,女性的三高风险和心血管疾病风险就会急剧上升。     所以,年轻男性要比年轻女性更要关注三高和心血管健康;而对于女性来说,过了更年期后,必须重视三高和心血管健康。     正因为年轻女性刺激性的保护,所以年轻人发生心肌梗死,大多数都是男性。 当然,这并不是说年轻男性就会心肌梗死,年轻女性就不会心肌梗死。     这周抢救的这4位年轻患者,有很多共同的生活习惯,这些生活习惯更是他们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原因。 二、还有6个习惯 1、饮食不健康     这一代人,也就是80后,也是一大批独生子女,也是父母,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疼爱的一批人。    小时候爱吃啥吃啥,想吃啥吃啥。又赶上改革开放,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各种所谓“好吃的”,油腻的、肉类、精细粮等等食物成了日常的主要饮食。      结果长期的高油高盐高糖高精细粮,导致了三高风险增加,导致了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 2、从不运动       被溺爱长大的80后,小时候很少干家务,爷爷奶奶,姥姥姥爷都宠着。    怕碰着,怕摔着,恨不得捧在手心,含在嘴里。所以从小也就没有运动的习惯。    长期不运动我们的身体就会发生很多表现,最显眼的就是我们越来越胖,我们越来越虚。跑步、上楼、快走后都会喘。      那么您想想长期不运动,我们的心脏和血管也不会得到锻炼,那么就容易发生心血管疾病。 3、体重严重超标 “胖太阳”这个词,估计就是这一代人小时候的昵称。     胖的原因,就是这一代人吃得好,不运动。体重超标或肥胖,最主要的两个原因就是:吃的太“好”,动的太少。结果能量就会转化成肥肉堆积在体内。     当肥肉堆积的时候,其实我们的血管也在发生着变化,那就是斑块逐渐增加,管道逐渐变细,直至发生心血管疾病。 4、长期大量吸烟     别看都30来岁,烟龄都接近30年了,最多的一天抽3包烟。      这一代人小时候不缺钱,也正赶上外来文化,不少人初中高中就开始抽烟。长期抽烟的结果不但影响肺脏,还会影响我们的心血管,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加重,久而久之就会引起心血管疾病。抽烟时间越长,抽烟总量越多,危害越大。 5、经常熬夜      无一例外,4个人,都经常在12点以后睡觉。而且都是好多年的习惯,越是年轻睡得越晚。    长期睡眠不能保证,我们的免疫力会下降,身体各个技能都面临考验。当然也会影响心血管系统,加重三高风险,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      年轻的时候,确实能扛得住熬夜,可是这就好比年轻的时候,自己赚钱不多,可是觉得日子还长着呢,就在银行使劲贷款,使用信用卡。结果没过几年,发现自己根本没有偿还能力,到时候面临信用安全,面临破产。      而年轻的时候,好好睡眠,就好比我们每个月在银行存点钱,那么即使我们老了,也有一定的储蓄。 6、从不查体      4个人,入院后,都查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偏高,甘油三酯偏高,血糖异常,血压较高。可是4位从来不知道自己有三高,更不会因为三高去控制去吃药了。      这还是健康意识的问题,他们都认为三高或心血管疾病是老年疾病,而他们才30来岁,所以不去测量血压,不去抽血化验血脂、血糖。自认为自己身体健康,结果没成想大部分的三高其实初期没有任何不舒服,所以我们成年人都应该监测自己的血压、血糖、血脂水平,尤其是男性更应该知道自己有没有三高。       总之,对于年轻人,尤其是年轻男性,更应该健康生活,更应该关注三高,关注心血管健康。       人生还没走到半程,就遇到生命危险,接下来的路本来还很长,可是能不能走完,还得看自己

发布了文章

预防脑梗脑出血,控制血压最有效!

高血压是导致脑卒中(脑梗死和脑出血)的主要原因之一。导致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很多,位居前5位的是高血压、体力活动过少、肥胖、高血脂和吸烟。其中高血压是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有超过三分之一的脑梗和脑出血的发生与高血压有关。因此,积极控制血压、长期坚持降压治疗是预防卒中的最为重要的手段。高血压为什么会引起脑梗或脑出血呢?首先说说脑出血:我们的动脉是一套弹性良好的管路系统。根据身体需要,动脉可以收缩或舒张,调整脏器的血液供应。常年高血压,如果不加以控制,就会使血管持续处于扩张状态而变硬、变脆、失去弹性。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血压明显升高,就会使血管破裂、血液外溢,挤压脑组织,形成脑出血。如果部分脑血管存在先天性薄弱之处,则更容易因为血压高导致脑血管破裂出血。再说说脑梗死:我们动脉血管的管壁分三层,最内部一层膜很光滑、很严密。如果常年高血压不加以控制,持续高压的血流就会使血管内膜破损,产生小缺口。我们的血液里都有胆固醇,在健康人胆固醇难以进入血管壁。当血管内膜被高血压破坏后,胆固醇就会乘机进入其中,并越积越多形成斑块。若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斑块就会越长越大,导致血管腔明显狭窄,就会发生脑缺血。如果斑块突然破裂,就会在这个位置形成血栓,使血管腔完全闭塞,相应区域的脑组织就会因持续而严重的缺血而发生坏死。这就是脑梗死。此外,常年高血压控制不佳,还可以导致心房扩张,增加房颤的发生率。发生房颤后,心房内可以形成小血栓,如果小血栓脱落,可以随着血液流到脑动脉血管中,堵塞血管,形成脑梗死。由上可见,高血压可以通过多种机制对脑血管造成危害并导致脑梗死或脑出血,因此发生高血压后一定要长期坚持治疗、严格控制血压,努力降低脑血管病的风险

发布了文章

每天测几次血压?什么时候测?

      首先,建议大家购买一个符合计量标准的电子血压计,一定要用臂式的,不要用腕式的。只要血压计质量可靠,并且自己掌握了测量血压的正确方法,在家测的血压比在医院测的数据更准确、更有价值。      如果是刚刚发现高血压,或者刚刚开始应用药物治疗,或者刚刚调整治疗方案,建议每天测两次血压,早上6一9时(服降压药患者早上服降压药前),及傍晚测量并记录血压脉搏各一次,称之为血压日记。      如果经过药物治疗血压控制很好,不必每天测量,一周测2一3次就行了。     有人一天反复多次测血压,这种做法没有必要,甚至还会造成不必要的焦虑,导致血压升高。

发布了文章

将<130/80mmHg作为多数高血压患者的控制目标,我国发布强化血压控制专家建议

高血压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最为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目前我国的高血压防治指南将血压<140/90mmHg推荐为一般高血压患者的控制目标。近年来,随着多项临床研究结果的发表,强化血压控制得到更多证据的支持。 近日,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高血压学组发布《强化血压控制中国专家建议》,建议将血压<130/80mmHg作为多数高血压患者的控制目标。   专家建议一览:   (1)在患者能够耐受的前提下,  应将血压<130/80mmHg作为多数高血压患者(包括无心血管合并症的单纯高血压, 或合并有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脑卒中史、慢性肾脏病、糖尿病等)的控制目标; (2)建议老年高血压患者的降压治疗采取分步达标的策略:首先将其血压降至<140~150mmHg,若耐受良好,可进一步降至<130/80mmHg; (3)对于高龄且一般健康状况较差、合并认知功能障碍、衰弱以及预期寿命有限的高血压患者,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采取个体化的血压控制目标; (4)为改善老年高血压、特别是年龄>80岁高龄患者对降压治疗的耐受性,初始治疗应从低强度起步,根据患者耐受情况逐渐增加药物剂量与种类。治疗过程中需加强不良反应与耐受性监测,必要时降低治疗强度。      近年来,国内外高血压与相关疾病指南对于血压控制展现了更为积极的态度,所建议的降压治疗目标值呈现出更低、更严的趋势。专家建议指出,对于高血压患者应该采取更为积极、更为严格的管理策略,无论年龄如何、无论是否合并心血管病。在不需要太多种药物、太大剂量和太复杂治疗方案的前提下,血压<130/80mmHg应该作为大多数高血压患者的控制目标。在患者能够耐受的情况下,血压降至120/70mmHg是合理的,可能为患者带来更多获益。     同时,专家建议也指出:在降压治疗过程中对于血压水平较低的患者应加强监测,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不良反应并作出相应处理。     高血压是长期影响心血管系统健康的疾病,高血压病患者应在心内科大夫的指导观察下长期控制血压达标,以保持健康的生活状态。希望本文能对高血压患者对高血压控制的认知有所帮助。

发布了文章

关注降低坏胆固醇,注意预防冠心病及脑血管病

很多人拿到化验单后只看箭头,只要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数值后面没有向上的箭头就自认为胆固醇正常,这是错误的。 不同人胆固醇的理想范围是不一样的。例如,对于冠心病或者脑梗死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应该低于1.4mmol/L,超过这个数值就算增高了。对于糖尿病患者,这个指标也不宜超过1.8mmol/L。对于高血压患者,这个指标宜<2.6mmol/L。即便是健康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也不宜超过3.4mmol/L。 如果不同状态的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超过了上述标准,就需在低胆固醇饮食的基础上服用他汀降脂药,使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长期控制达标,以预防动脉粥样硬化,预防冠心病,预防脑梗死。

暂无更多

关注

挂号

问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