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点滴滴,为了您的健康打开
关注数内容数
18519

姜允琦

乌镇互联网医院

复旦大学临床医学博士,发表有关腰椎退变、颈椎病和骨质疏松等SCI论著。参与多项国家级课题项目。获得国家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次,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一次。专病擅长颈腰椎退变性疾病,骨质疏松性骨折等。

全部动态
文章
视频
回答
全部
骨折
骨质疏松

发布了文章

既骨质增生又骨质疏松,矛盾吗?

什么是骨质增生?  骨质增生,也叫做“骨赘”或者“骨刺”,是关节部位骨皮质向外增生的骨性突起,往往延着骨骼边缘生长。骨质增生可由韧带和肌腱的反复牵拉造成;也可以是因为老化退变造成关节失稳,为稳定关节人体自身代偿所致。骨质增生常发生在脊柱、四肢关节和跟骨等部位。在X线上的特征,主要表现为关节边缘呈唇样向外突出的骨质增生。  什么是骨质疏松?骨质疏松是各种原因导致骨强度的下降,骨微结构破坏,骨小梁稀疏,造成骨脆性增加,从而容易发生骨折的全身性骨病。最常见的骨质疏松就是原发性骨质疏松,分为两类,一类是绝经后骨质疏松,另一类是老年性骨质疏松,这都与身体的老化有关。骨质疏松最严重的并发症是骨折。同时出现骨质增生和骨质疏松,不矛盾。骨质增生和骨质疏松都与老化有关,是人体骨骼的不同部位适应衰老的自然规律。骨质增生就像脸上的皱纹,就算保养得再好,也不可避免会出现,这是岁月在人体上留下的痕迹。增生的骨刺只要没有压迫到神经,没有造成关节运动障碍,就不用担心。不需要专门针对骨刺进行治疗,一些宣传能治愈骨刺的广告都是无稽之谈。骨质疏松需要预防和治疗,防治措施的最主要目的是减少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正确认知自身骨骼的衰老变化,科学面对骨骼老化,不恐慌并合理治疗,每个人都能获得坚强且灵活的骨骼。【免责声明】本文配图部分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创作人所有。本文非商业用途,如涉及版权争议,请著作权人告知我方删除,谢谢。

发布了文章

脊柱炎累及髋关节!

说起篮球明星麦迪、著名歌手周杰伦、影星张嘉译,不知读者们是否知道这几位之间的相同点?除了他们都是各自领域的成功人士,他们都承受着同一种疾病的折磨——强直性脊柱炎。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累及结缔组织的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病变是以骶髂关节和脊柱肌肉韧带附着点炎症为主要症状,最后造成骨性强直和畸形,也可侵犯躯干的大关节,以髋关节最为常见。AS病因目前尚未完全明确,与遗传、环境因素相关,有明显的家族聚集倾向,我国的患病率约为0.3%,男女比例约为2~3:1,发病年龄的高峰在20~30岁的青年。AS的诊断并不容易,2019年一篇综述在回顾2009年至2018年的60篇有关AS的临床研究报道发现,平均AS的确诊时间需要4~6年。AS患者中约90%有HLA-B27阳性,但HLA-B27并无诊断特异性,部分健康人也可阳性。AS的全身症状有低热、乏力、消瘦、贫血等,于脊柱的症状表现为腰痛、胸背痛、脊柱僵硬、胸廓扩张度减弱等,X线呈典型的“竹节样改变”。强直性脊柱炎部分病人会累及髋关节,其临床表现,除了上述症状,还表现为髋关节的疼痛、屈曲挛缩和强直,导致髋关节间隙狭窄、融合及功能障碍,常为对称性、双侧性的发生。髋关节受累是AS致残的重要原因之一,对于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损害严重的患者,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本病的最佳治疗选择,可显著缓解疼痛,恢复关节功能。而对于早期的AS患者,由于本病目前尚无明确根治方法,主要采用药物治疗,辅助一些综合治疗方法,希望可以、控制病程进展,缓解症状和体征,减少髋关节受累的风险。需要强调治疗的长期性和顺应性,关节置换只是不得已的最后手段,但是如果髋关节已经无功能,人工关节是最优选。

发布了文章

五十多岁了还得“先天病”——“先髋”到底是什么?

老王这些天髋关节疼痛,感觉上楼比以前费力,疼痛感非常明显。虽然以前髋关节也有过不舒服的感觉,但一般两三天就好了。这次发作比较严重,疼痛已经持续了一周了。因此,老王决定来医院检查一下,这是他人生第一次做髋关节X线片。医生看了老王的片子,诊断是“先髋并继发骨关节炎”。老王纳闷了,自己已经50多岁了,怎么才诊断“先天性疾病”呢?“先髋”到底是什么? 1.“先髋”是什么?“先髋”是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简称。现在更规范的名称叫做“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 (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 DDH)”。DDH是由于遗传、发育及后天机械因素引起的髋臼发育缺陷及髋臼与股骨头的解剖关系异常、覆盖不良,从而导致髋关节处于长期的生物力学异常。DDH包括髋关节发育不良、股骨头脱位及半脱位,是小儿骨科常见的下肢畸形之一,发病率约占存活新生儿的1‰,女性发病率约是男性发病率的5~6倍,左侧病变多于右侧,臀位产的发病率高于非臀位产。在婴儿出生6个月左右可通过体格检查及超声检查,筛查DDH,诊断的准确度较高。                                               2.为什么DDH没有在婴幼儿时期发现?反而在成年后发作?患儿在出生时可能仅有髋臼发育不良,没有髋关节脱位,之后可能会发展为髋关节脱位。6~18个月的患儿,髋关节外展受限、大腿皮肤皱褶不对称是两种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当一侧股骨头向外脱位,同时向上脱位,则表现为肢体相对的短缩,但当双侧髋关节脱位时,则不表现出肢体的短缩,称为对称性异常。待到行走年龄的儿童,可表现出摇摆步态。出现这样的情况,DDH在婴幼儿时期就被发现,因此患儿必须到儿科医院进行治疗。  但有些DDH在幼儿时期并不严重,没有出现髋关节脱位或者跛行。仅仅是髋臼异常发育导致的髋臼对于股骨头的覆盖不足。那在成年后DDH可以引起继发性髋关节骨关节炎。继发性髋关节炎是在DDH原有病变基础上发生的病理变化,先天性髋关节结构及生物力学异常是导致继发性髋关节炎的原因。主要表现有髋关节疼痛、关节僵硬、跛行,晚期患者疼痛显著、关节功能明显受损,严重降低了患者生活质量。这个时候,患者大多已经成年,通过X线的检查。不仅发现骨关节炎的表现,同时也发现了DDH的征象。大部分患者才“第一次”知道自己的髋关节存在“先天性的不足”。3.成年DDH的治疗对于DDH的治疗,主张要及早发现,及早治疗。儿科专科医院的儿骨科对于不同时期和严重程度的髋臼发育不良,有一套完整的治疗规范。对于超过12岁的孩子和成人,骨盆的骨骺基本闭合,这个疾病就可以归入成人骨科的治疗。在早期,人工关节寿命较短,DDH的病人年龄只要小于55岁,有症状且股骨头不明显变形,一般建议截骨矫形手术。但近十余年,人工关节的材料有了革命性的进展,材料磨损已经不成为问题所在。所以各种保髋手术只适应于更年轻的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对于DDH伴严重骨关节炎的患者,可以有效重建髋关节结构,恢复关节功能,更容易重返社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发布了文章

骨质疏松药到底应该怎么选?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骨质疏松症的患者越来越多。患者对于疾病的认识也越来越充分,大部分患者已经知道,骨质疏松症作为一种慢性病,和高血压、糖尿病一样,需要终生服药。骨质疏松症的药物种类繁多,服用频次多样,有的每天服用,有的每周服用,甚至有的半年一次,或者一年一次;药物剂型不同,有口服,静脉注射和皮下注射。这些药物有什么区别,治疗时有哪些注意事项呢?本文将详解目前临床上常用的骨质疏松药物,科普相关知识。 1.  药物分类骨质疏松药物分为两大类:①基础药物;②抗骨质疏松药。基础用药包括钙剂和维生素D。抗骨质疏松药根据药理机制的不同又可分为两大类:①骨吸收抑制剂;②骨形成促进剂。常用骨吸收抑制药物有口服的双膦酸盐药、静脉注射的双膦酸盐药和皮下注射的RANKL抑制剂。促进成骨的药物主要是甲状旁腺素类似物,如特立帕肽。2.  基础药物钙剂和维生素D为骨质疏松症的基础用药。补钙可延缓骨丢失,减少骨折发生率;维生素D增加钙、磷吸收,增加骨的矿化以及改善骨质量;保持肌力、 改善平衡能力和降低跌倒风险。钙剂和维生素D可与抗骨质疏松药物联合使用,并贯穿整个治疗过程。成人每日钙推荐摄入量为800mg,50岁及以上人群每日钙推荐摄入量为 1000-1200mg,营养调查显示我国居民每日膳食约摄入钙400mg,故尚需补充钙约500-600mg/天。常用的两种钙剂:①碳酸钙含钙量高,吸收率高, 易溶于胃酸,常见不良反应为上腹不适和便秘等;②枸橼酸钙含钙量较低,但水溶性较好,胃肠道不良反应小,且枸橼酸有可能减少肾结石的发生,适用于胃酸缺乏和有肾结石风险的患者。成人推荐维生素D摄入量为400IU/天,65岁及以上老年人因缺乏日照、 以及摄入和吸收障碍常有维生素 D缺乏,推荐摄入量为600IU/天,维生素D用于骨质疏松症防治时剂量可为800-1200IU/天,目标是血清25-OH维生素D水平达到或高于30μg/L。3.  双膦酸盐类通过抑制破骨细胞的分化、增殖、成熟及干扰成熟破骨细胞的功能,并促进其凋亡来抑制骨吸收。目前用于防治骨质疏松症的双膦酸盐主要包括阿仑膦酸钠和唑来膦酸。阿仑膦酸每周一粒70mg口服。唑来膦酸每年一次5mg静脉滴注。口服阿仑膦酸钠要求空腹服用,用200-300ml白水送服,服药后30分钟内避免平卧,应保持直立位 (站立或坐立),此期间应避免进食牛奶、果汁等任何食品和药品。因此对于一些卧床的老人或者消化性溃疡的患者不适合口服,建议静脉注射。静脉输注双膦酸盐可出现一过性发热、 骨痛和肌痛等类流感样不良反应,多在用药3天明显缓解。因此我们建议静脉注射的患者住院进行治疗,如出现上述症状,可以得到及时的处理。肾功能下降,肌酐清除率<35ml/分钟的患者禁用双膦酸盐类药物。长期使用双膦酸盐药物的患者可能会出现下颌骨坏死和不典型性股骨骨折的罕见并发症。因此,连续使用三年双膦酸盐的患者必须复诊,评估治疗的效果。4.  RANKL抑制剂地舒单抗是特异性RANKL的单克隆抗体,减少破骨细胞形成、功能和存活从而降低骨吸收、增加骨量、改善皮质骨或松质骨的强度。规格60mg/支,每半年使用60mg,皮下注射。治疗前必须纠正低钙血症,治疗前后需补充充足的钙剂和维生素D。对于肾脏无毒性,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也可以使用。可以在门诊注射,不需要住院。长期应用可能会出现下颌骨坏死或非典型性股骨骨折,因此也必须定期随访。5.  甲状旁腺激素衍生物(特立帕肽)当前促骨形成的代表性药物,直接作用于成骨细胞促进骨形成。患者终身可接受总疗程为24个月的治疗,每日皮下注射,有良好的成骨作用。停药后应序贯使用抗骨吸收药物治疗以维持或增加骨密度持续降低骨折风险。由于在动物实验中发现特立帕肽增加大鼠骨肉瘤的发生率。但至今未发现特立帕肽和人骨肉瘤存在因果关系。因此有肿瘤病史的患者慎用。6.  使用药物注意事项:1)   钙剂及维生素D作为基础治疗药物可以与骨吸收抑制剂或骨形成促进剂联合使用,并贯穿整个治疗过程。2)   双膦酸盐治疗3-5年后需考虑药物假期,口服双膦酸盐治疗5年,静脉双膦酸盐治疗3年,应对骨折风险进行评估如为低风险,可考虑实施药物假期停用双膦酸盐。骨折风险仍高可以继续使用双膦酸盐或换用其他抗骨质疏松药物。3)   除双膦酸盐药物外其他抗骨质疏松药物一旦停止应用疗效就会快速下降。因此,不要随意自行停药与漏服。4)   特立帕肽疗程不应超过两年。5)   不建议联合应用相同作用机制的药物。6)   不推荐骨吸收抑制剂和骨形成促进剂同时使用。7)   序贯治疗:某些骨吸收抑制剂治疗失效、 疗程过长或存在不良反应时可考虑改用特立帕肽。或者,在使用特立帕肽18-24个月后序贯使用骨吸收抑制剂,以维持骨形成促进剂所取得的疗效。8)   有些患者是因为发生了骨折,才得知自己已经骨质疏松了,迄今很多证据表明使用常规剂量的抗骨吸收药物,包括口服或静脉双膦酸类药物对骨折愈合无明显不良影响。所以,不必等到骨折愈合才开始抗骨质疏松。9)   有些患者正在使用抗骨质疏松药物期间发生了骨折,应由医生重新评估患者骨质疏松状况,不建议盲目停药。

发布了文章

没有受伤怎么就肩袖损伤了?

骨科门诊常有肩痛的患者来就医,肩部疼痛并且肩关节不能上举是患者最主要的症状,很多患者自己诊断为“肩周炎”。然而肩关节的MRI检查却发现“肩袖损伤”。患者非常不理解,因为自己根本就没有外伤,怎么就肩袖“损伤”了呢?肩袖又是什么?1.  肩袖是什么?肩袖是包绕在肱骨头周围的一组肌腱复合体,包括冈上肌腱、冈下肌腱、小圆肌腱和肩胛下肌腱,这些肌腱就像一个“袖套”包裹着肱骨头,将肱骨头稳定于肩胛盂内,对于肩关节的稳定性和活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2.  肩袖损伤的病因是什么?肩关节活动时,包裹肱骨头的肩袖与关节周围的骨质发生撞击,产生磨损,这种慢性劳损是肩袖损伤最主要的原因。同时,肌肉纤维也会因为炎症、异常机械力量和营养不良均可导致肌肉损伤,使肌肉发生退变。肩袖是一组肌腱复合体,一个肌腱发生损伤后,会最终影响到整个肩袖发生损伤。因此,有些患者没有外伤,也会出现肩袖损伤。也有些患者因为曾经发生过肩关节脱位或者肩部骨折,这些外伤加速了肩袖的退变,以后再发生肩袖损伤。3.  肩袖损伤的症状?肩部疼痛是最常见的症状,疼痛位于肩部前方、三角肌前方或外侧周围,疼痛感剧烈,进行肩部活动或增加肩部负荷以后,会导致患者的疼痛现象加剧。被动外旋肩关节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引起疼痛症状,有夜间痛。压痛症状则多发生于肱骨大结节近端,部分患者可能发生于肩峰下间隙位置。存在痛弧,肩关节外展的过程中,80-120°疼痛感明显,并在超过 120°后疼痛现象减轻。功能障碍表现为肩关节主动上举、外展等活动受限、无力,而被动活动范围一般不会受到限制。4.  怎么区分肩袖损伤和肩周炎?肩周炎全称肩关节周围炎,是肩部疼痛最常见的原因。发病年龄以50~60岁最多见,40岁以下的少见,女性居多。本病患者肩关节活动逐渐受限,甚至完全消失,故有“冻结肩”或“冻肩”之称,俗称“漏肩风”。本病发病缓慢,一般无任何外伤。最初的症状是肩关节疼痛,肌肉无力,活动障碍,疼痛为最明显的症状,呈持久性,夜间影响睡眠。此种疼痛可引起持续性的肌肉痉挛。疼痛和肌痉挛可局限在肩关节,也可放射到头后部、肩背部,甚至放射到上肢,但最常见的疼痛部位在肩前、肩外侧或肩后。疼痛的性质多为酸痛。在疼痛出现的最初,肩关节活动正常。以后关节活动逐渐受限:先是向外侧举高梳头(外展)或用手摸裤袋及向后摸背(内旋)的动作不方便,继以肩部的疼痛增加,最后肩关节活动发展为完全消失。常可在肩前、肩外侧或肩后找到压痛点。肩周炎的患者,肩关节主动活动和被动活动都受到明显的限制,通过肩关节MRI检查与肩袖损伤进行鉴别。5.  肩袖损伤需要微创手术吗?当患者因肩关节疼痛时间较久,完善肩关节MRI检查发现存在肩袖损伤,甚至肩袖撕裂后,很多人会关注是否需要骨科手术治疗。而对于大部分病史时间较短、活动受限不明显、肩袖轻度损伤、拒绝或无法耐受手术的患者来讲,可以在医师指导下进行严格的康复保守治疗,其中大部分患者可以获得不错的治疗效果。所以对于这一部分人群,我们建议:1.疼痛早期患肢尽量避免负重,避免关节局部的压迫,必要时可以患肢悬吊保护;2.疼痛严重时可以给予对症止痛治疗,外用药物、口服药物甚至关节封闭注射均可考虑;3.患侧的肩关节可进行物理治疗,如超短波治疗、微波治疗、针灸理疗等,可以加速肩部血液循环,促进肩袖组织修复,缓解疼痛症状;4.患侧肩关节在疼痛好转后,尽早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康复锻炼,即采取相应的动作来增加肩关节各个方向的活动度,但同时又不会加重肩袖损伤,避免关节僵硬等并发症。而当肩袖撕裂范围较大,或者肌腱完全断裂、肩袖损伤保守治疗效果不佳、肩袖损伤同时合并其他肩关节疾病(如肩关节不稳、关节游离体、钙化性肌腱炎、关节滑膜炎等疾病)时,则需要骨科手术进行对应的修复及处置。目前,手术多为肩关节镜下操作的微创手术,手术的目的是通过微创技术把损伤断裂的肌腱缝合并固定,恢复其连续性,重建原有解剖形态,待撕裂肌腱愈合后,通过积极的康复锻炼恢复肩关节原有的活动范围及功能状态。微创手术的住院时间短,术后恢复快。术后仍需进行严格的康复锻炼及随访。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小的肩袖损伤如果延误治疗的话,有可能进一步撕裂造成大的乃至巨大肩袖损伤。并不是所有的肩袖损伤都能达到镜下修复的目的,对于巨大的肩袖损伤或者时间较长的肩袖损伤,肌肉已经萎缩,大量的脂肪浸润,已经失去功能,有些时候镜下不可能原位解剖修补,可能需要其他方式进行修复,如上关节囊重建,肌肉肌腱转位等。所以,若肩关节疼痛明显、时间较久,建议尽早正规医院就诊,避免病情拖延,影响自己的生活质量。【免责声明】本文配图部分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创作人所有。本文非商业用途,如涉及版权争议,请著作权人告知我方删除,谢谢。

发布了文章

中山健康促进大讲堂2022年第20期——老年健康科普讲座

姜允琦医师受邀参加中山健康促进大讲堂2022年第20期——老年健康科普讲座。发表演讲,题目为:转子间骨折——人生的最后一次骨折。并在现场进行义诊。

发布了文章

什么是股骨头坏死

股骨头坏死是股骨头静脉淤滞、动脉血供受损使骨细胞及骨髓成分死亡引起骨组织坏死,导致股骨头结构改变及塌陷,引起髋关节疼痛及功能障碍的疾病。股骨头坏死是骨科常见的难治性疾病,曾被称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或者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因为疾病的名字中存在一个“死”字,容易造成老百姓心中的恐惧。因此,需要科普疾病的知识,引导患者科学准确地对待股骨头坏死。 哪些人可能发生股骨头坏死 股骨头坏死可以按诱发原因分为四类,分别是激素性、酒精性、创伤性、以及特发性股骨头坏死,前三个名字清楚地表达了致病原因,而特发性在医学上则表示原因不明确。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病人先前曾有大剂量或者长时间激素使用的病史;酒精性股骨头坏死与长期大量饮酒有关,特别是劣质白酒更多见;创伤性股骨头坏死与股骨颈骨折或脱位,股骨头骨折等髋部外伤有关。存在相关病史的病人,如果出现髋关节的疼痛与不适时,需要高度警惕股骨头坏死的可能,宜及早就诊。 股骨头坏死的早期症状是什么? 股骨头坏死的早期症状多为髋关节疼痛或酸痛,症状大多不典型,有的患者存在夜间痛。少数病人表现为膝关节疼痛。疼痛间断发作并逐渐加重,可由负重或运动诱导产生。双侧病变可呈交替性疼痛。查体多存在腹股沟区深部压痛其次为臀部或大腿疼痛,髋关节活动受限,内旋及外展活动受限最明显。早期行走时可能没有症状,严重者可有跛行,行走困难。股骨头坏死早期疼痛的初发症状可以缓慢发生,逐渐加重,也可能是突然急性发作,一下子就伴有严重疼痛,并且难以缓解。 患上股骨头坏死会瘫痪吗? 瘫痪通常是指自主运动功能的减低或丧失,是神经系统常见的症状,由神经或肌肉疾病所致,是肌肉力量的丧失。而在股骨头坏死患者,髋关节周围的神经肌肉功能仍保持正常,只是骨与关节结构的功能失效,其所引起的行动障碍并不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瘫痪,并且即使是晚期最严重的股骨头坏死也可以通过人工关节置换来重建关节结构,恢复功能。做个简单的比喻,瘫痪相当于汽车发动机出了故障,而股骨头坏死只是轮子爆胎了。所以如果只有爆胎,换个轮子就好了。 股骨头坏死可不可微创手术? 股骨头坏死治疗方案的选择根据MRI表现、疾病的分期、关节功能及患者年龄、职业等因素综合考虑的。患者年纪较轻、分期较早并且坏死面积较小,一般会选择保髋治疗,如髓芯减压术、带或不带血运的骨移植术或者截骨术。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晚期股骨头坏死,出现关节功能障碍时的首选治疗方式。目前,直接前方入路(DAA微创入路)髋关节置换术是微创的手术治疗,通过肌间的间隙显露髋关节,避免了髋关节周围肌肉的损伤,有利于患者术后快速康复。一般采取平卧位,术中更容易评估髋关节的稳定性和下肢长度差异。术中不需要输血,术后第1天患者就可以下地,患者可以很快地恢复正常的日常生活。 参考文献:中国成人股骨头坏死临床诊疗指南(2020) 中华骨科杂志 2020 【免责声明】本文配图部分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创作人所有。本文非商业用途,如涉及版权争议,请著作权人告知我方删除,谢谢。

发布了文章

什么是腰腿痛的微创介入注射治疗

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和青年人工作强度的增加,腰椎间盘突出症导致的腰腿痛患者越来越多,症状严重时会影响日常生活。非手术治疗是大多数腰突症患者的首选治疗,在保守治疗的过程中,如果口服药物和物理治疗效果不佳,医生会建议使用微创介入注射治疗。但是患者往往将其等同于传统的“封闭术”,因各种顾虑而拒绝介入治疗。那究竟什么是微创介入注射治疗呢?它有什么特点呢?1.  什么是微创介入注射治疗?脊柱的微创介入注射治疗是指影像设备辅助下,将微量药物(局麻药物、神经营养药及长效激素)注射到目标神经周围处,治疗神经炎症、解除疼痛症状的技术。具有微创、可重复、定位准确、安全有效的特点。常用技术包括:颈、胸、腰椎硬膜外阻滞,骶管阻滞,神经根阻滞,关节突关节面阻滞。图1.骶管阻滞治疗示意图,将穿刺针刺入骶管裂孔,注射药物至硬膜外,达到治疗神经炎症和缓解疼痛的目的。2.  微创介入治疗的目的是什么?在美国,微创介入治疗是脊柱退变性(老化)疾病引起的颈肩腰腿疼痛保守治疗中的重要步骤;所有手术病人术前均需要进行过神经介入治疗,否则医疗保险不予以覆盖。微创介入治疗的目的:1)   治疗性的神经根阻滞可消除疼痛症状。虽然神经根阻滞只是“对症”治疗,无法去除神经上的压迫,但有证据表明,早期微创介入治疗在疼痛缓解和功能恢复方面优于长期药物治疗,可有效避免手术治疗。2)   诊断性的神经根阻滞、关节突阻滞可帮助发现疼痛的来源,为精准地手术治疗提供依据。 图2.图示突出的椎间盘压迫神经根导致炎症(左图中红色的部位显示为炎症部位)。选择性神经根阻滞(selective nerve root block),注射皮质激素与麻醉剂混合药物后,突出物仍存在,但神经炎症减轻,疼痛缓解。3.  注射的药物中包含激素,是否会造成骨质疏松、骨坏死?受一些传统认知的影响,患者常常谈激素而色变。长期、大剂量且全身性使用糖皮质激素后,可能出现骨质疏松或者股骨头坏死。介入注射使用的激素量小,在精准定位下局部注射,所以不会导致骨坏死或者骨质疏松,患者不必过度担心。需要注意的是激素具有免疫抑制和升高血糖的作用。因此糖尿病患者、结核感染或免疫低下的患者,需要向医生说明病情,由医生决定是否可以行介入治疗。图3.精准注射到患处的激素(绿色小超人)发挥强大的抗炎作用,炎症因子与炎症细胞纷纷败退,神经(黄色)因炎症而产生的疼痛症状得到缓解。 4.  为什么微创治疗也要住院呢?特殊部位的神经阻滞需要使用大型的设备如移动式X线透视定位机、引导下注射到目标神经周围,医院门诊无类似设备,需要患者住院在手术室中进行治疗。微创介入治疗作为侵入性的操作,仍存在一定风险:局麻药物进入到硬膜下腔,引起全脊髓麻醉;局麻药物物进入血管内,会引起心律失常。因此病人在接受介入治疗后需要在手术室和病房观察,如发现问题,可以及时处理,保障患者的安全。随着新型便携式超声、高分辨度CT、MRI等影像设备和3D打印技术的飞速发展,脊柱的微创介入技术必将大放异彩,在脊柱源性疼痛治疗方面发挥更好的作用,为广大患友带来福音。

发布了文章

2019年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分会年会发言并获奖

姜允琦医师于2019年5月22日-25日参与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年会,进行air-table学术发言和壁报展示。获得大会的优秀壁报和Best-Air-sharer(最佳视频讲解人)


发布了文章

2019年度中山骨科科普季开始——畅谈脊柱肿瘤二三事

2019年中山骨科科普季开始,以中山大讲堂为平台,与复旦大学医学科普研究所协作。姜允琦医师作为第一位讲者,为老百姓科普脊柱肿瘤的诊疗。

发布了文章

2018年上海医学会骨科分会晨光行动病例分享

2018年12月12日,今年第四季的晨光行动召开。大会主持为新华医院蒋雷生主任,与会还有长征,市一和华山医院的各位主任医师。姜允琦医师在会议上进行了腰椎术后感染的病例分享,得到了各位主任的点评。


发布了文章

主持接待外宾教授讲课

2018-9-6,美国芝加哥洛约拉大学医院骨科主任来中山医院骨科进行脊柱矫形的学术交流活动。姜允琦医师负责接待,并在交流会上向美国教授介绍中山医院骨科概况。

发布了文章

2018年上海中山医院骨科学术周发言

姜允琦医师在2018年上海中山医院骨科学术周上发言,与各位医师同道分享骨质疏松性骨折治疗的指南。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骨科姜允琦

发布了文章

老年人慢性腰背痛——可能已经骨折了!

慢性腰背痛是医学上常见的症状,容易反复,有时通过休息就会有所缓解。因此一些患者并不重视,尤其是老年人。老年患者通常会认为:年纪大了,“腰酸背痛”很正常;以前有过“腰突症”,可能是又发作了,没事的。同时,老年人的出行不便、无人照料,也是他们忽视慢性腰背痛的一个社会原因。殊不知,一些老年患者就医摄片后才发现,自己已经“骨折”了!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骨科姜允琦为什么骨折了,自己怎么会不知道呢? 在老百姓心中,骨折应该有两个要素:突发的外伤,例如摔倒、撞击等;以及急性的症状,受伤部位非常疼痛,肿胀淤青,甚至影响活动。但是老年人的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恰恰可以没有这两个要素。骨质疏松性骨折被称为“脆性骨折”,意思就是在“通常不会引起骨折外力”的情况下就可以发生骨折,例如咳嗽,打喷嚏。骨质疏松性骨折好发于胸椎和腰椎,疼痛有时并不剧烈,而且腰背部不会出现肿胀淤青,患者仍可以行动。因此,易漏诊或者误诊为腰背肌劳损。为什么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患者会有慢性腰背痛? 主要是三个原因。第一是骨折本身,没有愈合的骨折椎体在负重时会产生骨小梁之间微动,引起疼痛。第二是骨质疏松症,一些骨质疏松的患者,即使没有发生骨折,也会有慢性腰背痛的表现。第三是脊柱失平衡状态,骨折引起的椎体形变,会导致脊柱生理曲度发生改变,有些患者会出现驼背,这也能引起腰背疼痛。骨折诊断X线片就够了,为什么还有CT、MRI检查呢? 对于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诊断,X线片确实足够。但是为了进一步的治疗,普通的X线片远远不够。MRI主要用于评估骨折的“新鲜”程度,新发的骨折和陈旧的骨折在MRI上的表现截然不同,两种骨折的治疗方法也大不相同,因此MRI非常必要。CT尤其是三维CT用于评估骨折的形态,椎体后壁是否完整,对于治疗也有很大的帮助。如果治疗时需要截骨手术,则还要进行脊柱全长X线片和骨密度等影像学检查。手术可以微创吗? 对于新发的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可以通过微创治疗,手术名称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或者经皮椎体成型术(PVP)。患者在局麻下,穿刺针通过皮肤进入骨折的椎体,然后向骨折的椎体内注射“骨水泥”,撑起已因骨折而塌陷变形的椎体,同时实现止痛的效果。有些骨折需要“打钉子”治疗,螺钉的植入通过经皮穿刺完成,也是微创。但是对于需要截骨手术或者有神经压迫症状的患者,就没有办法微创手术治疗了。做完手术,还要吃药? 骨折主要病因是骨质疏松症,因此手术之后的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是必须的!目前临床上使用的药物有:钙剂和维生素D,补钙就是给骨头“吃饭”;补钙可延缓骨丢失,减少骨折发生率。维生素D:促进肠道对钙磷元素吸收,增加骨的矿化以及改善骨质量;钙与维生素D是骨质疏松的基础治疗。二膦酸盐,阿仑膦酸每周一粒,唑来膦酸每年一次5mg静脉滴注。连用三年可以有效降低骨折风险。甲状旁腺激素衍生物(特立帕肽),目前唯一可以促进骨形成的药物。患者终身可接受总疗程为24个月的治疗,有良好的成骨作用。多数患者使用6个月就可以观察到骨密度的提高。参考文献:骨质疏松性骨折诊疗指南 中华骨科杂志2017年1月

发布了文章

中山骨科2018年学术周开幕

骨科学术周是中山医院骨科的精品项目,从4月11日开始到15日,为期5天,一共5个论坛,涵盖骨科各类疾病以及治疗新进展。

发布了文章

患了脊柱转移性肿瘤就没治了吗?——解读脊柱转移性肿瘤治疗的误区

当今社会,恶性肿瘤的发病率越来越高,患病人数逐年增加。随着肿瘤治疗的进步,恶性肿瘤的治疗效果逐步提升,使得患者的生存年数也在不断延长。这给肿瘤患者带来福音的同时,肿瘤转移的情况也增多了。常见的癌症如肺癌、前列腺癌和乳腺癌都容易发生骨转移。脊柱是所有骨骼中最易发生转移的部位。按照传统的观念,癌症转移就是晚期,晚期就是“没救”了。这个消极观念极大地影响了脊柱转移性肿瘤的治疗,造成了治疗晚、效果差、患者痛苦的局面。因此,我们需要正确认识脊柱转移性肿瘤的治疗,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肿瘤已经扩散到脊柱还要治疗吗?肿瘤转移到脊柱确实说明癌症已经进展到了晚期,但这个时候也不应该任其发展、不做治疗。首先、脊柱转移性肿瘤会引起疼痛,甚至是剧痛,一些患者因为疼痛会无法站立或者坐起,只能平卧,非常影响生活质量,及早地采取一些的治疗措施可以有效地缓解患者疼痛。其次、脊柱转移性肿瘤可能会引起截瘫,如果患者瘫睡在床,大大降低患者的存活时限,在发生瘫痪之前打螺钉支撑、扩大椎管保护神经或者外用支具的支持,最大可能地防止瘫痪的发生,同时也为肿瘤的后续治疗,如放疗提供便利。最后、有些转移瘤恶性程度低,如前列癌和乳腺癌,如果只是一个椎体发生转移,能够完整地把这个转移瘤全部切除的话,患者可以达到无瘤的生存状态,像正常人一样生活。董健主任曾主刀过一名前列癌转移的患者,接受了全脊椎整块切除后,术后9年没有复发,生活质量很好。 转移瘤引起剧痛,能吃止痛片吗?脊柱转移性肿瘤引起的剧痛,疼痛程度超过一般的腰肌劳损或者腰突症的程度。椎体是负担身体重量,转移瘤破坏正常的椎体,遭到破坏的椎体无法负担重量,这样的疼痛感是非常剧烈的,有些患者甚至只能平躺来缓解疼痛。椎体被严重破坏,有时会发生骨折,骨折的碎块和转移瘤压到了脊髓,也会引起疼痛。这样的疼痛可以使用药物止痛,根据WHO肿瘤阶梯镇痛的原则,晚期肿瘤甚至可以使用吗啡类药物止痛。但是这样的止痛方式往往效果不会非常持久,因为止痛药无法阻止转移瘤对椎体的破坏。一旦发生脊髓压迫,就算用了麻醉品类的止痛药,也会很快就不管用的。所以,仅仅使用止痛片是不够,采用抑制转移瘤发展的治疗方式以及阻止椎体发生骨折压迫脊髓的治疗手段才更为重要。 脊柱转移一定会引起截瘫吗?发生截瘫是因为脊髓受到压迫。脊髓是中枢神经,长在脊柱里。脊柱比脊髓长,第二节腰椎下一般就没有脊髓了。任何发生在胸椎及以上部位的脊柱转移性肿瘤,会压迫脊髓,造成截瘫,并伴有大小便失禁。而腰椎的转移瘤,会出现大小便失禁和某一侧腿脚瘫痪。截瘫出现的时间取决于肿瘤的性质。高度恶性的转移瘤,一两个月后就会截瘫;如果是低度恶性的肿瘤,截瘫出现得稍晚。按严重程度,瘫痪还分成完全瘫痪和不完全瘫痪。完全瘫痪就是指肢体一点儿都不能动,也完全没有感觉并大小便失禁;不完全瘫痪就是指还能存在一定感觉运动功能。不能等到发生瘫痪再手术,此时已经晚了。应该在核磁共振显示脊髓受压,就尽快手术。否则脊髓受压时间长了,也会引起不可逆的神经损伤。如果已经发生了瘫痪,虽然丧失了最佳手术时机,但还是有做手术的意义。尤其对于不完全瘫痪,更是需要尽早手术,及时治疗可以挽回一些的感觉运动功能。手术后疼痛也会缓解,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生活能力,这样对后续的放疗、化疗、中医药等治疗也是有帮助的。 晚期肿瘤的患者体质差,还可以手术吗? 肿瘤患者会服用化疗药物,靶向药或者中药等。“是药三分毒”,药物会带来副作用,如肝肾功能的下降,贫血和白细胞减少等。这都会使身体状况变差,影响手术的实施。此外,一些高度恶性肿瘤本身也会使患者处于极度消瘦衰竭的状态,不利于做脊柱转移性肿瘤手术。因此手术需要选择经验丰富的脊柱外科肿瘤医生来完成,以便为患者确定最合适的治疗方案。对于多发的脊柱转移性肿瘤患者,手术治疗是姑息性治疗,最重要的目的是改善患者生活治疗。可以采用微创手术,例如经皮椎体成型术(俗称“打骨水泥”)、经皮骨水泥型椎弓根螺钉固定。这样减少固定范围,对于患者创伤小。手术治疗是晚期肿瘤综合治疗的手段之一,治疗效果同时也依赖化疗放疗中医药治疗等。中山医院骨科董健教授领衔的脊柱肿瘤多学科协作治疗团队(MDT),拥有完整的脊柱转移性肿瘤诊治流程,集合骨科、病理科、影像科、放疗科,肿瘤内科等十余个临床科室的力量,更有利于患者的全程治疗与康复。

发布了文章

昆山市淀山湖镇义诊

2017年9月9日,姜允琦医师随中山医院骨科党支部前往昆山市淀山湖镇进行义诊活动,当天共义诊患者约300名。同时还看望了昆山市农民新村的老人,并做了相关的医疗咨询。(下图为集体合照)

发布了文章

老年人慢性腰背痛——可能已经骨折了!

慢性腰背痛是医学上常见的症状,容易反复,有时通过休息就会有所缓解。因此一些患者并不重视,尤其是老年人。老年患者通常会认为:年纪大了,“腰酸背痛”很正常;以前有过“腰突症”,可能是又发作了,没事的。同时,老年人的出行不便、无人照料,也是他们忽视慢性腰背痛的一个社会原因。殊不知,一些老年患者就医摄片后才发现,自己已经“骨折”了!  为什么骨折了,自己怎么会不知道呢? 在老百姓心中,骨折应该有两个要素:突发的外伤,例如摔倒、撞击等;以及急性的症状,受伤部位非常疼痛,肿胀淤青,甚至影响活动。但是老年人的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恰恰可以没有这两个要素。骨质疏松性骨折被称为“脆性骨折”,意思就是在“通常不会引起骨折外力”的情况下就可以发生骨折,例如咳嗽,打喷嚏。骨质疏松性骨折好发于胸椎和腰椎,疼痛有时并不剧烈,而且腰背部不会出现肿胀淤青,患者仍可以行动。因此,易漏诊或者误诊为腰背肌劳损。 为什么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患者会有慢性腰背痛? 主要是三个原因。第一是骨折本身,没有愈合的骨折椎体在负重时会产生骨小梁之间微动,引起疼痛。第二是骨质疏松症,一些骨质疏松的患者,即使没有发生骨折,也会有慢性腰背痛的表现。第三是脊柱失平衡状态,骨折引起的椎体形变,会导致脊柱生理曲度发生改变,有些患者会出现驼背,这也能引起腰背疼痛。  骨折诊断X线片就够了,为什么还有CT、MRI检查呢? 对于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诊断,X线片确实足够。但是为了进一步的治疗,普通的X线片远远不够。MRI主要用于评估骨折的“新鲜”程度,新发的骨折和陈旧的骨折在MRI上的表现截然不同,两种骨折的治疗方法也大不相同,因此MRI非常必要。CT尤其是三维CT用于评估骨折的形态,椎体后壁是否完整,对于治疗也有很大的帮助。如果治疗时需要截骨手术,则还要进行脊柱全长X线片和骨密度等影像学检查。  手术可以微创吗? 对于新发的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可以通过微创治疗,手术名称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或者经皮椎体成型术(PVP)。患者在局麻下,穿刺针通过皮肤进入骨折的椎体,然后向骨折的椎体内注射“骨水泥”,撑起已因骨折而塌陷变形的椎体,同时实现止痛的效果。有些骨折需要“打钉子”治疗,螺钉的植入通过经皮穿刺完成,也是微创。但是对于需要截骨手术或者有神经压迫症状的患者,就没有办法微创手术治疗了。  做完手术,还要吃药? 骨折主要病因是骨质疏松症,因此手术之后的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是必须的!目前临床上使用的药物有:钙剂和维生素D,补钙就是给骨头“吃饭”;补钙可延缓骨丢失,减少骨折发生率。维生素D:促进肠道对钙磷元素吸收,增加骨的矿化以及改善骨质量;钙与维生素D是骨质疏松的基础治疗。二膦酸盐,阿仑膦酸每周一粒,唑来膦酸每年一次5mg静脉滴注。连用三年可以有效降低骨折风险。甲状旁腺激素衍生物(特立帕肽),目前唯一可以促进骨形成的药物。患者终身可接受总疗程为24个月的治疗,有良好的成骨作用。多数患者使用6个月就可以观察到骨密度的提高。  参考文献:骨质疏松性骨折诊疗指南 中华骨科杂志2017年1月 注:文本第一作者为姜允琦医师,为原创文章。

努力加载中

关注

挂号

问TA